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组织

2024-09-27

大学生组织(精选12篇)

大学生组织 篇1

独立学院自1999年在我国出现,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 已经发展成为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教育事业统计, 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18所, 在校生186.6万人, 占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3.4%;其中, 独立学院本科在校生165.7万人, 占全国民办本科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88.7%。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 独立学院发展很快, 其在校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独立学院里的学生组织也在不断增多并且成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对象, 重视学生组织的发展, 对学生组织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一、何为独立学院学生组织

组织具有两重性, 一个是动词的意思, 一个是名词的意思。本文所说组织是名词的意思, 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项共同的目标而建立的组织机构, 是综合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效用的载体。它包括对组织机构中的全体人员指定职位、明确责任、交流信息、协调工作等。

那么, 根据组织的定义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独立学院学生组织, 独立学院学生组织就是独立学院学生为了满足自身利益需求, 如受教育和研究探讨专业知识、锻炼身体和文化娱乐、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发挥个人特长和能力、解决心理问题、结交朋友等而建立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 整合了各种资源的载体。

二、正式学生组织与非正式学生组织

独立学院学生组织按其形成的方式可分为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

1.正式学生组织

正式学生组织是经过有计划的设计, 将组织任务分配给各层组织成员, 作出系统的综合, 并由一定的规则和章程来支持职责, 强烈地反映出学生管理者的思想和信念的学生组织。其成员并不一定重视或接受学生管理者的社会、心理及行政的假设。

正式学生组织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 经过规划而不是自发形成的; (2) 有十分明确的组织目标; (3) 讲究效率, 协调地处理人、财、物之间的关系, 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达到目标; (4) 具有层次, 分配角色和任务、影响组织成员之间关系; (5) 建立权威, 组织赋予各层领导以正式的权力和责任, 下级必须服从上级; (6) 制订各种规范的规章制度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 使组织行动具有一致性; (7) 组织内个人的职位可以相互替代。如学生会、班级、团支部等。

2.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学生组织是相对于正式学生组织而言的, 它是指由于学生某种共同的需要而自发形成的群体, 该种群体内成员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 但带有明显的心理倾向, 即多以个人的喜爱、好感为基础建立起来。其成员心理上相容, 相互了解深刻, 人际关系密切, 感情交流频繁, 认同感、归属感和群体促进作用较强烈, 并且每个成员都自觉遵守群体的规则, 没有什么强迫性。

非正式学生组织具有以下特征: (1) 组织的建立以人们之间具有共同的思想, 相互喜爱, 相互依赖为基础, 是自发形成的; (2) 组织最主要的作用是满足个人不同的需要; (3) 组织一经形成, 会产生各种行为规范, 约束个人的行为。这种规范可能与正式组织目标一致, 也可能不一致, 甚至发生低触。如学生社团、学习兴趣小组、同乡会、生活中的同学小团体等。

3.正式与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相互影响

积极方面主要体现在:非正式组织混合在正式组织中, 容易促进工作的完成;正式组织的管理者可以利用非正式组织来弥补成员间能力与成就的差异;可以通过非正式组织的关系与气氛获得组织的稳定;可以运用非正式组织作为正式组织的沟通工具;可以利用非正式组织来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等。消极方面主要体现为非正式组织可能阻碍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等。

三、学生会与学生社团比较

学生会是独立学院里正式学生组织的典型代表, 而学生社团是非正式学生组织的典型代表。下面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实际为例对它们进行比较和研究, 深入分析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的异同。

1.学生会

学生会组织伴随着学院的发展, 到今天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现有院级学生会1个, 成员达500人之多;下设10个系 (部) 级学生会, 学生会成员达到1600多人;学生会成员人数占全院学生人数的22.9%。

我院虽然是新生的一所独立院校, 但受创办高校传统的影响, 其学生会与创办高校的学生会一样是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 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帮助下, 依照法律、学校规章制度和各自的章程, 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从学生会的性质上看, 学生会以倡导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为己任, 协助学校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及纽带。学生会作为学生的群众性组织, 不仅有服务同学的责任, 更有协助校方的义务, 其特征主要表现在“桥梁”作用上。由于“桥梁”的特征, 决定了学生会组织的“自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他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相结合的特征。学生会成立的原始动机就肩负有振兴祖国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 其既是学生的一个群众性组织, 也是学生的一个政治性组织。

从学生会组织活动的特征上看, 学生会活动的导向性较强, 自主性有限。学生会在服务同学、维护同学具体利益的同时, 积极配合共青团的中心工作, 在广大同学中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学生会的重大活动往往与某段时间内党政工作中心和团的工作重点相互响应。学生会的有关活动一般具备主观上的社会现实意义, 并通过活动的开展来实现活动的现实意义。其活动的开展可以表述为以下过程:设定主题——把主题融入活动——活动开展——达到实际教育效果。另外学生会活动注重的是对全体的引导。

从学生会对组织成员的影响方面看, 学生会因其存在的历史比较久远, 其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等内部系统比较成熟, 造成学生会成员对组织本身的固有传统继承较多, 开拓创新较少。学生会组织成立的原始动力——报效祖国, 决定着学生会成员从来都不仅仅从自身出发考虑问题, 而是从整个国家、社会的大局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学生会组织“自治”与“他治”兼有的性质特点和“桥梁”特征, 使学生会成员已经习惯从两个维度、两个方向、两个整体来思考问题, 并努力在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中最大化地使广大同学意见和校方意见统一起来, 这充分锻炼提高了学生会成员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 学生会组织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运行机制也对其作用的发挥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外部因素, 如团委的指导意见, 往往起主导作用的潜在运行机制和部分高校逐渐把学生会作为团组织的下级准行政单位, 造成学生会成员心态上“对校方负责”优于“对广大学生负责”, 层级观念高于民主精神, 社会化程度高于个性特征, 而这正是造成近几年来学生会在学生中威望和影响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会长期接受党的领导和团的具体指导, 使学生会成员在政治路线上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在实际行动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社会化程度普遍较高。总之, 学生会成员政治上比较成熟、协调能力较强、思维比较严密、做事比较周全, 但民主观念缺乏、个性色彩不浓、行为相对保守。

2.学生社团

作为非正式学生组织的学生社团在独立学院普遍存在并且发展迅猛。我院从2004年正式成立至今虽然才三年时间, 但其数量已由原来校本部影响下不足十个发展到现在的四十个, 社团成员达2500多人, 占全院学生人数的35.7%。

学生社团是以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志趣爱好为基础, 自愿组成的非正式学生群众性组织, 属于志趣性学生组织。

从学生社团的性质上看, 它虽然也接受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查, 但其更注重依据自身特点来发展。学生社团的最大特征可概括为以兴趣为基础的“志趣相投”, 并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基础上形成的“自治”特质。学生社团成立的原始动机主要偏向某种兴趣和爱好, 较为轻松和随意, 其既是一个学生的群众性组织, 也是一个学生的个人兴趣组织, 成员加入的目的主要是丰富生活、完善自我, 是学生注重完善自身、发展个性的体现。

从学生社团活动的特点方面看, 学生社团活动的自主性较大。社团往往是按照成员自身兴趣开展活动, 并不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管理单位如团组织和社团联合会对学生社团的日常活动只是提出建议, 并不给予具体指示。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一个意义设计、融入载体和释放的过程。学生社团也不像学生会那样注重整体效果, 而是注重的是对局部需求的满足。

从学生社团对组织成员的影响方面看, 学生社团成立的历史比较短暂, 其性质、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等内部系统也带有不成熟性, 这就造成学生社团成员对固有东西继承较少, 而开拓、创新的东西较多。学生社团组织生成的原动力——兴趣爱好, 造成学生社团成员更注重从自身感受和兴趣出发考虑问题。兴趣爱好与动机、信念、价值观同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 这就为学生个性的塑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社团的“自治”特质造成学生社团成员思考的一维性和单向性, 这在有利于社团成员主体性发挥的同时, 使之缺乏复杂环境锻炼下的成熟性。相对于学生会注重权力话语权 (主席比部长有话语权, 部长比一般部员有话语权) , 学生社团内部因素起主导作用的运行机制, 决定其成员在社团中话语权的取得必须凭自身的实力, 也就是说, 具有较强的个人魅力和亲和力的成员才能获得社员的拥护和支持, 这使得社团成员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民主、平等、和谐等现代观念不断强化。学校党委和团委对学生社团的宽松管理, 也易造成社团成员思想的相对政治边缘性和主体自由性。与学生会成员相比, 学生社团成员个性特征明显、民主观念较强、思维比较活跃、做事方式灵活, 但政治意识不强、自我观念过浓、协调能力不足。

四、如何更好地发挥两种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

正式学生组织与非正式学生组织是独立学院中各自独立的两种组织, 其在组织生成和活动方式、组织性质与运行机制、组织功能与运作规范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并由此形成了两个组织中成员的不同特征。

促使两种组织联手, 使两者在新时期独立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和育人中发挥合力, 共同推动新时期素质教育和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发挥两种学生组织的合力作用丰富校园活动, 满足学生的各种合理需要

在独立学院普遍扩招后, 学校各方面的准备难以适应学生日益增加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更需要独立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既重视正式学生组织的作用又重视非正式学生组织的作用, 多渠道、多途径、多载体、多手段地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各种合理社会需求。

2.注意做好两种学生组织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工作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 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惑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正式学生组织与非正式学生组织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非正式学生组织因为自身发展不够成熟, 其发展也存在较多的困难, 存在的心理问题要比正式学生组织更加严重。很多消极对抗型的非正式学生组织都是由于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和有效地处理而发展起来的。所以, 加强对学生组织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工作是势在必行的。

3.加强对两种学生组织的正面教育, 进行科学指导和引导

独立学院应当根据自己学院学生的特点, 不但加强对正式学生组织的正面教育, 对一些重点非正式群体也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引。通过对两种学生组织的科学指导, 一方面, 使两者都能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 使两者的目标和活动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和学校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4.着重做好两种学生组织中核心人物的工作

不管是正式学生组织还是非正式学生组织中都有一个或几个核心人物。正式学生组织的核心人物一般是民主选举和学校意志相结合的方式产生的, 在群体中更多的体现的是组织权利。所以要侧重加强其个人魅力等领导艺术方面的培养。做好了他们的工作就会更好地发挥正式学生组织的作用。非正式学生组织的核心人物是自发产生的, 在群体中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力, 对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目标或规范甚至人生观、价值观, 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他们是群体的“精神领袖”, 所以要侧重加强其规范化和原则性的培养。做好了他们的工作就会带动非正式学生组织这一大批人。

5.引导两种学生组织开展与创造特色办学相结合的活动,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为了使学生在人才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独立学院在办学中应采取一些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模式, 重点提高学生在某方面的技能。正式学生组织开展的活动是独立学院推行特色办学的主渠道, 而发挥非正式学生组织的作用, 如社团、学习兴趣小组等, 则是推行特色办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推行特色办学与非正式学生组织活动相结合, 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一个平台学习到书本中无法涉及到的内容, 而且这些活动具有更多的趣味性, 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也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 独立学院的学生工作者, 要依据正式学生组织和非正式学生组织各自的特点分类指导、科学管理, 促使两个组织联手, 共同促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 共同推动独立学院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等.管理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277-282.

[2]方蔚琼, 徐燕玲.略谈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及其管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 (1) :51-52.

[3]李德东.非正式组织和非权力性影响力[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管理科学, 1998, (1) :34-35.

[4]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大学生组织 篇2

面试题

问:院团委组织部面试题

答:组织部招新面试选题(xx-09-18 13:21:13)转载标签: 校园 分类: 学生工作

基本题:

1、。这时你该怎么做?

7、你想要入院团委,你奶奶知道了,但她不知道什么是学生会,不知道。

问:我想加入学生会组织部,面试时应该说什么比较有新意的话?

答:学生做事的目标感)(4)进入社会实践部,你觉得你有哪些优势?(很经典的学生会面试问。学生在面试的时候都说自己是班干,这是一个很好的验证问题)(7)以前组织过什么活动。

问:学校面试学生会组织部会什么问题

答: 一般都是很普通的问题,大都是从你说的竞聘书里面提具体问题出来。学生会组织部面试题只要你不说错话,放大胆子说一般都没什么事的。

问:学生会组织部和办公室分别是做什么的??

答:学生会组织部是协助团委加强全院共青团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及共青团干部培养和管理。负责业余团校、学生干部培训班的组织工作;(四)督促检查系部团总支、团支部组织生。

问:学校面试学生会组织部会问学什么刁难的问题?

答:1.假如现在有一场羽毛球赛,你会怎样组织?

2.你喜欢用哪种方式来传达组织的活动通知,电话,短信,还是面对面?另外请特别谈一下你对短信通知这种方式的理解。学生会组织部面试题

问:进选学生会的面试题目?

答:学生会分纪检部,舍管部,组织部,体育部,学习部,卫生部。。大体的就这几个部门,入学生会首先要在班里混个班干部干干,大小都行,然后给你们系带班的导员搞好关系!!实际上大。

问:求解竞选学生会干部面试题

答:

6.首先就是学生会组织的各部门之间的负责人会议按时参加,其次就是在本部的活动中拉近和其他部门的关系,比如搞活动要出展版可以叫宣传部的同学帮助,要挂横幅可以找体。

问:我们社团要招新 我是组织部的(管理类的)想要几个面试的题目

答:

29.成功和失败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1.高中时候有没有社团经验和学生会经验

2.曾。部,你会做什么来帮助外联部更好的发展?浅谈想法

8.你对我们部的看法?

9.你面试了。

问:学生会纪检部

答:面试题目:

1,你高中阶段有没有担任什么职务,这些工作对你影响?

2,谈谈你对自己的认识?(以组织部为例)

3,既然你想入组织部,那你对组织部有什么认识?

4,你进学生会的目。

问:学生会面试一般有什么题目 有什么答案?

大学生组织 篇3

关键词:组织文化 品牌形象 要素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224-01

1 组织文化与品牌形象之间的关系

组织文化强调对内部的影响,包含组织价值观与管理,而品牌强调对外界的影响,是组织的对外经营管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组织文化是组织之“本”,组织的品牌形象是组织之“标”。因此,对于同类型、差异化较小的不同学生组织,必须重视品牌形象的确立以获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组织文化与品牌形象相辅相成,是塑造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每一位学生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必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以确保组织管理的质量。

2 组织文化构建的内容要素

(1)组织环境:包括组织的性质(如社团的类型、特征、制度、目标与使命)、组织形象(外部形象如社团的徽标、品牌等;内部形象如社团的成员素质、管理水平、资本实力等)、外界环境等。(2)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是成员依据统一的标准、对某种行为的是非判断选择自己行为的认识,是增强团队意识的重要元素。(3)先锋人物:即组织内部可供仿效、学习的对象,通常与“企业家精神”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领导者风格的影响,通过树立先锋人物来推动成员群体精神风貌的形成。(4)文化仪式:包括组织内部的表彰、奖励、聚会以及其它文娱活动等。(5)文化网络:是一种非正式的信息联络方式,如通过官方网站、QQ群、微博、论坛、校内人人网等平台宣传组织的价值观,反映组织成员的期望。

3 组织文化构建的原则与途径

3.1 建设原则

(1)强调以人为本。歸根结底,组织是由个体人组成的,人是一切组织活动的最基本元素。在学生社团中,只有充分的尊重、关心、信任与理解,才能建立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与奋斗目标,才能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团队。(2)切忌形式主义。任何形式主义都是阻碍组织良性发展的大敌,为规避此,必须做到上行下效,高层管理者应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建立社团精神和社团形象,提高内外影响力。(3)注重个体差异。学生组织在建设组织文化时,务必根据自身类型、特征、目标与使命制定独特的组织文化,逐步提高公众认可度。

3.2 建设途径

3.2.1 设计组织形象

除了保证组织提供的产品(如社团活动效果、项目服务等)质量能够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之外,组织形象设计还包括形象调查,即了解公众对组织的认识,可以通过在校园发放纸质问卷、现场提问或利用网络问卷进行调查、收集信息,以了解不同学生群体对社团的态度与印象;形象定位,通过前期的形象调查结果,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对组织的知名度及支持度等进行定位;形象传播,设计宣传方案,利用校园广播、报纸报刊、网络平台、海报绘制等各种方式将组织的独特形象传播出去,当然,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眼前的校园环境,应着力打造由高水准的组织架构和独特的品牌文化构成的学生组织在与其他校园学生组织的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

3.2.2 构建组织精神

在构建学生组织精神前,须明确企业精神的构建定义。企业精神构建是在企业领导者的倡导下,根据企业的特点、任务和发展走向,使建立在企业价值观念基础上的内在的信念和追求,通过企业群体行为和外部表象而外化,形成企业的精神状态。因此,当我们致力于构建社团精神时,要明确社团内部的固有价值观,如社团的存在价值、岗位价值等,同时,要清楚社团的特征优势,并积极鼓励成员参与共同决策来提高其对最终确立的社团精神的认同感,提高社团的凝聚力。此外还要注重与同类型社团间的合作与竞争,除了有助于建立社团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能够促使成员为社团发展出谋划策、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相结合,共同发展。

4 品牌策略的实施

4.1 品牌策略的实施意义

我们知道,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即一个学生组织的优秀的品牌形象能够吸引更多的活动参与者,扩展“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但实施品牌策略的过程中应注意度量品牌形象力的两个指标:品牌知名度与品牌美誉度。

4.2 品牌策略的实施关键

一系列能够产生品牌积累的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方法,主要有:品牌化决策、品牌使用者决策、品牌名称决策、品牌战略决策、品牌再定位决策、品牌延伸策略、品牌的更新。由于学生组织具有一定的特征限制,在此我们仅对品牌战略决策及品牌再定位决策进行表述。

(1)品牌战略决策有5种。即:产品线扩展策略、品牌延伸策略、多品牌策略、新品牌策略、合作品牌策略。其中多品牌策略指在相同产品类别中引进多个品牌的策略。我们根据此定义可以得出,学生社团在开发新的活动项目时,根据活动项目特征,对活动要素进行重新筛选与组合,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需求,这要求社团的高层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除了考虑到核心品牌形象的保护,进行活动项目的创新探索,扩展项目覆盖范围,但要坚决避免盲目跟风、不顾组织自身条件限制而冒风险。合作品牌策略(也称为双重品牌)是两个或更多的品牌在一个产品上联合起来。每个品牌都期望另一个品牌能强化整体的形象或购买意愿。顾名思义,合作品牌策略旨在促进同学生社团利用与其它同类型的社团利用优势互补等方式共同打造强势品牌印象,这种方式有利于强势社团带动弱势社团,更有利于强强联合,以同校外的学生组织展开竞争与合作。

(2)品牌再定位决策是指一种品牌在市场上最初的定位也许是适宜的、成功的,但是到后来企业可能不得不对之重新定位。虽然短期内校园中的学生群体较为固定,但群体偏好会随社会文化环境有所转移,这使得对某项活动的需求度、活跃度降低。因此,再做出活动品牌的再定位决策时,首先,应考虑活动变更可能会带来的时间成本、人力及物力成本等;其次,要考虑活动项目变更后可能产生的收益—— 即活动实施效果与目标的吻合程度是否保证对组织发展产生正向影响;再次,务必明确同类型社团的相似项目的实力以及数量。

总之,学生组织文化不只是一种文化范畴,更应是一种管理策略和思想,促进组织成员的价值观、信仰及其他文化因素与组织目标意志的归属,发挥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风英.中国的企业文化将走向何方[J].企业文化,2004(2):48-49.

[2] 朱立.品牌文化战略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4).

大学生组织 篇4

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及班团组织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阵地。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优势, 发挥共青团员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 发挥班级在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的优势。

一、基层党组织及班团组织的重要性

(一) 基层党组织及班团组织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

没有集体, 就不能很好地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我们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把广大学生集体组织和团结起来。同时, 基层党组织及班团组织也是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组成单位。只有每个相对独立的组织稳定发展, 组织成员健康成长, 才能推动整个学校的正常运转, 才能推动其他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 基层党组织及班团组织是发挥组织育人功能的有效阵地

在集体组织中, 个人可以受到来自他人的激励, 群体竞争和心理压力会推进个体的成长速度,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产生多元思想与碰撞, 有利于开阔视野, 促进个体成才。优秀的班级集体和党团组织将会更好地帮助学生坚定信念、提升素质、拓展潜力。

(三) 基层党组织及班团组织是学生共同成长的温暖集体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 也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我们需要通过班级活动营造温馨的集体氛围, 增强学生的心理归属感。党组织引领学生的思想;团组织服务学生, 指导学生学习、实践。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中, 只有充满了温馨、亲情、友谊, 才能处处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三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及班团组织的战斗力

(一) 队伍建设是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离不开一支素质优良、精诚团结的学生骨干队伍。基层党组织及班团组织中的学生干部是辅导员的有力助手, 更是学生、班级和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1. 在学生干部搭配方面

辅导员组建队伍时不应拘泥于个人才能, 还应考虑所选成员是否能够合作融洽, 团队能否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团结、合作共进的整体风格。组建团队时应考虑奋斗目标、工作性质、服务对象三大方面的特点,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人员配备。同时, 应注意团队中的男女比例、寝室分布等方面的细节问题。

2. 在骨干队伍的选拔培养方面

辅导员应本着慎重选拔、大胆任用、悉心培养的原则。在选拔的过程中应注重考查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成绩、工作能力 (包括自我决策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群众基础、发展潜力等内容。

3. 在队伍考核与激励方面

考核包括工作绩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群众满意程度。同时, 在追求目标的实现过程中, 应不断为学生分析目标的可实现性并提供指导, 激发集体的成功愿望, 营造出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整体氛围。

(二) 制度建设是保障

健全和完善的制度体系, 为班级组织和成员间提供了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 使得班级和组织建设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班级需要的制度应涵盖学习、生活、班级事务、队伍建设、支部活动等方面。学习类制度主要包括课堂请假制度、各类评先评优审核制度、考试纪律制度等。生活类制度主要包括外出活动审批制度、宿舍卫生工作制度、寝室安全制度等。班级事务类制度包括班级财务制度、各类会议活动制度、班级信息管理办法等。队伍建设类制度包括班委职责、班委考评制度等。党支部活动类制度主要包括党员发展规定、支部例会学习制度、支部各类表格填写规定等。制度的制定是基础, 执行是核心。辅导员要对制度执行进行有力监控, 对制度进行有效评价并及时加以调整, 努力将制度的执行内化为每个成员自觉的行为。

(三) 文化建设是主线

文化, 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载体, 它渗透于班级建设的方方面面,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和育人水准。第一, 塑造氛围。在物质文化氛围方面, 通过教室布置、宣传栏设立、标语张贴等建设, 让人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班级的文化氛围, 同时可以迅速地烘托出班级的文化气氛。在精神文化氛围方面, 通过班级口号的征集、班风标准的讨论、树立典范人物等,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 为学生提出班级发展目标和个人成长要求, 促进形成积极向上、竞争进取的班级氛围。第二, 活动创新。文化需要通过活动来表达它的具体内涵。班级需要不断创新活动形式, 树立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活动, 以此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培养学生的归属感。第三, 情感氛围。在组织氛围的营造中, 应搭建多个平台, 如班级网络虚拟教室、悄悄话信箱、学生QQ群、辅导员博客、飞信等, 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加强工作之余的情感交流。在组织或班级成员生日时及时送上关心与祝福, 在组织或班级成员比赛时为之鼓劲与加油, 在组织或班级成员受挫时予以抚慰与支持。情感的培养还需要我们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多了解, 多沟通, 多参与。

三、“三保”推进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开展

(一) “保量”重在前期培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坚持学生入党前的党校培训, 并将其规定为一个严格的组织制度, 要保证学习与培训时间, 使得党校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而且成为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课。要使政治理论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要丰富理论学习的方式, 采取开会、辩论、研讨、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 激发大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热情。二是在教育内容上, 改变传统中配合重大的政治事件开展理论学习的现状。可以多增加一些与大学生思想、生活、工作等密切相关的内容, 增强学习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做到理论学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 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 “保质”重在入口筛选:构建入党答辩机制

健全答辩机制, 一是答辩内容要全面, 全面考察发展对象综合素质。党支部应该将入党动机考察、志愿服务效果考察、班级事务表现考察、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等作为答辩内容。二是答辩程序要细化, 努力构建互动监督平台。发展对象要接受现场党员教师、同学的提问。一方面要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 保障答辩过程合理有效, 另一方面要构建全新互动监督平台, 起到了“答辩一个人, 教育一群人”的共鸣作用。三是答辩评估要严格, 力求答辩评议结果公正。答辩委员会对答辩结果集体讨论、认真分析, 结合答辩者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表现, 考察参与志愿服务的主动性和成效以及党内外民主评议的情况, 给出最终答辩成绩。同时, 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对于答辩结果存在异议者可以在七个工作日内进行反映, 并对未通过答辩的发展对象指出其不足及努力方向。

(三) “保先”重在形象塑造:倾心打造三大工程

1. 党员形象工程———建立“党员示范宿舍”

将学生党员的照片以及个人名言警句公布在宿舍门口, 展示党员风采。以党员所在宿舍为标杆, 有效带动同学向党员看齐, 同时也可督促党员时刻注意修身自律、树立党员形象, 发挥其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 党员责任工程———建立“党员责任区制度”

每位党员在公寓楼内承担一定区域的宣传寝室文明建设, 协调同学关系, 保持公共卫生, 处理突发事件,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等工作。建立党员联系制度, 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都有学生党员来联系和考察, 每一名普通同学都有入党积极分子来联系, 进而完善学生的信息反馈制度,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3. 党员内化工程———“三帮”“一加强”

“三帮”是指:一帮思想, 党员积极带动周围同学思想进步;二帮学习, 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党员主动与其结成对子, 带动更多的同学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三帮生活, 带动特困生树立信心完成学业。“一加强”是以党员为带头人, 成立自律督导队, 把公寓学习氛围营造起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实现教育的渠道也是非常广泛的。只有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建设的整个框架体系中, 积极创设鲜明的校园文化, 认真组织丰富的课余生活, 并建立“学校家庭共责”的育人网络, 打造“学校社会共联”的德育平台, 健全“学校政府共育”的培养机制, 才能让学生在健康、平稳、良好、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林蓉.浅谈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问题[J].江苏教育, 2007 (4) .

[3]耿乃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大学生)组织部学期总结 篇5

——2008—2009

(二)招贤纳新

为了给新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为我部门补充新鲜血液,新生军训后,我部门展开了纳新活动。在这次纳新活动中,从一大批志愿者中精选出了5名优秀的08级新生纳入我部门,为我部门注入了新生力量。

(三)团费的收缴和汇总

1、九月份中旬先对大

二、大三的团员进行团费收缴并给予团员证注册,与此同时,对各班进行“申请入团”和“团资料补办”的统计。

2、九月底对大一各团员的团费进行收缴,并给予团员证的注册,同时对新生的团员证进行检查并完成了团员证和团资料的补办,以及将团员证的组织关系转入。

3、收缴团费的同时我们做好了相关的统计工作。包括注明班级人数、团员人数、非团员人数、本专科团员人数、收缴团费人数、未交团费人数及原因和收缴团费的具体金额等。二、十月份

(一)更新三会名单

在新学期初,医学院三委会各部门纷纷招兵买马,待三会名单确定以后,我部门对“三会”成员名单进行了更新统计,并做成“三会”成员通讯录和“三会”副部长级以上成员通讯录,方便各部门在今后工作中的联系。

(二)团支书通讯录制作

鉴于各班团支书人员都逐渐确定,我部门在 三、十一月份

(一)校运动会

十一月份校运动拉开了帷幕,我们组织部全力配合其他各部门,协助体育部积极投入到了校运动会的赛场工作中去。给医学院的运动员们提供各项服务,为他们加油助威。本次校运动会,我们医学院再次取得了佳绩。

(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为了全面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目的性质和巨大成就,深刻认识改革开放这条振兴之路。我们组织部与072药本团支部共同承办了以“见证辉煌历史,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文演讲大赛活动。本次活动在团委、老师、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我们从次此活动中汲取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我部门在举办活动这一方面的许多不足之处,争取在今后的活动中不断改进,争取在以后的活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组织部备忘录

为了规范组织部的常规工作,更快的提高成员的工作能力,让组织部的工作流程有规有矩、有范可查,部长及各成员再一次修改完善了部门备忘录,其中内容详细,包括常规工作流程、注意事项及前辈们的工作经验。

(四)“三会”三周年纪念晚会

在医学院举办的“三委会”三周年庆典中,我组织部积极投入活动准备工作中,编排了一部以组织部面试为背景的喜剧小品,其中人物形象搞笑,语言动作幽默风趣,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给观众带来了欢声笑语,也展现了我组织部成员除了工作之外的文艺才能,体现出人才济济的组织部明天会更好。

(五)医学院三委会入党积极分子推选

医学院

了一场盛大的迎新年晚会。在晚会的准备阶段,我部门和学生会协同合作,把晚会的会场布置得别致美观。同时,为了使晚会更加有秩序的顺利进行,我部门在晚会开始前安排并指引同学们有秩序的入座以及在晚会期间维持会场的秩序。精彩热闹的晚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成功。

从此次活动中,我们也学到了不少举办活动的工作经验和教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了举办活动的艰辛。

(二)医学院“三委会”干部考核

此次考核对象是“三会”各部门部长、副部长及全体干事。通过本次考核,了解并总结出了“三会”中各成员的工作情况,更好的督促各成员在今后尽心尽责的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三会”的每一项工作都能顺利进行。

在此次活动中,我部门成员热情友好的和各部门部长以及主席团人员交流合作。在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了我们与其他三委会干部的友谊。

(三)三委会全体成员通讯录更新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工作,三会各部门对其干事进行了考核,确定了各成员是否合格,同时随着三委会换届大会的结束,三委会成员有了大的变动。我部门

以上便是本部门在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在这一学期里,我们积极的配合“三委会”尽最大的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我部门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和不足,但是在每一个活动结束后,我部门的每一位成员都对其进行总结,找出优点和缺点并加以改进,确保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也在一直加强各部门间的团结合作关系,努力把组织部的工作做到最好。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织部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上一层楼,为团委的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添一份力量。

更多优秀文档来自QQ群:70045995,为你提供免费的下载平台!!

更多优秀文档来自QQ群:70045995,为你提供免费的下载平台!!

更多优秀文档来自QQ群:70045995,为你提供免费的下载平台!!

团委组织部

如何组织学生课外练笔 篇6

一、注重提高学生观察、收集素材的能力

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多数原因是缺乏素材,要让他写好作文,就必须让学生自己的脑子里装入作文的素材。学生作文的素材主要来源有两条渠道:1.从书本、资料中间直接得到。2.靠自己的实践观察,靠自己的感官吸取外界的现实材料。

我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细心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找素材。如到野外游玩;欣赏公园美景;参加义务劳动;参观商店、工厂;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观察一个人的表情,两个人的对话等。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及时启发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从而增强学生发现、捕捉生活的能力,把学生锻炼成一个小观察家,并且及时地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或者鼓励学生在课外写周记、作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二、注重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1.帮助学生开阔写作思路

帮助打开学生的思路,是语文老师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要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尽管不是那么沸腾和热烈,但在我们生活的这条小溪中,几乎每时还是有一些小的浪花激起的。我们的生活也是多方位的: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昨天、今天、明天……我们可以感受,可以认识,可以实践,可以用来表达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同时,要注意锻炼培养思维的敏感性:一场大雨过后,练笔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对这场大雨的感受和自己独特的发现;一次有趣的活动,每人应有各自的侧重点。很多现象到处都可以看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注意,用心思考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材料,获取材料,就可以创造出有声有色的美妙篇章来。

2.帮助学生把课内的写作指导渗透到课外的自由练笔中去

我们让学生在课外自由练笔并不是放任自流、不要规矩,而是要尽可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自主性。与此同时,老师再把课内写作指导的内容灵活机动地渗透到学生们的课外练笔中去,让练笔在正确有序的模式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课内,我们每学习一篇课文,都应该把作文指导和课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学习写作与分析课文融会贯通,让每一篇课文都成为学生写作的练兵场。我们可以或积累雅词美句、或进行句式仿写、或学一点写作技巧、或模仿篇章布局、或再加工改造等。总而言之,课内抓住教材这一现成的并且只要反复琢磨就必有所得的宝贝,从课文的分析教学中总结、归纳、渗透作文思想,并用于指导课外练笔,给学生可以参照的典型、能够模仿的范例,让学生依据课内之所学,在课外的练笔中大胆地展现身手,用课内的方法从生活中写出文章来,做到“善于抓住生活的瞬间,描写美丽的故事”。

3.帮助学生展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作引导,不仅是作文技巧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写作是一种表达的需求,是一种心理宣泄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放松自己,把自己的练笔本或者读者作为倾述的对象,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以获得认同的满足感。课外练笔强调学生为主体,是学生个性的展示,更具創造性。只要调动积极性,给予他们更大的自由思维空间,那么学生所展示出的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学生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写作风格,或幽默诙谐、或机智活泼、或冷峻深沉。仅从学生练笔作文的题目就可见一斑。例如写新转进班级的同学的《新“股”点评》,写电脑游戏中扭曲中国的《游戏中的中国》,写同学生病的《听取“咳”声一片》,写年终总结的《班级十大流行语、十大新闻人物》……这些丰富的联想,奇异的想象,机智的语言,深刻的思想都不是我们几堂作文指导所能包容的。正是学生思想生出了自由的翅膀,才能敢于作大胆的尝试,生动地表现自己。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十几岁的初中生正处求知欲正旺的年龄段,一旦对写作发生了浓厚兴趣,就会诱发学习的能动性。

1.给练笔本取名、题词、作序、装饰插图

开展讨论会,组织学生给自己的练筆本取名。如“爱心集”、“生活库”、“万花筒”等。在扉页上题词,这些简单的语句鼓励学生克服写作的困难,坚持练笔。练笔本的首篇内容是介绍自己,对自己作出较为正确的评估,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并以此作为练笔本的序言。之后,每完成一篇练笔,鼓励学生在这一页的空余处加上装饰插图,以培养学生对练笔本的感情。

2.组织学生互相品析交流他们的练笔文章

例如朗读会、小组交流、教师抽阅等。朗读会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还有利于学生习作语言的简明流畅;小组交流时学生互相评改作文,在讨论中共同提高;教师抽阅能够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便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以上几种方式不妨灵活运用,且互为补充,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并予以肯定和表扬。

3.对学生的练笔本及时收看,给予良好的评语

对学生的练笔,我总不吝惜真诚的赞语。如有位学生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我的评语是“真羡慕你有一个温馨的家,愿好爸爸、好妈妈拥有一个好孩子。”有位学生记了一次家务劳动,我给他的评语是:“你真能干,以后请你露一手。”每每发下练习本,看老师的评语,已成了他们的享受。这无疑培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调动了积极性。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小小的练笔,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相信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写作的天空,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不断熟练文笔,积累写作素质,在不久的将来,中学作文教学定能出现万紫千红的绚丽春天。

大学生公益组织营销策略 篇7

一、运用媒体进行营销

传统意义上, 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社会公益组织就是单纯的开展公益活动。但是实际上一个成熟的公益组织, 绝对不是单方面的做活动, 这种影响范围是有限的, 必须要运用各种途径夸大影响力, 公信力。其中最为有效的方式, 就是与媒体通力合作。公益组织与媒体的关系是一种天然的依赖关系, 因为公益组织赖以生存的灵魂就是公信力, 因为有公信力, 才跟大众有沟通。而沟通的建立与桥梁就是各种形式的媒体。要想与媒体的合作成为可能。就要有互相可供吸引的资源, 毋庸置疑, 大学生公益组织可以获得由媒体提供的曝光率从而扩大关注度。而媒体由其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其对新闻点的迫切需求, 于是, 大学生公益组织与媒体的合作筹码就是新闻点。

因此, 大学生公益组织与媒体合作中, 新闻点的寻找便成为了媒体营销的重头戏。这个营销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大学生作为公益组织运行的主体本身就是一个吸引眼球的新闻点。尤其在国家大力提倡大学生创业的今天, 大学生公益创业也必然吸引媒体媒体进行报道。第二, 就项目本身而言, 大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更加的新颖, 更能吸引大众的关注。如郑州大学赛扶团队的“都市后院”项目, 就是网络上风靡的“开心农场”的现实版, 解决了很大一部分市郊农民的闲置土地问题, 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它不像以往的社会公益组织, 很多项目都是开展很多年, 缺乏新颖性, 而大学生公益组织开展的项目更加创新。第三, 目前, 社会上各种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都举办各种大学生的青年公益创业计划大赛, 通过参加比赛并获得奖项, 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宣传的绝佳途径。总之, 大学生公益组织与传统的社会公益组织相比, 宣传新闻点更多, 更适合借助传媒力量进行营销。

二、扩大与热心商家的合作, 整合营销

大学生公益组织作为大学生公益创业, 与普通的大学生创业除了最终实现目标不同, 其他都是一样。大学生的公益组织也需要运用商业的运作模式来运营。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运营也是需要成本的, 小到物料的消耗, 大到宣传推广计划的完成都是需要费用。因此, 不能说公益是没有成本, 相对应得大学生公益组织也需要合适的营销方法, 如同企业的营销需要考虑花最少的钱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大学生公益组织也需要保证钱的最大社会价值。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 企业的营销观念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由市场营销观念发展到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这也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及活动指出了新的方向——社会责任营销。

而企业的社会责任营销与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营销可以通过服务的购买与被购买形成联系。这其中最为著名就要数微软公司, 公司每年定期安排员工到公益组织做义工, 并给公益组织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商业公司开展公益的不专业性, 但是大学生公益组织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资金最大限度的利用, 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而大学生公益组织开展各种项目更加接近商业公司的需求, 较传统的公益组织更加具有竞争力。通过服务的购买与销售, 实现了大学生公益组织与商业组织的整合营销, 保证了单位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三、建立高校联盟

大学生公益组织最大的优势之一, 就是广大的大学生力量。如果能够将如此壮大的力量整合并加以利用, 其作用是无法想象的。如:“老年大学”公益项目, 它就是由郑州大学赛扶团队最先提出的, 主要是针对那些退休后, 生活无聊的老年人, 给他们提供一个学习提高和互动交流平台。由于项目的设计就是站在大学生视角, 项目运作模式简单明了。很快在省内其他高校得到了推广。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以“老年大学”项目为核心的高校联盟, 直接扩大了“老年大学”这一品牌优势, 为“老年大学”项目中期、后期的开展, 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通过高校联盟的建立, 各种资源可以互通有无, 极大的拓展的项目运营的外延, 使项目的推广速度得到了质的飞跃。大学生公益组织筹集资金困难, 高校联盟的建立也极大的降低了项目开展初期的运营成本和宣传推广成本。

四、结语

所谓市场营销战略, 是指在经营思想指导下, 在经营环境系统调研和市场预测基础上, 确定市场营销目标, 对企业市场营销诸要素进行最佳组合, 并制定出实现营销目标的政策和策略。而大学生公益组织其营销目标就是最大限度整合社会资源, 使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社会价值。在市场的选择上, 大学生公益组织中就是项目所解决的社会问题究竟与那一部分相关。找准组织的目标人群才能有意识的寻找与其相关的社会资源, 才有可能进行有效整合。毫不讳言, 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营销战略的基准点就是运用各种途径吸引资源, 并在此基础上将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 形成各种社会资源效用的最大化。最终要形成的目标就是使大学生公益组织形成自己的品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各种机构或者个人在选择公益产品时候, 更多的衡量标准时品牌的美誉度和公信力。而公信力的形成需要依靠的就是各种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高公信力的大学生公益组织相应的又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二者是相互影响, 共同发展的。

无论是媒体资源, 还是商业合作、高校资源。说到底都是外在的, 都是一种资源的外在附加, 真正核心的竞争力是大学生公益组织自身的项目。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项目不仅来自于资源的利用, 还在于项目帮助人群和领域的准确定位。只有确定的营销对象, 一切营销的开展才有了依据, 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随着社会民主与活力的不断加深, 大学生公益组织将会越来越普及, 而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营销也将会日益健康的发展。

摘要:进入新时代, 随着我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不断转型, 各种社会公益组织不断涌现。本文将从媒体营销、商家合作、高校联盟三个方面来论述大学生公益组织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整合营销,公益,高校联盟

参考文献

[1]、司徒达贤.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M].台湾.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

[2]、 丽莎·乔丹, 彼得·范·图埃尔:《非政府组织问责:政治、原则与创新》[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李业.营销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有效组织学生“练” 篇8

2.有效组织学生对所配备的学习资料分批、分层训练, 决不盲目求多求快。并且在练的顺序上明显进行分次、分层训练, 确保每个学生练有所得,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让学生拖、累、困、弃, 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能力。同时,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所用的学习资料反复认知和巩固, 但不机械重复, 以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

3.改变课堂的教学结构, 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尽可能做到将45分钟分为三部分: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讲授新课, 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当堂作业 (训练) , 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解答与反馈, 少数未做完的训练题学生回家短时间内即可解决, 第二天快速批改。这样的做法, 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又主动地做好了学科协调工作, 符合轻负高效、协调平衡的新课改要求。

4.组织学生练习具有探索性的能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联系的情景训练题, 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每周利用1~2节课的时间进行专项训练, 题源来自课本上的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阅读材料及教师的精选精编题, 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学习, 亲历获取知识的过程, 培养科学的态度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大学生组织 篇9

1. 在组织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地位

高校承担着边疆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任务, 是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团结稳定、传承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 同时也是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周边外交战略的重要窗口。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组织工作成效关系到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民族地区群众的人心向背。

2. 组织工作机制健全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组织工作机制比较健全, 有相对明确的建制归属, 人员编制也相对充足,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在逐年的队伍完善和加强中, 队伍成员积累了丰富的党务管理工作经验。同时也不断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培训, 使组织工作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党组织发挥了其政治核心作用。

3. 对大学生有较强吸引力

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相对落后, 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国民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边疆民族地区取得长足发展。学生们都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 并从中受益良多。因此, 边疆民族地区的学生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组织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境外NGO的非法活动威胁边疆民族地区稳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经济的转型, 在西方国家的大力资助和支持下, 大量的非政府组织开始在该地区发展和活动。这些非政府组织 (以下简称NGO) 类型繁多, 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去贫困化、生态环境保护、毒品治理、提升教育卫生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 “中国威胁论”的甚嚣尘上,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一些有西方国家支持的NGO也开始炒作中国威胁论, 甚至离间中国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其他成员国的关系, 严重误导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一些国家民众对中国的认识与态度, 成为影响我国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西方支持的境外非政府组织还打着各种幌子, 把触角延伸到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要么大力资助、鼓动活跃于中国边境地区的非政府组织关注、插手我边疆基层工作, 灌输西方“民主”思想, 培植亲西方代理人;要么插手中国边境境内的敏感热点问题, 使我边疆民族地区面临“西化、分化”的严重威胁。

三、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1. 非政府组织向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渗透

西方支持的一些非政府组织将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作为其传播和推广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重要阵地, 通过召开国际研讨会、资助学者海外访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定期开展受助学生座谈、进行问卷调查、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吸纳师生参加活动等方式, 寻找目标, 宣扬西方价值观念, 对其进行政治洗脑。当前,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已成为防范非政府组织渗透的重要阵地。

2. 新时期高校学生价值取向多样化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阶段, 他们对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辨别力还不是很强, 容易受到各方面信息的影响, 应对非政府组织渗透的意识和能力较弱。一些国家和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高校自由的氛围, 影响学生价值取向的确立。国内外复杂环境易使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偏离。在学生群体中, 一定程度上存在政治观念淡化、政治敏感性差和政治立场不坚定的现象。

3. 部分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淡薄

一些大学生对党的认识缺乏高度和深度, 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力不强, 仅从个人发展角度, 把入党作为大学阶段目标之一, 大局观念欠缺, 责任意识不足, 集体荣誉感弱化, 对于一些违纪表现和消极言论, 不敢旗帜鲜明地指出, 缺乏斗争性。也有部分学生党员个人能力和素质发展较全面, 但仅限于自身, 在实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缺少党性锻炼, 缺乏奉献精神, 为周围同学服务的意识不强, 影响力和辐射作用有限, 先锋模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四、加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探索

1. 巩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要以党性教育为核心, 把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作为学生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要以站稳立场为根本, 突出教育内容, 创新教育形式, 健全学生基层党组织学习制度, 大力开展社会实践、专题调研、志愿服务, 提升学生党员持续学习、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要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政治方向, 高举“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伟大旗帜,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深入持久地开展中央关于新时期边疆民族地区工作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的教育, 增强广大学生党员开展反分裂斗争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2. 加强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学生党支部要制订发展党员年度计划, 定期研究发展党员工作, 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严格发展工作程序和纪律, 确保新发展党员的质量。要从党史、党的理论方针和边疆民族发展史等宣传入手, 深入挖掘边疆民族地区党建特色资源, 做好宣传策划、舆情研判, 主动回应学生关切, 普遍提高边疆民族生源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水平。要通过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党员成长手册、党员集中培训、党员公开承诺等方式, 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

3. 促进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

要按照“坚持标准, 保证质量, 改善结构, 慎重发展”的方针发展党员, 注意从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 不断增加党的新鲜血液。要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 结合实际, 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开好民主生活会, 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先进的学生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学生党员要大力表彰;对不合格的学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及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并作出严肃处理。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还要努力构建大学生廉洁教育“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工作网络, 不断明确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思路, 将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施情况作为学院党委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营造崇尚廉洁的良好氛围, 引导学生党员全面树立廉洁意识, 提升党组织在广大学生群体中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4. 提升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带动力

按照有利于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活动、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 结合学生基层党组织实际, 应将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工作制度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发展等工作具体化和定量化, 要围绕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这一目标开展活动, 要充分发挥党员在专业学习、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 提升指导、帮助团支部和班委会工作的能力。

5. 注重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培养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非政府组织活跃的重点区域。高校要把培养和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作为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和加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培养, 形成长效机制。在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中, 要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素质为重点, 以发挥先进性作用为主线, 重点关注, 计划培养, 积极为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搭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

6. 强化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基本保障

要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经费投入, 配备学生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 列入日常工作经费预算并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增长机制。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院系要为学生党支部开展活动积极提供必要场所和设备。要加强党建队伍建设, 配备专职组织员, 从优秀中青年教师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 并将其党务工作记入工作量, 纳入奖励性绩效考核。

摘要:近年来, 一些西方支持的境外非政府组织把触角延伸到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 并将高校作为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渗透的重要节点, 给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各高校可从思想、组织、作风、保障、培养等方面切实加强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 巩固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高地, 服务地方稳定和发展。

如何组织学生阅读图书 篇10

一、提供场所, 引领学生走上阅读之路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教育虽无痕, 却有着惊人的力量;润物虽无声, 但能“于无声处听惊雷”。教师喜欢到图书室阅读, 这就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走上阅读之路。

我就坚持与学生一块读书, 一起诵读古诗。如结合人、物、景选取相关主题的诗文进行背诵。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正是这种无声的教育使学生走上了阅读之路, 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 激起了学生到图书室阅读的兴趣。

二、环境熏陶, 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图书室用各种优秀书刊、书籍,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好书, 从而提供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如我校图书室利用“文明礼貌月”专题读书活动, 向学生推荐专题道德教育读物, 举行“我爱中华”讲故事比赛, 不少学生从这些图文并茂的读物中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 分清了善恶、是非, 小小的心灵里早已树立了行为规范的坐标。让学生的心理世界和灵魂深处, 打上一个全面发展的烙印。

三、巧用信息, 引领学生网络阅读

图书室服务工作和信息服务越来越重要, “网上信息冲浪”、“网上信息标引”、“网上信息导航”, 将会成为新型的图书服务内容。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 使小学生具备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 是学校图书室的重要任务之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作为重要的知识宝库和学习场所, 图书室要充分发掘自身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 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 开设专题讲座, 提供OPAC查询等实践活动, 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意识能力, 尤其是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掌握网络信息的检索和利用技能, 将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拓宽渠道, 开展多元读书活动

1. 秀。

学生轮流上台, 讲新闻、趣事、古诗、好词佳句、哲理, 变枯燥无味的读为讲述有趣的事。一方面, 学生得到展示, 促使他们趣味盎然地去阅读更多的书籍;另一方面, 还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使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 说话妙语连珠, 撰写的文章具体生动。

2. 办。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 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主题俯拾即是, 如国家大事、节日庆祝、环保教育、再见母校、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要, 独立命题、编辑材料, 设计版面, 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再见母校”这一主题, 学生就办出了《母校深情》《母校你我他》《再见了, 母校》等, 内容广泛, 情感动人。

3. 赛。

小学生对参与竞争的热情特别高涨,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阅读竞赛, 可使他们在激烈而又友好的竞赛中, 体验乐趣, 进一步增强阅读的信心与兴趣。例如, 为了使学生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 我利用课余时间定期举行“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比赛”、“经典诵读表演”、“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读书辩论赛”等活动。班级里也常组织“读书名片展览”、“读书明星评选”、“诗词诵读大王”等评比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幸福。重要的是不管什么活动, 最后都要适当给学生戴上“高帽子”, 他们的阅读激情得到激励和鼓舞,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管理问题优化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者管理 必要性

近些年,非营利性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兴起,志愿服务团体随之扩大,同时也为我国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在各类志愿服务工作中,大学生志愿者凭借自身较高的人文素养,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并逐渐成为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中坚力量。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志愿者获得了更多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同时,也暴露出人员流动率高、组织效率低等问题。由此发现,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特殊群体,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不仅会造成志愿服务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影响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为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健康持续的发展,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学生志愿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保障

志愿服务活动虽然在我国的迅速开展,但目前我国尚缺少健全的法律法规为其提供制度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保障体系的缺失,不仅使得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的合法权益无法受到保障,甚至会造成其人身安全无法获得法律保护。同时,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组织内也缺乏相应的制度去维护志愿者的利益,这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志愿者自身

动机,是一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的最初动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同样是在各种动机的驱使下完成的,诸如丰富社会实践经历、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学校评优机会等。由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的随意性较大,在组织安排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与志愿者时间、参与动机相冲突时,容易导致志愿者会因自身情绪或其他主观原因退出志愿服务组织,造成人员流失而影响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大学生平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本专业知识技能,对作为志愿者本身的知识储备匮乏,加之志愿服务活动培训工作的缺失,所以,在面对多层次多类别的志愿服务活动时,往往有心无力,直接影响志愿服务工作质量。

(三)志愿者组织管理

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如何使大学生志愿者在顺利完成工作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同时提高志愿服务工作效率,是大学生志愿组织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基于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动机不同、社会实践能力不同,且缺少志愿服务活动所需的专业素质,低效的组织管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

(四)志愿服务保障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完全自愿,且不求回报,但不代表大学生志愿者不应该得到一定的物质保障。例如: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组织应该为其提供一定的交通费、通信费、食宿保障以及办理保险等,这是对参与付出劳动的大学生志愿者的尊重。但是,经济资源的缺少严重制约了这一工作的进行。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与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具有差异性,因此,他们除了拥有对志愿服务工作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态度,还应当具备所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岗位技能。然而,专业性志愿服务工作技能培训的缺失,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成效大打折扣。

在大学校园中,志愿服务工作还缺乏较高的认知程度,加之部分大学生志愿者负面因素存在,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很难寻找坚强的精神支持。同时,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组织由于缺少志愿者管理理论的学习以及对志愿者组织管理运作的生疏,导致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不足。

二、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

高校应该制定明确的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培训等相关内容的细则,利用宣传手段,使志愿服务为更多人所了解,以确立大学生志愿者在校园中的地位。同时,制定明确的志愿服务奖惩措施和人身安全保障制度,保障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计划的进行志愿者招募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志愿者群体,能担当的志愿服务工作内容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依据其所能担当的志愿服务工作任务和目标,制定一套志愿者招募机制,满足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建议在志愿服务工作之余组织一系列志愿服务知识讲座或趣味活动,丰富志愿服务专业知识,提高大学生志愿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增强团队凝聚力,以减少人员流失现象的发生。

(三)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是由每一个独立的个体组成的一个群体,在群体中,每个人的参与动机、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所以,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教育学生,要尊重每位大学生志愿者的想法,认识到每位志愿者存在的价值,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者组织产生归属感,其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也会随之提高。

(四)完善志愿服务保障措施

首先,要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专业培训,特别是针对既定的志愿服务工作内容,对其进行专业培训,避免大学生志愿者进入工作岗位后出现手足无措,有心无力等负面情绪,使其能够真正的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层面。物质激励就是要给予大学生志愿者一定的物质保障,例如交通费、食宿费等。精神激励就是要利用校园媒体或其他手段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表彰,在宣传其优秀事迹的同时,又能够宣传志愿服务工作的崇高性,提高广大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

综上,在志愿者组织中,管理人员要注重每一位成员的存在,给予每位志愿者物质与精神保障,规范并严格志愿者的选拔、培训、激励等管理内容,从而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使得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壮大。

【参考文献】

[1]陈丽萍.基于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几点思考[J].消费导刊,2008(11):120

[2]江荣,雷雯.大型运动会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管理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3):90-92

[3]韩芸.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探讨[J].青年探索,2010(2):12-15

大学生组织 篇12

早操亦称晨练、或课前操,是一种在清晨或课前进行的体育锻炼活动。早操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了清晨良好的空气环境,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因睡眠初醒所造成的混沌状态逐,确保其精神饱满的投入到一天紧张的学习生活当中。因此,组织与开展早操活动,是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高校早操的被重视程度较为低下,学生对于参与早操活动的自觉意识极为淡薄,因而,造成了早操的重要的功效无法得以充分的体现,处在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况。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早操的组织制度过于陈旧,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因而,无法达成对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由此可见,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引导下,加强对大学生早操组织制度的变革,用以提高其自身的实用价值,就成为推动高校早操活动得以长效性开展的关键环节。

2.变革大学生早操组织制度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提高早操组织制度的实效性。早操组织制度是一种用于指导与规范早操活动的相关规定,对于早操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大学生参与早操活动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隶属于课外体育范畴,能够有效地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确保其精力充沛地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但是,传统的早操组织制度的建立却存在着极其明显的缺失,规章制度不健全、组织手段不完善、具体要求不明确以及实用价值低下等现象普遍存在。

其次,满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引导下,高校体育教学在发展取向的选择以及培养目标的确立上,实现了全新的变革。因而,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各个结构环节提出了创新与调整的要求。早操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伴随着教学发展取向以及培养目标的重新确定,要求早操也应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传统的早操组织制度进行适应性的变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良好习惯。早操虽然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只有15~30分钟左右,但是,却能够达成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确保身体处在精力充沛的良好状态,对于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因此,通过对现有早操组织制度的变革,提高其适应性与实效性,引导与组织学生经常性地参与早操活动,使之在亲身参与中体验体育健身的功效与快乐,从而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自主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良好习惯。

3.大学生早操组织制度的变革原则

3.1适应性原则。变革大学生早操组织制度的目的在于修正其实用价值低下的弊端,提高其适应程度,用以实现对早操活动的常态化组织与开展。因此,坚持适应性原则是变革早操组织制度的首要环节。要以“以人为本”育人观作为组织制度变革的核心导向,摒弃传统组织制度中的强制性元素,用以激发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3.2规范性原则。既然早操活动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要求早操活动在组织与开展上,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组织保障体系,用以实现对早操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与常态化开展。由此可见,在实现对大学生早操组织制度有效变革的进程中,坚持规范性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不仅是实现大学生早操组织制度的构建趋于严谨、完善与实效的重要保障,同时,更有助于大学生参与早操活动的自觉意识的激发与培养。

3.3自主性原则。在变革现有的大学生早操组织制度的过程中,坚持自主性原则的目的在于全面激发与调动大学生参与早操活动的自主意识,强化其在参与早操活动中的自觉性与自律性的培养,彻底摒弃狭隘的功利主义思想的诱导,不再将参与早操活动视为完成体育学习任务、修足学分的重要手段,而是切实将参与早操活动视为提高自身健康素质,促进终身体育思想生成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3.4发展性原则。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的确立,实现与社会体育的适应性、兼容性发展,已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流形式。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在培养目标的确立、内容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必然会随着社会体育的发展而进行不断地调整与创新。早操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内容的设置也会随着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调整而呈现出不断发展与创新的态势。因此,坚持发展性原则来实现对大学生早操组织制度的变革,是提高早操活动实用性与适应性的必要条件。

结语

在素质教育深入普及的社会大背景下,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新型培养目标已经确立。相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为了适应这一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满足广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需求,高校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正逐步建立与完善。早操是高校体育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在高校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依据科学有效的构建原则,加强对大学生早操组织制度的变革,建立起彰显适应性与实效性的早操组织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摘要:运用文献综述法阐述了变革大学生早操组织制度的重要意义,并对在具体实施和过程中索引遵循的原则进行解析,其目的在于为提高大学生早操组织制度的适应性与实效性,切实发挥早操在培养学生体育健身自主意识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早操,组织制度,变革,原则

参考文献

[1]王维.对大学生早操活动特点的调查研究[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0).

上一篇:英语词汇网络下一篇:品牌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