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教学(精选12篇)
民族音乐教学 篇1
民族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能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而且能够提升中职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只有加强民族音乐教学, 才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我国当前中职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现状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不够重视音乐教育, 不能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更加忽略了民族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部分学校开设的民族音乐课程较少, 甚至没有开设音乐课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音乐教师不重视对民族音乐的教学, 学生缺乏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基本上所有的音乐教师都采用“灌输法”教学;教师具备的民族音乐素质不高, 更甚至部分落后地区严重缺乏音乐教师。
当今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西方文化随之流入国内, 同时各种内容不健康的音乐也充斥着各级各类校园, 这些庸俗的音乐严重影响着当代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1]。大部分青年人对祖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了解甚少, 陶醉于低俗的音乐歌曲之中, 对民族音乐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 导致当代学生对国民音乐缺乏全民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二、加强民族音乐教学的解决方法
1. 激发中职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加强对民族音乐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中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 这一代学生基本上对民族音乐没有学习的欲望, 为了激发中职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必须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水平。具体方式以民族音乐《走西口》为例[2]。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教师要提高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 需要将民族音乐与学生熟悉的通俗音乐联系起来, 从而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水平。教师向学生介绍民族音乐《走西口》时, 可通过曾经演唱过此曲目的著名女歌手龚玥作为沟通的桥梁, 中职学生普遍对龚玥比较熟悉, 让学生通过对龚玥的了解, 再欣赏龚玥演唱的《走西口》。因此, 通过这种方式, 大大地拉近了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 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教学
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极其重要的, 针对不同的音乐类型,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相应地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能力[3]。分别通过讲授法、示范法、提问法和探讨法来进行实际探讨。 (1) 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 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从而将自己的知识充分传授给学生。如教师讲授《南泥湾》时, 对音乐作品进行了简单介绍, 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南泥湾》是1943 年由马可的团队为三五九旅的英雄们创作的。然后学生通过教师对全曲前后两部分对比的讲述, 能够得知此曲前半部分曲调柔美委婉, 后半部分欢快跳跃, 最后采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结束全曲。教师利用讲授法使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掌握。 (2) 示范法。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辅助教学工具来进行民族音乐教学, 较强的直观性能使学生从音乐作品中活得真实感受, 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如在欣赏二胡独奏《梁祝》时, 教师可以利用乐器实物、乐器图片、视频录像等方式来让学生观察二胡乐器的特点, 有条件的话可以让现场聆听二胡演奏的效果, 在展示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从中体会到《梁祝》曲子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 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学习。 (3) 提问法。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的方式不断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通过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教授《茉莉花》时, 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茉莉花》是的曲调是属于什么类型?旋律特点又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可知, 《茉莉花》是一种民歌, 是“鲜花调”, 音乐界称之为“近似音调”, 其旋律委婉, 波动流畅, 感情细腻。所以在提问方式下, 学生通过思考去了解音乐作品,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欲望和兴趣。 (4) 探讨法。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 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 在课下收集资料, 进行小组讨论,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二胡曲《梁祝》是写景、写人、写情, 还是表现一种悲痛、回忆、抗争的思想状态等等, 学生可通过课下对《梁祝》作品背景的了解, 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 教师可以对不同答案进行不同的解释, 允许多种答案共存, 体现了民族音乐的模糊性和宽泛性。学生小组交流探讨充分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带动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激情。
3. 开展民族音乐社团活动
中职学生在校课余时间相对较多, 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 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开展音乐社团, 把喜爱民间音乐的学生组织在一起,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民族音乐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学校还可以适当的对音乐社团进行定期的民族音乐史讲座, 举办具有民族音乐特色的活动, 将民族音乐教育充分融入到学生之中, 为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能力提供了途径。
总结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教学是重中之重, 在当今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 要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 以发展的眼光紧跟时代教育的步伐, 利用相应的解决方法不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覃肖.试论中职音乐教学与民族文化传承[J].音乐时空, 2015 (11) :167.
[2]李福全.浅谈中职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音乐大观, 2014 (04) :129.
[3]张俊萍.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新课程 (下) , 2014 (12) :56.
民族音乐教学 篇2
先前以传授知识为主,贯彻一节课的一人言课堂。在新课改深入到老师观念中,听课老师评价一节课,也只看这堂课是否热闹,以表面现象衡量课的成功与否,有关知识技能则无人问津,好象一提双基(即知识技能和基础知识)就是应试教育,就是旧观念。
误区二:音乐课堂变成大容器
课改不是将40分钟音乐课分成几部分,又唱又跳,又画又剪,只要稍微有一些相连的都成为课的内容。
误区三:课堂秩序“自由”
民族音乐教学 篇3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57-01
摘 要 民族音乐教学,是艺术教学中一直备受关注的内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理解多元文化,弘扬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品味民族音乐的“灵魂”,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怀。因此,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对于高中音乐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高中教学;民族音乐;深化
如今,许多中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很多学校也对民族音乐重视不够,导致民族音乐在青少年中逐步被淡忘,媒体和唱片公司也都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青少年的视听世界弥漫着流行音乐,民族音乐越来越缺乏听众群体,少数地方戏曲甚至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文化,深化民族音乐,用民族音乐来感召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是我们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
1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诠释民族音乐的内涵
音乐是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艺术,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途径对民族音乐作品进行诠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赋予学生的情感体验来理解作品的内涵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例如琵琶独奏《十面埋伏》,所表现的风格是古战场上纵横驰骋、战鼓轰鸣、军营如林的壮阔场面,教师可以借助联想的手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2 理解多元文化,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课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学习民族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意识,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通过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有效地吸收曲艺、影视、美术、文学等姊妹艺术,共享人类优秀成果。强调多种艺术的结合,提高了对音乐艺术的审美、创造、表现和鉴赏能力,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进一步开阔了文化视野。例如在讲《音乐鉴赏》的《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曲艺篇》时,教师可以根据广东省区域文化的特色,在教学内容上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粤曲、粤剧”,因为这些内容被学生所熟悉,这就降低了语言上的沟通障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在讲《电影音乐》一课时,通过欣赏具有代表意义的电影,帮助学生了解电影音乐的种类,感受音乐为电影带来的艺术魅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民族音乐内容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电教的优势,将现代化教学与传统的民族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声情并茂,陶冶学生的性情,努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多媒体教学形象、快捷、生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特别是对一些民族乐器、传统戏曲、说唱艺术、原生态名歌的赏析,单凭教师的讲授还远远不够,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化艰难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让理论上的知识更加通俗易懂,带给学生生动、形象、丰富的感官信息。例如欣赏民族乐曲《二泉映月》《百鸟朝凤》等作品时,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详细介绍音乐创作的背景,音乐家的生平简介,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民族音乐作品,更让学生拓展了知识面,让学生更好地在乐曲中感悟其中的酸甜苦辣,体会作者创作时的辛酸与悲凉,让学生从优美、凄婉的民族音乐作品中启迪心智,唤醒心灵。
4 通过学民歌、唱民歌,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通过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去感染每一位高中生,使他们在学习民族音乐中感悟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在民族音乐里领略历史的发展,民族的兴衰,感受各民族人民的豪迈与婉约,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文化。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把每个省具有特色的民歌都选出来让大家分享,如湖北民歌《龙船调》、福建民歌《采茶灯》、东北民歌《看秧歌》等,内容丰富多彩,体裁多样,带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音乐的同时,能对各地区的地域文化也有了一些认识和了解,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热情,树立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民族自尊心。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音乐,热爱自己的祖国。
民族音乐教学 篇4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教学方法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民族艺术家众多,各地区不同的民族音乐拥有不同的特色以及魅力,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而初中音乐教学当中,要想实现对人才的全面培养,初中音乐教师应积极引进各地区不同的民族音乐内容,运用特定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因素,并对音乐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初中音乐教学原则
同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学在开展过程中,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出发点。无论应用哪种教学模式、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应当建立在学生较强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同时,音乐教学如果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无法对音乐艺术的魅力进行充分的感知,因此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行大量的实践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初中音乐教学包含以下原则:其一,个人情感的表达以音乐为媒介,提升表达的直白性和明确性。教师教学中应具备为学生构建不同场景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对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以及演唱者的真实情感,从而从思想上和精神上产生一种共鸣[1]。其二,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对不同种类的音乐进行评价,在欣赏音乐艺术的过程中,对自身的音乐基础知识进行充分的应用,在长时间的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由此可见,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还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方法
1. 加强对民族音乐基础的教学
(1)民歌教学。我国历史悠久,民族艺术博大精深,民族音乐作为民族艺术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和意义。我国的民族音乐在流传的过程中,拥有相对简单的曲调和较强的节奏感,人们在对其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心灵会受到一种震撼。值得注意的是,劳动是民歌创造和产生的基础,作为一种民族音乐,民歌在广泛流传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也是对当地语言、风俗以及文化的一种展现,同样包含了文化的情思。由此可见,民族音乐包含了大量的精神和灵魂思想,是该民族长期发展的重要精神媒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最初对民族音乐感到迷茫,教师可以首先将经典的、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民族音乐引入课堂,在播放和演唱过程中,学生会对民族音乐产生一定了解,从而逐渐开始接受民族音乐,并从中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
(2)民族器乐曲的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在广泛发展和流传的过程中,产生的乐器十分多样,并且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在对其发音原理进行了解的过程中,通常可以将其划分成吹、拉、弹、唱四种类型。典型的民族音乐在表演中,其运用的乐器都给予人们一种独特的感觉。例如,《霸王别姬》和《十面埋伏》在表演过程中,典型的乐器是琵琶;在对《喜相逢》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典型的民族乐器包括笛子等[2]。这些乐器各具特色,演奏中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这些独特的乐器,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其对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进行更加充分的体会和了解,展开对民间音乐的探究。
2. 运用民族舞蹈魅力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舞蹈艺术及音乐艺术两者密不可分,能够提升整体的艺术价值,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独特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民族音乐产生的民族舞蹈具有更加独特的魅力。舞蹈表演者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的情感以及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初中音乐课堂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我国民族舞蹈表演,如花鼓以及狮子舞等舞蹈形式,不仅能够应用不同的舞蹈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够对不同的音乐种类进行表达,对于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我国的民族音乐多数是歌舞结合的形式,在积极培养初中生对民族艺术的理解能力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民族音乐中的乐器、曲调以及舞蹈等基本组成要素引入课堂,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模仿,对乐器进行练习,从而有效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促使学生的内在素养得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积极提升初中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将民族音乐教学引入初中音乐课堂,运用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促使其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对音乐魅力产生更加独特的见解,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安莉.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196.
民族音乐教学 篇5
近年来,流行音乐,尤其是爱情歌曲充耳可闻。我们不能否认流行歌曲优越的一面,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忘却我们的民族音乐!做为一名青年教师,为使下一代接受“美育”熏陶,端正音乐教育的正确方向,必须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强调民族音乐教育。
我国的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们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独特的.民歌,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还有品种繁多的民间歌舞、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种类,都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
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民族音乐呢?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大唱民歌,扩充教材中民族音乐内容。课前认真备课,选择合适的歌曲进行练,如江西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江苏民歌《茉莉花》等等,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歌的不同特色,了解民歌中的不同体裁形式、基本特征,这样学生有兴趣,爱学爱唱,树立了民族自尊心。
二、认真上好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赏析能力。在欣赏教学中,选择古今的优秀名曲,如《怀古》、《流水》、《苏武牧羊》、《二泉映月》等。欣赏时,教师要进行引导、提示,介绍一些大音乐家的生平事迹以及歌曲创作背景等。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欣赏《春江花月夜》这首民乐曲时,启发学生从优美的音乐中去想象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相映的动人画面,从内心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三、在实践中增长民族音乐知识,陶冶情操。前不久我们李埝乡文化站搞了一个乡土文艺演唱会,在全县引起了很大反响,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我们学校特地请来其中的几个主要演员给同学们做讲座,并且当场表演了极具民族气息的几个节目,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激发了学生的民族情,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乡土,热爱乡土。
结合第二课堂,组织“民族声乐演唱”、“民族器乐”兴趣小组,每周定期活动,为弘扬民族音乐教学工作起了推动作用。另外,还组织部分班级开展“民歌演唱会”、“中华卡拉ok民歌大奖赛”等活动,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民族音乐,针对当前的流行歌曲的冲击,这显然是一种正确的导向。
在音乐教学中大力弘扬民族音乐,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它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另外,大力弘扬民族音乐,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民族音乐教学 篇6
关键词:创新 民族音乐 教学 弘扬
创新民族音乐文化教学,改善现在民族教育的制度,可以说是保护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最近几年来,虽然不少音乐专家不断学习西方民族音乐的教学制度。希望能从中借鉴到适合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的体系制度。然而,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结合民族音乐教学的特点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创新民族音乐教学的措施,希望能给从事民族音乐教学的教师们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学习民族音乐的意义
民族音乐是民族对美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民族音乐所具有的内涵来自于优秀的民族文化,因此学习民族音乐,不但可以欣赏优美的音乐,还可以学习到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创造来源于民族的社会生活,是民族社会生活真实的写照,因此学习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可以感受到民族的精神,同时在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还能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民族音乐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除此之外民族音乐的凝聚力,自豪感、有较强的民族文化作为支撑,民乐往往是音乐家民族精神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民族音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精神,争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创新民族音乐教学的措施
(一)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课堂音乐教学内容
民族音乐的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将经过整理改编的民歌、民族器乐演奏、民族歌舞等有效地结合起来,丰富课堂音乐教学,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教学。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一边学习民歌一边学习民族舞蹈,邊歌边舞;可以在学生会唱民歌后,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民族乐器演奏;还可以课堂开展各种各样的的音乐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民族音乐教学延伸到课堂外,例如:老师带领学生到操场或者空地上进行民族乐器演奏,民族歌舞表演。通过唱奏结合、唱跳结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民音乐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民族音乐,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
(二)举办民族音乐课外活动,活跃民族音乐教学环境
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课堂教学的需求,为此需要创新民族音乐教学方法,因此结合学生的性格以及个人的差异,老师可以利用各种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活动,估计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民族音乐教学的效率,例如:可以组建一些课外兴趣小组,组织一支民族音乐演奏队,还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板报宣传一些民族音乐,在学生课间休息时,播放一些精选的民族音乐歌曲,营造一个学习民族音乐的良好环境,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民族音乐活动,例如:民族歌舞会、民歌歌唱会,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民族音乐活动的平台,提供一个良好的民族音乐教学环境。
(三)利用社会民族音乐活动,感受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除了在课堂教学意外,还可以利用社会上各种民族音乐活动,民族音乐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因此利用社会上民族音乐活动是创新民族音乐教学,让学生进行民族音乐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老师可以征求学校的同意,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民族音乐活动,从各种民族音乐活动中,学习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例如:参加民族节庆、民族歌舞比赛、民族音乐演奏,以及各种各样的闵姝活动,通过社会上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活动,为学生民族音乐的学习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活动,让学生融入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环境中,从中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
三、结语
创新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创新我国民族音乐教学的制度。对我国民族音乐教学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还需要从事的民族音乐教学的工作者们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探索,让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来,弘扬我国我国民族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张黎红,尹爱青.论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民族音乐进课堂的教学策略 篇7
策略一:创设民族音乐进课堂的良好环境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兴趣、情感往往产生于一定的环境。在教学民族音乐时,我从创设民族音乐课堂良好的环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一是提高学生对民族经典音乐知识的认知程度。利用板报介绍民族音乐知识,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渔舟唱晚》等,也可以开展民族音乐知识讲座,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知识。
二是学校在承担教育部立项的“民族根文化与特色高中构建之研究”课题时,利用学生进校、离校、大课间、午休前等音乐欣赏时间,专门播放“中国古典音乐”,如古琴曲《广陵散》《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营造民族音乐熏陶的氛围。
三是让有民族器乐特长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民族器乐特点并演奏。我所任教的年级有许多学生从小就学习民族器乐,如笛子、二胡、葫芦丝、古筝、琵琶、唢呐等,我让学生将器乐带到学校,让他们介绍有关知识,包括展示演奏技能。通过分享,达到对民族器乐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四是挖掘地方音乐资源。比如我市的海州区“五大宫调”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市具有当地风俗的一种音乐形式。学生通过亲身的考察、访谈、录音、拍摄等实地工作,深入到了该音乐产生、发展、生存的社会环境中。实地访谈、采风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五是设置身体力行的情境体验。如欣赏《黄河船夫曲》,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们进行大胆而有效的实践体验。组织学生“搬钢琴”劳动,让他们体验号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策略二:通过模仿活动体验民族音乐妙处
课堂上的模仿活动就是生命能量的激活,指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反复复地做某些动作,加深心理体验,来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民族音乐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中,从民族音乐作品的音色、节奏等方面进行动作模仿性体验,这种模仿性动作承载了丰富的教学意义,“是声明,是表现,是信息,是孤寂状态下的隐秘现象”。
模仿对民族音乐技能训练非常有效,尤其是对节奏感强的民族音乐的学习,用动作调动声明能量,实现参与、交流和创造。教师打一遍,学生模仿打一遍,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一遍遍重复模打,直到学生能够正确拍打节奏为止。在循环往复的动作模仿中,学生的身心世界日渐丰富。
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模仿民族音乐情节或民族音乐形象。模仿有利于让学生把握音乐本体要素,如音高、音程、和弦、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调式、和声、曲式等,学生如果能够很好地掌握以上的音乐本体元素,就能进一步提高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比如,教学生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时,我先分析了这首民歌的特点:歌词语言丰富而多彩,内容表达幽默而风趣,句式中大量运用衬词衬句,使用了呼牛吃喝声和模仿锣鼓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模仿性练习体验衬词的韵味,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表达。
此外,视唱民族乐曲,演奏民族乐器,学跳民族民间舞蹈等都需要一遍遍的模仿才能掌握唱奏跳的技能技巧,无论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我们要让音乐课“活”起来,创造一种表演的情境来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只有创造这样的课堂气氛才能感染学生,并能增强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信心。
策略三:通过演奏活动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我在教学中组织了民族器乐演奏活动,通过器乐演奏活动,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特定时空中,有内容表演,有器乐演奏,有观众观看。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形成了一种艺术理解的互动,让演奏者产生兴奋,让观众产生了情感交流,让教师找到了指导的话题,三方互动交流中,又有着艺术生成,使演奏活动浸染了生命成长的气息,从内容、情感和技巧等方面对民族音乐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
学生参与民族音乐演奏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不能只是停留在一种纯技术性的操作平面,而是要让学生在参与演奏过程中理解并传达音乐中丰富的精神内涵,在起伏跌宕的旋律音韵中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濡染。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演奏过程时,要细心地要求他们通过演奏技术的处理,表现出作曲家所标记的一切规定性,同时要融入自己的审美体验,赋予作品新的审美个性。演奏的适度和分寸,体现了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理解。由于缺乏生活经历,学生对演奏的处理往往一味地投入感情,结果成了无意义的渲染。
我们先后成立民族器乐队,指导学生学习演奏民族乐曲。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自己的“小天地”尽情发展。多年的活动小组的学习使他们受益匪浅,在“五四”青年节、元旦文艺汇演、市学生文娱节目展演中都有着不凡的表现。学生伴奏的《阳光进行曲》《普爱校歌》和演奏的《凌波仙子》《战马奔腾》《甩花腰》等节目,先后获得省、市文娱展演一等奖。
我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民族器乐队每周定期进行排练,演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小调,以多样的形式加强民乐进课堂的力度,很好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了音乐视野,提高了民族音乐素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特长。
策略四: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欣赏丰富精神生活
对民族音乐欣赏方法很多,我这里主要强调想象。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段经典性的音乐描写,即“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四弦一声如裂帛”几句,其中描写了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由快速到缓慢,再到细弱,再到无声。作者把音乐形象变成视觉形象,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于形象的流转消长中传达出乐音的微妙与婉转。这里对音乐的想象起到了重要作用。艺术是需要想象的。学习民族音乐,也离不开想象,想象是照亮学生心灵的一种智慧之光。如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草原上有美丽的蒙古包,有丰茂的水草,有飞驰的骏马,有成群的牛羊;天空中有飘逸的白云,有灿烂的阳光,有和暖的微风;牧民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高亢悦耳。通过想象,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研究 篇8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研究
我国不同的民族地区又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和文化传统, 使得我国有着极其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 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是我国极为宝贵的财富。在新的历史阶段, 深入研究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 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积极探索改进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可行对策, 对于提升我国民族音乐教学质量, 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推广普及我国民族音乐, 意义重大。
一、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 必须注意的是, 当前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仍在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具体来说, 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音乐教学体制僵化
新中国成立后, 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国各方面体制均是仿照苏联模式, 民族音乐教学体制也不例外。正是在苏联音乐教学体制的影响下, 我国的音乐教学体制略显僵化, 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一定差距。1980年以后, 随着西方音乐教学模式的扩展普及, 我国的音乐教学才出现新的变化。然而, 与之而来的是民族音乐教学的边缘化。发展到今天, 在一定程度上, 在现代音乐教学体系中, 民族音乐教学依然受到排斥。
(二) 民族音乐教学内容缺失
教学内容缺失是当前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另一突出问题。在我国过去数十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 民族音乐教学的内容严重缺失, 呈现畸形化。无论是深度、广度, 还是质量、数量, 实践中的民族音乐教学活动少之又少, 不被重视, 教学内容中关于“传统民族音乐”知识的传授鲜有涉及。不难发现, 造成这种现象的关键在于音乐学校领导和教师缺乏对民族音乐的合理认识, 没有看到其独特价值。
(三) 民族音乐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大量教学经验表明, 高水平的教学实践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然而, 当前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另一突出问题就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受落后音乐教学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影响, 实际的音乐教学老师多以钢琴、声乐为主, 专门研究和教学民族音乐的老师则非常少。当前仅有的涉及民族音乐教学的研究探讨也只停留在期刊上, 想要大力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教学和研究, 难之又难。
二、完善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需要警惕的问题
近几年来, 不少地区和学校进行了完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尝试, 取得了已经的成绩, 值得称赞。但是同时, 认真总结归纳上述尝试的经验教训, 本文认为, 我们需要认识到它绝非一蹴而就, 在实际中必须注意警惕以下问题。
(一) 切忌“一刀切”和“一窝蜂”
完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 切忌“一刀切”和“一窝蜂”。众所周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完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决不可心急, 必须由个别到一般、由少到多的步骤逐步推行。例如, 可以仿照我国音乐院校的钢琴课设置, 首先在个别音乐院校试点设置民族乐器课程, 然后根据试点积累的成功经验, 再在全国进行推广普及, 扩大民族乐器课程种类。
(二) 切忌“闭门造车”
历史经验表明, 要想推动社会历史的现代化发展, 切忌“闭门造车”“闭关锁国”, 完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也是同样道理。不可否认, 国外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做法, 我们不能加以全盘否定和抵制, 而是应当根据我国民族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 有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借鉴, 使之为我所用。
(三) 切忌脱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 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完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同样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完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过程中, 始终带着“问题”意识, 坚持以“寻找对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狭隘地“唯教学论”, 也要高度重视民族音乐的科学研究, 将教学与研究统一起来, 协调推进, 充分调动相关研究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
三、完善我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可行对策
正如上文所述, 完善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 夯实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 势在必行。本文认为, 在新的历史时期, 完善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 必须从丰富民族音乐教材、改进民族音乐课程设置、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等方面着手。
(一) 丰富民族音乐教材
好的教材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 是科学教学体系的重要体现。因此, 完善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 第一要务就是要丰富民族音乐教材。具体说来, 可将那些富含民族情感、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纳入到民族音乐教材中来。同时, 在实际的民族音乐教学实践中, 可以大量采用鲜活的感性材料, 让学生亲身感受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 增强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此外, 可邀请民族音乐专家编排专业的民族音乐教材。
(二) 改进民族音乐课程设置
改进民族音乐课程设置, 是完善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关键任务。具体说来, 首先就要在认识上提高对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视, 在音乐院校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里都要增设一定学时的民族音乐课程, 以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民族音乐知识。另一方面, 改进民族音乐课程设置, 还应合理分配其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 主要是指人文领域的课程设置。
(三)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对于完善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 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招聘一些专门研究民族音乐教学的人才, 赋予其提升民族音乐教学质量的重任, 同时定期加以培训学习, 努力通过教师这一中介将民族音乐的独特价值灌输到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1]张黎红, 尹爱青.论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2) .
[2]张丽艳.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措施探讨[J].音乐时空, 2015 (11) .
高中民族音乐教学的意义与策略 篇9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文明古国,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劳动人民用充满智慧和朴实的生活点滴创造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可以说它是我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世界音乐殿堂中的一朵奇葩。中国民族音乐种类繁多, 非常丰富, 这些音乐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作和发展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包括器乐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民间舞蹈音乐等五个类别。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 高中音乐鉴赏课承担着完善学生音乐审美心理结构的重要任务, 而我国千年传承的优秀地民族音乐应当被放在首要位置, 因为民族音乐可以振奋民族精神, 对青少年的民族意识起到促进作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理解多元文化, 弘扬民族音乐”的要求,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 深化民族音乐教育教学, 能够培养学生爱国意识, 使其品味民族音乐的“灵魂”, 陶冶情操,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增强学生爱国情怀。因此, 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对于高中音乐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而言, 本文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的感情血脉, 真实地记载了民族过去的生活情感, 寄托了人们浓浓的情思, 它是整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 它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各种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这些都可以在民族音乐中得到解读。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让中小学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尊心,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
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种类繁多, 表演形式丰富多彩, 它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 展示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音乐审美习惯。中国民族音乐通过其音乐的内在美与外在美, 激发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更讲究音乐的韵味、风格。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 都是属于民族的, 他们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 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母语”。学生从小学习和掌握音乐中的“母语”, 就能运用本民族自己的方式进行音乐审美感知、音乐表现和音乐思维, 从而提高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
(三)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我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 内容丰富, 体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民歌有近30万首, 曲艺音乐达三百多种, 近四百多个戏曲剧种, 这些丰富的民族音乐是我们五十六个民族长期交流和融合的音乐精髓。中国民族音乐的体裁形式、音调、风格都是极其丰富的, 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秀的民族音乐是我们一代代劳动人民音乐才智的结晶, 是创造和发展我国未来音乐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也是对子孙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音乐教育的可贵素材, 更是世界音乐文化宝藏中的瑰宝。我们应该感谢祖先和前辈们为祖国创造了优秀的音乐财富, 作为接班人, 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它、熟悉它、热爱它, 并把它继承下来加以发扬光大。对于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音乐教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 不能脱离本土文化的根, 音乐教育也必须继承、弘扬、发展民族文化, 使中华民族音乐立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虽说如今的流行音乐占据了中国大量的音乐市场, 但是中国民族音乐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音乐创作者们也意识到创作的源泉在民间和民族音乐中。我们的学生通过民族音乐学习, 可以加强自尊、自爱、自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二、高中民族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 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
高中《音乐鉴赏》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内容比较全面, 有民歌、器乐曲、戏曲等民族民间音乐。当我在遇到民族音乐教学内容时, 我会在备课的时候花更多的时间来研究, 并选择从学生熟悉的作品入手。例如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二单元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我是这样安排的:通过阿宝演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歌曲视频做引子, 把学生带入到西北风土人情中。虽然学生平时也不太会去关注西北的民歌, 但是对于阿宝这位西北歌手却比较熟悉, 而阿宝演唱的这首歌曲, 学生也会唱大部分。我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 把他们的思维引入音乐课堂, 再一步一步地将学生的思绪带入到西北的其他民歌作品学习中, 学生也会有兴趣听我介绍西北的花儿和信天游, 一起唱着西北民歌。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学生在学唱山西民歌《刨洋芋》时候的场景。《刨洋芋》的歌词是这样的:“土溜溜的蚂蚱, 满呀么满地爬, 举起那个镢头, 来呀来把洋芋刨, 一镢头那下去, 翻过来瞧一瞧, 哟, 这么大的个儿, 哎哟你说妙不妙。”当学生唱到歌词“呦”的时候, 表现得特别兴奋, 原以为学生只对流行歌曲感兴趣, 谁知道他们在学唱民歌时也是那么的投入。有的学生在学会了这首《刨洋芋》之后, 还有兴趣创编, 用《刨洋芋》旋律填词来抱怨平时作业太多, 有位同学这样编道:“可怜的高中生, 太呀么太累, 每天都是作业, 做呀做不完, 哟, 今天这么好, 竟然没有作业, 真呀真高兴。”一堂关于西北民歌的课上完了, 留在学生记忆当中的不仅有信天游、花儿, 还应该有《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等更多的西北曲调。
(二) 从新民乐与传统民乐融合入手
新民乐 (现代民乐) 的主要特点是“取民乐之所长, 去民乐之糟粕, 加西洋之精髓”。新民乐在民族风格上有极强的表现力, 它把民族器乐、电声乐队和MIDI音乐结合在一起, 加上流行的配器手法, 互补长短, 使民乐的个性有了更好的展现, 丰富了民乐的艺术表现力。
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贴近, 但对于民族音乐, 学生了解的确实很少, 因为学生心中的民族音乐就是很传统、很古老、离现实太遥远了, 他们很少去了解。要想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的心中, 就得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在上《音乐鉴赏》中“丝竹相和”这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对我国传统丝竹乐产生学习兴趣, 我提前下载了新民乐女子十二乐坊的《八音》片段, 作为课堂的导入, 进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每件乐器的演奏特点和表现力等等, 随后便将课堂引回到“丝竹乐”的欣赏课当中。当学生再一次听到二胡、琵琶、古筝、竹笛等各乐器的演奏时, 自然会予以关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理解、感受“丝竹乐”的教学目的。传统与现代, 古典与流行, 正是民乐之长, 两者的巧妙结合, 让民族音乐朝着现代民乐发展。结合现代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素材展示给学生, 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从学生参与和课堂体验入手
中国民族音乐非常有民族特色, 一首民歌, 一件民族乐器都会有它的独特性, 我们应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比如说学习用方言唱民歌, 学会几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亲身体验民族乐器的简单弹奏等等, 学生的兴趣会比较高。如高中音乐鉴赏自编教材《走近中国古筝》这一课, 我是通过以下教学过程, 让学生从传统乐器古筝的演奏技巧、音色, 古筝名曲欣赏等方面入手参与课堂体验, 从而增进了学生对古筝音乐的热爱。
1. 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古筝音乐,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
(1) 猜猜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 (大部分学生能说出是古筝) 。
(2) 这件乐器弹出来的音乐好听吗? (学生说音色很独特, 很有意境) 。
2. 新课教学。
(1) 出示课题——走近中国古筝。
(2) 古筝简介:古筝原名叫筝, 早在战国时代, 就在当时的秦国 (今陕西) 一带广泛流传, 所以又叫秦筝。由于筝的历史悠久, 被后人称为古筝。古筝属于弹拨类民族乐器, 其外形近似于长箱形, 中间稍微突起, 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在木制箱体的面板上张设筝弦。在每根弦下面安置琴码, 琴码可以左右移动, 用来调整音高和音质。筝的品种不一, 构造也不尽相同。我们现在演奏的古筝基本以21弦筝为主。其主要由面板、底板、筝首、筝尾、前梁、后梁、琴码、琴钉、出音孔和筝弦组成。
古筝的外形古朴典雅美观大方, 它的音色优美, 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 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3) 介绍古筝演奏技巧:古筝的演奏技巧有很多, 如滑音、颤音、花指、摇指、琶音等等。
①古筝中的滑音弹奏:古筝中的滑音分上滑音和下滑音。先说上滑音吧, 教师示范:右手弹弦之后, 左手在筝码左侧,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按弦, 把弦音升高至所需高度, 就是上滑音。可以请几个学生依次在古筝上体验上滑音弹奏, 这样学生会很专注。
②古筝中的花指弹奏:老师示范花指的演奏并问学生:你觉得声音像什么?然后鼓励学生参与。以上1、2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参与实践, 提高对古筝音乐的兴趣, 虽然他们的滑音可能弹得不太准, 花指不够流畅, 但是这些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教师借助古筝, 继续示范弹奏古筝的颤音、摇指、琶音, 让学生加深对古筝演奏的了解。
(4) 古筝曲《渔舟唱晚》片段欣赏
①老师弹奏《渔舟唱晚》片段, 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其演奏技巧。
②教师对《渔舟唱晚》后面的花指部分作了重点弹奏, 让学生加深对古筝花指演奏的了解。
(四) 浙江筝曲《高山流水》欣赏
这是一首历史悠久的传统筝曲, 乐曲音韵古朴、典雅, 抒情写意。全曲音乐由“高山”和“流水”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描绘高山的气魄, 后半部分则表现了流水的不同形态, 充分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
1. 教师弹奏古筝曲《高山流水》, 其他学生欣赏、体验。
2. 教师带领学生演唱《高山流水》音乐片段, 加深音乐记忆。
一节课下来, 学生不仅对《高山流水》有了更深的印象, 并对古筝的演奏技巧及其音色有了初步的了解。让学生参与课堂体验, 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这也是我课堂上经常尝试的教学方法。
3. 从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入手。
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是紧密相连的, 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重要的传承手段。在音乐教育中不仅要传授音乐技巧, 更重要的是传承音乐背后更为根本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传统民族精神。《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增强民族意识, 陶冶爱国主义情操。民族情感是指—个国家、—个民族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 它是民族心理特征之一, 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对于本民族历史、本民族的文明进步、本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关系的情感态度。以是否有明确的民族自我意识或民族观念来划分, 民族情感有自发的和自觉的两种水平。民族情感在民族成员身上表现为民族自豪感、民族优越感、民族自尊心、民族自卑感等。一个人形成何种民族情感, 与该民族的地位、成就有关, 也与个人对民族的态度和认识有关, 并受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信仰的支配。积极的民族情感如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热爱本民族的英雄人物和优秀文化等, 是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基础之一, 同时有利于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 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从美学的角度看, 音乐不是情感, 可它却是情感的最佳载体;音乐不能揭示情感产生的原因, 却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这客观说明了音乐与情感的辩证依存关系。民族音乐是民族情感的最佳载体, 民族情感是民族音乐主题的升华, 民族音乐在民族情感的激发和培养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两者有内在的不可分割性, 又有外在的相互促进性。可以说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民族情感的培养是民族音乐教学的最高追求。相关研究也提出了培养民族情感有利于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 培养民族情感是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那么, 如何通过民族音乐促进民族情感的产生, 同时利用民族情感提高民族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利用民族音乐的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通过充分地发掘我国民族音乐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同时, 还可以通过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 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中国民族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文化这一母体中汲取丰厚的营养而孕育、生成并茁壮成长的。因此, 在高中阶段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民族情感的激发促进民族音乐的教学。
4. 从教师音乐素养的提升入手。
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 如果想让你的学生乐意接受传统的民族音乐, 那么, 我们不仅要提前主动去学习和探索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更应该拥有驾驭民族音乐教材的能力,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探究, 努力引导学生学习、感悟、体验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教师是民族音乐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究, 让自己更加热爱民乐、熟悉民乐, 并具备强烈的对民族音乐教育的热情和使命感, 同时具备高品质的民族音乐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正常进行, 从而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提升学生民族音乐素质。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演奏家章红艳教授曾在一周的时间里有四场琵琶演出, 每场上座率达到九成以上, 那是没有鲜花, 没有音乐以外的任何干扰的演奏会, 它再次唤醒了人们对传统音乐的记忆与情感。章教授以专家的方式去展示我国琵琶音乐的魅力, 让她周围的观众体验到了琵琶音乐之美。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音乐教师, 虽然在演奏技巧上不能去和一个音乐名校的教授相比, 但是我们可以拥有同样的思想, 那就是要让我们的民族音乐唤醒优美与崇高, 让国人热爱民族音乐。以前我总认为既然学生对民族音乐没有兴趣, 我索性就跳开这些内容不上, 现在我改变了自己对民族音乐教育的观念, 并且自身也在加强民族音乐的学习, 如乐器方面的古筝、竹笛我都在学习, 还有就是有些地方戏曲不太了解, 我也正在努力补充学习。
在我的音乐课堂, 不但用钢琴伴奏, 有时候我也会用古筝来给学生伴奏, 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 中国民族音乐值得去欣赏, 我用自己对民族音乐的态度去感染学生, 让更多的学生走进了优秀的中国民间传统音乐。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尽的义务, 这不仅仅是在向学生传授民族音乐知识, 更是要让现代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地位, 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新课程改革对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树立理解多元文化、弘扬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 对民族音乐教育进行深化教学,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使学生品味民族音乐的灵魂, 陶冶情操,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大力弘扬民族音乐, 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加强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素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音乐教师掌握了中国优秀的戏曲、民乐、中国锣鼓、民歌民谣和民族舞蹈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才能在音乐课堂中加以实施, 通过音乐教学和音乐活动中的组织、策划、设计和指导等, 让学生走进民族音乐。最后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有机结合、民族音乐与本土音乐的有机结合、民族音乐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民族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延伸的有机结合等四结合原则, 以便更好地促使学生了解、认识民族音乐。
摘要:俗话说:“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中国民族音乐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非常珍贵的财富。本文将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中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学的意义与策略进行探究。笔者认为在高中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 有利于增强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在教学策略上, 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 从新民乐与传统民乐的融合入手, 从学生的参与和课堂体验入手。
关键词:高中音乐,民族音乐,有效性,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麻晔斐.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读写算, 2014 (10) .
[2]石田立.民族音乐教学的思考[J].大众文艺, 2014 (14) .
[3]王丽芳, 吴飞燕.增强民族音乐教学的几点探索作者[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4 (2)
[4]翟佳.论民族音乐教学中民族情感的培养[J].池州学院学报, 2007 (6) .
[5]张艳丽.音乐艺术教学与民族情感教育[J].艺术教育, 2007 (4) .
[6]方千鑫.浅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上旬刊) , 2014 (5) .
[7]张金芳.浅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新课程 (下) , 2012 (06) .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一、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是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而且是对音乐文化修养的渗透,音乐和文化密切联系,才使得丰富的文化孕育出经典美妙的音乐作品。学校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阵地,小学音乐教育缺乏引导,专职音乐教师不够“专业”,掌握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不够“厚度”,把民族音乐教学当做一般音乐知识对待,一带而过,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很多孩子不知道本民族的经典音乐,不会唱本民族的优秀歌曲。音乐课少,家长对孩子的音乐教育太过功利等,这些对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将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那么,如何让学生弘扬民族文化,了解并喜欢民族音乐,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呢?
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民族音乐教学
在普通小学的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会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民族音乐教学。
1. 兴趣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这种方法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因为他们喜欢音乐、语言、图像、律动、舞蹈综合的艺术行为,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游戏教学形式也可以给音乐教育带来价值,它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利用歌谣、语言结合游戏性的活动,发展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能力,如感知音乐情绪;发展倾听及记忆能力;变换节拍、节奏训练等。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的《苗家儿童庆丰收》,这是一首由芦笙曲改编的苗族儿童歌曲。把《山谷回声真好听》作为发声练习曲,通过回声游戏活动,用拍拍手的节奏训练,掌握苗族儿童歌曲中的铜鼓节奏。这就将组织教学、音乐韵律感、节奏训练的培养有机渗透其中,形成全体参与行动起来的局面,为深入理解《苗家儿童庆丰收》的内涵做铺垫。
又如,在教授四年级江苏民歌《茉莉花》时,可以欣赏广东、河北、东北、通俗等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还可以观看歌剧《图兰朵》、各种器乐版本及有关上海世博宣传片和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片段,再让孩子们欣赏新创编的《又见茉莉花》,使学生通过不同版本的鉴赏,体会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感受到民族音乐离我们不遥远,也不土气,而是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并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 对比教学法,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音乐由于不同的民族、地区、体裁、品种、流派而各具特色。在教学中可运用对比方式,引领学生感受不同地区和各民族的音乐风格。如中国西部的音乐具有高亢明亮的特征,东部的音乐则具有柔和抒情的特点,南方水乡的音乐则婉转细腻。除此之外,中国的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台湾等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也各具风格。通过引领和对比,学生感受到全国各地民族音乐的异同,了解并循序渐进地掌握各地区的音乐风格特点,将来在演绎歌曲时得心应手。
3. 在律动、舞蹈中,提高民族音乐教学的时效性。
好动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利用律动、舞蹈,让学生学习、理解民族音乐是一种途径。人教版教材每一学段都设有五十六朵花这一单元,教授时,我就采用舞蹈的形式来教学。如三年级的歌曲《幸福花儿开心上》,第一课时,教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掌握音乐的曲调。第二课时,边唱边跳,在舞蹈中体会新疆地区音乐和其他地区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这样就少了空洞的说教,使教学丰富、有趣,符合学生的特点。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拓展民族音乐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主题发散出去的创作与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新亮点”。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尝试开展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丰富课堂教学。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立主题,让学生观察生活,自主收集素材,深入民族音乐的学习与探究;其次,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民族音乐后谈感受,尝试给音乐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最后,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结合表演创作、歌词创编、节奏创作、进行旋律再创编,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民族音乐。
例如:“分组了解各地方言特色,学唱一首不同地区或少数民族的歌曲,进行全校性参赛评比。”接到主题通知,孩子们兴趣浓厚。各班各组分工明确,认真收集整理素材,经过组内推选—各组之间评比—代表班级参赛。整个实践活动的开展都是孩子们自主进行的。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到民族音乐蕴含着我国广阔厚重的文明历史文化,有助于开启学生探索民族音乐的心灵之门。
四、利用现代化手段,丰富民族音乐课堂教学
大部分学生不太喜欢民族音乐,要消除这种偏见,除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之外,还要解决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小学高段教材中涉及民歌教学,如直接讲述,民歌分为三种类型:山歌、小调、劳动号子,或者直接听各类民歌,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民歌教学更多地承载着关于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知识,通过民歌的讲解,让学生树立立民族意识。因此,要让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刻地认知民族音乐。例如:Flash动画、剪裁电视、电影情节和场景为民族音乐插入背景等,使传统、民俗的音乐生动、形象、具体,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进一步理解。
民族音乐教学 篇11
关键词:音乐 教学 技巧 质量
音乐教学是艺术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修养的提升,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也会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本文主要结合以下几点进行浅析。
一、导入环节要巧妙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在导入环节是否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想构建高效率的音乐课教学,需要教师在导入环节上多下工夫,导入的设计要巧妙。导入的方式有很多,一般有如下几种: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多媒体音像画面导入法等,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华夏古韵》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先欣赏古琴曲《流水》,然后再结合俞伯牙与钟子期知音的故事作为引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古琴曲《流水》的赏析当中。然后再将其迁移到新知识的讲解当中。教学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导入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只要是适合教学内容的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导入方法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优化音乐教材,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互动
音乐教材凝聚了艺术文化的辉煌与音乐成果,也是学生了解音乐文化的重要资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运用音乐教材,将其独有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学时,需要教师深刻研究教材,结合目前的有效资源,特别是互联网或者其他的途径等,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对要教学的内容合理地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当下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流行歌曲,这些流行歌曲中也有一些是积极向上的。基于此,在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这种爱好进行选择和补充。比如,王力宏的《改变自己》或者是张韶涵的《隐形翅膀》等都是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歌曲。此外,教师还要重视流行音乐的创作过程和引用,这都是值得师生共同学习和借鉴的。再如,天津快板的主体就被许多rap的歌曲融入到其中了。优化音乐教材,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又能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教师结合流行音乐进行教学也是投其所好的举动,可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教师,有效地促进了师生间的良好互动。
三、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都有所发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案,合理安排、变换教学方法,采取合理、新颖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将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多措并举的教学模式的建立,也能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饱和。比如,可以开展分组讨论或者小组合作、竞赛等,组织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展开探究讨论等,不断地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热情。再如,在组织学生欣赏《丰富多彩的进行曲》这章节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婚礼进行曲》这首歌曲,然后,师生一起参与表演,分别扮演新郎和新娘,随着音乐的变化去感受乐曲的独有特点。这样,学生既能有效地体会歌曲所传达出来的内涵,又能拉进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在歡快的心态下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
四、通过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探究、学习音乐知识”,是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情境教学的有效创设是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源泉和催化剂,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结合教材内容,善于创设美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各种音乐的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走进音乐,充分地去体验音乐的魅力。此外,音乐教师还要善于将教材资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整合,以便创设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和欣赏的音乐情境来。例如,在引领学生欣赏《唱脸谱》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一些学生简单地化京剧脸谱妆,在新课伊始再教他们唱一些与之相关的歌曲。待到上课时,再组织这些学生给其他的同学化妆,并将其表演给全班同学听,这样,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他们都会兴高采烈地投入到相应的情境当中,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歌曲的情绪,又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再如,让学生去欣赏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音乐教师要启发学生从雄伟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声中去欣赏,然后再结合歌词去联想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和敌人做斗争的壮烈情境。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听、唱等方式,感受歌曲的激昂、振奋且富有感召力的基调,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受到音乐的熏陶和鼓励。最后,教师再结合国歌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努力的提高个人的业务和修养,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才能做到“低负高效”。音乐教师的这种教学思想的不断调整和进步,既能将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又能解放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音乐教学最终发展的方向。所以说,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让音乐课堂教学不断焕发出生命的异彩!
参考文献:
[1]赖桂玲.如何有效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4(05).
[2]金元宇.让学生在美的摇篮中成长——浅谈课堂中的音乐教育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6).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民族音乐教学 篇12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民族音乐是体现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凝结了无数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高校进行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学习传统的民族音乐,还使学生对我国音乐发展史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更加热爱传统的音乐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以及综合素质。我国高校应当加大民族音乐的教学力度,推动民族音乐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民族音乐文化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包含着特定的情怀,对学生的德育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中渗透着许多积极的思想观念,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是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之一。民族音乐文化一直伴随我国社会的发展共同进步,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将民族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教育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能够深刻的领悟到民族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最终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民族音乐文化在当前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下的现状
在传统教学模式和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下,民族音乐文化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许多高校还未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民族音乐文化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大多数高校对音乐课的价值认识不足,并没有完全发挥音乐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许多学生和家长也逐渐认为音乐课程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外选修课而已。此外,大部分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并没有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重点内容,只是在中国音乐鉴赏之类的选修课程中进行穿插讲授,由于选修课课时的限制,使教师无法将系统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学生虽然对民族音乐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难以满足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要求。
三、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传承和发展
(一)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是将民族音乐文化穿插在公共音乐选修课程中进行教学的,无法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此外,非音乐专业的学生音乐理论基础薄弱,即使在音乐课上与民族音乐有所接触,由于缺乏民族音乐的知识基础,还是很难对其产生学习兴趣,无法实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定,高校应该专门开设与民族音乐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将民族音乐教育作为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让学生在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熏陶下逐渐养成传承意识。如果学校不具备专门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条件,可以选择在音乐综合课程中加大民族音乐教育的力度,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更多的时间认识和熟悉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然而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大多分散在民间,因此必须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校外实践活动。音乐作品的产生和发展,音乐文化的形成与传承,都存在着一定的社会文化渊源。学生通过参加校外实践活动,能够对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为之后的民族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民族音乐往往集中反映某个地方特有的风俗,而不同的民族的不同风俗使得民族音乐风格千差万别。学生亲身体验过民族风俗才能彻底了解民族音乐文化与民俗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的学习、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因此,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采风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文化修养
在安排民族音乐课程的任课教师时,最好挑选那些民族音乐文化功底深厚、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高、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然而,我国高校音乐教师在民族音乐文化方面的整体素养还不是很高,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民族音乐文化,扩大自身的知识层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此外,教育部门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文化修养。比如定期开设民族音乐培训课程,并具体划分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模块,对全国高校音乐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民族音乐文化素质和民族音乐教学能力。这样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知识传授时,就能够以其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储备和强大的示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四、结语
【民族音乐教学】推荐阅读:
民族音乐声乐教学05-08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06-04
民族音乐欣赏教学09-09
新疆民族音乐欣赏教学09-30
视唱练耳教学民族音乐11-28
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教学心得07-30
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12-25
《俄罗斯民族风情》音乐教学反思11-15
民族音乐与民族精神10-19
音乐研究民族音乐论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