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意识

2024-08-18

运动意识(共12篇)

运动意识 篇1

一、引言

运动员战术意识是体育运动训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在比赛的实践中, 通过大脑的积极思维活动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体育运动规律的特殊机能能力, 又反过来支配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战术行动。战术意识在比赛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这不仅是因为战术意识在比赛中能指导运动员的一切战术行动, 而且它也能决定比赛的胜负。运动员的战术意识表现在集体比赛项目的个人的行动中、小组的行动中和全队的整体行动中。个人战术意识能够提高整体战术行动的质量;小组配合意识处理得当能够提高局部战术行动的主动权, 在整体战术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整体战术意识是把个人战术意识和小组配合意识相互协调配合, 达到整体战术行动的目的。本文通过集体比赛项目的个人战术、小组配合战术及全队的整体战术三个方面, 对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进行阐述。

二、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

1.个人战术意识的培养

个人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临场复杂多变的比赛中, 根据比赛的规律和各方面的情况, 随机应变, 有判断、有目的、有预见性地决定自己与队员的配合行为和对付对手策略的思维活动。它是在比赛中所产生的技术和战术的运用方法、时机条件的规律性认识, 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攻守双方对抗的实际需要而采取的一种有目的的策略行动, 是运动员个人战术意识的外显行为。[1,2]

个人战术意识是战术能力中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战术行动的完成, 都必须靠个人战术意识予以支配。在比赛中, 无论是个人的战术行动, 还是集体的战术行动, 都是以个人战术意识为基础的。在全队的整体战术配合中和局部的小组配合中, 都是以个人的战术意识为联系的。正是由于在整体中的个人之间意识上的相互交流、理解、默契, 才构成了整体战术的有机联系。一个球队只有配合协调、熟练、灵活多变, 富于创造性, 才能在比赛中表现出高超的战术水平。

个人战术意识的基本要求:一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个人战术意识要从全队的战术需要出发, 结合比赛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采取主攻或助攻、牵制或转移、掩护或摆脱、快下或阻截等正确行动, 以及巧妙、默契地与队员配合, 积极地完成战术任务。二是迅速、正确的判断。个人战术意识必须建立在迅速、正确判断的基础上, 只有对攻守对抗行为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才能做出具有明确目的性的攻守动作。根据其基本要求, 个人战术意识的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点。

(1) 培养良好的战术预见。由于比赛的竞争日益激烈, 运动员完成技、战术动作具有很强的时限性, 这就是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战术预见, 即凭借正确判断思维, 对复杂多变的赛场情况进行预测。要做到这一点, 除了在赛前认真做好情报侦察工作, 掌握双方的特点, 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心理准备和技、战术准备外, 更重要的是在比赛中, 应随时根据瞬息变化的可能性, 及时预见对方可能采取的战术行动, 从而迅速采取相应的战术对策, 防止在突然变化的情况下茫然失措, 仓促行事, 避免让对方牵着走而失去比赛主动权的情况发生。

(2) 作出正确的战术判断。正确的判断是正常发挥技术、战术的前提。比赛场上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判断, 而正确的判断则依赖于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运动员在比赛训练中, 场上各种情况都是通过视觉反映到头脑中来的, 运动员采用的战术方式和选择的战术对象, 必须根据双方攻防特点及比赛中人、球、场地三者关系的实际变化情况来决定。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采取正确的战术行动, 提高运动员的观察能力环境能力和扩大视野

(3) 良好的战术预见和正确的战术判断相结合。个人战术意识体现在对各方面情况判断的准确程度和及时性;考虑到采取各种行动的可能性;预见到可能产生的多种效果和对策;有选择地与队员进行协同配合;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对付对手的最佳行动方案;为完成战术行动, 有目的地采取隐蔽和欺骗手段;有创造性采用别人想不到或未曾用过的新措施等等。战术意识支配着行动, 行动效果又反过来对战术意识的强弱进行评价。运动员在这种反复的支配和评价中提高着战术意识和行动效果。战术意识强了, 可以更快地学会多种战术并迅速提高战术质量;战术运用就更灵活、更有针对性, 有利于掌握先进的战术, 促进新战术的创造和绝招的

2.小组配合意识的培养

小组配合就是将相对固定的或临近位置的运动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组成的配合形式。而配合意识, 就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这几个人, 对自己和同伴在有机联系中的任务的理解和认识。在比赛中, 运动员之间的意识交流往往是通过眼神、一个动作等作为信息传递来达到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 形成默契。[3]

小组配合是实施整体战术组合的组成部分之一, 小组配合成功率的高低, 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小组配合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体战术行动的好坏。小组配合隶属于一个整体的局部, 如果比赛中若干个局部都占有优势, 那么整体比赛的主动权就控制在自己手中, 反之, 主动权就被对方所掌握。[4]

小组配合是整体战术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运动员在训练中应多做小组配合意识的训练, 从而为将来整体战术配合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要使小组配合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具有实效性, 决不是几种固定的配合套路能够实现的。因为每个参加配合的运动员的职能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运动的、变化的。同时, 完成配合的环境、完成配合的条件也都是变化的。因此, 参加配合的运动员的意识必须与变化的环境、变化的条件和变化的位置相适应。完成小组配合的基础, 是各个参与配合运动员的行动的协调一致, 要达到这一点, 必须依赖于运动员之间的意识的协调和交流。[3]

为了提高各个局部的主动权以及参与小组配合各位置的队员相互间的了解和默契, 在训练中, 应多加强小组进攻和防守配合的练习, 统一战术目的, 让每个运动员都了解整体战术的打法, 并融入训练中。无论比赛中如何变化, 无论参与小组配合的人员如何变动, 也无论是在哪一个局部, 即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 小组配合都做到井井有条、稳而不乱。

3.整体战术意识的培养

全局观念是集体比赛项目的整体战术意识中重要的一点, 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动作失调, 都会给全局带来影响。只有个人、局部的行动与其他的个人和局部相配合, 才可能使一个队形成为有机的整体。一个队的整体战术, 总是由若干个人的行动和小组的配合行动而形成的。因此, 就存在着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这一局部和另一个局部、前沿与纵深等等的配合联系。[5]

对配合联系的时机以及联系方式的判断能力, 在整体战术意识中是很重要的, 需要从以下方面着力对运动员加以培养。

第一, 要求教练员对全队所有运动员的长处、短处、特点等认真地分析, 对于如何扬长避短地发挥每个运动员的优势, 去组合成一个有力的战斗实体要有清晰的认识。并且把这些认识变为具体的要求, 成为每个运动员都认识、都理解、都接受的东西, 这就是对运动员整体战术意识的培养过程。 这是培养整体战术意识的最基本的一点。因为任何一个队的整体战术意识都主要依靠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去组合, 并且不断地在实战中去重新认识、重新组合、反复磨合, 从而使之成型。教练员如果没有清晰的认识, 也就谈不上对运动员整体战术意识的培养。

第二, 培养整体战术意识应贯穿于战术训练的全过程。即无论是在进行个人战术训练时, 还是在进行局部战术训练时, 都应该让运动员明白整体战术对这一局部的要求, 让运动员清楚这一点、这一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在方法上, 可多采用一个局部与另一个局部相联系的组合型战术训练。 整体战术意识的发展和完善, 决非一日之功, 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教练员要有耐心, 在训练中应注意启发诱导, 善于发现运动员的创造性并加以鼓励。对运动员在整体战术意识上的每一个进步应及时肯定。这样, 才能激发运动员提高整体战术意识的兴趣和欲望。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运动员战术意识培养的分析, 建议在训练中从三个方面对运动员的战术意识进行培养, 即个人战术意识的培养、小组配合意识的培养和整体战术意识的培养。个人战术意识是在训练中有目的地培养运动员的战术预见和正确的战术判断;小组配合意识是在进攻和防守训练中, 培养运动员局部战术的主动权并促进运动员相互之间的了解和默契;整体战术意识是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特点, 形成一个队的整体战术意识, 并把培养整体战术意识贯穿于局部战术训练的全过程中。

摘要: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体育运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比赛时, 运动员的战术意识体现在个人的行动中、小组的行动中和全队的整体行动中。应在日常训练中加强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培养。

关键词:运动,运动员,战术意识,培养

参考文献

[1]孙福茂, 等.现代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2]田麦久, 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

[3]黄绍勤, 等.足球[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87.

[4]黄绍勤, 等.走进足球——献给足球爱好者[M].重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5]陈小蓉.体育战术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运动意识 篇2

2011年3月到7月,我们小组在海滨学院进行了以大学生运动意识的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我院同学进行运动健身的实际情况,了解大学生对运动的重视程度,了解大学生对学校体育资源的满意程度。

我们意识到健康体魄的重要性,所以我们需要运动、锻炼‘我希望通过这次调查报告能促进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加锻炼的时间,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有助于学校更好的了解到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概况并能采取措施来端正大学生自觉锻炼的表达。

一、调查对象及形式

有调查表明,在社会的影响下和其他原因的熏陶下,现在的大学生都喜欢“宅”在寝室玩电脑,打游戏或干其他的什么,他们越来越不喜欢进行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素质也子逐渐的下降,课余活动的形式虽然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是它们的性质与意义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区别。

调查的对象是广东海洋大学海滨学院在校大学生。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

二、体育锻炼基本情况

1.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

据了解,标准的锻炼频率为每周3—5次,不少于3次,能坚持每天一次更好。但本次调查显示,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并不乐观。其中,6.6%的同学从来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40%的同学每周只参加1-2次的体育锻炼,23.3%的同学每周只参加3-4次的体育锻炼,20%的同学每周只参加3-4次的体育锻炼,能坚持每天进行锻炼的只占10%。其中,在校男生能达到锻炼标准的占53.3%,女生则只有31.6%。甚至有24%的同学“完全不懂得”体育锻炼意外的应急处理,“基本掌握”的只占6.6%。由此可知,学生们对体育活动不太重视。

2.影响大学生参加锻炼的因素

a.主观因素:懒惰心理、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生活习惯与健康水平。

b.客观因素:学习忙没有时间、学校的运动氛围、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的组成形式等。

调查时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平时学习比较繁忙,没时间参加锻炼”。

有的同学抱怨说:“我们的课特别多,白天上专业课,晚上上选修课,下课后又要开会,周末也都有专业课,根本没时间参加锻炼。”因为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学校的管理,对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得不在学习上花更多的时间。不过,也有同学坦言,学习紧张多半是借口,“关键是大家都懒得动。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很懒,回宿舍后就不想再出来了,尤其是女生。”她举例说,很多同学下课后因为懒得下楼吃饭而在宿舍叫餐,没有课的同学也喜欢待在宿舍的电脑前打游戏、看电影或做作业,很少出去运动。有少数同学认为,大学生没有形成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与中学时代体育课被挤压有那么一些关联。大一有些同学说:“高中时为了考大学,体育课都被改成自习课了。同学们忙于应付学业,从小就没有培养起良好的运动习惯。”家长的思维方式也对很多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形成了制约,很多家长宁愿让孩子多吃两个鸡腿,也不愿让孩子出去锻炼半个小时。

还有影响大学生锻炼时间的就是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普及,业余生活的选择面更宽,体育锻炼在课余生活中所占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娱乐方式已经多样化了,K歌、聚餐、上网占用了大量业余时间,这也是造成我们缺少锻炼的原因之

一。”和身边的朋友和同学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得出的答案是:在出门运动和待在宿舍里上网之间,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3.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与动机

调查显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一增强体质为首要目的,同时其目的却多种多样。强身健体的占45%,娱乐的占35%,减肥健美的占8%,抒发心情的占7%。

4.大学生对学校体育资源的满意程度

调查显示,对学校的体育资源严重不满意的占12%,不满意的占24%,满意的占30.6%,基本满意的占25.3%,表示无所谓的占8%。由此可知,学生们还是觉得学校的体育资源有所欠缺的,有的学生反映学校应该建个游泳池。

三、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原因

据大学体质及锻炼报告,大学生平时经常锻炼身体的仅占总数的23%,而66%的学生很少锻炼,有11%的学生几乎不参加锻炼。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并没有锻炼身体的习惯。追究其根源,主要应归咎于应试教育的后遗症。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只重视学习成绩,对体育锻炼很漠视,客观上也没有多少时间去锻炼身体。因而,学生多年来就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进入大学以来,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迫使大多数学生不得不再次以文化课学习为

主,一如既往地忽略体育锻炼。考研、找工作很少提及大学生体育成绩和体质数据,在这种普遍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更难对体育锻炼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我们自身而言,是由于没有体育锻炼的氛围和兴趣。在忙碌的学习之余,许多人选择上网等方式放松,很少有人去锻炼身体。偶尔有人想去做健身运动,但如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需要多人一起完成,因为找不到志同道合者,这些人也最终选择放弃。除此之外,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不善于安排时间、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等问题的存在,也是大学生放弃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

四、改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建议

拥有健康的体格,是每个人的愿望。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在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拥有较好的体质,将会使我们受益终身。那么,怎样才能使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呢?学校将强化体育与健康的理论学习和宣传,端正大学生对身体健康问题的认识,奠定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针对运动场地紧张的问题,学校将加大对健身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将全民健身的路径铺进学校。

海滨学院学生体育运动意识调查问卷

尊敬的朋友:

为了解大学生运动的特点,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我们小组现对广东海洋大学海滨学院部分学生运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感谢您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配合我们进行本次调查。本次调查是为了从多方面了解统计我校学生运动情况。本问卷不会对外公布,希望您能如实填写问卷内容,谢谢!

海滨学院学生运动意识调查小组

2011年4月

欢迎参与调查

问题1性别(单选题)

A 男

B 女

问题2年级(单选题)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问题3 你喜欢参与体育运动吗?(单选题)

A十分喜欢

B一般

C 不喜欢

问题4您平均每天运动时间是(单选题)

A.1小时以下

B.1~2小时

C.3~4小时

D.5小时以上

问题5您喜欢在哪里运动?(单选题)

A.学校周围

B.学校操场

C.寝室里

D.家里

问题6您会选择的健身时间?(单选题)

A早上

B上午

C中午

D下午

E晚上

F 公休日

问题7您每周运动频率是?(单选题)

A.一周一到两次

B.一周三到四次

C.一周五到六次

D.每天运动

问题8您认为运动重要吗?(单选题)

A.当然

B.还行

C.忽略他的重要性

问题9您平均每月花在运动上的钱是(包括运动后买饮料,受伤治疗等)?(单选题)

A.10元以下

B.10~30元

C.30~50元

D.50元以上

问题10你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多选题)

A强身健体

B减肥

C抒发心情

D娱乐

E其他

问题11 您对运动有关的知识是否了解?(单选题)

A.专家级

B.了解一些

C.了解一点点

D.一点都不懂

问题12 你掌握一些体育技能吗?(如运动前后应注意什么、怎样防止受伤)(单选题)

A.专家级,全面掌握

B.准专家级,掌握一些

C.业余级,掌握一点点

D.一点都不懂

问题13您感觉自己对运动的需求程度?(单选题)

A、很轻,只是为了打发时间

B、更多是需要锻炼身体

C、有一定的依赖,一段时间不运动会感觉不舒服

D、绝对的依赖,一天不运动睡不着

问题14你是否经常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比赛(单选题)

A 不参加

B 偶尔

C 参加

问题15一般运动的时候你首先会做热身运动吗?(单选题)

A、每次运动前都做

B、有时做

C、不做

问题16 您对学校的体育资源满意吗(单选题)

A、严重不满意

B、不满意

C、满意

D、基本满意

E.无所谓

问题17你觉得大学的体育设施保养工作做得如何?

A很好

B一般

C不好

问题18 你认为大学的体育设备分布合理吗?

A合理

B还可以

C不合理

问题19 你觉得大学的体育气氛浓厚吗?

A浓厚

B一般

C不浓厚

问题20您觉得自己在运动上花费的时间精力(单选题)

A、后悔耽误了太多精力

B、偶尔会懊悔

C、觉得与周围人相比还算正常

D、很有效率,对自己很有帮助

E、没想过,就那个样子吧

问题21如果给你的身体状况打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单选题)

A、90~100

B、80~90

C、70~80

浅析篮球运动心理意识的训练 篇3

【关键词】 篮球运动心理意识 心理状态 技术战术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4-019-01

一、对篮球心理意识的理解

篮球运动心理意识是指篮球运动员在从事篮球运动中,经过思维、判断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应篮球运动规律的能力。在激烈的对抗中求胜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整个心身都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并伴随着激烈而鲜明的情绪体验。所以说在篮球运动这种综合性很强的集体运动中,心理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将篮球运动心理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和训练中的重点内容。

对篮球意识的理解我觉得不仅是概念、要素等基础方面,还包括篮球意识的特点、影响因素等问题,篮球意识应该是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是运动员在球场上进行感知、分析、判断、思维等心理活动的综合反应。

二、篮球运动心理意识的分析

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发挥运动技能的前提条件,不良的心理意识状态则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为此,在实践中分析心理意识是衡量队伍实力强弱的重要手段之一。

1. 情绪对篮球运动心理的影响

篮球运动是一种情绪体验较为深刻的运动,受运动员主观因素和篮球运动本身的特点所制约。在平时训练中多进行稳定情绪,克服情绪过度紧张的训练,可通过自我暗示,心理诱导和调节呼吸等方法进行调节。暂时将注意力转移到呼吸方面,从而把脑兴奋程度降低,使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心率、呼吸频率等均匀下降,使技术正常发挥。

2. 注意力对篮球运动心理的影响

集中注意力是运动员抗外界干扰的一种有效手段,比赛中,比分的领先落后,观众的喧哗等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到注意力的集中,运动员只有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技术动作上,才能防止急躁情绪的产生,要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这种自控能力的培养一定要结合篮球意识,这样才能减少负面影响,使运动员能更好地比赛。

3. 环境对篮球运动的心理影响

实践证明,面临一场重要比赛,运动员如果缺乏比赛经验,心理上就难以适应比赛环境,从而影响比赛的成绩。在赛场上保持良好的心理意识,摆脱不良刺激因素的影响,例如比赛中受到观众的消极影响或裁判的误判,不熟悉场地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才能发挥出训练中的技术水平。

4. 压力对篮球运动心理的影响

篮球比赛是在规定时间内决出胜负的一种游戏,因此时间也是影响运动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比赛的后期,随着比赛时间的消耗,特别是比分落后的球队队员更容易产生急躁不安的情绪,尤其是在关键时刻,信心不足往往致使心理及动作技术变形而失去得分机会。

三、技术与战术结合是篮球运动心理意识训练的重要手段

目前,在训练中,技术训练与运动心理意识有脱节现象,另外还存在技术训练与战术训练分开的现象,孤立地练技术,技术训练脱离了比赛的各种战术配合,这种训练是有缺陷的。技术是无止境的,更重要的是在比赛配合中的技术运用要协调,不仅是动作正确与否,还涉及到时机、方向、力量、假动作等运动心理意识的问题。要求队员在比赛瞬间,大脑进行判断,而且做出恰当的反应。篮球训练就是结合技战术的训练,提高了心理意识,在比赛中才能更好的运用技术动作,达到胜利的目的。

四、结论及建议

“篮球意识”是指在复杂的比赛环境中,队员应变能力增强,能主动实施自己的行动和策略。虽然这是一种即兴发挥能力,但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增强训练。

1. 篮球运动的心理意识,必须与技术、战术、智力、文化水平、素质、心理多方面结合起来才行。针对比赛,我们要有针对性训练,对于篮球的培养应从基本功入手,一定要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打球习惯。同时,也要在训练和比赛中,有意识的培养战术、技术和心理,达到全面的训练目的。

2.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如:情绪、环境、注意力、比分、时间、观众等客观因素引起的心理状态起伏的调节能力,是运动员心理意识的重要体现。通过多种手段,逐步学会观察、分析、反省、用脑筋打球的习惯,从而达到训练的综合目的。

3. 个人战术意识的作用。教练员在训练中,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既要动作又要动脑,加强队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提高抗干扰的能力。使注意力集中在技术动作中,在任何条件下,锻炼运动员的心理意识和个人战术意识,保持良好的稳定心理。个人要从感知的正确性、迅速正确的判断、有目的性有实效性的战术、动作的合理性、应变性、隐蔽性以及配合的整体性等方面来提高个人的战术意识,达到锻炼篮球意识的目的。

五、结束语

“篮球意识”是在比赛中各种技术动力、战术中采取灵活运用和发挥生理机能以及战术能力的自觉的、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具有特殊作用心理活动。

因此,“篮球意识”是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根据场上的客观具体情况,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采取实效合理行动的过程和总和。

“篮球意识”表现在具体动作转向思维,并由思维再转向具体的动作。也就是说:“篮球意识”是在长期科学地、系统地与多次激烈对抗比赛的战术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运动员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结晶,并随着运动员,同时也随着篮球技术、战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世安、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提升安全意识, 预防运动损伤 篇4

关键词:安全意识,预防损伤,健康成长

纵观国内外体坛, 运动员训练不受伤的几乎没有, 怎能忘记飞人刘翔因脚伤无奈地走出了比赛场地, 与奥运金牌失之交臂。新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体育课堂教学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健康第一”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然而, 体育教学伤害事故一直成为困扰体育教学、体育教师的重要问题之一。教学中一旦发生较大的安全事故解决起来困难重重, 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 带来的社会影响尤其严重。虽然我们学生不做较难动作, 也没有那么大的运动强度, 但在体育教学中和运动训练中, 运动损伤也时有发生, 提升安全意识, 预防运动损伤显得格外重要。

在体育课上和体育训练中, 学生的安全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健康重于泰山。如若不慎, 轻者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 重者还可能造成残疾, 甚至危及生命, 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要防患于未然。

体育教师既是教学的组织者, 又是体育理论知识、技能、技术的传授者, 如果对学生的安全不加重视, 就是对学生的健康不负责任。当然也不可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有人认为, 在体育教学中, 发生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在教学安排上, 课的组织上, 对预防运动损伤所采取的措施就注意得不够, 甚至在某节课上根本就不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是13~16岁的初中生, 他们好胜心强, 好奇心大, 思想上麻痹大意, 盲目或冒失地进行运动, 因此容易发生伤害事故。作为体育教师, 对此要特别重视。一方面, 对学生要加强安全、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 使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增强预防损伤观念, 养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优良品质, 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另一方面, 教师从备课开始, 就把预防运动损伤列为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备课时, 要根据教学内容运动项目的特点、场地、器材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水平等情况, 把预防运动损伤所采取的措施、手段落实到教案中去, 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施。只有这样, 才能保障学生的安全,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年正常的健康体检, 认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前, 要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既往病史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了解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 做到有的放矢。

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的基本部分没有进行之前, 首先要做好准备活动, 这对预防运动损伤十分必要。因为通过准备活动, 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克服植物性功能的惰性, 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 增加肌肉力量和弹性, 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 防止肌肉和韧带的损伤。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损伤情况大部分发生在新同学身上, 尤其是不爱参加体育活动的同学身上。因技术动作不正确而致伤的占各项原因的首位。因此在组织教学中, 对七年级新生的体育教材安排, 一定要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简单到复杂, 从易到难, 并加强力量、协调性的练习, 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和要领, 尽而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

体育教师在课上的讲解与示范占有重要的地位。示范给学生以直观感, 讲解给学生以理性感。教师的讲解方法如何以及示范动作的正确与否, 对学生的影响截然不同。若教师的示范动作不规范, 而且在面目表情上给学生一种紧张、恐惧和很吃力的感觉, 在讲解中, 讲了一些不该说的话, 如“这个动作难度很大”, “不小心就会从杠上掉下来摔骨折”等。这样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 造成精神过度紧张, 思想负担重, 做起动作精神不集中, 协调性差, 很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因此,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必须努力加强自身学习,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干净利落、优美大方的示范动作给学生一种感人的力量, 加上准确的讲解, 给学生很强的吸引力, 使学生坚定信心, 集中精力、刻苦学习和演练, 从而较快的掌握动作技术。针对不同身体素质、体能水平、心理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的学生, 采取制定不同学练目标和要求的分层教学, 并给予不同的语言提示。培养小骨干协助课堂教学服务与管理, 提高课堂组织水平。运动技能难度较大的项目学练中, 要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并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保护和自我保护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在单、双杠、跳马等教学中, 较容易发生技术动作上的错误或失手跌下。例如:摔倒时要立即屈肘、低头、团身, 以肩背部着地顺势滚翻, 且不可直撑地。从高处跳下来时, 要用前脚掌着地, 并同时屈膝, 以增加缓冲作用等, 避免运动损伤事故发生。

体育教师要时刻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善于观察学生生理机能变化, 对学生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一方面, 要求学生应向老师如实反应自己的身体情况;另一方面,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精神状态、反应能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等是否有异常现象。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适当减少运动量、降低难度和强度或停止训练等措施。

在训练时, 要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循序渐进地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 提高它们的功能, 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积极手段。例如, 为了预防腰部损伤, 除加强腰背肌训练外, 还应加强腹肌力量训练, 有助于防止脊柱过伸而造成腰部损伤;为预防股后肌群拉伤, 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练习等。

运动意识 篇5

【摘要】现代排球比赛是在激烈竞争和复杂的局面中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在排球比赛中,当两支队伍的个人能力不相上下时,队员的战术意识就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所以战术意识是排球运动员必须具备且要不断提高的。文章与此对排球运动场上战术意识加以讨论,以供广大的排球运动爱好者共同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战术意识;培养方法

排球是一项隔网对抗的集体项目,随着规则的修改,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强弱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使的比赛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如何巧妙的运用技、战术,以便更合理准确灵活地发挥体能和技术水平,是取胜的根本。而在技、战术训练和身体训练的过程中合理的有计划地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则是排球训练的重要环节。排球战术意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1排球战术意识的概念

马克思注意哲学将意识定义为人脑感觉到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心理学将意识定义为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认为意识是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实际上排球意识是排球客观规律在运动员头脑中的反映。鉴于此,结合排球专项理论与实践,将排球战术意识定义为: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经过对感知、模仿、练习、运用等实践活动,将排球战术实践客观存在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有序的储存与加工,并能在比赛特定的攻防环境中,瞬时将有续储存的战术信息激活,以及自动和反射性地提取,进而形成战术策略的心理决策过程。

1.2排球战术意识的重要性

排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场上每一项技、战术的正确运用,无不受战术意识所支配,无不包含着战术意识内容。通常所谓的发球、传球、保护、配合等意识均属于战术意识的范畴。具有高水平战术意识的运动员能够透彻理解战术活动的目的并把握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比赛中及时预见、正确判断场上局势出现的变化,从而自觉的、创造性地运用技术即使在比赛困难的情况下亦能正常发挥技、战术水平。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中,注意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对于提高其正确运用技、战术能力,提高临场的判断与应变能力,丰富比赛经验,充分发挥技术,学会动脑筋打球,以及加快运动技术的掌握和加速运动员的成长,都具有其重要的意义。排球战术意识的培养方法

2.1排球战术意识的结构、内容及其核心

2.1.1排球战术的结构

依据哲学、逻辑学、系统论和排球运动实践,排球战术意识可分为3个层次。宏观层次:是指运动员对排球战术实践在整体上的主观反映,主要包括:进攻战术意识、防守战术意识和攻防转换意识3个层面;中观层次:是指运动员对排球战术实践在局部上的主观反映,主要包括:位置意识、配合意识、网上意识和应变意识4个层面;微观层次:是指运动员对排球战术实践在具体方法上的主观反映,主要包括:一传到位意识、二传战术意识、网上空间意识及处理各种特殊球特定技术的意识

2.1.2排球战术意识的内容

从排球战术意识的宏观角度上看,战术意识是运动员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通过第二信号系统实现的,其思维活动是在激烈对抗条件下进行的,与运动员情绪和意志紧密相连。它是衡量运动员是否成熟的标志。其主要内容是进攻战术意识和防守战术意识

2.1.2.1进攻战术意识:技术的目的性、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进攻的主动性构成了完整的进攻战术意识。它要求运动员在场上要目的明确、有的放矢、遇见未来、知己知彼、主动出击,树立强烈的攻击意识,争取场上的主动权。

2.1.2.2防守战术意识:防守是进攻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防守就没有进攻为了给进攻创造有利条件,首先必须积极放防守,接好来球。一切防守技、战术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强烈的攻击性,给形式上的被动放手赋予主动防守的新内容

2.1.3排球战术意识的核心

从排球战术意识的定义、结构、内容以及在排球运动竞赛中的实践运用价值的角度上看,排球意识的核心主要集中在攻防转换意识和战机捕获意识两个方面。2.1.3.1攻防转换意识

攻防转换意识是排球运动员对比赛中攻、防转换规律的认识。他是运动员在应付瞬息万变的激烈对抗中能够按照特定的攻防战术的需要,正确、合理运用技术和战术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良好的攻防转换意识是以能够预测对手攻防作战的意图,储备和提取各种战术手段,并有针对性的部署攻防策略为核心的。所以,具备良好的攻防转变意识对争取主动、摆脱被动,及时完成快攻与防守具有重要的意义。2.1.3.2战机捕获意识

排球战机捕获意识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出现的有利于本方实现攻守战术时机把握的认识。把握时机是运动员制服对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这是因为,良好的战机捕获意识是以发现和识破对方的球路、进攻意图为前提的,同时又是利用战机、创造战机的基础。所以,良好的战机捕获意识不仅有利于队员之间巧妙的配合,又有助于主、副攻队员有针对性地穿插跑位掩护。这对及时组成有效的进攻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2.2影响排球战术意识的因素

战术意识有两个载体,一个是队员,即个人技术,另一个就是整个队伍,即战术思维。这两个载体也就影响了整个战术意识发挥。

个人技术是决定整体战术的前提。不仅仅个人技术水平的高低会影响整个战术思维的贯彻采用不同的个人技术,也决定了整体战术的选择。例如立体进攻中前排跑动、吸引拦网,造成后排队员后攻打空网。这都是根据不同的个人技术,而采取的进攻战术。在这个例子中,首先后排队员要有进攻能力,其次前排掩护队员也要有得分的能力,否则起不到掩护的效果,再者,二传手也要利用个人的技术,判断好拦网的漏洞。正是这一系列个人的环节,才构成了整个战术。

战术思维是战术意识的主要成分。每个队伍都是由人组成的,人的特点也就构成了队伍的特点。个子高、弹跳好的就高举高打,移动快就打速度。当然单靠一个特点就称霸世界排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排球运动走的是多样化的道路,然而这个多样化仍然是保持一定特点的多样化,例如,俄罗斯仍然是以高为主,以快为辅。中国女排也是高低结合,通过更多的变化来获得一席之地。因此整个战术的思维是根据队员的特点决定的,同时也因该根据对手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

2.3排球战术意识培养方法

依据排球战术意识核心的论述,可以认为,对排球战术意识培养的主要因素有:技、战术理论知识、技术能力、观察能力、感知觉能力、心理素质能力等方面

2.3.1技、战术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

加强技、战术理论知识懂得传授培养与发展运动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充分了解排球运动员的基本知识和技、战术运用的基本规律,是运动员把比赛中获得的战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条基本途径。这一基本途径的表现,主要通过以教练员讲授战术理论知识的方式来进行。专题分析讨论某一战术:如排球进攻中的“双快—游动”进攻战术,各环节配合之间的关系与战术成败的关键问题等;现场战术讲演示范;观看比赛;观看电视直播、录象;比赛录象分析,如分析世界大赛中典型的攻防战术案例;通过比赛进行经验交流;运动员自学有关技、战术书籍等。排球技、战术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

2.3.2强化技术能力训练与培养

技术是基础,战术是形式。战术需要技术来支持。发、接、扣、传、拦、是排球运动中的五大基本技术,训练中在要求运动员掌握各项动作要领强化动作规格化的基础上,更需要强化根据比赛实际情况有选择、合理、适时地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诸如破坏对方一传的发球、二传有效合理组织的进攻;主、副攻队员的各种进攻跑动配合等。这要在对抗的情况下,将各种扣球技术与战术组合进行配合训练。如进攻保护训练、拦网防守训练,防守反攻训练;要多创造比赛机会、进行增多比赛场次的实战训练等。2.3.2.1技术训练中渗透战术意识:在技术训练的整个过程中,技术动作的全面掌握和观察判断能力的提高要齐头并进,因为排球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完成技术的时间短,实现战术速度快。这就要求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要眼观六路,精力集中,在刹那间进行准确的观察判断以采用正确的技、战术行动。排球任何一项技术的应用和战术的配合,都离不开既要看球、又要看人,还要看球网;既要观察本方队员的情况,又要观察对方队员的动态,这些可在训练中逐一磨练。

2.3.2.2战术训练及比赛中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排球运动中,除个人战术外更重要的是集体配合的战术。集体战术的水平,是一个整体力量的表现,而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水平是决定战术效果的关键。我国传统的理论,将排球战术分为四大系统;即接发球组织进攻、接扣球组织进攻、接拦网球组织进攻、接其他球组织进攻。无论哪种进攻战术,都需要全队的配合。因此,战术训练中,应强调场上分工明确,时机把握恰当。这主要包括战术配合跑动路线的训练;加强“保护意识”的训练;加强对抗性练习的训练。

2.3.3强化观察能力训练

观察是预见事物未来发展和准备多种应付措施最基本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准确判断和采取有预见性行动的必要条件。因此,以视野开阔、通观全局、眼观六路等内容为表征的观察能力,是运动员预测和洞察战机的前提。这种能力的实现主要通过指导运动员学习并掌握观察正确的技能,即善于用余光观察攻、防双方队员在赛场上的动态活动来进行提高。

2.3.4感知觉训练 感知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它能为战术思维提供直接的信息,感知丰富、敏感就能使战术思维快速、正确地进行。表现在排球运动中,就是良好的视觉、空中定向、反映等等专门的感知能力,具备上述能力在实践中能更加迅速地进行战术配合。

2.3.5心理素质能力训练

通过有目的的心理训练可提高运动员的感知觉能力,而运动员知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培养战术意识的重要内容,为此,教练员首先应加强排球运动员球感的培养;其次,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为比赛中的正确意识活动做好必要的心理处于最佳准备状态,以保证运动员在正确的战术意识支配下采取自己的行动。

3排球战术意识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战术意识培养与作风训练的关系

作风是构成一个队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良好作风是形成一个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实力相当的两队对抗,战斗意志往往决定着比赛的成败,“两强相逢勇者胜”,道理就在这里。当然,我们所要培养的运动员并非是盲目的蛮干,而是“智谋”与“勇敢”相结合,而“智谋”来源与战术意识,由此可见战术意识与作风是相辅相成的,运动员没有良好的作风,就不可能在比赛中体现出良好的战术意识,而没有良好的战术意识做指导,要想反映出良好的作风和最大限度的发挥技、战术的作用也是不可能的。在训练中,把作风训练与意识培养有机的统一起来,是一个对走向成熟的关键。

3.2文化素质对战术意识的影响

随着排球攻防战术的演变和进化,进攻节奏的加快,对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对各种战术意图的理解以及灵活运用就会有一定的障碍和困难;相反文化素质高则对战术意图领会的透彻,贯彻的彻底及时,并能从中找出规律,举一反三,使之更加具有威力。因此,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掌握排球运动规律,这样才能有利于战术思维的发展,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才能随机应变,临危不乱;才能掌握场上的主动权,从而控制比赛节奏,克“敌”制胜。

结论与建议

提高排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现代排球的发展需要。一个优秀的排球手不仅要有超4.1群的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还要掌握各技、战术,使之达到规范、熟练、准确、实用,而且还要有运用和发挥这些优势的心理能力。

4.2排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培养要始终贯穿与技、战术训练之中,因为战术意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才具有实际意义。在技术训练中渗透意识培养,是培养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基本途径;而战术训练及比赛,是培养与提高运动员战术意识的主要手段;丰富运动员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改善和提高运动员的专业知识结构,重视心理训练与作风训练的结合,方能促进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形成。

4.3在今后的训练中,应把战术意识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来抓,在加强意志、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训练的同时,加紧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水平,并把它贯彻在技、战术训练中,使两种相互促进。今后在选拔排球运动员时,不要光看形态,生理特点和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还要注意选拔那些智力水平高,作风过硬以及适合排球运动的好苗子,还要注意挖掘挑选在战术意识方面具有超长能力的运动员,这对排球事业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环保运动与台湾本土意识的互动 篇6

自国民党到台湾后,不论是初期基于“反攻大陆”的军事需求而积极推动工业化,抑或是后来为追求经济成长而发展的民生工业,都在发展过程中牺牲了大量的的环境成本,到1980年代中期,负面效应开始呈现,公害事件一一爆发,民众抗争运动不断(请参见附表)。反公害组织和环保团体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开始大量出现,诸如“新环境杂志社”、“主妇联盟基金会”、“台湾环境保护联盟”、“台湾绿色和平组织”等一一登场,而许多大学生也因此被号召或者动员投入了抗争活动中,风起云涌般的环保运动迫使“行政院”在1987年设置了“环保署”,以响应民间对环保的关注与需求。

环保运动与党外力量的兴起

环保抗争运动的草根特质,贴近基层民众的运动运作模式,大大吸引了当年台湾的党外人士参与并介入其中。对党外力量而言,这是对抗国民党统治的一个契机,不仅能贴近民众,更能争取民意,进而也能转化为对自己的政治支持力量。因此,80年代开始,过去始终强调政治性诉求(如要求开放党禁报禁、重视人权、国会全面改选)的党外运动,开始转而关注环保,是以台湾的环保运动发展历程中,党外力量的身影始终穿梭其中。

这场环保抗争运动的标杆人物之一,便是在台湾曾任台东县长、县议员、立法委员,也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的黄顺兴。他在1981年10月创办《生活与环境》杂志,不仅成为台湾环保刊物的先锋,也是环保观念的领路人,在当年全台湾追求经济发展的狂热中,环保、反核的“非主流”观念已经是他的论述重要观念。而黄顺兴到内地后,不仅把他关注环保的一贯立场带到内地,更把他在台湾的敢作敢说的问政风格带到大陆,投下了全国人大的第一张反对票。

在黄顺兴的开路下,“美丽岛事件”后的党外新生代随即跟进,开始以环保议题为关注核心,一方面闪避国民党的打击,一方面发展自身的社会基础。1986年民进党建党后,继承了这样的传统与路线,尤其是具有高度政治意涵的“反核四”运动,更成为民进党重要的操兵活动。1987年7月台湾宣布解除戒严,时空环境丕变,为政治运动与环保运动的结合,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结合环保运动的民进党,在抗争中发展出另一套迥异于国民党的组织动员形式。它不强调既有党组织,而主要透过下乡演说、组训等手段完成抗争动员。没有完整党组织的民进党,反而将缺点转化成优点:充满弹性、反应快、深入民间、勇于宣传,组织成员年轻积极、有活力、有创造力,富有理想性,比起国民党更是少了铜臭味。

通过结合环保运动,民进党开始逐步在意识形态上建立起其本土论述,从环保运动最基本的“爱乡土”观念出发,最终建构出所谓的“本土意识、台湾优先”的观念。这种新的意识形态与乡土直接联系,与民众的生活直接联结,比起国民党一直以来所建构的中国意识,显然更具有情感联结与现实基础,因而不论在文学上还是在政治上,都逐步变成潮流与趋势,威胁并挑战传统国民党的主流话语。2000年台湾的首次政党轮替成功,其实也可以解读为正是这样的本土意识形态的建构成功,而2008年的再次政党轮替,却意味着本土意识形态的内容开始出现质变。

政党轮替后的困境与升华

环保运动与政治运动的结合,一方面让民进党在基层获得成功,一方面也让台湾的环保运动快速成长,环保意识迅速深入人心。然而在民进党取得政权后,这样的发展模式便难以为继。因为在野时以环保议题(或毋宁说任何议题)攻击执政者,基本上都非常容易操作,然而一旦执政权在手,便面临如何实际解决问题的压力,光靠宣传无法治国。追求执政绩效的民进党,虽然在执政之初曾推动“核四停建”案以实现其环保理想,但核四停建后续衍生的适法性、国家赔偿与国际纠纷等等,让当时民进党政府焦头烂额,不得不在2001年2月宣布恢复续建核四。如此快速的政策急转弯,不仅引发支持者的不满,也引发了绿营的分裂,时任民党主席的林义雄愤而辞职,加入“环岛苦进行”行列,呼吁民进党应该要诚信治国,并转而将其人生重心投入核四公投运动,要求对此进行公投。

背弃反核理念的民进党,为了摆脱外界“反商”的抨击,开始逐步冷淡过去的伙伴与支持者——环保团体与社运团体,这样的手法,正如列宁在谈论党与外围团体的关系时所称,不能让输送带从工具变成主宰。面对这样的格局,台湾的环保运动者却只采取了软性的反弹与决裂,主要是因台湾的环保人士过去跟党外力量及民进党的深厚情谊,也让他们在民进党执政后,批判政府相关政策时下意识的自我限缩,结果不仅火力大减,也无法迅速转换合作对象,跟当时在野的国民党合作。

如此一来,在“民进党政府有意疏远、环保人士自我设限”的双重限缩格局下,在民进党执政时期,着实让台湾的环保运动乃至于整个社会运动都受到莫大压抑。此外,两大党在野时都大大拥抱环保议题,执政后却又着重经济发展、疏远环保,这样的机会主义行为模式也让台湾的环保运动难以持续平稳发展。国民党在野时大搞环保运动,让环保人士难以信任,如今民进党在野后也想重新拥抱环保运动,更是让环保人士情何以堪!

民进党执政时对环保运动的疏离,与政权的再次轮替,间接地让环保运动的核心价值——“爱乡土”的具体内容受到挑战。环保运动圈里开始反思:“爱乡土”是否是某一政党的专属?进一步激荡的思维是,环保运动应有自身的主体性还是应依附某一特定政党之下?论辩的逐步发展不仅将环保运动的独立性逐步凸显,也将爱台湾的内涵加以具体与深化,最终则撼动了民进党于2000年成功取得政权的重要关键依据——台湾意识与本土意识。爱台湾不应是某党的专利,更不应口惠而实不至,而必须经得起检证。环保运动独立性、本土意识的内容都因此获得更深层次的发展。2008年台湾的再次政党轮替,正是反映这样思维趋势的转變。ECFA在台湾获得多数的支持,也反映了这样的趋势。

台湾环保运动的启示

台湾环保运动的发展历程,对华人世界无疑具有高度的参照意涵。就经济发展与环保政策而言,当年台湾发展劳动力密集产业、大量牺牲环境成本的发展模式,其实目前正在中国大陆高度经济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复制着,环境污染的问题目前业已成为大陆无从回避的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浪费环境成本所造成的遗害,往往不是短时间可以恢复的,其付出的社会成本代价往往高于收益。以1994年揭露的桃园RCA厂(台湾美国无线电公司)污染事件为例,时至今日,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员工与附近住户罹患癌症等后续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另一方面,台湾环保运动发展与本土意识建构二者之间的互动,对内地而言也同样具有高度的参考意涵。环保运动所激发的本土意识,对于强调中央集权、压抑地方意识的中华政治文化,无疑是极大的刺激与挑战。台湾过去亦是如此,环保运动所激发的地方意识,被视为是分裂作为,被抨击为是只注重地方利益,然而从长期来看,随着环保运动的落实,局限于区域的地方意识,反而成为建构集体意识的重要养料与基础,并让过去依赖宣传机器堆砌而成的虚幻集体意识,变得务实且反而更加巩固与稳定。随着环保运动的深化与环保意识的普及,民众更加热爱自己所在的乡土,贴近乡土的文化,集体意识最终反而获得丰富滋养。同时,台湾乡土意识的发展与转变趋势显示出,本土意识并不等同于台独意识,更不等同于民进党。本土意识的内容是可变动的,不全然是不利于两岸关系的推进,爱台湾与两岸关系的推进更是存在着齐头并进的可能性。

就产业发展政策而言,历经环保运动的抗争,台湾在产业发展政策上开始有所转向,认识到不具备要素禀赋、却必须大量消耗环境成本的产业,不需要勉力去发展。环保政策的逐步推动,还具有促进产业升级的推力效果,对经济长远发展反而有利。此外,环保意识落实所带动的爱乡土观念,更能促进民众回头正视自己乡土的文化资产,最终反而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沃土,可以开创另一种永续、无烟产业的成长,对经济成长的贡献未必会比工业要低。

就抗争处理经验而言,物质乃至于金钱的补偿回馈,是台湾后来处理环保抗争的主要做法,成效立即而明显。然而早期运作的过程中,直接回馈给地方民众的做法,却引起极大的道德风险,少数不肖的地方人士,见猎心喜、见钱眼开,进而出现利用公害事件纠众索赔、威胁厂商、中饱私囊的弊端,在台湾因此有“环保蟑螂”一词用来蔑称之。为避免这样的弊端,降低道德风险,且有鉴于环境的损害是一种公共财富的耗损,因公害而来的金钱补偿,目前在台湾也转以创造地方公共财富为主要方向,除了公害造成的人身和财产直接损害的赔偿直接回馈个人外,回馈金应该用于乡里建设,诸如绿化、建立图书馆、运动场、提供健康检查、奖学金等等,如此方可以直接为地方创造福祉,减少纠众敛财的行为出现。

此外,台湾的经验凸显出环保运动应具有独立性的重要性。环保终究是永续的事业,与民族世代生存紧密相关联,与政治力结合固然能让环保运动的理念更加快速落实,但是过度依赖政治力的环保运动,终将丧失其发展基础,沦为被宰制或者被发动的工具,如此一来,环保运动的扎根与落实,便容易被扭曲。大陆的环保运动开展,由于政治文化与环境迥异,如何维持与政治力的适当距离,其挑战恐怕比台湾环保运动者过去面临的还大。但是与当年台湾相比,网络科技的发达,却给了内地环保意识宣传的最佳利器,善用网络环境建构环保宣传平台,乃至于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整合环保团体的力量,都对环保运动有非常大的帮助。

但值得警惕的是,台湾在推动环保运动的过程中,环保俨然成为一种新道德与新意识形态,为了实现此一新道德、新正义,往往忽略了理性的正当性,从而形成另一种道德压迫与扭曲,核四的突然宣布停建,便是一个案例。为了实现环保理念,固然必须挑战政策与既得利益者,但是冲撞与批判现状,依然必须兼顾理性与手段正当。因此,吸纳理性的成员与吸纳热情、有理想性的成员,对环保运动是同樣的重要。笔者甚至认为吸纳理性的知识分子,从源头把关,在制订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时,便积极向公共部门提供讯息与观点,远比公害发生后进行抗争与善后,要更能发挥效果。在政策制订过程中积极对政治系统输入正确的环保理念,协助制订正确的产业政策,黄顺兴已成范例。因此就体制建设而言,内地的环保运动应积极推动中央到地方不同层级,在政策规划时能有广为咨询、类似听证会的制度平台,透过这样的制度平台进行先期预防,这与积极推动公害治理、抗争施压改善的后期治疗,对内地而言亦属同等重要。

职中篮球运动员意识的培养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兴化市职中组篮球比赛冠军队的参赛队员、兴化市职教中心校篮球队队员、兴化市二职中学校篮球队队员、兴化市职工中专校篮球队队员。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和访问调查法。

2. 分析与研究

2.1 现状分析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各种活动都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比赛场上运动员有什么样的篮球意识就会有与之相应的行动表现。运动员的篮球意识越好, 越善于全面观察和分析场上的情况, 准确进行判断, 做出合理的行动。因此, 篮球意识是运动员的“灵魂”和行动上的指南。

在对比赛中传接球失误、漏防等原因调查中, 40名运动员中有28名认为传接球失误不是技术上的原因, 而是由于跑位、接应能力差所造成的, 比赛时思想比较紧张, 场上队员的默契程度不够, 也是造成传接球失误的重要原因。被走访调查的10名从事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教练员中, 有8人认为意识比技术重要。他们认为:技术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所采用的动作方法, 而动作方法如何在比赛中得以正确合理的运用则依赖于运动员意识水平的高低。有些运动员平时训练很努力, 技术也比较全面, 但在比赛中并不占优势, 这就说明这些队员缺乏意识, 在比赛中不能合理运用技术。

2.2 如何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

篮球意识需要长时间、有计划地在整个学习、训练、比赛过程中潜移默化熏陶才能逐步形成。那种认为只要多打球, 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就会自然形成的观点是片面的。如果形成错误的习惯和定型, 再改就相当困难。因此, 篮球意识只有通过对篮球基本知识和规则的学习和不断比赛与训练才能形成。在意识训练中不可能有捷径可走, 篮球意识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篮球知识学习、训练和比赛过程中。

2.2.1 在篮球知识和规则学习中培养篮球意识

2.2.1. 1 注重篮球知识的学习

学习篮球理论知识可以培养和启发运动员的再创思维, 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自觉地、主动地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 要使队员明确篮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强调掌握基本技术规范要领。同时, 借鉴优秀运动员运用技术的经验, 明确基本攻防战术套路和相互制约的原则。

2.2.1. 2 注重规则的学习

规则规定了篮球比赛的方法及比赛双方运动员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违反这些规则时的处置方法。因此运动员必须认真细致学习、理解规则, 熟练地掌握规则和运用规则。

2.2.2 在篮球技术、战术训练中培养篮球意识

2.2.2. 1 在篮球技术教学中培养篮球意识

(1) 注重基本功训练。基本功训练时, 对最基本的动作要领反复练习, 如手指、手腕拨球能力, 球感等。但单一技术训练不能拉得过长, 要根据比赛规律逐步过渡到与其他技术相结合的训练, 训练时要多动脑, 不断提出问题, 设置障碍, 使之形成条件反射, 一上场就随时观察场上情况, 提早分析、估计变化情况。

(2) 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培养正确篮球意识的门窗, 是形成正确篮球意识的条件, 因为运动员必须通过视觉准确地观察空间距离。特别要求运动员能准确判断迅速变化的各种关系, 才有可能确定运动方向, 采取有效动作。训练时应注意:

(1) 加强眼睛余光的观察能力的训练。

(2) 技术动作训练要考虑有助于扩大视野的技术动作 (特别是争取角度、时间) 。

(3) 培养快速反应能力。篮球场上是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运动员针对变化作出较快的反应, 否则就会犹豫不决, 延误战机。在技术教学中, 要求运动员在快速行动中完成动作。如:运球过人后的快速起动, 接球快速有目的的传球, 通过技术动作的组合, 在良好意识支配下, 形成简练、快速、合理的技术动作。这种意识渗透是在平时技术训练中点滴积累而成的, 运动员在不知不觉中篮球意识就会得到培养。

2.2.2. 2 在战术训练中培养篮球意识

篮球运动是一个集体比赛项目, 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通过一定的战术, 发挥全队的优势, 否则全队水平就很难提高。除整体意识和正确运用技术的训练外,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运动员参加比赛, 也是培养战术意识的最主要手段。教师在教学和训练中要多进行二、三个人的配合套路, 增强配合意识, 同时在训练和比赛中要重点地分期、分批对运动员的战术反应进行专门统计, 看有多少是恰当的, 有多少是不合理的, 错在哪里?为什么?根据总结出来的问题, 再反馈到训练中去, 通过不断反复实践逐步提高战术意识。

2.2.3 在正式比赛中培养篮球意识

暂停、中场休息时, 教练员应及时进行临场指导。通过小结前阶段比赛情况, 提出下面比赛的任务和要求, 以及比赛中要注意的问题, 赛后要对比赛进行总的评价, 包括队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方的优点, 本队需要改进的问题, 以及个别值得学习研究的战例。总结方法可以由队员先谈, 然后大家讨论, 最后由教师总结, 不断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

3. 成果和结论

3.1 成果

兴化市职中的学生经过上述篮球意识的培养方法的训练后,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校篮球队获得2004年至2010年兴化市篮球赛职中组的冠军。值得注意的是它是一支来自职业中学, 而且是一支非篮球传统项目的学校。对2008年篮球队高三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10名队员中有7名在大学一年级就进入校队, 4名是系队的主力, 有一定的篮球技术。

3.2 结论

篮球意识是运动员对篮球运动竞赛规律的认识和反映, 是运动员所具有的篮球思想。培养和训练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必须高度重视, 认真对待, 从小抓起,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篮球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1]篮球.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2]运动心理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3]高颚, 李峨恒.现代篮球.人民体育出版社.

运动意识 篇8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 . 1研究对象

以对辽宁省帆板队全体人员和部分国家队队员的训练、比赛。要求研究对象有3年以上运动经验,省级以上水平的运动员。具体观察对象为辽宁省帆板队。

1 . 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

帆板运动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的,目前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不断发展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能力的运动员以及世界各国训练条件趋于一致的前提下,竞技水平就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潜能意识。结合从事帆板运动12年以来的经验以及借鉴《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帆船帆板》为本论文选题和论文的分析讨论做好了准备。

1.2.2观察法

对近2年来的训练和比赛现场对辽宁省帆板队和困家帆板集训队大部分优秀运动员的表现进行了的观察记录,并分析辽宁队比赛过程中作了对比验证。

2研究结果与讨论

2 . 1对帆板运动中意识的认识

问题意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变量,它的培养并非短平快,也非立竿见影,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按照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循序渐进,经过长期训练和反复实践,最终纳入个体的认知和能力体系。根据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人的意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是自觉的心理活动”。那么我们帆板训练中的意识即可理解为:“根据帆板比赛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战术手段在运动员头脑中的反映,是运动员在进行技术、战术活动时自觉的心理活动”。

2 . 2在训练中培养意识的意义

帆板运动比赛时间长,一场比赛要在5~7天进行多达11轮的竞赛,一轮比赛的胜负可能是某一两种因素起了主导作用,但是要想获得整场竞赛的胜利,往往取决予技术、身体素质、战术、心理素质等的训练水平以及在比赛中综合运用这些因素的竞技能力。高水平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预见并对于场上的局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灵活的运用技战术在特殊的情况下仍然发挥出正常水平, 他们对于技战术的目的能够理解透彻,因此,训练时培养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很重要。

2 . 3如何在训练中对帆板运动员进行意识培养

2.3.1帆板战术意识的四要素

我们要在帆板技术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意识的培养,首先就必须了解战术意识的内容,根据这一运动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意识主要有以下四个要素。

(1)技术的目的性(是为了实现何种战术目的)。

(2)行动的预见性(判断对手的意图)。

(3)判断的准确性(对场地、对手的观察判断要准确)。

(4)战术的灵活性(临场的应变能力)。

这四个要素既有区别,又缺一不可。但不是所有的技战术的运动时,这四个要素都是等量齐观的。对他们有了了解,我们就可以在训练时把运动员的意识归于其中。同时我们对于运动员自身的不同特点也要考虑,根据这些再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训练,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2.3.2在教学中培养意识

帆板选手在海上训练依据风向、海浪、潮汐和地理环境不同, 不断的调整自己工作状态,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除了具备好的身体素质以外要,还要掌握空气动力学、水动力学、气象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与生化和运动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培养敏捷的判断力、灵活的反应能力。帆板运动是运动员体能、技能之间的的较量,实际也是智力上的较量。所以日常训练加大运动训练知识面,加强风、浪、涌、水流、潮汐和气象等知识的综合,技术重视单项技术动作稳定性、技术训练对抗性、规则知识应用性、训练突发问答题灵活应对性。当运动员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教练员的预期目的是否达到,这已经清楚的在教练员的头脑中“反馈”了,教练员在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对于训练手段进行相应的调整。

2.3.3从实战、比赛激发意识培养

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争取比赛的胜利,证明自己的能力。基本的运动意识的培养可通过训练,而特殊的战术识则要靠比赛实践来提高,这是因为训练毕竟不同于比赛,运动员所处的环境、对手的特点、对抗的激烈程度等都不相同,就算是最好最聪明的选手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想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只有通过经常地参加比赛,同时及时总结胜负的原因,多想多学才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战术意识。从而在以后的比赛中自觉地用这种意识来指导你的比赛获得更多的胜利。只有通过比赛可以丰富队员们的临场经验,提高正确选择及合理运用技战术的能力。

2.3.4通过心理训练培养运动员意识、意义

帆板运动员心理训练是有目的、有意识的采用一些手段,对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以发展其心理品质,从心理学观点来讲意识是与动作相结合的思维活动。心理训练有助于保持心理稳定,有助于掌握运动技能,形成运动技巧,增强自信心,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充分发挥运动潜能,为此,心理训练可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比赛心理,一般心理旨培养运动员适合专项的良好个性特点,促进专项心理素质的完善;准备比赛心理激发运动员的比赛动机,使运动员学会心理调控的技术方法,更好的适应竞赛要求。

2.3.5培养意识的训练要求

重要环节就为培养战术意识,灵活运用战术,提高在比赛中应变、反应能力。其中包括战术知识、战术意识和战术行动、规则战术等。帆扳比赛复杂多变,战术训练的比例分配要大些。

提高帆板战术意识的训练要求如下所示。

(1)建立取得比赛胜利的战术思想。

(2)明确战术意识的重要性(注重战术细节化)。

(3)把单项迎、顺风技战术多变化融入规则战术。

(4)测验、比赛中保持头脑冷静、思路清晰,战术意识灵活多变。

(5)体能、技能、智能及心理相结合,缺一不可。

必须具备这类条件,竞赛中才能应对突发问题,及时处理问题能够保持淡定,才能稳定发挥战术,这对提高运动技术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意识培养要贯穿于技、战术训练的始终,因为战术意识只有在实战中运用才具有实际意义。在技术训练中渗透意识培养,是培养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基本途径;反复联系战术配合(通过战术训练及比赛),可以促进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形成与深化。

3结论与建议

帆板项目是一个复杂性强、不确定因素多的比赛项目,对运动员的心智要求极高。培养帆板运动中的意识表现为行为的目的性、合理性和准确性,而技术运用的综合即为战术意识。最终培养和提高队员意识在帆板运动训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促进着帆板运动的发展与提高,要使得运动员技战术行动的选择能力不断的提高,要让运动员养成在训练和比赛时,注意分析和观察,一切符合实际,加强训练,不断的总结经验,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的技战术意识;重要的是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在计划中突出训练手段。

少年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 篇9

篮球比赛是一项集体对抗性质的竞技项目。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 而且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篮球意识。运动员具备了良好的篮球意识, 就能在比赛场上根据攻守态势, 主动地寻找和掌握战机, 采取恰当的对策和行动, 最大限度地发挥本人和本队的优势, 克敌制胜少年运动员篮球意识水平的高低, 是衡量球队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篮球俱乐部、篮球传统学校的少年篮球运动员。

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对本文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分析和利用。

(2) 观察法:通过现场观察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以及观看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比赛录像掌握第一手的数据资料。

(3) 分析归纳法:对收集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归纳、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特点

(1) 少年时期对篮球运动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这主要是因为其接触篮球运动的时间比较短, 并且大多是在课余时间参加训练, 训练的时间与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足, 技术与战术水平较差。 (2) 少年时期承受挫折与困难的能力较差,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并且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他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并且受到额外的爱护, 很少参加体力劳动, 遇到困难大多是父母出面解决, 自己很少面对困难。 (3) 缺乏刻苦训练的精神。

2、加强运动员文化和篮球知识的学习

知识文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运动水平的高低, 对提高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接受能力, 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紧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组织措施, 开拓思维, 挖掘潜力, 培养应变力, 逻辑思维与创造能力, 加强学生的文学写作, 音乐欣赏等等文化课的学习, 强化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篮球专项理论课的学习是提高篮球运动员意识的重要措施, 对篮球运动规律, 篮球运动的规则, 篮球运动技术, 战术特点与相互制约的规律, 以及在复杂情况下的应对策略, 并且不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应变的能力。

3、在技术的训练中培养少年篮球意识

(1) 在技术训练中反复熏陶与渗透

一个少年篮球运动员从开始接触篮球活动到参加正式比赛都需要教练员不间断地采取各种途径进行篮球意识的培养, 在基础技术训练时就必须进行熏陶, 把学、练与用、变结合起来。抓住技术内容进行运用与应变意识的渗透, 并坚持反复强化, 使运动员逐步形成正确的反射性行动。意识渗透往往是不知不觉、点点滴滴进行积累和加工提炼, 逐渐产生并形成一种正确的“潜意识”, 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做出许多平时训练中不可想象的高难技术动作, 打出平时训练中未曾练习的巧妙配合。

(2) 在技术训练中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培养少年篮球意识的门窗, 是形成篮球意识的重要条件。因此, 在技术训练初期就必须重视培养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运动员视野范围的大小决定观察效果的优劣, 视野宽广, 接受各种方向、角度、距离、速度的刺激就愈多, 视野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就愈厚, 反射速度就会不断加快, 篮球意识形成的范围就愈宽广, 球场经验积累就愈丰富。

4、在战术训练中培养少年篮球意识

(1) 掌握战术结构特点及其配合规律

篮球比赛中攻守技术各有其结构特点, 有基本配合规律及战术形式, 而任何一个具体的配合方式, 都具有个性特点和特殊规律。只有掌握战术配合的一般规律, 同时又掌握自己队伍具体战术配合的特殊规律, 才能充分发挥队伍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有些队在联防战术配合上队员协防意识强, 配合好;有些队在快攻战术上颇有建树, 在快攻的整个结构中, 充分体现出队及队员特殊的“快”的欲望和强烈的意识;还有些队在紧逼防守上意识特强等等。正是教练员从队伍的实际出发, 树立了一种正确的指导思想, 建立了配合的概念, 形成牢固而清晰的意识, 并持之以恒, 以特殊的手段反复熏陶和磨练而形成正确篮球意识的反映。

(2) 明确战术位置及其职责, 掌握战术行动规律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 要求战术配合富于机动性、应变性。随之提出打破战术分位固定化, 消除锋、卫界限, 这无疑是最理想的, 是篮球运动发展中带某种趋势性要求, 少年队伍的发展应力求符合这一要求。实践中上述要求与比赛实际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我们认为篮球运动今后若干时间内, 打破位置界限, 只能是相对的, 主要是训练中不要把少年运动员过早地固定得太死, 体现掌握全面技术, 攻击位置灵活, 活动范围宽广等方面, 以适应比赛对手的各种制约手段。因此, 打破锋、卫界限并不是不要一定的位置, 根据战术结构及其位置上的要求不同, 结合个人技术、意识、身体等因素, 使运动员明确位置分工及其相互关系, 尽快形成具体战术的位置观念是培养意识的重要环节。在战术训练中应力求做到全队战术行动有明确统一的要求, 既有全队行动准则, 又有不同位置上个人战术的特殊行动标准。

四、结论与建议

1、篮球意识由观察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战术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自我控制能力6种能力构成。

2、篮球意识的形成有独特的规律性对少年篮球运动员, 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他们的篮球意识。

3、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培养要循序渐进, 要体现在技战术的训练中, 并注重运动员心理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婧.篮球比赛与心理[J].四川体育科学, 2004 (04) .

[2]张怀梅.篮球比赛中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及调节[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1) .

[3]李炽梅.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及其训练[J].体育师友, 2003 (04) .

[4]宋绮凡.对篮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探讨[J].体育科技, 2005 (01) .

[5]杨晓红, 徐茂义.浅析篮球运动中的身体接触[J].辽宁体育科技, 2001 (4) .

[6]王为民.试论篮球运动中的身体接触[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3.

[7]郑朝辉.浅谈篮球运动中的身体接触与冲撞[J].南平石专学报, 2003 (4) .

[8]王国槐, 王光华.浅析篮球比赛内线身体接触与对抗[J].湖北体育科技, 1994 (1) .

手球运动中射门意识的心理分析 篇10

意识是一门年轻的心理学研究课题。早在二十世纪初一些心理学家曾否认意识的客观存在。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心理学家开始认识到意识的存在是普遍的、重要的、不可忽略的, 是完整的心理学不能不研究的重要对象。

在手球运动中当然也离不开意识的作用。正确地控制自己的射门行动以至射门奏效, 就是一个射门的意识问题。当然这样来解释射门意识只是一个比较抽象概念, 从理论上是否能得到具体的分析、探讨, 以有助于加强对射手射门意识的培养。

2 射门意识的心理学依据与分析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意识是通过感觉、知觉思维等实现的认识作用, 思维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分, 有思维才有意识。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意识就是警觉, 知道自己, 并主动地觉察周围事物。意识是控制的力量, 对这些意见不敢下断语, 但射门意识不能只归结为认识作用, 其还受到意识的支配, 情感的影响。它的特点是调节、控制自己的射门行动。因此培养良好的射门意识就是涉及到广泛的心理现象。

2.1 认识基础

一位优秀、成熟的射手在激烈的对抗中能时时抓住一瞬间的射门时机, 合理的控制自己的射门行动, 有效地完成各种射门动作;而一位新射手尽管掌握了射门动作技能, 但在实战对抗中, 在受到相应的积极防守时, 往往不知所措, 不知如何运用所掌握的射门动作才能奏效。结果当然事与愿违。可见, 新射手在运用射门动作过程中, 对射门规律要有一个认识, 需要经验的积累。而这一过程要求射手具备一些良好的心理素质。

2.1.1 感知。

手球运动具有速度快, 变化多的特点, 因此射手首先必须通过视觉“眼观六路”积极主动地观察进攻阵势和对方防守布局, 不断去察觉, 发现人 (进攻队员和防守队员) 、球运动、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其次是射手通过由片面到全面, 由浅入深的观察, 利用掌握的射门动作大胆反复地去尝试, 使机体、肌肉获得成功、失败的体验。

2.1.2 思维。

通过感知信息的传导射手根据防守队型的意图和移动的规律, 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进一步去发现、判断防守中整体与局部以及防守队员特点的内部联系和关系。分析预见这些联系和关系处理上, 个人防守的特点和弱点上可能或容易出现的脱节和内部环节的矛盾。然后, 就可针对防守情况利用假动作吸引, 调动防守队员。施展射手射门攻击的个人技术、战术。也可针对局部和整体防守队形情况与同伴作配合, 积极、主动地创造射门机会。当然, 实践中针对防守情况实际射门的具体思维方法很多而且个人相异。下面举例来说明一下。

个人摆脱射门, 当左内锋一控球对方防守队员就迅速突出堵住他投掷手一侧的去路。阻止其射门路线, 这时射手就应积极思维, 可考虑利用假动作首先调动防守移位。防守队员采取迟缓移动犹豫观察此行动是否真正在转移攻击点, 这时射手就可以虚虚实实根据防守移动的速度、位置, 可强行突破射门或利用移动接球这一瞬间的空挡再做个假动作, 促使防守队员确信射手改变了攻击点而加速移动, 此刻射手便可突变朝投掷手向起动摆脱以致露出投掷手进行射门攻击。

2.1.3 注意。

注意虽然不是人的认识活动中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但作为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它能使这些活动处于一种积极状态, 使这些心理活动具有更高的效能。尤其在快速运动、变化复杂的手球运动中。不能获得敏捷的思维。射门意识便无法增强。因此, 要培养射手良好的射门意识, 第一步就必须打好认识基础, 具体的说, 可通过反复实践训练指点以理论上的启发、引导。加强感知、思维、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

2.2 意识心理活动支配

手球比赛中, 射门是进攻与防守矛盾的焦点, 竞赛的胜负也是在规定时间内累积射门得分多少来确定的。因此, 两队相争, 激烈的对抗, 紧张的气氛, 对手的强弱以及赛场上各种困难阻碍, 集中作用于射手射门行动过程中因而给射手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使射手在选择射门时机, 控制射门行动时与意志心理活动产生联系。并受其一定支配。具体表现为:

2.2.1 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射手确信自己能完成预定的动作, 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射手通过积极地观察思维, 发现了射门时机, 但由于缺乏信心, 射手的射门动作就不坚决、不果断。以致耽误良机。显然自信心意志品质与射门行动 (射门技能的运用, 射门时机的选择) 有着密切关系。而要建立射门的信心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

a.射手本身的射门能力。一名射手射门能力强弱对射门机会的选择也就不同, 所以射门能力强者选择射门时机就果断, 有信心, 甚至有时在防守队员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攻其不备, 从而扩大射门空间、时间、增强了射门意识。

b.防守能力。防守与进攻是相辅相成的, 手球比赛中防守与进攻各占50%均衡机会。实践证明一旦防住一球, 射手就像有了坚强后盾 (有了本钱) , 选择射门机会就更果断, 更坚决。即使不成功也可以依靠防守来弥补, 相反防守能力弱者势必给射手选择射门机会过程中带来后顾之忧。因为考虑得失而犹豫不决, 坐失良机。

2.2.2 顽强。

顽强的品质是通过克服困难来体现的。比赛中射手在射门过程中的困难之多是难以避免的, 可以说越优秀射手困难越多。射手通过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并果断攻击, 争取成功。

2.2.3 勇敢。

对于射手来说, 对抗中要完成倒地射门、冲切射门动作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比赛达到“白热化”时更是难免受伤。这就反映了勇敢意志品质对射门行动的支配。勇敢的意志品质往往是良好射门意识的精神基础。

从射门意志品质的分析, 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自信心、顽强、勇敢三个意志品质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 而且个从不同的角度对选择射门机会, 控制射门行动产生了联系, 起到了支配作用。

2.3 情感影响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因质关系的反映。

然而在手球比赛中射手的情感体验则是球场上特定情况战局优劣势能转华, 比分交替, 水平的发挥, 裁判的影响, 体力消耗等。与射手射门得分取胜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这个心理过程对射门的欲望, 射门的行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2.3.1 强烈性、鲜明性。

对于射手来说射门得分的欲望应该毫无疑问是非常强烈的。而且在赛场上会很鲜明的表现出来。否则就不具备射手的条件。尤其是比赛双方旗鼓相当, 势均力敌。要想取胜只有通过射门得分, 而要得一分有时那么困难, 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因此, 强烈的情感体验促使射手不仅千方百计寻找和创造射门机会, 而且要沉着、冷静分析突破口。如果情绪急燥, 求胜心切, 选机就会轻率, 行动就会盲目。如果一场比赛关系到国家或城市荣誉、个人的利益, 射手的情感体验会因太强烈而导致过度紧张, 影响射门技术的发挥。

2.3.2 易变性、两极性。

射手在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强烈的欲望, 果断的射门行动而不受干扰是不太容易的。手球比赛激烈, 战局情况变化复杂、迅速;比分领先, 落后的交替;裁判的错判、漏判等等。这不仅使手球不断随之产生肯定情绪与否定情绪的迅速转换, 而且由产生的增力与减力直接影响射门欲望和射门机会的选择。因此, 射门的强烈欲望和情绪的起伏, 显然是有机地反应在射门意识过程中。

3 结论

从上述理论结合实践的分析表明, 手球射手意识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受意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支配和影响。没有认识过程、射门意识就无法形成。离开了意识, 情感过程、射门意识就不完整、不实际。同时通过分析使我们清楚的看到射门意识的特点是调节、控制射门行动的力量。

因此, 在培养射手掌握射门动作技能和发展射门身体素质的同时, 必须重视培养射门心理品质诸如视觉 (视野) 思维、注意、自信心、顽强、勇敢、情绪的稳定。通过实践, 、实战强化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射门意识, 才能培养出优秀射手。

摘要:在培养射手掌握射门动作技能和发展射门身体素质的同时, 必须重视培养射门心理品质诸如视觉 (视野) 思维、注意、自信心、顽强、勇敢、情绪的稳定通过实践, 实战强化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射门意识, 才能培养出优秀射手。

运动意识 篇11

[关键词]篮球;青年学生;领导意识;研究

篮球,自19世纪我传入中国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础扎实、群众基础广泛的运动。在青年学生中,参加篮球运动的人数是最多的。作为学校,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里,如何充分发挥篮球运动的特点,培养青年学生的领导意识,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问题。

一、篮球运动的特点

(一)健身娱乐性

参与篮球运动能极大愉悦身心,舒缓不良情绪。篮球运动是良好的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结合体, 能很好地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发展,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在校园特殊文化底蕴环境中,参加篮球运动能使自己在紧张的学习工作状态下,精神得到放松,身心得到极大的愉悦和满足。

(二)集体性

篮球队本身就是一个小集体,篮球比赛是一项集体运动。它要求队员在比赛中必须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相互帮助,发挥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争取比赛胜利。

(三)智慧性

智慧对于一名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来说,无疑十分重要,没有头脑的教练员带不出一支优秀的篮球队伍,缺乏智慧的运动员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教练员的智慧加上运动员的智慧等于团队的智慧,三者是相互促进,密切联系在一起;只有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争取场上的主动,最后取得比赛的胜利。

(四)教育濡化性

篮球作为一种文化在校园里传播开来, 在培养和教育濡化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篮球作为一种文化,它教育在校师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加速人向着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转变。通过对篮球运动的直接参与更能培养师生的行为规范、责任感、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谦虚礼让精神和坚守纪律的良好思想等。

二、篮球运动的教育价值

(一)篮球运动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奥林匹克宪章》中讲:“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每届奥运会,每当中国篮球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拥有出色的表现时,都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意识。

(二)篮球运动培养青年学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篮球运动中无论防守,还是进攻,都要求每个队员积极主动,篮球处处都体现着拼搏精神。这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打篮球是一个团队活动,大家都积极主动, 敢于拼搏,胜利才有希望。有人形容“球场就是战场”,是两军相遇勇者胜的运动。

(三)篮球运动培养学生的游戏规则意识

篮球规则对一个球队到场时间、上场时间和换人时间都有嚴格规定, 这就要求全队思想统一, 每一名参赛队员都必须不折不扣地遵守篮球比赛的规则。即使有一个队员不遵守规定和思想、作风涣散, 都会影响全队的声誉和比赛的胜负。

(四)篮球运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篮球运动,在比赛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就是团队精神、集体合作和全局观念。通过集体的密切配合和协调默契来完成一系列动作,最终赢得比赛。通过比赛可以使大家认识到,胜利和成功是靠大家团结一致,协同配合来的,困难时应该彼此鼓励,失败时不应相互埋怨,成功时应该大家共同分享。

(五)篮球运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

篮球比赛是在紧张激烈的对抗下进行的,它要求参与者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运用复杂的技术动作、战术配合与对手强烈地争夺。这种磨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态,使学生有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使其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在比赛中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心理压力通过教学、训练和比赛来化解,保持心理控制的最佳状态,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六)篮球运动培养学生临场应变能力

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作为对抗性强的篮球运动,应变力也是异常重要的。应变能力是优秀篮球运动员诸多素质中的一项重要篮球专项素质。它有助于篮球运动员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提高个人攻击力。

三、领导力的特点

美国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项目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 以下领导能力是胜任领导角色的必备特征。( 1)自知的能力。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具有自知的能力, 其核心是对自身领导风格和经验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自己的优势, 并能控制自己的不足。( 2)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一个人要成为有效领导者, 必须善于建立和维持与他人的关系。(3)灵活的适应能力。在多变的社会中,关注变革需要领导者敢于挑战而不是害怕新情境, 需要领导者应对千奇百怪的任务, 并成为跨学科的思考者。 (4)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为了解决当前社会层出不穷的问题,领导者必须提供打破惯例的、实际有效的解决途径。( 5)承诺服务的能力。服务意识越来越被看作是领导的隐喻。( 6)把握公共政策的能力。领导者只有了解当前公共政策系统的本质, 才能对有关的经济社会问题施加财政和项目方面的影响。

四、篮球教育与领导意识培养的关系

领导就是这么一个角色:你未必读了很多书,但你需要有触动人心的东西,能找一帮人,让这些人信服,让他们跟你走。自古以来,领袖绝大多数都是在战场产生。现代社会承平日久,大部分没有沙场经验。但是,在和平社会中的领袖,同样需要具有感召力,能找到跟随者,能让大家相信你。

培养领袖,球场比课堂是个更合适的场所。球赛不仅更接近战场,而且球队之中时刻面临着复杂的人际关系,你要出风头才能成为领袖,但你要只顾自己出风头,就会遭别人嫉恨,失去队友的信任。真正的领袖,要有办法让队友心悦诚服地把重任交给自己,在关键时刻不负众望。同时,还有维持全队的团结,让队友相信,自己所做得一切,都是为了队里的利益,不是为了个人的权力。教练必须把一群孩子王捏合在一起,形成高效率的战斗集体。

五、充分发挥篮球运动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领导意识

作为青年学生重要教育场所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和篮球运动的特点,通过篮球运动来培养青年学生的领导意识。

(一)运用篮球运动培养学生献身社会的政治责任感

一个领导者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政治觉悟、 政治理想,都集中表现为社会责任。因此,献身社会的政治责任感是领导者的必备素质之一。在篮球场上,要求每名队员为了球队的获胜,应该具备为球队做出牺牲的意识,这是每位队员的责任意识。

(二)运用篮球运动培养学生的卓越见识

大智大慧、大彻大悟、大气大派是政治家所必备的。作为孕育未来政治领袖的重要群体,青年学生应致力于高瞻远瞩的卓越见识这一重要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在篮球运动中,每天艰苦努力的训练就是为了明天的胜利,今天的新老更替是为了明天不断的胜利,这是篮球运动教给青年学生的超前意识。

(三)运用篮球运动培养学生的处变不惊的领袖风范

领导者应具备正气、刚气、大气、和气及宽容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气魄。篮球运动的胜负,赛场的起伏,竞技状态的波动是每位运动员必须面对的情况,所谓“阅尽沧桑者不惊世变”,正是篮球运动教给青年学生的处变不惊的风范。

(四) 运用篮球运动培养学生能谋善断的杰出才华

大学生在进行自身的领导力培养时应努力使自己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群,即观察能力群、指挥调度能力群和社会交往能力群。篮球队就是一个小社会,作为篮球队的队长或明星,他必须明察秋毫、知己知彼,具有较强的指挥调度能力,使球队纵横捭阖、百战不殆;具有很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让自己左右逢源,把所有队员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

六、培养青年学生领导意识应注意的问题

篮球运动在青年学生领导意识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突出,但我们在培养过程中还需注意相关的一些问题。

(一)还需提供其他的合适的社会实践机会

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合作性,学生可亲自感受和体验领导者角色。参加社会实践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身认识周边的环境及现实社会,更加妥善地为人处事,也更加自信。此外,如果能参加一些以团队为单位的实践活动,还能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寬容他人的态度,同时,还能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还需与个人单项的运动结合

单项运动,比如乒乓球、羽毛球单打项目,他们的竞赛对象是活的目标,相互之间的制约性很强,心理上依靠性小,个人承受的压力大。进行比赛时要想成功必须具备强烈的进取心,优异的技战术,冷静、灵活的思维,顽强的意志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单项运动项目能给个人提供独立思考、判断和决定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团

鼓励学生学习和尝试一切陌生的或是感兴趣的东西,也通过多种渠道支持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这些社团实际就是培养领导才能的实验室。学生通过社团活动,许多重要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四)充分发挥教练员的教育作用

教练员是团队设计者,必须规划和设计球员的发展方向。教练员更是言传身教的导师,对球员的日常教学训练、篮球比赛进行指导。教练员还是队员的指导教师,传授队员新的知识和思想,让队员学会高质量处理问题,是人生的向导。教练员也是训导员,在日常训练及比赛中做到赏罚分明。

七、结语

青年时期是领导意识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篮球运动教育价值丰富,作为体育教师或是篮球队的教练员,应当充分发挥篮球运动的教育价值,不断培养和提高青年学生的领导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教师和教练员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琳,郦渊.浅述篮球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2]王照敏.谈高校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J].成功(教育),2009,(3).

[3]翁文艳,房欲飞.当代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成功经验分析[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 ,(2).

[4]翁文艳.大学生领导力开发现状与途径[J].当代青年研究,2011,(3).

[5]薛涌.美国大学原来是这样的[M].漓江出版社. 2011年1月.

[6]薛涌.培养精英[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2).

[7]张惠敏.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7).

[8]张葳.从中美篮球校园文化差异看高校篮球文化建设[J].湖北体育科技,2011,(3).

培养青少年篮球运动意识的对策 篇12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意识

篮球意识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在观察球场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做出决断的思维过程,体现在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地运用身体、技术和战术配合的应变能力。有计划、有目的的加强青少年篮球意识的培养,是关系我国篮球后备力量、篮球运动质量的大问题,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一、影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意识的因素

1. 教练员的因素分析

教练员是训练的组织指导者,其作用无人替代,在青少年意识培养中起决定作用[1]。教练员要站在全局高度, 充分认识篮球意识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更新观念、加强引导,使队员认识到意识培养的引领和超前作用,积极探索意识培养规律,改进训练方法,充分运用意识培养的最新成果,结合队员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训练。有些教练员受自身能力的限制,缺乏意识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积累,训练的针对性不强,导致青少年运动员的意识低下,长期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只有克服问题和不足,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才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篮球意识。

2. 运动员的因素分析

作为意识培养的主体,运动员的作用从来都是决定性因素。教练员的意识培养方案是通过运动员的行动加以体现的,运动员要端正训练态度,努力提高意识培养的自觉性和认同度。只有思想认同,目的明确,才会有主动自觉的行动,这是意识培养的关键所在,否则,一切无从谈起。同时,运动员要学会独立思考,克服意识培养的盲目性,要善于从意识培养的全局出发,努力从细节做起。青少年的篮球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循环往复的过程,运动员要自觉地把意识培养的内容要求融入到训练中,要善于和教练员沟通,及时总结,善于听取各方意见,认真改进意识培养中的不足[2]。通过走访观察,目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普遍存在对意识培养的认同度不高,主动性不强,对意识培养的态度不端正,战术意识淡薄等问题,使意识培养成为青少年训练中的盲区。

3. 训练的因素分析

青少年篮球意识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训练。当下许多青少年选手之所以篮球意识不强,战术素养不高,和训练质量不高有关。意识培养有其规律特点,许多教练员没有考虑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特点,未能按篮球训练的规律办事,训练的目的性不强,实效性不佳。许多教练员没有充分认识意识培养的长期艰巨性,不愿为此付出努力, 不认真钻研训练方法,突出表现为重技术和身体素质训练,轻意识和战术素养的培养,导致两者关系失衡,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效果。有些教练员对意识培养内容及安排缺乏整体考虑,不能严格要求, 对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消极对待。由于教练员淡化运动员的意识培养,导致运动员对意识培养的要求不高,片面认为意识培养是天然生成的,后天难以改善。 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带来行动上的不力,长期以往必然影响青少年运动员篮球意识的改善和提高[3]。为此,要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战术素养,必须达成与训练的有效联系相融合。

4. 比赛的因素分析

通过比赛教练员可以及时发现训练中的问题,对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教练员要重视比赛的特殊作用,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教练员对比赛的安排,要以不同阶段的需要,有目的加大比赛的分量和场次,通过各种教学比赛、正式比赛或观摩高水平的比赛,不断丰富队员的阅历,在比赛的磨炼中不断提高队员的篮球意识和战术素养[4]。教练员对各种比赛的安排要有明确的目的计划性, 要针对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步骤逐步地加以改进,要引导队员在比赛中不断提高配合的时机和方法以及配合的变化能力等,要在比赛中不断引导队员学会独立思考, 提高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以求在意识的支配下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比赛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提高比赛的解读能力,丰富战术素养,充分认识比赛对意识培养的促进作用,是教练员必须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篮球意识的主要对策

1. 明确训练目标,突出意识培养的主导地位

篮球意识是个人战术行动和集体配合的基础,是青少年训练的重要内容。由于意识是抽象的,具有隐性的特征,训练周期长,难度大。因此要保证训练效果,必须首先明确训练目标,制订切合青少年特点的意识培养计划,以确定一个大的方向和总的基调。有了这个方向和目标,教与学双方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获得意识培养的预期效果。既然意识培养的作用得到普遍认同,那么必须要突出意识培养的主导地位。把意识培养与身体技战术等竞技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和意识培养的规律,在不同阶段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意识培养的内容要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次训练课中,教练员要一丝不苟地按训练目标做好意识培养的各项工作,自觉达成意识和行动的有效联结。

2. 掌握篮球理论知识,发挥教练员在意识培养中的引领作用

意识培养离不开理论指导,扎实的理论功底源自于平时的积累,因此,通过系统的学习,全面掌握篮球理论知识,不仅是青少年培养意识的需要,也是提高整体篮球水平所必需的,教练员肩负着青少年意识培养的重任,首先要重视自身学习,在学习中加深对篮球的理解,深刻领会篮球运动的精髓。若教练员不重视理论学习,专业素养不高,对意识培养缺乏深层的理解,就很难在训练中有所作为,取得成效。教练员要充分认识意识培养的长期艰巨性,要把理论学习和意识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把训练内容细化分解,富有条理地反映在每一次训练课中,要善于启发和引导队员,使他们知道怎样去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3. 注重实践环节,处理好意识培养中教与学的有机渗透与联系

意识培养和实践的关系密切,注重实践环节是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要通过每次训练课把每次的训练内容加以体现。而青少年篮球意识的培养正是通过长期的磨炼得以逐步形成和提高的,注重实践环节说到底就是要根据意识培养的规律,发挥青少年训练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运动实践,教练员要充分重视和把握实践过程,训练中要融入意识培养的诸多元素,反复练习,注重质量,提高实效,教练员要善于启发引导队员,并通过比赛及时检验训练效果,对意识培养中暴露的不足,要认真反思,查找原因,以便再回到训练中加以提高。意识培养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达成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意识培养的各项措施才能逐一落实,成为运动员的自觉行动。充分认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青少年意识培养的关键所在。

4. 改进训练方法,努力提高意识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技术训练中要把学练与应变结合起来,要善于培养队员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潜移默化的训练中进行意识熏陶。在战术训练中,要以个人意识培养为重点,以基础战术配合为抓手,分层推进,逐步深入,要通过创设条件、设置难度、变换人员等方法,逐步把训练引向深入,以期在对抗中逐步提高运用应变能力。在以战术进行意识培养的训练方法中要突出战术概念,配合要点的讲授,使队员具有机动灵活、运用战术的能力,为全队战术配合打牢基础。基于此,无论何种方法的选用都要以个体的意识培养为先,在队员建立良好的个人意识基础上,逐步加强个体和整体的联系、局部和全局的联系。

5. 加强比赛训练的有机结合,有效发挥信息反馈和检测评价功能

上一篇:农民公民意识培养研究下一篇:网络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