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案例教学研究

2024-11-26

资产评估案例教学研究(精选11篇)

资产评估案例教学研究 篇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活动中有关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破产清算、资产抵押, 以及财产保险、财产纳税的经济行为日益增多, 这些行为的开展都离不开资产评估活动, 资产评估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日显突出。所以加强资产评估教学研究, 培养更多的资产评估实用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资产评估教学模式滞后, 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差。因此本文从培养资产评估实用人才的角度出发来探讨资产评估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果。

1.目前资产评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资产评估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理论知识讲授与习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 虽然这种模式下的习题练习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作用, 但不同习题间往往是孤立的, 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缺乏内在有效的联系, 这样学生在分析现实综合问题时就会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笔者在前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也会引用例题加以补充说明, 帮助学生理解, 但学生听课热情并不高, 后来笔者经过了思考以及与学生的交谈, 了解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理论与实际相距太远;灌输的东西多, 分析的东西少, 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 教师是表演者, 学生是旁观者, 教师是一个人唱独角戏, 极少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和表达的权利, 忽略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虽然笔者所在学校也有资产评估实习环节, 但由于条件所限, 实习也只是流于请社会上资产评估机构的负责人开讲座, 讲讲资产评估的一般情况, 即使讲到一些案例, 因为时间太短, 学生也不能深入了解资产评估的实际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正因为传统的资产评估教学存在以上种种缺陷, 因此需要对《资产评估》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以适应在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对资产评估人才的需求。

2.资产评估中案例教学的意义

“资产评估”是一门边缘学科, 既有特定的理论体系, 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其基本理论和方法是人们从事资产评估工作和从事资产评估学科建设的基础。因此, 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并将这些理论与方法应用到资产评估实践中去是本课程教学的目的所在。通过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 增强感性认识, 加强学生对资产评估操作程序的理解和掌握, 锻炼实际应用能力。

2.1能使学生了解社会现实状况, 掌握更多相关知识

在案例讲解过程中, 会涉及许多法律制度、资产状况的相关内容, 这必然能扩展学生知识面, 使他们更熟悉社会、了解社会, 以便将来更快地适应工作。

2.2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其特点就是重概念、轻实践, 重理论、轻方法, 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总之, 就是教师负责”传”、”授”、”解”, 单向传递信息、灌输知识, 而学生是处在”接”、”受”、”听”位置上, 是被动的接受者。传统教学方法中, 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 效果难如人意。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中, 各抒己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一种信息的交流, 学生会积极思考, 相互启发、讨论, 他们会觉得这一学习过程很有趣, 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能有更直观、透彻的理解。

2.3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

资产评估案例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让学生了解了分析问题的思路, 要解决什么问题, 如何解决, 应用什么理论和方法, 需要什么数据, 怎样解读计算结果, 并根据分析结果, 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亲身感受到获得知识的过程, 体验到运用该课程的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2.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案例教学通过给学生提供解决资产评估实务问题的模拟实战, 使其职业的思维能力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缩短了从人才培养到人才利用的时间。

3.应用案例教学方法的难点及对策

3.1难以搜集到合适的案例

如上所述, 案例教学方法有很多优点, 但通过何种渠道去搜集最合适的案例, 对于一个没有资产评估实务经验的高校教师而言, 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没有参与过评估实践, 评估实践中到底会碰到哪些问题, 如何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都是较棘手的问题。高校教师只能通过网络、书籍资料等途径去搜集, 而这些途径搜集到的案例的时效性又较差, 时效性差反过来又影响了学生听课的热情。难以搜集到合适的案例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案例教学法在资产评估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这一难点, 学校可出面与社会上的资产评估机构加强联系,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建立实习点, 通过这一途径可以获得第一手评估实例;也可委派教师利用假期去资产评估机构参与整个评估过程, 让教师对资产评估有了感性认识, 积累评估经验, 这样教师上课时才不至于纸上谈兵, 且在参与评估的过程中, 可收集教学中能用到的案例。

3.2案例分析占用时间太长, 影响了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

资产评估中大多数案例所涉及的信息量都很大, 如房地产评估中的市场比较法, 为保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要找至少三个类似案例作为参照物, 每个参照物都要从交易情况、交易日期、区域因素、个别因素等方面进行修正, 光是区域因素就包含很多信息, 如繁华程度、交通便捷程度、环境、公共设施配套完备程度, 城市规划限制等, 要想了解这几个方面的情况, 只有占据了大量的信息, 才能进行分析, 然后确定修正系数。再如,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加和法, 要将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市场价值, 然后通过加总投资者索取权的价值来估算出企业价值, 要将各项单项资产逐一进行评估, 每个单项资产的评估都要分析大量的信息, 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确定后, 再撰写评估报告。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深入思考,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 教师再进行评析, 这整个评估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会影响教师正常理论教学任务的完成。

针对这一难点, 可采用提前将案例资料打印出来, 发给学生,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了解案例、查阅相关资料, 待上课时可直接进行讨论, 然后教师评析, 这样可节省不少课堂时间;另外, 可适当增加课时, 如某些高校资产评估只有32课时, 这么少的课时要想开展案例分析是不太容易的。

3.3案例会流于例题

因为案例所要表述的信息量较大, 资料较多, 教师为了提高分析效率, 节约课堂时间, 往往会将案例资料去粗取精, 结果案例分析变成了练习。学生还是不感兴趣, 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提高。

针对这一难点, 在时间有保证的前提下, 教师可适当修改, 但尽量保持资料的完整性, 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

4.案例教学的应用

4.1根据不同章节, 选择相适应的案例

资产评估课程前面的部分是基础理论部分, 后面的是实务操作部分。基础理论部分晦涩难懂, 因此在选择案例时, 应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通俗易懂的案例。例如在讲功能性贬值时, 就以手机为例:我于2003年花了1500元买的手机, 现在它虽然还能用, 但它的价值大大降低了。因为技术进步了, 现在商场里卖的手机功能都非常多, 而我的这一款过时的手机除了通话、信息、闹钟这几个功能外, 几乎没其他功能, 它的功能远远落后了, 因而它价值也就大大贬值了, 这种贬值就是功能性贬值。再如讲到修复费用法时, 我就以电动车为例, 电动车骑了两年后, 一般都要换电瓶, 这时你要估算电动车的实体性损耗时, 其中的可修复损耗就是新换的电瓶的费用。这样一讲, 把本来不太好理解的知识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加以解释, 学生非常乐于接受, 易于理解。

4.2选择综合案例, 连贯知识点

对于资产评估实务部分的内容, 它所应用的基础理论都是前面的内容, 因此, 在选择案例时, 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 充分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例如, 在资产评估教学中, 当对机器设备的评估进行讲解时, 机器设备评估的成本法、市场比较法和收益法可分别通过案例进行讲解, 之后再举一个较复杂的机器设备评估的案例, 由学生判断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评估最好, 怎样进行评估。这样, 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机器设备的三种评估方法, 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各自的适用性。在对机器设备、不动产、无形资产、企业价值等各项资产评估方法以及资产评估报告编制方法讲解之后, 可以列举一个企业资产评估的总案例, 让学生对案例中涉及的各项资产进行评估, 从而进一步对企业总体价值进行评估。之后再根据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这样就可以通过案例由点带面地把整个课程的知识点连贯起来, 从而使学生更巩固、更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

4.3通过案例教学, 培养学生分析现实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应局限于自己寻找案例, 也可以要求学生对周围的资产进行分析。在学期末, 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寻找一处房产进行评价, 然后根据该房产通常的价格状况和该学生具体评估的计算过程对其进行评估。通过整个案例寻找、分析, 不仅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巩固, 而且更增强了其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信心, 也使其更了解社会现实状况。同时, 学生在作业中的一些好案例或经修改、或直接作为学校案例库的资源, 以便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资产评估的教学做出贡献。

摘要:资产评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而案例教学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好方式, 因此, 资产评估教学中案例相当重要, 但选择合适的案例对于一个专职教师来讲, 又似乎并非易事。

关键词:资产评估,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立慧.《资产评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 (3) :82-83.

[2]赵国玲.试论“资产评估”教学中案例选择的约束条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5, (3) :13-14.

[3]罗小明.“资产评估”课程案例式教学模式探析.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12) .

资产评估案例教学研究 篇2

案例一:审计人员审计H公司2001会计报表固定资产项目时,发现“在建工程”科目中购建的一号工程项目,其中部分已具备预定的可使用状态,并已于2001年1月投入使用,但H公司未按有关法规规定估计价值入账,并相应计提折旧,审计人员建议被审计单位予以纠正。

案例一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三十三条规定:“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本制度关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

《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第十七条规定:如果所购建固定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每部分在其他部分继续建造过程中可供使用,并且为使该部分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实质上已经完成,则应当停止该部分资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据此,审计人员应根据上述规定,要求被审计单位将已投入使用的项目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按企业计提折旧的方法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2001年2——12月份的折旧,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调整会计报表相应项目数额,待全部完工办理竣工手续后再进行调整。

案例二:审计人员审计H公司2001会计报表固定资产项目时发现,2001年7日结转完工的生产线安装调试工程在转入“固定资产”科目时,没有安装费和调试费,而有关资料显示这种生产线的建造应该有相关的安装调试费。

案例二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二十七条规定:购置的不需要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作为入账价值;第三十条规定:设备安装工程,按照所安装设备的价值、工程安装费用、工程试运转等所发生的支出等确定工程成本。为此,审计人员相应的审计处理为:

1.应提请被审计单位按制度规定,补充所有的会计处理后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数额。2.应将审验情况及被审计单位的调整情况详细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3.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审计人员应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案例三:审计人员审计H公司2001会计报表时,根据有关规定及审计程序的需要,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通过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折旧方法等会计政策,但由于公司2001年未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制定固定资产及其折旧政策,仍按原行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及折旧年限执行,审计人员建议H公司及时补充制定固定资产政策。

案例三分析: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

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应当编制成册,并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当按照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为此,审计人员对此事项应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建议,如审计报告报出前,此项工作被审计单位未能办妥,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在审计报告中适当发表意见。

案例四:审计人员审计H公司2001会计报表的固定资产项目时,发现2001公司对综合办公楼进行了较大的改建,并于2001年7月投入使用,改建总支出为400万元。在改建过程中实现变价收入50万元,改建后预计可使用年限为15年。截止7月31日原办公楼的原值为800万元,累计折旧为400万元,已使用年限为20年,剩余使用年限为20年。H公司对于改建后的办公楼仍采用40年计提折旧。案例四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三十六条规定:企业因更新改造等原因而调整固定资产价值的,应当根据调整后价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和净残值,按选用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据此,H公司的上述事项,是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改善或扩大了原有固定资产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能力,故此,应根据原有的剩余账面价值加上新支出作为新的原值入账,即800万元-400万元+400万元-50万元=750万元,并根据此原值扣除预计的净残值后,按改建后的预计可使用年限即15年计算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案例五:审计人员审计H公司2001会计报表的固定资产项目时了解到,1999年公司接受捐赠设备一合,其同类设备的市场价为80万元,九成新,所得税率为33%,H公司接受捐赠设备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 800 000 贷:累计折旧 80 000 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482 400 贷:递延税款 237 600 2001年经公司董事会批准报废该设备,该设备已提取折旧16万元,已提取减值准备2万元。H公司对此进行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640 000 借:累计折旧 160 000 贷:固定资产 800 000 借:营业外支出 64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640 000 案例五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二十七条规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如受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按照上述方法确认的价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据此,H公司接受捐赠设备的入账价值=80(万元)

未来应交的所得税=80万元×90%×33%=23.76万元

所以,注册会计师应认可H公司接受捐赠设备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中规定: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应按固定资产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该项固定资产已提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账面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该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借记“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企业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按确定的价值,借记有关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处置时,按转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科目(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其他资本公积)。

据此,H公司报废设备时必须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其补充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 000 因此,对结转固定资产清理的会计处理,审计人员应建议H公司作出如下调整: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 000 贷:营业外支出 20 000 同时,结转资本公积和结转应交所得税:

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482 4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82 400 借:递延税款 237 6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37 600 案例六:审计人员审计H公司2001会计报表时,了解到本新增固定资产——办公楼是在建工程转来,其中包括了10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该土地的使用年限为50年。H公司根据以往的经验,预计该办公楼的折旧年限为35年,预计残值为零。

案例六分析: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公司以购入或支出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转入开发商品房成本,或转入在建工程成本后,其账面价值构成房屋、建筑物实际成本。如果土地使用权的预计使用年限高于房屋、建筑物的预计使用年限的,在预计该房屋、建筑物净残值时,应当考虑土地使用权的预计使用年限高于房屋、建筑物预计使用年限的因素,并作为净投值预留,持该项房屋、建筑物报废时,将净残值中相当于尚可使用的土地使用权价值部分,转入继续建造的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如果不再继续建造房屋、建筑物的,则将其价值转入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如公司将土地连同地上房屋、建筑物一并出售的,按其账面价值结转固定资产清理。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前土地使用权价值作为无形资产核算而未转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的公司,可不作调整,其土地使用权价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平均摊销。

据此,审计人员建议H公司应预计办公楼的净残值,而且净残值中要包括尚可使用的土地使用权价值部分,以备办公楼报废时尚可使用的土地使用权价值可以转出,应留入残值中土地使用权价值为(100万元 ÷50)×35=70万元。

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应视其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案例评价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固定资产的审计范围也很广。除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本身的内容外,由于固定资产的增加包括购入、自行建造、其他单位投资转入、接受捐赠和盘盈等多种方式,相应涉及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在建工程、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待处理财产损溢等项目;企业的固定资产又因出售、报废、投资转出和盘亏等原因而减少,相应地与固定资产清理、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收支等项目有关;另外,企业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又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业务支出等项目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进行固定资产审计时,不能只限于固定资产本身,应当关注上述相关项目,将审计的范围拓展至与这些项目有关的明细账、凭证和其他相关资料。

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中,对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审计时应重点考虑以下一些特殊审计程序: 1.获取被审计单位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通过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的相关文件资料。

2.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账、总账的余额核对相符;检查本增加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凭证是否齐全,对已经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手续的固定资产,检查其是否已暂估入账,并按规定计提折旧,检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是否恰当。3.审计期初余额。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在连续常年审计的情况下,应注意与上年审计工作底稿中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的期初余额审定数核对相符;二是在被审计单位变更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时,后任注册会计师应借调、参阅前任注册会计师有关工作底稿;三是如果被审计单位以往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即初次审计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应对期初余额进行较全面的审计,特别是当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数量多、价值大、占资产总额比重高时,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彻底审计自开业起至今的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账户的所有重要记录。

4.审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可采用实地抽查新增固定资产的办法,确定其是否实际存在;抽查有关所有权证明文件,确定新增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检查本减少固定资产是否经授权批准,是否及时正确入账等等。

一个课前评估促进教学的案例研究 篇3

(一)从学生的写作内容探讨学习问题

教师从研究对象中找了两篇学生习作仔细分析。由于学生的写作内容可能呈现许多不同的写作问题,本研究的焦点只从题目与内容主旨的角度探索学生的学习问题。

(1)第一篇短文(低能力):

作文的题目是“做个环保时装设计师”, 学生集中描写的是一件含有环保概念衣服的外形、特质及优点。学生能抓住“环保时装” 发挥,但却没有从作为一个“设计师”的条件描绘如何做个环保时装设计师,学生可能把自己代入了时装设计师的身份,通过写作介绍自己设计的一件“环保时装”。

(2)第二篇短文(中能力):

从图 “我的可爱小狗” 作文分析, 学生记述的是有关“小狗不见了”的事情。从文章中我们看到学生能抓住“我的小狗”描述,但却没有扣紧 “可爱”两个字发挥。可见学生对题目每一个字、词的思考不够全面与谨慎。

以上两篇学生作文,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虽然都呈现不清晰的写作思路,但我们不能从表面的文字中了解造成审题偏差的真正原因。因此进一步的研究部署是进行课前访谈,访谈的目的是从学生对题目与内容关系的看法中,寻找到产生写作问题的源头与症结:

(二)从访谈中探讨学生的不同看法

(1)学生对题目重点的看法

以下是一段访谈内容,教师想知道学生对题目重点的看法:

教师:这里有两道题目,一道是“小狗”,一道是“可爱的小狗”,你会写哪道题目呢?

生A:“可爱的小狗。”

教师:为什么?

生A:因为有“可爱”两个字,我会知道写些什么。

教师:为什么只是“小狗”两个字就不知道写些什么呢?

生A:因为“小狗”没有重点,我不知道如何写。

(2)学生审视题目中每个词语的方法

以下是另一段访问内容,教师访问另两位学生,想知道学生对题目中每一个词的看法。

教师:这里有多道题目:“生日会”、“快乐的生日会”、“小敏昨天的快乐生日会”。你会选哪一道题目来写呢?

生B:“生日会。”

教师:为什么?

生B:因为“生日会”的题目较短,字不太多,较容易思考。

生C:我比较喜欢长的题目,因为题目长的文章,我会想多一点,写多一点内容,也较丰富。

教师:原来,你们都觉得题目的长短确定文章内容的多寡。

生B和C:是的!

(3)学生对题目与内容的理解

教师访问一位四年级学生,想知道学生如何理解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教师:题目对一篇文章的内容重要吗?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生D:不重要!它们有一点点关系就行了!

教师:什么叫做有一点点关系?

生D:文章内容有提到题目中的某些事情就行了。

教师:那文章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D:文章内容最重要的是生动有趣,不需要与题目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以上的学生作品分析及对学生的访谈,本个案研究发现学生之所以未能正确审题,以致写作文不对题,与他们对题目与文章内容取材的看法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也从访谈中发现一些教师平日可能忽略的问题。首先,学生审题的时候只看到题目的部分意义,缺乏从整体题目每一个语言信息中分析写作内容的主旨。比如“做个环保时装设计师”的题目,学生没有把 “做个”“环保时装设计师”两组词语仔细思考:“做个”一词含有条件的要求,即文章需要表达如何能够做到一个环保时装设计师的要求,学生应该从作为一个“环保时装设计师”的条件上发挥而不是以“介绍”如何设计一件环保时装的角度写这篇文章,由此我们能够推断学生所以未能联系“题目”与“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写出来的作品未能扣紧主题,教师本身可能需要负上某些责任,比如平日写作的时候,定立题目之后,多为学生提供写作内容的大纲,基本上剥夺了训练学生思考题目和内容之间关系的机会;第二是审题的态度不正确:学生从字数的多寡判断写作的内容,或者以为文章内容生动有趣就行,切题与否并不重要,这种看法完全不知道题目与内容主旨的关系。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审题看法,是否来自教师不曾在教学中仔细分析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或者也从来没有告诉他题目对一篇文章的意义是什么,当大家没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学生只好依据自己的“看法”定下审题的规则,从几位学生访谈中可见一斑。此外题目中的所谓关键词,含义模糊,从第一位学生的访谈中,我们估计学生认为“可爱”是一关键词,因此写作就有焦点了。真实的情况是,“小狗”两个字都是关键词,内容必须是描述狗,而这种狗必须是小型的;“可爱的小狗”,“可爱”固然是一关键词,“小狗”也很关键,描述其他可爱的动物则离题了。相反,第二位学生则只关注小狗却忽略了“可爱”,把“可爱的小狗”写成“小狗不见了”。因此忽略任何一个字词都会影响内容的取向,为审题定下 “关键词”,只是画蛇添足,长远而言不利于学生日后掌握审题的方法。此外本研究结果也提醒教师设计题目的时候也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做个环保时装设计师”对三年级的学生意义何在?他们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无怪对题目不理解。

从以上的个案研究分析,教师可以从“审视题目与内容的关系”为学习的目的,把题目中的每个词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以解决学生作文的时候经常不能准确审题的学习难点。

课前评估与教学决定

课前评估让教师检视学生在学习之前面对的难点,有利于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也是为学生创设了间接参与教学的机会;故教师从了解学生的不同看法思考教学取向,是间接地在邀请学生参与自己的教學设计。

现代的教育理念推崇以学生为中心,人们很快就想到让他们在课堂上主导学习的权力,很少联想到在课程或教学的设计中也让学生参与其中,课前评估却能够把学生放置在教学设计的主导位置,从而牵动整个教学进程。课前评估关注学习者的看法,教师从学习的需要得到指标,在实践之前做出准确的教学决定,或作缓急先后的调节或筛选教学内容的功夫。然而对教学有效的课前评估,也需要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及教师对学习结果的反思,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前评估,看作课堂教学进程中的一个起点,促进教学,回馈学习的目标则需要从教学实践中逐步达致。

(作者单位:香港教育学院)

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研究 篇4

关键词: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2014年1月9日, 银监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在北京举行“2013年中国银行业十件大事”发布会。入选十大事件之三为“李克强总理到工银金融租赁公司调研, 融资租赁行业迎来发展契机”。李克强总理到访金融租赁公司之后, 关于支持飞机租赁减免税的发展政策文件、银监会关于增加同意金融租赁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条款的修订版等行业利好文件相继出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也在近日商务部报送的融资租赁发展报告上批示, “融资租赁业大有可为”, 要求商务部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 支持融资租赁发展。

根据中国租赁联盟统计, 在2006—2013年的八年期间, 中国融资租赁业一直呈几何级数式增长, 业务总量由2006年约80亿元人民币增至2013年约21000亿元人民币, 增长了261倍, 可以说是几何级增长的速度。2010年总业务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 仅次于美国。2014年6月底, 国内融资租赁业务规模达到2.6万亿元人民币, 但是我国融资租赁渗透率仅在4%左右, 还远低于欧美等国将近30%的融资租赁渗透率, 这也意味着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融资租赁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需求压力, 单一的融资渠道及“长债短融”的结构是租赁行业发展遇到的瓶颈。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 资产证券化在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流动性, 为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对融资租赁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租赁资产证券化定义

租赁资产证券化 (Leasing-Backed Securitization, 以下简称LBS) 也可以称为租赁资产支持证券, 属于资产证券化中企业资产证券化 (属于ABS) 的一类, 是指融资租赁公司 (包含内资融资租赁公司、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三类) 集合一系列用途、性能、租期相同或相近, 并可以产生大规模稳定的现金流的租赁资产 (租赁债权) , 通过结构性重组, 将其转换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二、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2006年4月, 首个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远东首期租赁资产支持收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简称“远东首期计划”) 成功发行, 这标志着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证券化模式在资本市场上正式启航。

截止到2014年6月, 融资租赁公司获得证监会核准六单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 规模为72.8亿元, 占核准企业资产证券化规模16.3%;已核准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成功发行四单, 规模为40.75亿元, 占已发行企业资产证券化规模10%。

三、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案例比较分析

1、中外合资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案例比较分析

中外合资租赁公司中目前只有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分别于2006年及2011年成功发行过两期租赁资产化产品。

(1) 首期及二期发起人情况比较。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 (简称“远东租赁”) , 1991年成立于沈阳, 成立时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 为中外合资企业, 是世界500强中化集团麾下专业从事融资租赁服务的公司。目前远东租赁的注册资本为53271万美元。

根据《远东租赁首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募集说明书》及《远东租赁二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募集说明书》, 对两次发行时点远东租赁同一家企业在不同时点情况进行了比较并汇总,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远东租赁在2006年到2011年无论从资本实力还是人员、业务规模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2011年3月30日, 远东宏信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 成为首家港股上市融资租赁公司。

(2) 基础资产比较。根据《远东租赁首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募集说明书》及《远东租赁二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募集说明书》, 对两次发行时点远东租赁发行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情况整理汇总, 如表2。

(3) 租赁资产证券化增信方式有显著不同。“远东首期计划”采用的是内外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内部增级方式就是以次级受益凭证作为对优先级凭证的保证, 投资者购买的为优先级受益凭证, 而原始权益人远东租赁购买的是次级受益凭证。母公司中化集团对外部增级提供担保, 出具单方面保函的目的是为了一旦证券化资产出现偿付困难, 中化集团承担不可撤销的连带担保责任, 由中化集团以自有资金偿付优先级受益凭证。

“远东二期计划”中, 内部增级方式中优先级凭证做了更为细致的分层。同时采用的外部增级方式变为由交通银行根据《流动性支持贷款协议》的约定, 在发生流动性支持启动事件后, 在承诺额度内向远东租赁提供流动性支持贷款, 并直接将贷款资金划转至专项计划账户, 由远东租赁和计划管理人将贷款资金用于补充专项计划账户内的资金, 以使专项计划账户内资金足以兑付当期兑付日应付的优先级受益凭证的预期收益。流动性支持贷款本息由远东租赁负责向流动性支持机构偿付。

2、内资融资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案例介绍及比较分析

广汇租赁“汇元一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2013年10月18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 2013年12月5日成功发行。“汇元一期”是国内首个以汽车融资租赁为背景的公司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开启了国内汽车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先河。

2014年6月25日, 国泰租赁首支资产证券化产品———“国泰一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在深交所综合协议交易平台正式挂牌。“国泰一期”产品是山东省成功发行的第一支、也是国内融资租赁企业成功发行的第四支资产证券化产品。

两家内资融资租赁公司产品基本情况见表3。

(1) 发起人在租赁行业细分方向专业优势明显。发起人新疆广汇租赁服务有限公司 (已正式更名为汇通信诚租赁有限公司) 是商务部审批的首家汽车融资租赁公司, 其主要业务方向就是汽车融资租赁及经营租赁业务, 其在汽车租赁领域专业优势明显。

发起人国泰租赁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矿山机械设备融资租赁服务商。其依托股东方山东国资委及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源优势, 准确定位市场角色, 立足山东, 面向全国, 逐步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矿山设备融资租赁服务商, 并初步形成了以矿山设备、工程机械租赁为基础, 以节能环保设备、运载设备等配合国家热点政策的租赁服务为延伸, 以不动产租赁、车辆租赁等其他业务为重要补充的战略发展体系。

两家企业分别在汽车融资租赁领域和矿山机械设备领域有着其独特的专业化优势和资源优势。

(2) 基础资产比较分析。第一, 行业单一性较强。两家租赁公司的细分专业化发展方向决定了其基础资产的主要构成。广汇租赁的产品中基础资产是广汇租赁发放的27000多笔汽车客户应收租赁款, 行业属性明显;国泰一期中的基础资产中92%的资产是矿山开采设备, 其余均为工业制造相关设备, 其行业属性也是非常突出。第二, 单一合同资产分散程度两极化发展。广汇租赁的基础资产中27000份合同对应应收租赁款余额约为16亿元, 国泰租赁一期基础资产中30份合同对应应收租赁款余额约为14亿元。两个产品中基础资产所对应单一合同金额差别巨大。从风险分散角度来说, 单一合同金额越小, 其违约对基础资产池现金流影响也就越小。第三, 租赁业务模式比较分析。广汇租赁的基础资产中27000份合同都是直接融资租赁业务, 这与其为股东服务的厂商租赁性质符合。而与其形成反差的是国泰租赁的30份合同都是售后回租业务。

3、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案例介绍及比较分析

“工银租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以下简称“工银资管计划”) 是我国首单以金融租赁公司作为发行主体的证券化产品, 初始计划募集金额为20亿元, 获批募集金额为15.9亿元。

“民生租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以下简称“民生资管计划”) 是我国第二单以金融租赁公司作为发行主体的证券化产品, 获批募集金额为16.15亿元。

“工银资管计划”和“民生资管计划”获批后, 按照要求需要于6个月内完成发行募集工作。但由于工银租赁及民生租赁系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 在当时时点金融租赁公司的相关管理规定中没有涉及资产证券化的相关规定, 而超过了制度规定就需要银监会进行审批。银监会最终暂停了工银租赁和民生租赁的发行审批。政策层面成了制约金融租赁公司发行的主要障碍。

不过这个政策层面问题已经获得解决, 随着2014年3月银监会修订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 增加了以下条款:“经银监会批准, 符合条件的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开办发行金融债券、在境内保税地区设立项目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资产证券化等业务。”自政策松绑后, 多家金融租赁公司对于资产证券化业务跃跃欲试, 5家公司已经上报了各自的产品方案, 预计首批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为60—70亿元。

金融租赁行业的资产规模达到1.03万亿元, 而行业的产品和业务也在高速发展, 这些对于公司资本金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各家金融租赁公司都在积极寻找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途径。未来租赁资产证券化或将成为包括金融租赁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盘活存量的重要手段, 也将受到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投资者的“青睐”。

四、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特点分析

1、2011年重启前后纵向对比分析

比较于首单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 2011年重新开闸之后新发行的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有以下特点。

(1) 基础资产种类更丰富。出现了矿业设备融资租赁资产、轨道交通融资租赁资产、海运航空设备融资租赁资产、汽车融资租赁资产等新的种类。更为特别的是, 基础资产不再限于动产设备, 不动产基础设施资产也开始入池。

(2) 信用增级措施丰富。增信手段上进行了创新, 远东二期采用了差额支付承诺和流动性支持两种手段;国泰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采用了差额支付承诺的手段进行外部增信。

(3) 运用更加市场化的手段确定发行利率。采用了簿记建档方式确定受益凭证预期收益率, 所确定的收益率包含了投资者对未来利率波动的考虑。

(4) 偿付方式上采用过手摊还方式。用于收回专项计划账户每期的沉淀资金, 降低了原始权益人融资成本。

2、横向比较分析

目前我国的租赁资产证券化主要采用由证券公司发起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类信托模式。资产证券化涉及法律关系复杂, 税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多次中断, 该品种发行人多为大型国企或实力强评级高的民营企业。承租人涉及行业以基建、医疗、矿业、汽车为主, 所涉及承租人涉及医院、政府大型平台公司、能源电力企业、矿业企业等。

参考文献

[1]葛培健:企业资产证券化操作实务[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2]徐飞、陈洁:金融租赁债权证券化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 2003 (1) .

[3]张超英、翟祥辉:资产证券化——原理·实务·实例[M].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4]何小锋等:资产证券化:中国的模式[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段炜:试论资产证券化定义及其经济内涵[J].当代经济, 2002 (10) .

资产评估案例教学研究 篇5

案例教学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教学。

采用期末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以及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并比较。

结果 案例教学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及教学效果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大专护理健康评估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及综合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健康评估 大专护理

《健康评估》是大专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基础课程转入临床课程,主要教授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对病人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为护理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将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诊断思维方式单一,理论脱离实际,我校在2012级大专护理《健康评估》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校2012级大专护理14、15、16、17四班187名学生以班为单位分案例教学组(n=98)和观察对照组(n=89),学生均为女生,年龄在19-22岁。

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基础学科成绩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学时、进度以及测试试卷,并由同一教师授课。

1.2.1 观察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按照预先准备的教学程序,有步骤地将原理、结论等教授给学生。

1.2.2案例教学组

1.2.2.1 案例设计与导入 案例由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结合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常见知识点设计。

如常见症状评估章节中“咳嗽与咳痰”症状,设计案例如下:“患者,男,17岁,因发现眼睑及头面部水肿3天,并全身水肿1天收住院治疗。

入院尿液检查示:尿蛋白(++),红细胞(+++)”。

提问:(1)该患者水肿的类型,以及如何判断水肿的严重程度;(2)常见的水肿类型有哪些,分别见于哪些疾病;(3)水肿患者的护理评估要点;(4)水肿患者的相关护理诊断。

案例设计后在课前一周发给学生,由学生小组进行分析讨论。

1.2.2.2学生课前讨论 学生按照学习成绩随机分组,每组10人,课前根据案例,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所给问题,鼓励学生在互联网、图书馆、数据库等获取答案,最终小组统一得出结论。

1.2.2.3课间案例讨论 各小组分别派一人为中心发言人,充分表达本组的分析、见解和结论,代表本组进行组间讨论,小组成员轮流做中心发言人。

各组论述自己答案并为自己答案辩护。

组间可相互质疑、辩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解答。

讨论结束时,教师根据各组答案选出最佳答案,并给出参考答案;对各组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一起回顾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1.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根据考教分离原则,期末由教务科统一命题对两组进行理论考核以及实验操作考核;同时制定统一调查问卷,由学生不记名填写,评价分析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发出187份,收回187份,全部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x2检验, 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案例教学组在理论考试以及实验操作方面明显优于观察对照组(P<0.05,见表1),问卷调查中,部分项目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护理问题的处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护理操作能力”等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朗道尔教授在1870年创立[1],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将知识与情感、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成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被动教育为学生自主寻求知识的`主动教育[2]。

3.1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教学中,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直观、生动、具体的案例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把课本上的重点、难点具体化、直观化;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本次研究中,案例教学法组91.8%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自主学历能力,相对于观察对照组的69.7%有明显的改善。

3.2 案例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对护理问题的处理以及临床护理操作能力 在常见症状评估章节,通过案例能置身于临床护理中来了解临床护理问题,并通过自身寻求答案而加深对护理问题的理解,使面对临床护理问题时能从容面对;在身体评估章节,给出案例,让学生相互扮演护士与病人的角色,通过亲身体会以及实际操作,使学生能注意到书本中没有提到的知识点及注意事项,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操作能力[4]。

本次研究中,案例教学组中有72.4%的学生认为能提高护理问题的处理以及88.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提高护理临床操作;在观察对照组,相对应的比例仅为53.9%和66.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通过互联网、数据库、图书馆等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组内以及组建辩论中,学生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5]。

参考文献:

[1]张艳,徐志钦.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7(15):109-110.

[2]赵丽荣. 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卫校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50(15):137-139.

[3]樊新霞,姚鸣. 案例教学法在 健康评估 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4(7):643-644.

[4]毛胜. 案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5):205-207.

有关资产确认、计量的案例分析 篇6

【关键词】 资产;确认;后续计量

在会计核算与处理中,会计要素特别是资产这一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判断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基础。在日常会计核算时,如果资产这一要素的确认不准确,则会影响到负债或损益的确认。

一、关于资产定义的变化

分析《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993版与2006版中对资产这一要素的定义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准则对该要素的定义发生了重大的调整。

1993年版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资产的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强调的重点是“拥有或控制”与“以货币计量”这两个要点,强调企业对资产的权利,重视交易历史形成的结果。

2006版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资产的定义调整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强调“拥有或控制”与“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等要点,除了交易历史形成的结果外,还强调未来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增加了对未来利益获取能力的判断。至于准则定义中未列示“以货币计量”,可能是考虑到某些事项无法以货币计量的特例,如生物资产中需要以名义价格计量的情况。

二、关于具体案例的会计实务处理分析与探讨

(一)案例“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资格证支出能确认为资产吗”

1.案例背景:目前由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应的各种休闲或交际型活动也大量出现,如高尔夫俱乐部。在我们接触到的实际案例中,许多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为了自己消遣及与客户应酬,购买了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资格证,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可能高达数十万元。该会员资格证一般不规定有效使用年限并可以转让、或继承。每次消费时可能需要另行支付费用,也可能支付低于未购买俱乐部会员资格证的消费者费用水平的费用。

2.案例分析:该笔购买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资格证的支出是确认为一项资产进行分年摊销,还是确认为费用,实务中存在较大的分歧,即存在一个资产确认问题。

资产确认时,应当依据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当具体会计准则未作出规定的(含《企业会计制度》),就应当依据基本准则中对会计要素确认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上述问题在具体会计准则中是未作出相应规定的,所以我们从基本准则中对资产要素确认的规定上分析是否应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

2006版《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的定义的要点是三个,一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二是拥有与控制,三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该笔支出如果确认为资产,是满足第一、二个资产确认要点的,但不满足第三个要点。该笔支出能否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呢?这是问题的焦点。有人认为,该俱乐部会员资格可以转让这也是一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情况,所以可以确认为一项资产。但笔者认为,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应当是指在将该笔支出记录到会计账簿与财务报表列报时,企业管理层如何对该笔支出所产生结果的判断,即管理层的“认定”(包括如何使用该项资产,该项资产以何种方式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果管理层在支出该笔购买俱乐部会员资格证时目的就是为了在其未来增值转让以获取其增值收益而不是为了自身消费的,则表明管理层“认定”为以出售该项资产的方式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可以确认为一项资产。如果管理层购买俱乐部会员资格证时目的仅为消费,则表明管理层“认定”为不需要处置该项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应当确认为一项费用。如果管理层购买时主要为了消费,兼有在其增值后出售的(包括不需要时),则表明管理层“认定”为以自身消费为主,不是以出售该项资产的方式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管理层出售的意图是不确定的(包括出售时间的不确定),因此,不能依此作为资产确认时的条件,也应当确认为一项费用。

笔者认为,确认资产这一会计要素时主要判断该项支出是否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其一是“拥有与控制”,拥有表明企业对某项资产的权利是完整的,包括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控制表明企业对某项资产具有决定其相关方(被控制方)的经济利益的权利;其二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预期应当是在资产确认时就有充分证据表明管理层运用该项资产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意图,包括时间、方式等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可以确定的经济利益。只要不符合这两个要点中的一个的,则应当确认为费用。

(二)案例“银杏树能列为固定资产吗”

1. 案例背景:某企业是机械制造业企业,购买了4棵银杏树,共计130万元。企业将该4棵银杏树列为固定资产,按10年计提折旧。

2. 案例分析:这一问题同样是资产确认问题,但与上述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资格证确认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资产确认是可以依据《固定资产准则》进行的。

类似的问题还涉及购买字画支出、古董收藏支出等。实务中对这类支出是确认为一项资产还是确认为费用也存在较大的分歧。

这一案例中对4棵银杏树是否能确认为固定资产存在不同看法的双方对4棵银杏树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中的两个条件是不存在较大争议的,即具有实物形态,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对“使用”的理解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暂不讨论);对是否符合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这一条件则存在较大争议。

依据固定资产确认的经济意义而言,企业拥有固定资产目的是取得劳动手段,为企业产品生产、劳务作业提供工具,银杏树等资产(非会计意义上所说的资产)是否属于劳动工具需要分析其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目前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文件中都未从会计核算方面对“生产”给出相关的定义,所以要分析银杏树是否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需要确定“生产”的含义。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二条有关项目解释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1994]财税字第051号)中规定:“凡未改变原商品的形态、性能、成分的,均属于从事商品销售业务,不应确定其为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国家税务总局的这一规定是从税务征管的角度来看待“生产”的实质性要素的,其角度虽与会计准则不同,但并不妨碍将其作为本案例中作为分析的基础。从前述规定可以看出,在机械制造业企业中,银杏树显然是不可能在机械产品的形态、性能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的。

从持有固定资产为“经营管理”所需的角度分析,我们同样遇到了会计准则及相关文件中未有对“经营管理”给出相关定义的困难。按照管理科学中对管理的一般含义,经营管理是一种活动过程,包含决策、计划、组织与实施、协调等功能。企业持有固定资产为“经营管理”所需,则应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或数个功能中体现其实际作用,否则对经营管理过程不是必须的,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确认。显然,上述银杏树是不可能在企业经营管理功能中发挥作用的。

从以上对“生产商品、提供劳务、经营管理所需”的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出,判断某项资产(非会计意义)是否应当作为“固定资产”(会计意义)予以确认时,应当分析其在企业业务活动中是否对直接形成业务成果或在业务成果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必要的作用或功能,而不是看价值是否足够高、存在时间是否长等外在因素。

从对本案例中银杏树的分析,笔者认为银杏树不能确认为资产,应当确认为一项当期费用。

对某些企业购买的古董、字画等收藏品是否能确认为资产的问题,也应当按照是否符合资产的定义来分析判断。

如果一般企业购买此类物品目的在于获取未来增值收益,应当确认为资产,进行会计处理时可以自行增设“其他长期资产”科目予以核算(见《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 P 155),财务报表列报时,记入“其他非流动资产”。对于其他长期资产的后续计量,《企业会计准则》中未予规定,依据资产的持有目的是获取其增值收益而不是在生产(业务)、经营管理活动中予以使用并发挥其作用这一点上分析,笔者认为不应分期摊销,但应当定期作减值测试。

如果在以经营古董、字画等收藏品为主业的企业中,则应当将其确认为存货;如果古董、字画等收藏品对企业经营业务发挥作用的(如高星级酒店)可以确认为固定资产。此时其后续计量应当按照存货或固定资产准则规定进行后续计量。

(三)案例“一条高速公路能否采取两种折旧方法”

1.案例背景:某公司有高速公路一条。其折旧方法为,路面价值采用车流量法,路基价值采用平均年限法。这一案例涉及的是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问题。

2.案例分析:2006版《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 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五条)。”

笔者认为,确定同一资产中各组成部分的不同使用寿命并采用不同折旧方法的基础是区分固定资产的物理空间,只有清晰区分固定资产各组成部分的物理空间,才能确定其提供经济利益的方式,从而确定不同的资产价值并判断各自不同的功能与折旧方式,或确认为不同的资产。例如,土地使用权与房屋建筑物的物理空间是可清晰划分的,土地使用权与房屋建筑物各自的功能是独立的,各自价值是可以分别确定的。

在本案例中,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为路基与路面两个部分。从公路的横截面分析,路基结构与路面材料结构是不同的,路基主要由泥土与较大的石块组成,路面由沥青或水泥与配比适度的石子(包括粒度与混合比例)组成,物理空间是可以清晰区分的;从功能分析,路基功能主要为承重,路面及车辆的压力垂直于路基,路基损坏较少(除非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路面功能主要是承受摩擦力的,车辆行驶时对路面的作用力是平行于路面的(当然也有承重功能),由于车辆的频繁摩擦,路面磨损较快,高速公路的路基与路面对车辆通过公路的行为提供了不同的服务方式;从使用寿命分析,路基的使用寿命显然高于路面的使用寿命。再看折旧计算,从折旧计算的基础之一即账面原值角度分析,当路面建造完工并经养护后需要经建造监理方的鉴定后才能敷设路面,路基与路面建造之间需要间隔一定的时间,因此一般情况下,路基与路面的账面价值是可以区分的。所以,从物理空间、使用寿命、提供经济利益的方式、账面价值的确定等方面分析,路基与路面均可清晰区分,各自形成核算基础,符合采用不同的折旧方式的规定,路基适用按使用寿命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路面则适用车辆量法。

笔者认为,在分别确认不同固定资产时,应当考虑资产是否符合物理空间清晰、功能或作用、价值确定、提供经济利益的方式等要素明显不同等条件。只有符合这些条件,才能确认为不同的资产,适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使财务信息使用者清晰了解资产及其后续计量情况。

(四)案例“收购小型发电机组的支出能否计入大型发电机组的建造成本”

1.案例背景:某股份企业(非发电企业)为了建造大型发电机组,从其他发电企业购买了国家规定应当关停的小型发电机组。购买时给予出售企业的款项中包括资产价值与职工安置补偿款。购买后按规定对小型发电机组进行了报废处理,从而获得大型机组的建造许可。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此项购买小机组的行为是合法的。

2.案例分析:对该项购买小型发电机组的支出是作为当期损益核算还是作为大机组的建造成本核算,存在不同意见。

认为该项支出应当构成大机组建造成本的会计人员认为,该笔支出所购买的小机组按照相关政策应当淘汰,其行为同时是建造大发电机组的前提条件,如果不淘汰小发电机组,则不能建造大型发电机组。这一政策性规定表明:取得一项该等资产(即任何一项大发电机组)的必要支出中包含原为非发电企业购买小发电机组并予以清理小发电机组的相关支出。

认为该项支出应当作为当期费用支出的会计人员认为,购买小发电机组后应当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清理进行处理,清理支出应当作为当期损益进行核算。因为小发电机组与大发电机组虽然功能相同,但小发电机组购买或清理支出并不构成会计核算中的“必要支出”的普遍意义。所以应当作为当期损益。

笔者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建造大发电机组必须淘汰小发电机组”这一规定在任何企业建造(取得)大发电机组资产实体时都是一项前提条件。这一前提条件规定了对不同的企业(即发电企业与非发电企业)取得相同资产(即大机组)的相同的法律环境,但不同企业从不同来源取得资产的成本是不同的,即原发电企业淘汰其原有的小发电机组属于固定资产清理,清理结果计入当期损益;但对购买小发电机组后建造大发电机组的企业而言应当属于大发电机组的建造成本。

会计准则中所说的“必要支出”应当理解为:会计主体在其所处的经济法律环境内的众多规定中的最基本规律。在具体会计核算时,应当视具体企业、具体资产、具体取得来源及具体法律法规的规定分析判断是否属于“必要支出”,而不应当机械地运用“普遍意义”作为会计处理时的判断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资产评估案例教学研究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基础工程建设迅速, 如新建高速公路、高层建筑均包含边坡工程, 其中边坡工程的稳定性评估是影响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边坡工程指岩体、土体由于重力作用或人力作用形成倾斜临空的地质体, 边坡工程在在我国广泛分布, 由于边坡组成成分多、自身结构复杂, 边坡工程时常受人类活动影响, 同时人类对边坡工程稳定性与防护治理的不重视, 导致部分边坡工程在施工期间或运营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基于案例推理方法是人工智能评估边坡工程稳定性的一种新方法。在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等方面, 有关案例推理方法的应用研究刚刚开始, 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很少, 由于岩土工程中不确定因素多, 常需要工程师的具体工程分析能力和相关工程经验。我国的一些学者和专家对于案例推理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 张清与田伟涛率先在国内岩土工程界开展案例推理方法的应用, 并开发了“隧道支护经验设计系统”[1]。姚建国将案例推理方法引入采矿工程的应用, 实现了基于事例推理的矿山支架智能CAD[2]。刘沐宇进行了案例推理方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研究[3]。由于边坡工程稳定性评价由许多因素组成, 其知识获取存在一定困难, 案例推理方法成为边坡稳定性评价的一种新方法。

1 传统的边坡理论方法

边坡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非线性的、不确定的动态工程, 由于边坡工程评价的不完整和不确定性, 对于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是相对复杂的问题。边坡稳定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以往工程经验。传统的边坡工程评价方法, 如工程类比法主要是人工操作, 导致工程类比法效率较低、主观性强。近年来, 面对信息的不完整和不确定性, 涌现出许多新的边坡稳定性评估理论方法, 如灰色理论法、神经网络法、模糊综合法等[4]。

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在边坡工程的稳定性评价中运用广泛, 灰色系统理论定义在判别事物的因素中既有部分已知的因素, 又有部分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因素, 综合组成灰色系统。灰色系统方法主要用于分析系统模型的不确定性, 信息的不完整, 组成结构不清晰性的系统, 并进行模型建立、结论预测、结果判别和控制流程等[5]。在灰色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关联分析非常关键。关联度是表征事物之间的关联程度。研究分析一个稳定性评估系统, 了解系统的组成结构和主要功能, 是提高系统效率的关键点。分析各种因素之间关系的密切性, 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特点, 是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手段。通过灰色关联度稳定性分析, 收集不完整的边坡工程信息, 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处理, 分析出数据之间存在的关联性, 获取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6]。

边坡的稳定性评估除了使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 同时还依靠专家的经验和相关工程类比。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在边坡工程中应用广泛, 其理论是指通过对人脑进行抽象和模拟, 使其具有学习、记忆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不必借助理论定理和数学公式,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获取知识途径广泛, 在工程人工智能方法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模糊系统通过总结人具有的经验性知识, 能处理工程模糊性的信息, 与其相比神经网络不具备此项能力;此外模糊系统的规则集和隶属函数中设计参数大多数依靠经验确定, 无法实时设计和调整, 这是模糊系统存在的主要缺陷。然而模糊神经网络将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的优点汇集在一起, 一方面可以利用人脑的逻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人脑的神经元的功能处理, 同时模糊神经网络能够自动获取知识、自动适应周围环境的改变。

2 案例推理方法

案例推理的方法是人工智能领域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一个新应用方向, 综合已有边坡工程经验知识用于解决新的边坡工程问题。由于是边坡工程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均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以往的工程经验占有一定重要性, 同时已有大量的稳定性己被研究分析出来的边坡工程案例, 使案例推理方法在边坡稳定性评价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1 边坡工程案例的表示方法

边坡工程案例各参数表示准确性、全面性, 影响到整个案例库检索的匹配程度和效率。基于案例推理的边坡工程稳定性评价, 是对边坡案例中包含的知识描述。边坡的案例是由一系列的信息组成, 在边坡工程案例中的表述内容, 具体针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所需的经验知识。边坡案例不只是由问题与解答组成, 同时具有一定的表达方式与组成结构。一个边坡案例是信息组成集合体, 是案例的基本特征信息和检索信息融合。边坡案例推理数据库通过关系数据库组建, 利用记录的方法表示个体案例。边坡工程案例的知识表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边坡案例编号:表示具体案例的代码。

2) 边坡案例名称:具体案例的名称。

3) 边坡案例类型:设定土质边坡为0, 岩质边坡为1。

4) 边坡案例特点:案例特点是构成组成案例的重要元素, 表征了案例的检索信息, 案例推理过程主要是利用案例特点进行检索和匹配。

2.2 边坡案例系统组织

案例在知识边坡案例推理方法中的重要部分, 影响案例匹配与检索的效率, 案例的表示决定了案例库的组织, 由边坡案例组成的特点和检索关键字, 对案例分类型管理。就单个案例而言, 常见的有两种组织方法:

1) 综合统一组织, 将边坡案例汇集成一个整体检索;

2) 分项目组织, 按一定原则将案例分解成单个部分, 各部分数据均可独立检索。若边坡工程整天结构稳定, 内部各因素关系紧密, 多采用综合统一组织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单, 运用不够灵活;若运用分散组织方法, 边坡工程案例使用和检索更方便, 数据能及时更新。案例检索索中特征信息比例不高者可采用分散组织, 灵活运用检索信息。将边坡工程案例的组织布置好, 可由具体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索引。

2.3 案例调整

案例推理方法中案例调整非常重要, 在传统案例推理方法系统中, 一旦检索到一个匹配案例, 案例推理方法系统就应该调整这个检索到的案例解答, 以满足当前案例的需要。调整的方法是, 寻找检索到的案例与当前案例的显著区别来, 然后应用基于这些差别的公式和规则提出解答。

2.4 边坡案例库管理

边坡工程案例库的管理主要是案例的日常更新修改、增加、删除等。由于稳定性边坡分析的增加和减少, 案例库及时更新, 保证边坡工程案例的准确性, 案例数据库的完整性与实时性。边坡工程案例库准确性要求基本条件,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查询结果的一致性:在一定的检索方法下, 查询的结果无差异。

2) 案例的完整性:检索出的案例要求完整。

3) 案例的无误性:案例库中不存在错误的案例;

4) 案例的无冗余性:案例库中的案例无重复冗余。

检查检索的准确性, 要求边坡工程案例的索引是具有唯一性。就案例系统库而言, 边坡案例的编码代表唯一的案例, 要求新增的边坡工程案例要按照案例结构来补充。

3 结论

1) 将案例推理方法运用与边坡工程稳定性评价, 提出建设案例库结构, 以及组织和管理案例库的法。但是基于案例推理的边坡稳定性评估的计算机数据系统有待研制。

2) 本文由于实际的边坡案例收集较少, 受案例限制, 案例指标的评选受限, 会影响了案例推理方法的使用范围与实际效果。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因素定量分析较广, 定性的分析不具体。

3) 边坡案例是记录式表示方式为主, 若改为面向对象的框架和规则混合表示法来表示案例, 同时利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来建立和组织管理案例库, 会促进系统面向对象性, 人机界面也具有面向对象性。

4) 边坡工程案例的组织索引有待进一步研究, 提高检索效率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林杰, 霍佳震, 薛华成.基于模糊推理的案例支持系统[J].系统工程, 2000, 18 (3:) 49-53.

[2]刘沐宇.基于范例推理的边坡稳定性智能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1, 12.

[3]夏元友, 朱瑞赓.边坡稳定性分析专家系统研制[J].灾害学, 1997, 11 (4) :10-14.

[4]谢全敏, 夏元友, 等.边坡治理方案评判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1, 20 (S1) :1065-1069.

[5]刘沐宇, 朱瑞赓.基于范例推理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21 (8) :1188-1193.

资产评估案例教学研究 篇8

关键词:健康评估,案例教学法,满意度

健康评估是沟通医学基础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的桥梁, 是护理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 对健康评估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在今后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以往我们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其弊端在于不能将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 导致护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 诊断思维方式单一, 理论脱离实际。我教研室对2010级护理本科班采用案例导入法, 在授课的同时, 以问卷形式进行案例教学的满意度调查, 以了解护生对案例教学的认识、总体评价、建议与要求。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我校护理学院2010级全日制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这些班级的护生均由同一教学组教师授课。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于2012年6月对我校2010级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逐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的设计参考了相关文献[1,2,3]。问卷的评价指标共分5个方面、18项内容。发放问卷245份, 回收有效问卷240份, 有效回收率为98%。为得到真实的答案, 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进行答题, 统一收回后, 将所有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 用SPSS 13.0做统计学处理, 用频数分布描述和分析数据。

1.2.1 教学内容

(1) 授课内容合理, 层次分明, 利用案例教学法能突出重点, 并将难点讲解清楚; (2) 教学案例内容不拘泥于教材, 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 理论和实际结合, 选用的案例恰当, 适应临床的需要; (4) 教材内容与目前科技的发展同步, 能适应临床的需要; (5) 教学案例的信息量能反映健康评估学科的动态和新发展。对有关的前沿课题给予适当评价, 有一定的见解。

1.2.2教学态度

(1) 教态端庄, 诚恳; (2) 注重个人仪表和修养, 尊重护生, 虚心接受护生意见; (3) 备课认真, 治学态度严谨; (4) 对护生热情, 经常能主动和护生交流、谈心, 且不刻板。

1.2.3教学方法

(1) 逻辑性强, 条理清楚, 声音洪亮, 语调、节奏适当; (2) 课件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3) 根据课程内容, 合理控制讲授进度; (4) 讲究教学艺术, 注重培养护生的学习兴趣; (5) 注重培养护生的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6) 案例教学时间安排在问诊、身体评估的理论教学中。

1.2.4 总体评价

评价等级分为满意、不满意两个方面。

1.3 研究方法

精选与教学内容紧密相扣的典型案例, 采用案例导入法与讨论法有机结合进行。在学习健康评估教材的第二章问诊、第三章身体评估之后, 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案例, 然后开展讨论;分别采用主动发言或点名发言等方法, 让护生各抒己见,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护生对健康评估教学总体的满意度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 2010级护理专业本科生对健康评估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95%, 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教学态度为99%, 其次是教学方法为98%, 最低的是教学内容为87%。从以上数据可知, 2010级护理专业本科生对健康评估教学总体比较满意。

2.2 护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分析

17%的护生不满意“教材内容与目前的科技发展同步, 能适应临床的需要”;9%的护生不满意“理论结合实际, 选用的案例恰当, 适应临床的需要”;7%的护生不满意“教学案例的信息量能反映健康评估学科的动态和新发展”;其他满意度均为100%。

2.3 护生对教学态度的满意度分析

只有5%的护生对教学态度不满意, 且认为授课教师不能主动和护生交流、谈心。对于“教态”、“教师仪表仪态及尊重学生”、“治学态度”方面的满意度均为100%。

2.4 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分析

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满意度最低的是“讲究教学艺术,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为86%;其次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为92%。80%的护生认为“案例教学的时间安排”欠妥, 并建议增加。护生对每次课的课前复习和课后总结反映良好, 普遍认为有利于学习内容的记忆, 但很多护生认为复习时间太少, 应该相应延长一些, 使复习的内容更细致, 范围更广。

2.5 护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分析

92%的护生认为通过健康评估的教学“能够掌握基本内容, 对课后复习和临床应用有较大帮助”, 97%的护生认为“教学效果良好”, 从整体来看, 护生对健康评估的教学效果满意度较高。

3 讨论

学生满意度研究的理论基础最初源于顾客满意度, 近年来, 国内学者以对顾客满意度研究为理论基础, 同时借鉴国外学生满意度测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方法。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同时还可以用来解释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和参与学习的结果。学习满意度是一种对学习活动的感觉或态度, 它直接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希望达到满足的程度。

我们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结合在一起, 既保留传统教学方法的精髓, 又注重并努力形成现代教学理念。通过调查可知: (1) 护生对教学内容的“教材内容与目前科技发展同步, 能适应临床的需要”、“理论结合实际, 选用的案例恰当, 适应临床的需要”、“教学案例的信息量能反映健康评估学科的动态和新发展”满意度相对较低, 这可能由于目前健康评估教学因学时有限, 只能保证基本教学任务, 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扩展教学内容, 加之学校扩招, 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 没有太多时间参阅相关文献资料, 了解相关学科的动态和发展。为使护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今后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意优化教学内容。健康评估教材内容偏多, 对护生的要求也很高, 短时间内很难把整本教材的内容掌握, 护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压力过大, 为改善这种状况, 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 针对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的内容设置进行深入改革, 精选教学内容, 使之适应护理专业的需求, 强调使护生将健康评估知识应用于解决护理临床实践问题, 培养和提高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不再过于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比如问诊部分, 可以尝试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症状讲深、讲透, 而与其相似的症状可以通过护生自学来掌握;实验室检查部分, 可选择临床上最常见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等进行讲解, 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革, 注重培养护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拓宽护生学习思路, 使部分教学内容由护生自主学习完成。 (2) 从护生的角度来看, 护生希望能与教师有更多交流与沟通的机会, 希望能有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今后的教学中, 授课教师应在上课时提早进入教室, 利用课前的休息时间增加与护生交流的机会;利用课堂时间, 加强与护生互动, 以活跃课堂气氛及增强与护生之间的交流。 (3) 护生均认为案例教学效果好, 但安排少, 有不少护生主张每学完一节课进行1次案例教学。本研究是案例教学法在健康评估中的尝试, 教学中的案例还需在深度、广度和课件形式上再下工夫。

参考文献

[1]俞洁东, 陈晓阳, 李晟.对中药学案例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8) :1037-1040.

[2]李海燕, 王倩.对中药学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 15 (5) :324-326.

资产评估案例教学研究 篇9

1.1 什么是需求:

“需求”并不是一个容易定义的概念, 它可以是“理想、欲望、要求、期待、动机、缺乏、限制和条件 (Brown, 2007:152) 。”但不管如何定义, “需求”应当是多面的、涵盖范围宽泛的且不断变化的。

1.2 评价和评估的异同

当我们评价 (evaluate) 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的时候, 我们最常用的参考依据是其在校英语考试的成绩, 其次还可能是其和外国客户的工作邮件, 或是其和外国友人聊天时的表现。由此可见, 评价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评估 (assessment) , 亦称评定, 只评价信息的收集过程 (Hart, 2004:1-2) 。语言学习中, 评估指对学生个体语言的学习过程、结果、能力等各方面的数据收集, 包括需求分析、水平的测量、课程目标的达成信息以及任务操作与完成信息 (Lynch, 2003:1) 。大部分学者人为, 评价与评估所指不同, 评估过程是评价过程的一部分, 是评价的基础, 也就是说, 评价是依据评估数据所做的价值判断。

1.3 评估和需求评估:

英语中的单词“assess”来自拉丁词源“assidere”, 意味“坐在旁边”。一个强调教学过程而不只是结果的教师、一个注重参与的教师应该“坐在”学生的“旁边”, 了解他们的能力、背景、学习目标、期待的成果等, 并且应该努力将自己投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Auerbach, 1994) 。

当需求和评估相结合就得到了“需求评估”。维基百科对其的定义是这样的:需求评估是一个决定和强调需求的系统过程, 或者确定现有状况与想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在英语教学中, 这种“差距”就体现在课程设计者和学习者之间对课程效果理解和期待的不同, 课程设置的目标和学生学习的目的之间的差异。

英语教学中存在这样两种需求。一种是客观需求, 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考试结果。另一种是主观需求, 一般通过参访、问卷调查、教师观察等方式获得。 (Brown, 2007:153) 旨在通过学生的视角了解也他们的需要。相对前者, 后者的信息更难获得, 因而尽管拥有相当的重要性却易被忽视。

1.4 评估时间:

一般认为有三个时间框架可以用来收集信息进而评估学生的需求:课程前评估 (Pre-course Needs Assessment) , 课程初期评估 (Initial Needs Assessment) 和课程行进中评估 (Ongoing Needs Assessment) 。 (Graves, 2000:110) 。这三者无排他性且相互补充, 并且应当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该文稍后的案例主要针对课程初期评估和行进中评估进行分析。

2 为什么要进行需求评估

2.1 需求评估的目的:

简单地说, 进行需求评估就是为了决定教什么, 怎么教以及如何评价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建立在对学习者需要的分析上。课堂教学的价值在于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由于学习者在多元智能、学习风格、学习背景及情感策略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要保证学生都能达到目标要求, 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王笃勤, 2007:23) 需求评估中收集到信息可以在课程伊始就帮助塑造调整课程内容、构成和形式。此外, 课程初期评估还可以传达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学生被邀请参与到课程决策中;教师愿意听取并且需要学生的意见。

2.2 需求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Graves认为需求评估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学习不是简单地由学生单方面吸收教师已经事先选择好的知识内容;学习更是学生本身可以、并且应该参与一个过程。 (2000:98) 当需求评估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次被采用时, 它帮助学生反观、思考他们的学习, 明确他们的需求, 进而产生一种自由、自主掌控学习的成就感。此外, 需求评估建立并进一步明确了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在中国, 大学英语课以一、二年级学生的公选必修课的性质存在, 教材、教案基本固定, 乍看之下学生最大的需求就是通过四六级考试。教师只需照本宣科、适当补充应试技巧即可。因而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缺失, 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与质量。然而, 如果仔细了解分析, 会发现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和目标并不相同, 很大的差异来自他们的起点能力, 即在教学开始之前学生原来具有的学习准备状态。学生的起点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知识起点能力、技能起点能力和态度起点能力。 (孙亚玲, 2008:99-100) 此外, 每个学生学习风格、兴趣重点也都大相径庭。需求评估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 即:现有的、已固定的、线性的教学大纲也可以针对教学对象的需要做到内容与时俱进、形式灵活多变。

3 需求评估的方式和流程

3.1 评估方式

需求评估常采用的工具和方式主要有:有调查问卷、等级评估量表、学习日志、座谈、表现性任务等。此外, 教师细心的观察和理解也不可或缺。

3.2 评估流程 (Graves, 2000:100)

1) 决定需要收集什么信息以及为什么要收集;

2) 决定最恰当的收集方式:什么时候, 如何收集, 收集的对象;

3) 收集信息;

4) 解读信息;

5) 针对信息调整课堂教学;

6) 评价调整的效果和有效性;

7) (回到第一步) 决定下一步要收集的信息。

3.3 特別注意

在解读信息时, 教师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判断学生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否和在教学框架下的实际课堂、生活相符。当教师判定两者不符因而不在课堂中做相应调整时, 教师必须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做这样的决定。如果教师不解释原因, 那么学生会认为教师只是单纯忽略他们的想法, 否定需求评估的价值, 进而不再配合今后的需求调查, 最终影响教与学双方的效果。

4 具体案例

在过去任教的这几年中, 每个学年我都进行若干次需求评估。除了在课堂内外观察学生、频繁和学生交流探讨学习和生活外, 我主要采取的是调查问卷的形式。每次收集的信息包括学生的:基本的英语水平;兴趣;学习方法、习惯和偏好;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和对英语课堂的期待。以下的案例是我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学年中做的四次需求评估。

4.1 首次需求评估

此次需求评估在整个学年的第一节课进行, 硬性规定学生全部用英语回答。旨在除了了解问题针对的内容外, 创造一个很自然了解学生基本英语水平 (尤其是读写能力) 的机会。

首次需求评估后, 我将全班学生的信息汇总制作了一个表格。着重关注回答有特色的学生, 比如情绪强烈地表明热爱或者痛恨英语的。多数意见的学习目标作为我课堂教学的指引, 而他们在英语中的强弱项则贯穿整个学期、作为我针对每个人调整教学的参考。表格整理完成后我简单地展示给学生看,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他们的回答老师均仔细阅读, 他们的需求是指导课堂教学很重要的因素。

首次需求评估的最后两个问题, 旨在了解学生的性格。中国的学生在老师面前大多内向、不肯多说话, 第一次用书写的方式可以了解到一些在平日对话中获得不到的信息。

4.2 第二次需求评估:

此次需求评估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前进行。考虑到若用英语回答, 部分学生会因为水品不够简单应付问题, 或是因为表述不清达不到使得评估效果大打折扣, 允许部分学生用中文回答。

另外, 此次评估还着重强调要求学生具体回答。比如针对第一题, “还好”、“一般”、“稍快”这类宽泛的答案对教学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又如, 第四题中特意把“看电影”排除, 是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在开学提出要在课堂上看完整的电影。然而, 从以往的经验判断出, 学生提出这点大多单纯希望不上课, 且觉得大家一起看电影有气氛, 对英语学习并无明显帮助。

第二次需求评估后针对学生的回答, 我花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在课堂给他们的反馈, 并组织全班集体讨论。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 他们仔细回想了前半学期的课程, 并按照要求具体地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因而对其后的课堂教学有十分明显的实际意义。

4.3 第三次需求评估:

此次需求评估在第二学期的第一节课进行。考虑到学生经过前一个学期的锻炼, 已培养出一定的能力考虑分析自己学习的目的和目标, 我采用了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考虑出来的一套评估方式。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思考自己的需求, 这套方式给出非常具体的提示。将学生的需求进一步细分为在课堂上的、在课外的、和自己特别需要的。为帮助理解、避免误解, 本次评估问卷还一并给出例子。

此次评估所回收的信息较之前一个学期, 内容多样具体。由于所谓“众口难调”,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我只能以总结出的大多数人共同的意见作为指导。针对每个学生, 我更多扮演的是提醒监督的角色, 在期中考试时将问卷返还给学生, 让他们对照开学初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目标, 调整自己的学习。期末时再进行一次对比。

此次评估效果明显, 课堂形式在学生的要求下更丰富, 内容更针对他们的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更加目标明确。

4.4 最终需求评估:

此次需求评估在第二学期的最后一节课进行。旨在了解第二学期在具体的目标引导下学生学习的感受。对课堂的意见和建议虽对这一届学生的课堂已经无法起到任何作用, 但对往后的教学是一种启发。一年的教学下来, 我和学生也建立了很深的感情, 本次问卷的最后三个问题相对和课堂教学关联较小, 但也有助于我了解当今大学生对英语学习和学习整体的心态。

4.4 效果

第一次需求评估中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一年课程的目标除了通过四、六级之外, 就是宽泛空洞的“提高英语水平”。而第三次需求评估 (“3-2-1需求评估”) 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丰富具体的目标以及对课堂的期待。比如在课堂上:“要记住每一个老师补充的词汇”、“发言要大声清晰”、“听力的文本可以跟着复述”、“希望老师可以继续多花时间在专业相关的内容而不是无趣的课文”等;在课外:“可以完整会唱一首英文歌”、“用英语给老师发短息写邮件”、“把自己的手机和电脑设置成英文界面”等;在个人的特殊需求中, 有一位学生提出目标是“可以用英文写一封情书并念给她听”。这两次需求评估时隔一个学期, 学生对于自我需求的分析能力有所提高, 而提供的具体的信息业对改善课堂和其自身的学习都有明显的帮助。结课时学生们对比开学初的目标, 绝大多数完成了自己为自己设下任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那位希望可以用英文写情书的学生, 不仅写了情书, 还在课堂上用全英文为他心仪的女生做了一个10分钟的presentation。

5 结论

需求评估告诉教师学生带进课程什么、在课程中完成了什么以及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还需要什么。需求评估可以并应当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但无论以何种形式方法、侧重点为何、用于哪个阶段, 其最基本也是终极目的都是通过了解学生的渴望和需求, 裁定教学大纲, 删减补充教学内容, 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进而达到课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Auerbach E.Making meaning, making change:Participator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adult ESL literacy[M].Washing ton, DC and McHenry, IL: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elta Systems. (EDRS No.ED356688) , 1994.

[2]Brown H 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 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New York: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2001:152-153.

[3]Graves K.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A Guide for Teach ers[M].Boston:Heile ELT, 1999:98-110.

[4]Hart D.Authentic Assessment:A handbook for Educators[M].Beijing: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 2004:1-2.

[5]Lynch, B.K.2003.Language and Program Evaluation[M].Edin 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Ltd.1, 2003.

[6]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99-100

[7]王笃勤.真实性评价——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23.

资产评估案例教学研究 篇10

商务口译能力是指在真实商务交际情境中的动态语言交际能力。商务口译质量是一个动态概念, 涉及诸多变量。为保证评价相对客观全面, 对译员能力及商务口译质量的评价应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商务交际情境中进行。

如陈菁[1]51所言, Bachman提出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 把语言的使用看成一个动态过程, 重视语言在具体环境、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使用, 突出语言能力不仅指对语言知识的掌握, 更重要的是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交际。这就意味着测试时要把涉及交际能力的各种因素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测试。

该理论对商务口译案例教学及评估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商务口译教学与培训应该以实际商务口译人才的标准为参照系数, 选择职业化培训模式及质量评估方式[2]80, 商务口译评估应该以译员职业能力评估为主。

在交际语言测试理论及形成性评估概念的指导下, 本文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绩效的角度, 分析商务口译案例教学中的过程评估。

二、理据分析

1.交际语言测试理论

交际语言能力 (CLA) 包括3个部分, 即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3], 三者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换言之,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 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动态过程, 同时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该理论主张测试的设计取决于实际交际任务, 测试的设计应针对与交际能力相关的整体因素, 对商务口译测试及职业能力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真实性及直接性是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两个重要原则。Bachman和Palmer[4]23把真实性定义为既定语言测试任务的特征和目标语言使用任务的特征的一致性, 一致性越高, 真实性越高。换言之, 真实性原则要求测试的内容及形式接近真实语言情境, 从而有效考量受试者在实际交际场合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如韩宝成所言, 真实性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测试任务越真实, 与被试平时使用的语言或内容越接近, 其测试行为就会发挥得越好, 那么, 根据测试结果对被试语言能力所做的推断就越准确, 因而测试的构念效度就越高[5]49。直接性是另一个重要准则, 即评估者不再单纯评估受试者的产品, 而是通过现场观察受试者, 对其临场表现作出客观评价。

在职业化商务口译培训中, 教师应努力呈现接近真实的口译实务情境, 并依照职业规范和标准设计评价体系。

2.形成性评估

形成性评估又称过程评估, 倡导的是教学全过程的持续性动态评估。通过观察、活动记录、小组讨论和同学互评, 向师生提供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程的反馈信息, 从而有针对性地调节教与学的活动。形成性评估不只考虑学习的结果, 而是试图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结果。因而, 有些学者又把形成性评估称作为了学习而进行的评估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

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个体。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教育经历, 基础各不相同, 这就意味着起点存在一定差异。在形成性评价中, 教师应理性看待并善待这种差异的存在,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从“横向比较”中感受同辈压力而产生一定学习动力, 又能从“纵向比较”中体会自身进步并树立信心。同时, 教师与学生是评价体系的共同参与者, 通过双向评价, 帮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业进展, 并制定相应学习目标。形成性评估已在多类口译课程中展开, 如英汉口译[7]45及视译[8]80。

三、商务口译动态评估

商务口译应将课堂训练视为商务口译实务现场, 严格执行职业化规范, 建立包括多个评估阶段、多种评估形式、多个评估主体的动态形成性评价系统。

Davies[9]认为, 口译评估由四个部分组成: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时间、评估形式。其中, 对评估客体 (即口译职业能力) 的定义是评估体系构建的基础和起点。

1.评估目的

科学的评估首先应该明确评估目的。口译评估主要有三大类目的: (1) 为口译教学培训服务; (2) 为口译职业评估服务; (3) 为口译理论研究服务[11]47。

商务口译评估既为教学服务, 又为职业评估服务。其主要目的是使学员的个人成长路径明晰化, 并使得教学评价手段更加多元化、科学化, 最终提升教学训练绩效。

2.评估时间

真实的商务口译任务可划分为译前、译中、译后三个阶段, 原则上, 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建构也可分为相应的三个阶段[6]45。质量评估可据此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阶段, 并制定相应的评估方式及考量标准。

商务口译案例教学评估是基于过程的职业能力评估, 由于评估时间的多阶段性, 在各个阶段, 评估客体可以有所侧重, 评估主体可以有所不同, 评估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3.评估客体

商务口译评估不仅要考查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及最终的学习效果, 还应对学生从事商务口译的职业能力做出准确、公正的测量。

王斌华认为, 口译能力是译员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译员能力不仅局限于口译能力, 还包括从事口译工作所具备的职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译员能力评估”是对译员从事口译职业的能力的全面评估[12]51。

刘和平[13]39提出的职业翻译能力构成整合图, 则展示了口译过程动态的一面。

我校的商务口译课以案例教学为辅助手段, 采用自编的口译案例书进行教学, 属于以实际案例为主导的实战式教学。课程开设在四年级, 在此之前, 学生已接受1年的基础口译训练。该课程旨在缩短学校与职场的距离, 评价客体有别于基础口译课, 即主要考评对象不再是理解、记忆、笔记、表达等口译基本技巧, 而转向考量学生完成商务口译任务的综合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以真实商务口译案例为依托, 既注重过程又注重产品, 鼓励学习者在完成口译任务的整个过程中了解、分析、内省、理解, 并最终能按照要求顺利自主或集体完成相关任务。

4.评估主体

根据国外的成熟经验, 职业能力和资格的评定要做到主管、主办、培训分开, 评估委员会不仅要独立于管理部门和培训部门, 还要尽可能地吸收各利益相关者 (stakeholder) 的代表, 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诉求, 最终给出独立专业的评估意见。评估主体则坚持主管、主办、培训分开的独立原则, 在各个评估阶段, 以不同的评估形式进行专业的职业评估[10]50。

口译最终服务于市场, 市场评价的主体是口译用户。作为口译交际活动中的一个组成要素, 用户对口译质量评估的看法也值得关注。根据张威[14]86的研究, 口译用户更为看重口译的内容, 尤其是“信息充分与完整性”、“表达流畅”和“逻辑条理”, 对形式要素的关注相对较少。

5.评估形式及操作

(1) 形成性评估

商务口译课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学习档案袋。小班授课人数为16-24人, 且4-6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课后分别布置个人自主练习和小组合作练习的作业, 并要求参加至少一次课外口译实践。档案袋内容结构具体如下:

(2) 终结性评估

实战阶段应创设真实的口译情境, 让学生体验紧张的现场气氛, 锻炼从容完成口译任务的能力, 培养职业素养。该阶段考评由评审团完成, 授课教师不参与。

评审团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专家评委 (1-2人) 及听众评委 (6-8人, 根据需要变动) 。专家评委 (1-2人) 评定总体印象分 (五分制) ;听众评委负责评价量化表中的一个指标 (五分制) , 算出平均分。专家评委给分与听众评委给分相加即为译者得分。在观察译员的同时, 思考并完成量化表的计算难度较大, 而一人负责一项量化表指标则相对简单, 且淡化主观性。在整个学期所使用的多个主要案例中, 应使用不同的评价量化标准。在前两个案例中, 学员职业能力尚在初级培养阶段, 口译质量考评的重点应为产出通畅性及信息完整度, 而非表达准确性。

译后阶段, 教师应予以点评, 组织讨论及学生自评, 从而提高学生的策略能力, 为下一次口译实践积累经验。

评价过程各要素总结如下:

四、案例分析—石材行业口译

评价方评估指标下面以商务口译石材案例为例进行具体说明。我校商务口自觉满意度译案例教小学组大自评致 (分10分为) 背景业务知识模块与口译操练两个业务知识理解程度模块。

1.背景听及众业 (10务分知) 识模块

该模块属于译前阶段, 重点放在行业知识及业务问题的导入。1.心理素质口教译师提前一周发放案例书, 布置相关小终组结的性调1研.整任体务评分, 并要评审团2.口译质量30-60%求学实生战了解花岗岩产品评估2.量化表3.口译效、果荒料采购、台面板加工、集装箱尺寸等知识, 必要时应联系业内人士。在第一次案例分析课上, 先由小组汇报学员1.临场表现自评报告, 后组织全班提问并讨论, 最后由老自师评译后教师2.进步空间10-40%点评他并评进摘一要步讲他评解。评价评分审为团三个3.困部难分与, 策每略个部分各10分, 算出平 (均存分入档。案袋)

2.口译实练

小组2.行业知识及业务30-50%学习档案袋准备该模评审团评评估估指标教块师属于问译题中学阶习段能力, 重点在于训练并考评职业口译水平。评即价在理评解价了背景及业务知识后, 引信入息两充分评个与价实完际整案性例:第一, 评估客体所占比例测量工具赴欧时洲间考察主体采专家石 (1场5.心分并理) 购素质买荒料 (Quarry) ;第表形达二式流畅口译终结性, 美1国.整石体材评分公司评审团2.口译质量30-60%逻辑条理驻厦实办战采购学员大板评估2.量化表31及..口工台译具面效资板果源的 (S使la用b and countertop) 。第一个案例译前听众 (5分) 量化表形指成标性为真实的学小组2.行业知识及业务30-50% (略学) 准备教师生口习档案袋评估问译题案学例习, 能第力二个案例为真实的老师口译案例。

第一学个员总模块1分.结临场束表时现, 布置第二个模块相关任自务评, 报发告自评放译译后教师2.进步空间10-40%他评摘要他评员接到口评译审任团务31时..困心获难理取与素策质的略材料 (存入档案袋) 口译 (如:价目表终、交易条款等结性1.整体评分) , 要评审团评价2.方口译质量30-60%评估指标求学实生战思考如何评估2.量化表3获.口取译更效果多材料、如何准备护照等细节问题。

在口译实训室创设接近真实的口译临情场境表现评价方评估指标, 邀请案例作个人自评 (10分) 进步空间者、业内人学士员担当1.临评场审表团现专家评委 (如果条件有自限评, 则报告困自难觉自与满评策意略度可邀译后小教组师自评2 (.1进0步分空) 间10-40%他评摘要请其他口他评评译审教团师3.) 困, 各难与学策习略小组准备业不务同知案识理例解, (程交存度入叉档担案任袋) 听老师 (10分) 总体印象度众评委 (如果有平行班, 则可班级交叉对) 。提问的满意度

听众 (10分) 评价分为两个部分。专家评委评 (定2-总3个体问印题象) 分 (五分评价方评估指标制) ;听众评老委师负 (1责0分评) 价量化表中的一个总指体标印 (象五度分制) , 算出自觉满意度平均分。专小组家自平评评均委 (分1给0分分) 与听众评委给业分务相知加识理即解为程译度者得分。

3.译后阶段

案例结束价, 方要求学生自我反思并撰评逻写估辑指条自标理评报告, 交由老师点评。听众 (5分) 量化临表场指表标现 (略)

评价个分人为自三总评分 (个10部分分) , 每个部分各10分进, 步算空出间平均分。

以上各部分得分由软件自动计算, 涉及准备材料、点评记录、自评报告、口译录音存入学习档案袋。

五、结语

在商务口译案例的学习中, 学生体验了职业口译的全过程, 从门外汉跃升为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口译员。商务口译职业能力包括:快速有效地获取并习得行业知识、理解相关业务问题、提供优质的口译服务。在案例教学中采取形成性评估, 有助于对学生分析案例、准备案例、实战口译的全过程起到诊断、激励和强化的作用。

资产评估案例教学研究 篇11

餐饮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很多方面, 主要有: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固定资产维修管理、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企业应在如下领域多下功夫。

1、建立较为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制度一般由财务部门制定修改再提交总经办审批修改而完成。由此财务部门必须会同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商讨, 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值得一提的是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 按照固定资产的的类别及使用部门, 由各级使用单位具体负责, 分解落实班组或个人, 并同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

2、加强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

固定资产采购是整个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有:积极实行集中采购制度, 对于大额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供应商, 项目决策通过集体评议, 项目效果进行后续评价;对于在建工程要严格落实建设工期, 执行投资预算, 按期决算并交付使用。

3、搞好固定资产的保养和维护

餐饮业的一些设施设备是被客人直接使用的。应注意保持清洁、安全、整齐等, 必须建立健全必要的维修保养秩序和管理的责任制度, 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4、加强固定资产的处置管理

各类固定资产如已达到不堪使用状态, 且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过高时, 使用单位主管应建议是否应予报废。各类固定资产如有以旧换新、无法修复、修理成本过高或闲置等情形时, 使用单位主管将设备提交管理部门鉴定决定处理方式并配合采购部寻找可能买主及比较出售价格。

二、案例分析

(一) 某餐饮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案例公司主要是以经营餐饮、客房、食品加工、旅游为主要业务的餐饮集团有限公司, 下属子公司以品牌进行分类, 有独立门店、分公司、连锁公司。管理的类型多种, 门店单独管理、区域管理、连锁集中管理等, 由于各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统一, 这样带来一系列管理上的问题。

1、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的购置随意性大。各单位根据各自的使用喜好, 牌子杂、价格差异大。

2、经营用房的装修费用无标准化模式。各单位根据自身的需要安排装修的金额、期限。造成有的门店豪华装修、有的门店几年不装修;装修费用的摊销各自根据经济效益来决定摊销的期限, 随意性强, 任意调节利润。

3、运输设备管理无序。对运输设备的维修放任驾驶员随意修理;不重视运输设备的保养维护, 造成维修频率高、费用大。

4、资产的处置随意性大。资产的折旧年限长短不一、处置的随意性大, 经济效益的考核不能在统一的起跑线上。

(二) 实施有效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1、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落实资产负责人, 权责分工明确。

集团公司总经理为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 下属各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在集团公司设置资产管理负责人, 下属各单位设置资产管理负责人、各部门、小组设置固定资产保管人, 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三级管理网络, 行使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能;层层负责制度, 从原头上保证集团公司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

2、制定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统一下属各单位资产管理的方法。

自有产权的房屋由该单位的资产管理主管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自有产权房屋的产权证也由集团公司分管资产管理的财务部集中管理, 产权证原件由集团公司档案室统一保管;统一资产申购、维修、报废、调拨审批权限、申报手续;统一设计各类申报表格、固定资产登记卡、分类、编号;对大额采购、自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及维修工程统一实施招头标、设计管理、施工管理及预决算工作;由集团财务部负责指定审价机构进行工程决算审计。

3、加强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和维修管理, 对部分固定资产实施集中采购。

餐饮业的设备主要有:厨房设备、排风设备、消防设备、空调系统 (包括设备) 、餐桌椅、电器 (电视机、音响、电脑、点菜机等) 。门店设备的更新同样纳入有效的管理。对空调设备、电器类设备按经营档次、盈利能力确定购入设备的品种。比如空调设备, 对大型的饭店要求安装中央空调;中型或消费层次较高的门店要求安装“大金”吸顶空调;小型连锁门店要求安装“海尔”吸顶空调;对100㎡以下的门店要求安装“海尔”立式空调。由于产品相对统一, 对空调设备的购入由集团公司采购平台负责统一在电器市场上通过竞价后实行集中采购, 使得购入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样对空调设备每年进行一次的维护及日常的修理由集团公司负责招标, 这样即保证做到了对空调设备的正常维护延长使用的寿命, 同时对日常的修理做到随叫随到, 费用支出又是最低的。对运输设备、电脑、复印机等办公用品实施定点维修、保养、租赁;为了加强对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各类车辆集中维修工作的管理, 较大幅度降低相关费用支出, 对运输设备实施定点维修。对大型设备报损成立专门小组负责实施竞标;运输设备、空调设备、电脑、复印机等办公用品报损实施定点处置。

4、加强固定资产使用管理———统一固定资产会计记账方法和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

统一固定资产的账簿管理, 主要是统一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残值率 (5%) 、工程费用的摊销年限;例如:房屋及建筑物:30年;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10年;电子设备、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和家具等:5年;对大中型饭店固定资产装修的摊销期限:;100万元 (含100万元) 以下工程项目:2年;300万元 (含300万元) 以下工程项目:3年;30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5年;对小型、连锁门店固定资产装修的摊销期限:5万元-30万元 (包含30万元) 以下装修工程项目:2年;30万元—50万元 (含50万元) 以下装修工程项目:3年;对各类财产保险由集团公司负责保险公司招投标, 统一财产保险种类、费率。

要求各单位每年年中、年末进行2次固定资产的盘点, 集团公司每年组织1次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的大检查, 平时不定期的抽查。

5、加强餐饮集团公司的门店装修管理。

餐饮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对门店的装修需要二至三年进行一次, 大的工程在2000多万元以上, 小的工程也在10万元以上。因此对拥有大小60多家门店的集团公司来说每年在装修工程上的投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 因此对工程项目实施有效的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资产管理范畴。具体而言包括:一是每年年初工程部有计划的对下属门店制定装修计划;二是根据拟装修门店的经营档次、盈利能力, 工程部、财务部测算装修工程的总投入;三是在此基础上聘请专业设计;四是进行第二次的效益预测, 确定总的投入额;五是上报工程项目的预算立项申请报告, 阐明项目可行性及效益分析情况;六是集团总经理室批准后, 对工程项目实施招投标;七是对3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聘请专业人员担任现场监理。

6、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效益分析

随着企业对资产盈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 向管理要效益已是大势所趋。

餐饮业经济效益考核中有个很重要的指标:营业收入毛利率[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营业收入], 说明1元营业收入产生多少营业毛利额。对此指标的延伸,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固定资产毛利率[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固定资产原值平均余额]来看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

经过对近三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归类, 我们发现:固定资产毛利率连锁公司最高, 大型饭店最小。分析其中的原因, 大型饭店虽然营业利润的绝对数最大, 但是固定资产总投入一般在1千万元以上, 因此和固定资产原值的比值就最小;相反连锁公司由于整个经营的档次在中下水平, 单店基本在3年以上进行一次改造, 且总投入不超出50万元, 因此该指标的比值反而最大;经营小吃、点心的单位固定资产毛利率也较高。

通过这些数据, 我们对资产管理的考核又有了一个新指标。特别是在新开门店的经济效益的预测时有了一个新的参考目标。

(三) 固定资产管理效果

通过近二年的上下努力, 固定资产日常基础工作日益规范, 整个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摘要:如何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餐饮业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一般占到总投资的85%, 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某餐饮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餐饮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陈雪琼.中国饭店业投资行为诸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 2006, (09) :174-177.

上一篇:广告语义下一篇:英语课堂上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