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评价

2024-10-13

变化评价(精选12篇)

变化评价 篇1

2011年房县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实现了三大变化, 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指标体系更加切合管理需求。指标的核心指向、项目特性、量化标准更为鲜明和精准, 定量指标占三级指标的比重达63%, 保障了数据收集处理的可操作性, 弱化了评价人员对评价结果的主观影响。

二是评价内涵更加丰富全面。县、乡两级联动实施, 实现评价纵向到底, 同时县级评价在专项支出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支出和转移支付评价, 覆盖了财政支出的多个方面, 实现了绩效评价横向拓展。基本支出绩效评价主要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开展评价;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则主要对“一般性转移支付”开展评价。

三是组织方式更加科学优化。今年的评价工作组由去年的3个整合为1个, 工作组在确保数量和点位质量不变的前提下, 又进行了统筹安排避免选点重复。同时, 绩效监督与绩效评价同步跟进, 由局监督办对工作方案和评价报告进行考核, 对评价工作实施过程监督。

为强化结果运用, 房县财政局将把今年的绩效评价工作情况纳入财政激励约束考核范围。今年, 房县财政局在开展项目支出评价基础上, 又选择了一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评价, 截至目前, 各项绩效评价工作已基本结束。

变化评价 篇2

据悉,4月以来,我市对现有的人才政策和部分人才奖项进行了初步清理,将废止、修改部分不适应形势的政策和奖项,出台设置一些新的政策和奖项。市人才专项资金的建立步伐加快,市财政局已在今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了300万元的人才奖励经费。建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筹建市人才工作研究会的工作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市委副书记姜异康说,计划经济时期重视办企业,而市场经济时期看重的是培养企业家,只有优秀的企业家才能办好企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开阔眼界,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要规范人才奖励工作,形成有重庆特色的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奖项的设置一定要着眼于鼓舞人心,不能过多过滥,要形成合理的层次,市一级的奖项尤其要规范。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儒沛透露,我市正在筹备创建渝港澳人才交流促进会,为引进港澳人才搭建一个高效的平台。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说,优秀人才不是评出来的,而是赛出来的,对人才的奖励一定要看重其取得的成绩。(徐斌)

课改对课堂教学评价带来的变化 篇3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我们必须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转变对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采用“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的。但如果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就会受到挑战,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被空前地重视起来。因此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而教师也更进一步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因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这将同时带来一种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于是,促使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走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思考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再现教材,从而做到真正地深入了解学生。因此,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已不能满足“以学论教”评价模式对课堂教学的要求。除了写教案,教师可能更需要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和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也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才能真正上好“以学论教’:的每一堂课。而教案的使用和设计也需要随着新要求的变化而有所改进,以增强其适应性。例如教案并行设计“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大部分,这将有助于教师同时并重于教与学,设计“学情分析”或“开天窗”、“教后记”等内容,便于教师在课前分析、思考,课后总结、补充,在这个意义上,教案并不是写得越干净就说明教师备课越认真。

最后,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转移将促使教师重新反思一堂好课的标准要求。“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和感受到了什么等等,教师的板书和口语表达能力已不再是一堂好课的必要条件了。只要这位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不漂亮,但仍不失为一堂好课。由此,我们教师需要对“教学能力”进行新的思考和认识,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已不够了,自主实践将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知识。另外,更具挑战性的是,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再是“教教材”;课堂管理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又不同。不能完全按事先设计的进行,要有“弹性”余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这更需要我们教师的随堂机智。

总之,课改对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我们只有按照全新的理念,才能实践课改“重心的转移”。愿同仁们朝着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向,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展现出自己的风采,让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会泽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评价分析 篇4

森林资源状况作为反映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平的一个主要载体,具备十分强大的保水能力,能够起到涵养水源、节约或减少地表水的径流、避免土壤受到侵蚀以及水土流失的功能,在环境保护与保持陆地的生态平衡中有着关键作用。林分变化动态一般是指林分的蓄积、断面积等因子伴随林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是反映一定间隔期内森林资源面积增减数量、森林生长和消耗以及森林资源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客观分析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有利于预测各地森林资源的发展趋势,是科学经营森林资源和实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本文以2006年、2012年两期的森林资源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了云南省会泽县森林资源变化动态,为掌握和分析该地区森林资源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2 会泽县森林资源现状

据会泽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资源现状调查结果,会泽县土地总面积588367.0hm2,其中:林业用地327930.1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5.7%;非林业用地260437.9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4.3%;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265515.6hm2,疏林地977.7hm2,灌木林地27373.0hm2,未成林造林地16404.5hm2,宜林荒山8358.7hm2,其他林地9300.6hm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45.1%、0.2%、4.6%、2.8%、1.4%、1.60%。在有林地中:林分面积为261018.3hm2,占林地面积的98.3%,经济林4497.3hm2,占林地面积的0.70%。在林分中:针叶林面积为246242.7hm2,占林分面积的94.3%;阔叶林面积为594.1hm2,占林分面积的0.2%;针阔混交林1418.5hm2,占林分面积5.50%。

会泽县以云南松、华山松为主要林分,云南松、华山松纯林占林分总面积94.3%,林分树种结构单一。由于历史等原因,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过度采伐和不合理利用,使其境内原生的大面积优质天然林植被迅速减少,仅残留零星小片分布,目前的森林主要为云南松次生林和华山松人工中幼林。林分中中幼林面积比例高达94.3%,后备资源充足,林业发展潜力较大,但近、成、过熟林面积比例仅为5.3%,林分林龄结构极不合理。全县经济林面积为4497.3hm2,仅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7%。经济林未形成规模产业,且品种单一,品质不高。会泽县森林林分密度大,近年人工造林的云南松、华山松纯林多,密度大,病虫害危害潜在性大。目前,华山松木蠢象对者海林场、野马林场和娜姑镇危害已较为严重。火红乡和矿山镇相连的近3000hm2的华山松纯林及者海镇的病虫害多发林区等多处已出现大面积的病虫害险情,对会泽县的森林资源产生了极大破坏。

3 调查方法

会泽县分别在2006年与2012年完成了两期的森林资源调查。根据《云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与其他相关规定展开具体调查。将遥感判读和前期资料相结合,并以现地补充调查的方法为辅以此进行小班区划判读。使用最新的TM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几何校正与图像增强等方面处理,提取森林区划判读的最佳信息,在影像上叠加基本的地理信息与注记,制作成比例为1∶25000的尺卫星影像图。其主要的调查内容包括:林地面积、权属、森林林木蓄积、四旁树株数、蓄积与森林覆盖率。

4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

4.1 技术标准差异

以2006年(上期)森资源数据为基础,进行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见表1。

4.2 林地面积动态变化

两期相比,全县林业用地面积增加26779.5hm2;有林地面积增加8681.2hm2;疏林地面积减少5686.5hm3;灌木林地面积增加10545.4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增加17032.6hm2;苗圃地面积增加21.2hm2;宜林地面积减少了3814.4hm2森林覆盖率由21.59%提高到32.19%(表2)。

m2

4.3 森林资源蓄积动态变化

上期调查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497660.8m3,本次调查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942535.7m3,增加了444874.9m3;年增长率为1.75%;上期调查有林地蓄积为1384572.0m3,本次调查为1819397.0m3,增加了434825.0m3,年增长率为1.84%(表3)。

m3

备注:散生木蓄积量中含有四旁树蓄积

4.4 乔木林龄组结构变化

两期相比,乔木林面积增加了29.9%蓄积增加了31.4%;其中:幼龄林面积减少了55.4%,蓄积减少了45.9%;中龄林面积增加了43.2%,蓄积增加了35.3%;近熟林面积增加了74.0%,蓄积增加了35.3%;成熟林面积减少了9.5%、蓄积减少了11.0%;过熟林面积增加了1.4倍、蓄积增加了1.7倍(表4)。

注:2001年乔木林面积不包括集体经济林果园面积(1340.4hm2)

5 森林资源分析与评价

5.1 乔木林后备资源较为丰富,林龄结构不合理

从会泽县植被现状来看,优质天然林植被几乎已经不存在,仅呈零星小片分布,目前乔木林的构成主要为人工中幼林。从龄组结构分布情况来看,中幼龄林是林分主体,其面积占乔木林的94.3%,能够看出后备资源较为丰富,但近、成、过熟林面积比例仅为5.3%,林分的林龄结构很不合理。

5.2 林分总量增加,林地生产力不高,

由于受到长期人为活动的影响,山区形成大面积的次生林,农林交错,呈镶嵌性分布,林相不整齐,林分质量不高。随着近年来各项工程大力造林、封山育林以及全面管护措施的落实,使会泽县的林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森林得到了初步的恢复,形成了大面积的幼中龄林,较上期相比,有林地净增加25.0%,未成林地是原来的8.1倍,林分总量增加,但经济林仅占0.7%,林地的生产力较低。

5.3 树种结构中以针叶林为主,纯林面积较大

在全县乔木林中,纯林占94.5%,混交林仅占5.5%,纯林比重较大。在组成林分的树种结构上主要以华山松、云南松、秃杉、银杏、黄衫等为主,针叶树比重大,其面积占94.3%,蓄积占78.2%;阔叶树比重小,其面积占5.7%,蓄积占21.80%。在针叶树中,以华山松和云南松为主,全县华山松与云南松面积占乔林面积的55.5%,其蓄积占蓄积的55.5%和50.3%,由于长期人为活动的影响,均为萌生林,林相不整齐,生产力低,生长在阳坡、半阳坡的还形成了低产劣质林分或疏林地。

5.4 生态工程建设显见成效,森林资源增幅较大

调查期内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分别增加了35.5%和25.0%,年均增加2.37%和1.67%。其中,有林地以疏林地、未成林地和灌木林贡献最多,保持了有林地面积的快速增长。林业用地以非林业用地中的坡耕地、撂荒地和部分未利用地转变为林业用地的贡献最大。

5.5 未成林面积较大,林业具有发展空间

全县未成林地19137.3hm2,占林业用地而积的1.67%,基本为近几年来的生态工程人工造林地与未成林封育地,造林质量比较高,管护与抚育较为及时,保存率较高,为在短时间内稳定快速地提高森林覆盖率与林木绿化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全区仍有99647hm2的宜林地,为今后造林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6 结语

全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总的趋势是:林业用地、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面积全面增加,宜林地、疏林地、非林业用地中的坡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0.6%,活立木蓄积、有林地蓄积持续稳定增加,乔木幼龄林、成熟林减少,中、近熟林而积、蓄积在同步增加,尤以中龄林面积、蓄积增幅最大,占林分面积、蓄积的15.9%和12.5%,其次为近熟林,占林分面积、蓄积的14.5%和13.3%,乔木林蓄积年均增长率1.84%,森林资源基本上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余会军,陆小明,岳晓霞等.固原市原州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58~59.

[2]黄勇.关岭县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12~5413.

[3]袁传武,史玉虎,唐万鹏,等.鄂西三峡库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3~46.

变化评价 篇5

重庆市九龙坡区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摘要:以1988、2001和2007年三期landsat TM/ETM影像解译数据为依据,分析九龙坡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并参考Costanza以及谢高地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对九龙坡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九龙坡区在1988-2007近20年间,林地、耕地大量向建设用地转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ESV由1988年的4.322 8×108元减少到2007年的3.278×108元,年减少率为1.27%;生态系统单项价值服务中,所有单项服务价值均呈下降趋势;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变化对九龙坡区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影响缺乏弹性,说明研究结果可信.作 者:邓伟    杨华    DENG Wei    YANG Hua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047;重庆高校市级GIS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7 期 刊: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 25(2) 分类号:X321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    九龙坡区    服务价值   

 

变化评价 篇6

关键字: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环境影响评价

前言

目前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比较严重,其中大部分是由我国土地开发利用引起的。土地使用的变化对全世界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将土地使用变化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作为研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重要内容。目前国际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流域,在微观上考察土地开发利用对土地、生物、气候、水流的影响,甚至导致其他区域引起连锁的不良反应。这种微观上的对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的考察是进行宏观考察土地利用所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确定了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时间以及空间特征。

一,我国生态服务价值的现状

我国自1996年开始实施土地规划。截止2004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一张关于土地利用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计量表。该表显示,在1996年至2004年时期内,我国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整体上提高了0.19%。其中正方向增长的额度最高的当属天津市,该区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6.1%;负方向减少最多的是上海市,该区生态服务价值下降了2.2%。在土地使用类型发生变化的时期,通过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增减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生态服务价值中气候调节功能增长的最快,其在1996~2004年的增长速高达8.9%。生物资源控制的水平下降速度也处于很高的水平,约为5.4%。该研究认为开发我国生态服务用地的速度与数量的提升会导致我国生态服务价值的总体下降。下图是1996~2004年全国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空间分布格局。

二,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全国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服务价值主要是指人类在改造土地利用时,所能获得的社会经济利益。生态服务系统可以为全球生物提供生存的资源,具有较多的社会功能和自然功能。本文主要介绍供给功能、调节功能以及对生态的维持能力,供给功能主要体现在人类可以获得衣食住行的各种物质,部分具有较强观赏性的自然景观还可以提供精神的满足。人类通过对生态的改造与利用,形成的文化景点,古式建筑等都具有生态价值,这些价值可以表现在美学教育、教育功能、人文情感等方面。调节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可以不用在人类的操作下,自行进行系统的自我维护和清理的功能,如调节气候、净化水源等自我调节性功能,该种功能可以使自然界获得不断的更新和再生。生态维持能力主要指自然界大气、土壤、水文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平衡,生态系统的价值虽然不能直接为人们生产生活中所产生价值,但是它所产生的价值才使得人类得以生存。为了能够使生态价值表现的更加具体,国际采用影子价格、替代工程、费用效益等多种形式计算生态系统产生的价值。

人类活动与土地利用相关的主要有耕地开垦、矿藏开发、植被砍伐、土地开发、城镇建设用地等。然而这些土地利用活动却使得土地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土地开垦与植被砍伐,使原有的生态环境被人为的强制改变,农业所使用的化学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体内摄入有毒物质并逐渐积累在体内,人们在将这些动植物作为食物时会间接遭受损害。长此以往,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能力也会慢慢降低,同时也严重地降低了生态系统对气候、水域、动植物的调节功能,损坏了土壤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降低了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例如美国西部在1993年所爆发的黑风暴,致使当地95%的动植物死亡,当地居民死亡率也高达40%。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的土地几乎为黑色;矿藏的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能力是最高的。当生物能力多样性的维护能力降低时,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会降低,直接损害生物的生存系统,土地硬化和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打破了生态平衡,排放污染物,降低了水体的自我清洁与循环的能力,水污染通过饮用水渠道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与生态功能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如果土地调整仅是以经济利益为指向的,必然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破损,使生态系统所产生的价值以负值增长,最终社会因土地得到的经济利益甚至无法弥补因土地功能修复的高额费用。我们应该明确的是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基础,在土地的开发利用中不能忽略生态的服务价值,这是经济、人文、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所必须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段瑞娟,北京区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研究,2006年9期

2、郑江坤,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潮白河上游土地利用,2010年12期

变化评价 篇7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测试对象为万科云南省分公司全体员工,由于公司规模的扩大,所以员工数量逐年增加,但固有人员相对稳定。2011年有效样本量79人,其中男子48人,女子31人;2012年有效样本量130人,其中男子88人,女子42人;2013年有效样本量144人,其中男子92人,女子52人。对受试者进行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共10项指标的测试。

1.2 方法

严格按照国民体质测定各项指标的规范要求进行测试,验收。符合标准的数据处理后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统计学处理,显著性差异为P<0.05,非常显著性差异为P<0.01。

2 结果与讨论

2.1 测试结果

2.1.1 2011~2013年各项指标的测试结果见表1

2.1.2 2011~2013年体质测试评价状况见表2

2.2 讨论

2.2.1 形态指标方面

公司员工均为20~59岁成年人,身高体重稳定,男女身高均值均略有增减,但无统计学差异。男女BMI指数均无显著变化,但男子BMI指数在正常值范围内,女子三年的BMI指数均低于正常值下限。但从测试结果看,有个别体重高,BMI指数高的人在经过两年的锻炼后,降体重效果明显,但这仅仅是个体。

2.2.2 机能指标方面

男女肺活量均值逐年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男女台阶试验指数均值逐年增加,2012年与2011年相比无显著性变化,而2013年与前两年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见图1)。

2.2.3 素质指标方面

握力、女子仰卧起坐和男子俯卧撑三年来略有增减但无显著性变化;坐位体前屈无论男女每年均增加,但仅男子2013年比2011年增加且有显著性差异;闭眼单脚站立,2013年与2012年比较无显著性变化,2013年比2012年无论男女均有显著性增加,2013年比2011年无论男女均有非常显著性增加;纵跳,2012年与2011年比较,男女均有显著性增加,2013年与2011年相比,男子有显著性增加;选择反应时,2012年与2011年比较,男子无变化,女子变快,有显著性变化,2013年分别与2011年和2012年比较,男女均变快,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见图2、图3)

从原理上,成年人的身高相对固定,变化非常小,但除此之外的所有指标在基数不理想的情况下,都是可以通过锻炼来改善的。但从连续三年的测试情况来看,提高幅度大的指标有: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台阶指数、纵跳和坐位体前屈。通过询问受试者也得知,他们日常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反应、柔韧和平衡性的训练,这是因为这类训练相对力量训练要省时省力得多,故而更容易接受和坚持,而力量训练的缺乏导致3年来员工力量素质没有明显改善,表现在握力普遍不理想,女子仰卧起坐和男子俯卧撑没有明显提高。台阶指数的提高,则得益于公司组织员工坚持进行长跑训练,有效的提升了员工的心肺功能。

2.2.4 员工体质状况变化的原因探讨

从2011~2013年,员工体质达标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2013年更是达到了98.59%,就是达标率相对最低的2011年,员工体质达标率也高达94.37%,见图4。

从变化的情况来看,员工体质的增强与科学合理的锻炼是密不可分的。从表2和图2可看出,员工体质评价优秀率和良好率是逐年增加的,而合格率和不合格率逐年下降,2013年参加测试的144人当中,只有2人体质评价不合格。这与万科公司对职工体质状况的奖惩机制密不可分。据悉公司对体质评价达到优秀的员工有一定的奖励政策,对不达标的员工扣发一定年终奖,同时组织员工进行跑步等锻炼。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有效的促进了员工的锻炼。经过2011年第一次测试及之后的奖惩制度,员工根据测试后的健身指导,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持之以恒的锻炼,有效提高了个人体质状况,从而使员工体质状况整体得到提升。

从奖惩机制入手,的确能有效促进员工进行锻炼和提高体质,但采用整体评分的方式来评价员工的体质状况,员工有可能侧重锻炼某些机能素质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锻炼,导致这种进步不均衡,尤其是力量训练,相对缺乏。

3 小结

员工的体质达标率和优秀率都非常高,且优秀率和达标率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作为成年人群体,公司员工身体形态指标稳定,但女子的BMI指数普遍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从2011~2013年,台阶指数、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坐位体前屈和纵跳五项指标有显著性提升。而肺活量,握力,男子俯卧撑和女子仰卧起坐几项指标无显著性变化;从全体员工体质的变化可以看出,公司对员工体质的重视,以及采取的相关奖惩制度和督促员工日常锻炼的制度,是促进员工体质提升最重要和最行之有效的办法;采用把各项指标得分相加,用总分进来评价员工体质状况的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可能使他们选择锻炼起来比较容易的项目来提升自己,而忽视了其他比较累的项目的锻炼,从而导致这种体质的进步是不均衡的,尤其是力量训练,相对缺乏。提示应采取措施,在整体评价个人体质之余,鼓励和督促员工针对个人薄弱的方面进行锻炼,从而达到个人体质的全方位均衡进步;在进行体质测评后给出个性化的健身指导具有非常实用的意义,企业员工在对自己薄弱的,或者有进一步提升潜力的项目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后,体质评分逐年增加,科学健身效果明显。

摘要:本文以万科云南省分公司全体职工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进行体质测试的数据为代表,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讨论云南企业职工的体质现状、动态变化及其体质达标率与优秀率的变化情况,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探索。目前国内针对企业员工的体质研究较少,本文旨在了解企业员工的体质状况,探索其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变化原因,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表明:公司员工整体体质水平较好,体质达标率、优秀率和体质评分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所有指标中,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台阶指数和纵跳成绩的提高最为明显,而力量类素质没有变化;公司对员工体质的重视和采取的相应促进措施有效提升了员工的体质,但员工的体质提高不均衡,尤其是力量类素质有待提高。

沈家门渔港营养盐现状及变化评价 篇8

1 材料和方法

1.1 站位布设与监测频率

在沈家门渔港海域共布设监测站位7个,采样站位如图1所示。2006~2011年每年8月份进行一次水质监测,水深大于10 m,采集表、底层样品,若水深小于10 m,只采集表层样品。

1.2 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包括亚硝酸盐(NO2-N)、硝酸盐(NO3-N)、氨盐(NH3-N)、活性磷酸盐(PO4-P)和化学需氧量(COD),此外,无机氮(DIN)为NO2-N、NO3-N、NH3-N含量之和。NO2-N采用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NO3-N采用锌-镉还原法,NH3-N采用次溴酸盐氧化法,PO4-P采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COD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法,样品采集和分析均按照《海洋监测规范》[2]进行。

1.3 评价方法

采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和潜在性富营养化划分方法,对沈家门渔港海域在2006~2011年的营养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评价。

1.3.1 营养状态指数法

营养状态指数法的计算公式为E=COD×DIN×DIP×106/4500,式中,COD、DIN和DIP含量单位均以mg/dm3表示,若E<1,则水体处于贫营养状况;若E≥1,则水体出现富营养化;E值越大,表明富营养化程度越严重。

1.3.2 潜在性富营养化法

郭卫东以潜在性富营养化的概念为基础,提出了营养盐限制与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3]。该评价模式同时兼顾氮、磷含量及CN/CP。潜在性富营养化等级的划分标准见表1。

2 结果与讨论

2.1 营养盐含量分析

2006~2011年沈家门渔港海域营养盐含量监测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2006~2011年沈家门渔港海域无机氮含量为0.453~0.732 mg/dm3,无机氮含量较高,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4]相比,无机氮含量已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从年际变化来看,无机氮呈逐年升高趋势,2011年无机氮含量是2006年含量的1.6倍,无机氮含量升高显著。2006~2011年磷酸盐含量为0.030~0.053 mg/dm3,2006年和2007年磷酸盐含量尚符合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由于磷酸盐含量也成升高趋势,2008年后磷酸盐含量基本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2011年磷酸盐含量更达到了0.053 mg/dm3,是2006年的1.7倍。综合分析,该海域无机氮和磷酸盐含量较高,已受到无机氮和磷酸盐的污染,应引起关注。

2.2 营养水平分析

2006~2011年沈家门渔港海域营养指数E为3.73~13.10,大于1,属于富营养化水平,尤其是2010年和2011年,营养指数E大于10,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这与无机氮含量升高较快有关,另外,也与COD含量升高有关。在年际变化上,由于营养盐含量的逐年升高,E值也基本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富营养化呈加重趋势,但2009年时E值降低,这与COD含量较低有关,2009年COD含量为0.75 mg/dm3,是2006~2011年监测期间出现的最低值。

根据郭卫东提出的潜在性富营养化划分等级,2006~2011年沈家门渔港海域水质也均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受氮磷营养盐年际变化的影响,2008年和2010年属于富营养化状态,其它年份相对无机氮含量来说磷酸盐含量较低,所以营养状态属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营养水平。沈家门渔港海域水质富营养程度严重,这与沿港一带陆源入海排污、船舶排污量大和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差有直接关系。

2.3 N/P值

N/P值是考察营养盐结构的主要指标[5,6]。按照Redfiled等[7]的研究理论,一般海水中正常N/P值为16:1,浮游植物从海水中摄取的N/P值也约为16:1,偏离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某一相对低含量元素的限制。2006~2011年沈家门渔港海域N/P值变化状况见图3。由图3可知,2006~2011年N/P值为25.9~38.4,高于海水的正常N/P比值16,磷酸盐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要限制因子。N/P值的变化与无机氮和磷酸盐含量的变化直接相关,N/P值最高出现在2007年,为38.4,这与无机氮较2006年升高而磷酸盐含量保持不变有关;2008年最低为25.9,这与2008年磷酸盐含量升高幅度较大有关;2009~2011年无机氮和磷酸盐含量同比升高,因此,N/P值基本稳定在30左右。

3 结 论

(1)2006~2011年沈家门渔港海域无机氮和磷酸盐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无机氮含量较高,无机氮污染严重,应引起关注并加强监测。

(2)沈家门渔港海域呈富营养化状态,营养指数E为3.73~13.10,尤其是2010年和2011年的营养指数E达到了10以上,富营养化严重,这与沿港一带陆源入海排污增多、海域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差有关。

(3)无机氮和磷酸盐的含量变化决定了N/P值的变化,2006~2011年N/P值25.9~38.4,高于正常值,磷酸盐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限制因子。根据潜在性营养等级的划分,除2008年和2010年为富营养等级(Ⅲ),其它年份均为磷中等限制潜在性营养等级(VP)。

摘要:根据2006~2011年沈家门渔港海域水质监测结果,对氮磷营养盐的污染现状、年际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进行营养状态指数法和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沈家门渔港海域无机氮和磷酸盐含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无机氮含量较高,为0.453~0.732 mg/dm3,已超国家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营养指数E为3.73~13.10,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且呈逐年加重趋势,其中,2008年和2010年属于富营养等级,其它年份均为磷中等限制潜在性营养等级(VP);N/P值为25.9~38.4,高于正常海水的Redfield比值,磷酸盐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要限制因子。

关键词:沈家门渔港,营养现状,变化

参考文献

[1]陈邦杆.舟山沈家门渔港功能布局规划[J]水运管理,2010,32(12):24-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17378-2007,海洋监测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3]郭卫东,张小明,杨逸萍,等.中国近岸海域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J].台湾海峡,1998,17(1):64-70.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S].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5]彭云辉,孙丽华,陈浩如,等.大亚湾海区营养盐的变化及富营养化研究[J].海洋通报,2002,21(3):44-49.

[6]郑丙辉,秦延文,孟伟,等.1985~2003年渤海湾水质氮磷生源要素的历史演变趋势分析[J].环境科学,2007,28(3):494-499.

变化评价 篇9

随着社会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 我国每年死亡人数近30%是由心血管疾病导致的。而且,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 这一比例还将会上升。如果我们仍把主要精力停留在心血管疾病下游与终末期的救治上, 那么在未来的20~30年间, 这一疾病将会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负担。因此, 开展心血管疾病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 从根本上降低病变造成的严重后果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1. 现有的诊疗方法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 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1]。因此开展早期预防诊断, 及早进行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已逐渐成为临床工作者的共识。在过去50年里, 有超过200个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被报道, 其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近十多年来被医学界认为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 与心血管疾病有高度的相关性[2]。由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仍具有可恢复性, 因此对血管内皮功能进行评估和治疗已成为医学界开展心血管疾病预防工作的主要措施。目前临床上对血管内皮功能进行诊断的方法主要包括:冠脉造影、肱动脉血流介导下的血管直径检测及外周动脉张力 (Peripheral artery tone, PAT) 指数检测、内皮活性因子检测等。但上述检测方法都存在设备价格昂贵, 操作复杂等因素, 在国内紧张的医疗资源环境下, 大部分的亚临床患者难以花费大量的时间及金钱到医院做常规性检查。

2. 设备工作原理

健康个体在血流介导 (Flow Mediated Dilation, FMD) 下会引起血管扩张及反应性充血, 一旦血管内皮功能出现障碍, 上述应激状态就会变弱, 甚至无法引起应激[3]。从生物传热学角度可知, 血流量的改变会引起体表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阻断血流后, 没有恒温血液来补充热量, 指尖表面温度就会逐渐降低, 直到与室温达成新的平衡。释放袖带后, 血管扩张使血流量快速增加, 为指尖带来大量的热能, 使温度出现反弹。指尖表面毛细血管网丰富, 脂肪少, 可以快速响应血流量改变引起的温度变化, 反弹量的大小及变化速度就是评估血管内皮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而且通过内置算法可进一步推导出血管直径变化幅度。相对现有的影像检测手段, 使用温度评估方法更简易便捷, 特别适合于家庭及基层医院开展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工作。

3. 设计方案

3.1 系统结构方案

图2为测量装置的系统结构框图, 主要包括自动加压模块、温度测量模块、血氧测量模块、显示模块、评估标准数据库。自动加压模块采用示波法监测血压, 能根据血流搏动叠加的振幅, 自动预测收缩压并动态调整袖带压力, 维持两者之间30mm Hg的压差, 特别适合老年人、已有心血管病患者及不能耐受压力者, 可减少长时间阻断血流带来的并发症[4~5]。温度测量模块有三个探测点, 包括阻断血流的指尖温度、无血流阻断的指尖温度、环境温度, 后二者用于修正环境温度及其他生理状态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血氧模块用于监测阻断血流组织的氧耗状况, 确保受试者在长时间诊断、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显示模块可动态显示指温的变化曲线及评估指数。评价标准数据库是经过大样本临床试验建立的经验总结, 能根据评估指数的变化趋势, 预测受试者与不同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以及风险等级。

本设备所设计的安全措施, 可确保肌体组织在长时间缺血过程中的安全性, 除用于血管内皮功能评价外, 也可作为肢体末端闭塞血管侧枝循环重建的辅助治疗设备 (图3设备样机) 。

3.2 工作流程方案

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首先输入测试者的个人信息、身体健康状态, 系统根据个体的差异自动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绑好压力袖带及温度探头、血氧探头后, 开始基础温度数据采集和常规血压测量, 120s或温度平稳后, 袖带加压阻断肱动脉血流, 保持温度数据采集, 在第2到第5min的时间段内, 系统判断是否达到释放袖带压力的标准, 袖带泄压后, 仍持续采集温度数据5min。测量完毕后, 根据内置算法进行数据分析, 显示评估指数及风险等级。

采用指尖温度变化指数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是一种相对简易的方法, 但因影响体温变化的因素较多, 必须分离出血液灌注率变化对指温影响的权重, 才能使检测结果更好地体现血管内皮细胞对血管舒张的调节能力。我们知道, 人体有一套精密的体温调节系统, 会通过血管活动、寒颤、出汗等机制来维持体温的恒定, 因此测试时必须保证环境温度及受试者生理状态的稳定。另外, 在热的传递理论方面, 生物体与非生物体有很大的不同, 生物活体除了组织间的导热外, 还包含血液的流动换热及代谢产热[6]。生物体组织中的温度分布可用Pennes方程来描述:

式中T为组织温度, T0为动脉血温度, qm为组织代谢率, Wb为血液灌注率, ρb为血液密度, Cb为血液比热, ρt、Ct、Kt分别为组织密度、比热、热导率[7]。

由于人体组织的导热性能较差, 组织间的导热量很小, 而且指尖及皮肤新陈代谢不活跃, 测试点代谢产热也很小, 所以人体核心向体表的热量传递以及人体各节段之间的热量传递主要通过血流换热实现[8]。国内贺缨等学者也通过实验证明了血液灌注量对手指温度变化的影响[9]。因此, 通过求解上述方程可以得出血流介导下血液灌注率的变化情况, 进而推导出血管的舒张情况, 从而实现对血管内皮健康状态的评估。

4. 结论与展望

在肱动脉血流介导下, 使用指温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是开展心血管疾病预防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传统检测方法因设备昂贵、操作复杂, 要实现心血管病的早期预警需要极大的成本, 这也是导致目前心血管病突发性强, 致残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本文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设计了一种廉价、易用的普及型评估工具, 可进行日常连续监测, 显示温度指数变化趋势, 这热导率[7]。将使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患者及早发现问题, 实现早期逆转成为可能。同样本设备也有利于广大科研工作者开展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评价、心血管药物疗效评价等需要大样本的循证医学研究工作。但如何将这一指标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 仍需广大有志者共同努力, 逐步建立完善的算法及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郑瑾, 叶平.血管病变早期检测及临床意义[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2, 02:207-210.

[2]王宏宇, 胡大一.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刊, 2003, 03:58-60.

[3]张荣利, 朱天刚.超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治及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仪器, 2008, 05:6-10.

[4]Teruo INOUE, Hidehiro MATSUOKA, Yukihito HIGASHI, 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作为血管衰竭的诊断方法[EB/OL].http://www.365heart.com/show/40786.shtml.

[5]刘洪运, 李开元, 张政波, 郭俊艳, 王卫东.一种跟踪收缩压的智能气压式止血装置的研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2, 06:396-399.

[6]王辉.生物传热学及其医学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4, 02:159-162.

[7]杨昆, 刘伟, 朱光明.生物组织血液灌注率的无损测量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 2003, 01:69-72.

[8]桑民敬, 袁修干, 邱义芬.冷环境下手指温度分布的数值模拟[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2003, 05:340-343.

变化评价 篇10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 使全球很多银行受到严重打击, 甚至有些银行宣布破产, 有些被收归国有, 这次危机也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强管理, 在保证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 提高其经营效率。本文试图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对我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发生前的2007年和金融危机发生后的2008年的经营绩效进行比较,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处理危机的能力, 并且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绩效进行排名, 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易红兵 (2006)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了评价, 得出的排名为浦东发展银行绩效水平最高, 建设银行排名最后。秦志强, 翟守强 (2008) 利用DEA的方法对我国内地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了评价, 得到的主要结论是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从各个层面看, 都具有相对规模和技术有效性, 而其他各家银行存在着相对的低效率。杨淑萍、赵秀娟 (2009)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了评价, 但其更注重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实证的数据并没有直接揭示。我国学者对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层次分析法、DEA方法和因子分析法上,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并且对金融危机前后的银行绩效进行比较分析, 希望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二、我国商业银行绩效比较及评价

(一) 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为了考察商业银行绩效情况, 本文选取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的所有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以沪、深股市的A股上市银行为样本空间, 共有14家样本公司供本文研究。选取2007年和2008年两个年份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文所用数据均来源于样本上市公司公布的各年年报, 上市公司所有指标均来源于新浪财经。

(二) 研究变量的确定

1.绩效指标的确定

对公司绩效的考评, 应该是全方位的, 用一个指标是不够全面的,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公司绩效进行评价, 主要分为偿债能力、经营效率、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本文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总结出一个综合绩效指标, 用此综合指标对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评价。有关指标的说明见表1。

2.综合绩效指标的确定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主成分分析过程如下:

第一步, 确定变量是否适合于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的前提是观测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 如果原有变量之间不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 就无法从中综合出能反映某些变量共同特征的少数公共因子变量来。因此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 需要先对有关变量作相关分析。表2为利用EVIEWS5.0软件计算得到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由表2得知这些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 满足主成分分析的前提。

第二步, 提取特征向量。经EVIEWS5.0软件计算得到表3特征值和贡献率表, 从表3中可以看出, 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有四大特征根:3.892、2.471、1.432、1.291, 它们一起解释了商业银行综合绩效评价指标方差的90.86%, 即前4个特征向量已集中体现了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根据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和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 故选取前4个特征值, 用4个新变量来代替原来的10个变量。

但这4个新变量的表达式还不能直接得到, 经过处理得到表4表示的主成分与对应变量的相关系数表。

第三步, 构造主成分函数。根据表4得出各主成分表达式分别为:

F1=-0.473X1+0.456X2+0.044X3+0.333X4-0.311X5-0.374X6+0.389X7-0.058X8+0.187X9+0.171X10

F2=0.097X1-0.215X2+0.31X3+0.353X4+0.414X5+0.31X6+0.272X7+0.063X8+0.5X9+0.36X10

F3=0.134X1+0.095X2-0.071X3-0.175X4-0.241X5-0.128X6-0.308X7+0.693X8+0.173X9+0.509X10

F4=-0.127X1-0.003X2+0.732X3-0.3X4+0.21X5-0.301X6+0.132X7+0.337X8-0.116X9-0.283X10

第四步, 构造综合绩效指标函数。以各主成分的信息贡献率为权重构造各家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指标函数, 公式如下:

综合绩效= (38.92%F1+24.71%F2+14.32%F3+12.9%F4) /90.86%

(三) 结果分析

把2007年和2008年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带入到综合绩效函数中, 得到各银行的绩效及其排名 (见表5) 。

通过表5可以看出2007年和2008年各家银行的绩效变化情况, 其中较早上市的股份制银行表现较好, 不仅绩效绝对水平较高, 而且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后的绩效排名变化也不是很大。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稳居绩效排名的前3位。但是也应看到, 大部分的银行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使得绩效水平在2008年大幅下降, 大多数银行2008年绩效都负增长, 其中华夏银行绩效水平跌幅较大, 达到41.21%, 但是整体绩效水平仍然排名第3。国有商业银行表现欠佳, 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绩效水平较低, 分别排名8、9和11, 在整体排名中比较靠后, 但其处理危机的能力较强, 经历金融危机后, 绩效水平不降反升, 也让人们看到国有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还是较强的。总体来看, 中国的商业银行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 总体绩效水平较好。

三、结束语

本文用2007年和2008年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实际数据,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构建了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并据此分析了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 我国商业银行绩效水平的变化, 得到结论是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绩效水平不是很平均, 较早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绩效水平较高, 但其面对风险的处理能力较弱;国有商业银行绩效水平较低, 但是面对风险可以较好处理, 国际金融危机后绩效不降反升。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 鉴于本文仅仅用2年的截面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了检验, 所选用的样本也比较有限, 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易红兵.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 2006 (5) :52-53.

[2]秦志强, 翟守强.基于DEA分析的中国内地商业银行绩效评价[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8 (5) :39-42.

变化评价 篇11

【关键词】超声;糖尿病;妊娠期

妊娠期糖尿病(GDM)分为两类:妊娠合并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分别是在妊娠前、妊娠期发生或发现患有糖尿病。GDM严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胎儿的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功能[1]。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STI)是一项新发展起来的技术,能够从心脏力学角度对心肌舒缩功能进行无创、定量评价,能够推进对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心室功能变化进一步研究[2]。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清远市妇幼保健医院及深圳市南山妇幼保健医院进行产前检查、随访和超声物理评估的孕妇。病例组的入选标准是:在孕24周,产科患者进行糖筛查阳性者行糖耐量(OGTT)试验,被确诊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的诊断标准是:在孕24周进行糖筛查试验,测验空腹血糖和服用50克葡萄糖1小时后的血糖[3]:(1)空腹血糖≥5.8mmol/l,1小时血糖≥11.lmmol/l,则确诊为妊娠糖尿病患者;(2)如空腹血糖≥5.8mmol/l,而7.8mmol/l≤l小时血糖<11.1mmol,或空腹血糖正常,1小时血糖≥11.1mmol/l,则要进行OGTT试验;(3)OGTT试验:空腹12小时后口服75g葡萄糖,测空腹时血糖及1小时、2小时、3小时血糖,数值应当分别小于5.6mmol、10.3mmol、8.6mmol和6.7mmol。 如果上述兩项及以上升高,那么就归为妊娠糖尿病组。如果有一项升高,那就归为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在孕24周之前,胎儿肝糖原贮存量不能够满足调节其血糖浓度的需求,这就需要胎盘释出糖原来进行调节。而在孕24周后, 胎盘糖原量逐渐降低, 肝糖原量慢慢升高。这时胎儿逐渐能够自己调节血糖浓度。所以本研究着眼于孕24周后。按照孕周时间段,将入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孕妇,分为9个组,为24-28周胎儿组32-36周胎儿组和新生儿组。

1.2研究方法

由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来进行超声图像的采集和存储和心功能数据及动态图形的采集。使用Philips iU 22 彩色超声诊断仪,配备频率为2.5~6.0 MHz的单晶体纯净波探头,把聚焦调节到左室腔中部,以便将所有心肌节段清楚显示出来。调节深度,在胎动较少的时候,让孕妇进行一下屏气,等图像清晰显示后,在胎儿脊柱长轴切面,将探头90度旋转,横切胎儿胸部,就能够将心脏标准四腔观、胎儿左心室短轴心尖水平和乳头肌水平的图像显示出来,利用局部放大功能,启动自编速度向量成像设置,系统自动对3600 ms 的动态二维图像进行数字化声学采集。要保持心率基本的一致性,存储在工作站中,等到脱机时进行分析。

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4]:(1)二、三尖瓣口血流频谱:在心尖或心底四腔心切面,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瓣口血流观察,采用脉冲波多普勒采取瓣口血流频谱。分别用E峰、A峰来记录双峰频谱,并测量E、A峰速。(2)下腔静脉血流频谱:下腔静脉血流可以在主动脉弓纵切面观察到,取样容积置于近右心房处。两个正向波和一个反向波为其频谱表现,分别记为S、D、a波,并测量峰速,进行脱机分析。

2 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组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峰速差别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作为新发展起来的超声心动图新技术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STI)和它延生的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 VVI),是利用高分辨率的二维灰阶图像对声学斑点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所以拥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另外,由于在非多普勒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不会被心脏整体运动所影响,因此同组织多普勒相比,在反映心脏运动情况时更为真实、准确,使得对左室旋转和扭转运动进行无创、准确地评价有了可能,能够量化地评价心脏扭转变形。因为没有角度依赖,而且受周围组织及运动的影响较小,所以能够定量地从长轴方向、径向和周向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几个方面进行各节段心肌的比较,并能够对应变率、位移及旋转角度进行计算。理论上来说,该技术能准确量化地对心室扭转运动特征进行分析[5]。据调查显示,目前国内还没有对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心功能变化利用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进行评价的报道。本文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组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峰速差别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及产后新生儿左、右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变化规律和特点进行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意义重大。本文希望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及产后新生儿左、右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变化规律和特点进行应用该新技术动态评价,能够有利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及早干预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魏凤,李玉宏. 斑点追踪技术观察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心肌力学改变[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01) :103-104

[2] 刘丽萍,郭泰,芦芳.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初步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07) :257-258

[3] 方玲玲,张平洋. 超声心动图应变和应变率成像的临床应用新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0(01) :75-76

[4] 姚远,李胜利,陈秀兰,文华轩,廖玉媚. 高频超声检查胎儿尸体心脏的研究[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9(06) :285-286

变化评价 篇12

一、历史高考试题的纵向发展变化

二、历史教学评价的发展衍变

通过对三个表格以及这三十几年高考试题内容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评价体系有如下变化:

1.评价载体由知识广度到知识深度的转变

从题型、题量角度分析:通过表1、表2可以总结出1978年———1997年历史试卷至少是4种题型, 每张试卷客观题 (包括名词) 是35———60道题, 多数为45道题左右;主观题是3———5道题。通过表二、表三可以看出1998年开始是三种题型, 后变为两种, 题量也在逐渐减少, 由40道左右客观题和5道左右主 观题组成的试 卷到2002年时固定为12道客观题、2———3道主观题。从这些数字的变化就可以看出, 评价不再追求知识点多少的考查, 即不再追求对知识广度的考查。

从试题内容角度分析:以新课程改革为界, 旧课程是一个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 而新课程是由25个历史专题组成的整体。因此试题内容就有很大不同, 考试的面将由一个体系完备、无所不包的大通史浓缩成为一个个代表性高、概括性强的专题史。

2.评价目标由知 识记忆到考查能 力 的转变

分析表1可以看出1978年———1988年, 考试题型以 客观题为 主。1978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大纲》 (试行草案) ,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中对评价作了明文规定。即:为了巩固教学, 必须重视复习, 进行必要的考查。老师应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 记忆必要的历史事实和年月日、朝代名称和顺序等。1988年的历史教学大纲提出“为了巩固教学效果, 必须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复习和考核。复习要抓住线索, 突出重点, 弄清概念, 活跃思路。考核要注意基础知识, 注意培养能力”。这说明这一时期评价的目标已开始从注重知识转向注重能力。但分析试题内容以及设问可以看出这一阶段考核还是以知识记忆为主, 考查结论大多是封闭的, 可从教科书上找到答案。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概括、总结能力的试题每年最多只有两道题。

1992年, 历史教学大纲加上“考核要注意思想性”。国家 教委考试中心在1992年2月出版了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 它要求考生把重点放在系统掌握课程内容内在联系上, 以及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1995年又重新修订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强化对能力要求的考核, 并对能力进行了分类, 分类主要说明从哪些方面进行测试, 而不是把能力要求截然分开, 要把“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历史阐释”、“文字表达”这四个类别统一为能力的整体要求。这说明历史评价已开始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3.评价结果由注重结论到注重过程的转变

建国以来, 我国共进行过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评价体系也在逐渐发展、变化。但从分析1978年———2013年试题可知, 2009年的新课程改革与之前的课程改革在评价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评分标准上, 原来主观题主要采取“采分点”式评分, 而新课程改革后, 高考试题中增加了“新血液”, 采取SOLO评价法进行评分。这说明评价体系已开始由原来注重评价结果向注重过程评价转变。在理念上, 即是做到目标多元、方式多样, 不仅要从量的方面衡量学习结果, 更重要的是要从质的方面衡量学习结果, 使评价既全面又合理。

在评价时按多个层次分别赋予不同的分数, 据学生的思维层次来打分, 教师不再拘泥于标准答案的表述, 不在乎学生的答案是否与标准答案接近, 答了多少个字, 而是通过答案分析他能够达到哪一思维层次。这样学生答案就可以被量化。这种评价方法就是SOLO分类评价, 力求分析出学生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认识水平, 注重对其思维过程的评价, 相对于传统评价方法更加注重过程评价。

上一篇:逻辑方案下一篇:投资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