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教学方法

2024-12-09

护理心理学教学方法(共12篇)

护理心理学教学方法 篇1

摘要:护理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指在护理教育中应当着重培养护理专业人员从事护理工作所具备的基本能力, 是护士知识、技能和特征的综合反映, 也是目前护士职业的核心竞争力。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而在当前的护理心理学教学中, 一般学生为了应付期末考试, 都只是对考试重点死记硬背, 使得教学效率低, 对知识点理解不够全面。因此在目前教学中为了满足新世纪的要求, 更好的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护理行业必须提高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方法, 这种举措已成为目前业界共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上重视对心理学教育的改革是护理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话题, 也是护理教育的中心目标。本文就护理心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分析, 结合实践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护理心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效果

对护理教育中心理学进行研究是培养和提高护士能力的主要方法, 是促进护理教育改革的前提。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针对不同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活动规律能够洞察家属的心理需求, 及时的开展心理辅导, 对病人治疗有着重要效果。心理思维是现代护理观念的主要内容, 但是当前我国护理的临床技能远远不能够满足目前的患者对心理护理需求。在护理学生培养过程中, 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教与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导致学生在工作之中不能够有效的开展心理护理。为提高护生的临床心理护理技能, 试图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尝试性进行教学改革。

1 研究对象

护理教育中护士心理能力的研究, 将大力促进护理教育改革。围绕护士的心理能力和核心知识, 设置课程, 拓宽基础, 淡化学科,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探索多种有效的教学途径, 以护理实际工作所需求的心理能力为导向, 着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与创造力等, 凸显护理的专业内容和特色, 以培养知识能力型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护士心理能力是本世纪初才逐渐被引用到我国护理专业领域的, 国内对护士心理能力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目前国内在护理本科层次教育中, 尚未见到对护生心理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途径等方面开展改革的系统研究报道, 因此本项目的立项, 将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建立紧密结合临床, 院校合作培养的模式, 充分发挥附属医院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安排学生早期进入临床、接触病人。学生从第一学期即开始接触护理专业导论课, 第二学期开始接触临床护士和病人, 体会护士所承担的不同角色, 将课堂所学与临床紧密结合。并制定分阶段下临床的教学目标, 重视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 培养其良好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2 护理心理学教学现状

2.1 单一的考试形式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考试存在着命题凭经验“讲什么、考什么”, 完全的理论考试, 试卷组成不注意样本的代表性, 不能有效地代表全部教学内容, 造成考试与教学内容有偏差, 严重影响了对培养人才的评价。

2.2 考试内容不合理

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基本知识, 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查, 记忆性成分所占比重过大, 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考核, 造成普遍的“划范围、圈重点”, 学生凭借“死记硬背”来准备考试, 达不到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2.3 缺乏应用能力的考核

虽然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理论课程比重大, 缺乏实用有效的实践课程, 但是不能忽视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应该注重心理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传统的考试对学生实验技能考核体现不出来, 不能达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医院实习主要进行临床护理各种护理技能技术训练和护士综合素质训练, 重视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 培养其良好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制定及处理各种临床疾病的护理程序。这就使得在教学之中对考核制度的应用处理手段逐步完善。

3 讨论

3.1 护理心理学教法改革的效果与体会

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护理心理学的教学效果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成绩。实验组有71人 (92%) 认为本课程的教学激发了其学习护理心理学的积极性。

教育理念的创新:确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 实现学生心理能力发展, 以培养心理能力、提高素质及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从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和干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实践能力, 健康教育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

教学改革的创新:构建能体现培养心理能力的核心知识的课程体系;开展PBL、SBL、CBL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实地考察、床旁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 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多形式评价体系。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教法改革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护理心理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手段的更新.要求专业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教学和教改经验及临床经验。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发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心理护理能力。

3.2 护理心理学教法改革的不足与建议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适合所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法.如有些学生不喜欢角色扮演。而喜欢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教法改革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与完成。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 容易影响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与完成:有些学生缺乏学习策略, 不愿意改变原有学习方式。使教法改革流于形式。由于我国护理心理学起步相对较晚, 师资力量较薄弱。当前护理心理学教师队伍中。除极少数人已获得护理心理学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外。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护理心理学培训。更缺少心理护理实践经验。

结束语

总之, 在目前教学之中通过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有被动应付状态转变为积极参与学习模式, 这就避免了在学习中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 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去思考, 善于发现创新, 只有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 才能够将学生在学习中应付考试为目的解放出来, 把创新与改革结合起来, 从而做到在教学之中能够教、学的有机结合, 是目前培养高素质护理心理学师资队伍的必然前提, 也是势在必行的教学方式。

护理心理学教学方法 篇2

一、目前护理学专业心理课程的学生现状

(一)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难度较大

现在在高职院校内学习护理学专业的学生还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对某些事物的认知并不完全正确,在学习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而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水平也相对较低,思维逻辑也不够明确,导致专业知识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

(二)为人处世的方法还不成熟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某些行为举止还不太成熟,在学校中还出现打架斗殴、旷课逃学等不文明现象;有的学生为了在最后的考试中能够顺利过关,常常有考试作弊的情况。此外,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不成熟举动。所以,就需要教师耐心教导学生,尽量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对社会、对自身情况多加了解,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二、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心理学技巧

护理学专业心理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运用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掌握能力,不断推进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将知识点联系生活中常见的情况进行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制订有效的办法来提高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仅要具备足够的教学经验,还需要多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件,联系生活中常见情况给学生进行讲解。此外,还要保证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积极思考、努力学习的状态。而这两个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的,因为如果有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那么使学生投入其中,紧跟教师思路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而生活中常见的情节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就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其中蕴含的知识。例如,某男生一直觉得自己有病,总是和医生说:“医生,我肯定得了非常严重的病,但为什么就是查不出来。”据了解,此人出生在农村,家里的经济来源全靠叔叔一人支撑,全家待他也十分不错,结果高考失利,只上了高专。但他一心想着继续努力学习继续考研。结果在他心怀志向努力拼搏时,却觉得身体越来越不适。但去医院检查的结果也仅仅是呼吸道感染。在这之后的几个月时间内,他的身体时好时坏。通过了解他的情况,最终的诊断为他患了疑病症,而他患上此病的最直接原因仅仅是因为一次偶然的疾病,而此人的性格比较要强,对自己的要求也过分严格,认为第一名才是成功,他的情绪处于长期焦虑状态,缺乏休息,而且遇到问题不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因此才能出现问题。

(二)分组对知识点进行讨论及深入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分组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各个小组地讨论,教师再去聆听他们心中的见解,与此同时,不仅轻松的学习到了有用的.专业知识,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端正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态度,还能发现学生自身存在的潜能,提高学习热情。例如,某年轻女性周某,父亲于年轻时期突发疾病去世,母亲性格内向,月收入不高,且几乎全用在了她的学业上。结果大学毕业以后,周某想要进入某公司,但公司由于知道她的体检结果不合格并拒绝录用,周某便用随身携带的一把水果刀直接刺向了公司的工作人員。据了解,周某从小到大虽然性格一直都是比较冲动并且爱胡乱猜测他人对自己的想法,但行为举止一直属于乖乖女,也规范着自己的行为,所以十分不理解为什么有如此过激的行为。最后对她的分析结果是不仅因为周某家庭环境的影响,还与她冲动、敏感、爱猜忌、心眼小的性格有关,由于她习惯性地把错误归于他人,最后导致了无法挽回的事情发生。

三、结语

在高职院校对于护理学专业心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个人了解以外,还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师学会巧妙地制订学习方法也会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卢锴锋,董雅洁.多种教学方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223-224.

[2]杨泰,鹿凤山,杨立群,等.通过《护理心理学》培养护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教学方法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6):960-962.

心理护理的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心理护理;现状;教学探讨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在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心理护理成为护生培养中护理心理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心理护理能力也形成护士必备的职业能力。

1.心理护理教学的现状

心理护理的教学需要考虑护生的身心特点,从护理职业及具体岗位要求出发,以护理对象为中心,与其他护理方法、手段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心理护理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偏重于心理学理论和护理技术的

教学

心理护理技术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了解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这是心理护理教学实施的前提和条件。但是过多、过深地强调心理学理论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技术的掌握,容易增加护生学习的难度,脱离护理工作本身以及医学诊疗的要求,甚至超越护士职责和能力要求范围,难以真正培养护生的心理护理能力。

1.2偏重于心理护理技术与护理工作实际的直接对接

心理护理教学必须与护理工作实际相结合。但过于直接的衔接,容易忽视护生必备的心理学理论和知识的学习与积累。目前很多医院心理护理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提高其应用水平和效果,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护士心理学理论和知识较为欠缺,甚至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把其与心理治疗、思想工作混淆起来。护生心理护理能力的培养,就无法立足于必需的心理学理论和知识的掌握,没有从易到难、从普遍性到特殊性、针对性的内化过程,甚至显著地忽略了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

1.3 一些心理护理教学的教材内容和观点存在片面性

目前国内护理心理学教材有关心理护理的内容和观点众说纷纭,有的偏于心理疏导,有的偏于心理干预,有的只强调心理支持,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一些教材对心理护理及心理护理工作的定位缺乏统一、规范和科学性。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护生对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学习的充分程度,也制约了心理护理技术结合其他护理方法综合实施的系统有效性。

2.心理护理及心理护理工作的定位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技术和方法,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帮助其在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这是对心理护理的内涵较为科学的定位。据此心理护理工作应该定位为:有效的护患沟通;了解服务对象并准确把握其身心特点和需要;提供针对性、适宜的帮助;创造积极影响患者身心状态的条件和因素;配合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实施主动干预,等等。心理护理教学应以此为内容和目标来进行实施。

3.改进心理护理教学的思路

心理护理的教学应从简单实用、易于掌握和操作出发,强调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的“三个结合”。

3.1与护生身心特点相结合

护理专业学生正处于生理机能和人格日趋健全与完善的关键阶段,开始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增强,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显著发展,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参与和体验认识社会和职业,提升并实现自身价值,但缺乏与社会现实尤其是职业要求主动融合的明确态度和成熟心态,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存在一些片面和不足,需要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实施。

3.2与护理工作实际相结合

护理工和始终需要围绕着服务对象来展开,服务对象往往可能是健康丧失或心态失衡的人,这要求护士不仅要“有高尚的品格、相当的专业化知识、专门的操作技能”(南丁格尔语),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护理工作是压力性职业,护士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体护理的水平和质量,影响服务对象的治疗和康复,也影响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心理护理教学必须突出护生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的培养要求。

3.3与课程教学的实际相结合

一是护理心理学课程本身涉及了非常丰富且专业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客观上提高了护生学习的难度;二是护生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和职业经验;三是教学时间十分有限,一般教学安排周课时仅为两节;四是从事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的老师专业背景不同,会导致教学实施中内容、方式及要求等出现较大的差别。这些实际情况需要在心理护理教学中加以重视和针对性改善。

4.改进心理护理教学的建议

4.1立足于心理护理基本理念和基本技术的教学

护生的心理健康观、医学观、护理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护患沟通等,是护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必须强调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四项心理护理基本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心理支持;信息提供;健康咨询与教育;心理放松与行为矫正。无论是面对哪一种病人或病人的哪一种状况,护生都可以通过分析从中找到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途径和方法,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显著地锻炼了护生的心理护理

能力。

4.2突出护理工作中普遍性或典型性问题的心理护理技术教学要求

如病人常见的情绪问题、术前术后病人、慢性病人、癌症病人等的心理护理。既能训练护生心理护理技术的针对性应用能力,又能增强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和职业结合度。

4.3充分运用灵活、多样且适合护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如讲授法结合案例法、讨论辩论法、职业情景法、角色扮演法、问题解决法等方式,融合电教、网络、心理测验、心理游戏等,能激发护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性和分享性。

4.4始终重视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护理的教学应突出护生的人格塑造、自信心训练、职业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情绪调适和情感品质、职业应对方式等方面要求,并贯穿于教学始终。

4.5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和能力

通过自我学习、教师间经常性的交流研讨、教学观摩、听课评教等,寻求或统一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相互借鉴和改进、完善,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郁秋.护理心理学(第2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王秋梅,孙文永.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1.

[3] 陈爱华.心理护理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1,(5)

[4] 张黎明.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探讨(上)[J].实用护理杂志,2003,(1)

护理心理学教学方法 篇4

关键词:护理心理学,教学方法,应用

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美国精神病学家Moreno于1960年所创建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 就是使人暂时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 并按这一位置的要求方式和态度处事, 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 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这一技术已广泛地应用到教育、管理、医疗行业等各个领域。

1. 理论讲授

教师将相关章节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 理论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相结合, 少而精地进行讲授, 重点讲述不同疾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常用的心理护理措施, 布置学生课后分组查阅资料、充分讨论, 并结合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编写剧本。

2. 编写剧本根据学生自愿结合原则

由学委负责讨论、确定每组所进行演示的病人所患疾病、年龄及性格特点, 根据所掌握的医学、护理学知识, 将临床疾病症状表现、护理措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编写符合逻辑、科学的情节。剧中必须体现心理学相关知识及心理护理措施, 同时注意结合护士与病人沟通交流技巧, 并将护士职业道德体现其中。

3. 课堂表演

表演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课堂表演作为“角色扮演法”的核心部分, 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应用知识的同时, 能够产生“共情”, 从而更加深刻地领会课堂所讲内容。表演的过程, 也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 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角色和剧本的创造上。首先让学生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性格特点等做一简要介绍。扮演“病人”角色的同学要求其在表演时尽量通过语音、语调、表情、手势、眼神等非语言体现病人心理特点和心理变化;对于扮演护理人员的同学则要求他们针对病人的特殊心理及其表现, 给予相应的、适当的护理措施, 在整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沟通技巧的充分应用。

4. 教师点评

恰如其分的、准确的点评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 并能创造出一个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当学生表演到位时, 应该及时给予认可和鼓励;当学生的表演出现问题, 如无法继续时, 教师要及时调控, 分析原因, 给予正确的引导评价, 重新将学生引入情境。每组同学表演完后教师对该组剧情编写的合理性、科学性, 学生表演的水平、沟通技巧, 以及专业知识的应用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点评。所有小组表演完成后, 教师对此次活动的组织、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从原来的老师机械讲解转为同学们主动查阅资料, 整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观看的同学提高了课堂兴趣并且学会了观察生活, 在生活中得以学习。

二、案例教学法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学生为主体, 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不是指示者, 而是支持者、协助者为学生提供资源。在学生获得知识与解决问题时给予指导。案例教学法就是这种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例如在讲到心理应激时先让学生查阅有关心理应激的各种相关资料, 然后提出一些具体问题, 如:关于“心理应激”都有哪些不同的观点?你持什么意见?应激事件与人的心身健康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然后分小组讨论, 最后就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从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心理应激”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这样的课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 所以他们觉得这样形式的课学得明白, 记得扎实。例如:在讲“感觉的适应”时, 如果直接介绍适应是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 学生很难理解, 不妨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冬天刚出门时觉得特别冷, 而时间久了怎么就觉得不那么冷了?为什么刚进入解剖实验室时会觉得特别刺鼻, 而过一会儿觉得减轻了一些?此时此刻学生都很好奇, 都想知道平时的这些感觉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种的疑问促使学生渴望解决这些问题, 获得有关方面的知识。所以说, 创设问题的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而使得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当然讲授的内容要难度适中, 护理心理学中涉及到很多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而心理学虽然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与人自身有很大的关系, 但人的心理现象比较复杂, 所以心理学知识很抽象、难懂。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就应把握好难度, 不能过份简单, 也不能太难, 要难易适中,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否则学生势必会灰心丧气, 缺乏信心, 失去学习兴趣。行为疗法是最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在行为疗法的教学中, 先讲述相关理论, 然后以洁癖症和强迫症为例, 进行案例教学法。将准备好的案例发给学生以班为单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7人或8人进行讨论, 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 根据讲述的理论知识, 提出心理治疗的措施。由小组长逐一记录, 每小组选1名代表, 进行发言。结合案例讨论情况, 将案例进一步引申, 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逐一讲授, 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人翁精神。

三、多媒体教学法

护理心理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非常必要。例如:感觉、知觉、意识等心理过程, 单凭教师讲解, 学生不易理解。如用图片的形式展现, 学生就会有更感性的认识, 加深理解。第一章主要理论和第八章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涉及的理论和实践内容都比较多, 没有临床实践的话学生不易掌握, 通过录像的形式直观展现, 教师再作讲评, 学生就会对理论的认识更透彻, 教学效果更佳。在心理治疗这一重要章节的教学中, 由于有的护理心理学教师未曾真正从事过专业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工作, 无法结合自身体验和实际案例作为教学案例讲解给学生, 建议采用多媒体, 将国外讲述专业心理治疗全过程, 包括案例穿插分析的纪录片, 放映给学生看, 让学生感受专业人员在不同案例中如何运用心理治疗方法, 帮助学生识别并理解心理治疗的全过程及不同案例心理治疗方法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俐, 刘波.案例教学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5.

[2]胡尚峰, 田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教育探索, 2003, (11) .

儿科护理学教学总结 篇5

活泼、可爱的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儿童是稚嫩的小苗,只有精心呵护和用爱来浇灌才会茁壮成长。父母们希望孩子能健康聪明,但对于如何养育小儿、如何防治小儿疾病所知甚少。作为儿科护士,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我们的责任,本学期作科护理教师的我将带领我的学生们去了解护理对象,掌握更多的儿科护理知识来帮助家长更好地护理小儿。

我所教的学生主要为中专生所以我将力求突出“三基五性”(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践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实用性)基本原则。本学期这门学科我主要采取的以问题为向导的教学方法,基于现实,并与学生为中心、是现阶段科学而行之有效的一套教育方式。它具有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特点。同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截然不同。

我本学期所讲授的这门课为五篇,分别是:①儿科护理学导论、②新生儿与新生疾病患儿的护理、③小儿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④各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⑤全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其中,以第一、二、四篇(即儿科护理学导论、新生儿与新生疾病患儿的护理、各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为重点掌握内容。

根据我所教授学生的整体情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划分为五大板块互动学习。分别是:

预习项目:结合我在医院工作的实际经验,为学生提供典型病例剖析,并提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

学习项目:以学习目标作为开端,从了解、熟悉、掌握三个方面对本长知识尽心归类,便于学生把握重点。

实践项目:不同于传统教学与实践实训脱节的问题,通过编排技能训练、综合性实训和角色体验等多样化的教学设计,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及参与的态度。

拓展项目:对前沿性知识进行补充,让学生在学习主要知识之余,培养猎取新知识的能力与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复习项目:一重点串联的形式,将主要内容进行梳理,便于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回顾,以便于学生更系统和明确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探讨《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方法 篇6

【关键词】儿科护理 教学方法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一门学科,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心理社会、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各方面均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且各年龄期的小儿之间也存在差异[1],如何合理安排儿科护理课程,在有限的课时里,让护理、助产专业学生掌握常见儿科护理知识,并使理论与实践二者有机结合,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因材施教,灵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大家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而要想做到“得法”却是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明确培养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1 明确培养目标

我们以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及临床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为手段,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基层社区护理医技人员。 本课程突出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应把课程教育思想、观念与教学实际联系起来,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理论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有序地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新形式下对儿科卫技人才培养的新观念。 我们培养的儿科医学人才应是毕业后能服务于农村、基层社区的专门人才。

1.2分析学情,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招收的大专生,他们的起点是高中生,文化知识相对扎实,但动手能力较弱,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做到该精讲的必须精讲,如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这些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多安排课时,并安排实训课和见习课,使理论与实践二者有机结合;一些临床极少见的疾病,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学,如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同时开设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课,以补充学习内容的不足。

1.3注重本课程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科护理学的生长发育、儿童保健和营养、住院儿童的护理、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章节,是其他护理学科所不存在的。另外,相同系统疾病的护理中,由于儿童具有与成人的不同解剖、生理、心理和发病的特点,形式了与成人不尽相同的护理措施和方法,这是儿科护理学的亮点。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使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小儿各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先让学生讲相关年龄的故事,然后逐步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出各年龄组特点及其相关护理措施,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有关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4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前选择病例并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相关文献,通过阅读、思考、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实施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教学与临床密切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讨论技巧、整体素质和团结协作能力。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1.5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适应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在教育手段上要加以革新,传统的教学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育要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集音、色、形与一体,直观形象,能够直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板书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例如:在讲述“新生儿的喂养法”时,本人采用了放录象的方式,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增强他们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单纯的说教容易使学生厌倦,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潜能,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便会很好的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课堂效果很好。

2.加强实验教学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力很强的学科,除了加强儿科常用技术操作、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见习外,还要加大开展综合性实验的力度,在已有单一实验的基础上联合妇产科护理,外科护理,内科护理,基础护理教研室共同开设相关联性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横向思维的方法,为临床思维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3.强化练习,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要很好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计划,要在即将结束课程时加上必要的反馈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每次课都留出一定的时间,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重点提出几个需要掌握的问题,当堂掌握;还会让同学做练习,使知识系统化,形成儿课护理学的知识树。结束本节课之前本人还会提一些问题,让同学下课后通过预习下次课的内容自己解答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提高下节课课堂教学效果作铺垫。

4.教师深造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水平

授课之前教师必须到医院实践一段时间,不仅要进行护理实践,还要在医疗实践,一方面,通过临床实践教师可以熟悉护理操作规程及护理术语等,熟悉临床护理新技术,有利于教学,另一方面通过临床实践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典型临床病例,为课堂教学积累有用的临床资料。同时争取各种外出学习的机会,。开展教研室活动,集思广益,精心选择题目,进行深入讨论,做到“必有所学、必有所悟”,形成一个融洽的、不断进步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护理心理学教学方法 篇7

1 护理心理学实验课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很多毕业护生反映, 虽然学习了护理心理学知识, 但在临床工作中却不知道如何应用, 如不知如何评估与患者交流时的语言使用及表达方法等。这说明教学还停留在理论知识传授层面, 忽略了临床实际应用。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护理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以临床为依托、以实用为原则, 我们将心理学与护理实践有机结合, 即通过所学的心理学知识优化临床护理工作, 完善整体化护理, 做到学以致用。通过护理心理学实验课, 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 掌握临床常用心理评估量表的用途及测量方法; (2) 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心理护理方法; (3) 了解护生自身心理特点, 并据此设定个体培养计划; (4) 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 护理心理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及方法

2.1 教学内容选取

护理心理学教学内容广泛, 如何选择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及护理人才培养需要, 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教学内容, 是优化护理心理学课程的有效途径。通过多位临床护理专家的支持, 结合数家院校优势, 总结多次模拟授课经验, 精心选取了以下3方面教学内容: (1) 患者临床心理评估篇; (2) 患者心理护理篇; (3)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篇。

2.2 教学内容安排

该课程是专科护理专业在第四学期开设的。改革后的护理心理学课程共42学时, 其中理论课30学时, 实验课12学时。实验课包括3方面内容, 每部分教学内容4学时, 穿插到理论课中进行, 即完成该方面的理论授课后上实验课。

2.3 教学方法选用

依据所授教学内容性质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包括多媒体、启发式、病案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法。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上遵循常规讲解教学、多媒体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 联系新旧知识、融合相关内容原则。

3 护理心理学实验课教学过程设计

3.1 患者临床心理评估篇

3.1.1 课前准备提出问题“如何收集患者心理资料”, 护生通过自学、查阅相关资料总结答案。此项平均用时2小时。

3.1.2 课上导入讲解临床护理心理评估方法, 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3.1.3 实验操作

每2名学生一组, 运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自我测量和他人测量, 比较同一人2次测量结果, 并找出差异原因。

3.1.4 归纳总结

由护生总结以上量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并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对本次实验课作全面总结。

3.2 患者心理护理篇

3.2.1 课前准备

将护生分为6组, 每组5人。每组一个病例, 包括:肝癌晚期的老年女性患者, 突发意外车祸的中年男性患者, 静脉输液失败后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4种不同气质类型患者的表现及心理护理。每组需要对本组病例进行分析研究, 充实内容后完成角色扮演, 并提出护理问题、护理措施, 讲解相关心理学知识。此项准备用时1~2天。

3.2.2 课中教学

课上观看录像片《一般患者住院后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出版) 。护生分组进行病例模拟并对每一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

3.2.3 归纳总结 (1) 临床患者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心理护理措施; (2) 与患者沟通时的注意事项。

3.3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篇

3.3.1 量表自测

自测《心理健康量表》《意志力测量量表》, 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及意志力水平。自测《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 了解自身气质类型、性格特点。

3.3.2 教师讲解

讲解有害情绪、不良心理对工作、健康的影响, 介绍情绪调节的10种方法, 如放松疗法、发泄疗法等。通过以上量表的测量结果, 了解自身不足, 制订适合自己的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计划。

3.3.3 制订培养计划

请几名护生讲述自己的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计划, 从是否符合自身情况, 是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实施性方面进行讨论, 并进行修改。

4 护理心理学实验课教学特色与成果

4.1 课程设计理念科学

本次护理心理学教学设计理念有2个特点:一是临床应用性强, 二是实验可操作性强。让护生把抽象、深奥的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护理实践中的行为, 从说、行、做日常工作中具体体现, 教学过程中融入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内容, 对护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素质培养。

4.2 课程内容实用性、可操作性强

由于护理心理学师资队伍知识结构欠合理[2], 长期以来, 护理心理学教学一直是纯理论性、缺乏实践性的课程内容。通过改革我们不仅增加了12学时的实验课, 还精心安排了实验课教学内容, 每一项实验内容都与临床护理紧密连接, 使护生学以致用。

4.3 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合理

针对不同内容、不同难易程度的教学内容,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 充分的师生互动、护生的积极参与和生动的教学内容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效果显著。

4.4 教学效果显著

对改革教学内容前 (没有开设护理心理学实验课) 的2008级护理专科毕业生和改革后 (开设护理心理学实验课) 的2009级护理专科毕业生进行比较。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满意率提高了3%, 其中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心理护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分别提高了2%、4%、5%;护生调查问卷显示:95%的护生认为开设护理心理学实验课是必要的, 98%的护生认为护理心理学实验课所学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我们根据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要求, 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教学工作经验, 尝试对护理心理学实验课教学设计和应用进行探索, 为下一阶段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以推进现代护理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娟娣.护理专业心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2) :109-111.

护理心理学教学方法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2007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入学后将322名学生随机分为6个班。1班、2班、3班为研究组 (159人) , 4班、5班、6班为对照组 (163人) 。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案例教学法, 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法。2组教学大纲及授课时数相同, 采用小班上课, 但使用2套课件。课程结束后, 由学院教务处从题库中抽取试卷统一进行期末考试, 采用流水作业方式阅卷, 比较2组成绩差异。

1.3 统计方法

将考试成绩录入Excel,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2组之间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无论是合格段、优秀段成绩, 还是总成绩, 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研究组成绩优秀率也高于对照组 (χ2=7.32, P<0.01)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3.1 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互动、锻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加学科实践性等, 改变传统医学教学沉闷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临床角色。实践证明, 这一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医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可运作性[2]。史立宏等[3]提到, 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有独到之处, 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有效且重要的教学方法, 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此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作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 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覃星明等[4]提到, 采用问题导向联合案例教学方法的学生 (即研究组) 及格率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付克菊[5]研究认为, 案例教学法优于传统讲授法, 值得在护理教学中推广。李伟[6]研究发现, 在成人护理教学中,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教学组学生成绩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法教学组 (P<0.05) , 且91%的学生认为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可增强知识的系统化理解;88%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张玲[7]等提到的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郑怡[8]等提到急救护理实验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法。我们发现, 研究组学生期末护理心理学考试成绩, 无论是合格段、优秀段成绩, 还是总成绩, 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研究组成绩优秀率也高于对照组 (P<0.01) , 说明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3.2 科学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应得到肯定, 但是也有其局限性[1], 如难以承载系统的知识;案例多是锻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在表现各方情感变化上有所欠缺;案例展现的多是特殊情形, 即便是典型案例也只能展现部分情况等。苏格拉底认为, 该教学法适用于医学院高年级学生, 如果低年级学生过早接受这种教学模式, 则不利于其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2]。案例教学法对师生均提出了较高要求, 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把握、控制、引导及正确评析能力, 否则易使学生进入思维误区, 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该教学法也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能力、表达和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多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法可能占用较多的理论讲授时间, 在时间安排上产生问题[5]。在实践教学中, 案例教学法效果虽然较好, 但要注意选择适宜的病例, 对于危重症患者, 情绪不稳定、不能接受较长时间交流、交流有障碍的患者不宜选择此方法[7]。虽然在提高急救护理学等实验教学质量上, 案例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 但是由于护生缺乏临床经验, 如何科学地引用案例、合理地设计问题, 如何提高案例教学技巧, 以及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考核方法, 仍是教师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8]。研究发现, 虽然运用案例教学法后学生成绩更好, 但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护理心理学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探讨。

总之, 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前, 要充分考虑自身水平、学生能力及课程性质等, 对于哪些课程、哪些内容适用也要进一步研究。研究认为, 案例教学法必须合理地得到运用, 并注意结合其他教学方法, 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丛亚丽.案例教学与医学伦理学教育[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07, 28 (3) :28~29.

[2]傅晓敏, 姚济芬.苏格拉底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10) :1053~1054.

[3]史立宏, 王琳, 赵廷坤, 等.应用案例教学法改进《药理学》教学[J].教育论坛, 2008, 5 (23) :104~105.

[4]覃星明, 陆恒树, 郭庆成, 等.问题导向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7) :13~14.

[5]付克菊.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 2008, 3 (4) :58.

[6]李伟.多媒体案例教学在《成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8, 22 (7) :1766~1767.

[7]张玲, 张小宁, 周莹, 等.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中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3) :211~212.

儿科心理护理方法介绍 篇9

环境感应法

一般在患儿生病之后, 都是由既往熟悉的、温馨的家庭环境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医院环境中, 使得患儿要改变既往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习惯和模式, 造成患儿的不适应。此外,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 家长对儿童的娇惯现象越来越严重, 在患儿生病之后更是会过分的迁就患儿, 使得一些患儿变得自私、任性, 在医院不配合治疗, 而且亲眼看见小朋友接受打针, 手术等治疗, 心理由轻松、愉快变得紧张、恐惧。依据患儿的这种心理变化, 应做好以下几点: (1) 首先, 给患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医护人员的服装要干净、整齐, 无破损及血迹, 因为肮脏破旧、带血迹的衣服会给患儿带来恶性刺激, 产生不良的第一印象。 (2) 医护人员说话要和蔼可亲、耐心细心, 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疼爱他们, 让他们对护士有亲近感, 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在治疗前, 努力用语言技巧去解除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 千方百计使患儿从情感上接受并信任护理人员, 同时要做好对家长的解释工作, 争取家长的协作, 因为家长的行为情绪、言语对患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应使其以积极的心理支持给患儿增加信心和勇气, 起到良好的心理传导作用, 从而诱导患儿在不愿意的前提下同意治疗。操作时, 医护人员动作要轻柔, 尽量减少患儿的疼痛感, 否则会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 (3) 病房的设置尽可能地接近家居环境, 小儿多动, 可放置一些玩具、气球等, 墙上贴一些别致的动物画像、动漫图片等, 使患儿一进病房不会产生陌生、孤独、恐惧感, 而有一种亲切、 归家的感觉, 从而消除患儿紧张、恐惧的心理。

感官效应法

首先从色彩着手:孩子对颜色是非常敏感的, 婴儿时期就能分辨出多种颜色。因此, 病房的设置要根据孩子的特征, 打破以往的常规, 冲出白色包围, 加一些使孩子兴奋、感到舒畅的浅红色和浅蓝色, 工作人员的服装也可由暖粉色代替白色, 从而消除孩子对白色的恐惧, 变得轻松、自然, 达到由被动到主动配合治疗的效果。

通过一些娱乐活动增进患儿的身心健康:由于小儿求知欲强, 好奇、探索是他们的天性, 故对某些疾病或不良行为可通过做游戏、听音乐、讲故事等活动进行治疗和护理, 达到转移患儿的注意力, 陶冶情操, 改善情绪状态, 振奋精神的效果, 故可以促进疾病康复。

表情效应法

表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最多的一种心理现象, 它反映了人们的内在的情绪反应。面部表情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和一致性等特点, 护理人员只有在充分了解表情的这些特点的基础上, 才能够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很好地利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要常常关心、体贴患儿, 无论面对怎样的工作环境和面对何种患者人群, 都要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 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从而对患儿产生积极的影响, 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此外, 在面对处于不同疾病和不同精神状态的患儿及家属时, 护理人员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及表情, 以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如在面对危重症患儿时, 护理人员工作态度要认真, 表情严肃, 不苟言笑, 而在面对一些焦虑、紧张的患儿时, 护理人员应做到态度和蔼, 表情轻松自如等。护理人员的表情不仅充满对患儿的同情、体贴, 而且要表现出对患儿的关心、支持, 体现出诚恳, 只有这样才能与患儿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达到有效的心理护理。

语言效应法

护理人员用语言, 特别是小儿惯用的语言对患儿进行启发诱导, 并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分析发病的原因, 以解除患儿及家属的思想顾虑, 稳定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也可取得患儿家属的合作, 变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具体做法如下。

护理人员首先应态度和蔼, 表情亲切, 以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 然后通过解释、鼓励、安慰、保证、暗示等手段,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喻之以例, 从而达到改变患儿精神及躯体状况的目的。

婴幼儿神志将开未开, 不辨事物真伪, 以伪当真, 易出现夜啼、恐怖等症, 可以用语言进行开导, 培养其勇敢、沉着、顽强的性格,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不能采取哄骗甚至恐吓的手段换取患儿的合作。

3~6 岁的患儿由于年龄、受教育和生活环境的不同, 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 但他们都有模仿能力强, 好学, 上进的心理特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以下几点: (1) 及时消除患儿的孤独、寂寞感, 用治疗后的空余时间给他们讲故事、做游戏、做手工等; (2) 对有口吃、吮拇指、咬指甲、嗜异、厌食及遗尿等残疾或不良习惯的患儿应予以鼓励、安慰, 说服教育, 切不可取笑和歧视; (3) 鼓励患儿勇敢接受治疗, 在进行治疗时, 可先给勇敢、不哭的患儿操作, 让其他患儿观看, 然后再给后面的患儿操作。开展勇敢竞赛活动, 看谁最勇敢, 看谁跟我们配合得最好。由于患儿好胜心强, 不甘落后, 由被动变为主动地接受治疗。

7~14的患儿思想逐渐成熟, 能理解别人, 自尊心强烈, 护理人员应诱导患儿正确认识问题,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 同时, 治疗时应动作轻柔, 操作熟练, 一次性穿刺成功, 减少患儿的痛苦, 增加信赖感。

物品效应法

儿科俗称“哑科”, 小儿虽不会言语, 但富有情感。目前的社会现状是大多数孩子为独生子女, 每因所愿不遂, 欲获不得时就会出现啼哭、不寐、拒食等情况。护理人员应留意观察患儿的细微变化, 掌握患儿的心理需求, 对于合理的要求尽量给予满足。对于有不良习惯或治疗时啼哭的患儿, 应以其喜爱的玩具、食物等吸引其注意力, 分散对固有习惯的注意, 当其表示控制时, 更应给予奖励。对于有咬指甲习惯的患儿, 可在其某指端涂上染料或有异味的东西, 使患儿产生厌恶感, 以帮助其进行矫正。

护理心理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 篇10

PBL一般是指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解决一些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其正式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一种让学生面对情景性的、结构不良的问题去试图找到有意义的解答的教学策略。”它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提出的一种课程模式,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了推荐,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将PBL教学法引进护理心理学教学符合当今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对我国当前以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改革很有启迪意义。下面我对PBL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1.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自主性与探究性

PBL基本教学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小组总结。首先,教师提出适宜的问题,提前交给学生。学生在课余查阅文献与国内外书籍,收集资料,从各个方面做准备。课上分组讨论,然后每组同学选取代表发言,讲述讨论结果,最后教师用多媒体进行总结。例如在讲述“病人的心理需要”这一内容前先提出以下问题: (1) 什么是需要? (2) 联系自身谈谈平时自己有哪些具体需要,可以将这些需要分类吗? (3) 病人会有哪些心理需要?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需要? (4) 你认为病人最主要的需要是什么并说出理由; (5) 怎样满足病人的这些心理需要。为讨论方便,将学生以十人左右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分组预习,并拟定一位负责者。学生参照问题,预习教材相应章节内容,查阅参考文献,仔细思考并讨论有关问题,并鼓励在讨论中提出新的问题。

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讨论和教师指导的方式取代传统的课堂讲授。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只知死记硬背的弊端。为了在下次课堂上能很好地回答出问题,学生必须积极寻求资料,整理思路,探索答案,从以往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并且能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从而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2. 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设计与驾驭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

教师要从过去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协调者、指导者与组织者。虽然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但这并非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其实,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法,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是不变的。因为教师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对教育活动的调节、对教育影响的控制、对教育手段的改造等都体现出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且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花更大的功夫。在PBL教学法中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设计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PBL中学生学习的效果,决定学生能不能从这种模式当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设置得太难必然会导致学生的畏难情绪,问题设置得太容易又不能引起学生进行积极探索,这两种情况都难以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吃透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涵盖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课程内容,并根据学生所具备的认知结构,或在解题过程中为学生适当提供所需的技巧与知识。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包括期刊、书籍、杂志和网站等,这就对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出了要求。同时教师要有一定课堂组织能力,在课堂讨论中及时点评,适时引导,防止课堂流于形式,以致学生讨论得很热烈,但并没有对这一知识形成系统的结论。因此最后的点评要注重活动本身与学习目标的关系,避免学生迷失在活动之中,而忘记本身学习的目的。同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

3. PBL教学法需要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

PBL教学法虽然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性,弥补传统讲授教学的许多不足之处,但却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适合采取这一授课方式。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所以学习的知识点需要能提出很好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而且对这些问题相关的概念,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基础。因此相关的知识很可能仍然要先依靠传统的讲授学习来打下基础。另外,PBL教学法耗时过长,而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学时非常有限,因此不可能对于每一个教学内容都采取这种方法。并且这种教学法也对学生的素质和相关的配套设施提出了一定要求。学生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积极探索的精神,还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技术,同时学校要能提供公用的计算机检索系统和教学环境设备。因此,在我国现存的教育条件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将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结合起来。

总之,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护理心理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判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和适应。

参考文献

[1]Rhem, J.Problem2Based Learning:An Int roduction.The National Teaching&Learning Forum, 1998, 8 (1) :1-4.

[2]潘曼.非经典PBL教学法在五官科教学中的尝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5) :647-648.

职业院校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探究 篇11

【关键词】职业院校 内科护理学 教学方法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57-02

一、前言

内科护理学作为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学科,其不仅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健康评估等课程,同时更涉及内科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治疗与护理方法等众多内容,因而做好该学科教学工作至关重要。然而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实践来看,当前职业院校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普遍存在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所培养人才在能力与综合素质出现欠缺。有鉴于此,积极转变职业院校传统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使得对人才培养从单纯的重视理论教学扩展到注重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显得十分必要。对此,下文将结合笔者实践,探究一些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较好的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二、职业院校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探究

1. 情境教学法

根据笔者对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情况分析发现,当前实习单位反映较为普遍的问题便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情况较为严重,而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两方面:一传统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授;二学生自身认识不足使其产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应付考试,而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与行动。针对这一局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采取内科护理学情景教学法,即在该课程教学时根据根据相关内容模拟创设一个临床工作的情景,随后让学生扮演护士角色开展护理工作,在此过程中不但能够使得他们准确掌握诸如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及治疗要点以及护理诊断与措施等内科护理学知识,同时更有利于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此,结合笔者对该课程实践来看,广大教师可以把内科护理学中护理技术操作部分作为采取情景教学法的重点,随后教师在备课阶段根据内容结合上相应的一些病例进行情景创设,最后再将所该情景用于实际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内科护理学教学情景创设中必须掌握好理论知识与实践间的尺度,不应出现偏袒于某一方面,以此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内科护理教学课程得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启发式教学法

内科护理学这一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而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病例进行教学,以问题作为讲课线索,以典型病例分析作为讲课的基础,并通过设置一些实际护理情境来让学生参与其中,并根据情境要求来拟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最后进行护理效果评价,以此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护理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教学方式来逐步提升学生的整体临床护理思维能力,为今后学生的护理实践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3.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最早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的,现在发展成为了西方医学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该方法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围绕着一个具体病例或一个医学专题而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相较于案例分析法而言,PBL教学法的独特之处是采用分幕的方法,把一个较为复杂的案例成为数个序幕来进行分析讨论,各个幕中均涵括了一定知识点,以方便学生进行理解与消化。例如,在进行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可把整体内科疾病患者的病例呈现给学生,并按照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整体护理顺序来将病例整体分成若干幕,并将其中患者的患病史、临床症状、检查、治疗等内容都列入护理评估当中,并引导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出应对该患者提供何种护理诊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采用教材内容来分析并讨论该类患者的护理诊断,并以此为基础来对护理计划、适时以及评价等各幕进行设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内科护理学课程对于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社会对于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不断提升,广大教师应在积极转变该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前提下,通过结合本院校学生实际以及内科护理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与护理理念,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职业院校该课程教学质量,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出学生良好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而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巍, 张静. 职业院校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初探[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1):209-209.

[2] 潘静坤, 杨秋实, 林莉,等. 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 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7):104-105.

护理学教学方法与手段 篇12

一护理学教学发展的现状

教师运用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将课本知识和相关领域知识结合后传达给学生, 是一个相互帮助、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者谁也离不开谁。只有二者默契配合、积极联系, 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锻炼教师的职业技能,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不仅可在相关专业方面熟练应用, 同时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有所提高, 护理学教育也不例外。通过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 很多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并不是非常满意。一方面, 大多数人觉得教师的讲课方式过于枯燥, 教师对专业的专有名词解释不够形象, 导致学生对概念模糊;另一方面老师讲课时的资料和做的笔记过于单调, 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符, 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对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非常少。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 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占了调查总量的70%, 在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上应用的时间仅占课堂总时间的100%, 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很多的问题。

第一, 护理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 多数是遵循古老的讲课方式, 以教师为主导, 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说、学生在听这种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方式, 削弱了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第二, 教师在备课时的准备并不充足, 对课堂多样环节的建设不够重视。教师讲课时, 只是按部就班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讲出来, 导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 仍旧对专业名词不熟悉, 甚至混淆。

第三, 在护理学教学基础上, 没有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 致使学生动手能力被削弱, 从而导致对知识理解的欠缺。

二护理学教学的改革

针对发现的诸多问题, 对症下药, 进行改革和完善, 是提高护理学教学水平的重要任务。只有摒除缺点和问题, 才能掌握更合理的方法与手段。首先, 要加强学生对护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不能不承认常规的授课方式对知识的传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常规教育, 不在此基础上创新, 护理学就会面临严峻的考验, 所以应该充实现代教学的方法。不仅进行简单的课堂教育, 还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了解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 随不同知识类型和不同实例分析的变化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在讲解时, 可以不用在黑板上一针一眼地写出来, 而是可以通过给同学的手机发送资料, 或者在幻灯片上将教学内容有趣生动地展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护理学的兴趣, 还可以丰富课堂内容, 吸引学生眼球。其次, 要提高护理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教师的选拔时不仅要检测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同时还要关注教师的综合素质。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全面的教学经验, 同时还要具备创新能力, 对新思想、新形势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 对职业的极度热爱等方面的条件。再次, 学校的环境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在学校的建设方面, 先进的教学设备和高科技产品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 尤其是在护理学方面, 需要很多机器和设备的协助才能完成相应的教学, 如果缺少了这些, 会导致很多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无法落实。最后, 增加社会实践, 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的活动。在护理学中, 只凭纸面上的文章和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可以的, 很多复杂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概念, 如果口头上的陈述会让学生难以理解或将概念混淆, 这就要求增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锻炼, 通过临床教学和对医院的参观更加深入地了解护理学, 给予学生实习机会, 通过实习过程, 培养学生和病人沟通的能力, 锻炼在遇到问题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累丰富社会见识和社会经验, 从而更加系统地认识护理学。

三结束语

护理学是医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在学习中, 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 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才能激发学生自身各方面的潜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锻炼思维高速运转的能力。显然, 随着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无法在这个形势下生存。针对这些特性和出现的问题,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提高学生护理学学习能力为目的, 以一切为了学生为根本出发点,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才能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学习效率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通过对护理学的教育分析和研究, 发现目前护理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 为护理学提供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护理学,教学,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王丽.PBL模式与LBL模式相结合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 2013

上一篇:培养大视野人才下一篇:新闻传媒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