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行业

2024-10-06

细分行业(共9篇)

细分行业 篇1

一、甘肃省就业弹性分析

就业弹性强调当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时, 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 引起就业变化的百分比。计算公式是:表示年就业增长率, 用《甘肃发展年鉴2011》相关数据计算, GY=ΔY/Y表示实际经济增长率, 用《甘肃发展年鉴2011》公布的前一年为100的历年生产指数计算得到, 即实际增长率。根据已有数据和就业弹性计算公式得到甘肃省1979-2010年就业弹性如下表1。

从图1可以看出, 1981-2010年间, 就业弹性波动很大。出现了1983年、1990年、1993年三个就业高峰期, 平均就业弹性0.95。1987年、1995年和2009年三个就业次高峰, 平均就业弹性0.33。七个就业低谷是1981年、1986年、1989年、1992年、1994年、1999年和2005年。平均就业弹性-0.16, 其中1999年和2005年是两个较为严重的失业高峰, 平均就业弹性是-0.55。从表1中发现, 就业弹性总体可以分为大于零和小于零两种情况, 就业弹性大于零时含义比较明确, 弹性值越大则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就越大, 弹性值越小则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就越小。当就业弹性小于零时, 就业弹性的含义就变得相对复杂, 形成一种“海绵效应”。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为“挤出效应”, 产生经济正增长但就业减少的情况, 此时弹性绝对值越大,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挤出效应”越大, 1999年、2000年和2005年便是这种情况。另一种为“吸入效应”, 产生经济负增长但就业增加的情况, 1981年, 甘肃省经济增长率-8.44%, 就业增长率0.06, 导致就业弹性为-0.69, 此时, 就业弹性绝对值越大, 则“吸入效应”越大。张车伟和蔡昉 (2002) 指出, “吸入效应”严格来讲有悖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例如典型的农村和农业对劳动力就业的“蓄水池”作用。

20世纪80年代, 经历了高就业弹性和较大波动, 20世纪90年代是相对的高就业弹性的低波动期, 2000年以后, 呈现出低就业弹性和弹性低波动特征, 除了就业低峰2005年外, 大多年份就业弹性在0.06左右。就业弹性变化大体趋势是:高就业弹性, 高就业弹性波动;高就业弹性, 低就业弹性波动;低就业弹性, 低就业弹性波动。

二、甘肃省细分行业就业创造能力估算

(一) 模型构建

卡恩于1931年提出的就业乘数原理可以反映就业与最终需求之间的关系比例关系, 即增加最终需求 (例如增加固定资产投资) 一单位, 间接与直接增加的就业数量, 即就业创造能力。

本文用投入产出模型:AX+Y=X, X是部门总产出列向量, Y是部门总需求列向量, A=aij, A是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表示每生产1单位第j种中间产品需要直接消耗掉第i种自产产品的数量。本文采用42个细分行业, 所以n=42。X的解向量是:X= (I-A) -1Y=GY, G= (I-A) -1是里昂惕夫逆矩阵, 则j行业的就业乘数是::Emj=n i=1∑αigij, gij是里昂惕夫逆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系数, 为劳动力需求系数, 表示每单位总产出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小, Hj是第j行业就业人数, Mj是第j行业的产出总额。

(二) 数据选取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选择2010年《甘肃发展年鉴》公布的2007年甘肃省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表, 各细分行业产出数据来自2007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总产出数据, 42个细分行业就业人数来自于2008年甘肃统计年鉴分登记注册类型和细分行业年底职工人数, 该数据虽然与实际就业有所出入, 但不影响本文研究,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找出最能带动就业的行业, 是相对值概念。

(三) 甘肃省细分行业就业创造能力比较

从计算结果来看, 服务业细分行业就业创造能力最大, 平均值是0.0967人/万元, 其次是工业各细分行业, 平均就业创造能力0.0789人/万元, 农林牧渔业就业创造能力最小是0.0330人/万元。这从理论上说明了第三产业中以服务业为代表的高就业创造能力。

全部细分行业就业创造能力排名前十位中, 服务业行业占到6/10, 工业行业占到4/10, 服务业行业就业创造能力明显大于工业和农业行业。在就业创造能力排名10-20位之间, 工业行业部门和服务业行业数之比6:4, 服务业行业数略少于工业行业数。在就业创造能力排名后10位中, 服务业有6个行业, 工业有4个行业。工业行业中就业创造能力较大的有煤炭开采与洗选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服务业细分行业就业创造能力较大的是教育事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事业、金融业以及社会福利和文体娱乐业。基于以上数据, 我们可以得出并不是所有的服务业行业都是高就业行业, 也并不是所有的工业行业都是低就业创造行业, 服务业和工业的各个细分行业就业创造能力均有大有小。

煤炭开采与洗选业是就业创造能力最大是0.4687, 而工业部门中非金属矿及其他采选业就业创造能力最小是0.0041, 煤炭开采业比非金属矿就业创造能力高出0.4646人/万元, 服务业中就业创造能力最大的是排名第2的教育事业, 就业创造能力是0.2819, 服务业中就业创造能力最小的是居民及其他服务业, 就业创造能力是0.0122, 二者相差0.2697人/万元。因此, 虽然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就业创造能力有大有小, 但相对工业行业来说, 服务业细分行业就业创造能力差距明显小于工业各细分行业。

比较甘肃省和全国2007年就业创造能力发现, 在就业创造能力排名前10的细分行业中, 有5个行业相同, 对甘肃省和全国都是高就业创造能力行业, 这5个行业是教育事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因此, 对甘肃省和全国而言, 高就业创造引领型行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和全国就业创造能力相同,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石油加工冶炼及压延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以及房地产业就业创造能力在甘肃省就业创造能力排名中居于后10位, 对就业吸纳的作用不是很大。

有部分行业对甘肃省和全国的就业创造能力有较大差异。如金融业在甘肃省就业创造能力排名第7位, 就业创造能力高达0.1453人/万元, 但在全国就业创造能力中排名23位, 就业创造能力仅有0.0371人/万元, 同样, 对全国就业创造能力较大的邮政业就业创造能力0.1611人/万元, 远高于甘肃省邮政业的就业创造能力0.0993人/万元。因此, 甘肃省除了和全国有共同的就业引领型行业外, 也有不同于全国的就业引领型行业。

因此, 作为欠发达省份, 在重点依靠服务业解决就业的同时, 兼顾就业创造能力较大的制造业是必要的, 因为制造业对城市就业的贡献不仅依靠制造业本身就业岗位的增加, 还依靠制造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和制造业对各种服务的需求所拉动的其他产业和服务业就业岗位的增加, 因此, 就业和经济同步增长, 有赖于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制造业结构的优化。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 甘肃省各细分行业的就业创造能力较大的是煤炭开采与洗选业、教育事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金融业以及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二) 甘肃省服务业就业创造能力最大, 工业次之, 农业就业创造能力最小。部分工业行业的就业创造能力也较大, 对吸纳就业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因此, 在强调服务业的高就业吸纳作用的同时, 应该重视部分高就业创造能力的工业行业。

(三) 各细分行业就业创造能力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和差异, 甘肃省除了和全国有共同的就业引领型行业外, 也有不同于全国的就业引领型行业, 如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四) 在重点依靠服务业解决就业的同时, 兼顾就业创造能力较大的制造业是必要的, 因为制造业对城市就业的贡献不仅依靠制造业本身就业岗位的增加, 还依靠制造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和制造业对各种服务的需求所拉动的其他产业和服务业就业岗位的增加。

(五) 依据甘肃省细分行业就业创造能力排序, 在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上, 对煤炭开采与洗选业、教育事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仪器仪表加工机械制造业、公共管理社会组织、金融业、卫生社会福利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就业创造能力大的行业给予更多的支持, 将能很好的解决甘肃的就业问题。另外, 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公共管理、卫生社保、社会福利行业, 将会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高就业创造能力。

摘要:在分析甘肃省就业弹性变化总体趋势的基础上, 计算甘肃省42个细分行业的就业创造能力, 为缓解甘肃省就业压力提供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细分行业,就业创造能力,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参考文献

[1]张车伟, 蔡昉.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2, 5.

[2]李伟.现阶段我国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及对策分析[J].改革研究, 2006, 1.

细分行业 篇2

二月:服装冬装最鼎盛的季节,属疯狂旺季。具体日期在春节前后、元宵佳节、国际情人节、双休日。此时天气依旧较冷,冬装买价高、利润高。

三月:服装换季季节,冬装开始甩货,春装陆续批量上市,属标准旺季,具体日期在三八节、双休日。此时天气冷暖交替温度过度,适合冬装甩货,春装上市。

四月:服装春装销售季节。属标准旺季。具体日期在双休日,此时天气温和,冷暖适中,春装热销中。

五月:服装春夏装过度交替季节,属标准旺季,具体日期在五一长假期间,双休日。此时天气气温逐渐偏热,春装下市,夏装开始上市,夏装热销,春装甩货。

六月:服装夏装销售季节,属标准淡季,具体销售日期在儿童节,双休日,此时天气气温偏热,夏装热销,跑量大,但价格低,利润少。

七月:服装夏装滞销季节,属疯狂淡季,具体销售日期在双休日、傍晚时分。此时天气异常炎热,夏装销售基本停滞不前,建议促销。

八月:服装夏装滞销季节,属疯狂淡季,具体销售日期在双休日、傍晚时分。此时天气异常闷热,夏装销售完全滞销,秋装少量上市。开始大量夏装清库甩货。建议低价促销。

九月:服装夏秋装过度季节,也是淡季过度旺季的季节,属尴尬淡季,具体销售日期在双休日、傍晚时分、九月中下旬。此时天气开始降温,日夜温差较大,风大。夏装清库,秋装全面上市。此时消费者多有持币观望心态,故人多成交低。此时各位DZ应当心态平稳,不焦不躁,积极调整好店内的货品和陈列,准备迎接旺季。

十月:服装秋装销售季节,属疯狂旺季,具体销售日期在国庆长假期间、双休日。此时气温适中,日夜温差大,秋装全面热销。此时国庆的到来也宣布了服装旺季正式开幕。消费者疯狂购物期集中在国庆长假,人多,成交量高,但秋装价格适中,利润适中,故需配合促销来最大限度加大成交量,充分利用国庆来跑量。十月的销售旺季主要集中在国庆七天长假,长假过后由于消费者地心理疲劳,还会出现一段销售低谷(约维持15天左右),所以希望各店主充分利用起国庆长假做销售,以便能平安地度过剩下的15天低谷。

细分行业推进“两化融合” 篇3

对此,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在鼎捷软件有限公司(原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主办的“塑造企业价值—2010企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表示,2010年,工信部将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的工作,围绕调结构、转方式,精细化、规模化地推进各行业信息化。

大力推进

“两化融合”

董宝青将信息化秉承的方针路线概括为三句话,分别是信息社会“三五奠基”、覆盖全局带动发展和“五化并举,两化融合”。其中信息社会“三五奠基”,是指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信息化发展长期战略,通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奠定迈向信息社会的坚实基础; “覆盖全局带动发展”,是指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国家中长期信息化发展战略; “五化并举、两化融合”,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相互交织发展的关系。

其中,董宝青重点介绍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他认为“两化融合”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正在向信息社会迈进; 其次从经济层次来看,信息化正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产业的发展,在对传统产业进行不断改造、升级和转型的同时,又衍生出许多新的产业,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据悉,2010年,工信部已启动研究并制定推进“两化融合”的指导性意见,并已开始启动编制“十二五”两化工作的规划。董宝青提出,今后要按照精确化和大规模复制的方法,按照细分行业来推进每个行业的信息化提升工作。他还透露,在区域方面,工信部已经开展了“两化融合”实验区的工作,今后这项工作还将不断深化和扩展。此外,工信部还鼓励企业在关键环节做信息化的改造提升,做综合集成应用,消除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 同时在集成应用的基础之上继续创新,以此改变企业的发展方式。董宝青还表示,要在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基金等方面积极、大力支持有关“两化融合”的项目。

精细融合

董宝青在此次高峰论坛上透露了工信部推进“两化融合”的三个重点,即首先构建国家现代工业体系其次提高我国工业企业的素质和能力最后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工业的发展方式。“2010年,工信部的‘两化融合’工作势必要围绕调结构、转方式展开。” 董宝青指出。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许多企业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逆势飞扬,利润增长率远远高于营业额的增长率。经过工信部调研,这些企业成功原因在于信息化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可以看到成功渡过金融危机的企业绝大多数把信息化武装得非常好,信息化是这些企业制胜的关键点,是它们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董宝青分析道。

可以说,去年的金融危机更加凸显了信息化对于企业价值塑造的重要性。危机是一次试金的机会,信息化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以及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两化融合的具体工作,董宝青表示除了在宏观方面继续进一步营造好政策环境外,今年工信部将按照细分行业来开展行业推进工作。“我国的工业细分行业非常多,每个行业的信息化需求、发展和路径流程都不一样,我们要按照精准化的方式来深化两化融合工作,按照细分行业来推进每个行业的信息化提升工作。”董宝青介绍道。

建立新的战略

“软件行业不能只是软件的销售,绝对不是软件卖出去后,用户的需求就满足了,必须从单一的软件销售转变为服务的后续延伸。这种转变将迫使所有的软件企业向服务型的企业转型。同时,软件产品也必须从过去单一、传统的生产自动化功能,升级成为具有一体化基本效应提升的功能。现在,软件的各个模块不再是分裂的,而是相互融合的、集成的。”在当日的企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中,鼎捷软件公司总裁修俊良对软件行业的本质特征和未来前景作了如上诠释。

基于这样的理解,未来鼎捷软件将从研发、应用、服务、人才等方面建立全新的发展战略体系。这包括研发必须面向未来的云计算,以及未来的价值应用; 企业要做终生型的服务公司,更加关注ERP人才的培育; 同时还要注重产品客户端的应用。

修俊良表示,鼎捷软件整个产品线以及企业的发展,将会借助云技术的出现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客户高效性的实现,一个企业在管理中融入ERP技术不应该有太多的负担,而是应该通过技术的实现让自己身轻如燕。二是形成集成性的智慧型企业,而不应该是一个单一、片断模块上的企业。三是通过集成的系统帮助企业具有服务市场的能力。四是UE,UE代表的是企业应该无所不在。当企业面向一个泛区域市场的时候,对于接近市场的每一个点都必须具备深入的能力。这个时候,企业必须让自己是无所不在的。透过云端技术、互联网以及应用系统的集成让企业无所不在,这是未来产品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修俊良还强调产品必须要达到绿色制造: “未来的软件产品,尤其是管理软件的产品包括ERP,必须要走这样的一条路。”

链 接

管理软件复合增长率为17.5%

经过30年管理信息化的积累,中国企业对管理软件和信息化早已不再陌生。在转型升级的压力下,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动机引领下,未来五年中国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会进入非常集中的爆发期。“当曾经的生产要素比较优势不再明显后,企业必然要从管理上产生效应。”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介绍道。从这个意义来说,他认为未来五年是中国管理软件的黄金时代,而期间最重要的趋势则是向一体化或集成化的信息化发展。

当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希望实现ERP与CRM、SCM、OA、BI、PLM等系统的全面集成。计世资讯调查发现,76%的被调查企业在新建系统时要求与原有ERP等生产系统实现整合。“这实际上表明了中国企业在管理上的集权化,或者叫集中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曲晓东分析说。

西安市细分行业竞争能力比较研究 篇4

西安市作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是西北地区的第一大城市, 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和旅游胜地,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主要表现:一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至今, 西安市生产总值连续跨越2000亿、3000亿、4000亿三大台阶, 表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2013年,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884.13亿元, 人均GDP达到57104.96元。二是投资消费迅速增长, 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34.56亿元, 比上年增长2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8.02亿元, 比上年增长14.0%。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4.72:45.10:50.18调整为4.50:43.30:52.20。第二产业长期以来是西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以第二产业为例, 对其细分行业进行系统分析, 明晰产业规模优势和比较优势, 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产业发展定位,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西安市细分行业竞争能力实证分析

1.产业竞争能力基础理论

产业竞争力作为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 学术界在区域竞争力理论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等奠定了产业竞争理论的基础。后来人们从创新、竞争强度、产业链、产业集聚、产业组织效率等视角对产业竞争能力的来源进行了有益探讨, 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波特钻石模型、Dong-Sung Cho的九因素模型、GEM模型等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然而在影响一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诸多因素中, 影响最大的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的建立离不开比较优势的发挥, 但竞争优势理论比比较优势理论更加丰富和更具有动态性。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 是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力量。据此, 本文以西安市工业为例, 基于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 对西安市工业细分行业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 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产业发展定位, 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决策支持。

2.西安市细分行业竞争能力分析

目前, 对竞争力产业演进基本从三大产业的角度研究, 在分行业方面和后发地区的研究还远未深入。但分行业的研究能够使问题分析更加深入, 对策建议更具可行性, 据此为了辨析西安市产业发展的优势支柱产业, 本文从规模优势、比较优势等视角来进行分析。同时, 为了对产业的整体把握, 我们把按照工业大类所分的40个细分行业, 合并成了18个主要细分产业。其中规模优势由2012年各细分产业的总产值来衡量。对于比较优势采用区位熵来衡量。其中区位熵为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的产出占第i个地区总产出的比重与全国第j个行业的产出占全国总产出的比重的相对值。为了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均来自《西安统计年鉴2013》和《中国统计年鉴2013》, 各细分行业的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对于规模优势而言, 西安市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食品饮料烟草、通用设备制造业等所占的比重较大, 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市场占有率, 几乎占到整个工业产值的80%。尤其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大概占到整个工业产值的25%以上, 且增长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近年来, 由汽车制造业与航空航天产业构成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随着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 经济技术开发区陕重汽车项目的投产、高新区比亚迪轿车项目、法士特齿轮项目的快速推进, 已经成为西安市工业增长的主力军。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规模和所占比重较大, 但在2009年之前呈增长趋势, 之后有小幅下降。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所占比重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此外, 西安市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随着三星等大型企业的引入, 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医药制造业虽然产值规模较大, 但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可见其作为传统优势行业由于产业转型缓慢以及市场的过度竞争逐渐萎缩, 2012年其产值占到总工业产值的3.29%, 已经丧失了规模优势。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业也面临严峻的考验, 近年来产值规模逐年下降, 2012年仅占到0.80个百分点。整体而言, 传统产业由于受到高科技产品、新兴产业的挑战, 优势地位逐渐丧失。

对于相对优势而言, 如果某细分产业的区位熵大于1, 则表示该产业相对全国平均水平具有比较优势, 反之则不具比较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医药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食品饮料烟草、通用设备制造相对全国而言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其中除通用设备制造业具有微弱的优势外, 其他行业均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三、基于规模优势和比较优势的西安市产业发展定位及对策建议

综合西安市工业细分行业的规模优势和比较优势, 我们按照波士顿矩阵的思想, 进行四象限分析, 将其划分为明星产业、金牛产业、问题产业、瘦狗产业四大类别, 如下图所示:

明星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食品饮料烟草、通用设备制造业既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相对优势, 又是西安目前产值规模较大的支柱行业。我们称该类产业为明星产业, 是西安需要进一步发挥优势, 提高技术水平, 借势而上, 开发新产品, 占领新市场, 需进一步作“强”的行业。

金牛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冶金工业, 尽管产业规模较大, 是西安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但是在全国不具比较优势, 需要尽快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扩大国外市场和新产品市场, 进行必要的产品结构调整或产品转型, 提高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

问题产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及其他制造业、医药制造业, 虽然在全国有相对优势, 但在西安却规模太小, 难以作为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 需要加大投资或引资, 进行技术改造, 整合西安市相关企业, 拓宽市场、提高行业规模, 需要做“大”的行业。

瘦狗产业:造纸及木材加工、纺织服装业、印刷及记录媒介、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制品业, 既产值规模较小, 在西安市不具有规模优势, 而且相对全国处于劣势地位。对于该部分产业, 应针对区域发展规划, 有所为, 有所不为,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发展部分具有区域特色和消费需求的行业, 逐步淘汰产值规模小, 市场前景不好的行业。

摘要:西安市作为副省级城市, 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立足西安市工业细分行业, 对其规模优势和比较优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为明星产业、金牛产业、问题产业、瘦狗产业四大类别, 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竞争能力,规模优势,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1]汪莹.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述评[J].江淮论坛, 2008 (2) .

[2]惠宁, 李丹.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述评[J].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6) .

细分行业 篇5

行业市场细分和中国玩具企业发展分析

近年来,在玩具行业内不断出现一些新名词:生态玩具、DIY玩具、网络玩具、发泄玩具、疗伤玩具等等,这些词语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玩具产品研发长足进步、玩具品种不断丰富,另一方面则体现了玩具市场细分趋势明显。

市场细分助中国玩企成长

市场细分是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把整个市场划分成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其客观基础是:消费者需求的异质性。进行市场细分的主要依据是异质市场中需求一致的顾客群,实质就是在异质市场中求同质。

中国虽然是玩具生产大国,但是,多年来对玩具差异化经营模式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形成了玩具品类划分不清晰,对不同需求的玩具消费者的针对性不强,对消费者需求的异质性没有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应该说近年来,针对玩具品种越来越多,花样翻新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复杂,儿童消费市场表面上是一片繁荣,但是,作为儿童玩具的生产厂家却感觉经营困难,有些企业甚至难以为继,而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此却似乎并不满意,一项调查显示,对目前儿童消费市场状

098.com

况较为满意的消费者还不到10%,而回答不满意的竟占到了60%以上。在儿童玩具购买的调查中,家长们普遍表现出一定的困惑,如果想挑选一件称心如意的商品那将要大费周折。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一点是因为许多玩具生产企业对玩具市场缺乏科学合理的细分。例如许多企业仍然习惯性地按产品类别分长毛绒玩具、塑胶玩具、木制玩具等。或单纯按某一变量划分市场,如年龄。另一方面也与许多玩具商场的商品陈列方式有关:他们往往只是根据制造商品牌或商品的物理特征设立专柜。这与多数情况下消费者的搜索目标是不相吻合的,这就意味着消费者要进行不断地搜寻、挑选和反复的比较。如:某消费者想给3岁的男孩买一样培养动手能力的玩具,他就要在整个商场走上几圈,因为他所要的东西可能会存在于任何柜台。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商家都在极力地发挥着信息不对称的威力,总是试图要消费者相信,本柜台的商品正是其最佳选择。这又给消费者的选择平添了几分困难。

玩具的类别比较多,玩企在市场中一方面要突出产品类别的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要形成系列,什么玩具都做的公司很难形成优势。这些年,有家公司专做益智玩具产品系列,在市场中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公司以‘打造中国第一益智玩具品牌’的经营理念,横向:不断丰富益智玩具系列;纵向:专业管理导购员队伍,短短几年,就成为了国内知名品牌。还有一家公司,只用了3年时间就让沙滩玩具、轨道玩具在市场中的销售业绩成为翘楚。因此,做细分市场,是中小玩企成功运作内销市场的有效战术方法。

098.com

中国玩具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特点来细分市场,并根据企业特点和竞争对手状况,从中选择最有价值的市场进入。为此张力打算根据年龄、家庭收入状况、地理区域、能力培养等细分变量,对儿童玩具市场进行合理细分和综合划分,尤其要注意对儿童特定的发展阶段和特定的成长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开发符合目标消费群体特征的产品,通过科学合理的市场细分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广东招聘会进入行业细分时代 篇6

面对今年高达340万的2005届毕业生就业大军,就业市场如何创新变革,提高就业成功率,成为人才市场面临的严峻问题。

近几年,广东的各类型现场招聘会已成为大学生求职的主渠道。然而,无论是传统的校园招聘会,还是由人才市场举办的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那种“大而全”的传统招聘会模式已经暴露出求职成功率低下、效率不高的弊端。

而今,随着200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拉开序幕,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成功率,广州不少校园招聘会和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模式上开始进行专业化、细分化尝试,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

大型招聘会人多企业杂

每年进入11月份以后,各种由人才市场举办的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主题的“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广东遍地开花。据了解,规模大、参会企业和应聘者数量庞大,已经成为了近两年不少招聘会主办方所津津乐道的事情。但是,这种传统的招聘会模式却由于沟通渠道不畅通、效率低下而逐渐为高校毕业生、企业双方所诟病。

中山美加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监孙军正认为,这种“大而全”的集市型招聘会,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为招聘方、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由于主办方未对应聘者的专业、学历等条件进行必要的限制,造成者“前来应聘的人太多,企业和大学生之间没有多少交流了解的时间和空间。简历确实可以收一大摞,但对口的太少,既浪费求职者精力,又消耗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

同时,这种大型供需见面会的求职效果,更让前来找工作的大学生们普遍感到失望。不少求职大学生们抱怨,这种大型供需见面会“人太多、招聘单位太杂、现场秩序混乱、命中率很低”。

现已在广州某科技公司上班的2004届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李海锋告诉记者,去年,他参加过一些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他的印象是“招计算机专业的单位不少,但是很杂”,好不容易“挑出自己觉得还不错的公司”,但投一份简历光排队就花了一个多钟头,每次参加招聘会一般只能投出三四份简历,结果“时间几乎都花在挤人和排队上面了”。

有业内人士指出,校园招聘会受院校局限,竞争异常激烈;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秩序混乱,效率不高。作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已经暴露出诸多弊端的传统大学毕业生招聘会形式,迫切需要通过“做精”、“做专”来提高效率。

专业化小型毕业生招聘会设摊的单位和提供的岗位数量会较大型综合招聘会少一些,但因针对性强,招聘单位和毕业生的选择也更加专一,求职者可以和招聘单位进行较长时间、较深入的交流,所以招聘成功率比较高。

据了解,在招聘行业发达的广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始尝试按行业、专业来进行专场细分。广州市在全国首先推出“行业细分、专业定向、网络辅助、连环推

进”的全新招聘会概念。中华才网(www.hr3721.com)和广州市锐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就率先把大型的毕业生招聘会按行业和专业分拆成“系列专场”。

锐旗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将专场招聘会运营思维和模式运用到举办应届毕业

细分行业 篇7

一、文献综述

工业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而服务业则是城镇化的后续动力。在工业化初期,城市化与工业的关系最为密切,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高,一国城镇化水平与服务业发展之间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国外较早的对城镇化与服务业关系的研究中,Chenery(1975)认为,当城镇化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服务业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并逐渐取代工业成为推动城镇化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主要动力[1]。Singelmann(1978)通过对1920—1970年间工业化国家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考察,发现城镇化推动了农业型经济向服务业型经济转变,在文献中最早提出了城镇化能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观点,成为之后很多学者研究二者关系的基点[2]。国内相关研究中,郭克莎(2002)认为,在我国城镇化中前期,工业对城镇化进程有着较大的直接带动作用,而在城镇化中后期,非农就业比重的提高则主要靠服务业的就业增长来带动[3]。江小涓等(2004)研究了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城镇化水平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4]。都沁军(2005)认为,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增加城镇化的动力[5]。曾桂珍和曾润忠(2012)研究了服务业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区域差异[6]。李程骅和郑琼洁(2012)研究了江苏省1990—2010年数据后认为,服务业在长期和短期内都对城镇化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城镇化在长期和短期内均未明显作用于服务业[7]。王向(2013)研究了上海市1949—2010年数据后认为,城镇化进程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强于服务业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8]。近年来灰色系统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亦有不少学者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服务业与城镇化的关系,如崔宏桥和沈颂东(2014)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了吉林省城镇化与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关系,认为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对吉林省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而生产性服务业及休闲服务业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有限[9]。魏浩好(2014)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北京和安徽两地服务业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近年来两地服务业不同行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10]。

总体来看,对于城镇化与服务业内在关系问题,无论是从产业结构演化角度还是从服务业与城镇化直接互动关系角度,地区内城镇化与服务业之间具有稳定的互动关系得到了学者们的公认。但现有研究过多地关注城镇化与服务业的整体联系,很少研究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大多是动态计量方法。笔者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计量分析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来探究并量化河南省城镇化与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服务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问题。

二、研究分析框架

(一)研究方法

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回归分析,虽然是一种较通用的方法,但大多用于少因素的线性的分析。对于多因素的非线性的分析则难以处理。灰色系统理论考虑到回归分析方法的种种弊病,采用灰色关联模型来进行系统分析。作为一个发展变化的系统,关联度分析事实上是动态过程发展态势的量化分析。由于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及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随着政策、经济等因素的变化,难以建立精确的数理模型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运用灰色关联模型来分析河南省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更为合理。灰色关联分析是根据相关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描述因素间关系的强弱、大小和次序的。如果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对变化基本一致,则认为二者关联度大;反之,则认为二者关联度就小。分析步骤如下:

1.确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参考序列(又称母序列)记作X0,第k时刻的值为X0(k)。因此,参考序列X0可表示为X0={X0(k),k是时间}。比较序列(又称子系列)记作X0,=1、2…n,则第k时刻的值为X0(k)。因此,参考序列X0可表示为X0={X0(k),=1、2…n;k是时间序列}。

2.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无量钢化处理,得到无量纲化初始矩阵X。由于因素列中的数据可能因量纲不同,不便于比较或在比较时难以得到正确结论,所以要去掉数据不同量纲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常用的无量纲化方法有初值化、均值化与区间相对值化。

3.计算离差序列。利用公式:

即将除初始化矩阵X',中第一行外的其他行与第一行做差,求出相对城镇化率的离差矩阵X″。

4.求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的关联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k为时间序列,ρ表示分辨系数,一般在0与1之间选取。求得关联系数矩阵β。

5.求得关联度并进行排序。关联系数的数很多,信息过于分散,不便于比较,为此有必要将各个时刻关联系数集中为一个值,求平均值便是集中处理这种信息的一种方法。其公式为: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关联度越接近1,关联程度越大。一般地,,关联程度低;,关联程度中等;,关联程度较强;,关联程度极强。

6.求关联序。因素间的关联程度主要是用关联度的大小次序描述,而不仅是关联度的大小。将个比较序列对同一参考序列的关联度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便组成了关联序,记作{μ}。

(二)指标选取

选取城镇化率来衡量城镇化水平。选择河南省服务业内部细分各行业占河南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衡量各细分行业的发展状况。按照服务业分类标准,服务业包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三、河南省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灰色关联分析

(一)模型构建

选取2006—2014年河南省城镇化率作为参考序列,记作:参考序列X0,X0={X0(k),k=1、2、3…9}。以同期河南省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生产总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作为比较序列,记作: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为X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X2;批发零售业为X3;金融业为X4;房地产业为X5;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为X6;科技为X7;房地产业为X8;房地、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X9;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X10;教育为X11;卫生和社会工作为X1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X13;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X14。

将2006—2014年河南省城镇化率及服务业14个细分行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原始统计数据利用初值化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见表1)。

单位:%

数据来源:《河南统计年鉴》(2014—2007)、《中国统计年鉴》(2014)。

(二)结果分析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出来的2006—2014年河南省服务业14个细分行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率之间的总体关联系数与关联度如表2所示。

将表2中的各关联度依据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可得到如下关联度矩阵:

由表2及关联度矩阵可知,河南省14个细分行业与其城镇化的关联强度顺序为:教育,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金融业,科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维修和其他服务业。其中,河南省城镇化与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关联度都在0.6以上,说明关联程度较强,两者大体上实现了良性互动。相关分析如下:

1.教育、房地产业与城镇化的关联度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二,关联度达到0.8以上,关联度极强。这说明随着人口向城镇集聚,对满足城镇居民住房需求及教育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二者的互动关系最强。

2.住宿、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与城镇化的关联度排在第三、第四和第五位,可见生活性、休闲性服务业及公共服务业能吸收大量就业人口,也有利于带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

3.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金融业,科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城镇化的关联度虽然在关联度评价指标中显示较强,但在服务业各细分行业中排在中等次序,这表明河南省工业化程度还相对较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程度不高,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有限,这与目前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制造业相对落后,不能有效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关,也反映出河南省城镇化质量不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其促进作用有限。

4.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维修和其他服务业与城镇化的关联度排在最末位,与城镇化互动关系一般。一般来讲,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向城镇集聚,相应的卫生和社会工作等公共服务需求会增加,居民服务、维修和其他服务业的需求也会相应上升。但是统计分析数据显示,近几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但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维修和其他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却在持续下降。这表明河南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时,需要重视对满足新增城镇居民公共医疗服务和生活便利服务的公共服务业和消费服务业的发展,以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将城镇化发展由外延式扩张转变到内涵式发展上来,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质量。

四、结论及启示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重点分析河南省服务业内部各细分发展水平与城镇化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服务业内部各细分行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联度均在中等以上,总体来看服务业与城镇化互动关系尚可,但细分行业内部与城镇化关联度存在差异。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联度相对较高,且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细分行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联度差异不大,分布相对均衡;而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联度差异较大,分布不均衡,其中,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关联度最高,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次之,最弱的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联度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联度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当地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此,河南省要结合本地工业发展状况,制定并实施服务业发展措施,以促进工业、服务业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河南省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应该大力发展工业,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缩小公共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差距,全面推动城镇化进程。

摘要: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近年河南省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服务业内部各细分行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联度均在中等以上,总体来看服务业与城镇化关联度较强,呈良性互动,但细分行业内部与城镇化关联度存在差异。河南省应大力提高工业化水平,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缩小公共服务业细分行业之间的差距,以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城镇化,服务业,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参考文献

[1]Chenery H.,B.Syrquin.Patterns of Development:1950—1970[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75.

[2]Singelmann J.The Seeto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in:Seve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8,83(5).

[3]郭克莎.加入WTO对中国工业的综合性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2002(11):36-44,93.

[4]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1):4-15.

[5]都沁军.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5(5):72-75.

[6]曾桂珍,曾润忠.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协整及因果关系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5):121-126.

[7]李程骅,郑琼洁.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的动态关系探讨——基于江苏省域的样本检验[J].南京社会科学,2012(2):20-25,33.

[8]王向.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的动态互动关系研究──来自上海的经验(1949—2010)[J].上海经济研究,2013(3):125-134.

[9]崔宏桥,沈颂东.吉林省城镇化与服务业灰色关联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4(2):28-32.

细分行业 篇8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 财政收入增长放缓, 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弥补养老金缺口以及推进城镇化进程等方面资金需求旺盛, 我国财政收支面临双重压力, 政府债务规模或呈扩大化趋势。与国外不同, 我国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庞大, 政府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担保或隐性承诺都有可能成为政府的实际支出, 由此导致的财政风险很大程度上会波及我国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 尤其是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生产。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 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占有重要份额, 而就业人数和人均工资是对该行业发展状况的最直接反映。我国政府性债务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政府显性债务分为两类:政府债务融资和部委对外借债;其中政府债务融资渠道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债务形式为国债和地方政府债。政府隐性债务主要包括五类, 分为社会保障缺口、政府隐性担保融资、金融机构救助未归还的政府支出以及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其中社会保障缺口主要为养老金缺口, 此外, 政府隐性担保融资也为政府隐性债务的一个重要来源, 主要包括:一是政府支持机构债券, 包括中国汇金公司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债务;二是政策性金融债务, 含三大政策性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 发行的金融债券;三是地方融资平台债务, 包括城投债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四是国有企业的企业债和贷款;五是其他或有债务, 包括中资机构或事业单位债务。我国所有类似于金融业的国有企业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律主体, 政府始终对其融资贷款有隐性担保, 当其经营不善时政府一般会承担清偿责任。因此, 随着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 政府对其承担的债务隐性担保也与国有企业类似, 也是政府性隐性债务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工业的核心产业制造业发展也逐年加快。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全球, 大多数经济体都面临实体经济的增长远远滞后于金融的扩张速度。我国也采取一系列财政政策应对风险, 扩张政府性债务就是政府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以增强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虽然政府扩张债务增加投资可以刺激制造业规模扩张, 但通过实际就业和工人工资来看, 政府负债未必能从根本上改变制造业的自身发展。制造业的分支行业较多, 差异较大, 受财政政策影响的大小区别较大。因此在现行经济环境下, 研究政府性债务扩张这一财政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不同细分行业的就业和工资的影响, 以此来制定相应措施应对金融环境波动并保护国内制造业产业,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

当前, 研究政府性债务对制造业就业和工资影响的文献较为丰富。国外文献中相关实证研究较新, S.N.Rajesh (2011) 分析了印度制造业在1978-1979和2000-2001年的规模增长和生产率变化与印度政府债务扩张的关系, 得出了资本强度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也是提高行业工人工资的关键。Boon L.LEE (2014) 采用截断回归方法衡量了新加坡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 揭示了新加坡制造业效率提高的来源是工人的素质水平上升和工作安排灵活, 与政府债务扩张相关性不大。Almonte (2013) 估计了墨西哥制造业从1999年到2008年政府投资和工人就业的关系方程, 得出了劳动位移不是绝对失业的结果, 而是行业生产力的重新分配。Jang-Pyo (2013) 探讨了基于韩国制造业1991-2009年的劳动收入份额对技术进步、议价能力以及产业全球化影响, 得出了以全球化生产来衡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总固定资本的劳动份额产生负面影响。Taborda (2011) 从改革的角度来评估哥伦比亚制造业在政府债务扩张前后制造业就业和工资的差距, 发现如果哥伦比亚如果能如期实现政府债务扩张, 制造业市场就更灵活, 就业水平改变就能加快, 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就能更加压缩, 工人的工资水平则能相应提高。以上文献研究了亚洲、北美及南美具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性债务与制造业就业、工资关系, 各个国家国情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没有形成统一的论断, 其中与我国文化背景相似的新兴经济体新加坡、韩国制造业的研究结果值得我们借鉴与参考。

(二) 国内文献

在政府性债务对制造业工资的影响方面, 陈怡 (2011) 研究了对外开放对制造业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的影响, 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缩小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吴燕 (2012) 分析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对我国制造业工资的影响, 得出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会使绝大多数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工资上涨, 而对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工资影响不确定。黄央信 (2009) 归纳出影响制造业工资的五个因素, 通过建立模型和模拟测算得出在控制其他变量下外贸对制造业工资产生收敛影响。都阳 (2004) 利用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分省时间序列资料考察地区间工资趋同性, 发现制造业改革促进了地区间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形成。在政府性债务对制造业就业影响方面, 杨华贵 (2012) 利用协整和脉冲响应技术对汇率和工资变化对我国制造业就业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汇率合理升值和工资渐进增长有利于制造业长期就业水平提高。陈泽聪 (2011) 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的短期和长期效应, 发现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有短暂的挤出效应, 在中长期则存在正效应。张丽杰 (2012) 使用波动预测方法, 得出未来10年从事制造业的科技人员会明显增加, 并且制造业能够承担较大的就业人员流入压力。周培煌 (2009)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广东制造业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 得出了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来增加低工资者的收入会导致较大的就业损失和失业者经济状况恶化。王鹏 (2013) 考察市场主导型FDI技术溢出、出口主导型FDI技术溢出、企业研发对我国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影响, 得出市场主导型FDI技术溢出对中低技术行业就业技能结构具有负向作用, 出口主导型FDI技术溢出对高技术行业和中低技术行业就业技能结构均有显著正向作用。冯泰文 (2008) 引入技术进步作为调节变量, 研究了劳动力价格、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就业弹性关系调节效应, 得出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价格调节机制、扶持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是提高就业弹性和促进就业关键。国内文献业所研究的制造业就业与工资一般都通过某种因素受政府性债务的间接影响, 没有体现出受到直接影响的实证案例, 因而也无法通过国内文献寻找到我国政府性债务扩张与国内制造业就业与工资的联系。综合国内外文献, 现有文献一般通过构建就业市场回归模型研究经济贸易等直接财政政策对中国制造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 很少研究政府性债务这种对行业经济影响较间接的财政政策对微观经济所发挥的作用。本文的主要贡献: (1) 构建回归模型分别考察政府性债务扩张对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的影响以及对工资的影响; (2) 通过理论推导出回归模型的公式, 并利用加权法统计出国内每年的政府性债务; (3) 与已有文献相比,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不仅研究了政府性债务扩张对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工资的影响, 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制造业细分行业特征 (盈利能力、经济垄断结构、产业集中度、技术水平等) 对就业、工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研究政府性债务对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 首先要确定政府性债务的数据统计对象。本文所探讨的政府性债务将综合我国的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 从12个项目进行加总统计, 分别为:国债;地方债;部委对外借债;政策性金融债;政府支持机构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国有企业债务;养老金缺口;机构或企业外债;金融机构关闭或救助的政府支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事业单位债务。以上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财政年鉴》。其次, 在确定制造业细分行业研究对象上, 参考了2011年第三次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本文实证分析使用的是1999-2013年我国30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时间序列数据, 所需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年鉴》和wind数据库。

(二) 模型构建

假设制造业细分行业中某行业的代表性厂商面临外部市场的完全竞争, 用Pt和Pt*分别表示出口价格和国内价格。设国内进口投入为Zt, 国外进口投入为Zt*, 要素价格分别为Gt、Wt和Wt*, Dt为采用各项政府显隐性债务加权统计得出的政府性债务值。设厂商劳动力需求成本为, b为劳动力需求调整成本系数。设厂商总产值为Qt, 商品出口比重为η, 细分行业代表厂商可以通过调整投入和产出实现利润最大化 (1) 式, (2) 式为利润最大化的约束条件:

为求厂商的利润最大化, 将 (1) 式变形为:

联立 (2) 、 (4) , 对Zt和Zt*求导得:

联立 (5) 、 (3) , 得:

对 (6) 中Lt求导, 并令导数为0, 得:

将C (Lt) =b L代入 (7) , 得t

对 (8) 做对数线性化近似, 得

联立 (4) 、 (9) , 对Dt求导, 得

用α表示厂商的出口份额, 即

联立 (10) 、 (11) , 得

联立 (9) 、 (12) 并离散化, 得到行业i在时期t的厂商劳动力需求的一般形式:

同理, 行业i在时期t的均衡工资为

(13) 、 (14) 式为构建实证模型的基础, 研究政府性债务扩张对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以及行业特征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根据上文的分析和研究思路, 将实证模型设定如下:

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就业 (Et) 和工资 (St) 分别用每个行业从业平均人数和人均年收入来衡量;政府性债务 (Dt) 包括政府显性债务和政府隐性债务的加权统计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 (Pt) 为1999-2013每年中国的个人可支配收入来衡量;企业单位数 (Mt) 为中国当年制造业企业数量;原油消费总量 (Ct) 为中国当年的原油消费量。细分行业进口水平α用每个行业制成品进口额与每个行业总产值之比来表示;细分行业出口水平γ用每个行业制成品出口额与每个行业总产值之比来表示。其中Et-1和St-1分别表示滞后一期的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就业和工资。各变量取自然对数, 可使数据平稳, 避免变量大幅度波动并消除异方差, 分别用LnEt、LnSt、LnDt、LnMt、LnCt、LnEt-1和LnSt-1表示。

四、实证分析

(一) 政府性债务扩张对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

从表1中政府性债务扩张对就业影响可以看出:通过细分行业进口水平, 政府性债务扩张会给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的就业带来较显著的正向影响, 政府性债务扩张1%会使上述行业就业增长14.47%、4.44%和13.66%;而会给烟草制造业、木材加工业和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就业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 政府性债务扩张1%会使上述行业就业降低25.54%、13.93%和12.14%。这可能是由于政府性债务扩张提高了制造业原材料的生产成本, 产品的销售成本和中间业务成本也相应增加, 并且中国的原材料价格低廉, 种种原因抑制了木材加工业、石油加工业等重工业扩张其行业生产规模, 因而这些行业的就业人数减少较多。通过细分行业出口水平, 政府性债务扩张会给烟草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和通信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 政府性债务扩张1%会使上述行业就业上升23.11%、4.15%和8.95%;而会给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就业带来显著负向影响, 政府性债务扩张1%会使得这些行业的就业降低17.41%、2.48%和9.70%。这可能是由于政府性债务扩张使重工业制造业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升高, 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优势抑制, 进而产品出口量较少, 企业生产规模不断缩水, 行业的就业人数也就相应降低。政府性债务扩张对工资的影响:通过细分行业进口水平, 政府性债务扩张会给烟草制造业、木材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用品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的就业带来较显著的正向影响, 政府性债务扩张1%会使上述行业就业增长17.80%、4.52%、6.92%和13.13%;而会给化学纤维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 政府性债务扩张1%会使上述行业就业降低5.08%、5.50%和10.03%。这可能是由于政府性债务扩张使企业扩大生产, 雇佣劳动人数上升, 在净利润保持一定水准的情况下, 平均到个人的工资水平就大大降低了。再从行业出口水平来看, 政府性债务扩张会给木材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 政府性债务扩张1%会使上述行业就业上升0.42%、15.26%、22.92%和4.05%;而会给纺织业、皮革羽毛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的就业带来显著负向影响, 政府性债务扩张1%会使得这些行业的就业降低6.0%、7.74%和2.76%。这可能是由于政府性债务扩张使轻工业制造业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相应产品出口量减少, 因而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处于相对劣势, 国内企业生产规模缩减, 行业的就业人数也就相应降低了。以上分析了政府性债务扩张分别通过行业进口水平和行业出口水平对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 如果综合两方面来看, 则需要分析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对政府性债务扩张的弹性数据。根据表2结果, 在我国30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中, 就业弹性为正的行业共有26个, 接近细分行业总数的九成, 即政府性债务扩张会导致平均就业人口数下降。从表2还可以看出:通过了t检验, 并且较显著的就业弹性大都为正, 工资弹性的情况也即是如此。其中, 仅有纺织服装业和印刷业就业弹性显著但为负值, 政府性债务扩张1%会引起这两个行业的就业降低18.62%和11.46%, 除此之外其他细分行业就业弹性显著的皆为正值;对于工资弹性来说, 回归结果显著的全为正值。综上, 通过行业进口水平或行业出口水平, 政府性债务扩张对行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均不稳定;而在二者综合作用下, 政府性债务扩张对行业就业和工资均有正向作用。当政府性债务扩张时, 就业弹性为正的行业增加雇佣员工人数并减少出口, 可以抵消一些政府性债务扩张对就业的消极影响;当政府性债务缩减时, 就业弹性为负的行业可以采取相反的措施来抑制政府性债务扩张对就业的不利影响。对于工资, 在政府性债务扩张时采用减少出口, 在政府性债务缩减时采用增加出口, 以保持制造业行业收入的稳定性。

(二) 行业经济结构对制造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

在分析了政府性债务扩张对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的基础上继续探讨行业经济结构对制造业行业就业工资的影响。行业经济结构结构能够较综合地反映一个行业的生产运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与该行业的就业和工资的水平息息相关。本文将30个制造业细分行业按照盈利能力 (成本费用利润率) 、增长速度 (资本保值增值率) 、产业集中度 (企业单位数) 、专业技术水平、经济性垄断程度5个指标分别分为高、中、低三类。实证模型保持不变, 其中Et为每类细分行业就业人数加总;St为每类细分行业人均工资加总;Mt为每类细分行业企业数加总;α为每类产成品利用率平均数, γ为每类细分行业制成品出口额加总与总产值加总之比;其它变量Dt、Pt、Ct保持不变。从表2中政府性债务对就业的影响可以看出:通过细分行业进口份额, 政府性债务扩张能给盈利能力中等和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行业就业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细分行业出口份额, 政府性债务扩张对盈利能力高、专业技术水平高、经济性垄断程度高的行业就业的正向影响显著, 对产业集中度低、专业技术水平低、经济性垄断程度低的行业就业负向影响明显。并且对于按照产业集中度和增长速度分类的行业, 政府性债务扩张对就业的影响随着产业集中度和行业增长速度降低而增大。因此, 产业集中度较低和增长速度较慢的企业可以通过减少出口份额和提高产成品资金占用水平来部分抵消政府性债务扩张对就业的不利影响。从政府性债务对工资的影响可以看出:通过细分行业进口水平, 政府性债务会给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性垄断程度较高、行业增长速度较慢的行业工资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细分行业出口份额, 政府性债务扩张对盈利能力中等、经济性垄断程度较低的行业工资负向影响较显著。对于按照产业集中度高低分类的行业, 政府性债务扩张对其工资的影响随行业企业数量比重上升而增大。因此, 产业集中度较低就业人数比重较高的行业可通过降低产成品资金占用水平来部分抵消政府性债务扩张对工资的不利影响。综上, 就业和工资受政府性债务扩张影响较为显著的行业处于每类行业的中低水准, 可能是由于这些行业的盈利能力、增长速度或垄断程度较低, 对受教育水平或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较低, 厂商或劳动者进入或退出的门槛不高, 所以政府性债务扩张时厂商和劳动者能够灵活的调整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以上是政府性债务扩张通过每条传导机制对行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 如果综合两条传导机制的作用, 则需要分析就业和工资弹性, 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通过了t检验并且较显著的就业和工资弹性基本为正。其中, 盈利能力强、产业集中度中低、专业技术水平高、经济性垄断程度中低的行业就业弹性比较显著;对于工资弹性来说, 增长速度较慢, 经济性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较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增长速度较慢、经济性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如烟草业受国家政策保护, 企业市场化程度低, 尚未脱离行政化, 故企业员工工资受财政影响较大。垄断企业的招聘制度明显有别与非垄断行业的招聘, 政府对于行业工资的影响主要通过非市场主体来发挥作用, 政府性债务扩张对该类企业的工资影响较显著。按照专业技术水平高低分类的行业, 工资弹性大都通过了t检验且值较大, 并且政府性债务扩张对行业工资增长的推动作用随着行业受教育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增大, 说明知识含量较高的行业比较低的行业工资增长更快, 即技术特征能够对行业间工资回报差异产生决定性影响。这可能是由于行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形成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外部性又对行业工资具有正向影响, 这体现在科学研究和教育等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行业, 其工资增长快于其他行业。但由于知识含量较高的行业市场化改革较缓慢,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使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有余, 但配比缺乏合理性, 可能导致行业内这两类人员过于集中反而不利于工资增长。按照经济性垄断程度分类的行业, 工资弹性大都通过了t检验且值较大, 并且政府性债务扩张对行业工资水平上升的促进作用随着行业经济性垄断程度提高而增大, 说明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比较低的行业, 其工资增长水平更高, 即竞争特征也是造成行业间工资水平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同时, 我国的其他所有制行业逐步兴起, 高利润行业中的国有垄断成分逐渐下降, 由经济性垄断造成的行业间工资差异逐步显现。由此说明, 我国行业间工资汇报差异受到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双重力量的推动, 对于行业间工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治理必须双管齐下。

注:[]中的数字为各个系数的t检验值, *、**和***分别表示通过了10%、5%和1%的显著性检验。下同。

五、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本文研究表明: (1) 政府性债务扩张通过进口水平和出口份额会给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就业和工资带来正向影响; (2) 政府性债务扩张通过传导机制也会给按照行业特征分类的行业就业和工资带来正向影响; (3) 专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性垄断程度是造成政府性债务扩张正向影响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的显著因素, 盈利能力、产业集中度和增长速度能够对行业间工资回报差异产生决定性影响。

(二) 建议

本文得出建议: (1) 政府性债务扩张不但减轻了制造业工厂的土地租金, 也减轻了其缴税压力, 但企业的违约风险上升, 容易引起政府、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金融风险; (2) 制造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受国家政策保护的垄断行业, 我国须在经济性垄断行业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削弱行业间的所有制垄断, 解决由于垄断利润导致的行业间工资回报差异的扩大; (3) 我国的制造业行业不仅需要增加人力资源的数量, 更要使人力资本结构合理化, 将劳动者学历层次分布由金字塔型向橄榄球形转变, 可以避免由于人力资源无法充分利用或收入分配不合理导致的行业间工资回报差距的加大; (4) 我国的制造业行业须加快改进人事招聘制度, 设立层次化的招聘机制, 使内部劳动资源分配更加符合效率原则, 充分利用劳动资源, 避免出现就业人数增长虚高而行业竞争能力减弱现象; (5) 制造业中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上市公司要加快兼并重组的进程, 让行业的所有制结构符合社会发展水平, 避免产能过剩现象。

摘要:本文研究了政府性债务扩张对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 以及行业特点在影响过程中的作用大小。研究发现:政府性债务扩张通过产成品资金占用水平和出口份额给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就业和工资带来正向影响;专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性垄断程度是造成政府性债务扩张正向影响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的显著因素。政府应减少干预经济活动, 提升制造业人力资本存量, 削弱细分行业间的所有制垄断, 使行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化。

关键词:政府性债务,制造业,就业,工资

参考文献

[1]陈怡、王洪亮:《对外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差距》, 《财贸研究》2011年第1期。

[2]吴燕:《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对我国制造业工资的影响》,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3]杨华贵:《汇率、工资变动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细分行业门户网站的生存模式探索 篇9

摘要:结合作者自身的实践与认识,对国内存在的细分行业门户网站的生存模式提出了一种发展思路。

关键词:细分行业门户网站;网站策划;运营模式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53亿,首次大幅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不过尽管如此,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只有19.1%,仍然低于21.1%的全球平均水平。可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传播领域中影响巨大、最具发展潜力的主流媒体。可以说企业的网络化正遇上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不过。国内的主流综合性网站占据了绝大部分流量。对于各类细分行业的网站而言,由于受行业性质的限制。生存的空间相对狭小。但是,细分行业的网站如果能把内容和服务做精的话,产生的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本文重点就此类细分行业门户网站的建立、运营策划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网站的建立

首先要明确所建立网站的目的和功能定位。

建立一个有盈利预期的网站也是一种市场行为,它包括很多要素,诸如网站实体、市场切入点、盈利模式、运作计划等。对于细分行业网站,首先要做的是详细的市场调查(如:对该行业各类用户的需求分析)和对细分行业的景气度的分析,确定网站的浏览对象,你的客户就来自于这些浏览者。明确了目标受众后即可有针对性地对网站的功能进行先期策划。确定要实现的功能(最终目的是网站的服务能为客户带来利润),并根据需要对网站建设中设计、推广、维护等做出合理配置,使快速提高网站流量成为可能。通过详细的策划,可以提高网站建设的效率,降低自己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同时,这个策划对网站建设和运营起到计划和指导的作用。

以笔者即将运营的中国表面工程信息网为例,该网站的目标受众是表面处理行业的企业和从业人员。该行业目前正经历大的变革,受益于国家大力发展节能减排计划,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涵盖国内外诸多知名大企业的业务范畴。行业景气度较高。该网站的功能定位在于大力推广表面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整个行业的工艺水平,以顺应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

其次,是要加强网站的内容建设。合理的栏目配置和有含金量的内容是网站吸引人气的关键。行业细分门户网站不贪大求全,专注于细分市场做出特色就能产生价值。

中国表面工程信息网建立之初,以丰富的行业资讯和便捷的互动交流等内容先行为策略,吸引部分客户的关注,反响良好。流量渐增,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网站在行业中的影响。

二、网站的推广

好酒也怕巷子深。完成了网站建立之后,接下来的重点就是推广。推广的目的在于扩大网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浏览,也就可以增加网站的潜在客户。对于网站推广。方法很多,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1搜索引擎推广

合理设置网页标题、标签、关键词、分类目录等,做出符合搜索引擎收录标准的网页。然后,选择品牌搜索引擎投放。笔者推荐百度搜索竞价排名。百度是中国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2008年百度在中国搜索市场中占有高达732%的份额。而我们做过市场调查,国内用户有近2/3的人习惯于通过百度搜索他们想要的信息,所以做百度关健字排名对网站的推广性价比最高。

2网站信息推广

常用的友情链接、信息群发、贴吧问答、通讯工具推广、论坛签名、邮件群发等方式。初期可以跟一些杂志、网络等媒体互换广告位,在充分利用网站的闲置广告资源的同时为网站带来一定流量。

3行业内部资源推广

结合自身行业的资源,通过印发网站名片、宣传画册、行业名录,在行业展览会、学术交流会上进行宣传,以提高网站曝光率,带来直接的客户访问量。推广的力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节,同时配合网站实施优惠的营销策略,实现流量的逐步积累。

4整合营销

就行业门户网站而言,整合发展是一个主流趋势。与行业内的强势企业联手,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是近年来综合性门户网站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企业、行业、市场全方位的信息互动,提高自身的整体竞争力。

三、网站的运营

有所投入就一定会有所回报,网站的访问达到一定的流量,就可以实施商业运营,向网站盈利迈进。商业运营是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详实周密的策划。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这里不便赘述。但对网站而言,盈利模式大同小异,结合所处行业的性质及网站定位,可以设置:有偿会员收费、网站广告位投放、行业名录广告、自办行业活动赞助等等。

这里要提醒的是。既然产生费用,就务必对网站提供的服务保证质量和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同时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网站的软硬件质量。以满足后期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网站打好基础。

上一篇:货币理论下一篇:服装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