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运用

2024-09-30

专利运用(精选8篇)

专利运用 篇1

专利是指受到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从内容上看, 专利包括了信息、技术和法律三个层面;从形式上看, 专利主要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技术、权利、相关法律文献等。知识经济时代, 专利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专利商业价值本质在于专利是一项特殊的技术, 它以缴纳一定年费和公开技术方案为代价而获得一定期限的专利权保护的技术。因此, 企业正确认识专利的商业价值, 在激烈的商场竞争中合法地运用专利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具体来说专利的商业运用方式主要有专利申请运用、实施运用和保护运用等。

一、专利申请运用

1. 基础专利申请。

基础专利申请是指企业将研发成功的某项基础性的技术或某些关键性的核心技术申请为专利的行为。获得该技术的专利权企业获得的这种独创性专利越多, 其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垄断性会越强, 因为这种专利都是基础性或核心性技术, 与此相关的其他技术一般要以此为支撑或桥梁。企业拥有了这种基础专利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垄断在该技术领域范围内的其他专利, 对其他企业构成专利壁垒, 有利于企业抢占市场, 排挤竞争对手。

2. 外围专利申请。

外围专利申请是指企业对基础专利进行改进和创新, 研发和申请一系列与基础专利相关的外围专利, 构成围绕基础专利的专利网。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企业围绕自己的基础专利构建专利网, 把与基础专利相关的外延技术申请为专利, 防止竞争对手利用与基础专利相似的技术。这样既可以巩固自己基础专利的地位, 又可以扩大基础专利的战果, 即使若干年后基础专利无效了或基本专利不足以阻止对手的进攻了, 企业还可以利用外围的专利展开积极的市场防御, 而不至于满盘皆输。

另一种情况是企业围绕他人的基础专利构建自己的专利网, 从而形成对其他企业的专利包围。企业通过这种方式构建了自己的专利网后, 虽然不能直接运用他人的基础专利, 但通过外围专利同样会对有基础专利的企业构成威胁。它的运用十分广泛, 既可以被实力较强的企业用来巩固自己基础专利的垄断地位, 也可以被实力较弱的企业用来打破其他企业的技术垄断。

二、专利实施运用

1. 专利转让运用。

专利转让运用是指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 将专利有偿转让给其他企业使用, 收取专利使用费的一种专利运用。它不仅不用对于专利的维护、防范侵权、市场开发等方面投入很大物力, 还可以给同行业企业提供直接利用先进技术的市场机会, 也可以形成同行业的技术联盟, 降低专利技术被侵权的风险。企业通过实施该战略可以扩大专利的使用范围, 防止其他企业专利的渗透, 从长远看, 该战略对抢占市场排除对手的竞争是很有利的。

2. 交叉许可运用。

交叉许可运用是指企业用自己的专利技术与对方的专利技术进行交换, 以获得许可使用对方专利的一种运用。这种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技术合作和技术联盟, 通过交叉许可方式使企业双方从互相对立变为结成一体, 既消除了对方专利技术对自己的威胁和壁垒, 又互有利益。

三、专利保护运用

1. 专利技术标准化运用。

专利技术标准化运用是指企业在研发专利产品的同时, 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形成行业技术参照并争取使之成为行业或者国家技术标准, 以此制约其他企业的竞争。专利权具备排他性, 因此一旦企业的技术标准得到普及, 显然可以构成行业准入“门槛”, 在保护自己专利的同时获得巨大市场竞争优势。常为一些国际大型公司、产业联盟所运用, 以达到保护自身专利技术优势, 排斥异己、形成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

2. 专利无效运用。

专利无效运用是指企业查找对方专利中存在的不符合专利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和条件, 通过相应的程序使对方的专利归于无效的一种运用。我国《专利法》第四一十五条规定了对专利的异议权, 这是企业专利无效运用法律上的依据。企业发现竞争对手的一项专利对自己的专利构成威胁时, 要及时收集和分析该专利在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方面有关信息, 发现其不具备法定条件的漏洞, 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异议申请, 一旦异议成立该专利就可能被宣告为无效。该战略是在竞争中釜底抽薪的一招, 它从根本上瓦解了竞争对手获取市场优势的基础, 一旦成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 企业要加强专利信息检索工作, 及时了解国内外同行业的技术信息, 做到心中有数, 在遭遇侵权指控时可以通过专利无效异议获得胜利,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 专利诉讼运用。

专利诉讼运用是指企业利用现行专利法律制度, 积极调查、收集相关证据, 进行专利维权诉讼或对专利侵权诉讼进行合理抗辩的一种运用。

四、失效专利运用

失效专利是指失去专利权的专利, 严格地讲是指曾经受到专利保护但现在已经失去专利保护的专利技术。失效专利具有免交专利年费、技术信息公开、数量巨大等优势。对它的挖掘利用具有巨大的空间。

对失效专利的运用就是从失效专利中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开发、生产的一种专业商业运用。其实质是一种“借船出海”之策。这种运用不仅可以节省大量资金, 还可以缩短研究开发时间, 尽快将专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因此, 对于那些既缺乏研究开发资金, 又有意实施专利的中小企业来说, 积极开发利用失效专利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也因此, 企业必须加强专利文献检索工作, 及时发现失效专利的市场价值。

五、结语

“2 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知识经济促进了创新, 也为经济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知识成为经济结构重构的重要驱动力量。”专利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技术、经济和法律共同作用的产物对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企业或国家所拥有的专利数量是衡量它们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 重视专利的商业运用是国家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晋刚张铁军:专利化生存[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5

[2]王旭:专利价值与企业建立专利管理机制的必要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4) .205

[3]黄继东鲁程:失效专利的应用价值[J].情报方法.2001 (12) .58-59

专利运用 篇2

扶持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推动广州市南沙区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根据《广东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粤府函„2015‟266号)、《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穗字„2015‟4号)以及《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专利创造工作的意见》(穗府„2014‟1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区财政每年在区科技经费中安排专利扶持资金,用于促进全区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 区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与实施。

第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本区的专利扶持资金:

(一)在本区注册登记并在本区办理税务登记,财务管理规范的企事业单位;

(二)具有本区户籍,或在本区工作并持有居住地址在本区的居住证,或持有出国留学人员来本区工作证明的个人;

(三)在本区全日制学校学习的学生;

(四)在本区设立的专利代理机构或代理机构在本区设立的分支机构或办事处(以下统称为专利代理机构);

(五)注册在本区的以推动知识产权发展为目的的协会、知识产权产业联盟。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专利申请须以区内生产或经营场所作为专利申请地址方可依照本办法申请资助。如专利申请为共同申请,则第一专利申请人必须符合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的其中一项规定。

第二章 扶持标准

第五条 对专利申请授权进行资助,每个单位或个人年资助总额不超过300万元:

(一)职务发明专利资助标准为:

1.国内(包括港澳台)发明专利,申请费资助1000元/件,获得授权后资助8000元/件;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后资助1000元/件;外观设计专利获得授权后资助500元/件。

2.提交PCT专利申请取得国际检索报告后的资助标准:资助12000元/件。3.申请美国、日本、欧盟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后资助40000元/件;获得其他国家或地区专利授权的,资助10000元/件。每项发明最多资助6个国家或地区。

(二)非职务发明专利资助标准为:

1.国内及港澳台地区发明专利获得授权:资助4000元/件;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资助800元/件;外观设计专利获得授权:资助400元/件。

2.依照PCT规则提交PCT专利申请:资助8000元/件。3.申请美国、日本、欧盟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后资助40000元/件;获得其他国家或地区专利授权的,资助10000元/件。每项发明最多资助3个国家。

(三)对于首次申请专利的单位,前5件额外给予2000元/件的奖励。

(四)对发明专利申请大户的奖励:

对发明专利申请大户的资助:对上一发明专利申请30件以上的单位给予奖励性资助30,000元,并按等增级数,每增加30件,增加资助30,000元。对曾经获得上述资助的单位,当年再次申请该项资助的,只对当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减去已获资助年份的最高申请量的增量部分按上述标准给予资助。

第六条 对获得专利奖的资助。对获得国家级专利金奖、专利优秀奖的项目,分别给予15万元和1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省级专利金奖、专利优秀奖的项目,分别给予10万元 和8万元的奖励。对获得市级专利金奖、专利优秀奖的项目,分别给予8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同一专利项目同时获得多个级别的专利奖项时,仅对最高级别的奖项给予奖励。

第七条 对知识产权贯标的资助。对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5万元资助。

第八条 对专利代理机构的资助。对落户我区的专利代理机构连续三年逐年给予资助,运作满一年的给予一次性20万元落户资助,第二年给予10万资助,第三年给予5万资助。注册在我区的专利代理机构,代理区内企业或个人的发明专利获授权的资助1000元/件、代理实用新型专利获授权资助500元/件、代理外观专利获授权资助300元/件,对代理区内企业前5件发明专利的额外给予1000元/件资助。

第九条 对知识产权协会、促进会和专利联盟的资助。

(一)对知识产权协会、促进会的资助。对依法在区内注册成立的以推动知识产权发展为目的的协会、促进会,经区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一次性给予10万元扶持。

(二)对专利联盟的资助。由30家本地企业以上或200项发明专利组建专利联盟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用于建立行业知识产权专项数据库,向我区相关产业开放该专项数据库,为该产业发展提供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其后,专利联盟每扩充20家本地企业或注入100项发明专利,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第十条 支持企业推进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对区内企业实施自有专利(仅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或通过出资入股、许可、购买专利(仅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等方式实现产业化,其专利产品或技术年销售收入比上增加500万元及以上的,根据其经济效益给予资助,最高资助金额30万元。

第十一条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资助。对本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其依法拥有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财产权作质押,从银行业金融机构取得信贷资金的,给予贴息资助。

贴息资金在企业还清贷款后一次性核拨,贴息标准为中国人民银行当期贷款利率的50%,单笔贷款贴息时间从计算贴息之日起最长不超过1年,每家企业每年贴息额不超过50万元。

第十二条 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知识产权依法维权并胜诉的,依申请,属于境内维权的,对其司法鉴定费、公证费、诉讼费、仲裁费,以及保险费等分别给予50%的资助,同一单位每年资助一般不超过10万元;属于涉外知识产权维权的,每个企业资助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对区内经国家、省、市批准挂牌的专利维权援助运营机构,每年给予维权援助服务费用资助,具体资助金额根据每年维权援助服务开展情况在当年资金申报指南中予以明确。第三章 申报和审批

第十三条 区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发布南沙区专利扶持资金申报指南,符合条件的申报人根据指南要求申请相应扶持。

第十四条 区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区有关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报区政府审批后,向社会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安排拨付扶持资金。

第四章 管理和监督

第十五条 区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相关扶持资金进行管理,区财政部门负责协助对扶持资金进行拨付,区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

第十六条 相关单位已享受上级资金扶持的,可同时享受本办法规定的资金扶持,但不得重复享受区内同类型政策的资金扶持。

第十七条 未能按要求使用资金或弄虚作假骗取资金的,一经查实,区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追回已发放的资金,给予通报批评,并在三年内不予受理其资金申请;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的“以上”、“以下”、“最高”,“不超过”、“限于”均包括本数。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区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专利运用 篇3

(专利)技术运用转化服务平台的构思

国知局通过引导、聚拢全国各类专业技术转移机构资源,积极吸纳各类专业中介组织广泛参与;整合技术转移转化供需与服务资源,建立、健全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的技术转移转化全过程服务体系;积极促进技术转移转化法律法规、中介服务规范的出台;形成了全国共享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信息系统和技术转移转化行业人才培育基地;为技术转移转化的供需双方及中介方提供集信息扩散和服务共享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引进吸收;实现与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无缝对接;同时与国际惯例接轨,积极开展国际(专利)技术交流与合作,成为一个立足北京、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充满活力的国家级(专利)技术运用转化服务平台。

该平台的定位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专利)技术转移转化市场的核心平台。该平台引入国知局丰富的专利、人才、政策资源后,将具备聚合全国(专利)技术转移网络的能力。经过发展,该平台将在全国技术转移市场中起到主导作用,可促进全国的科技资源、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变当前技术转移市场条块分割、缺乏互联共享的局面,灵活地通过联盟、合并等多种手段,成为连接主要技术转移地域和市场,覆盖全国(专利)技术转移市场的核心平台;二是我国(专利)技术转移转化的核心纽带。通过与各类技术转移机构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可以在平台共享信息,并由平台提供法律、评估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结合转移机构的性质,灵活决定利益共享的模式;三是各政府部门相关技术转移转化政策的试验地及磨合场。因为该技术转移转化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所以,如何协调各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建设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转移市场体系,需要有关部门进行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四是权威的、大覆盖面的共享信息平台。即在科研院所、大学、个人等知识产权持有者及中介服务机构广泛存在的情况下,该平台将成为一个可有效整合各类技术信息,并使各主体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的权威、高覆盖面的共享信息平台;五是技术转移转化市场的监管者。该平台是技术转移各类信息的汇聚点,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及信息披露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其维持技术转移市场秩序方面的作用,并成为政府监管的重要补充;六是国内外各类产业资本的整合平台。该平台汇聚的大量技术项目,将吸引各种形式的社会资本进入技术转移市场,最终起到活跃市场的作用。

(专利)技术运用转化服务平台的架构

(专利)技术运用转化服务平台框架主要包括三部分资源:创新主体、创新活动与创新资源。创新主体是指由政府机构、金融组织、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等组成的,基于行业创新价值链的关联作用组织而成的行业创新联盟,它由联盟组织负责制定行业创新目标、行动计划和提供信息;创新活动是指主体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创新协作、互动学习、交流与知识共享和转移等工作;创新资源包括创新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物质资源等。行业创新能力不仅源于战略选择,更取决于其所拥有的资源及资源整合能力。

该平台的职能包括:汇集技术需求和技术供给,协助完成技术转移转化、技术产品的第三方评估,知识产权的界定与保护,科研项目的强制许可转移,企业技术需求挖掘,科研机构能力评定以及产业状况调研。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组织能力点对接,协助完成技术投融资和技术产权交易,开展技术产品和需求的国际交流。(如图1)

(专利)技术运用转化服务平台作为(专利)技术的买方、卖方、中介服务方、投资人、政府等多方合作的平台。其框架如图1所示,包括信息服务、无形资产评估、价格发现与竞价、交易撮合和结算、科技项目招投标、招商引资和投融资七个服务体系。

下面,分别从(专利)技术运用转化服务平台框架图中所包含的信息服务、无形资产评估、价格发现与竞价、交易撮合和结算、科技项目招投标、招商引资和投融资七个方面进行介绍:

信息服务体系

利用(专利)技术运用转化服务平台开放的网络,在汇聚供需信息、市场信息、法规政策信息的基础上,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克服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市场各参与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源,为供需双方提供沟通渠道,降低供需双方彼此的搜寻费用,实现信息对称。采用信息实时传播以及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种格式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传递既可以“点对点”地进行双向交流,也可以“一对多”或“多对多”地通过网络会议的形式进行多方洽谈,有利于提高技术转移的可信度和成功率。与国知局政府网站的相关专利信息栏目链接,及时获得相关技术领域检索的专利文献信息(包括获得授权的专利文献)及专利法律状态等相关信息。

无形资产评估服务体系

科技项目评估。科技项目评估是根据委托方的委托需求,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指标,运用科学、公正和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机构、科技发展领域、科技人员、专有技术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评判活动。通过科技项目评估,可以提高和增加科技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及透明度;可以对项目、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等实现优胜劣汰,引发竞争机制;可以实现人力、资金和科研项目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防止科技计划、科技项目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如环境、公众利益、健康等),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公众利益。科技项目评估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和投资风险评估两种:一是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是指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运用金融、财务理论、模型与方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的过程,该评估属于经济评估方法,目的是分析、衡量高新技术企业(或者企业内部的一个经营单位、分支机构)的公平市场价值并提供有关信息,以帮助投资人和管理当局改善决策;二是投资风险评估。对项目投资进行风险评估是分析和确定与项目盈利密切相关的因素以及对主要投资决策指标的影响程度。如果某些因素的大小稍有变化,就会使主要投资决策指标发生很大变化,这充分说明投资决策对相关因素的敏感度可产生强烈影响。而敏感性强的因素往往会给项目投资带来较大风险。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掌握敏感性强的因素对主要投资决策指标的作用程度,合理进行投资决策,加强风险控制。

价格发现与竞价体系

价格发现与竞价体系即依靠交易机制的建立与市场网络平台的搭建,合理利用公共信息与私有信息,发掘交易价格。交易市场解决了流动性与透明性的问题,为交易提供了理由及决策基础,使得交易者可以更好地利用历史和现在的信息。但如果决策者需要对未来产生一个价格预期,以促使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交易市场还需要同时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运用公开的竞价、拍卖、招投标等方式,最大程度地实现转让项目市场价值的目的。

交易撮合和结算体系

交易撮合和结算体系作为技术转移市场的“市场组织”和主要参与者,需要围绕技术转移的目的提供专业化的撮合服务。技术作为非标准商品,需要依靠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为其提供与专业技术相切合的服务。平台将通过项目库与投资库的配对、推介以及提供专业策划、网上路演、组织谈判等服务以促成技术转移成功,并最终提高技术转移的效率与效益。同时,作为保证技术转移市场顺畅运行的服务体系,平台还将为技术转移提供交易价款结算服务,这不仅可提高结算效率,还可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切实保障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

投融资服务体系

目前,投融资服务体系已成为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渠道,有关部门正积极探索技术转移转化及投融资新模式,设计风险(创业)投资在技术市场的退出机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放大功能,加速优质企业的快速成长。投融资服务体系包括创业投资服务和风险投资服务两种:一是创业投资服务。创业投资既包含投融资服务,又包含经营管理的资本运营过程。这一过程并非都由创业投资者直接完成,针对创业投资的特点,需要向创业投资组织提供投资服务,为现有创业投资组织提供技术项目筛选、评价服务等,以降低创业投资的风险和交易成本,为创业投资的高效、安全运作提供优质服务;二是风险投资服务。风险投资是指向主要拥有核心技术的高成长型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以期在被投资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以获取中长期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行为。平台为风险投资提供进入机会和退出渠道,促进风险资本的流动性。风险投资的目的不仅在于从所投项目中获得收益,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时机,通过退出实现有限资本量的流动和资本的增值。

科技项目招投标体系

在全国范围内运用科技项目招标,调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全国乃至国内外的各种科技创新要素的组合水平。通过科技项目课题制和招投标制,为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一个良好机制和展示平台。 招商引资服务体系

招商引资功能是平台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利用技术转移市场的基础建设平台和技术转让功能建立信息资源库,形成技术项目信息资源汇集地。同时通过提供包装策划等服务,将各类技术项目对外进行整合推出,通过对外组织招商的形式,引入各类投资者。其中,其招商引资功能是在立足于技术转移市场的基础上,扩大投融资功能,从而提高高新技术成果的转移率,以达到活跃整个技术转移市场的目的。

(专利)技术运用转化服务平台的功能

首先,完成信息传递和对接,实现技术要素价格的发现和优化配置。信息传递是一项基本功能,(专利)技术运用转化服务平台将汇集全国的专利技术转移转化需求和供给信息,并且通过常设场所、专设网站和展会等多种方式进行传递。一方面,平台可提供技术源、技术特点和技术价值等信息;另一方面,平台可提供技术需求信息,积极主动地挖掘和汇集需求,将信息在专业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解,通过买卖双方自主发现和平台主动撮合两种方式实现技术需求和技术供给的合理对接。最为关键的是,通过需求发现、技术展示以及供需两方面的撮合,该平台将最终实现技术要素价格的发现和优化配置,从而帮助技术提供者寻找那些能使技术的利用产生最高价值的买者,最终实现使技术商品配置的优化。

其次,完成科研项目的强制技术转移转化,提高对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转化的参与度。平台将和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合作,在促进科研成果于合理期限内自主完成技术转移过程的前提下,对超出合理期限的由国家各级部门经费支持的科研项目,采取强制进入交易平台的措施,确保国家投资的科研成果切实转化为生产力。此外,平台的成功案例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可有效地利用自身资源和平台资源,参与技术转移转化,激发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动力。

风力发电专利技术分析及运用 篇4

1.1 甘肃省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甘肃省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全省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2.37亿kW, 居全国第五位, 技术可开发量在4000万kW左右。甘肃省有效风能储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河西地区是风能资源最丰富地区, 年平均有效风功率密度在150W/m2以上, 有效风速时数在6000h以上, 酒泉市瓜州县更是被誉为“世界风库”。与国内其他资源类似区域相比, 河西地区还具有气候条件好、不利气象因素少, 戈壁沙漠及未利用荒地面积大、不占用耕地, 工程地质条件好, 交通运输便利等优势和特点, 具备规模化发展风电的优越条件。

1.2 风电发展目标

下阶段, 甘肃省拟重点推进酒泉千万千瓦级、民勤红沙岗和张掖平山湖等百万千瓦级以上风电基地建设, 并根据白银、庆阳、定西等地区风资源实际情况, 适当布局建设一定规模的风电项目, 规划到2015年全省风电装机规模达到1700万kW, 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全面建成, 到2020年达到3000万kW。

目前中国风力发电市场虽然是国内企业占据优势地位, 但面对强大的外国竞争对手, 中国企业如何进一步积聚强大的竞争优势与之抗衡是中国企业需要考虑的。甘肃省风力发电行业与该领域国内及国外知名公司相比差距甚远, 因此, 甘肃省风力发电行业有必要对该行业的相关专利文献进行分析, 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2 风力发电专利技术数据库的建立

2.1 研究目标

以专利技术信息为分析对象, 主要关注风力发电专利技术的发展状况、技术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专利技术分布以及该行业竞争对手状况, 描述该行业所面临的国际化竞争、先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向以及该行业技术创新的趋势和方向, 使甘肃省风力发电企业对于风力发电行业的竞争环境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 以便于在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发展上进行决策。

2.2 数据来源及范围

本文用于分析的专利数据来源为CNIPR 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上的中国、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瑞士、欧洲和WIPO (以下简称“七国两组织”) 的专利文摘、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全文。各国数据的公开 (公告) 日截止年限为:2009年12月。

2.3 数据检索和提取

本文在风力发电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技术范围内制定检索策略, 进行初步检索, 进而分析初步检索结果, 调整检索策略, 经过反复修正后, 确定最终的检索表达式。

采用的分类号:本文确定不同技术领域采用的技术分类方法为国际专利分类号 (简称IPC) 。风力发电行业:风电设备及运输F03D与F16L、电能传输H02M。

采用的关键词为:风电、风力发电、风轮、发电机、机舱、塔架、齿轮、轴承等。 Aerogenerator , gear , toothed wheel , Impeller , vane wheel , synchronous machine , spindle , brake , cabin , tower。

2.4 风力发电专利技术数据库的共享

本项目在网站“甘肃省知识产权 (专利) 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了“风力发电专利技术”数据库, 可以与相关企业进行资料共享。网址为:http://www.gansuip.com/index.php。

表1是风力发电专利技术数据库的具体构成。该数据库包括“七国两组织”的风力发电专利技术的从1974年至2009年底的专利技术资料。其中, 国内专利共15883件, 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欧洲、WIPO、瑞士, 加上韩国、俄罗斯、台湾和香港特区的专利共20647件。

图1是甘肃省知识产权 (专利) 公共服务平台的文献浏览库页面。从这里可以看见“数据库内”所检索专利技术的具体构成。

3 风力发电专利技术分析

3.1 专利技术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由于世界能源紧缺, 风能作为一种新能源正被广泛利用。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风力发电行业在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从风力发电领域各年度的专利申请趋势来看, 该领域的发展始于1909年, 从1909-1974年专利申请保持在一个平稳阶段, 各年度均有申请, 但数量不大;从1975-1999年专利申请开始稳步增长, 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从2000年开始专利申请量加速上升, 各年度的申请量都保持在高位, 是该技术领域研发活跃的时期。截止到目前风力发电专利申请总量为26110件, 近20年专利总量为22062件, 占其中的84.5%。

图2为风力发电总体趋势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 风力发电专利申请总体趋势很好, 期末统计数量下降是某些专利申请尚未公开所致, 并非申报量下降。

注:期末统计数量下降是某些专利申请尚未公开所致, 并非申报量下降。

3.2 风力发电专利技术主要区域发展趋势分析

风力发电专利申请主要区域为中国、日本、美国、德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O) 和欧专局 (EP) , 主要区域专利申请合计占总量的96%。美国区域的专利技术发展最早, 于1916年开始出现专利申请, 从2001年开始每年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 最早风力发电的专利就是美国人在英国申请的;日本区域的专利申请总量居于第二位, 该区域的专利技术发展始于1975年, 从1978-2003年处于持续增长的阶段, 从2004年以来专利申请数量开始下滑;德国区域的专利技术始于1930年, 从1981年以来稳步增长;WO区域的专利技术始于70年代末, 80年代以来整体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中国区域的专利技术的发展始于80年代中期, 至2004年专利申请保持平稳增长, 2005年以来专利申请快速增长, 各年度的申请量都远远超过其他区域。

总体来看, 日本、美国、WO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开发活动在时间上处于领先地位, 并且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优势技术, 产业集中度也在大幅提高。中国区域的专利技术的发展在时间上落后于发达国家, 但是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 专利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而风力发电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 风力发电专利申请重点区域分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术的领先地位和市场供求的集中。图3是风力发电专利技术主要区域发展趋势分析。

3.3 风力发电专利申请量分析

表2为中国区域风力发电行业的国别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 中国专利中境外在华专利申请量占总申请量的10%, 由于中国市场庞大, 国外企业纷纷将向中国市场进军, 通过专利抢占中国市场, 其中德国企业的扩张意图最强, 其次是美国、丹麦与日本。中国本土申请人的专利约有四分之一已经失效, 而美国、丹麦与日本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中失效专利较少, 专利质量较高, 因此中国企业也应提高专利质量, 避免重复研究与资金浪费。

表3和图4为中国区域风力发电行业的省份分析, 从表3和图4可以看出, 中国各省风力发电行业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分别是江苏、北京、上海、广东及浙江, 均为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甘肃省风力发电行业的专利申请量榜上无名, 不容乐观。

3.4 风力发电专利申请人分析

表4列出了风力发电行业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对比情况。可以看到, 外国公司掌握了大量的专利技术, 排名前十的有七家日本企业, 大部分的日本企业平均专利年龄都较长, 说明日本其在该领域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 其中一部分公司已经在中国申请了专利, 进入了中国市场。反映了日本公司在重视本土申请的同时, 还比较注重向其他国家布局专利, 积极开展国际化拓展的步伐, 也反映了日本企业对中国区域专利布局的重视程度。中国企业需增强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进行合理的专利布局, 从而实现通过专利占有市场。

由图5可以看出, 风力发电行业专利申请量最大的八家企业近20年的专利申请量仍排前10, 说明这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很强, 市场占有能力强,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市场的最新动向。而REPOWER SYSTEMS公司与西门子公司近20年的专利申请量较大, 甘肃企业应积极关注这些企业的专利, 正确把握市场最新动向, 并且避免侵权。

表5列出了风力发电行业中国区域专利申请量前20名申请人对比情况。可以看到, 中国企业的平均专利年龄都较短, 专利申请基本集中在近10年, 发展势头很好。排名前10的企业中, 中国企业有6家, 这些企业技术研发实力较为雄厚, 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该领域, 部分高校, 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近几年技术研发也非常活跃, 申请了大量专利, 研发实力很强。因而, 企业可以多与该领域研发实力较强的高校等研究机构合作, 增强自身的科研实力。一些企业有些专利已经失效, 中国企业还可以合理利用已失效专利来创造价值。

4 基于专利分析的具体建议

4.1 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利现状

电能做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 其使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一切领域, 成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国防的主要动力形式和人们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之一。近十几年来, 环境保护日益成为电能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新方向、新重点, 相关技术创新和研发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新的热点研究领域。对电能开发利用的知识产权现状, 特别是专利技术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可以更好的了解国内外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动向, 吸取先进技术的研究应用成果, 进一步促进我国风力发电专利技术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通过对风力发电相关技术领域中外专利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近20年来, 国内外风力发电相关领域专利现状如下:

1) 从专利申请趋势来看, 从2000年开始风力发电专利申请量加速上升, 各年度的申请量都保持在高位, 是该技术领域研发活跃的时期。

2) 从专利申请的区域来看, 风力发电行业专利申请量最大的是中国, 其次是日本、美国及德国。由于经国务院批准,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文件明确:对风力发电实行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因此近年来风力发电研发热度较高, 专利申请量突飞猛进。

3) 从专利的申请人来看, 排名前10的有7家日本企业, 大部分的日本企业平均专利年龄都较长, 说明其在该领域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 其中一部分公司已经在中国申请了专利, 进入了中国市场。中国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的企业中, 中国企业有6家, 维斯塔斯风力系统有限公司排第一, 通用电气第二。

综合来看, 我国企业在风力发电的主要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中占有优势地位。

4.2 甘肃省相关领域专利现状

风力发电是甘肃省重点发展的行业, 截至目前入住酒泉风工业园的国内大中型风电企业已有20多家。但是, 甘肃省在风力发电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却远低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 说明甘肃省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还非常薄弱、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多、专利保护意识较为淡薄。

表6列出了甘肃省风力发电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对比情况。可以看到, 甘肃省的平均专利年龄都较短, 专利申请基本集中在近几年, 在排名前10的申请人中有8位为个人。说明甘肃省企业及研发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专利申请和专利保护意识淡薄。酒泉市风力发电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累计只有7件, 申请人为郑重胜及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这一数据与酒泉市大力发展风电产业的提法不相适应, 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4.3 甘肃省相关领域专利应对战略

4.3.1 强化专利保护意识, 提高专利保护力度, 应对竞争

国外企业在近些年来进入中国申请的专利数量正在增加, 而甘肃省乃至酒泉市的专利申请总量较少。甘肃省需对未来国内及国际市场的竞争态势有清醒认识, 强化自身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只有如此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有所作为。

4.3.2 研究专利布局, 促成专利合作与联盟, 共同打造专利堡垒

甘肃省风电专利大多分散在个人和极少数企业手中。数量少, 对技术的覆盖仅能做到“点”而不是“面”。需要在未来的专利工作中, 强化企业的专利意识, 促成企业与企业的专利联盟, 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的专利合作与转让, 形成有效的专利布局。更好的保护自主研发技术。

4.3.3 加强研发中的专利借鉴力度

国外开始风电技术研究时间较我国为早, 且有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而大多数国外专利在我国并未得到有效的保护。甘肃省企业在自身研发过程中, 可以对国外专利进行调研, 强化专利技术储备和专利技术借鉴工作。帮助企业有效的节省研发经费, 缩短研发时间, 提高研发效率。

4.3.4 建立专利预警机制, 实时动态追踪专利技术的变化状况

目前我国风电市场的不断扩大, 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专利技术情况日新月异。甘肃省有必要在自身企业的研发热点技术, 重点关注竞争对手, 重点关注国家等关键点上, 建立预警跟踪机制, 实时关注专利技术的动态变化情况。以便随时根据外部变化, 调整内部政策与方针。

摘要:风力发电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发展最快、最为成熟、最具大规模开采和商业化应用前景的产业。甘肃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要大力发展风力发电行业, 必须对相关的专利情报进行分析, 准确掌握专利情报制定相关的专利战略并进行分析。可以从技术研发、市场规划和法律保护三个角度帮助政府或者企业制定客观的竞争战略, 从而以较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论述了如何经过检索、筛选和分类标引后, 建立风力发电专利技术数据库, 并将该数据库与相关企业实现资料共享;然后在该数据库的基础上, 对风力发电主要技术领域专利信息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 在专利信息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甘肃省风力发电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专利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风力发电,专利,分析,运用

参考文献

[1]王充.风电场集电线路工程相关定额的运用与探讨[J].红水河, 2011, 15 (5) :15-19.

[2]李泓泽, 郭森.我国风力发电的环境价值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 2011, 19 (7) :30-32.

[3]张旭, 雷孝平.中德风电技术专利比较研究[J].情报, 2011, 21 (5) :22-25.

专利运用 篇5

进入新世纪以来,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竞争的两大武器,两大武器分别或联合对产业竞争产生巨大影响。化学领域涉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涉及食品、药品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近年非常热点的领域,因此,梳理化学领域专利保护与技术标准制定的基本概况以及专利保护和技术标准制定对化学领域产业发展的影响状况,在此基础上,探求目前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和未来的可改进措施,具有迫切的需要。

1 化学领域技术标准、专利和产业竞争优势的概况

化学领域的技术一般通过物质的组成、制备工艺和性能参数进行表达,专利技术直接写入标准中的情况较少,而以效果数据的方式隐性体现居多,因此,本文在分析该领域标准与专利的融合状况时,除了关注标准中写入专利号或专利技术,还关注了专利中的效果实验数据与标准中要求的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另外,由于化学领域覆盖的范围过于广泛,因而本文在对化学领域标准和专利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和选取代表性物质分领域粗略检索的基础上,首先结合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多个具体领域分析说明了化学领域在标准和专利战略方面存在的一般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然后剖析了药物领域两个将标准和专利策略成功运用的案例,以便为其它具体领域结合运用标准和专利策略提供借鉴。具体如下 :

1.1 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1)标准化和专利战略的运用意识不强

在本文所选取的具体领域中,除了药物领域以外,无论对于企业等市场竞争主体,还是对于科研院校、政府技术部门等机构来说,其它领域往往不能同步地树立参与标准制修订和进行专利保护的意识。

1)专利保护意识欠缺

以食品中农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为例,在应对日本肯定序列表制度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形成的贸易壁垒的过程中,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了山东大学等高校以及秦皇岛检验检疫局等多家地方检验检疫局集中进行科研攻关,制定了36项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国家标准,构建了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定量测定水果、蔬菜、粮谷、动物组织中768种农兽药残留的国家标准体系,其中的某些技术在国际国内领先,但是,相关单位并未就样品制备技术和检测技术形成系统的专利申请和保护。

2)技术改进没有以标准要求作为基本要求的意识

在本文所研究的茶叶农药残留测定领域,以硫丹、噻嗪酮和毒死蜱三种代表性的具体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为例,相关标准实施以后公开的专利申请或授权的专利技术的检出限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的很少,可见,该领域部分研究人员在进行技术改进时并没有将符合标准要求作为其基本的效果目标,这种意识的落后导致其要求专利保护的技术,即使授权也不能在市场活动中发挥作用。

3)将专利技术标准化的意识不足

在本文所研究的食品微生物残留检测领域,以金葡菌的检测为例,该领域的检测方法目前通用的是国际标准BairdParker中的方法,我国目前在该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方法十余项,其中不乏比国标Baird-Parker中规定的方法灵敏度更高、操作更简便的方法,但是,企业并没有意识要将这些方法标准化。相比而言,美国3M公司主导制定了国际标准Baird-Parker,同时相关检测方法也在美国、欧洲、日本和巴西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专利保护,在产业竞争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4)没有利用标准化战略和专利战略为企业谋取利益的意识

在本文所研究的防滑涂料中,通过对防滑涂料标准制定单位的调研得知,在防滑涂料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国多家企业与标准制定单位联系,但是,联系的目的仅仅是要求将其作为参标单位写入标准中,笔者以这些参标单位进行了专利检索,没有发现这些单位申请的专利,而美国3M公司则是提出将其产品的一些优越性能写入到标准中,并且该公司对于涂料类产品也进行了多项专利保护,可见,在该领域,我国企业利用标准化和专利战略为企业占据技术上的优势地位的意识依然不强。

(2)标准制定过程中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度低

这方面的问题,以食品卫生领域多见,该领域中,目前标准的制定一般还是由政府部门发起,尤其是在面对国际贸易壁垒以及突发性健康危机的情况时,政府会组织公关迅速解决问题,这种模式,对于迅速缓解危机,保障人民健康是有利的,但是,不利的方面是,政府部门的公益性决定了其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不足和对于技术所能带来的利益的忽视,同时政府部门的强势地位也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化形成了阻碍。

1)研发成果推进了标准的制修订,但是没有进行系统的专利保护

以前述应对日本肯定序列表制度的科研攻关为例,在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过程中,政府主导进行了技术攻关,科研成果显著,制定了36项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国家标准,构建了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定量测定水果、蔬菜、粮谷、动物组织中768种农兽药残留的国家标准体系,相关技术在国际国内领先,但是,参与攻关的单位多为政府事业单位,其单位性质决定了不能参与市场竞争,或者对竞争获利的需求不足,相关单位并未就样品制备技术和检测技术形成系统的专利申请和保护。

2)研发成果推进了标准的制修订,也进行了较为完善的专利保护,但是没有产业转化

这方面的例子,比如,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项目“农药与兽药残留确证检测技术研究”,项目组对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完备的专利申请和保护,也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但是,在项目的研发、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没有企业的参与,因而,研发成果基本上是对社会做出了公益性的贡献,没有对个别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作用,尤其是没有对我国相关检测、样品制备以及检测设备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大的提升。

(3)科研实力上的差距和不平衡

在化学检测领域,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政府技术部门等机构与企业等市场竞争主体在科研实力上体现出的差距和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这种差距和不平衡体现在技术实力、资金投入和技术人才上。与科研院校、政府技术部门相比,企业等市场竞争主体在技术实力和科技研发实力上都明显不足,无论从硬件设备还是从科研能力上都有明显的差距 ;在资金投入上,化学检测的很多相关领域中,企业往往规模小且分散,科研资金的持续投入较为困难 ;在技术人才上,企业等市场竞争主体往往也难以供应较多较高质量的相关技术人才。综合这些方面,造成了企业与科研院所、政府技术部门在科研实力上的差距和不平衡。这种差距和不平衡自然也导致了在标准研制的参与主体上优先由科研院所、政府技术部门等承担,专利的申请者或者拥有者也多为科研院所和高校,能够参与标准制定并在行业内拥有领先技术的龙头企业很少,因而能够成功运用标准和专利策略在行业内确立竞争优势的企业也很少。

(4)市场准入等管理造成企业标准研制与专利保护的脱节

除了前面分析的企业等市场竞争主体由于科研实力等原因所限而造成的参与标准研制的能力不足外,由标准规定的市场准入条件落实不到位,甚至不能让企业充分了解,也是企业不能将标准化策略与专利战略有效结合运用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方面体现在很多化学检测相关领域中,企业没能积极参与到标准研制的推动和起草中来,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企业的专利申请和保护上,没有能够把标准中的性能指标要求作为其技术改进的基本参考基准,一些企业虽然具有较强的专利保护意识,但是其申请和保护的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效果和水平甚至还不能达到现行标准的水平,造成了专利保护与标准要求的脱节。例如,对茶叶中硫丹、噻嗪酮和毒死蜱三种代表性农药的研究中发现,标准中规定了三种农药的检出限分别为0.02mg/kg、0.01mg/kg、0.01mg/kg,而标准实施后公开的专利申请,甚至授权专利中,多项专利中提到的检出限并不能达到标准中的基本要求,例如,CN2844924A中关于硫丹的检出限量为0.5-1mg/kg,大大高于标准中所规定的最低限量。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对于农产品的市场准入落实不到位,许多农产品生产出来即进入市场,并没有经过农药残留的检测,虽然有国家标准的规定,但是,国家标准的规定似乎仅仅是用于对出口产品进行质量控制的,对于大多数国内的农产品销售商来说,并没有将国家标准的规定作为其销售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因而甚至在申请专利保护的过程中,也没有要求保护的技术所能达到的检出效果至少应该符合现有标准的要求。

1.2 成功案例

通过文献检索、企业调查等方式发现,药品领域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和将技术标准化的意识都比较强,将这两大战略结合运用的成功案例也比较多,这可能一方面与药品的市场准入制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巨大利润驱动下的龙头企业发展有关。

以香菇多糖和银杏叶制剂为例,前者代表性的企业为南京康海药业有限公司(后陆续变更为南京康海思科药业有限公司、南京思科药业有限公司、南京绿叶思科药业有限公司),后者代表性的企业为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对于南京康海药业有限公司,其申请号为03112908( 发明名称为“香菇多糖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测定方法”) 的发明专利中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国家标准“香菇多糖,新药转正标准第51册,第109页【检查】项中”规定的内容密切相关,基本一致。从企业发展的业绩来看,该公司充分运用专利与标准联合的产业战略,不仅打破了该领域长期被日本味之素公司占领的局面,而且反败为胜,使得日本味之素公司的产品市场份额受到巨大的影响,目前基本已经从我国退市只在日本本国及台湾地区销售。

对于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从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和保护,早在1999年建立之初,就通过转让的方式获得了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中药研究所的95111763.7号发明专利权,后又自主申请了多项专利,目前拥有9项中国发明专利权,此外有4项发明专利权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获得保护,其专利保护的范围不仅涉及产品、制备方法和应用,也涉及银杏叶组合物中成分的检测方法,通过这种全方位的研发和保护,牢牢地控制着银杏叶产品的质量指标,使得国内企业很难突破其专利保护范围,在市场上占据了有利的竞争地位。在标准制定方面,该公司不仅采用国际上最严格的美国药典标准作为其银杏叶质量的内控指标,在企业内部制定和执行一套从银杏叶到原料药银杏酮酯,再到杏灵颗粒整个生产过程全面控制产品质量的企业标准,此外,还独立自主起草了中国银杏药品标准,进一步推动了国际标准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其它国家和地区标准的修订,例如,受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起草的标准中过敏成分银杏酸含量小于5PPM的影响,德国将原小于20PPM的指标也修改为小于5PPM。

2 化学领域运用标准与专利战略的建议

“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是一条打造行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的重要道路。结合前述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

(1)意识和能力的提高。面对国际竞争中标准和技术壁垒的预警和应急响应,除了依赖政府和行业主导外,更重要应当提高企业自身的意识和能力。

(2)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掌握。走技术、专利、标准相结合的道路,基础在于核心技术的掌握,根源在于科研实力的强弱和分布。

(3)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的模式。在企业科研实力薄弱的情况下,由政府或行业主导,组织科研机构攻关是一条必经之路,但是,使得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提高参与程度,也是加强产业转化、增强企业研究实力的途径。

(4)及时推进标准的制修订。即使领域核心技术发展和分布状况以及市场需求状况,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适时地转化为标准化技术,不仅对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而且对于我国整体国力的增强也是有利的。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标准和专利策略联合运用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适当的结合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科学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业优势地位的确立和巩固,但是,将不适当的先进技术引入标准中,可能会造成技术垄断、企业成本过度增加、中小企业倒闭、甚至国际矛盾等问题。标准与专利的结合运用,要综合考虑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企业成本、国际竞争、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保障等因素。

摘要:本文结合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多个具体领域分析说明了化学领域在标准和专利战略方面存在的一般问题和带来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剖析了药物领域两个将标准和专利策略成功运用的案例,并提出了化学领域运用标准和专利战略的建议。

专利运用 篇6

关键词:一发明一专利,运用,修改建议

我国专利法第九条规定“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但是, 同一申请人同日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 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尚未终止, 且申请人声明放弃该实用新型专利权的, 可以授予发明专利权。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 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1]这就是专利法中的“一发明一专利”原则, 笔者作为一名专利管理部门的工作者, 在工作实践中对此原则有一些想法, 在此发表一己之管见。

一、在现有法律状况下, 一发明如何进行实用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的双申请

在现有法律规定的状况下, 发明人要充分用好现有规定, 而且不会给将来带来麻烦, 发明人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的双申请。当发明人对一项发明创造是否能授予发明专利不确定时 (发明的创造性要比实用新型的高) , 或者想在发明专利申请依法公布后 (到授权前) , 能依在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发明专利申请的主题, 可以采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发明专利申请同日提出, 使两者具有同一申请日。我国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发明, 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 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与发明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 实用新型只限于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品, 不能是一种方法, 例如生产方法、试验方法、处理方法和应用方法等, 也不能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产品, 如药品、化学物质、水泥等;第二, 对实用新型的创造性要求不太高, 而实用性较强。这样就要求发明专利必须是包括产品形状、构造的发明, 其结构必须满足实用新型专利要求的条件, 使其具有共同的技术特征, 否则不能写成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例如方法发明, 只能申请发明专利, 而不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就不能用此方法。当发明专利满足授权条件时, 审查员通知申请人在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发明专利权之间任择其一。申请人以书面方式声明放弃在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 则可以对该发明专利申请授予专利权。由于同日申请, 同一发明创造也没有超过20年的保护期限, 没有侵犯公众利益。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第二款对此做出了更进一步要求, 规定如下:“同一申请人在同日 (指申请日) 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的, 应当在申请时分别说明对同样的发明创造已申请了另一专利;未作说明的, 依照专利法第九条第一款关于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的规定处理。”[2]说明的方法是在新公布的发明专利请求书第二页第21项上和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书第二页第18项上分别标示说明。

二、比较双申请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双申请的优点是:

1、更具灵活性。

由于中国专利法在2008年第三次修改中的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专利侵权纠纷涉及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 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相关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进行检索、分析和评价后作出的专利权评价报告, 作为审理、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证据”。[1]实用新型专利只经初审合格就授权, 没有经过实质审查, 专利权的稳定性不强, 所以现在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在受理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时都要求专利权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的专利权评价报告。专利权评价报告不是行政决定, 因此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不能就此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3]一旦专利权评价报告中作出实用新型专利没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使得申请人对其不能进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也无法陈述意见。实用新型专利是否能维持有效, 侵权纠纷是否能胜, 专利权人心中更加没有数, 进退两难, 这样对专利权人极为不利。这样看来就体现出双申请的优点, 当发明专利经实质审查后授权, 专利的稳定性更强, 申请人心中就更加有数, 当审查员通知申请人选择时, 申请人按照当时自己的实际情况, 更加灵活地进行选择是否要发明专利。当发明专利经实质审查不能通过时, 申请人通过与审查员的交流陈述意见, 可以判断实用新型专利的稳定性, 做到心中有数。

2、双申请使申请人更经济。

因为申请人让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一份实用新型的检索报告要交纳2500元的实用新型专利检索报告费, 并且不能减缓费用。而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费也是2500元, 但可以减缓。现在以个人申请专利减缓费用85%为例来说明双申请的好处, 发明专利申请为135元, 印刷费为50元, 实质审查费为375元, 合计为560元, 比2500元的实用新型专利检索报告费少多了。如果申请人在通知后选择在实用新型专利, 只用560元就知道了实用新型专利的稳定性, 如果申请人在通知后选择发明专利, 也只是多花费了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费150元, 专利登记、印刷、印花费205元, 前三年的年费270元, 合计625元。

3、在发明专利授权前, 能依在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发明专利申请的主题。

双申请的缺点:

1、从经济的角度看, 要多花费其中一项专利的费用。

2、申请人得一直保证实用新型专利处在有效阶段, 否则发明专利不能授权。如果出现实用新型专利到10年保护期满而发明专利实审还没结果时, 出现发明专利无法授权的结果。从而影响到发明专利的授权, 不能使发明创造保护到20年。现国家知识产权局处在加大审查力度阶段, 加快了发明专利的审查速度, 不大可能使发明专利10后授权, 但从理论上讲存在这种可能性的。专利法和部门规章上也没讲发明专利的审查授权最大期限是多少年。

三、专利法修改建议

2008年第三次修改专利法对“一发明一专利”原则做了重要的修改, 对以前出现的问题作出更加明确的解决办法。本人认为还可用多种方式进一步修改, 但总的目的是要给申请人一个明确的、不会产生极个别现象的、无争议的规定。

1、在“一发明一专利”原则下,

允许双申请, 就要明确发明专利的最长授权期限, 否则会出现实用新型10年后终止, 而发明还没实审完的现象。当此种问题出现时, 责任由谁来负。同一发明主题的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91211222.0) 和发明专利 (专利号:92106401.2) 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2002) 高民终字第33号行政判决书) , 判决该发明专利无效, 这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当时该发明专利就是7年后授权的[4]。

2、由于现行专利制度规定, 实用新型授权后, 不可能转换成发明专利。

建议修改专利法, 实现这样的转换, 实用新型保护的客体将会受到发明专利权一样水平的保护。当发明人在实用新型授权后的一定时间内可申请提出实质审查, 并提交实审费, 审查其是否达到发明专利的“专利三性”要求, 当符合发明专利的要求后, 可授予发明专利权, 申请日就是原实用新型的申请日, 原实用新型就可同时不存在了, 当不符合发明专利的要求后, 驳回其提出转换的要求, 并可同时确定其实用新型的有效性。这样可免去了发明人双申请之累, 又可避免重复授权, 既经济又实用。日本专利局正在研究在2 0 0 4年年底修改实用新型法, 目前收到的主要三个方面建议中的一方面建议就是实现实用新型在授权后, 发明人可以要求转换成发明专利权。

总之, 法律要不断完善, 制定要更加严密。

参考文献

[1]2008年12月27日第三次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知识产权出版社

[2]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知识产权出版社

[3]2010专利审查指南.知识产权出版社.第十章第一节引言中的第三款

专利运用 篇7

一、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的含义及其发展历史

要对金融商业方法专利进行释义, 首先需明确它的上位概念专利、方法专利、商业方法专利的含义。专利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形式, 其中发明专利又包括产品专利和方法专利, 方法专利就是方法发明所获得的专利权。但方法发明获得专利权的条件是:它应该属于利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事实上, 传统的商业方法由于通常被划归为“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成为专利保护的排除对象。但随着技术的发展, 不少商业方法与机器设备融为一体, 能够解决技术问题, 在整体上可以构成技术方案, 因此, 商业方法专利首先在美国得到承认, 并被授予了专利权。而商业方法专利主要的应用领域就是金融服务领域。美国的第一件商业方法专利就是授予了和金融服务相关 (一项管理金融服务信息的数据处理系统) 的专利申请。综上, 可以对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给出这样的定义:金融商业方法专利, 是指在金融领域内, 对一些具有处理金融信息能力的装置或系统所授予的专利, 是商业方法专利的主要类别。

二、金融商业方法获取专利权的法律依据

判断一项金融商业方法能否获得专利的标准是把握本文论题的一个前提。在美国, 主流的判断标准是“机器或转换标准” (machine-or-transformation test) , 其含义为:如果一种商业方法与特定的机器设备相关联, 或者其将一种特定的物质加以转换, 使之具有不同的状态或成为另一种物质, 则该商业方法就可能被授予专利权。美国授予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申请的专利权是依据美国专利分类的第705类别内, 该类别涉及金融的商业方法专利的主有11个项目。

与美国相比, 我国在对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还处于探索阶段。授予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的问题往往会转化为涉及计算机程序的专利申请能否获得授权的问题。我国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申请指南》指出:利用计算机程序对外部技术数据进行技术处理;按照自然规律完成对该技术数据实施的一系列技术处理, 均属于可以获得专利权的技术方案。由于金融商业方法大多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操作和实现的, 因而这样的创新成果可以获得我国专利权的保护。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金融商业方法专利在应用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 国外金融机构已在我国积极申请金融商业方法专利, 这会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能否善于用商业方法专利保护自己的创新技术, 关乎我今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命运。互联网金融企业要避免重蹈我国某些行业曾出现过的“有制造, 无创造、有创造, 无产权”覆辙, 就应早日拿起专利的武器, 保护好自己的创造和创新成果。首先, 加强自主专利开发和保护工作, 让跟风者无法简单模仿和直接抄袭企业的创新成果。在此基础上, 已经走在金融创新前列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当务之急是要认真检索和研究互联网金融领域中跨国金融机构的专利及相关布局, 检索了解他们已在互联网金融专利申请和授予方面的成果, 学习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如何布局互联网金融产业生态链上的专利。其次, 应该调查研究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对商业方法内容公开的程度。通过了解其金融商业方法的专利申请是否符合可专利性的条件, 进而向专利管理机关提出无效宣告请求。第三, 发现自己的商业方法专利受到侵害时, 及时采取法律手段来寻求保护。此外, 作为政府专利管理部门要积极搭建互联网金融专利公共服务平台, 开展金融商业方法专利预警, 协助互联网金融企业建立和完善专利保护体系。

摘要: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业务融合的产物, 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成果如果符合专利授权的条件, 大多会成为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对象, 利用专利保护金融商业方法的创新成果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掌握的竞争法宝。

关键词:金融,商业方法,专利

参考文献

[1]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 (第四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专利运用 篇8

“新药研制与报批”是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类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极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熟悉新药从研发源头到最终上市的整个流程及重要环节。该课程以化学药为代表,着重介绍新药研发的立项分析、基础科研、临床表征、质量控制以及注册报批等环节的重要研究思路与方法。由于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涉及新药研发的各个方面,需要多个药学重要分支学科前沿知识的交叉和有机整合。对于本科生而言,限于知识结构体系和研究经历的欠缺,对本课程中重要的基础概念、药物的研究思路、报批流程等内容不易理解。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授课教师深入思考,努力寻找适应于本课程特征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数年的“新药研制与报批”授课中,发现案例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晦涩难懂的理论表述,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章节的内容,事先选取与内容高度吻合的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在授课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甚至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最后,授课教师结合本章的重要理论,通过点评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知识、观点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1]。

随着我国开设药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与新药研发相关的课程。因此寻找适应于本课程特征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将以近年来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专利悬崖”现象为例,浅谈如何将案例式教学法运用于本课程教学过程中。

1 案例教学法在讲授专利悬崖影响上的运用

“专利悬崖”是对企业的一件产品在失去专利保护后利润大幅度下降的形象表述。在药物研发领域,由于原研企业对于核心产品的专利保护具有很高的依赖程度,因此“专利悬崖”现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要理解“专利悬崖”现象,首先需要理解专利的概念及作用。专利本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具有完善而广泛的法律定义及保障体系。对于学生而言,很难在本科阶段就理解专利对于新药研发至关重要的价值。基于此,笔者从市场规模及重磅产品的角度,选取适宜案例来加深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印象。

近年来,“专利悬崖”席卷了全球众多顶尖制药企业。2012—2015年,全球将有74种药品的专利到期,价值约1400亿美元的制药产品将失去市场独占权,其中,2014年全球范围内失去专利保护的专利药物总价值约400亿美元,2015年更是高达560亿美元[3]。对于原研企业而言,专利悬崖将直接导致其经营业绩、市场占有率等重要指标的巨幅滑坡,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英国最大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就是一个典型。由于多款产品尤其是重磅药物帕罗西汀(又名“塞乐特”)专利保护即将到期,葛兰素史克2013年第一季度的利润比2012年同期下滑26%。在这种重压之下,葛兰素史克不得已采取了某些非常规手段,导致其因为涉嫌以通过支付延迟费的形式推迟帕罗西汀仿制药上市而遭受英国贸易公开委员会的调查,并有可能面临巨额罚款,数额相当于该公司2001—2004年间年均在英营业额的30%[4]。更糟糕的是,葛兰素史克的企业形象和公众信誉因此事而受到了极大的损害,这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而言,影响更是难以估量。“专利悬崖”面前,即便是国际顶级制药企业也会如履薄冰,一着不慎就会付出极其惨痛的代价。

与此同时,一些明星药物由于非常出色的疗效,每年为原研企业带来巨额的收益。这类药物一旦失去专利保护,对企业的影响更是灾难性的。这里面最典型的案例当属立普妥。

立普妥(Lipitor,化学名:阿托伐他汀),是全球最大制药公司美国辉瑞(Phizer)旗下头号重磅药物,临床上是降血脂的首选药物之一。至2011年专利到期,在其上市的15年间,销售远超千亿美元,是辉瑞成为全球最大制药巨头的支柱性产品。它甚至被视为制药行业“黄金时代”的绝对标志———当提及“立普妥时代”,那意味着巨额投资,数倍的巨额回报,科学坐标上“重磅炸弹式”的大发现,名利双收。2011年,立普妥可以为辉瑞带来129亿美元的收入,而在2012年———其专利到期的第2年,销售额下降为51亿美元,跌幅超过一半以上[5]。这样巨额的市场下滑导致辉瑞整体战略的调整和全球范围内的裁员。可以说,一支药物的专利到期,将辉瑞逼到了悬崖的边上。“专利悬崖”的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通过以上2个案例,不但让学生了解到了“专利悬崖”的影响,也让他们开始理解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专利之争,以及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背后的科学博弈。学生在调研和讨论的过程中积极而热烈,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2 以案例教学法分析原研企业对“专利悬崖”的应对措施

面对越来越多的重磅药物专利到期,原研企业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任何一家原研药企业都不希望失去原本专利药所占据的市场份额。那么,他们会采取何种手段来降低“专利悬崖”的影响?他们会通过何种方式来巩固自己的领先地位?这就需要具体讲授其采取的应对措施。这样的措施本身概念枯燥,且涉及许多产品营销战略及企业管理内容,与本课程的主干内容有较大的差异,难以在短时间内详细阐述。而笔者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选取适当的案例,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初步理解了制药企业的应对策略。

原研企业采取的第一种策略是延长重磅药物的专利保护期。所谓的药物专利到期,通常是指其基础专利,比如化合物专利到期。一般而言,只有在基础专利到期后才有可能进行仿制。虽然专利有其时效性,但原研药企业会想方设法延长专利保护期。原研企业通过对上市药物进行持续性的研发改进,从而不断申请新的专利以延长药物专利保护期。在这个策略里,关于奥美拉唑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奥美拉唑是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临床上治疗胃溃疡的首选药物之一。奥美拉唑的原研企业阿斯利康公司(Astra Zeneca)于1974年提出了对包括奥美拉唑在内的通式化合物的专利保护。药物上市后,阿斯利康并未终止对其的研发,而是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合成工艺、代谢产物、制剂配方、晶型差异、药用方案、适应证选择等方面持续提出专利申请,围绕奥美拉唑逐步形成了严密的专利保护网。通过不间断的研究,更是以其光学纯化合物——(S)-奥美拉唑而核心开发出了另一个重磅药物耐信(Nexium),不仅合理延长了奥美拉唑的专利保护期,而且不断延伸奥美拉唑的保护范围,拓展其销售市场,从中获取了高额利润[6]。这是重磅药物专利延长的经典案例,通过这个案例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专利延长的方式方法,更可以使得他们明白科学研究对于药物研发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二种策略,是通过有针对性的专利收购甚至直接并购专利所有企业以延长专利期限。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多次大型制药公司的联合、并购,从而形成了大规模的兼并重组热潮。通过这样的方式,制药企业优势互补,不但扩大了产品线,更延长了对核心药物的专利期和控制权。例如,辉瑞并购惠氏制药、罗氏并购基因泰克、默克并购先灵葆雅、赛诺菲收购健赞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制药企业获得了新的重磅药物的专利,或者通过技术整合对已有药物的专利进行改进,从而有效的应对了“专利悬崖”带来的产品真空期,效促进了公司营业收入。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使得学生在学习“专利悬崖”应对之道的同时,还对国际知名的制药企业有了基本的认识,使得他们意识到及时了解行业动态的重要性,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3 案例教学法在讲授仿制药中的作用以及我国仿制药的发展现状

对于原研企业而言,“专利悬崖”使其风声鹤唳、严阵以待。而对于我国的制药行业发展而言,“专利悬崖”则将我们推入了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行业浪潮中。我国是仿制药大国,“专利悬崖”一方面将为我国仿制药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原研企业利用行业规则及技术优势,对我国制药行业开展的新一轮竞争。在此,笔者通过授权仿制药这一案例,引导学生去理解我国应对“专利悬崖”的风险与挑战。

“专利悬崖”之所以对原研药厂影响巨大,主要在于失去专利保护后,仿制药将大量涌现。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原研药厂采取了一种特殊的仿制形式———自己仿制自己的产品,即授权仿制药。它是原研药厂商对自己专利药物的“仿制”版本,但是在市场上作为仿制药销售,且不存在法律障碍。由于原研药厂的技术优势,这类仿制药虽然价格低于原研药物,但在规格和标准上与原研药物完全相同,从而在仿制药的竞争中形成了先期优势,也成了原研药厂应对“专利悬崖”的有效手段。我国虽然是仿制药大国,但是技术层面上比之于国外顶级制药公司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即便是专利到期,若不能正视授权仿制药的存在,恐怕难以在专利后时代的巨大市场上有所作为。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专利保护药品专利到期后,自国内第一家企业生产的仿制药品上市起5年内,前三家仿制企业的药品定价,在被仿制药品政府指导价的基础上依次递减10%。尽管该条款将第一家仿制药厂商限定为“国内”,但却并未规定第一家上市仿制药的国内厂商不能使用原研药厂的产品。因此,如果国内制药厂商使用原研药厂提供的申报材料申请仿制药生产批件,在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批准后,完全可以直接从原研药厂商那里得到药品,转换标签后即可形成“授权仿制药”[7]。考虑到抢仿企业的激烈竞争,原研药厂完全可以利用他们在产品上的技术及信息优势,与某些国内企业达成这样的协议。如此一来,即便面对“专利悬崖”,原研药厂也能在仿制药市场上占据巨大的优势。更可怕的是,这种措施还可能直接影响我国仿制药企业的积极性和技术累积过程,这对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的损害是难以估量的。通过以上案例,笔者形象的分析了“专利悬崖”浪潮下我国的机遇与挑战,让学生比较深入地了解这制药这个高科技、多元化的行业,同时,还以此为例,引导学生们如何辩证、理性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他们形成更加客观和谨慎的学习态度。

4 结语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新药研制与报批”的授课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应该仔细遴选案例,引导学生独立的开展文献调研与课堂讨论。这要求授课教师首先应当认真钻研相关的案例,充分而细致的开展备课工作。只有授课教师能够针对案例进行深刻而全面的分析,才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正确的掌握这些案例背后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讲解时,可以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新药研制与报批”授课中的运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并在有限的时间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在这门课程的授课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琼.病理学案例教学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18):18-19.

[2]吴艳.悬崖边的思考[J].知识产权,2013(9):34-35.

[3]KRIZNER K.Major Brand-name Drugs Face Patent Expiration[EB/OL].(2016-05-21)[2011-3-15].http://drugtopics.modern-medicine.com/drug-topics/news/modernmedicine/modern-medicine-feature-articles/major-brand-name-drugs-face-patent-?page=full.

[4]唐骏.葛兰素史克启示:做好自己[J].中国经济周刊,2013(28):88.

[5]刘思齐,杨悦.立普妥的专利保护策略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4(9):989-993.

[6]沙宇慧,李玉丹,杨悦.奥美拉唑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3(6):624-628.

上一篇:神圣的使命下一篇: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