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目的

2024-09-30

调查目的(精选8篇)

调查目的 篇1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舆情是指大学生对涉及公众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问题的公开意见或情绪反应。它是社会脉动和学生群体情绪的自然流露和体现。对大学生舆情的了解离不开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上网目的的分析与研判。本课题针对大学生上网的目的, 结合“问卷星”网站, 就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文经类专业以及部分工科类专业的1~3年级的近200名大学生专题做了相应的问卷调查, 共回收有效问卷188份。

问卷调查内容的编制与调查原则

问卷调查内容的编制坚持客观、尊重被访者的原则, 部分问题事先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杜绝了暗示或诱导性问题;调查过程坚持网络随机、匿名的原则, 尽可能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问题的参考答案为多项任选式题目与唯一性选择相结合, 尽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基本态度;排序上坚持了先简单后复杂, 把容易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 而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 借以增加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问卷调查结果的初步统计

问卷调查中的百分比=该项被选择次数÷有效答卷份数。含义是选择该选项的人次在所有填写人次中的比例。题目有效填写人次均为188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针对上网地点的选择, 48.40%的大学生选择了用手机上网;其次是在网吧上网, 比例占到了31.94%;在家上网的比例是10.62%;在学校机房或学生宿舍上网的比例最小, 依次为5.31%和3.72%。针对网龄的调查, 5年以上网龄的比例并不高, 为22.34%;3~5年网龄比例为25.00%;1~3年比例最高, 达到了42.55%;1年以内的比例最低, 为10.11%。

上网内容方面 (多选题) , 选择浏览网页的人数为145人, 比例77.13%;用QQ等进行通讯的136人, 比例72.34%;网络娱乐方面人数为91人, 比例48.40%;FTP文件传输方面的41人, 比例21.81%。

在上网时间方面, 38.83%的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3~5小时, 23.40%的学生上网时间为6~10小时, 11~15小时的比例占到了16.49%, 15小时以上的比例为21.28%。

从以上调查可看出, 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比例非常高, 互联网已经成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那么除了娱乐等功能外, 有多少大学生刻意学习过某项电脑技能?调查显示, 有此想法的但并没有付诸实际行动的人群比例最高, 达到了62.77%;而一直在做的比例仅占28.72%;从没产生过此念头的比例最低, 为8.51%。

QQ是大学生最为常用的聊天工具, 那么大学生使用聊天工具的目的是什么?此项选择可以多选, 调查结果表明:以联系亲友为目的的比例为63.83%;到自己的群里看帖, 了解同学情况并回复比例为55.32%;以交朋友为目的的为41.49%;漫无目的比例为10.64%;其他占到了10.11%。

针对学生获取新闻的途径,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一些大型的门户网站是当下大学生最为青睐的选择。新浪的选择比例为52.66%, 搜狐为32.45%, 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媒体建立的网站比例为32.45%, 网易、雅虎等比例分别为20.74%和18.62%, 值得一提的是, 从QQ窗弹获取新闻的比例占到了34.04%。

在对上网依赖程度的调查中, 我们得出, 49.47%的大学生上网目的仅是为了娱乐和放松;有一定依赖, 一段时间必须上一次的学生比例为27.13%;出于学习需要而上网的比例为19.68%;相当沉迷于网络, 一两天不上就会影响生活的比例为3.72%。

在网络认识方面, 用右图进行表示。

您认为网络对我们大学生的影响是[多选题]

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大学生们上网行为是否健康, 直接关系着网络文明乃至整个未来社会文明的进程。就大学生上网目的而言, 通过调查分析, 有以下几个层面值得欣慰:

一是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能够清楚地认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有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网络为我们学习、查询资料、联系亲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快捷的方式, 从而丰富了我们的大学生活”、“作为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沉溺于网上娱乐的不利, 不应该仅仅停留于娱乐和消遣, 而应该挖掘出最实际的意义, 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网络接触社会, 提高辨识和思考的能力”, 并且认为应“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扩展知识面, 丰富知识结构”。

二是多数学生上网首先关注的是新闻、娱乐和体育资讯, 并且把主流官方网站作为自己获取新闻信息的首选途径。47.34%的受访者上网最关注的是“新闻等资讯”, 关注“博客和空间”的大学生占到30.32%, 这说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在日益加深。针对“如果从互联网获得新闻, 你一般去哪些网站看新闻”这个调查题目, 选择人民网、新华网等政府网站与新浪、搜狐等大型综合性门户网站的均超过了30%, 雅虎的影响相对就低得多了, 在188个受访者中, 仅有34人次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从QQ窗弹新闻了解”占到了34%, 说明有超过1/3的学生对新闻、时事的关注仅限于QQ聊天过程中的附带行为。在188个受访者中, 有24人次选择了“其他网站”。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学生之所以这样选择, 更多的是基于对新闻来源与报道口径的对比。

三是网络对学生专业课的影响在加强。有72人次选择了“占据你上网时间最长的是学习和软件下载”, 选择概率是38.30%, 与“上网关注最多的是专业课等信息”的13.83%对比, 数据应该是可信的, 因为前者是多选题, 有5个选项, 而后者是单选题, 有4个选项, 题目设计的本意也是借此体现相互印证。另外, “是否有意学习某项电脑技能”选择“有, 并一直在做”的共有54人, 占被调查者的28.72%, 与“平时生活中你对电脑的依赖程度”选择“更多是因学习需要”的37人相比较, 说明网络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 考虑到大学生大部分时间是“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 这个比例已经是比较大了。

另外, 根据调查回馈的情况, 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在逐步加大, 需要我们及时加以引导。通过调查发现, 网龄只有一年的学生只占到受访者的1/10, 多为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超过2/5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开始接触、迷恋网络;有超过1/4的学生从初中开始接触网络;有超过1/5的学生甚至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大学期间学习压力较小, 自由支配时间较多, 网络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超过1/3的学生每天上网两小时以上, 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特殊特征, 这个时间是有些长了。

二是QQ或MSN等即时聊天的方式成为学生上网的重要目的。QQ是大学生上网最主要的网聊工具, 使用者达82%。而上QQ的目的经过调查超过一半是为了交友。交友聊天是大学生上网的一个普遍现象。除了同班同学网友 (高中、大学) , 其他网友个数超过10人以上者的比率为24%。其中89%结交异性网友。交流思想感情和其他信息是网聊的经常性话题, 分别占到70%和58%, 同时也有少量的胡扯和对骂现象, 分别为17%和5%。54%的被调查对象有过网恋经历, 有1/10的被调查者有与网友见面的经历。大多数大学生泰然面对网恋, 70%的被调查者对网恋持无所谓的态度, 11%的人认为网恋纯粹是胡闹应予以反对, 不足10%的人认为网恋不失为选择理想恋人的又一有效途径。另外, 大学生网上交友被骗的事例时常见诸报端。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大学生网上生存能力、分辨是非能力直接影响其成才, 根据大学生的呼声和网络发展的实际, 对大学生网民的教育也应成为高校的一项经常工作。大学生网民教育应该纳入正规教育轨道上来, 开设相关系列课程实属必要。除了开设有关网络技术课程之外, 可考虑开设以网络资源利用为主题的诸如《网络交际》之类的课程。

三是大学生网上的整体素质还不高。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09年6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38亿, 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25.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的调查数据显示, 在我国网民中, 18~24岁者占43%, 而这也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 呈现年纪轻、学历高、收入低的特点。就上网内容来看, “浏览新闻与资讯、在线看电影、游戏、交友聊天、灌水跟帖、博客与空间”成为大学生上网的几大常规任务。其中, 188位受调查者中, 选择“浏览网页”的145人次, 选择概率为77.13%;选择“QQ或MSN等即时通信”的136人次, 选择概率为72.34%;选择“FTP文件传输”的41人次, 选择概率为21.81%;选择“网络游戏等娱乐”的91人次, 选择概率为48.04%。“平时生活中你对上网的依赖程度”选择“更多是因为学习的需要”的仅占19.68%, “上网关注最多的是”选择“专业课信息”仅占13.83%。说明大学生还不能把互联网当做有效学习的工具。另外, 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性内容感兴趣, 约占被调查者的25%。以上数据说明大学生网上素质还不高。

四是学生个体的成长空间日益虚拟化。在“你使用搜索引擎的目的”的调查中, 选择“管理或关注有兴趣的论坛、博客、看帖子”的有70人次, 选择概率为37.23%;选择“制作主页、更新个人主页, 跟帖灌水”的有34人次, 选择概率为18.09%;“上网关注最多的是”选择“博客和空间”的以及“上QQ主要是做”选择“制作博客, 发表日志、贴图等”的均为57人, 占被调查者的30.32%。说明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把互联网作为自己感情宣泄的场地, 大学生的情感成长空间日益虚拟化, 给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五是手机上网日益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流。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披露, 截至2009年6月30日, 我国手机上网用户达到1.55亿, 占网民总数的46%。也就是说, 在中国网民中, 几乎每两人中就有一人是通过手机上网, 而其中绝大多数是大学生。与此同时, 各移动通信运营商也看到了大学生群体掌握一定专业知识、接受新生事物快的特点, 加大了对大学生群体的营销推介。根据本次调查, 利用手机上网的大学生占据被调查者的48%以上。由于手机上网方便、快捷, 随时随地, 不受客观环境的制约, 网络舆情更加复杂, 分析与研判难度增大, 给学校的管理带来新的课题。

六是仍旧有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我控制, 需要加以积极的引导。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发展中心及CNNIC第13次调查表明:新加坡网民每周平均上网时间最长, 达15.3小时。韩国是世界上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 而韩国网民的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4.2小时, 居第二位。中国虽然网民比例不高, 但是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却达到13.4小时, 高于各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的10.49小时。而根据本次调查, 有超过8%的大学生上网最关注的是网络游戏, 有21.28%的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超过15小时, 这与目前大学生主要时间应该用于学习的身份是不符的, 因此需要校方加以积极、正确的引导, 使得大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习和专业素质提高上来, 把网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降到最低。

结论

搞好校园网络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高校党政工团及广大教师协同努力。尽管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本次调查还没有触及, 但仅就上述结果就可以看出, 抓紧对大学生网民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网络舆情的调研与分析以及高校网络文化阵地的建设更是迫在眉睫。

摘要:对大学生舆情的了解离不开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上网目的的分析与研判, 通过调查分析,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能够清楚地认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多数学生上网首先关注的是新闻、娱乐和体育资讯, 并且把主流官方网站作为自己获取新闻信息的首选途径;网络对学生专业课的影响在加强。

关键词:大学生,上网目的,调查与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

[2].《网络舆情》杂志——人民网, 2009年1月创刊, (周双刊) 。

调查目的 篇2

一、企业基本情况

①了解企业性质、企业的法律形式、企业所属领域、企业经营方式、企业注册时间、企业规模等基本信息,以便与后面问题结合分类统计。

②了解企业研发资金投入的比例、企业研发人员的比例等数据,判断企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程度,总结不同行业(类型)的企业在研发资金、人员投入的不同之处,研究哪类企业在知识产权投入方面所占比例较高。

二、知识产权权利状况

①设问企业拥有的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权益状况,结合第一部分企业所属领域、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研发投入比例等问题,判断不同行业权利持有状况的区别,以及观察产权数量与研发投入之间的正比关系,反映某行业企业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的差异化。

②分析企业的自主研发知识产权数量,转让和受让权利的数量,许可和被许可的数量,结合行业领域的不同分析共性问题。

③了解中小企业没有知识产权的原因所在以及是否有获取知识产权的需求,总结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推进工程方面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知识产权管理状况

本部分涉及的问题如下:知识产权负责人员、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知识产权激励制度、知识产权培训、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相关信息的了解途径、专利申请目的、专利监控、专利维护期间和影响因素、审查知识产权合同或条款等问题。

本部分的问卷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和制度、专利策略、知识产权培训等情况的设问,了解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方面的缺失与困难。同样结合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情况的企业所属行业、企业规模等问题,分析同行业领域内的企业面临哪些具体的共性问题。

四、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状况 本部分涉及的问题包括:通过交易实施他人专利、侵权检索、维权与应诉、知识产权纠纷数量、投融资经历等内容。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设计,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和管理工作的侧重点、管理程度、以及面临的困难等问题进行梳理。

五、知识产权需求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与当代戏曲 篇3

人是自然的最后的目的,而艺术也理应成为自然的一个目的。艺术可以看作是人将心灵感悟到的自然之道加以表达的一种道德行为。通过艺术,人在自己和他人心灵中达到“圣洁”的境界。人类被赋予能够感受自然的先验心理结构,因此艺术必然是可供分享的,普世的。

只有当自然之道在某类敏感而有灵性的人的头脑中闪现,而这类人又善于运用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原理把这一瞬以物质形式固定下来,这时伟大的艺术品才诞生了,这种闪现人们称之为灵感。

由于重视文艺的社会功用,柏拉图强调国家必须对文艺作品推行严格的审查制度,凡提倡新的歌舞,或擅自上演未经审查的喜剧作品等,都要受到严惩,主张将荷马等类型的诗人逐出理想国。他把制造幻想的诗人逐出理想国的主张可以看做专制时代的政治需求,另外,这也出自他的思想:理想国的每个公民都是艺术家,所以那种被专门冠以“艺术家”之名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多余的。柏拉图在强调艺术的外在目的的同时,更注重了艺术的内在目的。他通过哲学王将理想国中的公民教育成具有卓越智慧和德性的人,这些人靠着灵感的指引进行的艺术创作是完美的,而不需要那些靠着空洞无物的技巧矫揉造作的伪艺术家。

合目的论揭示了自然规律中的简易性原则。“一个有机的自然产物乃是一个产物,其中所有一切部分都是交互为目的与手段的。在这样一个产物里面,没有东西是无用的,是没有目的的,或者说是要归之于自然的盲目机械作用的。”一个自然物之成为可能,只是作为自然的目的而并不依靠外部有理性的动因。在自然的机械作用面前,人类最高的智慧也显得极其渺小。大自然悄无声息地就把一粒种子培育成一棵大树,而人类要想以手工或机械方法制造出如此精巧的有机体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在千百年后某一天制造出来了,也只能证明自然之道乃是最简易的。

简易性还在于自然物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具有单纯的目的,即跟其余所有部分相互滋养、相互生成,共同构成一个整体。这样的整体因此具有了最高的效能,足以跟其他自然物互相影响,共存共生。内在目的缺失或混乱的有机物必然导,致自身解体直至灭亡,更谈不上对外发挥功能。如一棵树若少了叶子,则会马上枯死,于是它的保持水土、养育动物的功能就随之丧失。

中国古人把纷繁的世界简化为天和地,即乾坤:“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把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归结为阴和阳的相互作用:“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周易以极简性来把握世界和人生:“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得,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易与简二字足以显明天下的道理,因此周易的思想才得以持久、壮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就是一种简易之道。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在艺术创作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艺术的存在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人类具有共同的感知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艺术的诞生还必须满足这样一个条件:人类面临生存困境——或面临死亡,或失去自由,或缺少爱情……因此,艺术首先要具备外在目的,即关注人类命运,然后为这个外在目的人们才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段使构成作品的各部分朝着内在目的组织起来。在历史的不同阶段,人们不是偏重外在目的,就是偏重内在目的。而最好的状态是效法自然,顺应天道。

中国戏曲的当代创作遇到的瓶颈有:

1、移植外国经典名著的戏曲作品无法在写实与写意之间作出取舍,游移不定。

外国名著中逻辑性较强的情节在写意的中国戏曲中变得支离破碎,细节丰富性带给观众的真实感与情绪的浓烈大打折扣;而中国戏曲特有的意境因为时不时出现的写实的碎片而意蕴全无。这就意味着,这个作品内部诸要素(如情节、意境)不再为单纯的一个目的服务,而是被人为复杂化,同时为两个目的服务,况且这两个目的之间的冲突十分尖锐。难以调和,创作者如此简单的将二者并置,显然是出于急功近利、草率鲁莽。

2、重排古代剧目无法兼顾文学性与舞台性。

古代剧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早已被戏曲理论家划为“案头之曲”而非“场上之曲”,而我们今天为了弘扬国粹、保护遗产,硬是要把冗长的文学本子搬上舞台,拿大段大段供文人雅士在书斋品评鉴赏的词句来折磨今天剧场中的观众。戏曲的内在目的性决定了好戏必须是符合剧场规律的,它的台词、动作必须是最简练的,情感共鸣必须是最强烈的。剧本的增删应以剧场性为唯一目的,而不应把任何其他附加之物当做目的。试图通过外力去恢复或扶持一部戏的努力只能是徒劳的,而时间是检验作品生命力的最有力证据。

3、新编现代戏难以实现台词的诗化。

戏曲的语言是诗的语言,这种诗包括两种:文人写的高雅的、文绉绉的诗,民间创作的诙谐的打油诗。但到了现代剧作家手中,戏曲语言成了话剧风格的口语对白,距离文人诗和打油诗都甚远,缺乏音乐性,非常不利于演唱,同时又失去了诗的意境和诙谐幽默的风格,总之,唱词的叙事与抒情表现力极弱。这就说明,戏曲台词应该仅仅以诗意为唯一目的,而不应朝着任何别的目的,如还原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场景、宣传某个群体的理念等。

4、现代戏曲难以在人文思想和道德教化之间取得平衡。

西方戏剧长于探索理念,创作者总是怀着强烈的人文关怀拷问灵魂,针砭时弊,突破旧的思想藩篱,试图建立新的价值体系。而中国戏曲长于抒发感情,在戏曲作品中一般没有道德上的困惑和怀疑,也可以说,中国戏曲观众是在剧场聆听、体悟天地之道,因为剧作家很少以戏曲为思想武器对“道”提出质疑。现代戏曲的尴尬就在于。剧作家开始以戏曲为拷问灵魂的论坛,颠覆一些历史惯例,以民主、自由、以人为本等现代思想重新建构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但往往因为自身思想深度和理论高度的不足,使论坛陷入混乱,以至于爱好创新的人没有看到高屋建瓴、振聋发聩的新思想。迷恋传统的人也没有得到天人合一、乐天知命的圆融之感。

来华留学生留学目的及收获调查 篇4

关键词:留学生,留学目的,留学收获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及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来华留学生的规模日益扩大, 不少高校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国际化战略, 并争相招徕外国留学生, 力争在国际教育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以浙江科技学院 (以下简称浙科院) 为例, 随着该校国际化战略的推进, 截止2013年上半年, 已有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900余人前来就读。这些海外学生前来就读的具体原因和目的有哪些?他们对所在学校的留学环境及留学的收获评价怎样?带着这些问题, 笔者做了一次调查。

1.调查工具与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并借助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spss17) 等进行统计分析。调查表在已有研者如杨军红 (2005) 和黄倩 (2009) 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了适当修改, 共分为4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来杭学习的原因与目的”, 共计14个问题;第二部分为“对所在学校的看法”, 共计9个问题;第三部分为“留学收获”, 共计8个问题。最后一部分为被试的人口学等相关信息统计。前三部分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 (Likert Scale) 的方法, 邀请接受调查的留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表中的陈述进行评价, 并选取相应的分数, 同时请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量补充看法。

调查对象为浙科院在校留学生。为了使调查对象更具代表性, 笔者随机从大一、大二和大三三个年级中分别抽取一个留学生班级, 并邀请他们帮忙完成问卷。共发放问卷78份, 收回70份, 其中有效问卷58份。这些留学生有男生39人, 女生18人, 年龄在20到39岁之间, 汉语水平大多处于中级以下, 在华时间从半年到三年不等。他们主要进行本科课程学习, 来华之前有31人没有海外生活经历。他们中, 15人来自中亚和东南亚, 24人来自非洲, 9人来自欧洲的德国、罗马尼亚及波兰, 另有10人未填写国籍。

2.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第一部分所得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相关统计信息如图1。

图1留学原因与目的统计

注:此处五级量表为:1=完全不同意, 2=不同意, 3=一般, 4=同意, 5=完全同意

从图1可以看出, 留学生的留学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提高汉语水平, 学习中国文化 (M=4.5517) , 为职业发展做准备 (M=4.3276) , 以及在学习之余在中国旅游、领略中国文化 (M=4.2069) 。这同许多研究者, 如吴文英、周红玲等 (2012) 的结论相似, 留学生的留学动机主要为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排在第四位的是“杭州这座城市吸引我” (M=3.9655) , 这说明杭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虽不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但因其闻名于世的西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发达的经济在海外也开始日益为人熟知;这也同时印证了得分最低的陈述2 (M=2.0862) 和第二低的陈述11 (M=2.2069) , 说明大多数人通过别的渠道主动对前来留学的城市和大学进行了解。

其他得分较低的陈述中,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陈述1 (M=3.0345) 和陈述8 (M=2.8966) 。笔者在录入数据时, 不用说来自欧洲如德国和波兰的留学生, 就连大多数的非洲留学生都不认为所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比本国要好, 也不认为所读学校的学术地位比本国大学的要高。这说明要很好地推进国际化战略, 所在学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加强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同时也说明留学生来华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

陈述12“浙科院开设的课程适合我”的M值为3.1897, 应该说偏低, 留学生选择本校就读, 应该对所学的课程有较高的期望, 这方面留学生课程的制定者应该能够做到和他们协商沟通, 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以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了解和分析留学生的留学原因和动机之余, 笔者试图进一步了解他们对所在学校及留学收获的评价, 进而考察留学生留学目的的实现情况。

注:此处五级量表为:1=非常不满意, 2=不满意, 3=一般陈, 述4=满意, 5=非常满意N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

从表1可见, 参与调查的留学生对9个方面的看法趋同, 各项的M值介于3到3.6之间, 这说明留学生对所在学校的整体教育环境看法一般, 似乎没有一项让留学生特别满意或特别不满意的。得分最高的如学费 (M=3.5517) , 从长远看, 这对学校留学生教育的良性发展并不利, 要吸引留学生并不能总依靠相对低廉的学费, 而得依靠一流的软硬件设施, 良好的学术和文化环境, 以及一种开放、包容、和谐的校园文化和风气。得分最低的是学校的网站, 其M值为3.0517。多数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一般, 他们要很好地了解学校, 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就是浏览学校的网站, 学校网站虽然有英文网页, 但内容比较贫乏、更新迟缓, 页面也不够生动。为了让校园网能更好地为留学生服务, 学校网站应该增派英文采编和维护人员, 更好地为留学生服务。

在了解了留学生对所在大学的教育环境的评价后, 笔者进一步考查了他们对留学收获的看法。

表2反映了被试对留学收获的评价。分值靠前的两项是“适应能力” (M=3.5690) 和“汉语水平” (M=3.5517) 。在中国这一文化环境与西方迥异的国度生活较长的一段时间使得留学生的适应能力得以增强, 这在情理之中。汉语水平得以提升也正好达到了留学生“想提高汉语水平, 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而留学生在“知识更新能力” (M=3.2759) 和“学术研究水平” (M=3.1207) 等方面则表现相对较差。这说明在以教学为主的浙科院, 针对留学生的教学, 学校在课程教学的核心竞争力上还要下大力气进行提升。

为了考察留学生对留学收获和对留学环境的评价之间的关系, 笔者随机抽取了30位留学生的问卷, 分别取他们在问卷第二部分“对所在学校的看法”和第三部分“留学收获”中各问题得分的平均分, 得到两两相对的30对数据, 并借助excel生成图2。

从图2可以看出, 两条折线走向基本一致, 这说明留学生对留学收获和留学环境的看法之间存在正相关, 也即留学生对留学环境持正面看法时, 他们也认为留学收获相对较大;反之, 则认为留学收获相对较小。这也证明, 为了让留学生学有所成, 学校应尽量提高留学教育质量, 改善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促进留学生教育的良性发展。

3.结语

通过调查发现, 留学生来华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汉语, 了解中国文化, 并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准备;留学生对所在学校的教育环境总体看法一般, 他们对留学环境的评价与其学习收获的评价存在正相关。为了促进留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留学生接收学校应该大力改善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并最大限度协助留学生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5.

[2]黄倩.重庆市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9.

家乐福超市调查目的 篇5

近些年来,一提到购物,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超市,超市购物已渐渐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的一种时尚。然而,超市的环境、服务态度、商品的分类及组合等会对人们的购物产生不小的影响,超市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我们决定对杨家坪家乐福进行调查,了解它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1、全面了解消费者在家乐福的冲动购物行为。

2、分析家乐福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和前景,提出有效的经营计划和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以促进家乐福的长远发展。

调查目的 篇6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出旅游已成为生活一部分。面对日益壮大的国内大学生旅游市场,有学者进行了专门研究,典型的有[1,4]等。这些调查显示,大学生有较强独立自主意识,相对宽松时间,自助游倾向明显。但这些调查较宽泛,大多是为政府或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开发发展旅游市场提供参考,没有专门针对自助游,因此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快速干道和年轻人偏爱信息源,引起的研究者讨论却不多[5]。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面向自助游的目的地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研究”针对这一问题,试图在了解和分析大学生自助游功能需求现状基础上,设计和发展有精准营销效果的目的地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本文是该项目第一阶段成果。

1 调查研究概况

1.1 调查目的和内容:

了解当前大学生自助游行为特点,获得大学生自助游客对网络信息获取各种渠道,尤其旅游目的地网站评价,为后续有效设计出符合大学生自助游需求的旅游目的地网站作出有益探索。调查问卷有单选、多选、排序、矩阵等题型,内容有四部分:1-4题大学生旅游基本资料,5-10题大学生个人自助游情况,11-18题旅游目的地网站评价,19题华南植物园及其网站功能评价。

1.2 调查对象:

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5所广州地区在校大学生。

1.3 调查时间:

:2011年3月10日-2011年4月5日。

1.4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网页调查、E-mail调查、微博调查等途径。

1.5 数据采集及分析:

有效问卷共234份。利用Excel电子表格与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果检验。

2 调查结果及统计分析

2.1 大学生旅游基本特点

填写有效问卷男生占49.6%,女生50.4%。一至四年级比例分别是10.7%、47%、40.2%和2.1%。每月除去日常开销外可支配费用,200元以下47%,200-400元33.8%,401-600元11.5%,601元以上7.7%。35.9%学生每年愿意用于旅游消费费用200元以下,200-500元同等比例,500-800元16.2%,800元以上12%。

可见,相比大一大四,二三年级学生有经验和时间,是自助游开展的主要群体。受经济条件局限,大学生个体旅游消费水平不高,但人群基数大且意愿强烈,自助游市场发展空间会日益庞大。

2.2 大学生自助游基本特点

据统计,77.4%学生打算每年1-2次自助旅游,3-4次18.4%,5次以上4.2%。对于停留时间,23.8%学生预计1天,2-3天64.7%,3-4天26.4%,4天以上15.7%。旅游企业据此可推出适合学生自助游时空半径的旅游线路。

关于自助游动机,与[1][4][6]等文献调查结果相似,排名前列仍是身心健康69.8%和探奇求知59.6%,社会交往、纪念象征、经济实惠为23%以上。对于自然风景类是自助游目的地首选,其次长隆欢乐谷、黄埔笑翻天等偏重娱乐刺激且兼具社交类的景点,最后观光休闲、历史名胜等类型景点,表现出极强时代和地域特征。而自助游目的信息获取渠道,最高网上查询83.4%,接着亲朋好友52.3%、报纸杂志27.2%、旅行社17%。显示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这种便捷快速方式进行出游规划。

针对介绍目的地信息各类网站,参考[7][8]等文献基础上,划分7类不同网站,按位置排序进行量化,发现各类旅游目的地网站分值最高4.3,专业旅游网站3.7和旅游频道2.3,而社群交流、政府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和其他形式网站得分较低。从另一面验证我们的论点:旅游业综合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针对自助游客深度化旅游体验需要,目的地旅游网站是支持其旅游全过程的一站式服务主体[8]。由此开展了旅游目的地网站服务功能评价调查。

2.3 旅游目的地网站功能评价

据此前研究,针对旅游目的地网站自助游客注意力吸引强度,按位置排序进行量化,发现自助游客最强调信息量大、精细且及时分值2.6,在线交易产品多、交易方便安全的网站2.4,提供互动、交流、分享活跃的网站2.2,最后网站彰显个性自主需求1.9。

现有研究已开始关注信息需求,如[9,10],但比较笼统。本次调查对信息发布功能需求进行调查。

以下用李克特五级测量目的地网站信息发布、预订交易、交流互动和网站设计特点存在某些不足对大学生目的地决策的影响程度,据统计,信息可信度低、不够全面、更新慢分值依次是3.5、3.4和3.3,反映自助游客对信息可信度、丰富度/粒度和新鲜度要求。对目的地信息需求分解为11要素,最关注价格85%,是价格敏感型,其次46%-56%间有:景点、住宿、线路、风俗、交通、天气。而旅行社7.7%,网络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已由传统向网络转型。网友评论15.4%,这与网站没有提供很好游客交流平台有关,另一面反映了大学生利用评论证实信息可信度意识不强。最后考查大学生喜欢的景点介绍表达方式,摄影66.8%,录像62.1%,三维实景44.3%,flash动画36.2%,电子地图26%。

对于预订交易,在线支付安全隐患、个人资料等信息安全风险、不能在线预定分值依次是3.56、3.51和3.01,反映了自助游客对网站安全及预订交易功能强烈需求。对于在线预订,希望获得对门票、酒店和路线预订为70%以上,对机票和出租车预订也有需求。关于预订方式,互联网和热线电话达67%,手机短信、QQ、邮件较少。

关于交流互动,不能分享交流分值3.15。关于互动交流方式,论坛最高60.4%,介于34%-57%之间:QQ群、博客、移动电话,网络视频、邮箱较少。可见,网站可设置QQ群、论坛、博客、移动电话等交流平台让自助游客更好地交流信息、分享感受。

对于网站设计特点,以方便易用为最高标准,导航,快速查找所需信息;场景,主题和服务对象分类;网页内容编排层次合理,内容精简等3.7分以上。网站响应速度快达3.92分,说明网速重要性。界面美观大方3.6分,多语种达到3.4分,表明当前大学生游客多种需求。因此网站应加强用户界面,网络导航,检索和链接等建设。

2.4 对华南植物园及其网站功能的评价

华南植物园位于广州市市区,环有广东工业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园区风景优美兼具知识性,是大学生自助游理想目的地。此调查用李克特五级测量大学生自助游客对该园及其网站评价,大学生对植物园价格收费合理认同最低2.8分,其他交通、吃住、内部环境、植物知识等感觉一般,分值在3.03-3.45间。

关于植物园网站功能对大学生自助游客的满意程度,发现网站设计满意值3.21,拥有多种语言,文档下载,易于搜索;网站信息展示满意值3.21;但网站欠缺在线预订,欠缺互动交流服务分值3.17,由此,建议该网站增设在线预订和在线交易,推出面向大学生自助游的门票等促销,利用论坛、维客等web2.0方式让游客分享交流,增强信息实用性、准确性、及时性和互动性,轻松聚集人气,达到精准营销效果。

3 结语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立足于自助游客一个特定群体——大学生,分析他们自助游行为特征,以及对目的地网站功能需求,为目的地网站建设提供有益探索。自助游是未来旅游的主要方式,目的地旅游网站应加强网站建设,才能赢得广大旅游市场。

摘要:文章在参考大学生自助旅游行为相关研究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方法,面向广州大学生,分析当前大学生自助游行为特点,了解大学生自助游客对网络信息获取各种渠道,特别是旅游目的地网站评价,从而为设计出更符合大学生自助旅游需求的旅游目的地网站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网站,助旅游,大学生,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金平斌,富郎平.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以杭州市高校为例[J].旅游学刊,2004,19(4):19-22.

[2]杨旸,刘泽华.大学生旅游行为分类及其特征研究——以南京大学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报,2005,16(6):52-56.

[3]刘嘉纬,蒙睿.中日大学旅游行为比较研究——以昆明、东京部分高校为例[J].旅游学刊,2006,21(7):79-82.

[4]苟小东,马耀峰,李富升.我国西部地区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人文地理,2008,(3):123-128.

[5]朱璇.漂移的旅行者——关于背包旅游者的演进轨迹[J].旅游学刊,2007,22(2):89-96.

[6]李军,张俐俐.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337-1338.

[7]Gee Y,Makens C.The Travel Industry[M].New York:Van Nor StrandReinheld,1990.4-21.

[8]Lei Tao,Jing-guang Gao,Xi-lin Min,Zan Mo.Study on theComprehensive Network-based Service System in the Tourism Destinations forIndependent Tourist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ICEE2010),2010.

[9]文谨,宫辉力.自助旅游者对网络旅游信息的需求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9,(4):61-66.

调查目的 篇7

目前, 以学生评教、专家听课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 是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重要目标。基于此, 该项工作理应受到广大教师及学生的高度认可, 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教学评估有抵触情绪, 部分学生参与教学评估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 这种不良情绪和态度也会影响负责教学评估工作的管理人员, 他们工作热情低落, 甚至出现懈怠现象。为了探究原因, 笔者于2014年1月, 在Z高校10个院系中随机抽取3个, 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教师进行了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55份, 回收54份, 1份问卷无效, 有效率为98.2%。本文根据调查结果, 研究分析影响教学质量评估目的实现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二、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未能实现改进教学的目的

美国著名评价专家斯塔尔比姆 (D.L.Stuffl ebeam) 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 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诊断和改进”。检索相关高校关于教学质量评估的文件, “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经常出现的字眼。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 88.9%的教师认可教学评估工作的目的是改进教学。但是, 仅有55.6%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的教学评估工作实现了改进教学目的, 明确表示不认可的教师比例为14.8%, 29.6%的教师表示不能确定。

三、影响教学质量评估目的实现的主要因素

教师认为教学评估理应具有改进教学的重要价值, 但又不能从学校开展的评估工作中切实感受到这种作用, 这也就难怪部分教师对评估工作不积极、不热心。如果教学评估旨在改进教学的目的没有实现或没有完全实现, 则说明教学评估的有效性不高。有学者认为, 影响评估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 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手段、评估环境、评估结果的处理等。[1]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及调研情况, 评估结果的处理可能是影响评估目的实现的主要因素。评估结果的处理指对评估结果的统计、分析、表达、解释、公布、反馈和使用等。目前, 评估信息反馈、评估结果使用 (如依据评估结果开展奖惩工作等) 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 教学评估信息反馈存在的问题

评估信息反馈不及时。本调查显示, 60.4%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存在评估信息反馈不及时的问题。Z高校在20世纪90年代已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但是一直做法比较简单, 即让学生凭感觉, 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所以, 几乎没有积累太多有价值的评估信息。2000年, 学校出台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办法》, 设计了较为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 分为学生用和专家用两种格式;同时引入机读卡、光标阅读机。自此, 每学期教学评估工作结束, 工作人员都会汇总学生及专家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意见及建议, 随同评估分值一并反馈给相关教师。由于整理评价意见及建议的工作量较大, 出现了反馈不及时的问题。2006年, 随着教务管理系统的上线, 网上评教工作启动。但是, 一方面, 由于专家年龄较大, 电脑操作不熟练, 专家评估的意见及建议仍然需要专人录入;另一方面, 由于系统不够稳定, 软件公司的售后服务不到位, 学生评教、专家评教意见及建议的查阅存在诸多问题。所以, 除评教分数可以及时反馈外, 对教师改进教学更有价值的意见及建议的反馈仍然不及时。据调研, 其他院校教学评估信息的反馈工作, 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高校只重视评价分数的反馈, 不重视评价意见及建议的反馈;多数高校均存在反馈不及时的问题, 有的高校一学年 (或自然年) 两次的教学评估工作, 只在年末反馈一次, 有的高校虽能做到一学期一反馈, 但反馈时间较晚, 会一直拖延到下个学期。

评估信息反馈粗糙。本调查显示, 63.0%的教师认为教学评估信息反馈粗糙, 如针对性不强、未对信息进行分类、不方便查阅等。一方面, 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教学评估工作量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 专门从事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却未增加, 有的学校甚至还减少了原有人员的数量。目前, 尽管多数高校已实现网上评教, 但网络、计算机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如关于具体意见及建议的分类整理、个别偏激意见的筛选和剔除, 仍然需要人工介入。在这种情况下, 难免出现评估信息反馈粗糙的问题。例如, 在Z高校, 就曾发生过, 个别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意见偏激, 甚至有人身攻击之嫌, 但教学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剔除, 导致教师愤而转岗的现象。

评估信息很少向学生反馈。目前, 学生不仅得不到有关评教结果及使用情况的信息, 甚至连自己对教师及课程的评分是多少都不得而知, 学生只是对各个教师评价指标上的得分等级进行判断。一项调查显示, 有67.5%的学生认为对评教不了解 (如评教的意义、评教结果的使用等) 是影响自己参与评教的因素;61.6%的学生认为感觉不到评教的价值和意义是影响自己参与评教的因素。[2]如果学生评教的积极性不高, 就会出现请人代评、胡乱填涂等应付现象, 从而影响评估的信度和效度。

(二) 教学评估结果使用存在的问题

教学评估结果的使用简单化。目前, 几乎所有高校都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作为教师年终考核或聘期考核的重要内容, 将评估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亦会将评估成绩与教师参评高一级职称挂钩, 个别学校还会依据评估成绩评定“教学十佳”, 对评估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所以, 评估分数显得格外重要。但是, 评估分数的准确性却让人质疑。目前的评估分数, 主要为学生评教的分值。起初, Z高校的评估分值由两部分构成, 即学生评分和专家评分。后来,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师人数的增加, 专家评很难覆盖到全体任课教师。所以, 对全体教师的评估成绩进行排名只能以学生评成绩为准。另外,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评教的积极性不高, 存在“被迫评教”、[3]随意填涂等问题。评估主体单一、评估者的评估态度不认真, 导致评估分数的准确性很难保证。学校管理人员将这样的分数简单地应用于与教师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定, 势必使教师对教学评估产生抵触, 甚至形成强烈的防卫心理。本调查显示, 27.8%的教师对“评估不及格者暂缓申报高一级职称”的规定表示反对, 另有14.8%的教师表示不能确定;24.1%的教师反对将教学评估结果与教师奖惩 (评定“教学十佳”、发放奖励津贴) 挂钩, 5.6%的教师表示不能确定。

对评估成绩优秀教师进行奖励的奖金额度偏高。目前, 部分高校会依据评估成绩对评估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以Z高校为例, 教学评估甲等奖励津贴已由当初的3, 000元升至4, 000元, 乙等奖励津贴由1, 500元升至2, 000元。本调查显示, 55.6%的教师认为目前奖金额度适当, 有37.0%的教师对此态度表示不能确定。

将评教结果与教师考核、奖惩简单挂钩可能导致评教功能的异化。有学者认为, 将学生评教与教师管理直接联系起来, 学生评教就难以在其应有的氛围和心境中正常开展, 会使学生评教的功能异化。[4]在本调查中, 有69.8%的教师对此表示认同;20.4%的教师表示, 为了评估时能得到好的分数, 有时会放松对学生的要求。

四、保证教学质量评估目的实现的有效策略

(一) 转变观念, 变管理本位为服务本位, 变终结性评估为发展性评估

教学质量评估旨在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往往未能充分实现, 其原因在于目前的评估主要定位于管理, 而非服务。Z高校某领导认为, 如果不依据教学评估的结果实施奖惩, 评估还有什么意义?教学评估的确有监督、激励、甄别、选拔等管理层面的功能, 但这不应是教学评估的终级目标、本真追求。如果只关注或者较多关注评估的管理功能, 那么自然会忽视、弱化评估对教师发展、教学质量提高的服务功能。在Z高校, 评估信息反馈不及时、反馈粗糙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 而与评估相关的管理制度却越来越繁杂。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象, 切实保障教学质量评估目的的实现, 就必须转变观念, 变管理本位为服务本位。

影响教学质量评估目的实现的另外一个原因, 即目前的评估多为终结性评估、鉴定性评估、奖惩性评估, 而非形成性评估、诊断性评估、发展性评估。目前的评估, 多在学期末进行, 是对教师一学期课堂教学工作的全面评估, 即终结性评估。在评估结束后, 有关人员会依据评估成绩对教师排名分等, 评优评先, 实施奖惩等。另外, 从目前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的总体状况来看, 当前的评估亦多属鉴定性、奖惩性评估。本调查显示, 有61.1%的教师认为, 学校目前的教学评估工作有偏重对教师排名分等、实施奖惩之嫌。有研究表明, 奖惩性评估所带来的动力是自上而下的, 只能获得一部分教师的响应和支持, 难以调动全体教师教学的积极性。[5]在奖惩性评估中, 只有少数被评估者能达到优秀并获得奖励的标准, 故大多数被评价者对评估存在防卫心理, 甚至拒绝、排斥、厌恶评估。[6]所以, 奖惩性、鉴定性、终结性评估“只适合于奖金的分配、优秀教师的筛选和职位的晋升, 不能有效支持教学质量的改进”。[7]为了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评估应指向教师的未来, 将传统的终结性、鉴定性、奖惩性评估转变为形成性、诊断性、发展性评估。所谓发展性教学评估, 即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围绕教师专业发展来安排评估方式、评估频率、评估项目、评估结果的使用等。[8]

(二) 服务于教师教学发展, 增加教学评估与反馈的频率

安排在期末的教学评估是典型的终结性评估, 当教师拿到校方反馈的学生评教信息 (包括具体意见及建议) 时,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业已结束。如果该教师以后不再给该班学生讲授其他课程, 那么该班学生就很难感觉到自己评教的价值和意义。另外, 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及建议, 在下一学期对教学方法或教学内容做了改动, 但面对的是具有不同特征与诉求的另一学生群体, 那么改进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及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所以, 这种终结性评价不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工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Z高校根据变终结性评估为形成性评估的理念, 在原有期末终结性评估的基础上, 增加了学期初 (开学后的一个月或一个半月时) 学生评估与反馈环节。这次评教的目的很明确, 即收集学生对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而不涉及打分、分等, 属完全意义上的形成性、发展性评估。该项改革举措, 成效明显, 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目前, 学生在学期初、学期末均可评教, 发表自己对教学的看法。此外, 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所以教学评价也应是连续的。行为科学研究也表明, 接受者的行为与对该行为反馈的间隔时间越短, 反馈越有意义。依托网络, 借助电脑、手机等现代化通讯手段, 通过电子邮件、短信、微信、博客等方式, 完全可以实现建构全程性教学质量评估及反馈机制, 使学生在每学期学习过程中及时反馈教学意见及建议。全程性教学质量评估及反馈系统建成后, 将为评估者 (学生、专家等) 、被评估者 (教师) 搭建广泛交流、深度交流的平台, 变“学生—教务处—院系—教师”直线式、多层级信息传递模式为“学生—教师”“专家—教师”等互动式信息传递模式, 将有助于解决目前评估信息反馈不及时、评估当事人 (管理人员、专家、院系负责人、教师、学生) 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实现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良性循环。

(三) 服务于教师教学发展, 改革与教学评估结果使用有关的管理制度

将评教结果与教师管理 (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 挂钩, 是一个有争议话题。有学者强烈呼吁“严格限定学生评教结果的‘用途’, 杜绝将学生评教与对教师的行政处理联系起来”。[9]也有学者提醒大家将评估结果与教师奖惩挂钩不要走两个极端。[10]笔者认为, 将评教结果与教师管理挂钩是把“双刃剑”, 使用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如何确定评估结果的使用范围、评估结果可否与教师管理挂钩、在多大程度上挂钩, 均需遵循一个原则, 即是否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学评估改进教学、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和功能。为引起教师对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视, 营造一种“争先创优”的氛围, 将评估结果与教师人事管理挂钩有一定的必要性, 但要注意相关规定及做法的合理性、科学性。例如:Z高校依据学生评教成绩评定“教学十佳”, 将教学评估成绩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唯一依据, 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所以, 有必要对这些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摘要:调查显示, 教师对教学质量评估旨在改进教学的目的的认可度较高, 部分教师认为目前开展的评估工作未能实现改进教学的目的。评估信息反馈不及时、信息反馈粗糙、信息很少向学生反馈、教学评估结果使用简单化、对评估成绩优秀教师奖励的奖金额度偏高等是影响教学质量评估目的实现的主要因素。变管理本位为服务本位, 变终结性评估为发展性评估, 增加教学评估与反馈的频率, 开发全程性教学质量评估与反馈系统, 改革与教学评估结果使用有关的管理制度, 是保证教学质量评估目的实现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估,评估目的,结果处理,鉴定性评估,发展性评估

注释

1[1]王宪平.试论大学教学评价有效性[J].江苏高教, 2004, (1) :88-89.

2[2]李红卫.影响学生评教积极性的因素及应对策略[J].大学 (学术版) , 2013, (2) :63-64

3[3]为了提高学生的参评率, 几乎所有高校均将评教与学生查看成绩、选课等挂钩。

4[4][9]别敦荣, 等.论学生评教及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改善[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12) :81, 83.

5[5][6]戴锦波.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激励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 2005:24, 140.

6[7][8]杨晓峰.高校“民粹本位”教学质量评价的困惑与出路[J].高教探索, 2012, (3) :79, 80.

调查目的 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以及闲暇时间增加,旅游养老现象在全国各地风靡盛行,北京也不例外。即,老年人为了寻找更舒适的养老环境而离开居住地,从事到其他地方休闲、度假、养生等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1]。但在此时代潮流契机下,北京能否顺势借旅游养老实行老年养老空间结构转移?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不仅关乎老年人养老福祉,也有助于实现城市有机发展。笔者认为,这一问题的解答整体上需从北京城市老年人旅游养老的意愿入手,但揭晓旅游养老意愿这一层“面纱”的核心问题又在于剖析老年人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类型(城市VS.农村)①,也就是说,老年人是更偏好于选择城市作为旅游养老目的地,还是偏好于选择农村?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思考:①若老年人选择城市,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城市老年人离京养老的意愿较低,其次,这也会加重其他城市的养老难题,从而不利于城市类养老问题的解决;②若老年人选择农村,这不仅显示出城市老年人具有一定的离京养老意愿,且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也会对北京在城市周边农村建设养老设施及其他城市养老方案制定提供一点思路和启示。鉴于以上考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北京城市中老年人的旅游养老目的地类型选择及其对应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影响城市老年人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偏好的普适性因素,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问题:①整体上看,中老年人在旅游养老目的地类型选择方面是偏好于城市还是农村?②选择城市和农村作为旅游养老目的地的中老年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③中老年人选择农村的共同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1 研究设计

1.1 案例地概况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朝阳区为案例地。这主要是由于,伴随北京人口老龄化的年渐严峻,近来朝阳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量及其所占全区户籍人口比例连年攀升,人口老龄化尤为严重。据统计资料显示,2010-2014年间,朝阳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分别为42.8万、45.4万、48.3万、51.3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比例分别为20.9%、22.2%、23%、24%、25.1%,5年间老年人口总量在北京市16个区县中连续排名第一,增长了19.9%,年均增长3.98%,人口老龄化率增长了13.1%,年均2.62%(表1)。和北京整体老龄化概况相比较,朝阳区的老龄化率较为凸显,且在16个区县中位于前列。因此,选取朝阳区为案例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注:数据均来源于2010-2014北京市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资料。

1.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系北京联合大学国家社科项目———“城乡时空置换及低碳休闲旅游养老利用机制研究”课题组于2015年11月在北京朝阳市区的调查资料。2015年10月对紫薇公园的40位中老年人进行预调研,并根据被试的反馈意见对问卷做了修改和删减后,于10月28日至11月7日在北京市朝阳区的紫薇公园、天坛公园、地坛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实施正式调研。调查对象包括45岁以上中老年人。调研过程中,采取随机截访的方式对老年人发放问卷,问卷做完后立刻收回,在调研过程中对中老年人不懂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对对问卷内容理解和填写有困难的被调查者,则采用代填式问卷调查法,即由调查者根据被访者的回答填写问卷。各公园分别发放问卷70份、60份、80份、60份,共回收样本270份,删除其中漏填较多、不认真作答的问卷,得到244份有效样本,有效率90.4%。

1.3 变量测量及研究对象选取

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及结合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本研究进行了问卷设计。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前北京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为每月1 720元,所以课题组在进行老年人月收入题项设计时,采取这一数值作为最低门槛值,并在预调研过程中征求了老年人的意见并取得认可。在考察对象方面,本研究纳入了中年人群体,即45岁~59岁的潜在老年人,考虑到他们将在几年或十几年后步入老年阶段,因而对这一群体的研究,有助于把握和了解未来几年或十几年老年人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倾向,具有前瞻性意义。问卷设计分为3个部分,共11个题项(见表2),问卷第一部分为填写说明,旨在解释研究目的,使调研对象放心填写。第二部分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目的地因素测量。第三部分则对中老年人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进行测量(城市VS.农村)。

2 中老年人的基本状况及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偏好分析

2.1 中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对调研获取的244份有效问卷进行SPSS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女性163人,占66.8%,男性81人,占33.2%;年龄以45~59岁、60~69岁、70~79岁居多,分别为112人(45.9%)、89人(36.5%)、33人(13.5%),80岁及以上占4.1%;教育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58人(23.8%),高中/中专/大专131人(53.7%)、本科及以上55人(22.5%);月收入以1 721~3 000元(37.3%)和3 001~5 000元(35.3%)为主,1 720元及以下占10.3%,5 000以上占17.1%,子女个数方面,只有1个孩子的中老年人较多(163人),占66.8%,没有孩子、2个孩子、3个孩子以上中老人分别为24人(9.8%)、38人(15.6%)、19人(7.8%);婚姻状况以有配偶(217人)居多,占88.9%,无配偶为27人,占11.1%;大部分中老人身体健康良好(72.5%);一半以上中老人没有旅游养老计划(58.3%);旅游养老的主要目的是旅游养老(42.6%)和寻找宜居环境占26.0%,而寻求较好的老年服务(4.4%)、结交朋友(16.2%)、寻求低的生活成本(10.8%)所占比例较小。

2.2 不同中老年人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

从中老年人整体来看,城市仍是大多数城市中老年人最理想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表2和表3统计结果表明,中老年人群体中选择城市作为旅游养老目的地的比例为农村的2倍还要多,说明未来城市老年人旅游养老更倾向于把城市作为目的地,但这不利于城市借助旅游养老实现人口往农村转移。换言之,一个城市的老年人口减少增加了其他城市的老年人口,实现的是城市间老年人口的转移,把一个城市的养老难题嫁接到了其他城市,本质上城市的养老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面对目前城市老龄化的局势,农村才是未来旅游养老目的地市场拓展的主要方向。之所以会出现选择城市作为旅游养老目的地的比例大于农村的现象,笔者推测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城市交通、购物、医疗比农村方便,社会治安也好,增加了老年人的心理安全;二是城市人文环境较农村好,更有生活气息,老人精神慰藉有寄托,也不用担心语言障碍问题;三是社会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增加,以及获取养老资源的途径增加,提高了人们的预期消费能力。

2.2.1 不同老年人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及对应特征

表2统计结果显示,整体上老年人选择城市的可能性大于农村,二者比例分别为67.1%和32.9%。比较不同特征的老年人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偏好可以发现,在按各项个人因素划分的不同特征的老年人群中,男女老人都倾向于选择城市作为旅游养老目的地;60~79年龄段老年人以及不同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的老年人选择城市的比例都大于农村,而80岁及以上以及健康状况欠佳的老年人选择城市和农村的比例相当;月收入在1 720元以下的老年人选择农村的比例大于城市,其他具有较高收入的群体选择城市的意愿较高;有旅游养老计划和寻求较低的生活成本的老年人选择农村的意愿较高,无旅游养老计划和其他旅游养老动机的老年人则相反。按家庭因素划分的老年人群体中,没有孩子的老年人选择城市与农村的比例一样,其他群体较倾向于选择城市。按社会因素划分的群体中,没有养老保险的老年人选择农村意愿较高,而有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城市。依据目的地因素划分的各类群体中,对医疗条件要求较高或是满足基本要求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城市,而对医疗条件要求较低的老年人选择农村的意愿较高。上述个人、社会及目的地因素中,月收入在1 720元以下、寻求较低的生活成本和没有社会保险都昭示着该类老年人在经济上存在困难,而相比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农村的“物美价廉”则迎合了他们的养老需求,因此也更愿意选择农村作为旅游养老目的地;对于习惯了城市生活便利的老年人来说,去农村旅游养老则需要提前做好相应准备,这就使得没有旅游养老计划的老年人在面临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时不知所措,进而选择了对之生活节拍较为熟悉的城市,而之前做了计划的老年人则选择农村的可能性较大;对目的地医疗条件要求较低的老年人通常是低龄老年人,他们健康状况较好,加之农村空气、水、自然环境好,他们选择农村的可能性就较大,但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即健康状况会时间延长而下降,所以未来农村旅游养老目的地还需重视医疗建设。值得注意的是,以寻求老年服务和结交朋友为目的的老年人选择农村的比例为零,这显现出对于老年人而言精神慰藉确实很重要。

%

综合上述描述统计结果可以发现,月收入在1 720元以下、有旅游养老计划、寻求低生活成本、没有养老保险以及对医疗条件要求较低的老年人选择农村的意愿较高,80岁及以上老年人、身体状况欠佳以及没有孩子的老年人选择城市与农村的比例相当,其余其他不同特征的群体则表现出选择城市的比例大于农村的相同趋势。

2.2.2 不同中年人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及对应特征

由表3统计结果可知,中年群体选择城市和农村作为旅游养老目的地的比例分别为67.2%和32.8%,这几乎与老年群体保持一致。具体而言,个人因素方面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月收入在1 720元以下以及旅游养老动机为寻求低生活成本的中年选择农村的意愿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这部分中年人一般收入都较低,城市的高生活成本迫使他们在考虑未来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时生活成本低的农村对其构成了吸引力。而其他不同特征的中年人则倾向于选择城市。家庭因素方面,没有孩子和只有1个孩子的中年人选择城市的意愿较高,而2个孩子及以上的中年人倾向于选择农村,后者与相同特征的老年人不一致,这一方面是由于,这部分中年人的生活负担重、压力大,为了孩子平时大量的消费降低了他们对未来的消费预期;另一方面是由于,对老年人而言,子女越多获取的养老资源就越多,加之他们自身拥有的积蓄,提高了消费能力。但这也许只是中年人基于目前生活状态的暂时性想法,也许将来随着孩子长大其获取的养老资源增多,他们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偏好可能会发生变化。社会因素方面,没有养老保险的中年群体倾向于选择农村作为旅游养老目的地,而有养老保险的中年人则选择城市,这与相同特征的老年人相似。同样,目的地因素方面对医疗条件要求较高的中年人选择城市的意愿较高,要求较低的群体则倾向于农村。

从整体上看,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月收入在1 720元以下、寻求低生活成本、没有养老保险以及对医疗条件要求较低的中年人选择农村的意愿较高,其余其他不同特征的群体则表现出选择城市的比例大于农村的相同趋势。

%

3 结论与讨论

在城市人口老龄化年渐严峻的局势下,探讨城市老年人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偏好有助于为城市借旅游养老之势往农村转移老年群体指明方向以及未来农村养老设施的建设和规划。文章以北京市朝阳区为案例地,对城市中老年人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偏好及其对应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①城市仍是中老年人最理想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表现为选择城市比例为农村的2倍多,中年人和老年人二者选择城市和农村的比例几乎一致。②月收入1 720元以下、寻求低生活成本、没有养老保险以及对医疗条件要求较低均是影响中老年人选择农村作为旅游养老目的地的关键因素,有旅游养老计划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农村。

虽然大多数中老年人都倾向于选择城市作为旅游养老目的地,但城市面临越来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将来城市养老问题的解决还在于农村养老目的地的开发与建设。本文的重点启示在于:①加强农村养老目的地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建设和文娱活动组织,增加老年人结交朋友的机会,使老年人生活在有生活气息的环境里,精神慰藉有寄托。②加强养老服务中心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增设老年人遇到问题时沟通和交流的渠道,从而满足老年人寻求老年服务的需求及增加老人的心理安全。③加强交通、医疗、购物环境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外出交通服务、价格公道的购物环境、较好的医疗需求。④养老计划是影响老年人选择农村作为旅游养老目的地的因素,当地相关政府部门或媒体应提供足量相关信息,辅助老年人提前做好旅游养老计划。⑤经济因素均是影响中老年人选择农村的关键因素,国家及当地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到农村旅游养老的老年人一定程度上的生活补贴。最终实现农村养老目的地对城市养老目的地的替代,使农村成为留得住老年人的颐养之地,既解决城市的养老问题,也有助于老年人利用养老空间与环境的转移达到自身福利的最大化。

摘要: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使得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实现城市有机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老年人去城市化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北京市朝阳区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取基础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城市中老年人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偏好(城市VS.农村)及其对应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城市仍是中老年人最理想的旅游养老目的地选择,选择前者的比例为后者的2倍多;2月收入、寻求低生活成本、没有养老保险以及对医疗条件要求较低均是中老年人选择农村作为旅游养老目的地的关键因素,有旅游养老计划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农村。最后还讨论了农村旅游养老目的地未来建设的对策建议。

上一篇:城市开放式创新下一篇:民主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