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管理之思考

2024-09-07

企业文化管理之思考(精选11篇)

企业文化管理之思考 篇1

21世纪的到来, 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快速的发展。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 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急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当前, 企业如何在新时代社会发展中克服挑战、取得成就, 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研究。

文化建设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和发展的结果, 是企业在长时间的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 并且得到企业所有成员一致认可、具有企业自身特色和行为规范等一系列方式的综合。在新时代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指导企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创新、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关键, 是实现企业经营策略和规范企业制度的重要保证, 是企业发展、创新的理论基础, 是企业发展的活力所在。在此, 本文笔者就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阐明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中的弊端

1. 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化。

有的企业从大门口、车间、办公室到处都是铿锵有力的标语和口号。表面上看这些标语是反映企业建设发展的方向、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等, 能凝聚全体员工的工作动力。但是, 这些看起来铿锵有力的标语能否将企业的发展和建设落实到位, 发挥出标语的号召力, 恐怕连企业的领导也不知道。所谓“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标语知识仅仅是一种表象的激励作用, 真正的企业文化建设还需要企业领导的重视, 千万不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形式化、口号化。

2. 企业文化建设娱乐化。

有的企业领导将企业的文化建设当作是歌唱、舞蹈表演, 纷纷建立歌唱队、舞蹈团, 且每月规定、组织相关表演活动, 以此来完成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 这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片面误解, 从而导致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浅显化、娱乐化。

3. 企业文化建设政治化。

有的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完全贯彻党的政方针实施, 忽略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因素。贯彻和实施党的发展政策是好, 但是不考虑企业的实际发展反而会适得其反。企业的政治文化建设就是管理好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激励企业员工积极工作、艰苦奋斗, 这才是企业政治文化建设的目的。

4. 企业文化建设僵硬化。

有的企业认为, 企业文化建设是创造美好环境、取得经济效益, 重视企业形象等。这些都是对企业文化建设错误的认识, 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也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需要我们创新。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组织, 盈利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 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发展好企业文化建设。因此, 企业要将文化建设当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要鼓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共同发展, 为企业的美好建设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如何建设、发展新时代企业文化

1. 聘用优秀人才。

通过企业的招聘, 认真挑选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加入到企业的工作团队中, 为企业注入更多有力量的人才。企业招聘是一个双向选择, 企业在挑选员工的同时, 应聘者也在挑选企业, 如何挑选到优秀人才, 让更多优秀的应聘者加入到自己企业, 为自己企业工作, 需要企业做好相关招聘工作。人才是企业竞争的关键, 所以企业要认真做好人才招聘工作, 为企业录用更多的优秀人才。

2. 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

无论企业挑选多么优秀的人才, 都需要从企业的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 能够虚心地向前辈学习, 掌握企业所需要的技能, 适应企业的日常工作和行为规范。

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教育。

在保证日常工作、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 可以适当的开展文化教育工作, 扩大员工的知识面、拓展员工的视野, 使员工具有更高的文化层次, 提高企业整体的文化素质建设。

4. 树立劳动模范形象、弘扬企业优秀文化。

在企业全体员工中挑选先进的工作人员, 树立劳动模范形象, 以此来激励其他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5. 建立企业自身人才选拔机制。

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的学习、考核, 在企业里挑选优秀人才加入到管理企业的队伍中去。企业通过考核挑选人才, 能使“诱使”员工认真学习、努力工作, 加入到管理企业的新队伍中去。

6. 建立相关的赏罚制度和激励政策。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文化建设, 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 建立合理的赏罚制度和激励政策, 鼓励全体员工努力工作, 不断创新, 为企业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三、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1.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 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 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且明确, 并得到全体员工的普遍认可, 在文化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际工作, 企业全体员工会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仅是对企业的相关领导, 更主要是对企业的形象。一个成功的企业, 通过企业的文化建设可以向社会展现企业成功的管理、完善的制度、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异的经营状况, 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因此,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一种无形的资产, 它可以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提高企业竞争力。

2.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个企业的文化本质主要表现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上, 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领导者能够自始至终坚持长治久安的核心价值观, 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快、更好的持续发展下去。企业文化建设虽不能直接决定企业能否盈利, 但是可以提高企业的影响力、竞争力, 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下去。一个企业拥有一套完整的文化建设模式, 即使企业领导者发生变化, 企业自身发展仍然可以持续, 员工仍然可以积极工作, 企业也会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

3.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获取更多优秀人才。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能否在激励的社会竞争中取得不败地位, 人才是关键。企业在获取人才的过程中, 企业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一个企业的认识, 往往是通过企业的文化, 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了解进而认识这个企业, 并最终为这个企业工作。通过走访调查, 很多优秀的人才在选择企业的时候, 往往都是受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缩影, 是企业各种实践活动和凝结、投射和反映, 是人们了解、认识企业的重要手段。因此, 企业文化建设应该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网罗人才、留住人才, 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人力资源。

纵观所述, 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一种无形的资产、潜在的资源和财富。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发展, 加强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同步运行, 建设好企业文化, 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企业文化管理之思考 篇2

完善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之思考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 年级 学校

摘要

财务风险客观地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企业对财务

风险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可能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 至破产倒闭。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企业稳健发展,实现企业财务目标。面对当前铁路运输企业点 多面广、资产规模巨大、投资周期长、发展速度快的现状,目前这 种铁路建筑模式使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不断显露出来,因此 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引言之后首先说明铁路运输企业 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然后对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 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最后以杭州站多经公司为例,分析该企业 的财务运行状况。

【关键词】 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铁路运输

企业改革

目录

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1 目录

....................................................................2 1.前言

.....................................................................1 2.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的现状.....................................................................1 3.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4 3.1经济体制

....................................................................4 3.2管理者风险意识

....................................................................4 3.3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5 4.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措施

...................................................................5 4.1健全财务风险机制,筑牢控制财务风险的基础..................................................................5 4.1.1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实行政企分开..................................................................5 4.1.2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5 4.1.3健全财务管理风险预警系统.............................................................7 4.2提高风险管理意识,确保控制财务风险的制度落实到位............................................................7 4.2.1将思想认识落实到位

...........................................................7 4.2.2将监督检查落实到位

...........................................................7 4.2.3将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位...........................................................8 4.3指定适当风险防范措施,分散和化解财务风险的形成...........................................................8 5案例资料与分析

...........................................................8 6总结

...........................................................11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完善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之思考

1前言

狭义财务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因为借入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广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财务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各类风险加以预测、识别、预防、控制和处理,是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的一项理财活动。财务风险管理是将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新型管理领域,其关键在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组织、指导财务活动时,通过识别、测试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风险,才去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最小成本活得最大的安全保证。

财务风险客观地存在于企业理财活动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管理贯穿于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企业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可能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破产倒闭。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切稳健发展,实现企业财务目标。铁路运输企业作为最大的国有控股的企业之一,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有为重要。

2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风险状态

目前随着国家四万亿经济激励计划的出台,铁路运输企业进入了新一轮的大规模建设。2009年和2010年,国家将每年批准新建铁路里程1万公里左右、投资规模超过2万亿,这意味着国务院明确将要增加的4万亿元投资中,铁路份额过半。而根据铁道部出台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方案》,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规划目标由10万公里调整为12万公里以上,投资总规模也由原来的2万亿调整至5万亿。如果按照规划,2009年铁道部计划新开工重点铁路建设项目70个,新增批复项目投资规模1万亿元,其中当年完成投资6000亿元。

而在融资方面,目前铁道部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拨款、建设基金、自由盈利、发行债券和商业贷款。其中铁路建设仅仅大约每年600亿元;发行债券大约600亿元,而2008年全国铁路运输盈利为30余亿元,利润非常低。

加之目前中国铁路运价大部分是国家直接控制,其余是由铁道部和省发改委等部门共同制定,盈利能力被消弱。同事,在中国,铁路要承担一些公益性的任务,譬如需要运价运送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譬如在整个路网规划中,要考虑一些国土开发的义务等等。这些都直接对其盈利能力产生影响,进而会影响到铁路系统整个资金的循环,营销到再投资和融资。同时由于铁路系统实行单独核算、交叉补贴的政策,所以像青藏铁路这类对国家有非常战略意义的铁路运营,就需要铁道部对其资金支持,而这部分资金,则来源于一些盈利的铁路线路。

面对现在铁路运输企业点面广、资产规模巨大、投资周期长、发展速度快的现状,目前这种铁路建设模式使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显露出来。而财务风险管理在铁路运输企业几近空白,大多数铁路运输企业既未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也未指定专门人员管理财务风险,因此完善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铁路企业财务风险是铁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其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铁路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不能获取更大的收益。铁路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当前铁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财务风险是指铁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成本管理,是控制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3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

3.1经济体制

目前,铁路运输企业仍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铁道部是部属铁路企业的出资者,对铁路企业全部资产享有出资者权益;铁路局是铁路资产经营主体;基层站段不是法人实体,但都是铁路资产的管理者和使用者。由于制约机制不健全,路局与站段为了实现各自的经营目标,盲目争资源、争项目、上规模,不但赵承大量的重复建设,还是企业长期处于粗放经营局面,资源浪费严重,投资回报率低。在项目建设方面,铁道部只管投资,未进行完整的投入产出分析;在日常财务管理方面,由于铁道部所属单位将运输投入全部逐级上缴到铁道部,运输支出由铁道部采取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分配到各单位,也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投入产出分析。这样,从铁道部所属单位虽然年年都亏损,却为查找出亏损产生的根本源,财务风险也就被掩盖了。

3.2管理者风险意识

由于铁路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致企职责不分,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安全轻效益、重投资轻回报”经营思维模式,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经营者,都未对财务风险予以足够的重视,更未惊醒财务风险管理。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铁路运输企业者“铁老大”的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对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对经济活动中不确定音速缺乏敏锐的洞察力,缺乏资金管理概念。如一些铁路单位在与路外公司的合作中,缺乏风险意识和对合作伙伴经营可信程度的了解,盲目对外投资,造成资金无法收回;还有的盲目为他人贷款担保,造成担保损失。

以西宁分局多经济系统为例:据粗略统计,分局多经单位,目前债权债务高达19,800万元,仍在上半年同期额度上徘徊。债权总额约为13,300万元,占债权债务总额的67.2%,其中债权总额超过百万元的单位就有二十二个,占全部多经单位的40%,在这些企业中有进行新项目投资一时难以产生收益的,有与省内外企业、团体、个人进行购销活动对方因种种原因未能运货付款的,更有大量的拖欠多经主管部门上缴款,仅此一项就有850万元左右。这种资金相互拖欠,你欠我,我欠你,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严重的债务链赵承资金流通渠道不畅,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

3.3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铁路企业财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活动简单,对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要求不高,财务人员缺乏自我提高的动力。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低也限制了财务会计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应用,使铁路运输企业多年来仍沿用行业会计制度规范其会计行为。另外铁路运输企业中财务组织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现有的岗位位置方式难以适应快速多变的公司财务管理要求,导致财务人员疲于应付日常财务处理和突发时间,疏于进行自身技能提高,体系化建设,经营管理决策支持和资金,税收等财务筹划,营销了财务角色转变和财务体系优化,不利于财务管理这能的发挥。随着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其经济业务将日趋复杂,财务风险管理必然会成为铁路管理的重要内容,成为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面临的重大挑战。就比如说严重的债务链影响企业的经营铁路目前陷入三角债的困境中,由于高质量的财务人员很缺,虽然他们处身于财务工作岗位上,但素质不高,业务也不熟悉,更有甚者,从根本上就不想提高自身素质。另一种素质较低就是缺乏应有的法规、准则,并且知之不多,因此,难以胜任市场经济条件下复杂多变的财务福管理。因而资金十分紧张,特别是铁路企业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运输、生产结构往往不合理,生产⒉运输、资金等环节大多出现脱节现象,企业不是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扩大再生产,就是让兄弟单位拖欠资金束缚住手脚,难以维持运输、生产、经营规模。

4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4.1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筑牢控制财务风险的基础

在财务风险机制的建设中,必须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来考虑。事前控制重在项目决策时。决策钱既要考虑获得收益,又要兼顾风险防范,通过集体研究等制度,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的客观分析,指定出留有余地的管理措施,以保证意外发生时能有效地及时对;事中控制在过程执行中,通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利用会计处理和财务分析来防范生产经营过成中的险发生,随时调整财务活动,控制偏差并指定出新措施;时候控制重在评价考核时。无论是否出现风险,都应即使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评价财务活动,为指导未来财务管理行为,规范风险管理措施提供依据。目前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下,铁路企业对财务管理风险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因此必须从一下几点来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制。

4.1.1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实行政企分开

长期以来,铁路运输企业兼有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的双重智能,集民事主体和行政主体于一身,带有浓厚的计划性,垄断性和军事化管理。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上述性质仍然有所保留,严重束缚了我国铁路想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上述性质仍然有所保留,严重束缚了我国铁路企业的角色定位和市场化步伐。为了铁路原属企业快速发展中的风险抵御能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按照民事主体与行政机关角色分离的原则,大胆推进铁路企业的公司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使铁路主管部门行政权与铁路企业法人所有权的分离。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同时还要有健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现代企业制度既有良好的产权关系,又具有完善的运作体制,规范了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职责和行为,对保护资产的完全与完整,防止企业各种风险的发生有明显的作用。为了保持铁道部门作为行政机关的独立性、公正性和纯洁性,应当剥离铁道部的企业职能,而是保障了铁道部主管部门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有利于铁路主管部门集中精力行使行政权利,从而规范和保护铁路运输行业的经营活动。

4.12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 为了有效监督与控制财务风险,铁路运输企业需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风险管理人员,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总体协调与具体规划,集中处理威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财务风险。同时,风险管理部门还应与财务、技术、人事、数据处理等部门密切合作,根据各企业部门的具体情况下达风险管理指令,要求各业务部门认真执行并及时报告。

4.1.3健全财务管理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对大量相关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得出风险评价指标值,然后与风险预警指标的警戒值相比较,度量企业当前财务风险大小,并根据风险程度发出警报,提醒决策者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应该以企业信息化管理为基础,以企业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利用财务、金融、管理等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并向经营者示警,是现代企业预测和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工具。

4.2提高风险管理意识,确保控制财务风险的制度落实到位

认识的高度决定着工作的力度和贯彻的深度。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明确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地各个环节,人和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做到警钟长鸣。

4.21将思想认识落实到位

提高铁路运输企业财务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素质,是构建防范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风险的长效控制机制的前提。政治上,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财经政策、法规制度的学习,增强铁路运输企业财会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树立起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正确的政绩观;道德上,通过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诚信教育和职业到得建设,树立起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观和廉洁自律的人生观;业务上,通过加强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和岗位锻炼,增强铁路运输企业财会人员的工作技能,培育扎实有效的过硬本领,筹就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坚实防线。

4.22将监督检查落实到位

监督检查是抓落实的重要环节。许多工作,不是没有说到,而是没有做到;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各级领导、财务主管要把风险防范的督促检查纳入议事日程,定期、不定期听取汇报,抽查、监督执行情况。财务主管部门(铁路句),要通过审核财务报表,关注资金流量、深入基层调研等手段,经常检查资金运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做到防患未然。

4.3制定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分散和化解财务风险的形成

铁路运输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恰当地选择风险管理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财务风险,将财务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当巨资投向铁路建设时,如何用最合适的方式筹集资金,如何确保资金投向的有效性,就需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来分散财务风险。具体措施可发展合资建路模式,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加快铁路建设的积极性;支持和鼓励保险、信托、大型企业等机构投资者以及民间资本和外资出资修建铁路,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铁路建设;还可以充分发挥大秦、广深及铁龙公司等既有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持续融资;另外,还可以通过实施新一批股改试点项目,做好各方面准备,择机上市融资。与此同时,争取扩大铁路建设债券发行规模,加强与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千方百计降低债务性融资成本也可以有效地控制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风险。5.铁路杭州站多经公司实证分析

铁路杭州站多经公司,成立于90年代初,隶属上海铁路局杭州站,业务覆盖客运、物流、餐饮等多个行业。

铁路杭州站多经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如下: 2008年商品销售收入总额2400万元,较2007年增长20%;现金流入量2000万元,其中营业现金流入量1400万元,较2007年增加100万元。2008年现金流出量1800万元,其中营业流出量1200万元,较2007年增加200万元。2008年需缴纳增值税60万元,所得税50万元,开支维持性资本支出30万元。2008年非付现成本110万元,较2007年增加30万元。

分析企业的财务安全营运监测主要从现金流量比率,营业现金力量比率,营运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维持但千现金流量能力的保障率的大小来分析。

现金流量比率主要分析或估测企业集团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

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2000/1800=1.11 该企业现金量比率大于1,从整体上来讲,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要是有保障的。

营业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企业集团整体现金流量的构成主体,营业现金流入是对相对流出的保障程度,是整个现金流量结构稳健的前提基础。

营运现金流量比率=营业现金流入量/营业现金流出量=1400/1200=1.17 从有关数据得知该企业的2008年的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大于1,表明该企业有着较好的现金支付保障能力基础。

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既然源于经营活动,相应所派生的增值税所得税当然就应当而且也必须经由营业活动所床照的现金流量予以支付。一旦企业的营业现金流入量不足支付各项应纳税款,必然会招致税法的严厉制裁。即便一时能够通过负债或挪用其他项目必要的现金预算完税,但对企业的市场形象,资信地位以及各种有形的与无形,近期的与长远的,现实的与潜在的利益等也必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

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增值税)/所得税+增值税={(1400-1200)+60+50}/60+50=2.82 该企业的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大于1,关键措施之一,就是必须克服过度经营思想,在不断提高营运效率与市场竞争地位的基础上,实现收益数量与收益质量的同步增长。

当企业取得了营业净现金流量后,必须拿出其中一部分现金,作为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所必须的资本性支出,包括大修理和技术改造。除了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外,因存货积压和不良债权等原因,也会导致有效的营运资本出现短缺情形,这同样也需要从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中加以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使再生产顺利进行,并确保未来现金流量能力至少能维持在当前的水平。

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必需的维持性资本支出额=(1400-1200)/30=6.67 该多经企业的2008年的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保障率为6.67大于1,表明所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不仅能够为简单再生产提供良好的保障,而且有剩余能力用于扩大再生产或对其他方面的现金需要发挥贡献作用。

2007年: 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销售营业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净额=1300/2000=65% 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非付现营业成本/营业现金净流量=80/300=26.67% 2008年:

销售营业现金收入比率=销售营业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净额=1400/2400=58.33% 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非付现营业成本/营业现金净流量=110/200=55% 2008年的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为58.33%,相对于2007年的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为65%下降了6.67%,2008年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为26.67%,相对于2007年的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为55%,上升了28.33%。所以公司的财务风险客观地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企业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可能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破产倒闭。

由此例子具体拓展开来企业会存在一下财务风险状况: 1资产不实使企业资产能力下降的风险

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企业存货可利用率,变现率较低,重复投资,形象工程投资等更不能发挥资产应有的是用价值,甚至形成某些固有资产流失,企业财务账面价值与实际资产价值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价值不符,造成资产能力下降,其现金流不能为企业带来增值,从而产生一定的风险。

2盲目投资第三产业带来企业财务风险

铁路企业为了安置内部主营岗位人员和追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先后投资兴办了一些多种经营项目的第三产业。由于投资前对市场了解不充分,对投资项目评估过高,加之监控机制不健全,使所投资项目不能产生效益,甚至连年亏损,形成投资风险。

3对外投资证券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对铁路企业遍布全国各地,资金众多,平时总有一些闲置资金。对于这些资金,个别领导者没有充分把钱用在主营业务的刀刃上,而是违反规定,头脑发热,认为 与其闲置资金还不如投资股市,为企业赚些钱,为员工谋福利。但是,股票市场瞬息万变,风险巨大,股票加个一路狂跌,企业购买的股票市值很快“缩水”,当企业急需资金时竟被股市套牢,无可奈何之下,企业领导者不得不忍痛“割肉”使企业蒙受大量的损失,给企业财务造成风险。

此外,铁路企业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严密也会造成不分固有资产的流失,是企业潜藏着一定的管理风险。

从控制现金流量角度、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观察到公司的经营、投资和财务政策,通过编制高质量的现金流量预算表,控制现金流量表的一场流动。公司的获利能力、经济效率和发展潜力是组成预警系统的主要指标。获利能力反映了公司资产的获利水平,经济效率直接体现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发展潜力能体现公司的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率。各指标从不同层面反映了集团阶段性的实际经营状况、实际财务现状、公司经济活动的变化情况,强化各指标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协调,能即使准确地预知风险征兆,减少财务损失。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提醒企业管理者早做准备或采取对策,及时寻找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便于经营者指定有效措施,避免财务风险真正发生。

从2008年的各项财务指标来看,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现金的流入量不仅能够满足日常的现金支出,而且对于维持当前的现金流量也提高了足够的保障。其次对于2007年的指标来看,经营状况有所下降,表明该公司存在着过度经营的倾向,要求在未来经营理财的过程中,不能只看单纯的追求销售额的增加,还必须对收益质量加以关注,提高收益的现金流入水平。

6总结

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虽然可以解决当前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可以规范企业管理,理顺财务管理关系。但是由于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部门,如要正真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今后在领导班子和财务人员素质上不断提高,通过对关键岗位,责任人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切实提高铁路企业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延波 《高级财务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2] 宋明哲 《现代风险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版 [3] 姚旭东 《企业构建财务风险长效控制机制的思考》,《内蒙古统计》,2007年3月

[4] 赵义悦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探讨》,《当代经济》,2007年7月 [5] 国林涛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 第29期

[6] 王振国 《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探讨》,《财会通讯》,2008年5月 [7] 帅艾霞 《论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财会月刊》,2008年8月

[8] 彭韶兵 《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版 [9] 宋剑茹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前沿》,2007年 第12期 [10] 王露

《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9年1月

致谢

园本文化环境创设之思考 篇3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环境是支持与影响幼儿教师与幼儿在园活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场所,幼儿园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影响着教育和保育活动的效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的园本课程为“青青翠竹,悠悠竹韵”,在竹文化建设中,竹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我们该怎样创设和利用竹环境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呢?

一、幼儿园室内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1.幼儿园公共区域竹环境的创设

青青翠竹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面对竹子有感而发,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竹子神话、诗歌、书画,形成了中国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东坡也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因此,竹林意境的创设必不可少,在幼儿园大门入口处,一片葱葱郁郁的竹林,让你仿佛置身其中,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跨入幼儿园的大门那刻,一种无限舒适感和遐意感便会油然而生。环境和幼儿是互动的,环境具有教育作用。大厅的墙面上,是我们开展竹文化课程中,孩子们的精彩花絮。大厅的吊饰,则是由一根根翠绿的竹子来装饰成大厅的一个大圆形吊灯。我园还用竹制品竹垫,装饰成一个个吊灯,在这些竹垫上,可见我们幼儿园每一个孩子的笑脸照片。楼道上,每个楼梯的转角处,是我们对竹子知识的延伸。通过幼儿园的公共区域环境的创设,来激发幼儿对竹的兴趣,在环境中呈现竹的学习内容,延伸竹的活动,充分发挥其介入功能。

2.幼儿园班级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1.班级墙面竹环境的创设

在班级竹主题环境创设中,要求幼儿能与环境材料进行“对话”,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都比较低,在低墙面上主要呈现园本课程“青青翠竹,悠悠竹韵”开展的进程,由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竹子的知识,如竹桥、竹工具、竹炊具的图片等,也可以是孩子收集的竹制品、竹工艺等。在班级竹墙面布置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讨论构思和布局,而不是代替幼儿去布置。在幼儿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整个过程中,幼儿不但获得了新知识,其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区域游戏竹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合理、符合科学的区域游戏环境。区域活动的开展和材料的投放要适合教育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对认知起着促进作用。在竹环境创设中,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美工角区域活动中,我们投放的材料有一节节的竹子,幼儿在竹子上彩绘,在竹子上用橡皮泥粘贴。提供针、线,大班的孩子用针和线,刺绣出一幅幅美丽的竹子。提供竹篾,幼儿用竹篾来学习编竹制品……在数学区域中,我们将废旧的麻将席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幼儿用这些竹片来玩穿珠 、分成,用竹片来建构房子,用竹棒来学习数的组成等等。孩子们在与竹材料的互动中,体验到了竹子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体验到了竹子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3.幼儿园竹陈列室的创设

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在幼儿园竹陈列室内可以看到我们的竹文化源远流长,有各类竹产品、竹乐器、竹从古至今应用图片。有古时写字用得竹简,有竹弓、竹篓、竹匾、竹篮、竹筒、竹工艺品、竹乐器等。有的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如毛笔、竹扇、竹筒、竹凳等,有的则是孩子们少见的竹篮、竹饭蒸器、竹瓢、竹匾等。通过竹陈列室的创设,幼儿对竹子有了更深的认识,竹子是变化多端的,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仅仅是我们在竹林中看到的那样的竹子。

二、幼儿园室外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1.大自然中的竹环境

我国儿童教育前辈陈鹤琴先生强调活的教育、活的题材,主张到田间去,到自然界去,大自然就是活的教材。我们应该带幼儿来大自然竹林中、幼儿园竹林中,让幼儿感受,萌发探究竹的兴趣。春天带孩子在大自然中挖竹笋,在探究中幼儿发现竹笋和竹子的关系,发现竹子生长的秘密,引发幼儿探究欲望和兴趣。秋天带孩子在竹林中捡竹叶,听风吹过竹林的声音,在竹林中捉迷藏、爬竹竿……在大自然中,感受竹子的魅力,热爱竹子,热爱竹文化。

2.户外活动中的竹环境创设和运用

新课程提出:要创设富有野趣的活动,利用周围环境中可锻炼身体的一切因素,来进行各种富有挑战性的身体活动。它强调要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原始材料,让孩子尽情地玩、充分地玩,强调在运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在户外活动场地上,我们为孩子提供了原始竹子制成的器械,如竹桥、竹攀登架。小型器械有竹梯、竹棍、竹推车、竹高跷、竹投篮器等。竹梯可以练习平衡、行走,用竹棍打连湘、跨栏等。充分发挥出竹器械的功用,可以使户外运动中更具有挑战性。

综上所述,幼儿园园本文化环境的创设必须立足于幼儿的发展,应为幼儿创设舒适、温馨的环境,不要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美观和表面的花里胡哨,不要使环境只具有观赏性,环境应与孩子互动,在美观的同时,发挥教育功能,从而将园本文化环境渗透在幼儿园环境的方方面面。

强化企业预算刚性管理之思考 篇4

一、造成企业预算“刚性不刚”的原因

1. 预算编制起点没有与时俱进。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得越来越彻底, 在编制预算时, 现代的利润起点观逐步代替了传统的销售起点论, 利润成为预算编制的起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代理成本, 改进了企业现行的财务报告。

但是,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企业的筹资、投资等活动越来越多, 而以利润为起点的预算编制并没有考虑企业的筹资、投资因素, 只涉及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经营活动。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 而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并不影响当年的利润, 所以以利润为起点的预算无法将投资和融资两种活动的预算包含进去, 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资本市场对企业的重要影响, 使得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多注重当前利益, 对企业的总体性研究和长远规划考虑不足, 忽视长远利益, 以至于企业短期尤其是中长期预算需要不断调整, 导致企业经营战略目标难以实现。而且以利润为起点的预算编制使得大部分企业只重视对利润表的编制, 而没有认真分析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导致日后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准确性不高, 可操作性不强。

2. 预算指标体系不科学。

(1) 预算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企业在设计预算指标时, 往往只注重财务指标, 而忽略了非财务指标;考虑了指标的可操作性, 却忽视了指标的导向性或战略性。从企业的长期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 完全依靠财务指标、只考虑指标的可操作性而不考虑非财务指标是不现实的。

(2) 预算指标水平确定不合理。实务中, 我国很多企业往往采用基数加成法,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 但它建立在企业过去经营状况合理的假设前提之下, 容易出现管理层操纵公司盈余, 随意对利润进行调节的问题。

3. 预算考评体系不完善, 破坏了预算的激励作用。

现实中, 我国企业的预算考评体系并不完善, 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预算管理过程中, 考核主体和对象的界定不清晰, 考核过程不够透明, 预算绩效考核管理流于形式, 弱化了预算的控制作用, 挫伤了各执行单位及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再则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 还隐藏着道德风险问题, 考核方往往会掺杂着个人感情, 而被考核方总是有意回避主观原因, 一味地强调客观因素对预算目标的影响。预算考评体系的不严肃, 使得考评显失客观、公正, 弱化了预算对经营活动的预测和控制作用, 预算的刚性约束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强化企业预算刚性管理的措施

1. 认真分析内外部环境, 明确企业战略规划。

(1) 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战略为目标。经营决策者要把眼光紧盯市场, 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合理的规划, 以防范市场风险, 并认真地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企业资源状况, 正确判断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 认清国家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进行长远的规划, 明确长期发展目标, 并将短期预算和长远规划结合起来, 利用长期规划的刚性来约束短期预算的随意性。

(2) 以战略财务为起点, 揉进战略因素。在当今快速发展的资本市场, 企业不再只看重眼前利益, 更日益重视长远利益, 以利润为起点来编制预算已不合时宜。企业要想长久发展, 必须考虑战略问题, 实行战略管理。以战略财务为起点编制预算就应运而生, 它既保持了传统预算的优点, 又融进资本市场因素及战略因素。只有当企业的预算与其所处的环境保持一致, 编制出的预算方案才更准确, 执行力才更强。

2. 重视预算基础工作, 提高预算质量。

(1) 细化预算制度。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 要逐步建立并完善适合本企业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制度, 细化设计、生产、市场、投资、技术、质量、人力资源等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 明确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评和激励各环节的授权审批权限和审批流程, 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业务流程控制体系, 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制度缺乏刚性。

(2) 构建科学的预算指标体系, 确定合理的预算指标水平。一方面, 按照“财务指标为主体、非财务指标为补充”的原则设计预算指标体系。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是相辅相成的, 财务指标是显性的, 属于预算的结果性指标;非财务指标是隐性的, 一般难以用财务数据反映出来, 是预算的动因指标。同时, 在选取预算指标时, 除了考虑其可操作性, 还应当具有体现公司发展方向和战略意图的功能。另一方面, 在确定预算编制水平时, 可以考虑联合确定基数法。联合确定基数法是将基数纳入一个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程序, 使得代理人自动把自己的实际生产能力和盘托出, 使自报数刚好等于实际生产能力。该方法对于解决“预算松弛”和“预算指标有效性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实用性。

3. 建立合理有效的考评体系, 完善激励机制。

(1) 坚持以人为本。人是生产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人的潜能是相当大的。市场经济下, 人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 其行为除了满足自身的经济需求, 还有心理、精神、社会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与职工的需求相协调, 激发和调动员工对预算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严格实施预算考核。预算考核应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 将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指标值进行比较, 确认各执行单位的完成情况, 揭示预算差异, 并找出产生差异的主客观原因, 为了强化考核的有效性, 应当对预算执行情况实行内部审计制度。

(3) 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确保奖惩措施落实到位, 使预算管理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企业预算奖惩方案的设计要以预算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奖罚并用。各执行单位和员工的薪酬、职位等应与预算考核的结果挂钩, 兑现预算奖惩, 尤其重视精神鼓励, 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当然, 预算刚性不是指预算任何时候都不能调整。一方面, 当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国家法规政策或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导致预算执行产生重大差异时应当进行调整, 但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另一方面, 由于预算确定程序是刚性的, 调整程序也应当是刚性的, 调整项目的申请、上报、审批、下达等流程必须严格进行。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硬约束”不被破坏。所以, 明确预算调整事项, 保持适度灵活性也是确保预算刚性的重要方面。

三、结束语

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是为了更好实现战略目标, 企业只有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坚持预算刚性, 才不会削弱预算控制的力度, 才能增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也才能确保预算方案的有效实施, 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摘要:坚持预算刚性是增强预算严肃性和权威性, 促进预算方案顺利实施,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企业预算管理中预算刚性不足的问题, 分析了企业预算刚性不刚的原因, 并提出了强化企业预算刚性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预算管理,预算刚性,企业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财会[2010]11号, 2010-04-15

[2].姚文英, 郑石桥.环境不确定性、预算刚性和预算管理业绩关系研究:基于部门预算单位的问卷调查.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0;9

[3].于增彪, 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的探讨——兼论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会计研究, 2002;3

工厂管理之思考 篇5

管理的概念,在我看来是管人、理事,达成目标。当然管人和理事是不能简单分割的,他们是个有机的整体。在百度中我查阅了管理这个词汇的定义,和我认为的不太一样有所区别,从实战的角度,我更愿意接受我自己的认为。

管和理是阴阳,犹如天和地。天阳地阴;管阳理阴。

个人认为,“管”偏重于进攻,而“理”侧重于防守。不是很确切,“理”更多的是为“管”做服务,起支持配合作用。“理”顺了就好“管”了,“管”好了,就容易“理”了。所以我认为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可分割,一旦忽略其中一方,两败俱伤。

在义乌的这几年时间里,一直从事和饰品相关的工作。水晶玻璃配件的生产管理,首饰项链的生产管理,头饰发夹的生产管理。几乎参与了所有工厂内的相关部门。基层的修边、抛光、吊机、连接、烧焊、电检、调胶、点钻、包装。中层的采购、仓库、品质、人事、财务、销售、研发。还做了老板。相关的各种技能学习了不少,涉猎的非常杂。

尤其是去年7月至今的办厂经历,将我所有学到的本领用于了这个平台。可以说是对我所学的课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试。很难评定是成功还是失败。只是感觉近8个月的春耕夏种,现在的我正在收获那份辛劳。写这篇文章,就好像在用箩筐收获果实。等把他写完了,所有的辛苦也好、喜悦也罢都成为了我内在的能量。这是一次总结,是将自己所有的收获浓缩成立身的资本。为了走的更远,为了飞的更高,为了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我。

面对、接受、处理、学习、放下。或许经营这个工厂,就好像造船过河一样,已然造了这条船,不需要再去评论船造的是否美丽,依靠这条船,载着我走过了这段人生旅途。

此岸,彼岸。

前方是另一块广阔空间,也是我向往的地方,在新的旅途有着新的机会去领略新的风景。船就让他停靠在那里,会有人带着这条船去往新的地方。而我,只需要将他放下,何苦再背着沉重的大船去旅行。

打理一下思绪,继续采摘成熟的瓜果。工厂的运营过程中,起支撑作用的是资金,带领工厂前行的是需求。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看到了市场的需求,筹集了部分资金,团结了相关的人员。然后工厂就启动了。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完成了一次资源整合。从工厂的经营过程来评判,虽然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但的确需要承认,很仓促。鉴于对人生了解的肤浅,毫无疑问的说,这次的仓促非常的有益于未来的人生路。人总是在失败中成长,总是在挫败中学会坚强,只要他爬起来继续向前迈进。

工厂前期其实走的非常非常的累,各个环节。只是用微笑掩饰了那份失败。资金的问题其实至始至终都在困扰着我们。所以我将资金放在了第一要素进行叙述。而引发资金极度紧张的原因则是定位和方向。这里要从需求说起,因对市场判断的不准确,不得以放弃了最初的设想(生产模仿型),转为自主研发,虽然只是几个字的差异,但实际两种不同的经营模式所需要投入的成本是差异极大的。产品的定位连带资金问题,两方面都制约着工厂的扩张。随后的问题是管理。合伙的模式本身就是属于管理范畴的。权限不清,首要问题。资金的掌控、方向的引领、人事的任用。这三大权限归集于一身,其实就是老板。三大权限的分配不合理,直接导致工厂上层的混乱,基层的无序。很自然的,信任出现危机。信任危机带来的是内耗,物质上的浪费远远比不上精神上的疲累。所以,即便工厂比较顺利的熬过了年关,却也感受不到喜悦。

发展,对工厂来说,是新年要面对的新课题。介于熬过了年关,资金有了回收。可周转资金也充裕了些。于是,工厂期待有大的发展。在我看来,缺乏数据的支撑,缺乏管理的支撑,是绝对的不赞同。资金虽然多了些,业务也广了些,但是距离质变还相去太远,各方面条件都不允许。于是,我做了生产预算。

工厂前一阶段,采用的生产模式,其实是作坊式生产。旨在压缩成本,积累资金。一旦更换

模式,采用较规范的工厂运营模式,管理成本将直线上升。同期,扩大了销售,生产产值提升的前提是更多的资金投入。在销售上升的过程中,并非利润一定按正比上升。根据我完成的数据分析,利润仍然是有的,如果完成所有的合理配置,利润相对高一些,但在现阶段采取规范管理后,利润空间有限。而相反,管理配置完成的不太理想,将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很难估料。同期,是在各方面都配合到位的情况下,才能收获我并不满意的利润。并且必定需要再次外筹资金。

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和风险,换取微薄的盈利,不是我期待的。

而新年之后,薪资待遇必将调整。如何合理分配成为重点,此处又开始涉及管理的其他几个要点:

1、薪资体系的建立。

2、工价体系的调整。

3、考核体系的建立。

4、财务体系的建立。

5、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

当我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只能说,能力不够,饶了我吧。

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成为谁。现在的工厂是什么样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工厂将成为什么样子。

我期待的工厂是专业化的。专业的技术、专业的管理。

从小作坊到小工厂,先筹备足够的资金,当然是需要专业预算的。

从小工厂到专业的小工厂,先策划方案。在资金的前提下,筹备人员。筹备核心管理架构。由专业的小工厂继续发展,成为行业内的多元化专业小工厂。

文化视域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之思考 篇6

关键词:文化视域; 中学英语教学

放眼当下,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因此,学校的内涵发展成为教育界的热点和难点。学界的共识是学校文化建设应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抓手。因为学校作为文化传承最主要的载体之一,必需担负起此项重任。毫无疑问,课堂教学作为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英语是我国中学教育所设置的一门必修课,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一项了解世界文化的语言工具。所以尽管有许多专家不断质疑英语教学在中国是不是被过度开发了,但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各级各类学校还是对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

笔者作为一名在基础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个人认为英语学科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西方文化的符号与象征。所以学好英语,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为今后学生走向社会,面对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做好准备。在多年的实践和思考中,笔者从文化视域的角度对英语教学的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 注重学科背景知识的链接,从比较中了解中西不同文化的差异

不论是在初中英语教材还是高中英语教材中,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介绍,尤其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生活方面入手,这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是非常有必要的和有帮助的。在牛津英语初、高中教学中都有一些英美词汇形式的比较,学生常常很感兴趣。这时如果从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的角度向学生解释美国因为是一个新移民国家,其生活方式与文化行为更为简单快捷,所以在语言发展上也体现出这一点。比如英式英语中colour, favourite在美式英语中就变成了color, favorite;centre(英)变成了center(美)。

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还发现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由于世界观、价值观的不成熟,很容易陷入对西方文化和生活的盲目崇拜与向往,从而产生对现实生活的抵触与讨厌。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价值判断倾向。所以一定的价值分析与批判也是需要传递给学生的。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第一单元的Reading中,就是谈论英国高中与中国高中不同的学校生活。学生在学习时,对西方学校的作业很少,选修课很多都推崇备至。此时,如果不加引导,学生会立刻产生了对国内学习的反感情绪。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一起分析国内基础教育的优势,让他们理解那么为什么多国外的高校都希望能吸引中国学生去学习?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学生的知识基础扎实深厚,知识结构严谨合理。而且国内的教育也越来越开放灵活,对学生的特长与能力培养日趋重视,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向中国基础教育和中国文化学习。

二、 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在应用中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

如今在英语教学中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过于强调读语法的讲解,而忽视了英语这门学科本身的语言特点。尽管中、高考都增加了听说题型,但是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要么不够重视、训练不足,要么流于形式,在考试前集中突击。所以,这样的英语课更像是数学课、物理课。

毋庸置疑,语言的第一功能就是交际。人与人的沟通最直接的是通过听、说、读、写,尤其是日常的听与说。这里不仅局限于能听懂与会说,还包括能理解语言中的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比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Advance with English, Module 1)第三单元的Question tags 教学中,关于附加疑问句的语调教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有一个例句:You still go to the gym every day, don’t you? 当疑问部分读成升调,就表示希望得到别人的确认(confirmation)。当读成降调时,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意(agreement)。如果学生不了解其中的区别,不通过多次练习,又如何能准确地听懂或表达自己的意思呢?

再看一例,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Advance with English, Module 1)第二单元的Task 教学中,有关于如何寻求别人帮助与给别人提供建议的内容。这其实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实话题。尽管教材中已经很详细地给出了征询意见和提供建议所需要的基本句型和具体要求,如:State the problem clearly and give only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但怎样才算清晰的陈述和必要的信息?如果没有足够的口头训练以及老师与同学的模拟与纠正,学生们也很难清楚而准确地应用。

三、 优化师生交流沟通的互动,在生成中推动教学文化的升华

优秀的教学文化首先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多样,氛围活泼及效果良好。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贴近学习内容,融入课堂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课堂的导入环节的生动化。有时,教师会安排学生们听一首歌,看一段视频,或者让学生做一段演讲(Free talk),这些都是很好的热身活动(Warming-up)。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这些活动最好和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比如在新目标英语(Go for it)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 I'm watching TV中,笔者为了讲好现在进行时,精心挑选了一首耳熟能详的英文歌《sailing》作为导入,因为这首歌的大部分歌词都使用了现在进行时。所以,当大家跟着音乐一起唱起:I’m sailing. Home again,I’m flying…… 时, 现在完成时就在归乡的优美旋律中,深深地印刻在学生们的脑海之中。

优秀的教学文化还应体现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教师精当的讲解时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但入门以后的修行要由学生自主与合作地完成。教师的角色应从开始时的“导游”不失时机地转变成“导演”。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Advance with English, Module 1)第三单元的Project 教学中,在布置学生对保持健康的各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之后,笔者将讲台让给学生,由学生上台对自己形成的Report进行Presentation。当然,教师不是只做一个简单的观察者,还要及时给予指导,鼓励学生使用教室里多媒体手段,鼓励他们采用舞台剧等形式表演。正如一份科研报告指出的,学生在表演中所获得的学习效益可以达到80%,远远高于听(10%)、读(20%)等形式。

四、 拓宽教学生活情境的设计,在联系中形成校本文化的特色

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他提倡的“做中学”正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英语学习同样如此。英语是一门外国语言,对中国孩子来说肯定是缺少语言环境的。这就需要我们营造一种符合学生需求的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Advance with English, Module 1)第一单元的Project: Starting a new school club教学中,笔者询问学生:What kind of radio club would you like?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再问学生:Do you want to listen to some programs in English? 学生们讨论的更热烈了,他们有的想听英文歌,有的想听英语新闻,甚至还有同学给了一个绝佳的好主意:每天播送一个有奖答题的英语谜语?这样就可以鼓励同学们认真收听英语节目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水平了。就这样,在笔者与同学们积极参与和创建下,学校的小电台成了最受同学喜爱的一个俱乐部。为了推动学生的英语写作,笔者带领学生参加了一个网络英语学习俱乐部“The World in a Book”。这个俱乐部是由非英语母语国家的中小学共同参加的一个全球性读书俱乐部。各国的孩子在同一阶段共同阅读一部世界名著(简写版),比如The Canterbury Tales(by Geoffrey Chaucer)、Gulliver’s Travels(by Jonathan Swift)等,然后通过互联网发表评论。不同国家的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了英语沟通能力,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此基础上,笔者所在的学校和瑞典、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三所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双方互派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问与交流,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成为学校的一个文化品牌。

台湾学者张庆勋说过,学校文化的目的在于解决其组织问题。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英语教学。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和实施英语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英语教学的手段,更加可以丰富英语教学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吴雪松,杨雪;外语与相关文化的有机融合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05期

2. 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杨习;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文化教学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群众文化事业加快发展之思考 篇7

一、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重要性

文化是得到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崇高敬意的重要精神财富, 不仅是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传承, 沉淀了该国和该民族众多的历史, 而且还因为文化对于凝聚国家和民族力量, 促进人民在各类社会事务中奋勇勃发、积极进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党和政府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发展群众文化事业能够保证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朝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持续前进。

二、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现状

(一) 群众性公益文化事业长足进步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 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自身正确的三观, 同时培养以“热爱祖国、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为内容的民族文化事业精神。现阶段的我国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形式繁多, 包括各类文艺汇演、群众文化艺术节、广场舞比赛等, 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的群众文化事业。这些各具特色的广场文化、学校文化、街道文化、青年文化等群众公益文化活动的开展, 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了极佳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

长期以来, 我国建设群众性文化事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各类文艺团体坚持走进基层, 向基层人民群众表演艺术作品, 用众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来传播先进文化思想。与此同时,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各类艺术团体共同努力, 建成了大量文化设施, 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工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 积极创作精品扩大群众文化事业的影响

在我国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过程中, 通常采取自主探究和引进先进文化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手段, 并且各级政府和各类艺术团体组织不断加大文化作品的创作力度, 从多个角度探寻符合新时代、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发展群众文化事业, 我国通过影视、期刊等多种形式宣传先进的文化事业, 以此为日后商演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截至目前, 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类文化艺术团体研究出了一套以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式旅游模式,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我国各地具有特色群众文化的绝佳手段。比如, 以当地传统的民间老艺人的技艺为核心, 扩大宣传力度, 吸引大批对此感兴趣的人群前来旅游, 以此形成了一批具有浓郁民间传统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

三、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重要举措

(一) 完善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要想更好地发展群众文化事业, 必须有完备的、科学的、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 因此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类文化艺术团体要重视完善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基本法规和政策, 不断更新现有各级领导干部和艺术演员在新形势下建设群众文化事业的观念, 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保证群众文化工作各方面有条不紊地开展。通过分析可知, 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理论要从科学、合理的角度出发, 在了解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 从多个方面探寻能够促进我国群众文化事业长足进步的措施。

(二) 增加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

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国家设置的用于处理相关事物的机构, 国家在每个财年均划拨资金支持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设, 并且为了做到专款专用, 国家设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所用资金的来源、用途进行核查, 保证其使用的透明性。但是由于国家财政对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资金扶持力度不足, 使得用于与群众文化事业相关的资金投入较少。因此, 国家财政部门和群众文化事业机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国家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 在充分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需求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进行资金扶持;由于群众文化事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企事业单位的企业文化, 因此各个企事业单位要加大对对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赞助力度, 并与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 做到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三) 提高对服务群众文化建设事业设备的采购力度

为了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 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类艺术团体就要大力采购能够服务于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各种设备, 例如满足人民群众歌舞需要的音响设备、满足人民做艺术操需要的呼啦圈、满足人们文艺汇演需要的舞台搭建设备等。但是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类文化艺术团体在采购设备的过程中, 一定要秉承实用的原则, 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设备需求的同时, 着力确保各种设备能够被高效的利用, 以此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 与此同时, 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类文化艺术团体在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时, 还要与时俱进, 与现代化的科技相结合, 以保证群众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要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 于新形势中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 促进群众文化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使其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姚晓肖.探索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新拐点[J].赤子 (中旬) , 2014.01.

[2]李军, 徐志先.群众文化需求层次与国家公益文化事业建设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3.09.

[3]赵力铼.关于加强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若干建议分析[J].大众文艺, 2013.24.

企业内部和谐之思考 篇8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对“和谐”二字有过诠释:“和”繁体为“”, 左边是间屋子, 里面悬有三个编钟, 下面是一个排箫, 表示音乐合奏;右边的“禾”是声旁, 寓意庄稼收成了, 大家喜气洋洋, 天时、地利, 人自然“和”了。“谐”字, 左边是“言”, 右边是“皆”, 大家“都能说到一起”, 即相合也。两字相加, 俨然就是一首美妙的乐曲。

企业内部的和谐状态, 也如一首动听的乐曲, 员工就是一个个音符, 规章制度就是乐曲的节拍。要想企业和谐, 就要使员工的内心和谐。内心和谐是一种素质和能力, 表明一个人认知健全、明白事理, 并能守正心灵、控制情绪。内心和谐也是一种境界和力量, 显示出品格高洁、刚正不阿, “磊磊落落, 如月皎然”, 并始终保持一种精神, 难不倒, 夸不倒, 诱不倒, 不断挑战自我。人的内心和谐虽属个人心态, 却与众人有关, 人在群中, 处好相互之间关系是关键。作为现代人, 应使自己的小目标和社会的大目标相统一。符合大目标, 大事小事皆容得, 大善小善皆施得, 大忙小忙皆帮得。人生活在社会中, 只有共同遵守规则, 才能各得其所, 社会井然有序, 人心舒坦适然。

规章制度是企业和谐的保障。有了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员工建设和谐企业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薪酬分配制度是企业的基本制度, 必须体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员工使用要做到人尽其才, 岗位与能力对等, 责、权、能、利对应;日常管理规范要保证企业政令畅通、有序运行;经营决策要符合企业发展前途和员工意志愿望, 这些都是企业实现和谐的前提基础。

当前, 社会转型进入一个重要阶段, 急剧的社会变革对社会成员的心理适应性提出严重挑战, 不少人未能及时跟上社会的变化, 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心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下岗失业、贫富差距、腐败现象等, 使得一些人产生失落感、被剥夺感、不公平感。岗位竞争加剧, 技术不断更新, 工作标准越来越高, 员工的身心压力明显增加。如果企业未能对这些予以足够的重视, 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 从而引发员工负面的甚至是对立的情绪, 处理不当便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和谐。

汪山土库历史文化价值之思考 篇9

关键词:汪山土库,古建筑群,文化价值

汪山土库是清代湖广总督程矞采、江苏巡抚程焕采、安徽巡抚程楙采等九兄弟筹资兴建的府第。2004年, 汪山土库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2010年, 被中国楹联学会定为“中国楹联馆”;并先后被列为市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 汪山土库已被列入鄱阳湖文化生态旅游景区。

一、汪山土库的文化符号

汪山土库每一间房屋的梁和柱都有“象头”的装饰, “象”谐音为“相”, 即宰相。象头装饰意味着程氏家族的“宰相”期盼, 希望每一个程氏家族的子孙都能勤奋上进, 身兼相任。

木雕是汪山土库的一大特色。从前厅到每一个房间, 甚至伙房、仆房, 都有精致的木雕相配。主人房间的木雕以门雕和窗雕为主, 雕刻花式多为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鸳鸯、喜鹊等具有代表意义的意象, 清雅素淡而不失高贵。

“品”字型的门形, 寓意主人家注重品德、品行与品性, 提醒子孙后代为官要有官品, 为人要有人品, 品德高于一切。“品”形的门也让这幢建筑更显其文化底蕴, 将主人家的生活准则用建筑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是建筑观念在当时的一种创新。

汪山土库程家大院的房间地板均高出地面一尺左右, 为防止地面受潮, 房间清新, 每个房间的地板处都设计了不同形状的通风口, 给大院增加了美感。

下水口的设计也是大院亮丽的风景线之一。下水口小巧精致, 大院里上百个下水盖均雕刻了不同的动物形状的把手, 使每个小院都别具一格。

七进是汪山土库的标志性建筑, 打开大门, 从一进到七进, 庭院深深, 从前到后。程家兄弟为了不与宰相住七进的规矩相背, 在第六进做了一个隔巷, 将自家庭院做成六进半, 保存了相臣之礼。这样的建筑风格, 体现的是程家人世代的宰相之梦, 也体现出程家兄弟为官谨慎, 忠于职守的高尚官品。

二、汪山土库的文化符号背后的教育

程家主人重视教育, 汪山土库里的望庐楼、稻花香馆皆为私塾。程家子孙多为社会有用人才, 在各行各业表现出色。

汪山土库族人不仅重视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培养, 而且重视整体程氏族人的教育, 家里的仆人都要识字, 私塾的招生对象包括整个汪山村、大塘地区程姓子女。程家除程氏三兄弟外, 一百年间出了进士四名, 举人十一名, 大小官员、名流一百余名, 一代名门由此而生。

汪山土库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院落, 更是整个程家家族的发展历史。程家由最初程矞采三兄弟成就“一门三督抚”的辉煌, 到后来进士四名、举人十一名, 各种文彦俊士一百余名, 成为了当地的豪门望族, 从最初的“三个大红顶子”到后来的政界要员、历史学家、音乐家、教授、建筑工程师和革命干部等等风云人物, 无不反映出程家家族的百年辉煌。究其根本, 还是整个家族教育文化的传承。程家兄弟最初在修建汪山土库时, 就将对后代的期盼要求融入建筑中。程家还有义仓、义学的传统。族中规定:所有程氏后人都必须进私塾就读, 并且可以一直读到考取功名为止。而外姓子女也可入义学就读, 义务时间为四五年。而最值得一提的是, 汪山土库中没有绣楼, 程家的女孩不仅不做女红, 并且还可以在私塾读书。因而程家女子的学问丝毫不逊于男子, 程翠英、程琇便是女中豪杰中的代表。除此之外, 汪山土库每间房的立柱上都有对联, 且内容都不相同。如光裕堂的“静思明事理, 诚朴贯人生”、保仁堂的“方正贤良顶天立地, 谦诚恭肃履义怀仁”、退思堂的“为政不在多言, 须息息从省克己而出;当官务恃大体, 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等等对联, 无不是在教导程家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这样潜移默化的教导中, 家族文化得以传承, 使得程家的辉煌延续百年。当今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家庭教育这一关键环节却逐渐不被人们重视, 家规、家风等随着时间流逝被人们遗忘。长此以往, 家庭教育得不到重视, 家族文化如何传承。家若不兴, 何以旺国。由此可见, 家庭教育对于教育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极为重要。

三、汪山土库历史文化的传承意义及其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汪山土库建筑群不仅作为建筑具有美学价值, 更多的是反映传统的历史文化价值。

首先, 是传统文化符号的传承。例如, 建筑外围旗杆上的一对金鸡, 意为“金鸡报晓”。建筑中的“三雕艺术”更是精美细致, 小至一处门头, 大至一面墙壁, 所有的雕刻无不是匠心独具。整体的装饰艺术美观又使用, 尤其是其精美的窗雕、门雕、石雕、砖雕, 体现出主人的思想境界和品行修养。细看今日的装饰艺术, 传统手工艺品大都被工业化的流水线产品所替代, 装饰变得空有外表没有内涵, 汪山土库这样的官家府邸能唤起现代人重新审视传统建筑文化符号的意识。传统建筑不仅提供美学鉴赏, 更是对于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和建筑文化发展趋势的思考。尤其在房地产日益发达的今天, 房屋装修已不仅仅局限于固守陈规的现代都市民居, 更是现代人追求个性和独特的一种体现。如何将独特新颖与传统艺术相结合, 是中国建筑文化发展所要深思的问题。当然,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传统艺术与现代化需求相结合, 将传统艺术所体现的设计美感穿插于现代都市居所中, 使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方式和消费倾向, 是传统民居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次, 是建筑设计理念。汪山土库外观低调朴实, 却将家族生活的宗旨理念融入建筑, 时刻警醒族人要恪尽职守, 为建筑整体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思考价值。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代都市楼房的便利实用价值逐渐取代建筑所需要的文化内涵, 传统建筑文化美学逐渐被抛弃。而传统建筑美学既体现了古代独特的艺术形式, 又包含了经典的思想, 将内涵赋予形式, 使建筑整体风格与居住者的价值理念相统一。因此, 对于传统设计美学应该取其精华, 运用到现代建筑中,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

再次, 是教育模式的尝试与创新。汪山土库程家大院的每一个人, 上到家中主人, 下到奴仆杂役, 都能识文断字, 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当然这与程家家族重视教育的理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程家大院的稻花香馆、望庐楼、四十八间等处均是办学地点。而在办学模式上, 程家大院与当时社会科举的大流形成巨大的反差。古时人们读书, 目的是走上仕途, 光宗耀祖, 科举作为终点束缚着读书人的前途。但是程家大院的人, 读书不为仕途, 识字

不为功名, 程家人在意的是整个大院的人的素质。读书使人明理, 知识的能量是巨大的, 作为社会底层的奴仆都要识文断字, 可见程家大院并不将教育作为手段来谋利, 而是倡导一种人人都能学习的理念, 提升底层人民的觉悟。这种素质教育的模式在当时的程家大院就已盛行, 因此现下素质教育的口号并非空穴来风。古时的程家人推行的这种非目的性的教育模式, 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优秀模式和理念, 是我们现如今教育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做的是摒弃应试教育的机械式方法, 将素质教育的“软文化”植入生活的边角, 教育, 才会是民族的希望。

最后, 是家族文化传承。程氏家族的教育理念是让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有学习的机会, 都能学有一技之长, 不被社会所遗弃, 不被文化所抛弃。这种理念正是我们现今所要倡导的理念, 将教育植根于生活之中, 将教育作为使命, 以身作则, 造福人民。因此, 不管是现在的教育体制下激烈竞争的现实, 还是需要不断强化的教育水平, 未来的教育若能做到不以教育而教育, 而是将教学活动融入生活, 用生活作教材, 淡化教育的功利性, 真正的让教育以育人教书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 并以缩小教育地区差距作为教育发展使命, 我们的国家乃至民族的发展才能更上一层楼。

对于汪山土库的发展前景, 我们既要看到其文化价值, 又要对其有合理的定位和规划。汪山土库现作为“鄱阳湖经济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充分发挥其文化历史的作用, 打造更具特色的古代官家府邸旅游地, 让新一代的年轻人懂得重视传统文化, 了解传统民俗, 拾起将要失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潘后军.《神秘的汪山土库》.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2.

[2]杨英杰.《中国历史文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校教育之思考 篇10

文化是什么,如何理解传统文化?

在我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即使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也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文化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由兼容之学想到一则新闻:2005年举行的全国语文之星夏令营,暴露了中国传统语言文化传承的窘境。中学语文课改组组长、华师大博导巢宗祺教授透露,参赛者甚至当场向他表示自己最喜爱的经典是《哈里·波特》。复旦中文系副主任汪涌豪教授在论坛中郑重出题:用“兰”组词。当场参赛者一脸茫然,答曰:“AC米兰”,“兰带啤酒”。面对这些全国各省市的“语文之星”,来自15所重点高校的教授无言以对。透此现象使我们看到,对于居于显赫地位的汉语言文化,学校教育频遇尴尬。所暴露出的重要表象就是现代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语言文化缺乏兴趣,了解较为浅薄,兴趣点归于新潮、流于简易。兼容并包本身确实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但就普及本土文化的层面而言,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本不应如此忽视与残酷。以上的现象提醒我们:对于当前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传统语言文化的教育有必要进行一次深入的探讨。我们提倡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古代文化的概括,不是与西方文化毫不相干的文化。不容置疑,传统文化包含古代文化,古代文化是它的母体。不过若是在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化之间划上等号,那便是南辕北辙了。我们面对着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走向。历史辩证法反复昭示:发展不是简单地生长和增进。作为由具有自觉意识的人类创造的文化,生动展示着螺旋式的发展轨迹。全球化的劲风必将席卷世界,中国文化也理所当然地应当走向世界。钱钟书先生曾幽默地说:“不‘走向’,难道要走出世界吗?”那么,处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传承普及传统文化尤其是语言文化无论从实用还是为了某种追求都是十分必要的。最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社会经济需要发展、科技需要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需要提高。来自于西方的自然科学、经济学等可以解决这些,而《论语》、《诗经》、《孙子兵法》等似乎与此没有任何必然联系。最根本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系统荟萃先民智慧,诸多思想富于原创性,诸多的主题具有历史的恒久性,例如被儒家尊为经典的《论语》、《孟子》、《荀子》,还有《老子》、《庄子》、《韩非子》,以及《孙子兵法》、《黄帝内经》,等等,都享有“元典”之尊。这些元典文化有着立足于现实基础的超越性,它们的思考指向宇宙、社会、人生等普遍性的问题。而且,在回答这些普遍性问题时,所提供的也并非是实证性的结论,更多的是哲理式原型;并非僵固式的教条,而是开放性的框架,有着广阔的“不确定域”,从而为后来的阅读者和研究者保留了“具体化”和“重建”的无限空间,使之可以纵横驰骋,这就是所谓的“《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以至于在两千余年间常释常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与整个中国文化史的进程相依相伴,互为表里。单从高考这一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于两者的态度就可窥其一二。因此自然科学等在学校教育中就占据了主要地位,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优秀学生有机会获得高校的加分甚至保送资格,而谙熟中国语言文化的学生基本没有施展的平台,很自然地影响了广大青年尤其在读高中生的价值取向。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的制约下,传统语言文化只能躲路让行,实在让人觉得痛心。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教授以自己女儿的切身体验坦陈了这一文化现象:“作为一名中学生,对于数理化,学与不学是零分与满分的区别;对于语文,学与不学是60分与接近满分的区别。”无论大众观念还是学校教育的实际走向,都大致依照着这样一种路子。西方先进文化固然对于中华民族复兴起着重要作用,但也不能成为选择一个就要丢弃另一个的理由。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继续传承呢?如果将庞大的传统文化传承任务全部加载于有限的课堂,那是天方夜谭,所以迫切需要采用一种更为智慧的方式来实践这一观念。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和启动学校教育的平台功能。引领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让学生领会传统文化是美的;其二,指给学生一个方向。这是教育工作者要起到的核心作用。通过文学、艺术鉴赏,以及师生的交流,向学生渗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中折射出的美学光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兴趣。在产生兴趣的前提下,老师适时地由教材作为起点进行发散,引领学生走进经典。比如,学到李杜诗歌,可以开展专题探究;学到《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延伸到《红楼梦》的研读。日积月累,一旦形成习惯,就立即升华成为一种学生的自主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就获得了原动力。平台作用的发挥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提供给学生硬件设施,政府、基金会投资,校方着手,建起真正切合学生需要的图书馆、阅览室、琴房、棋馆等,并向学生开放,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其二,给学生一点自由的时间。升学的压力确实存在,但是不仅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力度逐渐加大,而且付出时间提高学生修养是“功在学校,利在一生”的大事情。学校应当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其三,提供给学生表现自己的平台。文学社、民乐团的建立一来可使学生体味到付出后的成功感,既有能力又有一个展示空间;二来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乐于作进一步探寻。

理论和设想终归是纸上谈兵,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善和完成。学的目的终究还是在于行,在于身体力行,在于每个人自觉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智慧、文化素养、思想观念、气节、情操和行为规范,使民族的灵魂不灭、生命永存,永远是世界民族之林中一棵生机勃勃、顶天立地、不惧四海风云的苍松。

参考文献

[1]朱筱新.中国传统文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企业文化管理之思考 篇11

关键词: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建设

一、文化素质教育观念及其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纵观教育发展历史,教育一直是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十多年以前,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思想,这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就世界范围而言,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迅猛发展,引发了许多危机。一方面,它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掌握高科技或生活在高科技社会中的人,由于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往往素质有缺陷,个性发展不健全,甚至异化为所谓“经济动物”、“科技奴隶”和“智能强盗”,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影响着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科技高度发展所引发的诸多问题,如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已经不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问题,必须靠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来应对。针对这种状况,国际上的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要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呼吁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强调科技进步与人文关怀的统一,强调培养出既有知识和能力又有健康人格,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质量人才,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如今,素质教育观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素质教育被认为是教育本质的正确回归,是教育功能正确而完美的体现。同时也认识到,大学发展的灵魂是国际眼光和改革创新,其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有助于营造崇尚创新、勇于进取的学术氛围,激发和尊重学生的个人首创精神,培育以人为本、与真理为友、尊重学术、不懈追求的自由探索精神。因此,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教育选修课程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及其选修课程之现状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但由于不同的大学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素质教育的着重点也有不同。有的重视课程体系的规划,有的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有的将两者结合,还有新教育模式的实践。对此,香港中文大学张灿辉等学者在“内地三市五校文化素质教育考察报告”中将这些情况大致分为了三类:“第一类以开展活动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即第二课程,为推动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中国人民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在这方面成绩卓著。第二类以建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为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其中以清华大学核心课程和北京大学的通选课程最具代表性,华中科技大学亦着手在这方面进行建设。最后,是以更为全面的学制改革去实现文化素质教育,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和复旦大学复旦学院的成立,已引起内地对新型培养模式如火如荼的讨论,此类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形式正备受关注。”总之,文化素质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但是,各大学基本上是从各自对政策的理解、办学理念、实际条件和需要出发,设置学制和课程来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文化素质教育仍然处于寻求理念、制度、资源、实践等各方面的探索、改革和建设进程之中。

尽管如此,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仍然是大部分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其内容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其中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的重要手段。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在我国高校虽已经实施了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思想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加之受到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资源的不足或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我国目前的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呈现出很大的滞后性和缺陷,表现为:①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方向不明,致使师生思想认识模糊,从而使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被沦为边缘化;②课程设置多随意性,课程结构与设置缺乏应有的科学论证;③课程的内容与结构失调,特别是科学与人文的失调,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科学类课程开设不足的问题,出现重文轻理的倾向;④课程形态失调,多学科课程,少活动课程,重视学术性课程,忽视实践性课程;⑤课程的实施方式单调而呆滞局限,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传授知识,采用口头说明、演讲和详细解释等苏格拉底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缺乏应有的生动性和师生互动性;⑥教师授课的随意性致使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质量不高,学生兴趣不足;⑦课程过程缺乏监控,质量缺乏评价;⑧教材缺乏或不规范等等。诸多因素致使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质量难以得到根本性保证,从而影响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整体质量。

三、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建设策略

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建设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策略:

(一)立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准确定位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体系改革、设计、实施和评价等各环节的重要指导依据。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的核心目标应该立足于以育人为本、培养创新型人才,关注教育的整体性和实效性。同时,体现学科之间的交融、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理念与方法的融合,并体现自由和秩序、深度和广度、多样化和专门化、灵活化和规范化、个人兴趣和学校指导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现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内容与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转变

1.强化课程内容的科学性。①构建完整、丰富、前瞻的自然科学系列课程,拓展自然科学的课程类型和内容,进一步加强科学史、世界科技文化、科学社会学、科技发展前沿问题、基础生命科学、宇宙掠影等方面的课程,扭转当前科学教育过窄或缺失的状况;②加强科学精神的教育,在科学素质教育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中都有机地渗透求真务实,质疑批判,执著献身,开拓创新精神素质的培养,通过科学精神的教化,养成学生丰富和健全的人格;③增设科学方法论课程,让学生在有效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三)建立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展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资源

1.充分组织并利用优质课程资源,实现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培养目标。影响文化素质教育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优质课程资源,而影响优质课程资源利用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更好地组织并利用优质课程资源,学校应该实施多样化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建立分段培养、校际之间优质资源共享的合作培养、学分互换等形式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拓展优质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资源。

2.形式灵活,课堂为主,讲座为辅,开拓空间,有效延展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活动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以激励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充分挖掘网络文化教育资源。让网络文化及其思想、艺术、娱乐等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注入时代的内容与气息,以增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时代感和影响力,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政治追求、思想素质和价值观教育,塑造大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培养其历史责任感。

4.构建客观而科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地考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整体效应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水平,及时反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信息,为大学生自觉加强自身人文艺术修养指明方向,为教师采取正确的施教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素质教育是我们必须长期奉行甚或永远奉行的教育理念,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迎接全球化挑战之所需,也是实现一流大学理想的具备条件;它将使素质教育的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而为促进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摇霞,钱小龙.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0,(1).

[2]张达懋.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素质[J].教育辽宁教育研究,2002,(12).

[3]陈怡.素质教育——教育理念现代化的集中体现.中国高等教育.

上一篇: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下一篇:房屋建设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