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检验精神

2024-12-30

科学检验精神(精选3篇)

科学检验精神 篇1

在心理学界谈到对咨询效果的评估, 学者都有不同的观点。弗洛伊德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但自从他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热烈的争论, 人们认为精神分析法实际上是一种代价极高的治疗方法, 因此往往无效。华中师范大学夏勉, 江光荣提出咨询效果研究有两大主题:一是结果研究;二是过程研究。结果研究顾名思义是研究心理咨询或治疗的结果是否有效。而过程研究则是在结果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心理咨询中起作用的因素和作用机制。总的来说, 咨询效果研究包括三大问题:一是心理咨询在总体上是否有效;二是什么样的咨询和干预是有效的或者说哪些因素对咨询有帮助;三是如果咨询已经有效, 那么哪些因素可以继续增强其效果。第一个问题属于结果研究。后两个问题则属于过程研究。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提出在科学评估心理治疗的标准时, 第一重要的是疗效的标准。有时候会出现“您好——再见”现象, 即来访者在刚来的时候会夸大自己的病情希望得到帮助。随着治疗的进行, 来访者觉得心理咨询师的方法已经用的差不多的时候, 或是产生了怀疑的时候, 会说自己好多了, 得益于咨询师, 但这不一定是真的有效果。疗效标准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标准,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能够在意识领域中意识到原来是潜意识的感受和思想, 行为主义者则设法克服由特定境遇引起的症状, 而不是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也就是说, 这个咨询效果的评估并不是单一的, 不同学派会有不同的标准。

一、对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依据

至于心理咨询是否真的有效,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首先是来访者的自我评估。比如社交恐惧症来访者不再害怕与人交往, 并敢于在公共场合发表言论。恐惧症来访者不再害怕原来害怕的事物, 这说明心理咨询起到了一定效果。其次是来访者的社会功能有所恢复。比如开始正常社会活动, 正常上班上学, 效率提高。第三是来访者的生理指标有所变化。很多有心理疾病的来访者会伴有躯体上的症状, 如失眠、头痛、濒死感。躯体症状会随着心理问题的解决而慢慢消失。第四是来访者的认知模式, 人格个性特征的改变。这种改变是比较缓慢的, 是难以被察觉的。比如具有非合理信念的来访者慢慢地开始使用比较平和的态度来看待生活。有些有人格障碍的来访者在长期的心理资料后有所好转。

二、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的具体方法

针对以上的心理治疗的效果依据, 我们可以具体化, 成为可以操作的心理治疗效果评估方案。国外曾有学者曾采用随机化临床实验、但个案研究的方法, 设置对照组、选取能力相当的咨询师, 控制其他相关额外变量, 研究心理治疗的效果。

当前我国所采用的评估方法首先是咨询师的评估。根据咨询师的观察, 是否达到了当初的咨询目标, 来访者是否在认知、情绪、行为方面有所改善, 是否具有更积极的生活态度, 更合理的认知, 和更符合社会标准的行为。其次是来访者的自评。是否情绪困扰减少, 行为问题减少。第三是来访者的亲人好友对其状况的评定。比如有自杀倾向的来访者不再那么消沉, 开始将关注点渐渐地转移到外部世界, 并且脸上有了笑容, 愿意与亲人朋友交往。第四是第三方的评估。这个人在治疗初始要与来访者接触一段时间, 对其心理问题的性质有所了解, 在咨询结束后再次接触此人, 看是否有所好转。第五是量表的评估。现在这种方法使用得非常广泛, 在心理治疗中, 常常使用的是SCL-90、Eysenck人格量表等。当前, 我国学者翻译并修订了Lambert在1996年编制的心理咨询效果的工具——效果问卷45。这是一个自陈量表, 包括45个Likert5点计分题, 测量主观不适 (subjective discomfort, 简称SD) 、人际关系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简称IR) 和社会角色表现 (social role performance, 简称SR) 三个方面, 由此得到三个分量表分和总分。此量表中文版信效度检验的结果与Lambert等人英文版报告的基本一致, 能到达测量学的标准。OQ-45的测量结果可以为咨询师提供反馈, 帮助咨询师对当事人的咨询进展情况作出正确评估, 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如果要客观地评估咨询疗效, 需要经过一下几个方面的检验:首先是设立对照组。要有一个未经过治疗的小组作为对照, 要在动机, 年龄, 病情等方面相似。其次是随机安排。来访者要随机的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最好是两个组都不知道到底哪组在接受治疗。第三是客观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 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那些关键的变化必须用可靠的指标衡量, 并由客观的观察辅助。第四是考虑胜任能力。要有经验的咨询师来进行咨询。否则会因为咨询师的水平问题达不到效果。第五是进行随访。治疗开始3-6个月后, 治疗结束时, 数年之后, 要对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估, 才能说明咨询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三、在评估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评估的时候要以咨询目标为重, 目标内容的改善, 是咨询成效的直接表现。如果一个患有特定恐惧症的来访者在接受心理治疗后, 还是回避特定的事物, 但是与人交往方面有所提升, 这时心理咨询对来访者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并没有达到咨询的直接目标, 但是间接地对其回避社会交往产生了作用。这种情况下不能说咨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对咨询效果的评估, 既要看重咨询总目标的评估, 也要看重阶段性目标的评估。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是一步步提高的。整个咨询治疗过程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咨询单元组成的。所以对咨询的评估, 不仅要看最后的结果, 也要看每次咨询的效果。这样可以获得更及时的反馈, 保证咨询有比较好的效果。

摘要:当今在心理咨询过程中, 都非常关注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传统的观点认为心理咨询的效果是非常主观的, 很难对其进行评估。随着心理咨询学科一步步成熟, 已有一些评估依据与评估方法, 如咨询师评估、来访者自评、来访者的亲人好友对其状况的评定、第三方的评估以及量表评估。在评估过程中主要注意两个问题, 首先是在评估的时候要以咨询目标为重, 目标内容的改善是咨询成效的直接表现;其次是对咨询效果的评估, 既要看重咨询总目标的评估, 也要看重阶段性目标的评估。

关键词:心理工作,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1]曾祺.心理咨询效果评估探析.文化研究, 2012.1.

[2]李钰静, 骆宏.心理咨询效果评估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年第23卷.

科学检验精神 篇2

一、制定计划

一是检验机构制定抽查方案。包括扦样、检验依据、检验项目、判定依据、企业名单、样品来源、经费预算、抽查时间及结果报送时间等。为了避免重复抽查, 抽查计划要科学、切合实际, 具有可操作性和代表性。

二是严格的计划管理。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上级安排的, 下级不再安排。除对用户和消费者反映质量问题严重的产品实行随机监督抽查外, 不得对同一产品 (同一种子批) 安排重复抽检。

三是抽查要突出重点。包括源头企业、主要农作物、做到准确全面。

二、规范检验程序

1. 适合标准

标准包括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两方面内容。操作规程依据“GB/T3543.1-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进行, 农作物种子质量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当产品有强制性国家标准时, 应当按照强制性标准进行检验, 无强制性标准的, 按照企业明示的产品标准进行检验。

2. 标识检查

在质量抽查中, 按农业部“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规定, 农作物商品种子应当标注种类、种子类别、品种名称、产地、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净含量, 生产年月、生产商名称、生产商地址以及联系方式内容等关健项目作为是否符合的判定依据。

3. 允许误差

粮食作物种子质量使用允许误差, 这样大大减少了把合格种子判为不合格种子的可能, 避免检验机构成为误判的被告。

4. 结果反馈

在企业仓库抽取的, 检验机构应及时向被抽查企业发送“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结果通知书”, 在市场抽查的, 对已确认生产商的, “通知书”还应同时发送生产商。

三、结论准确

1. 应尽量避免抽查经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 企业自检未合格的种子或试验用种也不能列入抽查范围。

抽查的样品应当在市场或者企业成品仓库内的待销产品中抽取, 并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

2. 如果所检验样品不合格, 可以判定该批产 (商) 品不合格;

如果检验样品合格, 但项目不齐全, 因不能保证该批产 (商) 品符合要求, 只能用“产品已检验未发现不合格项或批种子抽检通过”的方式做出结论。

四、强化检测能力

1. 机构资质。

无论哪种商品, 质检机构只有经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授权并具备相关机构认可的检验资格时, 才有权对该产品实施监督抽查。

2. 检测能力。

种子检验机构必须参加各种能力验证, 以保证实验能力持续稳定提高, 同时提高人员素质, 改善实验设备和环境条件, 正确选择检测方法和程序, 以促进质量体系不断完善。

3. 重点监管。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今后各地的作物类别差异越来越大, 根据本地区域特点, 及时调整检测作物范围, 这样才能使监督管理到位, 不留死角。

4. 提高监督效力, 为了提高监督抽查的时效性, 在完成

科学检验精神 篇3

关键词:手印痕迹,检验,刑事

一、引言

手印痕迹检验是案件侦破的重要手段, 手印痕迹检验技术就是通过技术对案发现场遗留的手印痕迹来进行分析, 从而确定案件与人或物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检验技术, 手印痕迹检验技术的掌握程度影响案件的侦破进度。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应用手印痕迹检验技术可以为案件的侦破提供科学的证据, 是案件侦破的重要环节。

二、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在案件侦破中, 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有着重大作用, 它是案件侦破的重要环节, 通过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 可以为案件的侦破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对于犯罪嫌疑人而言, 其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 会在不自觉的犯罪现场留下自己的指纹、掌纹等痕迹。而不同的人其指纹、掌纹也是不同的, 在案件侦破过程中, 通过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 对案件现场获取的收银痕迹进行综合分析, 可以缩小案件侦破范围, 锁定犯罪嫌疑人, 从而促进案件快速侦破。

三、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

(一) 现场手印痕迹的提取

为了保留现场第一手资料, 刑侦人员在进入现场侦查时, 就必须注重现场收银痕迹的提取。在侦查过程中, 一旦发现手印痕迹, 如指纹、掌纹等, 首先要做好现场保护, 要对手印痕迹进行现场固定再对其进行提取。在手印痕迹提取过程中, 要注意保护手印痕迹不被模糊化, 要保证手印痕迹的完整性。而常用的方法就有拍照法、胶带粘取法。拍照法就是用县级将犯罪现场进行拍摄, 通过相片将指纹的清晰度和现场状况直接呈现出来, 这种方法比较常用;而胶带粘取法就是用利用粉末和熏染法将手印痕迹显现出来后用胶带进行粘取, 在利用胶带粘取手印痕迹的同时, 要在胶带纸背面标注好案发的时间、地点等相关案件信息, 避免与其他案件出现混乱的局面。另外, 许多手印痕迹会直接遗留物体上, 针对较小的物体, 如毛巾、杯子等, 侦查人员可以直接提取有手印痕迹的物件, 将这些物件待会检验中心进行检验。另外, 在现场提取手印痕迹的过程中, 有的手印痕迹很容易遭到破坏, 如案发现场中的手印留在了灰尘上, 稍有移动就可能破坏痕迹, 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采用静电复印技术来提取手印痕迹[1]。

(二) 手印痕迹的检验

1. 手印痕迹增强

在手印痕迹检验中, 如果手印痕迹所附着的元物件颜色比较浅, 刑侦人员在进行拍照固定时就难以将收银痕迹清洗的展现出来。为了更好地分析手印痕迹, 提高手印痕迹检验效率, 工作人员就必须对手印痕迹进行增强, 可采用手印反差增强技术对手印痕迹进行颜色反差处理, 从而获得清洗的手印痕迹。常用的反差增强技术有以下几种。

(1) 碘熏法。碘熏法就是在手印痕迹检验中, 在“502”熏胶中加入少量的碘, 通过碘和“502”熏胶混合起来对手印痕迹进行热熏, 从而获得淡黄色的手印痕迹, 与白色相比, 黄色的手印痕迹更为突出。

(2) 粉末染色法。粉末染色法是一种相对于碘熏法而言的反差增强技术。由于碘熏法获得的手印痕迹呈淡黄色, 如果手印痕迹与原物件冲撞, 此时获得的手印痕迹就不能被采用。此时, 选择自主可选的色进行染色, 可以获得可用的手印痕迹。

(3) 真空镀膜显手印技术。真空镀膜显手印技术是在真空环境下的一种技术, 在手印痕迹检验过程中, 将现场提取的手印痕迹壁面上防止一块金属或者介质薄膜镀, 通过薄膜涂料的吸附性状给, 来将原物件表面的手印痕迹清晰的显现出来[2]。

2. 手印痕迹减薄

(1) 加热减薄。加热减薄就是利用电热鼓风干燥机通过加热的方式, 在一定温度下, 对“502”熏胶熏显之后的指纹进行减薄, 从容让手印更加情绪。在加热减薄的过程中, 要注意温度的控制, 温度控制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手印痕迹的显现效果。同时, 在加热减薄操作过程中, 通常在前五分钟内保持电热鼓风干燥机在160℃下进行加热, 然后在调至165℃。同样加热5分钟。

(2) 胶带粘取减薄。胶带粘取减薄就是根据现场所提取的手印痕迹的大小对胶带进行裁剪, 然后将裁剪完毕的适合手印大小的胶带粘到“502”熏胶显现的手印痕迹表面向, 对胶带进行多次轻轻按压, 使胶带与手印痕迹贴合, 在手印痕迹附着在胶带上后揭下胶带, 可通过重复以上动作, 来减薄手印痕迹, 达到刑侦破案想要的效果[3]。

四、结语

在案件侦破中, 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 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的出现为刑侦侦查工作提供了便利, 有助于掌握案件线索, 提高刑侦效率, 促进案件快速侦破。

参考文献

[1]柴跟华.关于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16, 14:267-268.

[2]刘晓玲, 游浪生.关于刑事电子科学技术痕迹检验的探究[J].通讯世界, 2014, 21:244.

上一篇:建材物流下一篇:分析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