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

2024-12-10

消化系统(共12篇)

消化系统 篇1

1 概述

我们连云港地区水貂存栏近60万只, 水貂养殖是我市养殖专业户的一条重要发家致富的途径, 目前国内市场对裘皮制品的需要量越来越大, 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为毛皮动物产业提供了广阔市场, 当前, 我市水貂饲养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前景。

水貂消化系统疾病是影响饲养水貂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本文就常见的水貂病毒性传染病, 如水貂病毒性肠炎, 水貂犬瘟热, 水貂细菌性传染病, 如水貂大杆菌病、水貂沙门氏菌病, 水貂普通消化系统疾病, 如口腔炎、急性胃肠炎、出血性胃肠炎、仔貂消化不良, 要从流行病学、病状表现、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几方面进行调研, 提出各种疾病的防治办法, 能切实解决水貂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的技术难题。帮助水貂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提高经济效益。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貂消化系统疾病是水貂多种疾病在消化系统的症状表现, 它包括水貂病毒性传染病、水貂细菌性传染病和水貂普通消化系统疾病, 但受数量和地区限制, 畜牧兽医学者对水貂疾病的学术报道较少。

3 水貂齿刺入异物

3.1 病因。

喂料中的碎骨片或小块尖硬物刺入或夹在臼齿上所致。

3.2 症状。

患貂口腔闭合不上, 流少量口水, 围着食盆转, 不吃食, 精神状态异常, 有时搔扒口腔。

3.3 诊断。

抓住患貂, 用外科镊子扒开口腔, 可见到固着臼齿上的异物。

3.4 治疗。

去掉异物, 立即吃食, 症状消失。

4 口腔炎

4.1 病因。

咬伤、啃咬或舐食笼网内锐物、吞食鲜骨等有刺物, 引起口腔或齿龈炎症。

4.2 症状。

患貂不愿吃食, 围着食盆转, 想吃不敢吃或吃食量少, 流涎、粘膜潮红发炎, 精神萎靡, 体温升高。

4.3 诊断。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和口腔粘膜变化, 可作出诊断。

4.4 治疗。

0.1%高锰酸钾水冲洗口腔, 或碘甘油涂擦口腔, 重者可进行全身疗法, 肌注青霉素和链霉素。

5 急性胃肠炎

5.1 病因。

饲养管理不当, 如吃腐败饲料, 饮水不洁。长途运输引起水貂疲劳或患感冒, 机体抵抗力下降可诱发本病。

5.2 症状。

胃炎症状:病初期食欲减退, 有时出现呕吐, 病后期食欲废绝, 口腔粘膜充血, 精神沉郁、不愿活动。肠炎症状:腹部卷缩, 弯腰弓背, 肠蠕动增强, 里急后重, 下痢, 排蛋清样灰黄色或灰绿色稀便, 严重者排血便。肛门及会阴部被毛有稀便附着, 腹部膨气, 下痢严重者出现脱水、眼球下陷, 被毛蓬乱、昏睡。体温变化不定, 也可能升到40~41℃。

本病一般病程急剧, 多在1~3天, 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不对症而死。

5.3 病理变化。

主要胃肠粘膜肿胀、充血, 覆盖粘液或出血性溃疡, 胃肠内空虚, 肝充血、郁血, 色暗红、质地脆弱, 脾变化不定。

5.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 主要粪便颜色和稠度, 一般可以确诊。

5.5治疗。

大群防治, 从饲料中排除不良因素。有条件的可加喂鲜牛奶或奶粉, 必要时在饲料中投喂土霉素, 新霉素或磺胺脒。

个体治疗, 可股注复合维生素, 口服喹乙醇, 敌菌净等。

本病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饮水要清洁。

6 出血性胃肠炎

6.1 病因。

饲养管理不当, 饲喂变质饲料, 饮水不洁。

6.2 症状。

患貂精神萎靡不振, 卧于小室, 不愿活动, 眼球塌陷、口渴、食欲废绝, 强行驱动, 步态不稳, 身体摇晃, 卷腹弓腰, 下痢, 排煤焦油样或带血类便, 后期体温下降, 后驱麻痹, 惊劂、痉挛而死。

幼貂患出血性胃肠炎时, 不易治疗, 死亡快, 死亡率高。

6.3 病理变化。

胃肠粘膜肿胀、充血、覆盖粘液、肠粘膜出血性溃疡、胃肠内空虚。

6.4 诊断。

根据粪便颜色可确诊。

6.5 治疗。

大群防治, 从饲料中排除不良因素。有条件的可加喂鲜牛奶或奶粉, 必要时在饲料中投喂土霉素, 新霉素或磺胺脒。

个体治疗, 可股注复合维生素, 口服喹乙醇, 敌菌净等。

本病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饮水要清洁。

7 仔貂消化不良

7.1 病因。

主要因为母貂胃肠道疾病或乳腺疾病引起乳质不佳, 导致哺乳仔貂发生下痢。

7.2 症状。

仔貂消化不良, 排粪呈液状、灰黄色、含有气泡、肛门污染粪便, 仔貂发育滞后, 叫声异常。该病一般在个别窝发生, 多为暂时性, 持续4~7天, 多数转归痊愈。

7.3 病理变化。

胃内有食物残渣或乳块, 充满气体, 肠壁薄, 肠管内有大量黄色液状内容物。肝呈黄色。

7.4 治疗。

本病治疗一般可通过母貂给药, 即在泌乳母貂饲料加入一定量药物, 通过母乳转给仔貂, 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8 大肠杆菌病

8.1 流行病学。

水貂的仔兽浦乳期对本病有较强的低抗力, 断乳后有较大的感染性, 本病传染来源是带菌动物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本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

8.2 症状表现。

水貂潜伏期2~5天。

新生仔兽患病, 表现不安、发育迟缓、拉稀、尾和肛门污有粪便, 粪便呈绿色、黄绿色、褐色或浅黄色, 粪便中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和混有血液带气泡的稀便。

日令较大的仔兽, 食欲下降、消瘦、灰白色或暗灰色, 并混有粘液。重症病例, 排便失禁。病貂虚弱, 拱背, 后肢无力、被毛无光泽。个别仔兽表现脑炎症状, 沉郁或兴奋。

8.3 病理变化。

病尸营养不良, 被毛蓬乱不洁, 肛门或后躯有粪便附着。剖开腹腔, 肠管内有少量气体和黄绿色、灰白色粘稠液体, 粘膜肿胀充血, 布满出血点,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呈暗红色, 肝呈土黄色, 被膜有出血点, 肾灰黄色或暗紫色, 包膜下出血, 脾肿大, 充郁血, 心脏淡红色, 心内膜有出血点。肺色调不一, 有暗红色水肿区;切开有淡红色泡沫样液体流出。

8.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只能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必须细菌学检查。直接镜检, 采取刚死不久或频死貂的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及肠内容物涂片, 革兰氏染色后镜检, 可见到阴性杆菌。

8.5 防治。

治疗:如将分离的杆菌菌珠做药敏试验, 筛选最敏感的药物, 用于治疗效果最佳。通常多用庆大霉素、氯霉素和呋喃妥因等药物治疗, 也可用单菌丝霉素4000~10000单位, 溶解在0.5%奴夫卡因溶液中进行注射;或内服氯霉素每次0.1~0.2g, 一日两次, 同时, 皮下注射20%葡萄糖10ml。

预防: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和卫生防疫工作, 尤其是母貂产前的卫生消毒更为重要。污染场 (群) 可在加强卫生消毒的基础上, 对哺乳仔貂喂服抗菌药物进行预防。给怀孕后期的母貂注射大肠杆菌多价灭活苗, 也可增加仔貂的免疫力。

参考文献

[1]李忠宽.水貂养殖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1.

[2]王建国.特种动物养殖[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3]刘收选.特种动物高效饲养与疫病监控[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4]白献晓.水貂高效饲养指南[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2002.

[5]郑文波.特种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

消化系统 篇2

1、科学意识:激发学生探索人体奥秘的兴趣。

2、科学方法:观察法、测量法、比较联想法。

3、科学知识:了解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及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种类。

学习消化系统各部位的名称、作用及相互关系。

结合自己的身体指出各消化器官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

学习消化系统各部位的名称、作用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身体指出各消化器官的位置。

四、教具准备:

人体消化系统的教学挂图、消化系统模型、绳子(6米、1.5米);水、食物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食物引出

提问:⑴同学们,你们今天中午吃的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⑵你为什么需要食物?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食物提供你生长发育和修复组织所需的物质,也为你的各项活动比如跑步、阅读甚至睡觉提供能量。

⑶食物的消化要经过哪些器官呢?学生自由答,老师记录于黑板侧边,以待讲解时判断正误;消化系统的功能:分解食物,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到血液中,并排出体内垃圾。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分发消化系统模型。

2、新授:

⑴认识消化系统各部位的位置所在。

①让学生观察挂图、模型,讲解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腺体的名称、作用及位置。

②对照挂图,联系自身练习认识各部位。③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前做标本,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练习认识各器官的位置。

④两个同学面对面练习。

3、动手玩消化系统模型——凭记忆组装模型。

六、知识拓展:

1、胃液酸度的举例说明;

2、小肠、大肠的长度比较及原因分析;

3、学生自由发表对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认识和看法。

七、小结:

消化系统健康问答 篇3

1.以下哪种食物会导致胃肠胀气?

A.腰果 B.软饮料 C.橙子 D.燕麦卷

【答案】B。一些食物和饮料会增加胃肠气体导致胀气,比如西蓝花、烘烤豆类、卷心菜、花椰菜和软饮料等。嚼口香糖也会增加肠道气体,加重腹部胀气。防止胃肠胀气的有效方法包括:少吃胀气食物,做仰卧起坐等运动增强腹肌以及饮食中增加益生菌。

2.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烧心(胃灼热)?

A.吸烟 B.吃高脂肪食物C.晚餐太迟 D.以上各项都会

【答案】D。烧心有多种病因,如吸烟、饮酒、喝含咖啡因饮料、吃高脂肪食物、过量饮食、睡前吃东西、穿着过紧、负重或疲劳、食用薄荷和巧克力等。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排气8-10次。吃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或补充剂有助于缓解烧心和胀气。

3.以下哪种情况與消化不良无关?

A.肠易激综合征 B.胃食管反流症 C.乳糜泻(麦胶性肠病)

D.肌张力障碍

【答案】D。肌张力障碍(又称“肌张力不全”或“肌紧张异常”)是指因持续性肌肉收缩而引起的肢体扭曲、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综合征。

4.益生菌是指什么?

A.可帮助消化的有益菌 B.维生素和矿物质 C.一种食物防腐剂 D.有害细菌

【答案】A。益生菌是肠道中可帮助消化的有益菌。常见益生菌包括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益生菌的优质食物来源包括:酸奶、奶酪、泡菜、豆豉等。片剂或水剂益生菌补充剂也是不错的选择。

5.以下哪种情况不会导致便秘?

A.某些药物 B.压力 C.喝液体太少 D.摄入足量的膳食纤维

【答案】D。要缓解便秘,应该确保多运动,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减小压力,每天喝够8~10杯水。这样才能保持排便更顺畅。

6.每天应该摄入多少膳食纤维?

A.5~10克 B.10~15克 C.15~20克 D.20~35克

【答案】D。美国健康饮食指南建议,膳食纤维的推荐日摄入量为20~35克。但是大多数人每天摄入的膳食纤维平均只有10~15克,仅为日推荐量的一半。摄入足量的膳食纤维可以使消化系统保持最佳状态。

7.以下哪种食物不是膳食纤维的优质来源?

A.苹果 B.豆类 C.鸡胸脯肉 D.香蕉

【答案】C。水果、蔬菜、豆类、麦片、燕麦和全麦面包等食物都是膳食纤维的优质来源。

8.以下哪一项会伤害消化道“好细菌”?

A.运动饮料 B.维生素补剂C.抗生素 D.抗抑郁药

【答案】C。抗生素可治疗很多疾病,抗生素会不加区分地杀灭人体内的好坏菌。一些医学证据表明,使用抗生素之后或者服用抗生素期间,可适当吃些含益生菌的食物或者补充益生菌补剂,以帮助肠道恢复有益菌水平。具体情况可向医生咨询。

9.以下哪种情况不利于改善“啤酒肚”?

A.通过锻炼增强腹肌 B.整天束紧腹部 C.通过食物或补剂补充益生菌 D.适当减少食物摄入量

【答案】C。“啤酒肚”主要是因为腰部脂肪堆积造成腹部松弛隆起所致。积极锻炼、适当节食、多做腹部健美操以及适当收紧腰部等措施都有益于减小“啤酒肚”。玉米糁粥

原料:玉米糁60~90克。

制法:玉米糁加适量清水煮粥。玉米糁煮粥需多加水。煮烂,以粥黏如冻为佳。可供早晚餐服用。

功效:调中健胃,除湿利尿。

牛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篇4

牛是以草食为主的反刍性动物, 在日常饲养过程中, 其消化道系统疾病最为常见, 其发病原因多是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 若是预防不当冶疗不及时会给养殖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做好其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致关重要, 根椐其消化道结构特点及日常饲养过程中常见多发的疾病作一简要分析。

1 牛消化道疾病的种类

牛口腔炎、牛食道阻塞、前胃驰缓、牛瘤胃臌气、牛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牛瓣胃阻塞、牛真胃变位、牛胃肠炎、牛肠便秘、牛便血等

2 牛各种消化道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治疗

2.1 牛口腔炎

(1) 本病主要是由于牛长期采食了大量粗硬秸杆性农作物饲料或维生素缺乏引起, 也有个别是因为传染性病毒病引起。 (2) 主要表现为到食槽前想吃却又吃不下, 嘴边流有大量粘液, 吞咽困难, 保定后打开口腔用手电照视可发现口腔内及深部咽喉组织有大量溃疡灶、舌头表面有炎症, 若是个别地区农户饲喂小麦芒后, 会在口腔内发现舌及口腔两侧扎入大量成片的小麦芒刺。 (3) 治疗:对于发病的要先及时清理口腔异物, 然后使用青霉素按每20kg体重80万IU进行肌肉注射, 2次/d, 同时口腔内用10%的蜜汁含漱, 能消淡、止痛、促进细胞再生, 也可用洗必泰对局部进行清洗消炎。

2.2 牛食道阻塞

(1) 食道被食团或异物所阻塞, 表现咽下障碍的疾病。多因采食过急, 饲喂过于干燥、粗糙饲料及较大的块根饲料引起, 或因牙齿疾病患咀嚼不完全所致。也可继发于食道麻痹、食道狭窄、食道憩室等疾病。 (2) 主要表现:采食停止, 摇头, 空口咀嚼。有逆呕和咽下动作。大量流涎, 并从鼻孔流出混有草渣食糜的唾液, 饮水也能从鼻孔流出, 同时伴发咳嗽。暖气停止, 往往继发瘤胃臌气。 (3) 治疗:将一根比胃导管长2倍的10号铁丝, 折成二股, 折头用钳子夹紧, 然后拧成麻花状。插入胃导管后要距头端8cm, 后端固定在胃导管末端。使用前要检查管内铁丝是否过长, 插入时要慢、用力均匀, 让铁丝和胃导管同步进出, 以防发生意外, 慢慢将阻塞物送入胃中。胃管抽出后要及时检查胃管头部是否有出血物带出, 以便及进做好应急处理。

2.3 前胃驰缓

(1) 本病主要是因精料过多, 粗饲料不足;单一或过多地饲喂富含粗纤维、难以消化的秸杆、枯老干草、糠等粗饲料。长期过多地饲养草粉、煮成糊状的块根及糟粕饲料, 使反刍机能减弱。饲喂腐败霉烂和冰冻的饲料。此外, 长途运输、过劳、饲养制度和饲料的突然改变、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缺乏、体质衰弱等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2) 本病初期表现食欲减少, 不吃精料, 以后完全拒食, 反刍减少或停止, 嗳气带酸臭, 流涎、有口臭和舌苔, 鼻孔周围和鼻镜常粘附不洁的草沫和鼻分泌物。轻度和中等程度的积食, 体温、跳、呼吸等无明显变化。表现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 流涎不舐鼻。腹围增大, 左肷部隆起。触压瘤胃呈捏粉样或坚硬感, 叩诊呈浊音, 如伴发瘤胃臌气则叩诊呈鼓音, 触压有弹性感, 而向深部重压触诊仍可触及坚硬的积食。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 严重者蠕动音消失。初期频频举尾努责, 不断排出少量软稀粪便, 后期排粪减少或停止, 少数病牛还出现轻度腹痛症候。 (3) 治疗:主要以下泻、兴奋瘤胃蠕动、止酵为原则, 必要时结合采用强心、补液等措施。补液可用硫酸钠400~600g、稀盐酸30ml, 马线子酊20ml, 加水4~6L, 胃管投服。或用液体石蜡500~1000ml、硫酸镁4~5kg、来苏儿15~20ml, 加水4~6L, 胃管投服。

2.4 牛瘤胃臌气

(1) 原发性瘤胃臌气发生于采食大量易发酵饲料、块茎块根、糟粕饲料、冰冻饲料、带霜、雪、露水的饲料、堆放发酵及霉变败变质饲料之后。饲料或饲喂制度的突然改变, 可促使发病。继发性瘤胃臌气是某些疾病的症状, 多见于食道阻塞、慢性创伤性网胃炎等。 (2) 由于瘤胃内微生物急剧发酵产生大量气体, 而瘤胃内又积存大量饲料和液体, 使瘤胃前庭内容物显著地超过贲门, 瘤胃内的气体蓄积。使瘤胃扩张, 造成腹压剧烈增高, 压迫胸腔, 致使心脏及肺脏的活动机能发生紊乱, 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呼吸困难, 使大脑和机体缺氧, 静脉郁血, 从而呈现一系列全身症状, 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 高度呼吸困难, 窒息而死。 (3) 症状和诊断:在采食时或采食后不久, 病畜即拱背呆立, 初期频频嗳气, 以后嗳气完全停止, 表现回视腹部、摇尾踢腹、不安等腹痛症候, 腹围迅速增大, 左肷部凸起超过脊背以上, 叩诊呈鼓音, 瘤胃听诊初期尚有蠕动间, 后期蠕动消失, 偶而可听到金属音。病初频频努责, 排少量稀软粪便, 后期停止排粪。臌气严重时, 表现呼吸困难, 粘膜发绀, 心跳疾速 (可达120次/min以上) , 不安惊惧, 眼球突出, 全身出冷汗, 最后病畜站立不稳, 突然倒地痉挛死亡。 (4) 治疗:对于发病轻的要进行瘤胃按摩;牵引病畜作上坡运动;发病严重的要及时插入胃管放气, 或进行瘤胃穿刺放气, 放气时速度不可过快, 以防血液迅速回流腹腔引起脑部缺血晕倒。同时要制止瘤胃发酵产气, 常用制酵剂有来苏儿10~25ml、鱼石脂10~15g溶于50~100ml酒精、松节油20~30ml, 以上药物各溶于300~500ml水内服。促使瘤胃内容物排出, 投服泻剂硫酸钠 (镁) 、液体石蜡、人工盐等。兴奋瘤胃神经、促进瘤胃蠕动, 常用陈皮酊、龙胆酊 (末) 、稀盐酸等内服。

2.5 牛创伤性网胃腹膜炎

(1) 此病主要是因牛采食混杂铁丝、铁钉等尖锐异物的饲料后, 网胃被尖锐异物刺伤穿孔, 引上起网胃和腹膜的炎症。异物向前经网胃刺伤膈时, 称为创伤性网胃一膈炎, 若再向前刺到心包, 称为创伤性心包炎。 (2) 症状和诊断:胃壁刺伤部位, 可见炎性浸润、出血和纤维蛋白的沉着。病程较长时, 网胃和膈发生粘连, 粘连包裹着乳酪样恶臭脓汁, 中间形成瘘管。当刺伤心包、肺、肝脏等器官时, 相应部位发生炎症、渗出、化脓等病变。当异物刺伤、穿透胃壁引起突然发病。精神高度沉郁, 头颈平伸, 呆立呻吟。步态迟缓, 不愿走动, 更不愿走下坡路。被毛逆立, 皮温不匀。全身肌肉, 尤其是前躯肌肉紧张, 肘肌颤抖, 肘突外展。少数还有踢腹、四肢集聚腹下等腹痛症候。病牛不喜卧躺, 疲乏卧下时动作迟缓小心, 起立时前肢先起。多数体温升高1~2℃, 呈稽留热型。脉博增数 (80~100次/min) , 呼吸浅表, 呈胸式呼吸。口腔流涎, 不舐鼻, 不反刍。 (3) 治疗:绝食数天, 保证饮水, 垫高病年前躯所站的床位, 内服缓泻剂如液化体石蜡等, 促使前胃内空物向后移动排出。伴发瘤胃臌气时可同时投服止酵剂。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以消除炎症。必要时可注射葡萄糖、维生素等营养药物, 疼痛剧烈时可酌情应用镇静、止痛药如安乃近、安溴等。施行瘤胃切开术, 手经瘤胃至网胃取异物。

2.6 牛瓣胃阻塞

(1) 此病又称百叶干。由于前胃运动机能障碍, 导致瓣胃运动减弱, 内容物不能排入真胃, 水分被吸收而干涸, 引起阻塞。原发性瓣胃阻塞主要是, 过度疲劳, 饮水不足, 长期大量饲喂难于消化富含粗纤维的而且加工过细的饲料, 如干草、麸皮、谷糠、薯藤、豆秸等以及混杂沙土的饲料引起。 (2) 初期表现前胃驰缓、瘤胃积食、轻度臌气症状及瓣胃蠕动音减弱甚至消失, 排粪减少。随着病情发展, 精神高度沉郁, 鼻镜干裂, 口臭、眼窝下陷, 末稍冷凉, 四肢无力, 体质衰弱。频频努责但无粪排出, 或排出少量干硬的黑色粪球, 表面有粘液。末期出现心动缓慢无力, 体温下降, 卧地不起, 预后不良。少数病牛可继发败血症。 (3) 治疗:病初大剂量投服盐类泻药、液体石蜡等。可用硫酸钠600克、液体石蜡1L、来苏儿20ml、常水8~10L, 一次投服。身衰弱时, 可注射葡萄糖液、生理盐水、强心药等。瓣胃直接注入盐类泻药溶液, 可用6~8%硫酸钠溶液300~500ml, 必要时重复注射。8%盐水2~3L, 5%苏打水1~1.5L, 少量灭菌等渗盐水。

2.7 牛真胃变位

(1) 此病多发生于成年、高产和大量饲喂精料的乳牛, 也可发生于分娩之后。 (2) 病牛仅吃干草或青草, 而不吃精料。体重减轻, 产乳量下降。粪便减少呈硬泥样, 表面有粘液, 也可发生腹泻。另外, 左右侧最后2~3肋骨外叩诊同时进行听诊, 可听到高朗的回响音。 (3) 治疗:最简单的疗法是滚转疗法:将病牛仰卧于地上 (背部着地, 四肢朝天) , 以背为轴心来回左右摇动, 并用手从左至右按摩直胃前部, 持续数分钟, 令牛起立, 可便真胃复位, 有的很快就会采食。但也有不少病牛不能见效需要进行手术。

2.8 牛胃肠炎

(1) 此病是发生胃肠道表层和深层组织的重度炎症。原发性的是由细菌感染所致, 继发性胃肠炎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内科疾病以及中毒性疾病。 (2) 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内容物恶臭, 混有粘液、脓汁或血液, 黏膜红肿、有出血点。重症肠黏膜坏死, 形成麸皮状覆盖物, 剥脱后出现浅表溃疡面。腹泻是本病的重要症状, 频频排出水样恶臭粪便, 混有血液、粘液、脓液及脱落的黏膜。末期表现皮温降低, 可视黏膜高度发绀、衰弱, 卧地不起、抽搐、昏迷等危症现象。若治疗及时, 护理得当, 预后一般良好, 病程5d左右。伴发顽固性腹泻的病畜, 预后大多不良。 (3) 治疗:防止脱水和酸中毒, 治疗脱水的常用药物可选用5%葡萄糖液、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冶疗酸中毒, 可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液。抗菌药可选用环丙消星注射液、磺胺眯、配合应用甲氧苄嘧啶等药物治疗, 效果更好。

2.9 牛肠便秘

(1) 由于肠管运动和分泌机能减退, 粪便积滞于某部肠管所引起的疾病。发生部位大多数在结肠。一般多发生于成年牛, 其中老年牛发病较多。 (2) 病牛初期食欲和反刍减少, 时常努责, 呈排粪姿势, 但仅排出一些胶胨样团块。后期瘤胃轻度臌气, 鼻镜干燥, 口腔干臭, 磨牙, 有时表现不安。大多病牛在排出软化的粪便后恢复。 (3) 治疗:治疗原则是通便、补液和强心。对一般便秘采用硫酸钠 (硫酸镁) 500~100g, 配制成8%溶液一次灌服。同时用10%硫酸钠或肥皂水15~30L进行深部灌肠。对顽固性便秘, 可试用瓣胃注射液状石蜡1~1.5L。对新生犊牛便秘, 由直肠内注入60~90ml液状石蜡或30ml甘油。若是效果不明显可在几小时后再注入1次。

2.1 0 牛便血

(1) 又称粪血。多因肠道黏膜受损, 引起血液下渗肠道所致。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但以夏、秋两季为甚。犊牛和青年黄牛多发。 (2) 主要表现为突然便血、或先血后便, 血色鲜红。 (3) 治疗:可肌注维生素K3、止血敏等。补充体液、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和解除自体中毒。用复方氯化钠、葡萄糖盐水、氯化钙、氯化钾、维生素C、或小苏打等。必要时辅以抗生素同时治疗, 以防继发感染。

2.1 1 牛痢疾

(1) 此病多发夏秋两季, 初期病牛精神不振, 食欲、反刍减少, 大便稀而量少, 中期, 里急后重, 有时呼吸喘粗;后期, 粪便混有红白瘀膜, 气味腥臭, 大便时腹痛不安, 呻吟吼叫, 肛门久张不合, 有时肌肤颤抖回头顾腹, 最后体表四肢发凉, 口色, 眼结膜青紫, 卧地不起。 (2) 治疗:以清热解毒、止痢杀菌、通肠导滞为原则。对于病程较长的可适当给予补充体液, 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进行补液, 缺钾的可配以10%氯化钾注液同输, 输钾时速度不可过快。抗菌可用氨苄西林钠、也可选用环丙沙星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3 预防措施

预防大多数牛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方法是给牛一些优质柔软易于消化的粗饲料, 避免饲喂一些带有刺芒的秸杆农作物, 必要时要通过绝食以减轻胃的负担, 使胃自行恢复和增强蠕动, 有利于充分发挥内服药物之效能。绝食的时候, 给予大量饮水, 在左肷部按摩瘤胃, 20min/次, 2~3次/d。通常对前胃驰缓的病牛要适当的给予绝食;而对瘤胃臌气、积食的病牛要坚决绝食, 直到反刍、排粪, 才可慢慢喂给些易消化的鲜草。在饲喂过程中加入一些多维素, 以便加快康复。对胃肠蠕动基本恢复, 排软粪, 只是不反刍的, 要马上喂给少量青草以诱导反刍。对于牛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的预防:饲料加工过程中, 注意防止金属异物混入, 饲喂前最好将饲料通过磁铁清除去铁器异物。牛真胃变位手术后要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并注意强心、初液, 纠正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4 小结

通过调查本地区一个奶牛场及一个肉牛场发生消化道疾病的情况统计, 结合本人从事基层兽医工作的经验, 不难得出牛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多数是由于养殖户的饲养管理及饲喂方法不当引起, 因此要做好牛消化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就要做好以下三点工作:

4.1 加强饲养管理

在平时的饲养过程中, 要根据牛的品种及体重合理投喂一定量的粗饲料及精料, 饲喂时做到先粗后精、先干后湿, 及时清除饲喂料中的异物, 选取用一些优质柔软易于消化的粗饲料。在奶牛上要根据其产奶量及体膘做到科学合理投喂精料定期投喂健胃药, 定期驱虫, , 在各个季节换季时要做好粗饲料及青饲料的过渡, 避免更换过急引起牛的瘤胃臌气、瘤胃积食等病的发生, 在冬季尽量饮以温水, 避免牛采食冰冻过夜的冷食。同时要定期加强牛舍的消毒, 保持清洁卫生温暖的圈舍, 以便减少痢疾的发生, 及时清除蚊蝇等有害的昆虫。

4.2 采取科学合理后治疗方法

牛发生消化道疾病时, 首先要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 及时找出病因, 对于常见多发的前胃驰缓、瘤胃臌气在治疗后要减少粗饲料及精料的喂量, 坚持使用健胃药2~3d, 待其胃动力恢复后方可正常饲喂。对于肠道痢疾, 要根据发病牛的体重、体况、血痢、及脱水状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止血药物。注意强心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4.3 加强病牛术后的保护工作

消化系统重点总结(一) 篇5

(一)1、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口腔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等。

3、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直肠、肛管。

4、上消化道: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5、主要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食物残渣。

6、除口腔、咽外,消化管由内向外分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7、口腔经咽峡与咽相通(咽峡:鄂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为口腔与咽的分界);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经第3磨牙后方间隙与固有口腔相通。

8、昏迷病人急救常指压或针刺人中,唇、颊分界线为鼻唇沟。

9、牙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主要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构成;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10、龋齿:口腔内乳酸杆菌能使糖类酵解产酸,导致牙釉质脱落,产生空洞,称龋齿。

11、乳牙(20),恒牙(28-32);乳牙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3岁出齐,6岁后相继脱落,恒牙开始萌出,第3磨牙(迟牙、智齿)17-25岁萌出或终身不出;(牙的记录方式结合书上图表及自身理解记忆)。

12、舌以界沟分为舌体、舌根。舌乳头分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菌状、叶状(人类已退化、轮廓乳头(最大)。13、14、口腔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湿润口腔、助消化。主要有三对:腮腺(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黏膜处);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

15、咽为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分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

16、扁桃体有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位于口咽侧壁的扁桃体窝内,通常所说扁桃体即指鄂扁桃体)。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有重要防御功能。

17、鼻咽腔咽鼓管咽口与中耳鼓室相通,因此咽部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18、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喉壁之间的一纵行凹陷,为鼻咽癌好发部位;梨状隐窝为异物易滞留部位。

19、食管上接咽下连胃贲门,约25厘米,穿食管裂孔入腹腔,分颈、胸、腹3部。

20、三处狭窄:

1、食管起始处(异物易停留);

2、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水平);

消化系统科学大揭秘(三) 篇6

胃,界于食管与十二指肠之间,是消化管中最庞大的部分,具有容纳和初步消化的双重功能。

胃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可随其内容物的多寡和体位变化而有所改变,也因年龄、性别和体质而各异。胃的容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空腹时的胃紧缩成只有50毫升的容量,吃饱、吃胀时可达4000多毫升。难怪汉堡包比赛冠军可在20分钟内吃下近百个汉堡。

在X线下观察发现,小儿和矮胖型的人,胃呈牛角状,全胃上大下小,偏居横位;瘦长体型的人,胃呈鱼钩形;虚弱者,胃无力下垂,甚至掉进入盆腔;体质强壮者的胃常呈J字型,其胃也显得壮实、紧张而有力。

解剖学家将胃分为四部: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和幽门部。胃的入口为食管与胃相连处,叫贲门;出口为胃与十二指肠相接处,叫幽门。有趣的是胃底部并不在胃的底部,而是胃的上部膨隆的天花板。生理学家按其功能把胃分为近端胃与远端胃。近端胃包括胃底和胃体的上1/3,其功能特点为张力性活动,以调节胃内压和接纳食物;远端胃包括胃体、远端2/3及幽门部,以蠕动收缩为特征,起机械泵作用,对食物进行研磨、搅拌及充分混合,形成食糜,并将其推入十二指肠,称为胃的排空。

胃的运动有力又有节奏

1、容受性舒张当人们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和食管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近端胃平滑肌的舒张,称为容受性舒张。于是胃腔容积由空腹时的约50毫升增加到1500毫升。因而即使大量食物的摄入,胃内压变化也不大,毫无饱胀的感觉。

事实上,人们不仅吃进食物时才开始容受性舒张,当一进入餐厅,闻到美食的诱人香味,甚至看到陈列美食的橱窗,就会条件反射,通过迷走神经引起容受性舒张,为大量摄入食物作好了充分准备。这就是食欲,也就是“肚子好饿呀”的感觉。正是俗话讲的“胃口大开”。这也正是餐饮业界显示的最大魅力所在!

2、胃蠕动当食物进入胃5分钟以后胃蠕动便开始了。蠕动起始于胃的中部,正是在这里,胃有点像心脏那样也有电的起步点,这微小的电活动促发了胃平滑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有节奏而且有力的收缩。

蠕动波起始时较小,在向幽门传播过程中,肌肉收缩的幅度、速度、力度都逐渐增大,当其到达幽门时足以将食物研磨、压碎,变成食糜。在人体毫无感觉的情况下,胃内容物每次到达幽门时,就有几毫升食糜进入十二指肠,而大部分食糜又返回到胃体,在下一次蠕动波的推动下,再向幽门方向推进。如此反复不断进行,终使食物在胃内得到充分的机械与化学的消化,防止一次有过多的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

胃的排空在食物入胃后5分钟就开始排入十二指肠。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很多,一般说来,稀的、流体的食物比黏稠的、固体的食物排空快;颗粒小的比大的排空快;糖类排空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类排空最慢。

由此看来,脾胃虚弱的人,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在胃内的消化与排空。

成人胃粘膜的面积约为800平方厘米,以分泌黏液为主,保护胃黏膜。

胃酸是酸性很强的胃液,足以溶解剃须刀片。pH值0.9~1.5,正常人每天分泌1.5~2.5升,是一个相当耗能的生物化学过程。

然而,胃酸对人的健康,对消化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几乎可杀死食物中所有细菌与病毒;2、激活胃蛋白酶原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3、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使之易于消化;4、与铁、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吸收;5、胃酸进入小肠可促胰液、胆汁分泌,推动肠的消化进程。因此,凡缺乏胃酸的老年人,常常消化功能大为减弱,造成营养不良。但是,胃酸过多的年轻人,却又会造成祸害——产生胃、十二指肠溃疡。

大量胃黏膜中的黏液细胞,产生大量黏液。黏液与碳酸氢盐结合而形成一个屏障,让胃黏膜上穿上一层黏液——碳酸氢盐的“保护马甲”。

胃液分泌量及胃液的酸度受到人体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巴甫洛夫因研究消化生理

荣获诺贝尔奖

早在19世纪末,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就研究胃液分泌。他用大量的狗做了生理实验发现,胃液分泌有两种,一种是条件反射性的,另一种是非条件反射性。巴甫洛夫认为,消化期的胃液分泌分成三个时期,即头期、胃期和肠期。

1、头期胃液分泌头期胃液分泌的传入冲动均来自头部感受器(眼、耳、鼻、口腔、咽、食管),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前者是由和食物有关的色彩、气味、声音等刺激了视、嗅、听等感受器而引起的;后者则是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了口腔和咽喉等处的化学和机械感受器而引起的。

头期胃液分泌量与食欲有很大关系。一般情况下,约占进食后分泌量的30%。因此在进食时保持良好的情绪与心态,又有良好而优雅的餐饮环境,对人体头期胃液保质保量的分泌都至关重要。

2、胃期胃液分泌食物入胃后,对胃产生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继续引起胃液分泌。胃期分泌的胃液量约占进食后总分泌量的60%,酸度及胃蛋白酶原的含量也很高。

3、肠期胃液分泌食糜进入小肠后,还有继续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在食糜作用下,小肠黏膜还可能释放一种叫“肠泌酸素”的激素刺激胃酸分泌。肠期胃液分泌的量不大,大约占进食后胃液分泌总量的10%。

“保胃战”拒绝暴饮暴食

现在人们的饮食结构很复杂,除了一日三餐以外,还要吃一些杂乱的零食,似乎感觉这才对得起自己。但是,谁也没有想过,此刻我们胃肠却经受前所未有的压力,从而导致胃肠不适、胃肠炎等疾病发病率很高。

1、暴饮暴食坏胃肠

著名的肠胃专家称,错误饮食行为是胃部不适的主要元凶。调查显示,有28.76%的被调查者只用5~10分钟来用餐;有48.48%的被调查者边吃边做其他事,如上网聊天、看书、打游戏;有19.7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按时吃三餐;有47.73%的被调查者表示每餐都会吃到肚子撑为止;还有33.34%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以外卖、泡面、饼干等食物作为主食。

2、饮食习惯最重要

调查发现,在医院肠胃科就诊的年轻人居多。专家建议,对于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来说,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平时工作压力较大的职业人群应尽量做到生活有规律,吃饭定时定量,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

“保胃”关键是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进食过冷过热的食品。冷热酸辣变化太快,对胃刺激就大。最好吃清爽新鲜的芽菜和绿色蔬菜。若有消化道症状并持续1个月以上,应及时到医院接受胃镜检查,胃病检出率常常达到80%以上。

3、饿极就餐要不得

俗话说,病靠三分治,七分养,胃肠更是这样。小病不治都可能有严重后果,只要控制住了致病因素,就能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对于日常进食,专家认为,每个人的饱感不一样。不管你有没有胃病,千万不要等饿极了才去就餐。用餐时,不宜狼吞虎咽,不宜过饱,以免损伤胃动力。

牢记:保胃行动10大禁忌

消化系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SLE病例290例, 男24例, 女266例, 年龄11~65岁, 其中15~40岁202例 (69.7%) 。

1.2 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 进行例数统计及用百分数表示。

1.3 诊断标准

(1) SLE诊断标准:按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ARA) 分类标准。 (2) SLE活动期间定义:要求下列7项中至少存在2项: (1) 关节炎; (2) 新鲜皮疹或口腔溃疡; (3) 胸膜炎或心包炎; (4) 抽搐或精神病; (5) 血管炎; (6) 血尿; (7) 血WBC<4.0×109/L或补体下降或抗ds DNA阳性。

2 结果

2.1 SLE消化系统受累及的发生率

290例SLE病例中有162例消化系统症状、体征或实验室及器械检查异常占55.9%, 其中102例 (62.9%) 无明确酒精、药物、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原因, 亦不伴有高血压、低蛋白血症或尿毒症。在SLE病程中的任何阶段, 消化系统均受累及。128例 (80.2%) 发生于SLE活动期, 全部病例随SLE病情缓解其消化系统受累情况好转。

2.2 102例SLE消化系统的具体临床表现

(1) 症状:恶心40例 (39.2%) , 呕吐28例 (27.5%) , 纳差34例 (33.3%) , 腹泻46例 (45.1%) , 腹痛64例 (62.7%) , 上消化道出血6例 (5.9%) 。 (2) 体征:腹部压痛52例 (50.9%) , 肝大40例 (39.2%) , 脾大30例 (29.4%) , 腹水12例 (11.8%) , 口腔溃疡12例 (11.8%) , 黄疸8例 (7.8%) 。

2.3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1) 生化检查:血ALT增高52例 (50.9%) , AST升高64例 (62.7%) , GGT增高86例 (84.3%) , ALP增高40例 (39.2%) , TBA增高46例 (45.1%) , Bi L-T增高28例 (27.5%) 。血尿淀粉酶升高12例 (11.8%) 。大便潜血试验 (+) 40例 (39.2%) 。 (2) 腹部超声或CT检查:肝大46例 (45.1%) , 脾大28例 (27.5%) , 肝区光点密集并回声增强28例 (27.5%) , 胰腺增大18例 (17.6%) , 肝占位6例 (5.9%) , 胆囊壁水肿6例 (5.9%) , 胆囊炎6例 (5.9%) , 胆囊扩张8例 (7.8%) , 腹水18例 (17.6%) 。

2.4 误诊情况

在38例 (占13.1%) 以消化系统病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SLE中, 首诊误诊30例占78.9%。以消化系统病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SLE误诊情况为急性胃肠炎、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慢性肝炎、结肠癌、消化性溃疡并幽门梗阻各2例, 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各2例。

3 讨论

本组部分患者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腹水等为尿毒症、心衰及使用环磷酰胺引起。因此, 对具有消化系统症状的SLE患者既要注意SLE本身的病变, 又要考虑是否其他脏器受损或药物副作用引起, 才能对病情作出正确判断, 从而合理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SLE累及消化系统的发生率为50%左右。本组SLE累及消化系统为55.9%。本组资料排除了酒精、药物、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因素, 表明SLE本身可致消化系统受损, 且与SLE的活动有关, 消化系统病变随SLE缓解而好转。SLE的病理基础是血管炎, 其可累及口腔、食管、胃肠、肝胆、脾、胰腺及腹膜, 导致吞咽困难、烧心、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呕血、消化性肠梗阻、腹水。这些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 如果对SLE的消化系统表现认识不足, 就有可能导致误诊, 影响治疗。

总之, 本资料显示55.9%的SLE的累及消化系统, 而且13.1%SLE还以胃肠病变为首发或主要临床表现, 所以要提高对SLE引起消化系统病变的认识及警惕, 积极检测血液中的特异抗体、补体等等, 以便提高对SLE的诊断和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消化系统 篇8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腹痛,肝损害,消化系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多系统多脏器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受累、肾脏受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最常见,而消化系统受累在SLE中也很常见,尤其在以消化系统受累为首发症状的狼疮患者中更易误诊,故应重视合并消化系统表现的SLE的诊治。

本研究以123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消化系统受累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1资料分析

1.1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1年1月 -2014年2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SLE分类标准。其中,男8例,女115例,年龄14~70岁,平均 (38.40±12.01)岁,病程18 d~23年,中位数3年。根据有无消化系统受累分为两组:消化系统受累组及无消化系统受累组。

1.2方法

用回顾性分析法对SLE消化系统受累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SLE疾病活动性进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做统计学分析,一般性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LE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

腹痛13例,腹泻3例,恶心、呕吐5例,便血1例,肝损害30例。据1984年MILLER等[1]提出的SLE肝脏损害的定义:病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黄疸或肝脏形态异常,符合其中1种表现即为SLE肝功能损害。

2.2消化系统受累的发生率

123例SLE患者中有42例(34.1%)消化系统受累,其中以消化系统受累首发的患者为31例 (73.8%),肝损害有30例,胰腺炎1例,急性胃肠炎11例,肠系膜血管炎1例。

2.3SLE消化系统受累与无消化系统受累的病程与年龄比较

SLE消化系统受累患者病程中位数为2.5年, 无消化系统受累患者病程中位数为3.0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化受累患者平均年龄为 (35.60±12.85) 岁,无消化系统受累患者的年龄为 (39.85±11.35)岁,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2.4SLE消化系统受累与无消化系统受累免疫指标比较

详见附表。

2.5SLE消化系统受累组与无消化系统受累患者的SLEDAI比较

SLE消化受累的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为(13.62±7.76),无消化系统受累患者的SLEDAI为(12.44±6.1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6治疗效果

42例SLE消化系统受累患者,给予足量甲泼龙、环磷酰胺和硫酸羟氯喹,同时给予保肝、抑酸、保护胃黏膜等治疗,41例病情好转,其中1例肠系膜血管炎的患者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和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无效死亡。

3讨论

SLE是一种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消化系统受累是常见受累一个系统,常因以消化系统表现首发被误诊,影响患者预后。SLE合并消化系统表现亦多种多样,可表现为急性胃肠炎、肝损害、胰腺炎、肠梗阻和肠系膜血管炎[2,3,4,5,6],患者常因腹痛以“急腹症”收入消化科或普外科。因此,需要临床医师重视SLE消化系统受累疾病的早期诊断,尽早明确急腹症病因以免误诊误治,影响患者的预后。SLE合并消化系统受累的患者,大多数经给予足量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均可缓解,但也有重症SLE合并肠系膜血管炎激素、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效果差,不能控制疾病进展,本研究1例SLE合并肠系膜血管炎患者最终死于感染及消化道出血。SLE患者合并感染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其中1例女性患者住院规范性治疗后SLE病情已缓解,半年后再次出现发热,且激素治疗无效,最终死于肠结核。研究认为:感染常被认为是引起SLE患者病情复发、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7]。

消化系统 篇9

1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1 严重腹胀。

据文献报道, 因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当日用药后无特殊不适, 腹痛有所减轻, 用药第2天晚患者开始腹胀, 次日患者腹胀进行性加重, 行腹部平片检查排除肠梗阻。在排除相关器质性病变后考虑为阿奇霉素引起的腹胀, 立即停止阿奇霉素静滴, 并配合针灸以缓解症状。停药后第2天起腹胀明显减轻, 一切恢复正常。

1.2 中毒性肝炎。

据文献报道, 因支原体尿道炎, 口服阿奇霉素胶囊4粒 (每粒250 mg) , 5 h后自觉全身乏力, 伴头晕、出汗, 1天后发现巩膜黄染, 血丙氨酸转移酶186 u/L, 胆红素58μmol/L, CT检查示肝脏增大, 脂肪肝, 诊断为中毒性肝炎。给予静脉滴注清开灵及葡醛内酯等治疗, 40天后痊愈出院。

1.3 肝损害并急性胆囊炎。

据文献报道, 因鼻窦炎, 每天服用阿奇霉素500 mg。服药当天感上腹不适, 坚持服药后症状加重, 连服3天后停药, 就诊时体温38℃, 皮肤及巩膜黄染, 右上腹压痛、叩击痛, 莫菲征阳性B超声检查示胆囊512~111.2 mm壁厚1.32 mm且模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急性胆囊炎。给予消炎及保肝等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 住院10天痊愈出院。

2 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影响

2.1 白细胞减少。

据文献报道, 1例27岁男性患者, 因发热39.0℃,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4×109/L, 淋巴细胞0.24, 中性粒细胞0.76。摄X线胸片示:心、肺、膈未见异常。静脉滴注阿奇霉素, 每日1次。3天后患者感疲乏无力, 纳差。查体:36.5℃心肺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8×109/L, 红细胞及血小板正常。遂停用注射用阿奇霉素, 其余治疗不变。分别于停药4天及8天后复查血常规, 白细胞升至42×109/L和64×109/L。

2.2 血小板减少伴皮肤淤斑。

1例6岁男性患儿, 因急性咽炎, 给予阿奇霉素0.075 g口服, 每天3次, 服用3天无效, 改为0.2 g, 每天1次, 连服3天后停药, 第4天患儿先由四肢继而全身出现散在淤点及淤斑, 实验室检查:血小板明显减少, 停药1周后全身淤斑消退自愈。

2.3 致严重溶血。

1例35岁男性患者, 因支气管哮喘入院, 过敏体质, 曾有阿司匹林致哮喘史, 静脉滴注阿奇霉素3 min后, 患者感到腰痛、全身乏力, 无其他不适, 做超声检查, 排除结石。第2天用药同上, 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输入2 min后, 患者再次感到腰痛、全身乏力、尿呈酱油色, 伴发热, 体温38℃, 并出现了血尿, 巩膜黄染, 怀疑系阿奇霉素导致的溶血, 急查白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 乳酸脱氢酶, 肌酸磷酸激酶均升高, 尿蛋白 (+++) , 潜血 (++) , 立即停药,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 静脉滴注5%葡萄糖500 ml+维生素C 3.0 g+维生素B62.0 g等作对症处理, 病情好转。

摘要:结合文献及实际, 针对阿奇霉素对消化系统及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阿奇霉素,消化系统,造血系统,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 第1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90.

犬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篇10

犬的大肠杆菌病是由于犬感染了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以发生败血症、腹泻、赤痢样症候群及毒血症等为特征。本病多见于新生幼犬, 大多数在出生后1周内发病。

(1) 症状 病仔犬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体质衰弱, 体温升高, 出现腹泻, 排绿色、黄绿色或黄白色的黏稠度不均, 带腥臭味的粪便, 粪便常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和气泡, 肛门周围及尾部的被毛常被粪便所污染。至病后期, 病犬可出现精神症、脱水症状, 可视黏膜发绀, 行走摇晃, 皮肤缺乏弹力。死前体温降至常温以下。

(2)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集中在肠管, 肠黏膜脱落, 肠管鼓气, 肠管内有少量气体和黄绿色、灰白色黏稠液体, 黏膜肿胀充血, 布满出血点, 肠系淋巴结肿大, 呈暗红色。剖检尸体的肉眼变化为体腔浆膜和整个胃肠道的黏膜面有出血性病变。病尸营养不良, 被毛蓬乱不洁, 肛门或后躯有粪便附着。剖开腹腔, 肝呈土黄色, 被膜有出血点, 肾灰黄色或暗紫色, 包膜下出血, 脾肿大, 充血, 心脏淡红色, 心内膜有出血点。

(3)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以及发病年龄、腹泻特点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 必要时做细菌学检查, 由小肠内容物分离出大肠杆菌, 用血清学方法鉴定, 如为病原性血清型, 即可确诊。

(4) 预防 大肠杆菌是温血动物体内正常肠道中的一类正常菌群。幼犬出生后不久, 即有大肠杆菌从口腔进入消化道的后段, 大量生长繁殖, 以后即终生存在, 并随粪便不断向周围环境中散播。有些菌株能产生肠毒素和具有侵犯肠浅表上皮的能力。当犬的防御能力低下时, 此类细菌可进入体内引起炎症, 甚至进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因此加强对犬的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 维护机体的正常功能和营养, 对预防和控制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5) 治疗 对大肠杆菌疗效药物较好和常用的药物有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大蒜酊等, 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或内服。对重症病例, 可静脉或腹腔注射葡萄糖盐水和碳酸氢钠溶液, 并保证足够的清洁饮用水, 预防脱水, 同时加喂苏打片来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2. 胃炎

犬的胃炎是由于过食或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异物或有刺激性的药物及饮水不洁等;细菌病毒感染、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继发于某些传染病、胃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及胃酸缺乏、营养不良等多种原因引起。

(1) 症状病犬精神沉郁、腹痛和呕吐为主要症状, 有口渴, 但饮水后即发生呕吐, 拒食现象, 弓背、触压腹部疼痛敏感、脱水、皮肤弹力下降、眼球下陷, 或因腹痛而表现不安, 表情痛苦, 急剧消瘦。呕吐严重时, 可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症状。检查口腔时, 常可看到黄白色舌苔和闻到臭味。初期吐出的主要是食糜, 以后则为泡沫样黏液和胃液。由于原因的不同, 其呕吐物中可混有血液、胆汁甚至黏膜碎片。

(2) 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 有条件的可做X线照片帮助诊断。

(3) 治疗 (1) 限制饮食:一般至少要停饲24 h。此时如不呕吐, 可多次给予少量的清水或冰块, 以能维持口腔湿润为度。然后喂以糖盐米汤, 或高糖、低脂、低蛋白、易消化的流质食物, 数天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2) 清理胃内容物:病初当胃内尚残留有害物质时, 可使用催吐剂。如皮下注射盐酸阿朴吗啡3~5 mg, 或口服吐根末0.5~3 g, 或吐酒石0.05~0.3 g, 后期有害物质进入肠道时, 则应使用泻剂。如灌服蓖麻油10~20 m L。 (3) 镇静止吐:当病犬呕吐严重, 有脱水危险时, 应给予镇静止吐。可肌肉注射盐酸氯丙嗪1.1~6.6 mg/kg体质量1次, 或用硫酸阿托品0.3~1 mg/次, 肌肉或皮下注射, 每日2~3次。 (4) 健胃止痛:健胃可用稀盐酸2 m L, 含糖胃蛋白酶3 g, 水200 m L, 分两天内服。为了制酸和镇痛可用合成硅酸铝3~5 g、颠茄浸膏0.04~0.05 g、淀粉酶0.6 g、炼乳1 m L, 分3份, 每天3次内服或混于食物中喂给。 (5) 及时补液:当呕吐剧烈时, 应及时补液。如5%葡萄糖溶液、复方氯化钠液静脉注射。如加入维生素B1, 维生素C时, 常可获得良好效果。

3. 肠炎

(1) 病因饲养管理不当占首要地位, 采食腐败或污染的食物、刺激性药物、异物、饮水不洁;继发于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等。

(2) 症状腹泻、腹痛是肠炎的主要症状。粪便呈液体样, 具有恶臭, 后期则常混有黏液、血液和泡沫等。腹部听诊, 可听到肠蠕动音增强, 或听到雷鸣音, 腹部紧张, 腰背弯曲。炎症波及十二指肠前部或胃时, 病犬常伴发呕吐。如病犬出现里急后重的症状时, 说明炎症已波及到结肠。小肠发生出血时, 粪便呈黑绿色或黑色。病犬有轻微或中等发热, 若感染细菌时, 体温可高达39℃~39.5℃。随着病情的发展, 病犬可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的症状。此时, 病犬常卧地, 皮肤缺乏弹性, 眼球下陷, 结膜发绀, 脉搏增数, 尿量减少、色暗。

(3)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 粪便形状、颜色、气味, 听诊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可进行诊断, 但要确定发病原因较难。

(4) 治疗 (1) 食饵疗法:应禁食24 h, 只给少量饮水, 之后可喂给糖盐水米汤 (每100 m L米汤中加入食盐l g, 多维葡萄糖10 g) , 或给以肉汤、淀粉糊、牛奶、豆浆等, 然后逐步变稠, 直至完全恢复正常饮食为止。 (2) 清理胃肠:应使用缓泻剂如硫酸钠、人工盐适量内服。 (3) 消炎止泻:用黄连素0.1~0.5 g, 每日3次内服。也可用磺胺脒 (0.1~0.3 g/kg体质量, 分2~3次内服) 、酞酰磺胺噻唑 (0.1~0.3 g/kg体质量, 分3~4次内服) 、磺胺甲基异恶唑等, 抗生素中可选用金霉素、土霉素或氯霉素。对非细菌性肠炎, 当积粪已基本排除, 粪便已无酸臭味, 但仍剧泻不止的病犬, 应给以收敛药物以止泻, 如活性炭0.5~2 g, 鞣酸蛋白0.5~2 g, 次硝酸铋0.3~1 g, 每日内服3次。 (4) 强心补液:为了防止脱水与电解质失调, 应给病犬静脉滴注林格尔氏液100~500 m L, 维生素C100~500 mg, 25%葡萄糖液20 m L, 每日静脉滴注1~2次。也可静脉滴注乳酸复方氯化钠溶液 (乳酸1.5 m L, 复方氯化钠液600 m L) 。 (5) 对症治疗:可补给维生素B, 维生素C和维生素K, 特别是排血便的, 应补给维生素K。对重金属盐类中毒的病犬, 应用各种特异解毒剂, 一般常用20%硫代硫酸钠溶液, 剂量为20 mg/kg体质量, 有良好的疗效。心脏衰弱的犬, 应给以强心剂, 如强尔心1 m L、安钠咖1 m L皮下或肌肉注射。

4. 沙门氏菌病

(1) 病因沙门氏菌病又称犬副伤寒, 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犬的沙门氏菌病大多由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

(2) 症状以肠炎和败血症为特征。急性和慢性病犬, 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呕吐和腹泻;重症犬血便、黏膜苍白、毛细血管充盈不良、发生休克, 死前出现黄疸;粪便有腐败臭味、含有黏膜和黏液;由于呕吐和腹泻发生水、电解质紊乱, 引起瘫痪、抽搐;有的出现呼吸道炎症;妊娠母犬可发生流产或死胎。

(3) 病理解剖变化最急性病例常不见明显改变;急性病例发生败血症病理变化;亚急性和慢性经过的病犬肝脏脂肪变性, 后期发生肝硬化、胆囊炎、坏死性肠炎、小叶性肺炎、心外膜炎和心肌炎等。

(4) 诊断本病易与消化道疾病相混肴, 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查可确诊。

(5) 预防发现病犬及时隔离治疗, 严禁其与健康犬接触。对病犬舍、运动场、食具应以2.0%~3.0%烧碱溶液、10.0%漂白粉乳剂、5.0%氨水等消毒液消毒。尸体要深埋, 严禁食用, 以防人员感染。严禁给犬喂不卫生或被病原菌污染过肉、蛋、乳类食物。

(6) 治疗心力衰竭的, 肌注强尔心0.5~1.0 m L;肠道出血的, 可内服安络血, 每次5.0~10.0 m L;对剧烈腹泻的, 可使用口服吸附收敛药, 如鞣酸蛋白0.3~0.5 g, 次碳酸铋0.3~0.6 g, 均为每天3次, 连用2~3 d。

5. 结语

针对以上几种犬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治疗及预防, 在以后的犬饲养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以下几点来执行:

(1) 科学饲养严禁给犬喂病死动物的肉, 霉变饲料, 污染饮水。对饲养管理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 注意灭鼠灭蝇。

(2) 合理管理发现病犬及时隔离治疗, 专犬管理, 严禁病犬与健康犬接触。对病犬舍、运动场、食具应以2.0%~3.0%烧碱溶液、10.0%漂白粉乳剂、5.0%氨水等消毒液消毒。

警惕消化系统无痛性隐患 篇11

消化性溃疡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大部分是胃溃疡,且并发症多,特别是突然发生出血与穿孔等并发症,是对老年人生命安全的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往往还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与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不但易掩盖消化性溃疡的症状,而且还会增加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中老年人若经常出现烧心、腹胀等不适感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胃癌 老年人患胃癌者大多症状轻微,缺乏特异性表现,往往与胃炎、溃疡病等一般胃病相混淆,被医患双方忽视而延误诊治。所以,凡年过50岁,近期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消瘦、饱胀感、消化不良,或突然呕血、黑便,或患溃疡病连续一两个月治疗无效者,均应立即去医院进行胃镜等必要检查,以明确诊断。患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有明显肠上皮化生、或曾做胃次全切术的患者,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每年应定期复查。

肝癌 肝癌起病多隐匿,患病之初常没有任何明显不适。一般老年人多在出现症状后三个月就诊,而这时就诊的患者多已到了晚期。如果肿瘤生长缓慢,可完全不痛,或仅有肝区轻微钝痛与闷胀不适感。不少患者常以消化不良、腹胀、食欲减退、疲倦乏力、消瘦等症状而就医。因此,中年以上、经常酗酒的男性,或有上述症状表现的患者,应及早做AFP(甲胎蛋白)测定以及B超等检查。

大肠癌 中老年人为大肠癌主要发病人群,大多数患者早期无不适,当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有腹泻、黏液血便、便秘、大便习惯改变、腹部隐痛等。但这些症状并非结肠癌患者所特有,因此,当有上述症状表现时,要及时就医,以便早期發现大肠癌,早期摘除无症状结肠息肉,防止其恶变。

胰腺癌胰腺癌临床多缺乏特异性表现,在黄疸未出现前,最容易被忽视,造成漏诊或误诊。部分患者早期虽有上腹闷胀或不适感,但多不能引起重视。待出现黄疸而就诊时,不少患者已属晚期,即使手术,其远期疗效亦不太好。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所以,凡中年以上的人,如有上腹部隐痛或闷胀感、体重减轻或消化紊乱,应想到患胰腺癌的可能,要及早进行B超、CT、胰胆管造影等检查,力争早期明确诊断。

胆石症有50%以上的胆囊结石患者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微消化不良症状,特别是老年患者,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对炎症感染的反应能力较差,患胆管疾病后由于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或病情严重而临床表现轻微,所以医患双方常认识不到它的严重性(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最严重且预后不良)。因此老年人应定期进行B超等检查。

中老年人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体检,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浅析 篇12

1腹痛

大多数腹痛由腹腔内脏器官的功能失常或器质性病变引起, 也可以由腹腔外器官的病变引起, 患者感到腹部某一个部位或不固定的部位及腹部弥漫性疼痛。根据病变及其程度不同, 腹痛的性质及表现也不相同, 临床上所用描述腹痛的名称也不一样。例如:“绞痛”可使患者坐卧不安, 多见于胆道蛔虫症及胆道结石病等;全腹“剧痛”, 患者不能转动身体, 双腿屈曲, 常见于急性胃肠穿孔;上腹部“钝痛”、“刺痛”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上腹部“隐痛”并放散到背部见于慢性胰腺炎。腹痛的伴随症状有:

1.1 腹痛伴发热

伴急性发热者常提示腹腔脏器急性炎性反应;伴缓慢的不规则发热多见于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及结核。

1.2 腹痛伴呕吐

主要见于腹腔脏器炎性反应, 如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等, 以及胃肠梗阻、胆道结石梗阻等。

1.3 腹痛伴腹泻

见于各种原因的食物中毒及肠炎、肠肿瘤、肠结核等。

1.4 腹痛伴便血

突发者可见于急性痢疾、肠套叠、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等;慢性者可见于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肠道肿瘤等。

1.5 腹痛伴腹部肿块

炎性反应性肿块常伴发热及明显的腹部压痛, 可见于阑尾脓肿、腹腔结核等;非炎性反应性肿块可见于蛔虫性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及腹腔肿瘤等。

1.6 腹痛伴黄疸

可见于肝、胆道炎性反应, 胆石梗阻, 胰腺炎及胰头癌等。

1.7 腹痛伴休克

可见于急性腹腔内出血、感染性休克 (多为化脓性胆管炎、中毒性痢疾、急性腹膜炎所致) 、急性胃穿孔、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

2恶心、呕吐

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 但也可单独出现,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特殊的不适感, 常伴有头晕、脉缓、血压降低等。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小肠内容物的一部分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性动作, 多与进食有关。呕吐也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其作种用是将有害物质排出。常见的呕吐原因有胃黏膜炎或刺激、 幽门梗阻、 反射性呕吐等。恶心及呕吐的伴随症状有:

2.1 呕吐伴肠绞痛

可见于细菌性食物中毒、其他原因的急性胃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肠梗阻等。

2.2 呕吐伴黄疸

可见于继续黄疸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胰腺炎、胆道蛔虫症等。

3腹泻

肠管蠕动增快而排便次数增多, 粪便稀薄或有脓血、粘液相杂者称为腹泻。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肠管蠕动亢进和分泌功能旺盛, 以及消化与吸收功能障碍, 致使肠内容物迅速通过肠管, 水分营养物不能充分吸收所致。临床上分急性腹泻、慢性腹泻等。腹泻的伴随症状有:

3.1 腹泻伴腹痛

脐周或上腹部阵发性疼痛, 肠鸣音亢进, 排便后腹痛不能缓解, 常见于小肠炎性病变;脐下疼痛排便后疼痛缓解, 一般为结肠病变。

3.2 腹泻伴呕吐

进食后数小时内呕吐、腹泻、腹痛, 常见于食物中毒等。

3.3 腹泻伴里急后重

提示病变在乙状结肠下段或直肠, 如细菌性痢疾、直肠癌等。

3.4 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常见于肠结核、结肠过敏、结肠癌等。

3.5 腹泻伴发热

常见于细菌性痢疾。

3.6 腹泻伴腹部压痛

脐周压痛常见于小肠病变;左下腹压痛常见于细菌性痢疾;右下腹压痛常提示有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

3.7 腹泻伴腹部肿块

下腹部肿块常见于结肠癌、增殖性肠结核、血吸虫病肉芽肿等。

4便秘

肠内容物在肠内运行迟缓, 排便次数减少。粪质坚硬、干燥, 排便困难, 如超过两天无大便排出者称为便秘。便秘的伴随症状有:

4.1 便秘伴腹泻

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者多考虑为肠结核、结肠过敏、结肠肿瘤等。

4.2 便秘伴消瘦、贫血

粪便扁小呈带状, 表面带血丝或鲜血者, 应考虑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等。

4.3 便秘伴偏食

活动少或无固定排便时间者应考虑习惯性便秘。

4.4 便秘伴急性腹痛、腹胀、呕吐或腹部肿块

对此须考虑到肠梗阻的可能。

5呕血

当上消化道 (食管、胃、十二指肠、胃肠吻合术后的空场) 大量出血时, 胃内或反流入胃的血液、经口腔呕出称为呕血。如出血量大且在胃内停留时间短, 可呕出鲜红或暗红色的血液;如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 由于胃酸的作用使红细胞破坏, 血红蛋白变成酸性血红素而成棕褐色;未被呕出的血液, 随大便排出, 可有黑色大便。呕血的伴随症状有:

5.1 呕血伴规律性上腹痛

患者已有溃疡病史, 并有饮食不当等诱因者, 多为溃疡性出血。但也有少数患者无溃疡病史, 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

5.2 呕血暗红色、量多甚至呈喷射状

过去有黄疸、肝病或血吸虫病史, 伴有肝脾肿大、蜘蛛痣或腹水及肝功能障碍等, 常见于肝硬化合并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5.3 呕血疼伴慢性无规律性的上腹痛

患者服碱性药物疗效欠佳, 上腹痛区域较广泛时, 应考虑到慢性胃炎出血的可能。

5.4 呕血前有发热、黄疸、胆绞痛或伴有胆囊肿大, 呕血后绞痛缓解

多提示胆道出血。

5.5 呕血伴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骨后或心窝部烧灼痛等症状

提示为食管病变 (食管炎、食道癌等) 所致的出血。

6便血

消化道出血经肛门排出体外称便血。便血一般分为鲜血便、柏油便及隐血便 (只有靠隐血试验方法才能检出) 三类。鲜血便一般来自回盲肠下端、结肠、直肠、肛门等处的病变;柏油便一般来自上消化道, 多见于溃疡病、肝硬变、胃炎、胃癌出血等;凡能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均可出现隐血便, 如溃疡活动期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缓解后则转为阴性。便血的伴随症状有:

6.1 便血伴规律性上腹痛

一般多见于溃疡病出血。

6.2 便血伴上腹痛, 且病程短而无规律性

应考虑胃癌出血的可能。

6.3 便血伴急性上腹剧痛

见于胆道疾病、溃疡病活动期、急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症、食管裂孔疝等。

6.4 鲜血便伴急性下腹剧痛

多见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肠套叠等。

6.5 粘液血便及脓血便

便次频繁, 伴有里急后重及发热者, 一般为急性细菌性痢疾。

6.6 暗红色血便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

应考虑到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癌等。

6.7 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伴有便条变细

常为直肠癌或直肠息肉出血。

6.8 便后滴血或射出鲜血, 与粪便不相混

多见于痔疮或肛裂出血。

6.9 便血伴发热、休克

多见于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也常见于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等。

7结论

上一篇:高职助产下一篇:实践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