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竞争力(精选12篇)
旅游资源竞争力 篇1
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根基, 旅游是一种精神需求, 而粗浅、感性的简单观光已不能满足人们日渐提高的旅游期望。桂林旅游必须顺应时代潮流, 充分利用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的山水与文化旅游资源, 发掘桂林文化的特质和内涵, 逐步发展文化旅游, 以增强桂林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桂林,竞争力
1 桂林拥有高品质的文化旅游资源
桂林坐落于广西的北部, 以桂林市区为中心, 包含周围12个县, 内圆圈包括阳朔、临桂、灵川和兴安四县, 外圆圈包括全州、资源、灌阳、荔浦、平乐、恭城、永福和龙胜八县。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 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而且是全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秀丽别致的自然景观, 古朴独特的民风民俗, 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历史文化资源分布甚广。
桂林是广西文化的发源地, 是中原文化最早进入广西的地带,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桂林地处“楚头越尾”, 是历代楚粤往来的要冲, 也是汉、楚、越文化的交汇之地。公元前214年, 即秦始皇三十三年开凿灵渠, 沟通湘漓二水之后, 设置桂林郡, 桂林成为“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
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 光前人吟咏桂林山水的诗词就达4000多首, 100多幅桂林名胜楹联, 留下了2000余件石刻和壁书, 这些人文旅游资源与桂林神奇秀丽的山水融为一体, 是桂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抗日战争时期, 桂林云集了全国1000多名进步文化人士, 深深影响着桂林的文化气质, 使桂林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目前, 桂林共有文物古迹550多处, 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40多处, 如以桂海碑林为代表的摩崖石刻和山水诗文文化、以甑皮岩史前文明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秦代古灵渠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水利文化等文物保护单位。
2 必要性——桂林自然观光旅游形式的延伸
桂林市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 一直使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品牌形象, 由于长期以来桂林开展的旅游类型单一, 以观光旅游为主, 因此, “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山水”形象长期以来被逐渐固定在传统的山水风景观赏上, 被局限在漓江、阳朔、芦笛岩等少数景点和景区上。这种认知形象将使桂林旅游发展难以适应未来旅游形式的多样化和专项化趋势;而且品牌的意象已经在市场上定型, 广义的山水品牌形象, 难以涵盖整个区域其它的特征和内涵。
目前, 由于各省市对旅游业的重视, 桂林周边以山水风光为主打的旅游景区不断涌现, 而桂林所属的西南地区属于岩溶地貌地带, 单纯以岩洞为品牌的景点比比皆是, 再加上以自然山水景观这类的景点极易老化, 同质化严重, 桂林旅游吸引力逐年下降, 以往一些年份桂林旅游业滑波的事实即是明证。如果我们在原有自然风光的基础上, 加入文化的元素, 用文化来诠释旅游景点, 使其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从而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挖掘桂林旅游文化, 可以提升大桂林的整体形象, 有利于桂林旅游经济优势的发挥, 达到推动桂北经济快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目的。可以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也实现了文化的多元化。如广西桂林阳朔的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就是极具代表的例子。因此, 发展桂林文化旅游, 在风景游览胜地结合开展文化娱乐游, 乃是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3 可行性——桂林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广大的客源市场
3.1 建筑文化资源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 百越建筑, 已难找到实物, 只能从桂林现今的民族乡和数以百计的少数民族村寨来寻找其踪迹。桂林苗、瑶、侗、壮等百越后裔退居山区, 房屋建筑场地多为坡前涧边, 因而孕育了轻巧明快、美观实用的楼寨风格。桂林民居承湘楚文脉, 粉墙青瓦, 形神兼美;沿街骑楼受岭南影响, 遮阳避雨, 富粤广风情;风雨桥、吊脚楼, 依山傍水, 有土著特色。这些建筑追求形式、功能与环境协调, 体现了传统建筑思想精华。从典型的壮家麻栏, 侗家风雨桥、鼓楼, 瑶家半边楼, 苗家吊脚楼等民居形式推测, 它们可能继承了百越先民注重从本土资源出发建筑房屋的习俗。例如, 瑶族依山结寨, 聚族而居, 其“半边楼”, 半楼、半地。三层, 一楼养牲畜, 二楼住阿嫂, 三楼住阿妹。侗寨鼓楼是族姓群体的标志, 模仿杉树形状, 楼上置鼓, 一寨一姓一鼓楼, 对本土资源利用十分恰当。这些建筑, 像仙人掌刺状叶, 既可有光合作用, 又能减少水分蒸发, 还有防御虐食者侵害功能及审美价值, 其形式与功用统一, 毫无矫揉造作。桂林丰富、奇妙的建筑文化对求异、求奇的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为桂林开展文化旅游, 增强竞争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
3.2 民俗文化资源
桂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壮、回、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8.5%左右, 共有少数民族70多万人, 各个民族都有各自鲜明特性。如瑶族盘王节、达努节, 侗族的走寨、送青牛、花炮节、冬节, 苗族芦笙节、拉鼓节, 壮族的三月三等古朴奇特的民俗风情, 富有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 对中外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桂林彩调, 零零落、舞龙、渔鼓等文艺活动也在桂林广为流行。如在兴安, 婚礼上新郎、新娘用两根扁担合挑三个水桶, 取名为“夫妻同心”, 结婚新床上只铺干净稻草, 称为“盖金丝被”就很有象征意义。桂林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尽可能吸取和挖掘桂林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 能充分地满足游客“求异、求知、求新、求乐、求忆”的旅游需求, 走进各少数民族纯朴、自然和不带有城市的喧嚣生活, 可以使游客放松身心, 抛弃工作中的烦恼和一切不顺心的事情, 完全陶醉在那种质朴的氛围中。
3.3 良好的客源基础
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盛誉, 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名城, 是我国最早发展旅游业的城市之一, 被视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和重要的“风向标”。早在唐宋时期, 桂林的名山就已相继开发, 对国内外游客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由于桂林山水名扬海外, 每年接待千万人次, 这就为桂林开展文化旅游, 提供了良好的客源条件。根据桂林市旅游局相关统计数据, 2009年, 广西桂林共接待游客1860多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126.9亿元。桂林市2010年旅游接待总人数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 达2246.33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20.8%。其中, 国内游客2098万人次, 入境游客148万多人次, 旅游总收入168.3亿元, 入境游客数量居全国地级市最前列。
4 发展桂林文化旅游的对策
4.1 结合抽象文化元素, 打造文化产业精品旅游项目
积极挖掘当地民间和文化资源, 将山水观光游与民俗风情游等文化娱乐游结合起来, 进行加工提高, 直接搭起文化与经济联姻的桥梁。桂林的山歌文化独具特色, 如我们可以“刘三姐”为纽带, 大力开拓山歌文化市场, 打造旅游文化精品。当前, 《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龙脊魂》和愚自乐园等精品项目都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印象·刘三姐》剧目将“刘三姐”与““桂林山水”这些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进行组合, 开创了国内山水实景演出的先河。《印象·刘三姐》把舞台搬到山水间, 以桂林漓江山水为剧场, 将“刘三姐”的山歌、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现代声光电技术等多种元素搬进了舞台, 赋予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被很多人誉为“中国文化与旅游、自然与人文充分融合的范本”。而《龙脊魂》则把桂林的山水和少数民族风情等搬到了舞台里, 将桂北山区的缩微地形地貌和少数民族文化生活等元素进行创新组合, 成为桂林旅游文艺演出市场的又一新亮点, 获得观众的普遍赞誉。愚自乐园是雁山最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 经过几年的开发与建设, 愚自乐园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雕塑公园之一, 被授予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称号, 其成功的关键是文化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 桂林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和为基础, 打造一批文化产业精品旅游项目, 结合旅游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 使文化产业成为桂林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4.2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促进文化旅游发展
桂林市文化创意产业陆续涌现, 桂林山水文化旅游节, 恭城桃花节、兴安桂林米粉节、资源河灯歌节、阳朔渔火节等节庆活动成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 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至为关键。近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 提出打造“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的旅游形象, 目的是希望通过文化和旅游的相互结合促进来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将文学、艺术等文化元素注入到旅游中, 让旅游内涵更加深厚, 更加宽广。为了使单一的山水观光型旅游向文化和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近年来, 桂林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水和人文资源, 成功推出了愚自乐园、乐满地休闲度假世界、阳朔西街、桂海碑林石刻文化景区, 靖江王府藩王文化景观, 兴安灵渠古代水利文化景区等一批文化创意品牌。同时, 各级政府重视给予文化创业产业大力支持, 在用地、规划、审批、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通过合作, 共同促进桂林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4.3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文化氛围
充分利用《桂林文化大事记》、《桂林文化城纪事》、《桂林文化城概况》、《桂林抗战文艺辞典》等研究专着和工具书所提供的重要线索, 利用桂林图书馆所藏抗战时期, 桂林和重庆出版物比较齐全的优势, 利用桂林有关单位所藏中国现代书画大师抗战时期在桂林创作的书法美术作品的优势, 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珍贵展览资料, 在两江四湖等景区营造一些历史文化意味厚重的人文景观, 借助两江四湖这条黄金旅游线路, 推及辐射周边地带, 策划推出李济深旧居、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救亡日报社旧址、广西省立艺术馆、马君武旧居遗址、李宗仁官邸等这样一条文化城特色浓郁的旅游线路, 努力获取向中外游客传播“桂林文化城”这个金光闪闪的城市品牌的巨大效应。
4.4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提高桂林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桂林旅游局和文化部门对涉外文化交流工作非常重视, 以办好桂林山水文化旅游节为契机, 接待了的美国、英国、奥地利、日本、韩国、土耳其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官员、友人和团体, 建立了良好的互访关系, 提高桂林的旅游的知名度。为了宣传了对桂林山水文化、旅游文化的宣传, 要鼓励和支持桂林市的摄影家、书法家也经常在国外举办相关作品展览, 同时, 利用桂林的山水和和文化资源优势, 依托国际旅游论坛等平台, 举办多种类型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使桂林成为国际旅游教育基地, 进一步推动民间外交。总之, 桂林市文化部门应充分利用和依托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不断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 在文化与旅游互动上做足文章, 促进桂林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5 结语
旅游者要感受、体验和欣赏异质文化, 以愉悦心身;旅游地要展示个性魅力, 以吸引游人, 谋求发展创新。现代旅游实质是思想、感情、心灵的互动, 是旅游文化的交流。因而, 桂发展文化旅游, 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增强桂林旅游的竞争力, 是桂林未来的旅游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慧敏.文化创意旅游:城市特色化的转型之路[J].学习与探索, 2010 (4) .
[2]任冠文.提升桂林旅游竞争力的文化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 .
[3]夏小莉, 王兆峰, 谭必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基于产业价值链的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33) .
旅游资源竞争力 篇2
教育是基础的人才的培养,是文化知识的传播,包括品德的修养。从现代竞争意义上讲,教育主要体现为人力资源的开发投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与方法的建立和灌输。就此而言,一个企业的关键竞争力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具体表现为人力资源的开发投资和其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关键的核心工作是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投资和管理工作,这是一个基础和必备条件。由此,我们能认识到一个企业的强盛,可以在多个方面体现,也可以在某一方面突出体现,但都离不开教育这个基础,离不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那就是人力资本的提升。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人力资源管理
1.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和理解。一个企业的基本核心又是什么呢?针对一个现代企业来说,想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取生存和发展,不形成企业自己特有的核心竞争力是难以持续存在的。在此我们先来认识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然后再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解释为企业的“一组先进技术和谐组合”而形成的一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能力。这种竞争优势能力是指某一方面的,或是几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能力,从而奠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也就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依靠。
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的“一组先进技术和谐组合”。指企业所能够运用生产经营投资建设中的各种技术,包括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先进技术、资本筹集和运用管理的先进技术,市场营销与管理的先进技术、产品开拓与服务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等相互之间的有效组合。不同企业的特点、人文环境和条件形成不同的有效组合,产生不同的市场竞争效应。当这种产生市场效应的有效组合,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并能持续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经营业绩时,那么该企业就可以说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由于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一组先进技术的和谐组合”不同,便形成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在这形成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各种要素和能力、先进技术不断地与外部环境条件进行融合,一旦达成高效的的谐,即产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便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独特性,与竞争对手之间形成质的差别。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将核心竞争力组合到不同的创新中,构成新的创造 (组合创新)和发展基础,进而在某一领域内建立起自己强大的竞争优势。举例
2.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资源管理的关系。从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分析,除企业所必须具有的物质资源条件外,企业首先要掌握在市场竞争中所需要的各种先进技术;其次企业要建立形成自己的独特管理与营销(包括服务)理念、良好的企业文化等企业人文环境条件;最后,通过企业所处的外部政策法律条件、市场经营条件等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与企业内部各种先进技术和资源要素进行和谐的有效的结合,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分析,第一,企业中的各类先进技术是要由企业的人来掌握的,这就需要企业一方面引进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另一方面培养掌握先进技术的人员,再一方面需要企业人员不断地再学习,提高和完善企业的先进技术。这三方面的内容就归结为,企业要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与管理。第二,企业要有良好的文化和管理理念、经营策略,就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并使这样的人才能融合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去,然后不断地总结提炼企业自己的生产经营管理思想,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显然这样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体现和工作目的。第三,企业的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条件相结合也要有人来完成。进这样组合的人要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创新就是不断挖掘发现新的技术、方法、渠道等,使之在新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组合,凭借不断的新组合持续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其结果是需要企业营造这样一种气氛环境:让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不断地寻找企业内外各种机会,把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原料、新的工艺等新的信息来源,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并且不断地进行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的新组合和新创造。毫无疑问,这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所在,是人力资源魅力的发挥企业创新。 举例
3.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发现和吸收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和责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企业最终能形成核心的人力资源,惟有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和人力资本的提高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者要真真正正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创造宽松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 才能产生人人关注企业发展,形成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IBM总裁沃森说过:“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它能否激发员工的力量和活力,企业的活力来自企业的信念及其对员工的吸引力。”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含义,未来的经济优势将会转移到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动力资源上去,这种资源就是人力资本。海尔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成功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人才,是企业竞争的优势。有了人才,资本才得以向企业集中,企业在竞争中才能取得优胜。”人力资源管理变化提高的结果,是企业未来不断发展的保证。
由此,我们可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根基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离开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正如被人们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所说:松下公司的口号是“企业即人”,并指出“要造松下产品,先造松下人。”再有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所说:“如果说日本式经营真有什么秘密的,那么,我觉得‘人’,就是一切秘诀最根本的出发点。”在实践中,当代先进企业无不把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作为企业竞争的最根本要素,发达国家的企业正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和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在全球范围内争夺人才,跨国公司通过遍布全球各地的分公司推行“人才本土化”战略,把“抢人”的触角伸向每一角落。作为世界500强之一的应用材料(中国)有限公司始终以“人才是本公司最重要的竞争资产”作为公司的用人理念,来招募、培养员工。北京首信也一直重视人力资源,他们自豪地宣称:“人才就是首信的第一财富”。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提高变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适应
1.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调整提高,以适应企业竞争的需要。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同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变化提高,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竞争需要相适应。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上来看,起初的人事所属人力资源,他只是企业的执行和操作部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囊括的内容和领域远远大于以前。8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成为“成本控制理论的角色”,逐渐成为企业决策者的助手,在企业战略发展中发挥它的职能作用。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开始向“商业合作伙伴”方向发展,逐渐成为企业各部门管理的战略伙伴,为各部门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工具的一个职能部门,并成为企业战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有一些先进企业无不及时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地位,适时地调整了其管理职能,基本满足了企业在不同时代的竞争要求。也只有适时地调整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与作用,企业才能获得较强的竞争力,在当时的竞争中取胜。毋庸讳言,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这方面的认识是不够的,对于更高一步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变实践也是不足的,需要及时调整提高,才能加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2.人力资源管理层次的提升,加大人在竞争中的作用。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时与企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层次相关。如同个人有安全、保障、社会交往、受到尊重、自我实现这5个层次的需求一样,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变化从另一角度也可分成5个层次。首先,人力资源管理仅仅是作为一个实现商业利润的功能而存在;其次的层次是考虑雇员劳保福利和社会贡献;接着层次是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被视作企业单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发展到人力资源与管理在战略上受到尊重的层次;最终达到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的核心管理层次,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财富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企业财富最大化的组成部分(企业财富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这里的层次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层次和管理地位层次,它与前面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提高发展阶段相对应,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层次相关联,逐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层次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与世界接轨的当代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从中我们看出,人的利益和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企业发展竞争中人的作用层次逐步提升,人力资源与
旅游资源竞争力 篇3
关键词:旅游业;离境退税;新政;自由贸易
一、印尼旅游业出台新政策的背景
(一)境外游客购物消费占比旅游外汇收入相对较低
近几年来,印尼的旅游业一直增长强劲,即使在今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仍取得较快增长。根据印尼国家统计局12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印尼入境旅游人数517万人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31%。印尼文化与旅游国务部乐观预计,印尼今年入境游客将达到650万人次。规模庞大的入境游客为印尼带来了丰厚的旅游创汇,极大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但是根据印尼相关部门的统计,每年境外游客在印尼的购物消费仅占旅游外汇收入的20%左右水平。
(二)消费需求市场低迷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印尼整个消费市场并不十分景气,今年印尼的消费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的拉动。另一方面,外部需求市场的萎缩加之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采取层出不穷的贸易保护措施也给印尼出口带来了承重的压力。因此离境退税将大大增强了境外游客的购买力,同时也增加了外汇收入,有助于促进印尼的消费增长。
(三)周遍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鉴于地域的同质性,长期以来,印尼一直视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为最大的旅游市场竞争对手。目前中国已经是继日本和澳大利亚之后印尼的第三大客源国,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已经成为印尼各岛最新的庞大市场。而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议将于2010年1月1日生效,双边经贸往来巨增也将同时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必然导致入境游客户的分流。
二、离境退税政策对印尼经济发展的影响
实行购物退税相当于在商品价格上实行优惠,能够满足旅游者受到特殊优待的心理需求,激发旅游者购物消费欲望,同时因实行购物退税政策都规定有最低购物限额,能够刺激是高旅游者的购物数额。这对于印尼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可拉动国内消费品市场
通过实行购物退税政策刺激数千万海外旅游者增加在我国的购物消费,对整个国内消费品市场将起到不小的拉动作用,并能够刺激商品生产,扩大投资需求,增加就业渠道,减缓就业压力。
(二)可增加外贸出口,减少贸易磨擦
海外旅游者产为零售外贸出口,其所购商品的价格比同类商品外贸出口价格要高,因此其创汇成本较上外贸出品低,这种零售出口由于是就地出口,减少了许多环节,可避开其他国家贸易壁垒等影响,而且根本不会引起贸易摩擦。因此,实行购物退税增加海外旅游购物,必将印尼本国产品的外贸出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可扩大旅游创汇
根据印尼相关部门的测算,实行离境购物退税政策,海外旅游者的购物消费占整个旅游消费的比例将至少达到30%,仅此一项,每年将为印尼多创旅游外汇十多亿美元。如果在华没有实现购物的约三分之一海外旅游者能够实现或部分实现购物愿望,旅游外汇收入将会以相当大的比例增长。
(四)可增加国家税收
时任印尼税务总署第1税务局贸易、服务及其他间接税和增值税条例行政分局主任赫斯杜(Hestu YogaSaksama)在12月19日曾表示,设置500万印尼盾为最低退税限额,预计境外游客在印尼的购物消费增长有望提升120%以上,不仅提高了消费品的所得税收入,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
三、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旅游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等各项指标均呈现下滑状态,入境旅游外国人243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8%;入境过夜旅游者530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
旅游资源竞争力 篇4
经过40多年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现代邮轮逐渐演变成一个新的产业, 它以大型豪华海上游船为运载依托, 以跨国旅行为核心, 以众多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 以开展航线经营为手段, 从而构成了旅游市场中的高端产品。目前全球已形成了嘉年华、皇家加勒比和丽星三大邮轮公司和三大邮轮旅游胜地: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 主要港口是美国的迈阿密, 每年停3000多艘次邮轮, 港口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地中海, 主要港口是巴赛罗那, 每年停靠邮轮近2000艘次;南中国海和泰国湾区域, 如新加坡每年有1000多艘次邮轮停靠。自1990年以来, 邮轮的游客人数保持了年均7.4%的强劲增长势头, 全球邮轮旅游市场的消费也不断上升, 2006年达到了206.4亿美元。
我国目前主要以国际邮轮接待为主, 操作模式还是少数大旅行社进行组团, 由外轮代理公司进行相关业务操作。我国居民对邮轮这种高端旅游产品认知度还不高, 乘坐国际豪华邮轮出境游的人数也很少。2007年, 我国接待邮轮的收入约为2.4亿美元, 仅占世界全行业收入的1.3%。
邮轮旅游的特殊性
邮轮旅游有许多与其它旅游方式不同的地方, 主要是:
1.邮轮本身就是旅游目的地。参加邮轮旅游要真正投入到邮轮的活动中去, 享受美食、欣赏节目、参与互动等。邮轮旅游除了船上和海上的精彩生活之外, 邮轮每到一地的岸上行程也是整个旅游过程中最值得期待的。每到一个海滨城市, 游客可上岸体验不同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生活方式。
2.旅游过程的高消费性。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 参加邮轮旅游的每名游客平均在邮轮住宿6.9天, 人均消费1341美元, 比国际旅游人均消费740美元高出601美元。
3.强大的产业带动性。邮轮旅游可用1:10以上的高比例带动多种产业共同发展, 其对旅游业和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通常情况下, 平均每条大型邮轮承载游客2000人左右 (超大型邮轮平均载客3500人) , 相当于6架“波音747”客机的载客量, 给接待城市的市内交通、景点、餐饮、娱乐、购物等行业带来大量的客源和收入。一部分落地的游客除了游览当地的风景名胜之外, 还利用邮轮在港口停泊的时间, 乘汽车、火车或飞机前往港口周边乃至内地的著名城市、风景名胜和度假地旅游, 对其它地区的旅游辐射拉动作用明显。而且大型邮轮需要停泊港口城市为其提供包括码头停泊拖靠、船用淡水、燃料、物料、食品、修船、清洁等服务, 形成了邮轮经济产业链。邮轮旅游的发展还有效地促进了就业。2006年邮轮业为美国创造的直接就业岗位高达113601个, 间接就业岗位40262个。
我国发展邮轮旅游存在的问题
1.政策缺位。邮轮旅游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 国家对它的出入关管理和口岸管理还是采用一般的出入管理程序和口岸管理条例, 未与国际接轨, 难以满足游客方便快捷的通关要求。按照国际惯例, 对邮轮乘客的边检, 要求一个小时内让全部乘客登陆, 一个小时内让乘客返回邮轮。而我国目前的入境手续, 一般是每人入境时间1分钟, 一艘运载1000人的邮轮就需要16个小时办手续, 即使开放10个关口同时办理也需要1个多小时。此外, 国际邮轮业在我国投资经营邮轮旅游缺少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未包含邮轮业;旅游、边防、海关、检疫、航运、造船等相关行业部门尚未提出邮轮发展专项指导意见和专项规划。邮轮旅游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旅游业的法律法规, 还涉及海关、贸易等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 必然导致过境、签证、外埠采购等问题的出现。
2.人才匮乏。邮轮经济对从业人员在知识、素质乃至语言能力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在邮轮旅游人才储备方面存在较大缺口, 比如国外的高校有专门经营邮轮管理的“游憩学”专业, 而我国的高校没有这个专业。在我国从邮轮服务人员 (海乘) , 到邮轮地面经营、服务人员、邮轮旅游销售人员等专门人才匮乏。尽管深圳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已达到15万人, 但通晓邮轮旅游的人才却是凤毛麟角。
3.国内港口城市的同质化竞争激烈。近几年, 国内许多沿海港口城市的邮轮经济发展迅速, 上海、天津、青岛、厦门等城市均提出建设邮轮母港的设想。然而, 纵观世界, 即便是邮轮经济最为发达的欧美, 也仅有少数几个城市最终建成了国际邮轮母港。早在1996年, 香港已被列为亚太地区第二个深受欢迎的邮轮港口, 市场占有率达30%, 仅次于新加坡。不久前, 香港又决定改造原启德机场, 再修建一个新的世界级邮轮码头和邮轮城, 并把它作为与迪士尼乐园、数码港并列的刺激经济发展的三大项目之一, 最终使香港成为地区性的邮轮中心。天津市还于2007年出台了《天津市促进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规定》, 要求港口、铁路、民航、海关、边检等部门采取措施, 协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推动旅游包机、旅游专列和大型邮轮旅游的开展;对通过包机、专列和邮轮大量招徕游客的旅游企业和个人, 从市旅游发展资金中给予奖励。
提升深圳邮轮旅游竞争力的对策
据预测, 我国在2008~2015年, 将增加接待邮轮的数量增加, 提高档次, 并形成邮轮出境游的第一次热潮;到2015年后, 将是邮轮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 国际邮轮业务将具备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游客乘豪华邮轮到境外旅游将成为常态, 区域型、沿海型、近洋型邮轮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
深圳要提升邮轮旅游的竞争力,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政府规划层面重视邮轮旅游的发展并启动邮轮母港的建设。目前, 深圳正对盐田、蛇口等五大港区进行重新布局。蛇口客运港区已建成客运泊位13个, 开通蛇口至香港、澳门、珠海三条定期高速客轮航线。深圳的水路距香港25海里、距澳门32海里、距珠海25海里, 陆路距机场30公里, 地铁2号线经过港口后方, 具有便利的集疏运条件。按照初步规划, 深圳将对位于蛇口半岛南端的太子湾原码头区进行功能调整和改造升级, 高标准建设成为深圳唯一的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邮轮母港。结合客运枢纽和邮轮母港的建设, 配套规划港口后方的商务、旅游、会展等设施。邮轮母港建成之后, 能停泊最高达15万吨位的国际豪华邮轮, 创下华南区邮轮母港的记录, 并将成为深圳通连香港的“海上门户”。
2.加大对邮轮旅游的宣传力度, 转变游客的出游观念。目前, 不少游客未把邮轮旅游当做一种旅游休闲方式, 无法理解外国人在邮轮上一本书、一杯水、晒着太阳过一天的休闲旅游方式, 因此要加大对邮轮旅游的宣传力度。此外, 邮轮旅游的高消费也是令许多游客望而止步的原因。所以, 当前应在邮轮旅游产品设计中考虑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 以适应各群体的消费能力。
3.改革邮轮旅游出入境管理制度, 提高工作效率。国家应尽快出台符合国际惯例的出入关程序和口岸管理条例, 以便于国际邮轮在我国开展业务。目前, 国家对邮轮的出入关管理和口岸管理还是采用一般的出入关程序和口岸管理条例, 游客出入口岸极为不便, 不符合国际惯例, 也制约了我国港口城市邮轮旅游经济的发展。深圳在这方面应大胆创新, 为全国提供经验。
4.邮轮旅游应走高效环保的发展道路。高端旅游是指旅游业的“五高两低”, 即高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高开放度、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 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那些产业部分。高端旅游业是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发展高端旅游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深圳市在确立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指导下, 邮轮旅游的发展应遵循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
5.外引内联, 实现“多赢”。由于我国的邮轮旅游起步晚, 因此在发展中应善于借势发挥。深圳应与香港加强合作, 利用其作为世界著名邮轮母港的优势, 争取将香港的邮轮航线延伸至深圳, 先形成国际邮轮的大陆挂靠港, 为自身建设成为邮轮母港提供经验。要形成邮轮经济产业链, 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邮轮企业应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 扩大游客游览范围, 不只局限于海上游或港口周边游, 还可以延伸到陆地旅游, 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主题旅游城镇竞争力提升策略探析 篇5
旅游竞争力是指旅游地在维护自身市场地位时创造和整合能保护资源增值产品的能力(胡冬梅、司继伟,2002)。所以,主题旅游城镇的旅游竞争力是指主题旅游城镇为保持自身旅游持续发展时,创造和整合能保护资源增值产品的能力。旅游竞争力是主题旅游城镇综合发展能力的体现,它能使该城镇旅游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有利的地位。主题旅游城镇的旅游竞争力不仅仅表现在为城镇旅游业创造经济收益的能力,而且还表现在:优化配置旅游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优势,给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利益,获得更强、更为持续的发展能力和发展趋势,为所在地区创造更多的社会文化价值等方面。
试论我国旅游饭店竞争力 篇6
关键词:饭店 竞争力 对策
饭店业是旅游产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重点开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将其发展成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及饭店业与我国未来战略目标息息相关,与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大难题的解决思路密切相连。因此,饭店竞争力研究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预计到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将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
一、饭店竞争能力概念
饭店竞争力是指,在竞争市场中,一个饭店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饭店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本文认为饭店竞争力是指饭店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和获利的能力。具体地说,它是指饭店在经营业绩、客源市场、人力资源、顾客满意度及成本、质量、市场营销等方面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的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種综合能力,它不仅包括饭店现在和过去的竞争业绩,还包括饭店竞争的潜力及管理能力。
我国饭店业的管理处于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接轨的状态。我国近万家的星级饭店,绝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后新建,在管理上教少有旧体制遗留的痕迹。同时,饭店业硬件的现代化水平和服务对象的国际化特点迫使这一领域的管理必须高起点。从这一意义上说,我国绝大部分三星级以上的酒店都在中国人自己管理之下。因此,我国饭店业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最严密,员工队伍整体的职业素质最高,管理手段与国际水平基本同步,管理手段最先进的产业之一。
二、目前我国饭店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截止到2011年,全国拥有饭店1.16万余家,五星级饭店615家,四星级饭店2148家,三星级饭店5473家,二星级饭店3276家,一星级饭店164家。可以说,饭店业已成为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大型产业。然而,在表面强大的市场阵容下面,饭店业的经济效益状况不容乐观。
(一)从产业结构上看,我国旅游饭店业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过剩。
我国旅游涉外饭店在过去的20多年中总体规模不断扩张,到2010年年底,我国共有涉外饭店5201家,客房70.17万间。饭店数量的增幅明显高于客人的增幅,从而出现了总量相对过剩的局面。由于旅游饭店结构性不合理,直接导致了严重的结构性过剩的局面。
(二)从竞争的态势上看,过度竞争的表面下,竞争空间拓展存在相对不足。
我国旅游饭店业竞争激烈,处于过度竞争的态势。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旅游饭店业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从竞争的产权主体上看,国有经济成分是市场的主体,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内资旅游饭店的整体竞争力不强。
(四)缺乏专业人才,员工流失率高,集团化经营缓慢。
我国旅游饭店集团的人力资源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缺乏全球化视野和机制。饭店业管理人才、服务人才的培养机制是落后的,很多饭店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未建立起从服务员、领班、主管、高级主管、部门经理、高级经理到总经理的系列培训机制。
(五)缺乏品牌文化建设。
我国旅游饭店基本上处于散、小、弱的局面。在国内,品牌的影响力有限,区域分割仍存在;在国际上,我国还没有一批成熟的、知名的集团品牌,与著名国际饭店集团之间的竞争尚处于弱势。
三、培育饭店竞争力的对策
我国旅游饭店业竞争激烈、经济效益低下的部分原因是由产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但笔者认为我国旅游饭店业通过宏观及微观的调整后,还是可以走出目前这种不利的竞争形势的。
(一)加强宏观调控策略
导致我国饭店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结构性过剩。因此,适当的增加竞争主体,通过市场竞争,淘汰弱势企业,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笔者认为应该变部门管理为行业内部管理,这是实现饭店行业宏观调控与微观指导相统一的基础。我国饭店的投资主体存在着多样性,从而造成行业主管部门对饭店管理不利的局面,因此,构建一个全方位的行业管理机构成为必需。
(二)走集团化道路,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
我国的国有经济虽在旅游饭店中占有绝对的比重,但竞争力不强。其中大量非独立的经济主体的存在,构成二元性经济主体竞争结构,是造成整个旅游饭店业竞争不利的原因之一,并且根据WTO的贸易规则,这严重违反了国际惯例和世贸组织的公平竞争原则。如何剔除这些实体,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的实践也证明,推行产权主体多元化,搞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改革,有利于饭店增加资金来源,选择优良资产上市,募集更多的资金。
(三)人力资源的对策
1、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建设
饭店文化是饭店在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或服务及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物质文化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体。以精神为载体的观念文化是饭店文化的精髓。饭店文化是饭店经营的灵魂,具有坚忍不拔的竞争意志,是饭店创新的动力。
2、提高员工满意度
员工流失率严重影响旅游饭店的竞争力的提升,饭店应两个优化:员工个人优化和组织团队优化。
(四)运用品牌差异化战略,打造个性化的服务。
产品差异化战略也就是通过向顾客提供与众不同的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旅游饭店业应该创造出富有特色的个性化品牌,包括建筑风格、硬件设施、目标市场定位、独特的企业文化等。
专业化经营是饭店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旅游饭店经营的缺乏专业化分工,每个饭店都试图服务所有市场,产品无特色,从而使价格成为惟一的竞争手段。产品差异化及专业化经营可以通过满足大众化经营无法满足的顾客,扩大市场规模,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避免恶性削价竞争。世界500强饭店集团都是在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市场网络、品牌形象和顾客服务方面有特殊专长的企业。如里兹集团、四季集团的目标市场则集中在豪华市场上面。譬如有些饭店考虑顾客有独特的个性化需求,建立顾客档案,对顾客的地址、生日、口味、最喜欢的菜、最喜欢的颜色、宗教信仰等方面资料进行电脑存档。顾客生日时,个顾客发一封由总经理签名的贺卡或E-MAIL。实现个性化服务,在计算机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基础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五)大力发展经济型饭店,提高中、低档市场的竞争力。
我国经济型旅游饭店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的饭店集团如锦江集团、新亚集团、首旅集团,已开始启动发展经济型酒店并使之有品牌,连锁的计划,基本上迎合了酒店发展的新方向,得到社会、市场的积极反应,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不仅仅是经济型酒店,对于整个中、低档市场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高星级酒店呈现饱和的市场态势下,在短期内国内饭店要同国外的饭店集团相抗衡有难度,而占总量比重较大的中低档饭店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发展空间巨大。
(六)实行跨国经营战略,开辟旅游新市场。
我国的饭店业处于相对过剩的局面,还应从需求的角度扩大需求与市场。关键的是创造市场。只有不断引导消费,创造新的市场,才能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创造市场的关键是创新,其基本途径有以下几条:
1、通过宣传,倡导新的消费观念,把潜在客源变为现实的客源。
2、在新的地区与区域采取新的推销手段和策略,开辟新的市场。我国的旅游饭店的区域市场有国内市场、本地市场、国际市场。由于我国的旅游饭店业在行业发展之初把目标市场主要定位于海外旅游者,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必须注意以下点:重视本地市场。由于旅游市场的季节性,饭店产品要保持其整体营销力,必须重视本地市场,使饭店产品成为当地居民消费的一部分,并且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这完全成为可能。对于国际旅游市场,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将客源引进来,使我们的国际客源市场再上一个台阶。另一方面,我们应考虑到如何让我国的旅游饭店走出国门,真正打入国际旅游市场的问题,即实行国际化经营战略,跨国经营的问题。进行跨国经营是我国旅游饭店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最高形式。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旅游饭店实施竞争力战略,充分发掘自己的优势,不断提高自身价值,培育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竞争力的建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饭店长期的努力建设。通过宏观调控,集团化道路,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重视品牌建设,进行个性化服务创新,实现规模化战略经营,发展经济型酒店,不断开拓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只有每一个饭店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竞争力,中国饭店业才能在激烈竞争的今天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參考文献:
[1]赵焕焱. 中国饭店业30年大事记[J].饭店现代化,2008,(10).
[2]张琼,欧蕾.饭店竞争力评价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5,(8):129-130.
旅游资源竞争力 篇7
山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 将旅游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 明确指出, 要“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加大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力度, 发掘三晋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省内知名旅游品牌, 要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旅游产品。为此, 深度剖析省内旅游文化产品竞争力, 对提升旅游品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发挥山西省旅游产品集群效应, 提高山西省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
山西省城市旅游景点概述
常言道:十年中国看深圳, 百年中国看上海, 千年中国看西安, 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 毗邻太行山, 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文景象, 造就了特殊的旅游文化资源, 各城市旅游产品也各具特色。
山西省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历史悠久的古庙遗址、名闻世界的文化古城等, 共同构筑了山西独特的旅游资源。但是, 各市由于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的不同, 优质旅游资源也略有差异。
近年来, 晋中市旅游产业在山西省旅游文化产业中, 发展态势良好。2014 年, 该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031万人次, 同比增长20.36%。旅游总收入408 亿元, 位居全省第二, 同比增长32.9%。 (数据来源:《晋中市旅游产业2014 年实现五个全省第一 》http://jjsx.china.com.cn/lm83/2015/303410.htm) 2015 年底, 该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 分别突破5000 万人次、500 亿元。下面以晋中市晋商大院旅游为例, 分析山西省城市旅游竞争力。
晋商大院旅游发展现状及分析
在山西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中, 发展势头较强劲的当属晋商大院。晋商大院, 是指山西省境内的一系列汉族民居。目前, 现存的山西大院大小1300 多处, 其中尤以明清年间山西商贾兴建的富丽堂皇的深宅大院———晋商大院最为著名。
晋商, 明清时期显赫一时的商业传奇, 不仅在近代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对当代经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晋商大院旅游资源以20 世纪90 年代乔家大院 (祁县) 为开端, 先后开发了渠家 (祁县) 、曹家 (太谷县) 、王家 (灵石县) 、何家 (祁县) 、常家 (榆次) 大院, 这些独具特色的大院主要分布在山西省晋中市。早转型、早受益, 为晋中市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之余, 也为以后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下采取SWOT分析法, 对晋商大院旅游进行分析。
1.优势 (Strengths)
(1) 交通便捷。晋中市地处山西省中东部, 紧邻省城太原, 分别与长治市、临汾市、阳泉市和吕梁市相交, 是省内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航运便捷:晋中市毗邻太原, 与太原市武宿国际机场距离不足20 公里, 车程仅半小时;铁路运输畅通无阻:晋中站 (高铁) 已于2014 年7 月1 日运行通车, 以“晋中号”命名的大西高铁途径该站, 并在晋中市设立6 个站点, 分别是晋中 (榆次) 站、太谷西站、祁县东站、平遥东站、介休东站、灵石东站, 大大方便了游客来晋商大院旅游;公路运输四通八达:2014 年, 晋中市旅游局陆续开通从太原和周边地市直达平遥古城、祁县古城、王家大院等景区 (点) 的十五条线路, 目前已有十条线路通车。晋中旅游专线1 号线、2 号线在汽车客运总站通车。另外, 国道108 贯穿晋中市县, 晋商大院大多分布于晋中市辖区榆次区以及西南方向的太谷县、祁县和灵石县, 距离榆次区最近的常家大院仅25 公里, 最远的灵石县王家大院也不到150 公里, 驾车当天即可来回。便利的交通解决了省内外游客出行难题, 提升了来晋旅游的可能性。
(2) 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的独有性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灿烂辉煌的晋商精神为大院旅游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晋商, 是明清年间山西商人的统称, 与徽商、潮商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商帮”, 以经营旱烟、茶叶、盐业、票号为主, 特别是票号, 被看作是近代金融业的起源。晋商大院以晋商文化为依托, 既是山西商人为子孙后代建造的家园, 又是其商业帝国鼎盛一时的物化遗迹。晋商大院的院主人们继承和发扬了先人优良的经商理念,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 以博大的胸怀, 高瞻远瞩的经营眼光, 在动荡的历史长河中, 顽强不息的经营。晋商精神的诚信、谨慎, 不仅为家族事业集聚了大量的财富, 更对当代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如何将晋商大院所蕴含的文化优势转化经济优势, 是大院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
2.劣势 (Weaknesses)
(1) 旅游产品类似, 缺乏个性。晋商大院在建造风格上各具特色:乔家大院呈现城堡式建造, 在选址和建造上大致为“囍”结构;渠家大院的木质牌楼、包厢式戏院等建筑, 在装饰上更具书香气息;曹家大院以三多堂为主体, 整体呈现篆书的“寿”字形;王家大院建造在山坡上, 呈现坡度递进式庭院结构;何家大院甬道深邃, 将车马大院与住宅楼院一分为二;常家大院则为庄园式建筑, 较前几处大院相比, 显得更为开阔。虽然各个大院在建造上风格迥异, 但作为旅游产品而言, 同质化情况比较严重, 游客在大院旅游中, 除了看房子, 还是看房子。对游客而言, 缺乏新意的旅游体验, 大大降低了游客的参与热情。
(2) 景点门票经济现象严重。晋商大院旅游收入中, 门票经济现象严重。2014 年, 晋中全市旅游总收入达401 亿元, 占全省旅游收入的八分之一, 而全市门票收入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数据来源:《聆听晋中旅游“攻坚交响曲” (上) 》http://jzly.gov.cn/index.php?a=shows&catid=101&id=533) 这与景点粗放式经营开发不无关系。在大院旅游过程中, 游客走马观花式听导游讲解, 虽然可以近距离感受大院建造时期山西商人富庶的生活, 严谨的经商哲学, 但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晋商大院旅游产品在“食、住、行、游、购、娱”方面, 还有待深入开发。与山西省内其他旅游景点相比较, 产品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上, 晋商大院都相对落后。以同为晋中市著名旅游景点的平遥古城为例, 自1997 年获批成为旅游景点之后, 不断深入开发旅游项目, 2001 年由各级地方政府共同举办的“平遥古城国际摄影展”, 至今已举办15 届, 历届展览吸引国内外摄影爱好者前来参展, 借助文化的交流, 不仅增加了当地旅游经济的收入, 更推动了晋商文化走向世界的脚步;2013 年, 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在平遥古城剧院正式公演, 为旅游景点收入增加了新的增长点。而晋商大院旅游除门票收入外, 几乎再无有影响力的其他“游、购、娱”项目。由此可见, 加强“游、购、娱”等方面的项目投资建设, 既有利于丰富晋商大院景区的游客体验, 提高景区经济收入, 更有利于增强晋商文化感染力, 提升景点吸引力。
(3) 景区管理欠规范。晋商大院大部分坐落在晋中市县城, 在景区周边设施、住宿、导游服务方面还存在短板。以乔家大院周边设施为例, 景区周边设施是属地管理, 并不属于景区直接管辖范围, 但却与游客旅游体验必不可分。在其景点周边, 缺乏景区整体规划, 周边兜售纪念品的地摊小贩、沿街吆喝的餐饮老板与独具文化特色的乔家大院放到一起, 显得格格不入。这与景区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 乔家大院坐落在祁县乔家堡村, 景点的发展使得周边居民占尽发展优势, 同时也使得村落文化浸入到乔家大院的旅游发展中, 成为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 大院旅游更要着眼全局, 加强景区周边整体规划。
3.机会 (Opportunities)
(1) 旅游文化产业肩负经济转型的重任。2015 年被视为是晋中市的“旅游发展攻坚年”, 并在《加快推进全市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实施意见》中, 力求在“十三五”期间, 把旅游业打造成千亿产业。晋中市委、市政府不仅着眼景区现代化发展, 坚持“管委会+ 公司化”发展道路, 打造集团化、品牌化旅游产品, 从细节入手, 把打通“最后一公里”, 整顿景区周边设施作为工作的重点, 以方便游客出入景区, 改善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印象, 增强游客旅游体验。借着晋中市经济转型, 着重发展旅游业的东风, 晋商大院旅游作为晋中旅游发展的排头兵, 也将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2) 运用新型营销方式宣传推广。2015 年, 晋中市确立旅游文化产业“全方位一体化精准营销”科学理念, 在上海、西安、郑州、武汉等地的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和公交站台上, 大力宣传“晋商故里”, 使晋商形象深入人心。此外, 晋中市委、市政府还大力借助电视和互联网平台, 拍摄旅游形象片、微电影, 在晋中旅游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 宣传推广晋中市旅游资源。
(3) 短途游潜力大。截至2014 年, 晋中市人口达330多万, 再加上山西省高校新区的建设及搬迁, 10 所高校师生总数约为11.51 万人, 其中学生人数规模11.39 万人。大学在校生经济能力有限, 但课余时间较多, 为晋中市短途旅游带来新的潜力。此外, 2015 年底, 晋中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做出决定, 从2016 年开始, 晋中市部分单位实行“2.5 天”弹性周末休假政策, 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民举家短途旅行的可能性, 为晋中市旅游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4.挑战 (Threats)
晋商在我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内, 以团结协作、互帮互助闻名, 不仅以地域形成了商帮, 增强了同地域商人抵抗风险的能力, 而且随着经营业务的扩展, 逐渐形成了以票号制和股份制的群体组织。群体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晋商精神。
山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 文化底蕴深厚。除晋商大院以外, 还具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宗庙神像、保存完整的古城遗址、艰苦卓绝的红色革命旧址等旅游景点。各地所代表的文化精神也不尽相同。从地域上看, 北有粗犷硬气的雁北关塞文化, 中部以晋商文化为代表, 南部则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以农耕文化为主;从文化的种类上看, 有恢弘大气的云冈石窟艺术典范, 有源远流长的五台山佛教文化, 有忠孝双全的历史名人。如何整合这些丰富文化资源, 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成为晋商大院旅游的新挑战。
综上所述, 晋商大院旅游, 既有明显的优势, 也有很多丞待解决的问题;既要抓紧发展契机, 又要在全省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中保持领先优势地位;既要避免过度开发的短期效应, 又要保护晋商大院遗址, 走科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广海, 李雪.国内外旅游竞争力研究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5) :28-32.
[2]刘慧.晋商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析——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4 (4) :154-160.
[3]毛彦斌, 张晓梅.晋商文化旅游地的空间竞合分析[J].品牌 (下半月) , 2015 (8) :261, 263.
旅游资源竞争力 篇8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长期的开采利用,资源必然走向衰竭,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1]。自2008年起,我国已分三批界定了69个资源枯竭城市[2],这些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着“矿竭城衰”、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实践表明,发展旅游业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3]。根据自然、人文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是越来越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现实选择[4,5,6,7]。
国内外学者在旅游竞争力的尺度和方法论上均有研究: 王凯[8]等从宏观尺度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原理对省区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丁蕾[9]等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市中小尺度范围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横纵向对比,完善了旅游竞争力的方法论和研究思路; 张河清[10]等以县域微观尺度为研究单元,对其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Sanja[11]等重点探讨了人文要素对旅游竞争力影响;Ritchie[12]等提出了适应于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指标体系; 汪德根等[13]利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测度了沿海旅游圈旅游竞争力,通过锡尔系数分析了其空间分异特点。各位学者都根据自身对旅游竞争力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对不同尺度城市进行评价[14]。但对资源型枯竭城市在旅游转型过程中旅游竞争力的研究相对较少: 张金山[15]着重强调了焦作成功转型过程中旅游业的形象定位和营销策略变化过程; 藏萌[3]则主要论述了铜仁市在转型过程中发展旅游产业的合理性,但并没有从旅游竞争力的角度进行分析; 冯晓华[16]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焦作旅游业发展轨迹进行初探,表明焦作市正处于旅游发展阶段,但仅局限于定性描述,缺乏说服力。
本文将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从旅游业绩表现、社会经济运行、基础设施支持等三个方面构建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焦作市近14年旅游竞争力与各因子变化特征进行研究。与国家公布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枣庄、铜陵、抚顺,第三批城市中的韶关等4个城市对比,选取2004年、2008年、2012年三个时间断面纵向分析其演变特征。尝试将焦作市在成功转型中关键因子定量化,以期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提供参考。
2 研究区域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为代表的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焦作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一直以“煤城”著称于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以煤炭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焦作面临经济转型的困境,1999年煤炭产业所占GDP比重仅为5% 。焦作市政府在综合考虑本地区丰富资源优势基础上,选择通过发展旅游业进行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1]。进入21世纪后,焦作市旅游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旅游业在GDP中所占比例由1999年的0.7% 上升到2013年的12. 9% ,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华丽转变[16],自此焦作成为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的样板城市[17]。
3 研究方法
3. 1 指标体系构建
旅游竞争力是一个混沌而复杂的系统[9],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环境、第三产业的发展等因子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根据以往研究发现[18,19],研究者多从旅游业绩、旅游发展相关因素等两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因素评价能较客观地反映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而可探讨其内在动因。因此,本文遵循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从旅游业绩表现、社会经济运行、基础设施支撑等3个方面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 。
3. 2 数据来源
焦作市统计数据来源于2001—2014年的《焦作市统计年鉴》、2001—2014年的《河南省统计年鉴》和2001—2014年焦作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资料,枣庄、铜陵、抚顺、韶关等城市的数据均从相应的市级、省级统计年鉴和市级统计公报中获取。
3. 3 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的权重决定了各个因子对旅游竞争力的贡献程度,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各有优缺点,针对层次分析法中定性成分多,不易令人信服的缺点,为达到客观评价指标的目的,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思路为: 在准则层与指标层之间,为了避免构造判断矩阵时的主观随意性,选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其权重,而在目标层与准则层之间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数据利用SPSS19. 0和Excel等软件进行处理。
4 数据处理
4. 1 因子分析确定权重
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 Principal components) 是把原来相关变量进行降维处理,用较少变量表示原数据的多数信息的一种方法[20]。本文利用SPSS19. 0软件对A1—A3、B1—B6、C1—C6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中指定以分析变量的相关矩阵( Correlation Matrix) 作为提取公因子的依据,提取最小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并用方差最大旋转法( Varimax) 将因子进行旋转,以简化对因子的解释。
对A1—A3而言,利用KMO检验和球形Bartlett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性,结果表明: KMO = 0. 88 > 0. 6,Sig = 0. 000 < 0.001,由此可认定各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适合做主成分分析。同理,分别对B1—B6和C1—C6进行分析,其结果分别为KMO = 0. 656 > 0. 6,Sig = 0. 000 < 0. 001; KMO = 0. 768 > 0.6,Sig = 0. 000 < 0. 001,均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通过分析结果发现,从A1—A3只提取了一个公因子,这与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模型相吻合,即为旅游业绩表现力A。最后得到成份得分矩阵,即为指标层数据A1—A3相对于准则层数据A而言的权重值,同理可得到B1—B6、C1—C6的相应权重值( 表2) 。
4. 2 层次分析法( AHP) 确定权重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问题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20],常常被运用于多目标、多准则、多要素、多层次的非结构化复杂决策问题。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方法,可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就可以得到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权重。其基本步骤为: 明确问题,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列,层次总排列。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处理,其随机一致性比例CR = 0. 003 < 0.10,即通过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有效,得到准则层到目标层的权重值( 表3) 。
5 实证研究
5. 1 焦作市旅游竞争力变化特征
我们将主成分分析确定的指标层权重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准则层权重应用到层次分析模型中,得到焦作市2000—2013年各准则层得分及旅游竞争力总得分( 表4) 。
焦作市旅游竞争力时间特征分析: 由表4可知,焦作市14年间旅游竞争力及各要素得分均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且年际波动较小,表明焦作市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从时间序列来看,焦作市旅游竞争力从2000年的0. 214提高到2013年的2. 701,增长了约13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0. 45% 。焦作市旅游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2001年,为57. 73% ; 2004年、2006年、2007年旅游增长率次之,分别为22. 6% 、27. 4% 、21. 9% ; 其余年份的旅游增长率均在20% 以下,2009年旅游增长率最低,为9. 9% 。
总体来说,焦作市旅游竞争力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 在发展初期,焦作市开始向旅游型城市转型,政府主导带动性作用明显,增长率高,表明焦作市旅游产业转型的巨大发展潜力。随着焦作市旅游及相关设施的逐步完善,各项分类指标也平稳增长,增长率稳定在20% 左右。2009年焦作市旅游产业表现较弱,深入分析其各要素指标发现,2009年焦作市旅游业年增长率为23. 9% ,而社会经济运行和基础设施支持能力表现较差,年增长率仅为8% 、5% ,可能是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内地市场的冲击,导致当年焦作市社会经济发展疲软、政府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降低等现象影响旅游产业发展; 从2010年开始,焦作市旅游产业开始稳步回升,年增长率稳定在约10% 。自2012年以来,焦作市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以后,焦作市开始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年增长率开始扩大到约19% ,充分说明了旅游产业对焦作市成功转型的巨大贡献。
焦作市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焦作市14年旅游业绩表现、社会经济运行、基础设施支撑等三个方面的年际变化基本和旅游竞争力变化一致,年增长率分别为28. 9% 、12. 8% 、10. 4% ,表明焦作市在旅游业绩上表现突出,而社会经济运行和基础设施投入水平较低,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2012—2013年为例,焦作市旅游业绩表现力增长了14. 94% ,而社会经济运行力和基础设施支撑力两年基本持平,影响焦作市旅游竞争力增长了11. 84% ,显示出影响焦作市旅游竞争力的关键因子是旅游业绩表现力。
5. 2 与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
焦作市、枣庄市、铜陵市、抚顺市、韶关市等资源枯竭型城市在探索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均选择了以旅游产业作为转型的重点。为了探讨焦作市在转型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及不足之处,我们选取焦作市2004年、2008年、2012年等三个时间断面,分析其旅游竞争力差异( 图1) 。
由图1可知,焦作市和抚顺市旅游竞争力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且焦作市的旅游竞争力在其他城市中具有绝对优势,2004年其排名仅次于枣庄市,名列第二,到2008年、2012年稳居五个城市的第一位。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焦作市旅游竞争力的得分与其他城市的差距在缩小,表明焦作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需继续加大对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支持; 韶关、铜陵两个城市的竞争力排名比较稳定,且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变动最大的城市分别是枣庄市和抚顺市,枣庄市旅游竞争力逐年下降,而抚顺市旅游竞争力则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从2004年的最后一名逐步上升,2012年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焦作市的第二大旅游城市。
各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竞争力要素得分见表5: 2012年焦作市旅游竞争力为2. 036,排名第一,是排名第二的抚顺市的1. 11倍,旅游竞争力遥遥领先,其他几个资源枯竭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不显著。焦作市在旅游业绩表现、社会经济运行、基础设施建设等影响旅游竞争力的各个方面得分均高于其他城市。抚顺市在旅游业绩表现和社会经济运行方面排名靠前,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落后于这几个城市。枣庄市旅游竞争力比较落后,需要在旅游业绩表现、社会经济运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建设。
从各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增长趋势来看: 焦作市、抚顺市、铜陵市的年增长率位于前三,而枣庄市最低,导致枣庄市旅游竞争力由2004年的第一位下滑到2012年的最后一位。深入分析其原因,从A指标看,枣庄市由5个城市中的第二演变为最后一名,说明枣庄市在2008年后旅游业绩表现较差,具体表现为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增长缓慢; 对B指标而言,枣庄市名次分别为第二、三、五,其社会经济运行力也表现不足,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性行业,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因此社会投入的不足势必会影响枣庄市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C指标方面,名次分别为第二、三、四,说明枣庄市旅游设施的支撑力也呈下降的趋势,整体竞争力不强。
综上所述,就“焦作现象”的成功经验而言,一个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确定资源枯竭型城市未来发展转型的主导产业,即政府决策要明确; 其次,在确定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以旅游部门为主导,相关旅游产业应共同协作,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增大旅游业绩表现力; 最后,完善旅游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其竞争力。然而,每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自身优劣情况不同,不同的城市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制定因地制宜的措施来创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道路。
6 结论与讨论
6. 1 结论
旅游服务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本文将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测算了焦作市近14年旅游竞争力时空演变特征,并与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竞争力特征进行了比较,对焦作旅游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 2 讨论
根据以上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竞争力各不相同。本文以焦作市为例进行了有关方面的分析。主要表现在: 1焦作市2000—2013年的旅游竞争力及各项分类指标均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20. 45% 。旅游业绩表现、社会经济运行、基础设施支撑三个方面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8. 9% 、12. 8% 、10. 4% 。旅游业绩表现是决定其旅游竞争力强弱的决定性因子。2对比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焦作市和抚顺市旅游竞争力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韶关、铜陵两个城市的竞争力排名较稳定,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枣庄旅游竞争力波动范围最大,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焦作市作为第一批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向旅游产业转型具有绝对优势,“焦作现象”的成功效应显著。但在社会经济运行、基础设施支撑方面优势不突出,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3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方法避免了人为确定因子权重的主观臆断性,提高了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4旅游宣传对旅游业绩的提升具有显著效应,但由于不同城市之间宣传措施难以定量化,且统计口径不统一,所以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未能体现旅游宣传的重要性,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摘要:目前资源枯竭型城市普遍面临经济转型困难问题,发展旅游产业成为越来越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现实选择。以资源枯竭型城市河南省焦作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对焦作市2000—2013年旅游竞争力进行测算,并与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焦作市近14年的旅游竞争力及各项分类指标均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旅游业绩表现是旅游竞争力的决定性因子。焦作市旅游竞争力明显,但社会经济运行、基础设施支撑不强,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旅游企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篇9
一、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竞争力最直接地表现为一个企业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能从中获得自身发展或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中“更有效”是指以更低的价格或消费者更满意的质量持续地生产和销售产品;“自身发展”是指企业能够实现经济上长期的良性循环,成为长久生存和不断壮大的企业。众多学者认为: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在适应、协调和驾驭外部环境的过程中,通过企业战略构建、管理、生产、销售等方面表现出比竞争对手更为出色的优势,进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所谓旅游企业竞争力就是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与同行相比,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
二、旅游企业竞争力的特征
竞争力的内涵以及行业特性决定了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 用户价值性。
企业内各种资源和能力的价值或优势最终都必须要通过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而得到实现,而顾客是否喜欢购买产品主要取决于旅游企业提供的旅游产品或服务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拥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与同行相比,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使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度。
2. 系统性。
旅游企业竞争力不是几种资源和几种能力简单叠加形成的,而是各种资源、各种能力以及各种支持性因素形成的合力。不同旅游企业的竞争力的构成因素会有所差异,但一定是各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是企业系统优化的结果。
3. 相对性。
旅游企业竞争力的相对性概念即竞争力只能在一定地域、一定时间范围内而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效性。
4. 动态性。
由于旅游企业所依赖的资源和环境时刻会发生变化,构成竞争力的知识性因素、信息、技术等也处在更新状态,这些都会导致某一个或某一地区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变化,或是增强或是减弱。
5. 独特性。
旅游企业竞争力的独特性是由构成竞争力各因素的差异引起的。竞争力依附予一定的环境,沉淀在特定的企业文化中,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知识、技能、经验的积累,是同行其他竞争者在短期内无法模仿或复制的。
三、旅游企业竞争力的构成
旅游企业竞争力都包括哪些因素,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这里要引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进行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于1871年提出。该理论认为:所有的国家可以拥有相同的技术,但要素禀赋不同,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决定着贸易的流动。可见比较优势主要考虑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而竞争优势则关注企业长期有效地运用资源的能力。拥有较多资源的企业可以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并不是说拥有较少资源的旅游企业就没有竞争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持续的竞争,较强的竞争力以较强的运营能力为保证,包括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另外,资源的利用能力对长期竞争力的保持和提升也至关重要。
旅游企业竞争力首先以企业所拥有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无形资产等资源禀赋为基础,具体包括资金、设备、资产等物质资源;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优秀的管理团队等人力资源;以及企业的文化、制度、品牌、荣誉、社会关系等无形资产。
经营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它是企业对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生产出产品并获得利润的能力。具体包括战略能力、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在竞争环境中的企业还必须有一定的发展能力,也就是企业在所禀赋的资源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的能力。具体的因素包括人才培训、创新能力等。
发展能力和经营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发展能力自然会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经营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发展能力的体现,同时它带来的成果和在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又会促成发展能力的提升。不同旅游企业的区域环境显然不同,环境是企业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载体,其差异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区域环境主要因素包括目的地资源丰度、配套设施、社会经济、人力资源供给、政府政策等。
资源禀赋、区域环境、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四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共同形成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四、旅游企业竞争力的评价
1. 研究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的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沙丁(T.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特别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在目标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科学地进行决策分析的数学方法,具有可信、灵活而又实用的特点。AHP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4]。
根据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原则,对各层次的因素分别进行对比分析,运用1-9比率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用求解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以及特征向量的方法得到各因素的相对权重;最终通过计算最低层各方案相对于最高层即最佳方案的相对权重值,得到方案的优劣排序[5]。
分析评价的基本步骤为:⑴建立层次结构模型;⑵构建判断矩阵;⑶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⑷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本文在求出各层次的权重之后,根据旅游企业各评价指标的实际数值,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后,通过加权求和,即各自乘以自己的权重,他们的乘积之和便是上一层指标的竞争力分值,从而最终求得总目标即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分值。
2. 数据处理与标准化
在确定指标体系之后,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处理便是量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现存的数据进行处理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一些明显不合理的数据应予以删除,并对缺失的数据进行补充和预测;二是由于不同的评价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为了消除由于不同的量纲所带来的非加和性,需要对整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这里采用Zij=(U-U0)/S这一公式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也就是数据的标准化。其中U0为均值,S为标准差。
3. 旅游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框架
结合旅游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和旅游企业指标的特性,在构建竞争力指标体系框架时如此选取指标:资源禀赋要素,以总资产代表物质资源,以高管人才的数量来代表人力资源,以无形资产总值度量无形资产;在经营能力方面,以净资产收益率代表战略能力,以净利润代表营销能力,以管理费用代表组织协调能力;在发展能力方面,由于人才培训和创新能力的数据不便得来,这里以净资产增长率来代表发展能力;在区域环境方面,以知名旅行社数量来代表目的地资源丰度(这里所指的知名旅行社是指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的旅行社,而不用景点数来代表是考虑景点有等级之分,因此不具有代表性),以年末道路铺装面积来代表配套设施,以年GDP来代表社会经济,以是否主导产业来代表政府政策(如果是主导产业则赋值1,如果不是主导产业则赋值0),以每旅行社占高校人数来代表人力资源供给(这里以地级市为单位,用该市高校的在校生人数除以该市知名旅行社数便得每旅行社占高校人数)。
4. 旅游企业竞争力评价(AHP)实证分析
根据旅游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AHP方法原理,通过制作调查问卷、构造判断矩阵,选取了十家上市旅游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有关数据来自证券之星网站以及同花顺交易软件等)。
经过调查问卷,数理统计和修正,便得到判断矩阵,再利用方根法求得权重和一致性检验系数,可得到各层因素的权重为:
四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015,0.069,0.005,0.0145,它们都小于0.1,也就是说这四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具体计算过程和判断矩阵数值详见附录1和附录2。
对选取的十家旅游企业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求得各构成因素和企业竞争力的得分如下表:
数据来源:本人整理
从表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力最强的公司依次是华侨城A、中青旅以及首旅股份等;资源禀赋最丰富的公司依次是华侨城A、中青旅和首旅股份;经营能力最强的公司依次是黄山旅游、华侨城A以及首旅股份等;而发展潜力最大的公司依次是华侨城A、中青旅和首旅股份;而北京旅游、首旅股份、中青旅以及西安旅游等在区域环境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华侨城A的竞争力更大程度上来自于丰富的内部资源以及发展能力,而在中青旅的竞争力则依赖于公司良好的区域环境以及公司的发展能力。
五、建议
用AHP方法来评价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果更加客观、准确。针对上述评价结果,对旅游企业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本人提出如下建议:
1.在影响竞争力的各因素中,影响系数最大的是经营能力,其权重为0.548,突显了加强经营能力的重要性。在经营能力层中,战略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权重分别为0.458和0.416,这也为企业指明了在加强经营能力时应该侧重的方面。因此,为增强企业战略能力,旅游企业应当做好环境的分析与预测,充分认识到环境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学习和掌握决策的原理方法,制定科学的企业战略以使企业有明晰的目标和价值观,同时建立起业绩控制与评价机制以确保战略的实施。
2.各企业要根据内部资源、区域环境等的优越程度,通过提高经营能力充分发挥内外部的资源优势;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等,提高公司的发展潜力,保证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整体提高公司的企业竞争力。如中青旅和首旅股份两家企业无论是内部资源禀赋、经营能力还是发展能力以及区域环境等所有的监测数据均为正数,保证了公司良好的总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于永海.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冷思考.集团经济研究[J].2007(27):138
[2]刘小铁,欧阳康.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当代财经[J].2003(11):85
[3]邵金萍.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生产力研究[J].2006(12):101
[4]韩伯棠.管理运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65-373
论“七提”乡村旅游竞争力 篇10
一、延续乡村性, 提升产品吸引力
世界经合组织在1994年就指出, 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卖点。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者是广大城市居民, 在现有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 一定要强调并突出其乡村性, 避免新农村建设当中的盲目城市化和商业化, 具体可考虑如下做法。
㈠与历史民俗相结合, 走历史性旅游产品路线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中, 这类资源较多, 但随着外来旅游者特别是发达地区旅游者的大量进入, 原有文化受到侵蚀, 很多地区在开展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 一味追求光鲜、标准化和现代化, 丢弃了乡村原有风貌和丰富的民族特色, 乡村性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上述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中, 一定要注意引导和激发原住民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认同性与自豪感, 形成自发保护的内在动力和永久机制, 从而使优秀文化不断延续;同时一定要制定高水平的规划和项目策划, 重点挖掘原生态古村落、民族村寨和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民族风俗以及生产生活特色, 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方式, 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专题性文化, 进而组合成各种独具吸引力的旅游线路。
㈡与生态环境相结合, 走生态旅游产品路线各级政府及广大农村地区要树立“环境兴旅”、“生态兴旅”的观念, 引导当地居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结合当地乡村资源特色及分布情况, 先规划、后开发, 形成像成都三圣花乡景区一样独具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产品, 甚至一些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生态环境的地区还可以与科普教育相结合, 形成“生态环境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
㈢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走现代农业旅游产品路线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各种高水平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仿真技术等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各地形成了很多规模不等的农博园、现代农场等, 虽然这些是当前乡村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基本停留在农业观光的层次上。因此广大农村地区可以在上述资源的基础上, 进一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突出高科技的展示、模拟和演示, 强调产品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现代农业旅游产品路线。
㈣与休闲度假相结合, 走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路线2008年我国人均GDP约为3313美元, 这意味着中国居民的旅游消费将从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同时2008年开始实施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带来的居民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变动, 有车族的不断壮大和广大旅游者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 乡村休闲游日渐成为乡村旅游市场的新热点。但相关产品却依然停留在采摘、垂钓、野味品尝等简单层次上, 远滞后于需求。在这类产品开发中, 可以借鉴国外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经验, 在产品特色上更加突出休闲度假主题, 服务内容以康体、休闲、娱乐为主, 产品表现形式更加强调创新、互动以及知识性, 具体可以开发两大类型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休闲娱乐型产品和康体疗养型产品。前者主要是指在现有“农家乐”、“渔家乐”的基础上, 开发更多的娱乐性强、互动参与性大、表现形式新颖的休闲娱乐项目, 以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后者则是以乡村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基础, 开发诸如理疗、森林、温泉等以医疗保健功能为特色的旅游服务项目。
二、本地化和纵深化的产业链, 提升凝聚力
所谓产业链的本地化和纵深化, 是指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 强调利用农村本地资源包括各种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等, 以旅游业为龙头, 优化配置相关产业, 在本地生产和销售产品,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最大限度地使旅游收益留在本地, 避免乡村旅游经营的飞地化。实现产业链的本地化和纵深化, 一方面旅游产品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构成了乡村旅游产业链条的各行业要协调发展, 即乡村旅游本身要要素齐全, 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而这正是当前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所欠缺的。因此, 当务之急是培育本地旅游企业, 在不断完善当地乡村旅游产业链条的基础上, 优化产业链内部的行业结构、数量结构和质量结构, 确保产业链条上每一环节都能保质保量地提供产品。另一方面, 为使产业链不断向纵深化发展, 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使乡村旅游与大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构成大产业链。
三、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提升接待力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方面远滞后于城市,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接待规模和水平。因此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指导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完善政策、整合资源、优化环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鼓励社会广泛参与, 不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经营的市场化和管理的社会化。同时坚持重点突破、协调推进, 以解决制约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重点, 带动生态建设、交通设施、社会事业、服务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全面突破, 争取多方位、多角度完善以交通、景区设施、综合配套设施、环境建设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以提升乡村旅游的持久竞争力。
四、教育培训与人才引进, 提升支撑力
要保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服务质量是关键, 这一方面要加强硬环境建设, 另一方面则要强调旅游软环境的建设,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 注重当地各个层次的人才教育与培训。当前, 对于高素质、高水平的地方旅游行政人员、乡村旅游经理人, 可以考虑以各种优惠条件引进人才;而对于乡村旅游经营者和服务者则应该考虑对当地居民的教育和培训。而针对当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现状, 在人才引进和教育培养方面必须要拓宽思路, 灵活采取各种措施, 调动各方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对于乡村旅游人才引进与教育培训, 政府要高度重视, 要认真贯彻《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 制定相关的人才政策。如浙江省旅游标准化委员会推出《乡村旅游点等级划分与评定》的标准, 使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有了行业标准。
二是对乡村旅游的当地经营者和服务人员要重点从两个方面培训:其一是对村民观念转变的引导。可以通过组织参观学习, 或者请专家来评估、评价和指导, 或邀请专家来乡村面授培训, 增强农民的文明意识和开放意识。二是对村民进行旅游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既可以由政府通过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统筹安排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来实现, 也可以由相关旅游企业来进行。为调动企业培训的积极性, 应通过各种优惠政策 (税收减免、定额补贴、技术扶持等) 鼓励和支持各类旅游企业做好从业农民的岗前、岗中和岗后培训工作, 提高其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三是对于乡村旅游规划人才、乡村旅游管理人才、乡村旅游经营人才等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可以通过与旅游院校合作来完成。一方面旅游院校可以开展“订单教育”, 为农村培养“留得住, 用得上”的乡土旅游人才;另一方面,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可分期分批地到院校进行系统培训。
五、加强精品工程, 打造品牌力
有关专家认为, 我国的乡村旅游资源, 无论是从民居建筑、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还是自然山水、田园风光, 都极其独特而丰富, 但却缺少与国际接规、各具特色的世界级精品。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的乡村旅游大多数属于“农家乐”旅游, 产品比较单一、服务粗放, 发展还很初级。因此, 多打造精品项目和精品线路成为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此首先要突破现有浅层次的乡村观光游, 实施差异化的产品开发战略, 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健身旅游相结合, 突出体验性, 推出丰富多彩的专题旅游, 以特色促品牌建设。其次, 要切实加强广大乡村地区的硬环境建设。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 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多种措施,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投资的积极性。再次, 要不断进行乡村旅游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建设除了上文谈到的人才引进与教育培训外, 还需要制定专门的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标准, 对乡村旅游服务进行规范。
六、整体联合推进, 提升营销力
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欧洲等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发展机制, 建立区域合作组织, 形成统一协调的利益市场。如近年来, 黄山市发起成立了跨省区域间古徽州乡村旅游联盟, 举办了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 进行统一的营销活动, 努力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品牌。另一方面, 由于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来自于有着较高上网率的城市居民, 通过网络营销既可以对乡村旅游品牌及其产品进行宣传推介、建立客户关系, 又可以通过建立客房预定中心, 对乡村餐饮、旅馆进行营销, 以方便游客选择和预定。其次, 在广告宣传这一块, 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 由于电视成本过高, 可以考虑采取户外广告的形式, 如候车亭广告、机场及高速公路广告牌、楼顶广告、灯箱广告、车体广告等, 这些都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乡村旅游形象, 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另外, 由于旅游地形象是一种公共产品, 政府应在乡村旅游整合营销中发挥重要作用。
七、社区景区参与, 提升乡和谐力
由于对村落维护、农村社区整体发展、乡村环境保护、利益分配等问题缺乏总体考虑和部署,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 出现了很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不和谐音符。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乡村旅游管理体制, 制定社区参与机制和利益相关者的分配模式, 加强社区景区的参与, 引导乡村旅游的和谐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㈠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协调各方利益政府作为公共旅游资源的最大权利人, 可以和其他主要利益相关者一起制定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在规划中认真分析各方的利益诉求, 合理分配资源, 系统规范各方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发挥, 可以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合理规制, 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一个公平、有序和健康的市场环境;政府可以联合其它相关组织, 编制出台乡村旅游管理办法逐步实现乡村旅游社区景区参与的规范化管理。
㈡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由于各利益相关者为取得更大的自身利益, 会采取很多非理性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 因此当地政府、社区管理机构必须从维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角度出发, 建立行之有效的行为监控机制, 将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至于合理的制度与规范的约束之下, 减少由于各利益相关者行为的外部性而带来的众多负面影响。
中国旅游业竞争力上升最快等 篇11
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前不久公布了最新一期旅游业竞争力报告,瑞士、奥地利和德国继续位列世界三甲,中国在13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62,比上次排名跃升了9位。
报告说,今年评估重点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旅游同时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基础设施、交通、卫生状况以及自然和文化资源等也是重点评估指标。
报告显示,中国在自然和文化资源方面得分居第13,但旅游政策法规方面在13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靠后,位列第107。
旅行社条例:非因不可抗力改变合同约定罚10万从2009年5月1日起,备受业界关注的《旅行社条例》将施行。
条例明确规定:严格禁止旅行社低于成本报价,旅行社必须与旅游者订立书面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游览项目及时间、购物次数和场所名称等相关细节。对于未经旅游者同意在旅游合同约定之外提供其他有偿服务的旅行社,将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于非因不可抗力改变合同约定行程的旅行社,将处以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相关导游、领队人员也将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证或者领队证。(黄庆畅)
北京首批“胡同人家”迎客最高价每间房五千元
前不久,北京市首批5家由“奥运人家”转型的“胡同人家”获批正式对外营业,这5家“胡同人家”均位于什刹海附近。
首批5个“胡同人家”只提供住宿和参观服务,不提供餐饮服务。年内还将扩大数量,总数将达到20家,包括住宿、餐饮、参观等各类性质都有。
“胡同人家”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即低档的以散客为主,价格在百元左右:中档的以家庭游客为主,住宿价格在400元左右;高档的则以商务接待为主,独立的院落,价格要上千,一间正房5000元一晚。(文静)
邵琪伟:考虑开放更多大陆游客到台湾离外岛旅游
“除台湾本岛之外,澎湖、金门等离、外岛也是太陆游客的一个很好的选择。”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会长邵琪伟前不久在金门考察旅游资源、设施、风土人情等时表示:“今后可以考虑开放更多的大陆游客到金门、马祖、澎湖等离、外岛旅游。”今后可以把“小三通”和“大三通”从旅游的角度联系起来,一部分游客可以从大陆直接到台湾本岛旅游,另一方面可以把“小三通”这条旅游线路很好地利用起来,游客除了到金门、马祖、澎湖旅游,还可以通过金马澎地区到台湾本岛旅游,这样可以让游客在赴台旅游时多看、多玩几个地方。他认为,两岸可以整合旅游资源,特别是推动海峡西岸旅游,让更多的两岸民众到对岸旅游,使两岸人民有更多的交往、了解和理解,感情越来越浓、越来越深。(李凯王妍)
永川:乡村旅游进城邀客撬动城市居民旅游需求
为了撬动城市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重庆部分乡村旅游景区纷纷进城邀客。
前不久启动的重庆永川百里果乡花卉节将宣传展台设在了位于主城中心的解放碑广场,让重庆主城区市民在解放碑广场欣赏到花团锦簇的上百株仿真梨树,更吸引了主城市民参加乡村旅游。游客到永川中华梨村,不仅可免费徜徉万亩梨花花海,还可参加体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摄影比赛及摄影展、梨园风情婚纱摄影、红色经典歌曲大家唱、梨树认养活动、自主乡村生活体验、生态农副产品展销、各类棋牌友谊赛、拓展训练、狩猎等康体健身活动以及自选游览其他旅游景区等。
与此同时,为拓展重庆主城及周边旅游市场,重庆部分乡村旅游线路纷纷进城邀客。(李敏)
湖南:山水文化资源经营权可合法转让
《湖南省旅游条例》已于2009年3月1日实施,根据这个条例的规定,今后湖南的山水文化旅游资源经营权可以合法转让。
《条例》规定旅游资源可以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度分离,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经营者须按照相关规划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不得过度开发。旅游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湖南省山水文化资源经营权可合法转让。
湖南省旅游局负责人表示,今后湖南省将通过经贸洽谈会和旅游节等活动发布旅游项目和产品信息,鼓励境内外资本积极参与湖南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投资。(李丹)
中办国办提出七条要求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通知》。
通知对各地区各部门重申和提出了七条要求。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带头执行中央有关文件规定和外事规章制度,不组织、不参加各类公款出国(境)旅游活动。要从严掌握因公出国(境)任务安排,不得将因公出国(境)作为福利待遇,不得以任何方式影响因公出国(境)审核审批工作。二是大力压缩因公出国(境)经费、团组数和人数。各地区各部门要将因公出国(境)经费全部纳A专项预算管理,实行经费先行审核。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不得挪用其他公共资金,不得由企事业单位出资或补助,不得向下属机构和地方摊派,不得用公款报销违反规定持因私证件出国(境)的费用。三是审核审批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把关。(连品洁)
青海:“热贡艺术之乡”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被称为“热贡艺术之乡”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前不久与国家开发银行青海分行等3家银行举行融资合作签约仪式,这3家银行将提供总额45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黄南州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
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九曲黄河第一湾,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文化风情,是青海省重点旅游胜地之一。这里独具魅力的“热贡文化“是中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颖瑰丽明珠。其中以唐卡、壁画、雕塑、雕刻、堆绣等绘画造型艺术为主的“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2006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进林何伟)
纽约百老汇核心路段将改造为步行街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前不久宣布,将对著名的百老汇大街进行改造,目前车水马龙的百老汇大街核心路段明年将有望成为步行街。根据该计划,被改造的路段包括时报广场(42街至47街)和先锋广场(33街至35街)两个区域。
布隆伯格说,改造计划旨在缓解曼哈顿中城地区的交通压力。斜向贯穿曼哈顿岛主要干道的百老汇大街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每天有逾35.6万行人穿越时报广场。步行街计划增设大型购物商场、咖啡厅和其他休闲娱乐设施。此外。47街和附近的哥伦布环岛之间还将修建一个散步长廊,为游客购物休闲提供便利。
百老汇大街是纽约游览胜地,其中段一直是美国商业性喜剧娱乐中心。(曹一鸣杨新华)
泰国领事馆提醒:赴泰旅游免费签证并非免签证
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提醒,2009年3月5日至6月4日期间赴泰国旅游,将免交旅游签证签证费,但并非免签证。在泰国各驻外大使馆及总领事馆申请旅游签证的所有外国人,包括符合条件在指定口岸申请落地签证的外国人,在上述期间赴泰国旅游,将免交旅游签证签证费。不过,非移民签证和过境签证签证费在上述期间不在免除范围之内。
此外,符合泰国旅游签证豁免计划和与泰国达成双边互免签证协议国家的公民,仍可不需签证进入泰国。中国公民在上述期间以旅游为目的赴泰仍需申请泰国旅游签证,旅游签证申请材料不变。申请者在申请泰国旅游签证时不需缴纳签证费。(中国网)
挪威将再寻80年前失踪传奇探险家挪威海军
提升开封旅游竞争力的研究 篇12
一、开封旅游竞争力分析
旅游竞争力是一个城市旅游资源与另一个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要素优势和整体优势。竞争力要素不仅包括内部核心资源竞争力要素和外部支持资源要素,内部的主要包括本身城市旅游文化资源要素,外部的主要包括经济、自然、社会文化环境,政策环境等支持要素。城市旅游资源竞争力突出表现在业绩上,主要是旅游总收入和城市总接待人数上。基于以上要素,对开封旅游竞争力进行分析。
(一)开封独特的旅游资源
开封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先后有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等七个王朝在此定都,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开封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74处,文物古迹237处。全国“4A”级风景区8个,其中清明上河园、包公祠、大相国寺、龙亭公园等国人皆知。名人古迹、文化景点大多以宋、元为主,其中北宋在此定都168年,享有“宋文化发源地”之雅称,对中原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这里是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也产生过“苏、黄、米、蔡”四大书法派系等。这些都是开封所拥有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开封优越的地理位置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便利。东临京九线,西临京广线,陇海线从中穿过。附近有大广、连霍、日南3条国家级高速公路,以及107国道和310国道在此交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极为便捷。同时,距离省会城市郑州仅有60公里,又有郑开高速连接,有利于吸引省会旅游流量。形成的便捷的公路网络,能够促进开封旅游产业的新发展。
(三)开封市政府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开封市政府大力支持开封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开封市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外部政策上的支持。政府的大力引导与支持,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起着一种导向和指引作用。为适应当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开封市政府近年来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已有文物景点进行大量的修缮和重新包装。例如,对龙亭湖风景区、开封古城墙、延庆观等景点进行了大量修复工作,对开封城内原有水系的疏通与改造,成功开发了朱仙镇乡村一日游景点重新打造和包装等。对城市旅游原有接待能力进行提升改造,改变以往无处可住的情况,同时景区类增设了部分旅游度假酒店,提升原有消费和接待档次。截止2014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032万人次,旅游文化总收入达到231亿元。
二、开封旅游发展的劣势
(一)文化宣传较为单一
开封近年来一直以“宋文化”为主要的旅游文化宣传,其中开发出了清明上河园的宋朝民俗文化,龙亭湖的宋朝宫廷文化,包公祠和开封府的府衙文化、延庆观的宗教文化等,已基本形成“宋文化”为代表的旅游资源。但是开封除了以宋朝为代表的文化之外,还有其他丰富优秀的文化,开封作为七朝古都,每一朝代都有其优秀的文化资源,不仅包括古代的,还有现代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开发整合起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开封,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例如,作为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可以更多地结合当前文化传媒,比如优秀豫剧文化节目《梨园春》,以此为契机“搭台唱戏”宣传开封文化;北宋文人书法四大流派为契机,创造性宣传宋朝书画文化;刘少奇纪念馆以及焦裕禄纪念馆,宣传我党红色文化等。
(二)经营松散小弱,产业链短
例如当前开封旅馆经营方面上,主要以小家小户经营为主。闻名全国的“开封小吃”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特调理的产业链,仍旧以小摊小贩小店面的身份出现在开封街头。街头小摊虽然方便,但是卫生状况能否达标,对城市公共卫生影响也比较大。同时也难以形成产业化运作,打造开封小吃产业链,形成产业优势。在住宿方面,星级酒店共有26家,其中三星级有13家,旅行社42家,国际旅行社3家。作为一个发展旅游为支柱的城市,显然这些星级酒店不能满足每年旅客的接待量,剩下的只能大量依靠家庭私人小旅店满足;小旅馆在客流量多的时候提价,对消费者利益造成损害,难以提供更好的休息服务,不利于旅社的管理。国际旅行社过少,只占到客流量的1%;客流量主要来自河北、山东、北京等地,而河南省内旅客则占到其中的40%,说明开封旅游产业并没有在国内形成较大的认可度,对其他省份旅客吸引力不够大。
三、提升开封旅游竞争力,打造国际化旅游名城
将开封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开发,将旅游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开封旅游产业的升级,打造国际化旅游名城。根据以上优势和不足,提出了以下几点增强旅游竞争力措施:
(一)科学规划引领开封旅游产业未来发展
目前开封旅游产业基本形成了以“宋文化”为主导的旅游城市文化定义,虽然突出了开封城市的定位,但是在当前情况下规划开封旅游业发展也成为一个重要工作。开封旅游产业要走出河南,走出中国,就需要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产业规划指导。合理综合开封旅游文化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宋文化”旅游文化产业链,注重集群效益。做好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计划,要有步骤的进行古城文化宣传和开发。文化更要深入群众,在娱乐的同时还要彰显文化底蕴,让游客喜闻乐见。开封古城经历千年,历史文化古迹易于造成永久性破坏,需要制定一个完整严密修护和保护计划。尽快制定《打造开封旅游名城》规划,以合理科学的规划指引开封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意识
要打造旅游文化名城,大力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加大在央视、地方卫视的宣传力度,结合当前“宋文化”、古城、古迹创新宣传、融合宣传。邀请当前火热的综艺节目组来开封取景、拍摄,更多的突出开封旅游文化的多样性。扶持一批具备特色,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加快推动龙头产业发展。例如,发展以开封第一楼为品牌的旅游餐饮文化,包公府为代表的点心文化产业,努力发展汴秀产业形成特色等等,打造精品品牌文化,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延长产业链。打造开封国际菊花节、开封国际清明节等一系列节日文化,形成文化产业影响力。
(三)创新旅游文化,打造创意旅游
开封拥有清明上河园、包公祠、开封府等众多主题公园,拥有良好的文化创意平台。变更以往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欣赏浏览为“文化创意”欣赏,在开封原有文化基础上大力创新文化产业,对开封民俗文化进行整理收集,并加以现代性的创新。同时跟要集思广益,不断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形成一种老少皆宜的文化创新产业,具有可玩性与艺术性,表现旅游和文化资源的双重魅力。充分开发民俗文化,例如斗鸡、木偶、杂耍等,充分考虑游客的参与与互动,形成良好的口碑。同时利用3D、全息影等高科技技术,给人以视觉、听觉、感觉上的冲击,重现当年宋朝都城文化的繁荣。打造创意文化一日游、开封夜景等,便捷旅客欣赏,形成具有历史文化古韵的创意旅游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