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机制(共12篇)
活动机制 篇1
1 引言
全民阅读活动在当今已经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阅读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一个平台,同时阅读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项高级能力。阅读作为一项认知活动,能起到促进人类发展的作用,是文化保存和传播的根本途径。全民阅读是一项社会性活动,在新技术环境下,人们的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在多元文化交互不断深化的信息社会中,阅读能力、阅读素养成为培育国家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竞争的重要方式之一。世界各国都积极采取各类措施,着力推进全民阅读。许多国家都把全民阅读作为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国家行为加以推动,国际社会也是如此。
2 全民阅读机制实施策略
在现今社会,全民阅读在国内外广泛被采纳,相应诞生了很多机构和纪念日,例如日本“阅读年”、美国的“全国诗歌日”、英国的“全民阅读年”,中国的“全民阅读月”,这些举措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阅读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质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阅读是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文化的继承,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大力提倡和实施全民阅读活动,不断完善全民阅读活动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当前国情。针对全民阅读机制的现状,本文从政府的重视程度、全民的阅读习惯、学校对学生阅读的重视情况、各类图书馆对全民阅读活动提供的平台、全民阅读机制下的奖励政策等方面出发,研究全民阅读机制的有效开展途径,并根据每项内容,归纳和总结出了相应的具体实施策略。全民阅读机制的有效开展途径见表1。
从表1中可看出,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有利于全民的阅读机制的快速成型。学校应该努力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平台,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全民长效阅读机制,而不是每年只在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或每年十二月的“全民读书月”才组织活动。
3 我国全民阅读活动机制现状
近年来,在中央和各地政府的推动下,全民阅读活动在我国各地区蓬勃发展,越来越受欢迎,同时阅读体制也越来越完善,成效也越来越显著。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建设全民阅读和谐的社会已经成为全国各地甚至是全世界各地的共识。我国是一个热爱图书、倡导阅读的文明之邦,有着悠久的阅读传统,而把全民阅读作为一个有目的的推广活动来开展,则始于2 000年全国知识工程小组决定每年十二月举办“全民读书月”。从1982年我国启动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至今,我国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组织开展了属于本地区的读书活动,有400多个城市自发开展了读书节、读书月、读书周等活动。截至2009年,有9个城市有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城市读书节,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我国全民阅读有以下特点:新闻报道多,专业文献较少且资源分散,不同地域或行业的阅读推广的特色不明显。虽然我国每年的阅读促进活动,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但阅读推广活动缺乏长期性、延续性及整体性规划,在阅读推广实践中缺少可供借鉴的经验,一些活动内容与形式大同小异、不够新颖,社会参与不充分,缺乏科学的调研与评估手段,阅读推广效果不够显著。
据调查,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以“阅读和(推广或读者服务)”为题名的文章,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有610篇,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有505篇;以“全民阅读和推广”为题名的文章,中国知网数据库有13篇,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有116篇;以“阅读和项目管理”为题名的文章,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有1篇,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有1篇;以“阅读项目”为题名的文章,中国知网数据库有2篇,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有3篇;对于国外数据库检索情况,以“(Read or reading) and (promotion or service)”为题名的文章,EB-SCOhost中的LISTA有86篇,国道SpecialSci中的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专题库有61篇;以“National and (read or reading)”为题名的文章,EBSCOhost中的LISTA有28篇,国道SpecialSci中的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专题库有9篇;以“(Read or reading) and (project*or program)”为题名的文章,EBSCOhost中的LISTA有257篇,国道SpecialSci中的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专题库有0篇;综合上述研究情况,各国对于全民阅读机制的研究有增不减,学者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4 推进全民阅读活动机制的建议
(1)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联合召开会议并研究部署年度全民阅读活动行动计划。
(2)邀请相关领导出席优秀青少年读物捐赠活动。
(3)开展年度“大众喜爱的100种图书”推荐和评选活动。
(4)开展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活动。
(5)将全民阅读活动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开展“我的书屋我的家”阅读演讲和“阅读表演秀”等活动。
(6)继续面向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开展“强素质、做表率”读书活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全民阅读活动LOGO标识。
(7)中宣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策划制作“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晚会;举办“读者大会”,助推全民阅读新热潮。
(8)编写发行《全民阅读活动简报》,建立信息交流长效机制。开展“全民阅读报刊行”活动。
(9)开展向全国青少年推荐优秀少儿报刊活动。
通过上述9点建议,促进全民阅读机制的健全。提倡全民阅读活动,是对文化的传承,人与书本信息的一个交换;要让祖国的花朵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必须加强倡导全民阅读活动,提升全民综合素质。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5 结语
如果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那么善于读书、勤于阅读的民族才会有光明的未来。国民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为此,借鉴国内外阅读机制,我国应进一步完善阅读机制,鼓励全民参与阅读,让全民的综合素质和思维更进一层。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李苦禅说得好“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总之,全民阅读机制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升。
摘要:全民阅读是对一个民族文化底蕴的深刻认识,阅读本身就是人类自我认识的一种途径,全民阅读也是一种社会活动,让阅读变成一个全民的活动,甚至是一个国家的阅读日,这是一个艰巨的使命,在当今国内外文化交织的时代,全民阅读更加难以组织。文章研究全民阅读活动机制,全面、系统地分析全民阅读的重要性。
关键词:全民阅读,民族文化,社会活动,活动机制
参考文献
[1]王艳.中外读书活动初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1):94-97.
[2]黄俊贵.提升阅读理论构建阅读社会[J].图书馆论坛,2005(6):40-42.
[3]周黎明.卷首语[J].图书情报知识,2006(1).
[4]乔好勤.玩转阅读——高校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其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5(6):102-105.
活动机制 篇2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202-)》和荫营联校201-年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目的;以深入抓好学校常规管理为切入点;向教师素质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向学生良好习惯要质量。
主题词:
精细化管理年
关键词:
规范优质深化务实
主要指标:
——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全区
——以“读书写字”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年安全实现“0”事故
重点工作与措施:
一、校舍及文化建设目标:完善上白泉幼儿园新建工程,做好后续工作,确保投入使用;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在创建平安文明校园的基础上,按照联校指针实施“五个”校园(即健康校园、数字校园、美丽校园、文化校园、创新校园)创建工程,实施全面育人,争取一年一度的区教育督导评估先进集体。具体措施:
1.齐抓共管共创平安文明校园
“学校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文明、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我校将持之以恒地走好五大步,以创建平安文明校园,保持“阳泉市平安文明校园”的称号。
一是加强领导,建设安络,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全体教师为组员,校长具体抓,学校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层层明确责任,形成横向到达、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实现校园安全的全方位设防。
二是完善制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各项制度职责要具体化、细致化,强化管理,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对涉及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三是开展活动,加强教育,建设平安文明校园,包括“三落实”(“课时、教材、教师”),实施安全教育进课堂。专题教育,延伸安全意识。抓阵地建设,为“平安文明校园”建设提供优良的环境氛围。
四是创建平安文明的校园氛围:充分发挥学校“红领巾广播”的作用,每周有一次专题的“安全前线”,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卫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宣传教育;建设楼道安全文化氛围,设计系列版面,对学生进行一日在校的安全常识教育,潜移默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挥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向学生提供有关“平安文明校园”方面的图书,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法律、安全知识;定期更换班级黑板报,期期要求涉及有关创建“平安文明校园”活动方面的内容,做到“安全教育,警钟长鸣”;发挥学校现代媒体等电教手段,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防盗防交通事故防震方面的科普宣传教育片,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五是严格校车管理,教育学生安全文明乘车。
积极与相关村委、司机签订校车安全责任书,教育学生不坐“三无车辆”,安全文明乘车,每天上下学都有老师值班,严格清点人数,保证学生平安到校,放心离校。
2.平安护航,建设“五个”校园。
一是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工作,切实保障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深入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开齐开足体育、艺术课,全面改进美育教学,深化“乐器进课堂”,学生人人掌握一项音乐和一项美术表现技能,能从艺术角度欣赏音乐美术作品。坚持培养优秀运动员,向联校选送,办好一年一度的艺术教育月活动,文艺节目达区、市优秀奖;争取配备专职校医或保健教师,全力做好学校传染病及常见病的防控工作,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学生的近视率,近视率控制在15%以内,建设健康校园。
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和学校“三通”工程,高质量完成教师个人晒课任务和区分配的微课分解任务。借助校本课程及教材、教育博客、校报或校刊,加强教育宣传,及时向区教育网站、阳泉教育、阳泉晚报、阳泉手机报、阳泉随手拍等媒体报送教育论文及信息,建设数字校园。
三是以“环境雅致、内涵丰富、师生和谐、特色鲜明、人民满意”为建设目标,重点围绕“美丽校园”创建、“美丽课堂”构筑、“美丽班级”建设、“美丽教师”培养和“美丽学生”培育,提升办学品质,建设美丽校园。
四是以“礼仪教育”引领,全面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凝练学校精神,建设文化标识,打造文明校园。继续推进校本课程——棋类教育的创建成果,趁我校“省级书法实验校”的改革契机,坚定不移地培养师生良好的阅读、书写习惯,建设“一校一品、一生一技”的文化校园。
五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学生科普教育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参加学生电脑制作和科技创新大赛并争取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要坚持以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创新成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校园。
二、定目标、正态度、抓细节,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创优夺旗,达区第二序列先进集体。具体措施:
(一)以目标决定方向
本学年,我校继续从学校的长远出发,从家长、学生、学校的利益出发,以建成一所家长满意、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有优势、有特色的镇级示范学校、品牌学校为办学目标,“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特色育人、勇于创新”的办学理念,立足于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着眼于两种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心合力,使我校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并逐渐走向规范的总体目标,以此引领学校的整体工作方向。
(二)用好态度决定行动
在新学年,我校全体教师将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完成每一项工作。
(1)领导的务实态度。领导要深入教学第一线,坚持听评课,每周蹲点本校数学教研活动1次,间周或抽时参与本校语文、综合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认真学习,为全体教师起到表率作用,以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教师的积极态度。以严格的教学机制,采用以“八字特点”为教学理念,大力推进“导学案”的主要措施来实施教学;与教师签定教师岗位职责、教育教学责任书,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教职工考评方案,确保激励机制,激发全体教师态度积极、心有执念、胸有目标。
(3)团结互助的合作态度。“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学校的发展需要全体教师的鼎力合作。只有全体教师互相配合,劲儿往一处使,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才能使工作落在实处。因此,在教师队伍管理上,我们将沿用“严格管理+人文关怀”的理念,做到“无情制度”,“有情管理”,为教师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鼓励教师在工作中讲真话,提困难,为教学育人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抓细节决定结果
1.细抓教学环节的监控
分级监控,人人参与:一级监控:学校监控(主要由教导主任负责),健全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规定;二级监控:教研组监控;三级监控:教师自控,以及老师互查。其间组织教师进行教案展评、作业展评和教师互查,使教师既能研究自己,又能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反思能力。
全面监控:监控内容力争做到科目全、项目全、评价全。包含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地方、校本、研究性学习及相关的备课、作业、课堂、单元测试等,以及每位教师的听课、校本研修、辅导实施等教学环节。对于监控中发现的问题,要不断跟踪;评价既要有定量的分值考核也有定性的评语考核。
2.细化教研工作
(1)人人要有自己的教研专题。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将这些问题作为自己的教研专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一做法极大的推动了各科教学。
(2)收集资料,利用各种资源。倡导教师要更好地收集教学信息,从而解决校本教研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可借鉴的教学资源。教师自助网上学习,把有价值可利用的课件、好课案例、试题以及课改理论进行收集归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把个人教学资源和他人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修正,有助于校本教学研究的价值。
(3)加大外出培训力度。培养骨干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学科教研和课堂教学竞赛,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3.科研课题细到实处
本着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采用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借助学校博客,交流、收集教学资源,使集体、网络、自学、反思相结合,以提高校本教学研究的价值;促使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着重加强案例式分析,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4.课堂教学改革细到用处
为减少重复劳动、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让备课发挥实用性,践行以学定教、以学促教的理念,鼓励全体教师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导全面展开教案改革,备实用的教案,上高效的常态课。
活动机制 篇3
新一期《英国皮肤病学杂志》刊登报告说,美国韦克福雷斯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请一些志愿者参与相关实验,志愿者分别观看一段有人挠痒或不挠痒的视频。结果显示,观看有人挠痒视频的志愿者,更多地出现挠痒行为,其频率约是其他人的两倍。
此外,这些志愿者手臂上还分别被点上能引起瘙痒感觉的药水或普通盐水,结果显示,观看有人挠痒短片且手臂上点有药水的志愿者不仅抓挠点了药水的部位,还会胡乱地抓挠身上其他部位,这说明并不只是药水引起了瘙痒的感觉。
研究人员说,这些现象证明瘙痒感觉的确会“传染”,这可能是因为人的大脑中有一种特殊机制,这种机制只要接收到别人挠痒甚至只是说起痒的信号,就会将其转换成觉得自身发痒的信号。
过去曾有研究显示猴子等动物中也存在这种情况,研究人员因此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猴子和人类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关系紧密的集体中,如果某个成员因身上出现虱子等寄生虫而挠痒,其他成员看见后也开始挠痒,这有助于控制寄生虫的传播,长此以往就逐漸形成了瘙痒感觉的“传染”机制。
活动机制 篇4
创先争优活动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带头学习提高”作为首要条件提出要求。而把“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培养学习型党员”作为重要任务来布置, 就要使党组织和党员在学习中不断增强战斗凝聚力和工作推动力, 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从而实现组织先进、党员优秀的目标。
为此, 我在实践中, 觉得必须要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 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源动力, 通过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长效机制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 为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实现思想先进、工作先进、作风先进、学习先进提供坚实基础。觉得应该从针对不同群体、围绕突出问题、立足创建实际、着眼学风转变等方面去构建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建设。
1 要针对不同群体, 建立健全学习组织制度
要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 牢牢坚持干部领学制度、党员比学制与辐射制, 促使领导干部争作学习表率、全体党员争当学习标兵, 推动领导干部与全体党员创先争优。
1.1 坚持干部领学制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 可以依托中心组这个学习平台, 把握“开阔干部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共谋科学发展”这个功能定位, 沿着“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这条学习路径, 采取专题学习报告会、学习交流会、集中研讨会和调研成果汇报会等形式, 引导领导干部围绕主题、带着问题学习、研究、创新。每次学习, 各级党组织主要领导都应该亲自确定主题、审定学习计划、主持集中学习, 带头谈学习体会、作学习总结, 并定期对其他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党组织其他成员在抓好自学的基础上, 积极参加集中学习, 踊跃发言畅谈体会。做到把对党组织班子成员学习作为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的有效途径来抓, 这样也就达到了一级带一级, 一级抓一级的效果。
1.2 坚持党员比学制
通过一定的学习载体, 经常性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理论知识竞赛, 编发党员干部知识读本, 推动党员干部加强理论武装。像笔者所在地区的“三会一课”和举办读书节活动, 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专场辅导, 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 倡导党员干部勤学习、多读书、读好书, 从而营造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全面提高的浓厚氛围。
1.3 坚持中心辐射制
可以按照“全员、全程、全覆盖”的原则, 像构建起以社区大讲堂为核心的社区教育网络, 可以对普通党员实行菜单选学、灵活讲学, 来辐射带动社区群众经常性开展学习。像所在地越城区, 2011年就开设各类“社区大讲堂”教育讲座1100余场, 听课人数达到15万人次。也可按照“小型、便民、灵活、有效”的原则, 精心培育社区党员学习中心户, 通过“个人提出问题→团队协商→解决问题”, 示范带动所在小区、楼道其他党员主动参与这种问题求解式学习。如今, 绍兴市越城区从社区大讲堂到社区党员学习中心户, 从户到楼, 学习网络逐步健全, 学习内容日益丰富, 学习空间也得到深度拓展。
2 围绕突出问题, 建立健全学习考评制度
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过程中, 普通存在像“监督实施难、质量评价难”的问题, 可以探索建立学习型党组织量化评价体系, 实现学习管理从定性评价向量化考评的突破, 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善学的突出问题, 为创先争优夯实学习基础。
2.1 分类制定
各地可以根据党组织与领导干部实情, 按机关、事业、企业、社区、农村等类别, 针对性制定切合本地区的“学习型党组织评估指标体系”, 包含目标体系、学习体系、保障体系、效果评价体系, 可以按占打分权重的10%、40%、20%、30%计分。目标体系要做到有明确目标、加强规划部署等评估标准, 学习体系要有坚持学习制度、学习内容全面、学习时间保证、学习方法创新等评估标准, 而保障体系做到有组织、经费、设施、激励等, 最后效果评价体系要有学习成果、工作创新、整体发展、社会认同等评估标准, 一环扣一环, 确保评估科学有效。
2.2 宽柔并济
在操作中既要有“创建目标明确、单位创建规划务实、个人创建计划具体”、“注重环境文化建设, 形成创建活动氛围”等软性要求, 又要有“个人自学时间和党组织 (包括小组) 集中学习不少于一定时间量”等硬性指标, 对于硬性指标, 要着重加强台帐检查。而对于软性要求, 则应有具体的细化考核项目。
2.3 全面评价
做到考评体系要使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对自主学习的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学习笔记与集中学习的时间、形式、载体要进行不同权重的量化评分, 对环境文化建设、领导重视等一些软性要求, 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也要进行量化计分。
2.4 注重效果
对于各基层党组织学习过程中积累产生的理论成果, 应按理论层次、成果应用评价计分;对于实践工作效果, 则按工作效能、工作业绩、服务水平、群众满意度进行量化计分。通过这样学习效果的量化评价, 相对较好改变了以往学习流于形式、与实践脱节的情况, 促使学习与整体工作、服务大局挂钩。
3 立足创建实际, 建立健全学习管理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常规的定期学习、个人自学、学习档案、学习预告、请假补课、学习通报、学习交流、学习调研和学习考核等一系列学习制度, 促使学习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实践化, 提升学习长效, 以确保创先争优的制度化、长效化。
3.1 规范管理
考核部门, 要对列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计划的单位, 可以按机关、事业、企业、农村、社区等类别建立档案、分类登记、动态更新。年初应该发布各级党委 (工委) 的学习意见与学习计划, 每月公布理论学习提示, 为各单位开展规范性学习活动提供指导。年中可以定期公布学习动态, 考评登记各类学习活动情况。
3.2 严格考评
要定期组织开展旁听、抽查各级党组织平时学习情况, 积累日常考核资料。年底, 可以先由创建单位自评, 再由有关创建工作小组实地查阅实施意见、学习计划、学习记录、活动图片、调研报告、经费保障措施、汇编资料等各类学习台帐资料, 并开展问卷调查和单位互评, 切实提高考评质量。
3.3 强化激励
各地在实际操作中, 要按照评估指标体系, 对机关、事业、农村、社区、企业等的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 评为优秀的, 要认真进行表彰, 促使各级党组织自觉落实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时间、保障措施。同时, 根据学习台帐, 可以评比表彰像“十佳学习阵地”、“十佳学习活动”、“十佳学习材料”等。
4 着眼学风转变, 建立健全学习实践制度
我们要从弘扬优良学风入手, 做到“三个坚持”, 推动党员干部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 运用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的方法, 实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工作作风改进。
4.1 坚持沉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
各级党委 (党组、工委) 班子成员要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 深入基层, 可以围绕年初各地确定的学习目标和课题,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认真研究和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从而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2 坚持立足本职开展实践活动
围绕社会热点、工作重点, 适当举办类似创新社会管理与法律保障、依法行政等专题学习会, 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主讲, 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正确分析、有效面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基层党组织可以围绕工作热点、难点、焦点, 组织开展工作研讨会、金点子征集等活动, 促使党员干部在工作的全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学习、提高, 又对工作中的问题或者可能发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实现学用结合。
4.3 坚持深入群众充实学习内容
4、建材联盟-活动奖惩机制 篇5
14个品牌,分2个军团,每军团7个品牌
一、前期PK奖励:
1,军团内部每日进行签单及售卡排位PK,第一名的奖励100元,第二名的奖励50元(由倒数第一,第二名出)。
2,军团每日签单及售卡最多的军团奖励200元每天(由输的军团出PK金)。
3,积分原则:签单30分,售卡5分(保证真实成单,假单、假卡处罚1000元每户)。
4,备注:销售红卡视为签单,积分同签单一样。
二、售卡及带单奖励:
1,所有售卡,后续所成订单都将与售卡人有关联,每成交1单,成单品牌奖励给售卡人20元每单奖励。
2,所有签单,导购都将同客户联购一样享受砸金蛋奖励,每个导购让客户在联盟内下两单的都可以与客户参与砸金蛋奖励(4单两次,以此类推),参与博大奖的机会。
三、签单、售卡报备
为了保证活动的效果,所有品牌必须提交全部签单及售卡信息,如未报备的予以1000元每单进行处罚。
四、基础考核
1、售卡考核
每品牌基础任务<众筹卡>70张。
2、红卡预交考核
每品牌基础任务预交<红卡>20张。
3、基础任务753考核指标(签到率,自签单率,联单考核)
售卡到场率70%,每品牌最少签到49户客户;未完成的将出资50元每张购买其他品牌的客户名额。自签单率考核每品牌必须完成35单自签单;未完成的将出资50元每张购买其他品牌的客户名额。联单率考核,每品牌必须完成21个联动;未完成的将出资100元每张购买其他品牌的客户名额。扣分细则
1,不服从安排,私自离岗(100分/次)2,在微信群传播负能量(300分/次)其他:未完成任务的品牌老板带队晚上发单页!
活动机制 篇6
关键词:企业工会;读书活动;长效机制;建立;分析
“读书活动”是工会配合企业开展文化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重要抓手,是对全总建设“职工书屋”精神的具体落实和深入推进。无论是对职工个人还是企业来说,读书活动的开展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在探讨如何建立企业工会开展职工读书活动长效机制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对工会开展职工读书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一定了解。
一、工会开展职工读书活动的重要意义。
工会开展读书活动不仅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而且能丰富员工业余生活,陶冶情操、与时俱进。除此之外,好书共欣赏,心得大家谈!能够营造一个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学习氛围和平台。读书活动作为企业提高职工素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盲目实行,而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建立长效机制,使其真正成为伴随职工成长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当前许多企业读书活动简单、方法单一,根据上级精神发几本书,没有针对职工需求,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效果不佳。针对这些问题,工会的读书活动应注意做好荐书、配书、交流、总结表彰等环节。
二、工会成功开展职工读书活动的有效措施
在职工读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活动各环节的整体策划,通过创新读书活动的推动方式,将引导、交流宣传和竞赛活动巧妙融入整个活动当中,不断促进读书活动效果。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职工读书活动进行开展。
(一)联合企业相关部门,利用工会组织优势,完善读书活动管理
读书活动的开展,要注意联合企业党政、宣传、培训、教育等部门。工会组织是企业合法组织,在企业中一般已具有完善的组织体系,工会与现有分工会、工会小组等二、三级组织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对读书活动的科学管理发挥着特有的优势。工会(厂级)负责统筹安排,组织、指导、监督读书活动的开展。以工会小组为读书活动小组,分工会(部门级)协助督促、管理各工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二)做好读书活动的四个环节,调动职工读书热情
1.做好荐书环节各个方面
荐书环节是读书活动的重要环节。读书不仅要专,也要博,既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也要结合日常生活。引导职工读什么书,职工希望读什么书,如何有效结合,是读书活动能否引发职工兴趣的关键。工会在荐书环节应注意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将主流引导与个体兴趣相结合;二是将职业素养和品味生活相结合。荐书环节包括荐书内容和范围与推荐方式两个方面。从荐书内容和范围上来说,工会应该根据时代发展、企业要求及职工需求,提倡职工读六类书籍: 红色经典、历史传记类;岗位专业类;养生、生活安全防护类;职业素养、职场成功学类;国学、哲学和艺术美学类。在推荐方式上可以从做从以下几方面出发:相应的职能部门推荐书籍;厂领导、部长自由推荐书籍;工会小组自由向分工会推荐,分工会统筹向厂工会推荐10本;每个工会小组自由推荐最喜爱的1~2本。且要遵循一定的推荐要求:电子版表格(专门设计,包括内容简介、推荐理由、封面等-购书网可查,制作简单);网页创建读书网页,设置荐书专栏。推荐表格统一上网。
2.科学制定配书方案
企业工会可以根据以下几点对配书方案进行科学制定:每个工会小组配购10本书,配购规则为职能部门3~5本,领导推荐2~3本,分工会推荐1~2本,小组自荐2~3本;厂工会组织各推荐渠道汇总年度推荐书目,组织挑选拟定年度统购书目及自选书目,确定年度购书方案,按程序审批后组织购买、发放;所有推荐图书(非统购)均各配购2~3本纳入生活区图书馆管理,增加职工借阅渠道;各小组配购书目上读书网页公开,鼓励小组之间相互借阅;离退、内退小组参加推荐,配书以自荐为主,配书统一放入生活区图书馆管理。
3.处理好读书交流环节
企业工会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好读书交流环节:各工会小组长应认真管理好配发图书,制定借阅制度及登记制度;工会小组长应有效组织小组成员开展读书活动,建议对配发图书分别确定读书推广人,由推广人首先阅读对应图书,并在小组读书活动日开展介绍、导读、交流发言;各工会小组每季度至少应向厂工会投稿1篇读书心得体会;分工会、厂工会可视情形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厂网专设“读书俱乐部”专栏,并开设相应的子栏目:读体会、读推荐、新书介绍、先进表彰等。
4.做好最后的总结表彰环节
总结表彰环节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每年4~5月份为总结、表彰及下一年度好书推荐时间;每个工会小组应完成一篇读书活动总结;厂工会组织开展年度最受欢迎的30本书评选;入选最受欢迎图书的推荐人或班组,在新的年度里,可增加自选2本书;厂工会可视投稿情况,评选优秀读书体会,编撰读书活动专辑,并对获奖人员进行奖励;开展年度“优秀读书小组”评选,厂工会根据荐书、读书交流及总结等环节制定评分规则,报批后实施。
企业的工会读书活动的持续开展,将不断展现出它强大的宣传、辅导、指导、参与、协调和服务等职能,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从各个环节做好读书活动,才能建立起长效的读书活动机制。(作者单位:沙角A电厂)
参考文献
[1]张爱民,王毅.读书活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3(06):50-51.
全面优化教学环境活动机制探析 篇7
关键词:教学环境,作用,优化,活动机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没有教学环境的优化, 教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取得成功, 素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也就难以实现, 所以, 对教学环境优化的措施和方法进行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1 教学环境的含义及其分类
关于教学环境的定义有许多种, 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几种: (1) 教学环境是指由学校和家庭的各种物质因素构成的学习场所; (2) 教学环境是指人们在学习、生活、空间 (室内) 的舒适度及外界对人们干扰的程度; (3) 所谓教学环境是指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学活动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 其中“条件”既包括物质条件也包括非物质条件等等。综合诸多定义, 笔者认为, 所谓教学环境是指师生与教学系统的一切相关要素有着密切联系并对它的现状和发展起着促进和抑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因素的总和。
构成教学环境的因素很多, 既有物质的、有形的因素, 也有精神的、无形的因素。概括起来说,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方面。
1.1 物质教学
物质教学环境是由学校内部各种物质的、物理的要素所构成的一种有形的“硬环境”, 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它由教学设备、教学信息和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构成。
(1) 教学设备。设备是构成学校物质教学环境的主要因素。在教学活动中, 一方面教学设备以自身的完善程度制约和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水平;另一方面, 以自身的一些外部特征影响教学活动参与者的心理和行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电化教学设备成为教学信息的第三载体, 各种特定功能的教学设备在学校教学中有了广泛的使用, 尤其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功能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使现代物质教学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为现代学校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2) 教学信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学校教学信息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信息资源, 还包括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媒体传播的信息资源。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 信息技术为现代学校教学创设和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互联网……等, 这些都已成为现代学校教学环境的新内容。现代教学环境系统以各种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 且信息交流呈交互性特点, 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3)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学校教学组织环境主要是指班级教学的时间安排和空间布局构成的特定教学环境。现代教学论要求教学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可接受程度来确定, 客观上要求摆脱传统的僵硬化、固定化时间分配的束缚, 使教学时间安排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柔软性。教学空间结构涉及空间的组织对教学活动效果有重要影响。教学空间的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需要, 采取弹性化、多样化和多功能设计, 为学生学习提供融班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为一体的班级教学组织环境。
1.2 心理教学环境
心理教学环境是由学校内部各种人的心理要素所构成的一种无形的“软环境”, 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心理基础。它由人际关系、课堂心理气氛、教与学的形式等因素构成。
(1)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是各种人际要素所构成的关系环境。学校中的师生关系, 构成学校教学基本的人际关系, 它们是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最直接、最具体的人际环境。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 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整体提高。促进同年龄、异年龄、异质团体之间的联系性、开放性, 是现代学校学生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典型特点, 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人间性和社会性的基本前提。
(2) 课堂心理气氛。课堂是学校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情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怎样教, 学生怎样学, 还取决于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构成教学的软环境之一, 课堂心理气氛是由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室中的物理和物质环境因素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教风与学风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教风影响学风, 学风对教风又有制约作用。
(3) 教与学的形式。在教学活动中, 教和学的形式构成教学活动的两大重要的心理环境因素。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教学领域, 它给教学形式带来了根本性变化。在电子计算机等“智能教师”面前, 学生不仅可以从容不迫地学习, 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自由地安排学习, 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为现代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教学环境是以教学为中心, 对教学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因素的环境系统。影响教学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物质环境的优劣会导致心理环境的变化, 而心理环境的好坏也能导致物质环境的改观。因此, 我们认为, 就其实质来说, 现代教学环境是由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的交互作用而构成的一种环境系统。
2 现代教学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育人环境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实现育人的目的。随着现代教学环境内涵和外延的变化, 现代教学环境的要素结构决定现代教学环境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 教育导向功能。教学环境的教育导向功能是指通过教学环境自身各种环境因素集中、一致的作用, 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使他们朝着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些要求和期望渗透在学校的各种环境因素中, 形成一种具有教育和启示意义的教育资源, 导引着学生的思想, 规范着学生的行为, 塑造着学生的人格。因此, 学校在创设和布置教学环境时, 要创造条件, 把各种教育意图寓于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中。
(2) 凝聚激励功能。凝聚激励功能是现代教学环境的心理功能。良好的教学环境具有很强的凝集力, 它可以通过自身特有的影响力, 将人聚合在一起, 使他们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 良好的教学环境中的各种环境因素还可以成为激励师生教学积极性的动力因素。特别是由师生共同创建的优良的班风和校风, 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种无形的力量一旦形成, 便可作为一种最持久、最稳定的激励力量, 激励师生振奋精神, 团结向上。
(3) 传播整和功能。在当今信息时代, 信息环境成为学校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环境下, 从教学形式上看, 学生不仅能在单机环境下以多媒体手段进行主动学习, 还能从网上浏览或下载某门课程及相关课程进行学习, 还可以借助互连网, 开展全球范围内的远程教学和虚拟教学。从教学内容获得途径来看, 学生不仅从书本上、从教师那里, 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跨越学校、城市和国界获取大量的、新鲜的、有用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教学环境为学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 使现代学校教学在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等方面实现整合化。为现代学校教学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4) 娱乐释放功能。环境心理学和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教学环境不仅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园, 它还应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现代教学环境应是集校园、花园、乐园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学校的各种教学环境对于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如学校的自然环境, 它是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优美健康的校园自然环境可以给人愉悦感和轻松感, 长期在优美而较大活动空间中学习和生活, 有助培养学生宽容、豁达的心理素质等等。
3 构建教学环境全面优化的活动机制
长期以来, 由于教学观念相对滞后, 没有充分认识到利用教学环境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也由于缺乏适应教学需要的各种教学环境。所以, 一些学校教学环境比较落后。在这里, 我们尝试着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 构建政策支持的领导管理机制。首先, 学校必须将教学环境的优化纳入课程改革的政策中。任何课程的改革都离不开多彩的教学环境做支持, 因此我们必须以政策的形式规定课程教学环境改革的各个环节, 以政策的形式规定责任主体的义务及其应享有的权利, 从而调动各个主体尤其是教师投身教学环境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实现教学效果的高质量。其次, 学校要切实赋予教师进行教学环境改革的权力。我们进行教学环境的改革发展, 最终目的是要为学生全面发展营造一个好的教学条件, 这个教学条件营造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环境是否能够教书育人, 而教师则是为学生营造这个学习环境的最直接因而也是最重要的创造者, 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环境的改革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2) 更加重视现代化教学环境的作用建立传统教学环境与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协调和共享机制。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等, 已成为现代学校教学环境的新内容。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建立传统教学环境与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协调和共享机制, 这也是提高优化教学环境的途径之一。教师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但也不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环境。传统的教学环境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价值, 尽管它有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性, 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它与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相比, 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各有侧重, 各有特点, 又相辅相成。比如我们在上课时既使用多媒体也使用黑板, 这样将现代化的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方法结合着使用, 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建立全面覆盖的教师培训交流机制。相对于教师而言, 教学环境的全面优化实际上也就是如何把课程资源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必须让所有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创设以素质教育为支撑的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全面优化不仅是教育专家和课程专家研究的问题, 更是每一位教师时刻面对并要积极参与解决的问题。对教师培训, 主要是帮助教师确立强烈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意识, 注意其目的性取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鼓励教师大胆探索, 想方设法创新教学环境;为教师培训创造各种教学条件与环境, 不断拓宽知识视野, 提高其教学能力等。
(4) 构建评价反馈机制。教学环境优化的质量如何, 是否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成长, 是否有利于教学改革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对各种环境手段的运用以及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才能够回答。学校要组织学生对教师教授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认真评估, 以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课程教学评估应该全面、系统, 包括教师的教学环境始终是否规范和符合要求、学生从此门课程所受的裨益、对此门课程的建议, 等等。
参考文献
[1]苏力.论教学环境对培养学生素质的作用[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4 (6) .
活动机制 篇8
一、走转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客忽视, 深入进势在必行
1. 缺少创新, 不是走“夹层”, 就是自说自话
基层在哪里?有人说, 基层在田间地头、街道社区、企业车间, 也有人说, 基层更多的是指条件艰苦的地区。其实基层应该并不完全是一个地理概念, 群众在哪里, 基层在哪里, 走基层就是要走近群众。但不少媒体“走转改”活动没有创新, 有的记者虽然走下去了, 但不是深入第一线, 而是“浮”在夹层里。例如, 安排一些记者去采写农业一线的新闻, 却依旧热衷于跑农委、农业中心、水务局等一些涉农主管部门;有时安排记者到基层村组采访, 却总是喜欢往媒体宣传的老典型村组跑, 不愿意到边远村组;有的记者下去采访时一厢情愿, 自说自话, 浮光掠影;有悖于“走转改”活动的初衷。
2. 缺少内容, 宣传报道乏味, 没有新意
为了与上级要求保持一致或应付上级检查, 一些媒体原有的栏目改头换面, 打上“记者走基层”、“记者亲历记”、“来自一线的报道”等有关“走转改”的栏目名, 报道中, 除了“某月某日, 记者来到某地进行了采访”或“记者在采访时看到”或“在某镇采访时, 该镇书记或镇长某某某介绍说”之类的语句外, 其他内容依旧, 报道乏善可陈。有相当一部分记者干脆模仿其他媒体的“走转改”的新闻报道的模式, 人云亦云, “克隆”得惟妙惟肖, 让人看后产生“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更多的因素还是缺少有效管理机制。
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推进“走转改”制度化、常态化
实践证明, 新闻媒体距离群众越近, 新闻才越有新气象;离土地越近, 新闻才越有新价值。但如何能够“走”得深入, “转”得到位, “改”得彻底。笔者认为, 媒体必须从五个方面人手。
1. 建章立制, 量化考核, 以过硬的制度规范人
媒体制定采编规程时,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走转改”的各项制度, 用规范的制度让记者自觉深入实际, 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进行采访。采编部门在各个时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实的“走转改”报道方案, 并分解到每个采编人员, 做到人人有指标, 个个有压力;二是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采编人员每月到基层采访报道定数量、明确稿件质量要求, 定奖惩标准。对于能够坚持长期下基层的采编人员, 在评优表彰, 职称晋升, 职务提拔时优先予以考虑;对不能完成任务, 稿件质量不高的人员按照规定扣发工资和奖金, 同时推行淘汰制, 通过过硬扎实的措施, 极大地调动采编人员下基层、抓“活鱼”, 写好新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 领导垂范, 典型引路, 以榜样的力量影响人
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 媒体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以及主要部门负责人要率先垂范, 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 经常带领采编人员深入基层, 听民声, 问民意、排民忧、解民难, 真正做到“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民有所求, 我有所办”。在发挥媒体领导人格魅力的同时, 还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一方面, 组织学习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事迹;另一方面, 媒体要评树表彰可学的身边典型, 让大家看得见, 摸得着, 以身边人带动身边人。只有这样, 才更有利于走基层理念在新闻工作者心里扎根。
3. 教育拉动, 培训促动, 以扎实的学习提升人
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记者队伍, 是新闻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媒体应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争先创优等活动的开展, 狠抓从业人员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工作, 不断提高大家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 同时, 注重抓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可以采取走出去的办法, 选送记者、编辑到高等院校或其他媒体接受新闻采编等专业培训, 提高新闻实务知识和专业技能, 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4. 创新载体, 活动搭台, 以生动的实践锤炼人
开展“走转改”活动, 不可盲人骑瞎马, 夜半临深池。应该以各种活动为载体, 精心搭建平台, 让新闻采编人员“唱戏”, 当主角。
可以常年开办“记者五走五访”栏日。“记者五走五坊”活动为:“走农村, 访建设;走社区, 访民生;走企业, 访转型;走学校, 访教育, 走家庭, 访疾苦。”涵盖基层各个层面, 记者在日常的采访中, 可以有的放失, 带回鲜活的一线新闻, 与此同时, 还可经常开办现场短新闻竞賽专栏, 或常年开展现场新闻竞赛固定栏目, 通过这些形式, 为“走转改”提供发稿的固定平台。
5. 蹲点调研, 加强交流, 以一流的工作鼓舞人
活动机制 篇9
一、建立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的校本教研制度
(一) 校长是学校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
要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 并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需的投入;建立融汇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 服务于教师的发展思想。建立教研激励机制, 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给教师以人文关怀, 尊重和保护教师的专业自主, 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排忧解难;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 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营造开放、民主、融洽、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
(二) 要争取“每周一课”, 以此公开课为例子, 进行教学反思、交流协作、研讨问题
如问题研究和课题研究相结合, 预设研究和生成研究相结合等。
(三) 实验教师要按照新课程实验“五个一”的要求去做, 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1、每周做一次教后记;
2、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个案;
3、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 (包括校级) 研讨课;
4、建立一个班级学生成长档案; (对本班学生通过本学科教学及教师本人的培养、发展情况进行记录) ;
5、每周提供一个问题 (向同年级同学科教研组提供实验教学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
(四) 小学教研室将以专题讲座、案例交流、教研沙龙、
合作论坛方式, 促进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团队的同伴互助、教学制度的专业引领, 协助学校建立校本教研机制, 努力实现教研工作从“输血功能”到“造血功能”的转变
二、建立以人为本校本教研制度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我校校本教学研究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宗旨, 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 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 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等各方面的作用, 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 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 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三、建立校本教研的具体措施
(一) 建立理论学习制度
学校要引导教师学习最新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学校间周进行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要紧密联系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 采取如专家讲座、分专题展开学术沙龙、读指定的一本理论书籍等多种形式。提倡阅读理论书籍, 由一名教师结合实践谈学习体会, 全体教师围绕该教师所讲述的问题展开讨论。
(二) 建立对话交流制度
各校应定期邀请校外教育机构、大学教科研所、本地或外地的优秀教师来校与教师就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互相对话、深度会谈、专题研讨, 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共享。
(三) 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各校要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课题, 深入探讨, 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切忌做表面文章, 搞形式主义;教科 (研) 室要切实加强对本校各种课题的过程管理, 真抓实干, 务求实效。
(四) 建立教研激励机制
规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计入继续教育学时, 将教研工作情况作为新课程实验评估、年度考核的主要条件之一, 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
此外, 还要建立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课程建设档案管理制度、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制度等, 确保校本教研的实施和管理较快地走向规范化。
四、校本教研制度的具体形式
(一) 倡导同伴互助与合作
如确定每周的“校本教研日”, 以学科组、年级组、课题组及专项研究为单位, 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 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采取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教师与专家对话、专题研讨、教育沙龙等多种形式, 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 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 在实践的摸索与总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 学校可根据实际设立“课改讲坛”、“教育改革创新论坛”, 确定专题, 定期研讨
(三) 学校应要求教师每周做一次教后记、每月提供一个典
型个案 (片断或实录) 、每月上一节研究课、每学期确定一个研究的问题等, 建议学校创设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
(四) 学校应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 欢迎其他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来校进行教学观摩。
(五) 相关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针对共同问题的合作研
究活动, 如分层教学、提优补差、改善薄弱学科、联校开发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等。
(六) 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课程中心的研究员、教研室教研
活动机制 篇10
关键词:体育活动,安全,机制,中学
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中都要秉承“加强锻炼,安全第一”的教育理念,而且平时一定要注重安全教育和安全保障。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安全保障和团队协作互助的意识,学校管理部门也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和应急管理系统,来保证学生的安全,形成一个由学校到学生,再由学生到学校的循环防护机制。这样的机制也会促进体育教育真正发挥锻炼学生意志、塑造学生刚毅人格等方面的作用,给学校教育带来安全和稳定。在这样的校园环境里,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素质最容易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和改善,进而在学校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氛围,更好的为国家建设发展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1 体育教育思想的宣传
1 . 1 加强对安全体育重要性的认识
安全重于泰山,所以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安全教育思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中学生是充满活力和奋斗激情的一代,是祖国的希望,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是衡量这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体育课堂的开设是提高学生整体健康素质和身心健康的重要路径,青少年的人格培养、道德提升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很多都得益于体育的教学。从教育现代化的层面来看,成功培育兼具智力和体格都很健康、很优秀的人才,对增强我国的教育竞争力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有无可顶替的作用,对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来说也有重要的意义。
1 . 2 深入对学生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引导
学生是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当然要确保学生在理解体育课开设必要性的同时,掌握相关的安全防护知识,切实保障学生的活动安全。尤其是对刚入校的新生更要把安全思想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上。要做好和新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及时获取新入校学生的详细的身体健康档案资料,做好相应的应对机制以避免课堂中不安全因素的出现。思想是行动的前提准备,只要做好了学生对体育安全的思想认识工作,安全机制就成功了一大半。
2 体育环境和设施的改善
2.1 场地设备环境
环境对学 生的影响 是潜移默 化的,因此,体育课堂 的环境如何,对学生的安全有很大影响。撇开那些人文环境不讲,就拿训练场地来说一定要符合国家的标准,根据国家的标准建设相应的综合田径场、室内运动中心、体育馆等良好的运动场馆。这样不仅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很大程度保障学生的安全。另外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必须对学生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作出预案,预案的内容应包括可能出现的事故种类、造成该事故的主要原因、出现该事故后应当怎样处理等。
2 . 2 体育的教学环境
老师和学生组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小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老师要切实对自己学生的安全负起责任。不管是竞技运动还是一般的训练,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老师不仅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加强对学生运动安全的指导和帮助。而且还要根据每个人体质和特点的差异,适度安排课堂训练项目,尤其是对有先天性疾病这类的学生要特别关注。教学环境是安全体制保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要通过环境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种安全规章制度。
2.3 其他体育环境
有的学校为了打出名气,片面追求升学率,把更多的教育资金投在学校文化课教育的规划中,给体育这些所谓的“素质课”预留的发展和建设资金屈指可数,这给体育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多潜在的危险。比如很多体育器材严重变形 和老化,存在很大的隐患,但是却因为体育专项资金的缺乏一直没能及时维修或更换;负责管理体育器材的人员没有爱岗敬业的热情,在其位不谋其政是最直白的表现;学校对体育相关设备、环境维护和破坏惩罚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这些亟待更进一步的完善,并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除此之外体育环境的不健全、不完善还和管理环节脱节,学生素质不高等因素,也是影响体育活动安全的天敌,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定期排查,及时整改。
3 建立严格的安全保障机制
(1)全校的工作人员要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经常对班级的安全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有外出活动要报经学校批准,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活动。
(2)严格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无视学校的时间章程随意结束教学,在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征得上级相关部门的批准,而且课外活动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学生的个人安全。
(3)体育老师要严格课堂纪律,不能让学生私自脱离队伍,并且服装要符合运动的要求,对极个别情况恶劣的学生要按规定严加教育。
(4)学校的后勤保障人员要及时查验学校的体育器材和设备,及时更换和维修存在隐患的器械,在假期期间也要做好相关器材的保养和维护工作,防治器材的遗失。
(5)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要严格遵循老师的指导管理,正确按照老师的指令从事体育锻炼活动,不擅自脱离队伍,尽量不要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发生摩擦和冲突,确保自身的安全。
(6)给学生建立一些保险制度,让学生加入社会或者学校的医疗保险体系,和学校签订相关的安全保证协议,分清安全责任的承担方。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7)设立专门的安全管制机构,指定专人对学校的安全和突发状况负责,防止学校打架斗殴等暴力事件的发生。责任实行分层管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监管的地方,一旦发生相应危害安全的情况,要把相关责任人找出来对事件承担责任。
4 西方安全教育理论的借鉴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资源要相互借鉴,同样的道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也应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人类文明教育的发展。借鉴西方的安全教育理念,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提高:一是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安全措施监督实行,并要保证体育训练中软件和硬件设备的安全和品质,保障师生的安全;二是要定期排查学校体育器材和设备中存在的隐患并及时解决;三是要多与校外的专业安全教育组织进行合作,从根本上提高学校安全系数;四要开展险情模拟演练课程,让师生身临其境感受危机的发生。
此外对体育的安全机制保障还需要有更加系统、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并结合校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简明易懂的安全文明。要提高教职工的责任心,不能让理论只是书本上一个个黑色、苍白无力的文字,而要把理论应用到现实的体育等教学活动中去,让这种理论可以真切的指导学生在体育课中去应对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这样就很好的发挥了安全保障机制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健全学校的安全制度体系,在事故发生的源头就拦住它前进的脚步。同时还要善于在体育活动偶发生事件中,摸索和探究一些小细节,总结经验教训。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危险可能就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导致的。所以在制定和研究体育活动安全保障制度中,要牢牢把安全放在教学工作的第一位置。
5 加强专业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综上所述,很多体育中的安全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这就需要有专业的体育老师授课。比如:让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来教体育,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实际危险的应对来说,是最好的教学范本。首先,体育老师是课堂教学兼具管理和参与的双重身份,对安全的把握很适当,所以要完善对老师的择取机制。其次,专业的体育师资队伍可以整体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提高学校整体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素质,进而提高学校工作教育的水平和层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高度注重对体育教师的品德素养的培养。体育教师的品德素养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教师只有自身品德好才能给学生树立表率,因为,道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向好的方向学习。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一,聘请在安全教育方面有经验专家来校开展有关提升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讲座和报告会,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掌握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方法,建设一批具有高新素养、高新应急技能的体育师资团队。第二,体育老师们要经常交流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在教师之间形成进步、相互提高效果。此外,学校还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老师群体,根据学校实际,组织他们去有经验的学校参观学习,吸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这也是对体育教学很好的补充。第三,要善于借助职位和物质奖励调动老师的工作热情。通过高效的奖励机 制, 能够非常好地让老 师自发地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不同途径达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目的。
6 结语
活动机制 篇11
【关键词】幼儿园 园本教研 问题 策略
教师是幼儿在园期间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全方面发展,教师是对幼儿的日常表现、学习接受能力最为了解的人,只有将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提高了,我们的幼儿才能在教师的教育下各方面能力更为突出,使我们的幼儿享受高等的教育。教师的思想先进性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幼儿各项能力的发挥,教师可以通过园本教研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先进性,从而为幼儿更好的传授知识。教师是幼儿思想启蒙的重要引导者,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教师努力的提高自己,更能培养全面发展、积极主动、聪明活泼的幼儿孩子。园本教研是一种在园区内的互相探讨学习的活动,是以幼儿园为研究场所的一种教师自我提高的学习交流活动。我们对本区内幼儿园的园本教研的现状进行了了解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优化各项措施,使园本教研真正的帮助到幼儿工作者,让幼儿接受更专业的培养。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师各项工作的完善,促进幼教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发展,教师通过学习更了解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积极的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的提高。
一、教研活动中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
园本教研活动的主要成员是教师,要让教师认识到园本教研工作的重要性,使教师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激发教师研究和探讨的兴趣,使教师可以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园本教研活动就是为教师们提供的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教师们在一起互相学习和沟通,对园区内教育工作中的共同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的本质,积极的调整教学方案,从而更好的帮助幼儿成长,并从中实现教师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了唤醒全体教师教研学习的意识,我们可以每周制定一位教研会议的“主持者”,由本周教研会议的主持者来抛出本周将要教研的命题,大家有针对性对同一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个人的看法写下来,大家一起研究,从中总结出最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一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别人好的教育方法。
二、建立民主的教研管理制度
教研活动中不是园长对教师进行思想上的贯彻,也不是教育教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而是大家一起平等的交流,各自表达自己正确的教育观念,用平和的态度一起讨论适合本园现阶段的教学办法。幼儿园的管理要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向民主、开放、自由、平等的教研环境发展,要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开展教研活动。幼儿园的考研活动要在民主的环境中进行,要给青年教师自我学习和发挥的平台,让幼儿教师可以在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研活动中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话语权,用对话的模式使教师的教学办法和教学思路更广,从而建立民主、和谐的交流教研环境。幼儿园内部要建立完善的教研管理制度,使教研工作更加的规范化,有利于教研工作的长远发展。
教研工作要设定详细的教育工作计划,把教研工作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完成,要在教研工作中设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如研究制度、评价制度、奖励制度等一系列的操作流程。全体教师都要按照制度来完成教研任务,把教研工作纳入教师考核和工作表现中,让教师在学习中成长,在教研中学习,努力提高自我的教学能力和质量,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幼儿,让幼儿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使幼儿教师能更好的为幼儿着想,从专业的角度来思考教育教学问题。
三、园本课程教学与教研学习相融合
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教师的教学办法和教学思想不断的更新,教师通过学习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从而使我园的教学方法更先进,教育观念更超前。幼儿课程的多样化、多元化使幼儿园可以自主的选择课程的内容,幼儿的教学课程可以与园本教研的内容相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有一些小的调整,从而使教学课程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共同提高和发展。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教学思想不断的进步,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灵活的运用,把所学所研进行实际的操作,从而使幼儿可以在好的教学方法中思维更加的灵活。两者的互融互通可以更好的形成本园的教学特色,从而把新型的教学观念不断的落实在实际教学行动中。
总之,幼儿园的发展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只有不断的加强教师的教学质量,才能更好的面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挑战。幼儿园必须依靠自己的教学优势,不断的发展自我的教学特色,才能更加的发展和成长。在园本教研的教学活动中,对青年教师进行积极的培养,激发教师的学习潜能,使教师在教研任务的督促下更好的完成自我的提升。幼儿园内部建立完善的教研制度,鼓励教师将教研机制更好的运行下去。只有教育工作人员都认识到教研工作对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性,才能更能的推行园本教研工作的实施,使幼儿和幼儿教师都能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李建岚.教师分层研修的背景、类型与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12 (6): 65 -66.
活动机制 篇12
但是到底学生的信息接收和教师的信息播放是否对称, 是否协调呢?回答是不对称。因为教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集大于学生且不完全重叠。而且课堂教学中会有一些另类因素影响着信息的接收, 比如纪律、学生状态、教师状态等。因此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另外的形式进行补充, 比如英语实验活动。英语实验是在学生空闲时间和自愿原则情况下, 由教师组织的研究式的英语学习体验实验。试图通过实验, 达到一定的信息对称, 以便更高效地把好的方法和方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因此在英语实验活动中要求建立信息对称的机制。
一、英语语言实验活动要提供信息对称的“场”, 即文本源和学生源对称
文本源即在具体的语言模型和事实模型下出现的文本, 如英语话剧, 英语故事讲述, 诗歌朗诵和写作等。学生源即以小组为单位的小范围群体。
比如英语话剧的排演, 因为在课堂上学生多, 因为角色, 会造成纪律失控等状况, 影响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而实验活动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较之课堂教学, 英语实验有其无法比拟的优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爱表现, 期望得到别人的赞赏的心态。表演话剧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话剧是语言极生活态的表现形式, 是一种具体的语言模型。实验表明, 人在大脑活跃的积极状态下, 会增加记忆效果。特别是体验记忆, 更能促成对信息的高效能加工和输入。如在《饥饿的大老虎》排演过程中, “Don’t eat me!”这条信息反复出现, 学生通过想象和具体操作, 充分体验语言的内涵, 很快就能接受这样的信息。
在小组活动中,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是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者。同时又是信息处理者和接收者。从而达到文本源和学生源的信息对称。
二、英语语言实验活动信息对称的机制建设遵循的原则
1.自然态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 因为课程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 教师在教学中会有所取舍, 有所偏重, 会忽视一些认知的问题, 如朗读的遍数和背诵的质量, 以及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深度体现等。自然态原则就是遵循自然的认知过程原则。通过“刺激—反应—强化”, 达到知识的内化。就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完成一定量的朗读, 从而达到自然的背诵过程。语言的重复训练, 充分体验语言的精妙之处。“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自主原则, 即自我需要和自我组合。
学习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教师的教学和评价机制, 给予学生的信息, 如表扬和批评, 奖励和惩罚等, 一般是外部的动机。而内部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这就需要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自主学习就是要达到学生自愿学习, 自愿接受任务, 自发进行探讨的目的, 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实验中, 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 给其提供可参考的信息, 使其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在自主活动中, 通过学生间的矛盾协调, 培养宽容的品质, 增加责任感, 也培养组织能力。
3.自我实现原则, 即成功期望和体验原则。
成功是人的需要,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英语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来自于学生的自信心不足上。体验成功, 能增加自信心, 参与学习的热情也就越来越高。对于优秀学生, 英语实验可以让其进一步提升。对于后进生, 可以让其重塑自信, 体验成功的喜悦, 看到自己的潜能, 找到乐趣,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小学英语广播是一个好的形式。在这样的英语活动中, 安排学习程度好的和差的学生一组。所谓差生就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张嘴、自信心差的学生。一方面, 教师尊重差生的自尊心理, 先给其布置任务, 本周就让你给大家服务, 进行英语广播, 你当主持人和主角, 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一方面, 教师指点程度好的学生, 可以适当讲一些语音知识和语法知识, 满足其上课吃不饱的需要, 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在差生自主学习后, 再让程度好的学生去指点差生。老师最后把关。这样播完广播后, 这位差生体验到成功其实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和谦虚学习就可以得来的。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 这类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提高学习兴趣了。
另外, 英语学习信息对称原则还依赖于情感的交流。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是有限的。而实验中的个体交流, 会更加促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 从而让学生相信老师, 愿意与老师交流, 愿意跟老师学习。这样老师放的“箭”就不会没有“的”了。
三、建立高效的信息对称机制
1.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机制。
在英语学习中, 学生学习心理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影响, 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部因素。如何让学生形成合作、耐挫、自我心理调适等良好的健康心理状态, 影响着英语学习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在英语实验活动中, 一定要注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状况, 及时调整, 正确引导。让学生们积极参与, 乐此不疲。只有在积极活跃的心理状态下, 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保持高效状态。
2.课堂教学与实验活动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大多是完成教学目标, 而实验活动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延伸、和扩展。从而达到二者的对立统一。英语实验的内容信息广博, 可选择性较大。结合学生学习能力, 可灵活安排。
3.因才和材施教, 分层递进。
根据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选编的信息, 因学生而异, 因内容而变。营造英语学习气氛, 积极创设情境。根据信息内容的不同, 可以灵活营造各种情境, 创造积极的学习和交流的气氛。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给予师生非常广阔的空间, 进行信息的交流, 在学习中互相帮助, 互相促进, 从而更有效的接收信息和输出信息, 从而达到有效的对称。
摘要:在英语教学活动中,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存在着信息播放和信息接受之间的不对称, 学生不能有效地接受老师给予的信息。本文试图通过英语实验, 寻找这种信息对称机制, 从而促进信息的对称性接受和输出。
【活动机制】推荐阅读:
群众路线活动机制07-02
活动策划公司运营机制12-14
创新活动发生的机制论文07-30
如何构建师德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09-01
骡坪小学三师教育活动长效机制10-06
方垭学校安全工作检查整治活动长效机制方案05-29
落实创先争优活动四项机制总结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