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探讨论文

2024-10-24

经营探讨论文(共12篇)

经营探讨论文 篇1

为了提高林地面积效益、增加农户收入, 探索实施种养殖结合的立体经营结构新模式, 我们开始鼓励部分林农在林地内开展小规模的林下种养殖试点, 探索经验, 逐步形成了林下复合经营的模式。林下复合经营模式目前包括2 种形式:一是在林下开展种植玫瑰、黄豆、黄萁、节梗、土豆、猪苓、香菇、木耳等有收益性的作物;二是大力发展林下禽、畜等动物养殖, 例如在林下养殖鸡、鹅、猪、蜂等多种林下经营的新形式。近年来, 林下复合经营取得了一些成效, 也受到了广大林农的欢迎, 下一步继续加大林下经济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对林农提供部分资金及技术指导, 扩大了林下经济的规模, 势在必行。

1 发展林下复合经营的意义

通过发展林下种植业, 可以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 不断提高林业综合效益。而林下集约化经营又反过来促进林业生产, 进而探索出一条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新路子。利用闲置林地把农村的一些多种经营项目转移到林下, 在不新增占地的情况下, 为农民开辟一条新的增收渠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 促使农村农林牧各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将有效带动加工、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促进农业发展。同时, 还可以改变传统家庭养殖业污染居住环境、影响村容整洁的问题, 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林下经济的迅速发展, 还将会引导带动更多的农民更加重视学习、掌握和应用科技知识、经营管理本领, 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1,2,3,4]。

2 林下复合经营模式

2.1 林油、林菜模式

林油、林菜模式以王莽街办后沟村白皮松林下种植地膜土豆、黄豆为例, 王莽街办后沟村2012 年春季林下种植地膜土豆26.67 hm2, 秋季林下种植黄豆20.00 hm2。

2.1.1 林菜经济效益分析 — ——地膜土豆。土豆种子零售价3元/kg, 用种量1 500 kg/hm2, 需4 500 元/hm2;地膜2 700 元/hm2, 农药300 元/hm2, 化肥1 200 元/hm2, 其他费用 (运费、管护费等) 2 250 元/hm2, 共计成本10 950 元/hm2。

经调查, 地膜土豆产量8 250 kg/hm2, 26.67 hm2共产220 t。现市场价3元/kg, 毛利24 750元/hm2;扣除成本10 950元/hm2, 纯收益13 800元/hm2。26.67 hm2地膜土豆纯收入36.8万元。

2.1.2林油经济效益分析———黄豆。黄豆种子零售价6元/kg, 用种量75 kg/hm2, 需450元/hm2;整地种植1 500元/hm2, 化肥750元/hm2, 管护、地租、人工收获等其他费用共计成本6 000元/hm2, 共计成本8 700元/hm2。

黄豆产量1 500 kg/hm2, 市场价6 元/kg , 毛利9 000元/hm2; 扣除前期投成本8 700 元/hm2, 纯收益300 元/hm2, 种植20.00 hm2黄豆的纯收入6 000 元。

经计算示范园前期地膜土豆、黄豆年纯效益为37.4 万元, 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2.2 林下禽、畜等动物养殖模式

大力发展林下禽、畜等动物养殖不仅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增加了群众收入, 还通过林下复合经营实现了林木快速生长, 解决部分劳动力, 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间接的途径。

以陕西高杰种养殖开发有限实施林下复合经营模式为例, 其基本情况如下:陕西高杰种养殖开发有限公司位于长安区王莽乡东三角坡村村东, 占地21.33 hm2, 栽植核桃18.67 hm2、桃树2.00 hm2以上, 建日光温室大棚1 座, 水电及灌溉设施齐全 (打有深水井1 口, 修铺了水利管道, 建设了各处电线) , 搭建彩钢房3 000 m2, 养殖鸡、鹅21.33 hm2 (其中鹅舍、鸡舍2 000 m2, 办公房10 余间) 。林下种菜3.33 hm2 (蒜苗、菠菜) , 林下种草5.33 hm2 (已播种) , 订购鸡苗2 万只, 订购鹅种苗1.5 万只 (分3 批) 。

3 结语

林下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林下经济生产的主体相对分散, 小规模的林下经济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 无法形成规模性产业链, 带动经济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 必须以生产学理论为依据, 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选择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的种养殖项目;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引导农户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 建立生产、经营、加工、销售产业链, 建立林下复合经营新模式;实行项目专人负责制, 固定专人, 负责项目方案制定及各项工作检查督促, 确保林下经济建设取得成效。

摘要:为了提高林地面积效益、增加农户收入, 探索实施种养殖结合的立体经营结构新模式。该文阐述了发展林下复合经营的意义, 介绍2种林下复合经营模式, 以为推动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下复合经营,意义,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洪和军.浅谈淳安县林下经济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11) :288-289.

[2]张发富, 尙守强, 张庆秀.试述如何发展丹江口市林下经济[J].湖北林业科技, 2013 (2) :68-72.

[3]梁启能.浅析龙门镇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26) :13.

[4]朴春杰, 宿其连, 韩永胜, 等.汪清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J].吉林林业科技, 2014 (5) :50-53.

经营探讨论文 篇2

-----关于经营工作思路的探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和市场化逐步深入,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施工企业,也被推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如何

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强手如林的建筑市场争取一席之地,找到落脚点,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乃至发展强大,己作为一个经营战略问题摆在企业经营者面前。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经济贸易的多元化及国际化,使得这个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解决好这一问题,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无数人为此尝试和探索,归根到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企业是否拥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经营战略。

建筑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它相对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使得我们施工企业在克争激烈的大环境中,“既要生存,又要发展”,就得做到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紧跟改革开放步伐,勇敢走向世界市场,发挥自身优势,以丰厚的效益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取胜市场,把我们的传统优良作风进一步发扬光大。

短短几十年间,对我们施工企业来说,己经历了数次变草。生产经营状况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由过去的单一配给生产型企业转化为经营生产型企业。从昔日国有企业的“老大哥”到如今和同行们共同挤身建筑市场找“米”下锅,迫使我们“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走改革之路以市场为龙头,以质量和技术作保障,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组织企业的各顶工作,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针对目前形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转变观念:

1.从“等、革、要、怨”的计划经济旧观念向“找、挣、钻 抢”的市场经济新观念转化。

工程任务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从哪里来?只能到市场上去讨价还价,去竞争取得。如若竞争不到,就只能断炊了。承揽任务成了施工企业的首要任务。“大浪淘沙”,“适者生存”,市场经济为竞争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前景,为其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提供了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每一个人市者都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你遵循了它,它对你就是有情的,违背了它的发展规律,对谁都一样残酷无情。

目前,参与市场投标己经成为我们施工企业获取工程任务的主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经济生话中的一件大事,更是我们施工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建筑市场己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结合我们以往经营工作的经验教训,重新审视我们的工程经营工作,提出经营工作的新思路、新方略己十分必要。

2.立足路内,放眼路外。转交以“铁“为主的观念,把主攻方向只承揽铁路建设工程,向公路、市政、水电等施工领域拓展-运用既有优势,站稳市场,抓住路内,紧盯路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我们是铁路综合工程施工一级企业,具有队伍精悍,负担小,工种齐全,技术结构合理,员工素质高,善打硬仗,机械化程度高,机动性强的特点。多年来,我们主营铁路工程,曾参加过国家十多条铁路干支线的施工。随着市场化的进程逐步深入,我们走改革发展之路,四面出击,八方辐射,经营范围也有了新的突破。由单一的铁路施工向各级公路、桥梁、长大隧道、水利水电、市政、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等多方位开拓。现又通过了交通部公路施工特级资质登记,为我们挤入公路市场领域取得了入场券,赢得了更为广阔、更为有利的竞争环境。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如何最大限度的获取市场、赢得市场。赢得了市场,就赢得了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针对建筑业地域性广的特点,依据“点、面-线〝原理,我们在原有市场的基础上,以项目为依拓,滾动发展,不断壮大。如今,我们的施工项目己经遍及到全国十几个省市和地区。

3.敢于创新,勇攀高峰

几十年的施工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企业每前进—步,都离不开创新。科技含量高的工程自然效益也高。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得瓷器活”,要想承揽“高、精、尖”项目,必须有“金刚钻”。否则,就是工程到手了,世交不出去,岂不贻笑大方。再说,市场也不会轻易把“瓷器”交给你。为此,我们依靠科技,大力推广科技进步。一方面从全国各大高校吸取各方面专业人才,使

其在施工中发挥其专长;另一方面和各设计院及科研单位建立业务联系,搞专题科研,使得我们在施工中的“拦路虎”被一一攻克,取得的诸多成绩和经验,填补我们施工领域中的空白,且

形成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并被大力推广普及。为我们今后取得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干好在建项目,树主品牌意识

企业形象就是企业的品牌,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同样具有经济效应,我们今天应该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它。质量是我们施工企业的生命。过去,我们经历了一条光辉的历程;令天,我们在昨天的余辉中前进,今天的信誉就是明天的市场。工程干得好不好,不仅仅是今天的事,还关系到今后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过去,我们往往重“揽“轻“干”,把“干“,放到了无关紧要的地位,以为只要工程揽到手,工程质量合格车达到 100%,接期交出去就行了。现在看来,这还是一种肤浅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更深人分析。同样是“米〞,别人做出来,可能就比你做得好吃。为了今天;也为了明天,我们为什么不能干的更好一点呢?作为施工企业,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也很多,体会也颇深。为此,我们确立了“艰苦奋斗、求实创新、信誉至上、团结拼搏”的企业精神,全力塑造一流的企业形象,努力营道“干一项工程,创一项名牌;交一方朋友,赢一方信誉,树一块丰碑”的新氛围。对到手的任务,无论大小,都树立“精品意识”,精心组织,优质高效完成,交给人民一个放心工程和优质工程。

全处狠抓重点、难点工程,强化施工现场管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把问题解决在现场。成立QC管理小组,对现有工点进行标推化管理,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现己卓有成效。

三、强化企业内部省理,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在现代经济中,管理和科学技术一样,本身也是生产力。它是联络各种生产关系的纽带,是比劳动者、生产资料更高意义上的生产力要素。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企业发展内在的动力因素,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取决于改革,还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进步状况和其他一系列复杂因素。企业管理是对生产经营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这个过程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始终。没有先进的管理做保障,就不可能有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是国有企业改革三年实现两大目标的重要基础。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使企业更好地走向市场,适应市场,提高企业的克争力?我们把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贯穿于改革,改组、改造的始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并举。在实践中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科学的管理体制,顺利实现由传统意义的企业管理向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管理转变。

新世纪、新千年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正在席卷世界,企业外部环境正在开放,更加复杂动荡,市场克争也更加残酷。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应该怎样因势而变,顺利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这是企业界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企业在克争中致胜靠的主要是企业的综合实力,而综合实力又外乎诸如管理、资金、科技、人才资源等因素。在诸多因素中管理应该是起着先导作用。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就不会形成一流的企业,更不用说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管理机制的改善和科技的进步归根结底靠的是人才,企业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优秀人才是解决企业生存与发展全部问题的根本基础。当今时代,人才是企业的最大财富,人才竞争是企业面临的最严峻的竞争。只有千方百计地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各类人才,企业才能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面对机遇与挑战井存的国际国内大环境,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先进经验;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强练内功。改革是动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没有发展就不能使企业摆脱困境。

企业负债经营的探讨 篇3

负债经营,这种借钱生钱的经营方式,现已在我国各类企业中被广泛使用。不少企业因而不断快速壮大,实力得到极大增强,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因为不堪重“负”,而濒临破产的边缘。

一、负债经营的特点

(一)融资速度快,容易取得;

(二)融资富有弹性,举借债务取得资金的限制性相对宽容,资金使用较为灵活,富有一定的弹性;

(三)融资成本较低;

(四)融资风险高,负债融资到期偿还本金,若企业届时资金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二、企业良性持续负债经营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负债经营,不论是通过银行贷款、商业信用、横向融通或是发行债券,按市场经济法则,既是债就要还,是有限期的有偿使用。这就要求负债经营的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偿债能力。作为一个企业,负债的偿还是良性持续负债经营的关键环节。企业偿债能力按债务的长短期性质可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负债清偿能力,又称变现能力、支付能力。这决定于两个比率:一是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一般以200%为宜,过大则说明资金在流动资产上有不合理的滞留,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对现金回笼快的企业,该比率可低于200%直至100%左右;二是速动比率,即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这是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以100%为宜,但资金利润率高、周转快的企业,该比率也可降低至60%左右。

长期偿债能力,一是自有资金负债率,一般应控制在100%;二是资产负债率,也就是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例,这是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贷款安全度的反映。国际上通常当企业资产负债率达70%且趋势不佳时,债权人即要向法院申请宣告企业破产,进行清算还债。资产负债率一般应控制在50%左右。美国制造业是在45%-50%之间;中国台湾平均是50%-55%之间;处在工业化初期的发达地区需加大投入,加快经济总量的增长,在一段期间内,资产负债率在60%-70%之间也属正常。

三、负债经营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负债经营,不仅要考虑到创利能力,而且还要清醒地知道偿债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一些有关制度,运用考核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来分析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为了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建立偿债基金,可以使风险较大的负债偿还得到保障,尽量避免财务风险

(二)正确运用财务杠杆原理,提高自有资金收益率

财务杠杆原理是指企业使用一定规模的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自有资金的收益率。这是因为企业税前收益率的较小变化可以使自有资金收益率发生较大变化。但是财务杠杆也有好、坏两个方面的作用,它既可以使企业获得较高的收益,也可以使企业遭受较大的损失。所以正确运用财务杠杆的关键在于合理地确定负债规模,确定负债规模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例。

(三)运用流动比率等对偿债能力的分析考核指标,分析预测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

通过对偿债能力的分析,使企业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负债经营将给企业带来的是负债的风险,还是丰厚的利润,从而为合理筹资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四)获利防险需掌握的要点

1.举债决策要正确。使用借款的资金利润率必须大于借款利率;负债规模要合理,要与实际的最低需求量和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相适应,即使利润率大于利率,也不是借债越多越好。

2.财务结构要优化。(1)要使还本付息额度经常控制在货币收支顺差之内;(2)债源尽可能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3)期限搭配科学,分布合理,防止还债高峰不适时的到来; (4)资金成本包括筹资费用、利息或资金占用费,必须低于可靠的预期投资回报。

3.时效观念要强化。资金营运是一项时间艺术,要充分利用时间差,少投入、晚支付;早产出、多产出。举债投资中,要有时间上的超前意识。对发展前景看好的项目,初露苗头就应适时举债投入,捷足先登,抢占市场。

四、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尺度

1994年全国对12.4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结果显示,账面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5.1%,若扣除损失挂账的虚数,实际资产负债率为84.1%,其中49.1%的企业已成空壳或已倒挂。例如浙江省欠发达地区的浙西山区开化县,计经委直属的10家汇编内国有企业,账面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7.44%,其中50%的企业已资不抵债。如开化县日用化工厂,其拳头产品木糖醇的质量、收益率等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但在资产负债率已达100.63%的情况下,每年利息支出300多万元,流动资金不断亏蚀,正常生产已难以支撑。这些企业的现任领导都在极其困窘的条件下,加强管理,努力挖潜,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但受制于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债台高筑,难以为继,造成企业沉重的历史债务包袱。这当然有外部和内部的多种原因,现任领导和企业经营者也只能面对历史遗留下来的现实,挑起这副烂担子。过度负债,已压得许多企业难以抬头,本息越滚越大,陷入恶性循环。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提及的负债经营是指符合自身发展需要而有效的负债经营,那些经济效益极差,资不抵债,既无潜力可挖,又无发展前景的无法正常运行、盲目举债经营的企业,当然不在此列。也就是说,负债经营的前提应该是在资产及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预期效益也相应增长。

五、建议

负债经营既能发财,也能垮台。该贷不贷,财运不来;不该贷而贷,自找祸害。只要投资收益率高于借款利率,维持合理的负债规模,优化负债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认真监控和规避风险,负债经营将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但如背离市场经济法则,盲目失控地进行负债经营,亦必将给企业造成惨痛的后果。负债经营是发财?是垮台?高明的企业家当察之、慎之,避害趋利,奋力为之。

共同经营会计核算探讨 篇4

关键词:共同经营,核算,账户

当企业面临重大经营机会而无法独立运作时,企业可能与其他企业以共同经营的方式来抓住该机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合营安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准则》)的界定,共同经营是指合营方享有该安排相关资产且承担该安排相关负债的合营安排。划分共同经营与合营企业的重要标识是单独主体。如果合营安排构成一个单独主体,则属于合营企业。如果合营安排不构成一个单独主体,则属于共同经营。

一、《准则》中共同经营的会计核算

在共同经营中,合营方企业应当将合营安排中业务涉及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当作自身的业务来进行确认,并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1确认单独所持有的资产,以及按本企业的份额确认共同持有的资产;2确认单独所承担的负债,以及按本企业的份额确认共同承担的负债;3确认本企业出售其享有的共同经营产出份额所产生的收入;4按本企业的份额确认共同经营因出售其产出所产生的收入;5确认单独所发生的费用,以及按本企业的份额确认共同经营发生的费用。合营方企业向共同经营投出或出售资产等(子公司除外),应当仅确认归属于共同经营其他参与方的利得或损失。交易表明投出或出售的资产发生减值损失的,合营方应当全额确认该损失。合营方自共同经营购买资产等(业务除外),在将该资产等出售给第三方之前,不应当确认因该交易产生的损益中该合营方应享有的部分。交易表明购入的资产发生减值损失的,合营方应当按其承担的份额确认该部分损失。合营方自共同经营购买业务的,应当按照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合营方向共同经营投出或出售子公司的,应当按照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可见《准则》没有将共同经营作为独立的会计核算主体,而是将合营相关业务作为企业自身的业务来进行会计核算。

二、《准则》中共同经营会计核算存在的缺陷

1. 没有反映合营安排对合营业务的限制。虽然合营安排通常没有形成一个单独主体,但是合营安排还是会限制合营企业对合营业务的自由使用。合营安排的重要特征是共同控制。合营安排的共同控制是指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所共有的控制,并且对某项合营安排的回报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包括商品或劳务的销售和购买、金融资产的管理、研究与开发活动以及融资活动等必须经过分享控制权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后才能决策。合营安排的集体控制约定使得企业并不能自由决定其在合营安排中的相关业务活动,这就意味着企业不能自由处理共同经营中的业务活动所形成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由于合营安排造成的限制,有可能使得会计核算信息所体现出来的情况并不符合业务的经济实质。

2. 有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告中的损益信息失真。《准则》中允许合营企业从共同经营购买资产,在将该资产等出售给第三方之前,不应当确认因该交易产生的损益中该合营方应享有的部分。而合营方企业向共同经营投出或出售资产等情况时应当仅确认归属于共同经营其他参与方的利得或损失。合营方向共同经营投出或出售的资产发生减值损失的,应当全额确认该损失。

由于合营各方属于较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极有可能相互配合来达到合营企业特定的目标。《准则》中采用的共同经营会计核算方法使得合营方可以采取一定措施人为改变资产价值,从而使企业财务报告中的损益信息失真。

三、共同经营会计核算的改进建议

1. 应该设置新账户反映共同经营的情况。共同经营的合营方共同控制能够对具体的业务及相关的收入、支出等构成约束力。共同经营所形成的范围就是能够相对隔离于合营方主体的空间界限,因此共同经营的业务也应该相对独立于合营方自身所属的其他业务。既然合营方在共同经营中的业务相对独立于合营方的其他业务,那么就应该以特定的账户来反映共同经营业务相关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为此建议设置四个一级账户:共同经营资产、共同经营负债、共同经营收入、共同经营成本。

共同经营资产反映合营方单独所持有的资产,以及按份额共同持有的资产。共同经营资产的借方核算合营方单独或者按份额共同持有的资产的增加额,贷方核算合营方单独或者按份额共同持有的资产的减少额,余额在借方。共同经营资产可以根据资产类别设置二级明细账。共同经营资产下还可以根据资产性质设置折旧、摊销和减值准备等明细账户,用以核算合营方单独或按份额共同持有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及减值准备等。

共同经营负债是合营方单独所承担以及按份额共同承担的负债。共同经营负债的贷方核算合营方单独所承担以及按份额共同承担的负债的增加额,共同经营负债的借方核算合营方单独所承担以及按份额共同承担的负债的减少额,余额在贷方。

共同经营收入反映合营方出售其享有的共同经营产出份额所产生的收入。其中贷方核算当前发生的出售共同经营产出中合营方应该分享的份额,借方核算结转至合营方本年利润的共同经营收入,期末无余额。

共同经营成本反映合营方单独所发生的费用,以及按份额确认共同经营发生的费用。其中借方核算当前发生的、应由合营方单独承担的费用,以及按份额承担的共同经营发生的费用,贷方核算结转至合营方本年利润的共同经营成本,期末无余额。

通过比较一段时间中共同经营的收入和成本,可以获得共同经营业务收益的信息。

蚕桑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探讨 篇5

蚕桑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探讨

作者:孙晓洋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5期

蚕桑生产曾经是我镇的一项传统副业,从桑园面积到蚕茧产量、总产值、亩产量、亩产值曾一度领先全区,曾经在地方农业经济中占领过主要地位,但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由于种种原因,我镇桑园面积、产量、产值均急剧下降,蚕桑这个曾经占领农业龙头经济地位的产业几乎陷入绝境。到了二十世纪末,桑园面积濒临灭绝,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的精神,我们应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我镇的实情,在蚕桑重点村培植重点组、重点户,创建蚕业合作社,以茧站加蚕农的模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体,探索和推进蚕桑产业化经营,拟创建的模式为:

一、宣传发动

组建蚕业合作社是我镇蚕桑生产中的新生事物,为让广大干群在思想上认识蚕业合作社,镇组织分管领导、业务负责人,重点村支书、主任及养蚕重点户赴省内养蚕先进县市参观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之后利用媒体和座谈会进行宣传发动,使广大干群统一认识到创建蚕业合作社是产业化经营道路,是今后蚕桑摆脱困境,进入恢复、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再创辉煌的发展方向。

二、建立机制

蚕业合作社本着人社自愿,合同交售,二次分配,利益共享,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原则,制定蚕业合作章程,细化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责权,确保蚕业合作社的运行有章可行。按照章程建立合作社组织,设立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合作社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代表由社员推荐或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可选连任,每年召开两次社员大会,管委会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一般由7~9人组成,镇分管领导、农技站长、茧站负责人、重点村村委会主任、养蚕大户,做好以上基础工作后,蚕业合作社就可以召开成立大会了。

三、新建合作社的工作

建立蚕业合作社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产业化为导向的一种经济形式,其发展方向是确立以蚕桑为主导产业基础,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它是千变万化的市场,是千家万户的桥梁纽带。蚕业合作社是蚕桑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和手段,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形式达到提高蚕茧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蚕农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防止茧丝绸市场不稳定影响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四、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蚕桑生产水平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蚕农是否掌握管桑养蚕科学技术是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的关键,蚕业合作社要定期给社员进行技术培训,传授规范化的管桑养蚕技术,并发放技术资料,还要定期走村串户,深入桑园、蚕室,做好面对面技术指导,有效地使蚕农管桑养蚕水平有所提高。

五、加大力度,推广实用新技术

蚕桑生产是传统骨干副业,粗放落后的生产经营制约发展,蚕桑生产要上台阶,就要实施农业三大攻尖工程。首先要选择优良桑蚕品种,要选择产量高、品质好的桑树品种,选用优质、好养、抗递性强、产量高的蚕种。其次要以省力化养蚕为重点,依靠科技提高竞争力,要全面推广大棚养蚕技术,努力减少劳动成本,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

六、利用产调机遇,培植养蚕大户

蚕桑的产业化离不开蚕桑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所以我镇要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积极宣传蚕桑生产的新机遇,引导农民发展蚕桑。镇政府要出台鼓励政策,凡栽植一定规模桑园的蚕农免费提供桑苗,养蚕达规模的农户免费提供蚕种,并以规模户为示范户,以示范户带动全镇的蚕桑生产。

七、严格考核机制,实行二次分配

对入社农户要按照合作社的章程规定,从桑园管理到小蚕共育,桑树摘芯和蔬菜、大蚕期管理及簇中管理几个方面进行考核,以考核的结果作为二次分配的依据,对合作社管理工作人员也要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是服务和管理工作,考核结果与报酬挂钩。合作社二次分配资金来源于干茧销售利润,鲜茧交售结束后,合作社农户核对售茧卡和发票,根据社员交训蚕茧的质量和平时考核结果分档确定分配标准,分配金额张榜公布,召开现场大会,当场兑现到社员手中,从而提高蚕农管好桑、养好蚕的积极性。

八、创建蚕业合作社产生的效果

关于企业负债经营的探讨 篇6

【关键词】负债经营;原因;利弊;策略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激烈,对资金的需求也比较迫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为满足对资金的需要,往往通过一定的筹资方式,来获取所需资金,而举债就是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

从会计学上说,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在未来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经济责任。负债经营是指企业以已有的自有资金作为基础,为了维系企业的正常营运、扩大经营规模、开创新事业等,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和发行债券等形式吸收资金,并运用这笔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资产不断得到补偿、增值和更新的一种现代企业筹资的经营方式。

一、企业采取负债经营的原因。

企业决策者通常会因为企业状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举债行为。如:企业为了开拓市场,开发产品,进行融资,弥补资金短缺问题,这是企业战略十分重要的一步。与企业为了缓解资金周转不灵借入资金是不同的。根据借债原因的不同,企业的负债形式可以简单的分为如下三种:

(一)积极负债。积极负债是企业为了搞活经济,拓展产品市场,增加产品产业链,而采取的筹资行为。企业为了向市场投放新产品,就需要加大投入研发经费作为支撑。在企业经营中,很多企业将产品的研发视为公司发展的生命,实现企业战略的前提。九十年代初,韩国三星电子公司(SAMSUNG)只是韩国三星集团麾下一个生产低档黑白电视机的无名小卒,多年来,经过对产品研发和大量投入,如今是20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的全球知名厂商。与此同时,三星集团推进新的企业发展战略,至1997年底,负债一度高达380亿美元,通过举债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二)消极负债。消极负债是一种企业信用缺失的举债行为。由于到期无法还本付息,或者维持较高的负债率,给企业信誉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因企业信誉受损经营合作伙伴远离,企业进入一种消极的经营活动中。

(三)被动负债。被动负债是指由于企业自身经营不善,盲目投资,无法收回成本,到期无法还本付息的举债行为。由于投资失败,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无法承受短期负债,以借新债还旧债,陷入被动的负债恶性循环。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

企业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帮助企业摆脱财务危机,降低资金成本;运用不当,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甚至面临破产的可能。在具体操作中,企业既要看清负债经营的优点,更要了解负债经营的缺点,权衡利弊。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判断。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优点

1、财务杠杆带来的好处。财务杠杆系数DFL=EBIT/(EBIT—I)。通过公式,我们不难看出,当投资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时,财务杠杆作用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报酬率,且产权比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同时可以看出,债务利息是按照比例收取的,与负债的多少直接相关。不论产生多少利润,企业只需支付固定利率的利息费用,因此,财务杠杆的作用实际上是将企业的经营效果放大了。如果企业运用债务资金扩大生产经营后能获得更高的经营报酬,企业全部资产收益率大于借进资本的平均成本,在扣除定额债务利息后剩余全部归股东所有,从而提高了权益资本收益率,增加了企业净收入。当息税前利润增长时,普通股每股利润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反之,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普通股每股利润将以更快的速度下降,这就是财务杠杆作用产生的财务杠杆损益。

2、负债的税盾作用。由于收取的债务利息发生在税前,可以作为税额的减项,理解为债务利息帮助企业回避了部分税款,这就是负债的税盾作用。税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看作是企业将营业成本转嫁给了国家财政的一种做法。由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借入的资金越多,支付的利息费用就越大,需要支付的所得税税款就相对越少。如:假设企业所得税率30%,利率10%,企业为向债权人支付1OO元利息,由于利息在税前支付,则企业只需产生1O0元税前利润即可(企业完全是贷款投资)。因此,“税盾作用”使企业贷款融资相比股权融资更为便宜。

3、弥补资金短缺,缓解资金紧张

随着生产规模或业务的扩展,资金的需要量也在增加。在产品销路好但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从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就能缓解资金紧张,扩大生产经营范围, 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4、有效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负债筹资的利息支出是税前支付,这使企业能减少交纳的所得税。在资金总额一定时,一定比例的负债经营能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使企业更快地扩大经营规模。

5、抵制通货膨胀的影响。在通货膨胀环境中,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企业负债的偿还仍然以账面价值为标准。所以,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实际偿还款项的真实价值必然低于借入款项的真实价值,企业通过负债经营得到货币贬值的利益。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缺点

1.财务杠杆带来的负效应。当企业全部资产收益率低于借入资本的平均成本时,借入的资本所获得的利润不足以支付借款的利息,只得使用权益资本产生的利润弥补。由于财务杠杆的放大作用,使得企业净收益和股东收益承受损失。

2.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在成长期和成熟期,因为业绩增长迅速,利润巨大,很容易支付利息。但随着产品竞争力的衰退,企业进入低谷后,固定的利息负担,会使得企业利润迅速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短期负债长期化,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甚至影响企业再筹资的难度。随着企业负债增多,并伴随企业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责任加大。企业一旦经营出现困境,现金流量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必然会以损害所有者权益来清偿债务,甚至出现债权人要求进行破产清算的险境。如:2001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京瓷,2008年1月中旬以3.75亿美元收购三洋公司手机业务部,成为日本最大的手机制造商,跻身全球第六,但这一雄心仍难掩其在中国市场的尴尬。据最新财报,截至2008年12月31日,京瓷振华资产总额为5304万元,负债额高达6686万元,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最终退出中国市场。

3.影响股价。就股份制企业而言,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不仅影响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还会影响股票的市场价格。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允许范围时,负债率越高,股票风险就越大,投资人对股票就会失去信心,其市场价格必将下降。

4.削弱企业再筹资能力。当企业过度负债,导致资产负债率过大,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还本付息,将影响企业信誉和再筹资。

三、企业负债经营策略的制定。

负债经营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企业要发展,经济要增长就得有投入,在企业自有资本短缺的情况下,举债投入无可非议。在一般情况下,负债成本必须低于投资项目预期回报额,否则,经营无利可图,任何优惠的筹资条件和诱人的投资项目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负债投人的总原则,合适的负债成本是负债经营的前提条件。

(一)确定最佳负债规模

企业应兼顾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充分考虑企业未来时期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及稳定程度,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的情况等因素,以确定最佳负债规模,保持自有资金和负债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不能过分强调财务杠杆的作用而盲目过多举债,增加财务风险。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经济环境恶化,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就可能下降到利息率以下,就将使自有资金收益率因此而降低。负债比例越高,自有资金收益率降得越多,会加重企业的危机,出现财务杠杆反作用。

(二)保持适度的负债结构

一是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决定了企业的融资环境,影响着企业的负债结构,企业要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及融资环境加以判断。企业应首先判断进行负债经营对企业是否有利,一旦确定应改进负债经营,随之要确定举债额度,合理掌握负债比例。二是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企业在举债筹资时,必须考虑合适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随着改革的深入,举债方式由过去单一向银行借款,发展到可多渠道筹集资金,企业应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常见的方式有:向银行借款、向资金市场拆借、发行企业债券、稳妥的使用商业信用等。企业在选择筹资渠道时不能病急乱投医,要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同时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企业借入资金的使用期限短,企业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就大;使用期限长,风险小,但资金成本高。所以企业对不同期限的借人资金要搭配合理,以保持每年还款相对均衡,避免还款过于集中。

(三)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资金使用方向出问题,就会增加资金成本。所以,企业在融资以后,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应尽量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项目,以保证增加资金的流转速度。在筹资的过程中,也要按照企业自身需要制定筹资计划,举债过多或过早都会使资金闲置,增加利息负担,提高的企业资金成本。

(四)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风险机制

由于负债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利益的流入,还带来了经营风险,因此风险控制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环。控制负债经营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建立一套全面、规范的预警管理程序和预警体系,加强风险的发现、监控和预警管理。

(五)重视企业信誉

培育融资信誉很重要。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与金融机构打交道。经营往来中,信誉是第一位的。不惜一切来偿还贷款以树立自己的信誉,是不少小企业的做法。因为他们相信,在不久以后信誉可以帮助他们来融资。

负债经营是企业筹措资金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负债经营对于公司经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增加公司收益,较快提高资本收益水平和增加资本结构的弹性。当然,负债经营也有风险,弄不好就会债台高筑甚至破产。但是如果能够把握住债务规模,控制好负债结构,强化资金管理与合理调度资金,就会化风险为利益,最终实现企业核裂变式的快速发展。如何发挥负债经营的优势,减少负债经营风险,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难题。从一般原理出发,适度的负债经营有利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积极而进取的经营风格。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模式。公司必须从自身环境的综合分析出发,进行全盘考虑,确定合适的负债经营比例。

【参考文献】

[1] 谢秀琴.浅析企业负债经营[J].黑龙江财会.2003(03)

[2]王静思.企业负债经营及财务杠杆分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4(09)

[3]许秀梅.企业负债经营的适度性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8)

经营探讨论文 篇7

专业化与多元化是企业在经营战略上的两种不同选择, 是企业制定战略时候的一个重要决策点, 同时也是往常困扰企业决策者的一个问题。在国内, 多年来, 对该不该多元化、该不该专业化的问题一直在管理理论界被热炒, 有类似“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船小好掉头, 船大抗风浪”争论, 这都是针对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形象化的说法。

在管理学上, 专业化是指企业将所有的资源与能力集中于单一业务, 以求增长发展;多元化又称多角化、多样化, 多种经营, 是指企业增加新的产品或事业部, 向更广泛的业务领域拓展, 就定义来讲专业化与多元化似乎是两个相对独立或相互对立的经营战略。判断一个企业是多元化经营还是专业化经营并不是很直观的事情, 本人认为从这个角度来判断一个公司是做的专业化、二元化还是多元化的业务, 区分就在一个“元”字上, 就是说看它做的是几个“元”, 如果业务被分配到了没有什么联系的两个以上的结构里面, 那就是多元化经营。这个“元”既不是行业, 也不是产品的多寡, 而是业务的一致性和关联性。我们的俗话有一个说法很形象, 就是说“几摊业务”, 往往是一摊摊业务之间都是独立经营的, 虽然说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公司, 互相之间并不搭界, 这就表现出来了“多元化”的特征。

其实, 所谓的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是相对于具体的企业来说的, 同样的业务, 对一个企业是专业化经营, 对另外一个企业就可能是多元化经营, 这和企业的规模、经营模式、管理手段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专业化和多元化都是相对而言的, 企业既可以从专业化走向多元化, 也可以从多元化走向专业化。

世界上不同的企业在这两种模式的选择上都有成功的案例, 但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 专业化经营似乎成功的概率更高一些。我国企业在这两种模式上的争议也非常多, 到底那一种模式更好, 见仁见智。本人认为, 这两种模式都可以成功, 关键在于你能否掌握实现这种战略的能力。就好像是不同的人天生的核心特长也不同, 有的人左手灵活, 有的人右手更灵活, 而有的人左右两只手都一样灵活!到底哪一只手使用起来更灵活?这要取决于你具备使用哪只手的能力!战略也是一样!

一方面, 专业化经营的战略, 它对企业利用资源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深度上, 也就是要将所有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专注, 一心一意,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因为专业, 所以专注;因为专注, 所以更专业;因为专业, 所以更容易形成核心竞争力, 这就是选择专业化战略的理由。

另一方面, 多元化经营的战略, 对企业的要求就是必须具备同时使用两只手的能力。多元化战略还要分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战略两种。相关多元化又分为按照产业链向上下延伸的纵向一体化战略和向产品线左右延伸的横向一体化战略;非相关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进行与主营业务没有太大关联性的行业或业务的战略。

无论采用哪种战略都有成功的企业, 但相对于非相关多元化战略, 相关多元化战略的成功率要大得多。

以生产饲料起家, 拥有410亿元身家的刘永行, 在东方希望集团的扩张中, 选择了纵向的扩张方式, 即向上、下游打通产业链。近年来, 由于饲料业利润率下降, 刘永行一直在寻找第二主业。近年来, 东方希望集团开始大规模投资铝业, 构建从氧化铝生产、火力发电到电解铝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同时, 东方希望集团也向饲料原料之一的赖氨酸产业拓展。还有其他企业也选择了纵向多元化战略, 台塑集团就是典型的案例, 王永庆因打通了塑胶和化纤行业的上、中、下游经营环节, 得以独步台湾。目前较为典型的混合型扩张案例中, 复星集团算是比较成功的。以制药起家的复星集团, 目前涉足了制药、房地产、钢铁、商业、金融等诸多领域。

二、企业专业化经营与多元化经营的优劣分析

专业化经营和多元化经营是企业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寻求生存发展的手段, 只有了解专业化经营及多元化经营的优劣, 才能促使企业正确地选择发展道路。

(一) 专业化经营的优势与劣势

1. 专业化经营的优势。

(1) 节约资金。对于一般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 资金始终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产生最大的利润是每个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些资金对于在某一市场细分中进行专业化经营来说, 会相对充裕。但如果盲目进行多元化发展的话, 这些资金必将捉襟见肘, 并且难以在某一领域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 难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选择专业化经营的道路是一般企业现实而必然的选择。

(2) 能够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获取专业化优势的超额利润。专业化经营强调的是在产品或服务的技术水平、差异化和市场认可度方面达到专业化。这个专业化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专业化初期、专业化中期和专业化成熟期三个阶段。随着专业化的增强, 企业的竞争能力也会相应的增强, 等到了专业化成熟期后, 企业已经从生存危机的问题中解脱出来而开始关注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进入成熟期的企业, 其获取利润的能力会大幅度增强, 拥有专业化优势的企业会获取超额利润, 为企业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3) 专业化经营的企业会更认真的研究自己行业的发展前景, 明确企业所处的具体阶段, 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在中长期目标充分考虑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充分研究并促成企业规模和企业专业化水平的合理关系。已经进入国际市场的专业化经营的企业, 会面向国际市场, 踏踏实实的经营, 致力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着重将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向纵深方向发展, 以谋求企业的国际地位。

2. 专业化经营的劣势。

(1) 抵抗风险能力较弱。专业化企业生产产品的类型单一, 资源过于集中在某一产业, 因此, 容易形成对某—产业市场的高度依赖, 一旦该行业出现动荡或企业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减弱, 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2) 市场容量及技术的“瓶颈”问题。企业如果只发展单一产业难免会使其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也会造成企业的富余资源闲置。另外, 由于企业只针对特定产品进行研发, 而技术创新又是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 因此, 企业很容易因为某个开发项目的失败而陷入资金和经营的双重困境中。

(二) 多元化经营的优势与劣势

1. 多元化经营的优势。

(1) 充分整合利用企业内部力量的优势。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是将多个产业、产品放在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内进行。在这个企业或集团内, 可以充分整合企业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管理优势等资源优势, 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多元化经营还可实现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建立, 并且将外部非确定性交易合约变成了内部合约。

(2) 可以有效地规避企业经营风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 产业升级和产品的新老更替越来越快, 任何一个行业和一种产品都会从繁荣走向衰退。实现多元化经营, 可以丰富企业的产品线, 将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组合在一起销售, 避免由于单一产品过时或替代品的出现而引起的经营风险, 企业将资源分散到不同产品或行业经营中, 能够避免经营范围单一造成企业过于依赖某一市场易产生波动的弱点, 使企业在遭受某一产品或经营领域的挫折时, 通过在其它产品或行业的经营成功而弥补亏损, 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并尽量减少风险损失。

(3) 追求利润优势。企业发展的目的在于追逐最大化的利润, 如果它的经营范围只局限于某个行业, 那么它的利润自然也就局限于该行业;与之相对应, 如果企业能够进入多个行业, 自然所取得的利润就来自多个行业, 且不说新进入的行业一般都是利润较为丰厚的行业, 就算某个行业出现了不景气的情况, 企业仍然可以从其它的行业中取得利润。

2. 多元化经营的劣势。

(1) 规模经济的丧失。多元化经营在某种程度上是以规模经济的代价换取企业经营风险的减小。对于那些技术含量和资金含量比较低, 如简单的加工业, 这种经营方略是值得的。但是, 对另一些高科技含量的行业则不同, 风险减小获得的收益不足以弥补规模经济丧失的损失, 特别是在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竞争越来越集中到技术和资金上, 多元化经营使得企业在技术和资金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有的学者认为, 这一点是多元化经营的最大弊端。例如, 广东省的TCL公司上市时候其主营业务是十分突出的, 但后来走多元化经营战略。实际上企业在关键技术上的投入都不够, 这样做的后果是资产的大量浪费和市场的无序竞争。国外企业如IBM、西门子、飞利浦等商业巨头也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2) 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有财务风险。有些企业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做法, 不是分散风险, 而是自我扩大风险。如果能有限度地进行多元化经营, 不仅会减少资金筹措与配置的压力, 而且可以增加连带作用, 提高成功率, 使企业集团稳定持续发展。

(3) 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会造成管理质量下降, 这是因为这一行为会使企业的分支机构迅速增多, 促使企业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 导致企业集团总部因管理负荷过重而导致的管理质量下降, 往往使无关联企业在兼并之后无法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三、对企业选择经营战略的思考

笔者认为, 就专业化经营和多元化经营本身来说, 并没有优劣之分。国内的一些企业之所以在专业化或是多元化的道路上失败, 主要是没有选好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因此, 本文提出企业选择经营战略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自身。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自身实力的客观评估, 在选择经营战略时首先考虑的是企业可能获得的利润, 而对企业选择战略后所面临的风险则考虑不周。往往是进入新行业或新领域后才发现事情并不像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 一旦技术、资金或市场其任何—方面出现问题, 都有可能引发企业的经营危机。由于前期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 这时企业往往又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因此, 企业要想不断发展, 首先就要对自己进行客观分析, 对自身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客观地选择经营战略, 提高成功几率。

2.分析产业前景。任何产业发展都具有周期性。国内企业在经营战略的选择过程中应该对将要进入的产业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 搞清其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产业应该采取迅速进入占领市场的策略, 而对已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则应该慎重考虑, 除非企业本身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能够在该产业中形成垄断地位, 否则不应贸然进入, 避免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后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3.避免主观因素干扰。企业在选择经营战略时往往会受一些不正常因素的影响。许多企业在选择经营战略时不是根据企业需求而选择, 而是根据经营者的个人喜好而选择。另外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在经营战略的选择上往往不能自主, 行政命令的干预使得企业的经营方向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些因素的出现无疑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要想成功发展, 就必须摆脱这些困扰, 一切应以企业的根本利益为重。

4.企业应变能力。由于市场的需求是变幻莫测的, 所以企业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必须对市场的变化有所反映, 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无论企业选择的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都并非是一劳永逸的, 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适当地转变经营策略以符合市场需求, 从而保障企业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失。

总之, 不论专业化经营或多元化经营, 只要适合企业的发展, 就是好的战略。切勿认为某种战略是万能药, 而陷入其中, 只有符合自身需要的, 才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哈佛商业评论译丛之企业成长战略.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赵国杰.西方企业经营战略研究的源流、学派与比较.理论探讨, 1997 (9)

[3].[美]迈克尔·波特, 高登第, 李明轩编译.竞争论, 中信出版社, 2003

[4].康荣平, 柯银斌.企业多元化经营。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5].于唤洲, 李鹏鸽.专业化与多元化的比较与选择, 理论探讨, 2005 (1)

供电企业质量经营的探讨 篇8

(1) 销售渠道不畅, 供电服务滞后于客户用电需求; (2) 电网建设跟不上, 存在有电送不出和有电用不上的现象; (3) 过高的电价水平抑制了客户用电需求。

2 供电企业质量经营必须实行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统一

对供电企业而言, 质量包括2个方面, 一是员工的工作质量, 二是电能质量。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思想业务水平等都是影响工作质量重要因素;而电压、频率、波形、供电可靠性是影响电能质量的4个要素。如何使质量满足客户的需要, 是供电企业应该面对的重大课题。质量经营必须实行标准化和个性化相统一。

(1) 在发供电系统正常情况下, 供电方应当保障用电人受电端的供电质量符合国家或电力行业标准, 并连续向客户供电, 不得中断。依法需要中断供电时, 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事先通知客户;对供电可靠性、电压、频率、波形有特殊要求的客户可分别单独订立供用电合同附件。

(2) 对专变大中客户全省统一抄表时间, 其他客户则由各地自定。对专变大中客户不同电价类别的电量原则上实行分表计量, 对不能分表计量的客户, 定比定量要拿出标准的操作办法。尤其是对银行、电信、联通、移动等公司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3) 对业扩费用的收取应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并且对业扩费用发票、电费通知单、电费发票应有统一的标准, 但收费的方式可多样化。

(4) 电能计量检定、安装、轮换应符合国家或电力行业新标准, 新标准未规定的, 则按旧标准或省电力公司标准。但由于计量资金投入少, 历史欠帐太多, 难以做到全部按标准执行, 应按客户用电量的大小进行排序, 逐步到位, 减少效益的流失。

(5) 服务的标准化和多样化的统一。对照国家电网公司规范化服务标准, 实行服务标准化。同时建立用电客户电费信用评价体系, 对不同信用等级客户实行不同的服务和优惠;建立特殊客户群体档案, 对其有针对性地实行差异化服务。

3 供电企业质量经营策略

(1) 必须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营销管理机制。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 企业行政一把手应总体负责电力建设→生产运行→电力销售一体化;行政分管领导要负责电力产品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的一体化。企业各部门应改变过去那种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分块管理、各自为政、互不协调的局面, 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战略观念。各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营销部门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并且要组建市场营销部的管理模式, 实行统一管理, 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扯皮, 提高工作效率, 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 必须搞好优质服务。在提供服务方式上要主动向客户推出多种用电方式和付费方式。如湖南省益阳电业局在解决客户缴费难的问题做了许多有益探索。长期以来, “缴费难”成为老百姓反映的电力服务焦点问题, 也成为影响电费回收的重要因素。如何最大限度的方便不同类型的电力客户, 同时减少企业电费风险?近几年来, 益阳电业局不断拓展交费途径, 先后开通了网上缴费、邮政代收、POS机缴费、网上批量代扣等缴费方式。目前又联合中国银行益阳分行推出的“居家安心卡”, 是专门为解决居家缴费设计的一款新一代长城信用卡, 独具借、贷合一功能, 是该局推出的“非现金缴费”方式的主打产品。其主要优点有:无须出门、自动缴费;免费短信、明白消费;缴费抽奖、年费全免;存款有息、取现免费;卡上有钱无钱均可缴费, 透支享有免息期。办理了“居家安心卡”, 客户再也不用月月担心忘记交电费而遭遇停电烦恼, 企业电费风险进一步化解, 达到客户与供电企业“双赢”的效果。

(3) 要加快配电网改造和建设步伐, 解决电网“卡脖子”问题。长期以来, 供电企业仍存在有电送不出现象, 目前客户投诉内容大都是供电质量问题。所以建立现代化安全可靠的配电网络, 保证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是客户对供电企业的最基本要求。供电企业必须加快城乡电网建设, 实施城乡电网环网、互供和手拉手工程, 逐步提高城市配网绝缘化、电缆化、自动化水平和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并以坚强的电网为支撑, 加强可靠性管理, 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 为扩大市场创造条件, 做到有电卖得出, 客户用得好。要树立生产为经营服务的思想, 减少停电时间、停电次数, 保证城乡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电, 形成新的电力销售增长点。

(4) 要有竞争意识, 实施多种促销策略。一是广而告知。电力营销一般不做产品广告, 但可以做一些宣传广告、标志广告、服务广告, 广泛宣传“电是最方便、最清洁能源”, 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 同煤气、燃油等其他替代能源展开竞争, 促进销售;二是人员推销, 电力营销人员主动上门走访客户, 实现双向沟通, 使企业与客户建立起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三是营业推广。如采用客户座谈会营销方式, 对客户产生诱导作用;四是公共关系。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会议等传播媒体, 宣传供电企业的服务宗旨、精神风貌、先进典型。

(5) 引进质量经营理念, 建立质量经营体系。需要建立的电力市场质量经营体系, 应该具备市场研究、市场开发、需求侧管理、业务发展、客户服务、电力销售、合同管理、公关与形象设计、用电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咨询等功能。要强化市场职能与服务职能, 同时还必须建立高效、统一、有序的运行机制, 将市场需求信息快速反馈给计划、生产、调度、经营、基建、物资材料等部门, 使各部门都能够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协调运作。

(6) 加强供电企业营销工作质量监督, 减少企业效益流失。电力营销稽查是搞好供电企业内部管理, 加强自我约束, 查处电力营销工作中的服务事故、营业差错与违章行为以及违约用电与窃电行为, 检查监督国家供用电政策执行情况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热电企业经营管理探讨 篇9

一、热电企业所具备的特点

热电企业是电力行业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成分, 可是其在一些方面又和我国大型发电企业或者供电公司有着巨大的区别, 热电企业拥有电力企业所有的特征, 另一方面热电企业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1. 热电厂的选址一般为建成的繁华工业区中, 可以替代周围众多的分散运行的小锅炉, 可以进行集中管理, 热负荷能够顺利的达标, 建设维护资金容易筹集, 热电厂建成之后能够及时的对周边进行供热, 能够实现较为良好的经济效益。

2. 热电厂在建设的时候能够事前进行申请, 可以完全服从城市的总体规划与城市的热力规划, 进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重建。热电厂的建设开始逐渐成为电力部门、地方政府、企业三方面共同参与协商建设的情况。

3. 能够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因为热电联产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省燃料, 减少燃料的消耗, 锅炉容量大使得热电厂的热效率非常高, 能够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可以提高除尘效果, 所以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当地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因为热电厂能够最大程度的建设燃料的消耗, 进而能够减少因为运煤和运灰渣的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可以改善当地的空气与环境质量。

4. 能够解决当地电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经济发达地区对电力的需求就比较高, 用电紧张局面成为限制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而热电企业可以作为当地用电高峰期辅助的电源点, 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电高峰时段电力紧张被动的问题。

5. 热电企业可以提升供热质量,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为小型分散的锅炉房在供热的时候受制于设备条件和煤质变化的影响, 导致供热质量特别差, 而热电厂的集中供热能够保证供热平稳连续, 供热质量稳定可靠质量非常高。

二、目前热电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直以来因为我国热电装备发展水平较低, 技术含量和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而且后续投入的不足, 使得热电企业硬件方面有着严重的缺陷制约着热电企业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因为热电企业本身市场定位不够准确, 在很多时候都是立足于保生产和保供应这一低层次管理上, 在主观上往往比较轻视热电运营过程中的质量与效益。所以如果横向比较的维度来理解的话, 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热电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依然较为落后, 在技术上以及工艺上存在巨大的落差, 不能够进行科学的内部成本控制, 没有足够的创新动力, 这已经严重制约了热电企业快速顺利的发展, 影响了热电企业在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上的进步。

1. 经营管理上自我发展能力差。

热电厂建设涉及的内容较多, 机械设备投入较大, 后期维修和扩建更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并且投资回报周期特别长, 在短时间内不能回笼资金, 很多热电企业都不能经过自己的积累来进行扩张和发展, 面对越来越庞大的供热市场却因为资金跟不上而不能进行扩建工作。

2. 行业管理工作存在许多漏洞。

因为热电企业投资主体实行的是多元化政策,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而且因为某区域热电企业行业管理上的不统一, 各部局虽然属于热电厂, 技术力量也较为先进, 可是在领导机关方面也没有专职的机构, 通常只是派遣一到二个人代为管理, 有时也没有人来进行管理, 通常只有原电力部所属热电厂才有较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3. 热电企业市场不稳定。

很多的热电企业都是归地方所有, 或者是经许多独立的投资者进行建设的, 并且当前许多电力集团或者是某些省电力公司也投资参与到热电厂的建设之中。尤其是在电力特别紧张和短缺的阶段, 热电企业只要能够提供一定的电源, 电网就无条件要。电力需求降下来之后就会出现各种矛盾, 电力市场存在的压力就会彻底暴露到人们面前, 各个电力网和省电力公司会在进行发电计划与调度的时候会提前和优先考虑到自己投资的电厂, 此种结果成为当前许多热电企业特别担心的问题。

4. 缺乏先进的技术。

热电企业一直存在着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的现象, 尤其和火力发电厂大机组相比, 更是显得特别落后, 许多设计以及制造单位都对目前的热电厂不够重视, 不能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在科研方面投入特别少, 没有重点技术作为支撑, 一些热电企业依然应用的是小火电技术, 尤其是当前信息化水平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成熟, 许多热电企业自动化水平特别低, 和时代出现了严重的脱轨情况。

三、促进热电企业经营管理发展进步的措施

热电企业面对当前所遇到的众多问题, 必须要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 进行深化改革, 能够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促进热电企业的发展。

1. 经营管理上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

热电企业需要应用新技术来降低发电供热煤耗,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热电企业压力。第一, 要想办法务必要更换压力与温度更高的锅炉与发电机组, 这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并要应用当前较为流行的适应能力特别强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经过更换设备引进先进的技术把热电厂的煤耗降下来。第二, 要能够引进当前较为先进和科学的系统优化技术, 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锅炉和机组能够维持在最佳工作状态。第三, 需要增强热力管网的自控水平, 要进入现代化的自动控制设备, 增强信息化水平, 减少中间环节的损失和浪费。第四, 要尽量多应用蒸汽动力设备, 以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厂用电率。第五, 热电厂要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尽量发展冷却水供热技术, 在提升综合热效率的基础上来降低水资源的浪费。第六, 热电企业必须要更换更为先进与高校的板式换热器, 进而提升热电厂的热能转换效率。第七, 在余热回收过程中要应用当前比较先进的热泵技术, 提高回收低品位热能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2. 信息时代要引进电子办公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

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 热电企业必须要能够充分引进现代办公技术,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热电企业办公之中, 可以提高热电企业的工作效率。应用电子商务可以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工作, 可以极大的缩减热电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可以极为有效和科学的减少热电企业中间环节资金的流失。

3. 热电企业需要全面推行目标管理。

热电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推行目标管理的方针政策, 首先要制定全厂的方针目标, 之后以此为基础科学制定热电厂日常运行的分目标, 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详细的目标实施对策。热电厂要制定科学的管理网络, 要形成总厂、分厂、班组的详细管理网络, 一级一级来进行管理, 实施目标负责制。热电厂要制定详细的奖罚制度, 对于工作突出表现优异的个人或者班组要进行奖励, 最大程度地调动热电厂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摘要:热电企业是新时期能源领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基础保障, 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 热电企业有着自身的优势, 例如具有区域性垄断, 可以开展多方位的节能环保, 而且离负荷中心特别近, 社会需求大等。但是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例如投入改造建设的资金短缺, 内部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技术工艺和先进国家相比依然有差距。而为了改变当前的劣势促进优势进一步发展, 需要加强热点企业经营管理力度。文章以此为出发点, 首先探讨和分析了当前热电企业的现状, 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最后提出了提高热电企业经营效率提高热电企业竞争力的经营管理促使, 希望通过管理创新能够提升热电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热电企业,经营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韩晓平.热电企业在困境中求生存[J].中国投资, 2005 (05) .

[2]王泽泉.企业热电联产系统改造之初探[J].四川丝绸, 2005 (01) .

[3]陈和平.我国热电联产政策及状况的评述[J].热力发电, 2001 (02) .

医院经营管理策略探讨 篇10

1 创新医院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医院已不仅仅是营利性、福利性的卫生保障单位,而是一个知识密集,多学科、多系统高度综合,经营相对独立,高风险、高竞争的经济实体,正经历着体制转轨带来的深刻变化。

1.1 医院管理模式滞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管理主要侧重于医院内部的组织与安排,力求以较高的效率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医疗保健任务。进入市场经济,一方面医院在医疗质量、医疗技术、硬件条件及医院规模等方面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外资医院及营利性医院的竞争以及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病人对医疗服务需求日渐提高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此外,国际医院管理的先进经验及运行模式也引入了国内医疗市场,其突出特点是机制灵活、讲究效益、以人为本、注重服务。因此,医院管理不再是原来那种自我封闭的组织与安排模式。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与有限的资源约束,其任务是努力实现在较高的劳动效率基础上的良好经营效益,其目标是在一定的经营环境下,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即医院管理从内部管理转移到外部与内部相统一的经营模式。

1.2 医院经济管理地位突显

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多的介入到医疗领域,医院的经济管理地位越来越重要。医院的经济管理已不再视同于财务会计的具体工作,而是作为一种涵盖财务管理,内涵与外延极大扩展的科学管理方式。医院的经济管理已从被动、弱化、机械的具体工作,逐渐转变并强化为一种主动、有效且广泛应用的医院管理方式。医院的管理机构也必须不断适应医院发展和经济管理职能拓展的需要。医院原有的自下而上逐级由财务处(科)、院务部向院领导负责的单一管理机构已逐步变迁,随着医院经济管理地位的改变和管理职能的拓展,医院的经济管理机构还将由隶属形式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向财经职能多样、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组织形式变迁。

1.3 医院经营管理职能进一步拓展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主体配置资源,医院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学会利用市场规则,科学计划和合理获取资源,必须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因此,医院管理的职能不断拓展,已使医院的财务管理从注重对上级拨款进行预算管理,逐步转变为成本核算管理。随着医院经营性质的划分与确定,医院管理职能将更加注重于市场和供求的分析及预测,注重筹资、投资的论证与决策。医院经济管理职能将主要围绕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注重医疗服务的投入产出效益,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在内涵上不断深化、外延上不断拓展,从而向更高、更广的层次上发展。

1.4 医院管理手段急需改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医院的管理手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普遍建立了局域管理网络。医院的经济管理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解除了会计繁重的手工劳动,提高了效率和效益,为医院经济管理创造了条件和基础。医院经济管理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使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促进医学科学与临床技术的发展,使经济管理信息在更大更广的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使经济管理手段与医院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和更加科学有效。

2 现代医院经营理念创新

医院经营理念的内涵,一是指医院的使命和宗旨。它主要阐述医院为什么而生存,即医院生存的价值取向,是为患者服务,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是医院的最高理念,是医院全部经营理念的灵魂;二是指医院的目标。主要是指医院长期的根本性的价值目标,包括医院发展的各种指标体系,是医院使命和宗旨的具体化。从理论意义上讲,大致包括四个方面:(1)经营理念是对医院的所有活动的价值规范。它规范了医院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责任,或者说规范了医院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组织的价值基准,是医院经营的基本依据。(2)经营理念是医院发展目标的指南。它指明医院前进的道路和发展的方向。(3)经营理念是医院经营决策的指导思想和思维方法。(4)经营理念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经营的价值取向,是凝聚和指导医院医疗、护理、技术人员行为的经营价值观。

2.1 社会效益观念

医院经营活动的方向、性质、责任决定了其首先要体现社会性、服务性,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要求医院必须具有这样的战略思想:不仅应当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而且能够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应当强调指出的是,作为医院这一特殊的社会组织,必须把社会责任作为最高目标,而把利润最大化的传统目标放在其次。

2.2 市场经济意识

首先是诚信,必须树立珍惜信誉的思想,医院信誉是指医院在其有形资产的基础上,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要求医院把自身的组织声誉、医疗声誉、服务声誉,看作是医院的生命,作为一种医院的观念性无形资产。其次是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必须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通过市场获取医疗资源,使医院做大做强。

2.3 不断创新精神

创新是医院生存发展之本,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它已经成为医院管理采用的重要经营思想。创新是医院制定有效经营战略的基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思想要求医院将追求卓越、追求风格、追求独创、追求新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医疗产品及市场等领域开发创新。

2.4 人本主义思想

当前很多医院把以人为本作为处理内部成员关系的一种基本准则,医院把所属人员视为医院的内部公众,认为他们既是医院医疗活动的直接提供者,又是医院各种活动的直接当事人,把他们作为医院各项功能运转的原动力。在现代医院管理经营理念中,这是很不够的,还必须把这一思想贯穿于为患者服务中去,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设计经营原则、医疗产品。

3 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创新

医院企业化经营是时代趋势,不论是国有医院、外资医院还是商业医院,企业化经营是根本之道。医院是一种服务性机构,患者就是我们服务的顾客,如何满足顾客的需求是企业化经营最重要的目标。企业化经营的根本之道在于建立成本会计及责任中心,设定年度目标,对目标的实现实施奖惩,同时运用科室责任经营制刺激大家的荣誉心和责任感,以发挥最大的潜能。

3.1 成本管理

先将总成本按重要程度细分,然后按照不同的会计科目排列,最后依据不同的成本类别及会计科目完成成本明细报表。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及间接成本,直接成本的分摊可依据各科室所承担的工作量或获得的医疗收入占总工作量或总医疗收入的比例来进行。间接成本的分摊,如水电开销可按各科室的面积、床位、病人数或医疗收入比例来计算。此外为提高成本分析的准确性,还应制定单项成本分析单,内容包括:作业流程、消耗器材、参与人员、使用设备、设施的种类及其使用年限等,再进行汇总,可计算出每一诊疗项目的成本。这需要工作第一线的医生、 护士及医技人员配合填写。

3.2 目标管理

医院为贯彻实行经营理念应设定发展目标。目标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应尽量避免制定抽象的目标,因其无法追踪考核也无法评估成效。例如 “提高医疗水平”、“增强管理能力”等。真正有效的目标管理应是鲜明有力,可量化、可操作,具有可行性,与大家利益相关且有一定挑战性,例如:“年医疗收入增长率”、 “床位周转率”、 “门诊病人增加数” 等, 这些目标的设立都有数据作为依据, 便于评估调控。

3.3 绩效管理

医院应当对临床、医技科室的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当各科室达到各种量化的目标或完成各项指定任务时,医院应及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当个别单位未能达到量化的目标,首先要减少其奖金数额,施加一定压力;其次医院应协助其找出原因,并研究改进的方案,采取应变措施,以促其完成或达到既定目标。

3.4 完善院科两级核算体系

首先,调整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医院的经济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以期达到医院经济核算和经济管理的实际统一。其次,制定科室成本核算办法。医院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可移植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制定科室成本核算办法,规范核算的收入、费用项目,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建立责任制成本考核指标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以及成本信息反馈体系。最后,制定成本控制措施。通过制定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以及成本权重,对材料消耗、差旅费、公务费等实现事前控制,对服务质量、科研成果、科技创新等进行量化考核,从而实现控制支出、节能降耗的目的。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学习经营理论、借鉴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做好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使医院的资产保值增值是值得医院管理者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医院,经营管理,经营策略

参考文献

[1]沈文捷.医院信息化措施对医院经营管理推进的作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41).

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 企业战略 多元化经营 风险防范

近年来,关于专业化与多元化经营一直是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关注的重点问题,而企业多元化经营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典型的经营战略。多元化战略由著名的“产品市场”战略大师安索夫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是企业最高层为企业制定的多项业务组合战略,是企业为涉足不同行业环境中的各项业务制定的发展规划,包括进入何种领域、如何进入等。多元化战略通过进入与现有事业在价值创造活动上相互有关的事业或进入一个全新的事业领域,而求得企业的更好发展。

应该说,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多数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企业几乎都采用利这种经营战略。从目前看,主要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规避风险,实现资源共享,产生1+1>2的效果,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企业管理者选择企业多元化发展模式时,一般都有一定的原因,而且常常很复杂。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多元化的原因。对于企业来说,外部环境是指市场或政府,内部是指企业自身。

1.外部环境的原因

1.1产品需求趋向停滞

任何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容量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亚当·斯密指出,市场容量限制劳动分工。由于产品需求趋向停滞,劳动分工不可能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具体到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所承担的特定产品市场的劳动分工的份额也是有限的。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企业享受社会分工所造成的收益就会递减。此外,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有缩短的趋势。当产品处于衰退期时,市场需求增长率就会停滞甚至变为负数。企业必须在衰退期到来之前,就进行研究开发,更新换代产品,或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做准备。产品需求趋向停滞,就成为促使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1.2市场的集中程度

在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企业,少数企业在市场、成本等方面占优势,企业要想达到比产业增长率还要高的增长率,只有进入本企业以外的新市场。因为在集中度较高的行业,欲与少数起控制作用的企业竞争必然要采用特制的手段,增加广告费,增加科研开发费用。这些必然造成产品成本的提高,投入的增加。如果收入的增长抵不上投入的增长,则该企业边际效益为负,就容易在竞争中失败。高市场集中度使企业在本行业提高增长率的成本升高,于是促使企业进入多元化,以谋求在其他行业发展。

1.3需求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新生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往往不占优势,相反,与新的需求市场相关的老企业则具有更多的优势。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在新的产品领域提供了投资机会,企业就可以抓住机会实现多元化发展。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将使企业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增大,从而激励企业追求多元化发展的风险分散效应。

2.内部环境的原因

2.1企业内部资源潜力

企业积累的未利用的内部资源,是打入新市场的原动力,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开发费用与销售额的比率、广告宣传费与销售额的比率越高的企业,越容易积极从事进行多元化。

2.2达不到经营目标或原经营领域收益较差 一般来说,如果企业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企业开拓新产业领域、实行多元化发展的动力就不大;反之,企业现有的经营方针、范围与所期望的目标差距越大,采用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可能性就越大。多元化发展不同于一般的经营政策,涉及到进入新的产业,属于企业的方案差距甚大时,才有可能考虑改变原方案,采用多元化发展。

2.3纵向一体化发展中的不平衡

企业在纵向一体化发展中会形成庞大的销售、制造、采购、原料生产、运输和研究开发方面的设备和资源,而在纵向链中各阶段的生产能力会出现经常性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产生的不经济性成为促使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经常性压力。

多元化是企业在具体发展阶段和行业背景下的一种选择:或是加速成长、培育新的增长点;或是充分利用资源和优势、突出核心竞争力。这种战略本身并不存在弊端。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失败了呢?这是因为企业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从而盲目地耗散了企业的有限资源。进一步说,不同的战略目标意味着不同水平的风险,战略目标的模糊导致许多企业没有充分估计到多元化经营中的风险并对之做好准备。在我国,目前不少企业集团不仅在本行业进行大量购并,而且通过购并进入别的行业;不少企业集团提出发展自己的几大支柱产业,并认为这样可以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分散,从而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目标。但是,这种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做法,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至少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经营风险。

一是系统风险。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多种多样的产品和各种各样的市场,这些产品在生产工艺、技术开发、营销手段上可能不尽相同,这些市场在开发、开拓、渗透、进入等方面也都可能有明显的区别。企业的管理、技术、营销、生产人员必须重新熟悉新的工作领域和熟悉新的业务知识。另外,由于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规模逐渐扩大,机构逐渐增多,企业内部原有的分工、协作、职责、利益平衡机制可能会被打破,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大增加,在资源重新配置和保证企业竞争优势方面会遇到较大的挑战。企业若向新领域进军,有可能决策失误,并且要遭到失败的风险,造成新的经营项目的失败。

二是资产分散化。企业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所有的资源是一定的、有限的,如果企业内生产经营单位过分分散,就容易失去原有主导产品、主营业务的竞争优势,最终会导致企业在原有主导产品或主营业务竞争中失去市场和优势。

三是成本风险,即代价风险。通过多元化战略来降低经营风险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对于互不相关的多元化或跨行业经营发展方式,人们不能夸大“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最安全”。因为,从更深层次考虑,放鸡蛋的篮子也是用钱买的,是有成本的。如果把造篮子或买篮子的成本考虑进去,可能许多企业还是选择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企业采用多元化战略要进行综合比较。

企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是一种客观的必然。企业在做精、做强,突出核心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多元化把企业做大,在行业取得很高的市场地位或行业进入成熟期,才可能考虑适当的非相关多元化应是中国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合理選择道路。企业多元化切不可过度,以免掉进多元化陷阱。在当今微利化的市场环境下,从中国企业的管理能力来看,应当在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实现低度的相关多元化,把企业多元化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通过多元化来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扩展企业的战略资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探讨 篇12

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概况

近年来, 南京市高淳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初步形成以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全区8个乡镇现有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763家, 覆盖全区134 308人。二是家庭农场数量急剧增长。截至2013年末, 已有285户各类种植 (养殖) 大户到各镇农业服务中心和工商部门登记, 其中粮油类37户、蔬菜园艺类43户、畜牧养殖类53户、水产养殖类125户、种养结合类27户。三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末, 全区区级以上龙头企业已达61家, 其中国家级企业2家、省级企业6家、市级企业19家、区级企业34家, 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全区农业龙头企业总资产规模达到15亿元。四是种养专业户大量涌现。截至2013年末, 种养大户已有1 912户, 其中种植业87户、园艺120户、畜牧545户、水产1 160户。

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应用率低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方向转变, 但受调查的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只有高中以下学历, 受教育程度低, 文化素质不高, 学习和接受以及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弱[1]。一方面应用新品种、新技术需要投入更多成本, 但当前农产品的比较效益仍然偏低, 对生产要求较高, 经营主体往往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农技推广部门没有做好调查分析, 对新型经营主体的需求了解不充分, 导致需要的技术得不到、得到的技术不需要, 造成了供需矛盾。

2.2 科技服务渠道单一

在目前获得技术服务的途径中, 调查对象选择当地农技推广部门的占87.9%;农技推广部门在国家农业社会服务体系中的突出地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其认可和信赖。科研单位、农资经销商和电视网络等应用率不是很高, 技术来源比较单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农业科技服务渠道的不畅通和现有多元化社会化服务发展不均衡。在调研中,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表现出对科技服务需求的渴望以及对农技推广部门提出更高期望, 他们不仅希望得到产中技术和信息服务, 更需要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系列化服务, 以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需求。

2.3 农产品品牌建设相对落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追求优质、安全、名牌农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新趋势, 打造品牌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在调查中发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除了少数龙头农业企业有自己的产品品牌外, 大部分经营主体都没有品牌意识, 营销观念落后, 没有长远的规划, 无公害、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数量比较少[2]。目前, 高淳区无公害食品认证数69个, 绿色食品认证数25个, 有机食品认证数30个, 农产品的附加值没有挖掘出来。

2.4 融资困难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 但在融资集资方面存在着担保困难、申请手续繁杂等问题, 没有有效的抵押和担保, 合作社、家庭农场不能直接贷款, 农业设施、土地使用权也不能直接用于抵押贷款, 只能依靠民间借贷或以个人名义担保的银行贷款,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营主体的发展。

3 进一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的对策

3.1 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效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途径。要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效, 农技推广部门首先要做好摸底调研, 调查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需求。其次, 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对科技需求的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 制定培训方案, 优化培训内容, 加强营销理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物农业等现代农业新内容。第三, 创新培训形式, 通过组织现场观摩示范讲解, 加强实用技术应用的培训, 开展同行业交流培训会, 以座谈会形式让经营主体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3.2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推广应用率

一方面要加强产学研衔接, 科研单位、农技推广部门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要紧密联系, 依托其科研力量和技术优势, 加强技术合作, 使农业科技新成果能及时有效进入生产一线,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又能及时反馈得到解决。另一方面要建设科技成果试验示范基地, 进行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 让经营主体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 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

3.3 创新农技推广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寻求科技服务时, 选择上门服务指导的占79%, 选择手机短信服务的占34%, 选择示范观摩的45%, 选择技术培训的占60%, 农技推广部门要根据经营主体需求,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技推广方式, 真正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里路的问题[3]。一是农技推广单位要经常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入户, 深入田间地头, 认真进行调查研究, 掌握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上存在的技术问题、生产难题, 准确把握经营主体生产需求、技术需求。二是农技推广部门要加强创新带动能力。如高淳区螃蟹养殖历经十几年发展, 规模逐渐加大, 但养殖模式单一、产能过剩等问题随着消费结构的转变逐渐凸显, 造成养殖风险增加, 如何引导养殖大户转型发展、如何创新养殖模式并适度推广成为当务之急。三是着力培养科技示范户, 增强其示范带动作用。

3.4 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和引导

相关部门要加强联系和沟通, 整合资源, 合力推进。一方面要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台扶持政策, 解决农业生产建筑用地, 积极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等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帮助解决融资难问题, 引导和推动相关银行将符合条件的新型主体列为优先支持对象, 进行信用等级评估, 确定授信额度, 适度简化贷款手续, 优惠贷款利率, 增加贷款投入。

3.5 加强信息服务指导

参加调查的很大一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为市场信息对他们至关重要, 但缺乏准确的信息分析判断能力, 难以掌控准确的市场信息, 常常造成丰产不丰收。农技推广部门要加强产前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与发布, 对农作物种养规模和产量预测、动植物疫病疫情预报进行统计分析, 为经营主体及时调整生产和经营决策出谋划策, 降低市场风险[4]。

摘要:在对南京市高淳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需求调查的基础上, 针对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提升职业农民培训成效、提高科技成果推广率、创新科技推广方式、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强信息服务等进一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的对策, 以期为更好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陆陈红, 吴永军.南通市通州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2) :280-281.

[2]张道明, 乔宝建.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J].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3 (10) :51-52.

[3]沈玉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3) :324, 326.

上一篇:通信电子技术下一篇:电子技能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