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誉档案

2024-08-14

信誉档案(精选5篇)

信誉档案 篇1

沈阳市天星档案用品商店是沈阳市指定经销档案用品的基地。

沈阳市天星档案用品商店与全国200多个生产厂家有业务往来, 经销的档案用品品种多、样式全、质量高、价格廉, 符合国标、省标、市标。经营的档案装具有:密集架、五节柜、两节柜、底图柜、防磁柜、声像柜及各种办公柜;有文书、科技、会计、照片、干部、职工、家庭等各类档案的卷皮卷盒、卷夹等;档案设备有适合东北地区冬干夏潮气候使用的加湿器和去湿机, 经济实用的切纸刀、切纸打洞机和手动、电动装订机、碎纸机等, 式样美观精确的温湿度表;还经销档案用书、档案法规政策汇编、各种档案目录、中药防虫药等各种档案、办公用品、各种复印纸、打印纸、传真纸。此外, 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加工定做各种档案用品。

总经理:张树梅单位名称:沈阳市天星档案用品商店

手机:13940361306开户银行:盛京银行沈阳市红霞支行

电话:024-22846715 22842556银行帐号:07030130-01-00305-00713-0

传真:024-22846715税号:210103240645617

网址:www.sydayp.cn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八纬路77号

E-ma il:s yda yp@126.com (市妇婴医院西门对面路南)

中文域名:档案用品.com邮编:110014

信誉档案 篇2

聊城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处:

我单位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机动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认真的对公司2012的质量信誉进行了自我评定,对公司目前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更换部分维修设备,增加维修技术人员,认真自觉遵守《机动车维修企业服务规范》,做到服务监督台,投诉电话,监督电话,维修项目,收费标准上墙公示,下一步加强维修技术人员培训,完善车辆维修档案,加强维修服务管理,不断的升级维修服务水平,做到服务规范,自觉接受车主和社会监督。

信誉档案 篇3

信誉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西方经济学家很早就十分重视信誉与人类经济行为关系的研究,经济学始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经济活动是建立在社会习惯和道德基础之上,脱离这些习惯与道德,人们之间的交易活动基础就会动摇[1]。古典经济学派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信誉在经济学中的作用,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并没有纳入经典经济学的范畴,信誉对经济的作用并被没有得到广泛认可。近二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国际学术界对企业信誉(Corporate Reputation)的研究空前活跃,正在从感性向理性、从定性向定量的方向发展,其研究和应用价值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认可。从1982年起《财富》杂志每年都评比“最受尊敬的企业”,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6年斯特恩商学院(The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的名誉教授Fombrun较明确地给出企业信誉的定义[2];1997年在《企业信誉评论》的创刊号上,Fombrun和Van Riel从经济学等六个学科的文献中追溯了企业信誉的理论渊源,并提出了企业信誉的属性[3],后来,Fombrun提出了RQ测评系统。企业信誉理论和信誉管理在最近几年间开始融入主流管理学。1998年Gray构建了一个企业信誉与形象管理的可操作性模型,并且特别提出企业信誉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可以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观点。

虽然国外学者对企业信誉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把企业信誉融入主流管理学、推动信誉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并提出信誉是无形资产、战略资源的观点,但是他们还没有把信誉的无形资产、战略资源的观点作进一步研究,没有把信誉当成企业经营的长久目标来看待,即没有论述信誉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目标。

信誉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比较早涉及企业信誉理论研究是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向阳撰写的《企业信誉、企业行为与市场机制——日本企业制度模式研究 》。2001年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从产权、政府管制及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了企业信誉的建设环境,提出了“无恒产者无恒心,无恒心者无信用”的观点[4]。在实践方面,北京大学和《经济观察报》也自2001年起评比“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对我国信誉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不少学者对国外信誉管理理论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应用价值的信誉体系建设思路和途径。值得一提的是张敏、齐林涛等提出了企业信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誉是企业取胜之本的观点[][5],杨纬隆等进一步提出企业信誉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之源[7]。

虽然国内学者们作了大量工作,但目前企业信誉理论还存在不少缺陷。如企业信誉的定义及属性宽泛、模糊性尚需进一步明确;如热衷于企业信誉的评价(虽然方法还不够健全)而回避企业信誉创造与维持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在我国处于转型过程中如何构建企业信誉系统,进行企业信誉管理,还没有系统的、可操作的指导性理论和研究成果。更没有从战略角度对待企业信誉,把企业信誉看成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一种战略目标。

二、企业信誉战略是企业战略理论演化的趋势

美国著名学者钱德勒(Chandle ,1962)在《战略与结构》一书中提出了战略的概念,并认为战略是企业在市场中获胜的前提与关键,从此企业战略成为管理学家研究的重点。纵观企业战略理论,企业战略一直沿着两种不同的轨迹发展:一种是企业外部环境观,该观点的代表,波特(1980)主要强调外部环境和竞争定位对战略管理的影响;Shapiro(1989)和Brandenburger(1995)应用竞争冲突和博弈论分析了企业和产品竞争,主要强调企业之间的战略互动;另一种是企业内部资源观,该观点的代表,Rumelt(1984)和Wemerfelt(1995)的资源基础理论,强调企业内部的独特资源是组织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战略的主要目标是积累关键性资源; Prahalad和Hamel(1990)的核心竞争力和Teece(1997)的动态能力,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特有能力是获取长久竞争优势的根源,强调企业在制定和实施企业竞争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培育企业的独特能力。

20世纪90年代末以至21世纪初战略管理研究一方面注重理论的动态化,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偏重静态,适宜于环境较稳定、变化缓慢的情况;新的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更注重外部环境不连续变化时的战略管理理论,更注重企业愿景、战略、组织能力和内部系统与过程等不同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动态适应;另一方面各理论学派之间有整合趋势,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比较偏重从不同的角度和利用不同的学科工具进行研究,但新的战略管理主流范式中,各理论学派将显示出明显的整合趋势。这在战略管理研究的学者和企业家中已基本形成共识。

企业要在企业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存在情况下取得竞争优势,就要从企业内外两个方面构筑竞争力。从内部构筑独有的资源和能力,从外部构筑稳定的商业环境,把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独特性和外部环境的稳定性有效结合,才是企业维持生存、竞争优势的根本。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看,能够把企业资源和能力独特性与外部环境的稳定性有效结合起来的关键因素,只能是企业信誉。企业信誉是一种具有价值性、异质性、不可模仿性的无形资源,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同时也构筑了企业移动壁垒;企业信誉又是一种信号传递机制,企业通过信誉信号把企业品质传递给利益相关者,赢得利益相关者心理和行动支持;企业信誉可以构建商业信誉系统,使整个商业在信誉机制下健康运行,为企业发展创造和谐外部环境。总之企业信誉既可以强化企业内部独特资源和能力,又能构建企业外部的整个商业信誉机制,为企业赢得长久竞争优势[7]。因此企业信誉战略必定成为企业战略理论演化的趋势。

三、企业信誉战略的涵义与特征

(一)企业信誉战略的涵义

企业经营不是一个短期行为,面对动态的竞争环境,“战略”的内涵表现为远景的经营思考和经营决策。按“战略”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战略的本质特点,赵东(2005)将企业战略定义为:“根据市场状况,结合自身资源,通过分析、判断、预测,设立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发展轨迹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企业信誉是指企业在适应社会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遵守心理约束机制所形成道德信用、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和维护企业竞争优势的无形资源、并且能够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为准则的系统体系[8]。从企业战略的定义与企业信誉的定义知晓,战略与信誉具有内在的联系, 战略与信誉的共同特征是它们都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信誉是企业成功实施战略的基础,没有信誉的企业,战略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实施。以顾客价值创新为中心的战略逻辑(Chan,Mauborgne,1999)[9]提出战略重心应该从“做得比较竞争对手更好”转移到“本企业对顾客提供的价值具有独特性而与竞争对手无关”,这里的“独特性”正是顾客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体验得到的“信赖”和“忠诚”,可见企业信誉才是“没有竞争的优势”。战略是由一个个承诺构成的承诺链[10],战略也可以看成是信誉的叠加,信誉和战略合二为一。信誉战略是企业战略固有的本质,是企业采取有效竞争的根本策略。

根据企业战略和企业信誉的本质知晓,战略与信誉具有天然的内在一致性。依据此观点,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给企业信誉战略这样一个定义:企业信誉战略是指企业依据市场环境和可利用资源状况,通过长期遵守心里约束机制,把企业长期经营目标和企业行为统一于整个企业信誉框架体系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

(二)企业信誉战略的特征

企业信誉战略的长期性。企业信誉战略的长期性不仅是指实施的长期性,还有见效的长期性。战略长期性是因为它是企业追求的长期经营目标,这种目标是企业未来发展所要达到的最高要求。企业信誉战略同样具有战略的共性——长期性,是毋庸置疑的。企业实施企业信誉战略,这种战略并非立竿见影地给企业带来成效,因为信誉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信誉战略实施同样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给企业带来信誉优势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企业信誉战略的系统性。企业信誉战略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由企业内部信誉战略系统和企业外部信誉战略系统组成。企业内部信誉战略系统是由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物流系统、销售系统、产生系统等各个子信誉战略系统构成;企业外部信誉战略系统是由市场系统、消费者系统、生产商系统和供应商系统等子信誉战略系统构成。企业内部各个子信誉战略系统与企业外部各个子信誉战略系统协调作用,就构成整个企业信誉战略系统。

企业信誉战略的引导性。企业信誉战略就是企业经营的灵魂,没有企业信誉战略的指引,就没有企业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没有企业获取未来的竞争优势;抛弃企业信誉战略,企业就可能进入误入歧途的竞争模式,损害未来竞争优势。企业信誉战略恰好具有正确引导企业竞争的功能,使企业经营策略的规划、制定、执行、评价、反馈都围绕企业赢取未来的总体目标而开展,保障企业获得未来竞争优势。

企业信誉战略的能力性。企业能力是开展信誉战略的关键因素。企业能力分为处理市场动态变化的能力和构建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能力。随着市场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加剧,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传统战略受到了挑战,它们应对变化时也力不从心。企业可以依靠企业信誉战略能力有效面对这些变化,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企业核心能力的建立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员同心协力的结果,而使企业人员凝聚的力量就是内置于企业文化的信誉,企业信誉战略可以使企业集中所有资源和能力构筑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企业信誉战略的不确定性。任何投资的结果都具有不确定性,企业信誉战略的构建也一样。构建企业信誉战略需要长期的投资,但是长期投资未必带来预期效果,原因在于构建企业信誉战略要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的综合效果给企业信誉战略投资后果带来不确定性;许多信誉事件是构筑信誉战略的根基,不道德事情可以毁灭企业信誉战略的根基,而企业对信誉事件管理具有不确定性,也就意味着信誉事件对企业信誉战略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四、构建企业信誉战略体系

在市场信誉机制不健全环境下,企业构筑信誉战略要有良好的内外环境作为支撑。企业要从自身和利益相关者两个方面来构筑信誉战略体系:企业为了开发核心竞争力,要从企业自身构建信誉战略;为了应对市场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冲击,要从利益相关者构筑信誉战略体系,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企业内外信誉战略的有效结合就构成企业整个信誉战略。

(一)构建企业自身信誉战略体系

20世纪80年代有产品就有客户,90年代有广告就有销路,21世纪有信誉才有市场[11]。信誉成为企业在21世纪取得竞争优势的法宝,构建企业信誉战略成为企业必然选择。企业构建自身信誉战略体系:(1)规划企业长期信誉。把企业信誉作为企业长期经营规划目标,企业现在以及未来的活动都要围绕长期信誉目标进行。企业信誉目标成为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企业人员要制定详细、可以简洁执行的规划,长期信誉规划是构建企业自身信誉战略的先决条件。(2)培育企业信誉文化、贯穿企业信誉意识。文化内置于企业经营理念,左右企业经营方针,决定着企业命运。把信誉内置于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内核,信誉就成为企业本质的经营理念。企业经营本质理念的过程就是一个企业信誉战略构建、实施过程;要在现有员工以及未来员工中坚持不懈地进行企业信誉教育,把企业信誉理念灌输于企业员工意识,使员工自觉实施企业信誉经营,从企业员工方面构筑信誉战略理念;(3)建立企业信誉体制。体制是企业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企业构建、实施信誉战略,就要有相应的企业信誉体制,信誉体制是信誉战略有效运行的制度保障。企业构建信誉战略,就要建立自己信誉机制,改变现有的竞争体制。为了信誉体制有效运行,企业设置企业信誉总监(Chief Reputation Officer)职位,监管信誉体制运行是有必要的;(4)拥有充足的资源基础。资源是企业战略实施的物质基础。我们所说的资源不仅是指现有资源,还有丰富的后备资源。企业构建信誉战略要有充足资源作为支撑,没有资源支撑的信誉战略,只能成为空中楼阁;(5)肩负社会责任。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要求企业负担社会责任。企业构建信誉战略,一定要承担社会责任,只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可能消除社会对信誉战略的抵制,保障信誉战实施。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是没有生存空间的企业,构建信誉战略也是无法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二)构建企业利益相关者信誉战略体系

在联盟思想和竞合理念盛行的今天,企业已经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依存关系。企业外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性成为企业战略有效实施的条件,企业构筑信誉战略,要有良好的信誉环境,特别是要有良好的利益相关者信誉环境。在市场信誉不健全环境下,企业实施信誉战略,协助或者主动帮助利益相关者构筑其信誉战略体系尤为关键。企业从利益相关者方面构筑信誉战略的措施:(1)培育利益相关者信誉理念和相同的信誉价值观。利益相关者所拥有的信誉理念可能与自己的信誉理念相差悬殊,导致自己信誉战略遇到利益相关者抵制。在此情况下,企业主动和利益相关者坦率沟通,协助或者主动帮助他们加强信誉理念建设,使利益群体的信誉理念趋于一致;企业共同学习、规划信誉战略,使信誉战略和其所追求的信誉价值保持一致。把信誉理念和信誉价值观统一于利益群体的总目标中。(2)构筑利益相关者信誉体系。良好的信誉环境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交易成本,赢得最大利益和竞争优势。构筑利益相关者信誉体系,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增强彼此凝聚力,形成稳定的信誉环境,稳定的信誉环境是企业实施信誉战略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通过共同的信誉规划、制定共同的信誉协定以及其它有利于建立信誉的措施,来构筑利益相关者信誉体系。(3)共同制定信誉战略。21世纪是信誉竞争的时代,企业信誉成为企业追求的共同使命,开展信誉战略也成为企业经营的必然选择。因为目前的信誉机制不够健全,企业在利益相关者群体中开展信誉战略还有许多困难,所以企业根据共同宗旨,通过一系列沟通、规划活动,共同制定相同的长远的信誉经营目标,采取相同的经营战略——信誉战略,有利于企业开展信誉战略、获取竞争优势。

五、构建企业信誉战略需要处理的问题

(一)机制协调问题

机制规范企业行为、保障企业经营沿着健康道路向战略目标迈进。企业机制分为企业自身机制和企业外部机制。自身机制与企业休戚相关,得到企业重视;企业外部机制与企业命运似乎没有直接关系而经常被忽视,其实企业外部机制严重影响企业经营战略。企业构建信誉战略,其实是构建的一个信誉战略体系,企业不仅要恰当处置企业内部机制协调问题,扫清企业构建信誉战略的内部障碍,而且要正确处置企业外部机制协调问题,即处置与利益相关者的机制协调问题,把外部机制协调问题当作处置重点。要建立一个沟通机制保障环境,使企业内外机制有效协调运作,规范和保障企业信誉战略有效工作。

(二)信息传递问题

信息传达的精准度直接关系到信誉战略执行的有效度,信息传递问题是任何组织都面临的一个刺手问题。企业内部由于利益关系,经常传递或者放大利己信息,而隐瞒或者缩小损己信息,这种不真实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逐渐累积,达到最终接受者手中的信息与真实信息存在差距,而他们依据所得信息执行战略,就会影响战略的执行效果。利益相关者由于认识差距,对企业信息理解发生偏差,导致企业意图不能有效被他们理解或者理解出现错误,企业战略意图无法实现。企业构建信誉战略,处理好信息传递问题至关重要。

(三)追求利润目标问题

企业构建信誉战略,并不是放弃追求企业利润目标,相反,是加强追求企业利润目标,只不过利润目标是建立在企业信誉基础之上的。企业建立信誉战略,是为了培育企业长久优秀的品质,获取信誉带来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为企业赢取高额利润提供信誉垄断。建立信誉战略,需要牺牲企业目前的利益,减少企业短期利润,这可能有害于企业的发展、影响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和地位,造成企业经营者不愿意建立或者执行企业信誉战略。构建企业信誉战略,企业所有者一定要有正确信誉战略观,制定信誉战略要与企业利润目标相符合,使两者处于平衡态。

(四)与利益相关者问题

企业信誉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而利益相关者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企业外部信誉环境,进而影响企业信誉战略的实施效果。企业实施信誉战略,必须正确处理与利益相关者问题。利益相关者并非都是拥护企业信誉战略者,他们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不乐意采取与企业信誉战略相配套的机制和经营策略,甚至可能采取合法而不合情的手段来取得利己资源,削弱企业实施信誉战略的资源,影响企业信誉战略开展。开展信誉战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利益相关者对信誉战略的态度,切实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有关的、可能出现的、影响信誉战略开展的问题。

(五)构建信誉体系问题

开展企业信誉战略要有良好的信誉环境,在市场信誉机制不健全环境下,构建稳定的局部信誉体系成为企业开展信誉战略的必然要求。局部信誉体系是由企业信誉和利益相关者信誉组成。人的经济性行为,要求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当构建信誉需要付出的成本大于没有信誉所获得利益时,利益相关者没有动力构建自身信誉,也就很难构建局部信誉体系,即使利益相关者构筑了信誉体系,也可能因为“搭便车”的存在而破坏其稳定性。而没有稳定的局部信誉环境,就没有信誉战略的有效开展,因此正确处理构建信誉体系问题是信誉战略有效实施的保障。

六、结束语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市场信誉机制不健全环境下,信誉成为稀缺资源,企业构建信誉战略将成为必然选择。基于信誉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源的观点,我们从企业战略理论演化趋势提出企业信誉战略的观点,并定性地说明了企业信誉战略的内涵和性质、构建信誉战略体系以及所要处理的问题,对于现阶段我国企业经营与管理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何进一步实施和评价企业信誉战略是我们今后所要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英)亚当.斯密/唐日松译.国富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Fombrun,C.J.,Rindova,V.,Who's Tops and WhoDecides?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Reputations,New York University,Stren School ofBusiness,Working Paper,1996.

[3]Fombrun,C.J.,Riel,C.V.,The ReputationalLandscape,Corporate Reputation Review vol.1,1997:5-13.

[4]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5]张敏,葛晨霞.企业信誉与竞争力[J].经济论坛,2002(13):26-27.

[6]齐林涛,张黎丽.信誉企业取胜之本[J].企业活力,2002(13):53.

[7]杨纬隆,李介新.企业信誉管理与竞争优势[J].企业活力,2006(12):10-11.

[8]杨纬隆,李介新.市场信誉机制不健全环境下的企业信誉管理[J].企业管理,2007(6).

[9]Chan Kim,Mauborgne.Strategy,Value Innova-tion,and the Knowledge Economy[J].SloanManagement Review,Spring1999:41-54.

[10]杨纬隆,李介新.论企业战略承诺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0):15-16.

郑新立:质量信誉当先 篇4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郑新立

怎么能够把中国的食品安全质量搞好, 我想最重要的就是三条。

第一条就是要建立诚信的理念, 所有食品的生产者到销售者都要牢牢树立诚信理念。

这不仅是一个道德的标准, 是对一个人道德方面的起码要求, 而且也是对你所办的企业、你所从事的经营活动能不能长久, 你自己本人能不能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你只有建立起诚信, 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那么你的企业、你的产品才能够不断扩大销售规模, 你的盈利才会增加, 企业才会发展。

如果没有诚信, 想投机取巧, 甚至想通过坑害消费者来赢得那些暂时的蝇头小利, 最后你坑害的不仅是消费者, 最后葬送的是你自己。

所以, 建立诚信非常必要, 企业全社会要树立诚信理念。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全世界要让中国的产品成为信得过的产品。

第二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跟过去的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有一字之差, 其差别在于其内涵大大扩展。管理是政府对于企业、民众来讲。而治理除了政府的作用外, 还要发挥市场组织的作用, 这一点是我国跟发达国家相比薄弱的环节。

我曾到美国、日本考察过协会, 美国会计师协会三百多万人, 工程师协会三百多万人, 律师协会几百万人, 凡是参加协会的人员都要遵守协会的规章制度。协会制定一个本行业的共同的从业道德标准来进行自律, 你承认我们行业的道德标准, 就可以成为协会的会员, 不承认可以退出。在美国, 行业从业人员不加入协会, 就不能得到社会的信任。所以必须加入行业协会, 承认行业共同的道德标准而且进行自我约束, 成为行业协会的会员。

日本有三千多个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有非常强的功能, 会长由行业领先的企业选举担任, 制定行业共同的产品质量标准、服务标准, 政府对行业的补贴都是通过行业协会进行的。日本的企业到海外没有自相竞争的, 都是行业协会来协调好。日本的大使馆有规定, 凡是发现日本的企业到海外打内战、互相抢市场的, 马上会找到行业协会, 由行业协会协调好了才能出来。日本的企业到中国没有打内战的, 索尼几个省, 松下几个省……甚至出来投标都是通过行业协会。这一次保证哪个企业中标, 另2个企业陪衬, 下一次另一家企业中标。

日本的行业协会非常管用, 我们这方面就非常薄弱。

我们没有行业强有力的管理, 这两年得到了沉痛的教训。例如奶粉行业出现了三鹿, 对于整个行业是毁灭性的打击。实际上这是一粒老鼠坏了一锅汤, 绝大多数企业的产品质量都是好的, 但是由于出了这样一个事件, 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 逼着中国的母亲跑到海外买奶粉, 导致国外都怕中国买奶粉。而我们辛辛苦苦培育了几十年的奶牛产业、乳制品加工业毁于一旦, 可惜啊!

我们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奶牛都买光了, 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 鲜牛奶被倒掉, 因为赔本, 养牛的人没办法只能把牛杀掉, 损失惨重。

如果我们有一个乳制品的行业协会, 制定我们共同的乳制品的质量标准, 大家共同约束, 添加剂加多少, 哪些能加, 哪些不能加, 大家都共同遵守, 谁不遵守把它开除出行业协会, 凡是加入的都得遵守行业协会的规定, 这样用行业道德来维护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共同利益。我想我们如果在三鹿奶粉之前乳制品行业能起作用的话, 这种事情是可以避免的。

刚才张志刚会长讲中商业联合会下面三十多个分会, 分布在商业的各个领域, 这些组织要发挥作用, 如果哪个行业还没有协会, 要抓紧把协会建立起来, 制定行业章程, 制定行业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服务标准, 要发挥作用。

第三条是要建立食品安全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提出要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 这两项制度是食品安全制度的核心。

前几年我去法国专门考察过农业。

法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是个农产品进口国, 后来经过20多年, 成为农产品出口第二大国家, 仅次于美国。

通过考察发现有2个原因, 第一个是办合作社, 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占法国所有农产品销售量的80%;第二是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凡是在超市销售的食品商标上都要标明这个食品产自什么地方, 哪个公司生产的, 法人代表是谁, 电话是多少, 出了问题一下子就可以抓出来。而且所有超市的食品按照质量档次分为三个等级, 最高的是有机的, 其次是绿色的, 最起码是无公害的。这三种质量标准用红、蓝、绿三种颜色的标签贴上, 让消费者自己选择。有机产品是不上化肥、不打农药, 经过有关部门的认证, 价格最高;其次是绿色的;无公害食品可以上化肥、农药, 但是绝对没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我们中国的食品, 至少进入超市的食品也必须建立这种质量标准体系。有人说太难, 我说没什么难的, 我们中国人再难的事情都能办到。计划生育难不难?我们办得很好。

建立质量标识制度和产品可追溯制度, 我看没什么难的, 只要我们下决心就可以办到。

第一步先把进超市的食品建立起来。由于有了这样一个制度, 有机食品就可以卖一个比较高的价格, 企业就会逐步增加, 逐步引导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提高自己的质量标准。

法国由于建立了这两项制度, 法国的食品赢得了国外消费者的信任, 食品就可以大量地出口, 所以短短20年从一个食品进口国变成了一个食品出口国。中国有6亿多人搞农业, 2.6亿的农业劳动力, 2013年我们的净进口200多亿美元, 我们应该从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变为资源密集型的产品, 这样农业才能增收。

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扩大战绩, 进而扩大出口, 首先你产品的质量要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而要取得这份信任就要建立严格的食品质量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标识制度。我希望我们能够推动这项制度的建立, 在国家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质量监督部门、商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把制度建立起来。

华都肉鸡公司不断提升品牌信誉 篇5

为了保证鸡肉原料安全,华都不断引进具有最新遗传育种技术的肉用种鸡,公司下设两个饲料厂,建有比较完善的饲料管理体系,为公司祖代鸡、父母代鸡及商品肉鸡提供全价营养饲料。公司严格执行“统一供应雏鸡、统一防疫消毒、统一供应饲料、统一供应药物、统一屠宰加工”,确保肉鸡养殖过程受到严格监控。

食品加工、物流销售的过程控制一直是华都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公司现有的肉鸡加工厂、熟食加工厂和调味料加工厂,均做到了对鸡肉产品加工过程质量的全程控制。在毛鸡宰前、宰后的兽医检验检疫,以及生产过程中对产品温度、微生物、理化指标等方面的控制,都比照和执行国际先进标准。此外,公司还建立了完备的物流配送“冷链”系统。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下一篇:变频技术的制约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