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结核病

2024-09-24

难治结核病(共4篇)

难治结核病 篇1

肺结核是目前我国发病率极高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以肺部组织干酪样坏死、结核结节, 继而出现空洞为主要特征的疾病[1]。世界卫生组织 (WHO) 曾于1993年宣布结核病进入了“全球紧急状态”, 明确要求各国及地区加大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力度[2]。然而因各种原因使部分患者在标准化复治后仍不能得到彻底的治愈, 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3]。本研究拟探讨微卡配合抗结核药物对难治性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就医的经WHO推荐治疗方案2SHRZE/1HRZE/5HRE (含全程隔日用) 治疗后痰菌检查仍呈阳性的结核病患者58例。男女不限, 年龄21~68岁;伴发有尘肺、妊娠、精神障碍、糖尿病及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均未纳入本研究。将58例结核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均采用3DThOZ/9DThO给药方案进行治疗, 疗程为6~12个月;自第三周起观察组患者加用微卡菌苗, 首剂量0.1 mg, 然后0.5 mg/次, 使用灭菌用水溶解后于患者左右臀部作交替注射, 每两周一次, 若痰菌检查转阴则停用微卡。3DThOZ/9DThO给药方案:帕司烟肼 (D) 0.3g/次, 3次/d;丙硫异烟胺 (Th) 0.2g/次, 3次/d;氧氟沙星 (O) 0.2g/次, 3次/d;吡嗪酰胺 (Z) 1.5/d顿服。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痰量、咳嗽、咳血及发热等症状, 若有不良反应发生, 应作详细记录; (2) 治疗前及治疗2、6、12个月后检查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并于同时期对患者胸部作X线检查; (3) 治疗开始后每月月底做1次痰菌检查, 疗程结束后还应再连续作3次痰菌检查, 半年后再检查是否复阳。

1.4 疗效评价

疗程结束后在连续作3次痰菌检查时, 若有1次检查呈阳性即记涂阳, 当3次均呈阴性时方可记为阴性。痰菌阴转是指经本方案治疗后痰菌连续检查呈为阴性且半年内不复阳者。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治疗后患者一般情况及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推进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观察组有1例患者在注射微卡后皮肤组织出现局部硬结, 经热敷处理后逐渐消失;两组患者均未见过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亦未见对患者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产生影响。

2.2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痰菌阴转率及复发率比较

见表1。

2.3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病灶吸收情况比较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疗程结束后痰菌阴转率显著提高 (χ2=8.140, P=0.004) ;18个月后复阳率显著降低 (χ2=13.530, P=0.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疗程结束12个月后好转、吸收率均显著提高 (χ2=15.273、34.621, P均为0.000) ;18个月后复发率显著降低 (χ2=17.577, P=0.000)

3 讨论

多数经标准复治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对利福平等一线抗结核药物已产生耐药, 再使用该类药物已无益, 而临床药理试验表明丙硫异烟胺、帕司烟肼、氧氟沙星等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皆具有较强杀菌或抑菌作用并且与利福平等一线药物几无交叉耐药, 是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重要药物[4]。

难治性结核患者的免疫力较常人低, 而微卡是由母牛乳腺中分离提取的非结核分枝杆菌, 富含I抗原, 不含Ⅳ抗原, 在介导共同性保护免疫的同时不会引起变态反应及组织坏死;微卡可增加免疫细胞功能, 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还可促进巨噬细胞以及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 激活巨噬细胞对结核菌的吞噬作用, 加快痰菌阴转, 促进结核病灶的吸收好转以及空洞的缩小及闭合,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5]。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采用3DThOZ/9DThO给药方案进行治疗后, 再辅以微卡治疗, 可显著提高患者痰菌阴转率 (P<0.05) , 提高患者病灶好转及吸收率 (P<0.05) , 降低复发率 (P<0.05) 。因此, 微卡是一种对难治性肺结核具有有效治疗作用的安全免疫制剂,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毅.微卡配合治疗复难治结核病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07, 12 (10) :1057-1058.

[2]彭志斌, 凌应冰, 邓笑媚.微卡联合抗痨方案治疗HBsAg阳性肺结核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1) :69-70.

[3]黄春合.微卡联合化学药物治疗老年多耐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1, 24 (4) :412-413.

[4]王永亮.微卡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20) :2362-2366.

[5]梁荣发.微卡 (VACCAE) 联合常规抗痨药物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4) :189-190.

难治结核病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及门诊治疗患者3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16例) 及对照组 (14例) 。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咯血 (痰中带血) 发热、消瘦等症状, X线示:肺内结核病伴空洞 (少数为多发空洞) 。治疗组中, 男9例, 女7例;年龄18~70岁, 平均40.2岁;均为Ⅲ型肺结核, 痰涂阳14例;初治10例, 复治6例。对照组中, 男9例, 女5例;年龄17~68岁, 平均40.7岁;均为Ⅲ型肺结核, 痰涂阳10例;初治9例, 复治5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中药治疗:成分:黄芪、川贝、薏苡仁、猫爪草、夏枯草、黄连蛤蚧。制何首乌、白及、土鳖虫、甘草、山药等, 依病情需要制成水丸。西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 (过敏者应用卡那霉素) 。复制患者选用1321、对氨基水杨酸。

1.2.2 对照组

西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 (过敏者应用卡那霉素) 。复制患者选用1321、对氨基水杨酸。

1.2.3

1个月为1个疗程, 连续观察3个月。

1.3 观察项目

(1) 症状、体征、X线及CT检查情况。 (2) 治疗后进行肝肾功、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复查。

2 结果

治疗第1个月治疗组14例平片显示稍有吸收, 痰菌转阴8例;对照组11例稍有吸收, 痰菌转阴5例。第2个月治疗组15例均有所吸收, 痰菌转阴9例;对照组12例有所吸收, 痰菌转阴6例。随访3~6个月痰菌全部转阴。治疗组病变大部分吸收为3例;对照组大部分吸收为1例。用药期间治疗组1例出现轻度药物性肝损害;对照组1例出现轻度肝损害。经保肝治疗后好转。

3 讨论

肺结核、古称其痨病, 并发空洞称其臃, 致病菌为结核分枝杆菌, 《医学正传》中提出:“一则绝其虫, 以绝其根, 一则补其虑, 以复其真元”的治疗原则, 抗结核中药以软坚散结、益气养精, 调理补气, 增强自身免疫力, 加强西药杀菌作用, 从而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 且中药不良反应较小, 患者依从性好, 易于推广, 为难治性结核病治疗寻找到一条新的途径。

难治结核病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自2004年4月至2008年8月我院收治难治性肺结核并咯血住院患者50例, 男30例, 女20例, 年龄20~70岁, 30岁以上45例, 临床证实均为难治性肺结核, 且顽固性咯血0.5~4年, 平均2年余, 2 5例痰集菌阳性, 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正常。

1.2 治疗前

均反复抗痨治疗, 各2~9d咯血1次, 多少不等, 少则呈痰血, 多则5 0 m L左右, 经镇静、休息、常规止血, 疗效不佳。

1.3 观察方法

为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0例, 对照组20例, 两组在病情、病程、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差异。

1.4 治疗方法

为详细询问病史, 结核用药史及结合药敏试验 (因其结核菌常不生长, 影响临床参考) 推测2种以上敏感药物组成化疗方案, 并配合三七、云南白药、垂体后叶素等常规止血药物, 治疗组加用司帕沙星片 (商品名世保扶、山西天丰世保扶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产) 剂量100mg/次, 1~2次/d。

2结果

2.1治疗结果

(1) 显效:咯血停止或间期明显延长; (2) 无效:咯血无明显变化。密切临床观察, 每月总结1次, 连续观察6个月, 结果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组3个月内显效28例, 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个月内显效15例, 总有效率为75%, 且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P<0.05) 。3讨论

难治性肺结核由于病程长、病情重、机体免疫功能差、易反复继发感染、炎性病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干酪病变蚀破血管等易致咯血, 因此在治疗咯血不但要有足量抗结核药物控制结核扩散, 更要有强有力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才能较好的达到止血的作用。

司帕沙星是一种新型的氟喹诺类药物, 通过抑制细菌旋转酶而使DNA复制受阻或直接抑制分枝杆菌代谢致细菌死亡, 抗菌谱广, 对革兰阳、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同时司帕沙星的抗结核菌活性是喹诺酮类药物最高的, MIC是OFLX的四倍, 在长期临床应用中其耐受性优于其他“二线”结核药。因此, 司帕沙星在治疗肺结核咯血中起到抗结核, 减少局部炎症反应, 降低了肺毛细血管渗透性, 从而达到止血作用, 通过本院5 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司帕沙星对治疗难治性肺结核咯血疗效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刘同伦.实用结核病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87:551~555.

难治结核病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共计7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 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26~65岁, 中位年龄为 (37.18±4.91) 岁。实验组:男性患者22例, 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25~66岁, 中位年龄为 (36.78±4.83) 岁。所有患者在用传统治疗方法之后病情均没出现好转。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70例患者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无肝硬化、恶性胸液、心脏功能不全、肾病综合症、结缔组织疾病、糖尿病、精神疾病等伴随疾病。②B超、胸片等辅助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胸腔积液, 患者表现出结核中毒症状, 胸液抗酸杆菌PCR (+) 或者胸膜活检结果显示有干酪坏死性肉芽肿存在, 患者腺苷脱氨酶45U/m L。③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40g/L。④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全身抗痨治疗、积极抽液等治疗方式60d以上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所有患者符合以上全部条件。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用糖皮质激素和积极抽液等进行结核性胸膜炎常规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患者输入人血白蛋白, 使其达到正常水平, 并保证维持在正常水平范围之内。

1.4 治疗标准

治疗效果分为完全吸收、显效、有效、无效:患者的胸液被完全吸收, 则诊断为完全吸收;患者胸液吸收明显, 仅有叫少量的残存, 且不需要继续进行抽液治疗, 可以诊断为显效;患者胸液的生成速度呈现很明显的减缓, 且需要进行间断性抽液, 可以诊断为有效;患者的胸液生成速度没有减缓或者较治疗之前更快, 可以诊断为无效。计算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完全吸收+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到的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 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 进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中所得数据如表1所示, 实验组患者的完全吸收率为65.71%, 高于对照组的25.71%, 且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 高于对照组的62.86%, 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胸膜炎是一种常见病,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胸膜腔引起的常见病, 主要特征为单侧或双侧胸膜腔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液[2,3,4], 常用的治疗方法为用抗生素或激素缓解患者的全身毒性症状, 并进行胸腔穿刺抽液。部分患者因耐药等原因导致胸腔积液不能及时吸收或反复出现, 形成难治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或结核性脓胸, 称其为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抗结核药物治疗加上胸腔穿刺抽液为主, 在该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研究发现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白蛋白多数表现异常。本次实验研究结果也表明, 对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 提高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 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腹腔积液完全吸收率和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发生血浆白蛋白降低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 结核病中毒症状和结核药的胃肠道反应所引起的纳差导致蛋白摄入减少;慢性消耗增加;反复大量胸腔抽液导致丢失增多。在对患者使用白蛋白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合适选择使用剂量, 将患者的白蛋白水平提高至正常水平, 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即可, 不可过量使用。

综上所述, 血浆白蛋白水平对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液吸收有重要影响, 因此, 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先将患者的白蛋白水平提高至正常水平, 并维持在正常水平范围之内, 以此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孝彬.血浆白蛋白水平对难治性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胸液吸收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 2006, 11 (2) :172-173.

[2]Tsutomu Shinohara, Naoki Shiota, Motohiko Kume, et al.Asymptomatic primary tuberculous pleurisy with intense 18-fluorodeoxyglucose uptake mimicking malignant mesothelioma[J].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 13 (1) :187-192.

[3]Treglia G, Taralli S, Calcagni ML, et al.Is there a role for fluorine 18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in evaluating patients with mycobacteriosis?A systematic review[J].J Comput Assist Tomogr, 2011, 35 (3) :387-393.

上一篇:混凝土普通砖下一篇:设备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