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资本

2024-10-29

服务业资本(精选12篇)

服务业资本 篇1

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计数据显示, 新增资源正在向非公医疗机构倾斜。民营医院占医院床位数比重由2012年的14.0%提高到2013年的15.6%, 民营医院床位增长速度 (22.5%) 快于公立医院 (8.0%) 。截至目前, 中国已有超过20家制药上市公司涉足医院领域。相关药企除了新建以外, 托管、收购等也是其参与办医的主要方式。如康美药业在投资兴建康美医院的同时, 去年以来还收购了吉林省的五家公立医院, 并接连拿下全国各地近百家公立医院的药房托管业务, 着力构建医院投资管理新业态。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升级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医疗行业已迎来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近日指出, 随着国家发展健康服务业扶持政策的出台, 当前中国健康服务业正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一批中药现代化制药民营企业加盟, 助推民营资本加速向健康服务业倾斜。

服务业资本 篇2

模式

本文作者:马燃(前瞻网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以及新医改带来的支付能力的提升,我国医疗服务市场整体蓬勃发展,各路资本纷纷跑步进入医疗服务行业。仅在上市公司领域,就包括各医疗集团、医疗器械公司、专科医院、保险公司、医药企业、及其它各种公司,医疗健康服务行业发展呈现井喷的状态。

社会资本介入医疗服务行业有多种模式,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分析显示,根据介入的医院性质(私立或公立)和介入的方式(新建、收购、托管)划分,大体可分为四种模式:私立医院新建、私立医院收购、公立医院转制并收购和公立医院托管。

由于我国公立医院占据了我国医疗体系的绝大部分资源,所以公立医院是社会资本介入的主要对象。但是,公立医院转制涉及我国医疗服务改革的深水区,不确定因素太多,风险太大,所以在模式的选择上,公立医院托管将成为社会资本介入医疗服务的主要模式。

公立医院托管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不涉及公立医院所有权的转移,即投资方不获取医院的产权,仅仅通过委托经营的方式获取医院管理费和供应链管理利润,如凤凰医疗集团的IOT(投资-运营-移交)医院托管模式。

所谓IOT模式,简单讲就是投资换取运营权。IOT模式不改变医院的所有权和非营利性质。凤凰医疗集团通过对医院进行投资,改善医院的医疗设施和诊疗服务水平,以换取在19-48年的期限内管理和运营医院、收取医院管理费以及为医院供应药品、器械及耗材的权利。

例如,凤凰医疗和京煤IOT协议,凤凰医疗集团向京煤医院集团投资总计1.5亿元,用于改造医院基础设施、收购并升级先进的医疗设备及建立咨询科技基础设施,以换取在2030年12月31日之前运营京煤医院集团及收取管理费的权利。IOT模式下,凤凰医疗通过两种方式盈利,一种是医院管理服务,另一种是供应链业务。

2012-2013年凤凰医疗集团营收结构情况(单位:百万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医院管理服务方面,凤凰医疗按照医院收益及/或结余的百分比计算。2013年凤凰医疗医院管理服务业务收入4077万元,毛利润2669万元,毛利率为65.48%。

在供应链业务方面,凤凰医疗集团按供应商议定的价格购买药品、器械及耗材,然后按政府设定的招标价转售给其医院,赚取差价。由于凤凰医疗集团下拥有12家医院及28家诊所形成的网络,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2013年,凤凰医疗医院管理服务业务收入4.80亿元,占收入的比重为48.41%,毛利润1.00亿元,占毛利润的比重为47.23%,毛利率为20.94%。

原文地址:http://

常欣:资本市场如何服务创新创业 篇3

创新创业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资本市场如何服务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如何融入资本市场,正是创新创业活动亟待思考的问题。

资本市场的几点思考

资本市场如何服务创新创业,目前受关注比较多、需要思考和厘清的问题有几个。

第一是债权经济和股权经济的区别。国内主要发展模式是债权经济发展模式,G20组织成员国中,其他国家直接融资占比都在65%-75%,美国最高,占了80%,而我们国家目前通过债权融资占比在11.7%左右,和整个国际上目前通行的一种模式差距非常大。

所以当前推出所有金融改革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但实际上,这两种经济模式各有优点。债权经济在整个经济发展迅速的时候,是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包括当年的四万亿元就是以债权经济来刺激的,可以带动整个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就会断崖式下滑,说明了债权经济弹性不够。2008年经济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为什么美国现在复苏比全球快呢?因为股权经济占比非常高,尽管拉动速度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在整个经济下滑的时候,它的韧性非常强,复苏非常陕。

第二个问题,就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是必须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快速发展,也必须依托于金融,目前实体经济实际正好回归到创新创业,创新创业真正要做的就是实体经济,而所有的实体经济都包含一个人性价值的体验。

第三个问题,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关系,目前也是炒得比较火。目前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传统金融对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发展。因为互联网金融大的脉络主要是六大方向:一是P2P网站,目前也处在洗牌中。第二个趋向是第三方支付。第三是众筹,第四是大数据金融,第五个方向就是信息化金融机构,第六个方向就是金融的门户。通过这六个方向推进的情况来看,体现了传统金融跟互联网金融的融合,但其中唯一涉及股权经济的就是众筹,其他方向体现的还是债券经济。

主要国家和地区多层次资本市场

美国的资本市场分了五级,其整个资本市场按照教育体系比喻比较好理解,上面相当于大学,下面的相当于高中,再下面相当于初小,美国是这样的布局,主板就是纳斯达克,下面有很多的区域性交易,与主板结合。

美国的资本市场特点,最早起源于1602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到了17世纪,欧洲某一个胡同的咖啡馆里出现了伦敦交易所的雏形。到了19世纪年,也是在美国的梧桐树下和之前的费城交易所,是典型的区域交易。美国的资本市场运作匹配三个需求,一个是融资需求,就是企业方需求,就是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来匹配不同的层级,再从投资者的角度,也就是投资需求,也就是所谓的投资者分层。再从市场组织的角度,主办选择精品地位,次级市场主要以培育为目的。这种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由多个不同上市标准的市场构成的。

英国资本市场形成早于美国,到了18世纪,英国政府才正式确定伦敦交易所,还有伦敦交易所创立的二板AIM板为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服务,除此之外,还有为更初级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未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市场——OFFExchange,简称OFEX。

中国台湾的资本市场也分了四个层级,一个是公司制集中的交易市场,一个是财团法人制,第三是兴柜市场,第四是盘商市场。所有要上第一级和第二级的企业,必须要上兴柜市场。中国台湾的面积相当于3个青岛,相当于山东的1/4。这么大一个面积,它也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因为企业的层级是不一样的。

其他国家和地区,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也都是这种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从美国来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场外交易占到75%,这是股票方面的。在期货方面,场外交易都能占到80%,所以几方面对咱国内整个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都带来很好的启发和很好的经验分享。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历程从也值得回味,早期,在山东有两个比较大的标志性事件,一个是青啤上市,一个是淄博基金的上市,这在1993年为两个交易所的发展带来很好的推动。国内资本市场基本8年一个台阶,包括主板,三板,沪港通也是一年4"台阶。经过不断的探索创新,逐步走向规范发展。

从整个资本市场发展的脉络来看,有起有伏,但主要的特点是多层次、多层级,融资多样化,以后,还会出现更多样化的融资工具。

如何看待企业挂牌

从企业来讲,挂牌上市的过程就是企业规范的过程。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有的企业股权是不准别人染指,就像老婆一样的养法;还有的企业让渡小股份,小股份进来,就像当儿子养;如果把整个企业让渡出去,就是当猪养。但是无论当什么养,前提都要规范。你当老婆养的,不规范容易有绯闻,当儿子和女儿养的,不规范容易婚姻不幸福,当猪养不规范,就相当于注水猪。

企业挂牌也是企业阳光的过程,用魔鬼监督魔鬼,魔鬼也会变成天使。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私欲,只有阳光以后,所有的股权投资机构和投资者,才会非常放心跟你的企业走得更长远。

同时,企业挂牌也是企业融资的过程,这个必然的,这个非常理解,既然要挂牌,必然要融资。

政府为什么扶持企业上市呢?首先这是一个税源,企业规范和阳光,税收也规范和阳光,第二是大的招商过程。

什么样的企业需要上市?我们简单梳理,有这么几大类,一个是无法满足内源型融资;第二是需要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走现代化企业发展道路的企业;第三是需要获得公允的资产定价企业;四是留住关键性人才。今天在座的90后很多,随着90后自主意识的出现,单纯靠工资很难留人,尤其是核心的技术人员,一旦他学会了,他们都想当老板。怎么留住人才?就是要让他干着,就跟干自己的企业一样,给他股权。对一些需要寻找战略合作的企业和需要过渡交接的企业来说,资本市场的定价,出让股份,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企业如何进入资本市场

挂牌上市的目的不仅仅是融资,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融合。企业本身地所以无论上市还是挂牌,都要根据企业发展总体战略布局。在什么阶段上,选择哪个市场,要跟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匹配。

如何准备挂牌上市?简单来说有四个方面,一个是市场化意识得准备,包括诚信要求的准备,规范运作,信息披露,创新意识。尤其是信息披露这一点,未来的注册制,一定是以信息披露为主导的,主管部门不审核,而是让全社会监督企业。

第二是中介机构的选择,包括保荐人、律师、会计师等,还有风投公司的选择,一定要选一种互补的,什么叫互补的?只给你带来钱的那一种公司,一定不是特别适合你的,要按照企业的需求去选,看企业需要技术还是需要市场,还是需要人才。在有这些资源的增量上的同时,把资金引进来。

服务业资本 篇4

目前学术界对高技术服务业的定义、发展状况及特征等, 有了较深入研究, 对人力资本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涉及。但是具体针对人力资本与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关系的研究很少。因此, 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 (CCA) , 对人力资本与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1. 人力资本的指标选取。

体现人力资本状况的指标有两种, 即实际利用性指标 (Actually Utilized Indicator, AUI) 和资源性指标 (Resources Indicator, R I) 。实际利用性指标 (AUI) 指的是人才的实际利用量, 资源性指标 (RI) 指的是高层次教育的投入和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储备量。由于高技术服务业具有高服务技术含量、高增值性的特征, 因此对高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比较高, 其从业人员一般具有高层次教育背景与高专业技能, 基于此本文选取的实际利用性指标 (AUI) 是实际从事高技术服务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数X 1。选取的资源性指标 (RI) 全国学成回国留学人员X 2、全国硕博研究生毕业生数X 3、全国本科毕业生数X4, 为了满足高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的高素质要求, 全国本科毕业生数用十万人来表示。

2. 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的指标选取。

创新能力 (Innovation Capacity) 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 在科学、技术、各种活动实践领域等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是一个国家核心的竞争力。高技术服务业正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 以创新为核心动力, 由高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渗透而成的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的创新能力是指在高技术水平上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与重大技术发明的能力。因此, 体现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的指标必须具有高附加值、高知识蕴含量特点, 并能体现出创新绩效。基于此本文选取了能体现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的四个指标, 即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Y 1、发表科技论文Y 2、出版科技著作Y 3与科技成果登记数Y4。

3. 数据说明。

高技术服务业是新兴产业, 一些相关指标的统计年限较短, 比如发表科技论文、出版科技著作指标, 国家统计局都是从2005年才开始统计, 因此本文选取的是2005-2012年的数据。为保证数据口径的一致性以及数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指标数据不仅仅局限于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 还包括了高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013) 》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13) 》。

二、实证分析

1. 分析方法。

典型相关分析 (CCA) 思想类似于主成分分析, 它主要讨论两组变量间的相关性问题, 把两组变量之间的复杂相关关系进行简化, 即利用综合变量对之间的相关关系来反映两组指标之间的整体相关性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原理可以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假设原来两组维度分别为m、n的变量为X= (X 1, X2, X 3……Xm) T与Y= (Y 1, Y 2, Y 3……Yn) T, 新的代表变量分别为U=a TX与V=b TY, 接下来找到向量a和b, 使ρ (U, V) 最大, 从而找到替代原始变量的典型变量U与V。在软件分析过程中, 由于特征值问题, 可以找到多组U与V, 我们根据他们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逐对进行提取。

2. 分析过程。

我们通过用SPSS 19.0软件,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人力资本与高技术服务业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U1, V 1) 、 (U 2, V 2) 、 (U 3, V3) 、 (U 4, V 4) 的典型相关系数依次为1.000、0.974、0.846、0.260, 但是各典型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示仅第一组的典型相关系数通过了检验。接下来对SPSS19.0运行结果进行冗余分析 (Redundancy Analysis, RDA) 。冗余分析 (RDA) 是一组当中形成的典型变量对另一组观测变量总方差的解释比例, 从而定量测度典型变量所包含的原始信息量的大小。分析结果显示, 人力资本变量的变异被自身典型变量所解释的比例以及被高技术服务业创新类研发成果变量所解释的比例中, 第一典型变量解释了94.3%;高技术服务业创新类研发成果变量的变异被自身典型变量所解释的比例以及被人力资本变量所解释的比例中, 第一典型变量解释了82.5%。

结合冗余分析结果以及典型相关系数检验结果, 只需保留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 即人力资本变量U 1与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变量V1, 其表达式如下:

3. 分析结果。

典型相关模型中, 同一随机变量组内各典型变量之间、不同组内不对应的典型变量间不相关, 因此在分析变量组X与自变量Y之间的关系转化为只分析相对应的典型变量之间的关系。

典型相关变量中, 影响人力资本的各因素变量的线性组合U 1中, 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人员所载负荷最大为0.774, 学成留学回国人员次之为0.378;影响高技术服务业创新研发类的各因素变量的线性组合V 1中, 有效发明专利所载负荷最大为0.603, 科技成果与科技论文随其后, 分别为0.267与0.209。根据以上分析, 可以得出:第一, 人力资本与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 即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利用对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第二, 人力资本因素中, 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人员, 即人力资本中实际利用指标 (AUI) 对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影响作用最大, 这从另一方面说明我国人力资本虽然投入很多, 但是实际效果不理想, 出现这种结果有多种原因, 最明显的表现是大学生毕业就业行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2013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 2012届受雇全职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69%, 有近三分之一大学生工作与专业无关;第三, X 2的系数小于X 3的系数, 即在对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影响上, 研究生要小于本科生。首先, 学生考研动机复杂, 部分研究生追求的是学历而非科研能力。其次, 不良的社会风气严重影响研究生的学习态度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最后, 研究生的扩招使得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不足。众多因素导致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呈下降趋势。

三、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高技术服务业是最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战略性产业, 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与产业的结构优化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 (CCA) 模型, 来研究人力资本与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发展关系, 最后得出如下结论:第一, 人力资本与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二, 人力资本指标中, 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人员对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发展影响作用最大。第三, 体现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的指标中, 有效发明专利数受到影响最为显著。

2. 建议。

高技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高端环节, 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新性强、发展潜力大以及辐射带动作用突出, 因此, 高技术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服务业资本 篇5

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 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

民发„2012‟1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养老服务是党和政府高度关切、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民群众迫切需求的重大民生问题,在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对于实现养老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缓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加快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精神,民政部结合当前养老服务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一)采取政府补助、购买服务、协调指导、评估认证等方式,鼓励各类民间资本进入居家养老服务领域。

(二)支持民间资本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康复护理、居家无障碍设施改造、紧急呼叫、安全援助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服务。

(三)鼓励民间资本在城镇社区举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之家、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支持社区养老服务网点连锁发展、扩大布点,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可及性。

(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重点为向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配餐

—1— 等服务。支持村民自治组织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二、鼓励民间资本举办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

(五)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举办适宜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高龄老年人集中照料、护理、康复、娱乐的养老院、养护院、老年公寓、敬老院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机构。

(六)民间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可以按照举办目的,区分营利和非营利性质,自主选择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企业两种法人登记类型。

(七)对于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营利性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支持其根据市场需求,丰富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性服务。

(八)鼓励民间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和网络化发展,支持其跨区联合、资源共享,发展异地互动养老,推动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机构。

(九)鼓励民间资本对闲置的医院、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农村集体房屋及各类公办培训中心、活动中心、疗养院、旅馆、招待所等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使之用于养老服务。

(十)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要求,鼓励境外资本在境内投资设立养老机构。对境内养老机构现有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港澳地区服务提供者在内地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

(十一)对于政府举办的尤其是新建的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提倡通过公开招投标,以承包、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交由社会组织、企业或有能力的个人等民间资本运营或管理。

(十二)鼓励民间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接收安置政府供养对象,政府按照规定标准拨付相关生活、医疗、照料等费用。

—2—

(十三)各级民政部门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民间资本在为孤老优抚对象、“三无”、五保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提供的基本养老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发展

(十四)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展老年生活服务、医疗康复、饮食服装、营养保健、休闲旅游、文化传媒、金融和房地产等养老产业。

(十五)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开发老年保健、老年照护、老年康复辅具、老年住宅、老年宜居社区等产品和服务市场。

(十六)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各类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或组织,承接政府或社会委托,提供养老服务评估、咨询和第三方认证等服务。

五、落实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优惠政策

(十七)将民间资本举办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符合条件的,按照土地划拨目录依法划拨。

(十八)对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提供养老服务,根据其投资额、建设规模、床位数、入住率和覆盖社区数、入户服务老人数等因素,给予一定的建设补贴或运营补贴。

(十九)对民间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其免税收入不计入所得税应纳税收入。

(二十)民间资本举办的各类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按有关规定,要与居民家庭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同价。

(二十一)对民间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所办医疗机构已取得执业许可证并申请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的,经审查合格后纳入定点范围。

(二十二)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提供的

—3— 养老服务,其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营利性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根据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实行企业自主定价。

(二十三)鼓励社会向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进行捐赠,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六、加大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资金支持

(二十四)争取建立养老服务长效投入机制和动态保障机制,不断增加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财政支持。

(二十五)争取设立多种形式的专项投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在安排中央专项补助资金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要将民间资本参与运营或管理的养老机构纳入资助范围。

(二十六)各级民政部门福利彩票公益金每年留存部分要按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不断加大对民间资本提供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

(二十七)鼓励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通过创新信贷品种、增加信贷投入、放宽贷款条件、扩大抵押担保范围等方式,加大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金融支持。

七、加强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指导规范

(二十八)完善养老服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养老服务监督和管理,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十九)制订养老服务资格认证、建筑设施、人员配备、分类管理、安全卫生、等级评定等标准,建立养老服务需求与质量评估制度,推动各级各类养老服务标准的贯彻落实,规范民间资本养老服务提供行为。

(三十)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提升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推行院长岗前培训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提升民间资本提供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4—

(三十一)指导民间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加强管理服务,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实现安全、健康、有序发展。

(三十二)培育和发展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发挥其在行业自律、监督评估和沟通协调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民间资本投资主体行业自律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十三)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要发挥好宏观管理、行业规范和业务指导职能,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请及时报部。

民政部 2012年7月24日

服务业资本 篇6

【关键词】民营资本;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退休人员的精神与保健需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主流的背景下,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然无法适应现代化家庭需求,机构养老已经成为退休人员的必然选择。但是,我国当今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很多政策、机构无法适应老龄社会需求。并且,地方政府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中,对养老服务体系的关注极其有限,仅凭政府投资建设养老机构与养老服务无法满足老龄社会养老需求。因此,必须要积极推动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而缓解当下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供给不足问题。

二、影响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因素

1.自身因素

(1)投资目标不明确

民营养老机构经营目标与定位过于单一,严重缺乏层次性,很多民营养老机构并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为了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开销,很多机构没有引进专业的知识人才,只是招一些懂得养老制度的大龄员工。

(2) 民营资本投资大,运营成本较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当地市场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即任何社会活动都多多少少与经济挂钩。同时,由于我国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其民营养老体系还不够健全,相比公共养老服务体系还有很大的差距。不仅会导致民营资本投资量加大,并且还会提高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成本。

2.政府层面因素

(1)财政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经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因素有:用地紧张、医保报销困难、无法享受税收政策、相关人员难招聘等问题。如果缺乏政府的支持,仅仅依靠养老机构的力量难以发展。特别是民营资本养老服务机构具备盈利因素,而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大多数都是补贴给非盈利养老机构,使得民营养老机构享受不到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而阻碍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2) 政府监管力度有待提高

现如今,我国民营养老机构越来越多,但其服务水平良莠不齐,养老服务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标准。同时,政府工作人员在审批过程中不够细致、不够认真的想象也时有发生,致使一些不符合标准的民营养老机构也能够进入到市场中,导致养老机构、老人、子女三方产生纠纷与矛盾。除此之外,一些民营养老机构还会出现乱收费现象,给老人带来一定的心理阴影,甚至部分老人会对民营养老机构产生排斥心理。

三、加强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与对策

1.加强当地政府对民营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

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起步相对较晚,属于新兴行业,还有诸多层面有待完善,具备投入高、效率低、周期长等特点。因此,想要推动我国养老服务建设进程,当地政府必须要加强对养老服务体系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相应的政策,例如税费政策、鼓励类政策等,进而激发民营资本对养老服务体系的投资热情。同时,政府要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在资金、土地、房屋出租等层面为民营资本养老机构提供支持,进而加强民营养老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度,鼓励民营养老机构多元化发展,加强民营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力度。对于民营养老机构来说,不要过多强调非营利性,鼓励民营养老机构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盈利。

2.提高民营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

随着我国养老机构越来越多,民营养老机构不仅要与公共养老机构竞争,同时也要与其它民营养老机构相竞争。因此,民营养老机构必须顺应多元化市场发展需求,提供不同層次的养老服务,强化多元化设施建设、完善医疗设备与技术,聘请专业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进而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同时享受精神生活与文化生活,进而提高民营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3.明确市场定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任何单位、企业、机构都必须要以市场发展需求作为出发点。因此,民营养老机构必须要加强对市场情况的分析,例如老年人的购买能力、支付能力等进行科学预测,再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来预设养老服务项目与目标。同时,要保障自身的多元化定位,不能仅将服务人群局限于某个层次人群,要保障服务群体的全面性。

4.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

无论是民营养老机构还是公共养老机构,其都带有一定的福利性原则。因此,为了避免民营养老机构过于市场化,当地政府部门必须建立监督管理部门,这不仅能够合理减少民营养老机构办理程序,同时也能够保障民营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通过建立监督、评价体系,能够保障政府资金、扶持政策效益最大化,避免资源浪费等现象。此外,在满足老年人基础养老需求的基础上,政府还要加强健康养老建设步伐,即老年人日常生活服务、医疗保障服务、精神文化服务等,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进而推动我国民营养老机构能够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要加强民营资本参与力度。民营养老机构并非一种单纯的市场化行为,更多的是一种营利与非营利并行的模式。随着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项机制不断完善与落实,我国老年人势必会享受到更加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为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林.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2:29-34.

[2]郭林.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理论与政策建议[J].行政管理改革,2014,10:38-42.

作者简介:

服务业资本 篇7

一、河南省服务业资本运营的现状

(一) 河南省服务业资本运营取得的成就

1. 服务业资本规模逐渐扩大。

“十五”期间河南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从2001年的174 134个, 增加到2005年的180 636个, 从整体来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从业人员也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 分别从2001年的1 036.9万人, 增加到2005年的1 271.88万人, 说明“十五”期间河南省服务业资本的规模在扩大。

2. 服务业资本周转速度逐年提高。

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就可以减少流通领域的资金投放, 进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本运营效率。由于搜集数据所限, 仅以在河南服务业中占有较大比重的商贸流通业为代表, 趋势分析其资本周转速度。“十五”期间河南省限额以上商业企业总资产周转率由2001年的1.21次上升为2005年的2.51次, 存货周转率由2001年的4.80次上升为2005年的10.61次, 存货周转天数由2001年的75天上升为2005年的33.97天, 流动资产周转率由2001年的1.74次上升为2005年的3.79次。可以看出, 近年来河南省商业资本周转速度逐年提高, 也说明服务业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有所改善。

3. 服务业资本运营效益有所上升。

1996年, 河南省服务业增加值仅为1 004.56亿元, “十五”期间河南省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1 788.22、1 978.37、2 358.86亿元、2 677.13亿元、3 181.27亿元, 由1 000亿元到2 000亿元用了8年时间 (1996-2003) , 从2 000亿元到3 000亿元仅用3年 (2003-2005) , 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居全国第八位, 比上年增长12.8%。

(二) 河南省服务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

1.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

作为中部省份的河南, 2006、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为中部六省的第一位, 总量优势明显, 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却一直保持中部六省的末位。2007年河南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 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5个百分点, 为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 但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仍仅为30%,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在资源日趋紧张的当今社会, 河南省以第一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弊端会日趋显现。

2. 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2004年河南的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这5大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总量的比重为50.8%, 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 金融业的比重只占全省的服务业的5.2%, 其他现代服务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的比重更低, 产业层级有待提高。

3. 服务业投资行业规模结构不尽合理。

河南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不足, 投资增速不明显。2007年, 河南在中部6省服务业投资额最多, 为2 802.1亿元, 增长19.2%, 但比上年下降6%, 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低30个百分点, 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降至第5,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2.4%,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6个百分点。同时, 服务业投资行业结构也制约着整个服务业的良性发展。2004—2006年, 河南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以及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在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上所占比重三年比例大体相当或有所上升, 而新兴服务业在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上所占比重三年比例有所下降或发展不均衡, 这也再次表明河南省近几年的服务业增加值主要是由传统服务业带来的。

4. 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偏低, 结构不理想。

除物质资本外, 河南省服务业人力资本规模在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也偏小, 2006年为23%, 2007年为23.7%, 发展缓慢,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低了9个百分点。2006~2007年, 河南省在中部省份服务业从业人员排名中, 总量均为第一, 但服务业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仅列末位, 这说明河南省服务业尚处于劳动力转移阶段。除此以外, 服务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传统部门如餐饮业、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这几个行业的从业人数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近几年超过50%。而适应经济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要求的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严重不足, 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数仅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1/10, 且增速缓慢。

5. 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行业集中度低。

省会郑州市和中原城市群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而豫南、豫东地区和边远山区相对落后, 形成明显反差。2007年, 中原城市群共实现服务业增加值为2 789.24亿元, 占全省服务业总值的61.8%, 其中郑州市服务业增加值为1 092.79亿元, 而济源市仅为51.85亿元, 大概是济源的21倍;从城乡分布来看, 现代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城市, 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另外, 河南省服务业的行业集中度也非常低, 缺少龙头企业, 还不具备形成一大批第三产业企业集团或跨地区、跨经济类型的联合企业的条件。在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自2005年连续发布的中国服务业500强名单中, 可以清楚地看出, 河南入选企业的个数在中部地区连续几年排名都在末位, 河南占中部地区入选企业的比重也连年下滑, 甚至在2008年降到只有一家企业入选, 比重只占到中部地区的2%。

6. 国有服务业资本比例偏大。

河南省服务业投资基本上还是以国有投资为主。根据第三产业统计年鉴, 2005年在河南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中, 用于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为1 796亿元, 国有经济投资仍占60%左右;在2006年, 河南省第三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共计2 955.4亿元, 其中国有企业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 089.3亿元, 占37%, 大大高于工业的同一比重。在2005年, 服务业44个大行业中, 除餐饮、房地产、旅馆、租赁、娱乐业5个行业外, 其他39个行业国有投资都占到50%以上, 其中20多个行业高达90%以上。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的会展业、文化产业等几乎全是国有资本投资。科技含量较高的服务业利用外资比例很低。另外, 经济成份单一。河南服务业绝大多数行业国有企业仍占据主体地位, 甚至绝对地位, 其比例大大高于工业。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在服务领域远未形成。

二、河南省资本运营效率成因分析

综上分析, 可以得出河南省资本运营效率较低的结论, 其成因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一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观念落后。长期以来, 对服务业的认识停留在非生产活动的观念上, 许多服务行业过于依赖政府的投入, 自我发展意识落后。河南在服务业领域进行的改革步伐相对缓慢, 发展环境仍不宽松, 现代服务业供给能力难以迅速扩张。二是人口基数庞大,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 由于人口基数的庞大, 2007年河南人均GDP在全国排名第19位。同时, 河南省在2008年前三季度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为全国倒数第一。居民收入水平低, 直接限制了他们的消费, 必然影响服务业的发展。三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河南省的经济拉动还主要是工业为主, 河南的工业结构比较粗放, 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了较大的比重, 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小。四是服务业市场开放程度低, 垄断经营限制其竞争力提升。河南省的市场在服务业的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 受河南各级政府控制的一些服务行业对非国有资本和外资没有开放, 部分服务行业的市场价格体系尚未建立, 市场中介机构多依附于政府部门。五是城市化率偏低, 缺乏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服务业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是高度正相关的关系。河南的城镇化水平长期以来都是比较低的, 2000年, 河南城镇化率为23.2%, 在全国排序除西藏外是倒数第一。2005年, 河南城镇化率为30.7%, 全国平均水平为43%, 而世界平均水平已达50%以上, 可以明显看出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缓慢, 这将是导致服务业发展不畅的因素。六是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比较落后, 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 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2007年, 河南省全省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层次只占人口的比重4%;2006年, 虽然全省R&D经费投入强度达历史最高水平, 但在全国仍处于倒数第9位。河南省的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科技研发、信息技术、机关团体、金融运作等服务业部门, 多数现代服务行业专门人才稀缺。

参考文献

[1]赵惠芳, 王冲, 闰安, 等.中部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J].统计与决策, 2007 (21) .

服务业资本 篇8

意见提出, 鼓励民间资本在城镇社区举办或运营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 为有需求的老年人, 特别是高龄、空巢、独居、生活困难的老年人, 提供集中就餐、托养、助浴、健康、休闲和上门照护等服务, 并协助做好老年人信息登记、身体状况评估等工作。

为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意见提出,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对养老机构设立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机构给予大力支持, 积极提供便利;按规定进行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符合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条件的, 要按规定申请纳入定点范围。

意见还提出, 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有条件的地区, 可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充分利用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类财政资金, 探索采取建立产业基金、PPP等模式, 支持发展面向大众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产业, 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通过中央基建投资等现有资金渠道, 对社会急需、项目发展前景好的养老项目予以适当扶持。根据意见, 民政部本级彩票公益金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 要将50%以上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 并随老年人口的增加逐步提高投入比例。其中, 支持民办养老服务发展的资金不得低于30%。

意见同时对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加强人才保障、保障用地需求等作出了相关规定。

人力资本与我国服务贸易实证研究 篇9

表1显示,以传统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服务贸易比重下降,而以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增加,表明世界服务贸易已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服务贸易向以知识、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贸易过渡。而现代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依靠于人力资本的发展和积累;同时,由于一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更能说明该国在世界服务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鉴于上述两点,笔者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进行研究。

一、相关研究回顾

舒尔茨(1966)用人力资本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的对外贸易类型。人力资本比较丰裕的发达国家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人力资本比较匮乏的发展中国家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则处于比较劣势。

卢卡斯(1988)将将劳动分为“原劳动”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他认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才是产出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以及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各国间人力资本察赋的差异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得到强化。

Romer (1990)将人力资本定义为对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积累效应的测量。人力资本的增长不仅导致产量增长,还引起知识与资本比率增加,并构造了一个原劳动、专业化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技术、服务贸易额与服务贸易出口的模型,首次为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在服务贸易中的作用建立了估计模型。

国内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将人力资本当成一个整体来研究人力资本在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中的作用,但忽视了人力资本的微观差异性;另一方面,在实证中未能对人力资本在服务贸易中具体的作用程度进行研究。笔者将以中国1983~2007年的服务贸易出口进行分析,从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在服务贸易中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运用协整分析检验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在服务贸易出口中的作用,进而在实证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二、模型及数据说明

(一)变量解释与数据说明

根据上面的文献综述及结论,笔者研究将选用以下变量:

1. 服务贸易出口额(EXt)。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对外经济年鉴,选用当年的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将服务贸易出口额用人民币表示,运用消费者物价指数对历年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进行平减处理,以消除价格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带来的影响。

2. 物质资本采用目前通用的永续盘存法,Kt+1= (1-δ)Kt+It,其中δ为折旧率,Kt+1为第t+1年的物质资本存量,Kt为第t年的物质资本存量,It为第年t的净投资额度。

3. 人力资本采用目前通用的教育年限法,即得到总的人力资本存量。其中Ht为人力资本存量,HEit为第t年受教育层次i的就业人数,hi为第t年受教育层次为i就业人数的教育年限。文盲半文盲的教育年限为两年,小学的教育年限为六年,初中的教育年限为九年,高中的教育年限为12年,大专的教育年限为15年,本科的教育年限为16年,研究生的教育年限以19年计算,基本人力资本即为通常所说的劳动力,由受初中教育程度以下的就业人群组成,用HL表示,专业化人力资本为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上就业人群的组成,用HC表示,历年就业人数和不同程度受教育率的数据来源于1983-2007年的中国劳动力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二)模型设计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出人力资本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作用,需要建立相应的服务贸易与人力资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假设模型如下:

其中,EXt为服务贸易出口额,β0为截距项,β1、β2、β3分别代表物质资本Kt、基本人力资本HLt、专业化人力资本HCt对服务贸易额的贡献度,μ测度的是其他没有考虑进去的变量因素,模型在进行估计时采用各变量序列的自然对数形式,一是为了消除时间序列数据存在的异方差现象;二是函数取对数之后能够反映各因素变动对服务贸易额变动的影响。

注:检验类型中, C表示截距项, T表示含趋势项, K表示滞后阶数, N指不含C或者T, 检验结果由Eview5.0计算而来。Δ表示一阶差分算子, Δ2表示二阶差分算子,*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0%,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5%,***表示显著性水平为1%。

三、实证检验

(一)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方程(1)是一个时间序列模型,在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时, 首先要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 不然直接对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将导致谬误回归。笔者采用ADF检验方法对lnEX、lnK、lnHL和lnHC进行检验。

由表2可知,水平序列lnEX、lnK、lnHL和lnHC及其一阶差分均不能拒绝单位根假设,均为非平稳的,但在二阶差分后,均拒绝了单位根假设,说明lnEX、lnK、lnHL和lnHC均为二阶单整序列,接下来,可以检验他们之间的协整关系。

(二)协整检验

在这里采用Johansen (1988、1990)提出的基于VAR模型对协整向量系统进行极大似然估计和检验,能精确地检验出协整关系的个数,由表3可以看出,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 变量lnEX、lnK、lnHL和lnHC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即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其中一个协整方程(括号内为t值)为:

协整方程(2)表明,从长期来看, 物质资本、基本人力资本、专业化人力资本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均产生积极的影响。物质资本投入每增长1%能带来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率增长2.64%;基本人力资本投入每上升一个百分点, 服务贸易出国增长8.73%;专业化人力资本投入每增加1%, 服务贸易出口增长4.83%,这表明在对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中,基本人力资本的推动作用最大,其次为专业化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

以上运用协整分析对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出口的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基本人力资本、专业化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服务贸易出口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其中基本人力资本对服务贸易出口的推动效果明显大于专业化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这反映出目前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优势还是建立在基本人力资本的基础之上,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中以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新兴行业竞争力较弱。鉴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必须充分发挥基本人力资本竞争优势的同时,重点发展以知识和技术为主的专业化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行业,加大政府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注重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要求的复合型服务人才,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化人力资本基础,整体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摘要:运用协整分析对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出口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本人力资本、专业化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服务贸易出口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并得出我国目前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是建立在基本人力资本基础之上的结论, 进而提出在发挥基本人力资本竞争优势的同时发展我国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对策。

关键词:基本人力资本,专业化人力资本,服务贸易

参考文献

[1]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0.

[2]西奥多·舒尔茨.人力投资[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0.

[3]西奥多.舒尔菠.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

[4]陈宪, 程大中.国际服务贸易原理产业政策[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3.

[5]张燕.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 2005.

[6]武普照, 王耀辉.中国公共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78~2004[J].财政研究, 2007 (1) .

[7]J.R.Melvin.Trade in produce services:a Hechsch-er-Ohlin approac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9 (51) .

服务业资本 篇10

一、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的回顾

资本的本质在于运动, 只有在不断运动中资本才能获得增殖。产业资本的循环依次经过三个阶段, 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 并相应地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在现实的资本循环过程中, 要使循环不间断地进行下去, 必须有两个条件, 即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及时间上的继起。为了不断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 产业资本的循环就必须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种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运动, 就是资本周转。资本周转的速度可以用资本的周转时间和资本的周转次数来表示。资本周转时间, 是指一定形式的预付资本, 经过循环运动, 带着增殖的价值, 再回到原来形式所经历的时间, 它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处于生产过程的时间, 主要由三部分时间构成: (1) 劳动时间; (2) 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3)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资本的流通时间则是由商品的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构成的。资本的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购买时间就是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所需要的时间, 售卖时间就是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所需要的时间。这两部分时间的长短对资本周转时间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两者相比之下, 售卖时间是更具有决定意义。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下, 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比较容易, 而商品的销售却“是资本形态变化的最困难部分, 因此, 在通常的情况下, 也占流通时间较大就无法进行, 剩余价值就缺乏生产的物质基础和实现途径。“流通时间越等于或近于零, 资本的职能就越大, 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 它自行增值就越大。”由此可见, 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决定于资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 资本周转时间越短, 标志着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影响流通时间长短的因素主要有:市场供求情况, 产销两地的距离和交通运输条件等。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理论的阐述, 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企业资本运行的规律, 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资本周转理论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启示

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理论的阐述对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在于:第一, 企业只有加速资金周转, 才能节省预付资金, 增加盈利。第二, 要加速资金周转, 必须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其主要途径是:改进生产技术, 提高劳动生产率, 适时储备, 减少盲目生产, 搞好产销平衡, 发展交通运输、通讯事业和信用制度, 提高固定资金利用率等。而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帮助企业缩短资本周转时间,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增加利润率的重要途径。

1966年, 美国经济学家格林福尔德在研究服务业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 (Producer Services) 的概念, 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在对服务业进行分类时, 对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进行了界定。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了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 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其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 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及下游等环节中, 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要素, 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 是推动第二、第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和突破口。虽然生产性服务业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 但却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增值活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有利于细化和深化专业分工, 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现代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要大力拓展的六种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现代会展业、中介服务业。

从世界范围来看, 在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增长的带动下, 许多发达国家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 经济呈现出“服务化”的特征, 经济重心已经从原来的制造业转换到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 2006年第三产业在GDP中占的比重, 美国是76.5%, 日本为69.5%, 我国是39.4%;在国内, 2007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北京市72.1%, 上海市52.6%,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入新世纪, 科技的进步,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进一步加速了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融合, 促进了一些新兴服务业态的发展, 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互联网信息服务、通信增值服务、研发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

1、完善政府职能, 加强法制建设。

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过程中, 政府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政府的作用不是采取直接经营的方式, 而是通过改善公共服务, 创造适合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软、硬环境, 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趋势、社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趋势、环境因素以及国家安全等诸多因素, 引导服务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完善, 在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以及改善环境、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充分的作用。政府应制订具体的推动方案, 确定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调整目标, 并制定相关产业政策。确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行业重点。基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整合研发资源, 形成研发联盟;发展风险投资、融资租赁, 形成风险投资产业群;发展信息资源、系统集成产业, 提升信息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比重;大力发展服务外包,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对外辐射力。

2、加强产业关联, 实现集聚发展。

产业集群是目前经济形态的主要发展形式。如美国硅谷的信息服务业集群、华尔街的金融业集群、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集群, 以及我国北京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上海陆家嘴金融服务业集群等等。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虽然初步形成了集聚发展的态势, 但其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 产业集群的综合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未来应当围绕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积极推进各类专业性园区和产业基地的建设, 进一步强化生产性服务业的聚集效应。进一步引导制造业向城市周边集中布局, 依托于制造业集聚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 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 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经济效应。按照集聚发展、强化辐射的要求, 科学合理地划分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的功能区域, 以功能区、集聚区建设为载体, 实现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通过科学地规划布局、积极的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财政支持等形式, 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区域性集聚。

3、建立高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要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 对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 完善行业运行状况的监测系统、抽查方式和统计网络。确定现代服务业统计调查渠道, 建立正常的抽样调查制度。通过完善指标体系设置, 弥补数据缺口。强化统计调查手段, 从而进一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精确现代服务业的调查统计数据, 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正确决策提供及时服务。以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总额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地方税收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等为核心指标, 通过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 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价办法, 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考核。

4、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

通过实施人才战略, 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第一要积极创造条件, 吸引和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具备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人才, 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智力资源。第二, 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和大型企业的科技人员深入技术创新服务第一线, 致力于科技服务业;第三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相关学科的建设, 增设紧缺专业, 培养专业人才。加大职业教育力度, 积极发展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和水平。不断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交流合作, 培养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服务业资本 篇11

一、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关乎服务型政府活力激活与形象塑造

(一)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关乎服务型政府组织的活力激活

本课题组对“河南省直机关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青年公务员中47.1%经常感到压力;31.2%感觉太累;2.6%有时甚至会想到自杀。青年公务员队伍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不容忽视。青年公务员作为政府创新的主体,如果不能保持积极的心理,甚至长期呈现心理亚健康状态,携带各类心理问题进行工作,就不会为政府创新发展持续地注入活力,政府组织活力、创新潜力就难以激活。因此,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关乎服务型政府组织的活力、创新潜力激活。

(二)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关乎服务型政府组织形象塑造

青年公务员作为推动政府组织功能运行最具活力的“能动单元”,是公众形成“政府形象”及“工作质量”的评价最直接的基础,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资本自我管控水平是影响“公共服务体验”质量的关键因素。若是他们精神状态饱满、行政行为高效,就能与公众愉悦地沟通,为他们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反之,若是他们自身情绪急躁或低落,会传达给其面对的公众,令对方产生负面性的情感体验,甚至会使彼此产生冲突,这样就会降低公共服务效果,进而影响政府形象。因此,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关乎服务型政府组织形象塑造。

二、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关乎为服务型政府人力资本保障效果

(一)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关乎其人力资本供给效果

青年公务员是职场新生力量,他们怀揣梦想努力工作,但同时也追求开心和被认同,而现存庞大官僚机构的客观存在,干部遴选机制实际运作过程中的不够合理完善,使其晋升愿望不能顺利实现。个人成长进步的不确定、工作新意的不足、工作内容和方式的简单重复、工作与付出的不匹配等,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新生代公务员的积极性,造成其工作倦怠。同时,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公务员队伍快速提升工作效率;人们民主意识的增强,要求公务员队伍提升服务质量;而信息化的普及,又增添了对公务员队伍工作监督的开放性。这就使得青年公务员既要面临能力的压力、成就自我的压力,又要面临职业发展的压力、舆论监督的压力。遭遇叠加压力,使青年公务员心理负荷重,严重影响青年公务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积极性。因此,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关乎其人力资本供给效果。

(二)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关乎其自身工作效能释放

研究表明,积极的精神状态、良好的工作态度等对员工身心健康、工作绩效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心理资本越高,职业怠倦度越低,不正当的行为越少,绩效表现越好。积极关注青年公务员心理幸福感建设,倡导激情工作、快乐工作提升工作效能,既是青年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内在需要,也是青年公务员自身成就性需求满足的需要。青年公务员是公务员队伍里最有激情、最富活力的群体,他们争强好胜,进取心强,渴望证明自己,但是由于年轻气盛,刚踏入社会不久,对如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缺乏实战经验,难免浮躁和冲动,容易好高骛远。因此,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关乎其自身工作效能释放。

(三)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关乎其自身成长的完形

积极的心态和心理能力可以发掘人固有的积极潜力,是人类自我完形和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心理因素影响着人的理智和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因素有时比适应性、才能更重要,是人生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部分青年公务员积极心态和心理能力缺失,容易产生疲劳感,出现工作兴趣减弱、注意力下降、失眠、易怒、攻击性强等负性情绪及行为,从而造成工作失误或盲区增加,工作效率下降。在讲求团队合作的工作中,一旦出现青年公务员个体性的情感冲突或社交压力,难免会减弱其工作执行力,造成工作流程不畅,以致影响团队整体效率。因此,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关乎其自身成长的完形。

三、服务型政府视域下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路径探析

(一)完善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机制建设

一是创新人才理念,积极关注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摒弃传统社会以物为中心、将人视为工具的管理理念,实现由有形资产管理向无形资产管理转变,由物的管理为主向以人为本转变,创新人才理念,积极关注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激发、释放其潜能。

二是创新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模式。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释放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的主观能动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以人为本安排工作,关注工作的性质与个人能力发挥匹配度,把德才兼备的人用在适合和关键的位置上;在晋升遴选和业绩考核中,纳入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测试,让不同部门和职级的青年公务员人岗匹配,形成不同岗位和级别的公务员心理素质要求的指标体系,促进行政效能最优化;在纵向沟通方面,领导干部或管理者要向下属提供组织及工作的有关信息,尽量让其参与密切关系自身利益的政策讨论;鼓励下属向上级汇报或提供诸如网络、书信等非语言信息;同时帮助青年公务员多角度、充分、全面地获取有关个人工作绩效的信息,从而较为成功地缓解其工作压力和职业心理问题;丰富青年公务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拓宽其实现自我持续发展渠道。有关部门应积极建立国家对于公务员的培养制度,给其提供充电和深造的机会。注重沟通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培养,强化沟通技巧和执行方法,使公务员体会到其所从事的工作并非简单的“机械化”操作流程,而同样也是一门艺术,由此提高其心理效能和价值认知。endprint

(二)构建心理资本开发平台,多维度促进心理资本提升

一是构建内省平台,正确认知自我,积极提升自我效能 。自我是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古语讲:“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在自我认知明确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理想,而自知之明有赖于管理者对自己的清醒分析。心理资本的研究发现,自我有四面:公开我(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脊背我(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隐私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和潜在我(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但凡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但一定是很努力的人;但凡不成功的人,一定不是一个努力的人,坚信努力付出是提升自我效能的关键,多维度认知自我,积极提升自我效能。

二是构建目标管理平台,增加希望,树立自信。青年公务员要学会预见和评估个人当前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寻找压力源。在工作中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可能出现的压力和问题做好心理准备,增加工作的目标性,即以目标管理减少不确定感。

三是构建实现职业目标的途径,增强主观幸福感。尽可能多地提出可选择的途径,逐一分析它们的可操作性,并确认其中切实可行的方案;预见困难和障碍,寻找解决办法。提前反思目标实现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寻求应对这些潜在障碍的帮助,同时准备好其他应变计划,以防原计划执行失败。随着工作和生活的计划性和预期性的提高,公务员的自信心和从容心也会逐步加强,主观幸福感随之增强。

四是构建归因认知平台,培养乐观精神,增强韧性。所谓乐观,即个体会倾向于将事件的成功归于内部、持久、普遍、深入的因素,而把失败归于外部、暂时和特定情景下的因素的积极解释风格。青年公务员可以通过总结和接受过去、善待现在、憧憬未来的方式培养乐观精神;通过提升面对生活逆境、创伤、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复原力”增强韧性。

(三)畅通心理问题干预机制,扫除心理资本开发障碍

一是畅通心理问题防范机制,减少青年公务员心理资本开发障碍。开展青年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增加行政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学习,帮助其更好地掌握和尊重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了解自身的人格特质,正确认知自我,评估外部环境,找准最佳的职业坐标,实现自我发展与国家需要之间的契合,以化解公务员中普遍存在的高升迁期望与低升迁概率的矛盾,减少职业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畅通心理问题防范机制。

二是畅通心理问题的排查机制,扫除心理资本开发障碍。心理资本开发实质上就是要释放心理的正性能量,激发个体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但心理资本正性能量的获得过程时常伴随着负性能量——心理问题的阻扰,发现并扫除这些阻扰,积极开展自评自查、他评筛查,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问题。如掌握一些适合于自我心理调节的简易实用方法,开展自评自查,增强心理健康的免疫力、增强自我维护意识;建立相应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积极开展他评筛查,畅通心理资本的排查机制。

三是畅通心理问题的干预机制,扫除心理资本开发障碍。关注“弱势”青年公务员群体心理健康,如开设公务员心理咨询交流站、请心理医生或心理学家与公务员对话等方式,畅通心理问题干预机制,扫除心理资本开发障碍,提升心理资本水平。

【本文系2013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ZZ001)的阶段性成果】

服务业资本 篇12

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良好的管理和运作机制, 使华图获得飞速的发展和社会各界的认可。2009年11月29日华图教育与深圳达晨创投合作签约, 成为公考行业第一家引进风险投资的教育企业, 资本的助推使华图登上了最高的台阶。面对新的机遇, 华图没有盲目扩张, 而是眼睛向内, 再一次聚焦核心业务和能力, 确定了引领公职服务体系化的新思路。服务体系将围绕学员入职考试辅导、政府机构咨询建议和完善服务体系规范化等三方面展开。

一、以学员需求为契机, 打造服务公考学员的辅导体系。

从最初的学历教育到如今的公职考录培训, 我国的教育培训行业也已经从最始的“重学历, 轻技能”, 转变为今天“与就业挂钩, 与传统教育对接”的态势。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 学历教育不再是教育培训的主导类型。IT培训、公职考录培训、职业资格认证、职业技能培训等都属于职业教育培训的范畴。特别是, 公职考录培训实现了用人需求和就业需要的有机结合, 成为更多人的职业选择。

针对学员的实际需求, 华图教育确立了帮助学员从求职规划、考前辅导到入职培训的全程服务产品。首先, 成立专门的机构, 研发了系统的规划和求职指导课。每年都有近百场公益讲座和公开课, 每次培训都从职业规划入手, 系统梳理学员的求职理念和技能, 让大家充分认识到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 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其次, 在规划的基础上, 针对准备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的学员, 华图凭借自主研发的系列课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辅导体系, 通过现场培训、视频远程和优质图书等方式全方面全频道展开考试培训, 确保华图学员能够快人一步, 实现梦想;最后, 华图还专门开设了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培训式对学员提供后续服务课程, 使学员进入工作岗位后, 能够顺利渡过职业的磨合期。

二、以政府改革为抓手, 打造服务政府机构的培训体系

公务员招录考试自2000年在全国试点运行以来, 升温越来越快, 招录人数和报名人数迭创新高, 同时政府机构改革也在稳步进行。2008年, 除国务院办公厅外, 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这次改革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促进科学发展;二是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是按照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要求, 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 实行综合设置, 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以探索实行大部制体制为特色的全国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完成。通过改革, 绝大多数省区市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 强化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部门更加统一、精简、高效, 实现从“瘦身”到“健身”的转变。

由过去的“大政府, 小社会”的管理模式, 转变为“小政府, 大社会”的管理模式过程中预测性、咨询性管理职能将不断强化, 因此, 不断完善政府咨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 许多地方政府都设置有“政府咨询委员会”这样的机构, 连不少县政府、乡政府都有了咨询机构。应当说, 借“外脑”谋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这些咨询机构在为党政科学决策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在决策咨询的“官方化”。这些研究机构都是政府下属机构。独立性差, 受条块分割体制影响严重, 运行机制不活, 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科研经费等都由财政负担。很难针对公众关心的重大问题, 自行选题进行深入的自主研究。有时因为不得不服从某些部门的局部利益, 还要对已经作出的决策提供研究成果的“支持”。

这些都是因为缺少产业化这一平台。有专家指出, 决策的真正科学化有赖于形成一个成熟的政府咨询产业。咨询组织作为社会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提供咨询服务主要以委托合同方式为主, 合同双方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对咨询双方都有较强的法律约束力, 咨询建议的质量会得到一定保障。

华图教育在业内率先成立了政府咨询与应急管理事业部, 针对各级政府的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等特点, 组织咨询专家, 围绕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长期性、综合性问题, 进行战略研究、对策研讨, 提供科切入点的行业调研、市场分析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服务, 比如, 为政府部门提供咨询意见、区域规划、应急管理等培训项目;同时, 以政府剥离的社会性事务为重点, 合作开发新的事业或项目。比如, 与文化事业单位合作出版图书、音像制品等, 促进政府咨询产业化。

三、以资本运作为动力, 完善公职服务体系规范化

确立以公职服务为核心的体系需要华图的管理升级, 特别是要以企业文化为坚实基础。引进风险投资后, 华图将借助资本力量和风险投资的规范管理, 全力吸引最优秀的人才, 全面加强管理团队的建设, 大力加强以模块化教学为核心的产品研发, 系统升级对学员和政府机构的服务体系, 全力推进公职服务体系规范化运行。

据统计资料显示, 2006年中国职业培训市场大约570亿, 2007年是750亿, 2008年达到了1000亿, 同时中国整个教育培训市场的总规模为3000亿元左右。公考的火爆带动图书、网络、视频、远程、交通、住宿等相关产业链, 为考试学员和政府机关提供了帮助, 也为成千上万人提解决了就业。市场很大, 问题也很多, 主要有:培训的门槛低, 整个培训行业散、乱、差、弱, 缺乏行业自律等;个别机构功利性倾向明显, 没有教研和辅导体系, 不注重提升受训者能力等严重影响教育培训行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种情况, 华图教育在业内首家提出树立行业新风, 并坚持做到:

1. 抵制功利性倾向, 注重提升受训者能力。

针对学员需求, 开展深度研发, 不仅着眼于受训者应试能力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受训者的综合能力, 特别是与公共职位相匹配的工作能力

2. 推进公职培训产业化进程。

借助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促使公职培训行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从而为培训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为政府机关提供咨询和政策调研, 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3. 不断规范公职培训的管理体系。

主动配合政府教育监管部门的工作, 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 规范管理, 保障学员的切身利益。

4. 带头制定公职培训行业守则。

发挥领先企业的积极作用, 倡导制定行业内部公认且能自觉遵守的行业守则, 从自身做起, 规范行业内部行为, 促进公职培训行业的良性发展。

上一篇:发展大局下一篇:艺术管理中的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