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的必要性

2024-12-01

强制的必要性(精选4篇)

强制的必要性 篇1

0 引言

当前基层部队卫生装备报废制度在每年例行的巡修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设备陈旧、超过最高使用年限,还有部分设备是20世纪80年代产品,目前仍在仓库或在使用中;(2)部分设备塑料部件老化、有些地方甚至因螺钉生锈而无法拧出[1],因此长期闲置不能正常使用,仍在战备器材档案中没有及时报废。这些情况在基层部队及卫生队很普遍,尤其在一些边海防部队情况更甚,由于环境气候原因更加加快了设备的老化。目前,军队对卫生装备的使用年限和报废标准还没有一个明确规定,报废鉴定机构和流程有待明确和规范。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不合格的卫生装备阻碍了新装备的更新,对新形势下卫勤保障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对超年限使用和计量、质控不合格的卫生装备进行强制报废显得非常必要。

1 基层部队卫生装备报废原因

1.1 长期使用、自然淘汰

长期使用、自然淘汰这是大部分设备报废的主要原因。设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使用年限,该型号机器停产或厂家已改制,配件供应困难,应当淘汰。基层部队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装备,结构简单,电子元器件少,以机械结构较多,所以设备比较容易修复,确实缺乏配件无法修复时,只好自然淘汰报废。

1.2 更新换代、停止使用

现在科技日新月异,不断有新技术应用到卫生装备领域,使现有的设备被技术和效率更高的设备所取代;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设备的更新速度在加快,一些技术落后设备逐渐被停止使用,有些即使未达到使用年限,也只能闲置或报废。

1.3 长期仓库储存、部件老化锈死

基层部队许多卫生装备长期仓库储存、电池失效、部件锈死,塑料外壳、管道老化,如吸痰器、呼吸机、牙科机、生化仪等由于长期储存或闲置绝大部分无法正常使用,原因是转动部件长期不工作被卡死或管道老化堵塞,每年巡修时维修后第二年巡检发现故障依旧,由于平时很少使用又缺乏日常保养知识,在应急状态下就无法使用,是基层部队有待解决一大难题。

1.4 计量、质控不达标

每年三级维修站例行巡检时对基层部队卫生装备进行计量、质控工作,当计量、质控不达标经维修仍不合格的设备应当给予报废。

2 设备报废的标准、程序、处置

2.1 增加巡修次数、加强日常保养知识培训

基层部队卫生装备的维修大多由三级维修站负责,三级维修站每年巡检1次,由于时间的限制很难做得仔细,加之平时出现小设备故障通常是送修,大型设备才下修。目前,卫生装备的保养、维修大多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基层部队分布分散,距离维修站远,设备品种繁多,要制订出设备的保养、维护计划确实有一定难度。基层部队的设备使用率不高,有时不是因机器故障,而是操作人员对操作不熟所致。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操作人员进行使用与日常保养知识的培训。

2.2 卫生装备报废标准

卫生装备报废是指在设备失去使用价值或修理价值时医疗部门对卫生装备采取的处理措施。如何鉴定卫生装备是否达到报废的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物理原因、陈旧落后、性能差、效益低4种因素造成的报废。虽然有些设备也能用,但是计量、质控达不到要求,技术落后,不能满足临床使用要求,此时应予以报废。

(2)有些设备虽然未达到规定的使用寿命,但由于使用率高、使用及储存环境原因导致各方面的技术指标经过维修后检测仍无法达到使用要求,应予以报废。

(3)厂家停产无配件供应,需大修但费用高、没有维修价值,也应办理报废。

(4)所采用的技术落后,能耗超出国家标准。

(5)严重污染环境,不能安全运转或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和人体健康,又无法维修或无改造价值[2]。

2.3 卫生装备的报废程序

2.3.1 要有组织机构

卫生装备的淘汰报废涉及部队资产,是一项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军队的相关规定执行。设备使用年限的鉴定上,应以生产厂家的规定和出厂日期加以界定,对于超过使用年限但计量、质控合格的设备可以适当延长使用周期,但对于未达到使用年限,技术落后、能耗高等的设备,也应报废处理。目前基层部队上级卫生主管部门通常是卫生科或卫生处。

2.3.2 成立报废技术鉴定机构

报废技术鉴定人员由有关医疗器械专家、技术人员、使用人员组成,目前基层部队设备报废主要由三级维修站负责对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技术鉴定。报废流程是:使用部队申请→三级站在巡修时或专门派相关专家进行技术鉴定→报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审核。通常是基层部队填写报废申请单,一式3份写明报废原因、专家鉴定意见、报废设备原价格、使用年限等,经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备案后方可报废。

2.4 报废设备的处置

(1)基层部队报废设备目前通常是由设备所属单位自行处理。对于无使用价值的报废设备,其零部件可以用于其他设备作维修配件用的可拆零部件,剩余部分经主管领导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后交后勤部门按废品处理,同时在固定资产账目中进行销账。

(2)对人畜及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设备,如带有放射性物质的设备应交给部队或地方有关部门处理。

(3)未经上级主管卫生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处理报废设备。

3 小结

卫生装备是基层部队卫生单位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医疗部门进行医疗活动的保障手段。卫生装备的合理报废是减少浪费、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的保证[3]。及时报废设备,但坚决拒绝随意报废、人为报废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应用新技术的卫生装备在部队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报废数量也越来越多,卫生装备使用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管理好卫生装备,成为基层部队卫生装备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伍洪.基层部队医疗器械报废制度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1):48.

[2]杨满香.卫生装备使用和报废的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4):227.

[3]林东晓.探讨规范卫生装备报废在医院管理中的价值[J].中国健康月刊,2011(6):36.

强制的必要性 篇2

不是强制性不让你外出,而是没有必要就不要出来。

法律分析:非必要不外出”,于自己是一种安全,于他人是一种关爱,于社会是一种贡献。为了疫情防控大局,暂时牺牲一点个人利益,是责任,也是义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二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非必要不外出什么理由可外出?

非必要不外出”,于自己是一种安全,于他人是一种关爱,于社会是一种贡献。为了疫情防控大局,暂时牺牲一点个人利益,是责任,也是义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二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一样吗?

1、政策要求不一样

居家健康监测对于外出没有强制性规定,但必须减少或者尽不外出,与人接触,每日配合相关人员进行健康检测,居家隔离指的是在家里不能出门随意走动,不能走亲访友。

2、适用群体不一样

居家健康检测适用于自于中高风险地区,但身体无明显不适症状或有核酸检测信息阴性证明的人群;居家隔离适用于和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的密切接触者。

3、居家隔离不能外出,健康监测是非必要不外出

强制的必要性 篇3

【关键词】医疗 责任保险 强制保险

从学术上看,保险的功能可以分为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其中基本功能体现保险的机制,用收取保费的方法来分摊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以实现经济补偿的目的,包括分摊损失和经济补偿两项内容。本文拟从实现保险的这两项基本功能为目标,研究现阶段实施医疗机构强制责任保险的必要性。

一、从保险分摊损失功能的实现探讨医疗机构强制责任保险的必要性

保险是分摊损失的方法,是建立在灾害事故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对立统一基础之上的,保险机制能够运转的原因是保险人向大量的投保人收取小额、确定的保险费来分摊其中少数成员不幸遭受大额、不确定的损失。如果没有足够数量拥有同质风险的投保人,或者其中多数成员必定遭受损失,则保险分摊损失的基础受到动摇,保险也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一)风险的可保性

有研究指出,承德市某医院2006~2010年发生医疗纠纷627例,平均每年125例[1]。笔者对某保险公司承保3年以上的13家民营医院和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1家有理赔记录,3家连续4年每年均有索赔,占比分别为85%、27%,某医疗机构一年索赔次数高达12次;这还不包括不属于保险责任及未通过保险理赔的案件,并且还是该保险公司连续多年对客户持续优化之后的结果。

可见,如果将医疗机构中的某一特定部分作为一个损失对象来研究,在一定周期内,虽然风险发生的时间和损失大小并不确定,但风险的发生已是必然。这在传统观点上并不属于可保风险的范畴。从保险的角度来看,要将这部分风险转变为可保风险得以分摊,要么大幅提高保费以同时使必然性风险和偶然性风险得到弥补,要么通过高额免赔等方式将必然性風险予以剔除,抑或吸收大量具有偶然性特征的同质风险对其进行稀释。我国地域辽阔,医疗机构众多,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风险全部集合起来无疑是最简单、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而强制保险则是保证这个集合完整性的必要手段。

(二)风险的“逆选择”

不仅如前文所述,部分特定医疗机构的风险具有必然性,也有研究指出,普外科、内科、妇产科、骨科等临床科室的风险发生概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2][3]映射到医疗机构投保医疗责任保险的选择上则会出现医疗机构出于成本考虑,高风险科室及高风险医务人员选择投保,或者高风险医疗机构——如外科医院、妇产科医院、骨科医院——选择投保,而其他医疗机构不投保的情况。如果出现医疗机构“逆选择”,则保险公司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害;如果出现大量医疗机构“逆选择”,由于分摊对象数量不足,损失只能有保险公司自己承受,保险公司承保“逆选择”风险数量越多,风险越大,保险的分摊损失功能越无法实现,医疗责任保险最终只能“名存实亡”。

二、从保险经济补偿功能的实现的探讨医疗机构强制责任保险的必要性

保险用分摊损失的方法来实现其经济补偿的目的,按照保险合同对遭受灾害事故而受损的被保险人进行经济补偿,保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为了满足补偿灾害损失的需要。

(一)发挥约束力

发展医疗责任保险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转移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减轻其财务负担;二是拓宽保险公司的业务领域,增加经济效益;三是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但是,从世界各国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来看,鲜有成功案例。以美国为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方面医疗责任保险的保费“一路飙涨”,致使一些医生无法承受,甚至选择退出医疗行业;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因为高额赔偿也不愿意承保。[4]当前,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也面临如此窘况。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法律或行政的手段形成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把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牢牢“扣”在一起,使得医疗机构必须参保,保险公司不得拒保。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当保险责任事故发生时,使医疗机构得到及时、充分的补偿。

(二)保障受害人权益

2011年9月2日,江西宜春一女子患急病后到附近一诊所就医,在诊所打针后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加剧的情况,经抢救无效死亡。法院依法判决诊所赔偿该女子家属各项损失近36万元[5]。随着我国法制体系不断健全,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持续完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这一数额呈日益上升趋势。

但是,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并没有专门针对医疗机构注册资金数额的明确规定。如果参照《公司法》相关规定,则一些小型医疗机构的资产可能远小于某些人身损害责任对应的赔偿金额。如果按照自愿的原则开展医疗责任保险,则一些医疗机构将会选择不投保或者“象征性”投保,其结果是出现较大损失时受害人无法受偿,同时这也威胁着医疗机构的正常经营。

无论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和普及程度看,还是从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自身需要看,自愿性医疗责任保险作为一项商业保险,其发展受到诸多因素限制,不足以发挥保险分摊风险和经济补偿的基本功能。作为保障受害人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建立医疗机构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迫在眉睫。2014年8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把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医疗责任等领域作为责任保险发展重点,探索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的要求,为医疗责任强制保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彩欣,李营,韩彩芬,张召,曹志辉,张晓凤,赵燕,杜宏巍.承德市某医院医疗纠纷现状及对医生诊疗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年,第8期.

[2]张妮莉,赵静.基于2009-2013年相关文献的医疗纠纷案例统计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年,第27卷第6期.

[3]崔晓,刘岩,程艳敏,岳冬丽,林静.962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上报数据统计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9年,第23卷第6期.

[4]吕群蓉.美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困境的破解之道及其启示[J].法商研究.2014年,第3期.

[5]袁剑琳,葛来萍.女子小诊所打针后猝死 诊所担责赔偿约36万元.http://ycz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0632.2013-11-12.

强制的必要性 篇4

1 检定工作

检定, 是一种查明和确认所使用的计量器具是否达到法定的标准的程序。这一系列的程序包括检查、测试、加标记和出具检定证书。

通过对测量的装置实施强制性全面的评定就是检定的目的。全面的评定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 是一种从上至下的量值进行传递的过程。检定是要评定计量器具是否合乎规定。这些规定要求是对测量装置进行检定, 并检定出规定规程中所存在的误差范围。通过检定, 进行评定测量装置出现的误差范围是否超出规定的误差范围。

我们通常所说的计量, 主要的对象是三大类的计量器具。

(1) 计量基准 (包括国际上的计量基准和国家的计量基准) 国际上的计量基准, 是指通过国际的协议, 国际上普遍承认的, 可以作为有关量的其他的计量的基准为标准的计量基准。国家上的计量基准, 是指通过国家官方的承认, 可以作为有关量的其他的计量的基准为标准的计量基准。

(2) 计量的标准。计量的标准定义是, 用做定义、实现、以及保持或者复现单位或单一的或者较多个的已知量值, 把他们进行比较, 传递到其他的计量器具的实物测量工具、进行计量的仪器、或者是一些标准的物质或者是系统。

(3) 我国所制定的计量法和法律方面强制检定所使用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规定中提出, “凡是用于贸易的结算, 安全的防护, 医疗卫生管理, 进行环境监测方面的, 都可以实行强制的检定。”在这个明细目录中, 已经罗列出了59种被列入必须进行强制检定的的范围的计量器具。

检定是作为强制性的执法行为而存在的, 属于利用法制进行计量管理的范畴, 这其中, 所有的检定行为, 无论是其规程好、还是周期都要按照法律规定来进行。

检定实行的依据是《计量检定规程》, 这是进行计量检定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律规定的技术性文件。这其中, 对计量检测的设备所应该执行的检定周期、计量的特性、进行检定的项目、从事检定的条件、检定的方法以及检定的结果等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计量检定执行所按照的规程可划分为国家计量检定所执行的规程、部门进行检定的规程以及地方检定所按照的规程这三种。这些规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是属于计量法规性的文件, 组织是没有权利制定的, 必须经由批准授权的计量相关部门进行制定。

检定的方式也是很严格的, 要严格按照规定来执行。如果要进行检定, 必须在有资格进行检定的计量部门或者获得授权的计量单位进行。而从我国的目前发展现状来看, 多数从事生产和服务的组织部门并不具备检定的资格, 只有少数一些大型的组织以及专业进行计量检定的才具备这种资格。

检定的周期是被强制约束的, 要按照《检定规程》上的相关规定进行, 组织没有资格自行确定。

检定的内容是要对测量装置进行全面的评定, 这要求全面, 除了要确保量值的精确, 还要检定相关的项目。针对某种计量器具来说, 计量进行检定包括了计量器具的技术方面条件、检定方面的条件、检定所进行的项目和检定所使用的方法, 检定的周期以及对于检定的结果所采取的处置这些内容。

根据《检定规程》所规定的精确的量值出现的误差范围, 要得出准确的合格和不合格的判定。在规定范围之内的则判为合格, 不在范围之内的就是不合格。

检定结论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的, 被评定为合格的《检定合格证书》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技术性的文件。

2 加强强制检定工作的必要性

根据多年执行的强制检定工作的任务经验来看, 要顺利开展强制检定工作, 应该先掌握强制检定工作的特性, 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上级交代的进行强制检定的工作。

2.1 强制检定工作的特性

(1) 统一性。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统一性都是强制检定工作的基本特性。没有这一特性, 那么我们的检定工作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可以看到国家一直是实行分期或者是分批地出台一些进行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保证了实现强制检定工作的统一性。

(2) 准确性。准确性是作为强检工作的核心而存在的, 最终的目的是要保证实现强检工作中所运用的计量器具的精确性。之前说到的统一性, 就是在准确性的基础上而存在的。

(3) 法制性。为了保证实现强检工作中的统一性以及精确性,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法律手段, 来规范各行各业的行为, 保证各行各业能够在规范的准则下进行工作。

(4) 社会性。强检工作是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的, 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人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紧密相连的, 对于维护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5) 权威性。为了让强检工作能够更好地为服务于经济建设, 必须在计量管理方面和计量测试方面进行改革, 也就是说在行政管理方面和科技创新方面要建立权威的计量管理系统, 必须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这是由计量本身性质以及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有的重要性而决定的。

(6) 技术性。技术性在强检工作中是明显存在的, 作为计量本身来说, 它就是一项科学技术性含量很高的工作。做好强检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就是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 只有拥有较高的科学技术, 才能获得精确的检定结果。

(7) 服务性。作为我国的强检工作的工作宗旨是, 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双重实际效益, 对立统一和相辅相成地看待强检和服务这两个方面, 提倡强检与经济进行有效结合。

(8) 群众性。在实行强检工作中, 其一是要充分调动人们的力量, 参与到我们的检定工作的监督中, 其二是, 时刻牢记人民的利益, 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9) 监督性。强检工作的有效实施, 离不开法律的监督支持。作为目前, 我们的强检工作是收费的, 对其进行法制的有效监督, 这样强检工作就能较轻易实现;反之, 监督力度不当, 会造成强检工作举步维艰。

2.2 实施加强强检工作的必要性

目前, 在强检工作中普遍地存在着影响强检实施的三大方面的问题, 强检工作中所使用的计量器具技术不清的问题, 强检难以有效执行, 统计出来的数据缺乏相应的使用价值, 这些问题的存在, 主要归咎于管理不当。政府的计量管理行政部门, 多采用运动式管理, 没有把强检的管理工作当做一个完整的过程, 来实施控制, 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 即便是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技术机构不注重技术的革新提高发展, 这不利于强检工作的运行, 一定程度上影响国民的经济水平以及生活水平。

当前, 强检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制度科技方面的问题, 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对经济的发展, 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国目前是市场经济时期, 市场在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市场如果不能合理有序的发展, 这将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通过进行有效的强检工作, 对市场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规范, 对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是相当有必要的。加强强检工作, 在新经济形势下, 对于规范市场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检工作的有效实施, 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 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保证人们生活的正常有序地进行, 各行各业的发展能够规范有序的发展, 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的。

3 对强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1986年颁布了《计量法》, 它的实施表明我国的计量管理走上了法制化管理的道路, 在执法以及行政管理方面对强检实行规范化管理。

3.1 加强计量的执法力度, 进一步改进行政的管理方法

强检是被赋予法律效力政府计量的行政管理。严格按照规程对进行检定工作, 实施有效行政管理, 保证强检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持续不断的进行计量执法工作, 对于规范强检的工作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3.2 强检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基础是组建一支有力的法定计量机构的机构。

人员素质不高, 计量工具的落后, 基础设备的不完善, 这些都影响了强检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一支有力的计量机构, 能更好地服务于强检工作。

3.3 严格对建立计量器具的制造企业进行监督

强检工作中的计量设备是很重要的, 对设备的制造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管, 更能确保计量的精确性实现, 保证强检工作产生真正的效果。

3.4 不断深入宣传工作

加大宣传, 让更多的人了解强检工作, 同时对我们的强检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这样, 能保证强检工作的高效。

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经济的不断发展, 加强实施强检工作, 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 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 保证人们的生产生活, 才能让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向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峰.什么是强制检定[J].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3 (5) .

[2]陈芳.强化计量检定服务经济发展[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2011.

上一篇:企业危机发言人下一篇:结核杆菌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