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胶囊(通用7篇)
夏枯草胶囊 篇1
大肠癌是欧美国家常见的消化系肿瘤, 在我国其发病率也已升至恶性肿瘤发生率的第4~6位, 其中约3/4患者系由大肠腺瘤发展而来[1]。国内外推荐的结直肠腺瘤 (colorectal adenoma, CRA) 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 全美息肉研究机构证实, 结肠镜切除腺瘤性息肉可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2]。虽然通过内镜早期发现大肠腺瘤样息肉摘除可减少部分大肠癌的发生, 但复发率高达40%~50%[3]。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大肠肿瘤患者存在肠道菌群改变[4]。研究表明补充益生菌可调节肠道免疫、修复肠上皮屏障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作用[5,6]。目前关于预防性服用益生菌对结直肠腺瘤的再发的影响的研究尚无相关报道。本课题拟通过观察大肠腺瘤内镜切除后服用益生菌对CRA再发的影响, 指导患者行化学预防, 以期减少结肠腺瘤的复发, 从而减少结肠癌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集的正常人群2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60例, 结直肠腺瘤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将上述对象分为三组, 正常人群为正常组, 结直肠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正常组20例, 年龄26~59岁;对照组30例, 年龄30~68岁;观察组30例, 年龄27~69岁。三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结直肠腺瘤数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研究方案通过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核, 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书。所选患者在采样前1个月未使用抗生素、微生态活菌制剂和聚乙二醇等泻药。
1.2 排除标准
(1)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遗传性非息肉病结肠癌患者; (2) 合并心、脑、血管、肝、肾、肺、胰腺、内分泌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 以及患有其他疾病正在用药治疗, 影响试验药物观察的患者; (3) 准备妊娠、已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 (4) 年龄在18岁以下, 70岁以上; (5) 不符合纳入标准, 未按规定用药, 无法判断疗效, 资料不全而影响疗效安全性者。
1.3 方法
所有结直肠腺瘤均采用常规肠镜进行检查, 进镜后观察病变组织的位置及大小, 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剥离 (EMR/ESD) 术, 将切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组在结直肠腺瘤内镜下切除后不另做治疗。观察组在结直肠腺瘤内镜下切除后, 口服美常安 (含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连活菌肠溶胶囊, 北京韩美制药公司生产) , 2粒/次, 3次/d, 4周为1个疗程, 共12个疗程。诊疗前、治疗第12个疗程后查大便细菌计数、行肠镜检查, 了解结直肠息肉复发情况。疗程中禁用其他对消化系统有影响的药物, 平时多食新鲜、粗纤维食物, 忌食辛辣、炙博、肥腻及腌制品。
1.4 粪便培养及计数
正常人群组及结直肠腺瘤患者在治疗前后均留取粪便标本。取新鲜粪便0.1 g于EP管中并尽快送检 (时间<30 min) , 加入0.9 m L生理盐水, 震荡混匀, 用接种环分别接种至不同的培养基上, 需氧菌放置于37℃有氧条件下培养24~48 h计数, 厌氧菌采用抽气换气法培养72 h后计数, 使用ALB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 (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行细菌鉴定, 结果以每克粪便中菌落形成单位的对数值 (CFU/g) 表示, 代表菌群有:需氧菌2种 (大肠杆菌、粪肠球菌) , 厌氧菌3种 (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 。
1.5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结肠腺瘤患者的结肠腺瘤复发率、数目、肠道菌群数量变化等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肠道菌群比较
结直肠腺瘤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 与正常组相比, 对照组粪便中的粪肠球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均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大肠杆菌及拟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正常组和对照组对比, 美常安治疗后的患者粪便中的乳酸杆菌数量上调, 大肠杆菌数量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双歧杆菌数目虽较对照组有所上升,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组拟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CFU/g
*与正常组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后12个月复查电子结肠镜,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7例和4例患者发生结直肠腺瘤复发,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3.3%和1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356, P=0.047) 。
3 讨论
结直肠癌已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而结肠腺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类疾病, 是一种结肠的良性肿瘤, 被公认为癌前病变[7]。目前普遍认为, 大肠腺瘤在大肠癌形成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 积极根除大肠腺瘤是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8], 但是由于其在结肠镜下易发生穿孔、大出血等现象, 结肠腺瘤复发的概率较大[9]。
肠道菌群失调是诱发结肠癌的关键因素[10]。多项研究报道证实, 结肠癌人群与健康人群肠道微生物存在构成差异, 表现为明显的菌群稳态失衡。。Scanlan等[4]通过对结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病患者肠道菌群构成进行分析发现, 结直肠癌及腺瘤性息肉病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优势菌群降低, 提示肠道菌群结构组成的改变可能对结肠癌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目前认为肠道菌群是影响CRC发生的环境因素之一, 与之相关的主要功能包括调控肠上皮细胞增殖、分化, 合成必需营养成分和/或生物活性成分, 抑制病原体过度繁殖并激活肠道免疫系统等。。肠道菌群失调和结肠癌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已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对于肠道菌群失调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肠道菌群的作用已成为CRC发病机制研究中新的热点[11]。目前认为, 肠道菌群紊乱失调会释放大量的细菌毒素, 诱发结肠炎等炎性肠病, 肠道屏障功能的损伤会引起非致病性细菌的转位, 进而影响免疫系统稳态, 导致肠道黏膜促炎症反应信号传导机制异常, 使其向致癌相关的免疫反应转变, 进而诱导结肠癌的发生[12]。同时, 肠道微生物参与营养代谢过程中的某些产物对肠道上皮细胞具有毒性作用, 致使受损肠道黏膜上皮瘤化。目前学术界认为, 肠道内微生物所致的局部和全身的慢性炎症是导致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13]。
微生态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Shadnoush等[14]研究证实, 肠道内环境稳定可以通过益生菌来维持。体外研究亦发现, 益生菌能够影响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黏附等恶性生物学行为[15]。美常安是含有高浓缩枯草杆菌、屎肠球菌的新型微生态制剂, 目前已在腹泻及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结直肠腺瘤患者及正常人群的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发现结直肠腺瘤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 粪肠球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数量明显下降, 而服用微生态制剂美常安治疗后, 患者粪便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上调, 而大肠杆菌数量降低, 考虑为美常安中的枯草杆菌利用生物夺氧作用降低肠道定植部位的氧浓度, 造成适合厌氧菌群生长的环境, 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 从而抑制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生长。同时, 结肠腺瘤切除术后长期服用美常安可降低腺瘤的复发率, 提示微生态制剂在结直肠腺瘤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临床防治结直肠腺瘤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手段。
摘要:目的:观察结直肠腺瘤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以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 (美常安) 对结直肠腺瘤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 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 (正常组) , 采集粪便标本, 测定肠道菌群, 观察不同组患者肠道菌群构成变化。将6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 结肠镜术后未予特殊处理;观察组30例, 结肠镜治疗后给予美常安口服 (2粒/次, 3次/d, 4周为1个疗程) , 共12个疗程, 观察治疗前后粪便中肠道菌群变化及结直肠腺瘤复发情况。结果:结直肠腺瘤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 与正常组相比, 结直肠腺瘤患者粪便中的粪肠球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数量均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大肠杆菌及拟杆菌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正常组和对照组对比, 美常安治疗后患者粪便中的乳杆菌数量上调, 而大肠杆菌数量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双歧杆菌数目较对照组有所上升,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拟杆菌数量在美常安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结肠镜治疗12个月后复查电子结肠镜,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结直肠腺瘤复发率分别为23.3%和1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356, P=0.047) 。结论:结直肠腺瘤患者存在肠道菌群改变, 微生态制剂可降低结直肠腺瘤患者腺瘤复发率, 微生态制剂在结直肠腺瘤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大肠癌,结直肠腺瘤,肠道菌群,微生态制剂
夏枯草胶囊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97例, 其中男66例, 女31例, 男女比例2.13∶1, 年龄35~81岁, 平均56.4岁, 45~70岁68例, 占70.1%。其中慢性乙肝肝硬化57例, 符合抗病毒指征者给予核苷 (酸) 类似物治疗;慢性丙肝肝硬化18例, 酒精性肝硬化17例, 均已戒酒;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2例, 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 给予口服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2例, 综合治疗。经随机分组, 口服美常安组46例, 口服利动组51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入组病例均通过超声、CT、MRI等检查符合肝硬化影像学表现, 并行常规、生化、凝血酶原时间, 结合病原学、肿瘤标记物、肝活检等检查评估病情、明确病因诊断, 排除肿瘤、合并慢性感染者, 经Child-Pugh分级标准分级。其中首诊肝性脑病患者7例,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5例, 12例中2例经Child-Pugh评分A, 余95例患者中51例评分B, 44例评分C。
1.3 治疗方法
美常安 (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制造) 组, 500mg bid po, 坚持服用, 观察期间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利动 (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制造) 组, 口服剂量以保持每天1~2次软便所需剂量为维持剂量, 观察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
1.4 观察方法
以18个月为观察期, 统计患者服药期间新发生的细菌感染, 行血培养、痰培养、腹水培养、粪便培养、尿培养等病原学检查 (均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培养) 明确致病菌, 计算枯草杆菌及屎肠球菌的感染次数之和占总感染次数的百分比。
1.5 统计学处理
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美常安组:入组患者观察期间, 共发生明确致病菌感染59人次, 其中枯草杆菌感染0次, 屎肠球菌感染4次, 占6.78%。
2.2利动组:入组患者观察期间, 共发生明确致病菌感染56人次, 其中枯草杆菌感染0次, 屎肠球菌感染3次, 占5.36%。
2.3以卡方检验分析, 因为两组的枯草杆菌感染率均为0, 不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的与屎肠球菌相关的机会感染发生率卡方值为0.005, P>0.05, 表明两种治疗方式的机会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3.1 肝硬化患者常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菌血症, 且这种菌群失调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益生菌具有定殖性、排他性及繁殖性, 通过磷壁酸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而密切结合, 与其他厌氧菌一起占据肠黏膜表面, 共同形成一道生物学屏障, 提高上皮细胞的防御能力, 而其代谢产物如小分子酸、过氧化氢、细菌素等活性物质形成一个化学屏障。阻止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与肠黏膜上皮接触、黏附或定殖。Liu等研究了微生态制剂对轻症肝性脑病肝硬化患者影响, 结果表明, 微生态制剂可显著增加非产氨乳酸杆菌的数量, 降低血氨, 并可显著降低患者内毒素血症, 50%患者的Child-Pugh评分得到改善。现已证实益生菌辅助肠内的营养, 可以增强肠黏膜屏障、减少细菌易位, 降低感染性并发症。
3.2 随着肠道益生菌临床应用的普及, 相关不良事件也有报道, 尤其是感染。
益生菌所致感染和菌血症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危险因素: (1) 机体功能衰退或伴有恶性肿瘤; (2) 未成熟的新生儿。次要危险因素: (1) 中央静脉置管; (2) 肠道黏膜上皮屏障受损, 包括腹泻、肠道感染; (3) 空肠造口术后; (4) 同时服用益生菌耐药的广谱抗生素; (5) 益生菌黏膜结合率较高; (6) 心脏瓣膜病。
另一方面, 益生菌菌株的耐药性是由菌株本身所携带的天然耐药基因决定的, 耐药基因如由质粒或转座子编码, 则随着益生菌制剂的使用, 耐药因子可能在不同菌群中传递而发生扩散, 导致抗生素对患者无效。活菌制剂亦可能将天然耐药因子传递给人体中的其他细菌, 造成耐药因子扩散, 使机体对某些抗生素耐药, 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3.3 微生态制剂美常安含有屎肠球菌和枯草杆菌2种活菌, 是健康人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其中肠球菌属为人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成员与宿主的其他细菌处于共生状态, 可维持宿主正常生理功能。屎肠球菌对致病菌抑制作用强、繁殖迅速。枯草杆菌属过路菌, 其作用机制是利用生物夺氧作用。暂时的枯草杆菌在肠道定植降低了局部氧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 造成适合厌氧菌群的生长环境, 促进双歧杆菌等的生长, 从而抑制革兰阴性杆菌及致病菌的生长[2]。枯草杆菌能产生多种消化酶, 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纤维蛋白、明胶等, 促进消化吸收, 并能产生溶菌酶等80余种抗菌化合物, 抑制变形杆菌属、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属等有害菌, 从而预防和治疗肠道感染性疾病。本品采用肠溶胶囊技术, 完全跨越胃酸屏障, 可直接补充正常生理活菌, 抑制肠道内有害细菌过度繁殖, 调整肠道菌群[3]。
通过本对比研究, 认为对于肝硬化患者, 长期维持治疗是安全的, 同时美常安胶囊因其自身的特点: (1) 枯草杆菌孢子及屎肠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2) 采用肠溶胶囊包装; (3) 不含耐药质粒, 具有保存方便, 可与常见广谱抗生素同时服用且不会通过质粒诱发其他细菌耐药的特点。
摘要:目的 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 (美常安) 在治疗肝硬化患者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消化内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进行随访观察18个月并收集资料, 分析97例肝硬化患者分别给予美常安胶囊或乳果糖口服液 (利动) 长期维持治疗后, 发生明确细菌感染的细菌培养结果, 统计发生枯草杆菌和屎肠球菌感染的发生例数及占全部感染例数的百分比, 以卡方检验分析, 两组中无显著差异。结论 美常安胶囊在肝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增加机会感染的发生率, 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美常安,肠道益生菌,肝硬化,机会感染,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熊德鑫.现代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58.
[2]王惠吉, 梁晓梅, 于中鳞, 等.枯草杆菌屎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急慢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新药杂志, 2004, 13 (5) :452.
夏枯草胶囊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8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1];无严重器质性疾病及胃肠恶性肿瘤者;排除全身感染、凝血机制障碍患者及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无相关药物禁忌证, 均在2014年4月—2015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其中男51例, 女38例, 年龄20岁~70岁, 平均年龄 (36.8±6.3) 岁, 按照应用药物不同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2组患者就诊时, 医护人员需叮嘱患者合理饮食, 清淡为主, 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注意防寒保暖, 坚持运动, 适当舒缓情绪。对照组患者每次服用0.1 g美沙拉嗪颗粒, 用水冲服, 3次/d;治疗组患者在服用美沙拉嗪颗粒时, 同时每次服用2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 3次/d。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8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积分:按照《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症状积分, 包括腹泻、腹痛、脓血便等症状, 每项症状0~3分, 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共9分, 分数越高, 临床症状越严重[2]。临床疗效:治愈:患者腹泻、腹痛、脓血便等症状消失, 通过结肠镜检查, 黏膜恢复正常;有效:各症状改善明显, 结肠镜下黏膜存在轻度炎症或假息肉;无效:患者各症状未改善或加重[3]。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4% (32/43) , 治愈13例, 有效19例, 无效11例;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 (44/46) , 治愈27例, 有效17例, 无效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324, P<0.05) 。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组治疗前症状评分为 (6.2±1.3) 分, 治疗后为 (1.7±0.7) 分;对照组治疗前症状评分为 (6.1±1.2) 分, 治疗后为 (3.6±1.1) 分。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显著 (t=3.572, P<0.05) 。
2.3 2组不良反应对比
2组患者治疗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治疗组2例腹胀, 2例头晕恶心, 占8.7%;对照组1例腹胀, 2例头晕, 1例恶心, 占9.3%, 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634, P>0.05) 。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早期发病较为隐匿, 但病情呈进行性发展, 会诱发溃疡、炎性息肉, 若不合理处理, 甚至会诱发癌变, 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尤其是该病反复发作, 迁延难愈, 由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与多因素有关, 因此选择针对性安全有效的药物是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
美沙拉嗪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物, 属于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 通过对细胞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抑制, 以此阻断活性氧的生成和释放;同时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性因子的合成及释放, 以此减轻机体内部环境的炎症反应, 缓解临床症状。与柳氮磺胺吡啶相比, 美沙拉嗪存在肠溶包膜的特性, 在体内适当延长了药物释放时间, 并在肠末端和结肠释放, 延长了药物作用, 药效持久, 且相应降低了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安全性高。
在相关动物实验中发现[3],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肠道功能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功能异常等都会诱发肠道炎症, 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因此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 不仅需要抑制炎症反应, 减轻肠道炎症症状, 也需要改善肠道功能。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主要成分包括枯草杆菌和肠球菌两种益生菌, 益生菌的应用, 通过结合肠黏膜上皮, 预防致病菌的侵入和定植;并通过在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的黏附, 使黏膜黏液不断分泌, 并形成肠道相应的保护层, 预防致病菌侵入;同时益生菌可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 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以此有效吞噬致病菌, 改善肠道内部环境。因此联合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 可有效穿透胃酸屏障, 直接作用于肠道, 并不断释放活菌, 在肠道定植并不断繁殖, 以此起到显著的抗菌消炎作用。在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 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7% (P<0.05)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与对照组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证明美沙拉嗪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显著效果, 可明显改善患者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症状, 减轻肠黏膜炎症, 提高治疗效果, 缓解临床症状。同时两药合用无严重不良反应 (P>0.05) , 可见联合用药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 不会增加患者的治疗副作用, 安全性高。
总而言之,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美沙拉嗪颗粒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治疗, 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 安全有效。
摘要:目的 分析美沙拉嗪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8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按照用药方式不同分为2组, 其中经美沙拉嗪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治疗组, 经单独美沙拉嗪颗粒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 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7%, 差异显著 (P<0.05)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美沙拉嗪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效果显著, 安全有效。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美沙拉嗪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晓梅.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1 (24) :1697-1698.
[2]刘胜雄, 黄庆伦, 叶纪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45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 (8) :961-962.
夏枯草胶囊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排除肠道手术史患者;②排除严重出血性疾病患者;③排除肝肾功能损伤患者;④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⑤排除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其中男53例, 女31例, 最小年龄21岁, 最大年龄65岁, 平均年龄42.9岁,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2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用美沙拉嗪颗粒治疗, 1 g/次, 3次/d;观察组患者则行美沙拉嗪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 即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 3次/d, 2粒/次;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6周。
1.3 疗效判定
完全缓解:患者无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且患者大便次数≤2次/d, 且便常规显示正常;有效:患者腹痛、腹泻等症状明显减轻, 且患者大便次数<4次/d, 便常规可见少量白细胞及红细胞;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未改善。治疗总有效率= (完全缓解+有效) /总例数×100%[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 (x-±s) 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 组内数据展开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42例患者中24例患者为完全缓解, 占57.14%, 16例患者为有效, 占38.10%, 2例患者为无效, 占4.7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对照组42例患者中15例患者为完全缓解, 占35.71%, 18例患者为有效, 占42.86%, 9例患者为无效, 占21.43%,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但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 观察组42例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 其复发率为0, 对照组42例患者中4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 其复发率为9.52%, 观察组患者一年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 属于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病变的一种, 患者多伴有反复发作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尤其是近些年来, 我国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逐渐增多, 因此, 临床上必须及时探讨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然而现阶段临床上还未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 相关专家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肠道黏膜免疫损伤有关[2]。因此, 临床上通常将抗炎治疗及改善肠道菌群紊乱作为治疗该病的关键。
美沙拉嗪是属于高效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一种, 其具有良好的抑制细胞内过氧化物酶活性、改善肠壁炎症的作用[3]。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则主要是由肠球菌、草杆菌构成, 其能有效的对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现象进行调节, 从而促进肠道保护屏障恢复正常, 并且还能有效的对病菌生长进行抑制, 同时还可诱导肠道局部免疫耐受出现, 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吞噬能力。且临床研究表明, 益生菌可有效的对白细胞介素、溃疡性结肠炎肿瘤坏死因子-α等释放炎性介质的现象进行抑制。因此, 合理的对两种药物进行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从而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但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 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复发, 对照组42例患者中4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 其复发率为9.52%,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就说明给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美沙拉嗪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减少复发,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2例, 观察组行美沙拉嗪颗粒治疗, 对照组行美沙拉嗪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但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给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美沙拉嗪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减少复发,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美沙拉嗪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
参考文献
[1]宁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6) :727-728.
[2]干晓花, 袁成业.中医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进展.河北中医, 2013, 8 (2) :307-308.
夏枯草胶囊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轻度和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0例) 和治疗组 (30例) 。治疗组男14例, 女16例, 年龄 (42±10) 岁;对照组男性13例, 女性17例, 年龄 (45±7) 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和观察指标:
治疗组予巴柳氮钠片 (山西安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5 g, 4次/天, 同时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 (北京韩美制药公司生产) 2粒, 3次/天, 对照组单纯服用巴柳氮钠片。12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症状学随访, 并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粪常规, 记录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结肠镜检查, 并在病变部位取活组织送病理检验。
1.3 诊断和疗效标准:
诊断和疗效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在2012年广州会议达成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 故主要结合病理学组织、临床表现、内镜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后作出诊断[1]。疗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 结肠镜复查见黏膜大致正常或无活动性炎性反应视为缓解;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结肠镜复查见黏膜轻度炎性反应视为有效;临床症状、结肠镜复查均无改善或恶化视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 行样本率的卡方检验和均数的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腹泻、腹痛、黏液血便、里急后重等主要症状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比较, 结果也P<0.05, 也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1) 。
2.2 总体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96.7%, 治疗组有效率80%, P<0.05,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2) 。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1例出现腹胀, 继续服药后症状消失, 两组患者血液检查均未见异常, 两组比较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 大部分研究均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肠黏膜屏障功能缺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通透性增高及肠道内成分诱发的异常免疫反应等因素存在相关[2]。氨基水杨酸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药物, 但是不同的剂型、不同的载体的氨基水杨酸类制剂疗效不同, 不良反应也不同。过去常规使用的柳氮磺胺吡啶, 其中的磺胺吡啶成分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 尤其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而其中的氨基水杨酸才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成分, 故我科目前多使用巴柳氮钠片作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规治疗。巴柳氮钠是一种前体药物, 是由美沙拉嗪与惰性载体通过偶氮键结合的产物, 口服后以原药到达结肠, 在结肠细菌的作用下偶氮键断裂, 释放出5-氨基水杨酸 (有效成分) 和4-氨基苯甲酰-β-丙氨酸。5-氨基水杨酸可能是通过阻断结肠中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生成, 诱导淋巴细胞的凋亡, 清除氧自由基,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等而发挥其减轻炎症的作用。口服后仅有20%通过肠黏膜吸收到体内, 大大降低了全身性不良反应的发生[3]。
近年来肠道菌群失调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研究都表明肠道细菌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较为流行的学说认为基因易感宿主对肠道共栖菌的免疫反应增强有关[4]。溃疡型结肠炎活动期患者其肠道菌群中的正常菌群数量明显低于正常人, 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 而在恢复期, 患者粪便中的上述菌群恢复正常水平。这类菌群可刺激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成熟, 因此正常的肠道菌群是人体十分重要的防御系统[2]。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在于:在肠道中, 肠黏膜上皮与益生菌结合紧密, 防止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与致病菌竞争性黏附于肠黏膜上皮细胞, 促进黏膜黏液分泌, 可在与致病菌之间形成保护层;抑制巨噬细胞分泌TNF-α, 使巨噬细胞对致病菌的吞噬作用加强, 促进非T-cell依赖性Ig A分泌[5]。
枯草二联活菌 (美常安) 作为一种微生态制品, 由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生产, 每1粒 (250 mg) 胶囊含有枯草杆菌5.0×107个, 屎肠球菌4.5×108个。屎肠球菌作为人肠道正常菌群, 对宿主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有维持作用, 并且达到抑制致病菌的作用。枯草杆菌作为肠道过路菌, 利用生物夺氧作用, 降低氧化还原电位和局部氧浓度, 提供适合厌氧菌生长的环境, 可产生多种消化酶, 有降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作用, 并能产生多种肠道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的物质, 如溶菌酶等, 从而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6]。同时由耐酸的枯草杆菌和耐胆盐的屎肠球菌组成的肠溶胶囊, 易于通过胃酸屏障, 提高存活率, 发挥生物学效应[4]。
通过两组对比, 我们发现联合运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和巴柳氮钠片治疗轻中度的溃疡性结肠炎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更好的改善症状, 两药联合运用有协同作用, 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2012广州) [J].中华消化杂志, 2012, 32 (12) :796-813.
[2]谷忠星.美沙拉嗪联合美常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21) :2346-2347.
[3]许海莲, 姜俊哲.巴柳氮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 (21) :113-114.
[4]张群超.美常安联合ASA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 2013, 31 (1) :40-41.
[5]Chulz M, Satror RB.Probioties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J].Am J Gastroemerol, 2000, 95 (1) :19-21.
夏枯草胶囊 篇6
关键词:乳果糖,益生菌,肝硬化,降钙素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肝硬化腹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降低, 肠道菌群失调及细菌移位,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 是肝硬化晚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研究表明, 血浆降钙素原 (PCT) 是诊断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敏感、可靠指标[1,2]。为探讨乳果糖和微生态制剂对SBP患者预后的影响, 我们对10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PCT水平进行动态观察,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2年5月住院肝硬化腹水患者106例, 男70例, 女36例, 年龄29-74岁, 平均52.8岁, 住院天数20天-2个月, 其中SBP患者76例, 单纯腹水患者30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标准[3], 参考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制定的肝硬化腹水临床实践指南[4]。
1.2 治疗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n=36) 与联合治疗组 (n=40) ,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间无统计学差异。常规治疗组采用抗感染、保肝、利尿等常规综合治疗, 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和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制剂治疗, 单纯腹水组给予保肝、利尿等常规治疗。
1.3 样本采集
所有患者入院当日, 治疗第3天, 治疗第7天分别取静脉血1.8mL, 血样置于抗凝真空采血管中, 3000r/min离心5min分离血浆, -20℃冻存集中检测。
1.4 血浆
PCT测定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色谱检测法 (德国Brahms公司PCT检测试剂盒) 检测PCT, 按说明书严格操作, 正常值<0.1μg/L, >0.5μg/L为阳性。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以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PCT水平
肝硬化伴SBP组血浆PCT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腹水组, 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PCT水平无显著差异, 见表1.
注:常规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比较, t值=6.78, P<0.001;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比较, t值=6.49, P<0.001;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 t值=1.56, P>0.05
2.2 治疗后血浆PCT水平的变化比较
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日、第7日PCT水平均下降, 但联合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常规治疗组t值=2.38, P<0.05;联合治疗组t值=6.27, P<0.001;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t值=4.98, P<0.005
3 讨论
PCT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 由116个氨基酸组成, 相对分子量13KD, 主要来源是甲状腺C细胞, 在人体发生病理情况时, 多种组织器官都可能成为PCT的生成场所, 诸如肝、肺、肾上腺。PCT生成非常快, 其产生过程受到细菌毒素和多种炎症因子如TNF-ɑ、IF-6等的调节, 细菌毒素是诱导生成PCT的最主要刺激因子。国外已将血清PCT作为细菌感染和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5], 众多研究表明, 血浆PCT是诊断SBP的敏感可靠指标。本研究中, 腹水伴SBP组血浆PCT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腹水组, 表明血浆PCT检测对SBP诊断有重要价值。
肝硬化患者常常发生肠道菌群失调, 表现为大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等需氧菌过度生长, 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明显减少, 尤其在严重肝病及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增高, 屏障功能减弱, 发生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6]。
预防和纠正肠道菌群紊乱, 加强肠道营养支持,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措施能有效防止肠道细菌移位。乳果糖是人工合成的不吸收性双糖, 在肠道内不被吸收, 可被结肠细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 使肠道pH值降到6以下, 从而可阻断氨的吸收, 可以改善肠道屏障功能, 抑制肠道菌群移位, 减少内毒素的蓄积和吸收, 减轻内毒素血症。口服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 可直接补充有益的正常生理性细菌, 改善肠道微生态菌群, 抑制致病性的肠道细菌过度生长, 增强肠道对外源性抗原的屏障能力, 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和黏膜分泌性IgA的反应, 特别是乳酸菌分泌的乳酸可刺激肠道蠕动, 降低肠腔内p H值, 达到抑制大肠杆菌生长, 减少内毒素产生吸收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 乳果糖和益生菌联合治疗组PCT下降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 说明乳果糖和微生态制剂联合使用可有效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和移位, 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 对缓解肝硬化临床症状有较好效果, 可以作为肝硬化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对预防感染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Viallon A, Zeni F, Pouzet V, et al-Serum and ascitic procalcitoninlevels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bacterialperitonitis:diagnostic value and relationship to pro-inflammatorycytokines[J].Intens Care Med, 2000, 26 (8) :1082-1088.
[2]郑宇, 张雪青, 吴金明.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 2000, 26:702-703.
[3]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8:324-329.
[4]刘晓红.美国肝病学会关于“肝硬化腹水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实践指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 27 (8) :565-567.
[5]Aikawa N, Fujishima S, Endo S, et al-Multicenter prospectivestudy of procalcitonin as an indicator of sepsis[J].J InfectChemother, 2005, 11:152-159.
夏枯草汤辅治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纳入自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高血压病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女22例, 男28例, 年龄47~80 (63.5±10.25) 岁;治疗组女24例, 男26例, 年龄49~81 (65.0±11.27) 岁。在治疗前对2组患者都进行身体的各方面检查, 并以排除标准: (1) 排除患有精神病患者; (2) 排除其他内脏有手术史的患者; (3) 排除其他严重疾病影响研究的患者等, 均无重大病史。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前24h内都禁止使用其他降压药物, 并且均符合参照我国《高血压治疗指南1997》归纳的治疗原则、《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诊断标准, 也取得家属知情同意权, 同时在药物治疗前做好全面的体格检查 (如血常规、尿常规、血小板数量、肝和肾工能、心电图等检查) , 各项指标都符合后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1022335) 治疗, 每天早晚饭前1h口服1片, 连续用药4个疗程 (2个星期为1疗程) ;观察组加用我院自拟夏枯草汤治疗 (主要成份:丹皮30g, 丹参30g, 陈皮7g, 粉甘草5g, 炒白术10g, 何首乌15g, 芍药15g, 生山楂15g, 夏枯草50g, 泽泻15g) , 每天1剂, 加水1000ml, 清水煎至400ml, 分2次服用, 早晚各1次, 饭后1h服用, 同期连续服药4个疗程 (2个星期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禁酸辣、烟、酒并且应加强动。2组患者用药期间给予患者2个疗程后给予患者复查一次血常规、尿常规、心率、血压检查, 观察患者各项体征等变化情况是否有不良反应。
1.3疗效评定标准[3]
治疗4个疗程 (8周) 后评价疗效。治愈:经治疗后血压测量起码达到以下其中一项:舒张压下降至≥10mm Hg (1.33k Pa) 并降低到正常值范围, 舒张压下降至虽未下降到正常范围值内但已经下降>20mm Hg (2.67k Pa) 以上, 眩晕、心悸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好转:以下两项中要还到任何一项者:舒张压下降至<10mm Hg (1.33k Pa) 并降低到正常值范围或者舒张压下降到10~20 mm Hg[ (1.3~2.6) k Pa], 相关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舒张压没有达上以上标准者, 相关临床症状不变或加重。总有效率= (治愈+好转)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0%、7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自从20世纪起, 高血压病已经成为我国中老年人最关注的疾病, 也是中老年人患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 该病会随着时间或年龄增长血压水平也会逐渐升高, 且对内皮损伤越大, 高血压也是促使血管内皮损害的重要因素, 两者之间具有紧密不可分的关系[4]。医学临床上对高血压病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内因:如遗传 (大约占25%) ;另一类是外因:如缺乏运动、吸烟、饮酒、过胖、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大等, 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气喘、眩晕、抽搐、脑梗等症状, 严重者可引发高血压性脑出血或脑血栓死亡以及对血管造成严重损伤, 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对早期预防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5、6]。目前临床上针对高血压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进行治疗, 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使血压下降但不会使之低于正常, 可调整心肌血管的顺应性, 同时还具有安神功效, 但是对于治疗高血压病患者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 对肾脏器官有负面影响比较大, 长期服用容易引起便秘、出冷汗等不良症状[7]。
因此本院经研究发现使用我院配制的中药夏枯草汤治疗效果更显著, 具有降压、利尿、降血脂、抗动脉硬化、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和平肝熄风功效外, 同时可预防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抑制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对血管内皮功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然而达到治疗局部病变和治疗内脏及全身病变, 是具有清热开窍、交济心肾等功效, 并且能够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本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0%、7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夏枯草汤可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采取夏枯草汤对治疗高血压病患者达到降压及稳定血压的作用, 可预防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对血管内皮功能起到良好的保护功效, 并且提高了患者治疗时的安全性, 使患者对治疗的过程以及效果更为满意,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夏枯草汤辅治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讨对象,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夏枯草汤治疗, 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0%、7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取夏枯草汤辅治高血压病患者达到降压及稳定血压的作用, 可预防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对血管内皮功能起到良好的保护功效, 并且提高了患者治疗时的安全性, 可在医学界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高血压病,夏枯草汤
参考文献
[1] 于白莉, 蒋红钢.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病眩晕
[30] 例[J].中国中医急症, 2011, 14 (12) :135-136.
[2] 王现珍, 蒋嘉烨, 罗珊珊, 等.半夏白术天麻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9 (6) :114-115.
[3] 郑明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病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18 (14) :164-165.
[4] 车启富, 何丽杰, 徐京育.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浊中阻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 2011, 12 (9) :127-128.
[5] 李变花.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73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9 (8) :910.
[6] 周德龙.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J].四川中医, 2011, 29 (4)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