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建筑

2024-08-12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建筑(共12篇)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建筑 篇1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 对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来讲, 就是要求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构建人性化服务体系显得更加重要, 将“以人为本”思想理念的图书馆这样才能向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更迈近一步。

关键词:以人为本,管理体制,图书服务

一、体现于馆员的“以人为本”

馆员是图书馆在构成图书馆的因毒之一。同时也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作为图书馆服务的工作人员, 图书馆馆员以发挥着自己意想不到的能量, 通过调控图书馆其他资源及其相互间的有序组合运动, 在某种程度上, 决定着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 新时期的图书馆需要具有人文精神的优秀馆员, 这就要求馆员的各方面素质均有所提升

1、职业道德素质。

图书馆馆员是文化的传播者, 因此要树立正确思想观念, 将其摆在重要位置。起到带头作用。一心一意为广大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员应具有素养, 图书馆员的言行举止对读者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 图书馆管理员具备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2、图书馆馆员业务技能素质。

馆员的业务技能素质包括熟悉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流程, 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图书情报管理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等。

3、具备良好的创新和信息素质。

在选择、收集、下载和使用信息过程中, 应当遵循国际国内的信息传播和信息使用的有关法律法规, 自觉抵制各种违法、黄色、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信息垃圾。馆员还必须具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是当代的高校图书不可缺少的, 与时俱进才是最好的发展前景。馆员应努力掌握信息服务的新方式、新知识、新技能, 成为适应现代化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创新人才。

4、身体和心理素质。表面上图书馆工

作看起来清闲, 其实做起来繁杂劳累。馆员们每天都几乎要做图书搬运、整架倒架、排架上书、清理卫生、馆内巡查、解答读者咨询等工作。图书馆员务必做到嘴和手勤、脚快、眼明、反应灵敏。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前提。因此馆员良好的心态调节。培养强烈的自信心, 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以饱满的热情、坚韧不拔的毅力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二) 对馆员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

在工作过程中, 图书馆管理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尊重与信任, 主要表现为更多地需要组织、领导和同事承认与肯定、尊重与理解, 因此实行人性化管理理念对图书馆管理员来说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1、劳动组织合理化。

根据公共图书馆的实际, 合理设置业务机构;根据馆藏的文献资料类型和用户需要的特点, 科学划分工序和工作范围。

2、业务工作计量化。

在掌握一定数据的基础上, 运用库存论研究现有书库空间的合理使用;运用线性规划科学地安排开馆时间、干部配备和经费的使用等。

3、工作人员专业化。

在熟悉公共图书馆业务的基础上, 在某一学科知识的范围内, 以文献信息为研究对象, 深入学习、钻研, 能够担负起该学科的专题文献和信息服务工作。

二、体现于读者的“以人为本”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 促进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进一步向多样化发展。

(一) 多功能服务

应利用现代网络平台, 提供各种数据库服务以及多种在线服务或离线服务, 如信息推送、网络呼叫、智能代理、适时咨询、个性化链接这些服务方式和方法极大的丰富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 强化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由于时代在不断发展, 服务创新是图书馆一个永恒的课题, 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服务创新之路, 善于捕捉图书馆变化的新形式、新动向。勇于创新, 把图书馆建设成集教育、科研、学习、成长为一体的理想殿堂。

(二) 大胆尝试

1、彻底开架, 让馆藏接近读者。

彻底开架, 让馆藏接近读者, 在开放的空间, 放足够多的好书, 供学生随时阅读, 省却借阅手续的烦琐, 避免开放时间的限制, 是学校图书馆的理想状态。在开放的图书馆里, 允许读者自由地在书海中漫游。图书馆的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功利, 可以是一种饭后的甜点, 休闲式阅读同样是图书馆服务的内容, 也是图书馆服务的人本内涵。

2、研究读者, 满足读者需求。

以往有一种习惯思路, 认为了解读者、研究读者就是统计出读者的类型、数量, 调查读者喜欢什么书, 需要什么书。事实上, 研究读者应该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 要靠平时细致入微的调查, 深入地研究, 长期地积累。

高校图书馆的和谐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需要图书馆员工和广大师生同心协力, 开拓进取。只有我们在学校图书馆的建设、管理、服务、发展等各项事业中, 坚持“以人为本”, 才能真正给读者提供一个舒适、愉悦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王本玉.精心营造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氛围[J].图书馆, 2006 (2) .

[2]、龙文元.以人为本[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徐建华.现代图书馆管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4]、杨玛萍.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24) .

[5]、张建文.对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思考[J].文教论坛, 2007.

[6]、陈霞.高校图书馆员积极心态的调试[J].图书馆, 2002 (2) .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建筑 篇2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高校图书馆人文生态

构建图书馆人文生态是社会和谐的需要,为读者创造一个和谐、和睦、温馨的`读书环境是图书馆人文生态的具体体现.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人文生态的缺失,提出了构建高校图书馆和谐人文生态环境的途径.

作 者:肖爱艳 XIAO Ai-yan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湘潭,411201 刊 名: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IN AGRICULTURE 年,卷(期):2009 21(4) 分类号:G258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校图书馆   人文生态   和谐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建筑 篇3

关键词:“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服务

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从传统图书馆发展为复合图书馆乃至数字图书馆,不仅是客观物质世界和客观知识世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发展到现阶段科学研究人员信息需求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因此,高校图书馆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原則,对推动和促进高校图书馆建设,实现图书馆员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以人为本”在图书馆工作中的理念

高校图书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纳入到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一方面图书馆服务要以读者为本,另一方面图书馆管理要以馆员为本。在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管理的主体是人,同时其管理又体现在服务之中,而其服务的主体也是人。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搞好图书馆管理改革,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高校图书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纳入到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一方面图书馆服务要以读者为本,另一方面图书馆管理要以馆员为本。在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管理的主体是人,同时其管理又体现在服务之中,而其服务的主体也是人。

2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图书馆的一切服务都是通过工作人员实现的,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2.1健全人才资源管理体制

传统人事管理体制的最大特点是:“以事择人,为事择人”,更多地、单一地考虑岗位的需求而忽视人的需求,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事实上,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目前没有自主的人事管理和选择权,在人才选择上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制度上。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需引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提倡管理机制人性化,实现“为人择事,以事择人”,最大限度地考虑人的能力的同时,实现岗位与人才的协调发展,以真正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

2.2建立激励机制以稳定人才队伍

高校图书馆大量优秀人才流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终将影响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要留住人才,稳定队伍,培育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文化环境和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就要逐步建立一个良好的使用人才的机制。第一,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第二,强化良好的激励机制。第三,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2.3营造人才发展的良性环境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人才现状是:一方面是缺乏大量适合图书馆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优秀人才外流。人才问题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正常运作,甚至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人才问题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瓶颈。鉴于此,管理者应引进科学的、先进的人才资源管理体制,通过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及保障机制,使图书馆员不仅获得劳动报酬的物质满足感,而且有参与管理、施展才干、获得尊重、自我实现的精神满足感。

3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以读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不变的宗旨。

3.1加强与读者联系

加强与读者的交流是新时期的需求。在图书馆与读者中开展高质量的服务关键是与读者进行即时的信息交流,建立和优化与读者即时沟通的渠道,及时反映信息动态,帮助调整服务策略,为改进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有益的启迪。

3.2以读者为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读者为本,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前提。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必须始终跟踪时代发展的主题,以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日益增强的服务功能,尽力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文化需求,树立“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的服务观念。

3.3提供人性化服务

图书馆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读者到图书馆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希望得到精神的升华。图书馆员在服务中要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服务条文不僵硬、循章办事不冷漠,切切实实地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邓慈武.以人为本: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新理念[J].图书馆,2005,(4).

[2]冯新民.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5).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人文精神 篇4

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人的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 人本身就是人的世界的根本、主体、中心。自图书馆诞生之日起, 图书馆事业就与人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 它始终关注的焦点是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延续, 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这其中所贯穿的就是图书馆所固有的人文精神。图书馆人对文化和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 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 “人”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与支点。

1、以书为本

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思路长期以来不是以人为本, 而是以书为本, 馆藏图书数量仍是衡量图书馆业绩的首要标准。片面追求馆藏的大而全, 致使藏书数量大量增加书库容量书满为患, 而真正有价值, 流通频率高的书刊廖若星辰, 读者仍然抱怨借不到想看的书。

丰富的文献资源确是每个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但拥有读者, 不断拓宽读者群体, 高质量、有水平、全方位、深层次地为读者服务, 为读者提供有益的知识帮助, 才是推动和提高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的原动力。陈燮君先生曾提出:现代图书馆管理思路应该是“人——书——人”即以读者和工作人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其核心是围绕读者, 重点是要研究读者, 方便读者和尊重读者。

2、以技术为本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正在改变着图书馆的方方面面, 一些地区把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作为发展目标, 走网络化、信息化之路无疑是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正确选择, 但如果在观念意识上片面强调技术的决定作用, 而忽视图书馆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忽视读者最基本的借阅服务, 那么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发展的深远问题, 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 背离发展初衷。图书馆工作应强调人文精神, 重视人文环境的构建, 提倡人文关怀, 也就是说要对读者自身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心理问题给予关注、探索、指点和解答。

二、“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重塑

每个图书馆的恰当定位、管理思路和发展规划要从长期形成的传统的“以书为本”和一味的“技术为本”的理念, 结合各馆的实际升华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付诸于行动, 确实会产生某些“阵痛”。这需要决策者和管理者首先跳出认识上的“误区”, 克服工作上的“盲点”, 需要具有科学的、创新实践的魄力和勇气。

1、以德治馆, 激励馆员积极心态

图书馆是古今中外人类劳动与智慧的集合地, 一个熟练的馆员, 科学地运用行体艺术, 给读者一个清晰、整洁、美观、便于行动的阅览环境和空间, 无形中能激发和提升读者的阅读激情和兴趣, 提高阅读质量。而语言艺术是图书馆工作中一道爱的风景线, 任何带有负面影响的语言方式, 都会给你的积极心态带来消极的影响, 馆员必须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修养, 完善语言的亲和力, 根除吹毛求疵, 含讽带讥, 冷言冷语的语言方式。真诚的劳动, 赋予亲切、温和的语言, 是图书馆工作的完美体现。

2、彻底开架, 让馆藏接近读者

彻底开架, 让馆藏接近读者, 在开放的空间, 放足够多的好书, 供读者随时阅读, 省却借阅手续的烦琐, 避免开放时间的限制, 是图书馆的理想状态。在开放的图书馆里, 允许读者自由地在书海中漫游。图书馆的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功利, 也是图书馆服务的人本内涵。以客体适应主体的需求, 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基本法则。图书馆可以开展导读, 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品味。期许每个到图书馆的读者, 经由图书馆各个交织穿透的空间, 找到自己心爱的图书, 退隐到心灵的角落, 沉浸在求知的喜悦里。使图书馆的成为一个读者想一去再去的地方。

3、研究读者, 满足读者需求

以往有一种习惯思路, 认为了解读者、研究读者就是统计出读者的类型、数量, 调查读者喜欢什么书, 需要什么书。事实上, 研究读者应该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 要靠平时细致入微地调查, 深入地研究, 长期地积累。要研究读者需求的综合性、多变性。读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不仅需要文献, 也需要某个具体的事实和数据;既有学习提高的需求, 也有消遣娱乐的需求, 而且这些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 热点的转化, 个性化的体现而变化, 这就需要我们应变对路的采购重点 (指在馆藏原则的前提下) , 跟踪服务过程, 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加强与读者间的联系和沟通, 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建设中来。还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往特性来实现。如, 在馆网站上开展问卷调查, 设立留言簿和电子信箱, 虚拟读者社区等等。研究读者必然要研究读者的阅读行为, 阅读兴趣, 但这并不意味着采购文献时仅为了投大众读者之好而偏重于某些消遣读物, 而应通过书评、推荐等方式积极引导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品位, 帮助读者提高驾驭文献的能力, 最终使读者知识更新与馆藏文献更新同步进行。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 图书馆人文氛围、平等自由开放的理念、人性化的服务, 让读者在获得知识营养的同时, 使疲惫的身心获得自由和解放。只有以人为本, 具有人文精神的图书馆, 才能吸引读者, 关爱读者、方便读者、造福读者, 常驻读者心中的美好形象。

摘要:本文类比以人为本理念在图书馆的体现, 结合图书馆实际, 探索了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 如何重塑以人为本的图书馆人文精神。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文精神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邱丽红、陈宇旸:《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变革》,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7, (01) 。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图书馆 篇5

文章论述了在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今天,图书馆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观念,构建和谐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以人为本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作为服务客体的读者;二是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员.

作 者:王芳 Wang Fang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东南地区会计学校,山西,长治,046000 刊 名:科学之友 英文刊名: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 年,卷(期): “”(23) 分类号:G258.6 关键词:以人为本   构建   和谐图书馆  

试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管理 篇6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图书馆 以人为本

[作者简介]王霞(1957- ),女,山东沂水人,周口师范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和图书管理研究。(河南周口466001)

[中图分类号]G6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1-0187-01

当前,随着图书馆职能的变化,现代图书馆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至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高校图书馆只有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一、现代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重视人才培养

根据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资本可以划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和其在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价值在生产者身上的凝结,它表现于蕴涵在人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管理总是要有人来参与。要使图书馆管理者能出色地发挥管理的职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培养出优秀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图书馆进行为教学科研服务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中,人是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对人力资本的优先投资,是21世纪“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图书馆的人才战略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对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高校图书馆从属于教辅岗位,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轻教辅的思想,加之经费紧缺,现有的经费投入难以满足藏书建设的需要。因此在高校图书馆人才管理上,普遍存在着重视对物质的投入、忽视对人员素质的提高、对管理人员重使用不重培养的状况。图书管理人员知识老化,整体创新能力不强,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不少领导者在感叹人才缺乏的同时,却又不愿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只“临渊羡鱼”,不“退而结网”。即使单位有个别出类拔萃的“精英”,由于受“短板效应”的影响,也难以带动整个图书馆业务能力的提升。图书馆只有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才能达到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素质、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的目的,最终改善图书馆的整体素质。因此,只有在图书馆内真正形成一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人才培养,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图书馆才能真正做到科学管理,才能提高整体的竞争能力,“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才不至于流于空谈。

二、现代高校图书馆协调和合作的基石——情商

情商是优秀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的情绪和感情的支配,什么样的情绪和感情往往使人产生什么样的行为。管理活动是一种系统化的行为,必然受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情绪和感情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由于工作性质决定其每天和大量的图书打交道,容易产生对工作的厌烦情绪,进而影响到图书馆管理人员之间的合作。图书馆的优秀领导者要想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力量,就应该培养、训练工作人员的情商,让他们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以防产生对工作不利的影响;如何激励自己经得起各种挫折并在逆境中成长;如何发奋向上、积极进取;如何为他人着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整体情商的提高,是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协调和合作的基石,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高校图书馆工作效率提高的基础。

三、现代高校图书馆交流信息的桥梁——沟通

在图书馆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是信息交流。现代管理已逐渐重视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一个组织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构成的,从而形成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组织内部若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流和思想信息的沟通,组织信息链条就会中断,人员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越来越生疏,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的产生,就无法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无法形成合力,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力量越大,局面就会越复杂,甚至导致组织瘫痪。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同时,必须认真研究在现代科技进步、转变服务职能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在内部进行有效的沟通。作为图书馆的领导者必须深入了解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的实际需要,了解他们对图书馆发展战略的理解度,对图书馆领导层的真实看法以及工作人员之间工作的协调度。在图书馆内部建立起相互交流的平台,使广大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之间主动相互交流并在交流信息中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知晓图书馆正在进行哪些活动,怎样有效地开展这些活动,让他们参与管理的决策过程,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与科学管理。

四、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加油站”——激励

“以人为本”管理的核心是管理者对人的尊重、信任和激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信息枢纽的追求,更是高校图书馆迈向“以人为本”管理的“通行证”。在管理中,只有实现双向管理、体现人文关怀、运用适度有效的激励,才能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但追求物质上的需要,也有对精神享受的渴望。因此,激励不但要有物质激励,也要有一定的精神激励。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不同层次的人需要的层次也各有不同。因此,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要掌握四个原则:一是以图书馆工作人员为主体,二是有具体明确的目的,三是依靠民主管理,四是公平合理。事实证明,通过适度有效的激励去调动和激发广大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事业心,是促进高等教育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实现腾飞的“加油站”。

五、现代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和谐的校园图书馆文化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基地。因此,建立和谐的图书馆文化、打造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在经营管理上以人为本,才能构建现代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念含糊不清,内部相互掣肘,就无法形成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行动上如果像一盘散沙,人本管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六、现代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服务创新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渴求知识、智慧、信息的来源地,发挥着社会知识信息枢纽的作用。目前,世界正处在一个经济大转变、科技大发展的时代,一种全新的基于高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已经显示出勃勃生机。知识经济与科技时代的出现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实现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以保证高校图书馆长久、高效、可持续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人为本,加大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力度。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树立创新观念。图书馆服务从根本上讲是创造性活动,拒绝“克隆”,拒绝低水平的重复;服务创新,需要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全新的理念;永远求“新”,应当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基本思维定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二是确立创新机制。在服务创新机制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使全体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人文关怀中畅所欲言,使他们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产生文化外溢,激发创新灵感。让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把个人付出和收益同本馆整体目标紧密联系起来,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有机结合,使创新精神根植于他们的心中,提高向心力和凝聚力。三是实现现代图书馆价值的创新。在不断提升图书馆价值的同时,让全体馆员真正看到图书馆的价值所在和未来的希望。因此,抓住机遇尽快提升图书馆的价值、加大服务创新的力度、加快创新机制的建立,正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程洁.人本管理的核心价值观[J].决策借鉴,2002(2).

[3]刘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研究[J].图书馆,2006(6).

[4]邓冰.开发图书馆人力资源,服务于学习型社会[J].图书馆论坛,2005(2).

图书馆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思考 篇7

一、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方向

以人为本, 倡导人文关怀, 实行人本和谐管理,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提供人性化服务, 是现代图书馆在21世纪的一个发展方向。它对于提升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的服务潜力, 改善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环境, 树立现代图书馆的自我形象, 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 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指引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思路。

以书为本还是以人为本, 以藏为主还是以用为主, 是传统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最本质的区别。尽管书本位与人本位仅一字之差, 但它们却从本质上反映出传统图书馆与现代化图书馆不同的管理理念及运作模式。

传统图书馆是以藏书建设为主, 重视的是书的保存和传承, 它在选藏图书上注重的是书的本体价值、未来的价值, 为的是更多、更好地收藏有保存价值的书, 它往往很少关注、考虑当前读者和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及其变化, 对读者满意与否并不在乎。

而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不同的是:无论是文献的收集与加工, 还是文献的传递与为读者服务, 都是从读者的角度考虑, 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读者对文献信息的多样化的现实需求, 重视文化知识在现实社会的传播和运用, 所选藏的图书更侧重于书的信息价值、现实价值、使用价值, 目的是更好地为现代读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二、现代图书馆人本管理、和谐管理的含义及实质

人本管理的含义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它注重对人的管理, 注重宽松和谐的气氛, 注重灵活的领导方式。它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现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就图书馆管理而言, 以人为本包括有“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两个同等重要的方面。一是在读者与馆员之间, 以读者为中心, 即奉行“读者至上, 服务第一”的原则, 使图书馆的全部工作都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 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的自身价值。它是在图书馆内部人员中以图书管理员为根本, 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原则出发, 充分发挥管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实现图书馆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地努力。

人本管理的实质主要指管理者在坚持科学管理的基础上, 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采取的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在尊重人、认识人、发展人、培养人的基础上, 善于团结组织人才, 灵活运用各种语言, 注重对馆员进行情感管理, 疏导馆员的不良情绪, 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把每个馆员的个人利益通过有机整合, 汇聚成集体的共同利益, 树立管理者自身的良好形象, 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从而达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目标。同时在图书馆的服务中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关注读者的人生发展、价值取向, 引导读者积极向上、奋发图强, 把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重点都渗透在维护、关爱读者的服务之中, 让读者真切地感到来馆如到家, 一切是那么亲切友好、舒适安逸;读书是一种享受, 一切都是那么现代化、优越化;学习是一种收获, 一切都是那么事半功倍、知识丰富。

在现实生活中, 不和谐状态的存在是绝对的, 而和谐则是相对的, 和谐管理的目的即是使系统由不和谐逐步趋近和谐的状态。一个系统在要素、构成、组织、精神、内外协调以及总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和谐问题, 和谐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如何在各个子系统中, 通过优化组合形成一种和谐状态, 从而达到整体和谐的目的。在图书馆系统中, 协调好书与书的关系、人与书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使之处于和谐状态, 例如“和谐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等, 才有可能促进其本身的生存发展。

三、当代图书馆管理现状的不和谐现象

由于历史及系统本身的原因,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 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出现了许多与时代发展要求不和谐的现象。长期以来, 由于经费投入不足, 除少数几所重点高校之外,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比较落后, 馆藏文献品种单一, 数量少, 内容陈旧等因素, 钳制了高校图书馆发展, 与高校本身的发展不和谐。近年来国家经济建设有所发展, 但是对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改观不大, 尤其是近年来高校的大量扩招, 学校师生人数迅猛增长, 图书资源的数量与学校师生人数的增加出现了不和谐, 图书的品种和质量与学校的专业更新及课程设置不和谐, 图书馆的功能区分和场所设置与广大师生的实际要求不和谐等等。

图书馆工作中的以人为本 篇8

一、“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理念的现状分析

以人为本, 顾名思义, 即以人为根本出发点, 其核心是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 激发人的热情、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合理要求, 要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是图书馆员的基本价值观, 在图书馆多个从业规程中, 都有相关的规定。关于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规性规定, 近几年出台的不少, 但由于缺乏具有法律约束性的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法律规定, 至今还没有制约性较强的图书馆法和读者服务的强制性规范, 这些规范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仅仅停留于纸面上的意义而已。而一小部分图书馆馆员, 没有真正理解“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的科学内涵和价值体现, 没能在自己的工作中, 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理念。在从业观念上, 有一部分图书馆员是难以真正认同、理解这个价值理念的。也就是说, 这一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只停留于我们思想的表层中, 或者说是表面的认识中, 并没有太多的诚意。而事实上员工素质一直是制约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瓶颈。

在现代管理的任何领域, 员工素质直接决定其管理的效果, 这是现代管理的一条定律。所以对各行各业的管理实效来说, 重视员工的素质问题, 是管理制胜的战略性的大问题。对图书馆的服务管理工作来说, 图书馆员工素质就直接决定着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之所以馆员的服务工作水平总是上不去, 这与我们整个图书馆员工队伍素质、表现是有极大关系的。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一切为了读者, 即“以人为本”。社会上任何服务行业服务水平、服务质量, 只有依靠其服务的对象来评判和监督, 进而作出相应的、带有个人喜好性趋向的选择, 才能反过来有效作用于该服务行业的管理之中。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馆员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我们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 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管理员工服务读者, 以充分调动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一切为了读者, 一切服务于读者。

二、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在信息化时代,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如何保持竞争力并求得发展是当今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图书馆是高校学生重要的第二课堂, 是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开拓创新的重要学习工作场所。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性质的学习机构, 其馆员要忧读者所忧, 想读者所想, 切切实实地为读者服务。

(一) 高度重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个好的图书馆首先得有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源。文献资源建设应该既要注重数量, 保证质量, 更要突出特色, 且要符合本校专业化建设的需求。既不能为了追求数量一味地引进那些廉价、雷同、毫无学术价值的书刊, 也不能求购那些价格高而无实用的书刊杂志。总之, 应理清符合本校办学定位和学科建设、教学科研需要的文献建设思路, 找准突出本校特点的基本点, 制订出有计划、有方向、有特色、有继承性的文献建设规划方案;处理好读者日益增长的需要与文献资源相对贫乏滞后的矛盾;协调好各类型文献和馆藏学科结构的比例, 处理好纸质文献与数字化资源的关系;充分考虑获取文献手段的变化, 如文献传递等, 处理好本馆馆藏利用与馆际文献资源共享的关系;从注重载体形式的管理转换到注重内容的管理, 做好有价值的传统载体信息数字化工作。利用网络优势, 在图书馆主页开辟“热点书刊”栏目, 让师生推荐、参与购书;建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文献建设联系卡片, 介绍新书信息, 了解文献需求。

(二) 依存于读者, 一切为了读者, 建立满足读者各种需要的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

旧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存在许多的不足。图书馆为了缓和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过重, 对读者提出了一些要求, 从而制约了读者的学习热情, 阻碍了读者对知识孜孜不倦的渴求。图书馆作为一个学习场所, 应该尽量为读者提供宽松舒适安静的场所, 方便其学习和科研。变封闭管理为开放管理无疑在图书馆管理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们应该按照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导向, 适宜灵活变通的开放式服务模式,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强化服务职能, 加强服务管理, 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办馆效益;通过资源合理布局, 变革管理方式, 吸引学生到图书馆学习, 使图书馆成为学生素质培养的基地, 使读者对图书馆的任何意见均可通过意见箱或者网上留言形式得到方便快捷的回复。应建立完善的图书馆员工考核制度, 读者可参与员工考核, 对管理人员工作实行监督。

(三)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强化自动化管理, 强化馆员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

图书馆工作者应认清工作特点, 强化工作技能, 加强业务培训, 使自己成为新一代的适应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的馆员。应微笑服务, 热情地为读者解决各种切实问题, 尊重读者, 维护读者的权益, 建立与读者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 让读者满意来高兴去, 真正成为知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三、馆员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柔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提出来的。每个人除具有生理等基本需求外, 还需要获得尊重、认同等高层次的需求。管理者应根据人需求的多层次性, 在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充分尊重馆员、充分相信馆员, 尽量适应和满足馆员的精神和物质的合理要求, 努力为馆员营造一个和谐、愉快、进取的氛围。馆员们只有真切地感受到了管理者对他们的尊重、关怀、赏识、认可时, 才能极大地激发自身的工作热情, 才能以积极健康的情绪投入工作。

可运用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在图书馆的管理中, 合理地引入激励机制, 用激励和鼓励的手段来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是实现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外,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 广大师生迫切要求方便、快捷地获得本学科的各种载体的信息, 这就要求馆员不但要对馆藏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归纳, 而且要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搜集、筛选, 为用户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因此图书馆员想要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就得不断发展自己, 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及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完善。

四、结语

馆员的思想职业道德, 并非仅仅表现在“文明用语”、“态度热情”、“服务周到”等具体行为上。“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而且是高校发展之道, 更是我们图书馆生存之道。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应在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同时进行, 撇开一方谈另一方都是行不通的, 是片面的。我们要切实地抓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优化部门职能, 提高部门运作效益, 并运用鼓励机制, 提高馆员的积极性、服务性、创造性, 使其能自觉为读者服务,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参考文献

[1]马斯洛著.成明译.人本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3.

[2]王淑华.信息开放服务必须树立新的管理观念[J].哈尔滨师专学报, 1997.

[3]彭立婷.“以人为本”与图书馆管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4]徐红.知识管理的重要维度:人性化模式[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5.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建筑 篇9

1 图书馆工作人员与以人为本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关系到服务的质量和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保障, 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在知识更新迅速, 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文献信息海量的形势下, 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要求就更高, 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和现代化专业技术, 才符合高校图书馆工作和现代大学生读者的要求。所以科学的规划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和发展蓝图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基础。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质工作, 爱岗敬业。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要进行科学管理, 提倡团队精神, 工作既要分工明确, 各负其责, 又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其他部门职工之间, 要建立良好的关系, 只有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才能团结协作。管理中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在工作安排时要了解人, 使各自发挥特长, 优势互补。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一整套有序、高效的激励机制, 不断开发新方式, 不断挖掘新潜能, 营造图书馆良好的文化氛围、人文关系。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 从而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还要重视终身学习。图书馆工作人员仅仅停留在原来的知识上, 不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是要被时代淘汰的。领导要重视人才、倡导学习、鼓励创新。兄弟馆之间要开展相互学习交流, 馆内要开展日常工作心得和经验交流, 随着交流的系统深入, 员工的服务方式和态度、技能和水平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工作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也逐渐增强。要重视业务学习, 不但要送出去培训, 馆内也可以组织培训, 请馆内业务能力强的同志把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其他同志。总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重视自我的继续学习, 对现有的知识不断更新。图书馆内部形成特有的学习氛围, 使大家都成为各部门业务骨干, 推动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读者”与以人为本

图书馆要“一切为了读者”和“为了读者的一切”。服务理念要树立“以人为本”, 从各方面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与读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千方百计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设置良好的人性化的阅读环境。图书馆是学习求知的地方、是获取信息的地方、也是文化交流的地方。我们在设计图书馆内部环境时, 照明采光、室内空气流通、桌椅设计布局, 都要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出发点, 营造一个整洁、典雅舒适的阅读学习环境。在图书馆楼层醒目处张贴有关学习的名言警语, 在阅览桌上放置温馨提示, 对读者起到教育、提示、劝导作用, 营造一个人文意蕴的阅读学习氛围。在布局上, 纸质文献藏、借、阅一体化设计, 有文献的地方都有良好的采光和舒适的桌椅, 并实行全开放。

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设置标识。通过图书馆网站或馆内大屏幕滚动播放图书馆的信息、新书通报、图书馆指南、楼层分布、说明所使用的分类法各大类、书库里藏书的分类标引等标识, 给读者提供帮助。简洁明了的标识能够更加充分的体现图书馆的服务魅力, 有助于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了解图书馆, 从而快速找到自己要去的部门和文献等。

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点是为读者服务, 创建“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平台。举办多元化的活动, 与读者进行联系。如通过问卷调查、召开读者座谈会、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交流手段在本馆网站上设立意见箱、馆长信箱、设立读者咨询平台等, 加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 建立完善的读者反馈机制, 调查读者的阅读动机、阅读习惯等, 倾听读者的心声, 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调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及时修正不足, 提高读者满意度。沟通过程中使用委婉、温馨的礼貌用语, 让读者在人格平等的交流沟通中感受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良好服务。在服务中耐心仔细地答复读者提出的问题, 为读者更好的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项目提供引导。此外可以在服务台为读者提供各种便利的服务。如准备一些纸、笔, 便于读者抄写索取号和其它信息;准备一些环保袋供借书多的读者使用, 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贯穿到整个服务工作中去。

3 网络信息化与以人为本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并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 使高校图书馆在读者需求、文献类型、服务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 已经不是传统的采、编、借、还图书, 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而且进入了21世纪, 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各种信息服务机构不断地涌现, 开始与图书馆争夺市场。在关系到图书馆生存的竞争面前, 图书馆只有正视现实, 主动出击, 以雄厚的有序资源优势、良好的社会信誉、全新的服务工作赢得胜利。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助于推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加快了图书馆的发展进程, 计算机成为图书馆的必要设备。图书馆采用了各种自动化集成系统建立自己的内部网络环境, 呈现出网络化、信息化的主要特征。信息网络在促成资源充分共享的同时, 也促使不同图书馆之间进一步分工[1]。图书馆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采购、编目、流通的自动化管理, 节省了工作人员劳动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

网络时代使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取代了传统文献的信息传播方式, 网络信息技术加速了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的影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获取信息的方式, 也促进了图书馆的传统功能模式向开放式、网络式的信息服务模式转变, 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 改变了服务的理念[2]。图书馆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可以实现多种检索入口,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数据库进行检索、浏览, 下载期刊文摘或全文, 方便且快捷。许多教师、科研人员都是通过网络获取图书馆文献。目前高校图书馆都要用一定比例的经费购买数字资源, 利用资源共享做到数字资源与纸质文献互补。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设好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各种数据库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各种现代化手段整合资源, 更好更快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图书馆的服务从内容、手段、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人员配置是图书馆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建设网络信息化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 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来获取信息服务。所以现代图书馆工作人员就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知识, 又要兼备计算机网络技术, 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 和较强的信息管理技能和丰富的网络知识, 承担信息专家、信息导航员等角色, 以馆藏为基础, 收集、整理有关学科的馆藏网络和公共网络资源。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 应对网站、数据库的建设和日常服务器的管理等工作。在人才培养上, 要做到重点培养和兼顾全局相结合, 引进人才与送出教育相结合等措施, 搞好队伍建设, 以适应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4 结语

现代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充分重视图书馆最活跃的人,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图书馆的工作一切都以需要人、围绕人来进行。明确“以人为本”的办馆宗旨和创新服务, 除去陈旧的思维模式, 勇于探索认真实践,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才能真正做到“以读者为中心, 以读者需要为导向, 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才能赢得读者的满意, 赢得自身的发展, 赢得未来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曹作华.从图书馆学五定律到信息资源建设五原则的思考[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6) :534-536, 527.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建筑 篇10

1 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概述

人是管理的主体, 满足人性发展需要, 尊重人的价值是人本管理的特点。其本质就是激活人的能动性, 激励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开发人的创造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高校图书馆开始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 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也开始从以“物”为中心的静态向以“人”为中心的动态管理转变。而“人”是构成图书馆系统诸要素中最活泼、最积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人, 才能能动地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的文献资源为广大读者服务, 为教学、科研和社会发展服务。图书馆人本管理中的“人”, 包括读者和图书馆员。

因此, 图书馆人本管理既注重“以读者为本”的服务宗旨, 又强调“以馆员为本”的主观能动意识。以读者为本, 就是要树立“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观念, 把方便读者、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馆员为本, 就是要树立“馆员第一, 创新为上”的观念, 尊重馆员、理解馆员、激励馆员, 充分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馆员第一”和“读者第一”不是矛盾的, 而是矛盾的统一体, 其中“读者第一”是目的, “馆员第一”是手段, 两者统一于“只有一流的图书馆员才能提供一流的读者服务”这一理念之中。也就是说, “以读者为本”是图书馆人本管理的目的之“本”。而“以馆员为本”是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手段之“本”。

2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应用

在图书馆系统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 应坚持培养人、善用人、造福人的原则。从实施的对象来看, 一是以读者为本;二是以馆员为本。

2.1 以读者为本的实施方略

图书馆应是“学术性服务机构”, 它的本质属性规定, “为读者服务是我们唯一的目标, 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终极意义”。以读者为本, 为读者服务, “为人找书, 为书找人”, 就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要实行此宗旨, 主要的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1 信任读者, 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在读者当中, 有时会发现极少数的违规者, 因此, 有的图书馆及馆员便带着不信任的眼光, 审视所有的读者, 这对于大多数遵章守纪的读者而言, 他们得不到应有的信任和尊重, 这是很不公正的。就人性而言, 是善恶兼而有之, 这是由严酷的生存条件、激烈的生存竞争、人的求生本能及现阶段人的思想觉悟水平等多种复杂的综合因素所决定的。管理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扬善抑恶, 对于那些违规行为, 图书馆并非要放弃管理, 问题是如何看待这少数与多数、支流与主流的关系, 如何用更人性化的态度与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2.1.2 将“以读者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变为馆员的自觉行动。

在图书馆里, “读者第一”的口号早已为大家所熟悉, 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将这个理念变为每一位馆员的自觉行动, 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我们不但需要时时刻刻向馆员灌输服务的观念, 而且要制定读者服务工作的行为规范, 把为读者提供最好的服务视为每一位馆员的最高职责, 把服务的质量作为衡量每一位馆员工作业绩的最重要的内容, 每当进行年终工作考核、职务任聘、职称晋升的时候, 图书馆都应首先考虑该馆员的读者服务工作态度与质量, 优秀的馆员要大力表彰, 予以奖励;而服务质量差的则要批评教育;屡次遭到读者投诉的, 经查实应给予扣发奖金等处理。

2.1.3 图书馆的环境设计、功能布局、家具和设备选用要强调人性化设计。

图书馆是读者查阅书刊的地方, 许多读者在此一呆就是半天、一天, 有的甚至成年累月地在图书馆里学习、研究。以读者为本, 在图书馆的设计中就要注重体现人文色彩。在这样的图书馆里, 应具有优雅安静的环境、满足读者需要的多样化的服务设施、管理有序的开放式书库、舒适的桌椅等等。

2.2 以馆员为本的实施方略

图书馆一方面用馆内的资源培养读者, 造福读者;另一方面, 在图书馆本身发展过程中, 也要注重培养馆员、善用馆员、造福馆员。在管理实践中, 如何将以馆员为本的原则贯彻其中呢?主要的是坚持关心人和关心工作的统一, 坚持图书馆的发展与馆员的发展相统一, 形成“双赢”的格局。

a.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以人为本的人才观, 注重人才的人本基础, 关注人才的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一致性, 注重激发人的内在潜力, 关注人才的外部效应显示。

b.赋予每个人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给每一个工作人员以充分的发展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教育, 提高馆员的素质

c.要尊重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有其长, 也必有其短,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不但要欣赏、尊重人之所长, 也要容纳、包涵人的缺点与不足。在给每个人分配工作的时候, 要尽可能地把组织的需要同个人的志趣、把实现组织的目标和发挥个人的长处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 推动组织成员去积极进取。

d.为每个人履行他的职责, 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每一项任务的完成, 都必须有相应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它包括技术设备、工作环境、生活福利设施、人际关系等等。因此, 为每个人施展其才能, 履行其职责, 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 是完成管理任务的客观要求, 同时也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e.吸取岗位责任制与目标工作制的合理因素, 因地制宜采取灵活机动的相对弹性工作制。馆长给各部门确定明确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后, 各部部长就根据本部门的工作情况, 确定各个工作岗位的上下班时间、工作目标和任务, 馆员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自己的上班时间, 应聘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在确保完成做好工作的前提下, 图书馆给予馆员更多的选择和适当的自由度, 这样既保证了工作的需要, 又适当照顾到馆员在学习、生活的一些困难。实践证明, 实行了这种工作制度后, 馆员工作起来心情更愉快舒畅, 干劲更大, 效率也更高。

总之,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而且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更是我们图书馆的生存之道。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应在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同时进行, 撇开一方谈另一方部是行不通的, 是片面的。我们要切实地抓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优化部门职能, 提高部门运作散益, 运用鼓励机制, 提高馆员的积极性服务性, 创造性, 为读者服务, 让读者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汲取丰富的营养知识, 培养新世纪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廖建.关于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 (2) .

[2]蒋永福, 陈丽君.图书馆人本管理:含义与原则[J].图书馆建设, 2007 (4) .

[3]王军.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环境文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 (3) .

图书馆工作中的以人为本管理 篇11

关键词:图书馆工作;管理;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214-01

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它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在知识传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图书馆的职能、存在理由和价值都体现在其对社会公众的服务中,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倡导“以人为本”的新时代,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要发生转变。作为一名助理馆员,谈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助理馆员岗位职责

(1)熟练掌握种类目录的排检方法,图书排架方法和本馆使用的分类法。(2)解答咨询和辅导读者。(3)按照典藏、流通(阅览)工作的要求,熟练馆藏分布、参与图书的上架、整架,迅速按索书条从书库取出读者所需的图书,在读者所需图书已借完的情况下,可向读者推荐所需的同类书。(4)参加必要的倒架、倒库、藏书清点和剔旧工作。(5)负责图书的借阅工作,及时催回借书,尽快上架,加速图书周转利用率。(6)负责定期编写新书通报和馆藏书目,积极向师生推荐好的图书。

作为一名助理馆员,不只是说把自己每天的工作做完了就了事,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以人为本”是大势所趋。

二、以为人本是21世纪图书馆管理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象征,它为社会提供了人与人、人与信息直接交流的自由空间。

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开展的管理工作,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三、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管理的必然性

1、图书馆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化意义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很多学者都提到了图书馆学是一门充满浓厚人文精神的科学,图书馆文化就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署。例如:90年代,美国图书馆协会发表的《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2条宣言》中强调:图书馆尊重个人的价值,图书馆向每个人、每一种思维方式大开方便之门。

2、我国图书馆在现代化发展中的人文意识

我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在图书馆的事业发展中,中国主要表现为重藏轻用,而西方则以人为主线,强调人性,强调人是社会的主体,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溶,中国图书馆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再重藏轻用,而是走上了以人为本、重用轻藏、加强交流、提高服务质量的现代化思潮。

四、如何在图书馆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

1、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以人为本”意味着要尊重读者和馆员,就是要从读者和馆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急他们之所急,忧他们之所忧,一切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的制定都要把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就是图书馆的一切制度规范和政策措施的创建和制定,都要遵循公平、公正、人道等原则。

2、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要真正从细节上实现“以人为本”,必须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制定,对员工的考评体系的建立,要与读者评价紧密联系起来,这套体系要做到奖惩分明,公平公正,从而优化图书馆服务,改善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环境。

3、制止图书馆工作中一切不“以人为本”的做法和观念。

随着图书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的实施,图书馆命令式警示随处可见。如“图书馆内不得大声喧哗”、“不得随地吐谈,乱扔垃圾”等。阅览室到处挂着《读者须知》。如此种种现象,图书馆认为理所当然,甚至读者都接受了这种做法。深究这些做法,不难发现,这背后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区分,带上了一种强制的态度,好像读者或其他进入馆内的人不按照他的指示做,那么就将受到相应的惩罚。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读者的权益和想法,从他们的立场和思维出发,委婉或者温馨的提示,从服务的角度出发,尊重读者的权益。

4、提供人性化的阅读环境

好的学习环境使人心情放松,身心愉悦,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方便读者的设施安排、温馨提示和全方位的贴心服务,让读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家庭感觉,这样读者一定会流连图书馆,体会人与信息之间直接交流的自由空间和学习环境。从而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奉献。

五、结语

医院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和管理 篇12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根本, 以人为目标,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满足人的合理要求, 营造和谐环境。“以人为本”在医院图书馆中体现为懂得读者需求, 了解读者的需要, 解决读者的困难。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 读者的信息需求呈多样化。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信息服务平台, 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最及时、最准确的信息, 是医院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最高境界。

二、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措施与管理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话题。医院图书馆要发展, 就必须树立服务是灵魂、服务是核心、服务是基础的价值观和理念。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 为广大医务人员的信息需求提供一种充满人性化的服务, 促进人的发展, 提高人的信息素养, 实现人的价值, 依此来调整完善“以人为本, 读者至上”的服务方式。

1. 加强馆员素质培养。

医院图书馆要求馆员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树立“以人为本, 服务第一”的工作理念。馆员不仅要具备医学基础知识, 更要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技术、数据库知识、信息资源整序和开发利用的能力、一定的外语水平以及丰富的图书情报知识, 此外, 要采取不同形式、多种途径加强学习, 通过在职教育、上短训班、自学、听专题讲座等方式, 进行业务培训, 使馆员把个人理想与图书馆目标协调起来, 以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素质, 为临床科研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 创建有文化氛围的环境。

人性化空间设计是医院图书馆“以人为本, 读者至上”服务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为给读者营造清雅、舒适、充满书香气息的学习氛围, 突出图书馆的文化品味, 延伸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图书馆馆内应布局合理, 在门口设置挂衣架, 书本开架陈列, 导引标志醒目清晰, 书刊分类准确, 排架合理, 方便读者查找, 设立新书专柜, 办证迅速, 即办即借。充分利用长廊, 精心挑选一些摄影、绘画、书法作品展示, 将一些花卉盆景摆放在环境清净优雅, 光线充足、空气清新的图书馆大厅。考虑到医务人员通常都比较繁忙, 大部分读者是利用有限的时间查阅、检索资料, 为此在馆内应为读者准备备用纸和笔。充分营造以人为本的主题, 让读者去品味、去感受、去领略优雅的环境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并感受到人文关怀。

3. 创建更方便、快捷、舒适的环境。

医院图书馆要以读者为中心, 充分考虑读者的需要, 不断改进服务手段和方式, 以方便读者高效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完善的数字图书馆平台, 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资源共享和知识导航等新的服务方式。读者可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在局域网上咨询、续借、检索、下载、发送、打印自己所需要的医疗信息。现代化网络和数字资料的使用, 大大减轻了读者负担, 提高了信息资源利用效率, 为读者提供大量的相关参考依据, 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急用户所急, 想读者所想, 及时更新数据库, 使医学、科教、研究的学者、医务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查到最全面、最新的相关文献信息。

4. 提供优质创新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 网络应用的普及, 医学信息工作拥有了与时俱进的特点, 读者利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条件和能力也大大提高, 因此, 根据读者需求, 强化现代文化理念, 以具有鲜明个性的进取态势, 通过网络资源, 全方位地收集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信息, 对获取的无序、离散的情报进行分析研究、加工、整合使之条理化、科学化、组织成规范性文献, 便于医务人员检索和应用, 为医院科、教、研服务探索新的发展空间、形成新的发展优势。以人性化的服务, 来满足读者的需求, 由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 适应时代对医院图书馆的需求。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一发展机遇, 利用固有的资源、场地等优势, 成为医院临床、教学、科研医务人员更新知识, 获得和补充非正规教育的场所。医院图书馆的一切工作应从临床医务人员的角度出发, 为读者着想, 广泛宣传各种信息资源, 通过读者导航、用户指南、医学动态等网络服务信息, 向读者介绍情报源, 不断改进服务手段, 完善管理, 更新服务方式, 通过举办短期培训, 集中授课、科室讲座和个别辅导的形式, 帮助读者熟悉检索工具、以及常用医学数据库的使用技巧和方法, 提高医务人员获取信息的能力。

5.“以人为本”加强服务管理。

医院文化是医院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医院独具的组织结构形式、经营管理理念、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努力加快医院文化建设的步伐, 使得医院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占有更多的份额, 具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更高的知名度。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为服务文化建设服务, 是医院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医院图书馆作为医院医学资源信息中心, 承担着为临床、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收集、存贮、传递信息的任务。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图书馆的管理从以图书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 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服务程序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 向着更加人性化方向发展, 其核心是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尊重读者, 关心读者, 与读者沟通, 建立平等、相容的关系, 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体现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 创造和谐的文化气氛, 满足读者的需求。由于读者对图书馆的期望不断提高, 为了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通过读者调研, 确定读者服务范围和服务重点, 根据读者类型, 了解分析不同类型的读者需求, 并征求专家、学科带头人、临床医生的意见, 建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加强服务管理, 不断提炼图书馆服务文化的内涵, 使其在现代发展中形成自己针对医学、教研、研究的医学专业服务文化新型格局, 同时注入“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理念, 为临床科研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努力打造先进的医院图书馆文化, 从而为医院文化的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6. 营造人性化的信息服务环境。

为了适应读者的特定需求, 图书馆应在资源配置上做出合理的安排。为方便医护人员八小时以外的阅读学习时间, 增设晚间开放, 中午不休息, 延长开馆时间, 充分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读者的需求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对图书馆的需求, 积极研究读者需求、掌握需求动态, 培养读者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以充满人文关怀, 体现美好和谐的形式, 使医院图书馆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 更好的为读者提供医学信息。信息时代图书馆应体现服务信息化、馆藏多媒体化、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手段计算机化的特点, 为此, 医院图书馆必须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以人为本”主动开展信息化服务, 加强信息人才队伍的培养。

在新形势下, 医院图书馆必须根据本院实际、社会条件、经济条件,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医院工作的全过程, 持之以恒地进行图书馆文化建设。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医院图书馆的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得到最佳组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潜能, 更好地拓展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 使医院图书馆与时俱进, 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促进医院图书馆健康可持续发展, 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婷玉.浅谈医院图书馆如何开展人性化服务[J].医院管理, 2007 (12)

[2].尚武, 胡友芝.医院图书馆实施人本管理初探[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5, 14 (2)

上一篇:两点之间曲线最短下一篇:资源容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