环境效果

2024-08-16

环境效果(共12篇)

环境效果 篇1

环境绩效评估是指对环境政策实施后所取得的环境效果进行的阶段性地评估, 其目的是力求实现度量国家或地区环境政策优劣、提示环境政策变化整体形势、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激发公众的主动参与和讨论、引导环境政策的良性发展。从环境绩效评估的内容看, 主要包括环境政策实施效果、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环境与经济政策一体化以及国际合作等。

环境绩效评估的作用

通过环境绩效评估的开展, 能够比较有效地为国家或地方政府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 避免环境政策的失误。就中国本身而言, 目前环境和经济社会政策的一体化尚嫌欠缺, 如何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政策融入到经济发展政策和社会发展政策中, 是中国在发展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而这方面, 正是环境绩效评估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因此, 开展中国环境绩效评估将能够从多个方面使中国的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受益。

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 但是一直以来有一个思想上的误区, 认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就等于发展, 只要经济发展了, 就有足够的物质手段来解决现在与未来的各种政治、社会和环境问题。需要先建立一套新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而环境绩效评估则是建立新型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将环境绩效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之中, 建立科学的环境绩效评估体系, 将环境质量变化和环保工作作为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 使环保绩效与干部任用挂钩, 这样, 就能够自上而下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将环保工作变为党政领导干部的主观行动, 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环境保护工作的被动局面。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将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和理念纳入到政策纲领中,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工业文明中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的反思, 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生态文明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为构造中国环境友好型社会指明了方向。

环境绩效评估建设方法

环境绩效评估是已经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的评估方法, 如OECD对其成员国和部分非成员国开展的环境绩效评估、亚洲开发银行在湄公河次区域开展的环境绩效评估以及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开展的环境绩效评估。尽管所开展的各种评估活动在评估方法的遴选、指标体系的构建、数据基础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但同样都证明了环境绩效评估是一种污染控制和自然资源管理的有效工具, 在很大程度上可为各国和各地区提高环境政策制定水平和环境政策改进的方向和途径提供有力的依据, 为合理确定环境管理的政策性目标以及为环境决策提供更坚实的分析基础。为此, 尽快开展中国环境绩效评估的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今后将在系统学习借鉴各国际组织研究实践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节能减排、地区环境安全评估、地区绿色距离和绿色贡献评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OECD (自1991年起针对其成员国和部分非成员国开展的环境绩效评估) 中国环境绩效评估研究等先期研究基础工作,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环境绩效评估制度, 这对于中国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加快发展模式的变革、实现环保历史性转变、建设生态文明、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绩效评估的过程就是利用适当的指标, 将环境管理的绩效转化为简单易懂的信息的过程。实施环境绩效评估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一是识别环境问题、构建指标体系阶段;二是环境制度缺陷分析阶段, 即根据所构建指标体系, 通过数据收集进行环境现状与既定环境目标的差距分析。我国目前进行的零星的环境绩效评价工作, 大多停留在对若干单项指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的阶段, 缺乏综合反映环境绩效水平的指标体系。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把环境绩效从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可操作、可量化、可对比的具体内容的重要桥梁和媒介。通过指标体系的信息说明, 能够帮助决策者了解环境管理效果的相关信息, 判断一定时期内为改善环境、保护生态的努力是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进而确定今后环境管理的优先顺序, 制定相应的环境政策。因此, 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 制定和实施一套具有科学性、激励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并且符合目前我国管理水平现状的简单易行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 将能够实现环境绩效的指标化管理, 为环境绩效评估提供定量评价的尺度, 从而科学地评估环境管理的效果, 这对推进我国环境绩效评价的普及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环境绩效如何, 除了进行定性的描述和分析之外, 更重要的是需要对其进行定量描述和定量分析。当前我国环境政策的低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完善的信息而产生的。信息的缺失无法定位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无法对环境压力进行量化、无法衡量政策方面取得的进步, 决策中不确定性很高, 对于环境优先领域的确定和有限资源的利用, 没有严格的标准作为基础, 已有政策不能充分反映环境的价值。因此, 各级决策者必须以数据为动力、事实为基础来制定政策, 才能使政策更加科学。在科学性、高质量的数据和指标的基础上建立环境绩效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 并据此对环境绩效进行定量综合评价, 对于全面了解和把握一定区域环境状况, 制定高效的环境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能对环保工作优先领域以及环保政策的选择, 环保投资的方向性等提供基于事实数据分析的参考, 从而为各国提高其环境政策设计的水平和确定环保工作的重点方向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制度是管根本的、管长远的, 是资源、环境、发展保持协调前进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开展的环境绩效评估工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保障, 缺乏较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性指导, 各地开展的绩效评估工作完全处于一种初步探索、放任自流的状态, 难以实现绩效评估工作在环境管理部门全面系统地推进;而且由于绩效评估的实施方法互不统一, 难以相互比较和进行经验交流。另一方面, 环境管理部门仍把绩效评估看成是一个短期行为, 没有建立长效机制, 这就导致了运动式的行政管理, 难以取得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 这极大减弱了环境绩效评估机制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因此, 今后国家环境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统一的环境绩效评估规章制度, 明确环境绩效评估的概念、实施范围、步骤、主体、操作规程、指标体系、监督制衡以及结果运用等内容, 使环境绩效评估能够在统一的制度约束下, 规范、协调、有序的进行。其次, 应加快环境绩效评估工作的法制建设步伐, 加强对环境管理工作的约束力, 强化环境绩效评估手段, 为今后环境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建设奠定必要的法制基础。

环境效果 篇2

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所追求的目标时,建筑行业也在关注能源以及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中国,建筑能耗目前占国民经济总能耗的25%左右,且呈递增趋势,因此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有巨大潜力。建筑能耗不仅仅影响国家能源供应,而且能源使用效率的高低还影响环境,例如据有关测试[1]表明:在城市内建筑四周挂满分体式空调时,将造成局部“热岛”现象,空调机的运行能效比COP显著下降,建筑周围热环境也被严重恶化。也就说,建筑节能和居住环境是两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问题。

随着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快速提高,建筑能耗以更高的速度增加,例如冬季供热地区正迅速南扩,而北方地区空调器拥有量也迅速增加。建筑物寿命一般较长,建筑节能改造难度很大,因此在设计之初便考虑建筑能耗与环境影响便显得至关重要。而我国广大地区、不同气候、不同类型的建筑节能不是依靠墙体保温等措施就可以解决的[2],更需要从建筑设计到建筑细布构造处理以及环境控制设备及系统等各种技术的集成来解决。

另一方面,建筑环境特别是居住环境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居住区内的空气质量、办公或居室内的空气品质、噪声水平以及交通状况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也注意到这一现象,相继推出了以“绿色”、“生态”为宣传点的建设项目,但真正的“绿色生态”建筑或住区不仅仅是依靠多绿化就能解决的,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建筑物理环境中综合因素的影响,包括声、光、气流、热、能耗等诸多方面。

利用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模拟为主要手段,从建筑声学、光学、气流、微气候、空气品质、能耗等角度,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价,不仅有助于房地产开发商提高建设水平、增强项目市场竞争力,也有助于提高普通消费者的生态意识、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由清华大学提出的建筑生态环境与节能效果综合评价的方法、策略等,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具体的评价内容,以期为我国实施建筑“星级”评价标准进行有益的探索。

2 评价系统简介

2.1 国外经验

关于建筑节能的评价,国外已经有了一些已经成熟并在实施的规范,并且有相应的标准模拟软件来评价建筑的节能状况以保证规范的实施。在美国有“节能之星”标准(Energy Star),这个标准实施已经有10年了。它比美国“标准能源法案”(Model energy Code)要求更加节能30%。通过这套标准的实施,在不增加初投资的前提下可以节省30~50%能源消耗,可以节省50%的建造时间。也是因为有了这套标准,可以创造出激励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节能技术和建材发明的氛围。由于这套标准针对美国某地区而专门制订的,因此在美国并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标准,例如Title-24标准主要在加州实施。

芬兰建立了一套叫做“能耗认证系统”的标准(Energy Certification System)。在香港也通过授予“建筑认证证书”(Building Pass)的方式来对建筑的能耗情况进行规范。俄罗斯在莫斯科也实行了一种叫做“能耗护照”(Energy Passport)的建筑节能规范。它包括一套新的节能标准MGSN,希望能够控制建筑设计、建造以及运行的质量,而且它可以为节能建筑提供潜在的购买者等信息,从而来促进节能建筑的良性发展。这些规范中都没有包括环境质量的评价内容,然而实际上节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环境水平,减少污染排放,从而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所以完整的建筑生态环境与节能评价标准中应将环境质量的评价纳入其中。

2.2 主要内容

★ 春天的笔架山公园五年级作文

★ 深圳东湖公园作文

★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模型

★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江西省城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 深圳的综合医疗保险是如何交的?

★ 党支部综合民主评价

★ 教学质量评价综合评语

★ 高中综合自我评价

★ 高三综合评价自荐信

环境效果 篇3

【关键词】中学德育 环境 优化 效果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同时也创造环境。学校德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德育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受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德育教学的影响,但也受到所处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是我们较为熟悉的。[1、2]

一、中学德育失效和低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在中学的几年教学实践,认为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部分中学生对德育存在着误解,拒绝或排斥接受道德教育

现在许多中学生一提到德育课,头脑里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是空洞的说教。不少学生认为,那些“空对空”、“高对高”的德育理念过于理想化、成人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接触到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差距,使其难以产生认同感。

(二)德育手段着重“说教”、“灌输”,使德育效果难以持久

现行的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忽视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道德观念,学生对规范的遵守不是出于道德的需要,而是由于外界的压力。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未能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品德形成规律,灌输式、说教式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道德规范和规则,使其在德育过程中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分离,大大降低了德育实效

社会、学校、家庭这三个最重要的德育环境在德育问题上没有形成合力,尚未形成完整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环境,导致的结果就是5+2=0(五天学校教育效果被两天真实世界生话所抵消)。

二、造成中学德育失效和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的重共性轻个性的德育观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从社会需求出发,比较重视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集体意识的关注和培养,忽视了个性品质、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在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忽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二)注重封闭式的理论教育,忽视开放式的实践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实践的具体操作是以说服教育为核心的,其最大的特点是控制性和封闭性,企图通过封闭学校课堂、保留这块“净土”的办法堵塞不良信息,控制学生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理想化”的教育。殊不知,人是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特别是在当今开放的信息时代,控制和封闭不仅变得不可能,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社会不良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当今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却令人堪忧、不容乐观,宣传封建迷信及渲染暴力、色情、恐怖的书刊、图片、录相、光盘等,还有那些管理不尽规范的电子游戏厅、电脑网吧,极容易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继网络之后,近几年在,在学生中又出现了一个新宠——手机短信。其中,危害最人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之间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短信已蔓延到了中学生中间。

(四)家庭对中学生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家庭教育不如学校教育那样正规和系统,但家庭教育是在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个性的影响有时比学校教育更持久和深刻。但由于一些家长没有树立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或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科学方式,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

三、优化中学德育环境,提高中学德育实效

(一)转变德育方式

在一切都讲究包装的现代社会里,有时候含蓄比直白更容易深入人心,隐蔽教育意图的潜移默化常常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对特定的德育目标的实现或内容的输出,也要注意强调有一定的具体接受情境或情感氛围,当要求学生完成某一既定的任务时,不仅仅要求学生立即按要求去做,更重要的是创设一定情境或情感氛围,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从事这项任务的必要性,主动、积极地去完成。

(二)优化校园德育环境

首先是优化物质形态的学校环境一一学校硬件建设。物质形态的学校环境是指学校的建筑物、生态环境、班级教室设置等因素构成的校园物质景观。其二是构建亲情德育环境一一精神形态的学校环境(软环境)。其三是构建制度德育环境一一制度形态的学校环境。

(三)优化社会德育环境

社会德育环境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其中经济环境属于硬环境,政治和文化环境属于软环境。在优化经济环境方面,良好的经济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四)优化家庭德育环境

一是坚持德智并举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观念是指家长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观念。家长树立“德智并举”的素质教育新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探索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内容和科学方法。首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你希望孩子在品行上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自己就要以实际行动先争取成为这样的人。其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并重视对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五)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系,形成德育合力

在我国,家庭、学校、社会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愿望。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社会德育有机结合,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大环境,既有益又可行,这是大德育的要求和开放性原则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吴少东.正确把握“四性”营造高校良好的舆论宣传环境[J].警江职业大学学报,2001(9):75 77.

[3]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张橱军.新时期德育思维的视角转换[N].中国教育报.,2001一10- 03( 3).

[5]潘宏佳.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环境写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5-24(3)

环境效果 篇4

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在我院保健科住院的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60~87岁。入选标准:意识清楚, 并能很好地进行语言交流。排除标准: (1) 患有精神疾病; (2) 拒绝参与调查。

2 方法

2.1 改变患者心理环境

在常规疗养护理服务内容的基础上, 开展手指操、呼吸养生操和太极拳导练、茶文化知识宣讲和各项才艺展示活动。为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 在病区设置娱乐室 (可阅读书报杂志、欣赏音乐、进行棋牌活动等) 、康复训练室 (配备站床、太极云手、健骑机、偏瘫康复器、滑轮吊环训练器、手指肌训练台等) 、针灸推拿室 (根据医嘱单执行) 、茶话室。对于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他人疗养生活的活动进行干预和阻止。另外, 病房添置《文化疗养手册》和《康复保健手册》等书籍, 针对患者的个体状况制订健康处方, 并放置在患者床头。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鼓励护理人员系统、全面地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美学等相关知识, 提升护理人员的内在素养。在工作过程中注重礼仪举止, 使患者感到亲切、可信赖;利用录像、专题讲座、演讲等形式宣传护理队伍中优秀护士和先进典型的事迹, 将在工作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制作成视频公布到我院网站上, 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针对护理人员学历、年龄、职称、能力, 分科室、分人员、不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护理人员要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操作技能创造出良好的诊疗环境, 从而使患者达到生理、心理与外界环境的平衡。

2.3 规范陪护及探视制度

对陪护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讲解健康检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上岗前主要检查其身心状况是否能胜任陪护人员工作及是否有传染性疾病, 在岗期间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并在上岗证上盖章以示通过;严格执行探视或陪护制度;使用温馨标语提醒探视者按规定时间探视, 以不影响患者休息和医疗护理为原则, 不得超过规定的探视人数和时间等;由医生或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签发陪护证, 严格控制陪护人员数量, 督促陪护人员遵守病区管理规定, 维持病房的正常秩序;设立病房接待室, 降低对同病房病友的影响。

2.4 加强硬性环境的管理

硬性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 硬性环境的标准已趋于完善, 目前的问题是如何从细节入手, 使病区的环境清洁、舒适、安全。主要通过护士长加强监管力度继而增加护士的执行力度。制作《病房环境管理监管表》, 患者与护士每人一份, 在执行过的条目上打“√”。环境条目包括:早晚是否开窗通风, 室内温、湿度是否在合适的范围内, 地面是否清洁、干燥, 床旁是否有障碍物, 是否按需更换床单被褥, 床单是否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 床挡是否及时归位, 警示标志是否清楚, 是否进行紫外线灯消毒处理等。每天回收《病房环境管理监管表》存档, 作为月底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为了推进病房环境整改, 可邀请本院病区环境管理专家到我科现场指导培训, 介绍管理技巧和经验, 解答实际问题。每月组织护理人员分批参观环境管理模范病房, 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主动参与病区环境管理。

2.5 效果评价

(1) 患者对环境满意度:采用自制《环境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 每周1次。包括病室清洁、病室安静、病室舒适、病室安全、环境维护情况5个维度20个条目, 满意计5分, 基本满意计4分, 基本不满意计3分, 不满意计2分, 很不满意计1分。该量表总Cronbach'sα系数为0.91, 内容效度为0.83, 重测信度为0.87。 (2)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2011年 (实施后) 与2010年 (实施前) 老年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3 效果 (见表1、表2)

3.1 实施现代病区环境管理后患者对病区环境的满意度提高

3.2 实施现代病区环境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下降

[n (%) , 人]

注:△为连续校正统计量值

4 讨论

4.1 改善病区环境提高了患者对病区环境的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应全面履行护理职责, 在临床护理服务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专科特色, 丰富服务内涵, 保障患者安全, 促进患者康复, 体现人文关怀。患者突然从熟悉的家庭、社区环境进入病区环境, 会产生疏离感和孤独感, 护理人员在布置温馨舒适的病区环境的同时, 应促进患者角色行为的转变及其对社会环境的适应。针对保健科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 以现代环境护理理论为基础, 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加强对患者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管理。表1结果显示, 患者对病区环境的满意度提高 (P<0.01或P<0.05) 。患者满意度可以从患者的角度来评价医院的服务质量, 是反映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改善病区环境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措施的落实。

4.2 控制环境因素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实施现代病区环境管理, 能够减少环境因素对护理风险的影响。表2结果显示, 通过实施现代病区环境管理, 跌倒、坠床、感染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之前有所下降 (P<0.05) 。通过实施现代病区环境管理, 改善了病区的硬性环境, 降低了护理风险, 同时, 病区的软性环境也逐渐加强, 从患者自身、护理人员、陪护人员3个方面构建安全的文化氛围, 降低了护理风险发生的间接因素。但其中压疮未得到明显改善 (P>0.05) , 因为压疮的发生不仅受床单等物理条件的影响, 还受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环境效果 篇5

瑞典环境税--政策效果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文章回顾了瑞典的环境税费,特别是与能源相关的`环境税的发展沿革,从环境效益、财政效益、能源结构调整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瑞典能源-环境税的效果,并展望瑞典环境税的发展前景.最后指出了瑞典环境税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作 者:毛显强 杨岚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100875刊 名:环境保护 PKU CSSCI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年,卷(期):“”(2)分类号:X3关键词:瑞典 能源-环境税

环境效果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为了实现新时期的人才教育目标,就必须重视新时期教育环境的特点,采取相应合理有效的措施和途径,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基本含义

环境,指人类主体的活动赖以进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众所周知,人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人们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审美标准来对环境进行改造和利用。同时,环境也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人和教育人,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因此,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以提高和改善环境的质量,还可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高人才素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功能

1.渗透熏陶功能

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实现对人的塑造。这种渗透和熏陶功能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思维的启迪,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到新的层次。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对人的思想形成和提升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认识导向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对思想道德的形成有着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客观的规章制度,还是主观的人际关系,无论是良好的文化氛围,还是优雅的言行举止,都会带给被教育者一定的思想信息和心理暗示,指引着他们接受和内化环境传递出来的思想观、价值观。

3.规范约束功能

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具有规范和约束的功能,它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和舆论环境,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对人的思想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使他们知道什么应该做而,什么不应该做。这种规范和约束是建构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合理规范的社会环境的重要保证。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对策

(一)切实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

客观环境是主观环境的反映对象,客观环境的优化是提升主观环境的根本措施。政府要通过进一步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各种制度,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根本的条件。社会不良风气往往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冲击,要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社会综合治理的效果,使社会道德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

(二)发挥教育者在主观环境建构中的主导作用

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成为教育对象感受环境的标杆及源泉,从而对教育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育者要主动贴近教育对象,了解教育对象的感受,在教育活动中掌握主动,缩小与教育对象主观环境之间的差距,帮助构建高尚文明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协调环境因素和教育力量, 形成环境教育体系

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规律, 使家庭,学校,社会的建设做到方向一致、目标相同,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就有可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必须努力塑造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必须积极创造相互理解、平等互助的学校环境和学习氛围;必须加强建设和谐稳定、优雅高尚的文化品位和家庭氛围。从而实现社会,学校,家庭等有机结合,发挥综合力量形成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体系。

参考文献:

[1]向从武.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1).

环境效果 篇7

1《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教学内容不合理

我校选用的教材为王罗春先生主编的《环境影响评价》[2],该教材涵盖面广,系统性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主要章节后附有环评实例,可以使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践。由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迅速,新的国家政策、环保法规等内容未能及时更新进入教材,教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必然导致教给学生过时的知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综合性强,涉及的内容广博,而理论学时有限,我校该课程理论学时为48学时,如果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就必须加快教学进度,对于年轻老师来说,是非常严峻的挑战。另外,《环境影响评价》与其他专业课程如《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内容上有联系和交叉,教学内容易重复。

1.2 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许多地方本科院校重视理论教学,但实践环节较少,甚至没有安排实践课时[3],校外实习基地较少,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环评单位只一家,且接纳人数为10人左右,每届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超过100人,难以满足需要,学生缺少实践锻炼机会,导致学生学了理论还是不会做环评的尴尬局面。

1.3 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的考核方式,学生总成绩为30%的平时成绩+70%的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作业、出勤给分。采用这种方式,一些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学生在期末考试前死记硬背也能考出较高的分数,然而学生并未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考试结束即会将知识忘得一干二净,这种考核方式也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1.4 师资力量薄弱

地方本科院校高职称教师所占比例较低,学科带头人紧缺。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多,教师数量少,导致生师比过高,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任课教师大部分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老师[4],教学经验、工程实践经验均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把握住重点和难点,侧重教授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联系较少,教学内容空洞单一,很难引导学生参与环评实践,难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教学效果较差。

1.5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有多方面原因。(1)《环境影响评价》所包含的教学内容较多,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学习难度较大,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充分理解所学内容,逐渐丧失学习兴趣;(2)学生对于就业,普遍缺乏信心,认为将来不会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对专业学习不重视;(3)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样一种新形式下,部分学生加入了创业队伍,从事专业无关工作,学习上几乎是应付,只要考试能及格,拿到毕业证、学位证就可以了;(4)《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到许多政策、法规等,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多,年轻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往往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教学内容枯燥,易使学生感到乏味;(5)大班上课,上课人数过多,老师无法掌控课堂秩序。

由于以上多方面的原因,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知识薄弱、实践技能较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导致学生找工作困难。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必须对现有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2 改革措施

2.1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地方本科院校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内容的有效性、实用性。

2.1.1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针对教材的滞后性,教师要密切关注环评发展动态、科研进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环保法规、环境政策和技术方法等传授给学生,使教学具有有效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更为重要的是要告诉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如常用的网站、期刊杂志、论坛等,教会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关注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动态。

2.1.2 优化教学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需要的前期知识较多。我校《环境影响评价》是在第六个学期开设,《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重要专业课基本安排在第五、六个学期,这样的安排可以减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难度。由于《环境影响评价》与其他一些专业课程有部分内容的重叠,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时,要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和交叉,统筹安排好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需对已学相关知识进行简单回顾,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对于重点、难点、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应用较广的知识,要进行重点讲解,对于一些简单易懂、应用较少的的知识点,可以删减。因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在理论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删减一些复杂的证明过程及理论推导,例如各种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只要求学生了解模式类型,掌握其适用范围、参数的选择及其实践应用即可,其推理过程则不必过多讲解。

2.1.3 结合职业资格考试进行教学

国家从2004年开始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人员都将持证上岗,毕业后许多学生将加入职业资格考试的大军。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应参考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职业资格考试系列教材,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的要求和内容以及历年真题组织教学,做到重点、难点突出,为学生将来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尽快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证书奠定基础,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2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讲授法,这样易造成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特点、学生基础和学习态度的差异性,都决定了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2.2.1 强调课程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觉得对将来找工作有用的才会愿意学习。因此,在第一堂课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重要性,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方面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薪酬情况以及本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2.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在加强授课内容丰富和生动的基础上,需要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案例教学。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中,对每个专题评价的学习,都可以通过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注意选择的案例要是学生比较熟悉、简单且有代表性的项目。例如,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可以通过一个污水处理厂的项目来进行讲解,首先要学生自己讨论其处理工艺,进行工程分析,判断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进行水环境现状评价、预测评价,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在课堂上结合案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避免课堂的枯燥,提高学生听课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式教学。每次课前花3~5分钟时间以提问的方式复习上次课所学内容,促使学生课后复习、课前预习,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也便于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在其余时间,也需适时提问,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促使学生思考问题,紧跟老师上课节奏,避免出现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现象。

(3)讨论教学。适当安排讨论课,分小组进行讨论,小组中部分人扮演项目建设方、部分人扮演环评方、部分人扮演环境主管方,各方发表意见,思维更加活跃,学生参与感更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与板书有效结合。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到许多的定义、标准、法规等,而有些内容是没必要记住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一些难点内容,如污染源评价的方法、预测模式的应用等,采用板书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消化。每节课将知识提纲及重要内容简洁板书出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整体把握,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采取小班上课,加强上课考勤,教师有效监督课堂纪律,教学过程中,适量减少讲授时间,多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课程教学的建议,并及时进行改进。

2.3 增强实践教学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挑选人才时也就更看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和增强上机、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3.1 开设上机课

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水、气、声等要素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都需要借助计算机及特定的程序来完成,涉及到这些内容时,开设上机课,将使同学们对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有更直观的感受,并掌握预测、评价所需要的条件及操作过程,熟悉预测、评价程序的应用。

2.3.2 开展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可以集中在理论课结束后进行,也可以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我院目前采取的是后一种形式。在学生学完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程序、水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后,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9人左右,老师给每个小组一份课程设计任务书,课题是学生们所熟悉的污水处理厂或学校建设项目。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查阅文献资料,拟定环评大纲,然后开展实地调研,现状分析,进行影响预测计算和评价以及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制定,编写环评报告文件。同学们边学边做,在做环评报告过程中,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并检查完成情况,在课程结束后提交环评报告。报告提交后,组织学生进行答辩,针对项目中涉及的内容进行提问,确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真正参与编写工作,同时老师针对报告书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并给课程设计成绩,未及格的同学需重做。通过学生在做环评过程中的表现和提交的环评报告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了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会主动去查阅文献资料,掌握了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并对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提高了自学能力,与社会人员打交道的能力得到增强,提高了承受面对拒绝、挫折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环评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以及技术方法,初步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也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管理能力,加强学生责任感。总之,通过开展课程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3.3 重视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

在第6学期结束后,根据学生意愿,安排学生进入环评单位或者学生自己联系相关单位进行一个月的生产实习,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学校要多开拓校外实习基地,解决联系实习单位困难的问题,并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平台。在大四阶段,如果学生希望继续留在原环评单位实习,将来从事环评工作,在不影响正常完成学业的前提下,学校应当支持这种行为。通过更长时间的实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分析问题、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得到大大提高,也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学生可以在实习期间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在实习单位完成毕业设计。环评单位通过实习了解学生,选择优秀的学生留在单位继续工作,也解决了学生就业的问题。

对环评感兴趣,且有意向找环评相关方面工作的学生,可以选择环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老师给出的设计题目要结合工程实践,从而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主体,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认真备课,尽量做到措辞恰当,语言流畅、幽默、风趣,善用肢体语言,表情丰富生动,通过提升个人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年轻教师要多参加听课、评课,尤其是优秀教师的课,这些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课题秩序的掌控等方面均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博采众长,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加强同名牌大学和有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师的经验交流,通过不断的合作与交流,开拓眼界,吸收好的经验,促进环评课程健康发展[5]。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1)教师要走进企业争取横向课题,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成果将为教学提供良好素材,可邀请感兴趣的学生一起参与,提高学生能力。(2)教师通过参加“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师”等业务培训和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树立教师威性,教师结合职业资格考试进行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3)教师利用寒暑假进入环评相关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教师通过从事环评科研项目、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技术研究进展,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环境影响评价》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明确教学重点,内容讲解深度,把握教学方式,在教学上做到游刃有余。

聘请经验丰富的、从事环评相关工作的企事业单位人才、国内著名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作为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实践指导等工作。同时不定期开展讲座,介绍一些典型案例、环评行业发展动态等,拓宽学生知识面,也让学生了解环评工作的重要性,增加就业信心。

2.5 考核方式多样化

为了激励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考核方式鼓励多样化。一种方式是学生总成绩=平时成绩+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提高至50%,期末考试成绩降至50%。课堂出勤、平时作业、课程设计成绩、上课参与讨论情况、回答问题情况等按权重计入平时成绩。以往考试试卷主要由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题型组成,而环评工程师考试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为与环评工程师考试接轨,改革试题组成,增加案例分析题,并增加计算题、多项选择题比重,注重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另一种方式是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环评报告,项目可以是老师的科研项目,也可以是学生在企业实习时所做的项目,但必须是真正由学生自己完成,然后老师根据学生所编写的环评报告质量给予成绩。

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可以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改变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也能通过考试的想法,更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3 结语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实现转型,课程教学改革是关键。针对目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经过近三年来的不断改革与实践,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等特点。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改革探索,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祝鹏飞,包先明,刘飞,等.高校环境质量评价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考试周刊,2012(16):12-13.

[2]王罗春,蒋海涛,胡晨燕,等.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3]保积庆,徐劼.案例引导教学《环境影响评价》课程[J].广州化工,2014,42(23):214-215,240.

[4]王永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地方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师资的转型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4):255-256.

基于环境因素的广告编辑效果探究 篇8

广告编辑的效果与广告编辑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通常情况下,与广告编辑效果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技术环境因素、系统环境因素、道德和法律环境因素以及经济环境因素四类。这四类环境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广告在不同的背景下对广告编辑效果产生综合的影响,探究上述四类环境因素对广告编辑效果的影响对于切实提高广告编辑效果,达到广而告之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技术环境因素对广告编辑效果的影响

所谓技术环境因素是指为了完成广告编辑以及广告后续的推广宣传所涉及的所有技术支持。例如,现代存储技术、数字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等。对于本文所探究的影响广告编辑效果的技术环境因素而言主要即是指在当今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技术。

其中,存储技术对于广告编辑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优化存储方式和降低存储成本两个方面。通过广泛应用现代存储技术,使得广告编辑能更加高效便捷地获取素材和信息,同时对于完成的广告在存储方式尤其是移动式存储和广告信息传递方面有着极大的改善效果。

数字信息技术对广告编辑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广告信息的辨识以及编辑方面。通过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广告编辑能够快速地完成对广告所需信息的汇总和筛选,同时对已完成的广告进行效果模拟演示和校对,从而使得广告更加的人性化,富有创造性和艺术魅力。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在普通家庭中的普及,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对于广告编辑效果的影响也在逐步深化,主要表现为广告编辑的整个过程包括选材、开发、设计和宣传等工作内容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同时计算机的普及也带动了更多的广告编辑人员参与到现代广告编辑当中,使得广告编辑逐渐大众化。

三、系统环境因素对广告编辑效果的影响

所谓系统环境因素是指在广告编辑过程中包括客户、广告代理商、受众信息、广告媒体等在内的诸多因子构成的综合系统。

广告客户是指广告的源动力,同时也是广告的推广和宣传需求者。广告编辑的要求,广告的最终效果以及广告最终的推广和宣传效果都是源于广告客户。因此,广告客户实际上是决定广告编辑效果的重要基础。

广告代理商是构成广告客户与广告设计媒体的桥梁,通过广告代理商的双向沟通,确保广告客户与广告媒体之间的需求对接和信息沟通,从而保证广告编辑在广告媒体的控制下,包括在创意控制、预算控制等方面达到广告客户的广告编辑要求。

广告受众信息是广告编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广告编辑的内容和价值取向。这是由于广告受众信息包含了广告产品对应市场客户需求的关联程度,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化,如何通过广告的方式将产品的性能与市场需求进行良好的对接是现代营销的重要工作内容。

广告媒体是广告的传播中介,同时也是广告的创造者和设计者。广告媒体独特的广告设计风格和推广模式对于广告编辑的过程、广告编辑的选材方式和结构构成影响较大。

四、道德和法律环境因素对广告编辑效果的影响

广告编辑的法律环境是指在广告编辑中要遵守一定的法律和道德秩序。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法律对广告编辑的规定也越来越明确,这就要求广告编辑系统在广告的设计、开发、宣传、传播的各个阶段都要把握法律的界限。广告编辑者应该以法律为准绳,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广告编辑者在广告设计中要充分地了解广告对象的人生观、价值观、风俗习惯,在广告创作追求新颖、完美的同时,不能触犯广告对象的道德准则与道德底线。同时,广告编辑者在进行广告设计时,要考虑到广告对象的信仰、忌讳、道德追求,这样不但能充分满足广告对象的利益需求,还会使广告传播的效应大大增强。广告编辑也要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这样才能减少广告传播中的摩擦,推动广告市场的发展。

五、经济环境因素对广告编辑效果的影响

广告是在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它与市场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广告的投资力度、广告代理商的盈亏、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减弱,都是由整个市场经济环境来决定的。诸多学者认为,广告的成功与失败是由市场来决定的,经济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决定了广告传播媒体的选择,也决定着广告市场的运作方式。经济发展形势比较好的时候,广告则很兴盛。另外,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格局、生产者的经营理念转变,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偏好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广告编辑者要充分地认识到经济环境对广告的运作产生的重要影响。一方面,要把握当今的经济形势,明确广告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要注重开发广告市场,找准广告定位。

六、结语

通常情况下,与广告编辑效果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技术环境因素、系统环境因素、道德和法律环境因素以及经济环境因素四类。这四类环境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广告在不同的背景下对广告编辑效果产生综合的影响。探究上述四类环境因素对广告编辑效果的影响对于切实提高广告编辑效果,达到广而告之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探究上述四类广告环境因素对广告编辑效果的实际影响方式,探寻如何更好地应用上述四类环境因素达到优化广告编辑结构,提升广告宣传效果以及增强广告质量这三个主要的目标。

摘要:广告编辑环境对广告编辑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影响广告编辑效果的环境因素有技术环境因素、系统环境因素、道德和法律环境因素以及经济环境因素四类,本文通过探究这四类广告环境因素对广告编辑效果的实际影响方式,探寻如何更好地应用上述四类环境因素实现优化广告编辑结构,提升广告宣传效果以及增强广告质量这三个主要的目标。

关键词:广告编辑,环境因素,广告编辑效果

参考文献

[1]戴海波,杨惠.媒介生态视角下的广告编辑环境[J].传媒观察,2012(07):22-24.

[2]戴海波,杨惠.媒介生态视角下的广告编辑环境[J].编辑之友,2012(09):20-23.

[3]宋梅.试论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J].新闻研究导刊,2016(06):162+18.

浅谈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效果评价 篇9

人类生活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是由自然环境所提供的, 因此环境保护是我们人类持续生存及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当前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在环境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因此各国都对环境问题有着特别的关注。减小环境污染, 避免生态环境出现严重的恶化, 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来说, 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要求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 从而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程度上的帮助, 实行可持续发展道路, 这是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本文就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带来的效果给出评价。

2 目前实行的环境保护政策

2.1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环境保护政策要求将环境污染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中, 使得污染的程度最大程度的降低。所以, 在进行环境保护工作时, 首先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预防, 使得未来在环境方面出现的污染及破坏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小, 这是关于环境问题进行解决的一个有效的办法。我国目前在进行对于环境保护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来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主要方式是将环境保护纳入到政府长期或者是年度的工作计划之中, 对于那些开发的建设项目实行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它的相关制度。

2.2 谁污染、谁治理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环境本身是一个共有的资源, 但它又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为了避免因为环境的共享性所带来的破坏, 因此环境破坏的代价必须由造成环境的生产者进行治理。同时这种政策也是国际上所采用的一种通用的方式, 就是让污染者来对污染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目前主要实施的措施就是让那些排放过程中超过标准的企业来承担相对的费用及责任, 来用于对环境的保护工作, 对于那些污染严重的企业, 给出一定的期限进行治理, 并且结合企业的技术来进行工业污染的治理。

2.3 关于环境强化的管理政策

因为受到交易过程中成本因素的影响, 使得外部市场没有办法来进行统一的协调, 使得出现的问题得以解决。对于外部性的问题来说, 其需要依赖政府来进行处理。污染问题是一种外部的行为, 所以政府必须要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参与进来, 并且担当着管理者里监督者的角色, 和企业一起来进行对于环境的治理。实施环境管理政策时, 大多是通过对政府及企业所承担责任的强化, 来对企业因为在管理过程中所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的减少与控制。对于这种政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要求各级政府在对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建立相关的监测网站来实行对环境的监督工作, 让地方政府真正的负起治理环境的责任, 另外还要对一些主要的城市来做环境的整治与考核工作。

3 对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3.1 环境管理体制问题

在环境的保护工作中所展现出来一种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存在的区域性问题。对于环境问题来说, 其本身存在着很强的外部性。在环境的污染过程中, 一个环境出现的污染, 就会很快的对其它地方的环境也造成污染, 在这个过程中, 就会超出所划定的行政边界。就我国目前所处的情况来说, 仍以行政区域来进行单位划分, 对于环境的管理也是依据单位划分来决定的。地方环境保护局隶属于地方政府的, 这就会导致一个完整的环境保护体系被划分。因此就会导致一些地区因为过于追求经济发展而阻碍了环境保护, 另外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及协调工作做的不好, 使得跨区域的来进行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很大。

3.2 环境保护政策问题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环境保护体系。但是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 还需要在各个政策的实行过程中做到对各个政策之间的协调及补充工作。首先是在环境的保护过程中, 虽然所使用的行政方式比较健全, 但是其对于市场的依据还是比较有限的。其次在环境的控制方面所实行的政策比较完善, 但是在有关于生态建设的工作时, 存在着较多的区域性问题, 并且对于环境治理工作, 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制度主要是放在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方面。最后就是在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政策中, 对环境的工作是由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来进行指定与实行的, 并且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 还会出现一些政策混乱及权力行使不明确的问题。对于资源政策的制定部门来说, 不仅仅是为了对环境进行保护, 还需要进行资源开发, 这之间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冲突。

3.3 自然保护区方面的问题

在我国实行的相关法律体系中, 自然保护区的工作是由环境保护部门统一的管理及监督。而对于主管部门来说, 需要根据所保护对象, 来由林业、海洋、林业等各个不同的部门进行主管工作。但是这些主管部门因为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原因, 使得其出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就是各个主管部门与综合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着沟通与协调问题, 并且对综合管理的部门来说, 在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开放的时候, 很对其做到宏观政策的开放及指导工作。其次国家目前仍然没有对保护区进行统一的规划及建设, 在对保护区进行建设工作的时候, 缺乏建设标准, 又因为没有一个合理的监督机制的协调, 很多类型的保护区存在着一些混乱。并且在建立保护区的时候, 还需要满足风景区的功能, 因此在对保护区进行规划的时候, 需要做到相关方面的改变, 不然就会给自然保护工作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最后就是在进行对保护区的管理过程中没有责任制度进行合理的划分与定位。并且对政府部门来说, 他们没有进行对经费的预算及规划, 只对一些自然保护区进行支持与建设。另外很多的自然保护区所需要的费用都需要自己来进行解决, 因此保护区就需要进行资源的开发, 因此对环境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破坏。

4 对策与建议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 需要对环境、人口及资源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的协调。在环境的政策方面, 要对环境、资源、社会及经济方面存在因素进行考虑, 将环境保护的工作渗透到各个产业政策之中, 使得环境政策做到一体化。其次就是要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做到优先的原则。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一直在追求经济的增长程度, 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 很多时候都是以环境破坏作为代价的, 没有顾及到以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要考虑的问题。最后是要考虑区域性的差异, 因为我国在对环境的治理工作中, 因为出现的差异, 使得很多环境问题没有得到统一的协调, 因为在以后的环境治理工作中, 需要去除差异化, 来因地制宜的实行对于环境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来进行统一把握, 使得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有效的进展。

5 结语

环境治理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在总体上已趋于完善, 但是在实际的操控过程中, 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这些都给环境保护问题带来了挑战, 因此我们积极探索, 以便于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得更加完善, 进而为未来的生存条件及经济发展做出考虑, 从而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摘要:分析了我国目前实行的环境保护政策, 从管理体制、环境保护政策、自然保护区等方面探讨了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环境保护,政策,效果

参考文献

[1]钱易, 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中国环境污染控制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8.

[3]李满.环境保护[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7.

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效果与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8—01~2010—12全院临床6个手术室、6个腔镜科室、3个重症监护室和透析室、中心消毒供应室、分娩室、口腔科等22个重点科室和35个普通科室的处置室、换药室、采血室等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透析液、压力蒸汽灭菌器、低温环氧乙烷灭菌器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1.2 监测方法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及《消毒技术规范》[2]规定的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进行采样。环境空气监测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暴露法, 在被采样科室暴露5min, 层流手术室暴露30min, 将样本放置37°C温箱培养48h, 计数结果。物体表面监测采用浸有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 往返涂擦5cm×5cm规格范围, 并随之转动棉拭子, 剪去手接触部分, 将棉拭子装入有10mL采样液中送检。医务人员手监测采用浸有含中和剂的无菌棉拭子, 反复涂擦洗手后的医务人员双手屈面指尖到掌根两次, 并转动棉拭子, 剪去手接触部分, 将其投入10mL洗脱液试管中送检。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采用无菌吸管抽取消毒液1.0mL, 加入9.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试管内摇匀, 再从试管取出0.2mL, 滴于普通营养琼脂平皿, 置于37°C温箱培养48h记录结果。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采用含有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的生物指示剂, 设置对照置于56°C温箱培养48h, 观察结果, 继续培养7d, 记录结果;低温还氧乙烷灭菌器采用含枯草杆菌黑色变异芽孢的生物指示剂监测, 设对照置于37°C温箱培养48h, 观察结果, 继续培养7d, 记录结果。

1.3 监测标准

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4]、《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5]规定, 环境空气重点科室细菌总数≤200cfu/cm3, 层流手术室细菌总数≤10cfu/cm3, 普通科室细菌总数≤500cfu/cm3, 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重点科室细菌总数≤5cfu/cm2, 普通科室细菌总数≤10cfu/cm2 , 使用中的消毒液为≤100cfu/mL, 均不得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压力蒸汽灭菌器, 低温环氧乙烷灭菌器生物指示剂监测阴性为合格。

2 结果

2008—01~2010—12全院重点科室与普通科室共采集环境空气样本1869份, 合格1710份, 合格率为91.49%;物体表面1133份, 合格984份, 合格率86.85%;医护人员手969份, 合格918份, 合格率94.74%;使用中消毒液582份, 合格560份, 合格率96.22%, 见表1;重点科室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结果见表2;普通科室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结果见表3。三年的压力蒸汽灭菌器, 低温环氧乙烷灭菌器生物监测均为合格。

3 讨论

在医院环境中存在大量病源微生物, 这些病源菌可通过多种途径在患者之间、医患之间、护患之间传播, 当环境微生物超过一定量时就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的机会, 因此, 做好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是一项控制医院病原菌传播的有效预防措施。在医院病原菌传播中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2008年空气监测合格率为90.00%, 2009年空气监测合格率为90.80%, 2010年空气监测合格率为93.3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重点科室合格率93.42%, 高于普通科室84.60%, 这可能和重点科室的空气消毒设施比较先进有关, 除手术室是层流外, 其他重点科室均应用紫外线循环风进行空气消毒, 普通科室应用紫外线灯管照射进行空气消毒, 应加强对普通科室的管理。对监测不合格的科室, 及时反馈整改, 查找原因, 把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提高医院环境空气的消毒质量。从监测结果看, 物体表面的合格率是最低的, 这可能和医院的不断发展, 各种先进的诊疗技术不断开展, 患者量不断增加, 人员流动性大, 病原微生物复杂多样有关。2008~2010年监测年度总合格率分别为85.25%、85.90%、89.26%, 无差异显著性, 普通科室合格率为81.82%, 重点科室合格率为89.44%, 对不合格的科室, 加强制度管理, 每日按要求擦拭物体表面, 包括仪器仪表表面、桌面、各种台面、把手、地面等。临床科室使用的消毒液, 是由药剂科负责提供, 保证了消毒剂的质量, 防止了消毒剂的污染, 科室做到每周请领一次, 要求每天使用前测试其浓度, 对于不按要求做的科室, 勒令其整改, 直到连续监测两次合格为准。重点科室和普通科室使用中消毒剂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8.21%、94.65%。对医院透析室透析水、透析液的监测每月采用机器号循环检测的方式进行监测, 并加强管理, 使透析水、透析液监测合格率逐年提高, 2010年合格率达100%。中心消毒供应室是我院为临床提供可重复使用的无菌器械和无菌医疗用品及一次性使用物品的重点科室, 有先进的自动化清洗、消毒、灭菌设备, 定期做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生物学监测, 合格率为100%, 每周对压力蒸汽灭菌器和低温环氧乙烷灭菌器生物监测, 监测结果均为100%合格。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另一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 这种传播比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 医务人员手是重要的传播媒介。据调查, 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病原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6]。 2008年至2010年医务人员洗手后手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4.43%、94.50%、95.21%, 说明通过“六步洗手法”流动水洗手后可去除手部的大量细菌, 应加强洗手。但临床医务人员由于工作忙, 常忽略洗手, 往往是完成整个病区的操作后才洗手, 为提高洗手率及合格率, 加强和改善了洗手设施, 增加了洗手池和宣传、培训力度及制度建设与管理, 水龙头改为脚踏式, 管理部门加强监督, 引导医务人员正确洗手, 应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预防并控制由医护人员手传播的医院感染。通过对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分析, 说明医院感染工作涉及到全院各临床科室, 需要各临床科室严格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求去做, 才能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做好, 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合格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9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9

环境效果 篇11

【关键词】教学效果 学习环境 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作为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平时工作中与教师和各年级的学生的接触颇多。在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感觉有不少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整体的教学效果不好。据一位教师讲,他多年来一直为数学专业学生讲授数学专业课,这门课程从大学一年级的下学期开始到二年级的上学期结束,共历时两个学期;由于这门课程是数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考研的必考科目,学校和教师都对这门课程很重视,安排了尽量多的课时,教师也精心准备每一节课,但是,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以期末考试为例,考试的目标是检查学生能否掌握基础知识,考试的题目类型基本与课本和课后的题目类似,只是稍微有些形式的变化,结果却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卷面成绩不及格。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从与教师和学生的交谈中,能够感受到一些原因,如教室座位紧张、学习资料缺乏、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要求不高和课程理论性强等,我觉得大体可以归结到学习环境和学习积极性方面。下面从一个教学例子出发,讨论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两个方面提高教学效果。

二 一个教学的例子

由于工作需要,读了两本关于教学方面的专著[1, 2],在文[1]中有一个例子值得思考。有两个同学入大学的成绩不相上下,在大学第一年里学习同一个老师的课程,也就是有相同的教学大纲、辅导和作业,并且学习也都很用功,考试的结果是:一个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另一个学生不及格。表面上看,这种结果好像不合理,但是深究起来就合情合理了——学习方法不同。原来,成绩优异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把所学的内容看作一个整体,并试图去弄懂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以理解思想和探寻意义为目的,这种学习方法是“深层法”。考试不及格的学生用不同的技巧解答各种题目,做很多习题,希望考试时能够回想起来,也就是把学习看成是来自外界的一种强制性任务,因而试图去应付这些要求,这种学习方法是“表层法”。这个例子可以看成在同样的教学和学习条件下,取得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原因何在?

三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上面例子中的这两种学习方法的优劣自然很明显,但不是每个人都一贯用一种方法,这与学习环境有关,也就是这两个学生的学习经历环境造成了这种思考和学习的方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其实有关学习环境。环境有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指教学资源,如教师、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等;软件环境主要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对于学习的硬件环境,每个学校都很重视,同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得硬件环境达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水平。关键是学习的软件环境,要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具体怎么做?这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因为面对的学生有个体的差异,所以不可能有一种所谓的好的教学方法对每个学生都适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避免中学的一些做法:让学生硬背一些所谓的重点、反复做一些所谓的典型题目或者用不同的技巧解答一个题目。这可以从上面的例子得到一些启示:学习目的是提高学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解答各种具体习题;把学习的内容看成一个整体并弄懂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把每部分的内容割裂开并硬背下来;学习是理解思想和探寻意义,而不是外界的强制任务。如果能很好地理解这些,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应该有较大的帮助。能够做好这些,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谈到教学,要兼顾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假定学生能够用功学习,前面讨论的教学方法才有意义,上面的例子也是在两个学生学习都很用功的前提下讨论的。现实中,确实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怎么办?经常强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要承认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并且教师也应该这样做,但是,仅仅靠教师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教师激发的作用又多大?这应该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学校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关于学校的作用应该涉及很多方面,这里主要讨论下面两个方面。(1)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通过奖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如果没有达到学校的教学目标,就不能在学校“混”,或者“混”到毕业,更不可能按期顺利毕业。实际上,现在有不少抱有这种“混”的想法的学生,学校应该予以充分重视。(2)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有些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的理由是对本专业没兴趣,这是可以理解的,谁也不会喜欢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如果学生自己对本专业没有兴趣,教师能激发出兴趣吗?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能激发出兴趣?与其这样让学生学习不感兴趣的专业、没有学习积极性,不如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专业、调动学习积极性。我校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比较好的尝试,但是,由于限制转专业的比例,做的还不够好。其实可以完全放开,没有必要限制学生自由选择专业。学生只有选择了自己比较满意的专业,才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学校才有比较好的整体教学效果。

五 总结

从一个教学例子出发,讨论了要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面只是自己对学校工作的一些思考,还有很多影响教学工作的问题值得深刻研究。

【参考文献】

[1][澳] 迈克尔·普洛瑟(Michael Prosser),基恩·特里格维尔(Keith Trigwell) 著,潘红,陈锵明 译,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

环境效果 篇12

一、精心准备, 上好“绪论课”

由于新入学的学生对专业不了解, 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所以教师要精心准备, 上好开学第一课———“绪论课”。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师要在学生首次接触课程时, 讲清课程的特点、内容和用途。使他们感到学习是有价值的, 产生了自信心, 从而激发学习的愿望。实践证明, 教师是否精心地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 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只有对课程感兴趣, 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而学好这门课程。

二、课程引入巧设计

针对教材特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选择和应用适当的导入方法, 能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 促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有助于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好的语言如同桥梁, 联系着旧课新课;如同路标, 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 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为整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对于刚接触专业课的中等职业学生来说, 专业知识薄弱,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结构, 使投影要素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把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变成形象具体易掌握的内容, 使学生真正看得见、记得牢, 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分层递进, 讲练结合

《植物生产与环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侧重于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针对职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层次差异性, 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 采取了“互助式”的教学授课, 达到互动的目的。对于B层次的学生,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采用“直观式”“导入式”的教学方法。由于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分层教学, 学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五、改善师生关系, 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如果学生对任课教师存有好感而且认同, 那么他们对该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就会特别认真、愿意接受。因此, 教师平时应该多与学生沟通, 创造环境, 使师生拉近距离。改变观念, 放下教师的架子, 主动接近学生, 和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

上一篇:小组构建下一篇: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