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评估

2024-08-15

资源评估(精选12篇)

资源评估 篇1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城市化发展趋势对风能资源必定产生影响, 因此, 非常有必要对原来的计算结果进行重新审订和补充。通过对我国风能资源进一步调查和计算, 提出高效利用和持续开发途径,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旨在研究风速风向变化规律并对风能资源进行评估, 建立风力参数评估分析系统, 为实现一套适用于风力机的检测及监测反馈控制系统, 提高我国大型风力机设计水平、获得更有效的核心控制策略以及风电场选址等, 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风速分布的威布尔 (Weibull) 概率模型

由于一个地区的风能资源状况依赖于该地区风的统计特性, 而体现风的统计特性的一个重要形式是风速的频率分布, 因此, 用两参数威布尔 (Weibull) 分布对风速频率分布进行拟合[7]。威布尔分布不仅可用于拟合地面风速分布, 而且也可用于拟合高层风速分布。

威布尔分布是一种单峰的, 两参数的分布函数簇, 其概率密度可以表达为:

undefined

式中:k和c为威布尔分布的两个参数, k称为形状参数;c称为尺度参数。当c=1时, 称为标准威布尔分布。形状参数k的改变对分布曲线形式有很大影响。当0

2 威布尔参数的计算

应用极大似然法计算威布尔概率分布模型的参数。极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子样观察值出现的概率最大的原则, 来求母体中未知参数的估计值。其具有理论上的优点。通常只要总体的密度函数满足很一般的正则条件, 极大似然估计具有渐近无偏性、一致性、渐进有效性, 其计算精度高[9]。

构造对数似然函数可得修正方程式:

undefined

根据修正方程式, 选取合适的初始值, 经过反复迭代, 迭代过程一直进行到满足收敛判据max{|Δk, Δc|}<ε为止。ε是预定的小正数。收敛后就可得出Weibull分布的尺度参数c和形状参数k。

3 风况的研究

评估风电场的风能资源状况, 需要计算体现风能资源状况的风能特征指标, 如, 年风力发电量、平均风速、平均风能密度、平均有效风能密度、风力机风能可利用率等[8], 利用风速概率分布或历史风速记录计算这些指标, 从而为风电场建设项目的可行

性研究提供依据。

1) 风能密度[1,2]。

风能的利用就是将它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因此, 计算风能的大小也就是计算气流所具有的动能。在单位时间内流过垂直于风速截面积A的风能为风功率。风能密度的公式为:

undefined

式中, W为风能密度 (W·m-2) ;ρ为空气密度 (kg/m3) ;v为风速 (m·s-1) 。

2) 空气密度[1,2]。

从风能密度公式可知, 空气密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风能的多少, 特别是在高海拔的地区, 影响更突出。因此, 计算一个地点的风功率密度需要掌握的量是所计算时间区间下的空气密度和风速。其公式为:

undefined

式中, P为大气压力 (hPa) ;e为水汽压 (hPa) ;t为温度 (℃) 。

3) 风的统计特性[2]。

根据威布尔分布计算平均风速、平均风能密度、风力机风能可利用率的估计值。

计算公式为:

平均风速:undefined

平均风能密度:

undefined

风机可利用率:

undefined

其中, Γ为伽马函数。

4 结果与分析

以实际风电场风速数据为例, 分别以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计算风速威布尔分布的尺度参数c和形状参数k, 再根据风速的Weibull分布估算风能特征指标, 得出两个结果后列表。为了进一步说明拟合模型的准确性, 用瑞利分布拟合风速概率分布, 采用极大似然法计算分布参数σ, 并求出风能特征指标的估算值并列表, Rayleigh概率密度函数为:

undefined

为了比较方法的有效性, 还给出了直接由风速记录计算出的风能特征指标值, 将其结果列表1。以实测表的结果为基准, 给出其它方法计算风能特征指标的相对误差再列表。在此仅列出各种方法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 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威布尔分布能更好地拟合风速实际分布特性, 更能准确估算出风能特征指标。

单位:%

注:表中a, b, c分别代表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和瑞利分布拟合。

5 结论

对我国风力资源进行参数评估, 通过采集我国风力资源的信息和对其进行概率分布分析并计算出其风速变化的威布尔参数, 建立起适应我国地区风力资源的参数评估系统, 为研制适用于我国风力机的状态监测与反馈控制系统和风电场选址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 对我国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宫靖远.风电场工程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3-50.

[2]王承煦, 张源.风力发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16-47.

[3]陈云程, 陈孝耀, 朱成名.风力机设计与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4]苏绍禹.风力发电机设计与运行维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

[5]林景尧, 王汀江, 祁和生.风能设备使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2.

[6]勒古里斯, 施鹏飞.风力机的理论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7.

[7]张立军.风电场建模及电源扩展规划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06:7-28.

[8]李自应, 王明, 陈二永, 等.云南风能可开发地区风速的韦布尔分布参数及风能特征值研究[J].太阳能学报, 1998, 19 (3) :248-253.

[9]马振华.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10]丁明, 吴义纯, 张立军.风电场风速概率分布参数计算方法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107-110.

[11]A N Celik.Weibull representative compressed windspeed data for energy and performance calculations ofwind energy systems[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03:72-75.

资源评估 篇2

流动率

缺勤率

次品率

其它质量测量

工作转换要求率

抱怨率

安全事故率

员工改进建议数目

表2:人力资源部效果评估标准

主观标准

来自人力资源部的合作水平

直线主管对人力资源部的效果的观点

人力资源部在处理问题或解释公司政策时对全体员工的开放和利用程度

员工在人事部门的信任和信息

处理问题的速度和效果

人事部门向其它部门提供的服务信息质量的比率

向高层管理层提供的信息和建议质量的比率

顾客(员工和主管)的满意或不满意

管观标准

人力资源部的战略对地方管理层有关人力资源的经营计划的支持程度

行动目标的完成程度

完成要求的平均时间

依据所服务人次分摊的人力资源部的预算

(二)评估过程

评估目的→评估范围→评估人员→信息来源及类型→信息收集→评估结果

第三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评估代表性方法介绍

南京大学教授赵曙明概括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评估的十三种方法:人力资源问卷调查;人力资源声誉;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审计;人力资源案例研究;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竞争基准;人力资源关键指标;人力资源效用指数;人力资源目标管理;人力资源利润中心;投入产出分析;人力资源指数。本文将着重介绍省代表性的二种方法。

一、人力资源会计:会计学的思路

人力资源会计基本思路:

What―什么是人力资源会计:认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并可计量价值;把人力资源投资看作资本而不是费用;计量人力资源权益。

Why―为什么要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人、财、物的`现状决定中国只能走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时代背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高斯科技产业)要求计量人的价值;人力资本的投资报酬率比物质资本的投资报酬率高;理论研究的需要(确认、计量、反映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源价值)。

Who――由谁来开展人力资源会计:高层管理者(总会计师、总经济师、总工程师);人力资源部与财务部、会计部组建人力资源会计。

Where―从何处入手:高校。从高校人手开展人力资源会计能做到一举两得,既能核算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率又能核算人力资源的原始成本。其中,形成人

力资源原始成本的教育投资包括:家庭投资、个人投资(机会成本)、国家投资、企业投资等。

Which―哪些是人力资源成本:原始成本、吸收成本、追加成本、使用成本、安置成本、流动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重置成本。

Wheel―人力资源会计的原动力:从理论上解决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的问题。复杂劳动的构成因素有三:费用;时间;价值。复杂劳动的衡量,通常以综合复杂系数来表示,其数学计算公式为:教育费用+培训时间+创造价值简单劳动。

Whim―人力资源会计的创新:人力资源权益。可变资本创造新价值,不变资本只能消耗和转移价值。

二、人力资源指数:心理学的思路

“人力资源指数”是对人力资源会计(比率分析)的有益补充。

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一个单位的组织环境、员丁士气、工作生活质量、工作满意度是影响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美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是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注重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力资源指数”的概念最早由利克特提出。他企图在收入报表和收支平衡表上综合人力资源统计和财力数据,以此对人力资源管理作出评估。这种努力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包括专业会计的反对。结果人力资源统计只好尽量少用财力数据,更多采用组织气氛调查数据来测量人力资源状况。

企业在衡量人力资源管理效果时,往往只注重―些数据,如生产率、投资收益率、缺勤率、员工抱怨率等。由于这些方面的变化可能比人力资源管理条件的变化滞后,所以增加关于员工的激励和满意度的测量和评估是重要的。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益评估分析 篇3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益;评估分析;反应评估;技能评估

现代市场竞争中,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法宝。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实施过程中,关注培训的投入产出比是否符合预期,培训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达到。培训的效益令人满意与否,都涉及人力资源培训的效益评估。

加强培训效益评估是有效促进人力资本培训的途径之一。

一、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益评估的内涵和作用

(一)培训效益评估内涵

培训效益评估是企业培训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依据组织本身目标,采用合理恰当的

理论、程序与方法,在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中,收集相关数据资料,整理分析,确定人力资源培训效果的过程。也就是收集人力资源培训的效益成果,对培训有效性进行衡量的过程。它通过评估体系和若干评估指标的构建,对培训预期目标的实现、培训计划的成效等给予检查评价。并将评估效益反馈到相关部门,是今后培训计划实施的依据之一。培训效益评估不仅是对整个培训活动成效的总结,也是为后面的人力资源培训活动开展提供了信息反馈依据。

(二)培训效益评估作用

培训具有经济增长性。实施人力培训是对员工的理性投资,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经济增

长。对培训投资效益进行合理分析,有效辅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经济进步。

在1987年时,Clegg對人力资源的培训效益评估作用给予了具体分析,他认为培训效益评估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其一,对培训价值进行确定。其二,可审核培训设计目标实现与否。其三,可了解人力资源培训中的哪些环节应该改进。其四,可找到更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为将来的培训工作提供指导方针。其五,可确定有关培训需要继续存在与否。

二、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益评估的内容和原则

(一)培训效益评估内容

1.培训效益评估标准的内容。培训效益评估标准内容,主要表现为下列方面:一是受培训人员的培训反映,每位受培训人员均会影响培训效益好坏给予个人评价,将全部受培训人员的整体反映进行综合,可对培训效益有个基本认识。二是对培训学习过程给予评价,其评价内容为培训实施的具体方法及手段。三是培训有无带来员工行为的改变,培训目的是提高人员的工作能力,而工作能力则是由行为所表现出的,所以,评估培训效益是要看受培训人在行为上是否发生改变,这可从行为变化上看出来,有益于工作绩效提高。四是员工工作行为的改变,培训效益评价是以组织工作绩效作为标准的,即工作行为改变会带来工作绩效提高,若培训可带来积极效果,就表明组织对人员的培训效益指标实现了。

2.培训效益评估时机的内容。在评估时机方面,其培训效益主要涉及内容如下:一是培训结束时的效益评价,这也称为即时评估。在培训期间,对接受培训人员的各类表现给予考核评价,与培训之前的技能水准进行对比,确定培训的成效性,其评估内容主要涉及人员学识增进与否,人员技能方面有无获得,受训人员的工作状况有没有提高等。二是培训结束后的效益评估,人力资源的培训尽管注重受训期间的表现情况,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训结束之后的工作表现,这是一种延时性的评估,与即时评估相比,这时候评估更为重要,其评价内容主要涉及受训人的工作态度改变与否,维持时间、增进程度与工作效率等。

3.培训效益评估时机的内容。在人力资源培训当中,其培训效益评估方法主要有下列四种:其一,学识技能测验进行培训效益评估。这种方法是在培训前与培训后实施测验,并对两次测验的成绩给予对比,培训后的测验成绩比培训前高,就表明受训人员的学识技能增强了,人力资源培训是有成效的。其二,利用工作态度调查对培训效益进行评估。在培训期间与培训结束之后,对受训人员进行相同调查表的调查,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并对调查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若员工的工作态度改进较大,表明人力资源培训是有成效的,当受训人员在培训结束之后,其成绩普遍较好,则表明在培训期间,受训人员获得成效较大,也表明受训人员对培训是满意的,这可作为培训效益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三,培训结束一段时间之后,对受训人员的工作效益进行评估,以了解培训效果。通过半年或者几个月之后,运用书面调查方式或者实地访问方式,对员工的工作量有无提高、工作处理成熟度与工作素质有没有提高等,对培训效益进行评价。其四,对受训人员的上下级进行调查与访问,上级认为员工受训之后,其工作进步与否、工作效率提高与否等,下级人员认为受训人员接受培训之后,其管理才能与领导素质有无提高,困难问题是否能妥善解决,根据反馈资料,评估受训人员的培训成效。例如人员受训之后,在工作质量、数量、时效及工作态度上,全达到了工作标准要求,这表明受训人员已经成为合格工作者,并且认为培训是有成效的。

(二)培训效益评估原则

首先,科学性原则。该原则应该贯彻在效益评估全过程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其科学原则主要体现于下列方面:其一,评估内容确定与指标构建时,应该准确客观,不要主观臆断。其二,对于定性描述指标的选择,其计算数据要尽量具有可比性即代表性。其三,评估技术、方法与工具选择时,也应遵循一定的科学性,这样方能确保培训效益评估为可靠真实的,充分发挥评估工作的应有作用。其次,实用性原则。有关人力资源的培训效益评估是项时间限制强的活动,其效益评估主要是由领导与从事培训的管理者来实现的,其工作自身任务比较重,还需要对经济与教育技术等进行分析预测。在构建评估指标与方法时,会注意到计算的简单,应用的方便性,效益评估结果得出较快。而在定量指标方面,尽量做到精而少,并避免有关指标的重复性。而在定性指标的分析时,要便于评估者理解及操作,培训效益评估指标实用且简便易行,才能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再者,综合性原则。在培训效益评估中,其涉及因素较多,表现形式为多维的,并且内容也比较复杂。效益评估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要有社会效益,不只有直接及近期效益,还要有间接及长远效益。

三、培训效益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一)效益评估不够系统全面

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中,对效益评估往往存在不全面的特点。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培训中,往往重视其过程,对于其结果不够关注。例如企业往往没有考虑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培训的效果,企业在培训结束之后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收集反馈的信息,对于培训的真实效果难以进行评估。同时企业的调查问卷也存在单一性,不能反映出评估效益的特点。在培训效益的评估中,部分企业对人力资源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忽略了效益评估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部分企业没有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造成了评估结果的不准确。这种不严格的评估方式难以反映出培训的实际效果,造成了企业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流失。评估方式不可靠。在培训效益的评估中需要选择科学的评估方法,如果只选择了某一特定的培训群体作为评估的对象,那么就容易造成评估结果的失真和不可靠性。在收集培训评估信息时,应当尽量保证评估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评估人员要认识到培训效益评估对企业的价值和意义,为了全面的评估培训的效益,应当选择科学的评估方式。通过尽可能的搜集培训效益的现象,特别是要重视培训对象、企业管理人员的反馈意见,这对于培训效益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评估数据的科学性,企业还可以选择专业的控制部门对培训的过程中进行追踪,加强对培训對象前后的技能、知识等对比研究,最终得出客观的培训效益结果。

(二)评估方式不可靠

在培训效益的评估中需要选择科学的评估方法,如果只选择了某一特定的培训群体作为评估的对象,那么就容易造成评估结果的失真和不可靠性。在收集培训评估信息时,应当尽量保证评估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评估人员要认识到培训效益评估对企业的价值和意义,为了全面的评估培训的效益,应当选择科学的评估方式。通过尽可能的搜集培训效益的现象,特别是要重视培训对象、企业管理人员的反馈意见,这对于培训效益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评估数据的科学性,企业还可以选择专业的控制部门对培训的过程中进行追踪,加强对培训对象前后的技能、知识等对比研究,最终得出客观的培训效益结果。

四、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益评估的措施和方法

(一)加强评估效益的反应评估

在企业人力资源评估中,反应评估应当作为初步的评估形式,通过直观的形式来对培训的效益进行评估。在培训活动刚刚结束时,通过对培训主体的主观感觉和满意度以及意见等进行调查。通过培训主体是否满意培训项目以及有无改进的意见,特别是对培训对象对培训的有用性是否有意见等反馈方式来评估培训的效果。在调查的过程中可以应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题应当容易理解,对于调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应当作为下一次培训的改进依据。

(二)对于培训过程中的技能进行评估

培训效益评估的关键是看培训主体是否达到了相应的培训目标,是否掌握了企业要求的相关的技能等。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的出发点在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通过培训为企业带来科技、经济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效益,它是通过企业技术和知识的更新和提高来实现的,最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在科技方面表现为员工科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开拓等。通过对培训对象的知识、学习态度进行评估,对培训主体的技能提高状况进行对比。

通常可以利用测试的方式等方式进行,企业可以通过对笔试以及绩效的结果进行评估,以此来评估培训的效益。其中笔试作为对企业员工培训结果了解的直接形式,具有简单、便利等特点,对于技术工作的评估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对于具体的操作性工作,可以利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来考察员工技能的掌握和熟悉程度。通过采用这种评估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培训主体的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培训讲师更加负责的投入到讲课中。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帮助。在评估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客户的满意度、企业形象的提升,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来评估。

五、结语

企业开展人力资源培训时,应当重视对培训结果和效益的评价工作。通过对培训过程中的意见反馈等来进一步的完善企业的培训工作,同时也加强了对企业培训工作的监督,提高了企业培训工作的效率。同时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应当选择各种培训效益评估方法,提高培训效益评估的可靠性,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工作提供科学性的依据,最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 参考文献

[1]高海莲.浅析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3).

[2] 孙艳华, 马瑞聪.关于人力资源培训效益的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2,(18).

青岛滨海游憩资源价值评估 篇4

一、旅行费用法综述

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简称TCM)初步实践于20世纪50年代后和60年代,被用于评估美国包括国家公园在内的各种游憩目的地价值,到60年代后期,TCM已成为评估户外游憩价值的经典方法,80年代以后日益盛行。从9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开始使用TCM方法对一些目的地进行价值评估,包括曹辉和兰思仁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估;薛达元等人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旅游价值进行了评估;李巍、李文军、张茵和蔡运龙对九寨沟的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估;艾运盛、张鸿雁、彭新育、陈海和康慕谊等人还对TCM进行了述评等。近年来,出版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著也对TCM进行了介绍。目前这是核算无直接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或环境资源价值的一种比较成熟和惯用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那些免费或低收费的自然景区等具有旅游、娱乐功能的享受性资源的估价。该方法通过计算旅游者消费这些环境商品或服务所得到的效益来评估游憩资源的经济价值。

TCM基于这样一种假设:游客到达某一旅游场所,虽然不用或只支付很少的门票费,但他们必须为这次旅行支付交通费及其他必不可少的费用,并占用一定的时间,旅游者为此而支付的代价可以看作是对这些环境商品或服务的实际支付。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和调查分析,到某一自然景区游览的旅游人次与旅行费用呈负相关,通过拟合旅游人次与旅行费用等的需求曲线,应用消费者剩余理论,对该曲线积分,得出总的消费者剩余,再加上实际旅行费用即可以得到所评价的资源的价值。

TCM的基本步骤:(1)定义和划分旅游者的出发地区;(2)在评价地点对旅游者进行抽样调查;(3)计算每一区域内的旅游率;(4)求出旅行费用对旅游率的影响;(5)确定实际需求曲线;(6)计算总的消费者剩余;(7)得出该景区的总经济价值。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黄海之滨,依山傍海,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滨海特色的旅游城市。无论是有“海上名山”之称的崂山,还是石老人、栈桥等著名景点都是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崂山外,滨海一线景点都是免费的。每年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来到青岛旅游,尽情地享受滨海游憩资源带来的愉悦。鉴于此,通过采用旅行费用法这一非市场物品价值评估技术,恰好能够得出游客对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支付意愿,从而对青岛滨海游憩资源做出比较准确的价值评估。

随着青岛滨海资源的大力开发,旅游业日渐成为青岛的支柱产业,其健康发展对青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运用旅行费用法对青岛滨海游憩资源进行量化评估,一方面,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对旅游环境资源过度开发、无偿使用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可以为青岛市政府及相关决策部门制定滨海旅游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管理依据,确保滨海游憩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并对青岛市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基本问题处理

1. 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界定

滨海游憩资源位于滨海区域,是一种具有海洋属性的公共资源,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很难通过市场交易来认定准确价格;同时又是舒适性资源,是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服务,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自然环境资源。本研究界定的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地理范围是西起团岛,东到崂山风景区南部滨海一线,包含第一海水浴场、八大关、五四广场、石老人旅游度假区、崂山风景区等沿海著名自然风光景点和少量人文景点。从旅游者消费需求的角度着眼,绝大多数来青岛的游客都是为了享受这座海滨城市带给他们的旖旎迤逦的山海风光、清新怡人的自然气候。青岛南部滨海旅游区大致构成了青岛滨海游憩资源。除崂山外,青岛南部滨海游憩资源是无门票的。另外,我们假定所有来青岛旅游的游客均是享受滨海游憩资源的旅游者,即不存在任何一个除青岛滨海游憩资源吸引而产生游憩的旅游者。

2. 样本分析

根据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分布特点,笔者于2007年7月底组织有关人员对青岛南部滨海区域进行了调查问卷发放。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实施问卷调查的地点有石老人海水浴场、雕塑园、五四广场、八大关、第一海水浴场、栈桥、鲁迅公园等地。实际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385份,调查有效率为64%。由于本次调查只针对国内大陆游客,因而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及境外游客。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旅游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均收入、旅游目的等社会经济变量,以及旅游者来青岛的交通费、住宿、餐饮、购物、旅游次数、停留天数等相关重要指标。通过对有效问卷数据统计可知,年龄在18~25岁的游客占46%,中等收入水平的游客(1 000~2 000元/月)占30%,专程来青岛旅游的游客占70%,另外30%的游客除了来青岛还到其他地方旅游,这部分游客涉及多目的旅游问题。

注:(1)城镇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和《山东城市统计年鉴2006》.

3. 旅游出发区域界定

本次问卷调查收集到来自全国27个省份的游客信息,将山东省省外游客按其所在省及行政区分为26个小区。在处理山东省内样本时,根据区域地理位置分布和相应经济距离分为6个区,分别是青岛、鲁西北(德州、滨州、东营、聊城)、鲁西南(菏泽、济宁),鲁南(临沂、枣庄),济南城市圈(济南、淄博、泰安)和胶东半岛(威海、烟台、日照、潍坊),主要是为了方便后面的计算分析,同时也考虑到省内游客来青岛旅游具有便利程度高和游客量大的特点。综上,将游客的出发地划分为32个区。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4. 时间成本的计算

从文献上来看,大多以工资率的1/3的比例对时间成本进行折算,其中在工资率的选取上有的参考各个出游小区城镇人口的实际收入水平,有的则以样本调查所得的平均收入为基准。在这里,因为考虑到旅游是部分中高收入消费者满足精神需要的活动,所以我们采用后者,即通过样本调查的数据中月均收入指标来求出各小区的收入水平,以缩小误差。特别说明,对省内各区平均年度收入采用加权平均的算法,得出各区人均年度收入。旅行时间上包括游客的在途时间和在青岛的停留天数。根据各个出游小区的平均旅行时间,平均年度收入以每年工作时间250 d计,则游客的时间成本折算公式为

其中,TC'为时间成本,m为年平均收入,n为平均旅行时间,包括在途时间和停留时间。

5. 多目的旅游的处理

运用旅行费用法进行资源价值评估的过程中,最难处理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时间成本的折算,另一个是多目的旅游的处理。相比时间成本的处理方法而言,国内外对多目的旅游的处理多种多样,早先的案例研究大多忽略旅游的多目的性,这样计算的误差较大,而考虑多目的旅游的文献主要是在寻找分摊因子的问题上,有的定义邻近的一组地点为组合地点,还有的以停留天数占总旅行停留天数比重作为权重等,尽管方法很多,但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到目前为止,理论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法来分配多目的旅游的成本。在处理多目的旅游的问题上,假设游客多目的游览先来到青岛与最后从青岛回到出发地没有区别,结合不同分区样本的实际,从每个客源区选择一种典型的旅行方式,以这种典型交通方式下的交通费用作为该小区多目的游客仅仅来青岛旅游的交通费用。山东省省外的各区以行政省所在的省会城市或直辖市为出发地,从主要的网站上查找出发地到青岛的各种主要交通方式下的交通费用,其中火车费以行驶里程最短、速度最快的车次为选择标准,机票以年内平均值为准,对于省内的游客也采取类似的办法来处理。

三、评估青岛滨海游憩资源价值

1. 旅游率的实际估算

调查样本涉及省内外共32个小区,分别计算每个小区每年到青岛旅游的旅游率,公式为

其中,VRi表示第i个小区的出游率,Ni为该出发区抽样游客人数,N为抽样总人数,Np为《2005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2005年青岛境内年旅游人次为2 449.03万人,Pi为i出发区的总人口数,由于整个样本中职业是农民的只占抽样总人数的2.8%,因此Pi在这里我们统一按2005年各区的城镇人口数为准进行计算(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和《山东城市统计年鉴2006》)。对于省内除青岛市的五个区的处理,采用城镇人口加总的方式得出该区人口,其他省外分区直接按公式计算即可。具体数据参照表1。

2. 旅行费用的实际估算

这里所说的旅行费用包括游客的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同时也包括游客的时间成本。这里提到的所有费用加总即得到不同分区的总的旅行费用。若涉及多目的旅游则按照前述的旅行处理方法计算旅行费用。

3. 青岛滨海游憩资源价值

(1)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通过运用现行通用的统计软件Eviews3.1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所涉及的变量进行筛选,将各个出游小区的旅游率(VR)与各个出游小区的旅行费用(TC),旅游者收入,交通方式,旅游是否为第一次等因素进行拟合,在方程拟合的过程中依据样本散点图分布特征,确定了如下几种可能的参考模型,分别是形如:

种方程形式,基本涉及了全部所有可能的半对数,双对数,线性等此类问题可能采用的模型,各种形式的方程的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其中第2个方程各区旅游率与各区旅行费用的对数、旅游是否为第一次旅游的对数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检验得到的样本可决系数R2=0.543 167,样品个数为32个时,F=35.669 57>F0.05(2,29)=3.33,和其他形式的方程相比,方程2的整体拟合效果最好,因而得到的方程为VR=-0.183 628 928 3×ln (TC)+1.500 973 095。可见,旅行费用越高,到青岛的旅游人数越少,而且,来青岛旅游的游客量还会随游客是否是首次旅游的升高而降低(图1)。

(2)确定需求曲线和消费者剩余

由于在一定时期内,旅游是否是第一次游览等影响因子基本不变,故可视为常数,从而使方程变形为VR=a-0.183 628 928 3×ln (TC+p),其中,p为门票费。先假设评价景点门票费为0,则旅游者实际支付就是他的旅行费用,将各个出发区的旅游率和旅行费用代入方程,求出各个出发区的a值(表1),再通过门票费的逐步增加估算当旅游率接近0时的最高门票费用。由此,通过对方程Yi进行积分,计算出各个出发区的消费者剩余。以青岛样本为例,计算求得a=1.717 548,则青岛旅游率与旅行费用的方程模型VR1=1.717 548-0.183 628 983×ln(TC+p),通过追加门票费用得到最高门票费用为11 387.19元,从而计算青岛的消费者剩余为:

CS1=∫011387.191.717 548-0.183628 3×ln(TC+p)dp,以此方法可分别求出其他31个区的消费者剩余,最后加总后的消费者剩余为CS=CSi=366亿元/a。

(3)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总经济价值评价

计算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总经济价值应该是消费者剩余与实际总旅行费用的加总,用公式表示为T=CS+TM,其中消费者剩余前文已经求得,而实际总旅行费用TM等于各区实际游客量与各区实际旅行费用的乘积的汇总,相当于青岛当年旅游收入。在这里我们以2005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为参考,由于文中的旅行费用中不包括购物花费,为了保持数据的前后一致性,因此实际总旅行费用中的购物费用也予以剔除。通过实际计算得出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总经济价值为T=366+185=551亿元/a。

四、结论与探讨

本次调查以2005年来青岛旅游人数2 449.03万人为基准,文中所有统计年鉴的数据均为2005年的数据。通过旅行费用法,得出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总经济价值为551亿元/a,其中消费者剩余为366亿元/a。这个结果一定意义上仅指滨海游憩资源的使用价值,而没有包含其存在价值和选择价值。

得出的结果显示,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消费者剩余很大,这一问题的产生可能受若干因素的影响,这一数据引发了我们对青岛旅游业的发展潜力的整体思考,以及旅游产业战略发展的深层次讨论。在这里,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有兴趣的学者能进一步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从而得出青岛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方案。

本研究在样本处理分析等方面存在些许不足,其中涉及统计资料中的数据以2005年为基准,而实际调查时间为2007年,存在着时间上的不一致,因而估算的结果是在2007年物价消费水平的基础上得出的,故而仅仅说明2007年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总经济价值。如果需要进行进一步讨论可以对某年份的总经济价值进行简单预测或做进一步的同期资料收集,在这里不再赘述。另外,在多目的旅游的处理上仍然存在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采用的旅行费用法,还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分区旅行费用模型(Zonal TCM,ZTCM)。而传统的ZTCM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如将游客按出发地进行分区的时候,假设统一出发区游客具有相同的偏好,而在现实中并非如此;同时在处理一些不显著的社会经济变量时,需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聚合和平均化,这样导致结果的偏差。因而,由于方法本身的缺陷,导致最终结果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此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通过旅行费用法估算,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总经济价值,是国内首次对青岛滨海游憩资源进行的货币化评估。该项总经济价值评估数据的提供,一方面为相关部门保护青岛滨海游憩资源、合理规划青岛旅游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青岛滨海游憩资源保护和经济的同步增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滨海游憩资源是一种无价格或低价格的公共物品,在其开发利用中存在服务功能的竞争性和开发决策的不可逆性特征。利用现有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方法,对滨海游憩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是实现该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采用目前在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价值评估技术——旅行费用法(TCH),对青岛滨海游憩资源价值进行货币化评估。通过对青岛滨海各主要景点的问卷调查,建立旅游率与旅行费用等因子的相关关系方程,运用E- views软件处理相关数据,回归拟合旅游需求曲线,进而通过对消费者剩余和实际旅行费用的加总,得出青岛滨海游憩资源的经济价值,为今后相关部门的开发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有助于实现滨海游憩资源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滨海游憩资源,旅行费用法,回归分析

参考文献

[1]谢贤政,马中.应用旅行费用法评估环境资源价值的研究进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7):730-737.

[2]马中主编.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刘洪滨主编.山东省滨海旅游及旅游业(第一版) [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4]张茵,蔡运龙.基于分区的多目的地TCM模型及其在游憩资源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5):651-661.

[5]郭剑英,王子昂.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6):811-817.

[6]青岛市统计局.2005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0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8]山东省统计局.山东城市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9]谢贤政,马中.应用旅行费用法评估黄山风景区游憩价值[J].资源科学,2006(5).

[10]万绪才,丁敏,宋平.旅游资源价值及其货币化评估[J].经济体制改革,2003,(6):155-158.

[11]刘亚萍,潘晓芳,钟秋平.等.生态旅游区自然环境的游憩价值——运用条件价值评价法和旅行费用法对武陵源风景区进行实证分析[J].生态学报,2006,(11):3 765-3 774.

集团人力资源考核评估 篇5

一、开展团队分级考核

总部与子公司签订业绩合同并根据其业绩结果行使整体的奖惩;子公司高管层的个人业绩评估,由两部分加权构成,一部分是子公司的业绩,通常占70%以上的权重,另一部分是个人胜任力的考量。对于子公司部门的考核,由子公司经营层按制度自行组织,并将考核结果报总部人力资源部备案;子公司各部门内部的员工考核,由部门按制度组织进行,并将考核结果报子公司人力资源部;(更多有关集团管控的观点,请关注爱维龙媒管理咨询专家|集团管控专家赵梅阳《专家论坛》)

二、订立业绩合同

业绩合同中关键的部分是指标的选取和对应于指标的目标值的确定。总部根据集团的战略目标,选取子公司的关键业绩指标(KPI),并设定KPI的目标值,然后与子公司经营层沟通直到一致。在业绩指标方面,不能单纯是财务指标,还要通过其他指标来表示总部关注子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一般来讲,总部并不确定子公司的业绩潜力究竟怎样,只能每年不断地提高业绩标准,期望尽可能地发掘子公司的潜力;相反,子公司经营者为了给自己留有持续改善和免责的余地,倾向于找出各种理由要求总部降低业绩标准。双方都明白彼此的需求,因此这是一个博弈过程。在实践中,总部的谈判力量通常取决于自身对子公司的了解程度。总部可以派出熟悉相关业务和管理、富有经验的人士去子公司实地调查。当总部表明或暗示自己对业务数据的掌握程度时,子公司经营层通常会在接下来的业绩合同谈判中体现企业真实潜力。(更多有关集团管控的观点,请关注爱维龙媒管理咨询专家|集团管控专家赵梅阳《专家论坛》)

三、集团总部定期述职

仅有业绩合同和奖惩制度,总部并不能保证子公司的到期业绩会满足期望。子公司高层定期到总部述职,是解决方法之一。述职者面对总部的高层和相关部门经理阐述自己的业绩状况和下一步的计划,并接受各方面的质询,

述职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大家对情况变化达成的共识并据此进行计划的调整,这种调整的幅度通常不超过10-15%,以维护集团计划系统的严肃性。

四、多级人力资源的激励

激励本身是个系统,包含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部分,或者说是“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在总部制定对子公司经营层的激励政策时,需要考虑到子公司的发展目标必须满足集团的整体需要和规划,而子公司经营层的行为必须有利于这些目标的实现。子公司经营层倾向于降低集团对自己的业绩标准,并为未完成的业绩寻找客观理由。子公司经营层承担来自集团的业绩压力,需要相当独立地处理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的挑战,因此需要相应的调配资源的权力以便作出及时的应变。(更多有关集团管控的观点,请关注爱维龙媒管理咨询专家|集团管控专家赵梅阳《专家论坛》)子公司经营层出于两种考虑,期望增大自己独立决策的权力。子公司需要满足更大的工作成就感和权力欲望,子公司经营层自然倾向于加强自己在总部的地位,因此会找出各种理由向集团申请更多的资源支持,并争取更大的权力。

在集团中地位重要的子公司的经营层有不同程度“挑战”总部管控的倾向,具体表现是:在重大决策上或者先斩后奏、或者渲染公司可能损失的利益向集团施压、或者采取消极对抗的方式让总部满足其对资源支持和权力的更大要求。

总部在对集权和分权的适度掌握上就显得尤为重要。过于集权会打击子公司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甚至业绩潜力,更容易让人有“功高震主”的联想;而过于放权会纵容子公司的随意行为,从而在不少方面损害集团整体目标的实现。

适度的分权虽然不是有效激励的全部,但无疑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总部在考虑对子公司的分权时通常需要权衡以下因素:子公司在集团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中的综合地位、子公司历来的业绩表现、子公司现有经营团队的综合能力以及与总部文化与政策的契合度、集团其他的特殊需要。

除了必要的分权外,子公司经营层的薪酬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激励要素,对自身职业发展前景的判断也会持久地影响内心的满意度。(更多有关集团管控的观点,请关注爱维龙媒管理咨询专家|集团管控专家赵梅阳《专家论坛》)另外,与总部高层的人际关系以及自身的胜任力好坏也会对个人的职业心理有相当的影响。

在实践中,培养长期心理的股权激励是广泛的做法,并且发展出多样的操作手法。原则上,总部要求子公司经营层(有时还包括其他对子公司有重大价值的核心人员)持有自己所辖公司的股权,但要根据子公司及其经营层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细节的股权激励制度。

资源评估 篇6

关键词:机构养老;资源分配;社会工作评估机制

近几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发严峻,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就养老机构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做出讨论,希望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介入,探索出一套完整合理的入院评估机制,使每一位老人老有所依,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公平和谐。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全国老龄委发布的关于我国老年人的报告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而目前全国养老床位数390万张,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也就是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仅20.5张。由此可见,养老床位数与庞大的且不断增长的老龄人口数比起来相差甚远。由于我国各地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估机制,所以导致养老床位资源的分配方式不一,加上一般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情况不了解,造成养老床位资源信息的结构性失衡,许多真正需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无法享受这些资源,使国家的福利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分配。所以,如何确立机构养老资源分配方式以及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入院评估机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有机构的相关状况

国内的养老机构资源的分配方式一般都采取老年人自愿到机构入住,机构对老年人的相关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决定老年人是否具有适应群体生活的能力。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作为南部沿海的特区城市,厦门市的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有36所,并且所有登记在册以及正在建设的养老机构全部面向社会开放。例如厦门市现有的三家公办养老机构,明确了优先收住国家供养老年人、优抚对象、居家养老有困难的老年人,但是现有的公办养老机构有一半的床位要为城镇当中那些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的人员提供,除去这些以后实际能够留给社会当中有入住需求的老年人床位的数量是有限的,公办养老机构只能按照有入住需求的人员意愿填写时间的早晚作为入住先后的条件。这种情况就会出现我们经常听到那些问题,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营养老机构“一人难求”。

三、相关理论概述

(一)从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看社会工作评估机制介入

根据马斯洛人格需求的五个层次理论,我们从当中可以发现他所提出人的生理、安全和情感上的需要是低层次的需要,可以透过外部环境来达到人的内心需求,而这些方面的需要恰恰就是我们在社会工作评估机制中所要评估的基本方面。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医疗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越来越多,而交通便利的快捷以及社会的进步不仅让更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追寻梦想,也让越来越多的家庭成为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老年人成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留守老年,长期的独居生活给他们的心灵及身体带来了许多“创伤”,而专业社工所提倡的正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自我发展,他们更加懂得如何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层次对老年人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更加合理的分配机构养老资源,为不同层次的老年人提供最适合他们的入住机构资源和照料服务。

(二)从老年社会工作理论视角看社会工作评估机制介入的必要性

1、社会损害理论。目前的养老机构评估往往是有入住意愿的老年人向机构提供一份三甲医院常规检查报告,养老机构的医务工作人员根据体检报告的相关数据及老年人当时的身体状况来决定了老年人是否具有入住此养老机构的资格。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过于地关注老年人的一时状况,从而直接为其定性为免过于草率。这样的评估结果不仅让老年人失去了公平的得到机构照顾资源的机会,更会使老年人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带来身心方面的损害。

2、社会重建理论。社工专业强调“人在情境中”,建立社会工作评估机制,介入养老机构综合评估,能够从评估中获得更多有关老年人和家庭的真实信息,从而改善老年人现有的生存环境,让真正有需求的老年人入住相应的养老机构,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

四、社会工作评估介入

(一)社会工作评估员的资格

1、要具备社会工作专业背景,拥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现就职于专业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

2、能够熟练使用评估工具,同时具有最基础的医学知识、康复常识,必要时需配有专业的医师、护理人员。

(二)社会工作评估目标的确立

目标:解决机构养老资源分配能够相对公平的问题。社会工作者通过评估来判定老年人的生存困境,即老年人所处的环境是否能够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是否有基本安全的设施和环境?是否有家人及朋友的支持网络?是否能够通过参与一些活动来提高生活质量?如果诸如此类的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此申请者可能就是最急需得到机构养老资源的人。

(三)社会工作评估的内容及指标订立

1、基本信息资料评估。主要包括老年人的个人基本资料、经济状况、生活经历、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等。通过这些基本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老年人改善生活状态的能力以及入住养老机构的急迫性。

2、身体健康状况评估。主要包括老年人的视力、听力、行走能力、独自外出的能力等。这些评估可以通过使用专业的评估工具来完成,如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通过分天、分时段的记录老年人的近期阶段身体状态,更能直接和充分的评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3、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支持状况评估。主要包括老年人的群居适应性指标、老年人的脆弱性指标等。以上评估要通过居室访谈的方式来进行,具体评估的地点可以选择在老年人的家中,这样可以让老年人更加轻松的面对评估,对评估的准确性也能起到好的作用,但一定要保证评估过程不受干扰。特殊情况下可以邀请老人到社工的服务机构进行相关评估,家属要做好陪同工作同时带好评估所需的体检报告及相关证件及其他证明材料。

(四)具体流程

1、通过现场访谈同老年人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申请者的基本信息和需求,可以让申请者提供病历、近期体检报告等资料。观察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实际的常态生活,可以向社区工作者了解申请者的生活状况、家庭关系等情况。

2、撰写详细的评估报告,描述申请人的情况,并根据评估工具进行打分。

3、将评估结果与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的评估结果进行讨论汇总。将综合评估结果告知申请人,提出其所需的照顾服务项目内容及入住机构的建议。

五、结语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搭配社会工作评估机制对于介入机构养老资源分配的重要性,但是在全国各地目前都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成熟的评估机制,那么将社会工作评估机制介入到机构养老资源分配中,对于现有资源进行公平、公正的分配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因为它一方面是经过训练的社会工作者以专业价值观、伦理方法为指导,从“人在情境中”的视角去评估老年人,即使老年人不能获准入住养老机构,社会工作者也能够协调社会资源给予相应帮助;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评估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社会资源,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缓解老龄化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述评 篇7

一、基于成本途径的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以维持、保护、恢复及优化生态环境系统所付出的代价作为生态环境系统的价值。成本途径的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机会成本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人力资本法和影子工程法等。

(一)机会成本法

对一定资源总存在着多种用途,可以选择一种使用方式,同时也就失去了其他使用方式的机会,把失去使用机会的方式中能获得的最大收益称为该资源的使用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如某水域被划为保护区后,不能进行水产养殖,该水域则失去了作为渔业生产的机会价值。

(二)防护费用法

防护费用(Defense Expenditure,DE)是指人们为了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或生态恶化的影响而支付的费用,避免了损失,就相当于获得了效益,因此用防护费用来替代资源环境的价值。例如,为了得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而购买安装净水设备;治理噪音污染、防护噪音干扰的花费,计为选择低噪音或无噪音环境的价值。

(三)恢复费用法

当某一生态环境污染恶化,其功能降低,为了能将其各种功能恢复到受污染破坏前的水平而采取措施,所花的各种费用相当于该生态环境质量的最低价值。如当某湖泊遭破坏退化后把湖泊恢复到受破坏以前的状态所需的费用,即可看作湖泊的价值;矿山开采完后,对周边环境的恢复费用,计为矿区原有环境的价值。

(四)人力资本法

人力资本法(Human Capital Approach,HCA)是通过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损失来估计资源环境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人生活在受污染的环境中过早死亡和生病造成的投入损失;由疾病引起的医疗费开支;人们心理上的损害。

(五)影子工程法

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环境破坏并发生不可逆变化后,用人工方法建造一新的工程来替代原来生态环境系统的功能,建造新工程所需的费用则可视为生态环境的某些功能的价值。如一片森林被毁坏,使其涵养水源功能丧失,就需建造一座库容与森林涵养水源的水量相当的水库,水库建造费用就作为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价值。

基于成本途径的估价方法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估价的不是生态环境提供的正效益、正价值,而是人类为了获得正效益而必须支付的费用,即体现了环境物品(包括舒适性服务)的一部分成本,因此用这些方法估算出的价值量只能代表环境价值的一部分。如防护费用有使用效益问题,在预防或治理环境污染的效果相同条件下,防护费用应该是费用最低的那种方式所需的费用;用人力资本法估算出的经济损失价值只能说明环境被污染后流失的价值量而不能以此完全代表环境价值;在使用人力资本法时,估算早亡的损失是用损失的劳动收入来衡量,其中隐含着的推论是收入小于支出的人的死亡对社会有利,因而会引发伦理上的争论,为避开这一道德困境,实际中可用改进的人力资本法来计算人的健康损失和生命价值;恢复费用法和影子工程法有一个相似的假设,即被恢复的生态环境系统和影子项目工程要与原有生态环境系统有相同的生态环境功能,这在实际中难以做到。

二、基于收益途径的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收益是指资源环境所生产的物质和提供的生态服务。收益途径的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市场价值法、收益资本化法、替代市场法等。

(一)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法(Market Value Approach)是费用效益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该法将资源环境质量看成是一个生产要素,认为资源环境质量变化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即这种变化引起在给定资源条件下影响市场商品的供应量,或者导致产量或预定收益的降低。因而可以用市场商品数量或产量的变化来表示,其变化值以市场价格测算,以此作为评估资源环境的价值。例如,化工厂的空气污染对厂周围的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可用损失农作物产量的价值作为减少污染措施的效益来计算资源环境价值。

(二)租金或预期收益资本化法

1992年李金昌首先将地租理论用于探讨资源环境价值及其估算。他是在知道了一块土地、一片森林或一个生态环境系统的租金或预期收益和利息的情况下,用资本化法求取资源环境价值的基本值,再用环境稀缺性体现出的供求关系和时间加以调整,从而得出资源环境的价值。生态环境作为一种自然资产,其在未来一定年限内产生的物质性产品和功能性服务的价值,即预期的收益或租金,按一定社会贴现率折为现值,就作为资源环境资产的价值。

(三)替代市场法

所谓替代市场法就是找到某种有市场价格的替代物来间接衡量没有市场价格的资源环境物品的价值,替代市场法主要包括物品替代法、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格法等。一是物品替代法是用以估算生态环境系统所提供的多种生态功能效益,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小气候、净化环境及营养循环等,它们不能直接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因而也没有体现出相应的市场价格,因此就要寻找一种有市场价格且与某项生态功能有相同或相似作用的产品作为替代品,用其产量和价格来间接估算该项生态功能的价值。例如,为获得与一片森林产生氧气的价值可以用氧气厂生产相同数量的氧气的费用来替代。为获得持留在土壤中养分的价值,可以用含相同数量营养元素的化肥的市场价格来替代等。二是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TCM)是用于评估资源环境的旅游娱乐价值,如钓鱼、狩猎、森林观光等,虽然这些功能不能直接在市场交易中体现其价格和数量,但可通过人们在与这些环境服务密切相关的市场中所支付的价格或获得的明显利益来估算这些环境服务的价值,如所耗交通费用、门票及其它相关的费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人们在消费环境资源的这些服务时所支付的费用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环境服务的价值,因为消费者根据其个人收入水平、文化层次、距离远近及其它情况而有着不同的消费者剩余。TCM通过消费的资料信息,求出消费者剩余,资源环境的服务价值就是消费者的实际支付与其消费者剩余之和。三是享乐价格法(Hedonic Pricing Method,HPM)是根据人们为优质环境物品享受所支付的价格来推断环境质量的价值,即将享受某种产品由于环境的不同产生的差价,作为环境差别的价值。此方法的出发点是某一财产的价值包含了它所处的环境质量的价值。如果人们为某一地方与其它地方相同的房屋和土地支付更高的价格,且其它各种可能造成价格差别的非环境因素都加以考虑后,剩余的价格差别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

上述基于收益途径的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都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分析如下:市场价值法是在估算生态环境产品(资源)的经济价值上运用最广泛和最直观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易观测计量,其结果普遍能被接受。但在市场价格失真时,就需要作出修正,或采用以边际价格为基础的影子价格,但很难准确确定。租金或预期收益资本化法运用的首要条件就是要知道当年或每年生态环境系统的收益或租金,而每年的收益的估算又要涉及到其他多种方法,况且每年的生态环境系统收益受到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实际误差可能很大。物品替代法将无市场的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转化为有市场价格的物品,从而实现其价值,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属于经济资产的自然资产的存量的估价,比如海洋捕鱼、采伐原始森林等,因为鱼类、木材都有市场价格,但对于自然资源的流量或者环境的损害等则无法使用该方法。旅行费用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但该方法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大量数据,估算过程较为繁琐。同时,旅行费用法主要适用于独立的某个景点,对多目标游览活动给出的结果比较模糊,也难以适用于城市内景点的估价,因为这些景点的旅行费用少,游客也不会把市内景点作为出行的唯一目的。此外,当该方法运用到诸如娱乐区或野生生物保护区时,由于忽略了这些景点的地方利益、非景点价值及非使用价值,会导致价值的过低估计。享乐价格法需要有足够大的单一均衡的资产市场,并要依赖大量数据包括环境数据,才能建立相应的方程,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实际市场数据的基础之上,所以比假想的评价方法有较少的系统误差。

三、基于市场调查途径的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通过市场调查的途径评估资源环境价值,目前在国际上最常用的是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主要用以评估资源环境的非使用价值,如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及选择价值等。

(一)条件价值评估法

CVM利用征询问题的方式诱导出人们对环境物品的偏好,并导出人们对环境物品保存和改善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其计算方法类似于TCM法,即WTP=商品实际支出价格+消费者剩余,求出WTP,即可得到环境物品的价值,它针对的是缺少市场的环境物品,提供给消费者一个假设市场,其导出的WTP值依赖于向应答者描述的假设市场条件,所以又称为条件价值法。条件价值法早在60年代初就在国外开始应用,并在应用中不断改善,我国是在90年代引入的。CVM的具体操作流程是通过采访,要求调查对象对环境变化给出价值。CVM需要解决4个技术问题:采访方式、调查问卷的设计、提问方式和数据统计分析。它不仅是评估环境非使用价值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而且还可以用以评估资源环境的使用价值。

(二)条件价值评估法的争议

条件价值法虽然目前此法应用广泛,但其争议也较大。首先,支付意愿与人们对研究对象(资源环境)的了解程度密切相关;其次,WTP与调查对象的文化背景、自然保护意识和收入水平相关;第三,需要较大的样本数量,因为WTP值与样本总人口数极大相关。由于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结果的较大偏差,甚至是扭曲,而且一项CVM的调查统计还需要足够的经费和时间。总而言之,CVM虽然存在很多缺陷,推广应用有一定难度,但却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估价方法选择

按收益途径估算的资源环境正效益所体现的资源环境价值与按成本途径估算出的环境成本(环境损失),其实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从从收益的效果与失去收益的损失上考虑。

(一)从收益的效果上考虑

在估算资源环境价值时,要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当环境系统提供的收益较明显和容易定量时,按收益途径估算;而当环境损失比较明显和容易定量时,按成本途径估算。在估算缺乏统计数据的资源环境物品时,还可以运用参照对比的方法,即使用别地的估算结果,经修正来反映本地该项资源环境的价值,当然其结果的误差也最难控制。

(二)从失去收益的损失上考虑

按成本途径估算资源环境价值时应注意,并非环境损失越大的地方其环境价值越大,因为这只是从损失价值方面考虑而忽视了环境正效益,而环境正效益没有其损失明显,导致人们付出代价或失去收益往往比获得收益在心理上产生的印象深。

在上述估价方法中,一部分还不够成熟,往往出现于一些理论分析中,实际应用并不多。在进行资源环境价值核算时必须对以上估价方法进行一定的取舍,以使估算结果满足实用性和可比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美]A.Myrick.Freeman著、曾贤刚译:《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曾贤刚:《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4]黎精明:《环境资源会计核算问题探讨》,《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年第12期。

[5]曹俊文:《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方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广钢主要铁矿资源经济价值评估 篇8

合理的炉料结构是高炉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基础。合理的炉料结构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所采用的矿石是最经济的, 二是各种矿石的搭配是最优化的。烧结也一样, 它的原料搭配结构也要遵循上述原则。随着炼铁产能扩大, 铁矿资源供应紧张, 广钢和其它国内同类型钢铁企业类似, 所使用的铁矿种类繁多 (国内铁矿资源3~7种, 进口铁矿资源3~5种) 。因此, 对各类铁矿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估, 从而获得经济的铁矿资源, 进而优化搭配使用各类铁矿, 是目前烧结和炼铁工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常用铁矿资源经济研究方法

钢铁企业在采购矿石时, 首先考虑的是该矿石的到厂价格, 由于各种矿石的含铁量不同, 其价格也有很大差别, 含铁量是铁矿石最重要的标志。应用吨矿价格与矿石含铁量的比值来比较矿石的贵贱, 是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但是, 铁矿石除了含铁量之外, 还含有很多其它的非铁元素, 不同含量的不同元素, 对高炉的冶炼过程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有些是有益的, 有些是有害的。这些非铁元素的含量也直接影响到铁矿石的价值, 有害因素对炼铁的影响见表1。由此可见, 对铁矿石的技术评价不应当是对单一铁元素的评价, 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方法。

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如下几种。

2.1 铁矿石含铁品位法

以铁矿石中铁元素占铁矿石的重量百分比 (常用符号为TFe) 进行评估。公式是TFe=GFe/G0×100%。

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没有反映脉石含量的影响, 难以完全反映铁矿石的入炉冶炼效果, 显然是不合理的。

2.2 扣CaO、MgO后含铁品位法

这种方法使用最为普遍, 具体公式是TFe扣=TFe/[100- (CaO+MgO) ]×100%, 扣CaO、MgO后铁品位法考虑了碱性脉石的影响。由于碱性脉石是高炉冶炼造渣的必须原料, 碱性脉石含量的增加相当于铁品位增加, 所以扣CaO、MgO后铁品位法比铁矿石品位法更能反映铁矿石的冶炼价值。但没有考虑酸性脉石的影响, 对于两种铁品位相同的铁矿石, 完全有可能出现某一种铁矿石的酸性脉石含量高于或低于另一种铁矿石的情形, 因此只考虑碱性脉石的含量, 而不考虑酸性脉石含量的影响也不全面, 难以完全反映铁矿石的入炉冶炼效果。

2.3 铁矿石综合评价法

2.3.1 铁矿石综合评价法之一

铁矿石综合评价法之一的两个表达式分别是

(1) TFe评=TFe[100+2R4 (SiO2+Al2O3) -2 (CaO+MgO) ]-1×100%。

(2) TFe评= TFe (100 + 2R2×SiO2-2CaO) -1×100%。

式中 TFe——铁矿石的铁品位, %;

R4、R2——高炉渣的4元和2元碱度;

SiO2—铁矿石中的SiO2的含量, %;

Al2O3——铁矿石中的Al2O3的含量, %;

CaO——铁矿石中的CaO的含量, %;

MgO——铁矿石中的MgO的含量, %。

炉渣采用四元碱度时应用式 (1) , 炉渣采用二元碱度时应用式 (2) , 熔剂的有效熔剂性按 (CaO+MgO) 为0.5计算。

2.3.2 铁矿石综合评价法之二

该铁矿石综合评价法是考虑了FeO的影响, 将FeO的影响折算为铁品位的影响, 以1%的FeO相当于0.3%~0.5%的铁计算, 表达式分别为[1,2,3,4,5]:

(1) TFe评=[TFe- (0.3~0.5) FeO) × (100+2R4 (SiO2+Al2O3) -2 (CaO+MgO) ]-1×100%。

(2) TFe评=[TFe- (0.3~0.5) FeO) × (100+2R2×SiO2-2CaO]-1×100%。

式中 FeO——铁矿石中的FeO含量, %。

以上两种铁矿石综合评价方法, 不仅考虑了铁矿石中碱性和酸性脉石含量对冶炼的影响, 同时还考虑了FeO含量对冶炼的影响, 无疑在采购矿石时用此方法对矿石进行评价比常规方法进步了很多。但是, 在对烧结矿的原料结构及高炉入炉矿石进行评价时, 应用此方法还是有它的不足之处, 那就是各种矿石的熔剂量估算不准;矿石的烧损及高炉冶炼时的焦比、实际渣量的影响, 不能在该方法中体现;而且反映矿石的价格的吨度价也不是矿石的真正价值。

2.4 M·A·巴甫洛夫铁矿石的冶金价值法

前苏联M·A·巴甫洛夫院士提出了关于铁矿石的冶金价值的计算方法[6,7], 其公式为:

P1= (F÷f) (P-K·P2-C·P3-g) 。

式中 P1——铁矿石的价值, 元/t;

F——铁矿石的品位, %;

f——生铁含铁, %;

P——生铁车间成本, 元/t;

K——焦比, t/t;

P2——焦炭价格, 元/t ;

C——生铁熔剂消耗, t/t;

P3——熔剂价格, 元/t;

g——生铁车间加工费, 元/t。

用此方法评价直接入炉铁矿石是比较恰当的。它考虑了矿石的含铁品位、熔剂的用量以及焦比的影响, 并直接计算出了某种矿石在某厂条件下的利用价值, 向决策者提供了非常直观的数据。如果是自熔性铁矿石, 公式就简化为:

P1= (F÷f) (P-K·P2-g)

应用它来评价自熔性铁矿石和自熔性烧结矿是非常有用的, 但用它来评价烧结矿的含铁原料就有点困难, 因为各种铁矿石的烧结性能不一样, 在烧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就不同。另外, 它没有考虑高炉是否喷煤以及产量对加工费的影响。

2.5 铁矿石的经济价值法

在巴甫洛夫冶金价值评价方法中, 将焦比分成两部分:焦比和喷煤比, 同时在计算时考虑品位升高对产量及加工费和焦比的影响, 按品位提高1%, 增产2%、节焦1.5%计算。用实际指标 (焦比、加工费、入炉品位和熔剂成分等) 作为基数, 把熔剂的需要量也引入公式中计算。这样公式就变成了如下形式[8]:

P1= (F÷f) {P-C1 (1-0.015δ) P2-C2P3- (94.5÷F) [ (1.35×SiO2矿-CaO矿) ÷CaO溶剂]P4-g (1-0.02δ) }

式中 P1——矿石的冶金价值, 元/t;

F——矿石的含铁量, %;

f——生铁含铁量, %;

P——车间允许的最高生铁成本, 元/t;

C1——计算基准期焦比, t/t;

δ——矿石品位与入炉品位之差, %;

P2——焦炭价格, 元/t;

C2——喷煤比, t/t;

P3——煤粉价格, 元/t;

SiO2矿——矿石中的SiO2含量, %;

CaO矿——矿石中的CaO含量, %;

CaO熔剂——熔剂中的CaO含量, %;

P4——熔剂的价格, 元/t;

g——计算基准期的车间制造费, 元/t。

通过巴甫洛夫方法可计算出铁矿石的最高到厂价格, 但是实际购入的价格可能高也可能低, 带来的效益也不一样。于是引入经济价值的概念, 那么矿石的经济价值就是冶金价值减去到厂价格即:

P1-P0=P

式中 P——矿石的经济价值, 元/t;

P0——矿石的到厂价格, 元/t。

用此方法对直接入炉矿石评价是比较合理的, 但对非直接入炉矿石不能直接评价, 需要将其换算成烧结矿才可评价。

2.6 铁矿石的单烧价值法

关于烧结原料的技术经济评价, 曾有文献[9,10]指出, 应当用矿石的单烧值来进行经济分析。在一定碱度下单独对一种矿石进行烧结, 用生产出来的烧结矿的含铁量 (单烧值) 与烧结矿成本、 吨度成本进行比较, 来确定该矿的烧结价值。以冶炼1t生铁所需该矿的单烧烧结矿的成本来衡量该矿的炼铁价值, 比较值反映的是矿石的到厂价格和该矿石品位的关系。通过吨度品位价格和吨铁烧结矿成本的比较, 将各种矿石按优劣进行排队, 选择较优的矿石。

这种方法需要改进的是在进行烧结配料时要考虑它的烧结性能, 并通过调整熔剂和燃料来满足其烧结性能。同时应该按自熔性烧结矿来, 而不能按高碱度烧结矿进行比较。因为用高碱度烧结矿, 最终还要在高炉加入酸性料进行平衡, 这样会影响比较效果, 并且吨铁烧结矿成本不能实际反映高炉的冶炼效益, 需要进行冶金价值和经济价值计算。

以各种矿石的烧结性能试验的基本数据为基础, 进行单烧值计算是比较妥当的, 如果没有这些数据, 可以根据经验计算。把铁矿石配成自熔性单烧烧结矿, 计算出它的含铁品位、化学成分、烧结矿总成本和消耗, 再用M·A·巴甫洛夫关于铁矿石的冶金价值的计算方法进行单烧烧结矿的冶金价值计算, 将单烧烧结矿的冶金价值比单烧烧结矿矿石消耗算出单位矿石的冶金价值。单烧烧结矿的冶金价值减去单烧烧结矿成本是单烧烧结矿的经济价值, 将单烧烧结矿的经济价值比单烧烧结矿矿石消耗算出单位矿石的经济价值。

3 铁矿经济价值评估

3.1 单一铁矿单烧价值评估

应用矿石的单烧值对单一铁矿进行经济价值研究。以梅州铁矿粉为基准, 按表1的影响因素, 对广钢主要铁矿进行单一铁矿经济价值研究。为了计算方便, 本研究将炉渣二元碱度 (按R2=CaO/SiO2=1.10) 、冶炼强度[1.642t/ (m3·d) ]、富氧量 (3.09%) 、炉顶压力 (0.064MPa) 、风温 (1 080℃) 、铁水成份 ([S]=0.60%、[Mn]=0.90%) 、喷煤比 (150kg/t) 、焦炭灰份、焦炭硫份、喷煤灰份、炉顶CO2含量视作常量, 原材料成分按表2~表6选取, 铁水中含铁量按94%计。广钢主要铁矿冶炼成本汇总见表7。

由表7可知, 对铁矿冶炼成本影响最敏感的因素是矿粉含铁品位:进口铁矿的矿粉含铁品位在62.13%~64.96%, 国内铁矿的矿粉含铁品位在55.18%~60.92%, 进口铁矿的冶炼成本在3 400.81~3 700.72元/t (矿耗成本1 975.83~2 286.84元/t) , 而国内铁矿的冶炼成本在3 705.27~4 429.59元/t (矿耗成本2 087.97~2 204.05元/t) , 纵使进口矿粉价格均高于国内矿粉价格, 但由于国内矿粉的品位低于进口铁矿, 进口铁矿的冶炼成本均在国内铁矿的冶炼成本以下。特别是新丰粉价格比梅州粉高27元/t, 但由于新丰粉含铁品位比梅州粉高1.24%, 新丰粉冶炼成本反而比梅州粉低5.60元/t。海南铁矿的价格在所有铁矿中最低, 仅960元/t, 但因其含铁品位仅55.18%, 远低于其它铁矿, 导致海南铁矿的冶炼成本在所有铁矿中最高, 达4 429.59元/t。

另外, 铁矿的冶炼成本与铁矿本身价格也息息相关, 进口铁矿中的南非铁矿品位与巴西铁矿相近, 仅差0.05%, 但由于南非铁矿价格比巴西铁矿高106元/t, 从而导致南非铁矿的冶炼成本比巴西铁矿高204.60元/t。

3.2 同一铁矿品位变化后的经济价值评估

仍以基准的梅州铁矿粉作为研究对象, 当铁矿品位分别降低1%、2%、3%后, 研究铁矿的使用价值, 即相同冶炼成本下的合理采购价格。研究条件与3.1相同, 结果见表8。

由表8可知, 随着梅州粉含铁品位分别降低1%、2%、3%后, 合理采购价格呈无规律变化, 即非线性变化。如果考虑炉渣二元碱度、冶炼强度、富氧量、炉顶压力、风温、铁水成份、喷煤比、焦炭灰份、焦炭硫份、喷煤灰份、炉顶CO2含量、渣量的变化, 采购价格非线性变化将更加明显。因此, 对低品位铁矿石的采购, 要通过模拟现场生产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后, 确定相对合理的采购价格, 以便体现低品位铁矿石相对合理的冶炼价值。

3.3 配矿经济价值评估

将熔滴性能较好的2#、5#、14# (具体烧结配比和高炉炉料结构分别见表9、表10) 的冶炼成本与熔滴性能较差的10#、17#的进行比较研究。研究条件与3.1所述的相同, 仍以梅州铁矿粉作为基准, 结果见表11。

由表11可知, 在相同冶炼条件下, 通过各种铁 矿的合理搭配, 可以降低冶炼成本。配矿后的冶炼成本略高于单一进口铁矿的冶炼成本, 但低于单一国内铁矿的冶炼成本 (也低于单一南非铁矿的冶炼成本) 。通过各种铁矿的合理搭配, 提高了入炉料含铁品位, 从而降低了冶炼成本, 且随着入炉料含铁品位的提高, 冶炼成本相应降低, 这与炼铁精料方针相一致。但是, 考虑到冶金性能对生产和成本的影响, 有些入炉料含铁品位高的炉料, 可能会因为冶金性能差, 尤其是软融性能和熔滴性能差, 而影响高炉顺行, 从而导致生产损失, 反而使冶炼成本大幅度上升, 因此, 炼铁配矿时要综合考虑铁矿石的物理化学性能和低温、中温、高温等性能, 并选择性能相近的铁矿相搭配, 以取得合理的冶炼效果, 综合降低冶炼成本。从表11可知, 2#配矿是比较理想的搭配, 冶炼成本低, 冶金性能好。相反, 17#配矿是不理想的搭配, 虽然冶炼成本低, 但是冶金性能差。

4 影响铁矿石价值的其它因素

具体化学成份含量对烧结和高炉生产影响较大, 尤其是有害元素如 S、P、Zn、As、Pb、碱金属元素的含量等, 直接影响铁矿石价值定量等级评价。

铁矿石物理性能如粒度组成 (直接入炉铁矿的粉末含量) 、水份、制粒性能、矿相 (岩相) 组成、密度等, 也直接影响铁矿石价值定量等级评价。此外, 还有铁矿石的高温成矿性能、其它冶金性能如中温还原度、低温还原粉化性能、低温爆裂性能、高温荷重软化性能等, 也都直接影响铁矿石价值定量等级评价。

5 结束语

(1) 铁矿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多种多样, 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均具有优势和劣势。可以根据具体的铁矿资源, 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 尽可能全面、科学地对铁矿资源进行价值评估。

(2) 本文根据广钢现有主要铁矿资源的特点, 利用矿石的单烧值价值评估法对广钢现有主要铁矿进行价值评估。不同单一铁矿经济价值评估、同一铁矿品位变化后的经济价值评估、不同铁矿配矿经济价值研究等, 所获得的结果对广钢现有主要铁矿资源的采购和使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3) 影响铁矿石价值的因素较多, 除价值评估中考虑到的生产操作参数、铁矿石价格等的影响外, 还有铁矿石的物理化学性能和铁矿石的低温、中温、高温性能的影响。因此, 在实际评估中, 应尽可能全面、完整地收集数据, 然后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 对铁矿资源的价值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并选择性能相近的铁矿相搭配, 以取得合理的冶炼效果, 综合降低冶炼成本。

参考文献

[1]王炜等.高炉精料与炼铁成本的关系研究[J].中国冶金, 2006, 5 (5) :41-43.

[2]唐先觉.浅谈高炉炉料结构的优化[J].烧结球团, 2002, 27 (1) :1-3.

[3]宋建成.高炉理论与操作[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5:138-176.

[4]许宝栋, 许波.钢铁企业的生产预算模式与控制模式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 2001, 4.

[5]石国星.铁矿石经济性评价[J].烧结球团, 2007, 32 (4) :1-4.

[6]刘正平.铁矿石经济价值合理评价方法的探讨[J].烧结球团, 2004, 29 (5) :1-5.

[7]孔令坛.高炉的合理炉料结构.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北京, 2001:147-150.

[8]李剑.重钢铁矿石技术经济评价方式探讨[J].炼铁, 1999, 18 (5) :43-44.

[9]孟世民.铁矿石评价方法分析.河北冶金, 1993 (6) :6-18.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程序 篇9

1、评估立项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立项的申报是指依法需要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单位, 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申请书, 经审核, 做出是否进行评估的决定, 通知申报单位是否准予立项的过程。

2、评估委托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单位接到立项通知后, 可自选委托具有承担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对立项通知书规定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资产评估机构接受委托后, 应与委托方签订《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协议书》。协议书的主要内容有委托方和受托方的名称, 委托评估的森林资源资产范围、对象和种类, 评估的时间、地点, 双方责任和义务, 评估收费标准, 违约责任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协议书》经双方负责人签字, 加盖公章后生效。

森林资源资产占有单位在评估委托时, 还要同时提交有效的森林资源资产清单以及其他有关材料。

3、资产核查

资产核查是指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范围对待评估的森林资源资产的实物量、林分质量、立地条件和地利等级等情况进行实地核对和调查, 并做出核查报告的全过程。

森林资源资产核查一般由委托单位提供森林资源资产清单, 资产评估机构对委托单位提交的森林资源资产清单上所列资产的权属、数量和质量进行核对和必须的调查。

森林资源资产核查的项目主要包括权属、林地或森林类型的数量、质量和空间位置等内容, 核查的方法有抽样控制法、小班抽查法和全面核查法等3种。要求被核查的森林资源资产账面、图面和实地三者一致。

4、资料搜集

在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定估算前,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必须搜集掌握当地有关的林业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成本核算资料、有关产品价格和税费, 林业生产投资收益率、林分生长过程表、生长模型以及各种测树经营数表等资料。

5、评定估算

评定估算是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根据评估的特定目的和掌握的有关资料、选择适当的标准, 依据法定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 对委托评估的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进行具体的评定和估算, 并在评估工作结束后向委托评估的单位提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书的过程。这是资产评估工作最关键的阶段, 在具体工作中往往按制订评估工作方案、实际评定估算两个步骤进行。

5.1 制订评估工作方案

评估工作方案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际操作的计划和安排。内容包括确定评估时间、工作进度计划和步骤;确定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的详细范围;确定参加资产评估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组织和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以及相应的组织工作;确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方式和方法;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经费预算以及其他应明确的问题。

5.2 实际评定估算

5.2.1 划分森林资源资产类型

根据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首先划分出林地资产, 林木资产和森林景观资产;在林木资产中又可按林木的用途划分为用材林、经济林、竹林和薪炭林;按林种划分后, 再按森林类型、树种以及品种、森林功能等确定具体的评估项目, 根据各类森林资源资产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

5.2.2 估算森林资源资产价格

根据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的实际状况, 应用所搜集的信息资料以及有关的经济技术指标, 按照评估的特定目的以及掌握的资料状况, 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估算出森林资源资产的价格。

在评定估算过程中, 对森林资源资产状况的判断和评定要准确, 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以及计算过程都要准确无误, 以确保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

6、提交评估报告书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书是对森林资源资产的实际价格提出的公正性文件, 评估机构和评估工作人员要对所提出的评估报告承担法律责任。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书由具备资格并直接从事该项资产评估工作的评估人员签字, 评估机构负责人认真审核后签名并加盖公章方可生效。

7、验证确认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验证确认是指资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或授权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有关单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确认报告后, 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进行合规性审核, 并向有关单位下达确认通知书的过程。

8、建立项目档案

评估工作结束后, 评估机构应及时将有关文件及资料分类汇总、登记造册、建立项目档案。按国家有关规定和评估机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摘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根据特定的目的、遵循社会客观经济规律和公允的原则, 按照国家法定的标准和程序, 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 以统一的货币单位, 对具有资产属性的森林资源实体以及预期收益进行的评定估算。文章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基本程序及各阶段工作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程序

参考文献

[1]李旻.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程序探讨[J].四川林业科技.2007 (02) .

[2]殷春梅.浅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理论、程序及在实践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2007 (16)

海洋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篇10

关键词:海洋资源,价值评估,评估模型

一、海洋资源价值评估的现状和意义

中国海岸线漫长, 海洋资源丰富。近20年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人们对海洋资源价值的认识也经历了两个阶段: (1) 传统资源价值认识阶段。认为海洋资源是天然存在的, 没有劳动参与, 而且海洋资源不能参与买卖交易, 因此没有价值。 (2) 现代资源价值认识阶段。认为一切自然资源, 无论其是否有人类劳动介入或是否经过了买卖交易, 都是有价值的。

我国海洋资源价值评估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徐质斌在《海洋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和产业经营》一文中提出了实施海洋资源管理总的思路[1]:即四个目标——国有资产所有权实心化、经济效益评价真实化、资源产权流动化、资源再生产循环良性化;一个核心——资源产权管理;三个步骤——产权登记、价值评估、产权经营。1994年许启望等进行了“海洋资源核算的初步研究”[2], 首次在国内提出了海洋资源的总价值量核算和分类价值量核算;2002年张杰灵等探讨了海岸带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和方法, 其评估方法涉及了矿产资源、渔业资源、空间资源、滩涂资源、滨海旅游和海岸带价值模式等[3];2008年吴姗姗对渤海海洋资源的价值量进行了初步的货币化估算[4]。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海洋资源价值的初步估算, 没有建立完善的海洋资源价值评估体系。

一个完整的海洋资源核算体系, 应从海洋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估价方法、估价的社会背景探讨, 并通过连接账户, 将经济资源主体账户与资源环境账户连接起来, 即通过生产、资本形成、资产负债三种类型的连接账户, 与SNA连接。其中, 海洋资源的价值量估价是极其重要的, 它不仅有助于界定资源的产权关系, 而且还有助于海洋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本文仅从海洋资源的估价理论和估价方法上加以探讨, 并就该领域今后时期的研究重点作初步探讨。

二、海洋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海洋资源定价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资源价值理论的研究, 即建立在什么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目前的财富论、效用价值论和地租论等, 均是论证海洋资源价值问题的理论基础, 认为海洋资源的价值存在与否主要取决于海洋资源的有用性、稀缺性以及其所有权的存在。其中海洋资源的有用性是其价值的基础, 稀缺性是其价值的条件, 而海洋资源的所有权保证了海洋资源所有者可以获取一定的资源地租。

效用价值论是从主观心理角度解释了价值及其形成过程, 认为某种物质的价值来源于它的效用, 是由它的有用性和稀缺性共同决定的, 并把该物质的边际效用定义为价值。

从马克思的地租论来看, 海洋资源具有价值, 它的价值是由凝结人类的劳动的“现实社会价值”和海洋资源本身蕴藏的“潜在社会价值”构成的。我国法律规定包括海洋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享有资源的绝对地租, 可以通过征收资源使用费的方法获得;另外, 由于自然资源本身的质量等级不同会产生级差地租, 由于某些自然资源极其珍贵, 还会使其拥有者享受到垄断地租。国家可以对其征收资源级差费和特别资源费。另外, 国家有关海洋资源的管理部门在海洋资源的管理过程中行使了社会行政管理职能, 海洋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会发生资源保护、环境治理等费用, 也应向资源使用者分期收取“资源补偿费”。

三、海洋资源价值评估的方法与选择

海洋资源是指赋存于海洋中, 在现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并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的一切物质和能量以及与海洋开发有关的海洋空间。目前, 有关海洋资源具有价值的问题已经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

目前, 能够分项计算其价值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水产资源、港址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矿产资源、海盐资源、滨海景观资源、海洋能源、滩涂资源、海域使用权等。海洋资源核算包括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两部分。实物量核算, 主要以定性描述为主, 以产量、吞吐量、储量、游客量等形式表示。不同的资源, 开发利用方式和资源属性不同, 价值量核算的方法不尽相同。按照自然资本的市场发育程度, 目前对其经济价值的评估技术主要有三种:实际市场评估技术、替代市场评估技术和假想市场评估技术 (见表1) 。

市场价值法利用市场价格来计量所研究的对象对其他商品或服务所造成的影响, 从而估算价值;替代市场法是当所研究的对象本身没有市场价格来直接衡量, 寻找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其价值的一类方法;在连替代市场都难以找到的情况下, 只能人为地创造假想的市场来衡量其价值。

(一) 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法是以海洋资源交易和转让过程中所形成的价格来评估资源的价值。从理论上看, 市场价值法是一种合理方法, 该方法简便易行, 结果客观, 但是该方法要求资源市场发育较为成熟并且规范有序。现实中, 由于海洋资源的利用远未市场化, 因此只适用于海洋石油和天然气、滨海矿砂等有市场价格的海洋资源。具体计算:可以依据资源总储量、单位采出量价值、资源回收率估算其价值。计算公式如下:P=Pe×Q×r

P表示资源总储量价值, Pe表示资源单位采出量价值, Q表示资源储量, r表示资源回收率 (%) 。其中, 资源单位采出量价值Pe=F-C, F表示资源的单位市场价格, C表示资源的开采成本及上缴的税费和企业的合理利润。

(二) 收益现值法

收益现值法是资产评估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是以海洋资源的未来收益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为现值来作为海洋资源价值的计量方法。

假设企业的增长率g是固定的, 企业海洋资源的整体价值为:

假设企业的增长率g是变动的, 分别是g1、g2……gn, 企业海洋资源的整体价值为:

P表示企业拥有的海洋资源的价值, R0表示企业当年的收益额, 一般用现金流量表示, r表示折现率, 可用企业的预期报酬率或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表示, t表示企业的经营年限, 如果持续经营则n→+∞, g表示企业平均净现金流量的增长率, 确定方法有: (1) 历史数据分析法, 即在企业过去历年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统计的方法计算出平均增长率; (2) 发展趋势分析法, 即g=企业剩余收益中用于再投资的比例×企业净资产利润率, k表示海洋资源投资价值占整个企业价值的比重, 它的确定是收益现值法的关键。

(三) 成本法

成本法是以海洋资源开发所耗费的成本来确定海洋资源价格的方法。成本法认为, 决定海洋资源价值的因素主要有:海洋资源取得成本、开发成本及企业缴纳的税费和企业的合理利润。即p=取得成本+开发成本+税费+利润。以海域使用权出让的计价为例, 一宗海域的价格就是以开发海域所消耗的各项费用之和为主要根据, 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利息、应缴纳的税金。

(四) 旅游费用法

该方法由美国学者Clawson于1959年创立, 1966年JL Kentsch对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5]。旅游费用法常常用来评价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或环境资源的价格。它依据消费者剩余理论, 以游人往返于出发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费、时间价值和其他相关费用等旅行费用作为游人购买游憩服务的价格支出, 在游人调查和出发地分区的基础上, 建立游憩服务需求与游憩服务 (旅行服务) 之间的需求函数, 根据需求函数计算消费者剩余,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CS为消费者剩余, N为出发区个数, Ni为第n个出发区的总旅游人数, TC为旅行费用, TCMAX为边际旅游者旅行费用 (游区理论最高费用) 。由上式可求出消费者剩余与消费者实际支出, 相加得到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即滨海景观资源的价值。

(五) 生产函数法

生产函数法的基本思路是:如果环境质量降低会引起相应的生产成本增加或降低生产率, 则必然会引起市场上相关产品价格升高或产量减少, 于是可以通过对价格与产量变化的测度衡量环境的效益。这种方法使用的背景是环境变化会对市场选择和市场价值产生影响。例如海洋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的价值评估, 可以把海洋环境污染与发病率联系起来, 发病率又与离开工作岗位的时间联系起来, 这就可以利用市场工资水平对工作日损失估算成本。这一损失就是海洋环境成本。

(六) 影子工程法

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方式。当需要对某一工程对海域资源所带来的影响、破坏程度和污染进行评价时, 如果难以直接计算, 就用建立另一个能提供相同效用的工程 (即影子工程) 所需要费用来进行评价。

(七) 恢复和防护费用法

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计算。全面进行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分析, 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容易。实际上, 许多有关环境影响的评价是在缺少对环境效益进行货币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对环境影响的最低估计可以从为了消除或减少有害环境影响所需要的经济费用中获得。一种资源被破坏了, 我们可以把恢复或防护一种资源不受污染所需的费用, 作为环境资源破坏带来的最低经济损失。例如:修复被污染的海洋环境所需的费用, 可视为相关环境因子对其影响的经济损失。计算公式为:

式中:L4——防护或恢复前的污染损失;Ci——第i项防护或恢复费用。

(八) 条件价值法

条件价值法又称为意愿调查法。它以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资源的经济价值, 是直接询问人们为了自己将来的健康和福利而利用和改善资源环境愿意承担的费用, 然后以该费用来衡量资源数量和质量下降的损失价值。支付意愿可以表示一切商品价值, 也是商品价值的唯一合理表达方法。商品的价值可表示为:商品的价值=人们对该商品的支付意愿。因此, 商品的价值可以根据其市场价格资料来计算。对于公共商品而言, 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 甚至也无法通过间接地观察市场行为来赋予其价值时, 只好依靠建立一个假想的市场来解决。即直接询问人们对某种公共商品的支付意愿, 以获得公共商品的价值, 这就是条件价值法。

四、海洋资源评价方法的选择

本文在对海洋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对单项资源的价值估算方法进行阐述, 在方法的选择上, 对不同种类的海洋资源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 如果有市场价值, 尽可能采用市场价值的方法, 也可以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在选择价值评价方法时, 还要考虑信息的类型和可获得的信息量, 以及可获得信息的可行性和费用。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有关海洋资源价值的量化评估, 国内外至今尚无成熟、统一的方法可以遵循, 主要表现在: (1) 海洋资源价值理论尚没有统一, 价值来源、价值确定方法、价值模型没有规范且争议较大; (2) 如何将单项的资源核算综合起来构成整体的海洋资源核算体系, 它的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表达方式如何确定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3) 通过何种途径将海洋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使之与现行的国民经济体系具有很好的接口, 对原有的核算体系没有很大的冲击, 相互之间仍然具有很大的可比性, 这方面鲜有研究, 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本文提出的海洋资源价值评估方法还不是十分完善, 今后还应在对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海洋资源价值评估的概念性公式和基本计量框架。通过对各类实例的研究, 对提出的基本计量公式和框架进行修订、补充, 使之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徐质斌.海洋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9, (1) .

[2]许启望, 张玉祥.海洋资源核算[J].海洋开发与管理, 1994, (3) .

[3]张杰灵, 金建君.我国海岸带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J].海洋地质动态, 2002, 18 (2) .

[4]吴姗姗, 刘容子.渤海海洋资源价值量核算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 18 (2) .

浅议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评估 篇11

关键词:人力资源 管理 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38-02

1 基本概念

1.1 绩效评估的定义

绩效评估,简称考绩,又称绩效考评、绩效考核等。它是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与工作结果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进行考察、分析、评估与传递的过程。绩效评估在本质上就是考核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贡献,或者对组织成员的价值进行评估,它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为提高员工能力与绩效,实现组织战略目的的一种管理沟通活动。

1.2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对与一定财务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适当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财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优比例,并且对人的思想、行为和心理进行适当的调节、诱导和控制,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最后的目标。

1.3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评估、人力资源管理效益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评价、人力资源管理质量评价和人力资源效率评价,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测量,并与过去的绩效、类似的绩效以及既定的目标进行比较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招聘、选拔、培训、绩效评估、薪酬管理、福利管理等具体管理行为来实现生产力的改进、产品服务质量的改善、促进组织变革、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组织文化五个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有利于帮助人力资源部门发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之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

1.4 传统观念的人力资源管理评估

在过去的观念中,一个企业的目标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是,一般的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因为不直接参与利润的产生,所以在效益的实现上也没有什么责任,一般都本认为是企业的服务部门,而对于管理者来说,因为没有利润才产出,所以对于管理者自身的收入无法用财务指标体系衡量,收入跟产出没有什么关系,在对管理者进行考核时,就会着重考核成本和费用,而没有很好的考核收入,用具体的利润贡献来衡量自身的工作业绩,这样就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者失去其积极性,造成成员的“非理性”行为。

在现代观念中,企业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看做利润中心,认为投入的人力资源成本的增长会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

2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的问题

2.1 团队与个人绩效管理脱节

在现代企业中,许多工作是需要团队一起合作完成的,这需要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各尽所能、集思广益。由于团队成员的紧密合作,在考核中,如何来考核团队跟个人绩效就比较困难,不能有效地考核,就会出现出现平均主义、分配不公等,这就会为一些人留下钻空子的机会;企业绩效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公平性、公正性也会受到员工质疑,引起员工的不满,而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达到很好的目标。

2.2 评价制度认识缺乏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大部分还停留在对各种指标的记录、整理、上传等工作层面,对相关数据的应用无法完成深层的完善,对于企业的总体考核只是简单的对接,在某些点上,只能运用数据进行简单的同比分析,企业中的数据库多为静止的数据库,无法从历史数据,当前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而只能给企业提供的是最为简单的人力资源评价,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者以及相关部门对相关的绩效评价制度认识缺乏造成的。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管理者及相关部门对该绩效评价制度本身认识不全面。

2.3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缺乏

(1)对培训的认识不够

有些企业依然把理念停留在“为他人做嫁衣裳”的阶段,对于人力资源的再造,并不认为会有丰厚的回报,而是担心企业的投资最后是为别的企业培训了合适的人才,所以对培训就处于一种应付的理念上,不想给予重视。

(2)培训内容缺乏

有些企业对员工经常进行培训,但是对于培训的内容以系统的计划,却没有完整的人生,没有很好的针对性,非常随意,只是完成了一种形式上的培训,很难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这都是企业本身就对人才的培训不安排系统的教材,不进行长远的规划,运用单一的陈旧的形式。所以难以使员工通过培训获得工作技能,完善知识结构。

(3)培训经费缺乏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纯成本支出,并没有认为这是一种长远的投资,所以在培训经费上经常是放在最末位的,有些企业甚至在员工自己出资培训时,在时间上不予以支持,无法使培训能够很好的进行,当然也有占有企业培训经费的现象,认为工作技能跟知识是员工自己的事,跟企业无关,所以不需要给起培训经费。

2.4 企业文化不注重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也是不可缺的一个生产力,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具有明确统一的思想、意识、精神、信仰和价值观。企业文化能够培养员工的企业人格,对于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企业

认为,文化可有可无,文化不能创造价值,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想法。

2.5 激励机制无效

现阶段,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单一,没有活力。没有很好的手段激励员工去获取更大的利益,这些都会严重地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影响员工的创新热情。目前,我国企业的平均主义还没有彻底根除,绩效考核往往服务于等级工资制,效益好,员工就分的多;效益差,大家就分的少,绩效考核模式无法将企业目标与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无法很好的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效应。

2.6 考核体系不健全

许多企业里对于考核体系还不够科学、合理。对于考核标准和评价指标还没有很好的确立,对考核流程也没有很好的建立,绩效考核不跟员工绩效紧密结合,对于管理者来说,承受的压力非常大,顾虑很多,所以,管理者并没有真心实施考核,绩效考核变成了走走过程,过度形式化,主管变得不想考,员工也不愿考核,管理者也没兴趣组织考核,这样不好的局面。

3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的对策

3.1 对绩效评估的明确认识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并不能彻底解决所有问题,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会涉及企业的不同部门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真不能套用那种模式进行评估,而必须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从不同方面,全面认真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考核评估体系,把绩效评估落到实处。很大程度上涉及企业各层级、各职能模块之间的协调,不能套用一种模式,要从中小企業自身实际出发。

3.2 开发先进的评级软件系统

现在是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所依赖的软件也要不断的更新换代,对于现有的软件系统要优化,构建各个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使得企业的所有管理资源、考核机制能够得到软件的支持,对绩效评估体系升级,并不断开发完善更高级的功能,实现单一向多功能的升级。

3.3 增强评价信息的对称性与时效性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机制会反馈很多的信息,对于这些信息,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的导向性,把信息与员工的工资制度结合起来,改革工资的分配。实行薪酬与考核的合理结合,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绩效好的员工优先评优、评先、晋升,这样使员工找到绩效评估与待遇的相应位置,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获得更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庆伟.人力资源管理通用工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赵海霞,闫景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体系及其概念模型[J].经济师,2003(6):129-130.

[3] 张明辉,谢金山,赵晓东.人力资源管理评估[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7):28-29.

风能资源评估方法的分析及应用 篇12

关键词:风能,风电场,资源评估,数值模拟

引言

近年来, 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可再生能源的的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风能具有再生性和无污染性的优点, 尤其近十几年来其发电成本已得到大幅下降, 竞争潜力增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风力发电场的建设过程中, 场址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而其中风能资源的评估是其关键环节, 将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

1 风能资源评估程序

风能资源评估程序包括三个阶段:区域的初选、区域风能资源评估、微观选址。区域的初选 (即宏观选址) 是根据现有的风能资源分布图及气象站的风资源情况, 结合地形从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域地址筛选较好的风能资源区域, 结合地形地貌和树木等标志物确定风电场的开发范围。区域风资源评估包括对气象站气象资料整编, 对测风资料进行分析, 根据《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 标准, 对风电场测风数据进行订正;计算相关的风能参数, 利用专业风资源评估软件 (WASP、WindFarmer等) 绘制风电场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风能资源分布图, 结合风电机组功率曲线计算各风机的发电量等参数, 对风电场风能资源进行评估, 以判断风电场是否具有开发价值。微观选址中国内现阶段通常采用国际上较为流行的风电场设计软件WASP及WindFarmer进行风况建模。

2 风能资源评估技术方法及问题特点分析

现有的风能资源评估的技术手段主要有基于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的评估、基于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评估、风能资源评估的数值模拟。

基于气象站观测资料的风能资源评估的主要问题有: (1) 气象站测风高度只有10m, 因此从10 m高度的风能资源很难准确推断风机轮毂高度的风能资源。 (2) 现有的国内气象站的分布间距状况不能较准确定量地确定一个区域可开发风能资源的覆盖范围和风能储量。 (3) 国内有的气象站大多数都位于城镇近郊, 对风能资源评估结果有一定影响。

基于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评估存在问题有: (1) 由于测风资料的时段不统一, 因此对风能资源评估结果的准确度会有一定的影响。 (2) 由于观测对人力、物力的消耗, 不可能在大范围内建立密集的观测网, 也不可能像气象站一样进行常年观测。

风能资源评估的数值模拟的特点是: (1) 理论上, 建立在对边界层大气动力和热力运动数学物理描述基础上的数值模拟技术要优于仅仅依赖气象站观测数据的空间插值方法。 (2) 实际应用上来看,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得到较高分辨率的风能资源空间分布, 可以更精确地确定可开发风能资源的面积和风机轮毂高度的可开发风能储量。

3 主要风能要素计算方法及工程实例

山东某电厂准备开发风电厂, 为选定场址在内陆地区进行了风能资源的评估工作, 以下是该项目的评估内容及结论。

3.1 安装测风塔

为了获得场址处详实的风能资料, 对气象站风资源进行分析后, 在初选风电场场址处安装了1台高70 m的测风塔进行测风。在10m、30m、50m、60m和70m处各安装了1 个风速仪, 在9m和68m处各安装了1 个风向标, 8m处安装了一个温度计, 7m处安装了1个气压计。

3.2 测风数据分析

测风数据分析包括数据的验证、订正并推算出评估风能资源分析所需要的参数。在此采用测风塔一年的测风数据, 得到测风年各高度处的平均风速和平均风功率密度如表1所示。

3.2.1 测风数据的验证

测风数据的验证是检查风电场实测获得的原始数据, 对其完整性和合理性进行判断, 检验出不合理和缺测的数据, 经过适当处理, 得出连续一年完整的风场逐时测风数据。

(1) 完整性验证。

首先检查各高度上的测风数据是否等于预期纪录的数据数量。该项目高度实测数据等于预期记录的96.98%。

(2) 合理性检验。

主要参数的合理范围及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各高度湍流强度值:60m高度时为0.073, 70m高度时为0.069。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分析, 1h平均风速、风向温度和气压、10min湍流强度均为99.872%以上, 在合理范围内。

(3) 相关性检验。

在该项目中, 经统计各高度处不合理次数平均比例为10%, 比例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现场地处山区沟谷边缘, 地形复杂。不同高度小时风向差值>22.5°的合计有772 次, 占风向总测数的8.81%。

(4) 趋势性检验。

趋势性检验主要参数的合理变化趋势参考值如表3所示。

3.2.2 数据处理

(1) 缺测和不合理数据处理。

当测点有部分缺测数据时, 应作缺测数据的处理。不合理数据处理原则:凡超过相关性检验和趋势检验标准的不合理风速数据, 用其他高度的风速乘以风速梯度k值来替换。风切变指数根据现场观测到各高度切变值。

具体替换公式是:V30m=1.1130×V10m;V50m=1.1997×V10m;V60m=1.2439×V10m;V70m=1.2601×V10m, 其中V为各高度处的风速。

(2) 计算风数据的完整率。

测风数据完整率= (应测数目-缺测数目-无效数据数目) /应测数目。

该项目测风数据完整率=96.53%。

(3) 数据验证结果。

数据完整率应是采集时间的95%以上, 最差也不能低于90%。根据以上分析可看出, 该项目的数据完整率为96.53%, 高于95%。数据完整率较好。

3.2.3 测风数据订正

在进行风电场风能资源分析和发电量估算时, 应对测风塔测风年的测风资料进行适当的订正, 将验证后的风场数据订正为一套反映风场长期平均水平的代表性数据, 即风场测风高度上代表年的逐小时风速风向数据。

该项目将测风塔70m高度处的测风年测风资料与气象站同步实测的风速、风向数据进行16 个风向扇区的相关分析, 相关函数采用线性方程:

y=kx+b

式中:y—风电场风速;x—气象站风速;k、b—系数, 根据实验数据回归得来。

气象站与风电场测风塔70m高度的测风数据在大部分主导风向扇区 (WNW-NNW、SE-SSE) 的相关系数达0.8 以上, 说明风电场测风塔各高度的测风资料与气象站各风向扇区的风速相关性较好。

3.3 风能要素计算

3.3.1 平均风速及风功率密度

根据补充后的完整数据进行分析, 该项目各高度月平均风速如图1所示。

10m处年平均风速为5.36m/s, 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57.86W/m2。70m处年平均风速为6.77m/s, 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06.80W/m2, 盛行风向为SSE, 出现频率为15%, 次盛行风向为WNW 、NW, 出现频率分别为12%、11%, 风能密度最大在W, 主要集中在是W 和NW、SSE 和SW 区间 (见图2) 。

3.3.2 风切变指数

风速随高度变化在近地层中有显著的变化, 变化原因是动力因素和热力因素, 假设大气层皆为中性时, 乱流将完全依靠动力原因来发展, 这时风速随高度变化服从普朗特经验公式, 经推导后可以得出幂定律公式:

undefined

式中:Z1、Zn—分别为测内塔不同高度, m;Vn—Zn高度处风速, m/s;V1—Z1高度处风速, m/s;α—风切变指数, undefined, 根据风电场测风塔各高度的测风资料, 求解可得, 遵循以上指数曲线规律。

该项目各高度之间的风切变指数如表4所示。

3.3.3 50 年一遇最大风速

undefined

式中:V50_max—50 年一遇最大风速;u—分布位置参数, u=12.16;α—分布尺度参数, α=0.411。

采用气象站7m/s 以上风速与测风塔70m 同期风速做相关分析, 由此估算出风电场70m 高度处50 年一遇最大风速并推算至风力发电机组轮毂65m高度最大风速为30.69m/s、极大风速为42.96m/s。

3.3.4 风速和风功率密度年变化

根据测风塔各高度测风资料统计, 得出风速、风功率密度年变化曲线。其中代表年测风塔70m 高度风速、风功率密度年内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3.3.5 风能资源评价结果

风能资源的综合评价主要采用丹麦Risoe编制的Wasp8.3 软件进行分析, 对于该风电场而言, 地形图和现场考察后判断, 关键在于地形和地表粗糙度的确定。该风电场包含有3个等级的粗糙度, 地表特征有少量植被的地表面、村庄、稀疏的树木。根据风数据、矢量化地图、粗糙度玫瑰图、测风点坐标等原始数据计算风电场风谱得出, 10m高威布尔参数A为6.0, K值为1.95, 年平均风速为5.36m/s, 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57.86W/m2;70m高威布尔参数A为7.6, K值为2.04, 年平均风速为6.77m/s, 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06.80W/m2。年有效风速 (3.0m/s~20m/s) 为7555 h。根据GB/T18710-2002 中风功率密度等级表可知, 该风电场风资源接近三级标准, 应用于并网风力发电较好。

4 结论

应用流行的风资源评估软件, 结合测风塔1年测风数据及相关气象站同期及多年测风数据, 计算风电场的代表年风能要素, 对于风电场宏观和微观选址中的风能评估具有较高实用性。为了获得更为精确的评估结果应注意所适用软件的特性, 并注意该区域的局域性条件。

参考文献

[1]GB/T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S].

[2]GB/T18709-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S].

[3]GHWindFarmer.风电场设计及优化软件用户手册[K].GarradHassan and Partners Ltd, 2005.

上一篇:老年人服装下一篇:旋转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