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绩效体系

2024-11-04

EVA绩效体系(精选11篇)

EVA绩效体系 篇1

摘要:国家电网在考核指标中引入经济增加值 (EVA) 指标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要求, 使得各电力企业都在推广应用EVA管理理念, 以此促进管理方向转变、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但如何科学应用EVA且在企业中顺利实施则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通过在深入分析EVA对电网企业绩效考核的意义和特点基础上, 就电网企业基于EVA构建绩效考核体系提出了具体思路和方法, 并构建了考核指标体系。

关键词:EVA,绩效考核指标

随着EVA理论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重视价值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经营中的决策的关注点不再是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经营资本, 而是通过价值管理的理念, 以各种资本运作方式, 如企业兼并、资产重组等等形式, 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财富。由此企业的经营目标、管理思想、决策方法和管理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因而也使得企业管理者进入到以创造价值为核心、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价值管理时代。在此背景下, 国家电网也在考核指标中引入经济增加值 (EVA) 指标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要求, 但如何科学应用EVA且在企业中顺利实施则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1 EVA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特点

EVA管理思想以企业价值增值为目标, 全面考虑了企业在经营过程所使用的全部资本成本, 同时对税后营业利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尽可能消除会计准则、计算方式以及行业特点等因素对利润的影响, 以经济利润代替会计利润来考核企业经营, 使经营者能从创造真实价值角度来管理企业, 能更好地将投资者利益与企业管理者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EVA是当前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 与一般传统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相比, 具有不可替代优势, 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更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EVA的计算是以营业净利润为基础, 通过调整利润和资本项目并扣除相应成本来计算的, 它可以约束企业经理人员人为地通过一些所谓会计准则操纵利润, 同时它又激励企业经理人员在考虑资本成本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技术创新性投资, 提升企业未来竞争力, 从而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财富, 实现EVA的管理目标。但我国电网企业经营者一直以来是以追求净利润来进行相关企业管理活动, 对其考核也是以获得利润的高低为主要衡量资本, 因此在企业经营中管理人员有时以部门或个人利益为目的, 可能会对利润进行操纵从而粉饰财务报表。所以把EVA引入企业的管理, 可以为企业避免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损害长期利益的情况, 从而实现真正的绩效考核, 为电网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 EVA对电网企业绩效考核的意义

建立基于EVA的价值驱动与评价体系, 就是要以实现EVA长期增长作为企业经营的关键任务, 把EVA的全面增长作为企业业绩全面增长和发展的指南针, 将以EVA是否增长来评价经营业绩作为核心考核指标, 并且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的过程。通过这种评价实现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监控, 及时优化非增值的经营活动, 促进EVA增值核心目标的实现, 提升企业竞争力, 同时对电力企业的经营业绩作出最客观、最恰当的评价, 为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创造一定的条件和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2.1 提高电网企业投资效率

EVA的计算充分考虑了企业实际使用的资本成本, 因此应用EVA指标评价企业经营成效时, 如果企业经营的税后营业利润能弥补全部投资成本, 则EVA值大于零, 说明该企业为投资者创造了价值。为了横向比较地方电网企业投资效率情况, 可以采取相对比较法, 用EVA/投资作为各企业横向比较指标, 即通过单位投资产生的EVA多少来评价投资的效率, 这有利于促进管理者从长远角度考虑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关系。

2.2 促进电网企业绩效管理优化

目前, 电网企业绩效评价主要以利润为主要核心指标, 缺少对资本成本的考虑, 以至于投资效率不高, 从而使现有的业绩评价不全面, 影响企业管理者的积极性。根据EVA理论, EVA是企业在扣除全部资本成本 (包括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 之后的所得, 如果经营利润高于资本成本才能说为投资者创造了价值。因此在考虑了企业全部投入资本的成本情况下计算的EVA具有更真实的意义, 利用此方法评价电网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助于提高电网企业的融资效率, 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电网企业投资规模大, 评价方法不当, 很容易产生投资浪费。同时, 以EVA评价还可以促进经营者考虑留存收益的机会成本, 改变经营者的投资观念, 更好地维护投资者利益, 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3 提升电网企业投资决策管理水平

由于电网企业管理的特殊性, 集团公司对损益类指标进行分解下达给各地方电网企业, 地区电网企业或只会关注资产结构管理、有效资产回报率、有效资产投入产出、在建工程投资、负债结构及比率分析等与资产负债类相关的指标, 而不太关注投资对企业长远影响分析。因此在引入EVA考核指标情况下, 电网企业就会在投资立项、电网规划方面加强投资分析力度, 加强对电网技术投资改造项目、新建电网项目等投资有效性、合理性分析, 以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从而促进投资决策管理水平。

3 电网企业基于EVA构建绩效考核体系原则

建立以EVA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 是为了确保企业长期竞争优势。至于如何建立这样的绩效考核体系, 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3.1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绩效考核体系构建中, 一般指标的选择要包括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而基于EVA价值驱动的绩效考核体系, 以价值增值为导向, 不但关注体现企业经营业绩及生产效率的提高的财务指标, 同时也关注企业体现长远发展的非财务指标因素, 如市场占有率、研发投入、员工素质等, 使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能很好结合, 做到评价客观、合理。

3.2 成本和绩效考核有机结合

建立基于EVA价值驱动的绩效考核体系, 要充分利用EVA的特点, 将成本及业绩有效结合, 建立全过程成本的评价体系。通过EVA是否增加来衡量企业价值是否增长, 既考虑了经营成本, 又考虑了资本成本, 将价值管理理念深入贯彻到企业各业务基层, 使作业成本和绩效考核得到有效结合, 为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支持。

3.3 发现价值驱动因素

通过价值管理理念, 把作业成本法深入向业务层次渗透, 同时借助平衡计分卡方法进行多方面寻找价值驱动因素, 管理层从各作业的活动中识别出真正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作业和不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作业, 由此大力发展创造价值的作业, 剔除非增值作业, 为企业价值增值服务提供更好的决策参考。

3.4 评价过程与成果有机结合

传统的绩效考核主要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进行评价, 往往忽视了企业经营活动过程本身以及发展, 而结果评价又是滞后的, 因此这种评价不利于管理者及时作出修正决策, 不利于企业价值增值目标的实现。建立基于EVA价值驱动的绩效考核体系, 将业绩评价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过程, 能实现对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控、评价, 促进EVA增值核心目标的实现。

4 构建思路及方法

4.1 确定影响EVA的关键因素

以实现企业EVA增加为目标, 根据电网企业总体发展战略, 确定每年实现EVA的目标, 将EVA增长作为首要的目标和评价的标准, 从电网销售收入、运行成本以及电网投资成本等影响EVA变化为角度, 以财务、运行、管理、发展四维度为载体, 将年度EVA完成目标根据电网企业输售电以及电网投资规划等业务领域, 构建公司战略绩效管理体系, 建立责任和压力传送机制, 实现战略目标向公司各级组织、各位员工的层层传递、落实, 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制定一套能综合反映公司各方面营运管理水平和总体绩效的评价体系。

将EVA必须完成的年度目标进行分解, 根据EVA计算方法目标可以分解为利润和资本成本指标。其中:利润可以分为售电收入、购电成本、输配电成本及营业外收入等指标;而资本成本根据占用资本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以及资本结构等三方面来考虑资本的分解。构成利润的收入、购电成本、输配电成本等根据其计算关系可进一步分解为售电量、电价、可控成本等财务指标, 其中可控成本按照电网企业业务分类分成输电及供电、市场、电网发展、财务等业务分别计量。

因此, 根据以上分析, 从财务管理、运行管理、内部管理和发展等方面来构建分析驱动EVA的结构图, 即影响EVA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四方面, 而每一关键因素下包括具体的影响EVA子因素, 由此构成如图1所示的结构图。

4.2 指标选择和计算权重

根据影响EVA的因素分析, 选择财务、运行、管理和发展等四个维度为准则层, 总资产周转率等17个指标为方案层而对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 具体的准则层和方案层指标选择为: (1) 准则层包括财务指标、运行指标、管理指标和发展指标; (2) 方案层中财务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平均售电单价等5个指标。运行指标包括综合线损率、建设项目电量贡献率、单位电量输配电成本、单位电量购电成本等4个指标。管理指标包括单位投资降损电量、单位投资增售电量、每万元电网资产运行维护费、其他可控营运费用等4个指标。发展指标包括售电量增长率、负荷增长率、业扩报装容量、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率等四个指标。

为了表示不同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 需要将所有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处理, 权数大表明指标的影响或作用大。指标权重对考核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体现着管理者的管理意图和企业价值观。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 相同指标的权重赋值有可能不一样。科学合理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 要重点突出关键指标和主要实现目标, 通过指标结构的优化, 引导企业内各单位朝着管理者期望的方向发展。另外重要的是, 设置指标权重, 是绩效考核的必要手段, 指标权重的设赋值与否, 直接影响绩效考核的效果和公平性。

指标的权重赋值方法有多种, 一般采用专家主观判定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确定决策优先秩序的定量方法, 该方法核心点是将决策者的主观经验判断给予定量化, 从而实现决策的定量化。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赋值, 必须要构建一个多层次的绩效指标体系, 在相同的层级上, 根据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矩阵式的两两比较来对指标进行简单赋值, 然后由相关公式计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 建立指标权重计算表和模型, 最后以模型计算值与实际完成值进行对比分析看是否完成目标任务, 以此进行奖励和惩罚。

5 结语

电网企业基于EVA的绩效考核应用目前还仅仅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处于探索和推广阶段, 虽然EVA考核模式比绝对指标的考核性质使考核结果更客观、更合理, 但是在具体实施应用中要结合地方电网企业特点和管理水平, 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科学选择指标和使用EVA考核模式, 否则基于EVA对电网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会产生许多矛盾, 无法顺利实施EVA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志鹏, 等.电网企业EVA价值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探析[J].会计之友, 2012 (4) .

[2]王婷, 刘兴华.电力企业实施EVA评价体系分析[J].中国市场, 2012 (19) .

EVA绩效体系 篇2

EVA(经济附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 的缩写)就是真正利润的度量指标。它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再减去资本(包括债权和股权资本)的成本。

EVA作为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在上个世纪90 年代就已经在工业化国家(以美国为主)的很多公司中得到应用,并积累了丰富的运作经验,包括如何调整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相关处理办法,不同行业和企业股权资本成本的计算原则和方法等。但在我国,EVA 的观念近年来才得到关注,EVA理论在企业中的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

在我国,当前引进EVA理念和相关的运作办法, 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在观念上,要使企业认识到资本是有成本的,要消除资本免费的误解。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资本成本的问题,认为筹集的资本既不用还本付息,也没有任何风险,风险都由投资者自己承担。如果通过EVA 作为评价企业绩效的指标,就能使上市公司形成一种观念,就是资本是有成本的,能不去圈钱就不去圈。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债务的成本可能要更低一些。

其次,公司作为一个法人实体,既要考虑债权人的利益,更要考虑投资人的利益。现行的会计制度更多的是考虑债权人的利益,相对忽视了投资人的利益,推行EVA理论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公司行为, 维护了投资人的利益。

再次,根据国外的经验,EVA 不仅仅可以作为度量企业绩效的指标,并且可以作为一种财务管理模式,用以指导公司的每一项决策,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战略谋划、收购兼并或出售的决策等。同时,EVA理论还可以变革公司的薪酬制度,使员工利益、管理者利益更好的与股东利益结合起来。

最后,在我国对于大量的非上市公司,对于实事求是的评价国企脱困以及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对于垄断企业的加快改革,EVA 理论都可以是一项得力的工具。

随着我国对EVA理论的引进和逐步推广应用, 需要研究探讨相关的各种问题,譬如EVA理论中讨论资本成本时, 还区分为债权资本成本和股权资本成本,这里的债权资本是否意味着债权是一种资本?会计学的传统理论认为:债权和资本是对立的。两者在理论上怎样协调?实际上,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并非不能理顺,可以想一下人力资本的提出,以致广泛的应用这个观念,而原本劳动和资本也是对立的。

又如,在EVA理论中,为了计算资本的成本, 需要对传统的会计项目作出调整处理,据国外相关著作报道,为计算EVA, 须对传统会计项目作出上百项的调整处理。当然, 企业不能在公开的财务报表中用EVA取代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利润”,但不影响企业内部用来评价绩效水平。因此,这里就须较好地处理两者的关系和对接问题。

EVA绩效体系 篇3

关键词:石油企业;EVA指标;绩效考核

1982年,美国思腾思特公司第一次提出经济增加值这一企业财务分析经营指标,目前来说我国的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使用这一指标进行绩效评价,2011年中国国资委将EVA指标纳入央企考核评价体系。该考核评价方法在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中较为准确,能够反映当前信息时代企业对于采取业绩评价的需求,对于央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十分有利。下文就基于EVA指标的石油企业绩效评价进行简要分析。

一、EVA指标概述

经济增加值(EVA)指的是企业税后经营运利润除去投入资本成本后得到的经济效益。这是一种新的评价企业管理人员创造价值能力以及使用资本能力的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反映出企业实际的资本经营状况。目前来说,国内以及国际许多企业都已经开始采用这一标准进行企业业绩的评价。

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企业的经济增加值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如果计算出来,企业的EVA大于0,说明企业经营过程中创造了一定的价值,能够保障所有股东的利益,如果等于0说明企业创造的利润与企业投资人以及债权人预期的最低收益相等,如果小于0,则说明企业没有创造出价值,股东的利益受到了损失。

二、基于EVA指标的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评价研究

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绩效考核能够对员工某一段时间的工作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员工的工作能力,能够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言十分有利。但是现阶段,我国石油企业在人力资源绩效评价考核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下文对此进行简单的归纳,并提出几点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基于EVA指标的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绩效指标缺乏系统性。基于EVA指标的企业绩效考核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某一段时间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的发展趋势,为企业的财务决策奠定基础,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应该以该目标为导向,首先制定整体的规划方案,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部门。但现在许多企业各部门绩效考核的指标关联性不强,与企业发展规划的落实开展工作没有太大的作用。

2.绩效考核指标设置缺乏实用性。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应该以市场发展变化、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状况、岗位实际情况及员工工作能力为基础,以企业的EVA业绩评价指标为导向,制定符合石油企业发展需求的考核指标。但当前许多企业绩效指标的制定脱离企业实际,指标过于严苛、繁琐,且灵活性不够,绩效指标缺乏可行性,严重影响了企业绩效考核最终目的的实现。

3.绩效考核方法不恰当。企业选择绩效考核方法时必须根据企业发展方向、员工职业特点、岗位特征等等因素综合考量,考核内容不能以偏概全。但当前石油企业在选择考核方法时忽视了企业自身情况,一味跟风,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客观性。不恰当的考核方法反而制约了石油企业内部工作的开展与员工能力的进步,对于企业发展十分不利。

4.人力资源培训滞后。当前我国的石油企业还存在着人力资源培训滞后的问题。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只是效仿其它公司进行,仅仅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对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于企业员工实际的培训需求并不了解,培训工作缺乏完善的计划及管理体系,培训内容实用性不高,对于员工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5.激励机制不完善。有效地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十分有利,但当前我国的石油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薪酬分配中奉行“平均主义”的原则,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没有及时的进行奖励,长期下来必然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性,这对于企业而言十分不利。

(二)主要解决途径

1.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绩效考核的目标应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目标的时候,应立足与企业发展,将企业战略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形成各部门绩效考核目标,最终实现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目的。绩效考核目标的设定必须以企业员工的实际能力为依据,管理者与企业员工协调沟通,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促进员工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及不足,扬长避短。

2.提升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是提高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人力资源部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加强法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促进企业员工综合组织的提高,进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3.重视考核反馈。绩效反馈工作必不可少,通过绩效反馈员工能够及时的了解自身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了解自身的优势,并及时进行改正,绩效考核完成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能够结合考核结果,分析员工的工作能力,根据企业的考评激励机制,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能力较强的员工可以适当的升职加薪,能力较弱的也能够及时的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最终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

三、结束语

绩效考核对于石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就基于EVA指标的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享.基于EVA指标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以中石油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5(08).

论EVA绩效评价体系的优越性 篇4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剩余收益

引言

自2001年斯腾思特咨询公司 (Stern&Stewart Co.) 携手《财经》杂志来到中国之后, 在国内曾一度引起巨大反响。2005年7月, 国资委首次提出将经济增加值引入中央企业的业绩考核体系。2009年1月21日, 国资委公布了《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的通知》, 该通知明确规定, 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EVA考核的探索与实践。2010年1月, 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 将经济增加值指标作为对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的基本指标之一, 并规范了经济增加值指标的计算, 自此中央企业全面开展EVA绩效考核。这标志着中央企业利润至上这一观念的终结, 也标志着EVA作为核心业绩考核指标的开始。2007年至2009年我国分别有87、93、100家中央企业参与了经济增加值的考核试点。自2010年起, 中央企业要求全面实行EVA考核。

一、什么是经济增加值

(一) 经济增加值的定义

EVA的理论渊源是莫顿!米勒和弗兰科!莫迪利安尼1958~1961年关于企业价值模型的一系列论文, 最后由美国的斯腾思特公司开发出来, 它作为公司业绩的度量指标, 充分吸收了“剩余收益”思想的核心内涵。EVA考虑的获取利润的资本成本是包括全部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 它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企业未来获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预期, 这是与其他现有的业绩度量指标所不同的。扣除了全部成本之后的利润才是真正的利润, 即经济学家眼中的“经济利润”。EVA可以定义为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与该公司占用资本的成本之差。

二、经济增加值的优越性

(一) EVA的作用

事实上, EVA不仅是一种业绩度量指标, 还是一套全新的财务管理思想, 一种全新的管理层薪酬激励机制。EVA的运用不仅能够影响整个企业的经营决策, 还可以改变企业文化。我们可以从评价指标、管理体系、激励制度和理念体系等四个方面来概括它的作用。

首先, EVA作为一种评价指标, 可以准确的评价企业任意时间段的经营业绩。其次, 建立在EVA之上的管理体系密切关注股东价值的创造, 并以此为目标指导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制定和营运管理, 使战略计划、资源分配、收购或兼并等企业行为更加符合股东的权益。EVA模式在国外取得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它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激励机制, 管理者在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能获得和股东一样的回报, 因而能够更好的激发广大员工和管理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 EVA的引入使企业内部所有营运功能的发挥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 即价值创造最大化, 各部门之间有了共同的沟通语言。

(二) EVA的优越性

对EVA绩效评价指标的优越性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论述, 一是EVA与传统绩效指标相比的优越性;二是EVA与剩余收益指标相比的优越性。

与传统的会计利润绩效指标相比, EVA的优越性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 以净利润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其最大的缺陷是没有考虑权益资本成本, 使得企业经营者认为可以免费使用权益资本, 造成了企业经营的“利润幻觉”, 导致企业虚盈实亏, 投资效率低下。而EVA是扣除了权益投资成本之后的剩余收益, 是企业在某一定时期真正实现的收益。

其次, 由于资本市场以及监管制度的不完善, 现实经济中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大量存在, 加之利润核算方法的不尽合理, 使得以净利润为核心的评价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而EVA计算过程中使用的利润不是税后净利润而是经过调整之后的税后经营业利润, 不包括那些经常被用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 如非营业性收入与支出, 所以EVA指标是一种更不易被操控的指标, 更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

再次, EVA还有一大优点就是可以使企业各部门业绩评价与企业整体目标一致, 引导部门经理采取高于企业资本成本的决策进行投资管理, 同时允许根据不同的风险调整资本成本。由于不同部门的风险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部门其不同资产的风险也是不同的, EVA允许根据风险调整不同的部门, 不同的资产的使用成本, 因而运用起来更具灵活性和实用性。

最后, EVA反映的是价值创造理论, EVA的使用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由企业价值最大化向企业价值创造最大化转变, 是企业价值理论的一大变革。

三、结论

综上所述, 经济增加值是企业价值创造理论的结晶, 是建立在剩余收益理论上的一种更好的业绩评价指标, 所以建立以经济增加值指标为基础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更符合国家的相关发展政策, 同时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冯伟, 顾益辉.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VA初年大考排行榜.董事会, 2011 (3) .

[2]宋小勇.以EVA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与持续价值创造研究.财会研究, 2010 (24) .

[3]张家伦.企业价值评估与创造.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5.

[4]肖芳林, 仇俊林.经济增加值指标的优越性.经济与管理, 2004 (12) .

EVA绩效体系 篇5

摘要:良好的经营者激励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国企内部改革的而进一步深化,是提高国企经营效率和使国有资本增值保值的关键点。2007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发表了《中央企业责任人的业绩考核暂行方法》,要求自2010年起首次将经济增加值(EVA)引入国企负责人的考核方法,与国企负责人的薪酬制度相挂钩。这标志着国资委对国有企业考核的思想由“目标管理”向“价值导向”的转变,旨在突出企业价值创造,不断提升股东回报和投资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随着EVA在我国各大城市相继落点实行后,关于该方法的基本内涵解析,优越性和在我国的实行的改进建议值得人们的关注,本文将重点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企薪酬制度改革 EVA

一、经济增加值(EVA)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以下简称EVA) 起源于经济学中剩余收益(RI)、机会成本等概念,是美国思滕斯特公司提出的一种业绩评价与激励系统。国家上的一些大公司如可口可乐和西门子等在20世纪的80年代末期开始采用EVA的考核指标来弥补传统财务业绩考核的缺陷。国内也有华为和宝钢等大型企业采用该指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EVA的基本计算公式是: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EVA,该公式表明了企业扣除资本成本之后生产经营所产生的剩余价值。与传统的会计利润不同的是,它在公式中引入了资本的机会成本这一经济学上的概念,更加符合财务评价的真正目的,反映出真实的财务业绩情况。当EVA>0时,它表明企业的生产经营为投资者创造了新的价值;反之,表示管理者的经营管理不但没有使投资者权益增加反而减少;当EVA=0是,则投入资本价值与企业经营所产生的净利润刚好相等。

国资委颁布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EVA的计算公式为:

(1)经济附加值(EVA)=税后净利润-资本成本=税后经营业绩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2)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营性收益调整项×50%)×(1-25%);

(3)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二、国企选择经济增加值作为考核指标的优越性:

(1)EVA引入了所有资本的机会成本这一概念,使经营业绩成果更加真实。

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引入了资本占用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两个变量,将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成本考虑在了企业经营利润计算的公式内。用经营利润扣除所占的债务和权益资本成本的精致来反映当期股东真正的价值增加,该指标更加体现了经营者为所有者创造价值的能力,是由“目标导向”向“价值导向”业绩考核理念的转变。它避免了传统利润导向下,净利润盲目扩张以求粗放型利润增长。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国资委的文件中不仅规定了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公式,而且还规定了资本成本率(一般为5.5%,政策企业为4.1%),这项规定对资本回报的水平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EVA的使用提高国企产业发展质量。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指出,通过进一步引导中央企业更加注重资本使用效率,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调整优化结构;更加注重风险防控,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增加值指标的会计利润调整项中,不符合主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变卖主业优质资产收益、企业集团(不含投资类企业集团)转让股权(产权)收益进行剔除;对投入资本总额的计算中将符合主业发展的在建工程进行剔除,考虑国家经济政策,体现做强主业、优化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经济增加值的本质要求企业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它对优化国企的产业结构,控制风险都具有积极作用。

(3)EVA的使用可以克服传统利润指标的不足,鼓励正确经营决策

传统的会计指标来自于会计报表,以会计准则为基础编制,忽视了股东的投资成本,同时又易于造成管理者的短期操作利润行为。而EVA通过对企业净经营利润的调整,将会计成果转化成经济成果,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修改扭曲的利润,有利于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举例而言,研发费用、营销费用和咨询费用等现金成本在会计准则下视为期间费用,而EVA则视为投入资本,需要若干年摊销。正体现了在EVA指标体系中贯穿的资本成本概念,更加真实反映企业的资本投入使用情况,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三、推动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在国企中使用的三点建议

EVA作为一种新的价值导向的考核体系弥补了传统会计利润考核的不足,但是它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EVA的计算流程复杂,加大了国企考核的成本;国资委规定的资本成本率相对固定单一缺乏灵活操作性;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其EVA无法比较等。因此,为了提高它作为业绩考核指标的有效使用,笔者提出了三点建议。

(1)针对它计算较为复杂,考核成本高的局限,笔者建议可以引进专业的第三方EVA考核机构来完成。如引入中介机构如会计或咨询机构进行计算。但该机构必需对国资监管部门负责,这样能保持其独立性、公正性,也能解决当前考核办法。

(2)针对资本成本利率不具备灵活性这一局限,企业可以结合自己所处行业特点,企业自身的生命周期和资产规模以及资本机构,同时参考银行存贷利率变化情况,实事求是确定合理的适合自身的利率,对固定利率予以相应的调整。在整个过程中,不具备自我确定利率能力的企业可以参考同行业的领导者企业或者聘请外部第三方的专业机构给予协助。如果需要利率调整,应上报相应的上级机构予以批准方可实行。

EVA绩效体系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基于对BSC (Balance Scorecard) 的超越, 英国克元菲尔德商学院Andy Neely教授等人于2002年提出了绩效三棱镜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独特背景下的复杂的组织关系通过三棱镜的折射作用后化为多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它提供了一个创新和全面的框架来指导经营者密切关注那些影响长期成功的要素, 也能帮助企业依据他们的各自运作环境来设计、建立、操控及更新他们的绩效管理系统;其框架由五个透视层面组成, 其中, 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和贡献度构成了绩效三棱镜的两个底面, 而战略、过程和能力则形成了绩效三棱镜的三个侧面;绩效三棱镜法推出后, 涌现出DHL、伦敦青少年以及Fraser家居连锁商店等成功案例。

相比BSC法而言, 绩效三棱镜作出了如下改进:首先, 绩效三棱镜引入了系统思考的观念, 巧妙地运用“因果闭环”解决了在BSC法中“单向因果链”无法解决的“动态性复杂”问题;其次, 绩效三棱镜拓宽了利益相关者的涵盖范围, 改变了BSC法“视野狭窄”-只关注股东、雇员和顾客而忽视了其它利益相关者 (如供货商、竞争对手、社区等) 的做法。

总之, 绩效三棱镜在理论上说是近乎完美, 不足的是:它的每个透视层面都能衍生出许多的评价指标, 结果导致评价指标过多、而且散落在多个职能部门。这样, 不但给绩效评价在数据处理上带来极大的难度和误差, 更会使得关键指标被淹没在纷飞的评价指标中。另外, 它的实施需要较扎实的企业管理功底和相对完备的信息系统, 但许多企业在这些方面相对欠缺。

如何在现阶段充分发挥绩效三棱镜的优势, 为它的腾飞导航?本文着重从建立起以EVA为引擎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方面进行分析。

二、EVA概述

针对传统绩效指标缺陷, 学术界和实业界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开发了一批以股东价值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指标, 其中美国Stern Stewart公司提出的“经济增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 简称EVA) 是其中影响最大、应用最广的一项。在海外市场上, 它被斯特恩·斯图尔特用来征服了包括可口可乐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在内的一大批机构, 也成了高盛、JP摩根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等一大批投资银行分析公司价值的基本工具。

EVA与大多数其他业绩度量指标的不同在于:它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资金的成本, 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机会成本, 即投资者由于持有现有的公司证券而放弃的, 在其他风险相当的股票和债券上的投资所预期带来的回报。

EVA利用单一的财务衡量指标为目标, 改变了企业绩效管理千头万绪的混乱状况;能自动引导和鼓励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为股东的利益思考和办事, 真正把经理和员工的收益和作为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 从而建立起有效的激励体系;对于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而言, EVA可能是评价企业业绩的最理想的指标, 它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

不足的是:EVA管理系统过于单一和综合, 不可能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这与信息时代, 各种信息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相悖;作为评价企业绩效的财务指标, 它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准确性;同样具有其它财务指标的事后反映和对非财务信息的重视不够的问题。因此, EVA财务评价对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但又不能完全替代非财务评价。

三、建立以EVA为引擎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绩效评价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发挥组织行为活动效能、健全分配体系、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可以说, 绩效评价的合理与否, 将会注定企业能走多远。建立以EVA为引擎绩效评价体系, 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1. 目标混乱-目标明晰

绩效三棱镜可能衍生出许多的评价指标。但太多的指标会分散管理者的注意力、甚至令管理者无所适从, 代价高昂往往又抓不住要领。

EVA仅用一种财务衡量指标就联结了所有决策过程, 并将企业各种经营活动归结为一个目的。由于公司经营的唯一目标是提升EVA, 各部门就会自动加强合作, 决策部门和营运部门会自动建立联系, 部门之间互不信任的状况会得到改善。

2. 共同利益-股东财富

绩效三棱镜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利益相关者置于绩效评价的中心地位,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来形成企业的战略、确定企业内部过程和发展企业的能力;无疑, 它强调的是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与之不同的是, EVA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股东财富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强调追求股东财富, 是否会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呢?答案是否定的: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保证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根本利益的必要条件。首先, 股东财富最大化可以引导资源配置在最有效率和最有价值的领域, 为股东创造财富的过程也是为每一个社会成员 (含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内) 创造财富的过程;反之, 如果企业不去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 就会导致资源的肆意浪费和日趋枯竭, 最终也损害了每一个社会成员 (含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内) 的财富的积累;还有, 正如经济学家罗纳德·高斯所说, 公司是“一组契约的集合”, 如果公司在强调追求股东财富的同时, 忽略和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那必然会引起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不满, 从而导致EVA的降低。

3. 大势所趋-核心动力

宜家的首席行政长官Anders Dahlvig在2000年9月就曾发出如此感慨:“世界在过去的十年里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我们所有人都在以一种不同于十年前的方式生活着。全球化意味着要考虑的利益相关者和该承担的责任无处不在, 问题复杂化程度今昔非比”。企业只盯住某一个利益相关者 (股东) 的利益便能够生存并生生不息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盯住两个利益相关者 (股东和顾客) 的利益的岁月即使还尚未完全淡去, 也屈指可数的了;仍然简单地把焦点集中在有着决定性意义的利益相关者的一小部分上, 却无视余下的部分的需要, 在如今信息横飞的时代, 无疑于瞎子摸象, 而且于事无补。

似乎我们迫切需要捕捉到所有的利益相关者, 并立即开出令各方都满意的筹码。

其实不然, 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是现代公司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理念;股东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和企业剩余的最终获得者;只有当股东投入的资本获得增值, 投资者才会加大投资力度, 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4. 因果闭环-真实利润

BSC中单向式的因果关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它不能解决现实经济活动中大量存在的“动态性复杂”问题。绩效三棱镜引入了系统思考的观念, 主要体现在五个透视层面的设计是一环扣一环的, 从而使其在逻辑上构成了一条“因果闭环”;“因果闭环”的存在不仅可使企业明确各种结果与其驱动因素的逻辑关系, 而且还能使企业看清每一方面的行动都会对闭环上前后各方面行为或结果造成影响, 这实际上大大拓宽了企业决策的视野。

EVA是以货币数量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真正盈利状况的一个指标。因为评价一个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以及价值创造能力的高低, 关键在于投资收益是否超过为该收益投入的全部成本。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为了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 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融合起来在财务报告中加以披露, 已成为西方会计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并成为改进财务报告和制定企业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

总之, 绩效三棱镜以其清晰的脉络、动态地展示了企业绩效评价的合理步骤;EVA以其简明的目标、科学地揭示了企业绩效评价的正确方向。因而, 在目前的企业绩效评价工作中, 建立起以EVA为引擎、用绩效三棱镜来做智力支柱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可行而且必要的;它们的整合定会绽开灿烂、双赢的花。

参考文献

[1]Neely A.The Performance Prism in Practice[J].Cranfield School of Management.2000

[2]黄浩岚.绩效三棱镜在商品流通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07

[3]黄浩岚温素彬: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的企业绩效评价——绩效三棱镜的应用案例[J].会计研究.2009 (4)

[4]曹秀英张德明吕云生:EVA绩效评价指标计算及其分析—基于沪市上市公司2003和2004年度数据[J].中国管理科学.2006, 10

[5]李宏英:了不起的EVA一种新的经济增加值评估法[J].甘肃科技.2002 (4)

[6]王燕妮:经济附加值 (EVA) 的理论方法与企业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7]Neely, A and Adams, C.Managing With Measures:The Stakeholder Perspective[J].Control.2002, 28 (7) :29-31

[8]颜志刚:超越平衡计分卡的探索:业绩三棱镜与动态多维业绩框架[J].财会通讯.2004 (5)

EVA绩效体系 篇7

一、价值管理体系的核心绩效指标EVA的应用理论

价值管理体系的核心绩效指标EVA即经济增加值,它在企业经营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该理论最早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学者提出来,上世纪末期美国的财务师根据实际的研究经验又提出经济增加值,具体来说,EVA本质上是经济利润和剩余收益的一种变形方式,它是企业在将税后利润科学调整之后,再减去企业全部资本成本后的余额企业生产运营带来的经济价值最后剩余的部分,它是把对企业的所有投资者全部投入的机会成本进行的总计算,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规划性。

通常情况下,企业应用EVA主要是以企业的经营利润和经营价值为标准与基础的,最终衡量的是企业对所有投入的资本的使用情况,和其他一些会计指标相比较,价值管理体系的核心绩效指标EVA不仅可以提高和拓展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市场空间,还可以对企业所经营的各个项目的收益情况进行评估,判断其长期投资之后的收益的情况,当企业需要并购的时候还可以分析其中的利与弊,为企业的长线发展打好理论基础。根据企业内部的评价值可以得出,如若EVA值是正值,则意味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投入的成本要远远低于最后的收益,这样企业就获得了最大限度的效益,同时也表示企业的股东们将会分得很多的利润,反之如果企业的EVA值是负值,则表示企业整体创造的收入状况不理想,在这样的情势下,也许企业的损益表上显示的仍然是正值,但是实际上,企业没有创造出财富,甚至是在破坏企业已经拥有的财富,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的现状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企业对EVA理论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EVA在业绩评价和企业价值评估有效性的实证和规范理论分析;其次是对EVA计算中如何进行资本、成本调整的研究;再次是对EVA在企业单体应用实践展开的研究。现阶段核心绩效指标EVA在西门子等国际知名企业中同样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使用传统的会计利润进行企业经营状况评估的方式已经被EVA逐渐取代,同时也在企业内部设置了相应的员工激励机制,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拓展新的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EVA的应用领域

EVA经济理论认为企业的价值等于企业在最初资本投入外加上具体创造的经济价值的增量,只有在企业的利润比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多的时候,企业才创造了价值,如若相反就是在毁灭价值。EVA评估体系可以立体又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经营能力,同时可以作为企业经营价值评估的核心指标,只有EVA才可以真正揭示企业的经营价值。作为业绩评价指标,EVA还可以引入到激励合同中,企业各个股东可以依据EVA来决定经理人的薪酬,一定程度上对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博弈关系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因而现阶段EVA应用的现实领域主要包括投资决策、激励机制、财务预警、企业价值评估、绩效评价等方面,其中EVA应用范围最广、次数最多的领域是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科学评估,同时将EVA当作对管理者激励的动力和目标,促使企业的管理者要加强对企业经营业务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EVA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中的优越性

核心绩效指标EVA在对企业的运营绩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有着使用的优越性。在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价的时候,EVA也将企业所有的资本来源考虑了进来,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成本的核算效率。企业的资本成本中主要包括很多的债务成本,经营租赁资产等,这些对企业的效益评估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作用,传统的价值评估只对企业的计量债务资本进行成本的计量,缺乏全面性,而使用EVA可以让企业的管理人树立一种资本管理的意识,促使企业的经理人员对企业的资本加以科学的利用,使各项资金和企业的资源都可以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利益,不至于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出现看似营利实则亏损的局面。

采用价值管理体系的核心绩效指标EVA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委托代理的成本,防止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的经济风险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进行逆向的分析与选择,还可以逐渐完善企业的管理结构,同时保障了企业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也防止了期权会造成经理人将股价提升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问题。

使用该种指标还可以在会计信息的统计中防止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信息虚假等问题,有助于企业明确掌握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也为企业的利润增值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管理办法。价值理论体系主要应用效果还是体现在实际的应用中的,只要在实际的运行中可以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到很高的水平和层次的方法就值得采用,并总结出自己独特的使用价值。当然在看到企业使用EVA的时候还要注意到它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四、结束语

价值管理体系的核心绩效指标EVA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监督评价的作用,从具体的业务项目上来说,价值管理体系的核心绩效指标可以在某一个时期内将企业的经营状况清晰地反映出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市场依据,在肯定其优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EVA使用的局限性,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去改进,提高对企业价值的评估水平。

参考文献

[1]吕苗苗, 杨文杰.上市企业经营业绩评价EVA方法的实证研究——以我国煤炭上市企业为例[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0 (3) .

[2]刘传侦.EVA及其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经济师, 2008 (8) .

我国酿酒行业EVA并购绩效研究 篇8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勒 (George J.Stigler) 曾经说过:“在当今美国, 没有一家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成长起来的。一个企业通过并购其竞争对手而成为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诚然如此, 自1895年至今, 全世界前前后后共经历了五次大的并购整合浪潮, 使得优质资源得以向优秀企业配置。我国内地资本市场起步较晚, 上市公司作为国内经济主体的优秀代表和资本市场一起逐步成长, 借助资本的力量进行并购整合以达到增强自身实力、扩大生产规模等目的。1993年, 深圳宝安集团与延中实业 (后来的方正科技) 并购案打响了内地资本是市场并购的第一枪。

而近年来, 随着酿酒行业的繁荣景气, 这一传统行业受到了业内业外资本亲睐, 并购业务蓬勃发展。本文创新之处在于运用EVA模型研究国内酿酒行业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 通过实证分析将理论结合实际, 以求贴近实务、更加综合全面地探究企业并购的价值创造问题。采用EVA模型优势在于其背后的逻辑是:企业运用的每一笔资金, 不管是来自股权融资或是债权融资, 都是有成本的。EVA法将这一被传统会计研究法忽略的成本也计算在内, 更加贴近真实, 也就是说, 只有当企业创造的会计利润超过这些成本时仍有富余, 才是真正创造了财富。

二、EVA与并购绩效

最早引入EVA概念并推广其作为评价工具应用的是美国思腾思特公司的创始人思腾恩和斯图尔特。而真正使得EVA在实践层面有所突破的是可口可乐公司进行重组时对其的应用。实际上, EVA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 它是经济学家提出经济利润后发展出来的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经济利润衡量指标。

本文所采用的EVA法属于会计研究法的一种改良形式。运用EVA法来研究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会计研究法的没有考虑资本成本的局限性。EVA指标的创立让我们从一个全新和更加全面的角度去考察企业的业绩, 其背后深层的逻辑是企业运用的每一笔资金都是有其成本的, 不论这笔资金是来自于股东的所有者投入还是来自于债务融资, 因此即使在财务报表中会计数据完全真实没有经过人为操纵的前提下, 也不能简简单单以净利润来判断, 必须要将这些资本成本一起考虑在内, 也就是说, 企业唯有在当期创造出超过这些资本投入所承担的成本之外, 还能拥有剩余, 这剩余的部分才是真正意义上企业为投资者所创造的价值。

具体而言, 以2009年酿酒行业的两家上市公司为例:600519贵州茅台当年的净利润为45.53亿元, 但是通过接下来一章EVA模型计算后得到其当期的经济增加值只有32.34亿, 直接缩水了13.19亿。更具代表性的例子要数600702沱牌舍得了, 当年实现会计净利润为5400万, 但是经过EVA模型计算后得到的经济增加值反而是-1.35亿, 两者之间差别之大令人咋舌。因此, 只有经济增加值为正, 才说明企业在当期创造了价值, 否则, 反而是破坏了价值。采用EVA法衡量并购实施前后企业实现的经济增加值的变化趋势, 在净利润数字之外, 向我们展示了事情的另一面, 更加贴近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成效, 能够更加真切地把握并购行为是否为企业真真正正带来益处。

三、模型与样本

(一) EVA模型

EVA=NOPAT-TC×WACC

具体落实到酿酒行业的EVA计算时, 重点在于确定三个主要部分:即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总投入资本TC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NOPAT=净利润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T)

+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 (1-T)

+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

-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 (1-T)

+财务费用× (1-T)

+ (当期费用化的研发支出-计算EVA时应摊销在当期的研发支出) × (1-T)

+ (当期费用化的广告支出-计算EVA时应摊销在当期的广告支出) × (1-T)

+其他EVA会计调整项目

TC=流动负债 (扣除掉其中的流动免息负债)

+非流动负债

+股东权益 (含少数股东权益)

+各类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

+ (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

+ (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 × (1-T)

+计算EVA时当期广告支出调整额

+其他EVA会计调整项目

WACC=L/ (L+E) ×KL× (1-T) +E/ (L+E) ×KE

其中, L代表企业的负债的市场价值;

E代表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

KL KE代表企业的债权融资成本率和股权融资成本率;

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

WACC, 代表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意味着企业所使用资本其背后所要付出的代价, 也是投资者对其所投入企业的资本的要求的收益率, 是其投资的机会成本。在计算EVA时考虑资本成本正是借用了“机会成本”这一经济学概念。上一部分中, TC代表企业的投入资本, 主要是由股权资本和有息负债组成。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所承担的资本成本WACC就是以上两者的加权组合。

(二) 样本选取

我国A股酒饮料行业共有上市公司30家, 其中白酒行业14家, 葡萄酒行业6家, 啤酒行业8家, 黄酒行业2家。这其中又以白酒行业上市公司最为优质, 最能够代表整个行业。考虑到企业发生并购重组后至少应有两年持续经营时间, 从而获得具有可比性的数据, 本文中之所以选择2009年白酒行业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是考虑到:

1.时间距离当前较为接近, 数据易得同时使得研究结论更具时效性

2.并购发生前后两年及并购当年都恰好在07年执行了新会计准则之后, 不存在新旧准则的衔接问题

3.当年总共有10家白酒上市公司发生了并购, 占全部14家上市公司比例达到71%, 是发生并购颇为频繁的一年。综上所述, 2009年是距今较近又较为理想的选择。

根据CSMAR国泰安数据库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数据库”, 2009年酿酒行业上市公司发生并购的共有10家白酒上市公司、6家啤酒上市公司、2家葡萄酒上市公司、1家黄酒上市公司、1家保健酒上市公司发生了并购, 共20家酿酒行业上市公司。并进一步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筛选:

a.要求样本公司在2007年就已经上市, 以确保能够得到考察期内最早的2007年年报数据。

b.若上市公司考察期内不只一次发生并购活动, 则取金额最为重大的一次。

c.要求样本公司考察期内没有被特别处理成为ST公司, 并没有出现年报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以确保上市公司年报的财务数据尽可能真实可靠。

本文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证证券交易所公告的上市公司年报, 以及CSMAR国泰安数据库。此外, 本文只选择主业描述中涉及白酒的上市公司。像凯乐科技 (持有湖北黄山头酒业股权) 、维维股份 (曾持有双沟酒业股权、当前持有枝江酒业股权) 等持有知名白酒企业股权的白酒上市公司没有包括在内。

选取样本公司并购当年即2009年、并购前一年2008年、并购前两年2007年及并购后一年2010年、并购后两年2011年, 以上5年年报中公布的会计数据为基础, 根据EVA模型进行相应会计调整后得到2007-2011之间5年的EVA数据。

(三) 数据来源与重要参数确定

债权融资资本成本率取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上公布的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

在确定股权资本成本KE时, 20世纪90年代之后, 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来确定这一参数, 其公式如下:

KE=无风险收益率+贝塔系数×市场组合的风险溢价

其中, 无风险收益率一般采用5年期国债的年收益率;市场组合风险溢价为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之差。贝塔系数则可以通过将企业股票的周收益率与市场同期大盘指数的周收益率进行回归得出的斜率来表示。本文中beta采用i Fin D金融终端模型计算器计算得到, 而市场组合的风险溢价采用7%。在利用CAPM模型计算股权融资资本成本率时用到数据取Wind资讯数据库中股票年收益率数据。企业负债的市场价值L则取企业有息负债的账面价值来代替。

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K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非流动股另一部分是流通股。对于流通部分, 选择以市场价值来计算, 非流通部分则以每股净资产来计算。

本文的实证分析时, 统一采用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期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作为债务资本成本KL, 而KE则根据i Fin D资讯中相应证券的年化收益率。在计算股权价值时, 选取的时间为2009年4月30日当天的收盘价, 此时酿酒行业所有上市公司已完成年度财务报告的披露。

四、结语

通过上一章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到, 总体上酿酒行业样本上市公司在并购当年其用经济利润衡量的EVA值都发生了明显的上升, 为了剔除各上市公司规模大小对EVA的影响和更加清楚地考察并购前后企业业绩的变化, 引入了图1上的第三条线——有效资本EVA报酬率和第二条线——EVA差值 (即当年EVA较上一年变动的情况) 。但这并不能说明并购的效果在并购当年就显现了, 这不符合常识, 毕竟并购整合需要一定的时间,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2008年爆发金融海啸, 2008年底我国政府推出了四万亿刺激计划, 因此2009年各行业都显然会受益于此。接下来并购后第一年样本公司的业绩呈现下降趋势, 直到并购后第二年才重回升势。可以通过EVA模型的实证结果映证了酿酒行业企业在2009年发生普遍并购后其并购绩效整体上是卓有成效的。

不过应当引起注意的是, 以白酒行业为例, 2002年后逐渐繁荣进入了一段长达10年的高增速时期, 直到2011年末整个白酒产量达到了一个阶段性历史高点, 2012年起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的疲弱行业增速开始放缓, 行业内各企业分化逐渐明显。这10年黄金成长期使得各白酒企业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纷纷向酒企投注了越发热忱的期望, 一些地方甚至将酒企上升为支柱产业。在本质上, 白酒是一个半市场化半政策导向的行业, 所谓政策导向主要针对的是高端白酒, 而绝大多数酒类商品都是由供求决定的, 对于这样一类行业, 政府出于拉动经济贡献税收的目的过度介入, 影响了酒企作为市场中一个敏感的组成部分自身的判断和决策, 对于一个行业而言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历史多次警示我们, 任何违背市场规律的激进行为最终都会遭到市场无情的惩罚, 回想再早些年各地争相开办啤酒厂导致产能过剩, 最终只是导致行业过早地走了下坡路, 显然不是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路径。2012年既是挑战也有机遇, 对于白酒行业而言, 虽然增速放缓甚至个别企业出现业绩下滑, 对于要想顺利整合一些地方中小酒企, 这未尝不是好机会。过去啤酒行业之所以能够顺利整合正是因为许多被并购的企业生存现状不佳, 相比之下, 出售给大企业卖个好价格是个不错的选择。因此, 也只有在这种时刻, 往年牛气冲天的小酒企才会愿意接受收编整合, 有利于优秀的地方酒企进一步做大做强, 整合优势资源, 淘汰行业中生产低端产品的酒企。

摘要:近年来, 随着酿酒行业的繁荣景气, 这一传统行业受到了业内业外资本亲睐, 并购业务蓬勃发展, 先是啤酒行业频繁地进行并购重组, 实现了资源向优势企业的配置, 使得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目前啤酒行业并购进入了新的阶段, 选择的标的由之前的小型酒企变为中型的区域性优质资产;此外, 白酒这一传统行业焕发了新的活力。以嗅觉灵敏的联想集团、海航集团为代表, 纷纷热衷于购买各地优质的地方白酒资源。再如外资酒业巨头帝亚吉欧并购水井坊、洋河并购双沟等。在这一系列整合背后是我国酿酒行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而这一传统行业的并购整合效率又是如何呢?本文选取2009年酿酒行业发生并购的1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 根据EVA模型计算并购当年、并购前一年、并购前两年及并购后一年、并购后两年, 通过分析以上5年中相关上市公司的EVA值变动趋势来探究酿酒行业企业并购的绩效到底如何并提出意见建议。希望能够为国内酿酒行业的发展和实务中企业并购问题的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EVA,并购绩效,酿酒行业

参考文献

[1]赵治纲.EVA业绩考核理论与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EVA绩效体系 篇9

一、EVA绩效评价体系在我国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经济附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 简称EVA) 理念源于剩余收益 (Residual Income) 或经济利润 (Economic Profit) , 其作为企业业绩评估指标已有20 余年历史。EVA自2001年登陆中国以来, 虽然也曾受到怀疑 , 但最终还是逐渐为我国企业所接受并应用。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施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全面推行EVA考核。然而, 单纯的从该《办法》所规定的EVA计算细则来看, 就存在以下两个显著的问题。

首先, 在确定权益资本成本率时, 《办法》中直接规定权益资本成本率为5.5%, 一些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较重且资产通用性较差的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率为4.1%。然而, 我们知道, 理论上的权益资本成本率是利用资产资本定价模型, 在考虑风险的基础上, 根据风险与报酬对等的原则而确定的。将《办法》中确定的比率与实际市场风险相比较可以发现, 该比率明显偏低了。

其次, 《办法》中的EVA考核细则是针对所有的央企制定的, 然而我国央企所涉及的领域和业务是多种多样的。《办法》未能针对某个行业的特点, 有针对性的对净利润等的会计调整进行规定, 这就使得EVA绩效评价失去了引导和规范的功效。

二、基于煤炭企业绩效评价的EVA改进理论

以EVA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为出发点, 基于煤炭企业生产运作的特点及国家的能源政策方针, 本文提出以下基于煤炭企业绩效评价的EVA改进理论。

undefined

RC=CO×ρ

其中, RC表示煤炭资源消耗成本, CO为原煤产量, ρ为资源成本系数;D为债务资本公允价值, E为权益资本公允价值, Kd为债务资本成本率, Ke为权益资本成本率;N为公司的普通股股数, TA为资产总额, MRQ为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净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递延税款负债余额增加 (减减少) +递延税款资产余额减少 (减增加) + (利息费用+减值准备及准备金增加+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勘探费用×50%+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采矿权摊销) (1-25%)

资本总额=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在建工程+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费用化的研发支出

1.关于煤炭资源损耗成本的扣除

煤炭生产行业是以煤炭资源为依托的一个特殊的行业, 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我们倡导企业对开采出来的原煤进行精加工, 从而提高煤炭的利用率。由此, 我们应当对现有的EVA评价法基于煤炭企业进行调整和改善。

正如上面所述, 在引入了煤炭资源损耗成本的概念之后, EVA值会随着企业原煤开采量的增加而减少。公式中的煤炭资源成本系数是一个宏观的调控系数, 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提高系数, 可以提高管理层对煤炭利用率的重视程度。

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考虑, 煤炭资源作为煤炭企业经营的重要资源, 与资本金一样, 都具有机会成本。EVA概念的初始意义就是将自有资金与外来资金等同看待, 考虑自有资本的机会成本。煤炭资源对于煤炭生产企业而言, 其重要性绝不低于资本。因此, 我们同样要考虑煤炭的机会成本。而原煤开采量与煤炭资源成本系数的乘积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对其进行表述。

2.关于税后净利润的调整

由于改进后的算法将煤炭资源的消耗单独提出来进行抵扣, 因此, 在税后净利润进行调整的时候应当将相关的部分予以扣除。

根据会计核算法则, 企业在获得采矿权的实际成本及其后续支出记入“无形资产——采矿权”科目中, 其后续计量, 包括每年的摊销和会计期末的减值测试。因此, 它在利润表中反映为累计摊销和资产减值损失, 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为无形资产。采矿权摊销项指的是该年度中采矿权的摊销额。由于该摊销额是生产成本中生产原料的部分, 是煤炭资源成本的估计量, 因此, 应当在税后净利润中予以加回。

3.关于加权平均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

正如上述公式所示, 在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时是以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公允价值的比例作为权重的, 通常情况下, 以债务资本的账面价值替代公允价值, 以上市公司的股价与股本数的乘积为权益资本的公允价值。

然而, 由于我国的股票市场目前还不够完善, 在股票二级市场上反映的股票价格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每股价值, 尤其是一些时点性的价格, 如某天的收盘价等。因此, 个人认为在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时, 权益资本的公允价格以当时的股价为依据有些欠妥。那么一段时间的平均股价为依据是否就能解决问题呢?假设存在这样两家上市公司, 它们的资产结构及债务资本成本, 以及净利润都相同, 惟一不同的是这两家公司的股价。那么, 由于权益资本成本率在实际操作时因无法准确区分每一家公司的风险水平而取相同或相近的值, 这就导致了股价较高的企业的资本成本率较高, 从而降低了EVA值。股价较高说明人们对该公司的前景是更加看好的, 然而, 公司更被看好, EVA值就要更低吗?显然不是的。

股价是人们在股票交易市场上买入与卖出的均衡, 市场在确定股价的时候就已经将风险因素考虑其中了。因此, 若将考虑了风险因素的权益资本成本率与由股价直接确定的权益资本的公允价值相乘, 这实际上是造成了多重贡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建议用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净率与该企业的每股净资产相乘计算获得相应的数值来代替股价。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EVA绩效评价的应用现状及其问题进行研究后认为:应当对现有的EVA绩效评价理论按不同行业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文章主要就煤炭企业的EVA绩效评价理论进行思考和探讨, 就其计算方法提出了两点改进建议:一是要考虑煤炭资源作为企业运作的重要资源的机会成本, 并以扣除煤炭资源损耗成本的方式来表示;二是建议用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净率与本企业资产总额和普通股股数的乘积作为权益资本的公允价值。

摘要:本文从EVA绩效评价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出发, 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由此提出了适用于煤炭企业绩效评价的评价的改进理论。

关键词:EVA绩效评价理论,煤炭企业,改进理论

参考文献

[1]王忠民.企业改制上市发展回顾与展望[J].资本市场, 2004, (1) :21.

EVA绩效体系 篇10

一、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现状

国外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从最初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到21世纪开始使用采用的“商业智能”系统,管理会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现代化管理的核心工具之一。虽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问题,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实施管理会计系统较晚,与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相比仍较为落后。

(一)信息系统基础落后会计系统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银行管理会计系统既为计划、控制、决策和业绩评价部门提供信息,也需要财务会计、信贷管理、资产管理和统计部门为其提供用以评价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及产品部门经营业绩的外部金融市场、宏观政策、行业和同业经营等有关信息。而目前国内信息系统基础还相当薄弱,不但许多经营管理需要的外部市场信息难以收集,就连银行内部的金融电子化工作也还很不完善,亟待加强。

(二)成本风险管理欠缺 管理会计特别注重对成本的分析和管理,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更有其独特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主体较少、范畴较窄且管理部位偏后,缺乏资本投入管理的自我约束,导致业务规模盲目扩大,机构网点扩张过快,这既给银行的成本控制带来困难,也造成经营效率和效益低下,并蕴含大量经营风险。

(三)业绩评价体系单一一个有效而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使个人或部门的努力得到承认,而且也有利于管理人员对资源配置和风险控制的恰当管理。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采用单一的业绩评价指标是不完善的,难以准确度量产品、部门、客户对银行价值创造的贡献,不利于形成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激励约束和财务资源配置机制。

(四)内部转移价格难以确定 恰当的内部转移价格对于提高管理会计的运行效果至关重要,而内部转移价格确定的实质是资源的合理分配。如何确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种类,规范调整审查内部转移价格的程序和权限,以及如何进行资金营运资产的分配、非盈利性资产成本的分配以及坏账准备金的分配等问题,都是非常重要而棘手的。

二、EVA在价值创造型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中应用的必然性分析

EVA(Economic Value Added,即经济增加值)起源于剩余收益理论,其提出和推广是由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管理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 Co.)进行的。EVA 是衡量经济组织价值和财富创造的度量标准。从数量角度说,EVA 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后的余额,是全部资本收益补偿全部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利润。传统业绩评价方法忽视了股权资本成本,而EVA 考虑了企业所有投入资金的资本成本,是比较成熟的且较具综合性的评估企业业绩的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公司在经济意义而非会计意义上是否盈利,反映出公司营运的真实情况及股东价值的创造或毁损程度。

(一)银行会计体系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了现代会计理论与实践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是对外会计,负责企业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管理会计是对内会计,负责为企业管理层提供预测、决策、控制、评价等相关信息,以促进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增长。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在财务会计领域已经基本实现了和国际惯例的接轨,但是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发展相对较慢,特别是银行业管理会计发展远落后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以充分发挥,应用效果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随着银行会计体系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

(二)强化对资金成本管理的必然要求 银行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其产品主要是货币资金,整个银行经营的过程就是通过吸收和发放资金运作以及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识服务来获取收益的过程。因此,任何一项银行业务的开展都与资金成本密不可分。但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无法很好地反映资金成本对收益的影响程度,由于EVA考虑了所有的成本,通过EVA体系的实施则能为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全面的依据,更有利于银行以EVA为价值创造目标的管理。

(三)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业务遍布全国,虽然对外来看各个机构属于一个整体,但由于规模太大,统一的财务核算不可能实施,只能将财务核算权限分散到各个层级中,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影响商业银行整体的财务信息结果的精确性和及时性。因此,商业银行财务集中改革是建设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的首要任务,必须转变原有的粗放式财务管理模式,运用成熟的现代管理会计方法和工具,将以“块”为主的财务管理转变为“条块结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做到规模越大,核算越细,努力增强价值创造能力。目前,国际先进银行和我国部分领先商业银行已经建成或正在探索建立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以实现分产品、分部门、分机构、分客户业绩价值管理。分产品、分部门等分部业绩报告已經不仅是预算评价等内部管理的基础,也成为对外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体现银行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四)提高银行规模效率的必然要求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一种“规模无效率”现象,限制了银行获利能力和市场业绩,从而导致了管理的无效率。EVA 业绩评价体系可以根据常年的“面板”数据来测算处于不同地域环境、运作不同业务品种的银行以及实施不同职能的银行部门的实际风险系数,因而为重组无效率的部门、整合不赢利的业务,提高规模效率提供了可靠依据。

(五)合理进行产品定价的必然要求 内部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加强对财务资源的管理:一个是商品价格,另一个是商品成本。只有进行合理定价,控制成本,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产品价格,特别是存贷款利率受到严格管制,商业银行既没有进行产品定价的自主权,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如何确定商业银行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既影响到内部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施效果,也将直接关系到这些产品是否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此,要做到合理定价,就需要正确确定商业银行产品的成本,需要应用成本性态分析、作业成本制、本量利分析、责任会计制度等管理会计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以EVA为核心、以价值创造为目的的管理会计体系。

三、以EVA为核心的商业银行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完善建议

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来自国外的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威胁到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国外银行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先进的业绩考评体系等形成了强大的综合竞争力。EVA作为评价现代企业经营绩效的核心指标,是当今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之一,以EVA为基础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体系的有效性已被国际众多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所证实,其为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稳健运营和价值创造提供了不竭的机制性动力。

(一)推行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下,全面预算管理是多维度、全过程、全要素的预算管理,即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在继续强化对分支机构的预算管理的基础上,编制以产品、部门为预算单元的“分条”预算,形成“条块结合”的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从而将价值创造的任务和目标传导到商业银行的每一级机构、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产品,最终形成奔向价值创造目标的管理合力。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对于明确和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协调各机构和部门的工作,控制商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考核各机构、部门和产品的盈利能力,都具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一是管理体系内容全面。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涉及存款、货款、资金、中间业务等各项金融产品及其财务收支情况,以及全行营业费用、资本性支出等内容,从而全面反映商业银行未来某一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投资决策。二是管理的参与主体全面。预算的执行者应亲自参与预算的编制,从基层开始,自下而上逐级综合平衡,提高预算的精确度。

(二)建立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下的业绩评价机制 要保证实现预算目标,获得价值的稳定增长,就要有一个与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相配套的业绩评价机制。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就是将结果(利润和现金流量的财务目标)和原因(顾客和员工的满意度)联系在一起,从财务维度(Financial)、顾客维度(Customers)、企业内部流程(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学习和成长(Learning and Growth)等四个方面全面评价经营业绩战略实施系统。需要注意的是,要完成这样的业绩评价,必须在对产品、机构、部门和客户进行明确定义的基础上,借助内部转移价格、成本分摊制度、责任会计制度等管理会计手段和工具,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才能实现。而这一业绩评价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各责任部门的积极性,激励其为完成银行的整体目标而努力。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激励作为保障,即使计划再周详,核算再精确,控制再严密,考核再严格,也只能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效果。为此,要建立以责任利润为中心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每年下达计划时,紧紧围绕利润这个中心,按月考核,并将干部任免、人员分流、个人收入分配、费用管理和利润的实现密切挂钩,才能按照价值创造的原则进行取舍,从而推进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平衡计分卡的引入就是一个较为可行的选择。卡普兰和诺顿(1992 年)提出平衡计分卡的观念,是以实现公司愿景(Vision)和战略(Strategy)为核心而开发的一套策略性的绩效评估工具,在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中应用平衡计分卡,可以依照以下步骤有序进行:

第一,建立分层考核体系。建立分层考核体系,目的是对不同级别的分支行、不同性质的岗位实施客观的、准确的绩效评价尺度。可以考虑按照资产负债规模、获利能力、机构人员等因素,将分支行员工划分成不同的级别。

第二,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针对每一个岗位或团队,定出详细的职责目标要求,建立以岗位目标为核心的责权利相统一的考核和分配新机制。一般而言,可以根据本行的年度目标分解,基于上年的状况商定一个增加额,并考虑到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适当调整;规定考核期限和回顾时期(Timed),视岗位情况而具体规定是按季度、半年还是年度考核。

第三,對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进行权重分配并选取关键业绩指标。平衡计分卡四方面的指标权重应根据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调整而有所侧重。

(三)确立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下的内部资源配置机制

恰当的内部转移价格对于提高管理会计的运行效果至关重要,而内部转移价格确定的实质是资源的合理分配。财务资源配置体系的构建思路是以超额的EVA 增量作为激励的关键变量,结合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目标,区分业务种类进行差异化激励;对当前不创造EVA或EVA 创造不充足但关乎全行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业务,进行专项激励费用配置;设立类似红利银行的“奖金池”制度,对薪酬分配进行适当调节。建立统一的内部资金交易中心,获取存款的责任中心在获取存款后将存款按照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卖给内部资金交易中心,贷款责任中心进行贷款发放时所需要的资金不再无偿,只能从资金交易中心购买资金。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将市场机制引入银行内部,提高对贷款发放的约束,同时调动存款的积极性,将内部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有机结合起来:

(1)引导内部经营资源向价值创造能力强的区域和产品倾斜:可以经济增加值为依据,坚持“谁创造价值大,谁使用资源多”的原则,使有限的资源流向EVA较高的区域。同时,实行资源与产品业绩挂钩的管理模式,使其向创造价值大的产品倾斜,通过进一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2)引导内部费用资源向价值创造贡献大的机构、部门和个人倾斜。一是采用标准化配置与差别化配置相结合原则,通过对不同区域经济和金融环境分析,制定与本行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差别化与标准化相结合的营业费用配置机制;二是在准确界定和满足业务发展对营业费用最低需求的前提下,强化价值配置导向,支持重点业务与重点产品发展;三是根据经营形势和市场环境变化,细化配置要素,突出市场竞争力评价原则,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保障、激励的杠杆功能。

(四)完善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下的成本分摊制度 成本分摊是指将特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各项成本,向成本分析对象(客户、产品、机构等)进行分摊,以充分反映其应承担的成本信息。国内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庞大、人员众多,要将多个不同的成本项目和巨额的间接费用从总行逐层分解到分行、支行,将非业务部门的费用分解到产品、客户和业务单位,这将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成本分摊不同于一般制造企业。银行成本主要是期间费用,银行成本的分摊主要是期间费用的分摊,各项费用依据其与业务的相关性,可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销售或业务活动的费用支出,如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广告费等;间接成本是指那些虽然没有直接用于产品销售或业务活动,但间接支持产品或业务活动正常运转的费用支出,如租金、水电费等。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善成本分摊制度:

第一,调整成本分摊流程,提高分摊结果的准确性。现有的成本分摊方法没有从成本发生的源头入手对费用进行分解。在目前的管理方式下,部门的成本是最容易取得的,所以现有的分摊方法是最先取得部门的成本,然后再分摊到条线和产品,相当于先得到了总成本,再按照一定的参数分摊到明细产品上。笔者认为最理想的做法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先得到产品的准确成本,再按照产品和部门、条线的对应关系得到条线和部门的成本。

第二,加强对分摊结果的运用,为成本分摊提供原动力。尽管利用成本核算分摊体系可得到层级、条线、责任中心和产品的成本分摊结果,但在商业银行现行的层级式管理架构下,对层级的效益评价始终是最主要的,对条线、责任中心、产品的效益评价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因而对其进行盈利性分析将只能是形式上的,并未在企业资源配置上发挥作用,这将成为成本核算与分摊工作准确性提高的障碍。而事实上,商业银行要在经营中立于不败之地,精细化的成本管理是必需的。因此,成本核算与分摊管理会计方法会随着银行业内部专业化经营改革的深入而日趋完善并将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四、结论

商业银行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要经历一个逐步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家商业银行进行了一些探索,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从2003年开始实施管理会计项目,建设基于责任会计、以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全面成本分摊和风险资本分摊为主要内容的绩效分析和评价体系;光大银行从2003年底开始实施管理会计项目,在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分产品分客户盈利分析、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工商银行的成本管理会计项目——业绩价值管理系统(PVMS)于2004年11月正式在全行投入使用;交通银行管理会计项目一期也已在全行全面上线,为经营管理提供了公司业务产品、公司客户成本核算和盈利分析模式。但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离成熟运用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要不断加强银行成本核算制度的建设,凭借信息科学技术,建立多位体的成本核算平台,进一步依托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以经济利润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以逐步实现我国银行的全面成本核算和管理,进一步完善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吴晓灵:《构建商业银行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提升中资银行的竞争力》,《中国金融》2006年第22期。

[2]刘琳:《商业银行构建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探讨》,《经济师》2009年第4期。

[3]毛洪涛:《业绩管理会计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郁国培:《应构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财经科学》2007年第3期。

[5]薛炜:《论业绩价值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运用》,《金融丛论》2005年第10期。

EVA绩效体系 篇11

关键词:EVA,绩效评价,上市公司

一、引言

2010年1月8日, 国资委发布了最新的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办法, 新《办法》中“经济增加值 (EVA) ”这一考核指标将取代“净资产收益率”, 与“利润总额”一起成为出资人对央企负责人进行考核的两个最重要的基本指标。《财富》称EVA为“当今最为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EVA基于的逻辑前提是一个企业只有完成了价值创造过程才是真正地为投资者带来了财富, 因此价值创造才是评估企业经营活动的正确指标。企业所运用的所有资本, 其来源无论是募股资金还是借贷资金———都有其成本, 甚至是捐赠资金都有机会成本。也就是说无论是股权投资还是债权投资都有其成本, 只有企业创造的利润超过资本成本, 包括股权和债务成本之后的结余才是真正的价值创造, 这就是EVA的理念, 它不同于会计利润而是税后净利润经过一定的调整后再扣除所有资本成本之后的EVA。它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目标公司在过去和现在是否创造了真正的价值, 实现了对投资者高于投资成本的超额回报。更为重要的是EVA可以帮助经营者明确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并应用EVA分析和管理提高价值创造的能力和水平。

二、文献回顾、理论分析及研究意义

(一) 文献回顾

王炜、陈强、杨宠怀 (2005) , 比较了EVA评价指标和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 得出了EVA具有便于计算考核价值实效和企业价值相关的双重优点的结论。甘林君 (2007) 对EVA与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在反映股价变化方面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虽然传统财务指标对股票投资收益解释能力很高, 但对价值创造能力的解释, EVA的优势明显胜于传统的财务指标。董雪雁 (2008) 分析提出传统的财务指标不能全面的反映企业经营业绩, EVA指标的计算包含了企业的全部资金成本, 而且考虑了经营风险和市场信息, 所以将其用于企业的财务预警更为真实和可靠。美国学者Byrne (1996) 以EVA作为自变量, 以市场价值为因变量做了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EVA对公司市场价值的解释力度远大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对公司市场价值的解释力。Teemu Malmi和Seppo Ikaheimo (2003) 认为EVA最大化符合股东财富最大化, 它们两者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一致的, EVA评价指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可以说EVA评价指标不仅是一种业绩评价指标, 它也是一种优秀的公司战略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

(二) 理论分析

首先, 我国企业存在盲目投资的共性。许多企业在经济效益不佳的情况下, 还非要资本市场募集资金, 缺乏对资本成本的重视。通过引入EVA计划能够让投资者充分重视资本成本, 在资源配置的时候更加明智谨慎。

其次, 国有企业改制需要EVA来把关。国家是国企最大的股东, 国有资产流失是国企面临的严峻考验。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发达, 监督力度不够, 法制不完善。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代理成本, 侵蚀了股东的财富。EVA使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 实现了管理权和控制权的统一。

(三) 研究意义

1、正确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

目前, 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内部企业的业绩评价主要采取以实现利润为主的传统业绩评价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内部企业的短期经营行为忽略了企业战略性竞争优势的取得。而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 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已不能完全取决于内部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 主要取决于企业战略性的竞争优势。因此, 从出资人角度出发的业绩评价方法以投入产出为核心, 运用统一的标准进行对比以提高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未来价值。

2、为出资人行使出资人权利提供决策依据。

科学地评价企业业绩, 可以为出资人行使出资人权利提供重要依据。在现代企业制度中, 资本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发生分离, 资本的天然属性决定出资人拥有经营者选择权、收益分配权和重大事项的决策权。但由于出资人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出资人不可能拥有完全的经营过程信息。因此, 通过开展企业业绩评价能够全面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年度经营成果, 正确行使出资者的各项权利。

3、有利于促进与国际大公司的贸易接轨。

由于我国正处于与国际接轨的时期, 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我国将会与更多的大型国际公司进行贸易往来。目前采用EVA价值评估体系的国际大公司比比皆是, 要促进我国的国际贸易就要了解国际常用的价值评估方法。

三、研究设计

EVA指标 (EVA) 是以股东价值为中心来衡量上市公司价值, 从理论上来说, 它克服了传统指标的缺陷, 比传统会计指标更具相关性。但是, EVA指标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价值评价指标, 在中国资本市场是否有引进的必要, 是否比传统指标更有效, 还必须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检验。本文选取了上市公司的各类财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以检验EVA的有效性。

(一) 研究假设

1、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不受股本规模、投资者的心态以及所属不同行业等因素的影响。

2、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完全真实可靠。

3、股东是回避风险的, 要求高风险高回报。

4、所研究的市场为半强型有效市场。

5、对上市公司, 如果将股东财富定义为股票数量和股票价格乘积的话, 在规范、有效运作的资本市场条件下, 股东财富 (价值) 最大化等同于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 数据样本的选取

考虑到金融机构有着特殊法定资本的要求, 并不适用于E-VA;周期性企业利润波动太大, 会影响EVA值的计算, 这类行业与竞争对手比较分析更为合适;风险投资公司把贷款总额作为使用资产, 将高估资本成本, 导致EVA的结果扭曲;新成立公司利润波动大, 在创造初期也无法为企业带来新产品。所以在选取样本时排除了金融机构、周期性企业、风险投资公司、新成立公司等企业。选择的数据窗口为2007-2009年三个会计年度, 样本数量为33, 其中有效样本数量为33, 缺失样本数为0。

本文使用的各家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均取自Wind数据库, 在EVA计算中使用的Beta值是通过Wind计算得到, 数据分析是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

(三) 变量设定

本文研究所选取的变量包括:公司的EVAEVA、公司的净利润NP、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NOCF、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n (TC) , 各变量的含义和计算公式见表1。

(四) 模型设定

通过计算所选取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EVA值, 将传统财务指标与EVA指标值进行对比研究, 建立线性回归方程进行EVA指标的有效性检验, 从而解决以下问题:

1、计算所选取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EVA值, 将其与传统财务指标进行对比, 完成描述性分析。

2、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将EVA值与传统财务指标进行对比, 检验其有效性。根据各自变量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建立以下三个线性回归方程:

模型中, V1、V2、V3为因变量, EVA、NP、NOCF为未通过检验的自变量, α1、α2、α3为常数项, β1、β2、β3为回归系数, Ln (TC) 为引入的控制变量, e1、e2、e3为随机变量。

四、实证分析

(一) EVA指标汇总分析

为了增加横向与纵向的可比性, 本文计算了年度平均值和公司平均值两个数据。由于EVA值是一个绝对值, 不适用于公司间的比较, 所以加入每单位EVA和每股EVA, 剔除公司规模的影响, 有利于横向比较。每单位EVA=EVA总值/资本总额。每股EVA=EVA总值/股权资本总额。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每单位EVA和每股EVA的变化幅度不一定与EVA总值的变化幅度保持一致, 即EVA值较大的公司不一定在每单位EVA值上占有优势, 公司间的发展差距较大。这是由于单位EVA考虑了公司资产规模的效应, 更加准确地反映了单位资本投入产出的比率。

(二) 实证结果

根据回归结果可知, 模型1的回归效果最好, 即在现有样本数据的条件下进行回归, EVAEVA对公司价值V的解释程度最高。模型1的回归系数均通过t检验, 且表现回归方程检验效果的F值越接近148越显著, EVA值也通过显著性检验;DW值为1.82, 显著接近2, 说明方程不存在序列相关;调整后的方程拟合优度为0.849, 即方程中包含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达到84.9%。以净利润NP为自变量的模型2也表现出较好的拟合程度, 整体对公司市值的解释程度达到79%, 略低于模型1;模型3的解释程度最低, 仅为44.5%。回归系数值表明, EVA每上升1个单位, 公司市值V将上升22.595个单位;而模型2中的NP每上升1个单位, 对公司市值V的影响为0.993个单位, 远低于EVA;净营业现金流量NOCF的单位贡献率仅为0.041。可以看出, EVA相对于传统指标对公司价值解释具有优越性, 作为新型的业绩评价指标, 有着传统财务指标所不具备的优势, 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公司的价值、股东的财富。

五、结论

上一篇:火车开往冬天下一篇:传播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