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配置中心信息系统

2024-11-28

用药配置中心信息系统(精选4篇)

用药配置中心信息系统 篇1

静脉输注是患者接受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输液加药已极为普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住院病人静脉输注给药方式的使用比例高达80%以上。由于新药的层出不穷,药物之间的配伍越来越复杂,给临床用药增加了困难。输液的配伍历来都是由护士在病区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对药物质量影响很大,特别在配制细胞毒性药物时,对人体和周边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1,2],设立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为了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业务管理,以及优化其业务流程,我院经过业务需求调研,开发完成了静脉用药配置中心信息系统。

1 系统规划与目标

我院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储传系统(PACS)等[3],其中,虽包括药品医嘱电子化处理功能,但对静脉用药配置管理中分批次请领、多环节审核、输液标签打印等就不适应。为此,我们在已有的HIS功能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和修改:对医生工作站不做改动;护士工作站保留已有功能外,增加静脉用药配置自动申请功能;配置中心功能全新开发;库存管理部分保持原有模式。

通过静脉用药配置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实现静脉药物配置的网上配药请求,为药师审方、护士核对、配送提供高效的计算机管理手段,满足输液配置中心管理流程的需要,真正为临床用药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服务[4]。

2 系统设计开发原则

(1)低成本原则。在系统设计上,尽可能保留医院原有信息系统流程,如医生工作站开具医嘱、护士工作站转抄、校对及配置中心药品库存管理均使用原有系统,以减少医院开发及培训管理成本。

(2)灵活性原则。考虑配置中心不同岗位、不同职能、不同分工的需要,软件可灵活配置所需功能及不同工作范围,如医院中有多个配置间,需要进行输液类医嘱处理、注射类医嘱处理等,系统只需进行简单的设置就可进行不同工作范围的分工。再如针对配置中心审方间、排药核对间、打包校对间工作人员的不同工作职责,也可通过系统相应的设置来完成不同工作职责的分工。

(3)可操作性原则。系统应具有统一、清晰、简洁、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简便[5]。

(4)开放集成性原则。本系统的实现充分利用了原有信息系统的资源,为其他系统集成提供了便利的接口,如实现集成合理用药系统[6],移动床边护理系统等。

3 系统工作流程

首先由医生通过住院医生工作站给病人开立医嘱(主要是长期医嘱和化疗用临时医嘱)后,传到护士工作站由护士转抄医嘱确认后提交,生成领药单自动传到静脉用药配置中心。中心药师审核处方,作相容性检查等。审核未通过的医嘱药品进行汇总打包,审核通过的医嘱单即安排配置计划,之后打印输液标签,按标签排药,中心护士进行输液配置,药师进行核对,包装后按批次送到病区,由科室护士接收核对,无误后进行临床给药。系统工作流程,见图1。

4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1)配置请求模块。在已有的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增加输液医嘱的自动判断功能,自动生成静脉液体配置申请信息。

(2)审方模块。对各临床科室已发出配置请求的药品医嘱进行合理用药、配伍禁忌、医嘱规范、是否有药品库存等进行审查。对审查未通过的药品,系统自动拒配并反馈至各临床科室;对审查通过的药品,系统自动按批次打印条码标签并减少库存,并将条码标签交给排药间护士进行排药处理。

(3)排药核对模块。对已排药品在入净化配置室前,通过条码扫描进行审核处理。其审核主要内容为:(1)核对已排药品是否和医嘱中的品名、规格、剂量相吻合;(2)核对已排药品是否出现停医嘱情况,若出现停医嘱情况系统会自动给出提示,并进行退药、退费处理。

(4)配置复核模块。对已配置完成药品与医嘱进行再次核对,按护理单元分别打包并形成打包标签,便于护理单元接收复核。

(5)病区核对验收模块。病区护士对送来的成品液体进行审核签收。

(6)自动审查药物配伍模块。两种注射剂能否混合必须兼顾混合后有无理化、药效及毒性变化,是决定临床静脉用药是否安全的首要因素。大通公司的注射剂体外配伍监测系统可提供静脉用药相容性及稳定性的权威信息,针对静脉用药进行监测,可准确、及时地发现静脉用药中潜在的药物注射剂配伍问题,从而可避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7)配置批次决策模块。按照系统中设定的液体总量控制及药理学资料,自动进行批次决策,可以将科室不合理的用药进行规范,并可以平衡配置中心不均匀的工作时间。

(8)统计分析模块。为医院领导和相关业务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配置分析数据及合理用药监测分析数据。

5 系统开发结构

根据软件平台化、应用开放化的思路,将系统分为了2层结构进行开发。

(1)底层平台开发。底层平台开发使用Delphi、C#语言,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底层平台主要功能:单据设计、查询设计、方案定义、操作员与角色定义、资料维护设计、单据子窗口设计、程序升级控制等功能。

(2)行业应用级开发平台化。平台化设计针对应用程序全面开放,可根据业务要求进行快速的开发和调整。该平台提供表单设计、查询设计、审核设计方案、资源定义模块、角色用户管理、自定义打印报表设计等工具。

6 系统使用效果

我院自去年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系统全面投入运行,全院护理单元所有的静脉输液及注射类药品均在配置中心完成,普遍反映效果较好,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该系统的使用,实现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即“医-药-护”三步的结合模式。药师通过该系统,在审核处方、提供咨询的同时,掌握第一手用药资料,积累经验,并逐步深入临床,加强与临床医生的合作与沟通。静配管理软件的使用,充分发挥了药师对药品的监督和管理作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临床服务,确保患者的合理用药,减少了患者的用药反应。

参考文献

[1]费艳秋,曹惠明,胡洁.浅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优越性和不足点[J].中国药房杂志,2004,(5):264-266.

[2]刘爱斌,王春清.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09,(11):866-867.

[3]李振涛.基于原有PACS/RIS系统的医院影像平台的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7):45-46.

[4]朱光辉,陈丽佳,黄晨,等.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设与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9(22):647-648.

[5]李刚,韩杰,陈伟良.医院静脉液体配置中心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08,(4):38-40.

[6]郭铁建,戴为东,张卓.医院药物配伍程序设计与应用[J].中国药房,2005,(11):830-831.

[7]刘爱斌,王春清.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实施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09,(31):866-867.

用药配置中心信息系统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茂名市人民医院经医院信息系统拦截的不合理医嘱, 并进行分类统计。

1.2方法

1.2.1干预依据参照药品法定说明书、《新编药物学》[4]《临床用药须知》[5]《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指南》[6]等对2014年第3季度至2015年第1季度PIVAS药师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医嘱进行整理分类与归纳分析。

1.2.2干预方法 (1) 不合理处方干预:药师审核发现不合理医嘱后将信息存档, 并与临床医师进行面谈交流、电话沟通、书面反馈或经OA系统发送邮件及短信等方式对上述不合理医嘱进行干预, 同时追踪临床医师采纳情况, 并记录处理结果。 (2) 行政干预:在不合理处方干预过程中, 存在临床医师认为一些不合理医嘱临床应用多年而并未出现不良后果故不愿改变用药习惯的情况, 对此应借助于行政干预措施。我院成立了合理用药监督小组,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要求, 健全临床用药管理制度, 建立配套监督措施。对拒不更改医嘱累计超过3次的不合理用药医师, 医务处应给予通报批评, 对累计超过5次者给予限制处方权处分。 (3) 加强培训:为提高药师审方能力, 需加强对于审方药师的培训与职业教育, 不断更新知识, 学习药物新信息。 (4) 注意沟通技巧:在发现不合理医嘱时, 药师应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 听取其意见, 再给出药师的观点, 争取临床医师的理解和支持, 共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若发生不可调和的分歧时, 药师应保持礼貌, 不可态度强硬, 应立即请示上级临床医师及主管药师进行有效沟通。 (5) 加强对临床医师的培训:由于新药品层出不穷, 药品种类繁多, 临床医师对新药品信息了解不全或本身存在用药经验不足等, 少数医师用药时只重视药物适应证, 忽略了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此, 应加强临床医师的技术培训, 促使临床医师能及时了解新药品, 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意识及能力。同时定期组织临床医师与药师联合学习, 加强相互交流。

1.3观察指标比较2014年第3季度至2015年第1季度各季度不合理医嘱发生率, 并对各季度不同类型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季度不合理医嘱发生情况比较2014年第3季度、2014年第4季度、2015年第1季度不合理医嘱发生率分别为0.176%、0.119%、0.088%, 可见随着PIVAS干预后, 我院不合理医嘱发生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注:与2014年第3季度比较, *P<0.01;与2014年第4季度比较, #P<0.01。

2.2各季度不合理医嘱类型分布各季度不合理医嘱类型以溶媒用量不当、溶媒选择不当最为多见, 见表2。

2.3溶媒用量不当头孢他啶2 g+0.9%氯化钠溶液采用250 ml溶媒量是最常见的溶媒用量不当, 占32.9%;其次是利巴韦林注射液500 mg+5%葡萄糖溶液采用250 ml溶媒量, 占28.6%, 常见溶媒用量不当见表3。

2.4溶媒选择不当溶媒选择不当可导致药物药理性质改变, 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如舒血宁、华蟾素等偏酸性药物, 与0.9%氯化钠溶液配伍可产生盐析作用, 导致大量不溶性微粒产生;灯盏细辛等偏碱性药物若与p H<4.2的溶媒稀释可产生沉淀。常见的溶媒选择不当见表4。

2.5给药剂量不当临床给药剂量不当主要表现为超剂量使用药品, 占87.0% (94/108) , 其中老年人的正确用药剂量应为成人正常用量的2/3, 但临床实际用药剂量却显著高于成人用药剂量, 占63.0% (68/108) ;14例为未达药效剂量用药, 占13.0% (14/108) , 常见于抗菌药物, 占11.1% (12/108) 。

2.6给药次数不当给药次数不当多出现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 占91.0% (81/89) ;其余为中成药, 占9.0% (8/89) 。

2.7配伍不当由于药物同瓶使用现象越发普遍, 造成药物配伍不当问题更为常见。常见的配伍不当有:“维生素C注射液+正规胰岛素+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 占33.7% (27/80) , 其中维生素C存在还原性, 这3种药物混合使用时可导致氧化还原反应, 使药物失活, 影响疗效。“维生素B6注射液+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 占30.0% (24/80) , 配伍使用时的酸碱反应可导致沉淀产生。“硫酸镁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占23.7% (19/80) , 配伍使用时可导致硫酸钙沉淀, 使药物出现混浊、变色, 降低活性。其余配伍不当为:“丹参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KCl注射液”, 占3.7% (3/80) , 配伍后可导致丹参药效降低。“生脉注射液+维生素K1注射液+KCl注射液”, 占3.7% (3/80) , 配伍后可导致血钾显著上升。“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K1注射液”, 占2.5% (2/80) , 配伍后可产生氧化还原反应, 使维生素K1药效下降。“地塞米松注射液+维生素B6”, 占1.2% (1/80) , 两种药物的p H值差异大, 配伍后易发生理化及药理等配伍禁忌。“地塞米松+酚磺乙胺+辅酶A”, 占1.2% (1/80) , 配伍后易出现沉淀、变色、产气、失效、增毒等配伍禁忌。

2.8给药途径不当部分不适合静脉给药的注射液采取了静脉给药方式, 占85.9% (55/64) ;其余为需用专用溶媒溶解的药物临床采取0.9%氯化钠溶液稀释注射, 如奥美拉唑, 占14.1% (9/64) 。

3讨论

由本研究结果可见, 溶媒用量及选择不当是导致不合理医嘱的最主要原因。溶媒用量过大可导致药物混合后无法达到规定浓度。浓度降低还会明显延长滴注时间[7]。而溶媒用量过小则会导致药物浓度升高, 进而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刺激, 使药物毒副作用显著增加。溶媒选择不当则易使药物药理作用发生改变, 引起溶液不稳定, 影响输液质量。情况严重时可发现溶液颜色改变或有沉淀发生, 药物即不能发挥药效, 甚至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副作用[8]。故对溶媒用量及溶媒选择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给药剂量不当与用药次数不当也是本研究中引发不合理医嘱的常见原因。随意更改用药剂量与用药次数既能影响疗效, 又会产生不必要的药物毒副作用[9,10]。本研究发现, 用药次数不当主要发生在抗菌药物中, 且基本上为超量使用, 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导致药物不良反应与耐药性的发生。故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 应严格依据痰培养、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此外, 配伍不当、给药途径不当主要与临床医师药理知识了解不足或医师为方便用药等因素有关[11]。故对于临床医师应加强相应药理知识及用药知识的培训, 使其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规范进行用药。

针对上述问题, 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可减少不合理医嘱的发生。PIVAS药师在干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PIVAS药师可加强合理用药相关知识的宣传, 转变临床医师固有的错误观念。同时, 药师需将医嘱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医嘱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反馈给临床医师及相应科室, 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再次发生。药师本身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 在审核医嘱时做到有理可循, 增加对临床医师健康教育时的说服力。另外, 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时需注意技巧, 防止出现矛盾。对于审方药师干预后, 临床医师并未修改或拒绝修改的, 需要将原来的药物配置改成不合理医嘱双签制度, 临床医师再次签字后方可发药, 以促使临床医师在开具医嘱时更为审慎。另外, 可以加强行政干预措施, 将医嘱审核结果和临床医师及相应科室绩效挂钩。本研究中, 随着PIVAS药师综合干预后, 2014年第3季度至2015年第1季度我院不合理医嘱发生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可见PIVAS药师干预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PIVAS药师通过对医嘱进行审核后, 可有效更正或终止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 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配置中心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取一边干预一边收集数据的方式对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茂名市人民医院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第3季度、2014年第4季度、2015年第1季度不合理医嘱发生率分别为0.176%、0.119%、0.088%, 静脉配置中心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后, 我院不合理医嘱发生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各季度不合理医嘱类型以溶媒用量不当、溶媒选择不当最为多见, 其次为给药剂量不当、用药次数不当、配伍不当、给药途径不当, 静脉配置中心药师进行干预后, 2014年第3季度至2015年第1季度不同类型不合理医嘱明显减少。结论 静脉配置中心药师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后采取有效用药干预措施, 显著降低了不合理医嘱的发生率, 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用药配置中心信息系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154269份处方。

1.2 方法

依据《新编药物学》 (第17版) 、《临床注射药物应用指南》、《400种注射剂安全应用与配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及药品说明书分析问题。

2 结果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154269份处方中, 记录不合理医嘱共115份, 占总医嘱数的0.075%, 其中不合理处方内容包括超剂量用药、溶媒使用不当、药物浓度过高、配伍禁忌、无资料显示可配伍、医嘱录入错误等几个方面, 详细情况。见表1。

表1示, 我院2013年1~6月静脉配置中心115份不合理医嘱中, 不合理用药主要为超剂量用药和溶媒使用不当, 占不合理处方的26.96%, 其次是医嘱录用错误和浓度过高问题, 分别为18.26%和12.17%, 配伍禁忌问题相对来说较低, 占不合理处方8.70%。另外, 还存在医师开的医嘱并没有资料显示可以配伍的, 这方面的问题占6.09%, 也应引起关注。

3 分析与讨论

3.1 药物浓度过高如

处方:丙氨酰—谷氨酰注射液50ml+复方氨基酸18AA-Ⅶ200ml, 本处方中丙氨酰—谷氨酰注射液和复方氨基酸18AA-Ⅶ体积比为1∶4。丙氨酰—谷氨酰注射液是一种高浓度溶液, 在输液前, 必须与可配伍的氨基酸溶液或含有氨基酸的输液相混合, 然后与载体溶液一起输注。混合液体积比为1体积丙氨酰—谷氨酰注射液与≥5体积的溶液混合, 混合液中本品的最大浓度应≤3.5%, 因为处于分解代谢和高代谢状况的患者, 输入高浓度的氨基酸, 更加重肾脏负担, 引起代谢功能紊乱, 出现蛋白尿, 导致肾脏损害。所以建议增加氨基酸的量至250ml。又如处方表柔比星120mg+0.9%氯化钠注射液50ml, 表柔比星浓度为2.4mg/ml。表柔比星是治疗急性白血病、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的化疗药, 若浓度过高, 易损害肝脏, 造成蓄积中毒, 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损伤、心力衰竭。因此用于静脉给药的表柔比星终浓度≤2mg/ml。显然本处方中表柔比星终浓度过高, 建议增加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液的量至100ml。

3.2 超剂量用药

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 是医院不合理用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2]。如处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4∶1) 2.5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8h 1次。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4∶1) 每天用量是7.5g。按说明书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4∶1) 用于静脉滴注时, 成人每天用药量≤5.0g, 建议改为每天2次使用。注射用核黄素磷酸钠50mg+转化糖注射液250ml, 每天1次。注射用核黄素磷酸钠每天最大用量是30mg, 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类似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

3.3 溶媒使用不当

注射用洛铂5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洛铂不能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 这样会增加洛铂的降解。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是中药制剂, 说明书中记载的是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应按说明书使用, 如果用其他溶媒溶解可导致输液理化性质不稳定, 易生成不溶性的微粒, 发生血管栓塞等不良反应。

3.4 配伍禁忌

3.4.1 疗效降低:

有些药物混合后, 会发生相互作用, 使药物稳定性或药效降低。如处方肌苷0.2g+维生素B6200mg+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肌苷是9β-D-核糖次黄嘌呤, 具碱性;维生素B6具吡啶环结构, 吡啶环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

3.4.2 易生成沉淀或混浊: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1.0g+胰岛素+0.9%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是高渗溶液, 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输注, 否则会由于渗透压的改变而产生混浊。

3.4.3 中药注射剂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输注:

康艾注射液40ml+胰岛素+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GNS) 250ml, 异甘草酸镁100mg+胰岛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中药注射液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配制, 且单独使用, 严禁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

3.5 无资料显示可配伍

香菇多糖2mg+胰岛素+转化糖注射液250ml, 注射用核黄素磷酸钠10mg+胰岛素+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500ml。由于缺乏数据支持上述处方, 为了谨慎起见, 不建议临床上使用。

3.6 医嘱录入错误

医嘱开错的类型, 主要包括: (1) 溶媒规格不合理:如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开成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0.9g]250ml。 (2) 用法开错:如处方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1KU+0.9%氯化钠注射液10ml, 静脉滴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临床上用于减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种情况, 说明书记载只用于静脉注射、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 并没有静脉滴注的用法。又如甲钴胺注射液500μ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 甲钴胺注射液用于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因其见光易分解, 所以开封后立即使用, 并注意避光, 所以不建议静脉滴注。 (3) 开错药品:处方10%氯化钾溶液7.5m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 10%氯化钾注射液开成溶液, 10%氯化钾溶液不能静脉注射给药, 应为10%氯化钾注射液。

综上所述, 药师审方工作对于确保临床安全和合理用药非常必要, 通过对不合理处方分析和总结, 并及时纠正,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审方药师对半年来的审方工作, 有如下体会及建议: (1) 加强信息维护, 保证规范用药。审方过程发现, 相同的错误会反复多次出现, 一方面是由于医师的长期用药习惯;另一方面是最好在药物信息维护方面做工作。对于配伍禁忌问题, 可以在药品信息方面增加一些提示, 以便医师了解。 (2) 问题及时反馈临床, 促进合理用药。PIVAS审方药师每月将审核的不合理用药医嘱及时地进行统计分析, 反馈临床, 从而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3) 提高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每年医院都会引进新药, 审方药师要加强业务学习, 更新知识, 确保审方药师周密的思维, 极大地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3]。

摘要:目的 统计并分析该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不合理医嘱, 为药师提供审方参考, 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新编药物学》 (第17版) 、《临床注射药物应用指南》、《400种注射剂安全应用与配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及药品说明书等统计及分析该院2013年1~6月115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不合理医嘱。结果 154269份处方中不合理医嘱共115份, 占总医嘱数的0.075%。不合理处方内容包括药物浓度过高、药物用量过大、溶媒使用不当、配伍禁忌、无资料显示可配伍、医嘱录入错误等问题。结论 审方药师在合理用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审方药师干预不合理处方, 确保了用药安全。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审方药师,不合理处方

参考文献

[1] 蔡卫民, 袁克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

[2] 史国兵, 黄泰康.我国医药不合理用药表现形式的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 2009, 20 (11) :855-851.

用药配置中心信息系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我院PIVAS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审核静脉用药医嘱工作日志。审方药师发现的不合理医嘱采用与医师电话的方式进行干预, 不合理医嘱修改率为96.63%。

1.2 方法:

通过查阅《药品注射剂使用指南》《常用注射剂配伍禁忌表》《药物临床信息参考》等相关工具书和药品说明书以及电脑安装的药物咨询及用药安全监测系统, 审核我院PIVAS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349046条静脉用药医嘱, 并将不合理医嘱按照溶媒选用不当、溶媒用量不当、给药剂量不当、药物配伍不当、给药间隔时间不当、给药途径不当进行分类, 并统计分析。

2 结果

349046条输液医嘱经审核, 共发现不合理医嘱446条, 占审核医嘱的0.12%。在446条不合理医嘱中, 溶媒选用不当有180条, 占40.36%;溶媒用量不当有108条, 占24.22%;给药剂量不当有66条, 占14.80%;药物配伍不当有43条, 占9.64%;给药时间间隔不当有34条, 占7.62%;给药途径不当有15条, 占3.37%。

2.1 溶媒选用不当:

由于每个药物的理化性质各不相同, 应该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溶媒。如果溶媒选择不当, 会出现浑浊、沉淀、变色、降效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尤其是中药注射液, 如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 含有钠离子的溶媒对中药注射液稳定性有影响, 容易发生氧化、聚合、p H值改变而导致不溶性微粒大大增加[1]。常见的溶媒选用不当药品见表1。

2.2 溶媒用量不当:

若溶媒用量过小, 会导致输液不溶性微粒增加, 从而引起肉芽肿、静脉炎、过敏反应、热源样反应、血栓等, 严重的还可能沉积在肝、脾与骨髓中, 对人体造成危害[2]。如利巴韦林注射液说明书明确要求稀释成每毫升含1 mg利巴韦林的溶液, 有的医嘱把

500 mg利巴韦林注射液加在250 m L输液中, 显然不合理。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如果用250 m L溶媒, 配置后p H值降低, 增加了输液的不稳定性, 故应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为溶媒。常见的溶媒用量不当药品见表2。

2.3 给药剂量不当:

给药剂量过大, 会引起药物蓄积, 导致不良反应。剂量不足, 又会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如10%氯化钾注射液在250 m L输液中, 最大剂量为7.5 m L, 在500 m L输液中, 最大剂量为15 m L, 有的医嘱在250 m L输液中加10%氯化钾注射液10 m L, 显然超量。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说明书提示“一日总量不得超过20 mg, 如使用更大剂量则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3]。有的医嘱用30 mg/qd, 这也是不合理的。常见的给药剂量不当药品见表3。

2.4 药物配伍不当:

同一瓶输液中多种药物混合会发生理化性质的改变, 导致药效降低、微粒增加, 尤其是中药注射液, 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 稳定性差, 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有很多药品说明书上明确规定:本品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输注, 如多种微量元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 还有很多中药注射剂如生脉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都有相同规定。对于糖尿病患者, 医师往往会在输液中加入胰岛素, 以此抵消输入糖分对血糖的影响。但胰岛素是一个双链肽, 与某些药物混合容易发生变性, 降低疗效。如维生素C与胰岛素配伍会影响胰岛素的活性, 甚至使之失效[4]。常见的药物配伍不当药品见表4。

2.5 给药间隔时间不当:

给药间隔时间是根据药物在人体内的消除半衰期来确定的, 如果给药时间短于药物半衰期, 药物的血药浓度过高, 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果给药时间长于半衰期, 会导致血药浓度低于最小抑菌浓度, 不利于治疗[5]。主要体现在抗生素上。如青霉素类抗生素是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其效果取决于体内的血药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持续时间, 所以应每日使用2~4次[5]。而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具有较长的半衰期, 给药后可维持24 h的治疗浓度, 只需每日给药一次即可。常见的给药间隔时间不当药品见表5。

2.6 给药途径不当:

药物的给药途径对于作用机制具有显著影响, 应该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的给药途径给药。但有的医师会把一些肌内注射或者静脉注射的药物用于静脉滴注, 如维生素K1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注射用腺苷蛋氨酸等。常见的给药途径不当药品见表6。

3 讨论

3.1 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

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 我院静脉输液配置用药不合理医嘱共发现446条, 占审核医嘱的0.12%。主要以溶媒选用不当、溶媒用量不当、给药剂量不当为主, 分别占40.36%、24.22%和14.80%。说明我院临床医师对药品的合理使用知识有待提高。现在药品种类繁多, 新药层出不穷, 但相关的药品间配伍安全性和稳定性资料不足;部分年轻医师临床用药经验不足, 对药物的理化性质、配伍禁忌等了解不够;药师和医师之间的交流不够密切, 有的药物说明书做了修改, 药师没有及时发现, 或者没有及时传递给医师;临床药师本身经验不足, 缺乏必要的进修培训, 所学的知识跟不上时代变化;不合理用药的软件系统更新不够及时;同时也有患者的原因, 患者不了解药物的特性, 为了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和节约输液器的费用, 对于需要间隔使用的药物要求一次输注, 等等, 这些都是造成不合理医嘱的原因。

3.2 防范措施:

(1) 组织临床药师定期学习、交流审方经验, 举行各类临床药学讲座, 提供进修培训机会, 提高和及时更新专业知识。 (2) 加强药师与医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统一认识, 规范用药习惯。 (3) 定期出版药讯, 对发生频率高的不合理用药归纳成文, 分发给临床科室。 (4) 通过信息化手段, 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管, 辅助药师对临床用药进行自动审核, 减轻药师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用药风险。 (5) 加强对广大群众用药知识宣传, 转变用药观念, 提高依从性。

综上所述, 医院的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对临床合理用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而药师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降低了药物的相关差错, 对于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情况, 保障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统计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 分析各类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我院主要存在溶媒选用不当、溶媒用量不当、给药剂量不当、药物配伍不当、给药间隔时间不当、给药途径不当六类不合理用药情况, 通过药师干预, 有效防范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结论 药师对临床用药加强审核和监控, 能够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处方, 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郑雪.中药注射剂溶媒选择的统计分析[J].中国药事, 2014, 28 (7) :795-798.

[2]郑雪琴, 王黎霞, 夏碧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中药注射液不合理用药257例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 14 (5) :692-694.

[3]林淑恒, 刘初阳, 杨丽君.静脉输液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4, 35 (4) :148-149.

[4]陈瑞芳, 安如俊, 易琦峰, 等.国内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 28 (4) :1027-1029.

上一篇:文艺播音中的常见问题下一篇:梦想永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