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性论文

2024-07-16

@时效性论文(共12篇)

@时效性论文 篇1

新闻是有时效性的。也许您经常会听到编辑记者们这样讲:“这篇稿子缺乏时效性, 不能用了。”“这篇稿子快点发出去, 不然就没有时效性了。”那么, 什么才是新闻的时效性呢?新闻时效性又与新闻写作有什么关系呢?

一、新闻写作为什么要讲究时效性

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闻的物质及宣传功效有着直接的关系。新闻越早发表其新闻宣传的功效就越好, 反之就越差, 甚至毫无意义而言。

这一时效性特点, 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提高采访效率, 也要研究时效性的表达方式及效果, 这就涉及到了新闻的时效性与传播时间及传播效果的关系。从理论上说, 时效性指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见报之间的时间差, 同时也涉及到新闻面世以后引起的社会效果。

综上所述, 新闻的时效应该分为两个侧面:

(一) 新闻写作的时效性。

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写作中的重要要素。我们知道, 新闻是“易碎品”, 有时候相差一小时, 甚至相差几分钟就有可能落在别人后面, 使新闻成为旧闻。消息这种倒金字塔结构的产生, 就和新闻的时效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类似的新闻当然是越新鲜的事实越受读者欢迎。

(二) 新闻发表的时效性。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的。

我们是党报, 我们是党的喉舌, 那就要把为党、为人民、为政治服务放在第一需要。每当有什么重大的政治活动、政治需要时, 我们尤其是编缉们, 都要有这种政治敏感, 不能把稿选错, 不能把好稿压成废稿。比如说春防的稿件, 如果过了防火期, 那就是一张废纸, 我们必须有这个意识。

二、新闻的真实性与时效性的关系

真实性与实效性都属于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不真实的新闻根本就不算是新闻, 而缺乏时效性的新闻是没有价值的新闻, 是旧闻。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是辩证统一的。我们的原则, 必须在坚持新闻真实的基础上求快, 新闻快而不真和真而不快, 都不能算是一个有价值的新闻。经常性地发表既快又真的新闻, 才是对党报或者说所在的媒体负责任的良好态度和敬业精神。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力之所在。时效性求快, 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 探寻的事实真相需要时间, 两者不能兼顾的情形时有发生。求快是以真实为前提的。我们所追求的快, 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的, 一篇真正的好新闻, 既要快, 又要经得起推敲才行, 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处理好真实性和时效性这二者的关系。

三、提高新闻时效性的途径

新闻常常被称为“易碎品”, 这是因为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一瞬间的、一次性的。要增强新闻采访时效性, 必须实现新闻时效与新闻报道广度和深度的结合。提高新闻时效性的途径我想可以这样理解:

首先, 尽可能地以最快速度采访和写作新闻稿件。当记者就要有一种紧张感, 要有责任感, 把当天采写的新闻稿件一定要争取当天发表出来。起码不是因记者的原因不能及时见报。笔者认为, 这应该是一个专业新闻工作者的起码标准。

其次, 要提高记者的专业素养, 尤其是要提高新闻敏感。只有在日积月累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质, 记者才能面对新闻有着较强的新闻敏感, 这样才能发现新闻及新闻背后的新闻, 迅速采访发布。

从具体手法来说, 笔者以为是不是可以考虑这样增强新闻的时效性。

(一) 进行渐进式的报道。

不一定非要有了结论时再报, 可以陆续地报道新闻的进展和过程, 满足读者的关注、关心, 也免去了新闻采访报道的难度及失误。如重大新闻和突发事件。

(二) 寻找新闻的最近点。

要增强新闻的现场感或寻找其它可以帮助增强新闻时效性的辅助手段。比如说描写、联想或倒叙等文学手法, 如, 我曾在一篇文章的前言部分首先交待了新闻背景:

“叮铃铃———”,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自遥远的北京。全国人大民族事物委员会的询问, 让我们感到了祖国对边塞地区鄂伦春族这支弱小民族的萨满教近况正投以关切的目光。他们说, 据了解, 有一位隐居在大兴安岭深处的老萨满, 早在1992年就已被尊为“最后的山神”。听说他年事已高, 身体多病, 不知现在如何?……

然后再进行采访途中的艰难的描述, 这样既增强了文章的时效性, 也增加了场景描述, 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 可谓一举两得。

四、新闻时效性与责任心及敬业精神

保证新闻时效性需要记者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忘我敬业精神。

责任心。比如说会议报道, 有的记者人到了, 但出工不出力, 听得不认真或晃一下, 取了材料就走人, 结果会议变更内容, 回来按材料一报, 不光时效性成了问题, 而且还有可能成为失实报道。

敬业精神。记者遇到突发事件时, 一定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比如战地记者, 甚至不惜付出生命。闾秋露薇, 凤凰卫视著名记者, 资深媒体人。曾因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进行现场报道的唯一一位华人女记者, 获得了中国观众的极大关注, 被誉为“战地玫瑰”, 出了好几本书, 他们都是曾出生入死, 甘于为新闻事业奉献一切的典范。■

(作者单位:黑龙江日报)

@时效性论文 篇2

每个孩子天生都对音乐很敏感,之后家长和老师如何引导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也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考察。那么,如何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快乐地参加课堂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既享受到音乐盛宴,又学到音乐知识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时效。

一、从学生的游戏中来。

我们的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这个双基落实在大多数小学的音乐课上,特别是低年级音乐课上要求齐、准,教师比较满足于唱歌教学标准化、模式化,教师教、学生学,要求整齐划一,音调准,节奏稳,动作齐,老师一遍遍教,学生一次次练,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正因为许多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偏重艺术音乐教育的使命,致使教师们往往看不到孩子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能不能把孩子们从座位上放出来呢?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让他们听着音乐做感受到的情感动作,一旦发现违纪的行为立马关掉音乐,让他们用心的体会、聆听音乐,效果不错。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教学内容的延伸也需要教师平时对音乐素材的大量积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巩固知识。流行音乐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我还在课堂上大胆引进流行音乐,拉近了学生和音乐课之间的距离。除了课堂上教学内容的延伸,课外的网络学习、民间采风等也能让学生真正地去感受理解音乐文化多元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从而引导到课本教学中,让他们从中理解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与人类生活同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每次上课,我都习惯分七组,比赛纪律。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始终认为纪律好才能学的好。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玩,虽然他们的知识面和联想力还不够丰富,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特别是自我表现欲望非常强。当聆听一段欢快的音乐时,高年级学生面呈喜悦,低年级学生则是手舞足蹈地动起来。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突出特点,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性。

四、因材施教、化难为易。

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衣,我也来。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初中英语课堂时效性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时效性

一节课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教学是否认真,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指学生在这堂课上是否学到了东西,学习的效果如何。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很辛苦,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教得再辛苦,课堂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为此,必须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一、课堂教学时效性简介

20世纪60年代,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卡罗尔提出了一个关于“学习程度”的公式:学习程度=所花时间/所需时间。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教学应该把更多关注放到所花时间的效率上去,也就是教学是否有“时效性”,也正是这个公式打破了教学效果与教学时间成正比的传统教学观念。

所谓的教学时效性,指的是能够在单位时间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是完成同一个教学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更少、精力更少。其中包括了“轻负、低耗、高质”这几层意思,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狭义上讲,教学效益就仅仅包括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与较高的教学效率”,从广义上讲,除去这两方面外,还包括了学生能够获得更加长效、可持续的发展,注重学习者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即学生既能够学习到应有知识,又能够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既能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又能够让学生受到更加深层次的启发。

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措施

1.教师需要有教学效益意识

要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教师就必须要具有较好的教学效益意识。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每一个环节的效益,在备课环节,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同时还必须要从学生出发,例如了解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困难,了解学生要在课堂上学习到什么知识,了解学生们的兴奋点是什么,以便于让教学更加适合他们的“口味”,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从教材出发进行备课,明确课堂教学任务,并能够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尽可能减少机械的重复与没有意义的练习

任何一门课,练习都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一些英语课堂上,教师们很喜欢安排许多的练习。有的教师甚至为了提高效果,进行大量的机械性重复。例如教师问一句:“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如果对全班每一个学生都问这么一句,那么这就是一种没有意义的机械重复。这种无意义的重复不仅仅耽误了课堂教学时间,降低了课堂教学时效性,同时还会降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要尽可能地减少机械的重复与没有意义的练习。

3.让学生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要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就必须让学生有充足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保持旺盛的乐趣,教师就须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观察和总结,并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的教学能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很多时候都取决于课堂上是否保持了一种活泼的教学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例如在讲完can、must相互转换的用法后,可以立即在会话中进行练习,笔者在进行练习的时候,问一个同学:“May I use your pen?”学生回答:“Yes,you may.”并把他的钢笔递给笔者,接着笔者又继续向这位同学“借”书、橡皮等物,这位学生的回答都是相同的,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但是笔者却突然问道:“May I use your head?”这位学生立刻回答:“Yes,you may.”随即引来一片大笑声,这位同学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并立马纠正到:“Sorry.You mustn’t.”笔者给了这位学生一个赞赏的眼神,并继续向全班提问:“May I go now?”一位同学主动站起来回答:“No,you mustn’t.”这个时候虽然是在练习,可是学生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练习,而是沉浸在语言交际之中,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三、结语

总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师们需要不断地从多个方面出发进行探索,并将探索结果不断地应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地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兴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练习设计.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06):17-18

电视新闻时效性探讨 篇4

电视新闻时效性的理解

新闻时效性指新闻报道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在时间上的限度。从新闻的内涵来看,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因而时效性成为衡量新闻价值的重要标尺。就新闻时效性而言, 其本身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 侧重于对最近、最新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 尤其强调报道的时间应与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尽量小。同时, 时效性还关注传播时间和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 将传播环境也考虑在内。从理论上说, 新闻的时效性指的是事实发生和新闻事实之间的时距, 与新闻所引起的社会效果之间的联系, 即新闻产生的社会效果的时距限度。在衡量新闻时效性中, 应将实践性和快捷性区别开来。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电视媒体的编辑方式、传输手段都有了很大进步, 在时效性方面也有很大进展。对电视新闻时效性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1.及时:新闻报道应尽可能与事件发生的时间接近

及时, 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一直坚持的工作思想, 是新闻栏目化发展的产物。新闻栏目化指的是通过工作安排和技术手段, 在新闻节目编排上下功夫, 以专栏作为新闻播出方式, 将其应用于电视媒体的一种现象和一个过程。最常见的例子是新闻联播、晚间报道和各地方台的晚间新闻、早间新闻节目等, 这些都属于以时间段的方式来组织新闻节目。这种方式的实践, 大大提高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在电视新闻中, 将时效性核定的依据从一天降为几个小时或者几分钟, 这些都表明了新闻时效性的进步和发展。

以一则台风报道为例, 相关电视台为了将台风情况及时报道给广大的群众, 打破了过去的新闻时间安排, 将原本早上7点、晚上7点和晚间10点的新闻播出时间进行了重新安排, 在每天上午9点、中午12点和下午4点有预约性地增加了关于台风的新闻报道, 通过这样的方式, 在每间隔2~4个小时中就能够让大众了解台风的新动向, 提高了新闻时效性。

2.即时:新闻报道和事件发生零时差

即时, 指新闻报道时间和事件发生时间应该是同步同时进行的, 即新闻零时差、零距离, 要求将事件的最新情况即时呈现给受众, 时效性非常强, 新闻直播是最常见的方式。在新闻报道中, 直播是一种最符合即时性要求的新闻播出形式。从我国最早的新闻直播来看, 是从体育项目发展而来的。随着传播手段、新闻采集的不断发展, 我国新闻直播不仅仅局限于奥运盛世、国庆庆典等重大新闻事件了, 而被扩展到更广阔的空间, 甚至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新闻直播成为新闻报道的常态, 新闻事件同步性也促进了当前报道、当前消息等新闻模式的发展。

3.全时:进行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报道

全时, 指的是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报道, 让受众能够通过新闻对新闻发生的整体过程进行了解。在一般情况下, 全时、即时的概念容易发生混淆, 因为在时间上存在着重合和交叉, 即使强调的是报道时间和事件发生时间本身就是一致的。在全时概念中, 更强调的是时间的纵深感和连续感。

汶川大地震为例可以作为全时最突出的案例, 在地震发生后, 工作人员从进入现场开始, 对地震情况进行了全天24小时的直播, 且进行了连续不间断多日直播。同时, 各地方台也进行了一些新闻直播形式的报道。据事后的统计数据显示, 全国大约有10.15亿观众对该直播节目进行了观看, 这种打破常规模式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大型的现场直播, 让全国人民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灾后救援情况。

电视新闻时效性的实践把握

1.及时、即时、全时的互补性

从时间角度来看, 即时虽然比全时的时效性更强, 但是通过实践可以发现, 及时、即时、全时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关系。

以某新闻事件为例, 某矿区发生矿难后, 新闻工作者立即赶赴新闻现场, 从00:20进行了一次打破常规的新闻编排, 直到3:24分机进行了全过程贯通直播, 又从11:20分开始, 进行了长达8个小时的围困人员的救援过程直播。在两次直播中, 充分体现了新闻直播的及时、即时、全时的特征。在直播过程中, 以即时、全时的标准来衡量新闻播出的价值, 这种看似符合新闻时效性的追求, 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非常困难, 其原因如下:

第一, 在新闻报道中, 不仅应重视新闻时效性要求, 还应该注重新闻适宜性要求。不少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题材虽然并不是最近发生的事件, 但是从某一特定时刻出发, 对这些事件的新发现、新思考进行相关报道, 能够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如在每年的无烟日当天, 可以对一些吸烟、戒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 这样就符合了电视新闻时宜性特征。

第二, 新闻价值的衡量除了时效性以外, 还包括很多方面, 如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重要性等。传统的编辑、采访和配音和手段在新闻要素中也能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第三, 即时、全时虽然能表现出电视新闻的时效性特征, 但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题材都适用。同时, 现场直播的费用较高, 在新闻成本方面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

2.电视新闻时效性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在新闻时效性特征之下, 新闻直播也逐渐发展起来。新闻直播启动之后, 其优势非常明显。但是也应该认识到, 新闻直播所需的设备和工作人员都比较多, 在多数情况下, 很难保证能在第一时间赶赴新闻现场。

第二, 在新闻报道中, 如果过分追求新闻时效性, 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在新闻时效性驱使下, 可能会缩短新闻的审核时间, 在新闻真实性、准确性方面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可能会出现歪曲事实和新闻造假问题, 因此应特别注意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的结合, 才能有效避免新闻报道与新闻事实脱节问题, 保证公民的知情权。

第三, 在电视新闻中, 由于过分重视新闻的时效性, 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容易出现瞬时化、片面化现象, 影响了新闻事件的深入, 新闻报道只停留在新闻事件的表面, 而不引导人们透过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不能引发思考, 新闻价值也大打折扣。因此, 在新闻报道时效性过程中, 还应该注重新闻的敏感性特征。

结束语

中小学德育时效性探析 篇5

姚强文

(民勤县第二中学,甘肃民勤,733307)

摘要: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不尽人意.要改变这种低效局面,德育工作者应积极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需要, 端正办学思想,注重素质教育,将学校、家庭、社会组成联合教育网络,树立“回归生活”的德育新理念。让中小学生应在融洽的生活环境中,升华思想境界,养成自律、自制的习惯。关键词: 中小学德育 实效性 回归生活 素质教育

1、对德育的认识

相对比较表层的普通知识教育,德育工作是一项能够触动人心灵的教育。德育是深入内心,触动人们精神层面的东西,是激发出人性中最美的东西,因为道德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沟通与融合。其他课程可以单纯通过分数来评价,而德育的评价方式则不同,它没有硬性的评价标准。孩子的思想品德是动态发展的,简单的分数难以准确地反映孩子真实的思想品质状况。因此对孩子进行德育评分也没有大的意义,这种生硬的评价也难以促进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

德育要引导孩子在生活关系中理解自己和他人。关系不是外在的,它应变成内在的。传统的德育方式是以社会中已存在的规则、规范为基点,约束孩子去接受这些规则、规范。过去德育就是讲道理,讲思想教育,而没有深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就是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生活来教育学生。学生是生活中间的人,生活就是一种现实关系,现实的活动。新课程强调道德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思想教育,它是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能够触动心灵的东西出发,让学生通过理解、体验生活去践行做人的美德和追求人生的价值。

2、当前学校德育现状分析

2.1 社会风气重智轻德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当前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考试,社会招聘也将文凭作为主要考量因素,因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将自己子女的学业与能力提高的期待转化为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期待。在德育与智育之间,家长更注重孩子智育,而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品德、道德素质和做人做事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德育过程中尽管有精神上的满足,但也很难摆脱外界功利化评价体系的影响。中小学德育与现在的评价体系是有冲突的,在一个功利风气浓重的社会中,学好语、数、英能带来极大的受益,品德教育自然就被边缘化了。

2.2学校德育工作重形式轻内容 在重智轻德的社会风气影响下,社会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将应试教育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用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好坏。在这样的社会心态下,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指导下,学校德育工作容易走入误区而趋向简单化、形式化,显得空洞无力。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的发展。尽管常常强调“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但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德育只能让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惟智倾向。“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德育是软指标,智育是硬指标”; “出事有德育,无事无德育”的现象非常盛行。

目前许多学校进行的德育教育模式单一枯燥,主要是举行一些团体活动,以特定的德育目标作为整个德育活动的出发点,然后以此为标准来检验和衡量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学校举行的活动针对性差,流于形式,很多活动仅仅是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和对外宣传,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对学生内心精神世界的影响不大。

2.3 教师心理素质不健全影响德育成效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整个德育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在当今社会,家长对子女的超常期望、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撞、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都是压在每位教师的肩膀上的压力。心理学研究认为有了健康的教师,才有健康的学生。教师的整体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我们孩子的心理成长,而部分教师的心理异常现象昭示着我们的教师未必能在学生面前呈现最佳精神状态。

自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回归生活”成为德育课程的新理念。但很多老师并没有及时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对新的德育教学理念认识不到位,依然采用老一套的讲授灌输方法去教学,把学生当成是消极接受道德说教的“录音机”,因此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德育成效。

总的来讲,当前德育工作实效性不显著,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德育实效性建设。、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建设

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就是指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即“学校德育预期目标要达到的程度和学生对学校德育预期目标的接纳程度”。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该努力从社会与生活中寻找教育资源,并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形成德育合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1 端正办学思想,注重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人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学校能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是一所学校能否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相对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因此学校就应该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里品质,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2 树立“回归生活”的德育新理念

新的德育课程理念与传统的课程出发点不一样,新课程提出了“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让德育“回归生活”即“生活德育”就是让学校德育工作摆脱政治化、抽象化、教条化、空洞化的说教模式,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去不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不能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去做德育,不能脱离了学生的需要去做德育,我们的德育要贴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生活。

让德育回归生活,让中小学生在真实融洽的生活环境中理解、体验、践行所要求的价值和美德,升华思想境界,养成自律、自制的行为习惯,实现自我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因此,中小学德育工作应长期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当前学生思想品德特点,确定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和目标,使外在社会规范在学生心理不断内化,由他律走向自律。

德育教育的对象是广大的中小学生,德育缺乏实效性的重要原因是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有的学生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导致学生懒惰,自理能力差。因此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从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出发,深入了解学生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态,从生活中细微处抓起,以小见大。在日常生活中强化思想品德、道德素质和做人做事的教育,寓德育于现实生活之中。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结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根据青少年儿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适应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科技、文化和体育等校园活动,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此外,学校还要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寓德育于实践活动之中。

3.3德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白道理,让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起到“明理、激情、导行”的德育功效。在中小学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科学、地理、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各门学科不同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勤劳勇敢、民族团结以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自然、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此外,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还可以结合本学科特点,丰富教学内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团结互助、热爱集体、艰苦奋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3.4 德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

将学校、家庭、社会组成联合教育网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进行的,它是指导性的教育。而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做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担负起对子女启蒙教育和后续成长教育的义务;学校也要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等多种渠道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引导家长走出重智轻德的误区,协同学校,共同担负起学生的德育工作。社会教育是指学校以外的行政机关和文化教育机关对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它具有制约性,也具有开放性,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学校应通过合适的途径,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协同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广阔的、良好的社会德育环境,充分发挥社会的德育功能。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 “教育网”,既要充分发挥每种教育形式的特殊功能,又要发挥多种教育形式整体合力的作用,从而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全方位德育模式,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4、结语:

德育在培养人的过程当中,不仅要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服务,更要为人的发展服务。它成为人们认识、发展自己的积极手段。学校德育的主体是学生,德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着眼于创造学生自我发展所需要的生活环境。因此德育工作者就要采取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重视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原则的自我教育方式;通过生活体验,情感感化,使学生完成思想道德的内化,维持自身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取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零担物流时效性问题探究 篇6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时效性已经成为顾客选择零担物流公司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除了零担物流行业的领军企业如德邦、天地华宇等对时效性有较高要求外,其他几乎没有硬性要求。在差异化竞争战略下,时效性问题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零担物流;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03701

1 我国零担物流的发展及时效性现状

1.1 我国零担物流的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零担物流市场增长率保持在每年15%左右,众多物流企业中,除了德邦、天地华宇、佳吉等大型物流公司外,其余都是小型货运公司,而发达国家的零担物流市场则以大型的货运物流企业为主。因此,小、散、乱是目前我国零担物流行业的主要格局。

在时效性领域,通过对浙江省嘉兴市十几家物流公司的调查,准点发车率只有70%,而准点到达率也不足80%,一些知名大物流公司中,时间指标考核上也只有90%左右,这些数值都离顾客的期望有一些距离。

1.2 提高我国零担物流时效性可行性分析

客户个性需求的反应速度取决于物流系统的功能。当客户提出需求时,系统应该能够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物流时效性的提高,要求货物停留的节点少,运输的路途短,仓储时间合理,并达到整体物流的快速流通。

要想让时效性成为人人都重视并且能被严格执行,就必须对时效性制订一个硬性的指标。可以规定准点出发率和派送率这两个指标,其中准点出发率保证了货物可以及时被中转到下一部门,派送率保证了货物到达目的部门后可以被及时的安排并送到收货人手中。这两个指标如果被纳入分公司的绩效考核中,就可以从根本上引起分公司的重视。因此,提高零担物流的时效性是可行的。

2 影响零担物流时效性的因素

2.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有多种,从发货方的角度来看,一种情况是没有准确的货量计划,导致物流公司的车到达后由于货量比之前沟通的多而装不下,影响车辆的正常调度;另一种情况是没有时间观念,司机到达接货地点时货物没有生产完成或者是没有包装好,导致司机等待,结果导致发车晚点。

从接货方角度来看,时效性与司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些司机对于城市道路交通不熟悉,在接送货的途中会耽误不少时间。还有另一个原因,司机自身的执行力较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服务是提高时效性的重要环节。

2.2 外界状况与突发事件

外界状况是指道路状况和天气情况。道路状况是影响物流时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交通设施总量和供给能力不足,专家们预测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将跟不上对运输需求的增长速度。天气因素是影响物流时效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如遇大雾天气,高速公路关闭等。

突发事件包括不可抗拒因素。如果在送货和转货的途中出现了交通事故,时效性必然会受到影响。在日常工作中,车辆一定要按时或提前出发,因为要为路途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如塞车、车辆故障等预留充分的时间。

2.3 设备与企业管理因素

车辆是物流运输的主要工具,车辆的状况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货物能否准时到达。如果车辆缺乏保养和维护,就会影响物流时效。此外,货物的重量和体积也会影响物流的时效性,一车重货和一车轻货的行驶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企业管理层面而言,企业应利用准時化思想进行扁平化管理。除此之外,信息网络的准时化也很重要,建立准时化的网络系统是实现准点率的保障。通过改善公司内部的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手段,可以大幅缩短从出发到到达的时间。

3 提高我国零担物流时效性的研究对策

3.1 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影响我国零担物流的时效性因素中,人为因素一直存在,是影响最大但也是最方便去改正和提高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要经过培训后再上岗,无论是文员还是司机。文员要熟悉自己的业务,能快速截取自己想要的有用信息,在向司机传递信息时,能简洁明了的讲出重点。司机要熟悉业务,比如接送货的流程,熟悉城市道路等。

3.2 提高信息化程度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车辆调度和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在物流系统中,信息化的程度越高,时效性也越高。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物流过程的监控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在突发事件应对方面,零担物流企业可以设立物流应急管理机构,由高层管理人员直接指挥,不需要层层请示、批准;同时对应急预案进行完善,加大科技手段的投入,包括各种车辆防护措施、GPS等。

3.3 完善操作流程,优化运营网络

提高物流的时效性,需要企业内各部门的协作,需要经营部门、车队、网络中心、客服等职能部门等全力配合,并且有一套成熟的操作流程。例如安排专门的人员统计准点出发率,对于延迟出发或是延迟到达及时查找出原因并告知相关部门,形成一套完善的操作流程。

运营网络的优化是公司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优化运营网络不仅可以合理使用车辆,提高车辆配载率,降低成本,也可以使货物的运输路程更合理。

参考文献

[1]荣力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时效性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新闻编辑时效性的探究 篇7

1新闻编辑时效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新闻编辑的效率过低

现阶段, 我国新闻编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新闻编辑效率过低, 较低的效率使得我国新闻编辑工作水平较差。在事件发生后, 新闻编辑工作相关的人员不能在第一时间对发生真实情况进行掌握, 导致新闻编辑工作进行得十分缓慢。在掌握信息后及时对新闻内容进行整理与编辑是最为主要的一个环节, 但目前, 我国新闻编辑工作中这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较多。在对新闻内容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拖延现象, 不能在第一时间对很多重要的大事进行编辑工作, 导致后续的新闻报道工作受到影响。

1.2 新闻编辑发展滞后

近些年, 虽然我国新闻编辑工作在逐步地改进, 新闻编辑工作的重点内容与发展目标也已经确定, 但是我国新闻编辑的发展速度一直较慢[1]。目前, 各国都十分重视新闻编辑工作, 在大事件发生时, 第一时间对信息的进行掌握十分重要, 而我国新闻编辑发展滞后的问题使得我国媒体的国际事件报道能力较弱。在我国新闻编辑发展过程中, 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与快速发展的时代相适应, 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新闻编辑工作的发展与进步。新闻编辑工作发展滞后是我国新闻行业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想要使我国新闻编辑工作能力在未来有显著的提高, 就要打破新闻编辑工作发展滞后的现状。

1.3 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能力较弱

新闻编辑人员的工作能力对新闻编辑工作的发展至关重要。现阶段, 我国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较弱, 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工作, 使我国新闻编辑工作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能力包括随机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新闻编辑工作过程中会有一些必须及时处理的问题。在进行重大事件编辑中, 对重点内容的选择以及分析问题的方式都是新闻编辑人员需要注意的。新闻编辑人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进行编辑的重点内容, 并用最为合理的、独到的见解对所编辑的事件进行分析。

2 提高新闻编辑时效性的措施

2.1 提高新闻编辑的效率

新闻编辑效率的提高将使新闻编辑时效性得到很好的保证。提高新闻编辑的效率要从获取新闻事件开始。新闻编辑工作人员要第一时间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信息获取, 将获取到的新闻信息交由新闻编辑人员进行编辑, 在最短时间内将编辑的初步内容进行确定, 用适当合理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这种环环相扣的工作流程会极大地提高新闻编辑的效率, 减少在每个环节上的时间浪费, 及时有效地将新闻事件进行编辑, 确保新闻编辑的时效性。

2.2 增强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

在进行新闻编辑的过程中, 增强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创新意识的增强对我国新闻编辑的发展与进步十分有利[2]。增强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就是在现有的新闻编辑方法基础上, 在平时较为普通的话题中找到更为新奇的特点, 从全新的视觉来看待一些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件, 使新闻编辑增加更多的新型素材, 这对保证我国新闻编辑的时效性十分有利, 是我国新闻编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2.3 提升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能力

提升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能力是我国新闻编辑发展过程中必要的措施, 对于我国新闻编辑的发展意义重大。要对新闻编辑人员加强训练, 在新闻编辑人员进行正式工作前要通过严格培训, 培养新闻编辑人员的新闻编辑能力及处理问题的方式。在培训后期要有严格统一的考试, 只有通过考核才能正式进行新闻编辑工作。提高新闻编辑人员选拔过程的严格程度是提升新闻编辑人员综合能力的基本措施。

3 结语

新闻编辑的时效性是现阶段我国新闻行业较为重视的一项内容。目前, 虽然我国新闻编辑的时效性较弱, 但是在我国新闻编辑工作中采取的有效措施后, 新闻编辑时效性将有显著的提高, 我国新闻编辑的整体水平也将有所提高, 这对我国新闻行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新闻编辑时效性是新闻编辑在近年来重视的一项重要问题, 提高新闻编辑时效性就是将新闻编辑的整体水平进行提高, 对我国新闻编辑的发展十分重要。本研究将对我国现阶段的新闻编辑时效性进行细致的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使我国新闻编辑在未来进行更好地完善。

关键词:新闻,编辑,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朱传亚, 桂峰桃.在重大事件报道中增强新闻时效性——以我国首艘航母报道为例[J].传媒, 2013 (8) .

经济责任审计时效性分析 篇8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发展及其时效性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推动着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关系发生着不断变化, 从而也推动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不断拓展。从1985年至今,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经历了厂长 (经理) 离任审计、承包经营责任审计和任期经济审计三个阶段。其每一发展阶段都是在之前的已有基础之上顺应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应运而生的。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按照时间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领导干部任职期初审计, 这一阶段主要针对领导干部权限范围内的经济事项和状况进行评价, 明确前任与接任的责任界限划分, 也使现任领导干部对组织经营状况有清楚明确的认识和了解, 为其合法、合规、有效、尽职地履行职责奠定良好基础。二是领导干部任职期中审计, 是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对其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和评价。三是领导干部离任审计, 是在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满或因其他原因离任后, 到新岗位上任之前所进行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评价。

另外还有观点认为, 应开展任前经济责任审计, 即在领导干部任职之前对其以往的工作状况及与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其他事项进行审计评价, 以分析判断该领导干部是否能够胜任且适合承担拟任职务。

但从已有的工作实际看, 领导干部任职期初审计很少得到开展;领导干部任职期中审计有部分开展, 但大多为特殊事项和情况下的临时决定, 并未形成制度固定下来;审计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开展较为普遍, 也已作为制度化存在, 但工作中存在很多不规范、不合理的方面, 工作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时点指标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

领导干部任期内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 是最直观、最能说明领导干部管理水平和工作业绩。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 在审查领导干部任期内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的真实性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情况, 结合以下指标分析、评价企业经营、财务状况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这些指标主要包括:一是财务效益状况。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二是资产营运状况。主要有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三是偿债能力状况。主要有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四是发展能力状况。主要有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技术投入比率。五是其他经济、技术指标评价, 如废品率、资金占用、公伤事故率等。

不难看出, 以上指标大多都为时点指标, 反映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经济事项的真实存在性和存在状况。但在现有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践中, 往往都是事后审计, 比如先离任后审计的做法非常普遍, 形成的实际问题就是:站在一个较晚的时点上来证实较早时点上的时点经济指标所反映的经济事项的存在性和存在状态,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即使有证可循, 也很难保证时点指标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这对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和审计评价增添了很大难度, 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2、发现问题滞后, 已流失的国有资产追回难度大

由于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采取先离任, 后审计的做法, 且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完全遵循和规定必须在离任后至到新岗位上任之前的时段内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 致使在领导干部离任后已任新职甚至已升任后才通过审计发现的经济责任问题无法得到处理, 为审计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近期, 中国人民银行 (央行) 网站引用中国社科院的调研资料披露: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 外逃党政干部, 公安、司法干部和国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以及驻外中资机构外逃、失踪人员数目高达16000至18000人, 携带款项达8000亿元人民币。可见, 发现问题时间上的滞后性, 使已流失的大量国有资产更加难以追回,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的难度也很大。

3、造成推诿, 整改建议和措施难以落实

由于对前任领导干部的审计在时间上的滞后,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责任人已离任, 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所提出的整改意见和措施在新任领导干部接任后往往难以被接受和落实, 造成的现实情况就是问题一直被搁置得不到有效解决和控制, 久而久之在责任上便难以明确划分, 容易形成推诿局面, 从根本上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

4、助长侥幸心理, 不利于领导干部自律

由于在离任时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且先离任, 后审计, 这其中的时间差容易助长部分在领导岗位上的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 从客观上不利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失去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义所在。

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时效性的必要性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尝试, 是加强干部管理的措施之一。通过将审计引入干部管理机制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方法的实施, 从而管好干部、用好干部, 保证领导干部任职期间, 勤政廉正、积极有效地履行职责。经济责任审计不仅仅是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 更为重要的是, 通过这种评价达到控制领导干部合法、合规、有效地履行职责的最终目的。经济责任审计要求的查证范围广, 对政策性和时效性的要求较高, 审计风险较大, 如果以领导干部的整个任职过程为审计期间, 存在时间跨度过大的问题, 从离任时这一时段或时点的相关资料和经济指标来推断整个过程, 很难得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使得审计风险进一步被加大。并且, 经济责任审计如果时效性不强也会影响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工作质量, 同时, 也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实现。使得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 其工作成果得不到广泛承认和认可, 不但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 更严重的是有损于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不利于树立良好的审计工作形象和建设良好的审计环境, 对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造成实际困难。因此, 切实有效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时效性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关键问题。

三、有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时效性的途径

1、从制度上保证审计独立性

审计独立性是审计工作客观、有效开展的前提。经济责任审计涵盖了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所有经济活动行为的各个方面, 具有审计内容广泛、时间跨度长、涉及事项多、需关注的层面多等特点。由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评价、监督领导干部任期履职情况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应从制度上为其审计独立性提供有力保证, 以确保开展相应审计工作时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2、开展定期和不定期任职期中审计, 并将其制度化, 将离任审计作为任中审计的延续

把重点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中审计纳入正常的审计工作范围, 离任审计作为在领导干部任职期中审计基础上的延续。把离任审计与任职期中审计结合起来, 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任期中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在任期时间段内确定固定的时间间隔分阶段定期开展, 也可以适当根据实际需要或在遇有重大事项时在任期内不定期开展。这样, 既可以分解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压力, 又有利于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任职期中审计, 能够即时对领导干部现阶段的工作状况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 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经营管理和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 在问题形成的早期尽早通过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和控制, 以避免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产生更大损失, 也便于使揭示出的潜在危机和不利因素于形成早期即得到有效的防范和消除, 避免形成不必要的损失、浪费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3、开展必要的后续审计

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借鉴常规审计开展必要的后续审计工作, 并将后续审计作为制度确定下来。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可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 并通过后续审计的方式来监督和评价所采取的改进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从而避免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 审计结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利用。

4、适当利用其他审计结果

在对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评估的前提下, 经济责任审计可以适当利用其他审计的工作成果。可以尝试通过评价社会审计的工作质量来适当利用其工作成果, 依据其所指出的薄弱环节和发现的问题线索, 确定审计重点区域, 进行调查、核实, 以提高审计效率;通过利用社会审计工作成果和审计工作底稿的信息资料, 帮助审计人员进行判断。可以适当利用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常规内部审计的结果来了解其经营管理状况及内、外部相关因素, 了解任期内相关经济指标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此外, 离任审计作为任中审计的延续, 可以利用任中审计的审计成果, 在其基础上开展工作, 以更加全面、有效、及时地评价和界定任期经济责任, 并起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节约审计资源的作用。

5、进行任前、任职初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探索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 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 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温家宝总理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一再强调, 要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 监督就落实到哪里, 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 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因此, 任前审计和任期审计并不矛盾, 从监督角度讲, 任前审计要比任期审计更有力度, 更能保证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领导干部任职期初审计利于摸清家底, 明确前任和现任经济责任的界定, 使得领导干部对单位资产、负债等各项经济指标及经营状况获得十分清晰、明确的认识, 有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目标和战略计划, 通过对以往经营管理中的得失分析, 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刘世林、方伟明: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2]中华会计网校: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M].人民出版社, 2008.

[3]刘双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研究与发展建议[D].厦门大学, 2006.

[4]刘俊:关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几点思考[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10 (3) .

[5]王冬莲:关于企业内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2) .

[6]邹杰:刍议国有企业负责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月刊, 2006 (6) .

提高教学时效性方法探索 篇9

一、优化课堂教学

(1) 内容的优化。在讲解内容的时候要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2) 媒体的优化。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后, 在教学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3) 语言的优化。教师要善于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 这就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对知识的把握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角色的转换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 要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信任学生, 给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后, 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最后由师生利用课堂时间对知识进行分析总结。

三、教学形式的丰富

(1) 自主式。由教师提出问题, 帮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去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 探索新知识, 然后教师再对知识进行讲解和总结。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讨论式。教师提出讨论的题目, 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然后利用课堂时间交流学习。这种形式可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3) 辩论式。教师布置恰当的辩论题目, 正反两方的学生通过预习和查找资料搜集理据, 利用课堂时间辩论,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高效率的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是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达成度要高, 即重点要突出, 难点要突破, 知识点要落实。

五、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通过多种途径丰富自己的知识,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率。评定教师教学能力的重点是检验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课堂上教授高难度或者过于容易的内容, 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校之间、班级之间、学科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是很不现实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 多了解学生, 做到因材施教。

六、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 增强训练时效性

从教学实际出发, 要遵循“三讲三不讲”的原则: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的知识;不讲学生容易理解的、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不讲学生理解不了的。落实“三讲三不讲”的原则, 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讲清知识的基本点。 (2) 讲清运用知识的方法。 (3) 强调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要求。

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性

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 还要研究学生的学法。在教学实践中,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 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 (2)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八、将教学方法与艺术进行结合

教学, 贵在选择恰当的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 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备课的时候要多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思考怎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 可恰当地使用教学艺术, 使课堂充满活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师应加强自身素质,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师要不断追求新知识和新观念, 勤于学习, 勤于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 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再是看教师是否讲得好。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是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活动,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这就对教师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借鉴, 掌握教学知识和能力, 使自己的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十、提高教师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如今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是师生平等, 重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更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自主学习活动, 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可以说教师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与根本。

十一、兼顾“标”、“本”, 实现有效教学的长效性

许多教师经常上公开课、研究课, 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日常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标”“本”兼顾, 才能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技能、方法和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 建立课堂有效教学的长效机制。

@时效性论文 篇10

一、把握教材, 夯实双基, 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大家知道高考命题不拘泥于某个版本的教材, 它着重考查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情景, 调动和运用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的地理知识、原理和基本技巧, 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可见它超脱教材, 但并不抛弃教材, 因此我们要把握教材, 夯实双基, 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中对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应做到细致地梳理, 力求讲透、讲精, 真正透彻地领悟。高中新课程很重视案例教学法, 师生应从课本中案例的学习中真正地领会了该如何去分析、探究、解决问题, 得出地理原理规律, 从而能在高考的新材料情景中灵活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 顺理成章地进行知识迁移和拓展, 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重视地理图表的判读, 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它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 它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信息载体。它蕴藏着大量的地理信息, 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态、数量特征、空间分布及内在联系, 表现地理的原理和规律, 是地理知识的综合的体现, 它浓缩了地理的精华。近年来的高考以地理图表为切入点, 重视地理图表的解读与地理问题的探究, 做到题题有图, 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加大培养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 解读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结合时事热点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高中英语作文评语时效性研究 篇11

关键词:英语作文 评语 时效性

英语作文批改是英语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英语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只重点批改学生所犯的拼写和语法错误,且用A、B、C等级来判定作文的成绩,很少给作文写评语,即使写了,大多也是Good、 Excellent之类的评语。教师认为写评语没有任何作用,只是浪费时间,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评语对学生有着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高中英语课程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英语作文的批改写上教师的评语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思考。这样,既能通过评语与学生进行沟通,也能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与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提高学习效果。

笔者曾就高三某班级做过一个实验,每一次该班的学生把作文本交上来之后,笔者就把他们的作文本分为A组(即须加写评语的三十名学生的作文本)和B组(即只简单地给出分数或A、B、C等级的其他学生的作文本)。在1月份、3月份和4月份三个月间,笔者所写的评语主要是针对学生所写的作文质量来确定不同的评语,目的是让优等生更上一层楼,使中等生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使暂时落后的学生能克服畏惧心理,树立信心。下面简单举例三种:

(1) 对于文章结构合理,句子流畅,能用一些高级词汇,且无拼写错误,但书写不太工整的作文,笔者所给的评语主要是肯定优点并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

Excellent. I??m happy to see that you haven??t made any mistakes, but do try to make your handwriting neater.

(2) 对于文章结构合理,句意基本通顺,但书写较马虎的作文,或文章结构不合理,但句子基本通顺而且书写工整的作文,在写评语时尽可能地找出其闪光点,同时又指出其不足之处。例如:

On the whole, your composition is good. If you can 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r handwriting, I think your composition will be much better next time.

I like your wonderful handwriting. Next time I hope you ca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ructure of your composition.

(3) 就文章结构不合理,句子不通顺而且书写潦草的作文,本人尽可能用委婉的语气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并诚恳地提出如何提高写作能力的建议。例如:

I am expecting meaningful sentences and your beautiful handwriting next time. I think you can improve your composition by reciting more English sentences and short passages. I believe you remember the sentence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5月份是最后一个月的复习时间,因为即将面临高考,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因此,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昂扬的斗志,激励并坚定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信念。在批改作文时本人侧重写鼓励性的评语,让学生在评语中领悟出教师对他们有信心并时刻关心他们。例如:

I??m so glad to see your excellent composition. Work harder, and I??m sure you will make greater success.

通过把两组学生的两次模拟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加以对比可显而易见地说明单纯的分数评价或A、B、C等级评定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多大的效果,相反,对学生作文简单地加写评语的做法则更加有效果。

从对学生作文加写评语的实验中不难看出,评语成了英语教师与学生之间增进感情、促进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当学生理解了老师的关怀和帮助是真诚和善意的,懂得了老师的点拨是无私和真挚的,这时,他们就没有理由不认真写。学生重视老师的评语,每次拿到作文本时,他们迫不及待地看后面的评语,在交流中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的调动,不知不觉中写作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不再是为老师写作了,评语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但如何写好作文评语呢?

撰写评语是英语作文批改的有效策略。教师要每周结合学生作文完成的情况,尤其要针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通过撰写评语及时予以关注。高中学生日趋成熟,希望自己能给周围同学好印象,都想获得成功。教师的鼓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牟金江,罗晓杰.布置与批改英语课外作业的有效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9).

小学音乐教学时效性研究 篇12

一、突出强化素养基本点, 养成学生良好习惯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基本素养方面的教学,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不仅是音乐教学的需要, 也是整个小学教育的要求。例如,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技能, 教给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 唱歌时的发音、吐字、呼吸等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一定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基本音乐技能, 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基本功,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做好铺垫。教师要熟练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声音特点, 根据实际情况, 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声练习。在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声习惯时, 一定要注重提高学生声音的质量, 培养学生逐渐养成在课堂上能“轻声歌唱”的习惯。此外, 教师应注意在进行发声教学时, 时间不宜过长, 应制定合理的练习方案, 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发声质量。同时, 教师要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 通过发声练习, 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的音色和音域, 并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善于捕捉音乐动情点,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有效的音乐课堂, 应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善于捕捉每一段音乐的动情点, 点燃学生的律动热情, 确保音乐教学的实效性。首先,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 挖掘学生比较关注的音乐知识, 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其次,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音乐学习能力,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调整;再次,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例如, 在教学《卖报歌》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剪辑影片中的内容, 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穷苦人家孩子的苦难生活, 然后利用影片片段作为《卖报歌》的背景, 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多重刺激下感受心灵的震撼, 获得从未有过的情感体验。再如, 在学习《彼得与狼》这节课的时候, 通过在课下搜集了许多有关乐队演奏和管弦乐器表演的影视资料, 首先带领学生感受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 然后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版的《彼得与狼》, 达到增强学生直观感受的效果, 最后再欣赏《彼得与狼》这首交响乐曲, 通过之前的铺垫学生自然能够轻松感知作品中塑造的形象, 效果事半功倍。

三、合理尊重个体差异性,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促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 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由于学生的生长环境、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认知能力都各不相同, 导致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出现各种差异性。我们应该接受并重视这样的客观差异性, 让所有受教育的学生共同成长, 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才智、能力。但是由于教育者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深刻, 所以在理解上存在误区。尤其是对于“教育平等”的理解, 导致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使用同一个标准、同一项要求、同一种教学模式, 这样势必阻碍学生的良性发展。因此, 在具体教学中, 我们要在坚持平等教学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区别对待。对于热爱音乐并有音乐特长的学生, 应采用特殊的教育方法,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活动条件, 设立相应的兴趣小组, 促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爱好, 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倾力主攻能力培养点, 拓展学生发展创新力

音乐需要想象力的支持, 优秀的作品离不开创造力的帮助。所以在音乐教学中, 我们要敢于突破, 打破常规, 摆脱教材的束缚,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利用所有的优势资源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学生打开想象之门, 插上创造的翅膀, 实现音乐能力的突破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1.通过歌曲演唱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 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歌曲《绿色的祖国》时, 可以给学生欣赏《神奇的九寨》这首歌曲, 要求学生一边欣赏歌手的倾情演唱, 一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开联想, 然后让学生走上讲台表达自己对这首歌曲意境的认识和理解, 诠释作品要表达的感情和自己对作品的情感。经过同学们的奇思妙想, 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在大家面前, 通过这样的机会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通过节奏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力。

节奏是整首乐曲的骨架, 节奏是由很多相同或不同时值的音符构成的, 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绪。例如, 在教学《保护小羊》这首歌曲时, 因为一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 对节奏的认知较少, 那要怎样把这首节奏复杂的歌曲唱好呢?教师可以将歌曲中复杂的节奏单独提出来编成一个《狼和小羊》的故事, 然后提出问题:“当你看到狼来了以后, 你会对小羊说些什么呢?”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纷纷举手回答, 有的说:“小羊小羊快快走啊!快快走!”还有的说:“小羊小羊快快跑呀!快快跑!”而且都表现出一种急切的心理, 希望小羊跑到安全的地方。教师可以把学生本能反应表达出的节奏写到黑板上, 让学生根据基础节奏开动脑筋, 再次创造歌词节奏, 这样的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分散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融会贯通,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并注重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使知识的呈现方式变得更加形象与生动。例如, 在欣赏“捉迷藏”歌曲时, 可以设计相应的游戏情境, 让学生在捉迷藏的游戏过程中享受音乐。例如, 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播放优美的绿色乐谱动画, 并配以捉迷藏的背景音乐, 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活动场景中, 填补学生对乐谱认知的空白。通过这样的方式, 我们不仅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可以让学生自由感知和享受乐谱的精华, 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能力。

上一篇:新公司会计系统下一篇:发展指导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