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常见问题小议

2024-12-08

写作中常见问题小议(精选8篇)

写作中常见问题小议 篇1

日常写作教学常常遭遇这样的瓶颈——无物可写。写作技巧是可以教可以学的,而思想认识、情感体验又如何教如何学呢?

“艺术源自生活。”那么,写生活吧。可是,我们的生活常常是琐碎的一地鸡毛和三点一线的单调枯燥,“艺术”哪有立锥之地?

其实,这“琐碎”和“单调”只是生活的表象,生活的内核应是波涛汹涌的“冲突”。“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剧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冲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说,世界是矛盾的,又是对立统一的。这矛盾就是艺术中的冲突。布罗克毫斯百科全书对冲突的定义是:存在于个人内部或者多数人之间内在动机、欲望、价值及看法的相互矛盾的不同表现。实际上,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人而言,随时随地都会体会到各种外在的和内在的冲突。弗洛伊德认为:冲突无处不在,冲突是一切行为产生的原因,冲突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文学就是人学。换言之,抓住了生活中的冲突就有内容、有思想可写了。清晨起床,在多享受一刻梦乡和上学上班迟到之间挣扎;挤公交车目睹小偷行窃,在见义勇为和明哲保身之间抉择;收了假钞,在自认倒霉和蒙混用掉之间痛苦;想吃好的,又怕长胖;因观点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是做能赚钱的事;是发展经济还是保护环境……总之,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冲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美与丑,新与旧,灵与肉,理想与现实;表层的与深层的,外在的与内在的。这些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冲突或因利而起,或因性格而生,或因观念不同、文化差异而来。

因此,写冲突就是写生活,写生活就得写冲突。因为,有冲突,就有故事;有故事,就有疼痛;有疼痛,就有思想迸发和情感的闪烁;有思想的迸发和情感的闪烁,就有真的凸显,善的光彩,美的灵动。

很多成功的作家在成功的作品中都是非常善于构建冲突的。

如《祝福》中祥林嫂抗婚一节,她一路哭骂,甚至在拜堂时要一头碰死。这段激烈的冲突是祥林嫂与婆婆的,是祥林嫂与贺老六的,也是祥林嫂与自己的,更是封建族权与封建礼教之间的——封建的族权使祥林嫂的婆婆拥有处置祥林嫂的权力,当然,包括卖掉祥林嫂;而封建礼教又不允许祥林嫂再嫁。难怪封建的卫道士鲁四老爷也只能说“可恶!然而……”这段激烈的冲突不仅提炼了当时很多妇女的不幸遭遇,还丰富了小说的情节,更深刻地凸显了祥林嫂心灵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可悲性,尤其形象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族权这两大封建社会精神支柱的荒谬性。可谓一石数鸟,精妙绝伦。

当代小说《陈奂生上城》将刚刚脱掉“漏斗户”帽子的农民陈奂生置身于高级宾馆之中,高档环境与低层精神的对立冲突,彰显了农民意识的深处隐痛。

冲突是小说推动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本质方法。因此,小说都精心设立冲突。戏剧就更加集中冲突了,因为戏剧就是冲突的艺术。遵循戏剧“三一律”的曹禺在成名剧《雷雨》中,将复杂的人物矛盾冲突贯穿始终。周朴圆与繁漪的,繁漪与周萍的,周萍与四凤的,四凤与鲁侍萍的,鲁侍萍与周朴园的,此起彼伏、环环相扣。在迭起横生的冲突中,剧情被带向高潮,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不断呈现,形象也渐次立体丰满。

叶维廉在《中国诗学》中说:“中国古典诗人也‘偏爱’戏剧意味的活动。”确实,中国古代诗词表现得最多最强烈的是抒情主人公同社会、命运的矛盾冲突,当然也有性格的冲突。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抗争,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浩叹,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迷茫,李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悲苦……本质上,无不是一浪又一浪汹涌的矛盾冲突(人物与环境,人物与命运,人物内心深处)所至。

综观古今中外的文学无不如此:《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与鲨鱼为代表的自然界磨难的冲突;哈姆雷特质问是生还是死的深刻内心冲突;《红楼梦》中宝、黛二人追求性灵与腐朽的封建社会的冲突;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理想与残酷现实的冲突……这些冲突构成了一段段扣人心弦、流传不衰的经典故事,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艺术典型,饱蕴着一层层丰富深刻的人生内涵。

所以,学生练习写作,不必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也不必胡编乱造,无病呻吟。要从关注和挖掘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冲突入手,叙述冲突的过程,描写冲突的现象,抒发对冲突的感想,议论思考冲突的实质。

以写“母爱”为例,学生动辄大书特书母亲如何为“我”辛苦操劳霜华染青丝;如何在深夜的路口等“我”晚自习回家;如何把好吃的留给“我”,自己却舍不得吃。这些细节固然真切感人,但总觉得过于平浅。因为它们只表现了浅层的物质和生活上的母爱,缺乏精神上的深度和力度。

假如这样写:一向温和的母亲痛打因嘴馋偷了邻家雪梨的“我”,疼在“我”身上,更痛在母亲心上;或写母亲强忍着担心,让儿时的“我”独自上学、放学;或写母亲硬下心肠将放假的“我”送到山村外婆家劳作;或写灾难来临时,母亲毫不犹豫,用身体护住了襁褓中的“我”;或写怕影响“我”高考,母亲隐瞒自己生病住院的消息,忍着思念,找种种借口不见“我”。这样的冲突不仅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而且揭示了深层次的母爱—朴实而伟大的精神烛照。

有据可证:孟母断布教育孟子学习不能半途而废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深入人心,不只是因为孟母贤明,自古贤明的母亲很多,更主要的是因为孟母用“断布”此举构建了剧烈的冲突,震撼了孟子,也震撼了读者。这显然比干瘪的说教更有效力。

无独有偶,《聊斋志异·细柳》中塑造了一个独特的继母形象——细柳。她不顾人言可畏,顶着社会舆论,让不愿读书的继子倍尝辛苦,终使他迷途知返,成就学业,演绎了一段特殊的母爱佳话。当代女作家毕淑敏在散文《学会看病》中,抒写自己让生病的孩子独自到医院看病时的心灵煎熬:“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我开始后悔”,“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上述种种的内外冲突难道不是更深刻地诠释了母爱的伟大吗?不是更发人深思吗?

当然,我们绝不为了写冲突而写冲突,更不为了猎奇、刺激或哗众取宠,将学生引上歧途。文学是人学,文学也是美学。王国维认为:艺术的真谛是揭示人生不可解脱的固有的悲剧,从而拯救心灵于无限欲求之中。深入于自然人生,才能写出真实、有生气的景象;超越现实景象之上,才能实现对自然人生的审美、观赏,获得自由空灵的境界。我们写冲突是为了在深沉真切的人生感识中获得自由超越的人生意识。而朱光潜也认为,“美”的观念先天地包含着普遍化的人性意识,艺术活动的意义正在于锻炼人心眼界的宏远豁达。所以,人生百事,无论善恶美丑都是人生这出大戏的有趣味的景象。那么,写冲突,从平凡冗杂突入到生活潜流的深处,才能感受和表现人生的深度和强度,从而实现对人生、人性的真诚关照,彻底摒弃虚假和浮夸,让写作这部人文学科的重头戏实现学生的精神成长。在写作中成长,在成长中写作。惟此,也才能期望写作的真正鲜活丰富、灵动创新。

套用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冲突,缺少的是发现冲突的眼睛。”让我们睁开双眼,注意在各样的生活中发现冲突,记录冲突,思考冲突,表现冲突。在表现冲突中展示人物百态、人世大戏、人性光华、人生境界。这样就不会害怕写作,不愁无物可写、无情可抒、无理可达;这样就会使写作成为一种乐趣、一种需要、一种实现;从而也会使我们的写作教学能较轻松自然地冲破写作瓶颈,凸显艺术光华。

写作中常见问题小议 篇2

(南京市六合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

顾书辉)

自古就有“排难解纷、止讼息争”传统的国人崇尚以和为贵,通过社会道德的约束加上合理的调解往往是解决民间乃至官府纠纷的最佳途径。到了新中国,人民调解更是被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写进了宪法,被国际社会誉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东方经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越位发展,经济机构的不断转型以及民众活动面的不断延伸,伴随而来的人们直接与间接的矛盾纠纷也日益复杂繁多。2011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以下简称《人民调解法》)的颁布实施,使人民调解工作的形势和地位变的更加重要。笔者通过在人民调解岗位上三年来的工作经验浅议人民调解工作中一些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一、邻里之间因小事积怨引发矛盾纠纷怎么办。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邻里之间接触十分频繁,处理好邻里关系,和睦相处,不仅有利于各自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大家过得愉快,有利于各家的生活幸福,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但是如果邻里关系搞得不好,也会有发生很多麻烦。所以处理邻里矛盾的一个原则就是牢牢把握好“公平”这把尺子,这点对于处理邻里纠纷很关键。2011年3月11日,家住六合区朝天街的张文奎来到我中心申请调解邻里纠纷,张文奎说 当月9日由于他家楼上住户的疏忽造成漏水事故,渗水造成了张家中多处被淹,墙壁、衣物等受到损害。张文奎多次找楼上住户孙女士交涉均没有结果,于是张文奎先后来到当地居委会进行交涉,但是并没有取得实效。此后,张文奎在信访局工作人员的介绍下,走进区调处中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前信访部门的同志就介绍说这个张文奎为了维权已经多方奔走,光信访局就来了好几次。我中心受理纠纷后,认真的分析了案情并制定了妥善合理的调解方案。当时作为一名调解新人的我与老调解员徐克模一致认为这是一起因小事引发的邻里纠纷,经过多次复杂的实地调查我们掌握了案情的基本情况:张文奎与楼上住户往日就有恩怨,所以这次一个简单的漏水之间才让张家不依不饶。所以,在探讨调解方法时,我们认为,一定要从对当事人负责人的态度出发,一来决不能偏袒任何一方,要公正处理。二来要为受害的一方挽回损失,使纠纷的主要诉求人获得补偿。否则这起看似简单的矛盾纠纷极有可能越描越黑最终不可调和。通过我们开展了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以及对方妥当的赔偿条件终于让张文奎接受调解建议。这起邻里纠纷得到了妥善化解。

邻居之间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做到相互理解。人们常说,理解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因此,对于调解邻里纠纷来说应该真诚、坦率,要重视、信任当事人,要对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言行给予充分的尊重缓和认可,还要对他人表达出来的思想与情感抱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地给予关注和重视,还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或角度上,体会他人的感受。这样,才能做到相互尊重、2 相互理解。

二、别人家庭内部的那些事儿,我们怎么“搀和”。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别人家里的事,闹到要别人来裁判还真有些棘手,再大的矛盾,关起门来都是一家人。作为“外人”稍不谨慎处理不妥,被别人指责“瞎搀和”不说,还极有可能导致矛盾纠纷的扩大化。所以,在调解家庭纠纷的时候应尽量避免“搬用”法律条款,而更多的运用动之以情的说教。例如,我中心曾成功调处的一件家庭纠纷:2009年六合机场拆迁项目正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候,郭营村储正奎、储正槽俩兄弟却来到六合区调处中心申请调解家庭纠纷。我中心受理后,专职调解员徐克模同志对储氏兄弟俩家庭纠纷情况进行了了解,原因是该兄弟俩为父母房产分割而引发纠纷。储正奎认为,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六间房屋是自己亲手盖的,当时其弟储正槽还在读高中,房产理应归自己所有。但弟弟储正槽则持有父亲的遗嘱,注明自己享有房屋继承权并有姐姐、姐夫的签字。储正奎认为遗嘱是假的,妹妹、妹夫也跟他作对,扬言:“你们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们活,我要杀了你们全家!”弟弟也不示弱,表示不按遗嘱办就是不行,否则法庭上见。

徐克模同志与负责该户拆迁的同志一道对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说服教育,稳定了兄弟俩的急躁情绪。第二天,徐克模同志到储正奎兄弟俩家中实地调查走访。先后两次上门,六次请当事 3 人到调解室分别谈话。在做兄弟俩思想工作时,徐克模不但宣传了遗产继承的相关法律知识更主要是教育储正奎作为兄长在家庭中要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团结家庭成员,凝聚亲情关系;之后徐克模还对储正奎说弟弟目前下岗待业,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作为兄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适当帮助,也是人之常情的。四天后,徐克模同志对兄弟俩进行现场调解,在剖析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后,兄弟俩的情绪发生了变化。兄弟俩争相发言表示自己都有过错,应该更多的考虑彼此的处境,并作出了实质的让步。徐克模同志当即与拆迁办和公证处的同志联系,为此案办理了房屋面积更改公证手续。在徐克模同志艰苦、耐心、细致的工作下,一起易激化的家庭纠纷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化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内部的纠纷的扩大最后势必影响地区社会的稳定。所以处理家庭纠纷对于化解群众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既然要“搀和”,就一定要办事儿办好,让人民群众开心、让党和政府放心。

三、牵涉到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需提供必要法律武器。在调解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涉及当事人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案件,在合理的受案范围内应该谨慎处理这类案件,一旦处理不善,将给当事双方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后患,同时也给人民调解工作的权威性抹黑,从而降低了人民调解工作在人民群众中心目中的地位。在处理此类纠纷案件的时候应当牢牢把握法律武器,合理运 4 用政策、文件及相关资料。必要时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合作办案。

例如2011年7月,我中心成功调处一起赔偿纠纷。案件的情况是:当事人王某为超市员工,区交警大队民警正常执法时因他言语挑衅,和他有身体接触导致其人身伤害。随后,虽然交警部门积极配合案件调查并给与王某应有的治疗和补偿。但是王某却不依不饶,提出过高的赔偿条件。

由于案件牵涉了公安、劳动部门和企业等多部门,而且当事人王某的人身伤害属于伤残级别,这使纠纷的分量着实增加。我中心受理纠纷后,本着对当事人公平、负责的态度谨慎处理案件:调解员不但翻阅案发后多部门的材料记录,还进行了实地调查。在向王某介绍案件中双方责任时,调解员运用了治安条例等相关法律材料告诉他在矛盾纠纷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王某起初不以为然,对于索赔条件信口开河,但在法律条款面前还是退让了。最终王某在调解员的劝说下接受调解建议,调解员与六合交警大队和超市方协商后,两个单位同意给予一定救助金,王某也表示从达成协议之日起,不再以任何理由做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稳定的事件。

又如2011年5月,六合区健康促进中心钱主任等多人来到我中心申请调解该单位与吴某的合同纠纷。案情经过是:2008年12月29日六合区健康促进中心与吴某于签订了一份合同,后于2010年元月19日终止该协议。终止协议后当事双方产生了关 5 于此合同的权利与义务上的分歧纠纷。吴某不断提出条件,要求区健康促进中心赔偿他所谓的各种损失,双方矛盾不可调和。

写作中常见问题小议 篇3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存在问题;规划设计

1.城市居住小区的规划与设计原则

1.1以人为本。居住小区的建筑目的就是要以人为本,为居民提供居住、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场所。以人为本要做到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素质层次居民的不同需求。居住小区的居民在小区内活动,基本是老年人,中青年人和儿童这三个主要群体,其中又以老人和儿童居多,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会有选择有控制的共同活动和与他人交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城市居住小區要做到以人为本,多方面考量,满足不同年龄段人们的生活需求。

1.2因地制宜。从居住小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原有的地形特点,建筑结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低建筑成本。如在小区的绿化中采用节约用水和废水再利用的方法。根据实际特点,尊重居住用地内土地的原生态绿化。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种一些适合气候及当地地址的植物,节省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另外还要多听取居民意见,参考居民的生活习惯,将这些理念融入到规划与设计中去。

1.3注重创新。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同其他的规划设计一样,都需要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更具特色、特点鲜明、更有创意。要想体现出多层次方面的和谐,就必须要注重创新,创新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工作,要求建筑规划设计者具备丰富的建筑规划与设计知识,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更新思维,自然和谐的体现出规划和设计的风格,还要根据当地的民情风俗,创造出具备文化内涵的风格,在设计材料的选择上,要更加的环保。力求设计风格自然协调,更具特色。

2.当前城市居住小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景观设计简单,空间环境设计缺少层次感

景观设计是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核心,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小区在景观设计中,往往是只有树林、草地。而忽略了对于曲桥、水面以及雕塑等居住小区空间要素的构建,这使得居住小区居民的休憩空间得不到保障。

2.2过于追求容积率,忽略内部空间环境打造

在实际的居住小区规划以及设计中,存在着容积率问题,周所周知,居住小区的容积率与建筑商盈利有着密切的联系。规划以及设计时,开发商过度的追求容积率是常见的事情,但是过度追求容积率,使得建筑设计师忽略了对于小区内部环境的打造,往往将小区设计成排排楼,只会导致小区建筑密度过大,绿化效率过低,居民居住品质下降。因此,在实际的居住小区规划以及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精心的规划住宅楼以及交通绿化组织方式,更多的在住宅布置、交通系统以及环境布置方面下功夫。

2.3过于注重住宅,轻视配套设施

在实际的居住小区规划以及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将最大的面积用来规划住宅,而对于配套设施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将配套设施压缩到极致,这也是居住小区规划以及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更有甚者,对于应该进行配套设施建设的区域,最后也因为开发商盈利而变成了住宅楼,这给城市居民小区居民的生活以及休憩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在居住小区规划以及设计,设计师应该重视对于配套设施的布局以及建设,配套设施尽量的与绿地景观相结合,充分利用小区的边角地带,充分实现用最少的土地建设最完备的配套设施。在配套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活动轨迹,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方便居民顺路购买。自行车、摩托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小区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住宅小区中的自行车库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

3.改善住宅小区规划建设对策

3.1重视住宅小区环境质量

住宅小区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已经越来越受关注。环境,决不单指绿化景观,环境的概念几乎涵盖了存在于人类周围的一切。采用现代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尽可能完善各项居住功能,增加情趣,提高品味,通过对住宅小区的“精加工”,克服各种“先天不足”的毛病。住宅小区规划建设中,应当将环境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阶段来进行。通过对住宅小区空间轮廓、群体组织、建筑色彩、立面造型、绿化配置、小品设置、屋顶、地面的辅砌效果等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实现整合环境最优。

相对独立阶段的环境设计应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同步进行,应建立在对居住形态的深入调研,对居住行为充分认识了解的基础之上。一些住宅小区只注重植草坪、不注重栽树或很少种乔、灌木的做法也在改进中。取而代之的是方便实用、贴近居民的宅旁路边可以进入的小花园和各种便于人们交往的休憩场所,住宅小区绿化追求密实度,讲究乔、灌、草、植物的合理配置和氧气的释放量。中国风格、地方特色、尺度适当、空间宜人的规划设计已越来越受到推崇。这是住宅小区规划建设进步的表现,其环境整合效益定会越来越好。

3.2适度建设配套公共设施

现在住宅小区公共设施有越建越大之势,似乎成了住宅小区档次、水平的象征。公共设施建得大,设施较多,功能较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弥补城市功能不足的作用。但从长计议,公共设施大了,要获得经济效益,要维持正常运营,就必然要招揽区外人员加盟。然而,这对住宅小区环境是一种干扰,住宅小区居民的家园感、领域感受到影响。倘若无外来加盟者或数量偏少,则正常运营难以保证。

3.3创建绿色生态小区

(1)住宅系统

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为理念,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生活空同,在建筑安全生命周期(材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和拆除过程)中实现高效率的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这是绿色建筑的概念。在住宅建设中要积极运用环保的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和新型建筑材料,采取屋顶绿化、窗户遮阳等新技术,建设绿色生态小区。

(2)绿化系统

改变以草坪为主的简单的图案化绿化模式,尤其在北方缺水大城市中,应多植树木,减少绿化用水量。并且多树种搭配,养护更容易,遮阳挡风沙效果比草坪好。再辅以灌木、花卉等绿化植被,形成有良好使用效果的绿化景观系统。

(3)能源系统和水环境系统

合理利用太阳能、小型风力发电、地源热泵等。合理规划组织小区的日照、通风、绿化遮阳,改善小区环境的微循环。加大中水回收系统、雨水利用系统的推广。

3.4倡导小区智能化建设

能建筑已经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并渐成主流。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将“智能化”引入了住宅小区和家庭建设中。住宅小区智能化势在必行,目前小区的智能化主要是指以小区管理中心为总指挥部进行的三表的集抄,三防(防水、防盗、防煤气泄漏)网络的建立,楼宇的可视对讲及IC卡门锁,小区宽带网的建设,综合信息的服务以及小区的大屏幕电子广告等。

4.结语

总之,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地区踏上了向城市化迈进的步伐,城市规划中小区设计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城市居住小区作为与城市居民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场所,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中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参考文献:

[1]沈坤林城市居住小区地下车库路径安全设计初探重庆大学2012-05-01

[2]张立威北京市居住区停车问题及对策浅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06-01

[3] 张莉,张旭. 城市生活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浅谈.科技信息. 2011.

写作中常见问题小议 篇4

对“叙述视角”的关注,源于走进江南大学文学院,旁听黄晓丹博士的儿童文学阅读课,其中,《主题、叙述者和文体》这一课讲到了“叙述视角”,引起了我的兴趣。

“叙述视角”是指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即作者是以什么身份,站在一个什么位置上来进行叙述的。 具体来说,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 在生活中,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阅读体验———人们审美习惯“喜新厌旧”,同一视角的写作看得多了,自然会产生审美疲劳。 而换一个角度,效果就会大为不同,即便是同一庐山,视角不同就会有“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感———第一人称叙述,有利于“我”的心怀的袒露;第二人称的一声“你”,则顿时让读者心中一热,仿佛在与作者进行促膝交谈;而第三人称叙述,相比较之下就显得客观些了。

二、解读文本的新路:关注故事中叙述视角的特点与作用

粗浅地学了些理论, 解读文本时, 忍不住会多问一句:课文是怎样叙事并从哪一个视角进行叙事的呢? 渐渐地学会了关注故事中叙述视角的特点与作用。

1.感受带入性强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 主人公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叙述成长历程、塑造形象、展现性格命运,能满足读者理所当然的好奇心,读者身临其境,可以清楚地知道主人公在想什么,也可以感受主人公认识自我的心路历程。 但也有缺点———过分主观宣泄,局限了客观的视角和立场。 因而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故事中,“我”不是作者,“我”与故事中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没有特殊性,“我”没有全知视角中那种无所不知的能力。

2.体会亲切温暖的第二人称叙述视角

真正用通篇只出现“你”的第二人称视角写作的文章不多,大多数的故事中往往既出现“你”,同时也出现“我” 与“他”。 但第二人称叙述那强烈的感情倾向总会让读者热血沸腾,一个“你”字,仿佛他乡遇故知,邻里成亲人。

3.理解自由外在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即全知视角,故事的叙述者用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他附体在故事某一个人物身上,借他的眼光观察,借他的心灵思考,充分自由的客观外在, 无所不知,全知全能。 可惜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只顾自己不停地介绍、倾诉,迫使读者被动地跟着叙事跑,并不符合现代人的口味,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十分有限。

三、打开习作实践的新门:运用“叙述视角”的策略

写人叙事,总是存在一个最佳的叙述角度。 教学中, 老师关注的往往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叙述视角不大关注。 学习《主题、叙述者和文体》这一课后,我猛然发现:要写出新意,写出丰满、富有立体感的人物,转换叙述视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巧妙地选择叙述视角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写作效果。 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换,不将一种视角、人称一贯到底,求得变化的效果,这是儿童文学阅读之“叙事视角”给我的教学带来的新思路。

在教学中,我们试着引入了“叙事视角”的理念,从叙事的不同角度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从而更深刻地领悟故事的主旨,使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丰富学生对叙事的认识,体会其妙处,甚至爱上文学。

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鞋匠的儿子》为例,这个故事是第三人称叙述角度, 介绍了林肯当选总统前的一次即兴演讲。 如果把这个故事改编成另外几种版本,“我” 的内心世界则可能充分展现, 如以林肯的视角记录这次演讲,就可能直接描写他的内心世界活动,展现其所思所想,这就更具有真实感。 当然也可以从“支持林肯的参议员”或“嘲笑林肯的参议员”的视角来看这次演讲,连读者也变成了故事中的“我”。

版本一:以林肯的视角叙述,故事就变为———

在国家危难之际,我当选为第十六任美国总统,我知道高高在上的参议员们瞧不起我———一个鞋匠的儿子, 今天当我走进参议院准备就职演说时,嘲笑声、嘈杂声响成一片,但我更深知不能怯懦,也不必自卑。 于是,有个参议员提醒我别忘记自己的出身时, 我以真诚的为国为民之心, 凭借多年历练的律师的演讲艺术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化出身贵族的参议员的敌意与鄙视为赞叹。 看着台下的听众由嘲笑而静默,由静默而赞叹,我又一次深切感受到美国南北统一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面临的是挑战,更是机遇……

版本二:以支持林肯的参议员的视角叙述,故事就变为———

林肯先生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了! 他古道热肠、 才华横溢、思维缜密,我一直很看好他。 今天,他要在参议院发表就职演说,我期待极了,早早就落座,可是我真替他担心,因为参议院里坐着的更多是贵族,他们傲慢无礼, 自以为是, 我身边的杰克就扬言待会儿要给林肯一个下马威。 上帝保佑林肯先生,可别出师未捷啊!

……

太棒了! 谁没有父母? 是鞋匠的儿子又怎样? 不偷不抢,毕生心血练就一手技艺,抬头挺胸做事为人,该值得尊敬才对呀!

版本三:以反对林肯的参议员的视角叙述,故事就变为———

林肯,一个鞋匠的儿子,居然当选为总统,简直是对我们贵族的侮辱! 今天,他就要开始就职演说了,我们怎能听他的说教?得好好羞辱他! 提醒他别忘了自己卑贱的身份,别自以为是地想统领我们……

我们正等着看好戏呢,林肯却不卑不亢地发表演讲。 扪心自问,我们自诩为高人一等的贵族,却忘了我们舒适的生活离不开平民百姓的服务,提及并侮辱过世的人,真有失最起码的体面啊!

真不能小看林肯,瞧瞧我的身边,刚开始的嘲笑早就无影无踪了, 大家听得多认真啊! 这律师的口才真是一流,我不想给他鼓掌,但心里也忍不住要认同他,拭目以待他领导下的美国之变吧……

同样的故事,用了三种讲法。 这三种讲法有什么不同呢? 三个故事从三个视角进行叙述,学生从林肯、参议员、 民众以及作为读者的自己这四个角度去理解林肯的即兴演讲,当事者、旁观者,支持者、反对者,故事内容一样,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 可见,巧妙恰当的叙事视角在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何其之大? 推而广之,将小话剧《负荆请罪》改编为故事时,从蔺相如的视角、廉颇的视角以及韩勃的视角,学生的观察与思考是多样性的,但殊途同归,主题、中心都自然地体现“将相和”的理念;尤其是学习 《夜晚的实验》 时, 学生居然从蝙蝠的视角去 “看”科学家斯帕拉捷为 “超声波”奠基的实验,从被实验者的角度由不理解到对科学家锲而不舍精神的赞颂……

教学五年级《变色龙》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课文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故事的主人公,即以 “一个游客” 的身份讲述自己在中非见到变色龙的故事。 课文从“我”去看变色龙写起,引出“我”与中非工人彭加沙的谈话,然后又非常“自然地”在场内看到变色龙外形特点、捕食、变色的过程。 在这篇课文中,“我”是一个旁观者,“我”的出现,引出了故事,并且悬念一个接着一个, 但在随后的叙述中都有了答案。 这些悬念的解答,将变色龙的神奇独特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虽说是科普性的介绍,却因为以第一人称叙事,分外引人入胜,看着不枯燥,趣味性强,其目的是要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和学习介绍事物的方法。

既然学了,就要用。 如何用? 受一个热情向我介绍变色龙其他故事的学生的启发, 我在课上试着抛出了这个话题:“能不能也像课文一样用讲故事的方式, 把自己当成变色龙说明介绍变色龙的特点呢? ”大家陷入了沉默, 埋头又翻起书,读起课文来。 静心阅读了很久,有个学生思考后说了这样的开场白:

我是生活在豆田里的变色龙, 我绿莹莹的身子趴在豆藤上,一般不易被发现。 这天,我正像往常一样舒服地趴着,“呀”的一声惊呼惊醒了差点睡着的我。 接着,我听到了我的名字“变色龙”。 哈哈,有人认识我,很多人没见过我,看来,我得向他们做个自我介绍……

学生正值想象力丰富的阶段,故事是他们的最爱,模仿是他们的学习方法,没想到,有学生一点就通,结合课文内容,用上课文中一些词语,说得那么通顺;更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都愿意学着这么说一说呢。 记得以往我让学生用制作动物卡片的办法,学习课文内容,学习说明表达,然而与今天的新教法相比,相信这回虽未亲眼见过的变色龙会成为学生们难忘的新宠了, 因为同样是说明变色龙的特点,这回有了故事性,多吸引人啊!

推而广之,不仅课文的阅读,课外自己读到的故事也可采用叙述视角的理念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表达。

写作中常见问题小议 篇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已经逐渐进入到了人民的生活当中,建筑物的结构变得更加多样化,其功能也越来越丰富起来,这就对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生产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做好进度控制,积极推广先进施工技术和机械化设备,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本文主要对高层施工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做好高层施工组织提出了几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问题;措施

房建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范的特性综合。建筑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除具有一般产品共有的质量特性外,还具有特定的内涵,如实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工程质量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勘探、设计、施工、竣工验收阶段等,对工程质量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就是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在以往的组织施工中,组织者的思想比较传统和局限,缺少创新,造成很多工程中的质量缺陷,经济效益受到很大的影响,分析原因影响质量的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一、高层建筑及其施工特点分析

通常将层数超过10层的住宅与建筑总高度大于24米的综合性建筑称之为高层建筑。虽然高层建筑楼层数量大、高度高,但高层并不是单纯低、多层建筑物的叠加,而是在使用功能与建筑结构上有更高的要求。高层建筑施工通常由土建施工、安装施工、装修施工等各个部分组成,各部分施工应该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尤其是安装工程施工涉及专业多、技术复杂,一般包括电气与照明工程、采暖与给排水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智能工程等内容。从建筑物的功能特性上来划分,高层建筑通常由地下室、裙楼、转换层、标准层、非标准层构成。从感官认识上来看就会发现高层建筑施工难度大、工程量大、施工材料多、施工场地狭小等特点。高层建筑施工连续性要求强、施工技术质量指标要求高、施工组织复杂、施工管理难度大,与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相比高层建筑还具有以下特点:工程量大、工序繁多、各工种间配合须密切;施工准备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建设周期较长、工期要求紧;建筑基础埋臵深度大、深基坑施工难度大;高空作业多、安全风险大、垂直运输量大、安全防护要求高;安装工程量大、且防水要求高、技术含量高;施工时交叉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等等。

在一个工程项目中,管理人员到操作人员,没有切实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对规章制度或技术规范,只是标语式的挂在墙上,搞形式,走走过场。管理人员不履行职责,故而操作人员违章操作,事故时有发生,没有严格进行施工程序,为所欲为,是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原因。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及防治对策

1.重建不重管的弊端

在一个工程项目中,管理人员到操作人员,没有切实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对规章制度或技术规范,只是标语式的挂在墙上,搞形式,走走过场。管理人员不履行职责,故而操作人员违章操作,事故时有发生,没有严格进行施工程序,为所欲为,是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原因。

2.手工作业的不合理

操作人员一般都是务工的农民工,缺少理论知识,传统作业在施工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没有采用先进的大型的现代化设备,在业主及监理下不合格的工程大量返工,原材料缺少科学管理造成原材料的极大浪费,原材料贮存、堆放,对原有材料的合格率控制不严格,影响工程质量。给公司的经济造成损失,施工进度的控制不明确,导致工期拖延等。

3.安全措施管理混乱

安全负责人,有名无实,操作人员缺乏安全保护意思。施工中违章操作,组织者很少对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安全人员没有给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防护措施,脚手架的搭设没有组织验收。消防设施的虚设,诸多原因留下施工过程中很多隐患,加上周围环境条件,组织人员的水平等,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

3.1确立经营思想,确保工程社会效益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要确立“质量兴业,精品报国”的经营思想,树立以质量为本,以综合优势取胜的企业新形象。企业要教育职工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大力提倡“文明、礼貌、热情、诚恳”的经营作风,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做一个工程,交一批朋友,立一块丰碑”。使企业的经营行为,取信市场,占领市场,真正服务于社会。

3.2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

作为组织管理人员要全面、完整、总体计划,认真执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贯彻《建筑法》从源头抓起,认真落实、组织图纸会审、工程洽商工作,施工过程中严把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规程抓大局,促局部多管齐下。抓大局就是组织者要对高层综合楼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按规范操作严把质量关、提高大项工程的合格率。如土方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砌體工程都要责任到人,强制性实施。具体如何实施施工中的操作以土方工程为例:组织人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组织工作。

(1)施工准备:协同其它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查——确定施工方案——测量定位方线——土方机械车辆的准备——现场清理平整——现场排水降水。熟悉图纸——技术交底——岗位责任制。

(2)控制挖方标高轴线标高的复核,并作记录。

(3)基础砼浇筑后基土回填:

质量评定:执行GBJ201-83规范、GBJ300-88、GBJ301-88规范、GBJ123-88规范。设计变更图纸、文件——测量定位记录——验槽记录——隐弊工程验收记录——质量检查和验收记录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如果以此类推,每一项涉及工程做细做好严格执行技术规范,从大局进行组织管理,那么工程质量也不是口头语言,为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3.2 建立材料管理制度。项目组织人员在组织会审图纸、工程洽商工作、编织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外,应该从监理单位负责人的管理,实施和建立材料管理制度,杜绝劣质材料流入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保证工程质量和确保工期的关键之一。

(1)安全生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保证。组织者要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条例》对操作人员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主导思想,加强管理手段,监督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纠正违章行为,保证各类机械的安全运行,消防设备齐全,脚手架的搭设、架体和建筑物的拉结,防护拦都要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施工。

(2)做好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高层综合楼施工前根据工程造价,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同时,应考虑成本的控制,应把工程分成若干分项,分部工程,如土方和基础工程、地下结构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进行评估预算成本,利润较高、潜力较大的工程(如装修、装饰工程)尽量降低成本,可又不影响工程质量的途径。而施工进度的控制是组织者在施工中的重要部分。确定目标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施工内容的多少,施工工期的长短,根据施工的合同,施工目标,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等,有计划的合理发挥成本控制和施工进度控制有机结合,必定会引起质量的长短。

小议预制桩基施工中相关问题 篇6

桩基础因承载力大变形小, 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预制桩和灌注桩是两种不同施工方式的桩型, 由于预制桩制作方便, 拼接容易, 打桩前可对砼质量进行检查, 不受地下水条件的影响等优点, 因而被广泛应用, 但它也有一定的缺点———截断较困难, 打桩期间容易使土产生变位, 桩有可能因被锤击毁坏而需补桩, 因施工顺序不当造成沉桩困难, 因有震动和噪音, 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尽管如此, 由于桩基承载能力大, 沉降量小, 施工技术发展很快, 仍然被广泛采用。

2 基本概念及桩土受力分析

根据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 桩一般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两大类, 根据实际情况还可细分为纯摩擦桩、摩擦端承桩、纯端承桩、端承摩擦桩四种。摩擦桩是通过桩把荷载传递到桩周围土中及桩尖下土中去, 桩端阻力小到可以忽略, 这种桩称纯摩擦桩;端承桩是荷载通过桩传递到坚硬土层或岩层上, 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在粘土中打桩时, 桩尖处将形成一个土楔, 它随桩的下沉而向下沉, 并将挤压周围土壤, 在距桩周0.5D (D为桩的边长) 的区域内, 土层结构严重破坏, 形成重塑土, 如果是饱和的软粘土, 孔隙水压力增大, 土体抗剪强度显著降低, 距桩0.5D~D的区域内, 土体被挤密, 土层结构稍有破坏, 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很小。重塑土的抗剪强度和桩的承载力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与周围土体有密切关系。在饱和软粘土中, 一般1~6个月后, 随孔隙水压力的消散, 重塑土重新固结, 抗剪应力不断增加, 甚至超过重塑前的抗剪强度;在硬塑粘土中, 重塑土孔隙水压力不大, 也不易扩散, 破坏的土结构很难一时固结, 因此抗剪强度在很长时间内低于原土抗剪强度。

当桩打入非粘性土中时, 桩周围和端部的非粘性土 (砂、粉砂、砾石) 距离桩越近越密实, 提高了非粘性土的承载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桩基础的受力;在饱和的粉质土壤中, 由于桩端处高孔隙水压力使桩拒沉, 如停置一段时间孔隙水压力扩散后, 桩就可以继续打下去。

3 预制钢筋砼桩施工中的一些技术问题

凡施工验收规范及操作规程的条文均应严格执行, 恕不重复, 仅对桩的制作和桩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加以评述。

3.1 钢筋砼桩的预制。

砼标号、浇灌程序和配筋率是控制桩身质量的重要因素, 下面就上面三个因素进行分析。3.1.1砼标号。对15m以下的短桩, 估计打桩的锤击数在1500锤以下, 土壤孔隙比在1.2~1.5, 砼标号可以用300#~400#, 当桩长在20~30m之内, 预估桩锤数在2000锤以上, 孔隙比0.7~1.0, 砼标号应设计到450#~500#。3.1.2砼浇灌程序。操作规程上规定是从桩头向桩尖进行, 实际上在打桩时, 桩头和桩尖都出现最大的锤击应力, 特别是桩端阻力很大, 难于打下时, 桩端处最大压应力将是初始应力的二倍, 为满足受力要求, 砼浇捣应从二头向中间进行, 一次浇捣完毕, 不留施工缝, 严格控制配比的加水量, 机拌, 机捣, 保证砼密实。3.1.3配筋率。桩的配筋主要是满足反射拉应力和打桩时起吊、运输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根据理论分析和计算, 超过15m的长桩配筋率宜为1.2% (考虑反射拉力波强度为主) , 短桩配筋率应为0.6-1.0% (考虑起吊运输为主) 。

3.2 打桩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

3.2.1桩位偏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放线定位的误差, 因此在放线定位时候应严格把关, 采用精密的仪器定位;插桩时垂直度不够, 造成偏打;打桩机器垂直度不够, 造成一定量的偏斜;打桩方式的影响, 当向一个方向连续捶打时, 形成一边土层被挤密, 另一边呈原土状, 往往向原土状一侧倾斜;桩身表面粗糙程度悬殊, 一般向光滑面倾斜 (光滑面摩阻力小先下沉, 粗糙面摩阻力大后下沉) 长桩容易发生倾斜;软弱土层影响, 当土层尚未固结而开始打桩时, 桩如同置于悬浮液中, 机械挖土时碰撞或其他因素的水平力导致桩位偏斜;先期沉桩引起周围的土层变密实而造成后期沉桩困难造成偏斜。3.2.2桩头破碎。桩头破碎情形在桩基础施工中屡见不鲜, 破坏情况大体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砼强度不够, 小于锤击应力;桩垫硬度不够, 产生直接传力;锤击次数超过2000次以上, 砼强度产生疲劳;桩帽太紧, 锤击后桩帽转动产生扭矩;桩顶不平, 桩头钢筋不齐, 锤击偏心。3.2.3桩身断裂。桩身断裂在桩基础施工中出现概率较小, 但操作过程不对将造成断桩的严重后果, 特别是在接桩中应特别注意。其可能原因有以下:遇到坚硬土层造成捶击过度而引起桩身断裂;接桩后有空隙, 没有全部垫平, 产生锤击偏心等。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的, 应从源头做起, 从根本上保证成桩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工程质量:首先应准确掌握土质地层分布, 提前预知可能发生的问题;预制桩几何尺寸准确, 桩端平直, 严格按照砼配合比设计进行混凝土施工, 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根据上面所列出的土质情况和砼标号, 选择合适的打桩设备和桩锤型号, 遵守重锤低击的原则, 特别是开始打桩和桩打到接近持力层或硬土层时应该重锤低击, 锤击的速度要放慢, 以防止拒沉时的反射压力波和贯入度过大的反射拉力波的出现;对饱和性土壤, 为防止超孔隙水压力的产生, 应用井点降水或袋装砂井降水;加强工作责任心, 勤检查桩垫完好情况, 对插桩, 接桩都要精心操作;加强质量检查, 提高施工人员技术素质, 防患于未然, 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3.3 打桩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

3.3.1桩位偏斜。一般发现桩位偏斜都是在土方开挖完以后, 如果确有偏位较大的桩, 采取补桩都很困难。发生此情况, 首先确认因偏位大, 桩已断裂, 且该断桩已不能承受荷载, 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然后再决定处理方案:a.单排桩条基:桩头处于软弱的淤泥质土壤内, 偏桩在20~30cm以内, 可以用千斤顶法水平移位到允许偏差内, 进行固结;如果偏差超过50cm, 另外补桩, 以补钢管桩和H桩为好, 减少排泥量, 不影响别的桩;桩头处理, 在可塑或硬塑粘土中, 一般不宜用千斤顶作水平移位, 桩位偏20~30cm以内 (允许偏差10cm) , 适当加一部分锚栓, 并插入承台内, 使桩、土、承台共同工作。b.双排条基桩位偏差在20~30cm以内, 只需要在桩头加钢筋小梁, 在内部传力处理, 如果超出承台以外, 局部加大承台。群桩的桩位偏差大部分在允许范围以内, 偏差后由群桩合力作用点和原设计的合力作用点相差不大, 一般不作处理。3.3.2桩头破碎。在砼强度确实得到保证的情况下, 桩头破碎属其他原因, 因此我们用加钢帽的方法进行加固桩头处理, 具体做法可参照相关规程进行。3.3.3桩身断裂。如桩身倾斜度不大, 断裂的部位不超过桩长的2/5, 处理方法是从断裂处凿开, 上下加桩套, 然后作焊接接头处理, 至于断桩或桩头破碎会否减少桩的长度, 送桩时多送一段, 然后在桩套上焊接上钢筋, 支模板, 再打砼, 便可达到原桩长度。如断桩在下节桩一般是废桩, 需要补桩。一般情况下, 原位处理的断桩不降低桩的承载能力, 如果过多补桩, 不但不能增加承载力, 而且有可能适得其反, 降低承载能力。

4 结论

预制桩基础施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是单一的, 往往是各种复杂的问题纠结在一起, 因此我们应该从预制桩基础的适用范围, 以及预制桩基础的预制以及具体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操作, 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从实际工程出发, 结合作者多年的施工经验, 对预制桩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给同行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简要的概述了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施工的适用性, 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桩基础的基本概念以及预制桩施工过程中桩土受力分析情况, 再结合实际施工过程中提出了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并对预制桩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为以后预制桩施工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预制桩,桩位偏斜,桩头破碎,桩身断裂

参考文献

[1]史佩栋.实用桩基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1]史佩栋.实用桩基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2]江正荣.地基与基础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2]江正荣.地基与基础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小议道桥施工中的问题与对策 篇7

1 桥梁出现裂缝

公路桥梁出现裂缝不仅仅会对整体的视觉效果产生影响, 影响其正常的使用, 而且还会对桥梁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产生削弱, 从而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如今, 我国建设道路桥梁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为混凝土各钢材, 而混凝土本身结构裂缝问题在道路桥梁建设中也是存在相当的普遍性, 这之中不仅仅是原材料质量不过关的原因, 更有一部分因素是因为施工建设人员不能合理的使用而造成的。例如:第一, 对混凝土本身强度等级的重视程度, 在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 绝不能长时间的使其曝漏在外从而导致混凝土受潮变性;第二, 施工人员按照自身经验随意配比, 使混凝土的配比不达标;第三, 混凝土浇灌的过程中振捣不足或用力过猛;第四, 不重视混凝土模拆除后的必要养护, 使其缺水干裂等。为此, 在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的过程中, 施工人员必须要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计算, 除了要进行配比计算之外, 还要对其进行温度裂缝的计算, 恰当的采取隔热设计, 而且不同的施工位置使用混凝土时, 要合理的加强或者降低混凝土强度的等级, 使其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 另外, 在混凝土配筋率的计算上也要给予重视。只有采用正确的计算模式才能从材料性能和结构形式两方面采取更为高效的综合措施, 加之使用合理的施工工艺, 使用强度等级适当的混凝土进行施工建设, 把握混凝土的配比, 采取正确的振捣技术, 计算好拆卸混凝土模的时间, 才能更好的提高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质量。

2 桥梁钢筋的锈蚀

道桥工程建设中使用的钢筋的寿命与桥梁自身的使用寿命是息息相关的, 桥梁钢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锈蚀现象的话会严重的影响桥梁自身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够影响钢筋锈蚀的原因有很多种, 施工中采用的原材料质量, 施工环境和施工质量等都是影响其锈蚀的因素。钢筋的锈蚀其本身的原理极其复杂, 因此路桥建设中钢筋防腐则成为了重要的工程, 这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才能综合的系统的治理。在公路桥梁建设施工的过程中, 施工人员必须要加强钢筋锈蚀的防护意识, 在购置使用钢筋时, 尽量使用涂层钢筋, 这种钢筋就是在普通低碳钢表层加上了防腐涂层, 这样就能更好的使其与腐蚀性环境产生隔离从而达到低碳钢防腐的目的。此外, 施工人员还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来防止钢筋锈蚀, 如电化学防护法。这种防护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性, 其原理就是让钢筋本身携带足够量的电子, 这样就可以达到防止钢筋锈蚀的目的, 保证其始终处于稳定状态。施工过程中, 对于已经出现锈蚀的钢筋要采取积极的修复措施, 清除所有腐蚀区域内的混凝土, 采用喷砂法除掉锈迹, 并且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增加钢筋数量以确保其含筋量。在防腐材料的选择上, 也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级筛选, 确保其符合使用要求。

3 桥梁铺装层松散脱落

对于桥梁铺装层而言, 虽然在桥梁中所占有的体积并不大, 但是其对于道路交通的运行顺利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 在不断曝露出来的路桥建设质量问题中, 桥梁铺层的质量问题也受到了一定的重视。时下, 在一些桥梁的建设施工过程中, 桥梁铺层的建设施工质量往往都被忽视了, 施工工序控制不严谨, 注重表面而忽视内里, 导致桥面铺装层过早的出现裂缝、松散、脱落等问题, 致使维修的周期越来越短。在建筑构造上桥梁铺装层属于刚性结构, 时下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的日益发展, 重载交通以及超载现象日益严重, 致使桥梁铺装层的负荷日趋增大, 因此, 桥梁建筑施工人员必须要在建设桥梁铺面层的过程中注意保证铺装材料的厚度和良好的弯曲性, 并要保证再铺装材料使用时不出现明显的开裂, 只有这样才能减弱或者避免桥梁铺装层的弯曲开裂。在桥梁铺装材料的选用时也要注意防水层用料的质量, 在防水层施工的过程当中, 要保证铺装后不会渗水, 防止积水渗入后引起各种水损害, 从而导致桥梁铺装面层的使用寿命。鉴于我国占地面积广、南北温差较大, 所以预防桥梁铺装层出现裂痕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处在非冰冻地区的道路桥梁可以在其铺面层上加铺一定厚度的防水混凝土;对于处在冰冻地区的道路桥梁, 可以在铺面层上加铺沥青混凝土等来防止桥梁铺装层出现裂纹。

4 工程建设施工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路桥施工建设本身是一项十分艰巨并且复杂的工程, 所以这就要求工程施工人员不仅要不怕苦不怕累, 而且还要对自身素养以及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现实生活中, 有不少的施工人员怕吃苦, 怕受累, 职业素养低, 遇到小困难小挫折就畏缩不前, 还有某些施工人员认为自己文化程度高, 懂技术, 能够很好的应付当前问题, 抱有这种观念的施工人员不在少数, 类似于以上的这些现象都是屡见不鲜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换, 施工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素质, 不断的更新现有知识, 做到与时俱进, 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须时刻谨记不断更新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适应工作。

结束语

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是一项艰巨的重要的工作, 这其中不仅仅需要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部门通力配合, 更需要施工人员自身拥有足够的责任心。在路桥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做到能够经济合理的运用材料资源, 做到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以达到节省建设资金, 使成本最优化;而且还需要工程施工人员坚持施工的原则, 严格的遵守国家现行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 能够积极的推广应用现代的施工方法。以"工程质量人人有责的"的心态来面对整个工程施工的建设。在路桥工程建设中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 不仅仅能保障工程的质量, 而且还能保证行车安全, 并延长路桥的使用寿命, 这样不仅能够避免返工或经常维修维护而给国家带来的损失, 而且还能让人们看着舒心, 用着放心, 何乐而不为。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出行方便的要求也是日益提高, 这就对我国道路桥梁建设工程施工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道路桥梁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在道路施工建设中, 桥梁的建设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工作量, 但随着工作量的增加, 其中的问题也是日益增多, 而且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也是层出不穷。本文就桥梁建设施工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阐述并提出了一些改善这些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

参考文献

[1]何国成.高速公路桥梁在施工和使用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控制分析[J].广东科技, 2007, S1.

[2]余明林.论桥梁施工中的技术质量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06.

小议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几种裂缝 篇8

【关键词】楼板 墙体 悬挑结构 裂缝

【中图分类号】TU7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191-01

一.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

1.设计原因

(1)设计结构安全储备偏小,不做挠度及裂缝验算。板的配筋不合理,特别是楼板的跨度越来越大,设计中未考虑刚度因素,仅按构造配筋,不能满足构件的实际要求。

(2)“L”角处负筋不设双向配筋,产生45度角斜向裂缝。

(3)房屋纵向长度超出规范而不设伸缩缝,造成在薄弱部位产生垂直于纵向长度的板面通长裂缝,特别是住宅设计结构体系变化显著,在应力集中部位产生主拉应力破坏形式的板面斜裂缝。

2.材料原因

(1)调整硅配合比,使硅中加入的粉煤灰及矿渣微粉数量增大超标,从而达到减少水泥用量的目的。调整后的硅配合比初期强度增长缓慢,但28天能够满足设计强度要求,而硅3天后干缩进入高峰值,因此不能抵抗早期的硅伸缩裂缝。

(2)预拌硅厂为了方便机械泵送施工,加大水用量,使硅坍落度过大,产生终凝收缩裂缝。

(3)在硅拌制时,为了控制最大用水量,加入了超量的减水剂或劣质的减水剂,使硅产生裂缝。

(4)粗骨料的用量大,针片状石子含量高,造成硅孔隙多,同时,细骨料砂子的粒径及含泥量超标,夏季砂石料温度偏高,使出罐的硅质量得不到保证,从而使现浇板产生裂缝。

3.施工原因

楼板实际厚度达不到设计厚度,使得楼板刚度减弱,楼板过大变形而产生裂缝;保护层过厚,导致楼板有效高度减小;钢筋应力得不到发挥而使楼板产生裂缝;踩踏楼板负筋使其下移,使得楼板支座处边沿板顶产生裂缝;楼板混凝土实际强度等级低于设计强度,从而导致混凝土受压不足开裂;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加快模板周转,楼板拆模过早,或在板上过早、过重地堆放材料,即混凝土早期受力而导致楼板开裂。上述裂缝均会影响到结构构件的安全,一旦出现,往往需加固处理。楼板实际厚度达不到设计厚度,使得楼板刚度减弱,楼板过大变形而产生裂缝;保护层过厚,导致楼板有效高度减小;钢筋应力得不到发挥而使楼板产生裂缝;踩踏楼板负筋使其下移,使得楼板支座处边沿板顶产生裂缝;楼板混凝土实际强度等级低于设计强度,从而导致混凝土受压不足开裂;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加快模板周转,楼板拆模过早,或在板上过早、过重地堆放材料,即混凝土早期受力而导致楼板开裂。上述裂缝均会影响到结构构件的安全,一旦出现,往往需加固处理。

找平层过厚,因找平层素混凝土抗裂性差,在温度和收缩变形作用下,楼板易产生表面裂缝。

当前,在现浇楼板中大多采用PVC管作为预埋穿线管,这种材料表面光滑,弹性较大,直径较大,与混凝土结合差,在楼板中形成薄弱层。混凝土浇捣时,容易引起PVC管上移或下沉,使得板顶或板底保护层变薄,从而使楼板出现沿穿线管走向的裂缝。另外,板底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不当或过稀时,也易使板底出现裂缝。

二、墙体裂缝分析

在混合结构中墙体裂缝是常见的质量问题,引起裂缝的原因有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应力、地震力、膨胀力、冻胀力、荷载和施工质量等。现就地基不均匀沉降和温度应力引起墙体裂缝特征分析如下:

1、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分析

房屋的全部荷载最终通过基础传给地基,而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其应力是随深度而扩散,深度大,扩散愈大,应力愈小;在同一深处,也总是中间最大,向两端逐渐减小。也正是由于土壤这种应力的扩散作用,即使地基地层非常均匀,房屋地基应力分布仍然是不均匀的,从而使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即房屋中部沉降多,两端沉降少,形成微向下凹的盆状曲面的沉降分布。在地质较好、较均匀,且房屋的长高比不大的情况下,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差值是比较小的,一般对房屋的安全使用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当房屋修建在淤泥土质或软塑状态的粘性土上时,由于土的强度低、压缩性大,房屋的绝对沉降量和相对不均匀沉降量都可能比较大。如果房屋设计的长高比较大,整体刚度差,而对地基又末进行加固处理,那么墙体就可能出现严重的裂缝。裂缝对称的发生在纵墙的两端,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沿着门窗洞口约成45.呈正八字形,且房屋的上部裂缝小,下部裂缝大。这种裂缝,必然是地基附加应力作用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形成的。

2、温度应力引起墙体裂缝分析

一般材料均有热胀冷缩性质,房屋结构由于周围温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变形,称为温度变形。如果结构不受任何约束,在温度变化时能自由变形,那么结构中就不会产生附加应力。如果结构受到约束而不能自由变形时,则将在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或称温度应力。由温度应力引起结构的伸缩值。

由于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a=1.08X10/C,而普通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为0.5XlO/C,在相同温差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伸长值要比砖砌体大一倍左右。所以,在混合结构中,当温度变化时,钢筋混凝土屋盖、楼盖、圈梁等与砖墙伸缩不一,必然彼此相牵制而产生温度应力,使房屋结构开裂破坏。

为了减少温度应力的影响,可采取合理地设伸缩缝;避兔楼面错层和伸缩缝错位;加强屋面保温、隔热;用油毡夹滑石粉或铁皮将屋面板和墙体隔离,并在女儿墙根部留一定空隙,使其能自由伸缩且有伸缩余地;采用蓄水屋面域种植屋面;女儿墙设构造柱;加强结构的薄弱环节,提高其抗拉强度等技术措施。

三、悬挑结构坍塌分析

悬挑结构坍塌实例较多,一是整体倾覆坍塌;二是沿悬臂梁、板根部断塌。其主要原因有:

1.稳定力矩小于倾覆力矩

悬挑结构是靠压重或外加拉力来保持稳定,要求抗倾覆的安全因素不小于1.5,若稳定力矩小于倾覆力矩时,必然失稳,倾覆坍塌。如雨蓬、挑梁,当梁上压重(砌砖的高度)不能满足稳定要求时,就拆除支撑、模板,即会产生坍塌事故。

2.模板支撑方案不当

悬挑结构根部受力最大,当混凝土浇筑后,尚未达到足够强度时,模板支撑产生沉降,根部混凝土随即开裂,拆模后将从根部产生断裂坍塌;若悬挑结构为变截面时,施工时将模板做成等截面外形,而造成根部断面减小,拆模后也会造成断塌事故。

3.钢筋错位、变形

悬挑结构根部负弯矩最大,主筋应配在梁板的上部。若施工时将钢筋放在下部,或被踩踏向下变形过大,或锚固长度不够等原因,拆模后,均会导致根部断塌。

4.施工超载

悬挑结构的固端弯矩与作用荷载成正比,如施工荷载超过设计荷载,当模板下沉时就在根部出现裂缝;尤其是当由根部向外浇筑混凝土时,随着荷载增加;模板变形,也极容易在根部产生裂缝,导致拆模后断裂。

5.拆模过早

不少悬挑结构断塌事故都是由于拆模过早,混凝土未达到足够强度所造成。所以,规范规定,跨度小于2m的悬臂梁及板,混凝土拆模强度应大于等于70%;跨度大于2m的悬臂梁及板,混凝土的拆模强度为100%.

参考文献

[1] 樊永盛.结构缝设置的一些方法[J].山西建筑,2004,30(5):22-23

[2]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

上一篇:调整与抵销分录下一篇:保温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