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分析应对(精选12篇)
会计分析应对 篇1
会计选择亦称会计政策选择, 是指在既定的可选择区域内 (一般由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相关经济法规组成的会计规范体系所限定) , 根据特定主体的经营管理目标, 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 从而拟订会计政策的过程。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 导致信息使用者做出不同的决策, 从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
企业管理当局的会计选择行为是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当这些作用机制不健全时, 就会诱发管理当局投机性的选择行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会计准则选择空间的混沌、政府和市场监管体制的错位, 都是导致上市公司通过会计选择行为粉饰报表的因素。
一、上市公司会计选择行为的原因分析
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严重的会计选择行为, 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 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一) 证券市场中的利益追逐
部分上市公司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操纵会计利润, 以达到业绩考核指标, 从而获得发行股票或再融资资格。由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格还属稀缺资源, 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最近3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这一“圈钱”配股的基本要求, 不惜代价力保10%, 出现了耐人寻味的“10%现象”;为了保留上市资格, 已经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 为免受特别处理或摘牌处罚, 采取种种手段使收益率保持哪怕0.001%的微利水平。这些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和粉饰报表的手段主要有:提前或拖后确认收入、期间费用资本化;资产重组、关联交易、减值准备、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调整;虚假交易、虚假会计记录等。以上种种行为和方式, 无一不是上市公司为了追逐市场利益, 采取“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逃避市场监管、与其他利益集团博弈斗争的结果。
(二) 会计准则选择空间的混沌
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的新会计准则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对提高会计质量、提升我国会计整体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 由于准则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会计人员必须通过职业判断进行确定, 而职业判断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例如, 一些企业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随意性, 同一交易或事项, 其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却不相同, 从而影响了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还有一些企业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确定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等没有如实反映实际情况, 从而使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出现偏差。允许企业有微观会计政策选择权的本意是让企业选择最能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处理方法, 但却成了企业经营者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 并加剧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 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合理
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权过度集中是造成上市公司权力制衡机制缺位的制度性根源。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较大, 形成了我国证券市场非市场化的特有现象, 其后果就是:同股同权但不同利。正是由于“一股独大”, 使得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完全由第一大股东把持, 形成了由大股东代表组成的“内部人控制”, 企业决策权高度集中, 小股东没有话语权, 这也是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的比例非常低的直接原因。
同时, 由于大部分上市公司是剥离上市, 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存在过多的关联交易, 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上没有实现三分开, 控股股东更易以此控制或操纵上市公司。
(四) 缺乏有效的监管、处罚机制
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建立在严格而独立的外部审计制度基础之上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上市公司行为具有监督作用, 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真实可靠。但是, 由于审计委托代理关系的失衡、审计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 同时, 缺乏有效的处罚机制, 使审计的公正性受到限制。目前我国的审计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使上市公司的行为更具有欺骗性。当然, 仅仅依靠审计力量不可能消除不当的会计选择行为, 加强市场监管、对上市公司违规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势在必行。
二、会计分析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上述背景下, 面对复杂的会计报表, 会计信息使用者应该怎样进行会计分析 (也即会计报表分析) 呢?笔者认为, 首先应了解报表大致的构成及对比变动情况, 然后再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确认主要会计政策
应根据行业和企业特点确认应重点关注的会计政策。行业不同, 会计政策的侧重和影响也有所不同。比如, 航空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 前者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非常大, 其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应是我们关注和评价的重点, 而后者的存货计价方法则显得更为重要。这些会计政策对企业的会计报表数据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分析报表时应首先予以关注。
(二) 评估会计政策的灵活性
根据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 某些会计政策并非随意选择。因此, 在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 应评估重点会计政策的被管制程度。管制程度越高, 相对而言, 企业的会计选择行为就越少。例如, 新准则中规定, 研发费用中属于开发阶段的支出可以有条件资本化。由于费用资本化处理将增加资产价值和当期利润, 可能会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新会计准则对一项开发费用是否能够予以资本化严格规定了5项条件, 从而大大降低了利用该项政策的随意性。
(三) 评价会计战略
对一个企业进行会计分析时, 一般会将连续几年的报表数据进行对比, 通过宏观评价其会计战略来进一步评价报表信息质量。例如, 与行业指标相比其处于怎样的位置, 管理层运用会计选择权的动机是否强烈, 企业是否频繁变更会计政策或估计, 企业过去和现在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切合实际, 企业有无特殊的经营或其他行为, 非经营性风险的大小等。通过评价企业的会计战略, 可以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评估, 为下一步对报表数据分析提供背景资料, 做到心中有数。
(四) 评价信息披露质量
在评价会计战略后, 就应具体评价信息披露质量是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当我们阅读会计报表时, 通过前后数字对比, 可以判断该报表在披露广度、深度和充分性上是否令人满意。以关联交易披露为例。有些企业只披露关联方交易形成的收益, 在计算每股收益时却不作调整;有些企业故意隐瞒重大关联交易事项;有些企业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形式混乱, 仅在“或有事项”处披露为关联方贷款提供担保的情况;有些企业将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占用挂在“其他应收、应付款”下, 不明确指明其关联交易的性质;有些企业关联购销的定价政策的可操作性差, 对关联交易价格的确定缺乏依据或未作说明。而不少上市公司正是通过这种关联交易转移利润, 隐瞒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再如, 部分企业预测信息不准确, 年度每股税后利润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去甚远, 存在过分乐观估计的问题。这些都是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盈亏结果难以做出准确判定。
(五) 识别潜在的危险信号
在进行上述评估后, 对会计报表的分析就进入到了实质性阶段。在分析数据时, 信息使用者应有意识地识别潜在的危险信号, 这是会计分析的重要一环。例如, 当发现应收账款增长幅度远远慢于销售的增长幅度时, 就应该考虑是否收入或应收账款有问题, 或者是否因收紧信用政策导致竞争能力下降。当坏账准备相对应收账款的比例出现较大变动时, 就应考虑企业是否利用计提的坏账准备操纵利润。当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出现惊人增长并与当时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状况不符时, 就应考虑是否有伪造交易行为, 或企业是否采用了非常激进的收入确认方法。当发现经营业务频繁变化, 特别是主营业务频繁变化时, 则应探究企业是否缺乏核心竞争力、管理当局是否存在急功近利的想法还是有某些特别计划等。及时识别潜在的危险信号非常重要, 关系到报表使用者最终决策的成功与否。
另外, 会计分析不是简单孤立地仅仅对会计报表本身进行分析, 在对会计政策、企业会计战略和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评估的基础上, 还应充分利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及行业分析等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 方可识别潜在的危险信号, 获取关键的会计信息, 达到对企业的过去有一个真实的了解, 对企业的前景有一个正确估量的目的。
摘要: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 从而对企业利害关系各方产生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并影响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选择行为十分普遍, 本文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并探讨了在此背景下进行会计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会计选择,原因分析,会计分析应对
参考文献
[1]颜敏著.会计选择与变更实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年.
[2]曹冈著.财务报表分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2年.
会计分析应对 篇2
税务稽查作为税务机关的一种执法行为,会直接影响到纳税人,并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由于企业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处理办法存在着诸多差异,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如何正确应对税务稽查?是企业会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掌握一些应对税务稽查的技巧,能够降低企业的税务稽查风险。
会计为什么怕税务
对企业来说,税务人员代表国家征税,税务局是国家权力机构,企业必须遵从其要求;税务人员是公务员,要为企业服务。会计人员怕的是税务人员的第一层身份,到底怕税务什么呢?一怕处罚权,企业账务有猫腻时会计会心虚,总担心被税务盯上。二怕自由裁量权,遇到纳税争议,担心税务的解释对自己不利;摊上了税务处罚,害怕处罚的结果偏重。三怕日后的监督权,会计不敢与税务争一日之短长,即便在某个问题上争赢了,日后毕竟还需在此地界经营,好的税企关系至关重要。
会计对税务稽查的心路历程
会计人员最怕的是税务稽查。会计对税务稽核的心理变化,杨良成先生总结为3个字:怕,恨,敬。先是怕,不知道税务为什么来,来了不知道会查什么,可能会查出什么,所以怕。怕其实大可不必,税务稽查为什么来了?来总有来的道理。李克强总理倡导随机选案,税务总局有各种选案机制,碰巧被抽中了所以来;企业行为不端,被举报了所以来;纳税数据有悖常规,被风控分析出比例异常了所以来;或者对某个行业整治所以来。
二是恨,不管怕不怕终究得来,来了只能悉心应对。看到税务稽查人员鸡蛋里挑骨头,就感觉是诚心过来找茬的,恨意会油然而生。恨归恨,来也来了,查也查了,骨头也挑了,事总算结了。就想着客客气气地道别,敬而远之。如果不是被举报或者总局统一安排行业检查或专案检查,税务稽查完结后一般5年之内不会对同一纳税人重复稽查。
与税收征管人员不同,税务稽查人员平常不会与纳税人直接接触,企业与他们联系的机会不多。既然摊上了税务稽查,建议不要轻易“放过”了税务稽查人员,他们对企业的认知相对全面,是税务机构里最专业的老师。如果企业想在税务稽核之后提高税务处理水平,就要做到第4个字“近”。主动走近税务稽查人员,多咨询、多交流,在互动中让感情更近。通过向税务稽查人员学习,使得知识与技能得到提升,让企业与纳税规范的要求贴得更近。
会计怎样看待税务稽查结果
孔子的学生曾参因为种瓜误点被父亲毒打一顿,不省人事。曾参苏醒后装作很高兴的样子,逢人就说,父亲昨天打我了,我得顺着父亲,就当让他出出气好了。孔子听到后,非常气愤,极其不认可曾参的做法,孔子的主张是“小杖受,大杖走”。
把这个故事借鉴过来,会计可将之视为应对税务稽查的立场。一般而言,税务稽查总是能找出问题的,如果惩罚轻微,建议企业不要争辩,要表现出虚心的态度,主动承认自己没有做好,会计人员对税法理解不深,不要因小额罚款跟税务过度争辩。如果税务稽查找出了重大问题,处罚力度很大,如企业认为自己有理,则不能一味迁就,要针对问题作有理有利有节的分辩,尽量为企业扳回一些。
无论如何,企业不宜与税务对立,但并非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对税务稽查结果有不同意见,可以找合法途径表达诉求。实际上税务稽查对企业也是有顾虑的,担心企业对处罚不服,害怕企业做行政复议,害怕企业申诉,害怕企业投诉。如果纳税争议没有处理好,就成了纳税事故了。如果此类案例较多,可能说明当地税收环境欠佳,这对税务人员的考核、晋升是有影响的。
基于反倾销中的会计应对分析 篇3
关键词:反倾销;会计应对;作用及应用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与世界经贸关系的日益加深,由于我国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低廉,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所以我国产品经常遭受了众多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反倾销所涉及的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既包括了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如矿石、基本金属等,也包括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机电设备、电视机等,而且还包括具有非常比较优势的纺织、轻工等产品。高额的反倾销关税、长时间的反倾销措施以及反倾销产生的连锁反应导致我国出口产品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原有客户及市场不断丧失,给我国外贸经济带来巨大的危害。反倾销己成为我国企业和我国会计界必须面对的问题。
1.倾销与反倾销含义
1.1 倾销的含义
《1994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六条及WTO世贸组织《反倾销协定》,对倾销行为做出了明文规定。根据《反倾销协定》规定,如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交易过程中供其本国国内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以低于正常的价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渠道,即该产品将被认为是倾销。倾销可以分为突发性倾销、间歇性倾销和持续性倾销三个种类。
因此,倾销是一种不正当竞争手段,被世界贸易组织所明令禁止。反倾销也常常成为各国企业抵制外贸的借口,来保护本国市场和扶持本国企业。
1.2 反倾销的含义
反倾销是指进口国主管当局根据受到损害的国内工业的申诉,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对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进口国进行销售的、并对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造成法定损害的外国产品所采取的相对的措施。一般是对外国的倾销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征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
显然,反倾销在抵制倾销行为,保护进口国经济利益,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公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由于国际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国之间的经贸摩擦也不断加剧,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或者获取利益,许多国家常常滥用反倾销来设置贸易壁垒,这反而成为一种不正当的竞争,不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2.会计在反倾销应诉中的作用及应用
2.1会计在反倾销应诉中的作用
(1)良好的会计工作有利于提高反倾销应诉工作的胜诉率
在应对反倾销调查的过程中,我国出口企业需要从之前提到的三个方面举证:倾销不存在,证明产品的出口价格没有以低于其正常价格或公平价值出售;损害不存在,这种低价销售行为没有给进口国国内相关产业带来损害;我国产品造成的损害和倾销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即使存在低价销售,但这不是带来损害的真正原因。所有这些举证来源于会计信息。因此良好的会计控制,大大有利于企业反倾销的举证工作,提高反倾销的胜诉率。
(2)良好的会计工作有利于提高反倾销应诉工作效率
无论是预防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还是在受到指控时为应诉寻找证据,都需要及时搜集和整理有关产品出口价格、成本费用等会计信息,来预警企业的出口产品是否会遭遇反倾销并且能及时举证出口产品未构成倾销或未对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良好的会计控制通过明晰会计信息分工授权,能及时和有效地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反倾销应诉的工作效率。合理分工,紧密合作,使应诉反倾销工作有序进行,从而提高了反倾销应诉的工作效率。
(3)良好的会计工作能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
反倾销法对当事人的会计证据要求相当苛刻。一旦反倾销当局依据“可获得最佳信息”原则作裁定,往往会导致高于实际情况的倾销幅度和反倾销税。美国反倾销法规定,如果出现公司财务报表与管理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不清或者报表数据与现场记录不符等情况,那么被控诉者就可能被认为是“明显妨碍反倾销程序”而适用“最佳可获得资料”(BIA)。健全的会计应对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收集、归类和汇总工作顺利完成,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被真实地反映出来,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2 会计在反倾销应诉中的应用
在应诉反倾销的整个流程中,会计在回答市场经济地位调查问卷、回答主问卷、提供实地核查中所需的会计资料这三个步骤中,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其他步骤由会计或注册会计师协助完成。会计处理对于正常价值的确定、倾销的认定以及倾销幅度的认定,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中会计应对的现状
3.1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率低
2002年也就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由于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冲突存在本质上的害怕心理和不了解国际贸易市场的相关规则,我国企业对国外企业提起的反倾销诉讼应诉率都很低,几乎少有成功的案例。事实上,在国外企业对我国企业的反倾销案件中,有几乎一半企业是因为没有摆正态度,没有积极应诉而导致应诉失败的。资料显示,1994年,美国企业对中国一次性打火机制造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57家企业中,只有区区3家积极应诉,结果可想而知,只有2家中国应诉企业的反倾销税降至0,1家企业反倾销税降至20%,而其他没有应诉的54家企业通通败诉并且被征收了197.85%的高额反倾销税,最后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美国市场。
3.2我国企业反倾销胜诉率低
资料显示,以2002年为例,该年中中国遭到国外反倾销立案共一47起,同年被裁定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有36起,最终占新立案的比例为76.6%,而全球同期的平均水平为58.2%。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仍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直接的不利后果就是放弃应诉几乎毫无疑问地将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同时,中国企业的态度消极,给国外的印象是软弱可欺,从而导致一些国家及厂商滥用反倾销措施来抵制中国出口的商品。
结论
我国的反倾销会计起步比较晚,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同时,反倾销的会计应对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在会计准则国际化中积极表态,所以我们要积极参与在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中的各种组织活动,并制定相关法律法来强制我国企业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来处理会计信息,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
我们相信,只有这样,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才能得到承认,会计发展才能更迅速,反倾销会计才能在我国企业在遭遇反倾销时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切实保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我国企业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我国才能拥有更好的市场环境。(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董建飞.我国反倾销现状及应对策略[EB/OL].(2011-04-23)[2011-05-01].
[2]孙芳城,杨兴龙.基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反倾销应对策略[J].财务与会计,2009(10):87-93.
[3]孙铮,李琳.应对反倾销:会计视角下的系统思考[EB/OL].(2005-10-08)[2011-05-01].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与应对 篇4
多年来,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 会计信息弄虚作假层出不穷, 给国家和投资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而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 也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依据。所以,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灵魂。
1 会计信息真实性及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会计数据, 它反映了特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信息真实性是在真实的经济交易基础上, 对企业经济行为客观、及时、准确的记录和反映。体现在会计核算上为内容真实、要素完整、数字准确、时间及时、手续齐备、资料可靠, 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帐户设置规范, 会计确认合理, 会计计量准确, 会计记录完整, 会计报告充分, 这样就可以认定其产生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据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外部监管乏力等。
1.1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 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了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结构取决于股权结构, 多数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央企的股权结构是流通股比重小, 国有股一股独大, 但国有股主体缺位。因为国有股通常是政府通过授权投资机构或职能部门代表国家来行使国有股股权的, 这个机构并非实际的委托人身份, 仅是委托代理链中的一个环节, 结果形成“代理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现象。正是由于股权结构的畸形才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畸形。 (1) 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大股东在公司拥有控制权, 许多中小股东因持股数量限制而无法参加股东大会, 更谈不上行使股东权力。而大股东委托的代理人控制下的股东大会不一定真正为股东利益进行决策。 (2) 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失效。在国有股一股独大且主体缺位条件下, 国有股董事实质上只是代理链中的一环, 很容易与经理层合伙共谋私利以至损害全体股东的利益。 (3) 董事、监事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到位, 多数董事、监事以为自己的责任就是表决时举举手就行了, 不过是个摆设, 在公司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中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4)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难以发挥。在现实的公司治理结构中, 由于股权结构的畸形, 独立董事的来去实质上由公司经营者决定, 独立董事津贴的多少也由经营者决定。如果非要坚持对经营者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制约, 他们的报酬是要受到威胁的。况且, 大部分独立董事都是兼职的, 自己有繁忙的本职工作和各种社会活动, 根本无暇对受聘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 所做出的判断大多依据企业向他提供的财务资料, 如果企业在向他提供材料中有所隐瞒, 那么他所得出的结论也就失去了真实性。
1.2 单位内部监督未充分发挥作用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从企业内部监督的主体看, 企业的内部监督部门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 内部监督人员的工资报酬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内部监督人员依附于企业, 听命于企业负责人, 这就意味着内部监督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会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 所以内部监督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1.3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使会计信息在源头上失去真实性成为可能
有些会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 职业道德素质低下, 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法规的能力较差, 在工作中抵制违法行为的自觉性不够。甚至一些会计人员无视财经纪律, 为了个人利益或讨好领导, 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1.4 审计机构缺乏必要的独立性, 使会计造假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防范企业财务造假、治理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外部防线。然而, 注册会计师既具有经济警察的身份, 又具有经济人的身份。经济警察的身份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必要独立性, 而经济人身份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广泛的经济业务关系, 它所进行的社会审计是一种有偿服务。在一个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中, 聘请审计师事务所的真正权力应该掌握在所有者手中。但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治理结构缺陷, 公司的经营者实际上掌握着聘用注册会计师的生杀大权。如果注册会计师坚持原则, 审计意见与管理层的期望差距较大或者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则有可能遭到解聘, 所以, 一些不能坚持原则的会计师事务所很容易妥协, 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
1.5 政府部门监管乏力也是财务造假的的根本原因
目前, 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的部门主要有财政、税务、审计、工商等行政部门, 但由于监管部门分散, 分工不明确、职责重复, 甚至相互冲突, 弱化了政府监管的职能, 加之部分监管部门缺乏应有的专业人员, 也影响了政府监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 多年前“银广厦”事件, 经过了政府多部门多次的例行检查, 都未曾发现问题, 被记者曝光后造假的丑闻才曝光于天下。
2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2.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加强独立董事职责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调整股东的持股比例, 分散大股东的股权, 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 增强不同持股者之间的互相制衡, 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良好举措。比如, 2001年实施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就使部分企业成功分散股权, 引进其他投资主体, 形成真正的多元投资主体, 有效地解决了“一股独大”问题, 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职责和权力, 使“内部人控制”受到有效遏制, 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会计信息真实化。
另外, 为了让独立董事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真正独立行使职权, 应该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证:第一, 在独立董事的产生程序上进一步独立。在选举和聘请独立董事时, 采取大股东回避的方式, 由中小股东推荐选举独立董事, 这样, 独立董事在惠及全体股东利益的同时, 就会强调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保护。第二, 独立董事应职业化, 由兼职董事转变为全职董事。这样, 独立董事就能深入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并及时对财务决策进行审核。
2.2 强化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财务造假归根到底是人的因素, 特别是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因素。要从源头上解决财务造假的问题, 首先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制观念。《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从法律上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资料、财务报告的责任主体。企业单位负责任人有义务采取措施防止会计信息造假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其次, 会计人员是企业经济业务的直接核算者, 是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 《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有权拒绝、纠正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纠正违反法律、制度的事实, 有权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独立处置会计事务。因此, 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应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责任,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为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把好源头关。
2.3 改革外部审计的聘任主体
改革外部审计的聘任主体, 可以进一步保证审计师的独立性。比如, 可以实行审计机构委托聘任制度, 由被审企业委托政府监管部门聘任审计机构, 每年向监管部门交纳合理的审计费用, 监管部门通过招标等方式为其选择合适的审计师事务所。这样, 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审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状况, 为审计师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业务提供了必要保证。
2.4 强化外部监管职能
目前, 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等监管部门由于部分监管职责重叠, 缺乏专业人士, 造成监督乏力, 所以, 要强化外部监管责任, 首先应改革监管部门的体制。例如, 对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等部门的类似监管职责进行业务合并或重组, 聘请社会上专业的会计、审计人员对监管人员进行补充, 由一个监督部门统一管理, 形成纵向的链接监督关系或横向的互助监督关系, 监督做到无缝对接, 从而及时发现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 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2.5 引入民事赔偿制度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 还有一个根本原因是造假成本与收益不对等。会计造假几乎不涉及物质成本, 只需要玩弄数字游戏, 便可获得巨额利润。只要造假收益大于处罚成本, 企业就有造假的动机和需求。因此, 除了对那些蓄意造假者加大处罚力度外, 还应引入民事赔偿制度。对那些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而给广大投资者或债权人造成损失的, 应由造假企业通过规定途径给予受害人相应的经济补偿, 这样, 可以使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一定的补偿, 又给造假者形成真正的压力, 从而抑制其违法造假的冲动, 从根源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
3 结论
虽然国家多次启动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专项行动,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但效果并不太理想。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全社会一个共同的长期的任务, 各级监管部门应不断加大监管力度, 完善监管制度, 改革监管体制, 从根源上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能给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 使国家经济更快更稳的健康发展。
摘要: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国家对企业加强监督和调控的依据, 也是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等进行决策的依据。就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治理结构,独立性,监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Z].2000-07-01.
[2]王成秋.独立董事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J].财务与会计, 2001, (9) .
医院会计信息化应对措施论文 篇5
就目前医院存在的对会计信息化相对忽视的情况,必须引导其转变观念,看到会计信息化对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从会计信息化只是会计做账的局限认识中摆脱出来,科学客观地对待会计信息化。加大对医院会计信息化的关注与投入。医院各部门及各科室之间达成会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一致意见,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会计信息化建设中来,合理利用信息系统共享会计信息,让医院会计信息化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自上而下,做好医院会计信息化发展环境的营造。
2.2关注人才,做好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信息化更新速度快,信息传递日新月异,在这样的背景下却是医院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缺乏,缺乏信息操作能力,综合素质不高等,都成为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的阻碍因素。因此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医院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做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才能真正满足会计信息化建设需求。可以着手两个方面。其一医院必须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再教育。可以尝试脱产培训与教育,进行综合的专业的会计信息化教育指导,让其掌握最先进的信息化操作技术,并自觉运用到会计处理中。其二做好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引进。根据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需求,做好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引进,综合会计信息化系统需求,合理配置医院会计信息化人才,让会计信息化人才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双管齐下,奠定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基础。
2.3完善制度,提升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执行力
会计信息化建设执行力的提升必须从网络安全威胁的应对开始。针对网络安全的威胁,必须做好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一方面要关注网络安全。网络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发展是建立在网络安全的基础之上。因此必须做好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对会计信息进行定期的病毒查杀处理,并加大安全隐患及故障的排查,发挥防火墙的保护功效。做好信息加密,确保会计信息数据存储与输送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另一方面要完善医院的内部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要求信息数据由会计人员输入,会计人员承担会计信息的编辑与修改工作并自觉强化责任意识。借助管理制度加强内部风险防范,责任到人,加强内部员工的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杜绝违规操作,规范其行为,让会计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
3结束语
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时代背景下医院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做好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既存问题的应对与处理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医院会计信息化发展到现在,也逐渐完善与系统,但是我们也应该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为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创造合理的内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宋晓莉.医院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统计与管理,(06):146-147.
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的应对策略 篇6
【关键词】 企业会计 信息失真 应对策略
企业长期持有和运用的资金(或资本)来源不同,性质也不同。由国家拨给国营企业供长期经营之用的,构成国家基金。国营企业对于国家基金负有明确的经济责任,除非得到国家批准或经过合法途径(如折旧基金的结算),不得任意增减。国营企业通过经营活动,在其内部形成的那部分可供长期经营用的资金来源,构成企业基金。在集体企业,除国家或团体的投资外,由出资人投入企业供长期经营用的资金构成股金。股金归出资人集体所有。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双方或数方投入企业供长期经营用的资金构成合营企业的投入资本。
1. 企业会计的工作内容
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企业的资金运用、资金来源,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以及经营所得的财务成果,借以分析得失,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經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其具体内容随企业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繁简而异。按企业的性质,有商业企业会计、工业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和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等。按会计内容和侧重面,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以企业为主体,以其经营资金运动为对象,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与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不同,企业的创立和存在,是以获取利润为其基本目的;因此,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会计,必然要为企业实现其获取利润的目的服务。
编辑本段主要特点
2. 企业会计的主要特点是:
(1)企业的获利能力与偿债能力必须提供方面的信息,以满足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决策需要。(2)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资源使用的效益变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既要为企业管理提供有关的信息,还要进行经济预测,制定经济计划和预算,参与经济决策。(3)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正确核算盈亏。
企业会计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1)按照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可分为工业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旅游、饮食服务企业会计、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会计、交通运输企业会计、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民用航空运输企业会计、邮电通讯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保险企业会计等。(2)按照企业会计服务的着重点不同,可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或者,分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3)按照的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独资企业会计、合伙企业会计与股份公司会计。(4)按照企业是否有外商投资,可分为内资企业会计与外商投资企业会计。
3. 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危害极大。首先,失真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根据失真的会计信息做出的生产经营决策必然会产生严重的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影响企业对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其次,容易误导公众和债权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错误判断,从而盲目认购企业债券、股份或提供贷款,造成投资失误,甚至资金无法收回,使其受到较大的经济损失。第三,虚假的会计信息为各种违法行为和腐败行为提供了掩体,加大了惩治的难度,败坏了社会风气。第四,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妨碍了会计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降低了会计人员的信誉,而且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会计部门在经营管理中所处的地位。
4. 如何防止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通过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我们应从完善机制入手,采取以下有效措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1切实建立起各级领导对会计信息质量真正负责的机制。修订后的《会计法》强调了单位领导人对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因此学习、宣传、贯彻新《会计法》,对于做好企业会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会计人员今后要以新《会计法》为武器,在与会计作假行为做斗争的同时,加强自我约束,绝不能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企业资金。各级领导要提高对会计信息质量负责的意识,建立下级对上级负责、上级支持下级工作、各部门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
4.2完善企业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为防止信息失真提供制度保障。完整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体系应包括三个层次,即会计基本制度、会计核算与管理制度和会计操作规程。要按照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切实防范风险的原则,制定统一的会计规程,减少人为的调账、调数、调表的可能性,从严格会计日常操作入手,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4.3建立和深化会计人员在职继续教育机制,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为减少会计工作差错,会计“三假”给国家、单位和自己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要建立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扎实的业务知识两道防线,企业会计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跟踪会计前沿理论发展,不断充实金融、计算机、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要把会计人员在职继续教育纳入制度化轨道,建立有效的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培养确立正确的会计道德,按章按制处理一切会计事项,时刻提醒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4.4完善会计监察机制,提高监察效果。企业年年开展的会计监察工作,对于规范会计操作、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要继续改进会计监察工作的方式,拓展会计监察内容,加大责任认定力度。在继续监察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同时,应加强会计机构会计账务处理等方面的会计内控制度,对是否合乎制度规定、是否存在人为调账、调数、调表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真正发挥会计监察的作用。
4.5积极探索有效的会计人员组织管理机制。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廉政建设,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避免会计人员完全听命于企业领导,保持会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在保证会计反映职能情况下强化会计的监督职能,使会计人员更好地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会计原则,也有利于从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上控制和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4.6建立和完善会计“三假”举报制度。一是应建立一种机制,鼓励广大职工对“三假”现象进行举报,并确保人员免遭打击报复;二是建立公示制度,对群众关心、操心、疑心的问题,要让经办人员说清楚,形成一种有效制止“三假”的氛围;三是实行竞争上岗制、末位淘汰制,确保会计队伍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和纯洁性;四是建立对坚持原则、拒绝“三假”会计人员的保护制度,确保这部分人香起来,硬起来。只有确确实实地弘扬正气,扶正祛邪,“三假”之势方能逐渐得到有效遏制,新《会计法》方能得以顺利实施。
会计分析应对 篇7
公允价值概念要点包含: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本着自愿、公平和公正的原则进行交易;交易市场是有序和健康的;是在还未发生真实交易之前双方都认可的估计价格, 由此决定以公允价值为会计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的最大差别是其面向现在和未来, 更注重会计要素的动态变化过程, 更加真实、及时地反映资产、负债的价值。公允价值在每一时点上不尽相同, 它随着时间及市场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及时地对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进行修正和调节, 即使交易尚未发生, 如果有证据表明某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市场价值或预期价值发生变化, 也需要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在财务报表内反映, 对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时资产或负债的变化进行及时跟踪。
因此, 公允价值计量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效应。当市场处于平稳健康运行时, 公允价值计量动态、合理、客观地反映市场交易运行情况, 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及时正确了解经济运行情势, 较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 一旦市场经济运行处于非正常时期时, 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便会放大经济影响, 当市场情况演变成危机时, 若以此为基础计算价值和减值准备, 将导致财务报表大幅度缩水, 市场信息失衡发出抛售讯号, 导致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下跌, 而下跌后的价格又作为公允价值的新一轮基础。如此往复, 短时间内形成螺旋下跌的恶性循环, 造成市场恐慌效应。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工具, 其顺周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对经济的影响, 但不能以极端经济情况否定其实际地位, 代替以历史成本计量。因此应积极应对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 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
顺周期下公允价值会计应对分析
首先, 加强风险管理, 完善风险计量方法。在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下, 不恰当的管理风险易使企业陷入恶性循环。当金融产品价格初始下跌时, 若上市公司采取不恰当的风险追求态度有助于“积极推行“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 使恶性循环范围扩大。为应对不合理现象, 上市公司应加强风险管理, 调整风险偏好和战略, 通过集中风险报告、整合风险转移措施来灵活减少损失, 加强内部控制, 对市场进行实时预测, 可任命首席风险总监来关注市场动态, 及时调整投资计划, 避免大幅资产被拉下水, 同时也可有效减少整个市场的波动。另外, 完善风险计量方法, 扩大Va R的观察期, 并辅以严格的压力测试。
其次, 加强金融监管, 弱化会计信息依赖。公允价值的确定依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 而市场上交易价格或预期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 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专业人员的专业判断, 这为上市公司操纵业绩或操作市场留下可乘之机。因此, 为确保公允价值的合理性、保证市场的正常运作, 必须加强金融监管。且以往基于正常市场下金融分析对会计信息的过度依赖, 在极端市场下便产生了问题, 因此, 必须弱化资本监管对会计数据的依赖, 在市场准入、金融机构交易活动和业务范围、存款准备金、资本比率、金融市场和利率等各方面加强监管, 完善相关信息披露, 以降低公允价值会计的估计误差波动和混合计量波动放大金融波动的潜在效应;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弹性, 在经济繁荣周期严格资本基础的认定标准, 在经济萧条周期相对加以放松。
再次, 加强会计改革, 引入估值调整措施。加强会计改革, 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从公允价值的内涵出发, 对金融资产进行重新分类, 以避免公允价值计量在当前市场条件下的不完整性;引入估值调整措施, 银行可对特定金融工具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重新估值, 并考虑投入流动性、交易对手风险等因素按内部模型 (如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 对财务报表所披露的账面价值进行一定调整以重新反映实际市场情况。
会计分析应对 篇8
1. 环境会计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作用
在企业发展中, 清洁生产是一种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创造性的思想, 这种思想将利用科学技术预防生产后的污染物对环境带来的污染, 以提高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在企业的生产过程, 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 同时要淘汰有毒的原材料, 来降低生产中生成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的程度;而要求产品, 要从减少从原材料到产品的制造成功投入市场;都要把环境因素的影响纳入到成本之中。环境会计, 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它把与之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作为依据, 利用经济的方法来计量、记录生产环节对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 同时也对企业投入环境的资金和改造后生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 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 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 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2. 环境会计的设置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企业的的清洁生产, 可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使企业在发展中的到效益的提高, 这是每个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而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必须是以清洁生产为基础, 才能使企业具有与环境和谐的生命力。因此,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 如果企业只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 不进行清洁生产的投资, 就是丢掉了企业发展的基本绿色环境理念, 没有把企业的生存与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之间的质与量放在一起, 直把眼光放在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上, 长期下去, 就会斩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只有通过环境会计通过经济的统计手段, 如实反映企业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 才能把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及时、准确、完整的向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 在政府和公众的监督下使企业保证实现微观、中观以及宏观层面的与环境和谐的局面。
3. 环境会计的监督规范与环境和谐
我国环境会计是保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机制, 环境会计可以地企业反映企业生产中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之间的依赖关系, 因此, 由财务会计定期提供的环境财务报告是检验企业清洁生产的标准。可以有效地将企业清洁生产通过环境会计的审核, 成为一项保护生态环境的总结推向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 这样, 这样就可以将企业的环境行为公布于众, 有益于调动社会公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提高企业层的思想认识, 将企业的清洁生产做好, 将企业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二、在企业设置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1. 设置环境会计与清洁生产
环境会计可以通过计算我国近年来生产企业废水的排放量、废气排放量、资源利用量以及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可见其呈现直线上升趋势, 这种状况是清洁生产不允许的, 必须尽快改善。同时, 环境会计也关注到大气资源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这不仅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而且还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由此可知, 目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大力发展环境会计, 使其给以反映与监督, 促使加强会计核算落实污染单位责任, 有效地利用资源, 是我国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2. 环境会计与清洁生产成本
环境会计有别于原始的会计核算制度, 环境会计是在“传统成本”之外的成本计算, 环境会计计算的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 虽然可以在短期可以带来人均经济福利, 但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 将企业未来的利润提前预支, 打破了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实行环境会计能准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以及企业生产成本, 避免企业出现过分使用自然资源的严重弊端, 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 维护社会资源环境。
三、企业环境会计面对人与环境和谐的工作
1. 坚持企业发展必需与可持续发展同步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 政府、企业以和社会公众也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但由于大多数人对保护环境的观念还在成熟的过程, 尚未深深的扎根于社会公众的脑海之中, 还未形成现代企业是“社会生态经济人”的可持续发展观的认识, 所以, 为规划环境会计制度, 对经济进行实证性可操作性实践以及规范化的深入研究, 应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将“社会生态经济人”作为现代企业的定位目标, 有效地将环境经济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和会计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之形成一种高效的环境会计制度, 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企业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参与能力
实现绿色环境, 不是靠法律规范每个人或者是靠某个人或者某个企业所能做到的, 需要每个人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和价值意识, 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绿色教育、加大绿色教育投资、定期的给公众做一些绿色教育、不断革新绿色教育结构等等为实现成功实施环境会计提供充足的后备资源。
3. 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绿色教育
环境会计问题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 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要实施环境会计, 仅依靠价格机制等经济与法律措施是不够的, 还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机制的自律与促进。需要以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绿色教育, 增强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参与能力。
四、小结
环境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遏制破坏环境的各种行为是我国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首要任务。环境影响到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故而, 保护环境是不仅是每个人的职责, 更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保护环境, 不断完善环境会计制度,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参考文献
[1]刘建亮.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必要性及应对措施探讨[J].中国外资2011年10月上总第250期:94
会计分析应对 篇9
一、现代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定位不正, 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
中职学校会计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与高等教育院校会计教学工作存在差异, 但是当前我国一些中职学校没有做一个正确的教学定位, 脱离了自身教育的实际情况, 更多的模仿高等教育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及内容, 不仅不能够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而且不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没有立足于社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 不管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还是学时安排等方面都存在不合理性, 无法更好的发挥中职会计教学的实际意义以及现实价值。除此之外, 缺乏一个对于中职会计教学课堂设置考评的规范化标准, 导致中职会计教学活动不能及时准确的摆正方向。
(二) 缺乏对学生会计实践技能的培训
中职会计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应该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让学生走出校门之后更快更好的适应会计工作岗位。目前, 我国部分中职会计教学课堂上仍然存在填鸭式的教学现状, 会计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会计理论知识, 学生在讲台下面机械的接受或者强制性的记忆, 对于实践技能模块的课程设置较少, 大部分实践教学只是作为实验研究课出现, 并没有给学生一个大量练习操作的平台, 尤其是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设置明显不足, 忽视了对学生的会计实践技能培训, 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只掌握了基础的会计理论知识, 却对会计实操技能掌握得较为淡薄。
二、会计技能竞赛对现代中职会计教学的影响
(一) 有利于创新教学理念,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技能竞赛一个标准性以及实践性水平都较高的活动, 竞赛的开展经过了专业性以及广泛性的研究和讨论, 也表现出会计市场以及会计行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 对于中职会计教学教学理念的创新有着良好的借鉴价值。有助于中职院校依照会计技能竞赛的比赛内容和比赛标准, 在会计技能竞赛的技能效应带动下, 立足于学校自身的教学实践情况, 优化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化培养强度,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在会计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能够应用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
(二) 有利于立足需求标准, 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会计技能竞赛有助于中职会计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 尤其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着重重视实践教学活动。会计技能竞赛也给中职会计院校与企业之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与对接的桥梁, 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会计实践中, 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水平, 更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学生的会计理论知识, 与此同时, 能够让中职院校更好的借鉴先进的实践经验, 以便于在以后的中职会计教学活动中充分的展现出来, 提升学校的实践教学水平。
(三) 有利于强化职业意识, 明确学生职业方向
会计技能竞赛不仅能够起到一个培养学生会计技能的作用, 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会计, 让学生对会计学习产生更大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热情。会计职业技能竞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锻炼平台, 尽早的体验职业环境, 让学生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能够强化自身的职业知识, 明确以后的职业方向, 不仅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会计专业实践能力, 而且强化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让学生有竞争观念, 学会沟通与思考, 对于今后职业发展中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三、以赛促教, 优化中职会计教学的具体性措施
(一) 立足会计行业需求, 完善会计课程结构
会计技能竞赛给中职会计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 会计技能竞赛能让中职会计学校的师生更好的了解会计行业的最新需求。同时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形成一种氛围, 让学生更积极更广泛地地参与到会计理论和技能实操的学习和比赛中来。中职会计教学的落脚点就在于学生更好的就业, 应该立足于会计行业需求, 参照会计行业的标准, 及时的对现时的教学课程结构进行优化, 不断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 向学生教授更多适应市场发展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 运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的参与于会计实践活动中。与此同时, 应该拓展专业课程的授课范围, 让学生在会计专业课堂上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会计知识, 重视学科知识内容的结合与交叉, 强化会计基础。
(二) 加强校企合作, 强化实践教学水平
中职会计教学的教学宗旨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更好的走向工作岗位。中职会计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工作实践性。中职院校应该积极的与相关企业加强合作, 为学生搭建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课程调研以及课外实习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全面拓宽学生的会计实践范围和空间, 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会计技能水平的同时学校也要形成一个具备中职会计教学特色的实践体系, 完成教学与就业的良好对接。让学生更多的机会走进企业, 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水平, 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 将实践教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三) 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会计技能竞赛不仅是中职会计教学的一个导向, 更是中职会计教学设置科学教学评价机制的一个参考和借鉴。中职会计学校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会计技能竞赛进行模拟, 根据会计技能竞赛的评价标准来设置日常会计教学的评价标准, 将学生的岗位培训与职业规划结合起来, 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以优化学生知识储备, 提升学生工作实践水平为宗旨, 借助教学评价体系的评判, 及时的调整教学方向, 让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市场需求。
四、总结
中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摇篮, 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 中职会计教学越来越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 中职院校应该积极的借助会计技能竞赛带来的导向作用以及专业价值, 进一步优化会计教学结构, 调整教学计划,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 为社会培养出更好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崔琦, 李建生.职业学校财经专业技能实训中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对策[J].中等职业教育, 2015 (09) .
[2]戴罗莉, 徐圣益.浅谈技能竞赛对中职会计专业技能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旬刊) , 2015 (08) .
[3]杨丽娜, 吴萧华.以会计技能大赛为导向优化中职会计小键盘教学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 2016 (11) .
[4]张国柱, 李佩佩.深化职业教育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设想[J].中等职业教学学报, 2016 (12) .
会计分析应对 篇10
一、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的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教育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一些高职高专的学校, 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这类学校在我国已经如雨后春笋一般, 广泛招生。但学生质量和师资力量等问题, 导致高职高专学校的整体氛围不够优秀,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3]。而在会计教学中, 还存在有一些问题。
( 一) 教学目标不明确
会计专业在近年来一直属于比较热门的行业, 报读会计专业的学生非常多。但在高职院校中, 学生本身的基础较差, 对于会计没有系统化的认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因为学生的水平而导致对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许多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或本身的水平较差, 在会计方面只能从事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 或者只要了解到会计的核心运算的就可以了。
( 二) 教材与高职学生会计专业不能接轨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会计专业的教材都是针对本科院校的学生来制定, 而适用于高职学生的教材较少[4]。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高职学生的本身基础较差, 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可能不够。并且许多高职学校都是重点培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 使用并不恰当的教学教材, 会让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无从下手, 对于会计的学习也会感到有较大的压力。
( 三) 缺乏充足的会计实训课程
会计专业的学习, 非常重视的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但从许多高职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 许多高职学校还有待加强, 实训课程较少, 学生参与不积极, 实训完成情况不理想等等, 都是高职学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高职院校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上也不够充分, 导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 整体的学习氛围也不够优秀。
( 四) 教学成本不足, 实验设备不够
会计教学中, 会涉及到有计算机运算和一些软件的操作等等, 都需要有完备的实验设施来学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许多高职院校由于是新发展起来的, 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相关的实验设备准备比较欠缺, 安排相关的练习时, 要么由几个学生共用一个仪器, 甚至直接省去了实验课程, 导致学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机会, 学习的效率和掌握的技能都会受到影响。
二、高职会计教学改进措施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在学历上处于劣势。因此, 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实质性的知识, 能够在进入社会后迅速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 以实力来赢得更多的机会。
( 一) 使用角色扮演法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角色扮演是指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 由教师或教导者来营造一个与该职务实际根据相似的情景环境, 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 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通过对会计相关工作进行角色扮演, 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模拟情景, 真实地体验一下会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等等, 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了解到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 积极加以改进和提高。
( 二) 使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
情景教学法即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 根据教学的目的, 为学生引入或创造一些带有相关感情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 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相关的情境体验, 在身心得到发展的同时, 更好地对课时教学的内容加以理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加深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会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 采用建立情境的方式, 在学校、教室、实验室等中就营造出会计工作者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自主产生处紧迫感, 在学习的时候也不会分心, 更加重视起课堂教授知识和学习的机会。
( 三) 完善课程并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
除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加以改进外, 学校也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比如将课程完善, 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 相关的实验室、实验器材、教学软件等, 逐渐将教学的实力提升上来, 教学环境好了, 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就逐渐调动起来。
三、小结
目前, 许多高职院校中会计教学还存在有较大的问题, 教学目标、教学设备、课程安排等等, 都是许多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 高职院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选择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兴趣。首先, 对于教学方法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就是学校也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并努力完善教学设备, 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效率。
摘要:本文对高职学校会计的基本特点进行概述, 找出其中的关键点, 并分析当前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志军, 廖霞如.我国普通本科院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科学咨询, 2014, 07 (23) :43, 44.
[2]董延安, 唐子惠.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会计学院院长 (系主任) 论坛综述[J].会计研究, 2011, 09 (11) :89-91.
[3]刘建业.会计实验教学在高校经济类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16 (03) :181-182.
会计分析应对 篇11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原因;措施
近年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十分严重,虽然相关部门一直不断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和管理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却未能从根本上使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探索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真正原因和解决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1对国家经济的不良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有了金额大、参与人员多、作假范围广和造价手段先进的新特点,这些都加大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查处难度,也加大了其带来的危害。从国家方面来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影响着国家的宏观调控和财政收入。企业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调控主体,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促进经济的健康运行,而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则需要通过企业、家庭等调控主体来反映。一旦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的利润因此受到影响,从而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统计部门也难以收集到真实的数据,这就给国家财政职能的配置带来不利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市场经济秩序。
1.2对企业经营的不良影响
企业管理层根据企业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并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做出决策。失真的企业会计信息使得企业不能全面真实地了解企业财务情况,造成企业计算盈利、资产等方面的失误,失真的企业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丧失了其参考价值,基于失真会计信息作出的各项决策也因此缺乏科学性,这就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有些企业投资者利用企业提供的失真会计信息研究经济发展趋势,这些都将导致所进行的投资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1.3对相关决策的误导
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有着非同凡响的影响。会计信息失真会将企业投资者和决策者引入歧途,造成决策的失误,另外失真的会计信息一定程度上增长了贪污腐败的现象,助长了不法分子经济犯罪活動的发生。由此可见,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不但损害了企业债权人、股东等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而且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2.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监督体系的不完善。由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企业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某些会计人员肆意妄为,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第二,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的缺乏。某些企业领导法律意识过低,为了一己之利而过分地敢于会计工作并指使会计人员伪造账务。而会计人员也因为职业道德素养的缺乏,对上级惟命是从,从而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第三,巨大的利益诱惑是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由于对利益的过分追求,相关人员不惜一切对会计数据进行篡改,伪造假账。
3.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应对措施
3.1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完善监督体系
要杜绝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仅要对股东的经营决策进行约束,也要结合企业和员工的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于企业经营能力相关的财务指标,做好会计分工,针对不同的岗位明确他们相应的责任,使股权之间相互约束,真正做到权责明确。另外,要在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牵制和监督机制,并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来确保企业内部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除此之外,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监督者的国家财务部门和税务部门等都要充分履行自身的职责,加强对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管。只有监督体系得到完善,各部门的监督职能得到发挥,才能有效的避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
3.2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职业道德
要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关键在于企业会计队伍的建设和会计人员素养的培养。会计人员素养包括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两个方面。专业素养主要是指会计人员的专业会计知识、会计业务操作技能等,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培训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则可以通过这几种途径:第一,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其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第二:加强诚信教育,帮助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3转变政府职能,创建良好环境
政府应当改变以往对企业经营管理过度干涉的状况,实行政企职责分开。首先,对企业经营者业绩的评定不能单靠企业盈利这一点来决定,而应当综合目前利益、长远利益、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等多方面考虑,这就要求对企业领导业绩评价体系不断改进,建立起一个更加全面的指标考核体系。其次,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坚决反对贪污腐败的现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4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打假力度
国家应当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会计信息造价的违法成本。以《会计法》为标准,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相关部门在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恶意造假者,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章制度进行处罚。另外,对于那些缺乏职业操守和诚信道德的人不仅要使其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还要给予经济处罚甚至刑事处罚。
4.结语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国家造成的危害都是极大的,它不仅会造成企业管理层决策的失误,阻碍企业的发展,还会影响到市场秩序,影响国家财政收入。要想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经济秩序能够正常运行,就必须从根本上杜绝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而这需要企业、会计人员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从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逐渐减少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作者单位:燕京啤酒(赤峰)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徐爱梅.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3,(29):34-35.
[2] 王云燕.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财经界,2011,(24):149-150.
[3] 王超.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科学时代,2012,(1):265-266.
会计分析应对 篇12
随着我国农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日益健全, 我国农业会计运行状况仍然有待健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非常有必要探索我国农业会计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从而提供真实、可靠和可比的农业会计信息, 推动我国农业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二、我国农业会计运行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资本市场不健全。
在现阶段, 我国与农业会计相关的农业资本市场的利用效率是比较低的, 仍然没有建立健全新的投融资体制。政府对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不具备较为科学有效的引导, 造成许多闲散资本很难获得合理的利用。我国的投融资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特别是农业招商引资的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仍然亟需进一步进行落实。与此同时, 我国证券市场的利用效率低下, 部分农业企业不具备较高的资本营运能力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融资困难的问题, 面临着农业企业负债率过高的困难, 导致农业企业的人才、设备、主导产品的更新较为滞后, 不利于农业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 农业会计处理方法不先进。
农业会计处理方法不先进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 农业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非常复杂, 农业的根本特征就是存在着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相互结合, 正是由于这样的特征, 使得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及农业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第二, 农业生物资产的特点决定了农业成本核算非常复杂, 这是由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是非常纷繁复杂的, 对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农业企业, 它们的农业经营活动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 这就导致农业成本核算变得更加困难;第三, 由于农业活动的主体在性质、规模和组织结构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农业会计标准存在着多重性的特征, 国有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和农户各自的农业生产活动都具备不同的农业会计标准。由此看来, 为了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农业会计信息, 当前的农业会计核算质量和效率亟待提升。
(三) 农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升。
我国农业会计的顺利运行也是和农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在近些年来, 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业会计核算日趋重要, 对农业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我国在农业会计教育和会计后续培训领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 然而, 农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仍然不够高, 很难适应我国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的不断推陈出新的要求, 很难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甚至有部分农业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业务能力差、不能够恪尽职守等, 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会计的正常运行。
三、我国农业会计运行存在的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一) 建立健全资本市场体系
为了推动我国农业会计的正常运行, 建立健全资本市场体系是当务之急。农业会计信息作为一种非常关键的信息来源, 其充分与否和质量高低, 对资本市场有效性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农业会计也具有推动作用。因此, 必须不断提升农业会计相关的农业资本市场的利用效率, 完善农业招商引资的相关政策和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农业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 切实提高农业企业治理水平。
(二) 改善农业会计处理方法
可以通过会计电算化来进一步改善农业会计处理方法。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复杂性以及农业成本核算的困难性。对于编制会计报表、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成本计算等非常复杂且时间性要求很高的会计核算工作, 以往的手工会计核算很难符合农业会计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在当今时代, 必须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农业会计核算和农业会计管理, 实现会计电算化和农业会计核算现代化。
(三) 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我国农业会计的正常运行离不开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必须想方设法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 会计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另一方面, 会计人员必须建立健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标准, 提升自身的责任感。与此同时, 我国农业企业一定要加强对于农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让他们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新的会计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详细探索了我国农业会计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指导我国农业会计核算的具体工作, 推动我国农业会计的正常运行。
摘要:农业会计是我国会计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它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农业企业和国际的接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进行我国农业会计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进行了我国农业会计运行存在的问题分析, 然后, 在此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农业会计运行存在的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业会计,运行,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唐眉.我国农业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0) .
[2]夏赛莲, 孙灿明.论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 2007, (10) .
[3]裴树峰.农业会计处理及改进手段[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01)
[4]晏嘉薇.我国农业会计与国际农业会计的差异与协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09) .
[5]高树义, 文国峰.浅谈农业会计处理手段的改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4) .
[6]廖书金.浅谈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J].中国农业会计, 2010,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