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的治疗方法

2024-12-23

小儿咳嗽的治疗方法(共12篇)

小儿咳嗽的治疗方法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肺热咳喘糖浆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小儿咳嗽患儿, 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 两组均给予消炎抗病毒药物等西药治疗, 在此基础上, 实验组患儿再加用小儿肺热咳喘糖浆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3.33%, 实验组的复发率为2.38%远低于对照组的14.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小儿肺热咳喘糖浆具有清热解毒, 润肺止咳的疗效, 并且价格低廉, 安全有效,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咳嗽,咳喘糖浆,临床效果

小儿咳嗽是一种在临床上常见的由气管、支气管炎症导致的临床症状。中医上认为咳嗽是外感风寒, 主要由肺部病变引起, 可能累及脾。西医在治疗上, 以止咳、化痰抗炎为主, 但其总体疗效欠佳。因此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 采用小儿肺热咳喘糖浆配合西药治疗, 本研究中选取了84例小儿咳嗽患儿分别采用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来本院治疗的小儿咳嗽患儿84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等症状。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42例, 年龄6个月~6岁, 平均年龄 (3.4±1.6) 岁, 病程为6~19 d;对照组42例, 年龄7个月~5岁, 平均年龄 (3.6±1.2) 岁, 病程为4~18 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消炎抗菌、抗病毒药物等西药治疗, 止咳化痰。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 外加小儿肺热咳喘糖浆治疗。该药用法为1次/d口服, 15 d为1个疗程。治疗15 d后, 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以及症状消失等各方面情况。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咳嗽、咳痰等症状消失, 临床体征等恢复正常;有效:咳嗽、咳痰等症状有所改善, 临床症状等有所恢复;无效:临床症状等没有改善。总有效率= (治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实验组的治愈36例, 有效4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24%, 对照组的治愈30例, 有效5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3.33%。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52, P<0.05) 。

2.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其症状消失时间有所差异, 实验组在 (6.23±2.32) d症状消失, 短于对照组的 (9.37±3.65) 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0.697, P<0.05) 。两组患儿在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仅发现1例复发, 对照组发现有5例复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小儿咳嗽是一种四季皆可发病的常见小儿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肺部干湿啰音等。其发病原因有很多, 接触冷空气、变应原、感染病原微生物等皆可为其发病因素。西医在治疗上, 以止咳、化痰抗炎为主, 但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容易导致患儿的肺脾损伤, 且西药在治疗上并未取得良好疗效。因此主张使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 在使用消炎止咳化痰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小儿肺热咳喘糖浆辅助治疗小儿咳嗽。该药方主要由麻杏石甘汤、炙麻黄、杏仁、生石膏等, 具有清热解毒、清肺宣热、消炎、镇咳平喘等疗效。在本研究中, 选取了小儿咳嗽患儿84例, 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西医传统疗法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疗法,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3.33%, 实验组的复发率为2.38%远低于对照组的14.29%。

综上所述, 小儿肺热咳喘糖浆治疗小儿咳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且安全无副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小儿咳嗽的治疗方法 篇2

2、白萝卜、梨、冰糖水。润肺清热,适合燥咳、积食咳嗽。

3、百合、莲子、银耳、冰糖粥。健肺生津,可作为日常养肺食疗。

4、黄芪、山药、红枣粥。补气健脾,可作为秋冬提高抵抗力。

5、乌梅汤。生津杀虫,可治虫咳、阴虚咳嗽。

6、镇咳堂橘红、甘草、菊花、山楂泡水,放蜂蜜,消食利咽止咳,可治疗各种咳嗽后期,喉咙肿胀,痰在喉咙,食欲不振。

7、镇咳堂橘红、山楂、甘草、蜂蜜水,消食润喉,化痰升气,性平和,可作为咳嗽基础水。每种3-5片煮水300-500ml即可,1岁以内宝宝加白糖,不要蜂蜜。

小儿咳嗽的治疗方法 篇3

【关键词】安儿宁颗粒;小儿咳嗽;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79-02

小儿咳嗽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小儿由于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人每年可发病数次,小儿易反复咳嗽,经久不愈。我院儿科应用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咳嗽,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门诊及急诊咳嗽小儿患者116例,其中男62例,女54例,年龄8个月~10岁,诊断标准参照199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儿科病症诊断标准。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平均年龄(4.1±1.3)岁,治疗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平均年龄(3.9±1.4)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口服安儿宁颗粒(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岁以内1次1.5g,1~5岁1次3.0g,5岁以上1次6.0g,tid。对照组给予口服小儿感冒颗粒,1岁以内1次6g,1~3岁1次6~12g,4~7岁1次12~18g,8~12岁1次24g,bid。两组均3d为一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咳嗽或伴有气喘、咯痰为临床指征。痊愈:临床指征消失,无咳嗽、气喘、咯痰。显效:症状明显好转、但局部症状未完全改善,有轻度咳嗽或气喘、少量痰。有效:治疗后较治疗前咳嗽、气喘、咯痰减轻。无效:治疗前后自觉症状及体征无改善者,以痊愈及显效病例计算总有效率。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58例,其中痊愈21例,显效3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58例,其中痊愈15例,显效32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1.0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安儿宁颗粒由天竺黄、红花、人工牛黄、岩白菜、甘草、高山辣根菜、短管兔耳草、白檀香、唐古特乌头等藏药组成,为藏医传统古验房,藏药长期临床应用证明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之功效,可用于小儿伤风感冒、肺炎、支气管炎及其引起的咳嗽和发热等症[1]。方中天竺黄具有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天竺黄含有的竹红菌乙素具有明显的镇痛消炎作用,竹红菌甲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本品含有的红花黄色素对小鼠有较强而持久的镇痛效应,对锐痛(热刺痛)及钝痛(化学性刺激)均有效。人工牛黄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的功效,其含有的胆红素有中枢镇静、抗惊厥、解热、降压、抗病毒、抗肿瘤和促红细胞新生等作用。岩白菜中的岩白菜素具有镇痛镇静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抗炎、抗病毒、止咳、增强免疫力的作用。高山辣根菜具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短管兔耳草具清热解毒。行血调经的作用,有很强的抗菌活性[2]。白檀香具清内热、滋补的作用。唐古特乌头具清热解毒、生机收口、燥湿的作用,其含的有效成分内酯型二萜生物碱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甘草调和诸药,共同发挥抗菌、消炎、止咳化痰、解热作用。

参考文献

[1]郝淑倩,胡清文.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80例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2009,6(33):54.

小儿咳嗽的治疗方法 篇4

关键词:小儿慢性咳嗽,临床治疗

小儿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 一般是指病程超过3 周的咳嗽,并在多数情况下,咳嗽是唯一的临床症状,常无明显肺部阳性体征及影像学表现[1],其病因复杂,总体来讲,主要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在临床上其病因常常不能明确诊断,治疗多带有盲目性,并且治疗效果较差,甚至长期迁延不愈,对患者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该研究通过分析该院2013 年3月—2015 年5 月收治的100 例慢性咳嗽的临床资料, 对其病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综合治疗方案,目的是为临床上小儿慢性咳嗽的治疗提供参考和积累有效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自2013 年3 月—2015 年5 月在该院儿科就诊治疗的慢性咳嗽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病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相关标准[2];(2)咳嗽时间持续大于3 周;(3)所有患者家属同意参加该试验, 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咳嗽者;患者依从性差,未完成治疗疗程和获得随访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40)。 观察组患者年龄0.6~12 岁,平均(6.5±3.7) 岁;病程3 周~2 年,平均病程(2.8±0.9) 个月; 对照组患者年龄0.4~13 岁, 平均(6.9 ±4.1) 岁;病程3 周~2.5 年,平均病程(3.1±1.1)个月。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病因调查所有患者就诊后均仔细询问病史, 包括起始原因,诱发因素,持续时间,治疗情况,既往史和家族史。 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胸片、肺炎衣原体抗体、支原体抗体、结核菌素实验等相关检查。

1.2.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对症治疗,包括使用喘定、头孢克肟和肺力咳合剂口服。 观察组针对病因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咳嗽变异性哮喘使用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使用匹多莫德增强免疫功能,在此基础上加用抗生素治疗;慢性扁桃体炎者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对于副鼻窦炎者口服或静滴抗生素的同时予鼻腔吸引或副鼻窦穿刺冲洗; 对支原体和结核感染者予相应针对病原体治疗。

1.3 临床疗效评定[3]

显效:咳嗽症状显著减轻,咳嗽次数显著减少;有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咳嗽次数明显减少;无效:咳嗽症状和咳嗽次数均无改善,甚至加重。 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用[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咳嗽患者病因情况分析

对100 例慢性咳嗽患者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所占比例较高,气管、支气管异物、先天性呼吸道疾病和胃食管返流性咳嗽所占比例较低。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 周后,观察组显效41 例,有效12 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12 例,有效13 例,无效15 例,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859,P=0.001<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十分复杂, 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易被漏诊或误诊,或者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往往又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长期迁延,使咳嗽症状日趋顽固,治疗上颇为困难。 因此,为了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就需要我们寻找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该组资料中,对100 例慢性咳嗽患者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呼吸道感染后咳嗽, 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所占比例较高,气管、支气管异物、先天性呼吸道疾病和胃食管返流性咳嗽所占比例较低。 与目前国内研究报道一致[4]。

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多有呼吸道感染病史,初期往往伴随发热、咽痛、咳嗽咳痰,痰鸣音和哮鸣音等症状体征,经抗感染等治疗后,其它症状均消失,疾病达到临床治愈,但仅仅遗留咳嗽症状,时轻时重,持续反复,常规止咳嗽药物不能见效,原因可能是反复呼吸道感染导致继发性免疫功能缺陷,气道反应性增高,或者是小儿呼吸道功能发育不全有关, 或者时抗感染治疗不佳等。 需要指出的是,对长期慢性咳嗽患者,应该考虑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 支原体感染的特点是:呼吸道症状较重,肺部体征轻,肺部影像学检查多为阴性,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效果较差,咳嗽持续时间较长,并可伴随低热,痰中血丝等症状,因此,对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患者,首先要考虑本病的存在。 有学者指出, 部分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可能与嗜酸细胞性气道炎症有关。

咳嗽变异性哮喘也是咳嗽较为常见的原因[5],特点是可由某种过敏原引起, 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咳嗽或咳嗽反复发作,慢性刺激性干咳,无哮喘,并且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遇冷空气或嗅到特殊气味后加重, 支气管舒张剂可缓解临床症状。 临床上部分患者慢性咳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唯一症状,易误诊为呼吸道感染,通常抗感染和止咳药物治疗无效,因此,对慢性咳嗽的患者,应该高度警惕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存在。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该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肺功能检查; 基层医院可试用酮替芬等抗过敏治疗,以减少漏诊和误诊率。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包括各种过敏性鼻炎、副鼻窦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期发病机制主要是后鼻道分泌物增多, 从而刺激咽喉部的咳嗽感受器所致。 其临床特点为慢性咳嗽伴有咳痰、鼻塞、流涕、咽干和咽喉部异物感等,少数患着出现头痛、头晕、低热等,检查鼻咽部可发现阳性体征。 常规抗感染及止咳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对于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进行鼻内窥镜或者鼻部CT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鼻炎和鼻窦炎。 另外,该病多发生于3 岁以上小儿,因此,对大龄儿童应该警惕本病的存在。

研究认为,胃食管返流是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6],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食管返流病称之为胃食管返流性咳嗽,咳嗽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由胃内容物被吸入气道,咽部受刺激,促进炎性递质释放,增加气道对环境刺激物的反应,并且刺激迷走神经,促使气道收缩,可引起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吸人性肺炎等;此外,婴幼儿贲门发育不完善,胃的形态呈水平位,这些因素都是发生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原因,一旦反流物刺激食管远端黏膜咳嗽感受器, 可引起气道吸人造成剧烈咳嗽, 经过抗胃食管反流治疗可缓解咳嗽症状。 小于1 岁的小儿本病多见。

气道异物也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之一, 多为小儿吸入异物所致,常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一般有明确异物吸入史较易诊断, 但部分家长未注意孩子吞食异物,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临床上怀疑该病时可行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7]。 此外,先天性呼吸道疾病如气道软骨发育不良等也可引起慢性咳嗽,原因可能与气道软化阻碍分泌物的排出有关。 在治疗上,应根据小儿慢性咳嗽的不同病因,采取针对性综合治疗方法,这样才能根本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慢性咳嗽本身。 对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应该明确病原菌,应该首先考虑支原体感染和结核感染,另外,需要提高免疫功能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应该在常规舒张支气管的基础上加用白三烯、酮替芬等治疗;另外,对上气道综合征、胃食管反流和气道异物引体的慢性咳嗽,应该治疗原发病。 贺利湘等人[8]对90 例小儿慢性咳嗽根据病因采取综合治疗方法,结果显示,痊愈87例, 好转3 例, 无效0 例, 总有效率为100%。 该研究中,观察组针对不同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因此,对小儿慢性咳嗽,应该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综合治疗,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况勇军,吴超荣.108例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和治疗解析[J].当代医学,2015,21(35):33-35.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4-107.

[3]顾咏梅.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1):80-82.

[4]刘远锋.小儿慢性咳嗽240例临床分析[J].中国产业卫生,2013,9(8):61-63.

[5]林建国.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案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4,18(6):884-885.

[6]贺俊军,彭畅.150例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病因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3):13-15.

[7]张慧芳,潘家华,李倩,等.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4(9):667-670.

小儿支原体感染咳嗽的治疗方法 篇5

2.x线检查:衣原体肺炎胸片无特异性,多为单侧下叶浸润,表现为节段性肺炎,严重者呈广泛双侧肺炎,沙眼衣原体肺炎胸片显示双侧广泛间质和肺泡浸润,过度充气征比较常见,偶见大叶实变。

3.直接涂片镜检:取咽分泌物,痰,呼吸道教膜或其他部位标本做涂片,进行GZmesa染色,原体染成红色,始体染成深蓝色,沙眼衣原体包涵体因含有糖原,801染色染成褐色。

4.快速抗原检测:多采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标本中的衣原体,还可应用2I—IsA法加入抗衣原体抗体,酶标抗体18G及底物进行比色定量检测,这两种方法简便敏感。

5.衣原体分离:肺炎衣原体培养最好用Hela细胞或Hep一2细胞,一般取气管或鼻咽吸取物作为临床标本,及时接种,目前衣原体鉴定多采用Hela细胞或Hep一2细胞培养后通过特异性单克隆荧光抗体法(MFA),该技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如能早期采集标本,可在48h内获得阳性结果。

6.血清学检全:采用补体结合试验,着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血清效价增高 4倍或4倍以上,即有诊断意义,但无早期诊断意义,微量免疫荧光法(MrF)适用于沙眼衣原体。

小儿咳嗽的治疗方法 篇6

关键词: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防控措施;中医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496-02

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近年来有逐年上升趋势,对该病的治疗方法有西医和中医治疗,而西医以吸入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治疗为主,但吸入治疗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加上大多数儿童不能坚持长时间吸入而导致治疗中断失败,又常因不能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而达不到疗效,并且用药时间长造成了患儿精神及经济的负担?本课题的研究是进一步探讨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的防控措施及应用中医中药对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进行治疗,经过2年多的临床观察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临床诊断标准[1],选择自2009年3月-2011年5月来我院的门诊及病区就诊的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130例,病源以我区各乡镇居住人口为主?其中常住人口109例(83.8%),暂住人口21例(16.2%);男76例,女54例;年龄l-2岁20例,3-4岁42例,5-8岁48例,9-14岁20例;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2年;夏秋季节或无固定季节者29例(22.4%);年发病人数≥2次78例(60%)?追问病史,家族中有过敏史或哮喘史者65例:既往有湿疹或过敏性鼻炎者72例?将13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于发作期治疗1个月后分别测肺功能,结果作统计学处理?两组均于4周内应用β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葛兰素史可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12156)规格20ml/瓶,含沙丁胺醇100mg)?12岁以下最小起始量为将0.5ml雾化溶液(含沙丁胺醇2.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ml用储雾罐吸入,或用5-6L/min氧气驱动,10min吸入,每日可用至3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治疗组加用止咳平喘冲剂(取荆芥?防风二味先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雷公藤?钩藤等一十六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合并液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35-1.38(55℃)的清膏?取清膏,加蔗糖?糊精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加入上述挥发油混匀?)治疗,剂量为1-2岁1/3包,3-4岁l/2包,5-6岁1包,7-14岁1.5包,均为每日3次口服,10天为l疗程?

对照组加用必可酮气雾剂(葛兰素史可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0100113,规格50ug/掀),发作期每8小时掀1次,稳定期工2小时掀1次,缓解后每晚1次?

2 结果

治疗组中42例痊愈,治愈率为60.0%,总有效率为94.3%,平均痊愈时间为(9.89±3.36)天,对照组60例中26例痊愈,治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78.3%平均痊愈时间为(28.20±22.38)天,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治疗组起效时间为(5.2±2.6)天,对照组起效时间为(9.8±3.4)天,两组对比差异顯著(p<0.01)?

治疗组70例中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4.3%;对照组60例中有16例复发,复发率为26.7%,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第一次肺功能各项指标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组用药前后肺功能测定指标对比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据我们临床观察,本病患儿以2~5岁者较多见,其他年龄段相对较少,本病患儿以长期干咳为主,临床上无喘息症状,听诊也没有哮鸣音,但人们通过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本病患儿同样存在气道的慢性炎症及高反应性,符合典型哮喘的基本特征,目前,西医治疗首选皮质激素的吸入和β2受体激动剂的吸入,但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为激素的不良反应,患儿依从性差,用药时间长,易复发等,影响了治疗效果[2]?

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存在气道的炎症及高反应性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所以治疗上应围绕消除气道的炎症,减轻其高反应性两方面来组方遣药,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荆芥?防风等祛风药物的作用是多器官?多靶位的,最主要的是可以减轻机体对过敏反应因素的应激反应,缓解组织胺?缓激肽等过敏介质的释放,减轻了气道的炎症;淫羊藿有明显的免疫增强剂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善患者自身体质,提高免疫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建中.中西医结合哮喘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

小儿咳嗽的治疗方法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病例均为中研医院儿科门诊病例, 共100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 男27例, 女23例, 最小年龄9个月, 最大12岁, 病程最短4日, 最长15天。对照组50例, 男26例, 女24例;年龄最小9个月, 最大12岁, 病程最短6天, 最长20天。2组病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患儿均以咳嗽为主症。并伴有低热 (体温在37.1℃~37.4之间波动) ;咯痰或有痰不易咯出;明显食欲减退;大便干燥;手足心热、夜间睡眠中多汗出。

1.3 中医辨证要点

食积咳嗽以6岁以下儿童为最常见, 其他年龄段亦可见到。是由发病是由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脾常不足, 加之饮食不知自节, 或家长溺爱, 以致乳食无度, 暴伤脾胃, 或食生冷油腻、煎炸辛辣食物, 故其脾胃容易被饮食所伤, 形成食积, 又影响脾胃功能活动, 致气机不畅, 聚湿生痰而食积日久郁而化热, 灼津为痰, 痰积互结, 壅阻于肺, 阻塞气道, 影响肺之宣发肃降功能, 发为咳。以反复发作性咳嗽为主症, 并且多伴有痰鸣, 或伴恶心呕吐, 呕吐物多为痰涎, 或夹杂食物残渣。此外大多数伴有鼻塞、流涕、咽喉红肿热痛等症状, 舌苔以腻为主, 舌质多淡红, 脉象以滑为主。

1.4 治疗方法

1.4.1治则

针对儿科的诸多病证均与小儿脾胃薄弱、运化力弱、食积停滞有关。小儿的这种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大, 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对薄弱便形成了矛盾。中医消食方药除助消化作用外, 往往兼具增加食欲、促进吸收等, 较之酵母片、胃酶合剂或胃动力药等, 无疑具有更大的优势[6]。消食清肺膏采用运脾消食, 导滞清肺的方法, 恢复脾胃功能, 并注意饮食调节。

1.4.2基本方药

治疗组给予消食清肺膏 (由吉林省中研医院制成膏剂) 膏剂甜润爽滑, 药物均匀分散在蜜中, 有利于小儿服用, 是最适合小儿服用的药物剂型。主要成分药用:黄芩、贯众各10 g, 鸡内金3 g, 神曲、莱菔子、山楂各10 g, 厚朴3 g, 沙参、麦冬各10 g。剂量口服3 k/kg随体重大小增减。

对照组:健儿消食口服液为河南灵佑药业有限公司产品, 批号:20061015。剂量口服1 ml/kg随体重大小增减。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儿科病诊断疗效标准·咳嗽》为疗效判定标准[4]。痊愈:咳嗽症状消失, 体征或胸透提示正常;有效:咳嗽症状减轻, 兼症亦消失或好转, 客观检查好转;无效:咳嗽症状末见明显减轻, 客观检查未改善, 治疗结果兼症亦无明显减轻。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 明显高于对照组8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积滞是由饮食不节、残食陈滞胃肠、气滞不行引起慢性脾系胃肠病证, 由于积滞不化, 聚湿生热, 可形成湿热痰食互结的一系列症状, 而且是饮食所伤的多种严重病证的始发原因, 因此防治本病是儿科历代医家重要课题之一。

方中用山楂、神曲为君药, 消一切饮食积滞[3]。鸡内金健运脾胃, 消食化积作用强故为臣, 三药同用, 运脾消积和胃。莱菔子下气消食, 通腑泄热, 厚朴行气降逆, 化湿散慢, 二药即助消积除胀之效, 又复脾胃和降之职。积滞内停, 郁必化热, 痞坚之处, 必有伏阳, 消导积滞则内热蕴蒸无源, 郁热清解则有助于积滞消减, 故“导滞又常兼清热”黄芩、贯众清热散结, 沙参麦冬生津益胃。诸药配伍使食积得化, 胃气得和, 气机畅而升降复, 诸症遂愈。

小儿之病内多伤于乳食, 饮食物质的不断丰富, 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结构常致内热偏盛。加之小儿“稚阴稚阳”之体, 脾常不足加之乳食不知自节, 父母过分溺爱, 常劝其食而发食。食滞困脾, 痰湿内生, 或食积郁热, 上犯于肺, 则必导致咳嗽不止, 《素问咳论》中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5]。《医宗金鉴》指出:“虽云脏腑皆咳嗽, 要在聚胃关肺中”, 意即在咳嗽的发病机理中, 脾胃居重要地位, 脾胃功能失调, 也是导致咳嗽的重要原[6]。故导师针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提出在运脾消积, 导滞清肺之法, 是脾胃健, 升降复, 气机畅, 运化行, 饮食归于正化。从临床疗效看来, 明显优于单纯应用抗生素。

关键词:食积咳嗽,消食清肺膏,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秦季平.食积在小儿疾病中的地位[J].中外医疗, 2008 (54) :61-62.

[2]王佳然.治疗小儿食积咳嗽30例临床体会[J].医疗, 2007 (70) :71-72.

[3]蔡建新.张介安消导法治疗食积的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106-107.

[5]霍桦.消食止咳汤治疗咳嗽45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7:432-432.

小儿咳嗽的治疗方法 篇8

关键词:小儿慢性咳嗽,病因,治疗

咳嗽超过4周无明显肺部疾患称为慢性咳嗽[1],慢性咳嗽病因很多,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存在,因此诊断比较困难。小儿慢性咳嗽多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多由咳嗽变异性哮喘所致,因此,应根据其病因进行分析,做出准确诊断,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我院2008年1~12月收治112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分析及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12例患儿,其中男60例,女52例。年龄:≤1岁20例,1~3岁38例,≥3岁54例。病程:1~2个月66例,2~3个月28例,>3个月18例。

1.2 临床特点

112例患儿中,经胸片证实为肺炎的12例(10.7%),其中1~3岁9例,>3岁3例。慢性扁桃体炎16例(14.3%),其中1~3岁10例,>3岁6例。慢性咽炎11例(9.8%),1~3岁6例,>3岁5例。支原体Ig M阳性的14例(12.5%),其中1~3岁9例,>3岁5例。经副鼻窦拍片确诊为副鼻窦炎的2例(1.8%),年龄均>3岁。过敏性鼻炎8例(7.1%),1~3岁3例,>3岁5例。另有49例(43.8%)血常规正常,胸片检查正常,肺炎支原体Ig M阴性,咳嗽为阵发性,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白天无咳嗽或有咳嗽,活动后加重,病程中无发热及喘息,其中1~3岁21例,>3岁28例。

1.3 治疗

对确诊为肺炎、扁桃体炎、咽炎、副鼻窦炎的患儿均使用抗生素治疗后痊愈;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予以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1个月后痊愈;对过敏性鼻炎予以抗组胺药,局部使用血管收缩剂和布地奈德喷雾治疗,8例患儿中,6例治愈,对49例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儿使用普米克令舒、博尼康尼雾化吸入,2次/d,同时服用安通克或美普清,2次/d,所有病例治疗3d后症状明显缓解,咳嗽消失。

2 讨论

慢性咳嗽是儿科的常见症状,门诊患者中以咳嗽就诊的占40%,其中慢性咳嗽占20%[2]。小儿慢性咳嗽几乎均由呼吸道疾病所致,最常见的原因为咳嗽变异哮喘,占57.1%,其次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及鼻后滴漏综合征,共占慢性咳嗽病因的90%[3]。

慢性咳嗽常见的原因有:(1)鼻后滴流综合症,如过敏性鼻炎、副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均可引起后鼻道分泌物增多,鼻后部下流的分泌物刺激咽喉部的咳嗽感受器而引起咳嗽。本文统计由于本原因引起占32.1%,易发于3岁以上的小儿。(2)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性,本文有12例肺炎患儿及14例支原体感染患儿,感染后引起慢性咳嗽。其原因可能是病毒、细菌或支原体损伤了呼吸道上皮,使暴露了气道壁的胆碱能受体或激惹受体,使其易于与各种刺激物接触,致值物神经功能紊乱,气道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气道反应性增高,支气管上皮细胞修复及炎症消退缓慢,咳嗽感受器的阈值降低,导致长期咳嗽。其治疗除治疗原发病外,使用免疫增强剂是治愈的关键。(3)咳嗽变异性哮喘,其发病机制与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有关,可能是平滑肌刺激梭内咳嗽感受器而引起的慢性咳嗽,经用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有效,各年龄组患者均能患咳嗽变异性哮喘,即使1岁以下的婴儿,其咳嗽均在夜间发作,尽管看起来是很健康,仍应高度警惕本病的发生,故在临床上发现有夜间或清晨咳嗽,又无发热感染的征象,特别是经多种抗生素、止咳药物长期治疗无效的慢性咳嗽患儿应做支气管激发试验及PEFR测定等检查,以做出早期诊断。在治疗上与典型哮喘类似,采用支气管护张剂+皮质激素吸入,8周才能完全缓解[4]。(4)肺部结核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小儿肺部结核表现常不典型,因此,对长期慢性咳嗽患儿应注意排除肺结核可能。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Harding SM.Chronic cough D[J].Chest,2003,(3):659~660.

[2]符州.儿童慢性咳嗽诊断治疗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6):1041~1043.

[3]易著文,王秀英,主编.儿科临床思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28~29.

小儿咳嗽的治疗方法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本次实验选取的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咳嗽小儿患者均自愿接受相应的治疗并且进行后续随访的记录, 下面是具体的资料:①对照组:50例患者。男32例, 女18例。年龄1~7岁, 平均年龄: (3.31±1.12) 岁。病程23 d~8个月, 平均病程 (4.57±2.11) 个月。②实验组:50例患者。男31例, 女19例。年龄2~8岁, 平均年龄: (3.91±1.32) 岁。病程25 d~7个月, 平均病程 (4.68±2.04) 个月。

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的以上年龄、性别比例、病程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治疗方案是西医治疗。我院对于慢性咳嗽的小儿患者采用的西药是罗红霉素 (生产单位: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70067) 和氨溴索 (生产单位:黑龙江福和华星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024, 2011-09-30) , 两种药物的服用方式均为口服, 前者的用药量为3~4 mg/ (kg•d) , 后者的用药量为1.1~1.6 mg/ (kg•d) 。②实验组:治疗方案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的方案同对照组一致, 中医治疗方案如下, 我院采用的中医药方为:桔梗、川贝、白术各5 g, 甘草、前胡各3 g, 枇杷叶、北芪、鱼腥草、麦门冬各10 g。患者服用的方式为煎服, 每天服用1次。

1.3 临床疗效评价。①显效:患者咳嗽的临床症状消失, 精神状态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咳嗽的次数和咳嗽持续的时间明显缩短, 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③无效:患者咳嗽的次数和咳嗽持续的时间没有明显的改善, 患者的精神状态不佳。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采用χ2检验,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 并且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见表1。

2.2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复发情况:严密观察用药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 并且进行记录和对比, 具体如下:①对照组:发生病情复发的患者有8例, 复发率是16%;②实验组:发生病情复发的患者有2例, 复发率是4%。

3 讨论

临床上小儿慢性咳嗽的发病原因比较多, 常见的病因有鼻咽喉的相关疾病和胃食管反流, 尤其小儿的免疫功能比较差, 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相关疾病容易造成患儿的慢性咳嗽[3]。因此对于小儿的慢性咳嗽应该积极找出原发病, 进行治疗。

对于慢性咳嗽的常规治疗为西医治疗, 我院本次采取的西医药物是罗红霉素

和氨溴索, 该治疗主要针对造成感染的病原菌, 杀伤作用明显, 其缺点在于对于患儿的免疫功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4]。实验组的中药具有的功效包括宣肺、止咳、祛痰等, 处方中的白术具有明显的燥湿和中的功效, 药效温和, 适合小儿的特殊体质服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慢性咳嗽症状, 并且可以从机体的整体对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行一定的保护作用, 降低对患者机体的损伤。

我院本次的实验中, 实验组采用的治疗方案是中西医结合治疗, 较之于对照组其各项实验指标优势明显。首先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4%, 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次, 实验组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对于慢性咳嗽的小儿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明显, 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杜占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92例临床观察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14 (16) :162-163.

[2]李冬梅, 周维维, 曹骅, 等.祛风止咳汤结合西医治疗小儿慢性咳嗽30例疗效观察[J].中国优生优育, 2014, 20 (1) :25-27.

[3]吕雷.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100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2 (5) :237-238.

小儿咳嗽的治疗方法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68例, 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1]和《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2]的诊断标准,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4例, 男20例, 女14例;年龄为2~6 (4.0±1.1) 岁;病程13~56 (27.8±6.9) d。观察组34例, 男21例, 女13例;年龄为2~6 (3.9±1.2) 岁;病程12~61 (28.3±7.0) d。2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 (澳大利亚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30410) 1 m L+生理盐水2 m L, 2次/天, 治疗14 d后改用布地奈德粉吸入剂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80249) 200μg, 2次/天, 同时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J20130054) 4毫克/次, 1次/天, 直到治愈。

观察组联用推拿治疗, 操作如下:顺运八卦10 min, 平肝肺5 min, 补脾10 min, 揉二马10 min, 1次/天, 治疗5 d/周, 休息2 d, 为1个疗程, 直到治愈。

注:两组治疗后比较, *P<0.05

1.3评定标准: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标准:满分25分, 分数越高, 哮喘控制越好。治疗效果评定标准[4]: (1) 临床控制。最大呼气流量增加35%以上。 (2) 显效。哮喘减轻, 最大呼气流量增加25%~35%。 (3) 好转。最大呼气流量增加15%~24%。 (4) 无效。病症无改善。总有效=临床控制+显效+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运用t检验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病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 两组哮喘发作频率降低,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最大呼气流量增加, 哮喘发作间隔时间延长。观察组哮喘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最大呼气流量高于对照组, 哮喘发作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中医认为,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于慢性咳嗽范畴, 主脏在肺, 因而治疗当以健脾化痰、清肺止咳为主, 要考虑健脾化痰、补肾纳气、润肺止咳等肺、肝、肾、脾并调原则, 选取穴位, 顺运八卦可以宽胸理气化痰, 平肝肺息风清肺止咳, 补脾培土生金, 二马补肾纳气定喘。结果显示, 治疗后, 两组哮喘发作频率降低,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最大呼气流量增加, 哮喘发作间隔时间延长。观察组哮喘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最大呼气流量、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哮喘发作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 说明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显著, 可明显改善临床病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治疗, 观察组34例联用推拿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病症改善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两组哮喘发作频率降低,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最大呼气流量增加, 哮喘发作间隔时间延长。观察组哮喘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最大呼气流量、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哮喘发作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显著, 可明显改善临床病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推拿,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J].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2 (2) :100-10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J].临床儿科杂志, 2007, 25 (6) :431-432.

[3]郭建华, 满立新, 张莹莹, 等.哮喘控制测试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4) :384-385.

小儿咳嗽的治疗方法 篇11

【摘要】目的:探析采用中西醫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方法:我院2007年7月—2013年7月的76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38例进行分组治疗对比;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之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70.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具有价格低廉?方便服用?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关键词】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叫做变异性哮喘?咳嗽性哮喘?隐匿型哮喘?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在临床上的主要特点:患者一般在夜间或者早晨出现发作,并且伴有阵咳的情况?这种疾病没有年龄界限,对患者进行肺部听诊和肺功能检查以及进行X线片检查,都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目前对此种疾病的治疗还没有特别好的治疗药物,无法进行根治?但是,在西医学上,对患者采用支气管扩张剂并吸入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非常容易出现反复,并且产生的不良反应多?为此,我院在2007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对收治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07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76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8例?试验组:其中男25例,女13例;患者的年龄在0.8~6.0岁,平均年龄为(3.8±1.0)岁;患者病程在1.0周~1.3年,平均为(3.5±0.5)个月;其中有药物过敏和鼻炎以及湿疹等症状史的患者有30例?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12例;患者的年龄在1.3~6.0岁,平均年龄为(3.8±0.9)岁;患者病程在1.0周~1.2年,平均为(3.5±0.5)个月;其中有药物过敏和鼻炎以及湿疹等症状史的患者有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诊断标准

患者经过诊断为慢性咳嗽和顿咳症状?特别是在晚间和清晨时段,会出现刺激性的咳嗽且非常明显?给患者使用组胺受体抗结剂和支气管扩张等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的咳嗽症状得到好转?对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呈现阳性?没有其他因素所导致的慢性咳嗽情况出现?

3.方法

对照组:给患儿使用吸入皮质激素进行治疗,1次/d;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增加?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主要是采用桑杏苏芩汤进行治疗?配方为:桔梗10g?紫苏子10g?杏仁10g?桑白皮10g?茯苓10g?蝉蜕10g?当归10g?甘草6g?浙贝母10g?地龙10g?黄芩10g?炙麻黄6g?

患者如果是干咳,则需要添加麦冬10g和玄参10g?患者具有鼻痒和打喷嚏症状,则需要加苍耳子和辛夷分别为6g?患者具有怕冷汗多症状,则需要添加防风10g?黄芪10g?咽红症状,则需加牛蒡子10g?痰多需加瓜蒌和天竹黄分别10g?加水到1000ml,先大火再慢火煎熬至500ml,内服,1剂/d?治疗时间为1个月?在服用药物期间,患者不能服用虾?鱼?蟹?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1个月,在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4.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标准:患者的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夜间或者早晨,患者的症状消失;在停药之后,患者的症状没有出现反复或者加重[1]?有效标准:患者的咳嗽症状有一定的改善,夜间或者早晨,患者的咳嗽依然存在,在停止使用药物之后,患者的症状加重,仍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控制?无效标准:患者在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甚至病情变得严重,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控制?

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结果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之后,试验组(38):显效患者有25例,占65.8%;有效患者有12例,占31.5%;无效患者有1例,占2.7%;治疗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38):显效患者有15例,占39.4%;有效患者有12例,占31.5%;无效患者有11例,占29.1%;治疗总有效率为70.9%?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在临床上的主要特点是咳嗽,并且患者的咳嗽会出现反复或持续性,持续的时间在1个月以上?患者常常会在早晨或者夜间发作且痰少?患者在运动之后,症状加重,但是患者在临床上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因为,给患者的经济和精神等方面带来极大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家属的压力,使得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近些年来,经过相关的研究表明,咳嗽变异性哮喘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是咽痒和干咳且痰少?主要病机:痰热内蕴且肺失宣降[2]?因此,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是进行宣降肺气和清热化痰为主?解表主要是以祛邪扶正?在此次的中药配方中:桑白皮具有泻肺平喘和行水消肿的作用[3]?麻黄具有宣肺?止咳和平喘的效果?杏仁可以降气?再添加麻黄,一宣一降,使得止咳效果增加?紫苏子和桔梗等具有一定的宣肺降气和祛痰行气功效[4]?黄芩具有清泻肺热的效果?地龙是虫药,具有走窜的特性,能够通肺络和解除痉挛等作用?云茯苓有健脾的效果;僵蚕具有祛风定惊和化痰散结的效果?蝉蜕具有散风除热和利咽以及解痉的作用?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的效果?这些药物合用,具有清肺化痰和止咳平喘以及扶正的效果?并且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马冬梅,王有鹏.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证治研究进展[J].中医儿科杂志,2010,03:50-53.

[2] 谢军.温肺化痰饮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0,05:48-50.

[3] 吕昌群.六味地黄丸合免疫调节剂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J].甘肃中医,2010,06:51-52.

小儿咳嗽的治疗方法 篇12

1.1 病例的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科学》[1]。患者咳嗽没有痰或是有痰, 发热, 腹泻, 呕吐, 食欲不振。

1.2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为400例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底门诊及住院患儿, 均符合上述的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0例。治疗组:男112例 (56.0%) , 女88例 (44.0%) 。病程3~7d者98例 (49.0%) , 8~15d者67例 (33.5%) , 16~30d者35例 (17.5%) 。胸透结果:138例见肺纹理增粗或紊乱。对照组:男114例 (57.0%) , 女86例 (43.0%) 。病程3~7d者101例 (50.5%) , 8~15d者有66例 (占有33.0%) , 在16~30d的有33例 (占有16.5%) 。进行胸透的结果是:有135例患儿, 其肺纹理紊乱或是增粗。经统计学处理,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两组患儿具体比较具有可比性。

1.3 研究方法

(1) 浙贝枇杷露处方组成浙贝母, 枇杷叶, 桔梗, 紫菀, 甘草, 杏仁等。 (2) 给药方法两组基础治疗无差异。对照组:加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用法:6个月~3岁2.5mL tid;3岁以上5m L tid。治疗组:采用自制的浙贝枇杷露, 剂量及方法:6个月~1岁:5m L/次:1+~3岁:7m L/次;3+~7岁10m L/次;7+~14岁:15m L/次。每日3次。5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1.4.1 观察指标:

(1) 安全性观察:一般体格检查:通过简单随机化方法选择治疗组1/4患儿口服药3周后复诊, 包括问诊, 心肺查体等。通过简单随机化方法选择治疗组1/4患儿服药3周后复诊检查肝肾功能。 (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的对比;胸部X线、免疫球蛋白 (Ig) 含量测定检测。 (3) 疗效性观察:患儿服药一周后随访疗效, 通过对主要效应指标咳嗽、痰、喘、肺部啰音等情况 (咳嗽的缓解) 随访观察,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1.4.2 疗效评定

(1) 治愈:患儿咳嗽症状全部消失, 肺听诊呼吸音清楚, 能够恢复正常起居活动, 干啰音消失。 (2) 好转:患儿痰量有明显减少, 咳嗽有明显的减轻, 肺呼吸音粗, 有时能听见干性啰音。 (3) 未愈:患儿经过治疗以后, 体征、咳嗽都没有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试验结束后收集所有观察表, 进行基本病历资料、随访资料数据整理核对, 建立数据库。使用t来检验计量资料, 使用卡方来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 则没有统计学意义, 如果P<0.05, 那么就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治疗效果情况

患儿均经2个疗程治疗后, 在对其随访1个月以后观察疗效, 详情可见表1。

表1显示在两疗程后, 两组患儿都得到了很好治疗, 治愈率和好转率以及总有效率, 经卡方检验, P<0.05, 两组有显着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比较

所有患儿经过治疗以后, 其临床体征、临床症状都有改善, 但是治疗组患儿改善情况要明显的好于对照组, 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情见表2。经治疗组治疗后, 患儿症状、体征有显着改善, 提示浙贝枇杷露对小儿咳嗽的症状、体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变化, 见表4。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 患儿治疗前的由表4可知, 两组治疗前的IgE, IgA, IgG指标没有明显差异, 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以后, IgE, IgA, IgG指标都有明显的治疗, 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就说明浙贝枇杷露和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均具有增强患儿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IgE含量减少, 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3.1 小儿咳嗽早一年内的任何时间都会发病, 儿童都可能发病, 但

是常见的是3岁以下的小儿, 也就是年龄越小, 那么症状也就会越严重。现在西医治疗小儿咳嗽的时候, 常常会使用抗生素, 虽然其会起到一定作用, 但是却容易反复的咳嗽。现在很多国家每年治疗咳嗽的经费在整个医疗费用中的比例越来越高[3], 故目前咳嗽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胸科医师协会 (ACCP) 也于2006年公布了最新的咳嗽临床诊疗指南。针对咳嗽制定了诊断流程[4], 近年来, 我国也针对咳嗽开展了众多基础及临床研究, 也逐步普及了咳嗽规范化诊治, 对于咳嗽患者应当进行仔细的病史循证和体格检查以及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小儿咳嗽在中医理论中认为以外感风邪为主要病因, 本研究应用浙贝枇杷露辅助治疗小儿咳嗽, 主要是进行祛风宣肺止咳的, 然后以清热化痰方法辅助治疗。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2.0%, 证明了该方剂治疗小儿咳嗽的疗效。

3.2 本方 (浙贝枇杷露) 分析, 浙贝母:

浙贝母含有甾醇类生物碱, 其主要是由贝母芬碱, 异贝母碱, 贝母替定碱, 去氧贝母碱等组成的。其有着祛痰、镇咳的作用, 在对一些试验小鼠进行实验的时候发现, 其和可待因镇咳的左右比较相似[5]。枇杷叶含有倍半萜类, 挥发油及黄酮类[6], 三萜类等成分。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有效成分集中在三萜酸类化合物, 三萜酸类化合物大部分为乌苏烷型、齐墩果烷型化合物:乌苏酸、2α羟基乌苏酸、齐墩果酸、2α羟基齐墩果酸、2α, 3αdiacetoxy12en28oicacid、2α, 3α19α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具有: (1) 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粉、甘草浸膏、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均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 能使健康人和多种动物尿量和钠排出减少, 钾排出增多。大剂量或长期服用可致水肿、高血压、低血钾等假醛固酮增多症。停药或投以醛固酮拮抗剂则血压逐渐下降, 血钾回升, 肌病消失。 (2) 抗病毒作用:甘草甜素对人免疫缺陷病毒 (HVI) 有抑制增值的效果, 能直接破坏试管内的病毒细胞。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也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其抗病毒作用除了对病毒粒子的直接作用外, 和它诱生干扰素, 增加NK细胞活性也都有一定关系。 (3) 解毒:甘草解毒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甘草甜素。解毒机制与吸附作用以减少毒物吸收, 水解释放出葡萄糖醛酸与含有羟基的有毒物质结合以及皮质激素样抗应激反应, 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力等因素有关[7]。

3.3 疗效机制分析

(1) 明显改善症状、体征症状、体征能准确反映药物疗效。本方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 针对咳嗽患儿的特点, 自制了浙贝枇杷露, 临床应用表明能显着改善咳嗽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0%,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2.0%,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着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相比差异显着 (P<0.05) 。 (2) 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小儿免疫系统功能发育不健全, 反复发生的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常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 不能有效清除有害因子, 一次未愈, 又接下一次感染, 如此咳嗽可迁延数月之久。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清IgG、IgA免疫球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说明治疗前体液免疫水平低下, 符合文献报道。治疗后, 治疗组IgG、IgA均示明显提高, 与疗前比较, 均有显着差异 (P<0.01) , 说明浙贝枇杷露能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总结以上认识, 很多学者都认为, 咳嗽是和神经因素、上皮细胞损伤、炎症有关的。现认为主要是由于IgE和IL-5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炎性细胞, 释放组胺、5-羟色胺、血小板激活因子、TXA等多种炎性介质, 使平滑肌收缩、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加血液淤滞导致肺微循环障碍, 在治疗方面需注重活血化瘀改善肺内微循环, 促进炎症的吸收。

参考文献

[1]王慕巡.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76-277.

[2]杨永弘, 陆权.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耐药细菌[J].中华儿科杂志, 2007, 37 (12) :719.

[3]Schroeder K, FaheyT.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trials of over the counter cough medicines for acute cough in adults[J].BMJ, 2002, 324 (7333) :329-331.

[4]Irwin RS, Baumann MH, Boulet LP, et al.Diagnosis and man2 agementof cough executive summary: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s[J].Chest, 2006, 129 (1) :1-23.

[5]Ma CY.Fang Maxing inspection and asthma Decoction cough variantasthma in children in 60 patients[A].The fourth national folk traditionclinics with prescription finishing studies Academic Council Procee-dings[C].

[6]吴四喜.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咳嗽358例[J].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2, 8 (8) :478-479.

上一篇:五官科学下一篇: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