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板内固定

2024-08-23

接骨板内固定(精选8篇)

接骨板内固定 篇1

宠物由意外原因引起的骨折情况时有发生。小型犬因其个体小, 手术难度大, 骨折后难以治疗。2007年9月份接诊小型犬股骨骨折一例, 采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与临床诊断

博美犬, 雄性, 9月龄, 体重3千克。2007年9月20日被车撞伤后骨断端刺破皮肤, 不能站立, 在其他动物医院进行简单的缝合处理后, 未见好转。21日中午转入我院治疗, 体温38.9℃, 右后腿外侧有明显外伤, 皮肤破溃严重。X线拍片诊断:右后肢股骨头近端开放性骨折。

2 麻醉与保定

犬眠宝0.2毫升/千克肌肉注射, 进入全身麻醉状态后, 左侧卧保定, 另三肢固定于手术台上, 患侧臀部、股部剃毛, 常规消毒。

3 术式

在股外侧股骨骨折上方处作切口, 沿股骨外轮廓和平行股二头肌的前沿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于股二头肌前缘分离阔筋膜, 用拉钩向前牵引股外肌和阔筋膜, 向后牵引股二头肌, 钝性分离股二头肌和股外肌, 充分显露股骨干, 暴露出断端。分离时注意避开动静脉, 检查患部, 清理出血凝块和骨碎片, 并用温热的生理盐水初步冲洗创腔。术者和助手分别向相反方向压迫并牵拉骨折近、远端, 进行骨折近、远端对抗牵引, 分别向相反方向压迫两断端, 使两断端对合。对合后置入灭菌的四孔钛合金接骨板 (40毫米×4毫米) , 由于骨折线靠近股骨头, 接骨板在远侧骨断端和近侧骨断端平均分布两孔无法达到确实的固定效果, 故选择接骨板的近端一孔在近侧断端, 远端三孔在远侧骨断端的位置予以固定。用消毒的持骨钳协助骨钻头于远端相应的位置钻两孔、近端钻一孔, 以钻穿对侧骨皮质为佳, 拧紧螺钉后, 轻拉患肢运动, 观察股骨运动状况, 确定股骨骨折部位固定确实后, 清除血凝块, 再次用温热的生理盐水冲洗创腔, 撒布抗生素, 常规缝合股肌膜、皮下组织和皮肤, 消毒后结系绷带。

4 护理

术前30分钟开始输液, 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 维持手术全过程;术后, 静脉输入广谱抗生素、10%葡萄糖酸钙、酚磺乙胺、甲硝唑、维生素K3、维生素C, 一天1次, 连用3~7天, 全身消炎, 防止术部继发感染, 促进骨折愈合;肌肉注射止血敏, 控制出血;术后疼痛可能会引起患犬兴奋和不安, 可口服芬必得或使用盐酸曲马多等镇痛药镇痛, 使动物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和环境中, 避免意外损伤;日常饲料中, 为满足其营养需要, 可饲喂骨肉汤, 在饲粮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和钙粉;术后应限制犬的活动, 愈合后期经常给予局部按摩, 对未固定关节做被动伸展活动、牵行运动等,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应经常在人的扶助下行走, 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 增强骨质代谢, 加强骨折修复和患肢的功能恢复, 防止出现关节僵化、肌肉萎缩、骨痂过大等后遗症。

5 讨论与体会

(1) 骨折的原因分析和诊断。汽车撞伤、打击、奔跑、高处摔跌等都容易引起宠物犬骨折, 某些骨髓疾病、血钙浓度偏低也易发生骨折。准确的诊断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2) 骨膜的重要性。骨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安装接骨板时要尽量避免损伤骨膜。

(3) 注重术后护理。对动物的生活环境要做好消毒工作, 尽量避免病犬舔咬手术创口, 以免术后感染。限制犬的活动, 防止二次手术。愈合后期应经常给予局部按摩, 对未固定关节做被动伸展活动、牵行运动等,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要经常在人的扶助下行走, 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 增强骨质代谢, 加强骨折修复和患肢的功能恢复, 防止出现关节僵化、肌肉萎缩、骨痂过大等后遗症。在饲养管理上要注意加强动物的营养, 少量多餐的饲喂骨头汤等, 及时增加钙质和维生素的补给, 多晒太阳帮助钙质吸收和沉淀。并可辅以茜草、三七等活血祛瘀的药物, 以加快愈合。

接骨板内固定 篇2

【关键词】解剖锁定接骨板;锁骨骨折;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 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496-01

锁骨骨折在临床上占全身骨折5%~10%[1]。行切开、复位,应用锁定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克服了以往治疗方法的某些不足,提高了锁骨骨折的治愈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自2010年8月~2012年7月运用锁骨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在我院已广泛开展,应用此方法收治锁骨骨折患者6 2例,经治疗后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有62例,男性患者42例,女性20例;年龄在18~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岁;按骨折形态:锁骨横断骨折25例,斜形骨折20例,粉碎性骨折患者为17例;按骨折部位:锁骨中段骨折为43例,偏外侧段19例;损伤原因: 车祸引起锁骨骨折者为24例,不慎摔伤为36例,他人打伤所致2例;伤后3~7天后行手术治疗,平均伤后5天行手术治疗。本组均为闭合性骨折,不伴有神经、血管或胸膜及肺部损伤,95.23%移位大于1.5cm,其中3例患有2型糖尿病。

1.2 内固定材料 采用常州华森S型锁定解剖钢板。

1.3 手术方法 选择颈丛阻滞麻醉较全身静脉复合麻醉相对安全,即经济又易于操作。本组有5例患者选择全身静脉复合麻醉,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患者伤肩棉垫垫高,以锁骨骨折处为中心,沿锁骨长轴处皮肤作长约7~9cm手术切口(手术操作熟练亦可选择小手术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及骨膜,显露骨折端,清理骨折处积血,复位满意后采用锁定解剖接骨板,适当剥离骨膜后放置于锁骨上缘,骨折处远、近段至少拧入3枚螺丝钉固定。术后稀释碘伏液及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依次缝合组织各层。本病例组中有8例较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7例患者有较大游离骨折块,予侧方拉力螺钉固定。术后三角巾悬吊肢2-3天后进行患侧肩部的功能锻炼,6周后从事轻体力劳动。

2 结果

62例中有58例得到随访,4例农民工失去联系,随访时间1月~1.5年。患者中骨性愈合最早的时间为12周,最迟为5.8个月,平均4.1个月。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43例于1年后取出内固定物,8例不足1年来取,另7例拒绝取出,其中有4例患者术后再次受外伤,伤后随访时复查X线片均未见接骨板松动、断裂、移位现象。

3 讨论

锁骨骨折在手术指征明确,对于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患者,漂浮肩、骨折处移位明显以及骨折处软组织嵌入的锁骨骨折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大多数学者主张行手法复位后锁骨8字绷带外固定,但患者常难以忍受长时间的外固定束缚而拒绝治疗,一旦再受外伤则使治疗失败,本组就有3例,8字绷带固定4-6天后因不能忍受长时间外固定束缚而返院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因锁骨血供良好,一般均能愈合,手法复位8字绷带固定常遗留一定程度的锁骨畸形,临床上常见因骨折畸形愈合引起锁骨处骨性隆起、双肩不对称而影响美观,骨折畸形愈合引起胸廓出口综合征临床处理起来较棘手。既往曾经采用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常因抗弯力及抗旋转能力不理想引起内固定松动、断裂,导致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克氏针松动外移可引起局部疼痛、溃疡或皮肤感染,导致局部皮肤经久不愈;克氏针滑脱或退针亦可造成患肩痛或针孔感染,甚至滑入肺内[2]。对于重建非锁定钢板可以任意塑形,但塑性后变形抗力有所降低,螺钉固定须穿透对侧皮质方可达到满意的固定效果,由于锁定钢板的独特设计,允许锁定螺丝钉只穿透一侧骨皮质即可达到比较理想的固定效果,对于对侧骨皮质缺损的锁骨骨折来说,即可达到较牢固的固定效果,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了锁骨下神经及血管的损伤。采用解剖锁定接骨板可隨意选取长度牢靠固定,手术时注意少破坏锁骨的血供,尽量少剥离骨膜,能容钢板置入即可,骨膜剥离的减少也能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3-4]。对粉碎性骨折,碎块软组织不予剥离,必要时须考虑行植骨术;对于侧方有较大游离骨折块的锁骨骨折,复位后予拉力螺丝钉侧方固定;对于年资较低医师、钻孔时为了防止损伤锁骨下的血管和神经,最好选用钻头限深器较为安全。总之 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牢靠、操作简便,较其他内固定物具有明显的优点,可以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 ISBN 978-7-5091-3449-8.

[2] 谢庆德.锁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刺入肺内一例报告[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1,16(1):21.

[3] Wagner M. General principles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the LCP[J]. Injury, 2003,34(Suppl 2):B31-42.

接骨板内固定 篇3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左侧29例,右侧25例),男39例,女15例,年龄17~72岁。车祸伤15例,自行车摔伤27例,行走摔伤7例,高处坠落伤5例。左侧29例,右侧25例,中段骨折43侧,外1/3骨折11例,均为闭合性粉碎性骨折,大部分移位大于2cm,游离骨块数量在2—4块之间。同时合并其他多发骨折者9例,合并臂丛神经轻度损伤者1例。以上骨折全部为新鲜骨折。受伤至入院时间1 h~5d。手术时间伤后8小时~1周

1.2 手术方法

平卧位患侧垫高,单侧骨折采用颈丛麻醉。采用平行于Langer线沿锁骨上缘以骨折为中心弧形切口充分暴露骨折端[2]。清理骨折端,剥离预置钢板位置骨膜,尽量保留对侧及周围骨膜,骨折块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保留骨膜,复位骨块,先行钢丝临时固定,复位满意后,用模板测量所用钢板的长度和预弯程度,将钢板预弯后置于骨表面,钻孔时用限深器,避免损伤锁骨下神经、动静脉和胸膜,攻丝、测深后3.5 mm螺钉固定钢板至锁骨。根据骨折稳定性,撤出钢丝或更换拉力钉固定。庆大霉素盐水冲洗伤口,尽量缝合软组织并包绕钢板防止钢板外露,修复皮下组织,置皮片引流24—48 h。术后抗感染3~5 d,术后12—14天拆线,三角巾悬吊伤肢2周后开始行肩关节主动活动,6-8周后参加轻便体力劳动。

2 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个月。1例因拉力螺钉拔出至皮肤破溃,螺钉取出后皮肤愈合,骨折如期愈合。全部病例均无锁骨下神经,动静脉和胸膜损伤。切口均甲级愈合。锁骨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2例肩关节功能轻度障碍,余患者肩关节无功能障碍。住院7~16 d,平均9天。49例于1年后取出内固定物,3例不足1年来取,另2例拒绝取出,未发现钢板断裂、松动等现象。

3 讨论

手术前在肩胛骨后垫上沙袋将有助于复位。而在肩部应当准备足够空间以利于复位时的牵引和手术操作[3]。传统上,手术切口通常位于锁骨上沿langer's线。我院采用切开皮肤前将锁骨下皮肤推至锁骨上,切开后松开皮肤时,切口将下降10—20mm并位于锁骨下方,这样可以防止切口直接同锁骨下钢板接触。此切口的目的可以提高美观也避免切口并发症的发生。作此切口时应当小心辩认锁骨上皮神经。因其横过术野,如果影响操作,也可以将其切断,但在手术前应当告知患者术后可能造成锁骨下部分皮肤的麻木。手术时注意少破坏锁骨的血管床,尽量少剥离骨膜,最少地剥离骨膜同时对皮肤软组织进行轻柔操作将有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粉碎性骨折,尽量少剥离骨碎块软组织,严重粉碎性骨折必要时须考虑植骨;钻孔时须用钻头限深器,以防伤及锁骨下血管神经、胸膜。锁骨钢板要放置在张力侧,即锁骨前上方,分清左右。从生物力学上讲放置于此位置能提供最好的稳定性。骨折两端每侧至少要放置3枚螺丝钉固定。如果将钢板置于前侧,需要剥离的范围较广,但是可以用较长的螺丝钉固定[4],必要时可以采用。如骨折粉碎严重者,可先用钢丝或克氏针临时固定,将由4部分骨折变成3部分,3部分变成2部分,最后钢板固定,折除临时固定或改为拉力钉固定,若仍不稳定。可适当保留部分临时固定(但因固定物材质不同,可能产生电离反应)。内固定完成,应当缝合钢板上筋膜,闭合切口。固定如果有效稳定,三角巾悬吊伤肢2周后开始行肩关节主动活动,6—8周后参加轻便体力劳动。通常骨折固定后疼痛即可得到明显减轻,但早期应当适当限制患侧肩关节的活动,防止钢板断裂。

综上,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确切,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了骨不愈合率,减少了并发症,手术简便易行,损伤小,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锁骨骨折的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戴戎,陈永强,陈启明,等.现代骨科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34.

[2]戴尅戎,译.现代骨科学(美)James H.Beaty主编[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33-235.

[3]郭世绂.临床骨科解剖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17.

接骨板内固定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2例, 男13例, 女19例;年龄60~85岁, 平均71.4岁。其中左侧15例, 右侧17例。按Neer分型[2], Ⅱ型17例, Ⅲ型13例, Ⅳ型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且术前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行髋部或腰椎骨密度测定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均在术前积极治疗内科疾病, 其中高血压18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1例, 糖尿病8例, 慢性肺气肿1例, 8例同时伴有2种以上基础疾病, 待全身情况好转后再行手术治疗, 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6.5 d (2~9 d) 。

1.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入。臂丛阻滞麻醉下或加以静脉麻醉进行。患者仰卧位, 肩略垫高。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3], 切口起自喙突上方下至三角肌附着点, 将头静脉保护好后并连同三角肌向外牵拉, 尽可能减少软组织剥离, 并保护三角肌止点。关节囊不予切开或仅小范围切开。术中以肱二头肌腱长头及结节间沟作为标志, 确定大小结节的位置。暴露肱骨近端并检查旋转肩袖是否破裂或撕脱。作上臂屈肘牵引, 旋转辅以撬拨、顶压等方法复位。骨折复位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穿针前应考虑钢针不影响接骨板的放置, 然后用一合适长度的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置于肱骨近端外侧, 接骨板近端位于大结节下5 mm左右[4]。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骨折端复位良好, 接骨板位置佳。在骨折近端的接骨板上使用钻头导向器作引导, 用直径为2.8 mm的钻头预钻孔, 注意避免钻透对侧骨皮质, 否则螺钉尾部将穿过关节面进入关节腔从而影响关节活动。测量钻孔的深度, 选择合适长度的锁定螺钉, 用扭力限制电钻接口将螺钉钻入并进行锁定, 钻速宜慢。肱骨头一般用3~4枚锁定螺钉, 骨折远端为皮质骨可用锁定螺钉固定, 也可用普通3.5 mm AO标准皮质骨螺钉。如有肩袖破裂或撕脱, 岗上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用不可吸收线将其固定在接骨板的缝合孔上, 活动肩关节以检查固定是否可靠。C型臂X线机透视骨折对位对线良好, 接骨板螺丝钉位置满意且螺丝钉均未穿过关节面。大量盐水冲洗, 彻底止血后, 骨折断端植入丰富的同种异体骨颗粒。放置负压引流, 逐层关闭伤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5 d, 常规应用脱水药, 并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术后前臂吊带固定, 术后48 h内拔出引流管, 术后2 d开始行腕、肘关节功能锻炼, 术后3 d行肩关节的被动屈曲外展后伸锻炼, 术后2周行肩关节摆动锻炼, 术后3周行肩关节上举锻炼。不做锻炼时始终用前臂吊带固定3个月, 3个月后复查X线, 骨折骨性愈合后可进行患肢逐渐负重练习。

1.4 评定标准

采用Neer百分制评定标准[2], 疼痛:35分, 功能:30分, 运动限制:25分, 解剖复位:10分。术后总评定分数在90分以上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可, 70分以下为差。

2 结果

术后X线片显示均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本组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3~14个月, 平均6.2个月。本组优21例, 良8例, 可2例, 差1例。优良率90.6%。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无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无松动。1例差的患者因出院后未按医嘱进行术后功能锻炼, 肩关节遗留疼痛和功能障碍。

3 讨论

3.1 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特点及治疗现状

肱骨近端骨折比较常见, 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一般为跌倒时上肢过伸位或上肢直接暴力造成。其特点如下。a) 多是高龄患者, 大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 机体代偿功能较差, 外科干预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高, 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与风险性。b) 粉碎性骨折多见, 骨质缺损比较严重, 骨折愈合时间迟缓, 再骨折的发生率较高。c) 骨质疏松导致了骨剪切强度降低, 使螺钉的拔出力减小, 骨皮质的变薄使螺钉螺纹的有效长度减少, 使其容易拔出, 导致内固定物的失败。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虽然骨折不愈合较少, 但骨折引起的肩周损伤, 不当的手法复位及时间较长的固定等因素均容易引起肩关节的功能障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多年来存在着争议, 保守治疗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悬吊石膏、牵引治疗、肩外展支架固定等保守治疗法, 并发症较多, 临床效果差。此外, 保守治疗肩关节固定时问较长, 无法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且对于不稳定性骨折, 保守治疗无法获得可靠的固定[5]。随着内固定器材不断改进, 手术治疗效果明显提高。AO组织最新的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完全符合其倡导的骨折治疗原则, 即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微创和早期关节活动

3.2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有以下优点

a) 接骨板采取解剖设计, 无需预弯与肱骨近端贴合紧密, 符合肱骨近端生理解剖, 术中无需剥离骨膜或显露更多的软组织, 能有效保护骨折端血运, 避免接骨板下骨坏死。b) 带有凸螺纹的螺钉头和接骨板上预制的凹螺纹在螺钉拧紧时呈锁定状态, 锁定的螺钉和接骨板作为一个完整的力学支架系统, 锁定接骨板将植入物—骨界面的应力更多的转变为接骨板—螺钉头间界面的应力。c) 动力加压孔和圆锥形螺纹孔, 既可产生轴向加压, 又可作为锁定的内固定支架。d) 对老年骨质疏松的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锁定螺钉固定有较好的锚合和较高的抗拉力, 接骨板近端有4个设计精妙的螺钉孔, 可以使锁定钉准确呈不同方向打入肱骨头, 当锁定螺钉拧入锁定孔后, 钉板系统成为一个刚性的整体, 具有固定的成角稳定性。锁定螺钉在骨折块内成角散开, 大大增强了抗拔出力, 特别是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能够获得坚强的内固定。e) 接骨板近端边缘带有缝合孔, 可以在肱骨近端大结节的肌腱附着部位使用钢丝或缝合线进行软组织缝合以维持复位固定与肩袖的修复, 也可作为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的针孔。

3.3 同种异体骨的植入

老年人骨质疏松, 骨小梁丢失, 骨量减少, 骨强度下降, 骨折呈粉碎性。骨皮质有明显的缺损区, 碎骨片较多。Gardner等[6]认为, 内侧骨皮质的支持是维持骨折稳定的重要因素, 接骨板对侧 (压力侧) 存在骨缺损时, 内固定承受的应力比无骨缺损时增加5~10倍。植骨可以恢复骨折端连续性, 对塌陷的关节面起支撑作用, 促进其早期愈合。由于取自体骨, 手术切口增多, 手术时间相对延长,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供骨区正常的组织结构遭到破坏, 稳定性减弱, 而且常遗留取骨部位疼痛、麻木、感觉异常、血肿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选用同种异体骨, 避免了自体骨来源有限、破坏正常区结构等问题, 具有生物活性, 保留骨形态形成蛋白等成骨细胞因子的活性, 可与受体发生生物结合, 有利于骨传导, 骨折易于愈合, 并且现在规范的骨库和科学的制备方法把同种异体骨植入感染、排斥、延迟愈合等并发症降至最低。本组患者选择同种异体骨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 又避免了供骨区的损伤及可能出现的后遗症, 且未发现有延迟愈合、排斥等现象, 临床疗效肯定。

3.4 术中注意事项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 如何增加锁定接骨板固定的稳定性, 避免螺钉松动、穿入关节间隙甚至固定失败仍是需要重视的问题。首先, 充分理解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生物力学原则及技术要点是获得稳定固定的前提条件。由于肱骨以承受高旋转应力为主, 因此应在骨折两端至少各使用3~4枚双皮质固定螺钉, 以减少松动及退钉。对于骨折间隙大的粉碎性骨折建议最内侧的枚螺钉应尽量靠近骨折部位。术中对近端螺钉长度的选择应以不穿破关节面为限, 对骨折粉碎严重和/或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应适当缩短螺钉长度, 以避免术后骨质吸收及功能锻炼时螺钉头切割出关节面。其次, 手术中对切口的选择也一直存在着争议, 王邦荣等[4]认为, 三角肌胸大肌肌间隙人路为较好的选择, 此切口延长可以较好的暴露肱骨头及三角肌粗隆, 并且可以避开腋神经及腋动脉分支和保护头静脉, 而且此人路操作简单, 复位时可以较好地观察骨折对线对位情况。接骨板近端应放置于肱二头肌腱沟后5 mm左右, 近端不超过大结节下5mm, 否则容易引起肩关节撞击综合征[4]以及影响肱二头肌腱的活动。也不能放置过低, 否则部分锁定螺钉头将会穿出肱骨头。所以笔者建议放置接骨板后打钉之前进行C型臂X线机术中透视证实接骨板位置良好, 避免更改后钉道影响内固定的稳定性及骨折愈合。再次, 对骨折端缺损区进行丰富的植骨, 以恢复骨折端连续性, 对塌陷的关节面起支撑作用, 促进其早期愈合。

3.5 围手术期及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应用

抗骨质疏松治疗应与骨折的治疗并重, 一方面可以改善骨的质量有利于内固定的牢靠, 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骨折愈合, 缩短治疗时间杜明奎等[7]认为任何已发生脆性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药物治疗是预防再次骨折的最好手段。

综上所述,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生物、合理的治疗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 尽可能保护骨折端组织, 固定确切可靠早期可功能锻炼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56-757.

[2]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 2005:282.

[3]卢世璧.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3-25.

[4]王邦荣, 郑华江, 应江炜, 等.锁定接骨板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 2008, 14 (7) :393-395.

[5]张作君, 张传礼, 郭淑菊, 等.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选择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 7 (6) :614-615.

[6]Gardner MJ, Weil Y, Barker JU, et al.The impor-tance of medial support in locked plating of proximalhumerus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 2007, 21 (3) :185-191.

接骨板内固定 篇5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病例纳入标准: 年龄≥18岁; 移位性跟骨关节内粉碎骨折Essex-Lopresti分型为压缩型与舌型Ⅱ度和Ⅲ 度。病例排除标准: 年龄 < 18岁; Essex-Lopresti分型为压缩型与舌型I度; 合并胸腰椎、四肢骨折或踝部开放性损伤者; 失访者。

本组共纳入68例77足,右侧40足,左侧37足,双侧跟骨9例。骨折按Essex-Lopresti分型,压缩型Ⅱ度49足,Ⅲ度4足,舌型Ⅱ度19足,Ⅲ度5足。男47例,女21例,年龄18 ~ 70岁,平均39. 8岁。致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56例,车祸伤8例,摔伤4例。主要合并高血压9例,糖尿病7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 ~ 12 d,平均8. 7 d。

1. 2术前准备入院后患足抬高制动; 常规进行血、尿、肝、 肾、肺功能、心电图、血糖、胸部及跟骨轴位、侧位X线片及跟骨的三维重建CT扫描检查,明确骨折粉碎的程度、跟骨距下关节面的受损移位程度及塌陷情况,确定手术方案; 对高血压及可疑患者入院后每天3次检测血压,若发现有高血压应用降压药物使收缩压控制在140 ~ 160 mm Hg,舒张压80 ~ 90 mm Hg。若患者平时规律服药,血压控制较好,可不予特殊干预,继续服用此前的降压药; 对糖尿病患者入院后每天检测空腹及三餐后血糖。三餐前用短效胰岛素 + 睡前中长效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空腹 < 7. 8 mmo L,餐后 < 10. 0 mmo L; 待全身状况允许,局部肿胀消退,皮肤无张力性水疱、皮肤皱纹实验阳性时为手术时机。术前1 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 3手术方法腰麻 + 持硬麻醉,侧卧位,患足在上( 双足者为俯卧位) 。大腿上气囊止血带。自外踝上3 ~ 5 cm跟腱前缘或腓骨后缘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切口向下至足背皮肤与足底皮肤交界水平上1 cm,再弧形折向前,至第5跖骨基底近侧1 cm,全层锐性切开皮肤皮下至骨膜,行骨膜下剥离,3枚克氏针分别打入腓骨远端、骰骨和距骨,向近端翻起皮瓣,显露上至距跟关节面,前达跟骰关节的跟骨外侧壁。 在跟骨结节跟腱止点稍远处后方由外向内置入1枚克氏针, 由一助手向跖面由胫骨纵轴方向对抗牵拉恢复跟骨的高度; 术者双手掌挤压跟骨内外侧壁,恢复跟骨正常宽度; 另一助手前中足对抗牵拉,恢复跟骨长度。内外翻松解嵌压的内外侧壁,纠正跟骨的内外翻畸形。翻开外侧壁骨折块可直视下观察距下关节面损伤情况。如跟骨外侧壁较完整,则在外侧壁距下关节面下1 cm骨皮质适当开窗,暴露距下关节面下的骨折块,用克式针、神经剥离子或刀柄撬拨,直视下复位向前翻的距下关节折块( 舌型) 或塌陷向下的骨折块( 压缩型) 。针对靠向内侧载距突的粉碎性骨折,由内向外逐一复位关节面处骨折块,直至关节面平整,细克式针暂时固定。 保持中立位,观察距下关节尤其是后关节面处关节间隙达3 ~ 4 mm。尽量恢复跟骨结节角和跟骨交界角。根据是否合并跟骰关节脱位情况予以纠正。从跟骨结节远端钻入2枚克氏针穿过距下关节面暂予固定。在跟骨结节跟腱止点上方用斯氏针由外向内穿针,向远端牵引向上移位的骨折块, 复位后从该点斜向前下钻入2枚长螺钉固定舌型折片,其方向为指向足前端,与折线成锐角,避免垂直折线固定。C型臂机行跟骨侧位及轴位透视判断跟骨的长、宽、高及跟骨内外翻及跟骨结节角和跟骨交界角,跟骨裂隙大于1. 5 cm以上者予以植骨,复位骨折片或开窗骨瓣。经跟骨前部、距下关节、跟骨结节骨质强度最佳的6点钻孔、测深后用长短合适的相应螺钉固定。检查距下关节屈伸及内外翻活动,C型臂机透视确定复位及固定满意后松开止血带、止血,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1. 4术后处理患足抬高,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 d,常规静脉用脱水消肿药,定期更换敷料,观察皮瓣血运; 术后2 d拔引流管,并逐渐开始踝关节及脚趾的屈伸活动; 12 ~ 18 d拆线,伤口愈合后进行以拇趾为中心的距下关节内外翻康复锻炼,扶双拐不负重行走; 术后3 ~ 4个月根据复查情况逐渐开始轻微负重锻炼; 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决定何时弃拐练习正常行走。

1. 5随访与疗效评定术后1、3、6个月及1年门诊随访。 检查踝关节活动度,了解行走距离及适应不同地面的情况, 进一步指导康复功能训练; 依据术后即刻与随访时X线片做对比,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对比观察随访系列X线片,了解接骨板有无松动、移位与折断。

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4],对不同类型跟骨粉碎性骨折术后疗效进行评定,主要从患者的术后疼痛度、活动度、步行距离、外观、脚踝稳定度、支撑、跛行等方面评价。 优: 无疼痛,行走正常,恢复原工作,评分90 ~ 100分; 良: 行走基本正常,有轻微的行走痛,恢复原工作,评分为75 ~ 89分; 可: 跟骨畸形复杂,足底有骨赘和足垫且损伤严重,有较明显行走痛及轻微跛行,体力劳动者需改变工种,评分为50 ~ 74分; 差: 术后感染,骨缺损,关节僵直,残疾评分 < 50分。

2结果

77足获得1 ~ 6年、平均1. 5年随访。骨折愈合时间4 ~ 7个月,平均5. 6个月。皮缘坏死,切口延迟愈合3足,经换药治疗愈合。3足术后3个月内有足外侧及小趾麻木,后逐渐缓解消退。2足术后6个月、10个月骨折愈合,但接骨板区域皮肤激惹、皮肤红肿疼痛,经抗感染无效,取出接骨板后治愈。9足跟骨Ⅲ度骨折中4例出现关节轻度僵硬,久走后轻度疼痛。

末次随访时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术后功能, 优21足,良43足,可9足,差4足,优良率83. 1% 。接骨板无一例松动、移位及断裂。

典型病例: a) 49岁男性患者,右跟骨Essex-Lopresti塌陷型骨折Ⅱ度,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 ~ 3; b) 54岁男性患者,左跟骨Essex-Lopresti舌型骨折Ⅱ度,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4 ~ 9。

3讨论

3.1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时机的选择取决于骨折类型和骨折周边软组织的条件,骨折后皮肤软组织损伤的评估常常根据皮肤的皱纹试验、毛细血管反应试验和经皮氧分压试验等方法判断是否为手术时机。一般认为[2,5,6],若患足肿胀严重或踝部出现张力性水疱,则手术时机应延迟到伤后1 ~ 周,但不能延迟太久,否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血肿机化、骨折开始愈合、软组织挛缩,使复位的难度增加。若超过2周,骨折周围出现瘢痕黏连,很难获得良好的复位。本组77足均在伤后6 ~ 12 d内手术,这段时间既能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又能消除局部软组织肿胀,是最佳的手术时机。

3. 2手术入路的选择跟骨手术入路有外侧入路、内侧载距入路及联合入路三种。外侧入路可以直视下复位跟骨外侧壁和外侧后跟距关节面,有充分的空间放置内固定器材, 但内侧骨折块难于直视,不能复位内侧壁,有可能会导致残存的后足内翻畸形; 内侧入路,常用于简单的两部分骨折,关节外骨折,部分内侧膨出的患者,能显露内侧壁,但难以显露后关节面及外侧面,容易损伤足内侧面的血管神经束,使用比较少; 内外侧联合入路,对跟骨的显露最好,但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只有少数情况下才使用。跟骨关节内骨折常采用外侧“L”形入路或改良外侧入路[5]。本组77足均采用改良跟骨外侧斜弧形切口,转弯处呈弧形,避免锐角,手术刀全层锐性切开皮肤、皮下深层直达骨膜的全厚皮瓣,保护皮瓣血供,能满足撬拨复位和固定的要求。皮缘坏死,切口延迟愈合仅3足。实践证实采用斜弧形切口能够降低“L”形切口转角处的高张力,从而降低因高张力引起的皮缘坏死和切口感染率。

3. 3撬拨复位跟骨是不规则骨,为下肢站立承重及行走的重要枢纽部位。分为跟骨结节、跟骨体,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两个关节面。具有一定的长、宽、高度的立体形态和评定跟骨重要结构标准的Gissane角及Bhler角。由于跟骨功能的恢复与跟距关节面的准确复位、跟骨高度、宽度及对线关系以及距下关节的早期活动锻炼密切相关,因此,复位要求: a) 关节面的骨折应尽量解剖复位; b) 恢复跟骨的整体外形和长、宽、高等几何参数; c) 恢复距下关节面的平整和三个关节面之间的正常解剖关系; d) 恢复Gissane角、Bhler角和后足的负重轴线。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复位难点是距下后关节面的重建和Gissane角及Bhler角的修复。由于跟骨骨折的受力方式和病理特点,大多病例距下关节面处折块下陷,形成典型的Essex-Lopresti中垂直受力形成的关节压缩型骨折; 又由于跟腱的牵拉和斜向剪切力的共同作用,部分病例的折块向前翻转陷入跟骨体内,形成典型的Essex-Lopresti中的舌型骨折。文献资料表明[6,7,8,9],跟骨距下关节面的相互关系及变形程度、后关节面的移位程度、跟骨结节侧方移位程度及跟骨高度的受损程度均是影响跟骨愈合的决定因素。 本组77足均考虑上述因素尽量使复位满意。

3.4内固定的选择跟骨接骨板能提供复位后骨折块的稳定性,起到跟骨距下关节下复位骨块的支撑、内侧柱载距突以及必要时跟骰关节处折块的固定作用,是维持跟骨高度和长度的有效支撑固定。加用1 ~ 2枚拉力螺钉固定上移的结节折片,更能纠正骨折时由于跟腱向近端牵拉导致跟骨结节后部上移的折块。坚强内固定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和骨折愈合,并能减少单纯撬拨复位钢针固定后中远期继发性关节面塌陷和折块移位的风险。根据本组资料和文献报道[10,11,12,13,14,15],使用跟骨锁定接骨板和普通接骨板,其固定作用无显著的差异,普通跟骨接骨板对内侧折块还有牵拉稳固作用。因此,除少数骨质疏松患者外,我们多选用普通接骨板。 本组选用普通跟骨接骨板52足,锁定跟骨接骨板7足,普通跟骨接骨板并松质骨螺钉15足,锁定跟骨接骨板并松质骨螺钉3足,术中采用自体髂骨植骨7足,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总结撬拨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切开撬拨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68例77足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资料。男47例,女21例,年龄18~70岁,平均39.8岁。骨折按Essex-Lopresti分型,压缩型Ⅱ度49足,Ⅲ度4足,舌型Ⅱ度19足,Ⅲ度5足。77足均采用跟骨外侧改良“L”形切口,切开撬拨复位,跟骨接骨板内固定。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结果 77足复位固定良好,3足皮缘坏死,切口迟缓愈合。本组患者获得1~6年,平均1.5年随访,骨折均愈合,骨性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6个月。末次随访采用Mrayland Foot Sore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疗效,优21足,良43足,可9足,差4足,优良率83.1%,接骨板无松动、移位与折断。结论 采用撬拨复位距下关节及恢复跟距关节间隙,并以Gissane角及Bhler角为标准,恢复跟骨的长、宽、高度,纠正跟骨内外翻畸形,辅以跟骨接骨板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接骨板内固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5 例56足, 男5 例8足, 女30 例48足;年龄30~60 岁, 平均46 岁;病史4~18年, 平均12年。术前根据足负重位正位X线片测HVA为25°~66°, 平均45.2°;第1、2 IMA为20°~30°, 平均23.6°。近侧关节固定角9.2°~32.1°, 平均20.1°。合并第2趾锤状趾17足;2、3跖骨头跖侧胼胝者39足;小趾囊炎5足。排除足母趾跖趾关节骨关节炎、跖楔关节不稳、跖骨内收。

1.2 手术方法

仰卧位, 连续硬膜外麻醉, 取第1跖趾背内侧弧形切口, 保护趾背侧皮神经, 延伸至第1跖楔关节近侧, 切除滑囊, “L”形切开关节囊, 切除增生骨赘内侧软骨, 紧贴跖骨干, 保护跖骨头矢状沟切下骨赘备用。第1、2趾蹼间切口, 止点处切断足母收肌腱, 15号尖刀片邮票状松解外侧关节囊, 将籽骨复位, 术中插入针头定位第1跖楔关节, 距关节远侧1 cm处垂直于第1跖骨轴线用摆锯截骨, 锯开时保留部分腓侧皮质, 用2把骨刀借助杠杆作用把截骨面撬开, 将骨赘置于截骨面背胫侧, 选用掌骨“T”型接骨板固定, 紧缩缝合内侧关节囊。趾蹼切口可以处理第2跖骨头weil截骨, 同时处理锤状趾、小趾囊炎等其他疾患。术后加压包扎, 无需外固定。术后2周拆线, 6~8周经X线证实截骨愈合后, 正常负重。

1.3 评分标准

所有患者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 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t检验对手术前、后各相关解剖角度的变化及手术客观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病例随访3.2~24.0个月, 平均12.1个月。无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无切口感染。患足负重正位第1、2 IMA为6°~13°, 平均11.4°, HVA为5°~13°, 平均12.1°。近侧关节固定角1.3°~9.9°, 平均8.3°。AOFAS术前评分47.6分, 术后评分84.0分。采用t检验对手术前后各相关解剖角度的变化及手术客观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3。

3 讨 论

足母外翻是足踝外科的常见病, 根据HVA和IMA的足母外翻分级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的基本目的是缓解疼痛, 恢复跖趾关节的正常关系和足内侧序列的稳定性[5]。最早的足母外翻手术治疗可以追溯到1836年, 不同的

手术方式经过多年的改良、进展, 形成不同适应症、不同特点的手术方式, 在足母外翻的病理改变中, 第1跖骨内翻是影响治疗结果的重要因素。专门针对第1跖列的截骨方法就有多种。大体上可以分为足母趾近节趾骨截骨、跖骨颈部截骨、跖骨干部截骨、跖骨基底截骨术[6]。固定的跖骨内翻或第1、2跖骨间角大于16°时, 单纯采用软组织手术很难彻底矫正, 极易造成畸形矫正不足或畸形复发。因此, 临床上对于此类重度足母外翻患者多采用第1跖骨截骨予以矫正。第1跖骨基底截骨有Loision-Balacesu截骨术、Juvara截骨术、圆弧形截骨、近端Chevron等多种术式。第1跖骨开放式楔形截骨于1923年由Trethowen等人发表, 经Bonny、Mcnabb、Stamm改良沿用至今, 过去认为该术式导致第1跖骨延长, 延长的跖骨牵拉周围的软组织, 从而使紧张的跖趾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增大, 加上对稳定性和不愈合的的担心被大多数医生弃用, 然而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 包括固定成角的接骨板等 (如2B-BOP钢板) , 在一些医疗中心, 它又重新回到临床实践中, 国内也有多家医院重新采用第1跖骨基底开放式楔形截骨治疗足母外翻[7,8]。认为开放楔形截骨会造成第1跖足母外翻骨延长的观点是不正确的[9,10]。我们的截骨位于跖楔关节远端1 cm处, 由内向外横行, 保持腓侧骨皮质完整性, 以发挥其维持稳定的铰链样作用, 将第1跖骨外展、下压、旋后, 复位跖骨-籽骨系统, 纠正第1、2跖骨间角, 截骨处位于松质骨面, 易愈合。它可以保持跖骨的长度, 减少对跖楔关节的干扰, 这在第1跖骨比第2跖骨短的情况下会比较有利, 尽管截骨后有一个骨缺损, 需要的植骨块来源于跖骨头骨赘、异体骨和骨替代物, 愈合不是问题。减少骨膜剥离, 保持第1跖骨外侧皮质的完整, 坚强的内固定是保证截骨处愈合的条件。

每一种手术方式都有其局限性, 该术式的并发症为:畸形愈合导致第1跖骨抬高、腓侧铰链皮质断裂、第1跖楔关节蜕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足母内翻、内固定退出、皮神经激惹症状等[11]。相对来讲, 跖骨干基底截骨发生跖骨抬高的概率比较高, 文献报道差别较大, 从28%到82%, 与手术技术、内固定强度有关, 需要结合软组织手术, 对于骨质疏松、老年患者愈合能力差的患者不适合。一般来讲, 对于足母外翻患者, 是否适用于跖骨截骨, 适用于何种跖骨截骨, 需要评定第1跖趾关节是否正常, 第1跖列稳定性、第1跖骨相对长度、跖内收情况与严重程度, 远侧关节固定角、近侧关节固定角以及外侧跖骨、趾骨情况, 要熟悉不同的手术适应症, 使用合适的手术器械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第1跖骨近端开放性截骨钢板内固定联合软组织手术具备矫形能力强、跖骨短缩少、不愈合率低、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适合治疗重度足母外翻。以微型接骨板固定, 获得了坚强固定, 减少矫形丢失, 并允许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由于骨性手术常需软组织手术加以辅助, 所以该手术切口较大。这可能是部分患者术后患足肿胀时间较长的原因。由于本组样本还比较小, 随访时间还不够长, 长期的疗效还有待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骨赘撑开、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重度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共收治第1、2跖骨间夹角大于16°的重度足母外翻患者35例 (56足) , 均采用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接骨板内固定联合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足母收肌松解手术治疗。测量患足负重正位X线片, 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 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本组患者35例 (56足) , 术后随访3~24个月, 无截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无感染发生。跖骨间夹角由术前的23.6°改善至术后的1 1.4°。AOFAS术前评分47.6分, 术后评分84.0分。结论 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重度足母外翻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第1跖骨,截骨,接骨板,内固定,足母外翻

参考文献

[1]Coughin MJ, Jones CP.Hallux valgus:demographics, etiology, and radiographic assessment[J].Foot Ankle Int, 2007, 28 (7) :759-777.

[2]李泽芹.足母外翻的手术治疗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 (6) :658-659.

[3]王正义.足母外翻的术式选择[J].中华骨科杂志, 2007, 27 (6) :471-476.

[4]王正义, 张建中, 俞光荣, 等.足踝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65-466.

[5]Myerson MS, Badekas A.Hypermobility of the first ray[J].Foot Ankle Clin, 2000, 5 (3) :469-484.

[6]Coughlin MJ, Mann RA, Saltzman CL.Surgery of the foot and ankle[M].8th ed.Philadelphia, PA:Mosby Elsevier, 2007:29-67.

[7]范钦波, 李杰, 范继峰, 等.第一跖骨近端开放性截骨联合软组织手术治疗重度足母外翻[J].中国美容整形杂志, 2011, 22 (6) :354-356.

[8]王旭, 马昕, 桂鉴超, 等.单纯第一跖骨及联合第二 (或) 第三跖骨基底截骨治疗足母外翻[J].中华骨科杂志, 2006, 26 (2) :90-94.

[9]Mark E.Easley, Hans-Joerg Trnka.Current Concepts Review:Hauux Valgus Operative Treatment[J].Foot and Ankle Int, 2007, 28 (6) :748.

[10]卢世璧, 王继芳, 王岩, 等.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10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3774-3780.

接骨板内固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以胫骨远端骨折为主要诊断收治该科的患者, 其中男42例, 女18例;年龄在18~72岁, 平均46.7岁。其中交通伤28例, 高处坠落伤16例, 砸伤13例, 其他原因致伤3例。闭合性骨折48例, 开放性骨折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患侧胫腓骨正侧位片, 27例行胫腓骨远端64排螺旋CT横扫。根据AO分类系统对胫腓骨远端骨折的分型[2]:A1型16例, A2型8例, A3型10例, B1型6例, B2型10例, B3型7例, C1型3例。合并同侧腓骨骨折26例, 其中下段15例, 中上段11例。伤后就诊时间为30min~4 d不等。开放性骨折采取彻底清创缝合后, 使之变成闭合性骨折, 行持续跟骨骨牵引或者小腿石膏托临时固定促进消肿, 患肢抬高加患处冰敷。术前可采用消肿脱水药物等对症治疗。待患处皮肤满足手术皮肤条件的要求后, 择期行MIPPO联合LCP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全部患者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常规仰卧位, 患侧大腿根部上止血带充气止血, 消毒铺巾。C臂机下先使用手法复位, 尽量恢复下肢长度、力线以及纠正旋转畸形。若复位不理想, 可行有限切开复位钳复位。合并有腓骨骨折的, 先行腓骨骨折管型钢板或者重建接骨板内固定。于内踝稍上方作一长约3.0~4.0 cm的弧形切口作为钢板的插入口, 逐层切开分离至骨膜外。在骨膜剥离器剥离深筋膜与骨膜外之间的软组织隧道, 向插入与骨折类型匹配、长度合适的胫骨内侧锁定加压钢板。C臂下透视, 若见钢板位置及骨折复位满意后, 经定位装置, 在皮肤做若干小切口, 于骨折两端拧入3枚自攻型锁定加压螺钉。再次透视见骨折复位及钢板螺钉位置满意后, 冲洗并逐层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包扎, 未使用引流管。

1.3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 以利于消肿, 术后预防性使用3 d抗生素, 必要时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切口按时换药。术后所有患者均未使用外固定。术后两周拆线。定期行X线检查, 1个月后根据骨痂生长情况进行扶拐逐步负重行走。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学处理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秩和检验, 给予有效性分析, 对骨折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60例病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8~16月, 平均12.3月。术后有2例开放性骨折GustiloⅡ型骨折切口发生浅表性感染, 予以抗感染药物及换药等处理, 皮肤延迟愈合。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 未见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 患肢未见明显畸形不适。愈合时间为4~8个月, 平均6.8个月。胫骨远端骨折术后12个月根据Johner-Wruths疗效评定, 优46例, 良12例, 可2例, 优良率96.7%。

比较术后4个月、8个月、12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其中各个时间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分别是85%、91.7%、96.7%, 对术后3组的统计数据进行秩和检验, 术后3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0.05) , 说明术后12个月的功能恢复情况好于术后4个月、术后8个月, 术后8个月的功能恢复情况好于术后4个月。

3 讨论

早期传统的胫骨远端骨折治疗原则着重于解剖复位、骨折块间的坚强内固定和早期的康复训练[3]。术中过度强调坚强内固定或解剖复位易造成骨折周围的骨膜被广泛的剥离, 引起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后果。随后, 生物学固定 (BO) 的观念得到更多骨科专家的青睐[4]。BO更注重骨的生物学特性, 保护骨生长发育的生理环境。而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式对胫骨远端骨折处血供干扰可接近90.00%[5]。该观察中发现, 胫骨远端骨折治疗优良率高达85%, MIPPO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优势: (1) 通过闭合复位技术, 借助其他软组织与骨膜的张力进行复位, 必要时行小切口经复位钳帮助复位, 是维持良好的骨折生物环境的重要因素。 (2) 在骨折远端开一小切口, 在深筋膜层与骨膜之间建立软组织隧道, 避免对骨膜的直接破坏, 有利于骨折愈合所需要的血供。

锁定加压钢板不需要钢板与骨紧密的贴合[6], 桥接骨折两端, 减轻对正常骨组织的压迫, 对钢板下的骨膜组织起到保护作用。锁定加压钢板螺钉孔的锁定成角设计, 增加了钢板与螺钉之间的稳定性, 在骨折断端间形成良好的支撑作用, 干骺端使用双皮质螺钉以增强抗旋转强度[7], 锁定加压钢板形成的稳定坚强固定不会在界面上产生骨吸收[8]。

MIPPO联合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可以通过剥离少量软组织促进骨折的愈合, 加强固定骨折的稳定作用, 从而促进骨折的早日愈合。该法符合生物学固定的理念, 具有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邱贵兴, 戴尅戎.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54.

[2]王满宜, 曾炳芳, 等译.骨折治疗的AO原则[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53-65.

[3]GARY JL, SCIADINI MF.Injury to the anterior tibial system during percutaneous plating of a proximal tibial fracture[J].Orthopedics, 2012, 35 (7) :e1125-e1128.

[4]冯卫.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研究进展[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1, 16 (5) :390-392.

[5]CHEN WZ, CHEN XG, LAI JR, et al.Application of locking proximal tibial plate in treatment of tibial fractures in 32 cases[J].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2011 (23) :4344-4345.

[6]马童, 蔡珉巍, 刘晓东, 等.Meta接骨板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35) :6518-6521.

[7]刘百伟, 李云峰, 王晖, 等.应用微创锁定钢板技术治疗胫骨远端粉碎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12, 18 (4) :376-378.

接骨板内固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四肢长骨骨不连病人80例, 男50例, 女30例, 年龄20~69 (35.4±2.2) 岁;纳入标准:无愈合迹象;X线平片显示增生性骨痂、骨折端硬化, 骨髓封闭;骨折超过9个月。病程10~24 (16.5±2.5) 个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研究组男25例, 女15例, 年龄20~69 (35.4±2.3) 岁;病程10~24 (16.4±2.4) 个月;对照组男25例, 女15例, 年龄20~69 (35.5±2.3) 岁;病程10~24 (16.4±2.5) 个月;两组病程、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大体一致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与骨皮质剥脱术联合治疗, 在手术侧的近端肢体应用止血带, 避免出血量过多导致其他病变。选取原切口或其他切口, 由骨折处入路, 纵向切开皮肤直达骨膜, 骨膜切开后, 以60°角进入剥脱骨皮质, 剥开2~3mm后, 角度变为45°, 骨片剥离约指甲大小, 不可过大, 完成骨皮质剥离后, 将内固定物取出, 骨折端清理, 新鲜骨面暴露;后予以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 骨折端每侧行3~4个螺钉固定, 在X线透视下完成, 确保骨折部位固定复位良好;完成后骨膜缝合且固定, 切口缝合, 予以消毒清洗;术中严密监测病人的状态及生命体征, 注意出血量。根据骨折恢复情况锻炼及活动肢体, 术后进行宣教及随访。对照组行单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后关节活动度、肌力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疗效评估标准[3]

临床效果评估应用卡氏评分 (KPS) 评估:评分范围0~100分, 优:评分超过85分;良:评分为70~85分;可:评分为60~70分;差:评分低于60分。临床有效率= (优+良) 例数/总例数×100%。并发症包括愈合畸形、置入物松动、神经损伤。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系统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行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85.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的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

研究组术后发生愈合畸形、置入物松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影响骨折不愈合的因素包括全身性因素及局部性因素, 全身性因素包括骨折活动情况、健康情况、病人的营养、代谢情况等[4]。局部因素包括治疗方法不适当、骨折端软组织嵌入、骨折软组织损伤程度、感染等因素均可导致骨折延迟愈合, 出现骨不连情况[5]。此外有研究报道称骨折不愈合与吸烟、饮酒等也密切相关。四肢长骨骨不连多发生于胫骨中下段[6];粉碎性骨折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多可引发骨不愈合, 其次是治疗不当, 包括感染、多次切开复位后骨膜严重剥离、骨折对位差、过度牵引、不合理的内固定均可导致骨折不愈合[7]。目前, 四肢长骨骨不连进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与骨皮质剥脱术联合治疗已成为学者的重要研究内容[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85.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疗后的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术后发生愈合畸形、置入物松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翟向前[9]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 骨皮质剥脱术的治疗机理为剥脱骨不连周围软组织、骨痂、骨皮质, 剥脱后的骨片连接软组织, 为骨愈合提供正常血运, 在骨折端覆盖后可促进愈合骨不连, 术中需注意以下几点:尽量避免影响骨折端血运情况;尽量将骨折端的结缔组织及硬化除去;原有内固定物需剥脱后再取出;骨片剥脱不易过厚;骨膜切开时不可进行解剖分离, 防止影响血运[10];术中应用止血带对肢体进行有效止血;同时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 其固定效果较强, 具有以下优越性: (1) 对游离植骨有塑形作用;可由微小伤口置入锁定接骨板, 对局部血运及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植入后与骨骼具有一定距离, 防止发生骨质疏松, 高度微创; (2) 其制作材料为钛合金, 弹性与骨骼相似, 具有抗屈曲、抗旋转等作用, 对稳定螺钉具有较强的优越性;二者联合应用显著改善了病人的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及肌力情况, 降低了术后发生愈合畸形、置入物松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综上所述, 四肢长骨骨不连进行锁骨接骨板内固定与骨皮质剥脱术联合治疗, 临床效果确切, 可显著提高病人的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水平, 术后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入选四肢长骨骨不连病人80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研究组进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与骨皮质剥脱术联合治疗, 对照组仅进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85.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疗后的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术后发生愈合畸形、置入物松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四肢长骨骨不连病人进行锁骨接骨板内固定与骨皮质剥脱术联合治疗, 效果确切, 可显著提高病人的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水平, 术后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四肢长骨,骨不连,锁定接骨板内固定,骨皮质剥脱术

参考文献

[1]李凯, 叶招明, 张中伟, 等.自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失败因素分析[J].中国骨伤, 2013, 26 (4) :168-169.

[2]刘创道.胫骨骨折骨不连的手术治疗方法与预后[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8 (12) :121-122.

[3]徐建华, 孙波.两种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治疗分析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8) :73-74.

[4]李华德, 胡宏伟.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 21 (14) :129-134.

[5]王军强, 赵春鹏, 龚晓峰, 等.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 14 (2) :168-169.

[6]沈文东, 陆军, 汤月平.骨皮质剥脱植骨术结合锁定板治疗四肢长骨骨折骨不连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8 (34) :121-122.

[7]杨杰.骨皮质剥脱术治疗四肢长骨干骨不连38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9) :73-74.

[8]曾石远.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5, 10 (6) :129-134.

[9]翟向前.骨皮质剥脱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21 (14) :73-74.

上一篇: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下一篇:民工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