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负压引流

2025-01-03

持续负压引流(通用11篇)

持续负压引流 篇1

摘要:目的 比较持续负压引流及一次性负压引流球两种引流方式在颈淋巴清扫术后的引流效果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 25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球引流,另一组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引流的临床疗效。结果 一次性负压引流球组平均引流量明显高于持续负压引流组,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发生皮瓣坏死无明显差别,并发症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持续负压引流与一次性负压引流球联合应用可以使伤口保持更持续有效的负压,使术后渗出物及时排出。

关键词:颈清扫术,负压引流,引流球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皮下积液、乳糜瘘及喉头水肿致呼吸道压迫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颈淋巴清扫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手术根治是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手术创面大,渗液多,引流不畅是引起皮下积液、乳糜瘘、喉头水肿致呼吸道压迫、皮肤坏死及感染的重要因素,不仅给患者生理上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还会导致伤口延期愈合,影响术后放、化疗。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25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行颈淋巴清扫术患者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及一次性负压引流球引流,通过加强对术后引流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54例,年龄25~70岁,142例行标准根治颈淋巴清扫术,60例行改良根治颈淋巴清扫术,52例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术后予以负压引流。

1.2 引流方法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后分别于锁骨上窝区连接负压引流球的引流管,不加压包扎,紧密缝合引流管引流处的皮肤。负压引流球为国产材料,容量为1000m L,球体瘪陷时可产生5k Pa的负压;管道负压吸引,接上2500m L水封瓶,以0.02~0.04m Pa持续负压引流,负压引流管分别于术后3~5d、24h引流量小于30m L时,遵医嘱拔除负压引流管。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d平均引流量,经t检验P<0.01,差异显著性,两组患者发生皮瓣坏死无明显差别,并发症并无显著差异,结合本组资料说明管道负压引流和一次性负压吸引球二者间引流差异有显著性。采用负压引流球及管道负压引流,既起到引流的作用,又起到加压包扎作用,有利于创面的愈合。两组患者术后平均引流量比较见表1。

3 术后护理

3.1 负压引流的护理

采用的一次性负压器,在连接负压器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般先常规消毒连接部位,再进行连接,用无菌纱布包扎。负压太大易引起引流管塌陷,引流不畅,且易造成软组织损伤,而负压太小又不能进行有效引流。引流管的负压程度,以引流管始终处于引流通畅为宜[1];同时要经常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避免引流管的扭曲、折叠及受压,检查管内有无血凝块阻塞,随时调整负压,保持引流通畅,做好引流管拔除后的伤口加压包扎。

3.2 引流管护理注意事项

(1)引流管质地的选择。普通橡胶管质地较软,容易打折或在持续负压吸引中管壁易粘贴使管腔闭合,影响渗液流出,硅胶管弹性好[2],对组织刺激小,加压后不易粘贴,能保持持续有效的引流。(2)引流要彻底。手术创面较大时,采用双条引流管引流更迅速,更充分,彻底消灭创面死腔,防止渗液聚集和血肿形成。(3)置管位置要合适。颏部、下颌角颈动脉三角区及锁骨上窝等区有较凹陷创面,液体容易潴留形成局部积液,放在以上部位达到彻底引出渗液的目的。(4)引流管长度的选择。我们认为硅胶管的长度以35~45cm较合适。如管子太长,容易影响负压;太短,负压引流携带不便且管内液体容易反流,污染手术创面,引起感染,导致皮瓣坏死。

3.3 患侧颈部的护理

头部制动,患侧头部及颈部要保持内收位置7~10d,避免由于牵拉,引起皮瓣滑动而影响创面愈合。要详细向患者讲述患侧头部及颈部保持内收位置的重要性,让患者能积极配合,并教会患者具体的方法。要经常检查患者的活动情况,及时指导和纠正不正确的方法。

3.4 心理护理

患者因伤口的疼痛、吞咽及语言的障碍会产生恐惧与焦虑的情绪,护士应同情、关心、体贴患者,精神上给予安慰与鼓励,生活上给予周密细致的照顾,同时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作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列举成功病例,给患者以鼓舞和勇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

4 讨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颈淋巴清扫术,因手术切除范围广,创面大,皮下渗血及渗液难以避免,如不及时引出,会发生皮下积液、乳糜瘘、喉头水肿致呼吸道压迫、皮肤坏死及感染等并发症[4]。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充分彻底引出渗血渗液非常重要。负压引流可以引流皮下积液和积血,保证皮瓣和颈部组织紧密相贴,减少渗出,促进愈合。引流时不加压包扎,能避免因包扎局部受压引起的皮瓣血运障碍而导致的皮瓣坏死,且能减轻创口疼痛,有利于对局部创面观察,如有异常可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负压引流球体积小,能随身携带,便于患者早期下床进行锻炼,防止因术后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5]。负压引流球连接的引流管系硅胶制成,对人体组织刺激小,患者无不适反应,其侧孔大小适宜,局部管壁有凸槽,引流效果好,不易堵塞。单向防返流装置可防止引流液逆流而导致的感染。缺点是一次性负压吸引球最大负压仅5k Pa,且容量小,当负压球内贮有1/2量引流液时,压力弹簧自动松开,则负压消失,要及时给予更换吸引球,否则容易因观察不及时造成负压中断,而达不到有效负压目的,其术后引起皮下积液率为24.6%。管道持续负压吸引48h,压力为0.02~0.04m Pa,后3~4d引流量减少改接一次性简易负压引流瓶,优点是负压调节在0.02~0.04m Pa,比一次性负压吸引球负压大4~8倍,可以使伤口保持持续有效的负压,使术后渗血渗液及时排出[6]。缺点是下床活动时不方便,因此后3~4d引流量减少改接一次性简易负压引流瓶,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率为12.5%,有利于创口早期愈合。

参考文献

[1]包美霞.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清扫术后负压引流护理观察[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12(2):127.

[2]朱形好.硅胶管负压引流在颈清扫术后的应用[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7,27(1):56.

[3]刘晓霞,陈林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颈淋巴清扫术的护理[J].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3,2(7):488-489.

[4]曹本花,张在芬.颈淋巴清扫术病人的术后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4,11(6):53-54.

[5]朱翠玲.现代生物医学工程[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37.

[6]魏钰,黄师菊,黄群爱,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引流方法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1):133-134.

持续负压引流 篇2

9例VSD负压引流的疗效观察和护理术后患者,患者准确封闭负压引流实施护理工作人员,仔细观察和全面的照顾,确保有效的排水系统,可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绷带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经验,是一种新型的排水技术,独特的设计,使引流手术显着改善。[1]应用半透膜伤口缝合,大大减少感染的风险,医疗泡沫将传统的点地表排水渠成,流域面积扩大和排水堵塞的问题,能彻底清除分泌物和坏死脱漏或伤口,促进伤口愈合。VSD技术与传统排水系统相比,具有较高的收敛速度,彻底引流,伤口,愈合时间缩短,持续负压状态刺激毛细血管增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整齐,快速,均匀生长;方便的观察和护理,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等。年初以来,应用这项技术在我院收治9例相关的情况下,自2011年起,伤口愈合,住院周期大大缩短,临床疗效显着。护士现在的经验总结出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期间,12月,有9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6例皮肤缺损3例,褥疮,住院时间13~50天,平均24天。

1.29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彻底去除失活的伤口和腔隙性组织,脓液,异物,清洁皮肤,涵盖设计,VSD材料,连接负压源,密封伤口,给予持续负压引流。

1.3结果9例患者经VSD治疗后,创面恢复良好,无感染,坏死并发症。

2.护理措施

2.1在日常护理。经常改变姿势,洗衣机,被子,垫,悬浮,防止引流管压迫或折叠VSD材料的患者,从而防止负压源。引流袋是透明的,每天一次。在更换引流袋,以防止引流管的液体回流到VSD材料,的第一夹持引流管,封闭负压源,然后更换引流袋。

2.2VSD相关护理。

2.2.1VSD负压吸引源是在指定的范围内:125mmhg~450mmHg(0.017Mpa0.06Mpa),VSD材料塌陷,管形的存在,并没有很多新血吸出。

2.2.2负压维持时间,真空封闭引流可以保持有效的5~7天,一般在拆除或更换,较大损坏可行的VSD1~2次,在7~15天的时间,在该地区后7天内暴露的骨损伤,肉芽组织周围的爬行速度可行VSD方法3~4,根据具体情况。

2.2.3特殊情况处理

(1)VSD敷料干燥变硬,可能是因为密封不良,漏水VSD材料去除酒精硬化引起的,可能是因为伤口引流液是在吸引清洁。如48小时前硬,可从引流管缓缓注入生理盐水,浸泡VSD敷料重新变得柔软,然后再次负压,仔细检查密封是不是真的,有时可以接近敷料,泄漏听到声音找到泄漏位置,泄漏部位是最常见的排水系统:膜管或山的固定钉,3通关节边缘,液体渗透出处,皮肤皱褶,无序的电影“的泄漏与空白”的产生膜和膜之间。处理方法:重新密封泄漏,如果48小时后变硬,引流管引流不连续流,这不能处理的,一般不会影响最终结果的VSD.

(2)引流管,引流管堵塞,有时可见有干排水堵塞管腔,所以截断的负压源VSD材料,甚至使材料没见过,管状,使用的消毒注射液10~20ML冲洗吸管[2].

(3)VSD材料鼓起,看不见管。排水管堵塞的常见原因,在长城以北,还应该考虑负压异常,排水渠,排水管接头泄漏,患者体重压缩,折叠,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处理的来源。

(4)S&N半透明膜附着15天,会不会引起毛囊炎,皮炎,为这部影片通过允许水蒸气和空气。

(5)VSD敷料透气性和液体残留坏死组织,有时通过半透膜臭味的`,甚至VSD敷料出现黄绿色,绿脓色,深色和其他脏的颜色,这是不是造成伤口的坏死组织,不影响VSD的治疗效果,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6)头发用大量的新鲜血液被抽出时,应通知值班医生,仔细检查是否有流血的伤口,并作出相应的正确的治疗。

2.3预防方案。

2.3.1提醒医生在操作过程中仔细操作,彻底清创,止血彻底,减少创面渗液,渗血;膜,以避免漏电等。

2.3.2提醒病人或照顾者不涉及,压迫,折叠引流管,珍惜,保持负压排水设备和其他相关注意事项。

2.3.3常备一些小零件,如S&N的半透明薄膜,通关节,必要时,可以更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小结

持续负压引流 篇3

【关键词】 引流术 持续负压 闭式 护理 推广和使用

【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67-02

闭式负压引流(VSD)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覆盏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我科于2013年7月至今收治四肢外伤皮肤缺损患者应用VSD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术后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 例,男34例,女2 例;年龄8~72岁,平均39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 例,机器绞扎伤28例,重物砸伤5 例。创面3cm×5 cm~21cm×30 cm大小不等,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感染。

1.2方法

36例患者彻底去除坏死组织,修复需要重建的血管、神经和肌腱,均采用北京创力恒泰科贸有限公司快舒负压引流海绵, 根据创面大小修剪海绵,覆盖创面,填充窦道和创面周围皮肤缝合固定后清洁创周皮肤, 用半透膜覆盖负压引流海绵及改良式吸盘,覆盖范围应包括至少2~3cm的创缘健康皮肤,保证密封效果。回到病房后连接负压源,调节负压,持续负压引流5~7 d。

2护理

2.1一般护理 术后常规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抬高患肢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

2.2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出现的悲观、焦虑、失望、易怒的不良情绪,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并向患者解释VSD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使之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3VSD观察要点

2.3.1 负压源的负压力维持在规定范围内:125mmhg~-450mmhg(0.017Mpa-0.06Mpa)。

2.3.2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滑脱、挤压、扭曲 、折叠,保持引流通畅。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经常用双手挤压引流管,以防血块堵塞引流管。

2.3.3引流瓶的护理 應选用透明的引流瓶,在无菌操作原则下更换,为防止引流管内的液体回流到VSD敷料,先钳夹引流管的外端,关闭负压源,然后进行更换。 并准确记录24 h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 .

2.3.4创面的观察和护理 注意观察创面局部皮肤颜色、温度、末梢血运情况。VSD敷料内有少许坏死组织和渗液残留,有时会透过半透膜散发出臭味,甚至VSD敷料上出现黄绿色、绿脓色、灰暗色等各种污秽的颜色,这并非创面的坏组织所致,不会影响VSD的治疗效果,一般无需做特殊处理。

2.4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 、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必要时静脉给予营养支持。

2.5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关节主动、被动运动,进行远端关节的屈伸,旋转练习以及肌肉等张收缩运动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3结果 36例患者中21例经一次VSD负压引流术后肉芽生长良好,二期植皮成功。12例经2~3 次VSD负压引流术后二期植皮成功。3例因创面缺损较大,感染严重经3-4次VSD术后二期植皮成功。

4体会

在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损伤时,传统的治疗方案是彻底清创和换药控制感染,病程长,患者经济负担重。VSD技术代替了反复的清创、换药,加速创面愈合。吸引期间无需换药,减轻了患者痛苦和对创面的刺激,缩短病程,避免以往由于经久不愈、合并感染,长期不能进行功能锻炼,造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5结论 通过临床护理体会到VSD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该技术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永艳 鲁文丽 负压闭式引流术(VSD)在骨科急诊创伤并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护理 《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6期

[2] 梁蓉 李小莉 vsd负压引流护理体会及技巧 《医药前沿》2012年,第23期

[3] 王文英 如何做好病情观察及应急处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1987年,第07期

[4] 刘秀兰 护理工作中的病情观察 《皖南医学院学报》 1982年,02期

持续负压引流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高位肠瘘患者12例, 男8例, 女4例;年龄18~65岁, 中位年龄56岁。其中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肠瘘2例, 车祸及外伤所致十二指肠损伤3例, 胆道术后并发肠瘘3例, 胃十二指肠吻合口瘘2例, 十二指肠癌术后并发肠瘘2例。

1.2 方法

首先纠正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同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尽早进行充分引流。只要患者消化道能耐受, 尽早鼓励进食, 以要素饮食为主。在瘘口内放置潘氏引流管2根, 一根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 另一根与空气相通。用3M贴膜将潘氏管固定妥当, 并将瘘口密封于膜内, 以便保护瘘口周围皮肤。

2 护 理

2.1 引流管护理

2.1.1 负压的调节:

根据肠瘘流出量、液体黏稠度调节, 一般保持负压在0.02~0.04mPa间。如发现吸引管变扁, 压力不断上升, 说明与空气相通的潘氏管堵塞。应关闭中心吸引, 用生理盐水冲洗潘氏管, 保持通畅后再开启负压, 冲洗时注意无菌原则。

2.1.2 引流管的位置:

潘氏管放置在瘘口内下方位, 使肠液漏出后立即吸净, 随时观察伤口敷料渗液情况, 注意引流管放置的位置及是否堵塞, 并及时进行调整。

2.1.3 保持引流通畅[2]:

妥善固定引流管, 防止管道脱落、受压、扭曲。加强巡视, 同时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 以便取得其配合。发现引流不畅, 及时查找原因排除故障, 因潘氏管堵塞无法引流时, 及时报告医师更换新管。

2.1.4 及时记录肠瘘引流量:

负压吸引瓶达2/3及时更换, 并记录每天的引出液量, 以此作为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的依据。引出液量逐日减少后, 伤口愈合快, 8例深部瘘3周后均自愈, 2例唇状瘘行二次手术后痊愈。

2.2 营养护理[3]

营养状态时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只有迅速改善肠瘘患者的营养不良, 才能促进肠瘘瘘口的自行愈合。胃肠蠕动恢复前, 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以维持生命的基本代谢, 以减少胃肠液、消化液的分泌, 利于炎症的控制, 促进瘘口的愈合。病情好转后, 改禁食为流质, 应少量多餐, 可口服肠内营养制剂, 避免长期禁食所致的肠黏膜萎缩, 细菌异位等并发症的发生。

2.3 皮肤护理

(1) 患者长期卧床, 易发生褥疮, 应协助患者勤翻身, 更改卧位。 (2) 保持患者床单和皮肤清洁干燥, 特别是瘘口周围的皮肤。如瘘口周围皮肤出现发红、湿疹及破溃, 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局部涂氰化锌软膏, 辅以微波仪或红外线灯以保证局部皮肤的干燥。 (3) 瘘口周围皮肤常规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再以3M贴膜严密包裹瘘口, 贴膜外周宽度须超过凡士林纱布10cm, 确保与皮肤紧密粘合。 (4) 及时更换敷料,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4 心理护理

肠瘘患者病程较长, 给患者心理及经济上都造成一定的负担。此时, 护理的关键是要了解、关心、体贴患者, 引导其正视现实, 树立信心, 介绍成功病例;指导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 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配合护理,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3 结 果

12例患者中瘘口自行愈合痊愈出院8例 (66.7%) , 瘘口行二次手术后痊愈出院2例 (16.7%) , 因肿瘤晚期放弃治疗后死亡2例 (16.6%) 。

4 讨 论

及时有效的清除消化液对瘘口及周围组织、脏器的腐蚀、损害成为肠瘘治疗和护理的关键所在。确保有效通畅的引流是控制感染的最有力的措施, 是抗生素所不能替代的[4]。黏贴式固定可有效保护瘘周皮肤, 避免肠液的腐蚀;负压吸引有向心收缩的作用, 可将瘘口逐渐缩小, 加速创面的愈合。保持负压维持于一个有效而稳定的水平, 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管道的通畅。在应用密闭式低负压持续引流治疗肠瘘后, 无需频繁换药, 减少了感染机会, 减轻医护工作量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了社会效益。

关键词:高位肠瘘,低负压引流, 持续,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范云, 仲英.肠瘘11例临床护理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 8 (2) :174-175.

[2]周锦玲, 赖智芳.肠瘘病人双套管负压引流的护理[J].医药产业资讯, 2005, 26 (9) :88-89.

[3]涂晶.持续腹腔灌洗联合低负压液量治疗十二指肠瘘16例护理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 2010, 32 (6) :163-164.

持续负压引流 篇5

慢性骨髓炎又称附骨疽,是一种不易根本治愈且经常发作的骨化脓性感染,是骨科临床治疗中的难题之一,其病程复杂,病程长,易并发慢性窦道、皮肤疤痕及缺损、骨折、骨缺损。手术失败率、感染发生率高,给患者精神上、经济上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笔者对2009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18例慢性骨髓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并结合中医治疗,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21~~53岁,股骨6例。胫骨11例,肱骨1例,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15例,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3例,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培养阴性3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或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病史。患肢长期隐痛、痠痛,局部有压痛、叩击痛,患处可见一个或数个窦道口,且周围有肉芽组织增生,色素沉着。皮肤上留有凹陷窦道疤痕,局部肌肉萎缩,同时有形体瘦弱,面色晄白,神疲乏力,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

1.3 治疗方法

根据细胞培养药敏结果,术前使用敏感抗生素4~5天,病灶清创时再次细菌培养,必要时行病理检查。清除坏死组织、游离死骨及炎性肉芽组织,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根据创面大小、形状修剪维斯第(VSD)材料加以缝合固定,表面粘贴薄膜材料,持续负压治疗7~10天再次清创,根据创面情况决定负压治疗的次数及抗生素液体灌洗等后续治疗。采用植皮、肌皮瓣转移等闭合创面,骨缺损者行植骨手术。在行负压封闭引流同时根据患者正气不足、气血亏虚,相应给予补虚扶正的药物治疗,方药常选八珍汤口服。

2 结果

12例行3次负压治疗,6例行4次负压治疗,6例行植皮,11例行肌皮瓣转移,1例直接缝合。18例感染得到控制,骨折愈合,其中13例行自体骨植骨,病例经随访8~32个月无复发。

3 讨论

慢性骨髓炎其病理特点为:(1)有死骨和骨性死腔存在。死骨很难自行消除,死腔本身血液供应很差,成为经久不愈的感染源,药物很难进入病变部位;(2)骨髓腔滋养血管栓塞,被破坏,密度骨的血供不良,修复能力差;(3)骨膜反复向周围生长,形成板层结构的骨性包殼;(4)窦道壁周围产生大量的炎性肉芽组织。本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述症状,因而其治疗比较困难。

慢性骨髓炎形成死骨和坏死组织,脓液较多,成为细菌大量增殖的媒介,进而加重组织坏死,形成恶性循环。内固定物的存在促进细菌易形成生物被膜,感染控制非常困难。 改善局部血运、清除坏死组织和细菌是早期治疗的关键。负压封闭引流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抗感染作用,通过持续负压及时清除创面渗出物、坏死组织、细菌及局部炎性因子,可降低组织间隙压力、减轻组织水肿、增加毛细血管增生、提高组织的抗感染能力,从而为组织瓣移植提供了有利时机,提高了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创面新生肉芽组织增生明显,表面新鲜、湿润且无脓性分泌物,缩小骨或肌腱外露创面,创缘部分区域仅行游离植皮覆盖,因而能减少组织的切取面积。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

中医对骨化脓性感染早有认识,因其病变深沉,初起皮色不变,漫肿无头,损害以骨骼为主。故古代文献里都称为“疽”或“骨疽”。《灵枢.痈疽》中说:“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 《灵枢.刺节直邪论》中有“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其病理变化与机体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功能强弱有密切关系,骨疽一旦发生,必致气血雍滞,经络阻塞。更可耗气刼血,伤津夺液,进而累及脏腑。在病理演变过程中始终存在“正邪相博”,正气的强弱主导着整个病理机制,因此骨痈疽治疗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局部与全身兼顾,标本同治,内外结合,祛邪与扶正兼施。由于病变经年累月,患者出现脾肾不足,气血两虚症状,笔者常选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加减,以使体内正气恢复,助养新骨生长,促进疮口早日愈合。

总之,通过观察研究表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结合中医治疗慢性骨髓炎,具有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或减低感染率和并发症,利于创伤患者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邱贵兴,戴尅戎.骨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9月

作者简介:陈晓,男,(1973.10-),本科,贵州毕节,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骨伤

持续负压引流 篇6

关键词:持续负压引流,难治性气胸,疗效

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及老龄化时代到来等诸多因素影响, 硅沉着病、肺结核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 而作为上述疾病常见并发症的难治性气胸发生率也随着升高[1], 虽经胸腔闭式引流等方法治疗后, 仍存在有肺未完全复张、气体溢出, 甚至出现两次气胸[2], 所以对患者康复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笔者本次将持续负压引流术运用于难治性气胸中, 其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选取35例难治性气胸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胸片及胸部CT明确诊断;气胸量在20%以上, 并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 且常规胸腔闭式引流48~72h后仍有漏气者;35例难治性气胸者男26例、女9例, 年龄48~72岁, 平均年龄 (53.00±4.00) 岁, 右侧气胸22例、左侧气胸13例, 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咳嗽、胸闷、胸痛和呼吸困难及紫绀等;原发疾病分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例, 肺癌3例, 活动性肺结核9例, 陈旧性肺结核7例。本文符合医学伦理要求且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1) 精神疾病、认知障碍及因语言障碍影响交流; (2) 合并其他器官严重并发症; (3) 胸膜增厚及阻塞性肺不张; (4) 依从性差及中途退出本次研究。

1.3 持续负压引流方法

35例难治性气胸者均请胸外科会诊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 经常规持续引流24~48h后仍持续有气体冒出者, 给予持续负压引流[利用持续负压闭式引流装置, 即一次性胸腔引流装置YY0583 3-1500, 从左到右依次包括A瓶 (集液瓶) 、B瓶 (水封腔) 、C瓶 (调压腔) , 其中C瓶中的水深刻度为给予吸引负压的数值, 一般负压在-8~-12cmH2O, C瓶负压吸引管接负压吸引器]。见图1。

1.4 研究方法

参考临床试验设计标准, 由专人设计《35例难治性气胸者持续负压引流观察表》, 且对表中相关内容加以观察并对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其中表中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姓名、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和持续负压引流方法、效果等。

1.5 评估标准[3]

有效:经持续负压引流后, 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 胸片显示肺复张、气胸消失, 且将引流管拔除后症状无复发;无效:经负压引流2周以上且气胸未愈, 需外科治疗。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 采用t检验, 数据用 (±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5例难治性气胸者持续负压引流治疗效果统计

有效31例 (88.57%) , 无效4例 (11.43%) 。

2.2 35例难治性气胸者带管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统计

带管时间平均为 (7.00±2.50) d, 平均住院时间为 (16.00±3.00) d。

3 分析

气胸作为呼吸内科常见的急症, 常因反复发作等原因致患者日常生活以及呼吸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对于该病的处理以尽早恢复肺张力为主要原则, 尤其是难治性气胸者多存在肺泡弹性功能下降、易复发且心肺功能降低等诸多基础病理变化[4], 因此治疗上颇为棘手;而目前对于难治性气胸的处理包括胸腔镜手术、开胸手术结扎肺大泡或行肺段切除等, 但其手术具有创伤大、风险系数高 (如麻醉方法需要全身麻醉) 等特点[5], 因此极大的限制了手术的应用, 尤其是基层医疗条件差的医院更是难以推广。

鉴于此种情况, 笔者本次将持续负压引流术应用于难治性气胸治疗中, 从上述结果可知, 持续负压引流总有效率高达88.57%且引流时间、平均治疗时间均明显缩短, 说明此次持续负压引流在难治性气胸中应用效果显著, 能明显恢复患者肺功能, 促进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 因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且该方法简便易行, 极易在医疗条件差的医疗机构应用、适合广泛推广;例如其优点包括持续负压引流能够产生较为恒定的负压等促进肺复张, 并且可根据患者胸闷、气促等临床症状进行调节, 同时能有效防止液体逆流至胸腔等。另外通过持续负压引流术的实施, 笔者认为做到以下几方面能有效保证操作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 (1) 严格无菌操作; (2) 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咳嗽或吹气球等; (3) 胸腔引流管在无菌水封瓶中的长管需在液面下2~3cm, 引流设备应保持低于心脏水平60~90cm;负压压力应先调节在低压力位置, 然后根据引流情况缓慢调节, 调节幅度一般不宜过大 (-5~-20cmH2O) 。

总之, 持续负压引流治疗难治性气胸效果显著, 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避免了开胸手术等创伤较大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戴文慧.持续负压吸引治疗难治性气胸的观察及护理[J].蛇志, 2012, 24 (4) :421-422.

[2]徐元峰, 阚积香.负压吸引下自体血胸腔粘连术治疗难治性气胸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 2006, 11 (6) :713-714.

[3]孙玉鹗.手术学全集·胸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362.

[4]李辉.现代胸外科急症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306-309.

持续负压引流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骨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 各40例, A组中男32例, 女8例, 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 (29.6±2.1) 岁;B组中男28例, 女12例, 年龄22~58岁, 平均年龄 (28.9±2.0)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患者给予传统换药创面处理, 常规给予营养高渗盐水处理, 优锁溶液, 每日为患者换药。B组患者给予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 首先给予患者创面处理, 常规修剪VSD敷料, 对创面周围的皮肤进行清洁, 将VSD敷料覆盖到创面上后在敷料外面使用生物半透薄膜覆盖以封闭创面, 后将引流管与床头中心负压相连接, 24h给予持续负压吸引操作。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7~10d后将VSD敷料拆除, 根据肉芽具体生长情况给予必要的二期缝合以及植皮操作, 或者给予二次更换VSD敷料。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 记录创面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一次植皮治疗后1周平均创面为103.5cm2, 愈合率为20.7%, B组1周平均创面为100.2cm2, 愈合率为33.4%, B组创面愈合率明显较A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A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为 (24.53±12.77) d, B组为 (15.42±8.65) d, B组治愈时间明显较A组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VSD引流能够使创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其能够增加创面的血液供应, 对创面的微循环进行改善, 对创面的肉芽组织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有效减轻创周的水肿症状, 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创面中的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3], 并能够创造出一个加快纤维蛋白溶解的微环境, 有利于发挥自溶性清创作用, 使胶原组织的生长能力得到增强, 具有较良好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临床上应用VSD引流技术, 其具有较好的引流效果, 能够彻底清除创面、皮片以及皮瓣下的渗出液, 保持创面的清洁卫生, 避免局部渗液发生积聚现象;VSD引流技术主要动力为持续的高压吸引力, 其负压具有可调节性, 能够根据引流部位的不同以及引流目的的不同而控制在不同的负压之间;VSD引流技术, 能够使创面处于一个负压、相对隔离的状态, 这就对外界的细菌进入创面的活动产生阻止作用, 同时能够将局部的渗出液及时引流到体外, 能够有效减少毒素被机体吸收, 减轻创面的感染情况;VSD引流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新生血管的生长, 促进肉芽组织的生成, 进而有效提高移植物的成活率, 且其治疗后患者皮肤缺损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相对较平整, 有利于二次植皮治疗。且VSD引流技术的应用其无需经常换药或者仅需要更换外层的敷料, 减少了换药过程中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同时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本文中,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组患者一次植皮治疗后1周愈合率为33.4%, 明显较传统换药创面处理组的20.7%高, 且其治愈时间明显较传统换药创面处理组短,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创伤骨科中应用持续负压密封引流技术治疗, 其临床应用效果较显著, 能够有效促进创面肉芽的生长, 促进创面的愈合, 缩短病程,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持续负压密封引流技术 (VSD) 在创伤骨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0例骨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 A组40例患者给予传统换药创面处理, B组40例患者给予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一次植皮治疗后1周创面愈合率为20.7%, B组为33.4%, B组明显较A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为 (24.53±12.77) d, B组为 (15.42±8.65) d, B组治愈时间明显较A组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持续负压密封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较显著, 其能够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 缩短病程,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持续负压,密封引流,创伤,骨科

参考文献

[1]徐剑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16 (20) :26-28.

[2]陈淑萍, 李芳芳, 杨连香, 等.持续负压密封引流技术治疗骨科感染伤口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12 (20) :248-250.

持续负压引流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18例下肢毁损伤病人,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2岁~65岁,平均48岁;车祸伤13例,机器绞伤4例,高处坠落伤1例。

1.2 治疗方法

下肢毁损伤病人为开放性外伤,入科后给予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急诊入手术室给予彻底清创,尽可能去除伤口异物、坏死组织。根据创面的大小进行VSD封闭,并进行持续封闭式引流5d~9d后拆除VSD敷料,根据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行游离植皮或皮瓣转移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告知病人禁食、禁水,给病人换好清洁的衣服,取下病人身上的金银首饰及金属物品交给家属保管,根据医嘱给予使用术前药,必要时给病人抽血及留置尿管。重点做好病及家属往往不知所措,医护人员应鼓励病人并举成功病例,以增加病人对手术的信心。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监测

病人创伤大,往往合并休克,因此根据病情需要严密监测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意识及病人尿量。

2.2.2 术后饮食

指导病人术后暂时禁食6h,6h后鼓励病人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排骨汤、鱼汤、水果、扁肉、面、稀饭等),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2.3 引流管护理

术后引流管应妥善固定并明确标识,病人翻身时注意防止扭曲、反折、脱落[1,2,3]。每班认真交接引流管在位情况及引流管通畅情况。

2.2.4 引流瓶护理

引流瓶悬挂在低于创面的位置,有利于引流。引流瓶内的底水每天用灭菌注射用水常规更换,更换前应阻断压力夹闭引流管,保持严格无菌。使用后的引流瓶应用含氯1 000mg/L 84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2.2.5 引流液的观察护理

因病人损伤创面大,如果术中的血管未结扎好容易引起大出血,因此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非常重要。引流液量为100mL~300mL属正常引流,如引流液超过300mL或引流出大量新鲜血液,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引流液少或引流不畅时用温生理盐水从引流口冲洗,防止局部渗液干结堵塞导致伤口感染。

2.2.6持续负压的要求

保持有效的持续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的关键。吸引时负压控制在1 0 0mmHg~2 0 0mmHg(1mmHg=0.133kPa),负压过小导致无效吸引,负压过大容易引起病人疼痛。因此此病人列入交接班范围,每班认真交接吸引表的负压大小、各接口有无松动及创面上的贴膜有无漏气。

2.2.7 心理护理

因本病多为意外,突然的意外使病人出现恐慌,对预后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护士要因势利导,关心、安慰病人,耐心解释,使病人了解和认识病情,消除其不良情绪。

2.2.8 并发症预防

观察病人有无咳嗽、咳痰,警惕肺部感染发生;病人长期卧床,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发生;有留置导尿病人尽早拔除尿管,鼓励病人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发生;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常规应用抗凝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2.2.9 功能锻炼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可进行一些可行性的功能锻炼,如踝关节的背屈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病情允许情况下可做进一步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尽早恢复。

3 讨论

VSD在治疗下肢毁损伤的同时给予精心护理及细致观察,可加速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关键词: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下肢毁损伤,护理

参考文献

[1]耿爱香, 韩恩崑, 刘海波, 等.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肉芽组织水肿创面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2, 26 (3A) :629-630.

[2]刘海菊.人工皮肤VSD封闭式负压引流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11, 25 (4B) :1009-1010.

持续负压引流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0年5月临床收治的20例骨科创伤患者, 其中男性11例, 女性9例;年纪最大的56岁, 年纪最小的9岁;出现胫骨平台骨折1例, 锁骨骨折1例, 尺骨骨折1例;由于车祸受伤10例, 由于工伤事故5例, 由于电击受伤5例;创面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百分之一的5例, 为体表面积百分之一待百分之五的13例, 大于体表面积百分之五的2例;致伤到治疗时间最长的3个月, 最短的1个小时。全部进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方法进行治疗。

1.2 临床治疗方法

会使用到的医疗器械有, 持续封锁负压引流使用的敷料成分是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 内部含有多侧孔的引流管, 和具有分子阀门功能的片状通气功能的透明薄膜, 薄膜的成份是聚氨酯以及丙烯酸, 三通的接头和持续封闭负压吸引装置[2]。进行持续封锁负压引流药尽可能的切除掉坏死的筋膜和肌肉组织并且清除异物。发生骨折手术后感染的患者, 内固定物不用取出, 要进行创面的反复冲洗, 将在外暴露的骨骼要用软组织进行掩盖, 小面积的骨外露要凿去外露的局部骨皮质在骨表进行钻孔。对持续封锁负压引流敷料进行修剪, 根据患者的创面进行裁剪或者拼接, 不要使引流管的引流孔发生外露, 在拼接时要用4号丝线进行连续缝合, 要使敷料和创面充分的接触, 不可直接接触到血管和神经, 在连续缝合皮肤的边缘以及敷料的边缘。拿酒精以及生理盐水对创面的四周皮肤进行消毒、清理, 把引流管连接到中间负压吸引装置, 同时用手挤压持续封锁负压引流敷料, 减少敷料内的液体, 在持续封锁负压引流敷料外面覆盖上生物半透薄膜, 使患者的创面密闭。手术结束患者返回病房后将引流管连接到床头的负压吸引系统, 进行24 h的持续负压引流, 将负压调整至16.7千帕到26.7千帕[3]。手术后进行广谱抗生素的抗炎治疗。7~9d后撤除敷料, 看创面的肉芽生长情况, 再行游离植皮或者进行正常的换药处置, 如果发生感染传染, 以再次进行清创术后, 二次进行持续性封闭负压引流, 直到患者的创面肉芽生长好后再进行植皮手术。

1.3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优:病灶部位清除彻底, 创面在治疗后两周内完全愈合, 没有发生二次感染, 伤口表面覆盖完好, 不需要再次更换辅料。肉芽生长良好, 患者病情恢复速度快。疗效良:病灶部位得到比较彻底的清除, 伤口附近皮肤得到大部分存活, 伤口的分泌物有所减少, 发生二次感染的情况不严重, 肉芽有所生长, 需再一次更换敷料, 患者的病情恢复一般。疗效差:病灶部位没有清除彻底, 发生严重的二次感染, 肉芽生长差, 患者病情恢复差。疗效优良率: (疗效优病例数+疗效良病例数) /总病例数×100%。

2 结果

20例患者中疗效优的病例6例, 疗效良的病例12例, 疗效差的2例, 疗效总优良率达90%, 详见表1。经随访, 没有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发生。

3 讨论

骨科创伤中出现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损伤以及进行骨折内固定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的创面很不容易愈合, 容易形成感染而使伤口愈合缓慢, 造成患者的长时间卧床和重复性的换药, 由于重复的挪动和转移患者的患肢, 会影响到伤口四周的软组织, 而加剧肿胀和患者的痛苦, 不利于创面的愈合, 也加重了医护工作者的工作量。进行创面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方法对促进患者的创面的愈合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得到了临床的普遍任何和使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方法明显优于临床的传统方法。避免了创面的污染, 并可以有效的防止了交叉传染, 负压的引流效果可使引流区的创面内渗液达到零聚积, 使患者受伤部位的肉芽组织加快了生长速度, 然后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游离皮片的移植手术就可对创面进行医治, 克替代那些比较复杂的皮瓣移植手术或者皮瓣转位的手术, 为一种简单并而实用的治疗方法。

在进行创面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一定要彻底的进行清创处理, 并且彻底的止血, 引流不可替代正常的清创处理, 首先彻底的进行清创还是十分重要的;尽量能够在没有进行抗生素药物治疗前先作细菌培育实验, 按照药敏实验的结果来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来进行抗传染治疗;同时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会使患者的创面处于负压并且相对空气隔离的形态, 所以进行抗厌氧菌的治疗不能忽视;每天通过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吸出的伤口的渗出物内含有很多的卵白, 应该增强营养支持疗法来避免发生负氮失衡[4];手术后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的护理要注意每天2次到3次的观察负压引流的压力情况, 观察是否出现引流能否迟缓以及能否出现漏气现象, 如果出现有坏死的组织以及血凝块发生堵塞时及时使用生理盐水来冲刷、稀释排除堵塞, 如果发生漏气要及时改换新的生物半透性薄膜来进行引流。

本文通过对选取本院2010年1月到2010年5月临床收治的20例骨科创伤患者进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方法进行治疗。20例患者中疗效优的病例6例, 疗效良的病例12例, 疗效差的2例, 疗效总优良率达90%, 经随访, 没有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发生。可证明,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能够彻底的清除患者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分泌物, 加速肉芽生长, 快速制止传染, 明显缩短了创伤性的皮肤软组织发生缺损的治疗时间, 减轻了患者换药的痛苦, 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唐丽媛.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手术后感染控制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 (26) :14.

[2]吴广森, 才晓军, 李宏伟, 等.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 2011, 40 (1) :129-131.

[3]朱磊, 李国庆, 王来宾, 等.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 2010, 16 (7) :534-537.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篇10

【关键词】封闭负压吸引(VSD);糖尿病足;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233-01

1 临床资料

2013 年1月~2014 年1月本院住院治疗且Wagner 分级为2~4 级的糖尿病足患者20 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18~75 岁;病程时长约在3~25 年;患足溃疡评定程度:采用Wagner 的分级标准处于2~4 级。

2方 法

2.1 普通换药

根据伤口情況进行清创处理。一般伤口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感染的创面增加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如创面有坏死组织可用自溶清创加外科清创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后将胶冻状水凝胶类敷料涂抹于创面,外层配合使用半通透性薄膜敷料、水胶体敷料或有边形泡沫敷料。对坏死组织进行软化或清除,不易清除的焦痂或腐肉待软化或游离后辅助使用外科清刨的方法清除,焦痂清除后伤口床内部的部分坏死组织使用渗盐敷料进行清创和控制渗液。隔日换药一次。根据创面情况及敷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敷料。伤口浅,渗出少到中量可选择水胶体敷料较为合适;伤口较深,累及肌肉或肌腱,渗出中到大量选择泡沫敷料较为合适。在选择敷料时应考虑伤口渗出量的多少、有无感染及坏死组织的多少等。可根据伤口渗出、感染情况选择床内层使用藻酸盐敷料或泡沫类敷料,外层使用水胶体敷料覆盖促进新肉芽生长。

2.2 封闭式负压引流

封闭负压引流具有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清除创面细菌负荷,保持创面湿润,利用负压吸出大量坏死组织,减少渗液,消除水肿等作用。因此在肉芽生长期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根据创面大小裁剪医用海绵块,覆盖填充创面。用手术薄膜覆

盖封闭创面,覆盖范围应超过创缘3cm 以上。保持创面封闭性。导管连接:在海绵垫中心剪一0.5cm×0.5cm 小孔,放入吸盘并固定,连接引流管,如创面较大放入双吸盘。连接负压源:将引流管连接负压装置,调整负压维持在0.02~0.06kPa,海绵在负压吸引下收缩紧密贴附在创面达到全面引流的效果。

3 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采用常规的治疗手段如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血液循环、预防感染等之后,治疗组予VSD 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外科湿性换药治疗,不仅改善了糖尿病足患者的肢端疼痛、麻木、足部溃疡、口渴、乏力等临床症状,且改善了音叉振动觉的体征。VSD 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治疗创面的全新技术,首先于1992 年由德国FLEISCHMANM 等创建[1],经美国的外科医师Argenta 于1997 年改良后[2],现临床多采用VSD 作为慢性溃疡、体表脓肿、压疮烧伤感染、手术后伤口感染等的保守治疗手段。经典传统的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创面清创换药,保持无菌环境,待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均匀后,再采用覆盖植皮或者转移皮瓣的方法使溃疡面愈合。治疗方案优点是治疗操作比较简单,对无菌环境的要求不高,但其缺点是治疗过程长,且常出现创面不愈合的情况。在无菌环境下,创面的组织细胞无炎性刺激,可促进局部微循环和减轻组织水肿,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临床上,在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时需要注意:(1)手术中对溃疡面中的坏死组织和异物(线结等)要尽可能彻底清除干净;(2) 修剪高分子泡沫材料是要比对创面的大小和形状修剪合适,要使泡沫材料放入创面后能够充分接触,不留死腔,遇到较大的创面时,可以通过剪裁,把多块材料拼组在一起,但前提条件是要使泡沫材料与创面充分接触;(3)创面要尽量做到密闭。封闭时所用的薄膜不仅能像皮肤一样粘贴在创面上,还能保证皮肤汗液的的蒸发,最长连续使用2w 以上也不会引起局部皮肤的过敏反应。封闭创面在此项治疗中至关重要,关系到能否持续的负压吸引;(4)泡沫材料明显收缩变硬(可通过薄膜观察触摸到)是有效负压的可靠标志,一旦泡沫材料的负压状态消失,要查找原因,如果管腔堵塞,要立即更换VSD 材料,否则创面的炎性分泌物堆积,会产生恶臭,进而导致严重的感染化脓。

综上所述,关于VAC 治疗糖尿病合并压疮时最佳负压的设置、如何选择合适的敷料以及合理的更换时间间隔等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总之,正确使用负压吸引治疗技术,配合精心护理,结合定期换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压疮,简便易行,效果可靠,可为糖尿病压疮患者带来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Fleischmann W,Strecher W,Bom belli M,et al.Vacuumsealing as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damage in open fractures [J].Unfallchirurg,

1993,96(9):488492.

[2]蒋琪霞,刘云,徐薇,等.负压伤口治疗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6):656659

持续负压引流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1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 男9例, 女7例, 年龄39岁~67岁。发病部位为足趾、足背、足底及前足, 感染溃疡面积3 cm×2 cm~10 cm×7 cm。创面组织晦暗、伴有脓液, 或有窦道形成, 皮肤未破溃处可触及波动感, 部分创面肌腱、跖趾骨外露坏死。

1.2 材料

VSD高分子泡沫材料, 为孔径400μm~600μm的无菌医用泡沫海绵, 大小为15.0 cm×10.0 cm×1.2 cm。海绵内有多孔吸引管2根, 吸引连接管 (1.8 m) 1根, Y形接头1个, 止液夹1个。1张透明透气胶粘贴膜20 cm×30 cm, 3张透明透气胶粘贴膜8 cm×6 cm。以上材料均置消毒袋内密封保存。连接中心负压装置为ZN100智能负压吸引器 (烟台健源科技有限公司制造) 。

1.3 手术方法

手术在患者血糖得到较好控制后分2次进行, 第1次手术行创面清创术, 去除明显变黑坏死组织, 足趾变黑坏死者行足趾截除术, 并将骨残端包埋于有血运的软组织内。扩创后创面彻底止血, 活动出血点以丝线结扎或电刀止血。然后参照文献[2]所述在创面上安装VSD, 在密封下进行持续负压吸引治疗, 负压维持300~450 mm Hg。7 d~10 d后去掉VSD观察创面肉芽生长情况, 必要时重复多次VSD负压吸引治疗直到创面肉芽新鲜能够二次手术为止, 本组病例最多行VSD治疗4次。再次手术时视创面大小予以直接缝合、刃厚植皮术治疗或皮瓣修复治疗。行VSD负压吸引期间常规应用抗生素5 d~7 d, 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改善循环。

2 结果

16例患者在全身基础支持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创面彻底清创后经VSD治疗, 9例植皮全部成活, 4例直接缝合伤口愈合良好, 3例皮瓣移植修复血运佳, 全部成活。3周~8周内, 平均25 d全部治愈。

3 讨论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创面愈合[3], 其在糖尿病足溃疡修复中的应用国外已有报道[4]。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较传统的治疗方法[5]可不受体位限制, 有效控制或消除感染、减少敷料更换、刺激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为组织瓣移植或游离植皮提供良好的条件, 封闭引流期间不用换药, 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减轻患者痛苦, 并且操作简单易行, 必要时可床旁进行, 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方法。但由于VSD价格昂贵, 在临床上许多经济拮据的患者难以接受, 或未能坚持使用, 成为其临床推广的障碍。

参考文献

[1]蔡永敏.糖尿病临床治疗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6:330-332.

[2]裘华德, 王彦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8, 18 (4) :233-234.

[3]胡恺轩, 章宏伟, 周芳, 等.两种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烧伤杂志, 2009, 25 (4) :253-257.

[4]Asghar Akbari, Hesam Moodi, Fatemeh Ghiasi, et al.Effects of vacuum-compression therapy on healing of diabetic foot ulcers: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JRehabilResDev, 2007, 44 (5) :631-636.

上一篇:支架式模式下一篇:安全工作的苦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