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教学法

2024-09-21

典型案例教学法(精选12篇)

典型案例教学法 篇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 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素质教育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而典型案例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体现。临床医学是建立在解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之上的, 属于自然科学, 但它的实践对象是人, 人最大的特性是社会性, 又属于社会科学, 这就决定了现代医学不仅仅是技术的载体, 还是一组范畴构成的精神张力的生命感, 它是科学与人文的交织与冲突。医学生的教育有着其特殊性, 需要理论结合实际, 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改变, 教学评价体系也较之以往不断进行着改革。临床医学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去优化临床教学方法, 才能使临床教学不枯燥, 一直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探索、发现、总结一种生动活泼、科学合理、浅显易懂的教学模式, 从而赋予传统教学模式以新的内涵, 典型案例教学法是这种探索、发现的总结, 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 儿科学的学习以基础课、专业课、见习及实习后毕业的形式进行[1]。随着社会发展, 在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基础上, 增加了幻灯片制作, 通过多媒体, 运用图像、声音、视频等, 使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但其专业理论教学仍采取以教师为主导, 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与实践容易脱节, 学生自我思考的机会极少, 只能被动地、填鸭式地跟从教师的思路去理解, 使学生在临床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很大的欠缺。但现实中医生最为重要的技能恰恰就是独立自主的分析病因, 从而采取对应的治疗手段。随着儿童患者及其监护人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 医学生在儿科见习、实习期间个人或者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发减少, 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

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医学院校的教学形式比较灵活、科学, 典型案例教学法就是欧美发达国家很多学校纷纷采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采用和推广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和丰富, 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归纳和总结。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教师预选一些本专业的典型案例, 在理论课结束后即给予学生, 并开出相关参考书目,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仔细地分析研究这些典型案例, 结合理论教学和相关的参考书目, 重点解决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等问题, 自我归纳、总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将更多时间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 教师不再完全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 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分析病例。最后对讨论案例进行概括和总结, 分析学生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以更为互动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消化书本知识。

儿科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为基础, 以案例为先导。模拟现实场景, 化无形为有形, 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紧地联系起来, 重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典型的临床案例充满探索趣味,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日后良好的临床工作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典型案例的教学方式,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由配角转为课堂的主角,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显加强, 扩展了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对此, 国内部分学者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试验, 通过采用传统教学法与典型案例教学法对照试验。在学期末, 采用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数据, 结果显示:无论是理论考试成绩还是病案分析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2,3]。发现典型案例教学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迪临床思维、锻炼分析能力、理论与临床联系和对重点及难点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等方面很有帮助, 对于广大的医学生今后进入临床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应用典型案例教学法在儿科的教学中, 应注意: (1) 典型案例教学法一般需要较多的时间, 对教师和学员的要求也比较高, 因此在案例选择中, 应有较为完善的总体规划, 精心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 在保持案例的真实性、针对性、趣味性的同时, 能准确地表达课程的理论知识, 满足教学的需要, 且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 讨论题要准确, 富有启发性[4]。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引导, 起到一种“导演”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病案复杂的材料中, 运用儿科学中相关理论知识、原理和方法对病案进行分析和讨论, 以便获得疾病的处理知识, 使得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及掌握儿科学书本的理论知识。

而在案例的选择上尤其要注意: (1) 要将儿科学的医学科学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医生是一个有着广泛兴趣和真实感受的具有社会属性的人, 他不是一架医疗机器, 只有这样, 他才能不把坐在他面前的病人当做有生理上或心理上疾病的人, 而是一个完整的人。 (2) 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儿科学的任务是保障儿童健康, 提高生命质量, 内容复杂, 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很多, 治疗对象情况也比较复杂, 所以, 教师必须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 精心挑选、整理出代表性较强的儿科教学临床案例。这样将儿科学理论与临床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 才能使同学们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 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3) 选取的案例要有典型性。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和高科技辅助工具的医学广泛应用, 加之环境因素的影响, 儿科疾病从病种和诊疗方式上较之过去也有了不小的变化。因此案例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典型案例,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多方面、不同角度地去分析判断, 选取不同的诊疗手段, 再加以教师的分析。这样, 通过案例教学, 就能从典型案例中, 抓住相关疾病诊疗的要点。 (4) 针对性要强。典型案例应有意识地选取具体生动和形象的典型案例,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主动地去调查研究病史和分析评价病因, 这样也更有利于对选取案例中的重点、难点环节的认识和掌握。 (5) 选取的案例需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中国医改和现实经济情况, 国外的一些典型案例未必适合中国的国情, 国外的处理病情的手段也未必适合在国内采用。因此, 在选取相关典型案例的同时, 要适当地对案例进行修改, 同时, 要多选取国内发生的典型案例。

在今后儿科学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临床医学意识、临床医学思维、临床医学的判断能力与疾病处理能力, 将医学科学与人文关怀紧密地结合起来[5], 以更好地适应日后的临床工作。

摘要:典型案例教学方法通过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 让教师与学生在案例讨论与分析处理中充分的互动, 调动学生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的兴趣, 激发学习主动性, 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笔者探索典型案例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应用, 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临床医学思维。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儿科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丁宗一.儿科医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J].中华儿科杂志, 2004 ( 3 ) : 161—165.

[2]王宏, 符勤怀, 李君, 等.典型案例教学法在儿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 2 ) : 72—73.

[3]王晓红, 李晓红.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 19 ( 9 ) : 1115—1116.

[4]刘百祥.病案分析法在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中的探讨[J].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3, 9 ( 4 ) : 96—97.

[5]王一方.医学是科学吗:医学人文对话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5—184.

典型案例教学法 篇2

r>

三、措施

1.训练学生如何审题,把所有容易出现的题目都罗列出来,让他们多思考。

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演绎的能力

列出所有的题型,教会他们如何拓展、延伸、使答案既不偏题,又能答到知识点上。

3.理出容易混淆的概念,反复辨别

4.抓住基础知识不动摇,使他们在中考之前基础扎实,思维清晰,遇到各种题型不慌不乱,争取最佳状态,最

优成绩。

教学反思案例三

试卷分析:

这份试卷对基础考查较多,涉及到教学各个方面, 难度不大, 但紧扣课本, 从反馈看, 学生掌握情况各不相同,这一部分很好地反映了学生的基本功状况, 便于以后教学的针对性。

在阅读方面,学生理解上没有大的困难,但做题时方法需要指导,特别是扣准中心把握主旨一类题。

教学反思

1.由于刚接收这两个班级,在师生磨合上需要些时间,初一至初二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个转变,因此教师开始把重点放在创建师生配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上,在经过两个月后已初见成效,师生间沟通也呈良好状态。

2.两个班学生基础都较薄弱,平时不太注意书本,很多人没有养成复习的好习惯,且对基础的字词,课文的默写较轻视,这在平时的听写、测试中有

明显表现,针对这一状况,教师格外注重默写等基本功,但目前为止,成效不十分理想,必须继续强化。

3.要重视笔记,由于是实验班,课堂效率还是较高的,但学生不太重视笔记,或是只抄板书,或是记录零散,回家后更不复习,以至讲过的内容无法掌握,以后需对记好课堂笔记做适当指导,并不定期检查记录及掌握情况。

4.加强阅读训练,拓展学生思维,充分利用学生现有资源,以课内集体精讲,课外自主练习结合的方式,完成一批优秀阅读的训练,题在精,不贵多,但矛盾是学生课外没时间做语文题。

5.强化作文训练,把这作为以后教学的一个重点,上半学期由于几次征文活动,正常的作文教学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讲评的机会较少,但通过考前个别指导看,还是很有帮助的。

6.要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可以使有些工作落到实处。作为中途接班的教师,也格外需要

家长的配合。首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这个信息渠获取资料、运用资料,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时代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要创新,首先要紧随时代步伐。在学习课文时,学生不仅渴望了解作者,更想身临其境去看一看那榕树、那鸟。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课堂教学插上了翅膀,学生的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以不断激发。其次,课文课程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及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枝繁叶茂,众写欢乐歌唱。作者巴金以朴实优美的语言赞颂了这自然景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情感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语文课上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文本身就有语言形式上的美,并从中

可以展开想象,感悟作者美好的感情,并结合生活实践受到没的感染,培养了审美的情趣。这节课中学生感受到了动物间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统一的美,感受了巴金饱满的情感,培养了发现美、感受美的乐趣。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教学中将学生引入了物我同一的境界。我既是树,你既是鸟,树鸟相互欣赏,形成整体。最后,在课堂中倡导学生充分朗读,自主体会,独立创作,力求体现主动参与,合作互动的教学境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由于教学时间调空不当,致使学生在读文时读得不够充分,后面的自主感悟、换位整合没有充分展开,使学生未能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今后,我应倍加努力钻研、探索、提高自身素养。

《梅花魂》教学反思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课文主要讲述了身在

案例教学中自编案例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 自编案例 案例的选择 案例呈现

案例教学法,从广义上讲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教与学两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案例教学中出现的案例,一种案例是教科书中已经存在的案例。这种案例适应的范围很广,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它容纳了最一般的地理知识和最基本的地理原理,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但各地条件不同、学生基础也不一样,对教科书的案例理解也不同。另一种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编的一些教学案例。这样的案例有着书中原有案例无法取代的好处,一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编写,使问题更容易得到处理;另一方面,可以编写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些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要把自编案例的好处发挥到极处,这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第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编写的大方向最好以学生身边的乡土知识为背景。学生在自己的家乡生活了多年,在衣、食、住、行、吃、玩、语言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深刻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案例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增强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意识。在展示案例时,学生感到很真实,很亲切,而不是空洞和无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由近及远地认识遥远、生疏、抽象的事物。

第二,案例材料的搜集

现阶段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材料;或者从一些市志、县志资料中获得;或者从自身的一些经历中总结出的;所要的这些材料不是一朝一夕能收集全的,要平时不断的积累或者留意新闻动态。如果只讲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不提及现在,那还是离学生很远,学生还是知之甚少。所以要把握案例的实时性,使案例新颖化,不断的吸引学生去分析、解决他们身边最热门问题。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要时刻留意周围

的信息,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只有教师先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能学以致用。

第三,案例的整理

案例必须具有最能反映某一原理、规律的作用和功能。案例的使用,必须能揭示这一原理或规律。搜集到的乡土材料会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一个地区的概况、动态。如何把复杂的材料简化,就成了编写案例的一个重点。编写案例要依据教学大纲,要符合课标要求,抓住主体,不能离题太远。这样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的分析材料,把与教学有关的材料留下。尤其是一些符合教学内容并且是一些实时情况的材料要留下,使案例具有实时性。

有用的材料收集起来后,还要用一些精炼的语言把选好的材料整理出来。这个工作量是比较大的,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样的材料呈现出来,既能完成课堂任务,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案例问题的创设

材料整理出来,只是成功案例的一部分,还有的就是案例问题的创设。要编写一个成功的案例,问题的创设要科学、合理、有效,数量要适当。问题要能体现出课标的要求,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案例教学中出现很多无效问题,学生的兴趣就会逐渐丧失,就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也浪费了教学时间。所以创设的问题尽量不要出现“是不是”“对不对”“是吗”这样的选择性问题。

第五,案例的呈现

自编案例呈现要完整。这一点尤为重要,一个完整的案例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事件,前后相连,情节完整,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若将案例分片段来呈现,就不能称为案例教学了,可以叫“印证教学”了,也就是用各种例子来证明某一结论是正确的。同时,学生也不能从整体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得出的结论只是片面的,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自编案例呈现时要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尤其是地理教学中,案例呈现时,如果只是一味的用文字的形式出现,学生看也看累了,所以适当的加些图片、声音,这样学生在把握整体材料时就不会感觉到很疲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兴奋点。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光瑞.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案例教学[J].地理教育.2008,1

3.江静华.地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及提高策略初探[J].地理教育.2008,1

4.周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应用与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5

典型案例教学法 篇4

相比语文和英语等文科科目来说,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都是较强的,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文科科目那样活跃,而是一门较严谨的学科。在数学课程设置逐渐深入的情况下,很多同学往往会因为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态度不对、学习习惯错误等原因而使得数学这一科目成绩较差。而后随年级的增长,数学的难度也在增加,这就让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如此循环往复,使得我国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和困难。

1.我国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与案例式教学策略的积极作用

1.1我国小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不高

我国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处于被动的状态,为了应付每次的考试而学习, 而且小学生还处于思想不成熟的阶段 ,自身的主 动学习意 识不强 ,学习目标 不够明确 ,这样一来 很容易造 成教师对 数学这一 科目的教 学难度加大。 经观察可以发现, 我国很多小学生都有错误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薄弱。很多小学生的家长由于长期外出打工、忙于工作或个人文化水平较低等,没空看管孩子学习和作业,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放松状态,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数学成绩下降,于是学生逐渐对数学这一科目的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只会使其学习形成恶心循环。案例式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方便其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使得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更简单的学习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1.2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的小学生较多, 因而逐渐有了一定的竞争力,在这种社会现状下教育工作者在对小学数学教学方面就只重视考试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不授予学生对数学这一科目的学习方法,只一味授予学习重点,小学生只能接受枯燥无味的知识然后通过不断重复等各种方式达到牢记的目的。同时教育工作者还会在每一次考试前把教材的内容进行压缩,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让学生接受,在时间不充裕时还会占用一定的课余时间进行加课辅导,这就在无形中加强了小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在学习数学时思维不活跃,缺乏创新意识,个人能力无法得到发挥。还有些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为了让小学生在每一场考试中从容应对, 正常发挥,就在课上课下通过不间断地试卷练习的方式让学生逐渐适应考试,把原本应该有趣的教材知识转化成了各类枯燥的练习题。学生在成长阶段应有的灵活思维都变得迟钝,数学的魅力也被各种练习题所埋没, 小学生每天在一堆重复的劳动中也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采取案例式教学策略, 这样能够大大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和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为小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供保障。

1.3教师的个人专业水平及教学设备不一

虽然我国已经有大部分小学院校已经采取多媒体教学,但也只是依靠于黑板和粉笔及简单的幻灯片进行教学, 这样的教学并不能调动学生对数学这一科目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无法在创造中学习。而且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个人专业水平不一,多数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就不够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就只会依照教材适当进行浅层面教学, 无法深入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 也无法为小学生提供一定的便于数学学习的学习方法,这就使小学生不能接受到较深入的数学知识。

2.案例式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1案例式教学的意义及方法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将较隐形的知识向显性转化的教学方法,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所具案例一定要贴近实际,真实性较强,便于小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该案例也要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难易程度适中,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供有力保障。

2.2教学中所举案例要具有真实性

在我国各方面都迅猛发展的现状下, 数学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渐改变了原本以获取高成绩为主要教学目的的思想,而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学会在实际中的应用作为主要的数学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现实进行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思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社会。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一定要有真实性这一特点,在设立各种教学任务时都以实际出发,譬如在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如“100-37-29=?”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实际情景:小明的妈妈出去买菜,一共带了100元钱,在购买土豆和鸡肉时共消费37元,然后又购买汤圆和白糖共消费29元,小明的妈妈还剩下多少钱? 这种依据于实际的案例不但不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而且在今后实际应用中也大有帮助。

2.3案例式策略要有开放性

在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时所采取的案例也不需要规矩不变的模式, 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譬如在对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让学生知道正方形、长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求法,然后根据其公式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有学生认为, 若将一个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向内对折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该长方形的长为三角形的底边的二分之一,长方形的宽是该三角形高的二分之一,因此该三角形面积为长方形的两倍,即三角形的底边长×高÷2。

让学生推向不同的解决方法: 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将两个边对其拼成平行四边形,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底边×高,其中底边为二分之一三角形的底边长,高为三角形的高,该公式所得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因此三角形的面积为底边长×高÷2。

第三种解 决方法 : 把一个三 角形纸片 的顶角平 行折向底边 , 然后沿折 痕将三角 形剪为两 部分 ,即梯形和 三角形 ,再将其中 的三角形 进行中间 对折并沿 折痕剪开 ,所得两个小 三角形分 别放置于 梯形的两 边 ,可以得到 一个长方形 。此时长 方形的面 积为底× 高 , 该长方形 底为三角 形的底 ,高为原来 高的二分 之一 ,因此三角 形的面积 为底边长×高÷2。

这样就让 小学生凭 借自主思 维实现该 堂课的教 学目标,改变原本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课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激发其创造性。同时学生也能够透彻地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由来,不再是死记硬背,不但使得课堂的趣味性大大增强, 而且学生在对数学学习中的兴趣不断提高 ,自主学习 能力大大 增强 ,既获取知 识 ,又形成获 取知识的能力。

3.结 语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与典型案例分析 篇5

(发表日期:2010-12-23 09:15)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我要分享 周明虎 汪木兰 封世新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7 摘 要:总结了“项目教学法”基本程序和实施模式中“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检查考核评估—总结评比归档”5个阶段,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和常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显著区别,然后以数控加工与维修专业方向实施系列化项目教学为背景,详细介绍了“CAD/CAM应用”和“数控机床电气设计安装”两个项目教学典型案例的具体实施过程,为推广应用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借鉴。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大工程观

1998年,南京工程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与德国政府合作共建“南京自动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简称BAN项目),旨在学习借鉴德国高等工程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开展应用型高等工程(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并采用了德国“3+1”的教学模式,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数控加工与维修专业方向作为试点,进行了“小范围、大幅度”的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经过十多年的改进与完善,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培养的专业人才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为此,本文主要对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现代认知心理学思想、自适应学习理论和探索性学习架构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其目的是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出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学研究和分析问题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等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执行全过程包括收集信息、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落实、成果展示与结果评价等。一般情况下,其基本程序和模式至少应包括以下5个阶段:

1.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由教师围绕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和专业知识模块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并与学生一起充分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实现目标和具体任务。

2.制定工作计划

以学生为主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流程,并注重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与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力保项目计划切实可行。

3.组织项目实施

确定学生各自的分工和合作的形式,并按照自己制定的步骤和程序有效地开展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碰到问题时要求及时地与同学或指导教师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4.检查考核评估

对项目实施过程以及完成的成果,指导教师进行检查、考核和评分,师生共同讨论和评判项目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成绩评定的原则和本项目的整体分析。

5.总结评比归档

师生共同对项目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并对学生或学习小组在该项目中的表现进行互相评比,结果按一定比例计入总分,最后将项目的成果(包括实物、软件、数据、资料和总结等)全部进行归档保存或集中展示。

二、项目教学和常规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之间的区别

项目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等环节对比具有明显区别,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项目教学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实践性课程,已经不再是某门理论课程或主干课程的附属,也不再局限于某个学科和课程。而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至少在两门课程以上,甚至于跨学科。学生通过项目的参与和亲自动手,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的水平,特别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相互支撑。

2.项目教学的指导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惟一中心,而是从传统教学的主角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学习辅导者。在整个项目教学中只有在第一阶段明确项目任务时以教师为主。在随后的第二、第三阶段,即制定计划和项目实施两个阶段学生逐步成为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把学生引入项目中后退居到次要的位置,随时准备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最后的两个阶段则是教师和学生共为中心,进行总结评估和分析得失。

3.整个教学活动不光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取,通过以上5个阶段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行为模式,学生的计划、组织、分析、合作和评估等非专业的社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而社会能力正是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体现从业能力的关键能力之一。

4.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要我学)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我要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5.传统实践性教学方法往往是封闭的、单向的、灌输式的;而项目教学法则是开放的、双向的、互动式的,具有较多的自主学习的成分,不少项目学生可以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自由发挥,减少了条条框框,与指导教师可以进行更多的平等交流,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可以将知识和技能学活,更能激发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也是将来学生从业能力的关键。

6.项目教学一般都以团队学习的形式进行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特别在我国多为独生子女,合作能力先天不足,在教学环节中潜移默化加以锻炼,尤为重要。

7.项目教学中教师尽管不再是绝对的主角,但工作更重、责任更大,需要在项目执行之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确定项目内容、任务要求、工作计划、评价方法,设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要考虑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项目的承受能力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把握每个小组乃至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指导、保证进度,正确评判、不失公平。

8.项目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求讲授理论,还要能讲授实践课程;不但要会讲,还要动手做、给学生做示范,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并能解释、解决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所以“双师”(教师、工程师)乃至“三师”(教师、工程师、技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项目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三、典型应用案例分析

南京工程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了尝试,围绕专业主线开发了系列化项目教学,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这些项目先易后难、有机衔接,并有其他实习课程配合,作为系列项目教学的基础。

现以数控加工与维修专业方向为例,设计的系列化教学项目有:数控机床测绘和CAD绘图→零件的数控加工→CAD/CAM应用→数控机床机械装配→PLC应用→数控机床电气设计安装→数控机床调试维修。相配套的其他实习教学环节有: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数控编程操作实习等。整个进阶形式和各个教学项目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下面继续对其中的两个项目教学案例进行介绍。

1.“CAD/CAM应用”教学项目

在项目开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40学时的CAD/CAM理论课程。这个项目为期4周,其任务就是通过练习掌握软件的熟练使用。指导教师给出一些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然后,每个人自己选择1个任务,自由设计并加工出1个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三维曲面的零件,其具体步骤是:用CAD进行建模造型→用CAM生成加工程序→选择工件材料、刀具和夹具→数控加工仿真→检查修改完善加工程序→将程序从计算机传送至数控铣床→操作数控铣床将自己设计的零件加工出来,并且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都要达到设计要求。最后,由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项目讲评和总结。

该教学项目的直接目的是完整地、熟练地掌握CAD/CAM技术的应用,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用到的前续知识和技能有:金属材料、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刀具、数控加工工艺和夹具、CAD/CAM理论等。通过该项目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将这些知识融合在一起加以应用也是与将来的实际工作岗位相吻合的。最后的项目成果也不千篇一律,有人设计的是手机模型、有人加工了1个学校的徽标、也有人做了1位圣诞老人,等等。每件作品都倾注了同学们的热情和心血,对自己的作品人人都爱不释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高,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数控机床电气设计安装”教学项目

该项目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安装、接线、调试1台真实数控铣床的电气控制系统,一般按5人左右组成1个项目小组,每人先独立进行设计,然后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交流和修改,最后形成1份比较完整的设计方案,由指导教师进行讲评和修改。方案设计通过以后,学生领取该系统所需要的电气安装底板、电气元器件、电线电缆、接线端子、工具和量具等,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完成电气控制系统的接线。在接线完成以后,先由学生自行检查,再由指导教师审查,然后才能通电调试机床,各种预定功能的实现即标志项目基本完成。最后,指导教师还要就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点评,和学生们一起进行全面总结。这个项目学生将应用所学过的机床电气与PLC、数控技术等课程,电工电子实习中掌握的技能。项目执行过程中学生先动脑、再动手;既要与指导教师交流、也要与同学合作和探讨。将数控机床外围电气控制系统从理论到实践、从图纸到实物有机地对应起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四、结束语

学生通过系列项目教学的参与和亲自动手制作,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的水平,特别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相互支撑。对本专业涉及的主要技术和关键技能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一定程度的掌握。学生通过项目教学的训练,掌握了本专业应当具备的主要核心职业能力(例如,数控机床编程操作、CAD/CAM应用、数控机床电气设计安装、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这些核心能力将成为学生打开企业大门的关键“钥匙”,也提高了他们就业后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论基于案例研究的案例教学 篇6

关键词:经济法;案例教学;案例研究

一、问题的提起

经过三十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提出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标志,法学教育界与实务界全面确立了对法学教育目标与方法的共识,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应当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搞好案例教学。

实际上,无论是为了四年级的本科生参加全国统一司法考试的需要,还是大部分同学毕业后走向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需要,甚至为了让法学院的学生们面对法律咨询、现实中的法律事件,了解当下司法对于案件裁判的基本思路与立场、了解法官解释法律适用法律的基本规则与方法,必然成为法学教育的应有内容,也使得案例教学成为当下之必需。

但问题在于:如何进行以及搞好案例教学?而这又取决于我们为何需要案例教学,也即案例教学的目的何在?

如果说,案例教学只是为了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法条与法学原理,则通过寻找一起典型的案例,或者杜撰一起简单的案件,自然能够进行甚至搞好案例教学。不过,这种方法实际上只是“例案教学”而已,是将案件作为一个例子让学生了解,将抽象概括的法条与法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张三、李四之间的行为与关系而已。虽然在法学教育中这种方法是必要的,但在笔者看来,其并非案例教学的全部,更非案例教学的核心与主要内容。

在笔者看来,案例教学的目标应当就是法学教育的全部目标,案例教学应当是法学教育手段与方法中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因此与其他教学方法一样,以“培养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为目标。就“经济法学”这一具体的部门实体法课程而言,作为课堂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服务于法学人才培养中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就知识目标而言,不仅要了解经济法各法律部门的主要法律文件及其规范内容,还要了解这些法律规范背后的法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更要了解社会经济生活实践特别是执法与司法实践中对这些法律规范的运用与解释;就能力目标而言,则通过相关的案例教学,培养与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释问题、论证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着这样的目标定位,本人尝试着在经济法学课程教学中全面引入案例教学的方法,以此寻求改变长期以来国内经济法学教学枯燥乏味与庞杂肤浅的印象。

二、案例教学的展开

1. 问题的发现:类型化案例的搜集与裁判思路矛盾的展开

一直以来,承继大陆法系传统的我国法学教育,往往是从概念、特征的讲解中开始课堂的教学,令学生在被动接受中完成体系化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而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一局面。

例如,在“经济法学”的“经济法总论”部分,经济法主体的内容(经营者、消费者、政府等)完全可以从概念、特征、区别、联系等方面进行讲解,但一者往往难以吸引学生的关注,二者也难以训练学生的法律能力。因此,笔者通过梳理《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中相关的案例,整理出两个裁判结论与思路完全相反的指导性案例,展现给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在郑雪峰、陈国青诉江苏省人民医院一案中,鼓楼区法院认为省人民医院不是经营者,因此该案不能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在宜昌市妇幼保健院诉宜昌市工商局一案中,宜昌市两级法院均认为妇幼保健院属于经营者,因此能够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

这两个案件共同的问题在于:公立医疗机构是否属于经营者?通过讨论及分析,有关经济法主体的内容得以渐次展开:司法裁判的分歧在于对经营者营利性特征的不同认识;商法层面的营利性要求;竞争法与消费者法对于经营者营利性要求的区别;经济法主体的特殊性。

2. 法条的深化:系列案例的积累与新制度的形成

在有关反不正当竞争法或者经济法的教材中,对于不正当竞争经营者的民事赔偿责任,一般都是针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而展开的。该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对此,教材的一般讲解是:“赔偿额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法,即以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为赔偿额。二是拟定法,即以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得的利润为赔偿额。”[1]然而,只要结合法律实践,学生不难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原告无法确定自己的直接损失,或者也无法举证证明、确定被告的侵权所得,那么原告还能获得赔偿额吗?对此,一般的教材往往避而不谈,或者转而讨论该条法律责任规定所存在的缺陷(如没有规定惩罚性赔偿)。

如果我们搜集整理《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所公布的有关不正当竞争案件的指导性案例,则会发现大量的案例均使用法院“酌情确定赔偿额”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只要将处理这一赔偿问题的系列案例加以总结梳理,就不难发现司法实务的这一变迁过程与规律:严格适用第20条——没有证据就驳回赔偿的诉讼请求——以商誉损失或广告费用为赔偿额计算依据——借鉴知识产权法定赔偿制度酌情确定赔偿额[2]。如果向学生讲解或者组织讨论这些案例,则学生们不仅迅速地掌握了司法实践中的制度运作,更能够加深对法律条文、法律漏洞、法律发展规律等问题的理解与认识。endprint

3. 制度的比较:中外案例的比较阅读

在经济法学课程体系中,经济法律责任一直是理论研究、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难点,即在传统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宪政责任以外,是否还可能存在着独特的经济法责任形态与形式。而199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所规定的“加倍赔偿”被经济法学界诸多教材与学者视为经济法责任的重要形态。无论是从经济法学体系而言,还是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重要制度而言,惩罚性赔偿制度都是课程的重要一项内容。

如果仅从理论学说的介绍与比较而言,自然可以“王海现象”及相关案例为素材,结合《食品安全法》第96条所规定的十倍赔偿制度,针对知假买假者的消费者身份、欺诈的构成、损害的要件、赔偿的基数、赔偿的倍数等展开讲解与讨论。但是,如果能够结合权威性的司法案例,特别是指导案例,对于学生而言,则不仅可以了解司法的最新动态,而且也同样更为直观、深入地了解与研究惩罚性赔偿制度。这两年,最高法院相继发布了两个指导案例,对消法第49条、食品安全法第96条的运用表明了立场。

第17号指导案例的案情是:原告张莉向合力华通公司购买雪佛兰轿车一辆,合同规定该车为新车。3个月后张莉在汽车保养时发现该车在销售1个月前曾进行过维修,故诉至法院索赔。被告辩称车辆曾经维修的信息已在销售时告知原告(并以优惠价格销售)。法院认为被告证据不足采信,认定被告售车时隐瞒了车辆的瑕疵构成欺诈,故判令退车、还款并增加赔偿原告的损失(即车辆购买款)。其裁判要点是:为家庭生活消费需要购买汽车,发生欺诈纠纷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处理;汽车销售者承诺向消费者出售没有使用或维修过的新车,消费者购买后发现系使用或维修过的汽车,销售者不能证明已履行告知义务且得到消费者认可的,构成销售欺诈,消费者要求销售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加倍赔偿制度,并对美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相应的比较,可以在这一问题的讲解,介绍与该指导案例非常类似的美国宝马公司案比较。

1990年,戈尔医生以4万多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宝马轿车,开了9个月以后才发现该轿车的车盖、车身等都曾经被重新喷过漆,遂以被欺诈为由诉至阿拉巴马州的法院。原来该汽车在从德国厂家运送到美国的过程中因遭酸雨而受损,公司遂予以重新喷漆。但北美宝马公司有一项内部政策,如果重新喷漆或修理汽车的费用不超过该车零售价的3%,则该车仍作为新车销售且不告知零售商。因为该车修理的费用只有600多元即不到3%,故戈尔医生未被告知这一信息,这一行为在阿拉巴马州已构成欺诈。陪审团审理时了解到,该车因重新喷漆而贬值10%即4千美元,北美宝马公司在全美国销售了此类汽车(即修理或重新喷漆的费用未超过零售价的3%故向购买者隐瞒了修理信息)共计983辆(其中阿拉巴马州14辆)。在确认宝马公司的欺诈行为后,陪审团裁决被告支付补偿性赔偿金4千元、惩罚性赔偿金400万元。初审法院确认了这一裁决。在上诉审中,阿拉巴马州最高法院将惩罚性赔偿减为200万,主要原因是认为不能将该州以外的行为计入惩罚性赔偿的计算之中。

该案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后,被认为惩罚性赔偿数额过于巨大而违反了宪法第14修正案的正当程序条款,因此被撤销并发回重审。最高法院还在此案中确立了审查惩罚性赔偿数额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受谴责性程度、惩罚性赔偿与补偿性赔偿的比率、惩罚性赔偿与类似行为的相应处罚的比较。针对第二个要素,最高法院认为,本案的200万元惩罚性赔偿是原告实际损害的500倍,也是该州14名购买此类宝马车消费者全部损失的35倍,显然是惊人的,远远超过了最高法院曾经在1991年Pacific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 v. Haslip案中提出的4:1的比率,也超过了最高法院在1993年TXO Production Corp. v. Alliance Resources Corp.案中提出的不能超过10:1的比率。后来,阿拉巴马州最高法院在重审该案时,将惩罚性赔偿从200万调整为5万元。当然,按照该院Cook大法官的协同意见,应当将惩罚性赔偿金调整为56000元(事实上联邦最高法院在判决中也曾提及这一意见),即该州14起此类宝马汽车欺诈销售案乘以每起4000元的损失。

笔者以为,学生们通过对美国宝马公司案的阅读、分析及与中国案例的比较,相信对于中美两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基本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或许还会产生对相关问题继续予以关注、研究的兴趣。

三、案例教学的制约

应当说,法学教育界已经充分认识到法学院的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无论是将案例与法学原理、法律制度相融合,还是专门开设相关部门法的案例讨论课或案例研习课。但是或许人们最为担心的是三个方面的制约因素:第一,学生有时间或者愿意投入精力课前研读案例吗?第二,我国的法律实践能够提供如此丰富、精彩、经典的案例资源吗?第三,我国当前有理想的案例教材吗?

笔者对第一个问题暂不进行讨论,因为这可能会涉及整个教育体制以及社会制度等一系列前提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就法学院教师而言,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我们是否已经开始了我们的工作。

就第二个问题而言,我以为应当不存在障碍。固然,我国法院系统长期以来存在着司法裁判文书不说理的顽疾,纵使《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所公布的案例,也往往重在事实描述、证据罗列,而对于法律论证过程、裁判理由阐述重视不够。但是,我以为,这个问题目前正在转变。例如,在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诉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中,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将近1万字的篇幅,对该案的四个争议焦点(被告行为是否破坏原告软件及其服务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被告是否损害原告商业信誉与商品声誉、被告是否篡改原告产品并构成不正当竞争、被告的损失赔偿额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证,其中大量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网络产品与服务这一新兴领域的解释、适用等新问题。而最高人民法院在该案的二审判决书中,更是在裁判理由中,对于新型商业模式的竞争法评价、行业自律公约与公认商业道德的关系、技术创新自由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界限等问题作了具体的论述,为互联网时代竞争法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endprint

此外,在我国法院系统重视调研、鼓励法官撰写案例分析的传统下,众多法官特别是案件承办法官将他们对于案例的思考、分析以论文的方式发表于《人民司法》、《法律适用》、《人民法院案例选》、《人民法院报》以及各地法院所编印的各种《某某审判》内部出版物上,从而为我们理解法官裁判思路与裁判理由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而就案例资源而言,随着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www.court.gov.cn/zgcpwsw)的建立与运作,在北大法宝、法意等商业数据库的多年开发与运营背景下,加上指导案例发布制度的正常化、《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发布的长期传统、《人民法院案例选》的连续数十年的出版,丰富案例的提供在今天已经不再是案例教学的制约因素。

于是,真正制约案例教学深入有效开展的是理想的案例教材,一本全面系统梳理各部门法经典、重要案例并将其有机融入相关课程与知识体系之中的教材。我国的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的恢复,至今也才只有36年,期间学界的研究重点在于法律体系的框架建设与制度设计,法学教育的中心也是原理的传授、知识的讲解;司法的重点则在于解决纠纷与适用法律,对裁判理由的详细阐述、对裁判文书的全面公布尚未成为工作的中心。于是各种条件的制约,使得对案例的研究未能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更遑论对案例的系统整理。而我国司法制度的特殊性,如法院管辖的级别往往取决于案情重大与标的数额、上诉制度中并不存在事实审与法律审的区分,从而使最高法院审理裁判的案件并不必然具有判例价值,而基层法院的案件尽管具有特别重大的判例价值却既无被传播研究的可能性,也不具有法律上的判例地位。尽管《最高法院公报》案例发布制度和近年来推行的指导案例发布制度有助于此种状况的改变,但必然具有太大的偶然性而没有司法制度本身的保障。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在开展案例教学中,我们可能只是随机地获取案例(即便是指导案例或公报案例),或者可能只是在某些规则领域可以找到案例,或者所找到的案例不一定具有教学价值与研究意义,于是这样的案例教学可能只是零散的、个别化的,难以真正实现我们所赋予案例教学的期望。

但制度的约束、基础的薄弱不应为今天法学教育者推卸责任的理由,特别是面对法治建设的迫切需求与法律人才培养的现实呼吁,我们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从最为基础的工作开始,发挥法学教育界整体的力量,逐渐地推进这一工作。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开展案例研究,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真正的案例教学。

四、结论与建议

可以说,对于每一个部门法而言,或者对于每一门法学课程而言,当下的我们不可能指望有一本理想的案例教材作依靠进行案例教学。我们只能依靠自己:一是全面搜集法学界和法学教育界对相关领域问题的案例研究,将其整合为自己的教学内容;二是从自己做起,搜集案例进行系统的研究,将其融合进自己的教学过程。

当然,对于内容庞杂的一门课程而言,个人的能力、精力又是有限的,于是我们只能依靠团体,借助集合的效应与系统的力量,获得超越个体的效果:这就是团队的合作。同一专业的同行,根据各自的基础、兴趣,分别就相关领域的案例进行全面的搜集、遴选、梳理、研究,在分工配合的基础上,成就与美国Cases and Materials类似的中国式案例教材。或许这样的工作不一定具有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下的学术价值与地位,但对于探索中国法学的案例教学、中国法学教材的编写模式,主要是对于提高我国法律人才培养质量与效果而言,应当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种明钊主编. 竞争法[M]. 法律出版社1997:350.

[2] 李友根. 论竞争法中的法定赔偿[J]. 中国法学2009(1).

典型案例教学法 篇7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C·C· langclell,1826-1906)首创。最初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以案例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分析和研究,主动学习,从案例中归纳出一般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3,4,5,6]。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以其实践性强、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参与积极等特点成为护理教育与护理科研的重要手段。案例教学法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7]。

案例教学因其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现,并与其深刻、具体、丰富的实践背景,对学生掌握实践知识、吸收和巩固理论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通过对具体案情的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 案例教学法的案例设计

撰写教学案例要配合《护理营养学》课程与教学目标设定问题、收集资料,不断修改,使教学案例趋于完善。

2.1 确定教学目标、收集案例信息

教师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以及学生的知识层面采编医院的真实病例,并设定相关问题。选用的案例典型、内容恰当,设置的问题层次分明,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难易适度,针对教学内容,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兼顾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的最新进展进行适度拓展,既达到教学目的,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集案例所需的信息,包括:案例中病人的基本情况、症状与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医疗诊断、既往史、现病史、饮食史、过敏史等信息。

2.2 案例设计与问题设置

案例设计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关系到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案例设计应科学、可行,根据其教学实践,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8]。整合人群保健、行为伦理和生命科学的知识[9],对存在的营养问题、营养干预措施、营养健康教育等问题进行案例讨论与分析,由学习小组完成案例讨论汇报与分析报告。

案例教学法中的问题设置应与教学大纲涵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一致,具有扩展性及系统性[10];与案例事件关联、具有时效性;有层次性,循序推进;触及案例的本质、核心、关键,起引导、启迪作用;为开放性问题,扩散思维空间;以学生为主体、过程动态、结论多元化。

3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案例教学法实施分成案例准备与导入、分析与讨论、评价与小结3个环节。

3.1 案例准备与导入

①案例信息收集、编撰与问题设计。②案例导入与介绍、提出问题。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及相关问题,讲明具体要求与任务。③建立学习小组。案例教学法首先需要建立新的学习小组,采取随机分组,每组4-6人,各组分别选定1名组长和记录员。教师将准备好的案例及相关问题在授课前1-2周分发给学生,要求每位学生提前认真阅读、理解案例,到图书馆、校园网、资料室查阅相关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本次学习内容做充分准备。学习小组是案例教学中训练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载体。

3.2 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中心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明确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方案、评价选优等几个步骤。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当角色,自导、自演。在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讨论、发言的情况进行系统的总结,既充分肯定学生发言中的独到见解,也要指出其中的不足。

案例讨论是一个极富挑战性、既有连续性又跳跃变化的动态过程,需要参与者随时开动脑筋、智慧应变。 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换位思维,是对研究型、职业型和管理型人才共同的教育要求。

案例教学法的课堂讨论应以学生为中心,对案例进行细致分析与讨论。讨论可以先由设计案例的学习小组选择相应成员阐述所设计的案例的基本思想,而后进行分析讨论。分析讨论可以由设计案例的小组讲授其小组的分析方案和答案,其他学生对小组的案例设计和案例分析过程进行探讨和评价;也可以将案例设计教学和案例教学结合,选择设计1-2组比较好的案例,分发给其他学习小组,由所有学生分组分析讨论这1-2个由学生自行设计的案例。教师在课堂案例讨论过程中,重点在于方法和途径,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加以认识,以启发引导所有学生。案例的课堂讨论是案例分析的另一个重要步骤,学生不仅通过自己或同学所设计的案例融会贯通成本会计的知识内容,使其成为连贯的体系;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评价案例设计与分析的思路、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创造能力,学会不盲从、不依赖,但又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各学习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小组的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及其问题的理解发表观点,学生之间彼此互相学习和共同提高,为学生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的场所,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协商之后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各小组选派1名学生代表限时阐述汇报。发言完毕,评价组(由每组指定1名学生)成员点评,评价内容包括小组对案例及问题的理解、代表发言所用的时间、语速、语调、声音、表情、条理性等。

各学习小组研讨时,教师巡回旁听,不给予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只进行及时、适度的组织与调控,对学生讨论中的疑问给予指导,确保各组讨论紧扣主题、顺利开展。

教师总结时充分肯定学生讨论、发言的积极性以及正确的观点;对各组有分歧的问题和结果进行重点评述,让学生们梳理出正确思路;对不妥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并呈现正确答案。最后,教师将案例与本次授课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链接,作归纳、总结,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且使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撰写出案例分析报告,说明自己对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的理解或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对策,撰写案例报告。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虽然就某些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但并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当然,通过分析讨论使每个学生对案例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或者可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案例课结束后每个学生都应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及时总结自己的收获。

案例实践教学的书面分析报告,是整个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结束课堂讨论后,把小组的分析以书面形式呈交教师。

3.3 评价与小结

学生学习的评价与测量。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与测量。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和案例分析两方面。在案例教学中,常用的测量指标包括知识测验、案例设计、书面报告、作业与课堂参与等。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参与非常重要,增加学生参与和书面报告所占权重。

案例教学法的课后反思。案例讨论之后,可以要求学生理清课堂讨论中所争议的问题的本质,根据课堂讨论的情况对案例分析的内容与结论进行总结。

在案例教学中,只能由教师来设计相应的案例,由学生应用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虽然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但学生可能对理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仍然缺乏深刻理解。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学习者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动机。多元观点的包容性,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其养成主动学习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4 结论

4.1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可以选择在完成常见疾病营养方法之后。其基础知识(一般流程)和具体的实践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案例教学法可以选择在课程的基础知识讲授完成之后,通过自己设计案例并分析案例,从而深入理解护理营养学的基础知识。案例教学法可以选择在课程全部理论内容学习完成之后,引导学生设计反映单病种或多病种临床营养的案例,联系已开设的相关课程内容,案例设计中也可以考虑将其他相关联的知识内容连贯成体系。

案例教学法提升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扩展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定位,从案例的设计开始就由学生自主设计案例并分析讨论案例。案例教学重视的是学生寻找答案的“思考过程”,其宗旨不是传授标准理论,而是通过不同案例的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案例教学法在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有助于构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沟通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护理人才所需要的人才结构。

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发挥组织、引导作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由配角转变为主角、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由主角转变为主持、由独演转变为参演。案例是师生共同“教学做”的载体,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境界需要教师高超的驾驭能力和学生充分的准备与参与,是学生主体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过程,教师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的平台的构建。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及在公众场合辩论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使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护理营养学》案例教学法的精髓在于通过一组案例提供高度拟真的情境,让学生尝试在分析具体问题中独立地作出判断和决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护理营养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临床护理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思考、判断和分析问题。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得出结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学、思考、探索、研究、合作、创新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参与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掌握护理营养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2 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关系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案例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与技术基础,通过影像、图片等资料再现事件的真实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其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将单纯书面文字表达的大型案例转变为简捷、明快的电子表达,减少各种限制,增强案例使用的灵活性。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拓展教学空间,增强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法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可以发挥两种教学法的优势,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护理营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再根据教学目的,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去查找案例,对案例进行研究、思考、分析,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对问题做出判断,根据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因此,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绝非单纯形式上的改变,而是涉及到课程设计、教学资源支撑以及考核形式等多方面的改变[11,12]。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模式[8]。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实施《护理营养学》案例教学法所设计的案例必须能够与课程结合,反映教学的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案例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激发学生对案例的感应,引导其探究、分析、反思,启迪、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摘要:《护理营养学》案例教学法的案例通过确定教学目标、收集案例信息,进行案例设计与问题设置。案例教学法由案例准备与导入、分析与讨论、评价与小结组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护理营养学,案例教学法,案例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蒋柳鸾.浅谈案例教学法在营养与膳食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64-65.

[2]邵广宇,张朝慧.案例教学法在护理与法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02):55-56.

[3]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49.

[4]崔芙蓉,樊永香.注重案例教学提高护理教学质量[J].护理研究,2004,18(11B):2060-2061.

[5]赵静,葛柳燕,王春红.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教学中运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4A):644-645.

[6]张俐,刘波.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4A):647-648.

[7]武建国.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个问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79-82.

[8]高岚,刘建春.组织学与胚胎学案例教学法的案例设计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3):165-167.

[9]段亚平,曲妮,李勇,等.PBL案例的设计与编写[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57-58.

[10]卢凤美,刘东璞,盛延良,等.法医学PBL教学法模拟病例的设计[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4):64-65.

[11]袁白冰,杨伯宁,玉洪荣,等.香港大学医学院的教学改革给我们的启示[J].高教论坛,2006(2):51-52.

典型案例教学法 篇8

1 案例教学法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适应性

1.1 适应成教学员重实际的求学心理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

大都是在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典型事例, 成教学员从生产中来, 大多注重技能学习和实际的能力培养, 对空洞的理论讲解抵触心理一般都较强。

1.2 适应成人学员乐于交流的优势案例教学法多采用双向交

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 学到多少要考试时才见分晓。在案例教学中, 学员先要进行消化, 然后查阅资料, 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 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 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1.3 适应成人学员差异性大的特点差异性是成人教育的一个

显著特点, 他们在年龄、阅历、工作岗位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 这给老师的传统的备课教学带来不小的难度, 无论老师怎样尽心尽力, 也很难使学员都满意。而采用案例教学时, 学员们都表现出了少有的兴趣, 积极参与和配合老师授课, 老师从中也受益匪浅, 能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 成人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择及其作用

2.1 有利于调动成人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

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如何激励起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员积极参与是教育成功的第一步。

2.2 有利于实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拓

性思维教学法, 在一定案例背景下, 成人学员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案例背景,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选择一些学员熟悉并迫切希望解决的案例, 进行教学意图的对接处理, 学员就会顺其自然,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3 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由于成人学员有丰富的实践经

验, 对于有些案例背景、过程熟悉程度可能高于教师。如果教师对案例没有精心的准备, 案例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样, 就会迫使教师花出更多的精力、时间去准备课堂案例, 从而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3 成人案例教学法中案例选择的原则

3.1 具体性原则由于成教学员大都有具体工作经验, 对于实践

问题非常熟悉, 但若用理论来解释时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所以, 教师在选择和加工案例时一定要具体、明确。

3.2 针对性原则案例选择应针对具体课程、具体知识点、具体

对象, 因为对成人学员而言, 一般实践经验丰富而往往结合理论很难, 对没有针对性的案例, 他们就可能没有明晰的思路, 找不到方向, 有的学员就可能将案例中的相关问题复述一遍了事, 这就有悖于案例教学的目的。

3.3 熟悉性原则由于案例教学法为各高校、各个层次、各专业

所广泛采用, 因而, 各种各样的案例集也大量被编写, 教师对案例随意选取, 特别是那些大型的、成功企业的案例被广为采用, 学员会感到是空中楼阁, 你我相隔较远, 让他们分析起来也只会人云亦云。所以, 在成人案例教学中, 应选择那些成教学员身边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应用。

4 认真做好教学案例的组织与选择

4.1 要亲手选择尽可能多的本土化案例由于采取案例教学的

主体有不同的层次、分布在不同的地区, 因而, 教师在选择课堂案例时应尽量立足本土化。在具体选择中应注意放弃那些规模大的、大众化的、离我们较远的案例, 而亲手选择成教学员所在企业的成败案例, 就更会形成明显的个体特色。

4.2 重视案例格式的规范化教师采集选择的案例, 不论是具备

本土化特色的, 还是其他渠道的引用案例, 在进行具体的案例编写时, 都应做到案例格式的规范化。这样可使每一个案例都具备相同的质量水准,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案例选择的良莠不齐。

4.3 重视对课堂案例分类选择、穿插使用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

内容及进程的需要, 分类选择整理一些不同型式的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 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4.3.1 专题型案例专题型案例是案例分析的最低层次, 即只针

对某一问题、某一具体方面、某一因素进行剖析。这一类型的案例分析最大优点是目标集中, 涉及的问题具体明确, 有利于学员分析时把握案例重点, 直接入题, 比较适合于初学者。

4.3.2 综合型案例综合型案例所涉及的背景材料、理论问题相

对比较全面系统, 常交叉运用多种理论依据, 反映了完整而多元化的运作顺序。案例来源一般是间接引用, 若是教师自己动手编写, 则难度较多, 可能涉及到一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或多门专业课程的相关理论汇集,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对待, 慎重选择。

4.3.3 讨论型案例这是案例分析的最高层次, 这种案例只要教师引导得当, 学员积极配合, 案例教学就有了一定的学术探讨性。

4.4 案例的选择要进行动态更新目前的案例教学法中的教学

案例选择的静态化倾向较为明显,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部分教师在使用案例时, 一般都是采用一些既成事实的静态案例资料。二是有的教师一次选择好某个知识点的案例后, 就用它几年或几届, 一成不变, 内容从不考虑与时俱进, 学员也感觉乏味, 使案例教学黯然失色。因此, 教学案例选择必须经常性的进行动态更新, 使之成为源头活水, 不断焕发应有的光彩。

总之, 成人高等教育案例教学法对成人学员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但要最大发挥作用, 体现效果, 很重要的就是要针对成人特点, 认真选择组织有实在价值的教学案例, 并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实施, 唯其如此, 才能真正体现出案例教学魅力, 以期全面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洪才.大众高等教育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8.

[2]纪宝成.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0) .

典型案例教学法 篇9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过程的起点, 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1]也就是说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案例选择, 高质量的案例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案例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实践, 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已经广泛运用, 出版了不少国内外行政案例的教材, 建立了诸如中山大学中国政府与政治案例中心等专业性的行政案例中心, 进行了大量的案例库建设。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 要找到与自己的课程目标、教学主题、教学对象相吻合的案例非常不容易, 案例本身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本文试图从学生的需求来探讨如何选择和设计行政管理案例, 提高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对行政管理案例的需求

教学是为教学对象服务,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感兴趣, 吸引学生的参与, 因此, 学生对案例的喜好决定了他们对案例讨论和研究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也最终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因此, 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选择符合以下特点的行政管理案例:

(一) 案例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不能脱离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丰富的行政理论知识是行政管理学的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案例不单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它更应该发挥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用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加生动, 案例中所包含的理论点也能激起学生思考和研究的积极性;二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案例, 从面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时, 理论知识是学生分析案例的武器, 不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 学生对案例可能只能就事论事, 没有能力作深入的分析, 他们也因此沉默不言。因此案例选择必须围绕以教学为中心, 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案例, 针对某一章节或某一概念、某一知识点选用有针对性的或综合性的案例。除此之外, 案例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 也就是说, 必须让他们能用已经具备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研究。从目前已有的行政管理案例来看, 很多案例复杂、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 超出学生的理论水平, 分析难度太大, 学生对案例表现出无所适从, 丧失热情。

(二) 案例要贴近生活和学生实际。

案例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实际, 这样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引发学生情感的认同和学习积极性。那些远离学生实际的案例, 比如国外的行政管理案例, 由于中西方行政生态与文化环境、话语系统以及思维方式等不同, 导致学生对事件本身就很难以理解, 更不可能去分析和研究, 这样的案例受到学生心理上的排斥, 不可能对此有兴趣。正如一位北大教授在谈及管理教学案例时所言:“中国人有自己的管理智慧, 中国教师和学生更乐于用中国的案例。由于文化差异和背景知识的缺乏, 外国案例评论起来总有隔靴搔庠之感。张瑞敏与柳传志总比杰克·威尔奇和比尔·盖茨更亲切, 出手几十万、上百万人民币的决策总比一出手上亿美元的决策更贴切。”[2]因此,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从报纸、杂志、网络等中寻求中国的案例, 甚至是本地化案例, 这样的案例对学生来说更加亲近且容易理解。

(三) 案例要鲜活。

行政管理实践日新月异, 尤其是信息时代, 每天在媒体上都可以看到或听到相关事件, 特别是伴随网络的发展, 行政管理领域的重大事件, 都会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其中也包括广大的大学生, 他们也想对近期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典型事件发表意见和看法。把这些真实而鲜活的案例引入教学, 让学生研讨、思考, 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由于案例的收集、编写、出版发行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案例陈旧, 脱离社会现实是目前行政管理案例教材最大的问题。这些案例明显落后于时代, 时过境迁, 已经不能满足思维活跃的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不能激发他们探讨的欲望。因此, 行政管理教学应该与时俱进, 选择鲜活、具有时效性的社会现实案例, 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收集与选择行政管理案例的途径

为了使案例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首先满足学生对案例的需求, 那么如何才能收集到令学生满意的案例呢?本文认为可以有以下几条途径:

(一) 已出版的案例教材和案例库中合适的案例。

已出版的案例教材中的案例虽然大多显得陈旧, 但它们是行政学学者专门为行政管理学教学精心编制的, 服务于教学内容的, 所以这些案例大多具有针对性, 很多与章节相对应, 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短小精悍的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案例。此外, 一些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业性的行政案例中心, 它们自主建设了具有时效性、本土性和典型性的中国公共管理案例库, 但由于很多是有偿使用, 有条件的教师可以选择。

(二) 近几年中国发生的典型案例。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案例都引进课堂, 只能选择一些高质量的典型案例贯穿于教学过程。所谓典型案例, 即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或者重大事件。近几年来, 中国发生了很多典型案例, 这些事件发生时, 一般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各大媒体对此事进行跟踪报道和评论, 很多学者或网民对此事发表独到的看法, 学生对此事也有所了解, 把这些事件作为案例让他们讨论和分析, 他们一般兴致比较高, 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三) 每天发生的鲜活案例。

行政管理实践中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件、案例, 教师和学生每天通过媒体都可以获得相关的事件报道和评论, 这些事件对学生来说是鲜活的, 也是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因此, 教师需要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敏锐的案例触觉, 善于捕捉案例。可以每天关注新闻报道, 对那些具有典型性的事件进行编辑和加工, 形成教学案例供学生讨论和思考。还可以收看专题电视节目, 获取相关视频, 作为视频案例, 它用动态的文字、声音、图片和影像等来展示案例的内容, 深受学生欢迎。此外, 因为很多学生也乐于关注新闻, 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十分钟让学生自愿讲述他最关心的近期发生的社会事件及对该事件的思考, 然后全班同学参与讨论,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积极性一般都非常高。

(四) 教师通过调研得到的第一手素材。

教师通过调研获取的第一手素材, 不仅具有鲜活性与时效性, 而且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 学生不仅对案例本身感兴趣, 还关注案例背后的细节和信息。因此, 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实地调研、采访, 获取第一手的素材, 在此基础上加工成为案例。

三、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的设计及应用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把收集到的案例设计成教学案例, 运用到实际的案例教学过程中。

(一) 选择案例。

2007年厦门市民为了反对PX项目在厦门投建, 走上街头表达民意, 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被称为厦门PX事件, 该事件被媒体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 又出现了昆明、宁波等地PX事件, 但毫无疑问, 厦门PX事件最具有典型性, 它可以说是民主决策的标本。因此, 在行政管理学课程的行政决策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 把该事件作为案例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民主决策的过程及意义, 又能激发学生的探讨热情。

(二) 设计教学案例。

选择将厦门PX事件作为案例后, 接下来就是把该事件加工整理成适合教学的案例。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短小精悍的案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因此, 要用最精练的语言交代该事件的全过程;二是要符合教学内容, 突出教学重点, 该案例主要用来分析行政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 所以要重点阐述公民参与的过程;三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 针对该事件提出开放性的问题。经过设计, 案例如下:

投资108亿元、将为厦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PX项目 (所谓PX是一种化工产品, 别名叫二甲苯) 先后通过了国务院的批准立项、国家环保总局的环境评估审查以及国家发改委核准, 按计划于2007年夏天开工。但在2007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 院士赵玉芬联合百余名全国政协委员, 提交了“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提案”。此提案一经媒体披露, 立刻引来厦门市民的关注。2007年6月1日至2日, 厦门市民以“散步”的形式, 集体在厦门市政府门前表达反对意见。厦门市政府被迫宣布缓建, 并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评估该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2007年12月13日至14日, 厦门市政府召开了由106名市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 85%以上的代表反对PX项目的兴建。2007年12月16日, 福建省政府针对厦门PX项目问题召开专项会议, 会议决定PX项目迁到漳州古雷半岛。针对该事件, 结合教学内容, 可以提出两个开放性的问题:1.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相冲突时, 公民如何有效参与决策?2.政府应如何实现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

(三) 理论讲授。

在讨论该案例之前, 教师必须先进行行政决策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 包括行政决策的含义、特点, 行策决策程序、原则等等。有了这些理论基础, 学生才可能运用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四) 学生讨论及发言。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和重头戏, 5~6名学生为一小组, 对案例进行深入讨论。讨论结束后, 可以先由小组代表积极发言, 陈述小组的观点, 再由学生自由发言。发言的过程中, 允许学生持有不同意见, 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五) 总结评论。

讨论和发言结束后, 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除了归纳总结出案例涉及到的知识点外, 还要指出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成功及不足之处。

(六)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最后, 要求学生课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在吸收小组和班级讨论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该事件给自己的启示。另外, 由于在厦门PX事件之后, 全国其它地方如昆明、宁波等地也发生了同样的事件, 尤其是2014年3月广东茂名PX事件, 这是最鲜活的一起事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案例分析报告中, 对比这两起PX事件, 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 并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摘要:学生对案例的喜好决定了他们对案例讨论和研究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也最终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因此, 本文提出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必须从学生需求出发去选择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贴近生活、鲜活的案例, 并分析了收集和选择案例的途径, 最后结合教学实践, 选择厦门PX事件作为典型事件进行案例的设计及应用。

关键词: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史传林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9, 7:101~103

典型案例教学法 篇10

为了实现案例的生活化, 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教师平时要注意关注社会生活, 注意案例的积累和选择

德育课教师要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 德育课与时事联系很紧。一次重要会议结束, 有些提法就会发生改变;一部法律的出台, 有的说法可能废止;教材的改变会慢一些,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改变, 所以教师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在传媒很发达, 报纸、电视、网络海量资讯, 教师要注意资讯的积累, 看到与知识有关的案例要分门别类保存好。如把中职四门课建成四个文件夹, 把这些案例放进去, 到时好找。因为知识具有融通性, 还可以再建一个综合文件夹, 把涉及几门课的案例放进去。平时做一个有心人, 注重积累, 用起来得心应手。

案例很多, 教师要学会选择。案例的选择要符合这三个原则:一是案例要符合教学内容, 和教材紧密联系。引发学生兴趣的案例有时与教材内容没有太大的联系, 不能让学生听故事而用案例, 社会新闻中吸引人眼球的多是负面新闻, 德育课变成故事会或时事报告会都是不足取的。如果一学期后问学生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只有案例, 即使每一节课上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这样的德育课还是失败的。二是案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学生能够对案例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社会现象很多, 纷繁复杂, 对于中职生而言, 不是所有的现象都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超越了他们的能力, 案例的使用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不是学生讨论得出的结论, 教师灌输的东西, 即使是正确的, 总不如学生得出了结论对自己的帮助大。中职生正处于逆反期, 直接告诉他们是什么, 不如启发他们思考, 引导得出结论。三是案例如果是一种两难情境, 选择时要慎重。两难情境好处在于可以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从多个角度思考发生什么, 应如何去做, 学生考虑问题会更全面。其不足之处在于道理有时不是越辩越明, 给了太多的选择, 甚至是相反的选择, 这样做行, 不这样做也行, 这种教育是让学生糊涂, 到底怎样做, 不知道还是不知道, 最后还是要听从自己的内心, 教育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这就是一个疑问, 教育效果无疑会打折扣。学校和课堂是对学生的教育主战场, 是要传道授业解惑的, 要体现教育的作用, 必须给学生指出一个方向或做法, 所以在使用两难情境时教师一定要通盘考虑清楚。

二、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 通过案例的不断演变把知识串起来

德育课基本上一周要上一章节的内容, 量大, 需要学生了解理解和运用的知识很多。要想达到较好的效果, 不能面面俱到, 教师要学会取舍。特别对学生初中已经接触的知识, 虽然目标依然把它列为重点难点, 理论讲授要略讲。如我国的各种制度, 中职生要学会通过各种现象分析其与我国各种制度的联系。中职生多作为一线员工, 能够参与企业管理的可能性较低, 在介绍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时候, 多讲劳动者对企业应尽的义务, 自己可以享有的权利, 怎样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略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等知识都要进行整合, 使知识的传授符合学生的认知。

书本上的案例加上教师为了讲清知识点积累的案例,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运用, 可以参考用一个案例的不断演变把知识讲清楚, 这种方法又称为一案多变。案例多了, 上课的效果不一定好。学生上完课之后很可能只记得案例, 而不知对应知识点。用一个案例可以把知识串起来, 可以减少案例多对知识的干扰。在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知识学习时, 可以通过南京修建的地铁把经济开发区连起来, 介绍重点企业发展, 他们的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 就像一部宣传片。在法律知识的学习中, 通过员工在实习、毕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可以把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知识加载在这个员工身上, 达到一案多变。违法犯罪的相关知识, 通过一个人不加悔改, 在违法道路上越走越远, 可以把违法犯罪联系在一起。在这些知识的传授上, 案例不在多, 一个足矣。当然, 不会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 在案例教学时, 可以对案例进行修正, 在保证案例情节真实性的前提下, 可以把这人的故事移花接木安排在另一人身上, 这样情节更集中, 对比更显著, 达到的效果会更好。为了达到更好传授知识的目的, 对案例进行某些方面的处理, 也是一种善意, 这与闭门造车的案例有本质的不同。

作业本身是教学内容在课外的延续, 通过作业完成的质量检验上课的效果。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也可以用案例, 使案例教学法成为一个整体, 比如学习消费观知识的时候, 可以通过学生对同学消费的调查, 完成调查报告, 形成结论, 对学生的结论再进行分析,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比如投资理财知识, 可以让学生写出一份具体投资理财中的值得肯定和不足的地方。通过对案例的分析, 学生既理解了理论知识, 也学会了运用, 达成不同的教育目标。在学生看来, 作业如果只是抄写书本上的知识点, 不仅浪费时间, 而且无法追求成就感, 在最后就有这种可能, 作业的好坏评价实际上是字写的好坏, 有时学生不愿意做作业, 也是因为作业没有意思。当教师用案例做作业时, 每个人写的内容可能不一样, 抄袭会很容易被发现, 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写, 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不代表这种开放性的作业完成不好, 容易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让学生具有成就感。当学生都愿意做作业, 都期待作业的时候, 学生上课的面貌是可以想象的。通过作业设计是使用案例, 可以促进课堂上案例教学, 它们是一个整体。

三、教师重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创造氛围, 师生互动, 达到较好的效果

案例符合学生的认知, 案例具有情节性等只是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案例使用的过程中, 还要重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教学手段要多样, 讨论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很好的作用, 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讲授法也是基本方法,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联系在一起, 可以快速掌握知识, 进而可能转化为行动。对于一节课来说, 还可以采用一分钟演讲、辩论、情景剧等方式进行教学, 把一节课当成一幕剧, 有开端、高潮和落幕等环节, 在跌宕起伏中进行教学, 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内容充分的情况下, 采用的形式也很重要。德育课为了完成目标, 课件的制作要精美, 有文字、图、音频和视频等, 对于重点知识, 还可以采用微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 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信息, 比单一教师的讲授效果好。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现代化科技知识的学习, 对新事物的掌握, 给学生树立一个活到老, 学到老的榜样。在现在知识不断放大的今天, 新事物对于教师来说除了是教学的一方面, 也是学生评价教师能力的一方面, 如果教师的知识还不如学生, 引发学生的佩服和崇拜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被学生的接受度也是一个问题。所以教师重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的时候, 一定要不断学习。

案例教学法在使用时对师生关系的要求也高。师生互动,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需要师生平时的关系比较融洽。教师在课堂之外要关注学生, 了解学生的现状, 学生的关心的事情, 教学时才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教学有的放矢。课堂上要创造出民主和宽松的氛围, 师生是平等的, 教师不是高高在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多讲, 这样才能知道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 知识在师生辩论中越发清晰。教师要走进学生, 参与到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去, 教师说的多了, 学生讲的就少了。教师全讲了, 学生就不讲了。教师要允许学生说, 甚至说错, 在教学过程中才有针对性。所以一个好的课堂一定不是学生在静静地听, 教师在充满激情地讲的状态。课堂纪律要维护, 也要维护学生讲的权利。教师要做到课堂上收放自如, 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高, 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水平。一个好的教师, 与学生的关系会比较紧密, 课堂上是师生, 课堂外是朋友, 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案例教学法初探 篇11

关键词:WTO;案例教学法;初探

一、法学院研究生教育的目标

我们认为,法学院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能力,包括法律理解、事实归纳及法律适用。法律理解,是使用适当的方法,给法律一个合理的解释。事实归纳,是从纷繁复杂的事实中,发现关键的问题。法律适用,则是将法律适用于事实的过程,对“为什么这个法律适用于这个事实”进行充分论证。法律理解、事实归纳及法律适用,是法律思维的一个完整过程,体现在书面上,就是法律解释清晰、事实归纳准确及法律论证充分的法院判决书。我们认为,这种法律思维的方式,是所有法科学生都应当培养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将法律专业与其他专业区别开来,如同文学的想象,历史的博大,哲学的深刻,以及经济学的数据分析,社会学的问卷调查,心理学的测试实验。经过这种严谨的法律思维的训练,法律系的毕业生即使在其他行业工作(相当多的毕业生不会从事法官和律师这些纯法律的职业),也能显示出自己的特长。法律思维是一种能力,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敏锐地抓住本质的能力。法律思维更体现了一种理念,是借用法律分析的方法展现法律背后的法治以及公平和正义的理念。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这样的毕业生。

如果法学院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则可以使用WTO案例为教学参考资料。作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择至关重要。现有案例存在很大的缺陷:欧美等外国法院的案例,虽然可能有较好的法律论证部分,但其法律和文化环境与中国太遥远,有“隔”的陌生感;国际法院、国际海洋法庭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等国际争端解决机构的案例十分有限,而且至今没有一个有关中国的案例;中国法院判决书的法律论证部分往往过于单薄。相比之下,WTO已经有200余份专家组和上诉机构裁决报告,其中涉及中国的裁决报告已有16份(截至2012年5月23日),这些裁决报告中论证部分的详尽程度,往往超过了欧美等国内法院的判决书。这些案例的重大特色,是对“协议条文为何适用于本案事实”有详尽的论述。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常常会首先对案件的事实进行总结、归纳。无论多么复杂的事实,经过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梳理,都会变成清清楚楚的“法律事实”,即与本案相关的事实。随后,专家组和上诉机构会对有关WTO协议的条款进行详尽的解释。为了确定一个协议条款的含义,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往往会从词典查找其“通常含义”,从该条款的前后左右甚至其他协议对照“上下文”,从该条款所在协议的前言和整体明确“宗旨和目的”。在此过程中,常常会参照大量的先例。这些先例为条款的理解提供了多样的思路。在初步确定了条款的含义后,专家组和上诉机构还会参考“补充资料”,例如协议谈判时的文件,以印证其理解的准确性。最后,他们会拿着“条款的含义”这个“放大镜”,仔细查看案件的事实,逐步确定两者是否相符。经过这样的法律论证、法律推理,读者会对“法律”及其“法律”适用于事实的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阅读和研究这样的案例,能够锻炼归纳事实的能力,培养法律解释的能力,更能够锻炼法律适用的本领。

二、案例教学的界定

我们认为,要实现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包括课前的主动学习和课上的积极讨论。因此,“案例讲授”模式,不符合这一要求。教师的讲解无论多么精彩,学生都是被动接收的。学生课前不用阅读案例,课上不用参加讨论,因此学生不用动脑筋,只需要上课欣赏老师的“表演”就可以了。这样的“案例教学”,最多只能培养学生的案例欣赏能力,而不能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当然,“以案说法”的模式,即教师以讲解法律理论和法律条文为主,偶尔用一些案例来论证自己正确的方式,更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教师纠问”模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能力。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要求课前阅读案例,课上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是被动的,仿佛被驱赶的绵羊,积极思考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进而影响学生课前阅读案例的方式——应付教师的问题,而不是用独立的眼光分析案例。

“课堂程序”模式,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按照老师精确设计的步骤阅读案例并参加课堂讨论。学生仿佛一个个零部件,由教师按照标准程序安装成一架精密仪器。

甚至美国式的“课堂讨论”模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能力。美国法学院常常使用CASES AND MATERIALS的教材,学生课前阅读,课上讨论。但这些教材的结构,往往是“知识+案例片段”。也就是说,教材的编排顺序,是一门课的知识结构,或理论或法律条文,而案例仅仅是为了说明这些知识的支离破碎的片段,而非某个法律问题的完整论述。因此,学习是围绕知识展开的,与我们所说的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目标重点不同。

此外,“模拟法庭”模式也不理想。将学生分成原告和被告,就成案,即对已有“定论”的案件进行辩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案例教学的新模式

我们所主张的案例教学,是一种“纯粹案例教学”。教师精选相对独立的案例段落,即论证某一法律争议的“完整的段落”,为十几页或几十页WTO裁决原文,要求学生课前阅读。上课开始,教师让一两位学生自愿发言,首先介绍案例资料的主要内容。基本介绍完毕,教师问其他学生是否有补充、纠正或提问。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中,老师抓住一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和辩论。在整个上课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仅仅充当一个主持人的角色。研讨会主持人的任务,是调动发言者的积极性,谈出思想和梳理知识,同时紧扣主题,不要越出边界太远。“大道无形”。主持人保持低调,似乎没有独立的观点,却是研讨会的灵魂。研讨会结束的时候,主持人会提纲挈领地总结研讨会的内容及发言要点。主持人往往会以这样的话结束研讨会:今天讨论的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由于时间所限,我们的讨论刚刚开始,相信大家会有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这样的研讨会,往往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而在案例教学课的最后,教师也应概括提炼讨论的内容,特别要列出“悬而未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因此,在这种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教师的存在,只是让这种气氛更加热烈。教师不追问学生,更不提供答案,而是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环境中,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自由讨论。我们认为,这样的模式,最能够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他们会主动阅读,甚至会主动在课前与其他同学讨论,以便弄清楚案件的事实、法律和论证,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弄清楚了,才能在课堂上讲清楚。课上的讨论,汇集了同学们的理解,有利于他们澄清似是而非的观点,并且拓宽和加深思考的角度。我们认为,这样的案例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的模式,彻底消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而一个人在“孤独无助”的情况下,会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样的案例教学模式,课堂是“形散而神不散”的。案例段落有一个主题范围,仿佛足球场的边界。学生是球员,比赛是在边界内进行的;教师是教练,在场外观察着球员的一举一动。教练并不操控比赛的进行,但有权申请比赛暂停,撤换球员。因此,在案例主题的指引下,加上教师的引导,看似众多的讨论议题,事实上都是在主题范围内,朝着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方向发展的。具体而言,精选的案例,有精彩的法律分析的主线,但同时也可能涉及多种法律、事实及分析思路,特别是当事方所提出的多种多样的法律理解和法律分析。课堂讨论的目的,并非论证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思路的唯一性和正确性,而是激发学生对多种多样思路的思考和辨别,甚至对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思路的质疑和批评。对教师而言,只要是有利于法律思维锻炼的议题,都可以顺势抓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例如,教师发现某段案例可能有10个值得讨论的法律点,那么只要聚焦其中的一两个,就可以深入讨论,而不必要求一节课的讨论覆盖所有10个法律点。此外,由于人的差异性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们可能发现了他们认为更为重要或有趣的法律点,在教师所预料的10点之外。这些法律点,与教师所预料的10点相比,不论是比较初级的,还是更为巧妙或深刻的,都应该优先成为课堂讨论的重点,因为学生发现的问题,是真正需要解决和思考的问题。相比之下,教师确定的问题,完全可能退而求其次。这正如孩子的教育。孩子提出问题了,成人就应当沿着孩子的思路与其进行对话,从而达到引导的目的,而不是设定思考的模式,要求孩子进行千篇一律的思考。这样的模式,看似深思熟虑,其实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和思想的发展。

这样的案例教学模式,不会给学生以太大的压力和过重的课后负担。课前的阅读,没有很大的心理负担,因为只要阅读和思考,就会有所收获,就会有想法拿出来与同学们交流,而课堂讨论则是观点的碰撞,能够擦出思想的火花。当然,要想有更多的收获,要想在课堂上有突出的表现,就必须在课前下更多的工夫,但这种努力是主动、自愿、弹性的,不会给学生刚性的压力。

这样的案例教学模式,也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并且增加教学的乐趣。教师当然应该熟悉这些案例,但不必达到详尽讲解的程度。教师只要把握案例的总体思路,就能够引导学生讨论了。这就像足球教练,自己不必达到运动员的体力和技巧。也像主持人,自己不必是某些问题的专家。因此,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不会过大。此外,学生的讨论,有利于教师对案例的进一步了解。“教学相长”是乐趣无穷的。还有,由于没有预设讨论的路径,跟着年轻人的思维前进,往往会有意外之喜。

“纯粹案例教学法”,事实上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讨论模式,也适用于知识性教学。例如,讲“国际经济法概论”,可以指定一本教材,或者提出一系列知识性问题,让学生课前阅读或查找答案,课上讨论。上课的形式,仍然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样学生用功、老师轻松,教学效果很好,丝毫不会影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即使是大课,也可以使用这种模式。具体而言,可以点名让学生到讲台上陈述所阅读的内容或者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老师主持,让其他学生提问、点评等。这样的课堂,会生动活泼,效果较好。学生为主课堂讨论的模式,是一种平等开放的教学模式,同样适用于本科生教学。

事实上,我们所主张的“纯粹案例教学”,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师生互动、轻松快乐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使学生得到良好法律思维训练的教学模式。

四、西南政法大学案例教学的实践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在WTO案例教学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首先,学校编辑出版了《WTO中国案例精选》,选取了有关中国的十余个案例中的相对独立法律问题的精彩法律论证部分,希望能够给案例教学的师生提供方便阅读且饶有兴趣的资料。其次,学校在“纯粹案例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试验,2012年4月13日,杨国华主持讨论了“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DS394)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报告中的“中国关于出口税承诺无权援引GATT第20条例外”的问题。5月18日和19日,全小莲、王衡、陈咏梅和李满奎老师分别主持4组学生讨论了“美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案”(DS379)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报告中的“双重救济”问题。课后,校内外师生参与了教学模式的讨论。同时,学校还举办了全国重点院校法学院参加的研讨会,并且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全国研讨和师资培训。从目前情况看,学生普遍反应良好,教师完全能够胜任。学生对于WTO基本原则和知识的掌握得到了深化,英语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事实上,将WTO案例作为法律教学的资料,还有更为深远的影响。WTO裁决得到了154个成员的普遍尊重——绝大多数得到了执行,即败诉方改正了有关措施,而少数案件的“补偿”和“报复”,也是在WTO法律程序的框架内进行的。因此,WTO的法律体制,是“国际法治”的体制——国际法充分表现出了法律的特征。同时,按照WTO裁决修改国内的立法或措施,也促进了“国内法治”的进步——中国在认真遵守国际规则。法治,即“良好的法律得到良好的执行”(亚里士多德语),无异于法律的灵魂。对于法律系学生来说,需要培育心中的这片净土,打开眼前的这片蓝天,树立坚定不移的法治理念。只有这样,当他们走向社会,面对与法治相反的现实,才能尽心尽力地予以纠正,从而推动法治的前进。法治是一种理想,而现实往往与理想相距甚远。但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就能将现实一步步推向理想。因此,通过WTO案例,学生们能够看到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理想国”,不会由于理想的虚幻和缥缈而丧失理想的信念。

我们知道,教无定法。我们提出“纯粹案例教学”模式,认为这可以作为法学院研究生教育的新模式,但并不是要排斥其他的教学模式。相反,我们认为,应当鼓励创造多种多样的新模式,只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让学生课前大量阅读,课堂积极讨论,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比如适用于不同专业的模式。只有这样,法学教育才能繁荣昌盛,才能让学生们在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中接受最好的法律训练。

典型案例教学法 篇12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 在引导学生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强化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天鹅、大虾和梭鱼》教学中, 教师以文本教材为载体, 以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进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促使学生在学习相关语文知识的基础上, 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相应提升。

二、案例描述

(一) 设定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本课中涉及的生字, 并能够默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主要识字量为12 个。

2.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明确文中的天鹅、大虾和梭鱼都是为了拉动大车而努力, 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 彼此之间按照各自的想法拉车, 所以最终大车“未动分毫”, 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

(二) 明确教学难点

在学生了解天鹅、大虾和梭鱼都用力拉车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大车最终“未动分毫”的基础上, 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理解团结的重要性。

(三) 教学具体流程

1.课前导入。

教师先在黑板上贴天鹅、大虾、梭鱼的图片, 结合图片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 今天老师要向你们展示三种动物, 看图说一说, 你们认为这三种动物都有什么本领?

生:天鹅可以飞。

生:天鹅、梭鱼和大虾都会游泳。

生:大虾会倒着游泳。

生:天鹅也会在地上跑。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片下板书。)

师:现在在天鹅、大虾和梭鱼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 (齐声) 想!

师:下面让我们将书打到第九课《天鹅、大虾和梭鱼》, 这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写的一篇经典寓言故事, 今天我们就对这篇寓言进行学习。

2.课堂教学。

(1) 认识生字, 设置小组挑战。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 我们首先要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生字学习。

(学生学习生字。)

师:结合拼音, 你们是不是已经对本节课的生字进行了初步认识?

生: (齐声) 是!

师:现在, 老师将本节课的生字按照难度划分了几个等级:一星:读出生字的读音;二星:在教师的提醒下可以组词;三星:能够书写汉字;四星:认识生字中的多音字。星级越高, 难度越大, 哪个小组来进行星级挑战?

(学生踊跃挑战, 小组合作情况较好的学生基本完成四星挑战。)

师:我们要对完成四星挑战的小组提出表扬 (鼓掌) , 没有完成的小组也不要灰心, 相信你们已经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进行小组合作, 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老师希望你们也能通过合作, 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 分析课文, 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师:完成生字学习后, 我们来阅读课文, 下面找四位同学分别读不同的小节, 其他学生思考文章讲了什么故事?读第二小节, 你觉得怎样才算拼命?最后板车为什么“未动分毫”? (教师板书问题的关键词。)

(完成朗读后, 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生:课文讲了天鹅、大虾和梭鱼三个动物一起拉车的故事。

生:我觉得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才算拼命。

生:拼命应该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儿”拉车。

生:三个动物都向不同的方向拉车, 所以车才不动的。

生:它们没有向一个方向拉车, 肯定拉不动车。

……

师:现在你们已经基本上理解了课文的基本意思, 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刚才合作效果较差的小组这次一定要把握机会。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板书三种合作学习方式:分角色朗读、按故事绘画、分角色扮演, 供小组选择。)

师:小组讨论, 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学习, 讨论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进行热烈讨论, 探究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3) 小组学习汇报。

师:首先请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进行小组学习演示, 说说你们的阅读感受。

生 (小组代表) :在阅读中我们小组发现“拼命”“使劲”“钻”“一心想”这些词说明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努力拉车了, 但由于他们“不是一条心”, 所以“白费力气”, 最终导致板车“未动分毫”。

师: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已经说明了他们的看法, 选择第二种方式的小组怎样理解的呢?

生 (小组代表) :通过绘画, 我们发现天鹅想让车向上走、大虾的动作会让车向后, 而梭鱼向水里游则会导致车向水里, 也就是向下的方向走, 它们三个选择的方向不同, 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下面请选择第三种方式的小组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生 (小组代表) :通过表演, 我们发现按照它们的方式, 用了很大的力气也不能拉动车, 力气无法集中, 甚至向后退的力量还会阻止车向前走, 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你们的小组讨论结果都很有道理, 那么怎样才能拉动车呢?你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经过尝试, 发现只有三个人向着同一个方向拉车才能拉动。)

师:通过演示, 可以发现, 只有你们的方向一致、团结合作, 才能拉动大车, 才能共同克服困难。“人心齐、泰山移”, 同学们, 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一定要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 在互相帮助中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快快乐乐生活。

三、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在小学教育阶段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能够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解决学习问题, 提升学习兴趣, 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基础上, 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在《天鹅、大虾和梭鱼》这一教学案例中,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设置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 然后在识字教学、分析课文和学习汇报的过程中以小组学习的方式逐步让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使其在深入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 接受团结合作教育, 最终促使学生逐渐养成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上一篇:技术理论课程下一篇:城市文化特色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