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博士工作站

2024-08-17

企业博士工作站(精选9篇)

企业博士工作站 篇1

河南油田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是一个集石油勘探、油气开发、油品炼制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石油化工企业。2006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 河南油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坚持以实施人才战略, 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实现油田跨越发展为目标, 以“主动作为、快速推进”为工作方针, 始终把聚集和开发高层次人才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完善制度, 加强管理, 优化服务, 建立健全了具有河南油田特色的博士后管理工作机制和体制。

建站以来, 累计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11名, 留用1名, 目前在站5名, 承担省级、市级项目19项, 获得资助6项, 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33篇, 受理授权专利9项, 累计新增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近4亿元, 连续4年被授予“河南省优秀博士后工作站”, 有效推动了油田持续健康发展。

一、建立健全制度, 保证博士后工作站规范运行

1. 建立完善管理组织。

成立了博士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油田主要领导担任, 成员由副职领导和相关部门与单位的负责人组成, 并明确了各部门相关工作职责。每年召开会议, 对博士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2. 完善引进培养制度。

着眼于博士后全过程管理, 对博士后进站标准、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以及达到的目标都作了明确规定并抓好落实, 有效地把牢博士后的质量关。

3. 完善激励制度。

通过建立博士后在站期间的评估、奖励机制, 对博士后的课题立项、开题报告、出站考核等进行科学规范管理, 对博士后的高水准研究成果和论文进行政策倾斜和奖励资助, 激发博士后科研热情, 确保了科研成果的含金量。

4. 完善量化考核制度。

对博士后实行四项考核:进站考核、阶段检查、中期考核、期满出站考核。各阶段针对不同的考核内容, 实行量化打分, 按分数确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 考核结果与博士后薪酬兑现挂钩。

二、以科研项目为依托, 促进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

1. 充分发挥博士后的科研优势, 增强油田的科研活力。

在博士后选题方面, 油田根据《中国石化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规定的中国石化核心技术、专项技术和前沿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等领域, 按照油田急需、优势互补、难度适中、周期适宜的原则, 重点在勘探地质、开发地质、石油工程等专业领域选择适合博士后的研究课题, 重点攻克制约油田发展的关键和瓶颈技术, 使博士后工作站成为提高河南油田科技进步水平, 催生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孵化器”。

2. 以科研项目为牵引, 提升学科专业水准。

鼓励博士后着眼于油田勘探开发的紧迫需要, 确立科研课题和研究方向, 指导博士后找准科研课题的结合点, 真正做到引进一个、影响一批、带动一片。注重以重大科研项目或课题为牵引, 将博士后作为课题负责人, 用具体工作来调动博士后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中, 郝春雷承担的《微生物技术改善原油流动性的研究》课题, 通过反复的研究、实验, 筛选培养出了降粘率高达63.6%的复合降粘菌种和防蜡率高达69.7%的复合防蜡菌种。在赵安4005、赵安泌336等三口油井进行现场试验后, 有效降低了原油粘度和产出液表面张力, 实现增油395吨。何勇明博士主持的《低孔低渗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及应用》课题研究, 针对宝浪油田开发中遇到的渗流问题, 首次应用先进的恒速压汞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对储层物性特征、可动流体饱和度及驱油效率进行了研究, 深入分析宝浪油田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所产生的根源, 通过拟油藏条件的相渗曲线对比研究, 提出了“分段启动压力梯度”等新认识和适合宝浪油田提高油相渗透率的“油井解水锁、水井降压增注、缩小井距”综合治理方法、技术措施, 该课题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对所有低渗特低渗油藏的开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研究成果基础数据和方法已被多个内部项目所引用。

3. 举办技术讲坛, 建立高层次人才队伍的苗圃。

建站至今, 我们分别邀请在站博士后作了28场学术专题报告, 开展学术交流12次, 培训专业技术骨干2640多人次, 有效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 使博士后工作站成为河南油田建立高层次人才队伍的“苗圃”, 发挥了良好的带动效应。

4. 配备博士后助手, 拓展人才培养渠道。

为每名进站博士后选配思想政治素质高、专业对口、业务能力强、勤学好问、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技术骨干2~5名, 作为博士后助手协助在站博士后开展科研工作。同时, 博士后确定助手的培养目标、内容和标准, 对其工作及时进行安排、检查、督促, 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从而促进博士后助手的尽快成才, 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式。

三、加强环境建设, 着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1. 发挥资源优势, 为博士后打造成长平台。

充分发挥油田三个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密集、科研设备完善的优势, 倾其所能地为博士后提供成才的平台。为保证博士后在站期间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课题方向, 以博士后为主组建项目组, 工作站和分站、合作流动站分别为博士后选聘博士导师, 配备助手, 协助处理科研日常工作;提供实验室、工作用车、现代化办公设备等。

2. 加大科研投资, 为博士后打造支撑平台。

近年来, 油田投资1000万元增添了科研仪器设备, 投入400万元作为科研启动资金, 并在资助博士后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和联谊活动方面给予特殊政策, 为博士后出高水平成果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积极协助在站博士后申请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和省博士后项目资助金, 有2位博士后获得省博士后项目资助金, 1位博士后获得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3. 实施安心工程, 为博士后打造服务平台。

我们努力改善博士后的生活条件, 在油田新建住宅中, 选择10套100平米的单元房作为博士后公寓, 并配齐家电、家具及生活用品, 安排博士后免费居住;为每位在站博士提供了10~12万元的年薪, 并按在职职工同等条件建立各类保险;每年为博士后组织一次健康体检。全力做好博士后在站期间的组织、协调及家属随调、子女入学等方面工作, 及时了解和解决博士后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保证博士后全身心地投入科技研究。

四、严格考核制度, 保证博士后培养质量

1. 严格初审。

接到博士后的进站申请后, 首先由工作站对其所学专业和特长进行初审;通过初审后, 由工作站安排到相关单位、工作分站进行课题结合。

2. 进行能力鉴定。

经工作分站与博士进行座谈、课题结合, 双方达成初步意向的, 由工作站组织相关专业专家对博士进行能力鉴定, 通过能力鉴定的方可撰写开题报告。

3. 做好开题报告两级论证。

博士完成开题报告后, 即先由工作站分站进行初步论证, 再由工作站与流动站组织专家进行最终论证, 通过后方能进站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设站7年以来, 已有近100名博士向我油田提交了进站申请, 有50余名博士先后来我油田进行考察、课题结合, 其中有11名博士进站, 其余博士因专业不对口、没有合适的课题、未通过油田的能力鉴定等原因, 而未能进站。油田依据《博士后在站管理办法》和《博士后考核办法》由工作站组织在站博士后的中期考核、期满出站考核, 考核方式仍采取两级论证的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以“品德”和“业绩”为重点, 对在站博士后进行全方位考核, 综合考核结果与博士后薪酬兑现挂钩。

五、加强与院校合作, 资源互补, 打造产学研培养基地

1. 与相关高校签订培养协议。

油田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长江大学等8所石油高校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

2. 加强博士后的联合培养。

充分利用高校的信息优势, 工作站定期邀请合作流动站导师来油田参与博士后考核工作、举办学术交流会, 在站博士后在研究工作中遇到难题时, 及时向合作流动站导师进行请教, 或到合作流动站查找相关资料, 在实验条件受到限制时, 可利用高校实验室开展研究。

3. 加大宣传力度。

每年两次由油田领导带队, 组织部 (干部处) 、科技处和分站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宣讲团, 分批赴石油高校进行博士后宣讲工作。同时, 协议院校帮助我们宣传, 使即将毕业的博士们进一步了解油田, 提高油田知名度, 为引进博士后创造条件。

企业博士工作站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科教兴市”的战略方针,根据深圳市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要求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的批示,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为了给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进一步锻炼和施展才华的场所,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企业科研、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先进水平,带动和培养一批企业的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根据国家及深圳市的有关规定,在深圳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第三条 深圳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的任务是通过组织全国各博士后流动站与深圳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安排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到深圳市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参与科研攻关、科技咨询、合作与交流等工作。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工作站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深圳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第五条 成立“深圳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深圳市政府领导及有关局办、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和有关企业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深圳科技、教育、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制订本市招收博士后的总体规划与政策;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监督和检查工作站的工作情况;听取工作站的年度工作汇报。

第七条 领导小组下设深圳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设在市人事局专业技术人员处,负责工作站的日常工作。

第八条 工作站下设若干企业博士后工作分站(以下简称“企业分站”),并以接收博士后的企业单位名称命名。

企业分站的设立与撤销:企业根据选定的研究项目,填报《企业申请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项目报批表》,经工作站组织有关专家审查,确认该研究项目属我市博士后的专业方向并报领导小组批准后,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备案,即具有设立企业分站的资格。由领导小组授予企业分站牌。如企业分站在博士后出

站后一年内未提出新的研究项目,该企业分站被认为自行 撤销,由工作站收回企业分站牌。

第九条 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一)执行领导小组的决议和督促有关单位实施领导小组的决议。

(二)审核设立企业分站的资格,指导企业分站的业务。

(三)组建工作站博士后学科指导小组。

(四)组织工作站博士后学科指导小组的专家,对企业提交的研究项目进行审核;协助博士后流动站的合作教师指导在企业分站工作的博士后。

(五)办理博士后进、出站手续,协助企业解决博士后的工作、生活中的问题。

(六)草拟招收博士后的总体规划。

(七)管理在站博士后,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其科研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考核以及职称评定。

(八)组织在站的博士后申请国家和深圳市的有关科研资助金。

第十条 企业分站负责为博士后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科研经费;管理和协调解决在站博士后的工作和生活问题,按合同提供生活等经费;为博士后出站作鉴定;安排进站博士后的配偶工作和协助其子女入学等。

第三章 进站及在站管理

第十一条 现已在博士后流动站的博士后和新近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四十周岁以下者,均可申请进深圳企业分站。

第十二条 目前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的专业方向是:计算机及其软件、通信、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生物工程、新材料、机电一体化、激光等。

第十三条 博士后人选的确定

(一)项目申报。每年10月底前,各企业或企业分站根据选定的研究项目填报《企业申请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项目报批表》,由工作站组织有关专家审查、论证,如符合我市博士后的专业方向,则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备案。

(二)博士后的人选可由工作站自行物色并为其安排博士后流动站或由各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推荐;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根据研究项目的具体要求,对人选进行资格和学术水平审查后,报工作站会同企业分站审核。

(三)经审核合格的博士后作为研究项目的博士后候选人员,并由工作站通知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

第十四条 博士后的录用

(一)合格的博士后候选人需向工作站报送如下材料:

1、《博士后申请表》

2、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已通过答辩可授予博士学位的证明)

3、本学科领域两位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信。

4、学术机构对申请者的审查意见

5、如候选人是留学博士,还需提供我国驻外使领馆的推荐信。

(二)由工作站与企业分站对候选人考核并体检,择优录取。

(三)工作站将考核、录用意见书面通知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由设站单位将有关材料及工作站的考核录用意见呈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备案。

(四)工作站组织企业分站与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签署“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五)设站单位为被录用博士后开具工作介绍信到工作站报到,由工作站介绍到企业分站工作。

第十五条 博士后进企业分站后,应由博士后流动站选派相关专业的博士后合作导师作为学术指导人,由企业分站选派相关专家作为项目研究指导人,共同指导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同时成立科研项目小组,配备年轻技术人员参与项目研究。

第十六条 博士后在企业分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由于课题进度等客观原因要求延长的,由本人申请,经企业分站和博士后流动站同意,并报工作站备案后可适当延长,延长期一般不超过半年。

第十七条 博士后在企业分站工作期间按以下方式进行管理:

(一)博士后在办理进站手续的同时,应与工作站及企业分站共同签订协议书,明确在站期间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二)工作站为博士后建立在站档案。每工作半年,由工作站或博士后流动站与企业分站共同对博士后进行阶段工作考核,考核结果存入其在站档案。

(三)因病连续请假半年以上者,应终止其研究工作;对于个人表现不适宜继续做博士后工作的,工作站应劝其退站,同时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备案。

(四)博士后在企业分站工作期间,不能申请到国外做博士后或进修。如因研究工作需要,经企业分站同意,报工作站批准,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博士后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短期交流活动。

第十八条 博士后的研究成果,由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和企业分站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定。申报专利和科研成果的权益,按画家有关规定和“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书”有关条款办理。

第四章 科学基金申请

第十九条 博士后进企业分站后可申请科学基金,填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申请表》,报工作站审核并出具意见后,由工作站于每年一月或七月报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审批。

第二十条 工作站每年组织企业分站向市科技局申请三项经费,所获经费只能用于博士后的科研资助。

第二十一条 工作站每年组织博士后向市科协申请深圳青年科技奖励基金,批准的奖励基金专门用于博士后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第五章 科研经费及工资、生活福利待遇

第二十二条 博士后在工作站工作期间,企业分站须按合同书的规定为博士后提供日常生活和科研经费,工资待遇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应略高于不做博士后的同类人员标准。为使博士后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企业分站应给他们适当的生活补贴,标准由企业和博士后本人商定,并报工作站备案。

第二十三条 工作站向市政府统一申请一定数量住房,安排在站博士后居住,房租由企业分站负责,期满出站后退回工作站。

第二十四条 博士后配偶及未成年的子女可随博士后一起流动。配偶系国家正式职工的可按借调人员由企业分站安排适当工作,并参照原工资级别标准发给工资,享受本单位相关待遇,办理深圳暂住户口。

博士后配偶为农村户口或无正式工作的,若本人要求工作,由企业分站安排临时工作。

博士后子女随迁来深圳期间,由企业分站协助联系就近上学、入托,有关部门应予以优先照顾。

配偶、子女不随博士后流动的,每年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探亲休假及其它补贴。

博士后出站后如不在深圳工作,其配偶须同时调离。配偶及其子女的有关流动手续可参照国家博士后工作的有关文件执行。

第六章 出站与工作分配

第二十五条 博士后在站的科研工作结束时,应提交工作报告、论文(著作)和研究成果,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和企业分站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对其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评议,提出今后业务发展方向和使用意见。第二十六条 博士后完成企业研究项目,符合晋升任职资格条件的,离站前可申请评审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对申请评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博士后,由企业分站提出意见,报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审核后,送有关高级技术资格评委会评审。评审结果由工作站报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及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七条 博士后工作期满,先由工作站为其办理工作站的出站手续,再由有关设站单位办理博士后流动站的出站手续。

根据国家有关博士后工作分配的规定,工作站应提出工作分配意见,由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将有关材料汇总后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或博士后工作试点省市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办理工作分配手续。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暂行规定由深圳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暂行规定从颁布之日起执行。

企业博士工作站 篇3

关键词: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

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企业博士后工作的主要载体,不仅具有引智的优势和传帮带的作用,更是解决公司高层次人才短缺及补充特有专业技术领域带头人的有效途径。长客股份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于1999年12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在依托公司技术资源前提下,公司引进的博士后先后在多个领域攻克技术难关及新技术的应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了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1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运作机制

企业博士后是国家结合大型企业不逊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优异科研条件而设立的人才发展制度,是考虑个人专业知识素养与企业的现实需要的结合、个人研究成果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结合、个人自我价值实现与企业发展壮大的结合的优秀产物。

通过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得以在全社会范围内运用人才和技术资源,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校也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等形式,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双方可以通过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科技进步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与共同发展。

这种通过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运作机制具体分析如下。

1.1 推动“产学研”结合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突出以应用为主,鼓励博士后首先着眼于公司发展的紧迫需要,确立科研课题和研究方向;指导博士后找准科研课题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积极将科研专利推向应用领域,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和社会效益的快速转化。

1.2 巩固企业科研创新能力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科研立项的主要特征是研究课题针对性强,来源于企业或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沿问题,是根据企业急需解决的科研难题、重点攻关项目作为立项的切入点,这使科研立项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例如长客公司与吉林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后开展的轨道客车端角柱模具压弯成型的研究,在长客公司的全力支持下,最终“攻关”成功,其课题成果可直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1/3,单列车可节约总成本7.6万元。与“攻关”前相比,生产效率成倍提高,“攻关”前每天只能生产1-2根,现在可达到20根,并且能够根据需求调整产量。

1.3 加强高层次人才流动

博士后制度的精髓就是创造人才流动机制,人才流动的有效渠道更是解决公司高层次人才短缺及补充特有专业技术领域带头人的有效途径。长客股份公司根据自身需要,长期对铁路相关专业及公司特殊需求人才采取进入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的方式开展合作,其近几年先后在不锈钢车体焊接、列车网络控制、金属型材冲压成型与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等方面为公司攻克技术难关及新技术的应用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公司列车网络控制和不锈钢车体焊接的专业带头人就是在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后留任公司工作的。

2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2.1 以科研项目为牵引,提升学科专业水准

长客股份公司鼓励博士后着眼于轨道客车技术开发的紧迫需要,确立科研课题和研究方向,指导博士后找准研课题的结合点,注重以大科研项目或课题为牵引,将博士后作为课题负责人用具体工作调动博士后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这种以科研项目为节点的课题制度,能够有效地推动公司、高校科研力量的结合,对公司特定学科的科研能力提升有明显地推动作用。

2.2 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促进人才培养

长客股份公司在结合科研需求并确定课题后,组成了企业合作导师、高校合作导师、博士后及公司专业团队的课题组,在人才方面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真正做到引进一个、影响一批、带动一片。近几年来,长客股份公司结合博士后课题,培养出了大批专业人才,在不锈钢焊接、搅拌摩擦焊、网络控制等领域,一批高学历的年轻专家把成果不断扩大,已形成了完善的专业人才梯队,博士后不仅完成了课题,更为公司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2.3 以科研项目为“苗圃”,建立高端人才“结对”

长客股份公司建立了企业内的高端人才“一联一带”机制,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公司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公司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立项攻关,建立了高端学术专家带动高级工人技师提升技能水平的机制。例如以公司电气高压、牵引、网络为平台,通过培训、攻关等形式,对公司技能人才进行定向培养,并建立师徒培训协议,实现技能人才的层次快速提升,并能够协助学术专家开展操作类工作,促进公司“正向设计、根在长客”战略的实现。

3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未来发展中的瓶颈

3.1 企业不具备独立招收的能力

目前国家规定企业博士后工作站需与高校博士后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然而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的研究课题或多或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博士后的知识结构很可能与其合作导师不同;合作导师往往只能在自己研究的核心领域上具有对原创性的鉴别力,而可能不具备对与其搭接的研究领域或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的判断力;并且最重要的是工作站合作导师与流动站合作导师关心的重点和科研需求的不同,必须找到企业、高校、博士后三方的结合点,才能有效地发挥博士后的积极作用。

3.2 对高校合作导师约束机制不完善

高校流动站拥有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及指导专家,但高校流动站的导师,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对企业博士后的了解和指导往往不到位,没有深入到企业了解情况,不能及时给予企业及博士后人员进行理论指导,企业对高校合作导师没有约束机制、高校则认为应以企业导师为主进行指导工作,双方虽然建立合作关系,但往往因为没有明确的机制等问题,造成不能充分发挥联合培养博士后的优势。

4 合理运用工作站优势,吸引高端人才

人才流动政策完善、科研作用优势明显无疑成为企业大力发展博士后事业的重要依据,公司近几年一直通过与高校联合招收博士后来改善公司高端人才短缺或特有专业带头人紧缺的现状,有效地解决了急需人才引进的问题,在课题完成的同时,公司内部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变相的通过课题合作和专业培养的方式完成了公司内的专业培训,技术与工艺部门受益匪浅。

综上所述,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无疑是企业科技创新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企业博士后制度经过多年的运行,也存在一定的瓶颈,为了实现企业在科技发展及人才成长方面的双赢,还需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合作指导等方面深入探讨,让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真正成为企业科技发展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李晓,陈伟红.创新博士后管理推进企业科学发展--以河南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例[J].人力资源开发,2014(19).

[2]万金荣,孙彦彬.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种有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中介组织[J].科技管理研究,2009(1).

[3]邓芳,陈俊.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纽带作用[J].中国人才,2009(17).

企业博士工作站 篇4

【发布文号】珠人字〔2002〕37号 【发布日期】2002-04-28 【生效日期】2002-04-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关于做好2002年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工作的通知

(珠人字〔2002〕37号)

各区人事局,经济功能区人事部门,市府直属各单位:

根据省人事厅《关于做好2002年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工作的通知》(粤人发〔2002〕75号)精神,为做好今年我市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目的 开展企业博士后工作的目的在于培养企业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人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各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做好申报的有关工作。

二、申请设站的条件

(一)申请设站的企业应是:大型、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等企业或其他组织。

(二)申请设站的企业须具备国家级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健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有高水平的科技人员队伍和高水平的科技项目,有较强的经济实力,重视人才工作,能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和必要的生活等基本条件。

三、申报要求

(一)各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指定专人负责,广泛做好宣传工作,鼓励所属企业尤其是被列入我省工业50强的企业(集团)和参与国家重点科研、开发项目或国家重点发展行业、急需行业的单位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对申报设站的企业要认真进行审核,严格把关,确保质量,不得弄虚作假。

(二)各申请设站单位到市人事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领取《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报批表》、《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报表统一要求用A4纸双面打印,内容要详实;《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企业简要介绍、获奖情况及其它相关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可作附件材料与《报批表》一起装订成册。各申请设站单位要高度重视申报材料的整理和填报工作,并务必于5月23日前将企业申请报告和成册的《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报批表》(一式5份)报我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以便审核、筛选后及时报省人事厅。

联系地址:市政府大院四号楼106室

联 系 人:曾保群 联系电话:2254714

二ОО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企业博士工作站 篇5

关键词:产学研,校企合作,企业博士工作站,高职教育

针对我国目前高职教育办学的实际困境, 高职教育如何体现层次和类型特征, 积极推进高职特色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改革, 提出了基于企业博士工作站的高职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 以期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产、学、研的每一个环节真正融为一体, 让它们互相渗透, 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互相代替。通过企业博士工作站达到校企之间的纵向深度合作, 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共建局面, 创新合作模式。

一、研究背景

当前,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 即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主要内涵是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与高校联合起来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2年4月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王延觉就推动高校“十二五”科技工作时说到, 坚持把推进协同创新作为战略选择。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学技术前沿, 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学术机构的深度合作, 促进资源共享, 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也指出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 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 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 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近几十年来, 全国各类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企业、政府部门合作,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二、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权威统计机构麦可思报告指出, 当前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计算机类专业失业量较大, 但是相关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仅以软件行业为例, 每年人才缺口大约几十万。人才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原因在于目前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对于这类专业, 应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 改进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计算机类行业的特点, 导致很多高职计算机类毕业生对口就业困难。通过调查显示, 每年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类相关企业人才需求十分旺盛, 来学校求才的企业数量也是逐年增加。因此一些学习成绩好, 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非常受企业青睐, 都能很快找到满意的单位。而其他学习能力较弱, 专业技能较差的学生很难找到对口专业的工作。主要是因为计算机行业竞争激烈, 汇聚了大量精英, 如果计算机程序员素质不高, 其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很难在本行业占据一席之地。连续多年, 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初次就业率都保持在98%以上, 但对口率却不高。因此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该专业人才需求饱和了, 而是人才的专业性不够突出, 专业技能不能满足与企业需求的问题, 从而在就业择业中处于劣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特点, 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非常高, 而恰恰在当前的高职计算机教学中, 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最重要的原因是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目前,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采用“2+1”模式, 即2年理论教学+1年实训教学, 其中实训教学采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但通过实际教学发现, 该专业的实训教学实际效果并未达到理想要求。一方面虽然经过前期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已经基本实现了理实结合方式, 即通过项目式教学达到“学中做, 做中学”的目的。但所有的项目依然是以书本为主, 没有真正通过企业项目的流程训练, 学生还是停留在“照书”学习阶段。另一方面, 虽然在实习阶段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 但因缺乏实训经费支持, 学校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大多是流于形式, 学生教师都不重视, 产生“放羊”现象, 导致学生实习效果不理想。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为此, 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结合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特点和本专业师资特点, 以产学研结合为出发点, 改革创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三、基于企业博士工作站的校企创新型高职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性,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企业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 利用企业与学校的资源与环境, 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要么合作深度浅, 不足以满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差异;有的虽然程度深, 却无法达到宽口径人才培养的目的。所以, 有必要对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以满足学校与企业的要求。

(一) 基于企业博士工作站的校企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

为紧贴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近年来主动调整专业建设, 对一些已不能适应无锡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实行限制或停止招生, 并新增物联网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6个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校重点专业, 为了大力发展该专业, 自2010年起, 该专业共引进了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大大加强了该专业的师资力量, 也着力提升了学科的科研力量。为了更好地让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发挥特长, 同时适应高职人才教育的特点, 在本专业前期校企合作的基础上, 提出企业博士工作站校企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

针对高职教育中产学研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进入企业进行科研实践工作, 运用博士的专业理论知识, 把企业科技进步与人才成长结合起来, 做好技术积累和创新, 为学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 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为高职教育产学研的创新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理论上可以积极探索适应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项目对接, 研究基于企业博士工作站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为高职教育产学研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并引起学者对于校企合作纵向深度介入高职人才培养开发的研究兴趣。对教师探寻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对企业应用型研究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实践价值在于驻企业博士工作站的建立, 入站博士将充分利用这个平台, 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 与建站单位一同研究科技发展方向, 研发新产品, 与企业进行技术开发、课题申报等方面合作。同时,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人才培养战略的新形势下, 入站博士与企业共同探讨研究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把企业博士工作站建成高层次技术创新平台。不仅对企业本身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还将示范和带动高职院校科技与人才创新工作。

(二) 基于企业博士工作站的校企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要素

基于企业博士工作站的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学校进一步与企业为加强合作, 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 主要目标一方面是通过深层次校企合作切实为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提供更大空间及更多的就业机会, 为社会、企业和行业培养更多符合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另一方面是为企业在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及项目申报等方面提供服务。因此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施基于企业博士工作站的校企合作培养仍然需要从教学着手, 最终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企业博士工作站教学提供操作空间。通过企业博士工作站, 在站博士教师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 融入企业内部, 从而可以充分了解企业对于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 因此需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不适合企业需求的专业课程进行删减, 同时通过提炼岗位需求, 归纳专业核心能力, 综合考虑企业博士工作站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进行实践教学期间专业课程的设置, 为保证企业博士工作站的政策教学活动提供操作空间。

2.修改课程标准, 规范企业博士工作站教学目标。虽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保证企业博士工作站教学的操作空间, 但仍然需要对企业博士工作站的教学进行约束和考核。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必须把课内外教学统筹起来, 融入企业实际项目实施考核标准, 对入站博士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和考核, 对进入企业博士工作站企业实习的学生重点进行科研训练, 实现教学相长, 养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企业博士工作站进一步建设师资队伍。通过企业博士工作站将具有研究能力的博士教师培养成具有“三能型”教师, 即教师不但需要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能胜任理论教学;还要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 能指导学生实训、实践;最重要的是要求教师能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工作中, 帮助企业克服技术难题, 校企合作开展应用型项目研发及共同指导学生项目。入站博士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的项目研究等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执教水平。通过参与企业项目管理、专业技术革新、新技术应用和专利成果咨询等一系列活动, 教师还可以把在企业学到的前沿知识引入课堂,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使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主动接轨区域产业, 将来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行业, 真正起到校企合作的桥梁作用。

4.完善企业博士工作站过程系统。基于企业博士工作站的校企合作最终还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需要在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课时安排和讲授方式等方面加以优化, 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建立一套合理的过程系统。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入站博士教师与企业真正对接, 鼓励入站教师可以完全参与并融入企业的科研研究和实践生产工作, 并且充分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前沿技术知识和经验教训积累下来, 直接引入课题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利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入站博士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双导师制, 这样可以使实习学生在导师的实践指导下充分掌握专业技术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2) 入站教师要依据学生个人能力和专业职业技术的难易程度, 进行分层次授课。充分调动和联合入站博士与企业研究人员的力量重新序化现行教材和教案;利用在校企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教训以及企业资源, 积累项目教学资源, 充实完善改进教材, 使枯燥的课本内容通俗易懂, 提高课题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的实用性。

(3) 以需求为导向对接区域产业设置专业。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 提高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意识,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与地方区域经济人才市场对接。通过企业博士工作站入站博士在企业内的研究科研工作, 联合企业依据区域产业的需求性优化专业结构, 使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同步, 在变化中升级, 培养区域产业不可替代的技术专业人才。

(4) 以创新机制来加速科研的发展, 建立良好的创新平台与机制。通过企业博士工作站, 建立入站博士教师与企业研发人员建立的创新合作机制和创新团队机制, 充分发挥入站博士的个人潜力。鼓励入站博士教师与企业进行技术开发、课题申报等纵向、横向课题方面合作, 建立灵活集散的团队形成机制, 实现思想到实践的人才发挥优势融洽组合。

四、基于企业博士工作站的校企创新型高职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于2012年在4家企业开展企业博士工作站, 前期工作主要以教师学习为主。至2016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但是在企业博士工作站的定位, 企业教师的有效工作方式, 教学效果的评估及验证, 以及企业博士工作站的工作制度方面仍然需要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近年来引入多位高层次人才, 但这些高层次人才刚步入高职教育领域,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缺乏实践教学能力, 同时他们普遍缺乏对企业的了解;企业也很想与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合作, 共同进行项目开发, 学院在企业建立博士工作站的想法也由此萌发。2012年9月,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率先提出设想, 并牵头开展了在企业建立博士工作站的筹备工作。工作站在前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 归纳了企业博士工作站教学所需要的基本要素, 制定了实施的基本方式, 自2012年底签约以来, 逐步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研究。从2013年起计算机应用专业每年派驻2名博士教师进入企业博士工作站进行交流学习和挂职锻炼, 目的以了解企业实际需求为主, 进一步熟悉软件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2014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又与中船重工702研究所及其所属公司上海奥蓝托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博士工作站深入合作。在2012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内进行试点和选拔, 2014年选派5名学生进入702所实习, 通过在站博士教师及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共同进行实习阶段的研究指导。经过一年的实践教学, 基于企业博士工作站的校企创新型高职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进入702所实习的学生由刚开始都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强度和难度, 实践项目也不是在学校和书本上所讲述的知识, 难度大无法掌握。通过企业和入站博士教师的共同指导他们在实践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 最终都适应了企业的高强度和快节奏工作, 和企业正常员工一样进行工作。通过实习和双向选择, 其中2名学生被实习单位正式聘用为正式员工, 其他学生也在南京等地区找到不错的对口工作。同时, 入站博士教师与702所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科研项目, 联名发表了2篇学术论文, 并且对2012级方熔同学共同指导的毕业设计获得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一等奖, 省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2015年又选派了3名同学进入工作站企业进行实习, 目前正在进行实践教学。

根据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点积极联系相适应的高新科技企业, 通过与学院洽谈合作在双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建立企业博士站, 校企双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进行实证研究,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应用。基于企业博士工作站的校企创新型高职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创建了校企合作由过去的“请进来”到现在的“走出去”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形成创新型高职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入站博士充分利用企业博士工作站这个平台, 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 与建站单位一同研究科技发展方向, 研发新产品。同时, 入站博士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为学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把博士工作站建成高层次技术创新平台。作为一种新的尝试, 除了要遵循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外, 很多内外部因素都会影响到研究的进展及结果。本次研究对于企业博士工作站的相关制度方面还未尽完善, 除了研究本身推进较慢以外, 还有认识的统一、学校总体教学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因此也验证了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只有持续的研究和实践才能真正获得进步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易新河, 文益民, 陈智勇.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 2014 (2) :36-61.

[2]肖维明.校企合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科技与创新, 2016 (1) :116-118.

[3]许士群, 张荣华.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三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 2011 (2) :24-26.

[4]李瑜芳.中国公办高职校企合作模式、产学结合难点与对策[J].中国电子教育, 2014 (4) :97-98.

江苏企业博士后招收的若干思考 篇6

一、江苏省企业工作站和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情况

作为经济、人才大省, 江苏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和取得的成绩一直稳居全国前列。截至2014年年底, 江苏省工作站总数达到299个位列全国第二, 占全国设站总数的10.75%, 地区覆盖率达98%, 基本涵盖了江苏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行业。

2008年始, 江苏为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促进产学研结合,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在努力建设和发展工作站的基础上, 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原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以下简称实践基地) 建设工作。工作站和实践基地的设立, 对于引导更多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 优化企业人才队伍结构, 促进博士后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截至2014年年底, 江苏省已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86个。

工作站和实践基地的建设为江苏省的企业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首先, 多数工作站和创新基地建设后, 企业重金引进博士后, 开展了相关科研与技术攻关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其次, 企业通过建立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 不仅树立了企业重才爱才的良好形象, 更显示出企业对转型、科技创新的重视, 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使企业在同行业中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再次, 通过联合招收企业博士后, 架起了校企沟通交流桥梁, 促进了产学研相结合。

二、江苏省企业博士后招收现状及分析

1. 企业博士后规模较适中, 但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伴随着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 工作站和实践基地建设数量也得到提高, 企业博士后规模更是步入快车道。截至2014年年底, 全省在站博士后人员共计4791人, 其中工作站在站人数为804人, 占16.8%;创新基地在站人数为293人, 占6.1%;平均一个工作站或创新基地在站人数为1.6人。招收规模的增大, 反映出江苏企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旺盛, 整体来看, 江苏企业博士后的规模较适中。作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全国第一的江苏省, 博士后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博士后规模有待进一步快速提升。

2. 地区招收不平衡, 苏南优于苏中、苏北地区。

根据2014年底的统计数字对比可发现:苏南地区的工作站或实践基地平均在站人数明显高于苏中、苏北地区。这与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 (以GDP为参照) 相吻合。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的企业招收博士后相对容易。

3. 工作站和创新基地招收差距大, 工作站招收相对容易。

2014年工作站平均在站人数达到2.15, 而创新基地仅仅为0.84。博士后招收, 特别是创新基地的招收存在一定的难度。江苏省个别市所辖站的空站率达到惊人的九成, 许多站点申请成功后长时间招不到博士后入站工作。

三、江苏省企业博士后招收难度分析

工作站和创新基地如何成功招收博士后, 进一步提升江苏省的企业博士后工作水平?对此, 江苏省省市各级相应部门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 相应部门纷纷创新思维, 采取多种举措招收博士后入站工作。比如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组织企业去相关高校举办现场招聘会;徐州市、苏州市等举办博士后项目洽谈和招收推介会;常州市还会带领部分企业到相关高校举行专场推介会, 等等。

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 无论是工作站还是创新基地都存在博士后招收难的问题。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博士自身问题。

首先传统就业观依然左右着博士就业方向, 寻求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还是寒窗苦读二十多年博士们的第一选择。相对企业的不稳定性, 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博士更具吸引力。博士后作为流动人员, 两年的在站研究结束后面临的还是重新择业问题, 这是很多博士首要的顾虑。再者博士在校期间接受的教育偏离企业的实际需求, 博士在学校侧重理论知识, 而企业注重实际, 二者的差异也让博士选择去企业做博士后心有余而力不足。

2. 企业自身问题。

首先, 部分企业存在“作秀”成分。部分企业建站成功后, 把工作站或实践基地的牌子当做“面子”, 并没有把博士后工作摆上关系企业兴衰的重要位置, 无法真正发挥工作站或创新基地的带动效应。再者, 管理制度不健全, 博士后一方面是企业的研发核心同时也是企业博士后工作的管理者, 这让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无法专一, 大量琐碎的其他事务牵扯了太多的精力;其次, 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软硬件偏弱, 走跟踪型技术路线, 研发能力低, 创新能力不足, 往往一个博士后独木难支;再者, 有些企业局限眼前, 重利益轻投入, 追求短期利益, 过分追求项目的产出效益, 而博士后所研究的项目往往是技术、理论上的研究, 在成果转化上存在一定的苦难。企业所希望的两年时间就能给企业带来重大效益, 这给博士后带来巨大压力。最后就是信息沟通堵塞, 设立工作站或创新基地的目的是架设企业与高校之间联系的桥梁, 但是这个“桥梁”跟谁搭建, 很多企业毫无头绪,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交流。

3. 流动站自身问题。

流动站所在的高校或科研院所, 相比较来说更注重于流动站单独招收博士后的培养, 缺乏对企业的主动服务理念。虽说近几年与企业联合培养的博士后有所增加, 但据江苏2014年底的统计这个比例也仅有21%。在流动站看来, 如果流动站不与企业合作, 不会影响到自身发展, 联合培养博士后是企业的主动合作, 流动站不具备主动性。

4. 主管部门自身问题。

表现在主管部门缺乏主动服务意识。相对于申报工作站或创新基地的热情, 后期的招收服务和监管评估略显冷淡。

四、江苏省企业博士后招收建议

工作站和实践基地在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企业博士后招收瓶颈的突破, 必须基于思想的解放和思维的转型。在此结合工作实际,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转换招收对象。

江苏高校众多, 每年高校都要大量引进青年博士补充到师资队伍, 企业可把招收目标瞄准此类人员, 实现从招收应届博士 (统招统分博士后) 到招收高校在职青年博士教师 (在职博士后) 的转变。在职博士后由于已经有稳定的工作, 一方面本身没有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企业付出的物质代价相对低;再者在职博士后的身后还有相对固定的高校专家团队, 如此可以更好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 实现合作共赢。

2. 健全管理制度。

各企业要结合本企业实际, 完善相关工作机构和管理人员, 制定符合实际的博士后管理细则, 以事业留人, “引才”更“引心”, 同时提高研发硬件和软件建设, 主动为博士后配备科研助手, 有利于博士后科研项目延伸和科研产品的改进, 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打下基础。

3. 加强信息输出。

企业要主动出击, 寻求校企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最便捷高效的手段是, 企业首先提出结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研究课题或项目, 然后根据此项目的学科所属寻求相关学科较强的高校或科研院所, 最终由高校或科研院所予以从本单位内部推荐洽谈。

4. 加强管理服务。

各级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企业博士后工作在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和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把企业博士后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抓手, 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帮助企业, 创新工作机制, 改进工作方式, 提高服务质量, 推进企业博士后工作可持续发展。

5. 加大宣传力度。

各部门要通过各种方式和利用各种 (下转第98页) (上接第87页) 形式,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媒介平台, 广泛、深入地宣传博士后工作的作用优势和优惠政策等相关内容, 帮助企业加深对博士后科研人才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宣传, 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建站对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抓典型、树标杆, 重点报道宣传一些博士后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 以此为引领吸引其他企业建设好、使用好自己的工作站或创新基地。

6. 高校要加强服务意识。

企业博士后对高校师资队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核心就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鼓励高校青年老师到企业从事博士后研究无疑是实施此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企业博士后不仅有助于青年教师获取实践经验, 而且有助于产学研的合作开展。因此, 高校流动站要加强服务意识, 切实做好和工作站或创新基地的信息沟通, 充分利用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这个平台, 深入合作, 强化服务, 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卢昌宁.加强和改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的若干思考[J].企业导报, 2011 (10) .

[2]闫凡雷.积极推进企业博士后工作, 拓宽地方高校师资培训途径[J].教育探索, 2011 (3) .

[3]黄飞跃, 陈晓玲.发展企业博士后的理性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 2004 (10) .

[4]王仁春, 赵雪梅.壮大企业博士后人员队伍强化企业博士后工作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5) .

中国企业博士后发展的问题及变革 篇7

一、企业博士后发展历史简况

1994年, 我国在上海宝钢集团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启了企业招收博士后的先例。上海宝钢集团作为我国大型国营钢铁企业的排头兵, “具有优越的物质技术基础, 可以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起点高、难度大、与生产密切结合的科研课题和良好的科研实践环境及生活条件, 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 也有利于提高宝钢的科研、生产和管理水平。博管办希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 推动产、学、研结合, 加强学生交流和促进人才流动, 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推动我国现代企业的建设。”[1]

1995年, 先后在深圳、佛山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997年, 人事部、国家经贸委、全国博士后管委会 (以下简称“博管会”) 决定扩大企业博士后试点工作。1998年, 博管会办公室、国家经贸委技术与装备司批准36家企业扩大开展博士后试点工作。1999年人事部批准60家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2000年又在西部地区25家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在其他地区62家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至2010年底, 全国共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158家。2007年工作站招收数首次突破千人, 达1141人, 2008年招收的博士后数为1275人。1994~2008年, 工作站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6398人。

二、企业博士后发展的问题及其原因

企业博士后的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当前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思考。

(一) 企业博士后出现“空巢”现象

我国博士后的招收主要由高校和企业承担, 由高校或科研院所设立的招收博士后机构称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由企业设立的招收博士后机构称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在博士后制度的发展过程中, 相比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招收规模明显较小。以2009年为例, 全国2146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年累计招收8350名博士后, 平均每站招收3.89人;与此同时, 全国共167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全年累计招收博士后1743人, 平均每站招收1.04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均招收人数不足流动站的1/3, 其中不少工作站本年度零招收, 甚至有的企业设站后连续多年没有招收或者招不到, 出现了所谓博士后招收“空巢”现象。

“空巢”现象由来已久, 即使是在企业博士后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也存在。据人事部和全国博管会2004年的调查, 天津市企业博士后招收情况综合得分排全国各省市中第二。[2]但2001~2004年, 天津有3年站均招收人数超过1人, 而2002年略低于1人。同时, 北京、福建有两年站均招收人数超过1人, 四川、江苏连续4年站均招收人数少于1人。江苏2002年站均招收0.25人、2003年站均招收约0.5人, 大多数企业工作站连续两年都没有招收到博士后, 见表2-1。

另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查, 2004年全国1018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中有400多家为“空巢”, 根本没有招收博士后, 也没有在站博士后。浙江的67家博士后工作站中, 30家成为“花架子”。[4]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部分企业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提升形象的工具, 而不愿做踏踏实实的工作。它们为表明自己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 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业务, 需要的是招牌, 而不太关心是否真有博士后进站。[5]因此, 它们对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抱有极大的热情, 但是一旦申报成功, 热情降温而不踏实地落实博士后招收与培养工作。

浙江大学博士后管理部门还发现, 一些企业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主要是出于企业形象的考虑。企业热衷于争取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与高校联合建立科研基地。成功获得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后, 大量招收兼职博士后科研人员, 在职单位出具同意其做博士后期间全脱产的证明, 但这部分人员很少是全脱产在企业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他们只是利用假期或集中一段时间到企业工作, 一些企业也乐意这样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是企业确实招不到能全职到企业工作的合适人选;二是企业为了保住“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块牌子, 找兼职人员充数;三是企业招收在职人员做企业博士后, 从各级政府部门得到各类资助一分不少, 企业本身还可大大降低博士后日常经费的支出。[6]

(二) 企业博士后与高校“合作”问题

国家在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希望开辟一条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新途径, 发挥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各自的优势, 联合培养高水平人才, 推动产、学、研结合, 加强学术交流和促进人才流动, 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推进我国现代企业建设。同时, 规定了企业与高校在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方面的权力与义务。1997年人事部、国家经贸委、全国博管会联合发文《关于扩大企业博士后工作试点的通知》, 确立了企业博士后的指导原则。文件指出要坚持三项原则。第一, “联合招收, 优势互补”。企业与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联合招收、培养和使用博士后人才, 充分发挥流动站设站单位在研究条件、学术力量、科研资料和信息方面的优势, 发挥企业面向实践和资金雄厚的优势, 促进企业与流动站设站单位之间的互补。第二, “依托项目, 保证质量”。根据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选择市场前景好、学术水平高的研究项目, 保证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培养质量。第三, “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企业博士工作既要有利于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也要有利于设立流动站的单位学科发展、科研队伍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合作中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有关法规确定各方的技术和经济权益。[1]但经过多年的发展, 设想与现实相差较大距离。

一是企业与大学各自的研究诉求不同。大学的科研行为取向更多体现为“理论研究”与“基础研究”, 遵循理论的逻辑, 以科研论文作为衡量科技产出的标准;企业科研行为取向则更多体现为“生产”与“开发”, 遵循的是实践的逻辑, 以技术、产品和工艺的改进为评价科研成果的标准。大学和企业, 实际上达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形成了科学研究性质的分工协作。不可否认, 虽然它们的研究互有交叉, 但更多是互有侧重。所以, 用“科技”这一术语来表达它们从事研究的侧重点是合适的。对大学而言, 它在“科技”中侧重的是“科学研究”, 而企业在“科技”中侧重的是“技术开发”。应该说,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在社会进步中都十分重要, 没有重要性高低之分, 但大学和企业对它们的作用却有不同的认识, 会采取不同的行为取向。

二是企业与大学的权力与义务不对等。企业申报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大学仅是工作站的合作者。按有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文件的规定, 大学虽然不需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支付薪酬、福利, 安排科研课题, 对博士后工作进行日常管理, 但却有是否招收博士后的最终裁定权。大学需要承担的责任主要有两点:企业博士后可以使用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的科研资源;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排合作导师。客观地分析发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高校科研资源面向同行开放, 前者对企业的价值不大。后者才是实质性的, 但却不是免费的。企业要向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和合作导师支付报酬。由于要价不菲, 合作变为企业沉重的经济负担。

企业招收博士后, 需要向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工资、福利、住房、保险以及研究经费等, 创造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研究的科研条件。但是, 企业却不具备独立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的资格。因此, 一些企业出钱、出力, 但能否招收博士后, 自己却不能决定。按博管会有关规定, 企业如果连续两年不能招到博士后, 还有可能取消设站权。企业与大学的权力与义务的确存在不对等的关系。

表面上看, 企业招收博士后时, 大学占据主动, 占了企业便宜。但是, 大学也有自己的苦衷。大学与企业合作, 是企业的主动合作, 它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投资。如果大学不与企业合作, 不会影响到自身发展。大学有自己的使命与任务, 而派出合作导师是高校为企业提供的一种服务, 理所当然应该支付服务费。何况, 企业招收博士后所产生的科研成果, 除法律规定或约定的合作研究外, 高校不拥有所有权。

由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时, 对“合作”理想色彩太浓。寄予博士后制度来实现产学研是不现实的, 肩负太重的责任只能使博士后制度发展举步维艰。

(三) 企业研发总体投入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我国不少大中型企业建立起自己的科技机构。据中经网的统计, 2000年大中型企业科技机构数为7601个, 2007年增加到11847个;有科技机构的大中型企业数由2000年的6187家上升到2007年的8954家。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从2000年的44万人增加到2007年88.3万人。2006年, 大中型企业科技经费支出额达3175.8亿元。2007年, 我国科技经费筹集额中企业资金为5189.5亿元, 科技成果登记数34170项, 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总产值42426亿元。这是我国企业研发趋势向好的一面, 但与其他国家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差距不小。

单位:百万美元

表2-2是2004年R&D投入经费世界前25名的企业, 它们全部是欧美和亚太经济发达国家, 其中美国有9家、日本6家、德国4家、英国和瑞士各2家、芬兰和韩国各1家。美国福特公司研发经费高达74亿美元, 排名第一。Merck公司在美国上榜企业中研发强度最高, 研发强度为16.6%。在前25家企业中, 研发强度最高的阿斯利康公司 (Astra Zeneca) 年度研发经费为52.51亿美元, 研发强度达17.7%。亚太国家中日本丰田公司研发投入最高, 为70.52亿美元;研发强度最高的企业是松下公司 (Matsushita) , 研发强度为7.1%。美国著名的信息技术企业微软、IBM、Intel和HP等也榜上有名, 排名第25的HP公司研发投入达35.02亿美元, 而微软的投入高达61.84亿美元。微软2003年的研发经费为77.79亿美元, 研发强度为21.1%, 是该年度投入研发经费最多的企业。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科研的投入也存在不足, 一些企业难以拿出足够的科研经费, 特别是担心科研投入不能产生及时效益, 往往不愿对博士后进行科研投入。

(四) 部分博士不愿去科研实力不强、地处偏僻的工作站

有些企业, 特别是一些知名度不高的民营企业, 因所在地交通不便、研究条件不好, 对博士后缺乏吸引力。即使一些企业给博士后提供的薪酬较优厚, 但申请进站的人还是很少。一般而言, 博士毕业生更希望到大城市的高校、科研院所或大型企业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不愿到地处偏僻的企业工作。[6]

博士去高校做博士后, 他们认为高校思想活跃, 接近理论前沿, 方便和导师沟通, 有丰富的图书和信息资源, 时间安排方面也比较灵活, 做科研有良好氛围。同时, 还能够发表高水平的论文, 为留校和职称晋升打下基础。而博士去企业做博士后, 一是要按照企业的要求做项目, 企业的要求与自己的学术专长不太吻合, 甚至认为企业的项目学术含金量不高。二是研究会面临较大压力, 企业关注短期利益, 希望尽快出成果。三是一些企业对研发活动的理解不够深刻, 缺乏正确的风险意识, 不愿意对研发投入足够的经费, 影响了研发活动的正常开展。

除此之外, 如果一些企业的博士后招收还没有形成规模, 制度不够健全。博士后要自己去协调和处理与技术部门、主管领导、财务部门、人事部门、后勤部门等的关系, 费时费神而影响自己的研究活动。同时, 去地域偏僻的地方还享受不到对博士后子女读书、户口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三、企业博士后发展的变革

企业博士后发展的改革, 必须基于我国企业博士后发展的国情, 同时兼顾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

(一) 企业自主决定与大学的合作

由于企业与大学各自的研究诉求不同, 双方合作招收博士后不仅没有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而且还造成双方的隔阂与矛盾, 加重了双方的经费与人力投入。要保障企业博士后质量, 需要在企业申请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时严格评估, 在招收与培养过程中卓有实效地开展两年一次的自评以及五年一次的综合评估, 而不应将合作招收作为保障企业博士后质量的措施之一。

企业可以自主决定与大学的合作, 也可独立招收。企业独立申报设站, 自主招收和开展有关博士后的工作, 它包括自主确定招收人数、博士后待遇、博士后研究项目, 博士后出站评估标准, 并自主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施自我评估与自我管理。如有研究和工作需要,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自主确定与大学及大学教师个体的合作。

(二) 筛选企业设站申请与实施退出机制

筛选的企业一定要与国家提倡的产业政策相吻合, 使博士后制度更好地为国家新兴产业服务。如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提出的11个重点领域: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国防。又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除了国家规定的新兴产业外, 企业博士后设站筛选还要坚持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在大中型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开发、科技创业园区等。一方面, 它们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 产业方向比较稳定;另一方面, 更有利于招收的博士后研究团队具有规模效应。

在对企业设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筛选的同时, 实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退出机制。博士后退出机制包括制定招收与管理过程中制度措施以及如何实施退出等。它是保障博士后制度健康发展和提高博士后质量必不可少的制度。

(三) 国家对企业博士后实施资助

我国博士后招收类型可划分为“国家资助招收、企业招收和自筹经费招收”三类, 它们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由谁出资招收。目前, 国家资助招收与企业招收的博士后各占25%~30%, 高校或科研院所的自筹经费招收约占50%。

国家资助招收博士后的主要待遇包括每年生活费5万元和租借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如果将住房租金按市场价折合人民币2~3万元计算, 目前国家资助招收的博士后经费为一年8万元左右。假设某一企业每年招5个博士后, 每个博士后在站时间为两年, 那么在站的博士后数量将达到10个。这样, 该企业每年招收博士后需支付福利经费80万。这还没有计算博士后在站期间开展研究需购买的材料、药品、仪器等费用, 更不包括企业建设科研实验室费用。由于企业招收博士后有一定困难, 绝大多数企业已将博士后生活费提高到10~15万元, 但高成本也使一些企业不愿招收博士后。

为减轻企业负担和扶持高科技企业发展, 有必要对企业招收博士后采取保护措施。对于高科技企业招收的博士后, 也享受国家资助招收的博士后一样的生活费资助, 而由企业不低于1∶1配套经费负责博士后的住房等福利。这样, 既可促进企业博士后发展, 又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实际上, 对企业科研的资助在国际上是通行的做法。它的好处在于, 既可以避免直接补助企业而产生企业的不公平竞争, 降低世界贸易摩擦的可能性, 同时又鼓励与促进了新兴产业成长, 能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当前, 我国在站的企业博士后为5000人左右。如果国家为企业博士后的生活费买单, 每人每年资助5万元, 一年增加财政投入2.5个亿, 但它为国家的产业振兴和创造的经济价值却难以估量。因此, 对企业博士后资助不失为一种战略性与策略性措施。

参考文献

[1][7]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博士后工作文件资料汇编 (1985~2007) [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8:381, 383.

[2][3]杨鑫传, 袁长青, 张晶, 郑巴音.天津市企业博士后工作调查报告[J].中国人才, 2005, (10) :24.

[4]张乐.新增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为何叫停[J].科技信息, 2004, (11) :21.

[5]冯支越.企业博士工作中的现存问题和改进措施[J].中国博士后, 2003, (1) :23.

[6][9]赵雪珍, 刘继荣.浙江大学企业博士后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J].中国博士后, 2008, (4) :38, 46.

企业博士工作站 篇8

博士后研究方向: (一) 远距离无线自组网式安全监控系统 (1人) ; (二) 矿山尾矿库溃坝灾害防治或矿山采空区灾害探测技术研究 (1人) ; (三)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与协调过程组织行为规律研究 (1人) 。

截止日期:2008年12月30日联系人:张英喆, 裴春雁联系电话: (010) 64941348 (兼传真) , 64941358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00029)

企业博士工作站 篇9

近年来, 南阳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着力打造创新型南阳, 切实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进工程纳入全市中长期人才规划, 作为重大人才工程强力组织实施。截至目前, 先后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家、博士后研发基地12家, 累计进站博士41名, 出站博士22名, 在站博士19名, 先后获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奖励67个, 受理、授权专利284项, 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41篇, 出版专著5部, 累计新增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2亿元。通过“筑巢引凤”, 实现了产学研有机结合, 带动了高层次人才培养, 加快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 壮大了支柱产业, 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南阳市人社局)

又讯:

近日, 河南省人社厅公布了201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 南阳市共有5名优秀人才获此殊荣, 分别是河南赊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王贤、南阳二机石油装备 (集团) 有限公司刘俭、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有限公司张刚、南阳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王林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方家选。他们都是在专业技术和高技能工作岗位上取得了突出业绩, 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业绩、成果和贡献得到同行和社会认可的优秀高层次人才。

上一篇:问题解决式学习下一篇:发挥档案服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