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

2024-11-05

如何培养(共12篇)

如何培养 篇1

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语感, 阅读时脑海里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画面, 领会文章所隐含的意义, 品味文章所包含的感情和趣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 怎样的语言适宜于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语感能力。一般说来, 构成画面的语言适宜于培养形象感, 含义深刻的语言适宜于培养意蕴感, 对话、独白式的语言适宜于培养情味感。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通过朗读, 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感悟。有许多精美的文章, 教学时, 不必多讲, 可通过不同形式的读, 如自读、范读、配乐读等, 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 步步深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灵车缓缓地前进, 牵动着千万人的心……”通过学生自读、教师引读、反复诵读, 学生已能真切地体会灵车开过后人们不忍总理离去的心情。

二、在“比较”中培养语感

读书时多作比较揣摩, 有助于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进而感受语言。如, 教学《鸬鹚》一文中“渔人用竹竿在船舷上一抹”这一句时, 教师问:“‘一抹’什么意思?‘一抹’可以换成什么词?为什么用‘一抹’?”学生讨论后认为, “一抹”可以换成“一划、一擦、一挥、 一晃”等词, 但“一抹”这个词写出了渔人的小心翼翼, 动作非常轻巧, 与周围的环境也很适宜, 那样渔人对鸬鹚的关爱就自然而知了。通过比较, 学生领悟语言的意蕴的能力就得到了一次训练, 从而也培养了他们的语感。

三、在“情境”中培养语感

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前, 让学生阅读大量关于周总理生前的文章。在上课时播放了一段百万群众自发上街送别, 含泪与总理遗体告别的情景, 并配上教师的解说词:“周恩来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流血流汗, 为了新中国的繁荣富强鞠躬尽瘁。然而今天, 他却静静地躺在灵车里, 越去越远, 和我们永别了。”学生在学文之前已动了情, 在观看了录像, 并聆听了教师动情的话语, 感情的闸门再也关不住了, 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这种“情境”中的语感训练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情味的感悟能力起到了奇特的作用。

四、在“理解”中培养语感

语感强调直觉, 如《忆铁人》中, 有个句子:“哦?……咳!”引导学生讨论:铁人为什么“哦”?“哦”后面为什么用问号?省略号省去了哪些内容?“咳”后面为什么用感叹号?学生分小组通过对原因的探究、略笔的补充、感情的揣摩, 深切地感受到了铁人的惊异、悔恨、自责和对大嫂的敬佩之情, 体会到了铁人严格要求自己的可贵品质。与此同时, 学生领悟语言的内在意蕴的能力也得到了一次有效的锻炼。

当然, 培养语感的方法并不是孤立的, 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何培养 篇2

一、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思维能力

1、找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突破口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考虑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本质,提高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因为所掌握的知识越本质、抽象程度越高,其适应的范围就越广泛,检索的速度也就越快。另外,运算速度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运算习惯以及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速算的要领。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教学实践表明,变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作用。如在概念教学中,使学生用等值语言叙述概念;数学公式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等,都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多思善问。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数学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鉴别。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上。要引导学生剖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中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它们的合理性如何,效果如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习中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原因何在。

2、二、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

此外,还应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解题错、漏的剖析,提高辨识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证)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

3、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一要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二要分散难点,让学生乐于思维。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三要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以上个人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4、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维的习惯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之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我们知道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所以教学时,我们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1、让学生独立完成结论的证明,培养学生思维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传统教学证明过程都是由教师完成,这不符合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我们认为有些证明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证明的,这时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把发现的机会让给学生,这样既加大了学生的参与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完成证明,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当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成果时,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时,也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就会促使他们对数学知识继续作进一步探究。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设思维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就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挖掘教材的思维因素,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出思维情境,提出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的问题,令他们感到既意外又合乎情理,就像是树上的苹果,凭你的个子是摘不下苹果,但是你跳一跳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摘下树上的苹果,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便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

3、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培养学生思维

如何培养兴趣 篇3

对于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浅谈以下几点:

一、指导观察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源于生活,学生害怕作文,一个根本原因是觉得没啥可写。要是指导学生观察自然生活,帮助学生找米下锅,那他们就会感到写作其实并非难事,也就有了写作的兴趣。

1、观察自然景观,激发写作兴趣。

大自然以它绚丽的色彩、动听的音响、美好的形象感染着学生,这些是发展学生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源泉。据此,教师根据教材中有关作文训练要求,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如春天带领学生观察学校周围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燕子北归等春天的足迹,感受春的气息。秋天,组织学生观察上学途经的山坡上盛开的山菊花、田野里丰收的景象。冬天下雪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雪景,在雪地里尽情堆雪人、打雪仗……通过这些观察,学生有了第一手的材料,然后根据课本要求,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学生很快就写出了生动、具体的习作。

2、观察身边生活,提高写作兴趣。

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平时学生写作文之所以常常三言两语,无话可说,归根到底是因为学生对生活缺乏观察,甚至对家人、老师和同学这些熟悉的人物都缺乏观察。有一回布置学生写《我的老师》,在学生的笔下的教师大都是中等身体,不胖不瘦,不高不矮,都是满面笑容、和蔼可亲……针对这个问题,评讲作文时,我先把外貌描写几乎相同的作文读一读,然后说,这里有的是写语文老师,有的是写数学老师、英语老师,最后问学生三位任科老师(形态各异)是否是三胞胎?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此时,学生才意识到,因缺少认真的观察,连老师的外貌也不大清楚。为此,我启发学生写人物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一周后,再写同题作文,学生觉得这次的作文好写了,有东西写了,再读学生作文时,同学们都能异口同声地准确地说出文中写的是哪位老师。如此巧妙地将作文教学寓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生不再为无米下锅而发愁,写出来的作文也就真实、具体。

二、借助教材,引导阅读欣赏,诱导写作兴趣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好的文章对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充分利用课文的感染力和诱导作用,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会有很好的帮助。

首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字优美,感情丰富。教学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从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到精读课文再到理解、复述、讲解这就包含一定的欣赏。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技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欣赏课文,引导学生认真理解课文的生动内容,仔细体会作者的匠心,使学生在增进技能、吸取知识的同时,不断增添写作兴趣。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文时,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了解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和丰富物产等特点后,教师又引导他们分析课文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景物特点,表达作者对景点的喜爱之情的。这样,学生不仅喜欢小兴安岭和西沙群岛,更想把自己喜爱的景物写出来介绍给同学,一个个跃跃欲试。教师抓住这个机会,带领学生到海边观察大海的美丽景色,先让学生现场口头描述,回校后再写下来,不到半个小时大部分学生就完成了习作。

三、指导新颖,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积极诱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至关重要。例如,在“我发现的……”的习作中我是这样指导的。课伊始,我提出问题:“现在外面刮得是什么风?”(早晨时刮的是南风,现在却刮起了北风。)学生回答后,我指出:“有的同学之所以回答正确,是因为他们留心了周围事物。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牛顿因为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有多少发现们就会给人们带来多少惊喜。可见发现是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个本领,谁就有可能成为有本事的人。正值童年的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独特的、有趣的发现,想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吗?”学生听后纷纷举手抢着说。如此导课,不仅抓住了关键,而且更好地唤起了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四、评价鼓励,促进兴趣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实践中发展的。抓住闪光点及时给予良好的评价,就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兴趣愈加浓厚。如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新发现时,我会说:“你真是个有心人,或老师佩服你!或祝你成功!或继续下去,你可能成为有本领的人……”。学生的兴趣立时增添了,思路拓展了,从而达到发现智能,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习作中乐说、爱写、好评的内驱力。

总之,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培养起来,学生就会产生积极向上、强烈求知的情绪,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如何培养写作能力 篇4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观察事物的直接兴趣可以引起无意注意;对观察事物的间接兴趣, 可以引起有意注意。因此, 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我既重视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使它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到的事物上, 又不忽视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 使其观察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开始观察第一事物时, 我除了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学会开动各种感观, 观其行、闻其声、品其味, 寻找自己的感觉, 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外, 还特别注意从观察的结果去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 便学生充满求知欲望进行观察。例如:有人看到一只矮脚的哈叭狗, 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 这只狗真可爱!这一声赞叹, 是在观察了狗的模样后发出的。如果你要把这感觉告诉别人, 得怎样具体描述呢?当我设计的问题一提出马上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通常狗给人的印象是凶恶的, 会咬人的, 为什么可爱呢?学生渴望知道这只狗的模样, 对其观察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狗的体形、毛色等逗人的特点就观察得得细致了, 描述也的形象也就具体了。

教会观察, 让学生有内容可写。现在的生活丰富多彩的电视录像等现代化设施使学生增长不少知识, 小学生好奇心敏感性强, 想象力丰富, 应该说可供写作内容很丰富。但很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觉得头痛, 苦于没内容可写, 不知写什么。因此, 要让学生喜欢写好作文, 首先要教给他们懂得观察周围的事物。有一次, 我教完,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课时, 让学生描写学校操场里的一棵榕树, 有的学生就写了一句;“这棵树很大, 真绿啊!”其他就不知写什么好。有的学生就写得很好, 或按前后远近顺序描写或按树干枝叶分类描述。如从近处看, “这棵榕树又粗又壮, 像一把撑开的绿绒大伞…从高处看, 则像一棵大蘑菇…”我把这些描述集中起来, 让学生总结出如按顺序观察, 把事物分类认识、分类观察, 抓住事物的特点, 比较观察, 会发现事物的不同特点等观察规律和方法, 让学生培养观察兴趣, 边观察、边思考, 同时要求学生把观察的心得体会及时记下来, 帮助学生感知事物、认识事物。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教学不能局限于在课堂上讲授作文方法,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教师应走出课堂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 即“平时作文”、“时时作文”。教师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春游、秋游、各种主题的班队活动、寒暑假的夏令营活动。要求学生人手一本随笔本, 随时观察周围事物, 记录生活及感悟, 摘抄好词好句好片段。作文指导课时, 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整理、润色各提炼, 这样的习作是学生对日常生活感触的自然产物, 就不会苦于没内容可写, 自然而然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多阅读、勤积累

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 就是要求学生多阅读, 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 自己认为好词、好句、好片段的, 可以多动笔点点圈圈做记号或分类摘抄。古人也有“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 无以成大海”、“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经验之谈。如果学生能在课内外阅读中通过自读、自思、自我感悟、自问自解、自求得之, 使自主意识、自控意识得到强化, 无形中便会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勤动笔, 促进语言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通常作文, 胸中先有一腔积蓄, 临到执笔拿出来, 这是很自然的。”这里说的“积累”包括很多, 诸如思想上的、经验上的、知识上的、心理上的等等。因此, 多阅读、多观察、拓空间这些厚积是为了薄发, 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语言积累。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单靠每学期七、八篇大作文是不够的, 我们必须鼓励学生平时多做“小作文”, 可以先让学生写日记, 日记是自由作文的一种形式, 它不失为一种好的训练方法。日记每天写一两段,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不像命题作文, 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写, 并且要写规定的内容。它可以选择适当的时刻, 也可以选择自己耳闻目睹的事件, 即记录一天中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人、事、物或景。写好日记, 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调动学生观察和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记熟悉的人、事、物, 长短不限;引导学生注意词汇的积累、语句的合零, 鼓励展开想象的翅膀,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四、体验诱导,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如何培养人才 篇5

论点:成功离不开坚持着目标与责任(不行的话,自己换下)

如何让一个不怎么聪明的人,甚至是一个傻里傻气的人,成为一支队伍里的精英骨干《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充分诠释了这一点

说真的,现实生活中有像许三多这样的人嘛,那答案是肯定的,但或许我们能从他身上中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他能从一个胆小怯弱,只会埋头傻干中成长为一个英雄,一个佼佼者,难道又不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责任,这是我第一个感触。不管你是兵也好,领导,将军也罢,责任是赋予我们成才的一种使命。剧中,许三多之所以可以成长,离不开史今的培养。他是史今一首带过来的,看着他在军旅生活的男人,通过一次次不断地接触,对话,从细节中发现她的特点,从细节中明白他个性,从而用责任来约束他,培养他,挖掘他,他让他一全班全连的荣誉来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去肩负,史今他明白这小子,这有这样,才能不犯错,不出洋相,才能改头换面,而如今呢,现实又是很等残酷。作为一个主管者,承上启下,它赋予你无限责任,下到百里挑一,上到统计汇报,细微而又巨大,任重而又道远

目标,第二个抉择。有目标,才会儿感觉到责任之所在,才会有责任去实现。说到底,它是一种反向,一种动力源泉。凡事一件成功的事,论大论小,都会存在着一种目标。他要为全班全连挣荣誉,他就拼命去干;他要铺路修路,哪怕人家说他愚公移山,他也继续着;他要进特种部队,就算2天3夜,只有一顿牛肉罐头,他也必须咬牙挺下去。种种又是难以想象,我们能体会得到多少。一个好目标,会带你走向成功之巅,反而,会让你步入痛苦之渊。如此,一个好主管,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离不开一个目标的制定与确立。如何让别人充满斗志,激情饱满的去履行自己的职责,既定的目标,成为眼下一个必须要做的事

坚持,则是一种过程。有目标了,有责任了,虎头蛇尾,始乱终弃,半途而废,多可惜。所以,坚持是实现目标,履行责任的过程,行动,也代表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与毅力。你以为许三多他靠什么来体现自我价值..憨厚?一根筋?NO!或许他的出身为他打下了日后具备的基础,但是,没有后天自我意识,如何去坚持自我。就像袁朗在一次季度演习后对许三多的评价:“他在最绝望的情况下尽了最大努力,坚持了下来,这不是践踏人们希望与理想,军人的要求是在没有这些东西时也拼尽一切努力。

如何培养青年教师 篇6

爱岗敬业,思想熏陶

爱是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表现为一种倾向,从而形成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在教师情感上应表现在对待职业和对待学生两个方面。

一方面,让青年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在上岗初期,选取著名的特别是当地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进行教育,培养其责任感、使命感,特别是当前80、90后的独生子女代,更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再就是管理者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指导,使青年教师不断地体验从教的乐趣和光荣。

另一方面,培养青年教师热爱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因为只有教师热爱学生,学生才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并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教师只有在工作中用真挚的爱去感染、感化学生,才能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扶持加压,有效提升

课堂对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岗位。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必须帮助青年教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教学目标

有很多青年教师备课时,只是应付,如不是学校检查备课教案,他们就把教学目标省掉,他们觉得写教学过程比写教学目标更重要。教案是否适应我们的学生,是否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有效,这些问题青年教师很少考虑到。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明确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做什么、怎样做,并做好跟踪检查。只有知道备课前要先制定属于自己的或属于学生的教学目标,才能证明教师的境界已经提高了一个档次,这时的教师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地、灵活地、游刃有余地发挥才干,才能为学生自主地学习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2、寻找课堂感觉

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一般非常关注自身,是因为他们不够自信,缺乏课堂磨练,教学经验贫乏。有许多青年教师上完公开课都会问:“这节课我上得怎么样?”从他们的问话及上课时的状况可以看出,他们非常注重自己给别的老师留下的印象。如果他们上完公开课问:“学生学得如何?应该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那么此时老师关注的目标已经由关注自身转移到关注学生了。上的课多了,自我感觉就会好了。因此,我们不妨创造各种机会,例如多让他们讲公开课,组织集体备课、说课或到其他关系学校听听课等。给他们多施加一些压力,多提供一些机会,把他们推到教学改革的风口浪尖上,让他们在大风大浪里,体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成功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挫折,使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

3、多写教学设计

每个学期,可让青年教师写两篇像模像样的教学设计,写教学设计与写教案不同,教案可以只呈现教学的大体流程,而教学设计要求教师精炼地概括教学过程,详细地阐述设计意图,写教学设计能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可以提高教师重新加工课堂的能力,重新完善自己的教学设想,提高教师课堂设计的水平。

磨练意志开拓创新

学校管理者必须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坚定果断的意志品质。坚定果断的性格品质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要尽量让青年教师多上些实践课、公开课,让他们接受各种考验,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提高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想不到的教育机智的能力和水平。

做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要求青年教师大胆实践,敢于向传统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其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

如何培养比较能力 篇7

一、在知识的形成阶段, 诱导比较

在学习新知时, 教师诱导学生主动积极地经历比较的过程, 让比较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 往往能使他们获得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 笔者依次出示了3组算式:

让学生分别计算出结果后, 先引导他们逐题比较: (1) 式与 (2) 式相比, 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再引导他们将3组算式比较, 沟通共同点, 这3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轻松自在地经过多次比较, 伴以分析、综合, 借助于特殊的式例, 以及“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规律, 逐步抽象概括出一般性结论———加法交换律。

二、在知识巩固阶段, 启发比较

在教学新知后, 启发学生将新知与相关或相似的旧知进行比较, 使学生既了解其间的必然联系, 又掌握本质区别, 这样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学习了“求比一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后, 笔者安排了这样一组练习题:下面四题哪几题实质上是一样的?哪几题粗看相似, 实质上又不相同?说明理由。

(1) 三合小学去年栽树500棵, 今年比去年少栽30棵, 今年栽树多少棵?

(2) 三合小学去年栽树500棵, 比今年少栽30棵, 今年栽树多少棵?

(3) 三合小学去年栽树500棵, 今年比去年多栽30棵, 今年栽树多少棵?

(4) 三合小学去年栽树500棵, 比今年多栽30棵, 今年栽树多少棵?

由于题目要求明确, 虽然将两类题的正、逆向叙述揉合于同一题组, 学生经教师点拨仍能运用已学的方法, 撇开叙述顺序的干扰逐条分析比较, 很快便会发现: (1) 和 (4) , (2) 和 (3) 实质相同, 因为 (1和 (4) 都是求“比500少30的数是多少?”而 (1) 和 (2) 、 (3) 和 (4) 若不细加分析, 会误认为同一意义。如果针对学生思维的薄弱点进行有目的地训练, 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而且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同时也为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消除了心理障碍。

三、在知识的运用阶段, 创设比较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 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供比较的机会, 创设比较的情境, 则是提高学生比较水平, 发展学生比较能力的最佳“时空”。如在学生认识了“5”以后, 教师出示了画有6堆物品的一幅图:5个香蕉、5个苹果、5支铅笔、5条鱼、7个书包、5件衣服。让学生讨论:6堆物品中哪一堆与其他5堆完全不同?学生先对每堆物品进行分析, 然后将6堆物品相互比较, 不断舍弃那些非本质的属性 (如大小、形状、重量、用途等) , 抽出其中5堆物品的共同属性“5”, 至此便能正确断定:7个书包与其他5堆完全不同。此时的比较, 抽象的理性因素占主导地位, 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对学生先前学习的检测, 并且在于对后继学习的推动。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篇8

国际科学界普遍认为, 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知识与经验的多少, 创新的核心是一个人善不善于产生新思想。

1952年, 26岁的美国物理学家格拉塞 (Donald Arthur Glaser, 1926-) 为如何探测高能粒子的运动径迹而冥思苦想, 他往酒杯里倒啤酒时被啤酒中冒着的气泡吸引, 如果扔到杯中一个小粒子, 气泡会追随粒子的运动轨迹而形成。他由此受到启发, 用液体来取代威尔逊云雾室中的气体, 可使密度大约增加上千倍。他用了一种处于沸点温度的液体, 再使压力突然降低, 从而使液体处于其沸点以上的温度, 观察在粒子运动路径上形成的气泡。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气泡室, 在乙醚液中显示了宇宙射线粒子的径迹。

1953年美国物理学家阿尔弗雷茨 (Alvarez) 参加全美物理年会, 午餐时, 他旁边坐着年轻的格拉塞。两人交谈起来。格拉塞说他受啤酒冒气泡启发产生的想法, 建造了探测基本粒子的装置——乙醚气泡室。

阿尔弗雷茨很感兴趣, 决定建造一个规模空前的注满液态氢的气泡室, 几年苦战, 终于成功了。这东西跟格拉塞的相比, 把乙醚换成了液氢, 并且扩大了体积, 发明了复杂的数据处理方法, 其功能则不可同日而语了。

后来, 1960年诺贝尔物理奖只颁给了格拉塞, 因为原始创新的思想来自于他, 尽管格拉塞还很年轻, 知识和技能远不如阿尔弗雷茨, 而且真正造出液氢气泡室的是阿尔弗雷茨。因为这是科学界的共识:科学上最伟大的进展都是来自于新思想;最好的创新人才, 是最多地提出新思想的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是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就是最善于产生新思想的人才。

人类的创新能力是想象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 用想象力构造出新思想、新主意, 把新事物付诸实现的能力靠真才实学。

二、创新的核心和灵魂是新思想

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是在二三十岁时做出他们一生中最重大的发现, 那时他们的知识并不多。后来知识多了, 反而再未做出重大发现。创造力的前提是打破常规和避免任何思维定式的能力, 通常被称为批判思维的能力。年轻人较少受常规束缚, 较易产生新思想。一个人想具备创造力, 首先要有思维的能力, 如果亦步亦趋地去做就很受常规的束缚, 人年龄越大就越容易受影响。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史上年轻人容易产生新的思想。

1. 创新的前提:批判思维的能力

批判思维的能力就是打破常规和避免任何思维定式的能力。年轻人容易具有这种能力, 因此重大的原始创新往往是年轻人做出来的。

2004年数学阿贝尔奖获得者迈克尔•阿蒂亚说过:“如果你呆在一个领域的时间太长, 你就会像其他人一样思考。如果你是个新人, 你就不会受周围人观念的局限。越年轻, 你就越有可能做出真正原创的东西。”

我国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应试教育, 考试怎么考、高考怎么考, 怎么能得分学生就得怎么学。比如在某小学, 一个小学教师给学生讲完《灰姑娘》的故事之后, 有个学生举手问道, 为什么午夜钟声响后, 魔法消失, 所变的所有东西都恢复原状, 唯独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留在王子手里, 让他随后凭此找到灰姑娘?教师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就让学生不要胡思乱想, 书上怎么写就怎么记, 不然考试得不了分。类似的事十分普遍。目前的高考指挥棒压抑了学生的批判思维。

科学界的共识是, 最成功的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 特别要注重保护年轻人的新思想, 鼓励年轻人的批判思维能力。这就需要一种新型的教育。

2. 创新的基础:想象力

什么是想象力?想象就是人脑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对所感知过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 创建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我们见过兽和人, 并感知过各种动物的特征。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构建出人面兽身或兽头人身的东西, 这就是想象力。因为想象力能构造出现在还不存在的东西, 所以它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源泉。

想象力对创新性工作的重要性, 在爱因斯坦身上最鲜明地表现了出来。他有一句名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本人就是一个具有超高想象力的人。他上中学的时候是19世纪末叶, 那时经典物理学说已经成熟, 其两大支柱——牛顿力学和电磁场理论已经产生。爱因斯坦学了这些理论之后, 就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我能够用光的速度随着光一起跑, 我将看到什么现象?他的想象力告诉他, 基于牛顿力学定律, “我跟光一起跑, 那么光就相当于静止了, 这个时候我看到的是冻结的电磁场和电磁波。但是, 用电磁场理论来看, 电磁波会冻结是完全不可能的, 电磁波是动态的、永远不可能冻结的, 一冻结就没有电磁波了”。爱因斯坦在中学时候就发现了经典物理学的这两大支柱互相矛盾。这就是他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比如小孩儿都是爱思考, 都爱发问。现在, 学校和家长都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 不喜欢孩子们问稀奇古怪的问题, 并误认为孩子的想象力是“异想天开”, 对此缺乏耐心, 不去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 反而还会责怪孩子, 打压学生与考试内容无关的好奇心。

3. 如何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 老师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 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 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 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这样使学生在想这些的时候对知识的求索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 而且知道这些知识怎么得来的。美国的小学阶段, 学生所学的知识比较简单, 但学生学会了想象力, 学会自己总结一些知识, 这比单纯灌输知识重要。

比较起来, 中国的教育出问题其实在小学阶段就开始了, 中国的小学教育是知识的“贪婪鬼”, 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有些中国教育者不知道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这个问题其实是跟高考的导向作用有关系。因为中国有个传统的观念——小孩的知识越多越好, 小孩知识的接受时间越早越好。其实, 我们忘了创新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在幼儿时代知道知识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而不是拼命给学生灌输知识。

美国教育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 然后得到知识, 也得到了批判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开始学习时, 知识比较简单, 比较容易得到感悟, 体会到获得创新能力的乐趣。中国教育是让孩子直接得到知识, 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杨振宁讲过他是如何获得了批判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当初他在西南联大学求学的时候, 在名师的指导下, 已经掌握了量子力学的知识, 但是他对于这些知识是怎么得出来的却一无所知。后来他到美国, 其导师是当时的物理学大师、美国的“氢弹之父”泰勒。

泰勒有非常多的新主意。他每天上班时, 最喜欢滔滔不绝地讲话, 说他又有什么新主意。当他讲着发现自己错了, 就不讲了;或者别人给他指出错误时, 就停止了。但是, 如果他一个礼拜有20个主意, 哪怕里面有一个有科学道理可深究, 还是挺了不起, 所以泰勒的创新能力特别强。泰勒给学生上课是从来不备课的, 他很忙, 该上课的时候就来了, 来了问学生“上次我讲到什么地方了”, 学生告诉他讲到哪儿了, 然后他就在黑板前边想边讲。再高明的大师, 如果没有准备, 边想边讲都免不了“误入歧途”, 这个时候杨振宁就很兴奋。因为量子力学杨振宁已经学过, 知道泰勒要出错了。他不是幸灾乐祸, 而是觉得这个时候是最好的机会来观察泰勒这样的物理学大师是怎么发现错误的、怎么解决问题的、怎么找到新办法的。他描述说, 这时泰勒的脑袋好像“伸出了很多天线”, 到处“探测”看看出路在什么地方、问题在什么地方。所以他有机会从泰勒身上观察到物理学大师是怎样思考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怎么感觉到困难, 又是如何想到办法解决困难的。这些是课本里得不到的。这是杨振宁觉得学习上最有收获的地方。

哈佛的课程安排多且紧张,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学会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 坚持对事物进行严谨的分析, 能够理性、历史地认识现实问题和道德问题。

世界上的一流大学, 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在学校里营造出浓厚的研究气氛, 来促进学生的创新素质的成长。特别是这些学府都有许多学术大师, 学生有机会与大师直接交流。高端的交流容易产生火花, 让学生领悟批判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一流大学最重要的是要拥有一流的大师或经常请到一流的大师来校讲课或作报告, 让学生能经常与他们直接交流, 观察他们, 模仿他们, 悟出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创新能力的几种素质大都是来源于天赋, 天赋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 只可能被压抑。如果人年轻的时候被压抑了创新能力, 到适当的时候, 运用了适当的方法, 并在适当的环境下, 是可以充分恢复的。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中国留学生到国外深造后的经历。很多中国学生到了国外, 在创新型的环境之下, 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慢慢恢复, 所以有不少中国学生在国外做出了杰出的成就。杨振宁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杨振宁年轻时候在国内接受的是知识传授型的应试教育, 然后他到国外读研究生, 重新享受了一次素质能力培养型的创新型教育, 获得了诺贝尔奖。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个措施

1. 发展创新素质教育, 其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是改革高考的内容和方式

实际上中国从十三大、十四大就开始提素质教育, 到十八大还在提素质教育, 但是举步维艰。高考改革不是要不要高考的问题, 而是考什么和如何考的问题, 如何引导、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果高考不仅像现在这样考察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而且测试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并把它们加入到高考命题中;如果高考题目中有相当多需要考生有批判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才能完成的, 那么中学、小学乃至幼儿园都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就可以把高考这个“指挥棒”转化成带动全国教育系统重视素质教育的“纲”, 素质教育就不难开展起来。

美国的高校入学考试题目很多就像智力测验一样, 出题目的是考察学生批判思维的能力和想象力。如果我们能够在我们的高考考题中间出现一批能够测试学生批判思维和想象力等内容的话, 那么高考的指挥棒就可以带着全国的教育系统开始重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这样素质教育能真正带动起来。

最近几年, 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也出现了高校自己制定的能力测试的题目占30%, 学生平时成绩占10%, 高考成绩占60%的入学考试形式的现象, 这是个好苗头。

如何在高考中加入测试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内容?国际上已经有大量的经验。如果从国家层面上着力组织一些高水平的专业机构从事研究, 再由教育部组织由浅入深、从点到面的尝试和推广, 五年之内, 高考改革就可以初具规模。做成这件事, 费力不多却功莫大焉!

这两年来, 在教育部的指导下, 南方科技大学已经在尝试把创新素质和能力测试引入高考。我们采用“以高考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模式”录取新生, 即让考生通过常规高考检测中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校组织笔试测试考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素质和能力, 再加上考生的平时成绩, 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高考成绩占60%, 能力测试成绩占30%, 平时成绩占10%) 。

两年试验的结果令人鼓舞。虽然这项工作才刚开始, 问题还很多, 但是已经可以看出问题在哪里并预见可能的前景。

2. 教学改革: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评价体系

有一个实例说明在国外高端学府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大学改革的紧迫性, 也说明了我们的学生是有可能产生新思想, 同时也有能力把新思想变成现实的。

一位清华大学校友在麻省理工学院深造计算机专业。他举例说明了美国的理工科“老大”麻省理工学院和中国的理工科“老大”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课有什么不同。第一学期有一门《计算机系统设计》的本科课程, 其辛苦程度真是一言难尽。十五个星期内交了十次作业, 做了六次课程设计。有的设计作业还分几个部分, 分开交设计报告, 所以设计报告有十次左右。最恐怖的是十天内要交六份作业或设计报告, 而且正值其他几门课在期中考试。抱怨是没有用的, 老师说:“我很抱歉, 但这门课很重要, 请大家不停地工作。”学生从一般的逻辑时序电路开始设计, 核心是自行设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中央处理器的执行单元——单指令周期的中央处理器 (single cycle CPU) 、多指令中央处理器 (Multi-cycle CPU) , 直到最后实现流水线 (pipe line) 32位单字长定点指令平均执行速度的中央处理器和电脑高速缓冲存储器。一门课下来, 所有与计算机中央处理器有关的知识全部融会贯通, 硬件设计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在清华的本科课程中实在找不到这样一门如此实在的集理论与实践一体的课程。计算机系的TEC-II型 (TEC-II机是微指令时的计算机) 试验计算机几乎是全国独家了, 但是试验安排并没有触及核心, 缺乏动手设计环节使学生对中央处理器原理的了解比较肤浅。

麻省理工学院还有一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课, 相应的在清华很难得到应有的实验设计效果, 在麻省理工学院就可以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学到深处, 学生就可以做出实实在在的芯片, 再拿着自己的芯片去硅谷面试, 这种情况在中国学校从来没有过, 因为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实验的过程一般都是在做“板子”, 而不是芯片。

由此可见, 我国大学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评价体系, 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

3. 教学制度:在学生中引进强竞争, 大学“严进宽出”, 破解学生竞争不足, 缺乏动力之困

中国的大学生没有国外的著名学府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所面临的那么残酷的竞争。哈佛大学的学生学习压力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 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 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 每堂课都要被记录发言成绩, 这占到总成绩的50%, 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

中国的家长和学生认为高考前是最苦的。寒窗苦读, 很多时候是被动的苦, 带着功利的苦, 而没有其中有过浓厚的兴趣。不少大学生经过高考的“独木桥”后, 开始在大学校园里舒舒服服地等着毕业:上课想逃课就逃;考试临时抱佛脚。甚至有些家长也是从小灌输给孩子这种思想——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高考。于是, 高考结束, 学习变得不再重要。

在哈佛大学, 不仅学生有压力, 老师也有压力。在哈佛的课堂上, 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紧住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因此, 哈佛的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哈佛的管理者认为, 教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 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 而且能与他人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

如何培养自学能力 篇9

一、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复杂多样, 教师要发挥作用, 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同时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理诱发求知欲望, 并保持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感, 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 要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课题难度要适当, 使学生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 如果学生总不能正确完成, 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 从而产生失败感。另外课题也应由易到难, 这样学生不断从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正面引导, 增强自学责任感。

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好知识的源泉, 学习的动力问题一直是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理论及实践关注的最重要领域之一, 也是广大家长和老师急切希望解决的问题。那么该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呢?

首先, 对于学生要自学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实施启发式教学, 所谓问题情境, 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 需要学生努力克服, 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要求教师要首先熟悉教材, 了解教材中新旧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同时教师还要了解学生自己已经拥有的认识结构状态, 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其次, 教师应该意识到, 布置任务的难易程度与能否激发学生主动学的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 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 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样通过自学任务的合理布置才能使学生从自习中得到一个适当跨度的吸收。

二、教给自学方法

教学不仅是教会, 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 正所谓“授之以渔, 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方法多种多样, 根据文章的性质, 阅读的目标, 阅读条件的不同, 阅读方法也灵活多变。大致说事有:

(一) 三步读书法:

即读书的常规训练。让学生自备字、词典和基础知识笔记, 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 每次课文要读三遍以上。第一遍粗读, 标注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第二遍细读, 逐字、逐句、逐段从头读到尾, 理清结构层次。第三遍精读, 运用批注法、质疑问难、品析赏读,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二) 读析结合法:

即根据不同的文本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首先解题, 其次抓重点字、词、句的含义来揣摩其表达效果;再次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及重点, 边读边悟, 真正读进去, 想开来, 引起性感的共鸣。

三、发挥主导作用

强调学生自学,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备”教, 还要备“学”, 即学分析, 突破方法。引导途径:

(一) 质疑法:

它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具体操作时, 先质疑 (反问学生) , 在点疑 (提出疑点) , 后激疑 (激发择疑) 寻方法。指引学生发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 扩展法: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启发诱导, 使学生掌握举一反三;触类旁生;进行合理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形成能力, 以一变应万变。如文言文疏通了一词多义后, 学生再接触到类似的现象就能根据不同的语境来表述。

(三) 攻坚法: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启发引导, 使学生掌握由形式到内容, 由表及里、攻破难点的思维方法。

四、发展思维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关系尤其密切, 因此, 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方面要多下功夫。首先,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学习, 而且要使他们学会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人。多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 创设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 鼓励学生多思善问, 敢于质疑争论, 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其次, 经常组织讨论, 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在课堂上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发言,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 有利于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集思广益, 开阔思路, 达到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给学生创设一点自己读书、思考的环境, 增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从而是学生的自学有的放矢, 真正让学生通过自学另有所得。

再次, 在语文学习中, 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必须以读为本, 把读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读教学环节, 如果课堂上只有老师在讲, 不停的地提问, 这样学生很少有读的机会, 以致一篇课文学完, 学生对课文内容印象仍然不深。所以, 教师要大胆放手, 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读, 引导学生读有所思, 读有所疑。学生读得多, 把课文内容读懂了, 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学习。

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牢记叶老的“教, 是为了不教”的原则, 多方探索, 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牢记叶老的“教, 是为了不教”的原则, 多方探索, 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如何培养 篇10

关键词:会计教学,能力培养

一、夯实专业基础

扎实的专业基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中之重,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开设会计学基础认知课程, 让学生对会计学有深刻到位的系统了解, 让他们清楚地明白我所学的是什么, 学习它的原因;同时, 还应该开设税法、经济法及管理会计等学科, 以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 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这样的教学课程配置不仅能使学生充分的掌握会计学的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能让他们对相关学科的认识和了解, 这样为他们以后立足于专业岗位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面对经济全球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 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应根据这一专业的特殊性, 开设企、事业单位的实践操作课程。从每一个单位从营业执照的注册办理开始直至注销, 每一步都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与实践, 让学生从中体会会计工作中不同阶段的不同处理方法与技巧, 拓宽学生对会计的认知与视野,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其次, 教会学生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会计操作流程当中, 针对单位类型的不同学习不同的会计管理方法及核算方法, 夯实理论知识;最后, 让学生去不同的单位进行实习, 学习不同的核算技巧。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 要利用多

种多样而有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可通过情境设疑提问, 鼓励学生积极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最终得出结论;也可以通过引导和启示, 引导学生摆脱常规的思维模式, 进行发散思维、关联思维, 进而提出一些新见解、新思路、新方法。例如在讲会计等式时提问:会计等式“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能否写成“负债+所有者权益一资产”或其他形式?为什么?这样在教学中坚持对学生的训练还可以改变学生的定势思维的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 理财能力对财会人员来说是不可

或缺的一种能力, 财会人员不仅要做好账, 更要善于理财, 成为单位掌门人的得力助手和参谋。为此, 教师就有义务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确立市场经济意识, 树立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收益均衡等观念, 并合理将这些观念贯穿体现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五、发挥学生的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当多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与机会。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可以在会计教学时按任务划分角色,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完成任务、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在角色演练中掌握会计技能。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争辩, 让学生自己出题测验, 让学生上台讲课等。学生通过参与教学, 掌握了知识, 学生能做到在“做”中“悟”, 在“悟”中学, 更重要的是, 激发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广泛参与性, 为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参与打下了基础。

六、实行角色轮换教学

会计法规中对会计岗位的重要性以及岗位职责都有明确的规定, 学生应该在学校学习期间内就对每个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有所了解, 并熟知岗位的性质和职责。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实行分组教学法, 让学生扮演各种经济角色 (包括会计、出纳、销售人员、经理、客户、银行工作人员等) , 让学生们在材料购买、商品卖出、存货清查等各种场景中, 完成业务流程中会计单据的传递和会计账户的处理。让他们根据自己岗位的不同来体验出纳、成本、税务、财务等不同角色的不同职责, 这是一种通过课内实验促进理论理解的重要教学方法, 在角色的互换过程中, 加深对不同经济岗位上会计核算的技巧与能力, 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的根本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七、开展案例实践教学。案例实践教学分两步, 运用案例

剖析启发疏导会计教学法, 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首先进行单项案例模拟实践, 就是依照教材的顺序, 按教学内容分设阶段组织实践。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 可分别以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 会计账簿的登记、结账和错账更正, 以及会计报表编制为单元进行案例实践。单项案例实践教学的内容简单, 容易组织实施, 并可保证在学生每学习完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之后, 首先, 学生做出对案例的判断分析, 对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进行合理的实践操作, 循序渐进, 步步为营, 达到直观了解和掌握会计理论知识的目的;第二是, 综合案例模拟实践, 就是以一个模拟企业某一个月份完整的经济业务资料为对象, 进行全面、系统地综合模拟实践。综合模拟实践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相对就会比较高需要学生具备综合处理账务的能力, 教师为学生提供会计资料应该是完整的, 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成本计算方法和财务分析指标等。经过学生对对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使学生综合掌握会计循环过程, 形成企业会计核算过程的综合能力。

八、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财会人员对电脑的运用能力是

现时对财会人员的基本要求, 所以, 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会计电算化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应根据手工操作环境下所完成的会计资料, 在财务软件中重新进行计算机模拟操作, 完成凭证录入、账簿数据的生成和打印会计报表等全部电算化工作。让学生亲自体会计模拟实验中体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的不同, 感受会计电算化的具有快速便利的优势, 从而掌握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方法和业务技巧。

九、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 财会人

员应具备的职业操守同样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只有具备职业操守的学生, 将来才是真正合格的财会人员, 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包括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等。其所规定的内容将始终贯穿于会计工作之中, 并对学生示来的经济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 并对社会经济秩序有重要影响, 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职业道德观念, 为他们走向社会后, 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培养好习惯 篇11

前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依托于外力。一旦外部控制不存在,这个习惯就会立即消失;并且由于孩子自己的习惯没有养成,所以容易出现失控现象。后一个孩子表面上看,他的生活似乎不太有规律,事实上他形成了自己的习惯,这个习惯使得他独立,对自己负责任。

教育有责任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培养习惯的原则应该是“顺应自然,适当推动”这8个字。

不要在细节上和孩子纠缠。“养成”必须是件自然发生的事,家长在这方面要允许他做得不好,不过分指导和控制,让他有机会慢慢练习和调整自己。他越是意识不到自己在形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越会成为他牢不可分的一部分。像卢梭说的那样:儿童应该自由成长,对他们来说,最好的習惯就是没有习惯。

孩子的坏习惯中几乎都有家长的影子。慢吞吞的孩子背后,都有个心急火燎、动作麻利的家长;不爱吃饭的孩子背后,都有个喜欢一勺接一勺往孩子嘴里喂饭的家长;不自觉学习的孩子背后,都有个对作业和分数过分计较的家长……如果想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先打量一下自己有没有坏习惯。

欲强化某个好习惯,要用正面的或暗示的方法,杜绝批评和责罚。儿童特别容易受到暗示,也珍惜成人的赞美。他从中体会到好习惯的乐趣,好习惯就开始成为他真正的一部分了。当孩子出现错误时,给予宽容和理解。不要让孩子在某事上有被否定感,而要让他体会到成就感和荣誉感。

多身教,少言传。在培养孩子好习惯上,家长最有作为的办法是做个好示范,并不为此和孩子发生冲突。以杜绝垃圾食品为例,有时家长意见不统一,奶奶给买了垃圾食品,妈妈不让吃,奶奶又背后偷偷给孩子吃。这些分裂行为都会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更有可能激起他对垃圾食品的兴趣。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大法,也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最高宗旨。

(秋水长天摘自《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作家出版社)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篇12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 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

第一, 要有引人入胜的导课环节。一节课伊始, 教师需要在极短时间内把学生分散的关注点吸引过来, 并要有精彩的导入。第二, 学生用质疑的方式学习。每一个学生接受新知识都有一个迁移的过程, 作为一名成熟的教师, 切记要耐心引导, 不能打击学生, 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勇敢地去质疑, 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 不断引导并鼓励孩子们去热烈讨论, 养成习惯后, 学生就会主动思考问题, 这样, 兴趣便油然而生了。

2.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精通信息技术。教师用图文并茂、音色俱全的教学手段来代替传统古板并索然寡味的教学方式, 可以把学生引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 自然过渡到一种高度, 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应采取发散的思维模式, 如一题多变、一图多问、一题多议、一题多解等形式来训练, 刺激反应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引导并训练学生多视角思考问题, 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

二、给予学习的成就感

1. 给予表扬与鼓励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就是要表扬与鼓励他人怎么才能乐学, 这就需要给予学生成功感。夸奖学生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光荣, 从而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知道了这些, 教师在课堂上就该多对学生说“好”“精彩”“你是最棒的”, 有时候还可以给予掌声鼓励,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孩子们经常听到这些赞扬的声音, 就会洋溢在欢乐之中, 大脑皮层也就会兴奋活跃, 这样,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出来。

2. 以学生为主导

课堂上应该是学生表演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增强学生创造的热情。教师要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知识熟悉情况全面了解, 然后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在班级里也可以分小组, 让自学学会的学生去帮助那些没有学会的同学, 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愿望, 所以他们会努力让自己以最快速度学透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体验师生平等

1.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家长与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就要权利下放, 让学生有支配自己心灵空间的权利, 对学生不苛求、不加压, 这样学生学起知识来才会如蜂采蜜, 如饮甘露。现在学生有一个通病也是致命伤, 他们的脑子里想着学习是为了父母, 像还债务, 有债务的生活是一种压抑的生活, 这样不好。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保持一种好心情, 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 这样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社会在呼吁自由、民主、平等, 学生更希望自由、民主、平等。有些教师喜欢通过反复的测试来监视学生的课余生活, 这样不但不会使学生主动学习, 反而会使他们更加被动、更加厌学, 直至辍学。事物的发展都是辩证统一的, 教师对学生施加压力会让学生由主动转移到被动, 学生被动学习就像奴隶被动干活一样痛苦。因此, 要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教师就要给予学生自由, 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竞争、游戏激发兴趣

1. 有趣味性的竞争

哪里有竞争哪里就会有动力。比起一个人努力学习, 学生不如和对手竞争, 因为竞争能更大地发挥自身的潜力, 使自己可以在竞争中求发展。家长和教师, 可以适当让孩子和同学一起学习, 比一比谁学得又快又好, 这叫做合作中竞争。当然, 也可以给予孩子自由, 让孩子自己默默地找一个比自己成绩略高的同学作为竞争对象, 暗下决心, 争取逐步赶超他。竞争是一种努力的手段, 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竞争式学习有很多好处, 通过竞争, 能使学生的好胜心更加强大, 求知欲望更加强烈, 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也会大大加强。

2. 有趣味性的游戏

人, 天生爱玩, 孩子如此, 中学生更是如此。中学生是一个最叛逆的时期, 游戏往往作为一个贬义词出现在家长的思维中。其实游戏是学生们喜欢的活动, 游戏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融入智力和娱乐的因素, 但家长、教师却很难意识到这一点。因此, 教师应转变观念, 寓教于乐, 精心设计游戏, 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无形地学到有用的知识, 这样他们会感到很有趣味性, 并能将知识以游戏的方式更牢固地记忆于心。游戏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 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上一篇:会计分析应对下一篇:天然石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