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控制

2024-12-06

适度控制(精选10篇)

适度控制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但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口多、底子薄、差别大是基本国情, 而社会保障属于刚性福利, 待遇水平具有不可逆性。因此,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 其基本定位就是保基本。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的医疗保险, 当然也不例外。

然而, 究竟什么是保基本, 什么样的程度才叫保基本, 怎样才能做到保基本, 人们在理解上存在很多分歧。一些人认为保基本就是低水平, 一些人认为保基本是撒胡椒面式的保小病。这都是对我国当前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和定位的误解。

所谓保基本, 简而言之就是要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 具体到医疗保险, 就是要满足人们的基本医疗保障需要。这个概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各方理解和把握起来难免因人而异、因地而异。我认为, 应分别从医疗保险制度的筹资、消费和待遇水平三个方面来理解保基本。

首先, 在筹资方面, 保基本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要坚持费用分担。筹资水平不能过高, 不能超过筹资各方的承受能力, 致使负担过重。医疗保险的筹集要由个人、国家和集体分担, 其要义是权利义务相对应, 追求公平性。

其次, 在医疗服务的消费环节, 保基本主要体现在“三目录” (即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 的控制机制上。“三目录”内的消费是保基本的直接体现, 也是保基本的重要控制手段。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不是全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而是在用药、诊疗、服务设施等方面有一个维持基本医疗保障需要的规范, 只有符合“三目录”规定的范围内的医疗费才能纳入统筹基金报销。

第三, 在待遇的保障水平方面, 保基本要与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及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 在初步解决了职工的门诊和大病统筹、城镇居民的住院统筹后, 逐步实现居民的门诊统筹。具体到个人, 患者的住院费用中要有一定的个人负担比例, 不是全额报销, 其目的是增强参保患者的节约意识和调动参保人员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总之, 保基本既是出于现实国情国力的考量, 也具有增强患者节约意识和发挥社会参与监督的目的。保基本不是一个绝对水平, 而是一个相对的要求, 是一种从筹资、消费到待遇水平进行适度控制、合理约束的机制和要求。从筹资和待遇水平看, 我国的医疗保险只要坚持了“个人要缴费、住院要出钱”, 就可以说它是保基本的;从消费环节看, 只要是有“三目录”的存在, 也可以说它是保基本的。因此, 通俗一点来说, 保基本就是“个人要缴费、小病账户填、大病掏点钱”, 还有一个“紧箍咒”即“三目录”来规范。

作为一种适度控制、合理约束的机制和要求, 保基本是不是意味着低水平呢?显然不是。我国医疗保险遵循“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财务机制, 保基本是一个动态的保障水平, 可以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以及医疗保险制度自身的运行情况, 适度调整。2010年, 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 积极推进居民医保门诊统筹, 以及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等, 都是适度调整措施。

需要强调的是, 保基本虽是一个动态的保障水平, 可以适度调整和提高, 但也不是一味求高就好。当前, 全国各地都在提高医疗保险的待遇水平, 有些地方的做法甚至远远脱离了保基本的基本要求, 达不到适度控制、合理约束医疗消费的目的, 甚至过早地走上了泛福利化的医疗保障道路, 这是不可取的。一是国情决定, 人均收入不高。二是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性大, 都向高攀比吃不消。三是制度的可持续性必须稳定, 要有风险意识, 过度超前不可取。当前, 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水平, 关键是要合理调控好费用的筹资机制、消费 (或医疗服务) 的约束机制和待遇的分担机制, 达到适度控制、合理约束医疗过度消费的目的。根据目前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筹资水平, 三项制度在统一“三目录”和费用结算办法的前提下, 各自次均综合报销比例分别控制在80%、70%和60%左右较为适宜。

此外, 坚持保基本原则提高医疗保险待遇, 还要立足现实发展阶段量力而行, 区别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且要注意顾全全国大局, 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各类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性游戏“须适度 篇2

护士丽怡很爱丈夫林希。在她眼里,林希有才华并长得潇洒,她也觉得林希深爱着自己。可姐姐的婚变使她对自己的婚姻失去自信。谁也想不到姐夫会背着姐姐找了个情人。“男人都是喜欢偷腥的!”姐姐这样对丽怡说。丽怡想,姐姐比自己更漂亮,可姐夫还是要偷腥。那么林希更有理由、也更有条件去找另外的女人。她想起了过去丈夫说给她听的顺口溜:男人喜欢的女人是“在客厅是个淑女,在床上是个荡妇……”由此,她寻思征服丈夫只有靠两条,一是自己对他更温柔体贴;二是在性方面满足他。

丽怡开始在脑子里回想过去从杂志和影碟上看过的做爱画面,回味着各式各样的做爱方法,然后诱导丈夫与她一起做“性游戏”。她认为男人之所以找其他的女人不就是寻刺激吗?自己与他各种游戏都做过了,他还会有什么不满足的?起初,林希对丽怡的变化并没有太在意,觉得夫妻间玩玩这些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可后来他发现妻子乐于此道,并且做爱的频率提高了许多,常常自己身心疲倦,可她却“斗志昂扬”。他这才明白,所谓男人最怕女人说“我还要”的笑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碍于男人的面子,林希常常疲于应付,以致出现了阳痿和早泄。为了让丈夫治好“病”,过去连买避孕药具都觉得难为情的丽怡一反常态,买来供丈夫用的“神油”和自己口服的“夜夜娇”。

后来,丽怡居然买回了售价极高的所谓情趣用品真皮手铐脚镣等东西,把自己当作被虐待狂似的。到此,林希不得不拉下脸来与她认真谈话。他告诉妻子自己并没有花心,世上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想搞婚外恋找刺激,他爱她并希望能恩爱地生活着,而“性游戏”虽说有助于增进性感受,可如果是想用这种方式来约束对方就会适得其反。可惜,这席话对她只起了一时作用,不久她又用起了新招,而林希的躲避,则被她看作是婚外恋的征兆。后来林希对妻子失去了信心,觉得还是分开过为好,恰恰这时候丽怡怀孕了,离婚又谈何容易?

幸亏,有朋友建议林希携妻子找心理医生看看,丽怡也感觉到自己的心态有不妥之处,愿意看医生,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她的心理渐渐恢复正常,两人的婚姻又美满如初。

可见,“性游戏”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恰当好处的娱乐,可以使夫妻性生活变得富有情趣,多点浪漫色彩;可若是玩得过火,则可能走火人魔,以至扼杀了婚姻。所以在进行“性游戏”时,我们必须记住下面的忠告——

1.掌握好适当的度,以双方都能接受并彼此都感到愉快,于彼此的身心都有益处为度。

2.充分考虑到对方的道德观念和性观念,不可强求对方。所选的游戏必须是双方均乐于接受的。

3.不要把玩“性游戏”当作是讨好对方或是控制对方的手段,否则会引起对方反感。

4.把“性游戏”牢牢地划定在婚姻内,不要为了寻找更大的刺激而走上婚外恋的险途,否则你的婚姻迟早会因此破裂。

适度控制 篇3

人类的体质实践证明:健康是人类(含个体)生命、生存的前提条件,是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健康这一概念早已被人类悟出并得到总结,是人类体质的客观存在,是内外能力的最佳状态,对个体、社会具有现实意义。但目前对健康概念的定义(包括WHO),都是从定性角度给予界定的。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在40年代将健康概念界定推出,并不断加以完善,但是仍然缺少实践价值。

要想使其具备实践性,就必须从定量的角度予以新的界定。依据质量互变规律,就体质的内涵而言,体质的各指标本身包含着质与量的规定性,两者之间是统一的。健康恰好是质与量适度时的定性表现。

为使其具有实践性,我们研究并引入了"适度体质"[1]这一概念,是对健康概念的定性认识深化。这样就使健康定义由定性走向定量,由模糊走向透明,由不可操作走向实践。而控制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只有控制才能实现健康目标,因此控制论是实现体质健康的有效的手段。

改革开放30余年,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随之而来出现了肥胖症,各种文明病呈现较快增长,并继续发展的趋势,已成为世界性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个体与社会需有较高的素养、素质,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健康养成。健康必须遵循这样一种思想、理论的指导,即要建立"适度体质"思想、理论[1]和把控制论[2]纳入体质健康的自我控制,这恐怕将是体质未来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这点就是此文要进行讨论的主题。在参考其他国家有益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研究适合本民族体质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战略,建立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体质、健康的新思想、新理论,推动实践的新发展。

适度体质理念,其实早已进入体质的实践过程,并指导着实践。临床上的大量指标健康量的应用,是判别健康,非健康的界限,所谓治疗,也就是对指标健康量的人为控制,将相关非健康指标量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即健康量规范范围内。对适度体质任何一个指标健康量的控制都是如此,所有指标量(当前只把某些生命指标或相关指标)达到了健康的具体规范,这时优化组合后的体质就称为适度体质,也就是对健康概念的定量性界定。实践证明这一界定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从质量互变规律上看,体质受环境、条件、时间等的影响,非健康是指标量围绕指标健康规范量的增减而随时变化着,形成了不同的质,才衍生出五彩缤纷的不同质型,不同姿色的个体,组成了今天的人类社会,这也是大体质概念赋予给我们对其外延的新认识[3]。

体质这一事物同样存在着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指标量和指标是体质这一事物的内容,它决定了体质的表现特征和特性,即性质或形式。反过来其性质又能反映其量的内容,即指标量的动态界定,也就是对质的量化关系及组合形式,有什么样的事物内容,就必然有与其相适应的表现和反映,我们把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概念的界定称为定性性定义,把适度体质概念的界定称为定量性定义。二者是内容和形式,定性和定量的统一。从量化角度看健康量居中,非健康量递增、递减大体上呈双向对称性分布,这与体质实践也是一致的[3]。如:临床上的血压超标,常诊断为高血压,低标常诊断为低血压,值在规范的正常范围内波动,才是健康的,所以我们引用了适度这一量词代替正常或健康。只有指标量适度其表现和反映才是健康的;反过来健康(体质)的表现和反映与其相应的指标量的关系必然是适度的,比例是协凋的,组合是优化的。从这一意义上讲,不同质量的体质(狭义),其质和量是一一对称的。这就得出了:健康(体质)=适度体质;适度体质=健康体质,其逆定理是成立的,在逻辑学中,利用集概念是有科学依据的[4]。这不仅是对健康概念由定性认识,进一步深化达到了量化认识,也使健康的定性概念走出模糊困境,从而具有了实践意义和价值,摆脱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界定所引起的困惑和尴尬,使进退两难的体质学科走出维谷。这对建立我国自己的体质、健康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人体是多个系统(解剖学)组成的大的复杂的综合的自我控制系统。从系统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整体与时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精确地考察对象,解决问题,以达最佳处理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它的显著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最佳化。

人体本身是一个庞大的严密科学的自我控制系统。这一系统又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不仅研究现状,还要预测将来发生事件的影响,系统中存在的许多指标信息随时需要按健康量规范进行最佳化处理。控制就是保持各种各类指标的健康量在体质这一大系统中处于最佳化的优化组合状态,控制住是维持体质健康的特效非常手段。每个人都要各自养成获得生命信息的良好习惯,掌握重要器官所提供的信息变化,了解其所处的状况,并要极其重视这些信息,特别是关系到生命器官指标量的不良信息,随时进行有效调控方能保持健康。了解掌握信息的手段很多,测试的方法也不同,今天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各种检测体质生命信息的手段,有物理的、化学(生化)的、生物的、心理的等等,为社会或个体传递不同方面的指标信息,给人们进行健康控制用以参考。信息的提供是一个方面,进行有效地控制又是一个方面。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其实早已深入到了体质实践,医疗是最早控制论在临床的介入,治疗、预防接种就是人为的控制。中医的辩证施治是最完美的实施与证明。当然,还有好多。如减肥、塑身、锻炼身体,控制饮食、消除不良生活习惯、修身善性、心理输导……

人类的体质实践证明,健康是客观存在的,是体质最具有生命力的能力状态,也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前提保障。拥有健康,便会拥有一切;而失去健康,便意味着失去一切。这是历史和社会实践给出的结论。因此健康便成了人们所追求的最美好的愿望与目标,成为每个人执著的企盼和永恒的追求。适度体质概念是定量性的数字化概念,其界定是以健康量规范为标的,具有实践意义和实践价值,是实现健康操作的理论基础,为人类获得健康提供了可能与平台。

系统论则告诉我们,体质是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大系统,预测、判断、处理体质事物要从整体出发。信息论可向主体源源不断地提供体质(客体)的各种信息,反映体质的即刻状态。控制论是依提供的信息为依据制约和调控体质各种指标健康量规范的有效手段。适度体质和控制论: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托,切实地把健康引步入到了可实践操作的轨道。突显了控制论对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无论人们承认或不承认,在客观的体质实践中,二者早已潜入。二者进入体质健康的实践是必然的,这为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步入高层次的人类文明,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体质实践要求对健康概念的界定应有实践性,不仅要定性,还应定量。适度体质是具有实践意义的定量性界定,控制论是制约健康的有效手段,二者进入体质健康实践是必然的。

关键词:适度体质,控制论,进入,必然性

参考文献

[1]刘东海.论体质综合评价的战略思想[J].体育学刊,1998,(2):60~61.

[2]韩金山,等.中华民族体质未来发展的展望与理性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8,(8):1661~1662.

[3]马青龙,等.论健康与体质、适度体质的关系[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711~713.

相机诱导 适度点拨 篇4

一、把握点拨时机

教师要紧密联系知识内容,结合教学实际,把握点拨时机,做到“当点则点,当拨则拨,针对实际,相机诱导”。点拨的时机最好是在新旧知识联结之处,在学生疑惑、有争议、思维受阻时。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及时分析受阻的原因,然后通过巧妙设计辅助性强的提问来指引思考方向,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帮学生巧妙地在探究中突破难点,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当学生学习新课思维受阻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点拨。如在学习北师大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导出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先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再通过折纸与拼图的活动,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为了进一步导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的动手实践活动,即用剪下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叠放在一起(如图),让学生观察在拼出的这些图形中,有没有平行四边形,据此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由于结论众多,学生可能会出现思维受阻的情况,感觉不知从哪里说起。此时,教师可适当加以引导点拨,提醒学生注意[Δ]ABO和[Δ]CDO的关系。这样,学生们就会领悟到四边形的问题是否可以转化成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通过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茅塞顿开,问题解决也水到渠成。

在学生解题粗心大意时,教师要把握好点拨时机,相机诱导。如,课后习题: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cm和8cm,则其外接圆直径为? cm。学生由于受到常见的勾股数6、8、10的影响,认为外接圆直径为10cm,而忽略了斜边为8cm的情况。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启发学生,这个三角形中哪条边为斜边。学生才发现,他们的思维出现了漏洞,斜边可能为8cm,也可能为10cm,这样,外接圆直径就不会只有一个答案了。

在学生遇上难题,出现争议时,教师要把握好点拨时机。如,⊙O的半径为1cm,弦[AB=3]cm,[AC=2cm],则∠BAC= 。

学生们的答案有两种,一种解答过程是:

如图一,过O作[OE⊥AC]于E,作[OD⊥AB]于D,连接OA.

根据垂径定理,

有[AD=12AB=32],[AE=12AC=22],

在Rt△OAE中,[∵cos∠EAO=AEAO=22],

[∴][∠EAO=45°],

在Rt△OAD中,[∵][cos∠DAO=ADAO=32],

[∴][∠DAO=30°],

[∴][∠BAC=∠CAO-∠BAO=15°].

图一 图二

另一种解答过程是:

如图二,过O作[OE⊥AC]于E,作[OD⊥AB]于D,连接OA.

根据垂径定理,

有[AD=12AB=32],[AE=12AC=22],

在Rt△OAE中,[∵cos∠EAO=AEAO=22],

[∴][∠EAO=45°],

在Rt△OAD中,[∵][cos∠DAO=ADAO=32],

[∴][∠DAO=30°],

[∴][∠BAC=∠BAO+∠CAO=75°]

本题是圆中的一道无图题,学生在画图解答时,有的画的是圆心在[∠BAC]外部,如图(1),有的画的是圆心在[∠BAC]内部,如图(2),因而导致本题的结果有争议。这时,教师要适当进行点拨,激发学生去比较、辨析、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点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他们马上领悟,由于弦AB和AC可能在圆心的同侧,也可能在圆心的异侧,因而答案有两种可能。

本题如果没有让学生尝试练习,就提出可能存在的两种情况,学生就不能体会解答几何无图题时可能存在的多种情况,因此不要过早点拨,最好是在学生的解答产生了争议后进行。

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适时的点拨尤其重要:比如在独学环节,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的时候;在汇报展示环节,当学生语言表述出现异议的时候;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当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结论、实验的结果有争议时;在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等关键处,在练习中暴露问题的时候……教师适时的点拨可以引导学生冲破原有思维方式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丰富点拨方式

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握点拨的时机,还要通过多样的点拨方式来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等思维活动,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中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解题技巧,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简言之,即点拨要适法,常见的有设疑点拨法、演示点拨法、类比点拨法等。

设疑点拨的方式也具有多样性,比如有导向式问题,有探究式问题串,有纠错式问题等,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如,作圆,使它和已知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教师先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作,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寻找作法。这时,学生可能会感觉无从谈起,于是,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①作圆的关键是什么?

②假设⊙I是所求作的圆,⊙I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圆心I应满足什么条件?

③这样的点I应在什么位置?

④圆心I确定后半径如何找?

教师通过设计这样必要的问题串,适时点拨、启发,以促使学生主动地观察、分析、探究,并迅速有效地逼近学习目标,从而将思维引向深入,引向知识的本质。

nlc202309041728

演示点拨指教师利用实物、实验、动作、图示、体态等表现方式,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知识变得更形象、直观,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利用几何画板先做一个任意的△ABC(图3),作出△ABC的中线AD、高线AE、角平分线AF,测量出AB、AC的长,然后拖动点C,使得AB=AC,学生会很直观地发现AD、AE、AF互相重合(图4),并且可以多次改变位置,实验结果都一样,这样的演示让学生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使得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数学知识很自然地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三、注意适度点拨

课堂上,教师的点拨要适度,过多的点拨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失去继续探索的兴趣,太少的点拨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不必要的点拨又必然剥夺学生尝试错误和从失败中学习的机会,不充分的点拨会让学生感到一头雾水。当学生在探索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产生了思维障碍时,教师就应适度点拨,巧妙引导,带领学生走出误区,解除困惑,明确错因,探明真知。

如,在九年级复习课中有这样一道训练题:已知AB∥CD,求证:∠A+∠E+∠C=360°.

大多数学生是这样两种思路:

解法一:如图5,过点E作EF∥CD,

[∵]AB∥CD EF∥CD [∴]AB∥EF

[∴]∠A+∠AEF=180° ∠C+∠CEF=180°

[∴]∠A+∠E+∠C=360°

解法二:如图6,连接AC,

[∵]AB∥CD

[∴]∠BAC+∠ACD=180°

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知:

∠EAC+∠E+∠ECA=180°

[∴]∠A+∠E+∠C=360°

此时,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教师就要进行适度的点拨,鼓励学生多向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先让学生回顾这两种解法的共同点是作辅助线,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和“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把结论中的360°分成两个180°,那么,从360°还能联想到什么呢?

经过点拨,学生可能联想到一周角等于360°,两个平角之和是360°,四边形内角和是360°等知识,到此,教师的点拨就应适可而止了,让学生自行继续完成其他的解法。经过点拨,学生们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现摘录几种方法如下图:

教师的点拨是一门艺术,点拨要适时、适法、适度,要因材施教,随机应变,当然,点拨必须把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还要注意点拨的技巧,从而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适度控制 篇5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十分密切, 一方面, 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制约着投资的数量;另一方面, 投资规模的变动又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 为了保持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固定资产总投资应当控制在适度的规模之内, 探寻固定资产投资的适度规模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结合西安市市情, 对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适度规模进行分析和预测, 旨在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二、固定资产投资适度规模概述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由于它向社会提供了生产能力、运输能力、住宅和公共建筑物等社会供给能力和大量实物, 增加了社会财富。虽然由于项目投资建设需要一定周期, 这种社会供给能力不一定是即期 (当年) 的现实供给, 而且可能存在滞后的现象, 但它却决定着扩大社会再生产有无后续能力和资源的问题, 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前景, 因此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能过小, 否则会影响和减少社会经济发展的后劲, 导致社会消费需求的不足。另一方面, 固定资产投资本身又是巨大的有现实购买力的有效需求, 是对社会经济和物质资源的巨大消耗, 这无形中就增加了社会的总需求能力, 但同时也加大了社会总供给的压力。因此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又不能过大, 过大会使社会总供给能力承担不了。

所以, 固定资产投资的总规模, 无论过大还是过小, 对于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 为了保持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固定资产总投资应当控制在适度的规模之内。

三、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适度规模控制模型的建立

要达到适度的年度投资总规模, 从定性上考虑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其一是投资的增加应该在国民生总值增长量所许可的范围内, 以使投资有物力基础, 不会过度增加社会总供给的压力;二是投资规模的增长要以不降低人民生活水平为准则;三是各年总投资规模既要能够满足当年新上项目的需要, 又要保证有足够资金满足当年所有的在建项目继续施工的资金投入需要, 使其能在计划工期内完工。

在上述投资规模合理性原则的定性分析基础上, 利用静态的投入产出等经济学理论, 先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合理的年度投资规模的大致范围, 在该范围内进一步对投资规模进行优化, 以确定出适度的年度投资总规模。笔者参考有关文献, 应用现代控制论理论, 建立一个具有自适应和反馈调节功能的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数学模型, 用以确定适度的投资规模。在建模过程中,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 在对西安市投资体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将年度国民收入作为状态变量, 将全社会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量 (可看作是年度平均投资力度) 作为控制变量;接着在目标函数的选择上, 为了使该模型能够反映西安市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目标, 将目标函数设计成为对各年国民收入标准输出值的跟踪。最终, 建立如下的全社会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宏观经济控制的数学模型。

其状态方程为:

目标函数为:

约束条件为:Iak≤I (k) ≤Ibk, (3)

该模型中Y (k) 表示第k年的国民收入, 在此用第k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I (k) 表示第k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V表示效率, 即增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所能带来的国民收入增加额;Q表示国民收入的衰减系数:Y (k) 表示第k年的国民收入标准输出值;Iak表示第k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最低值;Ibk表示第K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最高值。

四、西安市固定资产适度投资规模控制及预测的实证研究

根据研究的需要和资料获取程度, 在该控制模型中笔者选取1996年~2005年10年作为分析区间。模型中其他指标的测算过程如下 (由于篇幅原因, 各指标的具体测算过程在本文中不予体现) :

(1) Iak与Ibk可以根据定性条件来进行测定。这里设定其最低值Iak为上一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值, 最高值设定为上一年国民生产总值;

(2) V值则可以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 运用最小二乘估计来测定。经过多次回归分析, 得到的V值的测算结果为0.418。

(3) 根据西安市市情, 对Q值也进行了估算, 取值为0.95;

(4) 对于Y* (k) , 即第k年的国民收入标准输出值, 按如下方法计算:按实际的国民收入并综合考虑西安市的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选取1997年~2005年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13.36%为标准, 以1996年的实际国民收入为初始条件, 分别得到各年国民收入标准输出值为 (单位:亿元RMB) :457.68 (1997年) , 514.73 (1998年) , 578.90 (1999年) , 651.06 (2000年) , 732.22 (2001年) , 820.51 (2002年) , 937.43 (2003年) , 1171.86 (2004年) , 1267.14 (2005年) , 1439.08 (2006年) , 采用人机对话方式, 利用Mathematica 4软件进行优化模拟 (计算程序略) 得到西安市各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最优值, 详见下表:

注: (以上各年实际投资额数据均来自西安市统计年鉴)

从上表可以看出, 从1996年~2003年, 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实际投资额与最优投资额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结合西安市具体市情分析, 上述年份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确实存在相对不足的状况。但是进入2004年以来, 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与最优投资额之间的绝对差在逐渐缩小,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越来越向优化方向发展, 充分解释了国家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效应正在逐步体现出来, 西安市投资环境发生较大改善,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效益在不断增强。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 考虑到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投资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实施, 以及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不断增强等因素作用, 在投资效益系数v=0.418不变的情况下, 分别采用衰减系数Q=0.94和Q=0.93对西安市2007年~2012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适度投资规模的合理区间进行分析和预测, 得到结果如下表所示:

预测结果显示, 西安市固定资产适度投资规模在2007年~2012年间增长较快, 城市管理者应注意投资从数量增加型向持续高效型的转变, 逐步提高适度投资规模效益, 促使固定资产投资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五、研究意义

通过对西安市1996年~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实际投资额与投资规模的最优值进行比较分析, 并对该市2007年~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适度规模的最优值区间进行预测和分析, 为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优化提供了参考数据, 也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了决策依据, 研究表明:固定资产投资额度的计划编制和安排不再是盲目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逐步向优化方向发展;运用科学的手段对固定资产适度投资规模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对深入研究固定资产投资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以及城市的宏观管理, 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摘要:通过建立基于现代控制理论与计量经济学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宏观经济控制模型, 对西安市1996年~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实际投资额与投资规模的最优值进行比较分析, 并预测西安市2007年~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适度规模的最优值区间, 旨在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适度规模,控制,模型,预测

参考文献

[1]西安市统计局:2003年西安统计年鉴[M].北京:国家统计出版社, 2003

[2]侯容华 汲凤翔主编: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研究—理论实证、案例[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6

适度控制 篇6

一、课堂探究性讨论的适度控制

所谓探究性讨论是指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大胆假设,从而相互启发,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1. 讨论时间的适度控制

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时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时间决定着教学的结构安排、内容选择和目标确定。卡罗的研究表明,时间是教学的中心变量,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成绩有密切的关系。

新课程条件下的探究式教学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过程是开放式的,如何控制讨论时间就成了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包括问题呈现、组织讨论、交流成果、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的时间控制。问题呈现要尽可能的简明扼要,减少文字阅读量,让学生能尽快进入到问题探究思考的阶段;组织讨论时要注意把握“探究转换时机”,过早转换探究的阶段不利于学生特别是一些“学困生”的探究,而时间过长则既浪费时间又可能会降低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交流成果和总结反思阶段既要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又不能拖沓,浪费时间。

2. 讨论内容的适度控制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拿来讨论。讨论的问题应体现以下几点原则:一是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靠个人力量难以完成学习任务,但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及同学的合作帮助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即存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二是问题应当是开放式的;三是问题应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3. 讨论组织形式的适度控制

探究性讨论以小组为组织形式,一般以6至8人为宜。参加人数太多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度,使讨论演变成教师的讲授或者是少数人的演讲,多数人只是当旁观者或是听众;参加人数太少,提出不同见解的可能性也就小,学生也就失去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不能获得有效的讨论结果或使讨论无法进行下去。

分组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但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是组内人员的性格特征,如果多是内向型的,则讨论难以开展;二是已具备的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如果多是水平较低者,则讨论就无法进行;三是考虑分组的方便程度,一般以教室内的“自然行政组”来分组,便于学生快速集中,但要在考虑到前面两因素的前提下。

二、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适度控制(师生角色定位的迁度控制)

探究性学习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过程、重作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特点。

探究学习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和认知策略,而是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并在收集各种证据的基础上证实或证伪假设,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即经过探险索后亲自去发现和领悟它们,具有重过程、重作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特点。

探究教学仍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积极参与,但如果缺乏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师的主导地位的控制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是探究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不应是“一言堂的主讲者”,否则又回到了过去老式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完全接受式的学习老路上了。

然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能离开教师的组织、引导、参与。教师必须确定课堂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观察并参与到讨论有困难的小组或团队中去,使讨论能顺利进行;控制讨论的时间;组织学生展示讨论成果,等等。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是开展许多活动,做实验,搞小制作等,活动的探究性效果很差,不能有效渗透知识的运用和提升分析实践能力。有的教师把探究性变成一种活动,缺乏深入思考,活动的实质没有明确。

长期以来各学科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学习内容由教师或教材以定论的方式呈现,学习时教师作系统有计划的讲解和指导。结果不仅不易引起学生的积极探究和发现,反而易导致学生的被动接受或机械背诵记忆,即接受式学习。

2. 学生主体地位的控制

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确立探究目标,自己作出假设,自己寻找证据,证实或证伪假设。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然教师的答案多是“是”或“不是”,教师不直接呈现答案。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味地由学生去自由探究和发现,否则必演变成为学习上的放任自流,引起教学上的混乱。

现实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对课堂把握不准,一味地追求新理念,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学习水平差异性,使得新课程实验在推进中或多或少地存在情境偏差、学习方式偏差、教学组织偏差及评价偏差等背离课改目标的行为,教学中易出现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因过分强调张扬学生个性、活泼好动,而忽视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勤奋刻苦、静心思考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过分强调探究创新,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产生浮躁、华而不实的心理,引起教学质量整体下滑的趋势。

三、多媒体(课件)使用的适度控制

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教学辅助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它所产生的集成性、交互性、动态性效用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实现知识的形象化、条理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为了使多媒体教学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变抽象为形象,变呆板为生动,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在使用媒体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

1. 媒体形式的控制

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不能贪多求全,图片、音像、文本齐轰炸,扰乱学生的思维。一味地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必然弱化教材应有的功能,弱化学生阅读、思考的能力。课件色彩太过繁杂,既影响视觉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阅读。

2. 媒体内容的控制

要视教师的媒体技术而定,特别是对课件的操作要熟练,不能弄巧成拙,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目前能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教师并不多,多数教师应用的多媒体课件都是从网上下载而来。但网上的课件是制作者依据本身的技术水平、教学的实际而制作的,带有明显的个体特征,并不是众人皆宜的。教师在应用时要将适合自己使用的部分截下,修改、补充整合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并注意课件设计过程中的“留白”。因为课件是教师预设的教学思路,而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而这些“意外”很有可能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主动生成。

3. 媒体运用的“适时”控制

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运用课件来展示,如果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时髦,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而勉强运用媒体,反而会束缚教师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遏制教师的灵气,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呆板,使课件成为制约学生思维发展的障碍。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4.1, 第二版.

[2]芦亮军.浅谈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的三个“代替”对策.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 (8) .

适度放手又何妨 篇7

某位教师, 平时经常用直尺敲打讲台代替扯着嗓子提示学生安静下来。一天, 当该教师临时有事外出, 嘱咐班干部管理班级纪律。结果回到教室的时候, 惊讶地发现, 四个班干部也拿着直尺, 学着她的样子敲打同学的桌子示意同学安静。孩子用其惊人的模仿能力, 展示出了在他们的眼中“大人”的样子。并用最简单的外在行为表现出了“小大人”的样子。这些“小大人”还出现在很多时候:在组长批评组员的时候, 我们可以听到组长“板起”脸, 严肃地警告:“下次如果再忘记带本子, 我就让你打电话回家, 让你爸爸妈妈送过来。”在吵闹的课堂上, 突然一个学生煞有气势地对着一些不遵守纪律的同伴高喊一声:“别吵了, 老师生气了!”“如果你还吵, 就到后面去站着, 好好反思。”在家里, 听到孩子这样说:“老师布置的是日记, 日记是隐私的, 你不能看!”“哎呦, 今天就不要做作业了。反正明天是双休日, 来得及做的, 你就别给我安排了。”

“小大人”开始“察言观色”;“小大人”开始用“威胁和警告”的方式教训别人;“小大人”开始懂得“隐私”;小大人开始拒绝“唠叨”……

孩子们想长大, 成为他们眼中的“大人”, 放在教育者面前, 该怎么样正确引导孩子们认识这种渴望长大的“小大人”意识呢?

一、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 在学生面前, 教师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学生的“大人样”, 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就是教师。小到着装风格、汉字书写, 大到性格形成, 教师都能惊讶地在学生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榜样, 教育学生书写要端正, 首先教师自身板书要美观。教育学生抽屉、书包要整理干净, 教师要整理自己的讲台物品。教育学生要懂礼貌, 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们问好。教育学生要爱看书, 教师首先要和书成为朋友。教师自身做到了、做好了, 慢慢地, 跟着你步子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记得有一次, 学生不小心把讲台上公用的墨水瓶打翻了, 讲台、教室的地面黑色一片, 男生女生们急着跑到办公室告状, 大家开始围着打翻墨水瓶的同学起哄。那个学生也吓坏了, 傻愣愣地胡乱擦拭着, 硬是把自己也变成了大花猫, 还把黑色弄得范围更大了。得知这一突发情况, 笔者赶紧来到教室。学生见我这个“大人”出场, “小大人们”更加按捺不住, 十几个人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述说事情的经过, 争着在我面前抢功。我没有理会, 去办公室拿来了旧报纸, 用纸吸干了流淌的墨水, 叫了两个女生擦讲台, 几个男生拧干了拖把, 拖干净了地面。十分钟, 地面恢复正常。最后我只是心平气和地提醒肇事者:“加好墨水之后, 一定要放好, 下课走路一定要小心, 不要挤攘。”一旁的“小大人”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无独有偶, 这场风波过去没多久, 又一个墨水瓶打翻了, 女生们还是来向我报告了, 不过这回她们还问我:“办公室有没有报纸?男生们正去拿拖把!”等我到教室, 没有争吵, 没有围观, 看到的只是男生们小心地拖着地。也许教师用沉着的处事态度, 已经让这些“小大人们”明白, 与其风风火火地去告状, 互相埋怨, 还不如学着大人的样子, 团结合作, 自己能处理的事情自己去做!

二、到生活中去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道德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 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讲就是外在的东西, 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 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 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 不如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一次。当教师带着学生大声朗读“一根筷子容易折, 一捆筷子难折断”, 还不如带着学生去操场上拔一次河, 让学生们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当教师告诉学生“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还不如带着学生体验“一分钟你能做哪些事情”, 让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当学生们背诵“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你只需带着孩子在烈日下站十分钟, 然后带着他们看看中午吃过饭的食堂, 也许不用多说一个字, 学生们就自觉加入“光盘”行动……

班上有一个调皮的孩子, 自己很贪玩又特别爱管别人的闲事。只要同学一有风吹草动, 他肯定凑上去一看究竟, 加入其中, 并在旁边“出鬼点子”, 我们都叫他“和事佬”。我一次突发奇想, 让他当一回“大人”, 帮老师管“监考”, 让他过把“居高临下的大人瘾”。接到这个任务, 别提当时他的表情有多兴奋了, 刚开始, 他煞有其事地站在讲台上, 提醒这个同学的写字姿势, 提醒那个同学别讲空话, 同学们在他的管理下开始安安静静地做题。时间慢慢地过去, “小大人”站不住了, 开始东逛西逛。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少做好试卷的同学开始交头接耳, “小大人”开始左右兼顾不得了。终于, 他忍不住:“老师, 我管不了了, 同学们太会吵了!原来不遵守纪律的同学那么讨人厌的!”当一回小大人, 过一把大人瘾, 懂一个道理。此后, 只要我一个眼神, 他就悄悄地回到座位上, 甚至还帮着我管纪律。

让学生自己去实践, 让知识走向身边, 让道理回归生活, 也许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 会留下更深的烙印。

三、教学是手段, 教材做载体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 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 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个活动、每一节课逐渐渗透培养的。教材是德育教育的最主要载体, 课堂教学是落实德育教育的最重要途径。如教学《称象》一课时, 当善于观察、机智聪明的曹冲用“船”代替“秤杆”、石头代替大象的方式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时, 教师适时提问:“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小大人们”开始对这个“大人们思考不出, 小孩能想出的”问题议论起来。有的说:“做一个跷跷板, 一边站大象一边站士兵, 等跷跷板平了, 称一称士兵的重量就可以算出大象的重量了。”有的说:“抬石头太麻烦了, 为什么不直接让士兵走到船上去呢?这样就省去了很多的劳力!”有的说:“我见过很大的电子秤, 是爸爸工厂用来称集装箱的, 这个秤不用人抬, 只要大象站上去就行了!那么大的箱子能称, 大象肯定也能称出重量。”

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时, 当看到7个小球有秩序地从狭小的瓶口一个接一个逃出, 教师是不是该问问孩子们:“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 你会怎么做?”当警报铃声响起, 我们是不是能像这7个小球一样, 不推不挤, 安静快速地逃出危险?甚至我们能不能用最快的速度放进椅子, 留一条宽敞的逃生之路给座位靠里面的同学?当危险发生时, 多一个举动, 多一份善意, 也许就是给别人一份生的机会。这就是你是不是长大、是不是懂事的表现!

事实上, “小大人们”做不到真正成人一样的沉着、应变, 也不能奇迹般的一夜制造出轰动世界的新发明, 但一点一滴, 汇成大河, 从课堂上来, 到生活中去, 课本教会的不仅仅是汉语知识, 而是成长道路上该有的“我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我该怎么做?”

企业适度负债探析 篇8

资金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必要因素, 通常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积累和负债筹资方式获得资金。通常情况下, 通过负债进行筹资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或者生产扩张获得资金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是保持负债比例, 形成适度负债规模, 才有利于避免财务风险, 促进企业健康好展。

1 企业负债经营利弊分析

1.1 负债经营具有的优势

1.1.1 负债经营能给经营者带来杠杆效应

不论企业实现多少利润, 企业的债务利息都是只跟债务规模及负债的利息率有关, 也就是说由于债务利息通常不变, 因此若负债取得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 当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变化将导致权益收益率更大幅度的变化, 因此形成负债经营的杠杆效应。即当借入的资金有收益, 并且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时就会产生财务杠杆作用。

1.1.2 负债经营可以满足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

仅靠企业自身积累及企业所有者资金投入很难完全满足企业日益发展和扩展的需要, 特别是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张和新业务的拓展, 则更需要企业在短时间内取得资金, 同时往往需要的资金数额较大。如果资金无法及时获得, 则可能制约企业发展。所以, 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或者虽然资金较为充裕, 但需扩大企业规模时, 负债经营能为企业提供所需资金, 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 加强企业的经济实力。

1.1.3 负债经营不会影响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

如果企业采用增加所有者投资的方式即通过增加企业权益资本进行筹资, 则可能使股权持有比例发生变化, 导致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控制情况发生变化。反之, 企业以债务筹措资金时, 债权人则无权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只能获取固定的利息收益, 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没有被稀释, 而且可利用的资金资源有所增加。

1.2 负债经营潜在的风险

1.2.1 负债经营的财务杠杆负作用会降低权益资金利润率

前面说过负债经营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 既然是杠杆, 在有正作用的同时还可能产生负作用, 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的低潮或者企业自身原因经营不善时, 由于债务的利息必须定时定额地负担, 在超过一定的临界点后, 企业资本收益率下降时, 权益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致使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失。

1.2.2 可能发生无力偿付债务本息的财务危机

当企业负债经营时, 企业必然承担到期支付负债本金和定期支付利息的义务, 如果企业经营情况不佳或者由于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无法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企业可能面临无法偿还负债和利息的风险, 从而影响企业经营状况, 导致财务风险, 甚至可能造成企业破产等严重后果。

1.2.3 增加融资代理成本的风险, 降低了企业再筹资的能力

债权人将资金交由企业所有人来使用是有风险的, 债权人承担的风险和获得的收益也不对等。债权人为了控制风险, 让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 往往会要求在借款协议中写入保证条款来限制企业的正常投资和融资;债券发行成本和这些限制条款的控制成本组成了负债融资成本, 甚至给企业带来一种或有损失, 而负债经营就会增加这种成本。负债经营会增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负债率增加后企业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就会降低,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以后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 使得未来的筹资难度加大, 筹资成本增加。

2 企业负债经营的原则

2.1 低成本原则

企业采用负债方式筹集资金, 必然会付出包括资金筹集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在内的筹资成本。因此, 当企业负债经营时, 必综合考虑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选取最恰当的筹资形式, 降低筹资成本。对同等期限, 同等方式的资金来源应从中选取成本最低的借款方式和借款对象。另外, 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销售状况、资产结构及利率状况等对资金结构及筹资的时机进行分析, 力争在资金成本较低时筹集所需资金。另外应确定合理的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的比例, 在负债筹资总额确定的情况下, 保持合理的负债期限结构。

2.2 效益性原则

企业的最终经营目标是获得经济效益, 因此应综合分析投资效果和筹资效果, 形成可行性方案, 并选择最佳可行性方案, 防止负债经营导致的低收益和无收益。如果举债对企业效益没有增加, 那么不应举债;如果举债对企业效益只有很小影响, 只能少量负债;如果举债对企业效益有相当大正面影响时, 可以举债, 但必须掌握好举债的“度”。

2.3 适度负债原则

企业在采用负债方式筹集资金时, 应量力而行, 综合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 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情况, 资金周转情况, 现有的负债状况及企业面临的投资机会等因素, 全面评估企业偿债能力和投资盈利能力, 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企业应合理选择筹资方式, 确定负债规模, 避免负债超过临界点后产生财务风险。

3 企业适度负债经营的建议

负债经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适度的负债经营为企业带来机遇, 同时带来风险。应控制好负债经营的规模, 适度负债经营, 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

3.1 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

确定企业的负债规模首先必须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 其次还要考虑所有者与债权人的认同程度。另外负债规模还要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情况及所处的经济环境, 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因素:销售收入的情况、经济周期波动情况、行业竞争情况、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等。把满足企业最低必要资金需求作为举债的数量目标;把长期负债利息率低于总资本利润率作为负债经营规模的主要标准;此外应保持企业财务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3.2 确定合理负债结构

在企业负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 究竟安排何种融资方式, 多少流动负债、多少长期负债, 需要综合考虑企业销售状况、资产结构、利率状况、现金流量等因素。同时, 还要考虑不同筹资方式的特点, 比如, 长期借款的限制性条款较多, 利息支出较为固定, 但融资速度慢;如果采用短期借款来筹资, 则利息费会有较大的波动, 对短期偿债能力要求比较高, 从而财务风险也会增加。资金成本率的高低作为筹资的主要标准, 企业必须研究资金结构和综合资金成本率之间的关系, 测定不同筹资方案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企业负债经营应选择效益高、成本低、财务风险小的筹资方案, 根据实际使用时间的长短及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最优的筹资方式, 这样才能发挥债务的最大经济效用。

3.3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提高资金利用率

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资金后, 资金的使用权就在企业的管理层了, 融入的资金是需要定期付息并到期还本的, 如何管理好资金,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就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企业在做决策时, 应尽量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项目, 以保证资金的快速周转。在资金的筹措时机选择和额度安排上, 也应以实际需求为依据, 举债过多或过早都会使资金闲置, 增加利息负担, 造成资金浪费;一旦举债不足或延迟将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使企业丧失良好的投资发展机会。

3.4 建立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 健全财务风险机制

要成立财务预警的组织机构, 定期分析企业的偿还本息能力, 对企业的负债比率、现金比率、流动性比率等进行分析, 将企业的这些比率与同行业进行对比, 及时进行预警。同时将内控机制引入企业的负债风险控制中, 使企业经营者在激烈的竞争中, 承担风险责任, 行使其控制财务风险的权利, 并获得风险经营收益。另外必须健全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危机处理机制, 包括应急措施、补救办法和改进方案。

4 结语

负债经营是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扩大, 企业纷纷以扩大规模来规避风险, 进行资源重组、走集团化道路, 负债经营成为企业迅速扩张的必然选择。但市场的瞬息万变和不可预见因素的存在, 使得企业时刻面临着各种风险, 负债如果超过一定的临界点, 就有可能导致企业债台高筑甚至破产消亡。但负债比例究竟应该多高, 没有统一适用模式。企业必须从自身环境的综合分析出发, 综合考虑风险大小和企业的负债承受能力, 确定和选择企业的最佳负债结构和负债规模, 强化资金管理与合理调度资金, 健全财务风险机制, 就会化风险为利益, 最终实现企业核裂变式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临彦.企业适度负债的合理性研究[J].时代经贸, 2007 (8) .

[2陈凌云.企业负债经营利弊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 2011 (6) .

养生贵在适度 篇9

对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养生手段,有所谓“动”、“静”之争。持“生命在于运动”一说者,以流水不腐寓意。生命宛如潆潆春水,玉鉴琼田,湍流清澈,赖有源头活水。倘若一鸿沧浪,死水凝滞,则万无生机。因此主张以动为纲,推祟锻炼身体,慢跑、散步、太极拳、中老年健身操、舞蹈、高尔夫球……风靡寰宇,至今势头不衰。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健康老人利用氧的能力比那些整天很少运动的青年人高得多。运动锻炼能使心肌纤维变得粗而坚韧有力,冠状动脉的侧枝血管增多,管腔增大,管壁弹性增强,改善整个循环系统的功能。同时,人体内存在一种高密度的脂蛋白分子,它不仅清除血管壁上沉积的脂肪颗粒和胆固醇,还能在血管内自动形成一道“屏障”,使脂肪颗粒和胆固醇等物质不易在血管壁沉积,从而保持血流通畅。一般情况下,人体内这种脂蛋白分子不多,可是经常适量运动的人,体内这种脂蛋白分子的浓度就远远高于较少运动锻炼的人,这就大大减少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经常有规律的适量运动锻炼能使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可延缓人体各器官、组织功能的自然衰老,使人更有精神和活力,促进心理健康。

也有人主张静以养生。随着气功、瑜伽等内养修炼方法的风行,“生命在于静止”论异军突起,脱颖而生,与“运动”观点明显相悖。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乌龟最长寿,其奥秘就是静。潜伏静息,代谢缓慢。现在气功中的静功也颇受一些人的青睐。因此,“静止”派竭力提倡宁静淡泊、清心寡欲,并以书、画自慰,颐养天年。

其实,二者各有其道理,但却未免失之偏颇。静而不动,则缺乏活力:动得过甚,又容易劳损。但是,细究原委,双方看法彼此并无矛盾。生命在于运动本意是生命不息,运动不止。这里指的运动,并非专指体育锻炼,而是哲学概念中的运动。三国时代名医华佗首创“五禽戏”,模仿动物跳跃腾挪,舒展筋骨。他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立,譬户枢不蠹是也。”但是,职业运动选手拼搏绿茵、鏖战赛场,需要超凡体力、卓绝毅力、惊人耐力,因此身心劳瘁,损害健康。而在平常体育锻炼时,量力而行是基本的原则,选择最佳、最适的项目,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而‘生命在于静止”的观点,它强调养生与养脑的关系,重视中枢神经系统在人体生理病理及衰老过程中的调节控制作用,许多学者认为,机体的衰老从大脑伊始。防止脑力衰退的重要方法,莫过于勤思勤用。此外,用意念、导引等气功方法,调整中枢神经与其他器官脏腑的关系,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活动。至于恬淡名利、乐观情绪,可以防止脑衰神衰。保证充足睡眠及睡觉质量,对脑无疑也大有裨益。因此,理解“生命在于静止”,不可以为蜷缩终日、无所用心是养生之道。相反的是用脑活跃,适量运动才是“静止”派的真谛。正确的养生法应该是劳逸结合,动静适度。

再说饮食,何种饮食有益养生?有说素食的,据说长年不食荤的僧侣多有高寿者,而肉类食物中多有致病物质。也有说肉食好的,据营养学者分析,素食中的营养成分不足以供给人体的正常需要。两者似乎都有道理,但单一的饮食结构不利于健康则是事实,合理的饮食结构应该是素食与肉食适度搭配,相互调剂。

“英语热”应该适度降温 篇10

改革开放之初, 我们打开国门, 需要加强与外部的交流与合作, 亟需培养大量熟悉外语的人才。国家重视外语学习, 正是为了通过加强交流,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民学英语确实培养了一些外语人才, 但对许多人而言, 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不能承受之重。一些人已经忘了我们当初推广英语学习的目的, 反而将学习英语本身当成了唯一目标, 英语学习的功能被无限夸大。很多人认为, 英语学好了, 就能同外国人沟通、交流, 人家也会高看一眼, 我们国家也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实现现代化了。其实, 这一认识陷入了自我迷失的误区。

记得十多年前, 一位外交官曾说:“有的人以为在国际上与别人打交道, 你越西化, 人家越会服你。其实正相反, 服人的力量恰恰来自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搞外交如果没有自己民族文化的底蕴, 没有对自己历史文化的深刻了解, 对自己的文化爱不起来, 人家根本不会瞧得起你。你是中国人, 你被这样一种文化所孕育显出你的独特的能力和水平, 人家才高看你。”从这个意义上说, 王旭明先生提出“取消小学英语课, 增加国学教育, 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 解放孩子, 救救汉语”并不完全是愤世嫉俗之语, 而是一剂利国利民的良方。我们确实应该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放在国学教育上, 让全社会都深刻认识到, 只有文化能够成为民族的凝聚力所在。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民族漫长历史里的智慧沉淀, 为个体生命参与世界性生存竞争提供了独特的智力支持。我们绝不能数典忘祖, 把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丢弃得一干二净!

【适度控制】推荐阅读:

适度应用07-17

适度课堂07-10

适度运用07-13

适度紧张07-30

适度处理08-12

适度保障08-20

生产适度09-11

适度优质09-13

适度原则09-26

适度劳动10-23

上一篇:加固效果评价下一篇:中国-东盟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