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跨学科学习(共12篇)
促进跨学科学习 篇1
英语教学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 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 才能实现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那么, 教师应通过哪些方法, 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呢?
一、创设会话环境, 营造英语氛围
害羞、难以启齿、不愿会话是英语教学中的瓶颈, 为突破这一难关, 在教学中, 笔者通过创设“硬”和“软”两种环境来营造“说”的氛围。所谓“硬环境”, 就是在室内设置英语墙报, 英文标语, 英语画刊, 在室外开办“英语角”, 强化对各种物品的英语名称的识记;所谓“软环境”, 就是强调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要用英语进行会话。为此, 在课堂上笔者积极渗入英语活动。如运用挂图, 投影片等创设情景, 用英语看图说话;做一些游戏, 让学生扮演图中的角色;开展英语抢答比赛等, 最大限度地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想象, 使英语变成对话的常用语, 学生成为生活中的“小老外”, 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其英语学习的欲望。
二、活用心理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
英语学习普遍认为是“难、苦、繁、泛”, 不少学生硬着头皮在学, 花的时间不少, 收获却不大, 随着年级的升高和难度的不断增大, 背上的“包袱”却越来越沉重。在饱受了一次次打击之后, 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面对这些困惑着教师和学生久存不解的难题, 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
1. 加强识记的理解。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识记做为知识学习的起始点, 他的方法是否有效, 直接影响着遗忘的过程。实践证明, 通过无意义识记 (即死记硬背) 得来的东西容易忘掉, 而通过理解识记得来的东西则能保持长久。由此可见, 影响识记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理解。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笔者常根据学生识记的特点来安排教学活动。如在教学生词和语法时, 用直观教学手段, 加强学生的形象记忆;在呈现新的语言现象时, 利用学生熟悉的知识, 以旧代新, 新旧对比, 促进学生的对比记忆;在识词方面, 把相关的教学内容集中呈现, 以培养学生的联想记忆。
2. 强化记忆的巩固。
研究表明: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若在学习之后8天内不及时复习, 就会遗忘40%~70%的内容;倘若学生能在学习中合理地安排三次复习, 即在第三天、第四天和第八天进行复习, 就能保持95%以上的学习内容。为此, 笔者总是不间断地在课内课外同步用尝试回忆法进行复习与巩固, 在基本内容掌握后, 尽早试背, 发现难点和问题所在, 加强下一步学习的针对性。
3. 固定思维的模式。
对于初中生来说, 正由直观能力向思维能力发展, 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化, 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 抽象思维能力日趋成熟。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征, 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巧妙地把直观手段和虚拟情景结合起来, 使学生能撇开具体事物, 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逻辑思维, 借此帮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对英语的认识的教学, 启发他们思考, 经过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形成新的概念。
4. 富于想象的动力。
积极想象能有效改变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态度, 如能恰当地应用在英语教学中, 就可转化为学生英语学习的一种动力。由此, 笔者尽力启发学生, 大胆地想象和思维。如学习一段对话后, 让学生想象对话发生的情景, 并通过想象表演对话。在读一篇课文之前, 让学生根据课文标题展开想象, 预测作者所写的内容, 以及作者所使用的语言, 对文章所涉及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讨论, 找出一些可能性的解决办法。在学完课文之后, 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 让他们大胆设想和模拟课文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的性格、情感以及故事的前因后果等, 在想象中增加对英语学习的热爱。
三、优化教学内容, 增强语言实践
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 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少, 在实践中能用多少。在教学中, 笔者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
1. 优化教学内容, 吃透教材, 活化教材, 使教材内容生活化, 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的生活实践贴得很近, 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 产生浓厚的求知欲, 从而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
2. 优化教学手段, 如听录音、看投影, 角色对话等, 让学生入情入景, 把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来, 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
3. 优化教学过程, 从识记, 操练向运用飞跃。在教学时, 笔者坚持每天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 如阅读、讲故事、唱歌、书法、简笔画等强化训练, 提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 以期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得到全面发展。
四、树立自信心, 提高运用能力
运用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英语教学中, 笔者尤其注重强化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的训练。一方面, 努力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于一炉, 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如训练造句能力, 先提问,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学生会根据各自的意愿做出不同的回答:I am going to be a teacher/a worker/an officer/a cleaner, etc.笔者继续问:why?这样, 学生就会根据语境变化, 作出相应的反应、正确的应答, 从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另一方面, 尽可能地实现新旧知识融汇贯通, 分散和知识系统化, 书本知识交际化, 课堂活动生活化。如在总结归纳有关问路的说法一课中, 笔者运用投影为导入点, 创设问路情境。当生活中这些熟悉的画面再现在同学们面前时, 学生顿时会情绪高涨, 跃跃欲试, 纷纷揣摸不同身份人物的心理, 模拟出各种不同的语调、动作、神态。待到学生迫不及待地都想进入角色时, 再用投影片展示下列句子: (1) Excuse me, where’sthe nearest…please? (2) Is there a…near here? (3) Which is the way to…please? (4) How can I get to…please? (5) Do you know the way to…please? (6)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please? (7) Can you find the way to…? (8) I want to go to…? (9) I’m looking for…Where is it, do you know? (10) I can't find the way to…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please?等及答语Walk along this road/street.It’s about…meters from here.Take the first turning on the left/right…It's about…meters along on the right/left.Walk on and turn left/right.时, 再进行一系列操练。在“润物细无声”中, 体味英语学习的快乐。
总之, 英语的内涵很丰富广泛, 教学工作也是繁难重重。但笔者相信, 教师只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 努力探索学生的学习特点,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促进跨学科学习 篇2
论文摘要
目的:科室主任要提高管理水平,不断促进学科发展。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总结经验和
教训。该文与同道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方法:科室管理实践,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经过程,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前进。
结果:不断学习、经常总结、持续提高,科室管理就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管理得心应手,工作事半功倍,效益大幅增长,连年成为先进科室。
结论:科室管理者,不能蛮干。要上心,要用脑,多动笔,勤耕耘。把点滴经验、体会,积累并串联起来,提炼升华、形成理论体系和管理理念,再指导管理实践。
一个科室就是一个小环境。科室管理者的重任是让这样一个小环境保持 “生态平衡”,做到可持续发展。学科创新发展是科主任繁杂管理事务中的核心内容,是科室发展壮大的主旋律和源动力。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科室发展的方向和进度。因而,科室管理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达到既定目标,科主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要求自己
我院科室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我们儿科医护人员近百人。科主任是科室一班人的领头羊,是冲锋陷阵的号手;是医疗质量的首位把关者和检验员,是责任或事故的承担者;是上通下达的传令兵,是肩负管理与被管理双重职责的普通劳动者。科主任掌握的经济资源十分有限。因而,不能以领导者自居,要时刻以谦虚的姿态出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尤其是科室发生问题或矛盾需要承担责任时,科主任要主动推功揽过、敢于面对难题,善于辩证思考、把坏事变好事,化腐朽为神奇;要关心爱护同事,维护集体和职工利益,以大局为重,与医院决策者保持一致;摆正个人位臵及利益关系,首先要服从科室集体和本科职工的利益。要敢于吃亏、能够吃亏,并坦然处之、乐此不疲,不能任意过分渲染或炒作。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吃亏多少或奉献大小任由他们去评说。谈自己,只有找不足,高标准、严要求;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效仿的人就会多起来,正气就会逐渐树起来。科室管理不能只强调科主任如何管理他人,而是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水有源,事有因,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提高科室管理水平,这就是管理的源头。
二、发扬民主作风
充分发扬民主,就是调动集体的力量和大家的智慧。是发动群众、宣传政策、解决难题、集思广益的有效途径,是增强科室团结、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制胜法宝。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管理者不能盲目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相信群众、依靠大家,一些看似“山穷水尽”的事情,通过集体讨论、民主发言,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总会应运而生,甚至迎刃而解。发扬民主,不能只走形式或过场。要虚心倾听每个人的发言或议论,善于发现、学会总结,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好的建议或批评,立即采纳及付诸行动,并给予发言者以鼓励和表彰;即使不完全对,也要肯定主观愿望是好的;认同正确的观点、承认大家的劳动;常怀感激之心,常念群众之苦;一句贴切的问候,一个关爱的举动,无不体现一个领导者的民主风范。例如:每天晨间交班,科主任一句“夜班辛苦了﹗”,会使双方产 生良性互动和情感共鸣;一次晨会,科主任主动为妊娠的护士搬来椅子坐下,站着交班的同事们齐刷刷投来或赞许或羡慕的目光。正可谓: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民主、亲善、厚重,是一个领导者树立自身形象,建立群众基础,提升个人魅力,增强感染力和号召力,必须养成的优良作风和品质。
三、敢于担当责任
一个人,不管角色如何,总要担当不同的责任。如:人到中年,负有赡抚老人、养育子女的责任;学生上进求知,农民辛苦种地,工人劳累做工,军人保家卫国等,都是身负重任。只有担当,才能有所作为;只有负责,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一个不能担当责任的人,将一事无成。科室管理者,任何时候都要敢于对本部门的大是大非问题承担领导责任,做到不推诿、不扯皮。主动承担责任,不但不会降低在群众中的威信,反而让大家觉得更值得依靠和信赖。担当不等于包庇袒护,也不是代人受过,更不能混淆是非,而是占领问题和矛盾的制高点,以主人翁的姿态,把握全局,主动迎接挑战,分析问题、解决矛盾,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有关整改措施,避免重蹈覆辙。这就是敢于担当的最高思想境界和最终目的。
四、重视文化建设
科室文化建设,不是虚无缥缈、可有可无的事,而是至关重要、非同小可。文化、理念、思想,决定人们的行为或行动。比如:树立榜样、弘扬正气;更新观念、明辨是非;注重人文关怀、引导价值取向;教育培养大家自觉遵纪守法、照章执行规范等做法,都会对工作开展、事业进步,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儿科人员众多、区域分散,根据不同部门和工作特点,醒目位臵张贴职业训言,如:NICU“团结友爱 严谨求实”;普儿病房 “医病疗伤: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等,时刻警示大家、熏陶职业情操,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医学本身就是一门治疗躯体和心理疾病的人文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忽略文化建设,就是忽略了人的价值。如果一个人没有灵魂,生命也就毫无意义,医学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恰恰相反,一个德艺双馨的医生,必定是一个医疗技术精湛、文化底蕴丰厚、能恰当与患者沟通交流的人。科室管理者必须懂得并做好科室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巩固,才能保证科室长治久安。这正是保证科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和基本条件。
五、认真执行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大家都熟知的道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 规定等,都是约束人们不良行为的标准和法则。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人违反上述原则,迟早都会受到或轻或重、或大或小的处罚或制裁。这或许是个别抱有侥幸心理、无视制度尊严的人,当初没有想到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大大小小领导者值得提倡和遵循的行动指南。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首先应该体现在领导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很好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若有违反,带头自罚,才能服众。曾经,我有处方不合格,与大家一样一处错误罚款20元,且不怕丢丑,广而告之。假如,总是拿着“马列主义的手电筒”去照别人,不知反省思过,不懂检讨和自我批评,可一时压服,而不会持久,最终可能众叛亲离,风光不再。一个人的得失,这或许只是小事。因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制度和规范就是患者生命安全的保证。违反制度和规范,病人的健康和生命面临威胁,随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差错或事故,其结果难以预料,一旦酿成恶果,可能会遗恨终生。对患者而言,生命只有一次,其价值无法用任何物质或金钱来衡量。
认真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应该成为科室主任的自觉行动和一贯作风,才能做 到工作有板有眼、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甚至可以以逸待劳。认真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就是用规章制度对医疗质量及各种繁杂事务进行规范化管理,是统一认识、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的职业守则。
六、狠抓贯彻落实
一个医院或科室都会根据本单位、本部门具体情况制定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规范规定等,对我们医疗机构而言,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确保医疗安全。制度、规范,往往先从文字开始,到领导者、个别人知晓,再经过层层传达、到普通群众。最理想的境界是做到不折不扣、人人皆知。暂且不谈“传达”过程中的曲折和困难,这仅仅是第一步,最终如何落实才是关键。
医院制定的规章制度,往往是全院统一的。无法深追细究,因为全院科室和部门太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很难绝对的整齐划一。有时制度就是原则,大概的、模糊的文字组合,进而众人理解不同,传达到基层时因人而异,贯彻落实到行动上更是千差万别。最终上级领导的部署和安排、规章与制度,变了味儿、走了样,甚至全都落了空。这显然行不通!一个中层领导者失误、失职,在所难免。
如何把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或上级的文件精神落到实处,科主任不能囫囵吞枣,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认真思考、反复咀嚼和消化。把制度规范变成本科室应遵循的、可操作的具体细则和措施,从易到难、不折不扣、逐个落实。要旗臶鲜明、理直气壮地做到奖优罚劣、赏罚分明,反复强化大家遵守制度规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总体而言,每个人落实措施的行动会有快有慢、有全有偏,科主任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及时给与大家以鼓励或鞭策,指出方向、树立目标,让那些思维、反应迟钝的人,比葫芦画瓢、学有榜样,奋力赶上大部队。落后者进步了,科室整体医疗质量水平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不能忽视对后进人员的管理和帮教,正是这些人决定了整个科室水平的高低。
七、加快人才培养
人才,是促进医院和科室发展的决定因素。人才引进招聘与人才培养,是 用人制度上的两个重要方面。医院招聘人员,科室试用培养。双方自愿,择优而取。从人员进入,到培养成才,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有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是极其不容易的事,也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出秘籍或找到捷径的。
科室主任要做到教育有方,用人得当,使全体人员都成为栋梁之才,是科室管理的重点、难点。常言道:打铁还须自身硬。科室主任首先要尝试把自己磨练成才,才有资格教育别人。自我加压、不断学习、勤奋思考、善于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水平,才能拿到为人师表的通行证。
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是适应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趋势。科室主任对人才培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中层领导,对科室医护人员,应视为情同手足的亲友,要善于谈心、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育应从情感入手,取得信任,达成共识,说服和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人才,最好是全才,德艺双馨,品学兼备。在教育青年医师重视业务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不能忽视思想观念的教育。尤其要引导青年医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唯利是图,不见利忘义;不投机取巧,不因小失大;不鼠目寸光,不斤斤计较。要严于律己,胸怀大志;要勤奋实干,善于思考;要豁达阳光,积极向上;要诚实守信,有所作为。在去年底,我一篇推心臵腹的文章,题为《在 儿科青年医师座谈会上的发言》,与青年医师面对面地交流互动,对启发青年医师成长和进步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个别医师产生强烈共鸣,把有些语句当成“警句名言”,反复琢磨和背诵,着实让我感动。
八、思谋长远发展
年年医院有设想,月月科室有计划。长思谋,短安排。科室管理者,不能华而不实,好高骛远;也不能只埋头细枝末节,胸无远大目标。既思谋长远发展,又脚踏实地、从零开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科室的宏伟蓝图工作不息,奋斗不止。科室的创新和发展,必先思谋和规划。科主任要根据院科情况,起草拟稿,交由大家讨论,提出意见及建议,逐步修改完善。思谋长远发展,既要切合实际、可行可做;又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科室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潜能。我科有一年计划、三年规划、五年设想,正在逐步实施和落实中。
促进跨学科学习 篇3
关键词:课堂整合;小学体育;多学科;有效学习
G623.8
引言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感兴趣了,才能以积极的心态与行为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在体育课堂中巧妙的将学生已学过的语文课文或经典童话故事、美术、音乐等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活跃气氛,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一、体育课堂教学与其他课程内容整合的意义
1.激发兴趣,精彩课堂。与多学科教学内容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叠与分化,大大提高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教师还可在课堂上展示各学科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课本及课本以外知识。
2.多维目标,全面发展。体育课程既要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又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还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让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要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必须具有丰富性、综合性和全面性。
3.多元价值,艺术熏陶。体育课是以运动为媒介,以生理、心理的活动状态、运动技术练习、教学比赛、游戏、健康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它既能促进学生身体发育,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还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又可以调节学生情感,丰富学习生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養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及审美情趣。
二、体育教学内容多学科的整合实践探索
1.与语文学科整合,引人入胜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天真、活泼、好动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融合极具故事性的课文或童话故事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尤其是低段的学生。这样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会使学生对语文与体育课都充满好奇,更有兴趣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在本课例中,热身环节引用了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比尾巴》的故事,让学生回想这篇课文,模仿小动物做超能模仿秀。也可对《比尾巴》进行改编和整合,上一堂《动物模仿秀》的往返跑课。此课可以以《比尾巴》课文内容为起点,在课的开始环节让学生回忆这篇课文所提到的动物,然后进行动物模仿秀、模仿动物跑、动物园运动会及庆功会四个环节。整堂课可以始终以《比尾巴》课文内容贯穿整个课堂。在低段的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课文内容可以结合体育教学实际,以课文内容为主线进行改编、创编游戏或课的内容整合。例如: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绝招》,我结合这篇课文内容和教学需求创编一堂以课文题目《绝招》为主题的素质训练课,在本节课中我以课文《绝招》内容为游戏背景,先讲述课文《绝招》的故事及故事背后的寓意,把手倒立、前后滚翻、投篮比准等游戏活动作为比试的绝招,各小组长当裁判,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比试,胜出的学生成为“高手”,其他同学都可以来挑战,挑战成功的同学代替原来的同学成为“高手”,依次进行直到练习结束。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个同学都玩的十分投入,都想当“高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本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拼搏精神,从而达到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2.与美术学科整合,陶冶情操
美术能提高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打开人们的眼界,提高人的审美,本课例在障碍跑环节中,我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分别进行障碍跑接力,每位同学只能画一笔最终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看哪组画的最好、哪组速度最快。这个环节学生的练习热情十分高涨,课堂气氛达到顶端。不仅学生能运用到美术知识,老师同样也能将美术元素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来,例如:在教授技术技巧类时可以将技术动作画出来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到动作,本课例中跪跳起技术动作的呈现就离不开美术,另外教师在教案中可以用简笔画画出人物动作,队形、游戏图形、场地布置等等,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运用美术知识来帮助教师布置教学场地。
3.与音乐学科整合,渲染气氛
音乐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优美的旋律放入体育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开发学生的综合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音乐元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以及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也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育技能的节奏感和协调性,同时也能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课例中我在课前播放音乐,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本课,在模仿秀中播放音乐使学生找到节奏感,在垫上操环节播放《大风车》的伴奏,在跪跳起环节播放三拍子节奏的音乐,让学生跟着节奏和口令进行练习,在障碍跑环节播放《相信自己》来鼓励学生,放松部分播放瑜伽带有海边声音的轻音乐,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三、结语
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我们要重视学科与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和融合,积极探索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既注意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又将其他学科知识、技能合理有效地与体育教学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育课教学不仅能很好地与语文、音乐进行整合教学,而且与艺术、思品、信息等学科也息息相关。整合的层次和方式多种多样。整合既可以是空间上的整合,也可以是功能上的整合,还可以是一堂课与另外一堂课的整合。当然,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摆正主次位置,不要让课程之间发生不应有的混淆,不能喧宾夺主。而是要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进行整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聪.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与其他课程内容资源整合教学初探[J]. 体育师友, 2010(10).
[2]钟红玉. 巧妙整合,让体育课堂精彩纷呈[J] . 福建体育科技,2014(3).
促进跨学科学习 篇4
一、万花筒项目下促进跨学科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 万花筒项目下促进跨学科学习的五大时间战略
万花筒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专注于什么样的校园可以支撑跨学科学习 (而不是简单的研究) , 并提供了五大实践战略促进跨学科学习的主动性:
1.首先, 树立一个跨学科学习目标的共识。该目标将会形成课程创新、发展、评估和改进的循环模式。2.利用评估将跨学科学习目标与课程结构、专业内容和教学方法联系起来, 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包括他们不同的背景、经历、期望值、职业需求和目标等等。3.由部分原有教师和新雇教师成立一个主要承担领导责任的教师群体, 在相互更替过程中形成跨学科课程和课程合作的方法, 并且评估这些方法对本科生的影响力。4.将跨学科计划纳入校园治理的过程和资源的分配中, 包括:金钱, 人力, 设备和空间。5.将跨学科学习作为学术机构的前景和使命以及战略计划的一部分。
(二) 万花筒项目下促进跨学科学习的模型
Kezar和Lester (2009) 在28个校园中实施研究和项目管理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合作。他们的工作主要是确立标准化模式 (Institutionalization) , 作为机构创造性能力的标杆和保持校园文化中支持跨学科发展的基础。标准化的三个阶段来自于Kezar和Lester的研究, 包括:动员 (Mobilization) ——系统准备改变、实施 (Implementation) ——正在适应调整和稳固 (Institutionalization) ——在调整状态中, 该系统稳步发展。
在动员阶段, 组织开始准备改变。准备的范围涉及发展所需要改变的认知、构建蓝图、通过深入广泛讨论激发人们的支持以及动员领导和集体展开行动。在这一阶段, 主要是改善者开始挑战现状 (如当下原有文化的实践和政策模式) 。第二阶段——实施着重于创立基础设施和寻求改革支持, 表现形式包括修改奖励和激励体制、形成新的设施、增加资源、改变教学任务等等。在这一阶段, 理想转变为现实, 最初的提议开始具体化, 保持上升趋势的基础上支持创新发展。稳定是这个过程的最后阶段, 在这一阶段, 创新被纳入价值体系、文化和日常规范中。成员达成新的共识, 接受创新价值, 并把它当作规范制度。核心认知产生改变。同时, 人们持有能够制定新的规范制度的评价体系。
(三) 万花筒项目下促进跨学科学习的目标清单
万花筒项目下的促进跨学科学习需要教师推进具体的课程讨论以及其日常教学实践, 否则该项目最终可能陷入抽象的讨论导致跨学科学习产生动摇。更重要的是, 在21世纪教师用科学研究的方式教授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实际上是教学生用跨学科学习方式解决现实问题包括当今社会的劳动力发展需求。正因为成员需要深入了解不同跨学科观点和文化内涵, PIDL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这并不会造成阻碍, 反而会推进PIDL整体团队向前更快发展。在其中一个项目会议上, 校园领导们提出了一个具有全局性的跨学科学习的目标清单, 如下:
1.基于有组织的跨学科学习经历, 学生从中获得学习;
2.认识到学科的优势、过程、局限和主要观点;
3.有目的地掌握和整合不同学科间的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
4.在新的形势下, 跨学科边界融合并传递知识;
5.对于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能够灵活处理并反思结果, 并能运用他们的知识做出适当的、积极的反应;
6.掌握文化, 政治, 伦理, 历史和经济等相关知识, 时刻关注本世纪的复杂问题;
7.理解学科的普遍性和深层结构, 以及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
8.为未来学习做准备作为终身学习者、从事职业者和公民;
9.作为综合思想者, 运用他们的能力解决伦理上和社会上的问题;
10.在不同的文化和社区, 批判性的思考、有效的沟通以及协同工作。
校园加入万花筒项目促进跨学科学习可以将该目标清单作为起点。
PKAL能够大力发展跨学科学习的培养模式, 检测教师跨学科发展水平的质量, 创建一个教师能够参与的非正式互动平台, 为他们培训和进一步发展创造机会。建立一个强大的跨学科学习校园团队是促进跨学科学习战略的重要条件, 在PKAL中一位领导人曾介绍他们是如何建立跨学科学习团队的:“团队中一部分我们选择来自不同领域的人, 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和背景。通过PKAL的领导者指导下, 使成员理解视觉发展、团队建设、领导战略和调整计划。”高级团队的运行模式总是有其相似的特征:定期的互动, 随时记录成员的情况, 创造了一个开放的、促进创新的场所, 并有流动的和跨学科的新成员。
参考文献
[1]Adrianna Kezar and Susan Elrod.Facilitating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Lessons From Project Kaleidoscope[J].Change: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 2012 (10) :16-25.
促进跨学科学习 篇5
周 建 君
英语学科,具有交际性、互动性的特点,尤其是会话教学,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借助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不仅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词汇教学也课以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展示,竞猜游戏,来学习、巩固。因此我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也在逐渐地摸索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之路。
从上学期开始,我就在努力尝试为每节课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力求简单、实用。比如词汇教学,就准备好所有单词的图片,并自己为单词录制声音。让每个单词可结合图片逐个单独显示,当用鼠标点击英文或画面时,就自动发音。这个课件特别实用,我几乎每节词汇课都能用到,主要表现在
1、它可以用于导入:尤其是当学习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单词时,如狮子、大象这些动物词汇,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看,这时什么?你知道用英文怎么说吗?那就让它来教教你吧„„
2、它可以用于操练,当学生学完所有单词时,教师可以反复点击这些图片,让学生跟读,分角色操练,比一比看哪组说得好。可以个别上学生模仿,看谁说得最好。
3、这可以用于巩固练习。我把这些词汇图片做成一个可以快速滚动的影片,可以随时让它停止或继续滚动。在使用时,我让同学发指令,集体说“GO”,图片开始快速滚动,当学生说“STOP”时,滚动停止,看谁能快速说出这个单词。因为图片滚动速度很快,而且这个完全是随机的,谁都无法预知下一个单词是什么,所以每到这时,同学们的兴趣相当的浓厚,纷纷举手来抢读。我观察到即使是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同学,这时候也表现得非常积极,即使他们有时候说得不太准确,但我也决不责罚,只是给他纠正,并加以鼓励。
我还用它设计了猜猜看的游戏,找一名同学背向屏幕猜单词,还是由同学们集体发出指令,当画面停止时,请他猜是什么单词,给他三次机会,猜对给予奖励,猜错请他拼读一遍这个单词。我发现每到这个时候,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可高了,使整个课堂沉浸在愉快的氛围中。同时,我也为自己做的这个简单实用的小课件而感到很欣慰。
词汇教学还好,可每到会话教学时,我就犯难了。因为每节会话课都有一个情境,简单的图片难以表达会话内容,而且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做一个复杂的动画,要花费很多精力,做一课、二课还可以,每节课都做,那是不可能的事。于是我就在网上展开了大搜索,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现在已下载到了目前这套小学英语3-6年教材的全部英语课件。这套课件是用flash制作,质量相当高,相当完美,动画效果好,声音清晰,解决了我会话教学的难题。但别人做得再好,自己不一定适用。我就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把这些课件重新加工,修改,为我所用,感觉真的不错。
挖掘学科价值 促进学力发展 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应用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0-0022-02
【作者简介】茅雅琳,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江苏海门,226199)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
数学,一方面,作为一个强大的工具,在科学领域和日常生活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利用数学的力量去发现和阐明宇宙的奥秘;另一方面,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数学的严密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又让学生望而生畏。为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上,应通过发现学科价值,发展学生学力,实现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变数学“冰冷的美丽”为“火热的思考”。
一、发现学科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的学科价值包括应用价值、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现数学的这些学科价值。
1.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
根据弗赖登塔尔的“数学现实”原则,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教学如果脱离了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的背景材料,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教学时,要努力挖掘现实背景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如超市组织的抽奖活动与概率,外出旅游时门票打折与二次函数,商场购物时方案选择与一次函数,上学途中汽车行驶的路程与列方程解应用题,升旗仪式中旗杆的高度与解直角三角形等,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因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数学的应用价值还体现在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上,如在物理学科中,利用相似三角形求力、力臂;利用比例的性质求密度、压强;利用方程组求电阻、电流等。在化学学科中,借助数学计算配平化学方程式,借助函数图象观察溶液的反应情况等。数学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让数学为人类生活服务。
2.凸显数学的科学价值。
数学的科学价值体现在数学的精确性、严谨性、间接性、完备性、对称性、统一性等本质特征上。数学是现代科学得以飞速发展的助推器,它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站到一定的高度看待数学教学,要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归纳猜想的过程中体会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在推理论证的过程中感知数学说理的逻辑性,在分类讨论中感受数学的完备性,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严密性,等等。
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可以介绍我国《周髀算经》中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勾股定理的研究、世界各地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勾股定理证明方法的探寻等,凸显勾股定理的科学价值。
3.追求数学的人文价值。
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是建立在他个人已有的全部经验基础之上的,他获得的数学知识需要经历他各种经验的整合才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个整合过程,离不开学生情感的投入。学生带着火热的情感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认真思考,踊跃探索,积极交流,主动合作,这些都体现了数学的人文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就不仅是显性的数学符号、法则,而且包括隐性的精神、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后者服务于人的个性的不断成长。
二、发展学生学力
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曾提出:“学力是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和积极的教育实践活动所形成的自我获取、自我构建、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知识、态度、能力的总和。”课堂教学要努力发展学生的学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发展学生学力,应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1.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力首先表现为学习能力,它主要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反思能力、专注能力等。要发展这些能力,首先要注重细节的培养。很多时候,学生拿到题目,喜欢匆忙解答,导致错误百出,究其原因,缺少一个重要环节——审题,而审题的关键就是认真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对关键条件进行必要的圈划,在图形上标注已知条件,捕捉有用信息,将条件显性化,这些细节的培养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善于暴露思维过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经常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数学题目的讲解,应改变只讲解题过程的做法,要尽量将问题分析的过程展示给学生,努力将解题的思维过程外显。如由已知条件出发,根据已学定理或结论,该有哪些新的结论?这些结论中,哪些可用?哪些不用?为何如此选择?在探寻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障碍?如何快速做出判断?出现了几种思路?如何选择正确的思路继续前进?……也就是要充分暴露思维的过程。问题讲解结束后,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反思整合,学生整合知识方法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努力实现“课堂让学”。让时间——让学生有充分思考交流和展示的时间;让位置——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展示的舞台;让评价——让学生在互相纠错质疑中拓展和提升。只有做到以上三点,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2.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外,尤其要获得良好的学习品质,包括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良好稳定的学习习惯和睿智机灵的学习策略等。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这些良好品质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组织小组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搭建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学会倾听,勇于质疑;进行及时反馈,享受成功的喜悦,分析失败的原因,保持良好稳定的学习心态。
数学是严谨的、简洁的,同时又是美丽的、热情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数学的科学价值,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追求数学的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踊跃探索,积极思考,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茅雅琳.“课堂让学”理念下的课堂评析——以“正比例函数”一课为例[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5(04).
[2]李庾南,陈育彬.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30例——学力是这样发展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促进跨学科学习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其他学科,高效学习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与社会科技发展联系紧密,在实际生活工作中运用广泛,国家对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因其独有的特点,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仅仅是单一方向的、以学生成绩合格为目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使得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的促进其他学科的高效学习,重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1. 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辅助其他学科
信息技术的运用实为广泛,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作为工具是最为常见的,而且对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帮助,常见的辅助形式有多媒体课堂、网络课程、丰富的资源共享、简单的软件工具等。
1.1 多媒体课堂
科技的进步和学校设施的完善使得多媒体进入普通课堂,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可以更为直观的感受到课程内容,多媒体在课堂上呈现出更多的内容,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达到了更为生动的效果。
1.2 网络课程
一改课堂固有的形式,只要有网络和机器,就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对课堂的束缚,通过网络直播课或者视频课可以把五湖四海的学生集中在一个课堂上,也不需要不远万里的拜师学艺,通过网络就可以学习到各路名师的课程。
1.3 丰富的资源共享
在网络中可以找到丰富的资源,各种文字图片视频应有尽有,网络资源中丰富的资源共享为学生和教师都打开了一扇窗,可以接触到更为辽阔的世界,寻找丰富的资源,让学生从小就能开阔眼界。
1.4 简单的软件工具
计算机能提供个人们更为简单实用的工具,解决学习工作中的众多困难,比如计算机发展之初最为简单的目的,计算,通过计算机快速准确的计算,节省很多人力物力,为生活带来的便捷,如今这类使用的工具软件更加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一些软件完成,更好地学习到学科内容,接触较为复杂的实验等。
2. 信息技术从内容上与其他学科相融合
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息息相关,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也可以对其他学科有所促进,使得其他学科的学习更为高效。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主要表现在学科渗透、实践学习、有助于其他学科深刻理解、促进其他学科高效学习等方面。
2.1 学科渗透
与计算机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必然是数学,从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来讲,计算机可以在很多方面有助于数学的学习,简单的计算,函数图像的生成等,学生有效的掌握信息技术,对于数学的学习可以使用很多工具辅助,促进数学思想的深入理解,形象思维。在一些数学题目中也常会以信息技术的知识为背景,例如二进制等,只有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知识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些题目。
2.2 实践学习
因为学生年龄小、经验少,或是学校条件不足,一些课本中涉及到的实验无法在学生中大面积开展,有了信息技术,这些实验活动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完成,可以达到与实际实验相同的效果,让学生不会因为客观原因而缺少实验经验,保证了学生的安全,也节省了实验经费。
2.3 有助于其他学科深刻理解
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为学习的相关课程制作动画、PPT、视频等,在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会自觉的参与到其中,自己思考课程中心思想,通过网络查询更多相关资料,在有意无意中学习到很多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对课程内容会有深刻的理解,并且练习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2.4 促进其他学科高效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地促进其他学科的高效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了十分大的帮助。信息技术课程上学生学习到的东西可以结合其他学科进行练习,既熟悉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也同时掌握了其他学科的内容。信息技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工具等的支持,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促进了其他学科的高效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教学虽然是基础学科,但也具有比其他基础学科更强的学科交叉性,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要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需要,恰当的选择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所学能真正的为其所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仅是单科的教育,还要关心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工具的形式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内容上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与其他学科互相促进、高效学习,实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汪春霞.知识可视化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7):100-104,113.
[2]张庆.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实践、创新能力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249-250.
促进跨学科学习 篇8
关键词:学科兴趣,科学教学,实例
笔者通过与文海中学的同学的访谈和文献查阅,发现这门学科在学生中还是受欢迎的。初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他们喜欢新奇的东西。因此激发科学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有必要。
一、初中科学教学现状
1.思维扩展面小
某些初中科学教师纯粹照搬书本知识,没有进行知识面的拓展。田玲华教授的调查显示:现代的学生能够以各种各样的途径接触到新知识,他们的头脑中已有经具有了科学知识的模糊概念、零碎的科学片段和一些甚至是片面的科学观念,已不再满足老师把他们当作无知的小学生看待。
2.教学模式陈旧
杨巍等对普通中学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普通中学里,绝大多数教师采用讲授法进行授课。虽然此方法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然而,若是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讲,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探究活动开展少
中学科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加深记忆和理解,若学生亲自动手做试验不多,久而久之,学生对科学课缺乏了全面的了解,学习兴趣就会逐步减弱。
二、学科兴趣对科学教学的作用
1.对学习的动力作用
兴趣作为一种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具有始动作用,并转化为一种心理需求,产生为达到目标而努力行动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积极学习。
2.对学习的维持作用
兴趣在学习中起到调节作用,当智力因素产生消极影响时,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能够及时调整,来维持和调节学生的行动。
3.对学习的积极作用
当学生对观察的事物、记忆的东西、想象的对象、思考的问题等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会赋予学习的智慧活动以积极性,使学习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激发学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通过观看优秀上课视频,以及在文海中学的实习等,笔者概括了以下几种有效激发学生学科兴趣的方法,并结合实际例子加以分析。
1.创设课堂情境,增加学生的注意力
案例:《升华与凝华》- 浙派名师暨全国名师经典课堂, 曹笑
片段:用游戏来创设情境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字。(拿出一张宣纸) 同学们可以看清上面写了什么吗?
宣纸上一篇空白。
老师:那老师要给它施加一点魔法……
老师:老师其实也没施加什么魔法,这里边都是科学知识……现在开动你们的脑筋想想,能找到答案了吗?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分析:当老师开始做实验的时候,同学们便激发了极大的兴趣,纷纷看老师到底卖的什么关子。并迫不及待听老师的揭秘。在整个“魔术”过程中,学生们激发了对升华的好奇, 对本节课的兴趣,为有效教学开了好头。
2.重视探究实验
案例:《力的作用效果片段》-人教杯第三届特等奖-徐青青
老师:同学们,像这样拉一下弹簧,捏一下海绵,挤一下皮球,物体在受力的情况下都发生了明显的形变。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现在手上有一个玻璃瓶,老师再用力挤压它。这个玻璃瓶的形状有没有发生形变呢?
学生:微小改变。
老师: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判断这个玻璃瓶有没有发生形状改变?
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老师:这里有一个扁玻璃瓶,里面装满了红色的玻璃瓶, 再盖上一个带有一根吸管的活塞盖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这个吸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
分析:教师通过做实验,让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的全过程,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去探索,去思考。探究是人类的特性,它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老师应该多组织实验,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支持、鼓励和帮助,引导学生最终能够找到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的解释和答案。
3.利用生活化教学
案例:《超重和失重》-教学技能创新大赛
老师:我们用悠悠球,来体验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在静止状态和加速或减速阶段时,悠悠球对手的拉力的变化。
学生实验。
老师: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悠悠球上升或下降时,悠悠球分别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当悠悠球在向上运动时经历的加速上升和减速上升,那么他的加速度方向如何变化?
学生:先朝上,再朝下。
老师:根据我们刚刚分析出来的规律,那么悠悠球分别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呢?
学生:先超重,后失重。
分析:生活情境的一大特点就是直观,所以在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面临的问题,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四、结语
促进跨学科学习 篇9
观课引领—高屋建瓴, 有的放矢
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是“观课引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于素梅博士介绍了《如何看评体育课——看出门道, 评出技巧》。在“看出门道”中, 她提出了有准备、先了解、明目的、全方位4点要求和抓大面、看细节、抓根源、提见解4个方法;在“评出技巧”方面, 她给出了讲实话、动真情、有联想、要新颖4点建议, 阐述了9种不同的评课方式, 并强调了评优课的“六性”标准: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新颖性、实效性和安全性。通过于素梅博士的指导, 参会教师对如何看评体育课有了新的认识, 并马上应用于接下来的3节课堂教学展示中, 理论与实践结合, 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
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各有所长
活动的第二个阶段是“课堂教学”。瑞安市东山小学的郑建成老师展示了五年级《技巧:肩肘倒立》,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吴翔老师展示了高二《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而温州市绣山中学的张洪江老师展示了八年级《足球:传接球技术及运用》。3堂课都紧贴《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内容要求, 从“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来构建单元教学内容, 以运动技术为主线, 结合体能, 融入技术运用, 遵循课堂教学的“七个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的“三个一”。3位教师基本功扎实, 精神饱满, 示范优美, 学生参与度高, 主动性强, 教学氛围良好, 教学效果明显, 博得了观课教师的阵阵掌声。
特级点评—精雕细琢, 精益求精
活动第三个阶段是“观点互动”。由特级教师夏玲玲点评《技巧:肩肘倒立》, 特级教师陈钦梳点评《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特级教师钱勇点评《足球:传接球技术及运用》。3位特级教师都对上课教师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夏玲玲老师指出, “要规范专业术语;课堂随时在变, 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心中有课堂、有学生、有器材、有时间。”陈钦梳老师指出, “完善技术动作组合要有依据, 还要清楚该怎么组合;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钱勇老师则指出, “目标再明确, 方法再拓展, 知识巧利用, 素养巧渗透。”通过3位特级教师的深入分析和点评, 让观课教师对3堂课有了更深的认识, 对完善他们的课堂大有益处。
主题点评—答疑解惑, 指明方向
活动的第四个阶段是由浙江省教研室体育教研员、特级教师余立峰作主题点评。余立峰老师首先高度赞扬了3位上课教师的优异表现, 并希望3位教师和所有与会教师都能再接再厉, 更进一步。余老师欣慰地说:“我很高兴看到、听到大家对这3堂课的评价, 这3堂课都是按照《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的精神去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 这说明《纲要》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大有帮助的。”他指出, 教学要由锦标主义转向每一个孩子;体育教师也要转变, 由教师、教练混合体转到教师角色;要培养健康的人, 要传授学生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 并传授学习方法;要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应有出处, 有针对性和延续性;教学要从重技术过渡到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针对《纲要》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遇到的困惑, 余老师作了针对性解答。他认为“应早一点让学生进入技术运用环节, 组合、练习、比赛都可以体现技术运用;组合练习要注意体能增量;复习呈环形要呈现练习—纠错—再练习—小结的过程, 每次练习与纠错都必须有针对性;放松时间要有保障, 不能过于形式;可以减少练习内容从而增加练习时间。”通过余立峰老师的解读, 教师们更深刻体会到《纲要》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并纷纷表示回去之后要熟读《纲要》文本, 大胆尝试,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专题讲座—拨云见日, 静待花开
促进跨学科学习 篇10
关注点之一:学技术
众所周知,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育课程的性质也决定了体育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学技术, 三节展示课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偏离“技术”学习的要求, 而且有明确的技术教学要达成的目标与要求 (见下表) 。
从上表可以看出, 三位执教教师选择的教材均有一条明确的“技术线”, 沿着这条“技术线”, 在设计本单元每一课的技术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时都非常具体, 在遵循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起伏变化规律三大特殊规律的同时也体现了《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提出的“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教学的思想。
依据《纲要》的指导思想, 第一节课是《技巧:肩肘倒立》教学单元的第一课时, 主要从技术维度出发, 以前压、后倒翻臀、双手撑背、屈腿肩肘倒立到直腿肩肘倒立依次展开学习。第二节课是《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教学单元的第二课时, 主要从体能维度出发, 采用多种形式的组合练习, 在发展学生体能的同时, 以巩固提高体前换手变向运球的拍球部位、转体探肩等动作技术。第三节课是《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及运用》单元教学的第三课时, 按照《纲要》要求, 主要从运用维度出发, 采用多种形式的分组合作练习, 把前两节课所学的技术运用于实战中, 进一步巩固提高传接球技术。
关注点之二:强体能
技术学习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发展体能的过程, 但如何利用有限的技术学习时间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体能, 这就需要在练习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上进行思考。
《技巧:肩肘倒立》这一节课, 授课教师主要采用集体练习及两人一组合作学练的组织形式, 练习密度超过了30%, 课的密度超过了50%, 在这样的高密度练习下, 学生的腰腹力量等素质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一课, 授课教师从准备活动开始, 基本上是球不离手, 或自主学练, 或合作学练, 学生始终是在行进中练习, 通过运球——传接球——投篮等多项技术的组合练习, 能让学生掌握所学技术的同时, 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体能。
第三节课《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及运用》也是如此, 学生始终是在运动中学技术, 在小组合作学练中发展体能。
此外, 辅助教材作为体育课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发展学生体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位执教教师对辅助教材的安排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选用的都是素质练习游戏, 第一节课选用多种形式的仰卧起坐和俯卧撑游戏来发展学生腰腹及上肢力量;第二节课选用平板支撑、齐心协力游戏来发展上肢及下肢力量;第三节课选用绳梯接射门游戏来发展学生下肢力量。
总之, 体能的发展也是评价一节体育课的重要指标之一, 课堂在重技术的同时切不可轻体能。
关注点之三:重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创新教材教法, 根据学生年龄、性别等特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组织形式。
如, 第一节课《技巧:肩肘倒立》教学中, 执教教师非常有创意地运用一段经过精妙设计的四十分钟音乐和闹钟将整堂课的各个环节完美地串联起来, 并将身体比喻为闹钟的时针和发条, 引导学生从易到难一步一步简单轻松地掌握肩肘倒立的动作要领, 学生学有兴趣, 学有激情。
第二节课《篮球: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一课的执教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利用平板电脑实时录制学生动作及课前录制的视频, 通过无线连接到屏幕播放器上进行播放、讲解分析,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
第三节课执教教师注重学生平时感兴趣的组合练习, 采用不同人数的组合、不同动作的组合等形式, 有效地发展了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技术的能力。
关注点之四:促常规
纵观三节课整体情况, 对照《纲要》中提出的常态课标准和《温州市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三位执教教师在课的开始部分都安排有队列队形练习;准备活动不仅有趣味, 还与主教材关联密切, 始终是以身体练习为主, 达到了热身充分的效果;在主教材教授中, 不仅有单一的身体练习, 还安排了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游戏或趣味比赛等;结束部分采用的放松方法手段趣味性、教育性强;课的过程中安全组织到位。
加强学科合作 促进语文教学 篇11
一、语文与政治,文道合一
语文教材的编写和教学的实施同政治学科有天然的联系,语文教材中包含的表达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的文章,就有“传道”的任务,一向为提高学生政治觉悟、培养道德观念所必需。语文学习应该是受意志和情感支配的行为,而意志和情感有赖于政治观和道德观的建立,所以政治思想越进步、道德观念越健全,语文学习的自觉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便越好;政治教材中,观点鲜明、立场坚定的论断,唯物辩证的思维模式和分析方法是议论文教学的绝好素材;思想品德课中的亲情、交友、处事、人生观等话题又是中学作文中的重点议题;政治观点辨析和讨论也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能力。语文教师要跨越学科界限,充分发挥“文道合一”的特点,因势利导,促进语文教学。
二、语文与历史,同宗同源
语文教学中经常谈到的“要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一篇作品,必须要了解作者生平及与作品相关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也就是说了解历史,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反过来,历史对语文教学也有促进作用,历史教材上的许多名人事迹、名言警句就是语文教学的好材料,如“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等也都是语文课里所要求记忆的内容。许多古文,既是历史典故,又是文学精品,丰富的历史知识是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作文课上,有的同学“洋洋洒洒,下笔千言,立马倚就”,有的同学却苦于材料缺乏,无从下手。殊不知,历史课本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史就是一个丰富的写作材料库。历年来的中考和高考满分作文大多沾了“历史”的光。另外,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助于学生动态地分析和看待一切人和事,从而得出较为可靠的、具有思想深度的结论。从某种程度上说,学历史就是在学语文,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历史。
三、语文与地理,密不可分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赞誉祖国大好河山的名篇,有许多描述地理景观、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风土人情的名诗佳句。无论是边疆关塞的宏阔辽远,还是名山大川的巍峨壮丽;无论是山寺丛林的幽深,还是小桥流水的静谧,都被诗人颂扬、讴歌,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这些大多可在地理教材和地理课堂上找到文学原型。古诗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述的就是一些地理现象和规律,《敕勒歌》展现了内蒙古的草原景观。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地理对语文学科的渗透和补充作用,做到资源共享,大胆“拿来”,为我所用。
四、语文与音乐,相得益彰
音乐是语言的升华,语言是音乐的表达。音乐有着巨大的育人功能,它可描绘世上最美的景致,也能表达人类各种情感。诗歌语言精炼,富有韵律美;高低升降的声调,平仄搭配,抑扬顿挫;互相响应的韵脚,回环往复,和谐流动;错落有致的节奏,长短结合,轻重相间。字里行间音乐的流动是最美的华章。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能体会到这些妙处吗?
教学生品析、诵读,没有音乐的基础是不行的。一双音乐的耳朵,一张音乐的口,一套音乐的舞蹈的动作,那也是语文。
五、语文与美术,诗情画意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细腻的刻画,却是一幅唯美的剪影。美术的想象能帮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振翅高翔。优美的文章处处有美的影子。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就不能进入文本情境,激情洋溢的文字对学生而言就只能是白纸上枯燥的符号,稍纵即逝。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引导。有的学校不开美术课,看似对语文等学科的加强和重视,其实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是不科学的。
语文是工具学科,各门学科的学习离不开语文,语文的学习更离不开各门学科,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做语文教学的“专家”,就要以博大的胸怀、开放的姿态融合和接纳各个学科的有利元素,加强语文与各个学科的合作,借“他山之石”,用于“攻玉”,迎接新挑战,从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加强实验教学, 促进学科发展 篇12
一、加强趣味化实验的融入
当下实验教学质量不如人意的一个原因是, 一来实验课堂的学习气氛不佳, 没有有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更不要谈学生在实验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了;二来由于高中生的学习科目较多, 实验内容在考试中涉及不多, 造成了重视程度不够, 这就使课程的编排相对较少。在有限时间的实验课程中学生学习重点放在老师的演示上, 往往“走马观花”, 老师教法也是“按部就班”, 创新性不足。所以我们提倡在实验大纲框架的基础上, 加强趣味化实验设计。所谓趣味化实验设计是指在实验中设计变化明显、形式多样、启迪作用强的实验方案。利用趣味化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有:首先加强在实验导入阶段的趣味化设计, 在这个阶段利用变化明显的焰色反应、引人深思的自然现象、效果明显的沉淀实验等方式, 引入实验的开展;其次在实验开展阶段积极采用趣味化实验设计:如性质实验中的喷泉实验、浓硫酸腐蚀蔗糖等, 来引发学生产生对如此奇妙现象的思考。最后在实验总结阶段, 老师可以设计趣味问题、改进实验方法、装置升级思路等途径帮助同学总结实验内容, 代替传统的总结模式。
二、注重生活化实验的探究
化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实践科学, 化学实验更是对生活现象的高度总结和提炼。现在高中化学课程的设计, 逐渐向实际生活靠拢。但是在我们现实高中实验课程设计中, 往往注重与教材的契合而忽视了与生活的衔接。生活化的实验设计是指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材料来改进课题实验装置, 它包含将“废物利用”的倡导融入实验装置搭建, 以及鼓励学生在课后可以利用触手可及的生活材料来演示实验过程, 从而拉近自然科学与生活的距离。利用生活化的实验设计来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有三个:一是引导同学在课堂中发散思维, 寻找化学实验装置的生活替代装置, 如利用注射器来替代滴液漏斗;二是倡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家庭化的小实验, 延伸实验课堂的教学内容, 如利用铝片、纯碱溶液、白醋等生活材料制作简易电池;三是将生活化的实验设计成课堂的演示实验, 有效规避多媒体演示不具体的弊端, 而且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交流。生活化的实验设计是拉近化学实验与学生参与的最好方式之一, 也是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更加符合化学学科的自身特点。通过生活化的实验设计搭建起化学与生活的桥梁, 更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加强“实验一体化”设计
化学虽然涵盖的知识点多, 内容繁杂, 但是化学的所有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化学实验也是如此。往往由于实验课程课时编排的原因, 会对具有相同背景章节的实验进行拆分设计, 这个过程虽然可以给实验提供充足的实验时间, 却打乱了实验流程统一性的原则。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知识具有整体性认识, 我们提倡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实验一体化”设计, 所谓“实验一体化”是指将相关物质性质实验、制备实验、验证实验进行统一编排。利用“实验一体化”设计来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有两个:一是基于认知逻辑的“实验一体化”设计, 例如在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的编排上, 可以依据对物质的认知逻辑, 设计物质制备、验证、相关反应的一体化实验过程, 避免了不同实验内容衔接部分的重复操作, 增强对物质的全面理解;二是基于实验目标的“实验一体化”设计, 例如在物质的分离和提出实验中, 可以针对分离提纯的实验目标, 设计涵盖不同分离提纯方法的一体化实验。“一体化实验”设计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切合课程设计思路的实验课程教学方法, 可以最大程度上节约实验时间和成本, 整合知识点内容, 发散学生课堂思维, 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促进跨学科学习】推荐阅读:
发挥语文学科优势促进班级文化建设11-02
促进学习05-28
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特性07-27
促进自主学习06-22
促进有效学习11-25
高职教师的跨学科学习论文05-29
学习的促进者08-11
激发兴趣促进自主学习08-24
学习故事促进家园合作11-23
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习方式转变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