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会计制度改革分析

2024-10-25

军队会计制度改革分析(共6篇)

军队会计制度改革分析 篇1

摘要:近年来, 我国新出台的有关会计整顿的项目能够对军队的会计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与此同时也对军队会计方面进行了拓展。文章试就以军队会计核算管理的现状问题以及会计核算的原则为立足点, 着重谈及会计核算考核指标以及确立考核评价机构、制度等等方面, 并且提出关于建立有效科学具有实际性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的建议, 供大家讨论。

关键词:会计制度,军队会计,核算管理

新会计制度的修改部分涉及了军队的会计核算, 包括加强会计的执行与分析考核, 同时在内部业务综合考核的内容中注重了会计执行的结果、成本控制的实现以及业务达标的工作效率等等。军队主管部门应当与财政部门相配合制定核算考核方式, 综合考核评价会计执行、成本控制以及业务开展等, 其结果是综合考核以及奖励惩罚的依据。所以, 对军队的会计管理必须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但是目前在面临新的会计制度的要求下, 军队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 不仅缺少了核算信息, 而且没有相应的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责任机制, 未能真正发挥会计定量配给资源的作用。本文将以军队会计核算管理的现状问题以及会计制定的原则为立足点, 着重谈及会计核算考核指标以及确立考核评价机构、制度等等方面, 并且提出关于建立有效科学具有实际性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的建议。

一、军队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军队会计制度是一种新型的管理体制, 其通过会计核算实现会计的管理, 其目标是管理体制运行的导向, 衡量的工具是项目的规定成本, 核心是业绩评估, 可以使得资源得到有效分配和利用, 并且提高核算。会计核算的根本立足点在于会计、绩、效三者, , 其中会计是为达到项目目标而给予的拨款额, 绩是项目的最终目标, 效则在于完成目标的情况。会计核算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主要是以会计核算信息为基础来制定会计核算的目标, 对有需要的项目优先安排资源, 从而维持目标计划的发展。同时, 会计核算管理具有明确的要求、量化的任务以及具体的评价标准, 是以具体的评价标准来进行核算评价并且对核算结果进行报告与分析的循环系统。最佳的会计应当与科学有效的核算考核体系密切联系以致达到管理的效果。目前, 我国军队在会计方面其基础工作薄弱, 缺乏一定的财务人员会计意识, 会计核算考核没有发挥真正的实际作用, 降低了会计配置资源的功能与效率, 会计工作依然需要不断努力地完善。

(一) 不够重视会计的管理

目前, 实际上会计只是形同虚设的一个存在, 过程过度形式化, 上报资料是会计的主要目的, 如此一来, 会计就没有发挥其对经营管理中的预期作用。同时, 军人个体也缺乏会计的观念, 没有会计的意识。针对此情况, 军队的管理层应当予以积极引导, 动员财务人员建立会计意识和参与会计的制定与实现, 更好的执行会计计划和发挥会计的管理作用。

(二) 核算信息缺乏全面性与客观性

现在, 军队在进行核算考核的过程中不能针对医院自身的情况, 没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而且只顾眼前的利益, 对长远利益思考得比较少, 导致了军队内部的发展目标与核算考核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区, 很多部门也没有改变传统的考核目标, 很多数据的记录都是采用传统的方法, 没有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存储, 指标没有全面性和科学性特征。

(三) 激励机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会计制度的操作过程中, 核算考核制度的条例并未得到财务人员的一致认同与接受, 其认为核算考核结果与核算奖金存在不合理之处。核算考核与军队各个科室部门的核算结果息息相关, 与军队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毫无疑问也就与其积极性息息相关。由此, 结合军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促使全体人员理解核算考核的意义并调动财务人员积极性的关键之所在。

(四) 责任机制不够完善缺乏

如今的军队会计大多停留在部门以上, 缺乏科室或以下的会计, 由此导致了军队各个科室人员没有参加核算管理的过程, 降低了核算考核的科学性、、全面性以及权威性, 从而难以发挥核算管理的一切功能, 难以实行会计核算的考核。

二、完善军队会计制度的改革

(一) 建立健全的会计管理和编制机构

在军队财务活动中, 会计管理部门能够为军队的各项预算提供准确的数据, , 能够通过成立会计管理部门的方法实现对会计预算的决策, 会计管理部门主要有对会计核算进行审核、制定方针的作用, 能够对各项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察, 制定一个高效的会计管理部门可以提高军队内部会计核算的效率, 在建立会计部门的时候, 可以将财务科进行重点建设, 然后将其他科室作为辅助性部门进行建设, 从而在军队内实现对会计工作的全面管理。各个科室以数量与质量的形式分开负责分配, 根据会计管理委员会的目标与要求, 负责所属科室上报经费符合目标需要。军队内部的会计部门要制定编制的标准, 定期进行结算, 要培养专业会计人才, 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让会计人才学习先进的会计知识, 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军队。

(二) 注重会计执行过程的控制

当完成会计, 也就完成一份完整的财务新规定, 其中包括会计执行由始至终的控制与分析。在会计之中对定额消耗额度有所限定, 而超额部分必须经过审核以及申报, 可以体现了会计的权威性与灵活性。

(三) 健全会计监督与考评制度

全面会计指标是不能与目标责任制度相分离的, 为了更好地结合二者, 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革, 包括: (1) 健全会计监督制度。为了避免会计执行的随意性, 必须定期检查执行的进度, 及时纠正执行中的差错, 并适时向上级领导通报执行的考核结果。 (2) 设置合理的核算考核指标。在对会计结算进行评价和考核的时候, 要结合军队的规章制度, 分析会计结算在进行过程中潜在的问题, 对一些风险进行预防, 将风险进行控制。 (3) 确立合理科学有效的分配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 将会计工作的成效与物质 (奖金) 奖励制度结合起来, 将会计工作的成效以奖金的形式呈现出来, 并且要落实惩罚制度, 制定奖励政策对会计人员进行鼓励, 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会计的工作水平, 在军队内部建立会计部门责任制度, 将会计的职责落实到个人, 让每一位会计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

三、结语

会计核算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体制, 其目标是管理体制运行的导向, 衡量的工具是项目的规定成本, 核心是业绩评估, 可以使得资源得到有效分配和利用, 并且提高核算。综上所述, 由于目前军队的核算管理和会计管理尚未成熟, 实际执行中存在着不足, 因此军队应当更加注重核算考核和完善分配制度, 在各自岗位责任和核算的基础上贯彻服务质量第一的会计管理理念。当今的军队越来越趋于管理的科学化,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必须改变旧的管理理念, 以新的管理思维提高军队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兆永.军队会计制度改革分析军队会计理念的新方向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4 (29) .

[2]万丽亚.基于贷款风险防范视角的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2012.

[3]张笑非.建国以来公路养护会计制度改革与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 2011.

[4]田建中, 高惠凤, 魏春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浅析——兼议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实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01) .

[5]王吉林, 黄荣溪, 方培元.军队会计制度改革的方向、内容及其实施[J].军事经济研究, 2012 (03) .

军队会计制度改革分析 篇2

2006年军队工资制度调整改革方案实施办法

2009-09-04 10:12:54| 分类: 相关法规 |字号 订阅 2006年军队工资制度调整改革方案实施办法 七月一日起实行(图)据四总部联合发出的[军队工资制度调整改革方案实施办法],工资从7月1日开始调整,分六项:

1、职务工资:副团725起每档加35正营630起每档加30,副营一档565起算,每档加25,正连515起算每档加20,副连480起算每档加15,排职460起算,每档加10;

2、军衔工资:衔资:中校720起每档加25,少校560起每档加20,上尉440起,每档加15,中尉380起每档加10少尉350起每档加5;

3、原工资中的生活补贴,职业津贴福利补助,伙食补助,房补等算一项不变:副团:625正营:590,副营570,正连535,副院长连535

重大变化在以下三项:

4、增加生活性补贴不分职级每月560,5、工作津贴正师380,副师330,正团290,副团260,正营240,副营及以下逐级差10元;

军队会计制度改革分析 篇3

一、当前军队会计核算制度的发展现状

当前,军队内部会计工作正在随着军队内部的管理改革而有所调整,会计核算制度也在随着军队内部的管理调整而进行着调整改变。因此,在军队内部会计核算制度的工作开展中,需要在整体的管理变革中进行设计,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内部核算制度的发展需要针对性的调整和改善。就目前情况来看,军队内部会计核算制度的工作开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难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会计核算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制度管理的层面上来看,会计核算制度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目前在军队的会计核算工作中,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运用的管理制度存在一定落后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不能够很好的跟当前社会发展中先进的会计核算制度相接轨,对于这样的情况,军队的管理在调整,而会计核算制度停留在比较陈旧的水平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面发展,对于会计工作的整体进步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其次,在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军队内部对于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创新力度比较小,这种情况突出表现在会计核算制度建设缺乏专业性,在军队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建设中缺乏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军队不同于传统的企业,在资产的核算和资金的管理方面有着较为严格的特点和突出的特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内部的会计管理工作开展中,不能够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过多的依赖。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军队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的建设还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和创新性,没有针对军队的内部管理工作情况和改革的目标进行创新性的军队内部管理调整。

最后,从军队内部的会计管理工作情况来看,目前军队内部的会计管理工作人员对于会计核算制度的建设和改革重视程度比较低,会计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学习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有限等情况,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军队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的建设面临着多种难题。

二、军队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途径分析

当前军队会计核算制度的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难题和不足,军队改革的工作还将继续推进,做好军队会计核算工作的改革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针对当前军队会计核算工作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做好对会计核算工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对于制度的建设,应该从基础的工作内容和管理制度的落实角度入手。会计核算管理工作部门,要针对当前的会计核算工作开展情况,对于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全面的补充,实现对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可以相应的借鉴一些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方面的先进制度内容,与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军队内部管理改革的方向路径进行匹配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会计核算制度完善的整体水平,实现对会计管理制度的全面提升。

其次,从会计核算制度的创新角度来讲,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会计核算工作都是军队内部会计工作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会计工作人员,就需要针对当前的会计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对于当前军队会计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做好对会计工作的全面把握,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对于军队会计工作开展的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研讨,在此基础上,对于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创新。

最后,从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角度来讲,军队内部要强化对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管理,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他们的核算工作能力水平。从思想上要注重对这些工作人员的培养,例如可以在军队内部开展会计专业化技能的培训,对于军队这种封闭式的管理工作现状进行适当的突破,为军队内部引进一些专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人员,帮助现行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从制度的创新层面,还可以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引进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帮助会计核算管理人员进行核算制度创新的激励,让更多的会计工作人员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三、结束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是会计工作开展中的重要内容,在军队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建设中,要从完善制度和制度创新的层面进行全面改革,更好地提升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对于军队内部会计工作的补充和支持,促进军队会计工作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昭,龙向林,杨峰.浅议军队会计核算制度改革[J].军事经济研究,2013(12):46-47.

[2]周徐,魏垂林.深化军队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7):22-24.

军队会计制度改革分析 篇4

摘要:军队院校作为军事力量构成的重要部分,为军队发展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由于体制编制调整,军队院校自身的人力资源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主要形成了以现役军官制度和文职人员制度并行的运行状态。本文通过对军队院校这两种人力资源制度的梳理,分析军队院校人力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探讨的形式勾勒出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应有的发展走势。

关键词:军队院校

现役军官

文职人员

人力资源制度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是一切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也是国家、军队建设中最为核心的要素,而军队院校目前作为军队各种人力资源的培养和提供者,其自身的人力资源建设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军事斗争准备大背景和军队编制体制的不断调整,现役军人编制逐渐缩减,军队院校的人力资源构成目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文职人员制度就是近年在军队院校开始推行的一种新的用人方式。随着这一新的人力资源制度的推行展开,为军队院校建设带来了新气象,但是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目前主要包括现役军人、文职人员、职工、聘用人员等,由这些不同类型的人员构成了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的运行状态。这些人员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履行职务,享受相应待遇。本文主要对军队院校现役军官制度和文职人员制度两种制度进行分析研究。

一、军队院校现役军官人力资源制度优势

一是现役军官职务晋升渠道畅通。军队院校现役军官目前主要分为行政军官和专业技术军官两种类型,中下级军官和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下职务晋升基本没有阻碍,而且到达一定职务和年龄之后,可以实现人员的“转岗”,在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之间进行调换,在担任一定领导职务之后,甚至可以同时兼任两种职务类型,这就实现了军队院校现役军官在职务上的有序合理晋升。

二是现役军官福利待遇保障从优。军队院校一般都处于大城市,又不担负作战任务,但是按照现行的军队人力资源管理规定,一切薪酬福利待遇都是依照现役军官本身的职务和技术等级确定;再者,军队院校大都为现役军官提供完善的住房等保障体系,依照目前的军队薪酬标准,现役军官的薪酬足以维持日常的体面生活。一旦进入现役军官体系,特别是在军队院校,基本上可以终身享受各项福利待遇。

三是现役军官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军队院校是为部队培养各类型军事人才的重要机构。军队院校现役军官特别是具有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的军官一般都有军队师职以上的军衔职务,这一职务在作战部队已经达到个人职务晋升的“天花板”,他们同时也具有教授技术资格,这样的双重身份使军队院校现役军官在军地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受到普遍的尊敬和推崇。

二、军队院校文职人员人力资源制度的特点

文职人员人力资源制度作为军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大变革,实行文职人员制度,外军已有百余年历史。由于文职人员不受服役年限、军衔晋升等限制,可以灵活便捷地使用社会人才。实行这一制度,既可以把一些现役军人从机关或业务部门中替换出来,充实到作战部队,又可以有效吸引保留优秀人才,因此世界各国军队都把广泛吸纳文职人员作为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军事制度。随着我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越来越多,对人才的需求度越来越高,也为了使地方人力资源更好地服务部队建设,我军开始对编制体制进行重大调整,不断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和部队发展需求,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从2005年正式颁布实施《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我军开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文职人员制度。

《条例》规定,文职人员是指按照规定的编制聘用到军队工作,履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非现役人员。对这一规定进行深层次解析,主要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第一,文职人员聘用到军队编制岗位工作,是军队力量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文职人员履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相同岗位职责;第三,文职人员没有军籍,是军队使用的社会人才;第四,文职人员实行聘用制管理,通过签订合同明确聘用双方的权利义务、约束相互之间的行为。

三、合理利用军队院校两种人力资源制度

军队院校在编制体制调整的形势下,人员结构呈现两大趋势:即以现役军官为主体的人才数量逐步减少,中坚骨干人才有断层现象出现,而以文职人员为主体的人才队伍逐步扩大,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种人才队伍结构和市场需求的不平衡,对军队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挑战,也为军队院校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创造了机遇。

面对不同编制体制的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在军队院校中越来越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各级管理者的目标相同,都是使各类人力资源在军队院校中发挥最大的潜能,各尽所能为军队院校带来贡献,但是由于各自所处的地位不同,他们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要以增强战斗力为根本目标,通过规划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与激励等管理活动,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造力,优化系统结构,提高整体效能的活动。加强军队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积极引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完善军队院校人力资源政策制度。

纵观世界军队院校人力资源制度,军队院校显现的多元化人员结构特征,要求管理者必须审时度势,创新管理理念,探索两种人力资源制度并行的管理模式,促进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从人事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不是简单的称谓改变,而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即从“以事为中心”的监督、控制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激励、开发管理转变。

一是要有各种人力资源“为我所用”的战略眼光。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统揽力度,依据我军军事变革大背景和军队院校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军队院校内人力资源结构现状制定人才战略规划并努力付诸实施。尤其要关注人力组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行动方案,在稳定现役军官队伍的同时,在提高聘用文职人员质量上下功夫。要力求在最恰当的时候、最恰当的地方,选聘最合适的人才,安排最合适的岗位,产生最理想的效益。

二是坚持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坚决破除传统的粗放式的人事管理思维方式,将注重于管人事向开发人力资源效能转变。严格树立分类管理思想,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的政策措施,在尽量规范军队院校现役军官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职人员管理制度,从而注重人力价值的创造与产出、保护与引导、配置与激励,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政策和人的潜能开发与培训。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将被动管控向主动实施人文关怀、激发各类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实现自我价值转变。努力创建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环境,把军队院校的发展目标与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目标有机地结合,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立岗成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围绕人力资源社会化超前思维。随着军队体制编制调整的深化,文职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进一步深化,军队院校主要依靠现役军官制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会逐渐被取代,依托社会资源将成为军队院校发展建设的趋势。因此,人力资源制度必须树立社会化的理念,面向社会广揽人才。要主动与社会人才市场接轨,广泛及时地掌握社会人才动态信息,与重点院校联系开辟稳定的人才补充渠道,建立人才储备机制。

参考文献

[1]赵曼,陈全明主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刍议军队预算制度改革优化 篇5

我军2001年预算制度改革,实现了“基数预算”向“零基预算”的变革,对于提高军事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军队体制改革导致了预算革命性的变化,然而并没有割裂军队预算管理的历史联系,显然过去年度预算的许多经验、程序与方法都是可以继承运用的。当前我军的预算方法主要是零基预算法,它体现了效率优先的特点,弥补了基数预算方法编制项目预算的不足等,但也应看到其自身的缺陷,主要在于不具有动态连续性。零基预算法强调每年将全部支出项目重新进行审查,考虑其存留和提供经费的多少,会造成注意力过度局限于眼前,而忽视对长远计划和长期项目的全面考虑,会导致预算短期化的危险。现代战争所需要的高技术含量的大型武器装备研发周期、军事人力资本形成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这正是零基预算所缺乏的,必须加以研究,并对军队预算制度进行改革优化。

二、当前我军预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军目前的预算体制和预算制定中的“基数切块”,从实践结果看,确实存在一些缺陷,如预算制定中的“条块”分割;预算与规划、计划结合不紧密;预算制定机构不科学等等。

1、预算制定“条块”分割,缺乏集中统一

一方面,军队分别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编报预算,导致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军队多渠道拨款。其中一部分是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直接对军队拨款,另一部分则是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军队业务部门拨款。尽管这些拨款都来源于财政,但因有一部分分散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预算中,就会出现中央和地方政府预算难以充分地反映对军队的资源投入总体情况,难以反映军事资源配置情况,不利于分析与考评军队建设的长期规划和宏观效果。多头编报预算、多头拨款,造成部分军费难以纳入年度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且不利于各项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绩效考评。

另一方面,纳入年度总预算的部分,没有解决好单位预算和分项预算制定中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目前我军对经费管理采用四种管理办法:专项管理、指标管理、标准领报、定额分配。对于专项管理经费,要实行专项预算、专项请领、专项决算,最终的预算权集中于军委机关各业务部门,军兵种及其各级部队党委没有再分配或改变用途的权利。因此,不纳入其单位预算。对于指标管理的经费主要是生活费,这部分虽然纳入单位预算,但由于各级党委基本没有调剂权,也就谈不上拥有预算权的问题。对于标准领报经费,标准由军委和军委机关制定,军兵种及其以下部队按照标准与实力的乘积领报预算,其中,按标准领报的公务费和机动费通过单位预算安排使用;按标准领报的事业经费中,只有军兵种党委对补助标准部分有5%的调剂权,其余的则先由事业部门制定分项预算后,再纳入单位预算。对于分配经费,包括对下分配部分和本级使用部分。对下分配部分的预算权也在事业部门,其中军兵种党委对本级留用部分有5%的调剂权,其余的则先由事业部门制定分项预算后,再纳入单位预算。

因此,各级党委的预算权仅限于公务费、机动费,有事业经费调剂的党委还包括调剂经费部分。这样,单位预算基本上只是分项预算的汇总,不仅难以综合平衡,而且还不能反映本单位的全部经费支出情况。

2、预算与规划、计划结合不紧密,缺乏中长期考虑和系统分析

我军目前的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这种预算方法高效,精确。随之带来的问题是难以使预算制定与军队发展长远规划、中期建设计划的制定紧密结合,缺乏中长期考虑和系统分析,容易产生军费分配中的年度分割、“条块”分割。

一方面,在“零基预算”的情况下,无论是军队发展长远规划的制定,还是军队建设中期计划的制定,基本不受预算的约束。这样一来预算的制定就多了些随意性,少了长远的规划建设。如果预算编制基本脱离了规划与计划,相应的职能机构自然缺乏联系,加大了预算制定与规划、计划制定的分离程度,就会造成注意力过度局限于眼前,而忽视对长远计划和长期项目的全面考虑,导致预算短期化的危险。而现代战争所需的高技术含量的大型武器装备研发周期、军事人力资本形成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比如,20世纪80年代美军新型武器装备系统采办平均周期为132个月,2000年约为99个月,2010年为51个月;印度军官平均受训时间为7年,美国培养1名将军需要25年左右时间。由于最关键的两个战斗力生产要素形成的周期性规律,决定了军队建设资源必须要长期源源不断地投入,保持投入的连续性,围绕军事战略形成可持续军费投入机制。

另一方面,军队建设中长期计划的制定过程也是运用系统分析或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达成政策和战略目标的多种方案进行论证、分析和对比,筛选出费用少而效益大的计划方案的过程。如果在预算制定中缺少了中期计划或与之脱节,不仅预算质量难以保证,而且也不利于军队建设的整体协调。同时,由于预算制定与军队建设中期计划的制定结合不紧,年度总预算只好将军费“切块”分配,不利于军兵种及各级部队建设的整体协调与发展。

目前,军队有五年的各类发展计划以及五年预算方案,但是否与规划结合得很好就难说了,因为许多规划不细致,缺少论证评估,个别领导说了算的情况还很普遍,往往重视领导意图,计划中的领导意图与规划中的领导意图都可能偏离规划的客观要求。

3、预算机构设置不科学,不利于总揽全局和协调关系

在现行的预算体制下,年度总预算和军兵种及各级部队的单位预算由本级后勤财务部门编制,而各级分项预算由事业部门编制。由于后勤财务部门在军队的行政组织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单位预算和分项预算编制的上述分工,不仅会导致预算制定的“条块”分割,而且也难以体现年度总预算和单位预算制定的相对“超脱性”,不利于总揽全局、协调关系、制约分项预算。

国防部门的行政组织结构是一种典型的“科层组织”,每一个机构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根本上取决于其所处的能级。如果财务部门隶属于后勤系统,就表明其只是为各业务部门提供财务勤务保障的机构,根本无法成为军委和各级党委理财的综合部门。正因为如此,各业务部门向本级党委及后勤财务部门索取经费管理权,包括经费分配与使用的预算权无可厚非,从而使军兵种及其各级部队的财务部门编制的单位预算基本是各分项预算的汇编。

后勤财务部门在军队行政组织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仅决定了它在编制单位预算中难以总揽全局,全面贯彻军委和本级党委及首长的意图,而且在分配经费中还可能受到部门利益的干扰,难以以全局的利益为重,难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影响年度总预算和单位预算的综合、平衡和协调作用。按照现行有关规定,年度总预算由军委后勤保障部编制,经军委后勤保障部审查后报军委审批;单位预算由本级后勤财务部门编制,经同级后勤部审查后报单位党委审批。由于在军委后勤保障部与军委之间、财务部部门与单位党委之间隔了一层,即使由军委后勤保障部的一名副职分管财务部门的工作,也难以掌握全军和本单位的全面情况,更不能由预算编制部门直接向党委发表意见。在编制预算时,还需要由分管后勤的单位首长和后勤部的首长给财务部门传达党委的意见,预算编制者对军委或党委的全面意图和各方面情况的把握,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深度上都难免受到一些局限。财务部门作为后勤部的一个部门,其编制的单位预算还要首先经过后勤部审查,在司、政、后、装的格局中,各自都有获取利益的途径,后勤部自然会将注意力集中在预算上,从而影响到单位预算安排经费的公众性和客观性。

三、军队预算制度改革优化的具体措施

1、建立专业、统一的预算编制机构

可以将原隶属于后勤财务和装备财务系统的预算职能分离出来,将预算环节独立化,对后勤财务、装备财务内部现有机构职责进行调整,使分散的预算编制职责集中起来,组建隶属于军委和各级党委的专职预算编制机构。作为辅助军委和各级党委预算编制审批的常设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能包括:根据国防政策与军队建设发展规划计划,参与制定全军或本级的中期建设规划;参与审议事业部门上报的分项预算建议方案;指导和监督下级单位编制单位预算;综合处理来自各方面的预算信息,综合平衡事业部门分项预算,设立专职的预算编制机构。一方面是为了使预算编制过程更专业化,防止预算编制权对各级党委领导权的过分依附。另一方面,可以适应预算编制权与预算执行权相对分离的要求,使预算编制环节与预算执行环节可以相互制约与协调,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2、探索预算编制与执行相分离制度

预算编制执行机构分离我军长期以来财务部门多种职能并存。财务部门既是预算的编制者又是预算的执行者,难以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之间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从而影响了预算约束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设置专门的预算编制职能机构。预算编制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系统考察各个事业部门的具体情况,合理审核各个部门的预算申请,最后汇总编报预算。本文建议将预算从财务工作中独立出来,设置单独的预算机构,专门负责预算编制工作。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集中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专职预算编制,保证预算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预算编制、执行“两张皮”问题。

3、强力推进预算绩效改革

推行基于绩效的军队预算制度改革,首先要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确定绩效目标并分解成多层指标,制定各个指标的标准,这是整个预算制度改革的难点和核心部分;其次以绩效为牵引编制预算,推行预算编制绩效牵引制度,运用绩效预测和成本收益分析完善预算编制内容;再次对预算执行情况组织实施绩效评价,撰写绩效报告,并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在整个过程中绩效信息的掌握是关键,所以必须健全绩效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以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最后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摘要:当前我军的预算方法主要是零基预算法,它体现了效率优先的特点,弥补了基数预算方法编制项目预算的不足等,但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主要在于不具有动态连续性。现代战争所需要的高技术含量的大型武器装备研发周期、军事人力资本形成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这正是零基预算所缺乏的,必须研究并加以改进。

关键词:预算制度,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1]朱连清、李银华、尹志勇、胡文贤:论深化军队预算制度改革[J].军事经济研究,2010(6).

[2]陆顺新:构建双轨制财务保障体系深化军队预算与资金支付相分离制度改革[J].军事经济研究,2012(7).

[3]孙锐锋、付瑜、戴雪娇:军队经费预算与资金收付相分离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J].当代经济,2014(6).

军队会计制度改革分析 篇6

一、现行军队医院会计制度在核算上的独特性

分析我国军队医院会计制度形成的渊源要从军队医院的定位说起。我国军队医院是我国特殊的公立医院,它主要肩负两个职责,一是战时提供战争医疗后勤服务满足军事行动的需要;二是非战争时期服务官兵和地方居民的卫生健康需要。军队医院的定位决定了其公益服务性的本质,其经营管理不是以非对外营利为目的的。自1985年中央军委批准后,军队医院逐步向社会开放。在保障军队官兵卫生健康和部队执行任务卫生保障的前提下,各军队医院可根据自身能力对社会开展有偿服务。由此,1986年解放军总后勤联合卫生部下发了《军队医院对外医疗收入管理办法》,第一次规范了医院服务的核算办法。它是运用预算会计的管理制度,以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收支科目简单,仅为经费收入经费支出。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军队医院对外服务的收入迅速增长,这块收入对弥补医院军费拨款缺口,提升医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军队医院市场化的推进,对其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需求。1995年解放军总后勤部联合卫生部《军队医院医疗成本核算管理办法》,要求在全军推进医疗成本核算科学化、规范和制度化改革。与此同时,国家也相继颁布了《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以配套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随后全军也对军队医院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了完善,2003年制定了《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推行实施了《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系统》,确定了统一的制度,一个财务核算机构,一个银行账户。

二、现行军队医院会计制度在核算上的不完备性表现

虽然军队医院会计核算已取得了根本上的进步,对完善军队医院经营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其在现实运行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种缺陷和不足。在会计核算方面,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军队医院的成本核算设计操作性缺陷明显。

比较才能发现差距。已经实施10年之久的《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虽然在提升军队医院会计工作管理方面作用巨大,但它与国家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相比,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现代会计核算制度,科学性、前瞻性均不有程度的缺乏,导致可操作性欠缺。由于军队医院对外的有偿服务范围和内容已经和社会公立医院没有任何差别了,其对会计核算的细化要求与社会公立医院一样。但是《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一是对于成本核算的部门和人员职责并没有清晰规定;二是没有规定会计科目设置到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三是对科级会计核算报表的报送路径规定也是空白;四是对科级会计核算的项目和指标也没有进行统一,致使各大军区各自实施各自的核算管理办法,难以使核算数据实现共享和完整规范。

2. 军队医院成本核算覆盖范围不全。

《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在会计核算设计中,有几个方面没有涉及到:一是没有设计“累计折旧”、“风险基金”等核算科目,致使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理念难以准确运用,计算出的医疗成本数额不精确;二是没有考虑无形资产的价值的因素,没有设置无形资产核算科目,不符合医院这一服务性行业的特点,在资产核算中对知识,品牌、声誉等无形资产价值的忽视;三是固定资产核算中没有考虑公允价值的理念,在当前的固定资产核算中仅按原值计算,使固定资产额出现了虚增或虚减的现象。

3. 军队医院会计核算数据管理不统一。

军队医院会计管理的其中重要一个方面就是核算数据的管理方面。而现行的《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对此管理规定却不统一,表现为:会计核算数据的管理部门不统一。军队医院有两个部门对核算数据进行管理,分别为主管财务机构和经济管理部门,前者负责医院的会计核算、资金保障、开支审批等工作,后者负责统计核算和工资分配等工作。二者均隶属于医院领导,这种双头或多头管理的模式使管理发散,两部门往往实施的核算方式、统计方法、数据加工模式等均不一致,导致核算数据管理上的不统一。难以给会计决策提供足够清晰准确的信息。

三、军队医院会计制度在核算上的改进方向

1. 修改、完善军队医院财务核算管理制度。

建岗建制,我们建议首先要参考《医院财务制度》大力修改和完善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第一,改革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多头管理的局面,统一上收管理权改为单一管理,三级以上军队医院要设立总会计师岗。第二,厘清军队医院会计核算制度,明确核算岗位制度。实施会计、出纳、审计三项工作岗位独立分开,做到钱账分开管理。第三,将绩效考评管理制度纳入核算管理体制中,将预算管理前置,减少行政干预核算的空间。第四,实施院级和科级成本核算的有机统一,明确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收付实现制”为辅的核算准则,要求期末上报科级成本核算报表。

2. 强化军队医院科级会计核算的地位。

借鉴《医院财务制度》的思路,在军队医院中构建统一的科级核算制度势在必行。科级核算制度的建立重在规范会计成本核算的核算要素和核算对象。实施科级核算可以将核算细化,具体到每个人、每个小组,实行医生护士核算分开,为达到核算的清晰明了规范奠定基础。与科级核算制度相匹配的是不仅要针对各种不同的核算单元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而且要通过减少人为控制的程度,建立长效、稳定、可预期的管理机制。

3. 优化军队医院会计核算方法。

在现有的军队医院会计核算方法基础上,我们发现可以进行优化的方面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合《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调整军队医院会计核算中的医疗收支科目。通过增加如“药事服务费”等科目,更改“地方药品直接支出”为“地方医药直接成本”等完善现行的收支科目。增加“医疗风险基金”科目,用于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赔偿金的计量准备,以满足军队医院市场化的需求。增加“费用分摊”科目,以规范医院管理费用的分摊制度,以达到费用在时间、人数和科室间的科学有效分摊。增加“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科目,建立有效的资产价值补偿机制。二是缩短核算周期。现行的军队医院大多是以整周为最小核算周期。这种核算节省人力,减少差错,但会损失信息的及时性。因为医院经营每天都在进行,会计核算数据每天都在积累,通过科级核算管理体系的构建,配套足够先进的会计核算系统,努力实现以天为单位的核算。缩短核算周期如果能够实施成功,可进一步将递延或推销成本以天为单位进行分摊,达到经营管理的精细化。三是通过将科室核算分类细化,实施精细化科室核算规章。借鉴《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将科室核算分为临床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后勤服务类等四大类。前两者临床类和医疗技术类是军队医院市场化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后两者医疗辅助类和后勤服务类是服务于前两者。通过严格预算指标管控,根据这四类服务的特点针对性地实施目标成本管理,以达到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的精细化。

摘要:现行的军队医院会计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军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文章从审视当前军队医院会计核算制度上的问题入手,分析科级核算管理对于军队医院的重要性,发现引进科级核算管理是提高军队医院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当务之急。并切实提出了军队医院会计制度在核算上的改进方向。

上一篇:特殊施工技术下一篇:上市公司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