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科技发展规划

2024-09-14

地区科技发展规划(精选12篇)

地区科技发展规划 篇1

摘要:介绍了“十一五”期间地区R&D/GDP目标完成情况,分析了内地各省(市、区)R&D/GDP规划目标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了制定R&D/GDP规划目标需要考虑的因素,提出了关于地区“十二五”时期R&D/GDP目标的建议。

关键词:“十二五”计划,地区科技发展规划,R&,D/GDP,四个方阵

R&D经费与GDP的比值不仅是反映科技投入规模的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指标。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这一指标长期保持在2%以上,其中多数国家保持在2.5%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多在1%以下。在“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中,该指标均未达到规划目标。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R&D/GDP是“十一五”时期没有完成的目标之一。他在回答记者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时指出,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是教育和科技,R&D/GDP这个指标比GDP更为重要。

根据“十二五”规划调研情况,笔者发现内地各省(市、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设定与完成国家目标的要求存在一些差距。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资源禀赋,笔者建立模型对R&D/GDP国家目标进行了分解,并提出了各地区“十二五”R&D/GDP规划目标的建议。

“十一五”时期地区R&D/GDP目标完成情况

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科技资源的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便于分析,根据2009年各省R&D经费、R&D/GDP指标、地区经济总量3个指标,笔者将内地31个省(市、区)划分为4个方阵,来显示它们所占R&D经费份额(见图1)。

第一方阵完成情况良好,半数省(市)超过其规划目标。第一方阵江苏、北京、广东、山东、上海、浙江6省(市)是我国科技资源集中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在全国前列,属于经济科技大省。2009年,6省(市)R&D经费支出占全国总量近六成,平均R&D强度达到2.13%。江苏、上海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广东、浙江也十分接近目标,山东和北京距离目标有一定距离。

第二方阵完成情况尚可,基本达到或接近目标。在第二方阵中,辽宁、四川、湖北、陕西、天津5省(市)多是传统的科教大省,科技资源较为丰富,R&D经费支出占全国总量近二成,5省(市)的平均R&D强度为1.77%。2009年,湖北已经完成“十一五”时期的设定目标,天津接近其目标,辽宁和四川距离目标还稍有距离。

第三、四方阵多数未达目标且差距较大。在第三方阵中,河南、湖南、安徽、福建、河北、黑龙江6省多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大省,2009年,这6个省中平均R&D强度为1.05%。2009年,只有安徽接近设定目标,其他省距离目标较远。第四方阵多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科技基础相对薄弱的省(市、区),平均R&D强度仅为0.82%。2009年,只有山西和江西接近其设定目标,其他12省(市、区)距离目标较远。

各省(市、区)R&D/GDP规划目标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科技大省目标制定较保守,对完成国家目标的支撑不够。第一、二方阵几乎集中了全国近八成的研发经费,除了京、津、沪3个直辖市外,其他省的研发强度目标都与国家规划目标持平或低于国家目标。从调研中发现,这些省份普遍重视研发投入的强度,一些省(市)将这一指标列入了相关岗位的领导考核指标,也正因如此,它们在编制规划目标时相对保守。因此,这些地区即使完成了各自的目标,但在完成国家总体目标时仍难以达到要求。

第三、四方阵设定目标偏高,脱离经济发展现状。第三、四方阵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它们的R&D强度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也是符合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然而,一些省(区)制定目标时只是简单地照搬了国家总体目标,而没有考虑自身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科技投入的现状,而且对于制定的规划目标也没有明确的考核任务,因此制定的目标大大偏离了其实际能力发展的范畴,没有完成预期目标也在情理之中。

制定R&D/GDP规划目标需要考虑的因素

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阶段

R&D经费强度指标不仅仅是反映科技投入的指标,还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通过分析2009年各地区人均GDP与R&D/GDP的关系,笔者发现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见第21页图2)。从第21页图2中可以看出,北京、陕西在回归线上方,与趋势线偏离较远,这是由于两地的科技投入不仅体现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更多地受到国家科技资源布局的影响。内蒙古则在回归线下方,与趋势线偏离较远,也反映了内蒙古作为资源大省,目前经济快速的增长仍主要依赖资源要素的投入,研发投入相对较低。而其他省份基本分布于趋势线附近。

按照世界经济论坛以人均GDP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观点以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第一方阵和第二方阵的部分省(市)正在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阶段迈进,尤其是北京、上海和天津3个直辖市人均GDP已经超过9 000美元,它们将更多地依靠知识创造和应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而驱动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综上所述,各地区在设定地区R&D经费强度目标时,要把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作为目标设定的参考依据。

充分考虑地区的科技资源禀赋

地区研发投入强度还与国家对科技资源的布局以及本地区的资源禀赋有关,如北京,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聚了包括中国科学院在内的多家大型中央科研院所以及大批研究型大学,陕西、四川等省受国家安全战略布局的影响,军工科研院所相对集中,天津、上海作为老的直辖市,经济发达且科教资源丰富,湖北省从历史上看教育、科技资源也较为丰富。这些省(市)在设定R&D/GDP目标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经济发展阶段,同时还应重点考虑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其投入情况,以及自身的资源禀赋。

充分考虑与国家目标相衔接

各省(市、区)在制定目标时不仅要考虑本省(市、区)的发展情况,还要充分研究国家规划目标的宏观部署,要从国家整体的角度,考虑制定的目标如何与国家目标相衔接,为完成国家目标贡献力量。经济科技发达地区一般应高于国家目标,欠发达地区则可以低于国家目标,避免冒进式地提出不符合实际发展情况的目标,这样才能使规划目标真正发挥引导激励的作用。

关于地区“十二五”R&D/GDP目标的建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2015年R&D/GDP的预期目标为2.2%。国家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内地各省(市、区)的目标完成基础上的。据此,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资源状况,笔者建立模型对R&D/GDP国家目标进行分解,提出各地区“十二五”R&D经费强度目标的建议。

第一方阵多数省(市)R&D/GDP指标超过2.5%

第一方阵的6省(市)相继开始进入后工业化阶段,2015年,它们的人均GDP均将突破1万美元大关,预示着它们应该率先进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阶段。按照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要求和国际经验分析,届时它们的R&D/GDP应达到2.2%以上,具体各省(市)的R&D/GDP目标建议见第22页表1。从目前第一方阵各省(市)规划征求意见稿看,4个省(市)设定的规划目标比笔者建议的目标偏低,江苏低0.2个百分点,北京低0.3个百分点,上海低0.2个百分点,广东低0.1个百分点。按近五年的发展趋势分析,北京、上海R&D/GDP已经处在高位,R&D经费增速开始放缓,完成目标的难度稍大,但是由于两市在国家政治、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国家发展对两地的战略需求将是两地R&D投入增长的重要动力。

注1:增速以可比价计算,人均GDP未考虑汇率升值,各省(市、区)“十二五”规划R&D/GDP数值为目前各省(市、区)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制定的目标,下同。2:GDP测算采用趋势外推法,预测GDP增速为9%,GDP缩减率3%;R&D经费采用目标值法,依2015年R&D/GDP2.2%的目标和预测的GDP计算得出。根据各省(市)GDP和R&D经费最近5年所占全国份额变化趋势建立模型,测算得出各地2015年GDP和R&D经费总量。

第二方阵多数省(市)R&D/GDP指标超过2.2%

第二方阵多是传统的科技资源大省(市)。2015年,辽宁和天津的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而陕西、湖北、四川的人均GDP水平可能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由于这3个省拥有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如果能利用好自身的资源禀赋,其R&D/GDP指标是能够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的。其中天津、陕西、湖北3省(市)R&D/GDP要超过2.2%,具体各省(市)目标见表2。目前,湖北设定的规划目标比笔者建议的目标低0.3个百分点。5省(市)中辽宁、陕西和四川完成目标有一定难度,辽宁作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十二五”时期应该更多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依靠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陕西是西部地区科研院所集聚的重要地区,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R&D经费增速放缓;四川也是辐射西南地区的重要科技资源大省,这两地的R&D经费增长还需要较多依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的增加。

第三方阵多数省份R&D/GDP指标超过1.8%

2015年,第三方阵多数省份的人均GDP在6 000~7 000美元这个阶段,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它们的R&D强度应该超过1.5%,具体各省目标见第00页表3。目前,征求意见稿中的目标普遍偏高于笔者建议的目标,河北高0.4个百分点,福建高0.4个百分点,河南高0.3个百分点,湖南高0.2个百分点。从近年R&D经费增长趋势看,除福建外,其他5省完成建议的目标难度不大,而且有进一步将规划目标提高的空间。2015年,福建的人均GDP将接近1万美元,对科技的需求将大大增加,R&D经费投入的增速应该进一步提高。

第四方阵多数省(市、区)R&D/GDP指标超过1%

2015年,第四方阵多数省(市、区)人均GDP在3 000~6 000美元这个阶段,多省份处于工业化中期,建议各省(市、区)的目标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不宜太高,具体各省(市、区)目标见第23页表4。目前,征求意见稿中的目标比笔者建议的目标高出较多。从笔者给出的建议目标看,各省(市、区)若能保持近5年R&D的增速,多数省(市、区)可以完成建议目标。其中,吉林完成目标的难度稍大,吉林也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大趋势下,也要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内蒙古将是这一方阵中人均GDP过万美元的自治区,依靠资源要素优势,内蒙古经济将快速发展,但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也将凸显,未来内蒙古要更多依靠科技创新来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地区科技发展规划 篇2

中广网北京11月10日消息(记者季苏平)日前,国务院批准实施《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在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重要时刻,国家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河北沿海地区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所辖行政区,陆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87公里,海域面积0.7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区位优势独特、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体系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推动河北沿海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增强环渤海地区综合实力、完善我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优化空间布局结构,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开放合作,努力把河北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在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地区科技发展规划 篇3

这次规划的目标定位与吉林省振兴目标任务相契合,使得我们在贯彻实施规划中将大有作为。为此,我们加深领会《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以促进吉林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在更高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基地建设

自振兴老工业基地以来,吉林省进行国企改革攻坚战与体制机制创新,全省3228户国有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国有工业企业国有股本比重由80%下降到27.2%,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企业规模与效益明显增加。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00亿元,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82%,比2003年提高近40个百分点。随着《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出台,吉林省工业发展步入了全面振兴的历史性阶段,进入了提升传统产业向培植新兴产业和构建优势产业集群过渡的关键时期,为在更高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基地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振兴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与布局,推进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运用生态技术、整体系统化思维、循环经济理念对现有生产方式进行改造,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构建以五大产业基地为发展载体、以四大特色工业体系为新增长点、以接续产业促进资源枯竭城市工业转型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

2011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3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43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2%以上。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一半以上。轻工业比重达到25%以上。力争汽车产量达到200万辆,乙烯产量达到110万吨,全省玉米实际加工转化超过1000万吨,钢产量超过1000万吨,水泥产量达到3000万吨。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降低30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85立方米,新产品开发率达到50%左右。

——做大做强行走产业,加快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及出口基地建设。实现主导产品系列化与零部件配套化,提高地方零部件配套能力与水平,汽车零部件产值占一汽全国配套份额达到52%以上。围绕长春客车厂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延伸产业链,发展零部件及配套产品,形成轨道客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基地。

——石油化工向精细化工发展,推进原料路线多元化和产品加工精深化。加快实施吉化乙烯工程,有序发展煤化工产业。扩大吉林油气田的生产规模,综合开发吉林油页岩资源,从原油开采、炼油、乙烯到精细化工方面要优化行业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效益增长转变,建设新型石化基地。

——农副产品加工业主要是加速玉米生物化工、畜禽乳深加工、长白山生态食品等产业发展,核心是推动传统农产品加工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加工工艺高技术化和市场运作品牌化。结合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和畜牧基地建设,实施新增百亿斤商品粮工程,在充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吉林省农产品资源比较优势,紧紧围绕粮食、畜禽产品等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建设粮食加工、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乳制品加工和生物化工产业基地。

——全面推进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基地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系统性强、充满活力、高度开放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产业体系,医药经济规模和质量不断壮大和提高。将力争建设成为我国和东北亚国际区域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科研、生产和贸易的区域中心,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国长白山北药基地。

——围绕轻工业,冶金、轻纺、建材、能源、机械制造等特色产业,创造条件加快发展,集中突破工业用钢、轻工材料制造、新型纤维、新型建材、新能源等关键环节。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优势特色产品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工业经济向集约化、信息化和国际化迈进。

——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方面,结合规划要求,确定重点发展方向。辽源市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发展特种合成纤维材料、高性能特种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以生物技术为核心,发展生物制药、保健品和有机食品加工业;提升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竞争力。白山市充分发掘和利用长白山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东北旅游名城;培育森林资源,发展木材精深加工;做大矿泉水产业,做精做强以人参、刺五加等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规划》指出,“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松嫩、松辽平原专用玉米生产优势区、高产高油高蛋白大豆优势区和三江平原水稻优势区。”

吉林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摆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几年来粮食产量屡创新高。2006年,粮食生产在超过250亿公斤历史阶段性水平基础上,再上新台阶达到272亿公斤,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充分发挥吉林省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在认真分析当前国内粮食生产形势和自身基础条件、粮食增产潜力和结构布局的基础上,编制《增产百亿斤粮食的总体规划》,提出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这项工程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推进良种研发和技术推广,改善耕地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前提。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新增百亿斤商品粮食生产能力,完善基础设施支撑条件,粮食总产达到300亿公斤阶段水平的总体目标。

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主攻方位是:开发西部地区,通过调水工程建设,大面积改造中低产田,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确保粮食产量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形成增产25亿公斤左右的生产能力;优化中部地区,利用现有较好的粮食生产基础,走内涵和集约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增产目标,形成增产25亿公斤左右的生产能力;稳定东部地区,克服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提高产量,形成增产5亿公斤的生产能力。

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增产能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和普及先进的栽培技术增产、防治病虫害等,加快全省粮食增产步伐。

——改造133万公顷的中低产田,巩固提高200万公顷的高产田,使全省标准粮田面积达到333万公顷,全省粮食单产平均提高15%以上。

——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和采用先进的耕作栽培技术,提高产量10~15%。

——通过扩大病虫和草鼠害防治面积,挽回粮食损失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9%。

《规划》指出“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良种繁育和农机装备的投入力度。”吉林省将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平。将与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直接相关的项目作为新增百亿斤商品粮的主体工程,实施“十大”综合性系统工程,共涉及27个建设项目,匡算总投资265亿元。主要是:三项调水工程(引嫩入白、哈达山水利枢纽和中部引松供水),大型灌区建设和改造工程(大安灌区和永舒榆等9座大型灌区),西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0.5万公顷,新增耕地17万公顷),标准粮田建设工程(实施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良种研发和推广工程 (培育100~120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组合)。5年新品种更新率,水稻达到100%,玉米80%,大豆60%以上,新品种平均增产粮食7%左右),吉林省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工程(建设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吉林指挥系统,年增加地面降水10~20亿立方米),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实现67万公顷玉米和13万公顷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普及工程(在粮食主产区,以玉米、水稻、大豆三大粮食作物为主攻目标,优化、集成一批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病虫、草、鼠害预防工程(建立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等体系,综合防效提高到85%左右,防治技术到位率提高到25%),生态保护工程(通过建设“三北”防护林四期、松花江上中游林业生态保护等工程,为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进一步提升交通等基础设施

对振兴东北地区的承载能力

在东北地区面临区域竞争的新形势下,《规划》提出“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同江至大连、东北东部通道、黑河至北京、珲春至阿尔山等6条通道。新建与改造连接蒙东地区煤炭基地与东北三省主要能源消费区的铁路、公路,形成保障能力强大的煤炭运输系统。”加强跨区域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东北地区集中优势力量进行产业集群建设,整合区域资源,引导区域分工与合作,优化区域空间格局,打造经济发展的先行区起着重要的承载作用。《规划》明确提出了东北地区交通工程规划项目,其中,涉及吉林省的铁路、公路、机场建设的重大项目较多,这在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是一个新的突破。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将紧抓振兴东北的机遇,通过建设以客运专线为代表的高速铁路和改造扩建既有铁路,新建铁路930公里,改扩建铁路1237公里,以构筑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扩能、提速、完善铁路路网功能为重点,加快形成区域干线的通道能力、网络支线的支撑能力,以及枢纽和站场的点线配套能力,重点建设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长春至吉林城际铁路等项目。努力实现新增高速公路1500公里,通车里程达到2000公里,出海入关和沟通省际快速通道基本建成,长春至市(州)基本实现高速公路连接,长春至长白山实现高速公路连接的奋斗目标,构建长春及延吉、长白山、通化、吉西北“一主四辅”机场格局。建立完善连接东北亚、畅通国内外的立体、快捷的交通网络。

新建吉林至草市的高速公路,和既有的202国道共同组成沈吉公路运输通道,该通道经过沈阳、梅河口、吉林等城市,成为平行于哈大通道、东北地区中东部又一综合性、大能力的运输主通道。

新建靖宇至松江河、通化至新开岭高速公路和延吉至汪清高等级公路及二道白河至漫江公路,和既有的201国道共同组成东部沿边纵向运输通道。该通道经过敦化、延吉、白山、通化等边境城市,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战略意义。

新建江密峰至珲春、营城子至松江河、长春经松原、白城至石头井子高速公路,与既有的长春至江密峰高速公路和302国道以及第二松花江、松花江、嫩江等内河航道,共同组成北部横向运输通道。该通道连接延吉、吉林、长春、松原、白城5个中心城市,是吉林省横贯东西的重要的运输通道。

新建松原至肇源、松原至双辽高速公路,与既有的203国道共同组成西部南北纵向的运输通道,该通道里连接东北地区重要运输枢纽城市松原及长岭、双辽等城市,对带动吉林省西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规划》提出“加快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优化铁路路网”、“推进省际高速公路建设;完善城镇密集区快速交通网络”、“加快发展小型机场”。吉林省“十一五”期间初步形成以哈大客运专线为骨架,沈吉、长图、梅集、平齐等线为主体,以长春为中心,连接吉林、四平、通化、梅河口、白城等主要城市的快速客运网。形成长春至沈阳、大连、北京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和东北东部通边达海铁路通道;主要铁路干线货物送达速度提高近2倍,基本解决制约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铁路运输网络“瓶颈”问题。新建横、纵向高速公路和伊通至辽源、营城子至东丰至梅河口、通化至下排高速公路联络线,均有利于沟通省、区之间的联系。新建长白山旅游机场,为长白山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撑;积极筹建通化、吉西北支线机场,改建延吉机场,逐步形成东北地区的干线机场;同时扩建和完善长春龙嘉国际机场,进一步强化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在全国以及东北亚地区的枢纽地位;基本形成大中小相结合、干支衔接、布局合理的航空运输体系。

在更高的层次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与高技术产业化能力

《规划》指出,“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立足自主创新,促进产业集聚,加强国际合作,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构建高技术产业链,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和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和“光电子产业”提出重点建设“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和“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吉林省立足高技术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以提升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水平为目标,以拓展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手段,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国际国内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优势,加强整合集成,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加速高技术产业集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和产业替代进程,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先导作用,为吉林省全面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力争到“十一五”末期,在光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现代农业等主要高技术产业领域,形成结构合理、特色突出、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大幅提高、对经济社会全局带动支撑作用强的高技术体系。

——发挥核心优势,促进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我省在光电子信息、软件、汽车电子等领域的资源、产业优势,发挥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突出以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发展建设为主体的产业布局,打造一个国家级产业基地(长春光电子产业基地);5个国家、省级产业园(吉林汽车电子产业园、吉林新型元器件产业园、长春软件园、吉林软件园、延边信息产业园),形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新型元器件、软件等。

南疆地区小城市规划发展初探 篇4

阿克陶县地处南疆, 是一块古老、神奇的土地;地跨天山、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塔里木盆地四大自然地貌景观带, 是古代三大文明、三大宗教、三大语系的荟萃之地及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浑成之地。其自然景观雄浑博大, 人文景观多元多维。

2 资源构成

2.1 自然景观资源

阿克陶县域内自然景观资源丰富, 且极富地域特色。县域内共有13处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 (点) , 其中喀拉库勒湖景区和克州冰川公园为国家4A级景区。

2.2 人文景观资源

阿克陶为古代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汇集之地, 悠久的历史为阿克陶留下了大量的遗址、古迹。这些遗址、古迹是阿克陶成为文化古城的历史名片。

2.3 社会性旅游资源

阿克陶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 各族人民在这里发展融合, 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阿克陶县共有6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柯尔克孜族《约隆歌》于2007年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塔格麦西来甫》于2008年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 资源特色

特色之一:高险峻奇的雪山冰川

阿克陶以一县之地独占帕米尔的三大高峰 (慕士塔格、公格尔、公格尔九别峰) , 三峰并称为“昆仑三雄”。慕士塔格峰被誉为“冰山之父”, 以神秘、险峻著称。阿克陶境内冰川面积达600多平方公里, 积雪厚度达100多米, 雪域面积达700多平方公里, 当属新疆之最。

特色之二:静谧纯美的高原湖泊

阿克陶境内高原湖泊众多, 较为著名的有喀拉库勒湖、布伦库勒湖、恰克拉克湖等。高原湖泊由冰雪融水及自洪积中涌出的泉水形成, 水体清美纯净, 不染纤尘, 水面似镜;蔚蓝天际下的湖泊与雪山相映, 展开的是一幅无比静谧、纯美的画卷。

特色之三:粗狂苍凉的茫茫戈壁

戈壁是阿克陶县的典型地貌之一。茫茫戈壁一望无际, 虽然荒芜, 但别有一番情调在其中, 碧蓝的天空与灰黄的戈壁形成强烈的反差, 荒芜的苍凉与生命的顽强也形成视觉冲击。走近戈壁, 领略丝绸古道的雄浑风光, 感受茫茫戈壁的粗犷豪放、博大空寂与孤独的壮美;走近戈壁, 才真正体会出生命的意义;戈壁美在粗犷中, 美在坚韧中, 美在孤寂中, 美在不言中。

特色之四:灵动多彩的生态湿地

帕米尔高原湿地是我国典型的高原湿地系统, 区内分布较大面积的高原草甸, 动植物资源丰富。湿地观光的经典时间是在七八月份, 又以七月中旬最为美丽。浅水中的水草在水中开出片片美丽的小花, 这些植物看起来平淡无奇, 却能把纯蓝的湖水染成淡淡的藕色, 时深时浅, 灵动多彩。

特色之五:丝绸之路上的汉代古城

阿克陶早在汉代就设立了城邦, 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而且丝绸之路南道和北道的汇集之地。南北两道的行人、商贾、欲越葱岭西出者, 都要在葱岭脚下的这片绿洲 (阿克陶) 上聚会, 然后才能结队越过葱岭这个天险之地, 阿克陶就这样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繁华之地。

特色之六:多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地

阿克陶从地理上讲, 地处天山与昆仑山之间, 塔里木盆地与帕米尔高原的夹缝之中;从生态上讲, 处在沙漠与草原、沙漠与绿洲、绿洲与草原的夹缝之中;从人种上讲, 处在蒙古利亚黄种人与欧罗巴白种人的夹缝之中;从政权的隶属关系上, 更是长期处在疏勒、莎车、蒲犁这三大国之间的夹缝之中。这种处于夹缝之中的特殊地位, 是的阿克陶在人种、民族上的大融合特点和历史文化的地域特点十分明显。从古至今, 阿克陶的文化生活都具备其典型地域特色, 各有不同, 是多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地。

4 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4.1 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特征明显

阿克陶地域辽阔, 民族风情浓郁、文化积淀丰厚, 旅游资源丰富独特, 地域特征明显。

4.2 旅游资源品味高

阿克陶拥有多项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世界最高的天然滑雪场——羊布拉克冰川;全国海拔最低的冰川——其克拉孜冰川和海拔最高的瀑布群——托热瀑布群;是新疆自然景观最集中的县;有新疆最独特的雪崩景观——阿依拉尼雪山、有新疆海拔最高的湖泊——喀拉库勒湖;县域旅游资源品位较高。

4.3 旅游接待设施建设

阿克陶县城现有三星级宾馆饭店两家, 其余宾馆及招待所14家。从整体来看, 现有景区、景点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旅游购物市场较为混乱, 旅游餐馆餐位数较少, 旅游服务质量不高, 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5 旅游发展目标定位

开发以帕米尔风光、柯尔克孜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富有地方特色、参与性强、多样性的旅游产品。以旅游业的发展, 拉动人气、繁荣市场、促进就业,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努力把阿克陶县建设成南疆重要的旅游区域。

6 旅游产业布局

根据阿克陶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 结合现有的县内外交通, 旅游产业布局在空间上呈现“一城 (阿克陶县城) 、一轴 (314国道旅游主轴线) 、三区 (三大旅游功能区) 、四线 (四条特色旅游线) ”的总体布局框架。

(1) 以“一城、一轴”为增长极

“一城”——阿克陶县城生态环境优良,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规划将其定位为南疆重要的生态宜居城市、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阿克陶县的旅游集散中心。

“一轴”——314国道居全县的中心, 沿线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丰富, 其区位重要、优势显著, 是阿克陶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 以“三区、四线”为核心进行布局

“三区”——根据旅游资源分布特征, 将县域旅游资源划分为三大旅游功能区, 分别为帕米尔高原观光区、国际专业登山探险区、高原游牧民俗体验区。

“四线”——整合各类旅游资源, 以四条游线为主进行旅游开发, 并沿线开展旅游服务的其他要素建设。

帕米尔高原精华游 (主轴线) :县城——恰勒马艾日克古城——克州冰川公园——五彩山——盖孜驿站——白沙山——喀拉库勒湖——墓士塔格峰。

徒步登山探险游:县城——五彩山——盖孜驿站——白沙山——公格尔峰 (公格尔九别峰) ——墓士塔格峰。

假日狩猎逍遥游:县城——五彩山——盖孜驿站——白沙山——帕米尔国际狩猎场——喀日铁米尔火山群。

古文化民俗风情游:县城——克孜勒陶石板城——莫达龙温泉——高原牧场。

7 旅游城镇组织

按照阿克陶县旅游产业的空间格局, 可将阿克陶县旅游城镇由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旅游城镇。

一级旅游城镇:即阿克陶县城。一级旅游城镇是阿克陶县各个城镇中旅游活动最为频繁、旅游业与人民生活及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地方, 承担着带动增长、交通枢纽、服务中心、产业后盾、扩散辐射的作用。

二级旅游城镇:即布伦口镇。布伦口镇旅游资源集中, 且位于阿克陶县旅游空间结构中的重要交通干道上, 担负着交通枢纽、产业轴向延伸、资源横向交流的作用。

三级旅游城镇:共6个, 即克孜勒陶镇、奥依塔克镇、木吉乡、恰尔隆乡、盖孜村、苏巴什村。三级旅游城镇位于旅游吸引物附近, 或者本身就是一个旅游吸引物。三级旅游城镇发挥的交通、接待、吸引等功能均低于以上两级, 但仍然是阿克陶旅游城镇中的最基础的一级, 不可或缺。

8 结语

阿克陶县旅游资源丰富, 资源类型独特, 但受交通状况及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旅游发展依然处在较低的水平。随着新一轮中央对新疆扶持工作的启动, 众多资金、项目和技术的支持援助, 给阿克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区域交通状况及经济发展水均有较快的发展, 阿克陶县旅游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在硬件条件具备的前提下, 阿克陶县旅游产业开发中还应融入旅游文化, 在旅游观光、旅游服务及旅游购物等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丰富旅游内涵, 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努力把阿克陶县建设成南疆重要的旅游城市。

摘要:阿克陶县旅游资源丰富且极具地域特色。笔者通过实地考察, 对阿克陶县域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梳理, 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提出了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构想以及县域旅游产业布局, 对促进阿克陶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地区科技发展规划 篇5

班主任素质思考

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6月通过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省各行各业的加快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性机遇。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省职业教育事业也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面临诸多崭新的课题,需要各级职业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我们的事业,积极主动调整工作重点,更高定位发展目标,更加明晰工作思路和推进举措,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在新的一轮发展进程中与时俱进,跃上新的发展平台,为沿海开发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角色-----职业学校班主任更要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加快更新教育理念,为适应沿海发展进程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为新的发展机遇注入新鲜的活力。

一、《规划》为我省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规划》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专门针对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具体安排,为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南、宝贵的政策支持,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职业教育迎来新的机遇。《规划》提出以农村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这为我省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二是促进职业教育内在发展的机遇。《规划》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这为我省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快改革,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政策依据。三是为我省职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这就是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立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和公共实训基地。

在《规划》的宏观指导下,省政府2010年也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进一步做出了目标明确的工作部署。罗志军省长在今年

11月26日召开的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把“促进职业教育优化发展”纳入省政府工作的“关键举措”范畴。连云港市徐一平市长在今年1月21日召开的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所作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职业教育的内容则更为具体,进一步明确了今年连云港市职业教育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创建省三星级以上中等职业学校8所、省级示范专业9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

二、职业教育需发挥五大功能,满足沿海开发的新需求

作为直接服务于沿海地区开发的职业教育事业,不但要紧紧抓住国家战略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发展,而且要紧紧实施规划的统筹要求,全力以赴发挥好以下五大功能:

(一)提供技能人才需求的基础性服务,主要发挥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不断巩固职业教育发展基础,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优化专业培训结构,扩大招生规模,培养素质高、技能好、能吃苦的蓝领工人,为沿海地区开发培训满足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二)打造适应本地发展需要的技能基地,主要是利用职业教育院校平台为沿海地区开发技能培训提供服务,满足沿海开发进程中产生的各类技能培训需求,促进沿海开发的人才支撑保持旺盛的源动力。

(三)承担培养本地居民就业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本地居民的就业本领,适应江苏沿海地区快速发展的形势,更好解决本地居民的就业问题。

(四)承担着产业技能升级换代的平台,紧紧跟随沿海地区产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吸纳与提升技能培训水平,拓展技能培训领域,满足沿海地区产业升级换代的技能培训需要。

(五)承担沿海地区产业技能培训合作交流的重要职责,通过加强国内外技能培训领域的合作交流,不断提升本地技能培训的国际化水

平,领跑本地区重要产业的技能培训,减少本地区产业发展的技能培训成本。

这些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我省职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发展的功能是我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重要契机。我们每个职教班主任更需要树立关心沿海开发、宣传沿海开发、参与沿海开发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深入推动职教班主任工作改革,努力做好新发展进程中学生的快速转化和适应工作,培养更多满足沿海开发需要的敢于创新,乐于创业,勇于创优的新型技能人才。

三、职教班主任需更新思维积极深入推动职教班主任工作改革

职业教育既然在江苏沿海开发进程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发展使命,那么就需要班主任站在沿海开发大局,从以下四个方更新思维,积极推动职业班主任的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努力在服务江苏沿海开发中做出更多的贡献。

(一)深入全面领会《规划》精神内涵,进一步明确服务沿海开发指导思想

《规划》是江苏沿海地区未来十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江苏沿海地区各行各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南。如加强沿海地区与中亚、欧洲和东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以风电和核电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重要湿地、饮用水源地保护;严把环境准入门槛,强化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治理,切实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发挥引领全局发展建设的纲领性作用。班主任需要全面领悟,正确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深刻思考发展中需要的人才素质,时刻把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紧贴沿海地区的发展要求,为学生更好服务江苏沿海地区开发提供明晰的指导思想,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满足沿海开发不

断增长、变化的人才需求。

(二)主动构建素质要素,积极融入江苏沿海地区开发进程

《规划》要求未来职业教育吸引职业技术拓展职业教育的培训领域,满足沿海开发的发展需要,承担沿海地区产业技能培训合作交流的重要职责和产业技能升级换代的平台,通过加强国内外技能培训领域的合作交流,不断提升本地技能培训的国际化水平,领跑本地区重要产业的技能培训。因此,职教班主任要围绕沿海开发的需求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自身的学习领域,提升自我的管理水平,不断丰富业务知识,提升技术技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为学习型、创新型的管理人才,为发展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献计献策,为学校提升办学质量,调整专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倾心倾力,为加快沿海开发进程推波助澜。

(三)积极打造职教班主任品牌,发挥服务沿海开发示范带动作用

职业教育发展面临激烈的竞争问题,各地纷纷打造专业品牌、名师品牌、名校品牌,努力培养一批龙头专业、名牌教师以及名牌学校。《规划》为我省职教班主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从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变,还是职校功能的发挥,都为职教班主任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工作的方向、行动的指南。职教班主任要勇于挑战,积极进取,树立竞争意识,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努力打造创新、创优的班主任形象。一个毋庸讳言的事实是,现阶段的职教班主任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悲观情绪,对于未来的前途也不像普通中学教师那样踌躇满志,丧失竞争意识、品牌班主任意识,得过且过的人大有人在。因此,每个职教班主任都要有清醒的认识,重新明确自己在沿海开发大局中的位置、责任,重新树立人生价值目标,争先创优,攻坚克难,为打造品牌职教班主任开辟新的道路,为服务沿海开发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四)主动解放思想为新的发展机遇注入新鲜的活力

地区科技发展规划 篇6

【关键词】湘西北地区小城镇;新型城镇化;村镇布局规划;对策

【Abstract】Spatial layout i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n northwestern Hunan area unreasonable, low utilization rate of land, urban construction style messy problems gradually exposed,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analysis model of urbaniz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haracter of the northwest area, through the reflection on the small towns in Northwest Hunan planning in recent years, village layout planning strategy in the new context of urbanization of small towns in Northwest china.

【Key words】The northwestern region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Urbanization;Town planning;Countermeasures

1. 官亭乡区位概况与分析

官亭乡位于临澧县北端,居澧县、石门、临澧三县交界处,东与九里乡接壤,南接合口镇、新安镇,西连澧县码头铺乡、石门县新铺乡,北邻澧县王家厂镇。官亭乡交通条件便利,枝柳铁路穿境而过,距石门火车站仅15公里,公路网络四通八达,距省道S304线8公里。全乡辖17个村、237个村民小组、6305户,总人口22606人。全乡总面积79.35平方公里,农用地5744.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2.91%。林地2540.63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4.23%;其他农用地504.02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8.77%。乡域主产粮、棉、油,盛产柑桔、桃、花生、西瓜等农产品,有万亩桃园和万亩桔园基地,是临澧县优质水果基地之一,并享有“脆蜜桃之乡”的美誉。

2. 官亭乡村镇布局规划建设现状

2.1公共设施建设现状。

2.1.1教育设施。 官亭乡的教育事业已初具规模,形成幼教、普教等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保留并改扩建现状已有的官亭中学(集镇区)、彭市中心小学(集镇区)、刻木小学(天星社区)、樟树小学(樟树村),完善镇村中小学校规模及设施结合实际情况,按“普九”标准进行设计。

2.1.2文娱设施。 现有文化娱乐设施主要为官亭乡综合文化站和一些村活动室等。

2.1.3行政管理设施。 行政管理机构现有官亭乡乡政府、派出所、邮政所、电信支局局等各职能单位。

2.1.4商业金融。 官亭乡老市场基本形成大市场,以彭市大道、官亭大道为格局的商业街已成雏形。

2.1.5医疗卫生。 全乡现有医疗卫生设施主要有官亭乡卫生院、以及村卫生所。其中官亭乡卫生院服务半径为全乡,现状医疗卫生设施基本满足需求,但随着官亭乡快速城镇化,现状饱和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将会突显。

2.2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2.2.1综合交通。 官亭乡乡域内枝柳铁路贯穿其中,有县道X110、X104、X105、X106、X107等,境内共有乡道44.15公里。

2.2.2给水排水。 现状水源主要为官亭乡自来水厂,水源为官亭水库,为集镇区和大部分村供应自来水。官亭乡现状已有自来水供应,目前有1座大型自来水厂即官亭水库自来水厂,现状日供水能力为9000吨/日,主要全乡用水以及供应东边九里集镇及附加村供水;另外在天星村和俄井村有2座小型自来水厂,天星村自来水厂主要负责天星村供水;俄井村自来水厂主要负责俄井村供水,以水库为水源。但这两个村水厂水源蓄水量不稳定,供水能力有限,乡域内暂。污水处理厂。各村排水目前均属于无组织排水,基本上是利用自然沟、农田灌溉系统进行排水,从而导致对环境的污染。

2.2.3电力电信。 官亭乡乡域范围内现有13处变电站,功率分别为350KW、380KW、565KW、350KW、410KW、505KW、270KW、210KW、260KW、160KW、580KW、330KW、410KW 。官亭乡有多座移动基站、电信基站、联通基站,均匀分布在周边各村,实现乡域电信、电话、网络信号全覆盖,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电信电话网络,并主要以架空线路为主。

2.2.4交通设施。 官亭乡现状对外交通道路县道X018经过彭市村、枣木村,现状有两所加油站,位于俄井村和彭市村。

2.2.5环境卫生设施。 乡域内有一处垃圾填埋场,位于马路村。集镇主要道路两旁设置垃圾桶,相应距离设置一个垃圾站。

2.2.6历史文化资源。 官亭乡境内风景秀丽,风景名胜主要有楚墓群遗址、高台式木楼遗址、溶洞等历史文化资源。

3. 官亭乡村镇布局规划现状存在的问题endprint

3.1村庄布局过于分散。官亭乡乡域范围内17个行政村,共计237个自然村,平均每个行政村约14个自然村,自然村密度达到3个/平方公里,且大部分自然村庄布局分散。

3.2存在一定空心村现象。民居建筑布局混乱,宅基和住宅建设面积占地大,村民在外地务工,宅基地闲置,存在一定空心村现象。

3.3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官亭乡没有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公司进驻,农业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以简单农产品加工为主,未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

3.4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乡域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结构单一、配套不齐全,社会共享性差,道路网系统不完善,无完善的给排水体系及污水处理设施。

4. 针对官亭乡村镇布局现状存在问题的对策

4.1空间布局策略。

4.1.1扶持中心村庄。 选择现状区位和基础条件较好,且有一定的集聚规模的村庄,将其发展成为乡域的中心村庄,担当乡域副中心的作用,与镇区共同带动农村区域的发展。规划应从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标准、建设审批、社会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扶持中心村庄。

4.1.2改扩建“优势村庄”。 对于现状交通条件较好,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建设条件优良且空间上已连接成片的村庄聚落,应引导其进一步提升整合,发展扩大。

4.1.3保留“一般村庄”。 对于现状人口规模不大,相对孤立且交通区位一般,发展潜力一般的村庄,在规划期内又难以搬迁的村庄,应限制其发展,使其保留现状,并鼓励该类村庄内的村民向邻近的引导发展的改扩建村庄集聚。

4.1.4搬迁“零星村庄”、“不便村庄”。 对于现状规模较小、交通不便、发展潜力不大、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落后、受水利工程或地质灾害等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以及因自然环境恶化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规划建议搬迁。

4.1.5整理“空心村庄”。 对于现状聚居面积较大、区位较好,规模较大的“空心村庄”,应逐步缩村,进行整治,或采取将周边的“零星村庄”搬迁进来。整理“空心村庄”时先梳理出农村居民点内的空宅、副宅,在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改造计划和规划。通过梳理、改造、再利用,解决农村居民点用地占而未用、农村住宅闲而未用的问题,以提高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程度。

4.2基础设施规划。

4.2.1改善乡域道路。 对经过集镇区的县级公路改道、拓宽,官亭乡集镇区的县道拓宽至24米,乡道扩宽到10米,各村的村组路进行全面硬化,实现村村通路。加强官亭乡与其它村庄的联系,带动整个官亭乡的发展。鉴于对原有道路系统进行分析,发现部分居民点存在交通不便的问题。在总体规划中设计的诸多道路做了截弯取直和拓宽的处理。

4.2.2改进给水工程。 结合镇区现状,合理布局,统筹安排,使给水规划既符合近期建设,又适应远期镇区发展的要求;在满足用户水量水压的前提下,经济合理地设计管道,镇区给水管网规划应以环状网布置为主,确保供水安全。采用集中供水方式,有效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2.3完善排水工程。排水系统需逐步进行改造与完善。考虑造价因素及工程实施的阶段性,各自然村可按照截流合流制建设,重力自流排水,污水集中收集进入人工湿地或化粪池排放,雨水分散排放附近自然水体。

4.2.4增加公共服务设施。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有效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实行集中投入,重点扶持农村中的公共卫生和文化事业问题。在管理财务方面,建议各职能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专项实施。从公共基础设施这一着眼点出发,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朴永吉.2009. 村庄整治规划编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

[2]庄大方,江东,徐新良.2012. 中国城镇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科学出版社

[3]高文杰,邢天河,王海乾.2004.新世纪小城镇发展与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项目基金]2013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3年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4-08-292

[作者简介] 李启锚(1991-),男,籍贯:湖南张家界人,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1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地区科技发展规划 篇7

随着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以及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 河北省将着力打造秦唐沧沿海经济隆起带、环首都经济圈、冀中南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在这一背景下, 秦皇岛市作为一个旅游特色鲜明的城市, 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果不能抓住这一重要的机遇, 将错失城市发展的黄金期。

二、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河北沿海地区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 北接辽宁沿海经济带, 中嵌天津滨海新区, 南连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 在促进京津冀及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推动河北沿海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 国务院于2011年11月正式发布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远景展望到2020年。该规划是指导河北沿海地区中长期发展的重要依据。

三、规划实施背景下秦皇岛市发展战略

(一) 统筹北戴河新区与全市发展

《规划》提出“优化提升秦皇岛、唐山、沧州三个中心城市的功能, 加快发展唐山湾生态城、黄骅新城和北戴河新区。北戴河新区重点发展以休闲旅游为特色的服务业, 打造滨海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和生态宜居新城区。”

北戴河新区的战略定位就是要打造国际高端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新区的定位基本符合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是秦皇岛市实施“旅游兴市”战略的需要, 更是河北省构建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重要举措。北戴河新区之于秦皇岛, 犹如浦东之于上海, 滨海新区之于天津。目前, 新区的建设已经被河北省列入重点项目, 要争取省政府的支持, 以新区为载体, 积极承接北京的高端旅游、商务会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以新区的建设为抓手, 统筹秦皇岛下辖三区的资源, 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强市, 打造成河北的城市名片。

(二) 统筹市区和县域经济发展

《规划》指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建设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聚集区, 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聚集。”

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皇岛下辖的青龙、昌黎、卢龙、抚宁四县面积占全市的90%, 城镇和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0%。县域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 严重制约秦皇岛快速发展。市政府制定政策时应把三区四县进行整体设计, 统筹考虑, 以提高秦皇岛市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目前, 昌黎和抚宁经济实力较强, 卢龙次之, 青龙较差。可考虑实施市内三区和卢龙、青龙实施对口帮扶措施, 加强两县与市区的经济联系, 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促进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和谐发展。

(三) 统筹区域内外旅游资源

《规划》提出“积极发展区域旅游市场, 实行旅游“一卡通”, 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旅游开发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培育壮大一批旅游企业集团, 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建成高水平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推进区域合作, 实现旅游资源的统一整合, 是旅游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随着承秦高速公路、京广高铁、津秦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完工和运营, 秦皇岛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将更为紧密。一方面, 要优化河北沿海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唐山的历史资源、红色旅游资源, 秦皇岛的山海资源、长城资源, 沧州的武术和杂技等人文旅游资源各具特色, 要加强沿海三市优质旅游资源的组合力度, 突出各自特色, 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另一方面, 要加强秦皇岛与北京、天津、承德、保定等周边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 以京津市场为核心, 立足河北, 拓展周边, 吸引国际, 携手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实现合作多赢。

(四) 统筹现代金融与传统产业发展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指出要“做大做强金融服务业, 形成统筹区域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 秦皇岛市金融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低, 与全市产业发展对金融服务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 秦皇岛应高度重视、积极谋划并大力推进金融业改革创新, 提升金融业现代化水平, 根据企业特点自主开发满足不同类型企业需求的个性化金融产品, 为企业提供更加开放、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以发展现代金融业为抓手, 建立与全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进而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五) 统筹城市内涵与城市形象

《规划》对秦皇岛的城市定位是“全国著名的滨海休闲度假胜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电子信息、重型装备、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基地, 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综合性港口城市。”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内外公众对这个城市的总体的、抽象的理性概括和评价, 也是城市与公众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传递信息和思想的外在形式。秦皇岛城市形象的设计应该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依托, 把握地域特色, 发挥沿海开放性、发展迅速性, 着力培育一种容古代、现代、潮流与时尚并存的都市文化。基于秦皇岛的城市定位, 应树立“万里长城之首, 海滨休闲胜地”这一独特、排他的形象, 把秦皇岛塑造成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景观丰富多彩、环境优美舒适、适宜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现代文明之都、浪漫温馨之岛。

(六) 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秦皇岛的旅游资源与北京、天津相比, 其优势主要在于海滨、海岛、空气环境, 这种资源具有垄断性, 将会对京津游客产生强大、持久的旅游吸引力。环境是秦皇岛最宝贵的资源, 是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一张王牌。

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居民健康为代价, 应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加大投入力度, 提高监控能力。充分考虑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集约节约利用资源, 着力推进生态建设, 提高环境准入标准, 维护生态安全。此外,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建设资源节约、生产集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基地, 以优美宜居的环境吸引投资者的眼球。

四、结语

秦皇岛市在《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只要充分利用本市优质资源, 坚持旅游兴市战略, 扎实推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进程, 就一定能将秦皇岛建设成为“环京津休闲旅游强市”, 在环首都经济圈和河北沿海经济带中占据产业发展的优势地位。

摘要: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使河北沿海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秦皇岛作为河北沿海地区主要城市之一, 具备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应结合《沿海规划》实施, 积极主动调整城市发展战略, 在全省实现率先发展。

关键词:河北沿海,秦皇岛,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sdpc.gov.cn/zcfb/zcfbtz/2011tz/t20111208_449756.htm, 2011-12-08.

[2]李兴国.秦皇岛市旅游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研究[J].华章, 2013 (23) .

[3]李兴国, 赵晓冬.基于SWOT分析的河北省旅游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策略[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3 (04) .

[4]李兴国.秦皇岛在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中功能定位及实现途径[J].华章, 2010 (10) .

地区科技发展规划 篇8

鉴于城乡结合部的二元性以及存在问题的复杂性,在规划中,若单纯按照传统的农村规划或城市规划的思路都不全面。本文依据笔者参与的广州市天河区凤凰街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对其规划思想,规划结构以及发展策略进行解析,对控规进行了审慎的重新思考,力求探索一条从城乡结合部向城市转变的可持续发展新思路。

1. 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北部,广汕公路与华南快速干线交汇的交通要道上。东至萝岗区黄陂公司和天麓湖旅游度假区,北接白云区帽峰山,南连长兴街、新塘街,西达龙洞街,规划区面积20.64平方公里。

2. 项目背景

2.1“首善之区”下地区农村发展出路的需要

随着广州城市拓展,天河东部地区逐渐从城乡结合地带演变为城市地区,成为广州市“东进”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满足“村改居”后原村民基本利益和保证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近期突破,构建远期发展的稳定框架”为原则,探索一条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可持续发展新思路。

2.2 原规划已不能满足规划区的发展

原道路规划不能够满足的发展需求,本次规划将整合周边路网,解决交通需求,引导街区土地的开发及产业升级。

2.3 天河东北部休闲度假区建设的需要

凤凰街地区拥有筲箕窝水库(龙洞水库)、凤凰山公园和火炉山公园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周边地区有华南植物园、天麓湖森林公园、帽峰山森林公园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大型旅游观光景点。天河区提出以建设“第二白云山”为目标整合周边旅游设施,建设天河区东北部休闲度假区。

2.4 凤凰街地区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

凤凰街地区为广州市规划的职业教育基地,高等院校选址较多,必须通过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规划管理单元详细图则,为建设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3. 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

3.1 区域统筹、资源共享

规划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在上一层次规划的指导下,从区域的角度出发,对规划区功能定位与主导产业进行全局的统筹安排,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满足广州市总体布局的要求,实现与广州市其他各个组团在高校资源整合、农村城市化、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全方位整合。

3.2 综合发展、资源整合

规划区开发时间较晚,原规划缺乏对规划区规划的控制协调和可实施性,因此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城市建设与村各自发展和国有高校用地与村出租学校用地各自开发的情况。因此,本次规划有必要贯彻资源整合的理念,结合地区的情况,对现有的资源,如高校基础设施资源、土地资源等进行全面的整合,以实现地区综合发展的目标。

3.3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注意对天河区东北部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并充分利用以周边山体、水系以及道路绿化带组织区内的绿地系统,做好环境保护规划与控制;在功能分区上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合理布局。在注重产业开发与建设的同时,注意从人们生产和生活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土地利用调整情况,合理配套区级、组团级和居住区级与村级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不同阶层的生活需要。

3.4 城乡协调、和谐发展

缓解规划区过去开发过程中各开发主体与村民的矛盾,调整未落实的集体经济发展用地,结合地区发展方向、开发模式与农村改造,确定规划区内村庄未来的出路,改造的主体、改造方式、改造时序、改造策略等问题,理顺好村与职业教育基地和村与软件园的关系,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4. 规划结构——“一带四区”

为满足上层次的规划对本次规划提出的要求,规划区形成一带四区的功能布局:

(1) 广汕路沿线产业发展带;利用广汕路与高塘石软件园现有的良好条件,发展汽车4S店、机械交易与高科技产业,建立产业发展带; (2) 凤凰山休闲旅游区;以筲箕窝水库、石狮顶两大景观核心区打造凤凰山休闲旅游区; (3) 渔沙坦综合发展区;规划在广河高速北部地区,以渔沙坦新村建设为核心,高校园区、高校服务业、居住区、休闲接待设施共同发展的和谐城区; (4) 柯木塱综合发展区;规划在广河高速南部地区,以天河区东北部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核心,高校园区、新村建设共同发展的新城区; (5) 火炉山休闲景观区;开发以登山游览、植物观赏、森林沐浴为主的休闲景观区。

5. 开发时序

针对规划区域内现状土地利用的特点以及政府关于区域发展的要求,采取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地进行土地开发。

5.1 近期的开发重点与建设策略

(1) 完善规划区的高校园区建设,根据高校园区的发展现状,落实《高校园区选址规划》内地用地,满足高校规模拓展的要求;同时落实已有高校选址的意向用地; (2) 推动主要干道的建设,特别是华美路、渔北路和柯木塱南路的建设; (3) 推动村一级的建设,主要是城中村改造首期建设的实施。推动柯木塱村与渔沙坦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建设,通过村一级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建设高校师生居住配套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通过经营这些设施,积累资金,然后进行旧村改造; (4) 落实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主要是地铁车辆段、华南快速路的建设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5) 改造广汕路沿线景观,重点控制规划区山体林地等生态绿地的建设活动。

5.2 远期的开发重点与建设策略

(1) 继续推进天河区东北部绿地系统建设及生态休闲度假设施配套; (2) 继续推进城中村改造与实施; (3) 落实广汕路沿线景观节点建设。

6. 发展策略

6.1 教育产业策略

根据《天河分区规划》和高校园区选址规划,凤凰街为龙洞高教科研功能区的一部分,规划成为以教育科研和商贸功能为主的综合功能区。未来十年中凤凰街及其周边地区将努力打造天河教育板块,随着教育产业的兴起,凤凰街高教后勤服务产业发展前景乐观。

6.2 休闲度假策略

明确开发建设量,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根据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实施错位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发展定位,紧密结合生态与休闲这两方面核心内容,提高火炉山、凤凰山景区的品位与档次。同时,从土地管理入手进行体制建设和完善,以解决火炉山、凤凰山森林公园目前存在以土地使用权属复杂为代表的管理体制问题。

6.3 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策略

近年随着天河区东北部地区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带来了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的增加,但当前却缺乏一个系统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地铁6号线柯木塱换乘站处于整个天河区东北部的中心位置,周边土地尚未开发,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规划建设成一个集医疗、休闲接待设施、高唐石配套服务业、高校后勤产业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满足周边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6.4 商贸业发展策略

对外——一方面以广汕公路为依托,借助高塘石软件园的地缘优势发展中高档次公寓和相关服务性产业;另一方面,把握地铁6号线建设机遇发展购物休闲商业;第三方面,盘活广汕公路沿线土地,把矿山机械交易市场和汽车4S店做大做强,打造以专业市场为主的商业发展带。

对内——以新建渔沙坦文化广场为中心,引入综合型市场升级,逐渐把文化广场打造成为凤凰街的社区综合中心。近期为居民以及附近学校学生提供商业购物和娱乐休闲的场所;远期作为旅游休闲过渡中心,打造筲箕窝水库——凤凰山森林公园——火炉山森林公园的旅游消费中心。

6.5 土地与房屋增值策略

调整土地模式,采用大胆的土地集约、科学利用的方法,整合凤凰街现有用地,重新调整土地使用性质和强度,增强本地区使用价值。进行全面的住宅和厂房产权登记,明晰产权关系,对不合法用地以及手续不全且需改造的建筑,与主管部门协调,完善手续。条件成熟时,建议将部分村域土地一次性转移为国有,划归村经济发展公司经营。

对街区内发展潜力较大的集体经济发展用地,进行适量固化,使土地资产保持一定存量,不再被征用,利用固化土地的收益给农民长期生活保障;同时能够初步设定产业和空间的发展框架。

6.6 居住发展策略

可通过“转移腾挪”的方式逐步推进城中村改建。并适当安排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以解决天河区拆迁安置、工人及服务业人员、中低收入市民的住房要求。

7. 结语

地区科技发展规划 篇9

一、研究背景及任务分析

1、卢沟桥文化旅游区概况。

卢沟桥文化旅游区位于北京西南, 距北京西站仅10公里。这里有着良好的地理环境、丰富的人文景观和闻名的革命史迹, 是京城通往我国中原地区和周口店、潭柘寺等名胜古迹的重要门户。从2005年起, “红色旅游”成为中国旅游业的又一个亮点。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的战略部署, 卢沟桥文化旅游区是全面贯彻落实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基地。

随着卢沟桥、宛平城、岱王庙 (拟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碑和抗战纪念雕塑园、“七·七事变”遗址公园 (拟建) 、卢沟晓月湖公园 (拟建) 、明清古建筑博览城、世纪森林公园、大宁水库水上乐园 (拟建) 等旅游项目完善和升级, 该地区将形成全国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北京西南较大的文化休闲体验旅游中心。

2、研究目标。

卢沟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但多年来经济发展迟缓, 旅游设施严重滞后, 旅游产业结构亟需改善。根据政府要求和经济发展需要, 应充分研究该地区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关键因素, 确定旅游发展战略核心和战略重点, 选择战略实施方案, 并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有效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 结合该地区旅游发展战略, 从空间规划的角度对相关旅游资源建立理想的功能分区, 确定合理的空间组织结构和建设原则, 保证该地区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3、研究意义。

在社会效益方面, 卢沟桥地区抗战史迹影响并教育国人“勿忘历史, 奋发图强”, 卢沟桥和宛平城等珍贵文物也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建造技艺, 该地区旅游发展将促进就业, 直接有利于文博保护和人文历史的延续。在经济效益方面, 充分挖掘该地区历史文化底蕴, 对原有旅游项目适度创新并进行新景区开发, 使地区各种资源利用和配置更加有效。在环境效益方面, 卢沟桥地区是北京西南重要的门户和风口区, 通过旅游区全面改造与开发, 将有效梳理路网结构, 促进绿化建设和水系治理, 彻底改善区域自然环境。同时, 旅游开发将增强该地区文化氛围, 构建和谐社会, 创造更加优美的首都人文环境。

二、竞争环境和资源战略能力分析

1、环境影响评价 (PEST分析) 。

在政治因素方面, 政府稳定和社会安定往往是旅游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该地区旅游发展已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 卢沟桥及宛平城被北京市文物局确定了北京七个申报世界遗产的后备项目之一, 其旅游发展政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经济因素方面, 旅游业依托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 其产品收入弹性较大。随着我国GDP快速增长, 旅客的有效需求激增。加入WTO对外资合作放松管制后, 旅游业较高的资本升值和运营利润将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在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方面, 抗战史迹对海内外华人共同的影响使卢沟桥驰名中外, 随着旅游区科学规划建设和旅游新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 将有效改善城市周边生态环境, 为文化旅游项目的推广和交流提供了更加迅捷、有效的支持。

2、竞争与环境分析。

卢沟桥地区旅游产品按照爱国主义教育类、观光旅游类和文化休闲类等划分, 其周边竞争对手分别是以焦庄户、世界公园、青龙湖公园等为代表的主题教育和服务设施。由于现有餐饮住宿、旅游交通、旅游商品工厂等相对独立且规模较小, 配套设施不足, 旅游产业链短, 没有统一的销售网络和组织机构, 旅游区管理部门总体协作难度较大, 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其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虽然具有独特的历史教育意义, 但缺乏创新和体验, 也逐渐受客户需求替代的影响。

3、消费者特性和市场特性分析。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 卢沟桥特色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该地区旅游业发展迟缓, 起点低, 在现有旅游收入中, 旅游浏览收入比重超过50%, 旅游收入不太合理。但旅游消费增长弹性较大, 旅游产业发展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史迹地, 其海外客源有待进一步拓展。随着现代旅游从单一的旅游观光市场向休闲度假等综合旅游市场的转变, 应充分运用该地区主题教育旅游资源和观光、休闲旅游资源相互融合的特点, 不断提升游客消费支配水平。2008年度卢沟桥文化旅游区旅游消费收入构成情况见表1。

4、文化和利益相关者分析。

卢沟桥文化旅游区隶属北京市丰台区, 拟规划区域涉及北京市水利局、丰台区宛平城街道办事处, 卢沟桥乡、老庄子乡和首都钢铁集团公司等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辖区居民、农民混合, 企业、事业单位分属不同组织分头管理, 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各组织间横向水平交流差。作为外部利益相关者, 政府则希望充分发挥该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 警醒后人勿忘国耻。

5、资源审计。

卢沟桥地区不仅有卢沟桥、宛平城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多家政府机构和中国抗战史研究会等社会团体, 以及抗战纪念馆等革命史迹, 还将建设明清古建筑博览城、卢沟晓月湖公园等自然人文景观。同时, 卢沟桥 (Macro Palo Bridge) 驰名海外, 在国际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根据资料统计, 卢沟桥旅游区目前仍是一个以文化教育交流为主, 兼具观光休闲为主要旅行目的地的初级粗放型旅游市场。

6、各业务单元 (SBU) 组合分析。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 (BCG) 的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矩阵组合分析法, 可以确定卢沟桥地区不同旅游目的客源目标市场在整体业务中相对地位, 将度假体验类、商务会议类、文化交流观光探访类旅游产品分别对应为明星、问题儿童、和金牛。其中度假体验类旅游极具发展潜能, 在消费特征上, 该类产品可根据不同体验目标重复消费, 具有高附加值。卢沟桥文化旅游区旅游产品BCG矩阵组合分析见图1。

7、关键能力和资源 (SWOT分析) 。

卢沟桥地区将古老文明、艺术瑰宝等文化特点与抗战救国、勿忘国耻等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 塑造了旅游和教育资源独特的文化内涵。被列入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后, 大量政府投入给相关旅游项目开发和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契机。但项目建设分别归口管理, 现有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宽度或深度不足, 横向联系差, 整体旅游发展处于一种低质量、低收入、产业链短的粗放型经营状态。在新战略下, 只有在抓住机遇和抵御威胁时, 将组织的资源能力与环境相匹配, 才能使其竞争优势显出价值。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应尽早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利用其作为全国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特点, 加强品牌体验。突出其文化教育与历史感召相互融合、相互体验的独特魅力, 形成对最终产品和服务具有重要价值贡献的核心竞争力。

三、旅游发展战略任务分析

1、战略任务分析。

作为全国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卢沟桥地区承担研究抗日战争史学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功能。宛平城内各种古建筑的恢复和永定河水上休闲娱乐项目的开发, 也将充分拓展其文化博览和度假体验的目标。实现多目标中心的整合, 充分体现政府目标和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同时, 旅游区发展迫切要求改变现状各产业间融合度低、均衡性差、产业链短、科技层次不高等局限。通过旅游结构转型, 重新整合布局各产业, 不断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2、组织战略核心。

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发展战略涉及该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 旅游区使命为“传承历史, 展示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其战略目标表现在“建教育基地、创名牌旅游, 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

3、区域旅游开发方案与空间布局。

通过旅游客源市场的拓展、产品开发与升级、旅游流程再造、更新渠道策略和旅游体验等, 构筑完善的消费体系, 实现由旅游业向文化产业和娱乐经济的融合, 促使区域经济综合协调发展。在区域旅游开发实施过程中, 旅游区空间布局将对各项拟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做出具体解释, 成为介于开发与设计之间的重要环节。

四、旅游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原则

1、文化旅游战略。

第一, 旅游区文化内涵及其延伸。从旅游文化的结构体系分析, 卢沟桥地区不仅具有最外层的物质文化, 如卢沟桥、宛平城、抗战馆等有形物质形态;还充分体现出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特点, 如宛平城独具卫城特点的东西双城门和军营、寺庙文化特点。作为旅游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也体现在该地区始终不屈不挠、保家卫国的独特心态特征, 吸引中国当代青少年勿忘国耻, 奋发图强。因此, 在上述旅游文化吸引物的基础上, 应充分利用其内在价值为依据, 在空间规划和旅游文化产品设计时突出卢沟桥地区特有的建筑、雕塑、民俗、历史等。第二, 文化旅游战略与空间规划布局原则。文化旅游是以旅游文化为核心, 旅游的实质是精神体验和文化消费。因此, 旅游区空间规划必须注入文化内涵, 才能让游客参与其中并感到真正的文化享受和审美的愉悦。在空间布局时应把握历史文化导向, 沿宛平城东西轴线按照历史、现代、未来的时序, 分区段规划布局不同时期的典型建筑, 形成历史文化景观轴。在建筑物恢复与修建规划过程中, 严格依据历史文献论证, 强调其“卫城”文化个性, 修旧如旧, 将建筑历史与现代抗战相呼应, 形成鲜明的整体形象。

2、生态旅游战略。

第一, 卢沟桥地区生态旅游的机遇与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卢沟桥地区地处北京城乡结合部,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永定河上游干涸, 周边有较多砂石采集区, 生态环境消耗巨大。随着卢沟桥蓄水工程等水系治理, 万亩世纪森林公园等园林建设, 在人与自然方面, 不仅易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保护, 也为旅游区创建湿地景观提供可能。在社会经济方面, 将扩大就业机会, 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改变被动保护生态为主动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在文化融合方面, 卢沟桥从古时交通枢纽演变成文化旅游圣地, 在文化的外延和内涵中体现出必然的继承性。第二, 生态旅游战略与空间规划布局原则。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开发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旅游区各类建设不仅应以合理的环境容量为依据确定建设规模和旅游消费层次, 还应保证各类旅游设施建设以不引起环境质量退化为原则。因此, 在卢沟桥地区空间规划时, 应充分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功能机制, 以“水脉” (水系统) 、“绿脉” (绿化美化系统) 和“文脉” (卢沟桥历史文化系统) 为先导, 规避永定河沿岸等生态脆弱地带, 通过各生态景观单元建设, 增强游客的自我体验, 构建视觉上美观完善、功能上良性循环的生态旅游区。

3、体验旅游战略。

第一, 体验经济与体验旅游。经济演进的过程随着消费形态的改变已从过去的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服务经济转变至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体验是指以服务为舞台, 以商品为道具, 环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创造体验一直是娱乐业的核心, 而旅游则正是旅行者一种独特的体验消费活动。游客到卢沟桥文化旅游区是来感知历史、留下印象, 体验社交活动和文化积淀, 而不仅仅是参观卢沟桥。第二, 旅游区体验规划设计。卢沟桥地区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 应通过与主题相匹配的建筑设计和品牌形象为线索构建旅游印象。在整体形象塑造方面, 采取抗战史迹轴与文物古迹轴为线索引导游客不同旅游体验, 两者交汇在宛平城中心抗战馆门前“沉睡雄师”处形成体验中心地带。历史与现实、繁华与衰落、兴盛与沦亡, 多种情感汇集给游客以至深震撼、体验和记忆。

五、卢沟桥文化旅游区空间战略规划纲要

卢沟桥文化旅游区规划占地面积约4.3平方公里, 以京石高速公路为界, 东西现状分别为居住区和旅游区。按照区域发展战略和旅游综合规划要求, 以及该地区旅游资源禀赋状况和特征分析, 突出卢沟桥地区教育、休闲的主体形象是该区域旅游空间规划的中心原则。

在空间战略上应以卢沟桥和宛平城为中心, 旅游区内拟设立两条主题轴线, 东西轴贯穿卢沟桥和宛平城大街, 为文物古迹轴;南北轴连接抗战纪念地, 抗战馆和抗战雕塑园, 为抗战纪念轴。两条轴线交汇在宛平城内构筑中心景区, 宛平城外西南角为卢沟晓月湖公园等水上娱乐休闲区, 东北角为卢沟桥宾馆等餐饮住宿区。旅游区原有树木原则保留, 水系和纪念公园内新种植大量乔木灌木, 实现其历史沧桑和悠远的境界。在辐射景区内, 适量安排旅游接待体系和住宿餐饮设施, 可利用世纪森林公园开发低密度度假村等。在发展空间规划中, 可与原有历史人文典故相结合, 充分发挥其内涵。现有部分村落也可发展农家旅馆, 开展民俗旅游。

根据不同的旅游产品开发特点, 集中布局各功能单元, 协调分区与景观结构的关系, 保护旅游文化和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该地区空间规划布局的主要原则。通过“卢沟晓月”、抗战纪念等传统文化和历史旅游类产品开发, 以及修复宛平城筹建影视城等将民俗旅游和建筑艺术相融合, 逐步在宛平城与卢沟桥空间结构中规范和发展文化产业;永定河水系治理空间规划布局水上运动休闲设施, 周边绿化系统和公园带动养老、度假和健康生态旅游设施建设。

在旅游交通方面, 需要对道路系统进行生态化设计和客流疏导等动线规划, 充分考虑在旅游活动中的顾客心理特征, 依据景区规划轴线合理安排顺序和节奏, 结合旅游线路设计框架, 建立理想地空间交通布局关系。其中内部交通组织主要是宛平城内大街, 宜采用步行或无污染交通方式, 通过改设步行街, 利用人流聚集效应, 带动两侧古建筑博览和商业设施运营。休闲旅游区内交通可开发河道航线环绕卢沟桥、晓月湖和大宁水库。对于相距较远的景点, 可配备电平车等通达各旅游景区。中心景区外部拟建设环城路, 通过市政道路连接五环路和京石高速公路, 形成通畅迅捷的外部交通网络。在公共交通方面, 应积极发展旅游专线, 扩大旅游区影响, 带动市区长住居民来此度假休闲旅游。此外, 在道路系统规划时, 应参照视线走廊在旅游区内设置眺望点系统, 有效地与道路景观设计和停车系统结合, 让游客能方便地在各个视点充分分享到完美展示的景观。

六、小结

卢沟桥地区所确定的旅游形象表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休闲体验旅游中心。通过旅游发展和空间布局研究, 确定该地区旅游战略核心, 选择适宜的战略实施方案和空间规划原则, 以实现旅游区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战略选择方面, 提出了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体验旅游战略, 利用政府主导对该地区历史文化内涵深入挖掘, 使游客更多地体验其独特历史和文化积淀。

针对卢沟桥地区旅游资源和战略能力分析, 在空间战略上确定以卢沟桥和宛平城为中心, 构建东西文物古迹轴和南北抗战纪念轴。同时, 以“水脉” (大宁水库等水系治理工程) 、“绿脉” (雕塑公园、世纪森林公园等绿化工程) 、“文脉” (宛平古博览城等文化复兴工程) 分区, 按照不同功能规划布局相关旅游设施, 结合旅游区产业发展和空间规划, 使旅游区建设与自然环境、历史人文典故相融合。

参考文献

[1]范德虎:卢沟桥历史名地旅游发展战略[D].北京邮电大学, 2004.

[2]Gerry Johnson, Kevan Choles.Exploring Corporate Strategy[M].Prentice Hall, Inc., 1997.

[3]Kenneth J.Hatten, Mary Louise Hatten.Strategic Manage-ment Analysis and Action[M].Prentice-Hall Inc., 1987.

[4]B.Joseph PineⅡ, James H.Gilmore.The Experience E-conomy:Work is Theatre&Every Business a Stage[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9.

[5]魏小安、冯宗苏:中国旅游业:产业政策与协调发展[M].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3.

[6]马勇、舒伯阳: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方法·案例[M].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9.

[7]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地区科技发展规划 篇10

关键词:丹江口库区,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水环境,建议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首都的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但供水需求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依据北京市提供的水形势预测可知,缺水问题将会随时间日益严重。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限制首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对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但随着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库区及上游地区的水量逐年减少, 并有着严重的水污染,进而影响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效益作用,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的水环境与其经济发展状况紧密联系。本文从实际出发, 依据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的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总结和分析了人类活动、经济发展及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库区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并提出改善状况的有效建议。

一、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的基本情况和经济发展现状

(一)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的基本情况

(1)地理情况。 丹江口库区位于鄂西北、陕东南及豫西南等地区的交界处,处于长江和黄河河流之间的汉江的中上游部位,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主要水源区。 在自然地理位置上,归属于秦巴山地的区域范围之内,位于北纬32°36′-33°48′,东经110°59′-111°49′之间。

(2)地貌情况。 丹江口库区位于汉江流域的中上游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和环境,地理形势较为复杂,地貌呈现多姿状态。 丹江口库区的西部和北部由伏牛山围绕,其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呈现山地、丘陵及平原等地势,与汉江平原相接,两岸即是狭长盆地。

(3)气候情况。 丹江口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是季风性大陆性半湿润气候,一年四季季节变换明显,降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较暖和,约在14.4-15.7℃之间。

(二)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上世纪中期之前,库区及上游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种植玉米、谷子、莜麦、小麦、豆类、马铃薯等经济作物。 由于该区域内水土资源及矿产资源丰富, 开始开发和利用这些自然资源, 并大力发展采煤、电力、化工及制药等工业,大大促进了库区及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形成工农业共同发展的经济模式。

(三)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水环境的影响

通过调查显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污染有着直接的联系。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水资源总量并未增加,造成库区及上游地区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逐年下降。 人口的增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增大了需水量,不仅人口用水量越来越大,工农业生产所用水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人口总量的不断上升,生活用水量的不断增加, 大大增加了生活污水的排放量, 而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也大大加剧了工也污水的排放量,大量污水的排放,严重影响了库区及上游地区的水环境。 由于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采用生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开展水土保持工程。 该工程对治理流域水土流失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地表的径流水量。

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矛盾

随着《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以来,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重要的水资源, 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丹江口库区是人类活动的核心水资源,具有移民搬迁量大、淹没损失严重、周边关闭企业太多等问题,由此造成丹江口库区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当地的财政收支不平衡,出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 库区问题的严重性远远大于其上游地区。 因此,在《规划》中,不管是政策的支持,还是资金扶持方面,都对库区问题的解决力度不够。

(2)由于 《规划 》不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实效性及操作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淅川县的政策实施,单方面的为了保证水质,造成当地的经济结构调整难度提升、产业转型难度升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凸显、大大加重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等。 对于规定的不完善之处及出现的实际问题,《规划》中并未有明确的引导方法和资金扶持。

(二)解决建议

(1)增大对水质核心区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 通过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作贡献的多少、淹没损失的大小、环境保护的难易程度及当地和国家财政状况等实际因素的调查研究分析,就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制定具有合理性、真实性的生态补偿机制和资金分配制度,主要偏重于库区和淹没区。

(2)增加库区及上游地区的财政转移和支付等专项政策。 在对库区及上游地区进行政策规划和资金扶持等保障措施时, 确实加大当地的财政转移和支付的力度。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提高企业和居民的搬迁补偿标准。 设置用于库区发展的专项基金,同时把关闭企业造成的税收减少和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 一并纳入中央财政转移和支付的范围之内。

(3)依据实际情况,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实施特殊的财税政策。 为了扶持库区及上游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建议国家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尤其是库区和淹没区执行特殊的税收政策,在税收、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特殊的照顾,增强扶持的针对性、表现出地区的特殊性。

(4)增加和调整与之相关的重大建设项目。 建议在 《规划 》规定建设的重点项目的基础之上,补充添加和调整与库区发展有关的重点项目, 使之能够以全面、完善。 同时可以将其以附件的形式归属于《规划》的范畴。

(5)建立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综合配套的改革试验区”。 参照和分析国外一些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成功案例, 在我国实施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 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加大资金、政策及建设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发展力度,积极实现 “三保一高”的建设目标,改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共同发展。

(6)积极探索和建立有利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长期稳定发展的管理体制。 由于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重要的水资源,国家应当在建立具有常规性、高规格、高质量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管理委员会”,对水源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的保护等进行规划和实施, 并对水源区进行统一的统筹执法、落实相关政策。 加大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等水源区的监督和管理。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成为国家扶持的重点对象。 在发展水源区的经济时,同时兼顾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使库区及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健康发展, 促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稳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2011

地区科技发展规划 篇11

关 键 词 阳东区第二中学;高中生;人生规划;调查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5)07-0057-04

一、前言

阳江市阳东区第二中学属于二类学校,是地处粤西的一所经济欠发达、教育欠先进的普通高中。生源大多来自农村,生源素质偏低,学生入学成绩普遍不理想;学生父母多外出打工,家庭教育相对缺失。出于对欠发达地区高中生人生规划现状的忧虑和我国高中未来发展的需要,课题组以阳东二中为例,研究目前欠发达地区高中生人生规划的现状,以期为该类地区高中生人生规划教育以有益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高中生人生规划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涉及高中生自我认知、对人生规划的意识、人生规划指导和决策等内容。向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共发放1800份调查问卷。问卷回收整理后,得到有效问卷1667份,有效率为92.61%。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阳东二中高中生人生规划现状

1.高中生自我认知不足

第一,在问到“你觉得你了解你自己吗?比如你的性格、兴趣、优势、劣势等”这一问题时,22.86%的学生选择“非常了解”,56.15%的学生比较了解,18.06%属于不太了解 ,2.94%的学生还没有认识自己的意识。

第二,对“是否清楚知道自己具备有利于未来发展的那些能力”的回答。仅有16.62%的同学非常清楚,48.47%的学生比较清楚,31.19%的学生不太清楚,3.72%的学生根本不了解。

数据表明,有将近百分之四十的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知是很不清晰的,同时也有接近五成的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知还存在误区或盲点,可见高中生的自我认识还处在一个相当迷茫的状态。

2.高中生人生目标不明确

调查发现,高中生的人生目标并不明确。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对“在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明确的目标吗”这一问题的回答,选择“目标模糊”的占28.55%,“没有目标”的占2.82%,说明高达30%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学习和生活没有目标感,过一天是一天。

第二,高中毕业后的方向。对于毕业后的打算,调查显示:竟有17%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未来打算,将近20%的学生打算高中毕业就开始工作生涯(打工或创业),只有65.87%的学生希望能继续读大学;然而,在希望继续读大学的学生里,对于“是否明确自己未来将要报考的专业”这一问题,仅有19.58%的学生表示非常明确,37.80%的学生比较明确,而36.52%的学生表示不太明确, 6.10%的学生不明确,说明超过四成的学生处在徘徊的境地,不知道自己未来想要从事什么职业。

3.人生规划主动性较差,行动力弱

选择人生奋斗的方向,拓展自身素质,确定未来生活道路,是中学生活的一个重要任务。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高中生自我规划意识不强,知识欠缺,主动性较差,行动力弱。

(1)对于“是否做过人生规划”的调查,仅18.42%的学生表示已经做好了大致的人生规划,64.55%的学生考虑过但还没有做出规划,14.76%尚未做过人生规划,2.28%的学生认为高中没有必要做人生规划。说明绝大多数高中生虽然认为做人生规划是有必要的,但做好的却很少。

(2)对“实现人生规划所应具备的主要要素”的认识上,有64.31%的学生认为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对自己最有帮助,有15.90%的学生认为是雄心和计划,14.40%的学生认为金钱和关系有助于实现人生目标,5.40%的学生认为顺其自然才是最重要的。可见,超过一半的学生认识到人生规划需要学习,需要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3)对自己目前状态感知的情况。61.61%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自己正处在“虽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5%的学生无所追求,得过且过,4%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找不到奋斗的方向。说明不少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状况存在焦虑情绪,不知所措,很迷茫,急需有经验的人给予指引。

(4)对于问题“你认为在进行人生规划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调查显示,44.15%的学生认为社会多元化,不清楚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26.63%的学生觉得自己由于未掌握相应的知识和信息,还不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29.21%的学生感觉自己的能力与自己的理想有很大差距,很难实现。可见,不少高中生因缺乏相应的人生规划技能而无法进行合理的人生规划。可见,加强对学生人生规划的教育和引导,十分必要。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期待

问卷中,关于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的调查,我们设置了两个多选题,以了解学生对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认识和期待。具体情况详见表1、表2。

由表1可见,有63%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55%的学生希望学校能设立专门的职业指导中心,以获得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指导,49%的学生希望能从老师、家长那里得到职业规划的协助。可见,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期待较高,希望能得到老师或者家长面对面、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

nlc202309041432

从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近八成学生希望通过职业规划教育,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等自我认识方面的内容;其次,希望老师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指点与引导的学生占57%,体现了老师对学生人生规划指引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对老师的信任;56%的学生对大学专业介绍和学科前景方面的信息有浓厚的兴趣;最后,34%的学生希望到具体的岗位参观;35%的学生选择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形式来帮助自己进行职业定位。这说明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还存在很大的空间,亟待学校从多方面创设条件,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职业指导服务。

四、建议与措施

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对自身的特点、兴趣,已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的认识很不到位,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能力缺乏。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为学生提供自我认知的工具

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优势劣势以及自身适合从事何种职业等的了解。人生规划的五大要素是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只有进行了“我是谁”“我在哪里”的人生探索,才能明确人生选择和决定“我要到哪里去”,最终作出恰当的人生规划,即“我如何到达”。因此,自我认知是人生规划的前提。学校可以向学生提供专门的咨询服务,如推荐如16PF、艾森克人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量、气质类型的自我测量、职业价值观测试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知模型。

(二)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的职业生涯教育意识,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班主任的人生规划素养的培养,更有助于高中生人生规划教育的实施。

(三)帮助家长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家长有无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传播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方法,使家长树立引导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并尊重孩子的选择。家长与学校共同协助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多种形式开展人生规划教育

1.开设人生规划教育课程。课堂是人生规划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密切结合普通高中教育的实际,科学、系统地开展对普通高中学生专业选择和未来社会角色定位的引导,通过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职业,明确学习目标与职业目标,从而能够顺利地完成探索阶段的发展任务。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人生规划教育,能很好地推动高中生人生规划教育的发展。我国高中人生规划教育的实施内容应该包括三部分:生涯觉察(唤醒生涯意识、探索自我等);生涯探索(职业探索、了解职业等);生涯规划和决策 (包括文理分科、升学或就业) 能力的培养。

2.学科渗透人生规划教育。高中各科教材的内容是未来职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进行人生规划教育的好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学科知识认识自己,规划自己的职业。因此,学科渗透也是开展高中人生规划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3.开展人生规划主题的班会课。如“人生设计”“我的未来不是梦”“读书与人生”等主题,通过即兴小品、游戏、角色扮演、招聘会模拟、辩论赛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依靠集体的力量,开展自我教育活动。

4.职业规划咨询。①心理辅导。主要针对在职业选择方面个人心理准备不足的实际,引导学生增强自我认识,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能,协助学生确定与个人特征相符合的职业倾向。②信息咨询指导。这是一种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来帮助学生增进职业了解的方法。职业生涯指导者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口头、书面、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社会职业状况,各种职业的性质、条件和所需的技能,让学生综合有关职业知识与自己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未来职业的方向,有目的地完善自己的相关职业技能。

5.参加社会实践,走进企业参观。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上,还必须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大课堂。学校可以利用外部的资源,与社区、用人单位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将这些单位作为学生参观和实习的基地,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实验、志愿者活动等方式,了解某些单位或某些工作场所的情况,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机构见习,加强社会实践。

(五)加强社会对人生规划的重视

各地方教育部门应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服务机构,为学生熟悉各种职业提供咨询与指导。还可以建立职业生涯辅导相关网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另外,电视广播和新闻媒体也要积极关注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化相关知识的宣传和事实报导,为高中生提高有利的社会环境支持。

高中人生规划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应该贯穿整个高中阶段,与学校教育方方面面相互配合、相互渗透。高中人生规划教育,是一项有意义且责任重大的工作,需要广大同行不断探索,共同努力前行。

(作者单位:阳江市阳东区第二中学

广东阳江 529500)

责任编辑 徐向阳

地区科技发展规划 篇12

《规划》指出,我国儿童事业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4000万儿童,在健康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发展对于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强调,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儿童的健康和教育,要从出生开始到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实施全过程的保障和干预,编就一张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安全网,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儿童发展整体水平基本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

上一篇:准市场经济下一篇:群体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