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专利

2024-09-22

重要专利(共6篇)

重要专利 篇1

专利代理机构是指受公司或个人委托专门代其从事专利申请 (商标申报) 、进行专利 (商标) 许可证贸易或解决专利 (商标) 纠纷的机构。

有些人对此机构不熟悉、不了解, 甚至对专利也了解不多。现实生活中, 时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 有些人搞了发明创造, 却不知如何申报专利;有些人攻克了技术难关, 却无缘无故被模仿, 而不知如何维权。聘请“专利代理机构”, 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还有些企业或个人对专利知识淡薄, 认为聘请“专利代理机构”和申请专利是瞎花钱、没必要, 自己有一些发明创造, 直接应用于生产, 到头来自己的产品不但被别人侵权, 还被侵权者推上了被告席, 遭受巨额损失。这样的实例在国内举不胜举, 国际上也屡见不鲜。还有一些企业或个人, 虽然知道申报专利, 但不愿意聘请“专利代理机构”, 认为是花冤枉钱, 发明人亲自申报专利, 这样不仅耗费其大量精力和时间, 最后因发明人不懂得专利申报的技巧, 撰写的专利文献不当而导致专利申报不能获得通过或滞后。专利虽已应用, 产品虽已生产, 因未申请专利或专利滞后, 最后企业可能造成被起诉侵权并支付巨额赔偿。假如企业聘请“专利代理机构”, 只需发明人将专利的基本原理、保护点写出, 专利代理机构将会为其代劳检索、撰写、申报等项工作, 专利的申报、授权、获得等工作将会顺利的完成。另有一企业的专利诉讼案, 诉讼索赔标的达8000万元, 因其聘请“专利代理机构”为其分析、辩护, 使法庭终止了审理, 为企业挽回了巨额损失。“专利代理机构”虽是一个小行业, 但是这个小行业可以撬动大经济, 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今年, 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二五》中, 首次写入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3件的指标, 这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此可见专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专利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 也是用作衡量国家、区域、产业或企业科技创新程度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准, 更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企业要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专利代理机构”对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 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简单介绍了“专利代理机构”的对促进企业申报专利及创新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专利,专利代理机构

重要专利 篇2

1.2.3.4.5.保护技术点,同行或是他人不可仿冒。公司实力的展现,便于宣传,有利于销售。增加品牌的含金量,也是产品加价的筹码。可以申请东莞政府的资助,同时也可以申请科技企业,更有利于扩大市场。若没有申请专利保护,自主辛苦研发的技术被别人做为拿来主义。同时自已没有注册,他人都可以注

册,更甚者是反过来告侵权。

6.是一利无形的资产,是信誉的载体。

专利资助

一、国内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后每件资助1000元;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后每件资助500元;国内发明专利每件的申请费、实审费在授权前按实际发生额给予全额资助,授权后再资助10000元。

二、获美国、日本、欧盟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资助50000元;在设有专利审批机构的其他国家或地区(港澳台除外)获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资助25000元;获得港澳台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资助10000元。同一件专利最多资助2个国家或地区。

三、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初审的发明专利具备专利三性的,即国际检索报告中显示专利同时具备新颖性、实用性、创造性的发明专利每件资助15000元。

四、同一资助对象一年专利申请资助总额不超过50万元;同一专利不能重复申请政府其它相关专利资助。

五 专利申请资助每年1月下旬和7月下旬各受理一次。

六、专利培育企业专利试点企业资助标准:专利培育企业每家资助5万元,专利试点企业每家资助10万元

七、专利培育企业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1件或实用专利3件或外观设计专利10件以上。

关于专利状态及其重要性的探究 篇3

一、专利权的相关概念介绍

在进行专利权介绍之前, 还需要对知识产权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知识产权是人类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通过自己的智力劳动所获得的技术成果, 因此享有专门的权利。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 使得专利权也应运而生。之所以称之为专利权, 是因为其本身已经被法律所承认, 在相关的法律范围之内, 享有足够的保护。

专利权就是专利处于法律认定范围之内, 所形成的一种合法权利。专利权是由国家的主管机关对发明人或者申请专利人员, 在一定时期之内, 严禁他人没有经过相应允许, 就随意制作、运用、剽窃、销售其专利或者使用其专利的合法权利。这种权利与传统的物权相比有很大差别, 因为其本身不具有明确的形状, 只是单纯的一种知识产物与劳动成果。所以专利权的拥有者对其自身的发明具有独占受益权和处分权。

二、专利的法律状态界定

本文所探讨的专利状态, 实则就是专利的法律状态。之所以称之为法律状态, 是因为专利从诞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 都应该具有法律信息作为依据, 并且具有时间性、地域性以及独自占有性特点。专利法律状态的生效只是在特定的法律规定时间之内以及固定的领土范围之内, 一旦超过了相应的时间以及领土范围, 该专利的法律信息也必然会发生变化, 简言之专利状态发生改变。

目前, 我国最为普遍的专利保护分为以下三种, 其分别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利。以2012 年的统计数据为例, 2012 年专利检索数据库记载, 当时我国三种专利的申请总量有630 万件左右, 但是失效的专利数量为250 万件, 其比例高达百分之四十以上。这就足以说明, 这百分之四十的比例都是不属于法律规定范围之内的专利, 故而这些专利失去了法律状态, 与传统的知识成果没有任何区别。所以,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专利相关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专利剩余保护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了专利的价值。因此进行技术引进以及专利许可之前更应该对专利的法律状态进行分析, 通过检索分析出的状态将会更加科学。

专利法律状态检索可以分为专利有效性检索、专利地域性检索以及权利人变更检索。这三种状态也是目前专利状态的主要表现, 是我国专利权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体现。首先, 专利有效性检索其目的就是对一项专利或者该专利申请的法律状态进行检索, 目的是为了探究该专利是否依旧有授权且授权的专利至今为止是否仍然生效。若出现失效, 则可以通过检索简单分析出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专利出现失效现象。其次, 专利地域性检索则是对一项智力劳动成果究竟在哪些国家或者地区申请了专利进行搜索。目的是为了给予专利更为全面的地域性保护, 且对申请人申请该专利的国家范围进行确认。最后, 权利人变更检索则是对一项已经申请了专利并且获得了专利授权的发明创造进行申请专利人身份确定的一项检索服务。通过检索可以明确权利人是否发生了变更, 也可以在当前情况之下, 对最终的专利拥有者信息进行确定。

三、专利法律状态的重要性与意义

( 一) 是我国进行对外发展的前提

近些年来, 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发展, 这就使得我国的自主知识研发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进行专利法律状态确定, 实则就是对专利持有者知识产权的保护。而保护知识产权则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范围, 吸引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必然举措。在当前, 许多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专利的支持与依托。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格外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该产业不同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其往往需要更为尖端的技术与更为全新的理念。

以华为手机为例, 该企业在我国的发展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从2006 年开始, 华为的专利申请数量就已经为575项, 位于世界排名的第十三位。而2007 年, 仅一年的时间, 华为所拥有的专利申请数量则达到了1365 项, 世界排名第四。这就足以说明我国在近些年来, 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增加, 且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不容小觑。通过在世界范围内确定专利的法律状态, 将有利于不断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实力, 使得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 二) 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我国始终想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并且力图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来。所以, 专利的法律状态实则也可以帮助我国尽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6 年1 月14 日最新数据统计现实, 国家知识产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表明2015 年我国发明专利的申请受理已经突破了100 万件。这就足以说明我国每一万个人, 所拥有的专利数量就可以达到六件。试想, 全国所有的知识文化人才都可以调动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将自身的文化应用到知识成果开发过程中, 将会不断提升社会的整体竞争力, 从而稳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使得整个社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趋势。

( 三) 有利于维护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合法利益

进行专利申请以及专利法律状态界定, 实际上对个人或者企业而言也是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因为个人或者企业才是专利的最终拥有者, 也是专利的直接创造者。因此通过对专利辅以法律形式进行保护, 实际上更是对知识产权拥有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其本身的知识产权不会再次受到他人的剽窃、盗用、非法经营, 有法律作为依托和保障, 可以切实提升专利的有效性, 进而不断提升专利拥有者的自主研发意识与自主创新精神, 以期创造出更多的知识成果, 为我国的自主科学研发作出贡献。

专利法律状态形成以及专利权的颁布, 实际上就是一种独占使用权的表现。故而其本身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其生效范围有严格的地域要求以及在时间上有着重要的把控。只有及时对专利的法律状态信息变更进行了解, 才能使得专利价值得以发挥, 进而保障专利拥有者权利, 也使得专利评估得以顺利进行。

四、结语

对专利的状态进行分析, 实际上就是强调了专利法律状态在专利保护过程中的重要性。专利保护在近几年来, 确实被我国国家政府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并且作为国家也开始更加注重对个人、个体知识产权的保护。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更应该不断加强对专利法律状态的更新与界定, 进而将专利的重要价值展现出来, 切实维护专利持有者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臧瑾.专利法律状态及其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 2013, 08:262.

[2]赖院根, 朱东华, 刘玉琴.专利法律状态信息分析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证[J].情报杂志, 2007, 08:56-59.

[3]李国平.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的重要性[J].现代情报, 2003, 03:145-146+68.

专利申请须知和专利维权须知 篇4

一、什么是专利?

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它是国家专利行政机关依据专利法授予专利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发明创造成果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它是一种财产权,是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发明创造成果、独占现有市场、抢占潜在市场的有力武器。

二、为什么要进行专利申请?

一是为了保护发明创造的专有权,尊重发明人、设计人所付出的劳动,另一方面是为了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专利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价值具有商品性,并可以进入交换领域,这就要求有一种法律制度《专利法》,将这种发明创造及其价值进行保护。

三、专利的类型包括哪些?

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类型有三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它又分为产品发明和技术方案的方法发明。产品发明是指一切以有形形式出现的发明,即用物品来表现其发明,例如机器、设备、仪器、用品等。方法发明是指发明人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针对某种物质以一定的作用、使其发生新的技术效果的一种发明。方法发明是通过操作方式、工艺过程的形式来表现其技术方案的。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专利只保护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品,没有固定形状的产品和方法以及单纯平面图案为特征的设计不在此保护之列。实用新型专利及申请具有无需进行实质审查、审批周期短、收费低的特点。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即产品的样式。它也包括单纯平面图案为特征的设计。

四、专利权的特点是什么?

1、专有性: 专有性也称独占性,指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创造所享有的独占性的制造、使用、销售、和进口的权利。也就是说,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进行以生产经营为目的的制造、使用、销售、和进口其专利产品。否则,就是侵犯专利权。

2、地域性: 除签有国际公约或双边互惠协定外,指一个国家依照本国专利法授予的专利权,仅在该国法律管辖的范围内有效,对其他国家没有任何约束力,外国对其专利权不承担保护的义务。也就是说,一项发明创造只在我国取得了专利权,那么如果有人在别国制造、使用、销售该发明创造,则不属于侵权行为。

3、时间性: 指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创造所拥有的专有权只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有效,期限届满后,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创造不再享有制造、使用、销售和进口的专有权,这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无偿使用该项技术。我国现行专利法规定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自申请日起分别为20年、10年、10年。

五、什么样的发明创造才能获得专利权?

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必需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新颖性是指:①在专利申请提交到专利局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创造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②在国内没有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它方式为公众所知。③在该申请提交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并且记载在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创造性是指:专利申请同申请提交日前的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实用性是指: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能够在工农业及其它行业的生产中制造、或能够在产业上或生活中应用,并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1— 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与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或国内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同并且不相近似。

六、不给予专利保护的情况有哪些?

专利法规定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①科学发现;②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④动物和植物品种;⑤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七、什么是现有技术?现有技术能否申请专利?

专利法实施细则中的“现有技术”一词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或者以其它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的技术。这和专利法中所称的“已有的技术”是同一概念,也包含说明书所指的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不再具有新颖性,因而不能申请专利。

八、什么是职务发明非职务发明?发明人、设计人和专利权人有什么关规定?

职务发明:发明人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创造;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包括资金、设备、材料、或不公开的技术资料等)完成的发明创造;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一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和专利权归单位所有,但单位应给予发明人奖金和报酬。

非职务发明:职务发明以外的发明为非职务发明。其专利申请和专利权归发明人个人所有,几个人共同完成的,归几个人共有。

发明人、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重点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在发明完成过程中,帮助进行一般性的测试、试验、加工、计算或资料整理以及进行领导和后勤支持工作的人员不是发明人。

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申请或专利权可以有偿或无偿转让、或继承。(而专利技术转让只是使受让方在规定的范围内有权使用该专利技术)。

专利权人:是某项专利这一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即为该项专利的专利权人。

九、什么是专利代理?

依照专利法的规定,专利申请人或其他当事人可以委托专利代理机构向专利局申请专利或办理其他专利事务。专利代理机构配有专利代理人。专利代理人是经过专业培训,通过考试,并在专利局登记的、专门从事专利代理业务的人员,是既懂技术又懂有关法律的专家。专利代理人办理的业务有:①为专利申请提供咨询;②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申请专利的各种手续及各项事务办理;③代理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中的各项事务;④为技术转让中的有关专利的问题咨询;⑤行专利检索及专利技术的鉴定工作;⑥其他有关专利事务。

十、专利从申请到授权要经过那些程序? 依据《专利法》,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程序包括:受理、公布、实审以及授权5个阶段,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不进行早期公布和实质审查,只有3个阶段。

(1)受理阶段。专利局收到专利申请后进行审查,如果符合受理条件,专利局将确定申请日,给予申请号,并且核实过文件清单后,发出受理通知书,通知申请人。

(2)初步审查阶段。经受理后的专利申请按照规定缴纳申请费的,自动进入初审阶段。

(3)公布阶段。发明专利申请从发出初审合格通知书起进入公布阶段,如果申请人没有提出提前公开的请求,要等到申请日起满15个月才进入公开准备程序。如果申请人请求提前公开的,则申请立即进入公开准备程序。申请公布以后,申请人就获得了临时保护的权利。

(4)实质审查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以后,如果申请人已经提出实质审查请求并已生效的,申请人进入实审程序。如果申请人从申请日起瞒年还未提出实审请求,或者实审请求未生效的,申请既被视为撤回。

在实审期间将对专利申请是否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以及专利法规定的其它实质性条件进行全

—2— 面审查。经审查认为不符合授权条件的或者存在各种缺陷的,将通知申请人在规定的时间内陈述意见或进行修改,逾期不答复的,申请被视为撤回,经多次答复申请仍不符合要求的,予以驳回。实审周期较长,若从申请日起两年内尚未授权,从第三年应当每年缴纳申请维持费,逾期不缴的,申请将被视为撤回。实质审查中未发现驳回理由的,将按规定进入授权程序。

(5)授权阶段。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以及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未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审查员作出授权通知,申请进入授权登记准备,经对授权文本的法律效力和完整性进行复核,对专利申请的著录项目进行校对、修改后,专利局发出授权通知书和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申请人接到通知书后应当在2个月之内按照通知的要求办理登记手续并缴纳规定的费用,按期办理登记手续的,专利局将授予专利权,颁发专利证书,在专利登记簿上记录,并在2个月后于专利公报上公告,未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的,视为放弃取得专利权的权利。

十一、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1)专利权人有以下权利:①制造权,②使用权,③许诺销售权,④销售权,⑤进口权、⑥标记权、⑦转让权、⑧许可权、⑨质押权、⑩起诉权。

(2)专利权人有以下义务:①充分公开其发明创造,②积极实施其专利,③不得滥用专利权,(如针对无效或终止的专利许可他人实施、控告别人侵权、在制造销售的产品或者产品包装上继续打印专利标记等等。)④按时缴纳年费。

十二、何谓无效专利?专利被无效后会造成什么法律后果?

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专利权无效的专利为无效专利。被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不存在,即根本没有这个专利。

十三、何谓专利权的终止?专利权终止后会造成什么法律后果?

专利权的终止是指专利保护期限已满或因某种原因使专利权失效。主要有三种情况:(1)没有按照规定缴纳年费,导致专利权提前失效;(2)专利权人以书面声明放弃专利权,导致专利权提前失效;(3)专利法律保护期届满,专利权即行终止。专利权终止后,则原专利不再受专利法保护,不再具有法定的垄断性,该专利技术即进入公知领域,社会公众可以随意无偿使用。

十四、涉及专利的纠纷和违法行为有哪些?

根据我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涉及专利的纠纷和违法行为有下列几种:(1)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归属纠纷;(2)专利侵权纠纷;(3)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费用的纠纷;(4)关于转让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的合同纠纷;(5)关于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的纠纷;(6)关于实施强制许可和许可使用费的纠纷;(7)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纠纷;(8)诉前申请停止侵权、财产保全;(9)冒充专利行为;(10)假冒他人专利行为。

十五、什么是专利侵权?侵权人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专利侵权一般是指在专利权有效地域和有效期内,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具体的说,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的行为,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属于专利侵权。

侵权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1)停止侵权;(2)赔偿损失。

十六、假冒专利行为有哪几类?假冒专利行为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假冒专利行为也属于专利侵权行为。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四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下列行为属于假冒专利的行为:

(一)在未被授予专利权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或者终止后继续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或者未经许可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

(二)销售本条第(一)项所述产品;

(三)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将未被授予专利权的技术或者设计称为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将专利申请称为专利,或者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公众将所涉及的技术或者设计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

(四)伪造或者变造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

(五)专利权人制造的专利产品投放市场后,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故意制造、销售与该专利产品相同的产品,使公众误认为是该专利产品;

(六)其他使公众将未被授予专利权的技术或者设计误认为是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将所涉及的技术或者设计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的行为。

专利权终止前依法在专利产品、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在专利权终止后许诺销售、销售该产品的,不属于假冒专利行为。

十七、发生专利纠纷通过何种渠道解决?

发生专利纠纷后有以下解决途径:一是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二是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请求专利管理机关处理。

对于专利侵权纠纷、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纠纷、职务发明人奖酬纠纷、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费用的纠纷、发明人或设计人资格纠纷等,既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请求当地知识产权局调处。关于转让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的合同纠纷、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纠纷、关于实施强制许可和许可使用费的纠纷、诉前申请停止侵权、诉前申请财产保全等均需到人民法院起诉。

通过专利管理机关调处专利侵权纠纷,手续简便,周期较短,处理起来直接快捷,同时,专利管理机关有一批既有较强专业知识,又熟悉法律的执法人员,并且在长期的专利执法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有利于纠纷的尽快解决。

十八、发现假冒他人专利或者冒充专利行为,通过何种渠道解决?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人假冒他人专利或涉嫌冒充专利,都应当向当地知识产权局举报,由知识产权局对违法行为人进行查处;对假冒他人专利行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十九、专利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长?

请求处理专利纠纷的诉讼时效为2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之日起计算。在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处的专利纠纷中,大多数情况是以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之日作为时效的起算日。例如以授权公告日起算,因为专利公报公告的法律事实,可以作为推定其`应当得知`的条件,而不管当事人实际上是否得知。因此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要及时行使自己的请求权,以免丧失胜诉权。

二十、怎样请求专利管理机关处理专利侵权纠纷?

(1)请求专利管理机关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①请求人是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 ②有明确的被请求人; ③有明确的请求事项和具体事实、理由; ④属于受案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受案范围和管辖; ⑤当事人没有就该专利侵权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一项所称利害关系人包括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专利权的合法继承人。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中,独占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单独提出请求;排他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在专利权人不请求的情况下,可以单独提出请求;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普通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不能单独提出请求。

(2)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应当提供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书,并且按照被请求人的数量提供请求书副本。请求书应当记载以下内容:①请求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委托代理人的,代理人的姓名和代理机构的名称、地址;②被请求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③请求处理的事项以及事实和理由。

有关证据和证明材料可以以请求书附件的形式提交。请求书应当由请求人签名或盖章。

—4—(3)请求专利管理机关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处理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书证应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证明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权提出处理请求的依据,如:专利证书、专利申请文件、交纳当年度年费的收据复印件,专利实施许可或专利权转让合同书等;二是证明侵权方实施了侵权行为。物证主要是侵权产品,它是十分重要的证据,无法提供侵权产品的应当提供相应的照片资料。

二十一、专利管理机关解决专利侵权纠纷的程序有哪些?

(1)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专利侵权纠纷请求,专利管理机关在收到请求书之日起7日内立案并通知请求人,同时指定3名或3名以上单数承办人员处理该专利侵权纠纷;请求不符合条件的,专利管理机关在收到请求书之日起7日内通知请求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2)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请求书及其附件的副本送达被请求人,要求其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交答辩书一式两份。被请求人逾期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专利管理机关进行处理。

(3)被请求人提交的答辩书,专利管理机关在收到之日起7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请求人。(4)专利管理机关根据需要依职权调查收集有关证据。

(5)专利管理机关根据案情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口头审理,并至少在举行口头审理的3日前让当事人得知进行口头审理的时间和地点。

(6)专利管理机关根据请求人和被请求人的意愿进行调解,不同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的,由专利管理机关做出处理决定。

二十二、专利侵权纠纷中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1)对专利权本身要正确评估。专利管理机关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结果的胜与负,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专利权人手中的专利权是否无懈可击,即专利权是否安全有效。因此,专利权人应当对自己专利权的专利性重新进行分析、评估,对该发明创造的专利性强弱做出判断,切不可因为自己已经获得专利权就认为一定胜券在握,如果是这样,在侵权处理中一旦该专利权被反诉无效,将会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还可能造成在处理过程中败诉。

(2)可以尝试侵权警告手段。在提起专利诉讼前,专利权人向侵权方发侵权警告,这在我国专利法中并无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被经常使用,而且还常取到较好的效果。要切实做好警告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在对侵权认定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专利侵权纠纷的特殊性是由于专利权是技术与法律结合的产物,请求人如果不是很熟悉法律及技术,最好是请专利代理人或有专利代理资格的律师帮助,再向有处理专利纠纷职能的部门请求处理或起诉,以免走弯路,浪费人力、物力。

重要专利 篇5

关键词:专利代理,专利审查,交流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这为知识产权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 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这样的目标是和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密切相关的, 专利审查员 (以下简写为审查员) 和专利代理人 (以下简写为代理人) 都是知识产权行业工作者, 两者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构想对于专利代理和专利审查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专利的产生需要经过科研、提出专利申请、专利代理、实质审查的过程, 虽然专利审查只是其中的环节之一, 但是对于专利权的稳定性和确权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专利的实质审查需要各个环节的从业人员的密切合作才能实现, 只有加强审查员和代理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才能实现知识产权行业的健康发展, 从而进一步推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2 加强审查员和代理人的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

从1985年, 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建立以来, 专利申请量逐年上升, 目前已经居世界第一位, 广大的代理人和审查员积极从事专利申请和专利审查的相关工作, 为促进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 专利法的正确实施, 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代理人和审查员具有天生的“血缘关系”, 具有共同的从业基础, 因此加强两者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详细解释如下:

(1) 两者都具有相同的技术和法学教育背景, 接受过比较全面的专业技术教育和专利法及相关法律的教育, 即有共同的法律和技术基础, 在专利审查过程中都要求两者基本接近本领域技术人员, 按照审查指南的解释, 具体是指一种假设的“人”, 假定他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 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 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 但他不具有创造能力。如果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能够促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其他技术领域寻找技术手段, 他也应具有从该其他技术领域中获知该申请日或优先权日之前的相关现有技术、普通技术知识和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这就要求两者努力学习相关行业专业基础知识和了解其技术发展情况。

(2) 代理人和审查员都是以法律工作为职业。两者都运用专利法, 主要工作就是认定事实, 适用法律, 对授权的专利给出恰当的保护范围, 用专利法及其细则规范专利申请, 专利法的价值就在于其公正性, 而代理人和审查员是公正性的维护者。从国家专利制度的设计上而言, 两者最终是一种配合关系, 以此达到维护申请人利益和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 因此审查员和代理人应该加强交流和合作, 互相沟通, 互相理解, 互相学习, 互相促进。审查员和代理人之间换位思考的过程。代理人和审查员都有着对专利法相同的认知和思维习惯。有着对专利法的法律认识的相同逻辑思维, 对待专利申请的态度是理性和客观的。

(3) 从职业道德操守看, 代理人和审查员具有相同的地方, 即在工作中依照专利法及其细则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服从法律的相关规定是最高的职业道德要求, 在法律工作中平衡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与公众的利益, 并鼓励发明创造, 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 提高创新能力, 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3 如何加强审查员和代理人的相互交流

审查员和代理人的良好沟通和交流, 直接影响到专利申请的审查结果走向, 两者都是知识产权行业的从业人员, “职业”按照美国法学家R.庞德的定义, 它是指一群人从事一种有学问修养的艺术, 共同发挥替公众服务的精神—虽然附带的以它谋生, 但是仍不失为替公众服务的宗旨, 知识产权职业是以代理人和审查员为代表的, 受到过专业的知识产权行业训练的人的群体, 代理人和审查员是一种职业上的相互关系, 笔者从专利审查员的角度出发, 并且结合在工作中的体会, 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自己的建议:

(1) 加强代理人和审查员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和信仰的建设。

两者作为知识产权行业的具体从业人员, 是专利秩序有效运作的操作者, 是公平和正义的守护神, 是法治精神和法治文明的传播者, 也应该是依法治国的实践者, 因此, 加强代理人和审查员的法律职业文化、信仰和理念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要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让审查员和代理人自觉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良性互动关系, 共同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共同担当历史赋予的责任。同时加强职业化的步伐, 把好相关人员从业入关的大门, 使得相关从业人员有一种职业危机感, 促使其珍惜荣誉和工作。加大两者的职业形象建设。要高度重视培养代理人和审查员独立、中立、诚信等良好的品格, 建立强烈的职业荣誉感, 自尊、自爱、自强、自信, 为了荣誉而奋斗, 以实现两者相互关系的规范化, 两者应该自觉遵守法律、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申请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加强服务意识, 多替申请人和专利权人考虑, 另一个方面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社会化服务, 进行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2) 拓展两者间的交流方式。

一般意义上的代理人和审查员的交流主要通过审查意见通知书、对审查意见的答复、举行会晤和电话讨论进行, 两者间的沟通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就某个简单的非实质性问题进行电话讨论, 而对于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当面会晤, 有时甚至可以根据需要将与专利审查相关的技术资料发给审查员以加强对于专利申请的了解。

此外, 还可以加强专利审查员和专利代理人的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举办两者的联合论坛, 或者建立两者的会商制度, 可以针对一个具体的专利申请沟通和协调不同的意见。也可以是学术观点的交流, 两者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对于热点难点的司法实践, 可以由部门指导为方式, 综合采用论坛、考察指导等形式鼓励两者之间的正常业务交往和学术交流, 以此扩展两者的视角, 更加客观公正的对待自己从事的职业, 这能够为代理人和审查员搭建合法交流的平台, 有助于两者关系的和谐, 这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带动两者在专利审实践和司法过程中产生共识, 为平衡申请人和公众的利益提供前提和可能。同时, 要完善专利审查过程的公开力度, 进一步加大专利法实践的透明度, 据悉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就专利审查通知书和检索报告的公开化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这都是实践当中的成功尝试, 为两者的深层次互动提供了有益借鉴。另外在一些疑难复杂的专利申请或专利诉讼过程中, 可以适时的、适度的引进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审查员和代理人就相关问题给予解释和裁定。

(3) 审查员与代理人在工作中应该积极协作、配合。

审查员与代理人在工作中应该积极协作、配合, 审查员应该基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的立场上, 查明申请的事实, 依据专利法维护公平和正义。而从协助申请人行使其正当的权益来实现发现其真实、实现正义的理想的, 他要站在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的立场上, 依据专利法合理的提出意见陈述和相应的事实证据。由此也决定了审查员和代理人应该在专利申请的审查中相互协作和配合, 以平衡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和公众的利益。

具体职能的互补性也要求审查员与代理人协作、配合。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有助于审查员了解申请人的想法, 让申请人更好的理解专利法, 也有利于审查员扩展思路, 全面了解专利申请的技术背景和取得的技术效果, 有利于争议点的归纳、事实的查明和法律的正确适用。代理人也需要审查员的配合, 代理人的意见能否被申请人采纳, 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审查员的相应决定。总之, 代理人和审查员在具体的专利申请的审查中, 只有彼此配合, 共同努力才能保障专利法的权威地位, 才能使得知识产权行业赢得社会的尊重。

(4) 发挥专业机构和组织的作用。

专利代理人协会和专利审查机构可以在审查员和代理人两者之间承担桥梁的作用, 以促进两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可以采用研讨会等形式, 可以由专利代理人和专利审查员两方来组织, 也可以通过第三方, 通过这样的技术和法律沟通, 可以充分了解对方的想法。还可以由专利审查机构提出典型的知识产权案例进行说明, 使得相关从业人员更好的理解中国专利实践的特点。另外, 审查员和代理人可以共同与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沟通, 行业协会也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就某个特定领域或某些技术问题进行沟通, 能够更好的学习需要的技术知识, 这方面的原因在于审查员和代理人对于实际的科学研究方面经验不多, 更多的了解相关知识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申请人。

4 结论

综上所述, 在目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大好形势下, 加强专利审查员和专利代理人的沟通和交流, 实现知识产权事业的公平、公正, 是一个艰巨而系统的工程, 也是构筑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环节。专利审查和专利代理不仅仅对专利申请行为发挥着引导、调整和规范的重要作用, 而且对专利应用、保护等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只有专利代理和专利审查符合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因此, 应该积极探索两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机制, 以共同的职业理念为支柱, 审查员和代理人加强联动以更好的服务于创新发展以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服务社会。近年来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两者在和谐之路上的共同进步。我们相信, 这一切的到来并不遥远。以上的观点, 仅仅是笔者对如何加强专利审查员和专利代理人的交流和沟通的探索。在此仅仅希望抛砖引玉, 能够为知识产权行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2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R].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1) :170-171.

[3]杨卫国.论专利法、实施细则、审查和代理实践中矛盾的统一认识[J].知识产权, 1998, (3) :43-44.

重要专利 篇6

2006年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指出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自此,知识产权战略正式成为新时期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在2011年我国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更是首次将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纳入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明确提出每万名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要从“十一五”末期的1.7件提高到3.3件的专利发展目标。在我国,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政策法制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政策激励引导下,“十一五”时期,我国本国居民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始终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五年内专利申请年平均增长率为23.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年平均增长率为24.5%;专利授权年平均增长率为35.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3.9%。进入“十二五”后,2011年我国本国居民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了“十一五”之初的3.4倍,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了2006年的4.5倍。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专利产出数量大幅增长,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随着科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间进行科技、经济竞争的焦点所在。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提升科技创新层次、保护科技创新成果、谋求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面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作为政府资助科技创新活动基本形式的国家科技计划应采取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应当继续鼓励申请、取得更多专利,还是把专利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提高专利质量、优化专利结构上;科技界及新闻媒体经常使用的“核心专利”概念是否是对科技计划创新活动所取得的专利产出进行质量评价的金标准?当前我国科技计划的专利管理工作正面临着上述迫切需要解答的若干重要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对在科技创新中加强和完善专利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2 科技计划专利管理工作应采取的政策导向

表1所示的我国“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动所产出的专利,总量上与过去相比取得了大幅提升;在专利产出的结构上,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也在稳步上升。国家科技计划作为政府资助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其专利产出表现与这一趋势也基本相符(见表2)。863、973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三大主体科技计划的专利产出数量不断攀升,无论是在专利申请还是在专利授权方面,发明专利已经作为为绝对主体,成为科技计划专利产出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整理得出。http://www.sipo.gov.cn/tjxx.[2012-01]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主要科技指标数据库数据整理得出。http://www.sts.org.cn/kjnew/maintitle/Mainframe.asp.[2012-03]

在我国科技创新活动日趋活跃、专利产出日益增加的大背景下,今后科技计划的专利管理工作应当采取的政策导向是继续注重提升专利产出数量还是数量和质量并举,并着重强调提升专利的质量?继续鼓励专利申请是否会催生大量最终无法实施的“垃圾专利”?经调研发现,目前我国科技界对这一问题存在如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1)专利是战略问题。专利数量要达到一定规模才会发挥作用。可以申请将专利作为专利战的筹码,高技术的产业化特别需要申请专利予以保护。

(2)专利方面先有理念,再谈质量。没有一定数量的专利在国际竞争中就没有发言权,首先要取得一定数量的专利,然后再谈质量提升问题。

(3)专利的申请和实施是专利管理中的两个不同层次。科技计划鼓励专利申请可以对我国所研发的技术成果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而并非只有能实施的专利才是有必要申请的专利。

(4)现在我国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利。但没有多少专利能够真正解决应用问题,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的垃圾专利太多,对专利的申请政府不应再加以鼓励。

以上观点争论的核心本质并不在于讨论科技计划专利管理工作本身是否重要,而在于持不同观点者对申请及获得专利具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认识。前三种观点从本质上看并不矛盾,且对于申请专利均持鼓励和正面的肯定态度。其中:前两种观点均强调了专利申请对国家或产业的战略意义;第二种观点还明确指出取得一定的专利数量是达到较高质量的基础;第三种观点虽未将专利管理工作提升到竞争战略这一高度,但也提出了专利申请和实施是专利管理工作中的两个不同层次,大量申请专利可以起到构筑“专利篱笆”、设置专利保护网的作用,隐含了对专利申请战略意义的肯定。第四种观点提到了“垃圾专利”。不可否认,由于在专利审查制度中,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批并不进行实质性审查,在这两种专利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创新性很低的专利,但这是世界各国在进行此类专利审批时的通行做法,在节约社会公共资源的同时,必然会带来良莠不齐的可能性。在国家科技计划产出的专利中,可能会因种种原因存在一些低水平专利,但总体而言应当看到鼓励专利申请对推动科技创新的积极意义。与其他观点不同,第四种观点认为鼓励专利申请会促使大量“垃圾专利”产生,只有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专利才是“有用”的。这一观点只从技术研发的商业成功可能性角度出发对专利价值及专利申请的必要性进行判断,没有将专利管理工作放到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层面加以考虑。

应注意到,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评价专利的价值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根据一个国家所处的科技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去向大量进行专利申请本身就可能是国家专利战略的一部分。尤其对于科技发展相对发达国家落后的追赶型、经济外向型国家而言,可通过大量的外围专利申请形成专利篱笆以保护本国的科技创新成果日本的发展经验已经证实了这一策略的可行性。其次,一项专利最终能否实施并获得商业成功,除了专利本身的技术含量和水平以外,还有外部对该项专利的认知和认可程度、观念因素、市场因素、机制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等多因素在共同起作用。商业运作方面不够成功,没有得到实施的专利并不一定没有价值,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是因技术上过于超前,产业化成本过高而难于被市场所接纳的高水平专利。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和科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量。以专利、标准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成为全球高技术及产业技术竞争的焦点所在。作为一个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专利的数量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在世界技术贸易体系中所具有的竞争能力和地位。作为政府资助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形式,科技计划应当将专利作为创新活动的最重要产出,对专利的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但应当认识到,专利只有在达到一定的数量积累时才可能发挥比较全面的保护作用。尽管当前我国科技计划实施已经取得了相当数量的专利,但对整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及产业发展而言,目前我们拥有的专利数量并不是太多,与科技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还很少。科技计划在开展专利管理工作时,仍然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科研单位申请专利,同时逐步强化对专利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发明专利导向,强调科技计划专利产出的实施和运用,以更好地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使科技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科技计划专利管理应当采取数量和质量并举,重点突出专利质量导向的工作思路,引导创新主体在取得技术创新含量高的发明专利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对于技术水平高、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研发成果,还应鼓励、支持科研单位积极对外申请专利以寻求获得更广阔地域范围的保护。对科技计划专利产出的要求应遵循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促使科技计划的专利产出从数量增长发展到质量提高、结构优化、效率提升,从量变达到质变。

3 如何评价科技计划及专项的专利产出质量

在中国正式签署关贸总协定后,外国公司及一些专利联盟凭借它们所掌握的所谓“核心专利”技术,针对我国企业不断挑起征收高额专利许可费用之争,或凭借发起知识产权诉讼来阻碍我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随着我国相关产业的兴起,这种知识产权纷争可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延续下去。“核心专利”这一名词因此在媒体报道上频繁出现。在社会公众中出现一种舆论倾向:科技计划及专项所产出的专利质量如何,是否已有核心专利,有多少核心专利来评价即可。这一提法是否科学?什么是核心专利?哪些专利可归为核心专利?核心专利是否等同于技术水平高的专利?在对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的专利产出进行质量评价时,能否沿用“核心专利”这一概念?笔者经大量调研发现,科技界对 “核心专利”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统一,主要存在如下几种观点:

(1)核心专利是原创性专利,是原始创新。

(2)核心专利是依照特定技术路线进行研发时不可跨越或绕过的专利。核心专利是针对一个特定的产品或对象而言的。

(3)核心专利是写入标准的专利。

(4)核心专利就是国际专利,如PCT专利、美国专利等。

(5)核心专利是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所形成的专利。

(6)核心专利是具有重大商业价值,能够实现商业转化的专利。

不难看出,科技界对“核心专利”的认识呈现多样化。以上6种对“核心专利”的认识是对专利技术从技术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商业价值等不同角度所进行的评价,差异很大。持不同观点的群体对所谓“核心”的本质和关键所在的认识截然不同。

文献资料则表明,媒体报刊上频繁出现的“核心专利”概念来源于产业技术标准联盟或由企业组成的专利许可联盟,是一个典型的舶来品。国际上通行的“核心专利”概念指在这些知识产权联盟所制定的技术标准中,经技术标准体系认定是该体系所必不可少的专利技术,也称必要专利(Essential Patent)。所谓的必要性体现为:没有其他非专利技术可以代替此技术;该专利技术必须与标准针对的产品或方法有直接的联系。只有被确定为必要专利的技术才能够在技术标准中被列入技术方案[1]。

与国际通用的核心专利概念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科技界对核心专利的认识,同技术标准中的核心专利概念既有重叠,也有差异。国际通用的核心专利概念是与特定技术标准相联系在一起的,是该技术标准所确定的不可回避的专利技术。一项专利能否进入技术标准体系,是专利本身、产业状况、市场情况以及国家间政治因素等多种力量博弈的结果。如果基于国家利益、政治需要或考虑技术及经济上实现的难度等原因,某个标准只允许以某些特定技术方案实现,而这些技术方案都不可避免地落入某些专利的保护范围,即使这些专利的保护范围很窄,或技术创新程度不高,由于在生产、制造和销售达到标准要求的产品时,这些专利是不得不涉及的专利,它们就是与该标准相关的核心专利。因此,核心专利一词既不是高水平专利的代名词,也不能简单地将核心专利与原创性专利等同看待。 “核心”的本质体现在专利在标准体系中的必要性或不可或缺,而不是专利的技术水平或创新程度。核心专利、高水平专利、原创性专利是从不同角度对专利进行的分类,它们之间既有交叉,又有不同。我国科技界针对核心专利的第二种和第三种观点,是对核心专利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诠释,而其他观点则过分强调了专利的创新性和商业价值等方面,是对核心专利概念的误读。

国家科技计划及重大专项在技术领域设置方面,既包含信息、通信等快速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也涉及环保、农业等相对传统的行业技术领域。不同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该行业技术领域研发成果的专利申请倾向和技术标准化程度具有明显差异。例如,在电子、通讯类高技术产业中,往往针对某项产品或系统形成产业技术标准,例如强制性的4G通信标准及事实性的Windows标准;而在比较传统的行业技术领域,如农业领域则往往难于在既有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形成技术标准。同时,从核心专利的内涵可知,核心专利不一定是高技术水平专利。因此,单纯使用这一概念不能对科技计划专利产出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

科技计划及重大专项是政府资助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具有明确的国家战略目标。因此,针对科技计划及重大专项的专利产出进行质量评价,绝不能抛开计划、专项的设立宗旨和战略目标,只以专利技术是否进入标准作为唯一准绳。在对科技计划及专项所取得的专利产出质量进行评价时,应该既要结合国际惯例,也要突出所产生专利的技术创新性和先进性。更为恰当的评价方法应该是:从核心专利的内涵出发,将此类专利作为计划的一类重要专利产出,在评价时对这类专利的产出情况进行考量;但更应根据科技计划本身的特点和目标导向,充分考虑专利的技术水平、先进性、创新性和技术影响力等因素,对“核心专利”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适当的扩展,采用“重要专利”概念,通过重要专利的数量、重要专利在计划产出专利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再结合发明专利在计划产出的专利总量中所占份额、专利的实施、转让、许可以及维持情况等指标来对科技计划及专项的专利质量进行评价。笔者认为“重要专利”包括以下4类专利:

(1)对外申请专利

对外申请专利的费用极其高昂,一般申请一项专利需要数十万人民币,维持费用更高。只有技术创新性很高,在技术上或商业价值上非常重要的专利,创新主体才可能花费如此高的代价进行申请。从这个角度看,以进入国家阶段的PCT专利申请及三方专利①申请能够对国家科技计划及重大专项的专利产出质量进行较好的测度。

(2)进入国际标准的专利

一项专利被国际标准组织所采纳,意味着专利权人及其身后的企业、行业、国家在全球通用技术体系范围内具有了不可侵犯的知识产权,意味着能够参与制定国际技术竞争游戏规则,并具有了明确的发言权,意味着该项专利技术能够在全球进行产业化,代表了该项专利的商业价值。通过进入国际标准的专利数量能够对科技计划的专利产出从商业价值方面进行质量评价。

(3)通过专利数据挖掘表明具有高度技术影响力的专利

从专利的专业化分析手段出发,如通过聚类和引证分析表明在相关领域技术发展历程中,对后续相关技术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具有高度技术影响力的专利,一般是技术原创性很高的专利。国家科技计划及重大专项所产出的专利中有无这类专利,所占份额如何可从专利技术水平高低的角度反映所产出的专利质量。

(4)为同行专家所公认的高水平专利

由于专利文稿背后隐含了大量的技术信息和细节,一般来说只有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同行专家才能恰当评价和判断其内在的技术创新性和商业价值。笔者认为,还可以通过科技计划专项的专利产出中,有多少属于同行专家所公认的高水平专利来评价计划的专利产出质量。

在开展评价工作时,可能出现某些特别重要,既具有很高的技术创新性,同时又蕴含重大商业价值的专利技术在上述4个类别同时出现的情况,但这并不影响对科技计划及专项的专利产出质量从总体上做出正确的评价结论。

4 结语

科技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并日益聚焦于知识产权。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成为国际上通行的,用于衡量国家竞争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评价指标。作为一种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制度能够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2]。在国家科技计划及科技重大专项的专利管理工作中采取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阶段和发展策略,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科技计划及科技重大专项专利管理应当在数量和质量并举的前提下,着重强化专利质量导向。进一步提高科技计划发明专利、对外申请专利数量,强化向高质量专利倾斜的专利评价及激励机制。引导、促进科研单位积极创新,努力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同时,加强对科技计划及专项所产生专利的授权、维持及运营转化情况的跟踪;建立与科研单位新申报课题的反馈互通机制,避免虚假申请专利情况的发生。同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在对科技计划及专项的专利产出质量进行评价时,应根据科技计划及专项本身的特点和目标导向,综合考虑专利的技术水平、创新性和技术影响力、商业价值等因素,促使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的专利产出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摘要:科技计划是政府资助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形式。当前我国科技计划专利管理工作面临着应采取何种政策导向,对计划所产出专利的质量应如何评价的问题。根据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发展策略,科技计划的专利管理应采取数量与质量并举,着重强调提升专利质量的政策导向;应根据国家科技计划及重大专项设立的宗旨和目标综合考虑专利的技术水平、创新性、技术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等因素对计划专利产出的质量进行评价。

关键词:科技计划,专利管理,政策导向,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平,马骁.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重要专利】推荐阅读:

自主专利07-14

日本专利05-14

专利战略05-17

专利计量05-20

专利联盟05-23

制药专利06-18

创新专利06-29

专利地图07-31

专利模式07-31

苹果专利08-13

上一篇:中学生家庭教育下一篇:甘肃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