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在价值(共10篇)
公司内在价值 篇1
一、引言
随着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以及其他改革举措的不断推进,我国证券市场日益规范和完善,价值型投资理念逐渐取代非理性的投机炒作,成为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在国外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经受住了市场长达几十年的检验,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价值投资理念能在规范市场投资行为、推动市场健康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2008年初,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股市受到重创,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广大投资者也深陷其中,遭受了重大损失,价值投资理念由此受到了各方的质疑,甚至许多专家学者也由此质疑价值投资理念,认为该理念并不适合中国市场,并撰写了大量的文章来佐证这一观点。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坚持了为中小投资者服务、简单实用的原则,以市场上主流的价值评估模型为基础,结合国内股市现状,基于新的会计准则,构建了适合中国股市的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评估模型,对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并最终得出投资建议。这有助于帮助投资者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掌握分析评估企业内在价值的方法,减少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发展理性投资;同时对规范我国股票市场的秩序,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适合我国股市的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一)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定量分析
(1)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价值的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公司重置价值 = 重置总资产一重置负债
每股净资产价值(EOC)= 所有者权益合计调整后的值/ 股本总数 =(重置总资产一重置负债)/ 股本总数
(2)上市公司每股盈利能力价值的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盈利能力(EPV)= 调整后的收益 *1/R
每股盈利能力价值 =EPV/ 股本总数
其中,R代表现在的资本成本。由于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由债务和权益两部分构成,因此通常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代替R值。
(3)上市公司每股成长性价值的计算。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成长性价值的创造取决于以下两个变量:第一,追加资本的盈利能力,追加资本的盈利能力越强,则每单位资本所创造的价值就越大,故用ROC/R来表示第一个变量。第二,用来获取特许经营权收益的资本数量,这取决于特许经营权的发展速度,增长率的上限是资本成本。故用G/R来表示第二个变量。
成长性价值(PV)= 盈利能力价值(EPV)*F
F=(PV/EPV)=[(ROC-G)×R]/[ROC×(R-G)]
每股成长性价值 = 成长性价值 / 股本总数
其中,F代表成长因子,ROC代表净资产收益率,G代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F值越大意味着该公司的成长性价值越大。由公式不难看出,F值由变量ROC/R和G/R共同决定。
(4)构造函数确定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估值区间
其中,M代表公司价值,EOC代表每股净资产值,P代表每股盈利能力价值,V代表每股成长性价值, W为调整后的每股收益,a、b和c代表权数。
对a、b和c分别赋予权数,通过权数的比重,来测定公司价值的最低Mmin和最高价Mmax。具体公式如下:
(二)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评估结果分析如果现行股价小于等于最小值,说明公司价值被低估,购买该公司股票有望获得超额收益。如果现行股价落在估值区间内,说明股价在上涨、公司价值的增长具有潜力,但购买该公司股票需谨慎。如果现行股价大于等于最大值,说明公司价值被高估,购买该公司股票具有较大投资风险。
三、目标企业内在价值评估探索
(一)评估华锐风电的内在价值
(1)计算每股净资产价值(EOC),华锐风电的股本情况及相关财务指标调整结果分别如表1、表2所示:
调整的说明:
(a)应收账款考虑坏账准备,按2%的比例扣减,调整后为10647292060.87×(1-2%)=10434346219.65(元);
(b)其他应收款也应考虑坏账准备,按2%的比例扣减,调整后为101998284.08×(1-2%)=99958318.40(元);
(c)存货要考虑跌价影响,按5%的比例扣减,调整后为10562421502.23×(1-5%)=10034300427.12(元);
(d)流动资产合计调整后的值 = 货币资金调整后的值+ 应收票据调整后的值 + 应收账款调整后的值 + 预付账款调整后的值 + 其他应收款调整后的值 + 存货调整后的值 +待摊费用调整后的值 =12228962577.48+40000000+10434346219.65+639341480.93+99958318.40+10034300427.12+0=33476909024(元);
(e)根据华锐风电的战略目标,2011年要实现收入300亿元,目前为203亿元,目前经营过程中的净现金流为1016371997.96元,则Rt=1016371997.96×300÷203;
取n=3,3年期国债利率为5.18%,因此取值为I=5%,取分享率为30%,则无形资产调整后的值为
(f)资产总计调整后的值 = 资产总计 -(流动资产 - 流动资产调整额)+ 无形资产调整额 =36058281568.81-34220015905.59+33476909024+377519948.234=35692694635.45(元);
(g)所有者权益合计调整后的值 = 资产总计调整后的值 - 负债合计 =35692694635.45-21502897700.25=14189796935.20(元);
(h)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调整后的值 = 资产总计调整后的值 =35692694635.45(元)。
2011年3月31日,华锐风电总股本为1005100000股,其中,流通股为105100000股,限售流通股为900000000股 ,则每股净资产EOC= 所有者权益合计调整后的值÷股本总数 =14189796935.20÷1005100000=14.12(元)。
(2)计算每股盈利能力价值(P)。
第一,R值的计算。根据华锐风电的资产负债表,权益和债务的比例为:P1:P2=14555383868.56÷21502897700.25=41:59,取权益P1为41%,负债P2为59%。
根据公司年报,华锐风电为总部位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率优惠,2011年华锐风电的税率为t=7.5%。
债务利率取r2= 取3-5年的利率6.65%和5年以上的利率6.8%的算术平均值,即r2=(6.8%+6.65%)/2=6.73%。
2010年底,华锐风电的股利政策是:每10股送10股派10元(含税),所以权益资本成本r1=10%。
第二,P值的计算。根据公司年报,华锐风电2010年实现利润28.56亿元,增速达到50%以上,假定公司今年的增速为50%,可以预测2011年华锐风电的净利润为42.84亿元。
综上述,华锐风电的每股盈利价值为
EPV= 调整后的收益×1/R=4284000000/7.77%=54923076923.08(元)
每股折合的价值P=EPV/ 总股数 =54923076923.08÷1005100000=54.64(元)
(3)计算每股成长性价值(V)。
由表3可知 ,ROC取平均净 资产收益 率 =(73.62%+39.62%+59.53%+3.01%)/4=43.95%。
G取2010年年报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48.03%,R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代替,由前文可知,R=7.77%,因此:
成长价值PV=EPV×F=54923076923.08×0.018=988615384.62(元)
折合每股成长价值V=PV/ 总股数 =988615384.62÷1005100000=0.98(元)
(4)华锐风电内在价值的估值区间。华锐风电的每股净资产价值,每股盈利能力价值,每股成长性价值,如表4所示:
Mmin=14.12 ×1.016+0.283 ×54.64+0.105 ×0.98=29.91(元)
Mmax=1.593 ×14.12+0.503 ×54.64+0.203 ×0.98=50.08(元)
综上述,华锐风电内在价值的估值区间为[29.91,50.08]。
(5)华锐风电的结果分析。由于华锐风电内在值的估值区间为[29.91,50.08],而从华锐风电的股价走势图(图1)不难看出,自上市以来,华锐风电的股价一直在高位运行,远远超出公司内在价值,同时,发展风电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因此,投资该公司有较大的风险,该公司的股票不值得购买。
(二)评估保利地产的内在价值
(1)保利地产股本情况及相关财务指标调整结果分别如表5、表6所示。
(2)保利地产的估值结果如表7所示,算法同上。
Mmin=5.57 ×1.016+0.283 ×18.89+0.105 ×15.05=12.59(元)
Mmax=1.593 ×5.57+0.503 ×18.89+0.203 ×15.05=21.43(元)
综上述,保利地产内在价值的估值区间为[12.59,21.43]。
(3)保利地产的结果分析。由于保利地产的估值区间为[12.59,21.43],从股价走势图(图2)不难看出,保利地产的股价还处于低位,同时,由于保利地产是央企,有很强的资源优势,所以该公司股票有很大的升值潜力,值得购买。
(三)结果分析通过对上述两家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该模型对保利这只蓝筹股的估值结果与其股价的关联度比较高,而华锐相对弱一点,但也在合理范围内。下面选取24只股票的估值结果列在同一张表中进行分析,如表8所示:
(1)关联度分析。从表8可以看出,该估值模型对蓝筹股的估值结果与其股价的关联度较高,对中小盘股和新股的估值结果与其股价的关联性差一点,但也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可能与该类股票市场投机气氛浓郁,股价波动比较大有关系。选取表8中的14只蓝筹股的股价均值和估值均值作为样本数据,作出折线图,可以很好地看出这种关联性,这也体现了股票价格围绕内在价值波动的规律,如图3所示:
(2)差异化分析。从表8中不难发现,尽管股价与估值有偏差,但差别并不离谱。以蓝筹股为例,利用SPSS软件来分析估值与股价的差异化程度。最低股价与最小估值的检验结果分别如表9、表10所示。
最高股价与最大估值的检验结果分别如表11、表12所示。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虽然蓝筹股的估值界值和股价界值存在均差、偏差和标准差,但是这两组数据的差异在合理的范围内。这表明该模型对公司价值的评估结果符合现实情况,具有其合理性。同时也说明净资产价值、盈利能力价值和成长性价值是投资者所关注的价值指标。
四、结论
通过以上探索,发现本文构建的模型对沪市A股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评估结果符合现实情况,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发现,该模型对蓝筹股的评估结果与其股价的关联度比较高,而对新股和中小盘股的评估结果与其股价的关联度弱一点。这可能与新股和中小盘股的市场炒作气氛浓郁,股价波动比较大有关系。
公司内在价值 篇2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EVA);内在价值;价值分析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11-0087-05
一、引 言
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在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中,公司的股票价格是对其公司内在价值即股票真实价值的反映,任何公司的股票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较大偏差是很少有的。但在现实市场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股票价格与公司内在价值将处于一种动态的不均衡的状态中,但从市场的长期发展来看,这种不均衡是向均衡收敛的,即长期股票价格有向内在价值回归的趋势。正如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证券投资》一书中所指出的:“市场价格经常偏离证券的真实价值,而当市场价格偏离证券的真实价值时,市场中会出现自我纠正的趋势,使价格逐渐向价值回归。”因此,只要股票价格和真实价值的偏离客观存在,通过准确评估公司的内在价值,比较市场价格和内在价值间的关系,就可以为制定投资策略提供有力的依据,买入被低估的股票,卖出被高估的股票,从而获得投资收益。
公司内在价值评估及股价衡量的方法和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中,基于现金流模型、股利贴现模型及相关传统财务衡量指标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纳斯达克为代表的科技股飞涨,传统的方法无法对此做出解释,于是一种新的公司价值评估方法——经济增加值(EVA)法越来越多的被采用。
二、 EVA评价
EVA,即经济增加值理论(Economic Value Added),是1958—1961年间由著名经济学家默顿·米勒(Merton Miller)和弗兰科·莫迪利亚尼(Franco Modigliani)在其发表的一系列研究公司价值的学术论文中提出的,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两位财务分析师乔·思登(Joel Stern)和本耐特·斯图(Bennett Stewart)提出了经济增加值的概念,并由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率先将该方法引入价值评估领域。
经济增加值表示的是一个公司扣除资本成本后的剩余收益,是一种以经济利润为基础的评估方法,即只有一个公司创造的财富超过该公司使用的股权、债权等的资本成本才可以说该公司实现了价值增值。EVA是综合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得出的公司业绩衡量指标,与我国当前许多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幻觉完全不同,EVA的前提是认为公司运营所用的每一分钱——不论它来自募股还是来自借贷,都需要计算其经济成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EVA更能真实地揭示上市公司的经济业绩,帮助投资者判断公司是否真正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因此,EVA被认为是现代最为有效的衡量公司真实经济价值的工具之一。
1-上市公司EVA的计算方法
其中:NOPAT,息前税后利润;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账面价值。
(1)息前税后利润
NOPAT=营业利润+财务费用+当年计提的坏账准备+当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当年计提的长短期投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投资收益-所得税-税率(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准备金-补贴收入) (2)
在实际评估中,可近似采用(3)式简化计算,并且计算结果与(2)式近似相等。
其中:re,权益资本成本。利用CAPM模型估算权益收益率(权益资本成本)的期望值;rd,债务资本成本。依公司的负债结构,取不同期限债务成本的加权平均值;E,权益资本;D,债务资本;V,总资本;TC,企业所得税税率。
其中:rm,市场收益率。利用市场指数可以直接求得;rf ,无风险收益率。取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β系数,利用回归分析模型,以一年内上市公司股价日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为样本,线性回归,计算出β系数的估计值。
D——债务资本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近似相同,可在资产负债表中直接获得;E——由于前期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股权分置特征,非流通股不允许上市交易,所以,在上市公司未完成股改进行全流通之前,E = 股票市价×流通股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股数;在进入全流通后,E = 股票市价×股数 。V = E+D,TC,所得税税率为33%。
(3)经济增加值
2-中国联通的经济增加值(EVA)评价
以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为例,进行上市公司经济增加值(EVA)方法的实证研究。
观察表5可得,前两个计算年度,中国联通的EVA>0且数值较大,但在2006-3-1—2007-2-28年度,公司的EVA水平突然反转向下,经济增加值呈现很大的负值。笔者认为,3年计算期的EVA值并不能代表中国联通正常的经济增加值水平,由于2004-3-1—2006-2-28期间,我国股市正处于连续几年熊市的末期,股票市场的市场收益率很低,甚至出现小于零的情况,致使权益投资者的收益率(即权益资本成本)普遍较低,在这种情形下,导致公司的WACC值也较低,而使经济增加值出现了一定的高于正常值的虚高;2006-3-1—2007-2-28期间,我国股市出现回暖上升,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热情空前高涨,甚至有很多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出现,在大量资金的推动下,大盘飞速上涨,导致这一期间的市场年收益率高于100%,由此带动了权益资本的上升,也使公司WACC值大幅突升,致使经济增加值出现很大的负值。
同时,我们知道,我国的资本市场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市场收益率既不可能保持熊市期的近乎零的收益率,也不可能长时间出现如现阶段大牛市的收益翻倍的情况,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一个收益异常的时期,不能仅以此来判断中国联通的经济利润水平。但从表5仍可以发现,中国联通的总资本(K)与息前税后利润(NOPAT)相差两个数量级(这可能与电信行业前期设备投入巨大有关),即只有在加权资本成本(WACC)小于3%左右时才能保证经济增加值(EVA)大于零,而公司单纯的债务成本就已经高于3%,由此可见,中国联通如不能快速、大幅度地提高利润水平,很难真正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三、基于EVA的内在价值评估及投资建议
早在19世纪40年代,一些西方会计学者就将一系列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价值重新表示为目前账面价值与未来剩余收益的现值之和,目前已经成为在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从前期大量学术论文的研究推演中可以得到,由一系列未来现金流折现价值之和表述的公司价值等于目前账面价值与未来剩余收益现值之和(可表示为经济增加值)表示的公司价值。
在已有的基于EVA的内在价值评估模型中,存在如下三种缺陷:(1)假设未来每期的剩余收益都与预测的正常的剩余收益相同。这种假设虽然在计算时较为简单,但很难真实反映公司未来收益的正常波动,导致评估值与公司的内在价值偏差加大。(2)假设未来每期的剩余收益都以速率g稳定增长,即EVAi=EVA0(1+g)i,-1
笔者考虑到已有的基于EVA的内在价值评估模型存在的上述缺陷,借助“由一系列未来现金流折现价值之和表述的公司价值等于目前账面价值与未来剩余收益现值之和表示的公司价值。”这一结论,将公司价值表示为目前账面价值与未来剩余收益现值之和。采用能代表投资者真实收益的经济增加值(EVA),而非会计利润来表示未来剩余收益;以上市公司资本来源成本——公司的平均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从投资者的角度衡量上市公司的真实内在价值。公式表述如下:
由于未来的经济增加值无法准确计算,假设在未来每期的经济增加值中,赋予一个约当系数ρ,0<ρ<1,即,EVA1=ρEVA0,EVA2=ρEVA1=ρEVA0……。该系数的优势在于,可针对目标估价公司的真实情况,提供更贴近现实的经济学解释及未来收益预测。一方面,例如对于钢铁行业等成熟产业或纺织业等夕阳产业,公司目前的经济增加值EVA0>0,但未来收益趋于稳定甚至由于整个行业的衰退,利润逐渐减小,此时系数ρ相当于折价系数,体现了行业的未来走势;而对于如高科技的新兴行业,公司未来收益空间巨大,或者如通信业等前期投入较大,收益须在未来逐渐体现的产业,但公司目前的剩余收益EVA0<0,此时系数ρ相当于增长系数,体现目标公司的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当前的经济增加值水平(EVA0>0或EVA0<0),都是由当前特定的盈利或亏损项目带来的,而在未来的发展中,盈利会由于竞争者的加入而逐渐被摊薄,亏损也会被市场和企业自身逐渐消化,使未来的经济增加值水平处于一种收敛的状态中,系数ρ更好地反映了这个趋势。则(6)式可转变为:
即可得到最终计算公司内在价值公式:
下面将利用公式(8)及上述EVA计算方法(由于通常行业上市公司具有前期投入巨大的特点,在计算中国联通内在价值时,本文假设ρ=0-8),得到计算日(2007年3月30日)的公司内在价值。
分别得到数据为:
净利润=3 644-61(百万),利息支出由于2007年我国再一次提高利率,债务成本由6-016112%升至6-601416%,为使估价更能真实反映现状,笔者同比例调整了利息支出值。= 1 012-9527(百万),NOPAT = 4 323-2886(百万);
rd= 6-601%,β= 0-982,re由于现阶段我们资本市场收益率的异常,本文根据成熟市场权益收益率的风险溢价水平,在债务成本的基础上加风险溢价得到市场收益率。= 0-104,WACC=
将中国联通公司的内在价值,除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就会得到公司股票的市场真实价值:
计算日的股票市场价格为5-65元,略低于公司股票的真实价格5-76元,市场价格已基本反映了其真实价值。
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在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中,公司的股票价格应是对其公司内在价值即股票真实价值的反映,但在现实市场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股票价格与公司内在价值常常处于一种动态的不均衡的状态中,从市场的长期发展来看,这种不均衡是向均衡收敛的,即有长期股票价格向内在价值回归的趋势。
综上所述,从EVA评价指标来看,中国联通如不快速、大幅度提高利润空间,很难真正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最后,通过基于EVA的公司内在价值评估模型得出,中国联通股票的市场价值已基本反映了公司的真实价值。因此,笔者给出投资建议,已持有中国联通股票的投资者可以暂时继续持有,未持有的潜在投资者可以暂不买入,并对其未来业绩发展持观望态度。
四、结 论
经济增加值(EVA)作为一种度量公司业绩的指标,近年来逐渐被国外越来越多的公司使用,国内也有少数公司开始采用。本论文的特点在于试图提供一种较为精确地评估上市公司价值的方法,并将经济附加值(EVA)理论用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分析和计算中,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EVA的公司内在价值评估模型。运用EVA指标分析,对中国联通的业绩做出评价,再利用价值评估模型计算出中国联通的真实股票价格之后,笔者综合所有分析结果提出投资建议。
对公司价值评估这一问题涉及的相关因素很多,由于论文篇幅及笔者的水平有限,对经济增加值(EVA)评估方法在我国市场的适用性问题并未做出讨论。同时,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仍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模式,因此,如何将该方法更有效地应用于我国市场,如何防范由市场异常变动带来的影响,还有待于下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证券投资[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
[2] 谷祺,于东智-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J]-会计研究,2000,(11)-
[3] 李亚静,朱宏泉,黄登仕,周应峰-EVA与传统会计指标的比较[J]-管理科学学报,2004,(6)-
[4] Chen S and Dodd J-L-Economic Value Added (EVATM)[J]-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1997,(3):318-333-
China Unicom Intrinsic Value Evaluation Based on Economic Value Added (EVA) Theory
=
LI Min HE Li
(1-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Quantity Economy,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Dalian Liao ning 116025,China;2-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Abstract:
The Chinese capital market will be gradually maturing,the value based investment will occupy the predominant-Right against such a theory background,this thesis probed into the method of evaluating company’s intrinsic value-This paper takes China Unicom as a example and provides investors a method based on economic value added (EVA) theory to evaluate the listed company’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nd intrinsic value -The author uses more precise computational method to calculate each guideline,which is different from adopting guesstimate in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s-Considering the three big flaws of existing value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EVA theory ,this paper also links corporate intrinsic value,real economic value added and 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together,produces a value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And according to the above gives the reasonable explanation of Economics-
Key words:
Economic Value Added (EVA); Intrinsic value; Value evaluation model
(责任编辑:于振荣)
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分析与评价 篇3
巴菲特在其创作的《Lessons Forcorporate Anlerica》一书中明确提出, 企业内在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概念, 它重在评估企业的投资情况, 提高企业的相对吸引力。其计算值只能是简单的估计值, 而不是用某种计算公式精算得出的精确值。而且在利率变化的情况下, 企业内在价值的估计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后, 业界大部分学者又结合巴菲特提出的企业内在价值理论, 从投资的角度提出了企业内在价值的概念:企业在其剩余寿命中将现金流量进行折现产生的折现值即为公司内在价值。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企业现在与未来的盈利能力。
当前, 上市公司主要依靠股票价格来评估其内在价值。究其原因, 是上市公司股价高低代表了投资大众对企业内在价值的评价, 股价能反映企业资本与投资大众获利的关系。而在内部方面, 企业的内在价值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及企业的未来获利能力。
二、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分析
1.影响上市企业内在价值的因素
(1) 财务效应
相比普通非上市公司, 上市企业财务效应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影响更大。而上市企业财务效应又主要通过财务杠杆作用影响企业的内在价值。具体来看, 财务杠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企业负债与优先股筹资情况。当财务杠杆加大时, 上市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往往要高于其负债利息率, 此时若企业处于盈利状态, 企业内在价值将有所提升。相反, 如果企业创造的利益无法支撑债务利息需要, 那么企业内在价值将受此影响而略有所下降。换言之, 财务效应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企业负债率与利益的关系间接实现的。
(2) 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内在价值。当前, 判断上市企业是否具备合理资本结构的方式主要有: (1) 判断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具备成本节约、弹性适度等良好特质; (2) 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与投资结构在结构、数量及期限等方面是否协调; (3) 对未来环境变动进行预期, 全面考核资本结构、投资结构是否具备应变能力。通常, 资本结构合理性越强, 资本结构愈加优化, 企业获得预期盈利的可能性越大, 企业内在价值越大。相反, 如果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 财务杠杆作用无限放大, 那么上市企业的投资风险就会无限放大, 企业的内在价值就会越难确定。
(3) 经营业绩
上市企业的经营业绩通常通过股价来反馈, 且经营业绩会直接影响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具体来看, 上市企业经营效率越高, 经营业绩越好, 股价会随之上涨, 企业盈利能力增强, 企业内在价值提升;如果企业股价受外部影响下跌, 企业的经营业绩会受其影响下降, 企业的盈利减少, 企业内在价值下降。更具体地说, 上市企业预测的经营业绩越好, 股价越高, 购置该上市企业股票的股民会逐渐增加, 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变好, 企业更容易获取更多高利润项目, 进而促使企业实际经营业绩向上提升, 企业整体盈利增加, 企业内在价值顺势提高。
(4) 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主要包括四个维度, 分别是股利支付情况、支付方式、支付水平及支付连续性。其中, 若上市企业股利支付能保障投资者的稳定收益, 说明企业股票风险小, 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企业内在价值高;反之, 则说明企业资金紧张, 企业难以继续运营, 企业内在价值流失;若企业能够长期采用现金股利支付方式, 说明企业投资风险低, 投资者青睐度高, 股价会随之上涨, 企业价值也会随之提升, 反之则企业内在价值下降;若企业支付水平保持某个适当的波动幅度, 而不大起大落, 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对较良好, 上市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企业盈利机会大, 进而促使企业内在价值有效提高。
2.提升上市企业内在价值的方法
(1) 强化财务杠杆效应
发挥并强化上市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 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上市企业当前的资本结构, 促使上市企业实现内在价值最大化。而上市公司要强化财务杠杆效应, 首先要按照企业发展实情调整财务结构, 实现财务结构的规范化, 并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股权结构, 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其次, 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明确公众持有企业股票的最低比例, 使企业能够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回购股票, 实现股权结构调整, 把握上市企业的财务控制权。再者, 财务部门要时时核算企业的负债情况, 监督企业的股价变动情况, 评估企业盈利能力, 并以此与企业管理者协商, 适当强化财务杠杆作用, 规避企业盈利风险, 增强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 提升企业内在价值。
(2) 把握企业控制权
把握企业控制权,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是间接提升企业经营业绩, 增加企业内在价值的方法。而要把握企业控制权, 管理者必须要先积极克服经营权与所有权两权分离产生的利益目标偏差, 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实现两权的规范化;同时, 上市企业管理者要积极把控企业经营情况, 监督股价上涨与下跌波动幅度, 规避不利于企业经营、股民收益、股东利益的措施, 同时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消除敌意收购股票的现象, 尽可能保障上市企业平稳运营, 把握企业控制权, 使企业正常发展, 进而保障企业获取可观盈利, 有效提升企业内在价值;此外, 把握企业企业控制权, 要求企业监事会等监督部门要时时监督企业高层职位被接管、管理者被更换的情况, 以及时消除“蚕食”控制权现象。
(3) 优化证券市场
上市企业内在价值与其盈利能力有关, 而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通常又通过企业股票直接表现。众所周知, 企业股票是置放在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市场的变动或一些不稳定情况, 都会对上市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进而减少企业的内在价值。因此, 要提高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 必须要做好证券市场优化工作。具体来看, 可执行以下几项措施: (1) 构建合理的证券市场运营监督机制, 提高证券市场工作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及时消除证券市场不流通问题; (2) 以立法的方式颁布提高证券市场规范化操作的法律法规, 使证券市场有序发展, 规避不必要的企业股价波动风险; (3) 根据企业实情适度调整企业在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供应量, 使股票价格均能实现价值回归, 保障股东利益; (4) 构建违法清偿机制, 对违背证券市场规定, 恶意“暗箱操作”, 打击经营良好的上市企业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法律惩治。总体而言, 只有实现证券市场的优化, 使上市企业的股票减少外部环境波动影响, 提高企业盈利稳定性, 才能真正有效提高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
(4) 提高政策利用效率
提高政策利用效率的直接目的是为上市企业创造收益提供更多保障。一般而言, 良好的股利政策, 乃至外部政府部门颁发的优惠政策, 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上市企业提高经营绩效, 增加企业收益, 提高企业内在价值。特别是政府部门颁发的优惠政策, 它能够优化上市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 为上市企业与其他企业提供“通行证”, 使企业获得更多合作机会。因此, 上市企业要特别注重提高政策利用效率。具体来看, 应做好两方面工作: (1) 发挥监事会等监督机构的作用,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使政策得以有效利用; (2) 发挥管理层的功能, 结合政策优势进行有利决策。
三、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评价
1.贴现现金流量法
贴现现金流量法是一种通过评价企业投资收益或现有资产收益情况来判定企业内在价值的方式。该理论认为, 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其实就是企业经营产生的所有的现金流现值总和。因此, 用贴现现金流量法评价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 评价方必须要具备长远发展目标, 并积极收集与上市企业发展有关的各项完整的信息;同时, 要在现有的风险调整机制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的现金流进行比较, 以提高上市企业内在价值评估的精确性。
当前, 利用贴现现金流量法对上市企业的内在价值评价, 又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其中前者重在扣除利息再进行折现, 后者重在先整体折现再实行利息扣减。不同上市企业主要看其整体现金流与债务现金流的本质而定。但不管是哪种方法, 其最终的导向都是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的内在价值。
2.经济增加值法
经济增加值, 简称EVA, 其主要是通过衡量企业组织价值、度量企业财富创造能力来评价企业的内在价值的。就数量角度而言, EVA就是通过计算企业缴纳税收后所得营业利润减去债务与股本成本的剩余收入, 进而判定企业当前盈利能力与内在价值的。相比其他判定方法, 经济增加值法更符合经济收益本质。而且, 这种方法规避了传统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 有利于正确衡量企业股东的收益、管理者绩效, 进而评价企业的内在价值, 使企业内在价值评估结果能够为企业内部管理所用。所以,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 EVA对企业内在价值的评价更实在、更客观。
3.Ohlson模型
Ohlson模型是学界研究者于1995 年提出的专门用于企业内在价值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评估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完善情况, 并利用代表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利润取代价值分配股利, 进而实现企业内在价值评价。即这种评价方式更看重的是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 而不是鼓励分配活动。据悉, 利用这种企业内在价值评估方法, 有利于上市企业根据不同行业现有的发展情况, 评估企业自身的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等专门驱动企业增加盈利的因素, 进而集合这些因素构建基础模型, 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增加企业盈利, 提高企业内在价值。值的注意的是, 利用Ohlson模型对企业内在价值进行评价, 最好要分清企业当前所处的阶段是成熟期、成长期, 企业投资资本报酬率与销售增长率是否保持基本稳定。
四、结语
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是评估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从某种程度上看, 分析企业内在价值, 就相当于分析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因此, 上市企业必须要善于剖析影响上市企业内在价值的因素, 如财务效应、资本结构、经营业绩、股利政策等, 并寻找相适应的方法提高企业内在价值。同时, 在企业内在价值合理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企业现实情况采取贴现现金流量法、经济增加值法或Ohlson模型等评价方法对并对企业内在进行合理评价, 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摘要:上市公司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看, 上市公司是否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位, 主要取决于其内在价值。因而, 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 笔者就在企业内在价值概念解析的基础上, 分析影响上市企业内在价值的因素及提高企业内在价值的实践途径, 并提出了三种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评价的通用方法, 希冀本文研究能够为同行研究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分析,评价
参考文献
[1]周露.基于价值评估模型对上市企业内在价值研究--以獐子岛为例[D].上海海洋大学, 2014.
基于内在需要的顾客价值模型建构 篇4
摘要:许多学者都对顾客价值有过不同的定义,但是大多数并未深入分析顾客价值的真正涵义。文章在总结其他学者的研究,尤其是消费者行为学中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1)是顾客而非企业创造了价值,企业的服务主要表现为协助顾客价值的创造过程;(2)顾客有内在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需求,所以企业应设法满足顾客的需要,这可以更好地帮助顾客实现价值,并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关键词:顾客价值;顾客忠诚;内在需要;途径—结果链
一、前言:忠诚源自价值
平均来讲,企业每年要流失10%-30%的顾客。每五年要流失一半的顾客。若不能防止这类“漏桶”现象的发生,企业效益将减损25%-50%。甚至更多。因此顾客终生价值、客户关系管理、客户体验、顾客忠诚等概念。已经成为现代营销学研究中的热点。研究发现。顾客忠诚度每提高5%,企业的利润将增加100%。
忠诚的顾客资本,才是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而要提高顾客忠诚,首先要使顾客满意。虽然满意不等于忠诚,但不管是顾客满意还是顾客忠诚,本质的驱动因素就是价值。而从顾客满意到顾客忠诚的主要推动力,仍然是更广泛的价值主张。Blackwell等人在其提出的价值一忠诚度模型中也认为。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的再购买意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陈明亮通过对于中国IT分销业的数据分析,也证明了在整个顾客关系生命周期内,顾客感知价值都是顾客再购买意向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因此。培育忠诚顾客的要求,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考察什么是顾客价值。虽然顾客价值对于营销,尤其是顾客行为研究十分重要,但人们对顾客价值本质的探查方面所投入的努力,还是出奇的少。
二、顾客价值的涵义
1,企业对顾客的价值。Anderson、Narus和Van Rossum把顾客价值定义为:顾客从购买的产品中所获得的价值与所要付出的所有成本的“成本效益比”,这种定义没有明确说明顾客价值所包含的方面。科特勒是从顾客让渡价值和顾客满意的角度来阐述顾客价值的。他认为。顾客让渡价值(Customer Delivered Value)是指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总顾客价值就是顾客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系列利益——产品本身的价值(产品价值)、购买过程中企业为顾客提供的服务(服务价值)、提供产品的企业员工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态度(人员价值)及产品和购买行为给顾客形象带来的价值(形象价值);而总顾客成本是在评估、获得和使用该产品或服务时而引起的顾客预计费用——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力成本。
大多数学者认为,顾客价值就是顾客感知价值。Mon,roe最早定义了顾客感知价值,他认为顾客感知价值等于感知利益(Perceived Benefits)与感知牺牲(Perceived Sacri,flee)之间的比率。Woodruff则认为。顾客价值是顾客在一定的使用环境中对产品性能、产品属性的表现以及使用结果达成(或阻碍)其购买意图的感觉偏好和评价。因此。顾客价值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主观认识,它既包括顾客的主观评价,又包括顾客的心理体验。
如上所述,大多数学者将顾客价值定义为顾客感知利得与顾客感知利失之差。顾客感知利得指顾客感觉到的收益总和,是顾客对于产品或服务的品种、价格、质量、服务、信誉、速度等要素的满意程度。而顾客感知利失是顾客感觉到的支出总和,它不只是顾客支付的价格,而是顾客在消费产品或服务整个过程中涉及的时间、金钱、心理等成本总和。这种定义与科特勒的让渡价值定义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不过他们在注意到感知得作用的同时,都没有深入考察顾客的认知作用。这些定义方便了企业的衡量。并且符合顾客理性假设,但忽略了顾客购买决策中的情感因素,重视顾客的经济价值而忽略非货币价值。这种价值主张仍然是基于顾客需求的,即假设顾客是价值最大化者,他们塑造出一个期望值并实践它。
2,顾客对企业的价值。这种角度主要是说明顾客所带给企业的经济价值,这也是现代企业更多关注顾客的原因。忠诚的顾客能够带给企业持续的利润增值,因为忠诚顾客重复的购买行为不仅增加了销售收入。还能成为企业的“传道者”,影响其他顾客的购买行为。因此站在企业的角度,顾客价值不仅仅是短期一次的交易的货币价值,而是长期的重复性的包含非货币的价值。
西方学者用“顾客终身价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来表示忠诚顾客在其作为企业顾客的购买周期内,对企业的贡献总值,不同产品或服务都有不同的“顾客终身价值”估计值。衡量顾客对于企业的价值有多种方法,科特勒等提出了根据潜在顾客和顾客对企业的价值,以销售收益作为判断的标准,将顾客分为白金顾客、黄金顾客、铁顾客和铅顾客,针对不同的顾客实施不同的战略。Dhar和Glazer利用证券组合原理来说明企业如何选择其顾客资产组合以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这些做法的目的主要是管理顾客的价值,以此来选择适当的顾客,并与之建立关系。
三、顾客价值的创造与积累
显然,上面的两种价值角度并不是没有联系的。如果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的提供给消费者超出预期的品质,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了真正的价值,则有助于提升顾客的忠诚,而忠诚的顾客又会不断的给企业带来持续的收益,形成良性循环。
但是很多人容易误解“顾客价值”的真正涵义。传统上关于创造价值的观点认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增加发生在企业端,企业在采购、加工生产、营销等一系列过程中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然后再交给顾客,而顾客则是被动地接受这种增值的。换句话说,企业战略的基础,就是找到价值链上合适的定位。
但是事实上,顾客并不仅是消极的接收者;相反地,是顾客而不是企业创造了价值。对于消费者而言。价值增加是一种内在活动(Internal Process),是利用企业的供给(产品、服务、信息等)作为投入物,通过与销售者交流从而创造价值。这种价值不是企业认为的价值,而是顾客自己定义的。增加产品用途和保持竞争力的价格都是很重要的,顾客经常对此也有期望,但真正的或者有意义的价值创造,只有在顾客认同这种改进增加的价值,并且因此感到更加满意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Maslow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有更高的心理需求满足需要。而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的企业已经不能凭借唯一的产品或服务获得超额经济利润,吸引并留住顾客,因为顾客有太多的选择机会。因此心理感受将是顾客选择、使用及评价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关键变量。
大多数学者都同意,顾客价值的驱动因素主要有顾客认知的收益和顾客认知的付出,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的时候,大多数企业仍然将焦点放在了经济性或货币性的价值,因此企业之间很容易陷入恶性的价格战。同样,尽管很
多企业都认知到服务的重要性,然而一厢情愿地提高服务水平,未必就可以留住顾客,因为服务的价值是由顾客所决定的。唯有先设法了解顾客心中的价值,并针对顾客价值提供产品和服务。才能有效地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何种程度。
所以,要了解顾客价值,就必须了解顾客心理,包括购买前、使用中、使用后和再次购买等不同情境中的心理状况。因此探索顾客的认知空间,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四、基于需要的顾客价值理论
1,价值的维度。在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中,价值被认为是驱动大部分消费者行为的关键因素,因此关于消费者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与价值的辨别和测量相联系的。其中,价值表(List of V-alues)被广泛的运用测量于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中。LOV包含了九种价值:归属感、兴奋、生活愉快、良好的人际关系、自我实现、受到尊重、成就感、安全和自尊。Homer和Kahle利用因子分析得出:价值表中的九个因素可以归结为三种价值——外在价值,包括归属感、受到尊重、安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内在价值(Internal Value)。包括自我实现、成就感、自尊和兴奋;兴奋价值(Fun/Excitement Value),主要是生活愉快。
而Kamakura和Novak利用价值图(Values Map),将价值分为三个方面:享乐主义(Hedonism),主要是生活愉快和兴奋;移情(Empa~y),主要包括良好人际关系和归属感:成就(Achievement),主要包含成就感、自尊和自我实现。这两种分析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这说明了对于这个层面的价值维度,学界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2,途径一结果链理论(Means-End Chain)。为了更好的定位产品或品牌,企业必须理解和衡量产品或服务对于顾客的意义。而途经一结果链理论建立了产品有形的属性与消费者个人需求(利益)和社会需要(价值)之间的联系。Vriens和Hofstede对属性(Attributes)、利益(Benefits)、价值(values)三者加以区别:“属性”是相对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产品或服务的实体特征,如价格、颜色、重量等;“利益”是不易被直接观察的产品或品牌的特征,它们可能是多种属性的组合和消费者使用的结果。如容易使用、舒服、方便等:“价值”通常是相对稳定的认知或信仰,如安全、幸福、快乐等等。
而消费者一般也会以这样的模式来感知价值,从产品的特定属性及其效能,到期望的使用效果。最后主观地得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因此企业在考察顾客价值的时候,必须采取逆向的推演,采取行动帮助顾客实现最高层次的目标。而这些终点价值(Terminal Values)实现的同时,也是顾客产生忠诚的时候。
3,基于需要的模型(Needs-Based Model)。有很多学者提出,企业要创造超过顾客预期的品质。提供不断的“惊喜”,使顾客达到真正的、超乎预期的满意。这样更容易达到顾客忠诚。科特勒曾经说过:“除了满足顾客以外,企业还要取悦他们”。绝大多数的顾客总是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他们在不满意(Dissatisfied)和满意(Satisfied)之间徘徊。只有一小部分的顾客是被激怒的(Outraged),同样也只有一小部分是愉悦的(Delighted)。传统的满足顾客预期的模型,假设顾客对于与企业互动有一个特定的预期。满足这样的预期,顾客就会满意。
但是,基于需要(Needs)的模型认为,顾客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消费者。人们首先追求更为基本的人类核心需要满足,其次才考虑到满足最为消费者的特定期望。所以企业应该关注并管理顾客的需要,深入了解顾客内心状态,特别是情感状态,由此发掘出愉悦顾客的机会。
4,基于需要的顾客价值理论。
(1)基于需要的顾客价值概念。需要(Needs)描述了基本的人类要求,这种要求不会表现出来,但是一旦这种潜在的要求得到满足的时候,顾客就会表现出对企业的满意、忠诚乃至于情感上的归属。
顾客价值是一个主观的、内在的创造过程。因此,了解顾客的心理过程,进而设法影响顾客认知、管理顾客需要,对于企业提高顾客价值、实现顾客忠诚。具有非常大的意义。Parasueaman指出,顾客从第一次购买,到短期购买再到成为长期顾客,他们的价值评价标准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抽象和全面,这种抽象和全面的标准,更加接近于顾客的基本需要。结合上面的理论。我们提出一个基于需要的顾客价值模型。
顾客对于价值的感知和创造,表现出一定的动态层次性,顾客首先会考虑特定产品的属性,在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总结产品或服务对于期望实现的贡献:最终,顾客会从内在需要出发。来考察是否将继续与特定企业发生关系。企业为了能够实施需要管理,必须先针对顾客进行相关的需要调研。然后才能响应顾客的需要,来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
按照企业为顾客价值创造提供投入的观点,顾客价值的每个层次,都包含着企业的各个方面的投入。如可靠性、高质量的产品、竞争性定价与生产能力、技术领先的创造性设计、高效的分销渠道、企业的道德和诚信、智能化的沟通等等。
在这些投入当中。顾客与企业之间建立的关系,将是最具有战略优势的。企业帮助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关系发展的过程,而关系本身也是顾客价值的驱动因素。因为关系与顾客价值一样都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而情感是关系的精髓。因此企业富有感情的交流和沟通,能够为顾客价值创造做出很大的贡献。这样做的优势还在于,忠诚绝对是需要情感投入的,所以从顾客需要的角度出发,能够更容易产生顾客忠诚。
(2)顾客关系与顾客价值创造。现在的企业已经认识到顾客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因为企业已经很难单纯通过产品的创新来保证持续的竞争优势了,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以顾客为焦点的战略来竞争,企业可以通过至少五种战略,来通过与顾客的互动而创造价值。已有的关于关系价值的研究,首先集中在关系的经济价值,然后是战略价值,最后是一些行为方面的定性描述。不过这些研究都是建立在顾客与企业的关系是一次性的基础之上的。Ravald和Gronroos研究了长期关系价值的意义,他们意识到了关系本身所蕴涵的安全、可信、可靠和连续性,并认为双方的信任是支撑关系的力量。但是并没有更为深入地讨论。
任何服务都包含着交换关系。顾客与企业之间存在着看不见的“心理契约”,这其中包括了信任感、反应度、交流程度、尊重、感情、理解等等。也就是说,顾客在与企业的互动中,带来价值的并不仅仅是所提供的核心产品或服务、技术表现,而是更根本的情感因素。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们需要赞扬、尊重。因此顾客价值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系价值,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情感,而情感层面的需要,决定了我们应该关注顾客需要(或欲望),而不只是表层的需求。总之,在强调家庭气氛,重视和谐,鼓励集体精神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人与组织的交换,是为了长久而稳定的社会关系,和满足关爱、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方面的需要。
五、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回顾了消费者行为学领域中,关于顾客价值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基于心理需要的顾客价值模型,有助于深化对顾客需要、顾客价值和顾客忠诚这一系列概念的理解。
公司内在价值 篇5
一、由于稳健性会计处理造成的资产价值低估
低估资产是指那些账面价值量较低, 而其变现价值量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量较高的资产。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稳健性原则记录和反映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 由于稳健性会计处理原则造成的可能被低估的资产主要有存货、固定资产、使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对外投资、研发项目成果等。
1. 存货。
一部分可能被资产负债表低估的存货是石油、建筑业以及其他生产畅销产品的制造业企业等待销售的产成品。石油、建筑业以及其他制造企业的产成品是以实际生产成本入账的, 而销售时要以远高于成本的市场价进行交易, 因此这部分产成品存货会按照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实现增值, 因此资产负债表上的这部分资产是低估资产。另一部分可能被资产负债表低估的存货是企业购进用于进一步生产产品的材料物资或商品流通企业等待出售的商品。虽然一般企业持有这部分存货的时间比较短, 但是不排除在持有期间这部分存货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如果在持有期间存货市场价格下降了, 根据稳健性原则, 企业要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把存货的账面价值调整到较低的市场价值上去。如果在持有期间存货市场价格上升了, 高于其账面价值了, 会计准则不允许企业调高存货的账面价值。因此, 资产负债表低估了这部分存货的价值, 产生了低估资产。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看不到存货价值升值部分, 那么这部分存货的价值评估就低估了企业价值。
2. 固定资产。
普遍被低估价值的资产应是已经增值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寿命长, 持有期间其价值发生变化的情况更多。比如, 企业囤积的土地与楼盘, 由于周边经济环境的改观, 土地和楼盘的价格必然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账面价值是企业收购土地、购买楼盘时支付的历史成本, 远远不能反映其现实价值, 如果不能发现这些低估资产, 将会严重低估企业的价值。
3. 长期投资。
一是企业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进行核算, 以摊余成本计量;二是使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所投资的这部分债权和股权随着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的改善, 其价值可能已经翻了几番, 但账面记录的仍是摊余成本或企业原始的投资成本, 远不能反映其价值。
4. 研发项目成果。
企业在实施现行会计准则以前, 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支出一般作为支出当期的费用处理。这样, 已经研发成功的项目成果, 仅仅以较低的申报等费用列于报表上, 其账面价值远低于其内在价值。
二、由于历史成本计价造成的资产价值高估
高估资产是指那些账面价值量较高, 而其变现价值量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量较低的资产。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价, 资产的现实价值有可能发生变化, 由此而造成资产价值被高估的主要有短期债权、纯摊销性资产等。
1. 短期债权。
由于存在坏账发生的可能性, 企业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等短期债权很难全部以账面价值回收, 可能收回时会低于账面价值。企业通过计提坏账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冲销了短期债权的贬值数额, 但是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大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或销售收入百分比法, 这难以恰当地反映债权资产的贬值。这是因为,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 均需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百分比。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企业对坏账准备计提的百分比不一定能够准确反映债权的贬值程度, 统一的一个或若干个坏账计提百分比忽略了决定债权质量的特定债务人的偿债能力问题。因此, 对债权价值的分析, 仅根据债权账面数据和坏账准备数字是不够的, 必须结合企业债务人的情况进一步分析。
2. 纯摊销性资产。
纯摊销性资产是指那些由于应计制原则要求而暂作资产处理的有关项目, 如长期待摊费用项目等。应该说, 除个别摊销性项目有可能包含对企业未来有利的资产性质的内容之外, 纯摊销性资产项目的主体并不能为企业未来提供实质性帮助, 没有实际利用价值。因此, 纯摊销性资产的实际价值趋近于零。
三、账面上未体现净值的隐形资产
账面上未体现净值的隐形资产, 是指那些因会计处理原因或计量手段的限制而未能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净值但可以为企业在未来作出贡献的“表外资产”。表外资产即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资产三个条件的隐形资产。隐形资产很多,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人力资源。
企业的管理层能力和高素质员工队伍等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一项无形资产。可是目前财务会计还难以将人力资源作为一项资产纳入企业资产负债表。例如, 比尔·盖茨无法出现在微软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
2. 品牌资产。
企业或产品以其悠久的历史、优良的质量或服务、诚实的信誉或良好的声誉为消费者所喜爱, 是企业很重要的价值来源。2010年7月《福布斯》发布世界品牌价值排行榜, 本年度世界排名第一的是苹果公司, 其品牌价值被评估为574亿美元, 也就是说, 苹果公司尚有574亿美元的无形资产尚未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来。
3. 重大销售合约。
重大销售合约也是一种隐形资产, 因为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也就是说, 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能形成资产, 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 销售合约只是企业的意愿或者计划, 这些销售合约的购买行为是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 目前尚未发生, 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只是一种隐形资产, 故不能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
4. 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和一次摊销成本的低值易耗品。
企业已经提足折旧仍然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在资产负债表上由于其历史成本与累计折旧相等而不能体现出净值。企业的建筑物以及设备、生产线等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企业正在使用的低值易耗品, 因为使用一次摊销法其成本已经一次摊销到费用中去了, 资产负债表上未体现其价值。这两类资产由于其对企业未来有利用价值, 因而也是企业的隐形资产。
四、由于会计准则规定而形成的潜在负债
负债项目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负债主要是因为:首先, 负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 是具有正面意义的行为。其次, 负债要求企业持续地偿还利息和到期本金, 一旦企业现金流不能支付这一部分义务, 企业就会面临资金短缺甚至破产的风险。在股份公司股东权益的价值评估过程中, 正确评估负债的价值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因为资产价值减去负债价值就是股东权益价值。
受会计准则规定的限制, 资产负债表很难完全充分地反映企业的负债水平, 需要发现和评估一些表外的潜在负债。与会计资产和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关系相类似, 负债属于一个很广泛的企业义务概念。企业的义务是指企业在将来可能需要付出经济资源来履行的责任。因此, 企业的义务降低企业的价值, 但是并不是企业所有的义务都表现为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 会计负债要满足三个条件: (1) 负债表明企业未来需要付出经济资源来履行; (2) 负债的确认在考虑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同时, 对于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应当能够可靠计量; (3) 引起这项企业义务的应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因为这三个条件, 一些潜在的或可能的企业义务没有被确认为负债并汇总在资产负债表上, 但这些表外的义务对企业的价值具有影响, 在一些特定行业中, 这些表外义务甚至可能对企业价值有重大影响,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必须加以考虑。比较重要的表外义务包括环境成本、或有负债等。
1. 环境成本。
对于像化工、电力、石油等企业来说, 在其正常经营过程中对周遭环境造成污染, 严重的可以使周围社区爆发疾病, 不严重的也会污染水源和土地, 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长时期不能恢复正常。这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需要在财务报表中确认未来可能发生的义务和潜在的负债。但是在评估或分析企业的价值时, 必须考虑这些环境成本, 因为它会降低企业的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大幅度提高, 法律系统对企业污染环境的惩罚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如果不考虑企业资产负债表没有披露的这些潜在负债和义务, 就很可能高估企业的价值。
2. 或有负债。
企业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对外提供担保、产品安全、知识产权等都会形成或有负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 企业在报表日如果有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在审被诉案件、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 需要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加以披露。但是充分披露未决诉讼、仲裁、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产权等形成的或有负债信息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当某种信息影响到了企业的持续经营状况时, 企业可能会选择保持沉默, 不披露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但这些尚未披露的信息会对企业未来价值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分析企业的价值时, 需要从各个方面搜集证据, 考虑或有负债对企业可能产生的损失。
总之, 作为企业价值评估依据的资产负债表还有一些缺陷, 它遗漏和排除了一些创造价值的经济资源和抵减企业价值的负债, 包括低估资产、隐形资产、高估资产和隐形负债等。因此根据资产负债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 应密切关注这些高估或低估的资产、隐形资产以及潜在负债, 评估他们对未来盈利预测的影响, 从而更好地评估出企业的实际价值。
摘要:本文基于企业内在价值是企业账面价值加上资产负债表上未能反映的隐形资产和潜在负债的认识, 阐述了根据资产负债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 应正确分析资产负债表中内在价值不等于账面价值的低估资产的隐形资产和高估资产的潜在负债等项目, 客观地评估企业的价值, 以降低投资风险, 提高投资效率。
关键词:账面价值,内在价值,低估资产,隐形资产,潜在负债
参考文献
[1].姜国华.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投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李培根.稳健原则与财务报表的改进.对外经贸财会, 2003;5
论行政程序的内在价值 篇6
关键词:行政程序,内在价值,正当性
一、行政程序内在价值的概念和必要性
任何程序都应当有一定的价值基础, 其中就包括正当性基础, 行政程序的价值是行政程序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其既包括行政程序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客观属性, 也包括人对行政程序的一种绝对超越指向, 可以将行政程序的价值基础分为外在价值以及内在价值两个层次:行政程序的外在价值主要是指行政程序所能够达到的某种好的客观效果。现在的问题在于, 忽略行政程序的内在价值, 而只是片面追求行政程序的外在价值。这有历史遗留方面的原因, 我国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理念上比较落后, 更多的执法人员注重对行政相对人的打击, 然而对行政相对人的保护却有欠缺, 导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僵化、肆意侵犯行政相对人权利。行政程序的外部控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序上控制行政权的行使, 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行政程序的控制问题, 也无法从根本上减少行政责任事件的发生, 控制行政程序, 应当充分关注行政程序的内在价值基础, 这既有利于克服行政程序外部控制方式的不足, 是行政程序正当性的基础, 也符合行政行为的规律, 符合行政程序集体道德决策的本质, 以下具体论述。
(一) 行政程序的内在价值可以弥补外部控制的不足
如前所述, 行政程序有外在程序与内在程序之分, 人们仅仅重视完善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 却往往对行政程序道德基础的不重视, 这实际上是片面的行政程序的外部控制方式, 其在控制行政程序方面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 行政权的扩张性使得单纯的外部控制力不从心。行政权是公权力的一种, 其天然的具有扩张性的特点, 行政权的扩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外部扩张。也就是说, 行政权管理范围和控制范围逐渐扩张。重视行政程序内在价值的核心内容有利于弥补行政程序外部控制的弊端:一方面, 虽然行政权在不断扩张, 甚至深入到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许多细节, 但通过强调行政程序的内在价值基础, 有利于从根本上督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关注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关注社会公共利益, 尤其是在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自由裁量时, 行政程序的内在价值基础更能够督促其关注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财产权益, 这有利于避免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僵化执法, 从根本上避免和减少行政责任事件。另一方面, 关注行政程序的内在价值基础有利于保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积极履行其职责, 保障行政权顺利的实现。从规范效果上看, 行政程序的外部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行政权侵害个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但却无法从根本上真正促使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积极履行职责, 而行政程序的内在价值却能弥补这一点, 则内在价值的理念有利于使工作人员在为行政行为的过程中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积极履行其行政职责, 避免僵化执法, 保障行政权功能的实现。
(二) 行政程序的内在价值是行政程序正当性的基础
行政程序的内在价值是行政程序正当性的基础, 一方面, 行政程序的内在价值是行政程序内在要求的表现。行政程序的内在价值能够保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为行政行为时, 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在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时, 始终以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 从而保障行政权功能的实现, 因此, 从这一意义上说, 行政程序的内在价值能够体现行政程序的人文主义精神。另一方面, 行政程序的内在价值很容易使人们对行政程序达成共识。
(三) 行政程序的内在价值是集体道德决策和现代程序的本质要求
行政程序本质上是一种集体道德决策, 传统伦理学仅关注个体决策, 因此, 并不存在所谓的道德分歧和利益冲突问题, 因此, 也就不需要现代意义上的程序机制, 而对集体的道德决策而言, 由于参与者存在不同的利益, 道德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这才需要现代程序对该选择结果的妥当性提供保障和基础。
二、行政程序的内在价值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
行政程序内在价值的核心应该是以人为本, 坚持每个行政程序参加者的主体性, 尊重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特别是人格尊严, 不仅如此行政程序更应当以行政参与者个体基本的尊严要求为目标, 不能将行政参与个体视为行政行为的客体, 尤其是行政相对人的保护, 主要原因在于:第一, 从行政程序的运行过程来看, 行政程序表面上是一种程序的运行过程, 但行政程序的本质上是行政程序的各方为自身利益博弈的过程。行政程序的本质要求在行政程序中, 行政程序的所有参与者之间不仅仅是隶属, 还有行政行为的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要相互理解和尊重, 在行政程序运行中应始终尊重行政相对人的意志和人格尊严。毕竟人的尊严是个人享有权利的基础。第二, 现代程度核心价值的基本要求。现代程序的核心价值在于限制权力的任意扩张, 保障个体的权利。现代程度核心价值同样是行政程序内在价值的核心, 亦是行序正当性的基础。第三, 行政程序内在价值的本质体现在对保护每个个体主体性和尊重人格尊严。在行政程序运行的过程中, 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与行政相对人会产生语言和肢体的交涉, 行政程序的运行效率极大程度上依赖于两者的交涉的好坏。如果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尊重个体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那么就行政程序的交涉性而言, 行政程序是就能较好的进行下去。因此, 行政程序的本质也要求行政程序的内在价值核心主要内容是以人为本。从外在要求看, 行政程序应当符合如下基本要求:首先, 行政程序应当具有公开性。除法律有特殊规定的情形外, 行政程序的运行过程应当公开, 接受人民的监督, 行政程序公开不仅有利于减少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寻租行为, 预防部分工作人员的行政不作为或故意越权的行政行为。同时, 行政程序的具有公开性也是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以及社会公众行使知情权的前提。行政程序的公开性也是人们认可行政程序正当性的前提。其次, 行政程序应当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的特点。其实不仅仅是行政程序, 其他法律也应具备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法律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是人们可以依据法律进行正常生活的前提, 也是法治区别人治的主要特点。行政程序的稳定性有利于为行政相对人对自己所受到的行政行为做出合法的预判, 排除人们对生活不确定性的担忧, 自由地投入到社会生产生活中,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公众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行政法律法规和程序规则的修改应当应当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不能肆意更改, 修改后的法律应该及时的向大众公布, 并设置合理的生效时间, 尽量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合理的预期。从内在要求来看, 行政程序应当具有程序的过程性和可互动性的特点, 即应当满足以下要求:一方面, 行政程序应当具有非强制性的特点。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行政行为时, 工作人员应当让行政相对人充分表达其意愿, 尊重其主体资格和人格尊严。相关的行政决议可能会对相对人的人身、财产权益构成一定的限制, 其具有强制性的特单, 但行政程序本身则应当具有非强制性的特点, 尤其是相关的行政行为可能限制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财产权益的情形下, 应当允许行政相对人提出相关的质疑, 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也是程序过程性和可互动性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 行政程序应当具有可行性和可申诉性。行政程序应当以一种人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运行, 即行政程序在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设置上应当是合理的, 应当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陈述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权利。体现以人为本的内在价值的行政程序理应使个人的基本权利免受不正当的妨害。
参考文献
[1][英]威廉·韦德.行政法[M].徐炳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93.
山西省炼焦精煤的内在价值分析 篇7
关键词:焦炭,炼焦精煤,价值分析
近年来,国内经济持续低位运行,煤价一降再降,尤其是稀缺炼焦精煤的价格呈现极不寻常的态势,为此很有必要探索炼焦煤的内在价值, 从而体现真实价格水平。
1炼焦关注的指标
在煤—焦—钢产业链上,炼焦精煤的主要用途是炼制焦炭供高炉冶炼使用。随着技术的进步, 高炉冶炼对焦炭质量的要求发生着变化,焦炭生产、炼铁经济性及效率对炼焦原料煤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1.1高炉技术发展对焦炭质量指标要求的变化
高炉大型化具有生产效率高、降低消耗、节约人力资源、提高铁水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等突出优点,已经成为炼铁生产的趋势。国内外高炉生产实践证明,高炉越大,喷煤比越高,对焦炭的质量要求越高。不同容积高炉对焦炭质量的要求列于表1。
传统的焦炭质量指标只关注灰分、硫分、挥发分、抗碎强度(M40)和耐磨强度(M10)。随着高炉冶炼技术的进步,高炉大型化、喷吹粉煤技术和精料技术的应用,使焦比大幅度下降,焦炭在高炉中停留时间加长,其料柱骨架作用更加突出,这就要求焦炭的化学指标、冷态机械强度和热态性能均应提高,尤其是反映热态性能的反应后强度(CSR)和反应性(CRI) 应达到较高指标, 以弥补焦炭在高炉中停留时间延长带来的碳溶反应加剧的问题。因此,CSR和CRI指标的重要性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中越来越得到凸显。
1.2高质量焦炭对炼铁过程经济影响
焦炭质量是高炉炼铁极为重要的因素。焦炭在高炉内的作用,最早的认识是三个:还原剂、 供热及骨架作用。后来增加了渗碳作用。随着高炉大型化发展,近些年又补充了充填炉缸的作用(即活跃炉缸,提高炉缸的空间系数,使高炉休风后易恢复炉况)。
对高炉炼铁技术经济产生影响的各因素中, 炼铁精料技术水平的影响率占70%,高炉操作水平的影响占10%,炼铁企业管理水平占10%,设备因素占5%,外部条件(供应、动力、上下工序等)占5%。在高冶炼强度和高喷煤比条件下,焦炭质量水平对高炉指标的影响率为35% 左右。表2是焦炭质量变化对高炉生产的影响。
高质量焦炭是炼铁综合燃料比下降的重要支撑,表3是国内大型钢厂近年来高炉指标的变化, 说明焦炭质量对炼铁技术经济指标的直接影响。
1.3高质量焦炭对原料煤性质的要求
为炼制出高质量的焦炭,除了在炼焦工艺和操作上采用捣固炼焦、焦煤调湿、干法熄焦、优化配煤、优化焦炉热工制度等先进技术和手段, 也促进着相关行业人员对原料煤性质的深层次分析和研究。因而,对炼焦煤质量的要求,不仅考虑灰分、水分、硫分、挥发分、粘结指数等常规指标,而且关注镜质组反射率、基氏流动度、活惰组分含量、灰成分等更深层的内在指标,同时也更关注碱金属、P、Cl等微量有害元素对后续工艺的影响。
注:(1)3 000 m3以上高炉;(2)1 880~3 200 m3高炉
2山西省主要炼焦精煤品种的特性分析
山西省炼焦煤资源丰富,品种齐全,炼焦煤查明保有储量占全国炼焦煤查明保有资源储量的58.3%,居全国炼焦煤查明保有资源储量的第一位,而且品种优势突出,国内优质焦煤和肥煤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但是,查明资源储量利用率不高,探明资源储量少,经济可采储量少和优质炼焦煤资源稀缺。山西炼焦煤资源中比较适宜炼焦的资源大约在900亿t左右;粗略统计,低灰(< 10.0%)、低硫(< 1.0%)的优质炼焦煤大约占炼焦煤查明资源储量的12% 左右,而优质焦煤和肥煤仅占2.5%,资源储量本身不多,而开发利用方面,前些年无秩序的大强度开采更加剧了优质资源的枯竭速度。
山西省内炼焦精煤的应用劣势是近年来的灰分和硫分指标较以往有所增高,但是优质焦煤、 肥煤、1/3焦煤具有适宜的挥发分、偏低的磷分及碱金属含量,单独炼焦或配煤炼焦所生产的焦炭具有良好的热态性能,优势远远大于劣势,是市场不可多得的主力煤种。
2.1灰分、硫分指标有所增高
省内山西组煤层多为特低硫—低硫炼焦煤。 这部分优质资源多为地方中小型煤矿所有,经过多年的大强度开采,部分矿区资源已枯竭。随着开采深度的延伸和大规模机械化综采的使用,山西煤炭产品的灰分略有增高,硫分的增高较为明显,太原组煤层的硫分大多数在1.5% 以上,全硫组成中有机硫含量约占53%,脱除比较困难, 因此精煤硫分偏高,个别矿区的精煤产品硫分高达2.5%~2.8%。
2.2优异的炼焦性能
选取三个典型煤种的煤质、工艺性能指标和小焦炉试验结果进行具体分析,从表4中可以看出,山西省炼焦精煤的内在优势远大于灰分、硫分增高带来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磷含量低。三个煤的磷含量均很低。山西省大部分炼焦煤的磷分均较低,个别煤的磷含量略高,也在0.05% 左右,仍然属低磷煤的范围,原料煤较低的磷含量有利于在后续使用中降低钢铁的冷脆性。
(2)容惰能力强。主焦煤的基氏流动度在400~2 000 ddpm之间, 肥煤和1/3焦煤的基氏流动度在20 000 ddpm以上, 最高达到97 000ddpm,这样的煤种在炼焦过程中生成的胶质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透气性和热稳定性,塑性体温度间隔宽,对惰质组分具有良好的熔融能力,是配煤炼焦时优良的骨架煤。
(3)显微组分活惰比合适。三个煤显微组分的活性、惰性物比例非常合理,在炼焦时能得到高质量的焦炭。
(4)碱金属含量低。三个煤的碱金属含量均较低,单种煤所炼焦炭的碱金属含量也较低, 其中(K2O+Na2O)的质量分数在1% 左右,可以一方面减轻碱金属对焦炭反应性的正催化作用,另一方面减轻高炉的造渣负荷。
(5)单种煤及配煤炼焦所炼焦炭质量高。以上几方面的优异性最终表现在所炼焦炭的质量指标(见表5),即便是单种煤炼焦,所得焦炭的冷、热态强度均十分优良,其中焦煤、肥煤单独炼焦所得焦炭的反应后强度在74% 以上,反应性指标在17% 以下,单种煤单独炼焦能达到如此好的指标,说明其炼焦性能非常优异。
3山西省主力炼焦煤种在生产实践中的表现
山西省炼焦煤的优良特性在广大用户实践使用中得到了佐证,其合适的配用量可以在炼焦过程中起到中流砥柱和扭转颓势的作用,以下是三个使用实例。
3.1以鞍钢原料和配比为基础的同种煤替代试验
在单种煤炼焦试验之外,为进一步了解山西炼焦精煤在配煤炼焦中的作用,以鞍钢的配煤原料和配比为基础,用山西的典型煤种代表该配煤结构中的同种煤,进行小焦炉试验,所得焦炭质量对比见表6。
从表6中可以看出, 替代试验所生产焦炭的各项指标都优于基准方案,反应性降低了0.4%~5.03%,反应后强度提高了4.26%~7.13%,山西炼焦精煤在配煤炼焦中能显著提高焦炭质量。
备注:方案 1 :基准配比;方案 2 :山西的 a 焦煤同比例代;方案 3 :山西的 b 肥煤同比例代替原配比中肥。
3.2新疆艾维尔沟焦煤与山西焦煤同种煤结焦性能对比
表7和表8是新疆八一钢的数据资料,艾维尔沟2130焦煤和山西镇城底精煤是煤质指标和冷态强度十分接近的两种煤。根据八一钢生产实践,两种煤所炼焦炭的热态性能相差悬殊,2130焦煤所炼焦炭根本不能用于高炉生产。究其原因,是艾维尔沟焦煤的碱金属含量远高于镇城底焦煤,抵消了其外在质量指标的优异。
3.3柳州钢原料煤结焦性能对比
表9是柳州钢铁焦化用煤的煤灰成分及20 kg小焦炉试验焦炭的热性能。其中,矿物催化指数最低的是山西介休煤(矿物催化指数是表征煤或焦炭的灰成分对焦炭在高炉内溶损反应影响的评价指标),同样,焦炭热性能最好的是介休煤,经跟踪检测,配煤中使用10% 的介休煤,焦炭反应性降低2%~3.5%,焦炭反应后强度增加3%~6%。
4焦精煤价格对其价值的体现有待提高
商品的价格应体现其价值。目前的炼焦煤价格,主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常规质量指标(仅考虑了灰分、水分、硫分、粘结指数)来确定, 隐含在优质炼焦煤的很多价值未能在其中得到体现,价格与价值严重不相一致,具体见表10,炼焦煤的定价机制亟需改进。
优质炼焦精煤的定价原则不仅应体现优质优价,还应充分考虑其资源的稀缺性。据此,归纳确定炼焦煤的价格模型如下:
式中,M1为炼焦煤的常规性(外在)指标, 如灰分、水分、硫分等;
M2为炼焦煤的内在价值,包含资源的稀缺性及反射率等诸多深层次质量指标;
M3为市场供求变化因素。
定义的比值为炼焦煤性价比参数,来评价炼焦煤的优异性,当:
I > 1,为特优品质;
I = 1,为优良品质;
I < 1,为一般品质。
相同外在指标,在同一地区应用的炼焦精煤内在指标差异是价格差异的决定性因素。销售产品体现在外在指标和供求变化上,营销产品才能体现其内在本质优势和品牌效应。山西省多数炼焦精煤的I值大于1。
5结论
随着技术的进步,高炉炼铁对焦炭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炼焦原料煤的深层次质量指标要求趋细趋优,山西省优质焦煤、肥煤、1/3焦煤具有较低的磷含量,合适的活惰比,较低的矿物催化指数,在配煤炼焦时能够有效提高焦炭的冷、热态强度,这些内在优势是不可多得的, 理应优质优价来进行体现。深入研究这些内在价值因素,不仅可以对用户在高效、经济利用方面起到指导作用,还能为生产者科学认识自己产品的内在品质从而提升市场价格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稀缺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刘虎才,冯静,蒋建伟,等.焦炭强度的影响因素探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5(4):46-48.
[2]曹代勇,黄岑丽,袁文峰,王红冬.山西炼焦煤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08,9(11):1-4.
[3]陈鹏.中国煤炭性质、分类和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周师庸.炼焦煤性质与高炉焦炭质量[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5]王维兴.我国炼铁技术现状及对焦炭质量的要求[J].中国钢铁业,2011(1):13-17.
[6]孟庆波.采用配煤炼焦新技术,稳定提高焦炭质量[A].高炉炼铁用焦炭治疗技术研讨会文集[C].北京:2007.
公司内在价值 篇8
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是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实现审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根本途径。而决定审计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是审计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水平。科学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水平,对于促进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审计工作上水平、上层次,切实推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项目审计质量的高低是能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关键因素
审计监督的目的是通过富有成效的审计活动维护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秩序,维护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提高管理层的执行力,服务于企业管理层经营管理决策活动。审计部门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而决定审计部门“有为”“有位”的恰恰是审计质量水平的高低。
(二)审计项目质量是推动审计的根本途径
目前,企业发展对内部审计的总体要求是向管理审计转型,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审计目标由发现型审计向预防型审计转变、由符合型审计向增值型审计转变,审计职能从监督为主向监督与评价相结合转变。但在总体发展上,我们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处在转型期,与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相比,在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上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利用程度和效果。
(三)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是审计监督基本要求
揭露和查处问题是审计的立足之本,是审计的第一要务。审计工作必须做到成为领导决策的外脑,成为企业管理方面的咨询专家,成为维护企业经营管理秩序的“卫士”和“保健医”。从这个意义上讲,审计项目质量是一切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达到审计监督目的的基本要求。
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审计工作中实践中,对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梳理,感到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在五个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一)审计人员责任感、质量风险意识不强
随着企业内部审计监督领域的拓展,审计覆盖面的扩大,审计项目越来越多,完成审计任务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存在人员少,任务重的压力,在部分审计人员中抱有“为完成任务而审计”的应付思想比较突出,审计风险意识淡薄,质量意识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审计质量要求。一些审计人员审计责任感不强,只求完成任务,不顾审计质量,表现为“重完成任务、轻审计质量”,造成实施的审计项目多,审计效果不明显,这些客观因素都不同程度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提高。
(二)审计队伍素质不适应工作需要
一些审计人员业务知识不熟练,专业水平不高,对被审计单位工程、财会人员作弊看不出、拿不准、识不破,必然会使其违法乱纪问题蒙混过关,加大审计风险,降低审计质量。一部分审计人员对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不全面,知其一,不知其二,对相关的行业规章及其政策规定平时不注重收集和学习,待到审计碰到问题后,有的回避疑点,轻易绕过,有的临时抱佛脚,现学现用。
(三)审前准备工作不充分
一是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了解太少。二是忽略了制定审计方案时的前置工作。如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后,未对所取得的被审计单位财务、经营管理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分析工作不充分。三是审计方案过于简单。计划内容不详细,分工不合理,对审计工作缺乏指导作用。四是对审计的目的不明确。对审计后应该达到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效果没有十分明晰的思路,要求十分模糊。五是审计方法不当。审计方法运用不当或方法单一,抓不住审计重点,找不准问题隐藏的领域,泛泛而审,虽然下了功夫,但顾此失彼,审计查得不深不透。六是审计定性不够准确,审计证据的收集、底稿编制缺乏严格的程序要求,随意性大。审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审计报告质量水平差强人意。
(四)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
一般而言,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计计划制度、现场作业标准、审计底稿复核制度、审计报告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但存在着对项目质量仅规定原则性标准,对项目的质量指导性不强,缺乏操作性,同时配套的审计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所有这些都严重的制约了项目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五)审计质量管理考核力度不强
在项目组织上普遍存在重形式、轻落实的现象,尽管制定了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但在实际执行中水分大,检查落实少,实际流于形式;重审计实施、轻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审计实施与审计方案“两张皮”,造成审计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影响审计质量;重单项,轻全面,对影响比较大的单个项目质量抓得紧,而对全面的项目质量控制工作做得不深不细,随意性大;重经验,轻制度,审计人员习惯于凭审计经验和专业判断处理问题,人为因素大,不善于运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进行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重实施,轻研讨,满足于一般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的执行,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三、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措施
为克服上述问题,应考虑在制度体系建设、采用先进审计手段、建立责任考核机制等方面推动审计质量的提高。
(一)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
通过制定“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实施制度”实行全方位的项目质量控制,用制度来控制审计质量,同时对审计项目质量实行闭环管理,确保质量准则的贯彻落实。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对项目组的审计人员进行科学的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确立责任追究制度,构建与新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1. 抓好审计方案的制定工作。
针对在实际工作中方案制定存在的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不搞审前调查,特别是对那些年年审计或者多次审计过的单位和项目,认为情况熟悉无须调查。二是虽搞调查但蜻蜓点水不深不细,只了解一些基本的人员、机构和财务状况,而具体到资金流向,财务管理方式,有哪些重大投资和特殊开支等情况,则了解得不够具体和深入。三是审计方案简单、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差,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审前调查和编制方案,既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的问题,在工作中要不断强调审计方案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中起着“龙头”作用。强化审前调查是编制好审计方案的基础。在制定审计方案过程中要重视审计前的调查工作,并注意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收集整理工作,同时做好对被审计单位的审前调查工作。
2. 抓好审计底稿的现场编制工作。
审计工作底稿既要记录审计人员的工作过程,又要记录审计的主要成果和查出的重点问题。不同会计账项的审计往往由不同人员执行,而形成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时必须把不同人员的审计工作有机联结起来,而这种联结必须借助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人员所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和所作出的专业判断,都完整地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审计工作底稿理当成为审计结论与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3. 高度重视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审计报告编制和提交工作。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情况和结果的集中反映,他应该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是下级审计机关向上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项目结果的文件。二是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结论的方式。在工作中,要采取加强审计报告的三级复核,明确责任,实行层层把关制度,加强审计意见的操作水平,切实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水平。
(二)加强先进审计方法的推广
1. 在理论和实践上加强对先进审计方法的吸收和推广,推进审计质量水平的稳步推广。
要立足于认真总结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经验,吸收民间审计和其他企业先进审计思想和有益做法,总结整理出指导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既明了又实用的常用审计方法,用于指导审计实践活动。
2. 加强成果的综合分析,不断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抓住审计发现问题的本质。要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映出问题最核心的、最本质的东西。二是提高分析研究的综合性。加强问题分析的广度和深度。三是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审计揭露和反映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整改,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堵塞管理漏洞,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三)落实责任追究制,保证把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要通过制定审计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使审计人员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有制度约束。目的是解决审计监督的求真求实问题,解决审计人员不作为、不负责,甚至玩忽职守、弄虚作假等问题,大力提高审计监督的执行力。落实对审计人员的责任追究问题,进而增强审计人员的危机感,提高审计监督质量。
(四)在项目的组织上注意解决好“三个环节”
1. 要解决“如实报告“环节。
他是对审计人员的最基本的职业操守要求。审计人员要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如实汇报,同时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和措施。
2. 把握好“整改落实”环节。
抓好审计问题的整改,做好后续审计跟踪工作,对重大审计问题,审计人员要跟踪到底,查明审计决定是否得到执行,审计意见是否得到落实。完善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备案制,要对审计问题的整改和落实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控。
3. 把握好“用好成果”环节。
加强对审计成果的利用水平,通过审计活动衡量和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通过上述措施的建立和推行,切实推进企业内部审计总体工作质量的提高,推动审计工作水平上一个崭新的层次,为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必将起到良好的核心作用。
摘要:科学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水平,对于促进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审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现阶段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加强先进审计方法的推广;落实责任追究制,保证把质量控制落到实处等措施。
公司内在价值 篇9
一、 心灵自由的内涵与价值
高中新课程方案,力求凸显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这里所说的“人才”,高中新课程方案对其质量标准已经作了明确的表述。而其中的“社会责任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于增进个人的幸福与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最具特殊的意义。
笔者常常在想,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心灵僵固,缺乏独立人格的人,能够思接万仞,神游八极吗?能够对社会的瞬息万变作出恰当的应对吗?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吗?会有多强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所以,不能不说,强烈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旺盛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虽然十分重要,但都仅仅是花或果,而其根与本是人的“心灵自由”!可见,人的“心灵自由”应该成为我们高中课改内在的价值追求!课改成果最终应该反映在学生思想的解放与心灵的自由之上。
爱因斯坦说得好:“社会的健康状态取决于组成它的个人的独立性”和“个人之间的密切的社会结合”。正如与怀疑精神密切相关的是批判精神一样,与独立性密切相关的则是心灵的自由(或思想自由)。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强调的是一颗纯洁的、开放的、真诚的、不怀成见、求真尚美的心;老子也说,要“复归于婴儿”,因为,只有婴儿才不被世俗的功利宠辱所困扰,无私无欲,纯朴无邪,天真好奇,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爱因斯坦就是这样始终保持着赤子之心,即使到了他的晚年,他也没有泯灭儿时的个性,强烈的好奇心与丰富的想象力伴随其一生。爱因斯坦的成功与其保持着高度的“心灵自由”是密切相关的。
心灵自由关乎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进步,已为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所证明。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改革开放的动力是什么?是解放思想!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促进了大发展,每一次大发展也都伴随着思想大解放,每一次思想大解放又都伴随着全社会创造力的提升和独立人格的增强。而每一次的思想解放,并不总是实事求是的,可是,这正如学飞的雏鹰从云遮雾障的远方回归到现实家园时,可能要走过无数的冤枉路,但这“试误”的过程本身就是成长的过程,就是获得更大程度的“心灵自由”的过程。中国的社会、中国的教育要继续获得大发展就要有更加充分的“心灵自由”,只有少一些条条框框,少一些担惊受怕,少一些独断专行,才能多一份激情,多一份想象,多一份创意,多一份闯劲,才可能使更多的人“能干事、干大事、干成事”。
二、 心灵自由的动力与标志
走向“心灵自由”的动力是什么?我们照样可以从爱因斯坦那里找到线索。在爱因斯坦看来,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他们费尽心机所追求的目标是庸俗的,甚至是可鄙的。他认为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的作用。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他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处世思想:“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可见,怀抱感恩之心和建设美好社会的责任感,是走向“心灵自由”的重要动力。毕竟,自由意味着责任的担当而不是我行我素、放任自流。
当然,我们不能期待学生个个都能成为爱因斯坦式的人物,但是却可以希望学生人人都获得心灵上的自由。因为,它是人的创造力与独立性的重要源泉,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力量。可以说,“心灵自由”是人的天性,而我们后天不当的教育,有意无意中给人的天性套上了一层又一层无形的精神枷锁,从而降低了心灵自由度。高中新课程就其内涵而言,是为被“遮蔽”的心灵“去蔽”,试图重新恢复人的“心灵自由”。因此,在高中课改进程中,我们不能不时时检讨,我们学生的心灵是否变得更加自由了?因为,“心灵自由”将意味着创造力的提升和独立人格的增强,它必定优化我们的国民的个性,并增进个人幸福。
如果人们获得了真正的“心灵自由”,就能在不断地、流畅地进行着“自我对象化”与“对象自我化”过程中,实现主客体的融合,从而使想象力与创造力喷涌而出,而“自我对象化”与“对象自我化”本身就是高级而能动的学习过程,自然会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从而表现出杰出的自尊、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独立品格。我想,能否使学生更好地获得这一独立品格,是衡量高中新课程成败的一块试金石。
必须声明,这里所说的“心灵自由”指的是获得思想解放后的心理状态。“心灵自由”并不是爱因斯坦、爱迪生等著名科学家的专利,当年在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中遭受非人待遇的维克多·弗兰克也是依靠其“心灵自由”发明了“意义治疗法”的。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许多人经常获得“心灵自由”的高峰体验,此时人们会感觉到内心敞亮、茅塞顿开、新思路新点子层出不穷,有空前的自信和做不完的想做的事。因此,可以断定,就连善良诚实的、靠勤劳与智慧发家致富的老农身上也同样可以看到“心灵自由”!“心灵自由”只是对于人的天性的回归和智慧的激发!所以,“心灵自由”与喧嚣一时的“自由化”是截然不同的,更不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代名词。
三、 心灵自由的困境与前景
高中新课程试图通过领域的完整与模块的必修,来保证教育的基础性与均衡性;试图通过丰富的模块与选学的机制,来兼顾多样性与选择性。基础性与均衡性并非新课程所独有而是对旧课程的调整与改进,而多样性与选择性才是高中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可是,不能不说,尽管多样性与选择性对形成“心灵自由”确有帮助,但是光靠“多样性与选择性”恐怕难以担当培育心灵自由的重任。甚至,如果是有形无实的“选择性”,将会使师生的心灵更不自由!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在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只是按方捉药式地设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只是有形无实地表演“自主、合作、探究”,“心灵自由”的培育将无从谈起。
作为有良心的校长,我们时时感受到来自上下、左右、内外的强大压力,使我们常常因为不得不弱化对师生“心灵自由”的关照,而去强化对升学率的追求而感到羞愧和痛苦!可见,要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追求“心灵自由”这个深层次的价值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学生现实的考虑与社会世俗的压力,迫使你去追求“眼前的分数”而不是“心灵的自由”。问题还不止于家长与社会的压力,有时反教育的行为是来自于政府部门!如果教育行政部门还在给学校下达高考指标,如果政府行为未能规范化,学校办学未能自主化(当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前提下的自主化!),校长的手脚就将被捆死,当然就谈不上心灵自由,而一个心灵不自由的校长,又如何去谋求教师的心灵自由,而心灵不自由的教师又如何培养出心灵自由的学生?如果没有形成“鼓励冒尖、允许落后,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又如何去培植心灵的自由呢?可见,心灵自由的培育是需要全社会宽松、宽容的文化氛围的。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不能忽略根本性的价值追求的。高中新课程推进如此艰难,从某个侧面看,正好反映出教育界人士普遍缺乏“心灵自由”!因为,思想僵化者必定天然地拒斥新生事物,而高中新课程先进理念的贯彻落实却需要借助创造性劳动,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通过源源不断的“教育创新”来解决,所以,需要经常审视我们的教育是否妨碍了“心灵自由”。如果我们在高中课改过程中,感觉到师生的精神变得更加紧张,心灵变得更加僵固,身心变得更加疲惫,那么,无论是教育长官还是学校校长,只要尚存文化的自觉,都要进行认真的反思与及时的整改,努力消除这一远离“心灵自由”的状态。尽管我们的基础教育要达到“心灵自由”还必须走过十分漫长的布满荆棘的道路,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是认定了“心灵自由”的特殊价值,随着高中课改的深入推进,我们一定能让更多的师生获得更大程度的“心灵自由”,从而为全民族的思想大解放与社会大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 心灵自由的培育与呵护
“心灵自由”需要精心培育与呵护。如果能让考生对于自己的高考成绩享有高度的隐私权,那么学校与师生就可能不再被异化成赢取考分的工具;如果能以讲述故事的方式来揭示深奥的科学原理,就必定能唤起学生高度的情意投入;如果能用生活化的语言或事例,来阐释严谨的逻辑关系,就必定能使枯燥的推演变得生动活泼;如果能以隐喻的方式来讲述明晰的道理,就必定能创造更大的想象空间而扩大视野;如果能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来讲述严谨的科学,必定使课堂迭宕起伏而丰富教育的意蕴;如果能把学生当作“未完成的存在”而拥有更大的容错力和博大的宽容心,那么就必定使学校变成了允许犯错误也欢迎改正错误的“安全地带”;如果能够保证每天下午三点之后就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就必定会激发更多学生在更广阔领域上的内在潜能;如果教师能在每节课上都能留下哪怕五分钟时间给学生提问,必定能激发求知欲而打开智慧之门。当然,提问的热情是需要精心呵护的,不管在教师看来是多么幼稚可笑的疑问,都给予中肯的鼓励、认真的解答。仅仅就语言表述而言,高明的教师就是这样,他总能轻松自由地地借助“常识性表述”,来支持“科学性表述”与“哲学性表述”,从而使自己的表述既纵横捭阖、收放自如,又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上述这一切,都能润物细无声地涵养并培育着师生的“心灵自由”。
当然,追求“心灵自由”并不是不要纪律,恰恰相反,需要有严明的纪律!如果集合时下了“立正”的号令,就得做到白刃交于前、泰山崩于后,照样岿然屹立,真正能做到动静分明,那么就能有可能创造放飞“心灵自由”的和谐空间。只是,我们要时时提防,不能让纪律成为扼杀“心灵自由”的帮凶,而要让纪律成为“心灵自由”的守护神!
肖川的文章文字清新,意蕴深刻,同时他还善于以小故事来隐喻大道理,展示了充分的“心灵自由”。他曾经讲了一个“木匠的故事”: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他的雇主承包商说他不想再盖房子了,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承包商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便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而易见的是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后,雇主来看房子。他把前门的钥匙交给木匠。“房子归你了,”他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很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做事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了。
故事就是这么简短而又平常,但肖川先生话锋一转就揭示了一个大道理:“我们也是一样。我们每天都在书写我们的人生,往往并没有竭尽全力。那么我们也会吃惊地发现我们将不得不住在我们自己建的房子里。如果我们可以重来,情形就会大不相同。但我们无法回头。你就是那个木匠。每天你钉一颗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有人说:‘人生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你今天做事的态度和所做的选择,筑成你明天要住的‘房子。要用心建哟!这个故事的寓意: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事的态度。”这种教育的效果,肯定比直白地说“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不努力工作,将来一定会后悔的”要强过千百倍!因为,这很好地关照到了听者的“心灵自由”。
总之,学生的“心灵自由”应当成为高中新课程实验内在的价值追求!
公司内在价值 篇10
一、物理实验进行课题化改造的必要性
常规的物理实验在开放性、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等方面的力度不足, 限止了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功能。至少存在着下面几方面的缺陷:
1. 常规的物理实验过于“现成”
所有操作环节都是根据书本知识和教师教学来完成的, 基本上是为了完成实验而实验, 是一项任务性的工作。而真正的实验价值在于遇到问题如何去设计实验, 需要什么器材, 如何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等。
2. 常规的物理实验太注重规范性, 缺乏自主性
常规的物理实验如何操作在教材中非常明确, 即使不明确, 教师也会非常强调如何操作, 注意事项是什么, 结果数据如何处理等等。完全失去了实验探究问题的本质价值。学生实验完全相当于机械操作员, 无非是生产的零件好话的区别, 根本没有自主性和主动性。又由于实验试题也出的是如此规范, 导致实验教学出现了一钟怪异的现象:许多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去做实验, 而是“讲实验”, 让学生记住实验要求的所谓“标准”, 以达到应付考试的目的。
3. 常规的物理实验过于封闭, 缺乏开放性
常规的物理实验, 有明确的实验目的, 以完成既定的任务为标准来衡量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不需要研究不属于实验内容, 但与实验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其它相关问题。事实上在研究实际问题时, 方方面面会涉及到很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如果从教学价值的角度来分析, 这些知识和能力可能会比实验内容本身更具有意义, 但传统的物理实验显然没有从这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因而使得它的研究内容过于集中在既定的内容上, 使研究的内容缺乏开放性。
4. 常规的物理实验过于纯化简化
在探究物理问题时, 往往会牵涉到各类不可忽略的实际因素, 如各类阻力、气温、湿度等影响, 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性。而现有实验都忽略了次要因素, 仅仅是为了达到某个结论而进行的实验验证, 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而实际上在研究实际问题时, 一些次要因素往往会决定成败的关键。
综上所述,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 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不大, 从课题化改造角度提升物理实验的内在价值是很有必要的。
二、对物理实验进行课题化改造的策略
那么物理实验如何进行课题化改造, 才能真正体现物理实验的内在价值呢?我们觉得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 开放实验的设计是体现实验内在价值的前提
(1) 让学生了解隔离仪器的功能和理解各类仪器的工作原理, 这是开放实验能实施的关键
(2) 以问题形式为前提, 商讨实验方案, 选择实验仪器, 这是开放实验实施的重点
(3) 根据方案确定步骤, 这是开放实验实施的难点
(4) 具体操作, 商讨一些次要因素的解决办法, 这是开放实验过程性完善的要点。
如“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 教师完全可以设计一些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商讨实验设计和操作。
(1) 决定电阻率的因素由哪些?
(2) 需要测哪些物理量、用什么仪器
(3) 这些仪器如何有机的结合使用, 电路如何设计
(4) 有哪些因素会对测量结果有影响, 如何解决
实际结果是少数同学对电路的设计是正确的, 大部分学生电路设计存在问题, 对一些数据的读数和处理也存在不小问题。
(5) 交流实验成果, 进行点评。
通过交流、点评, 很多同学意识到了该实验的一些注意环节。在近1年的各类测试关于电路设计实验试题统计中, 学生错误率明显比其他班好。
我认为, 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和考试目的角度来讲开放实验一定比现成的机械模仿要好得多。只有开放实验的设计, 突破教材中给定的实验方案, 学生的自主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真正体现实验内在的价值。
2. 开放实验的研究范围
(1) 把实验的研究内容拓展延伸
对同类实验进行拓展延伸, 使学生在同类实验中有更多的知识、能力的历练, 从而更具思维的广度性。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 我们可以延伸跟多的同类测量性的实验。如“测量电阻丝、半导体、光敏电阻等各类电子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2) 注重实验的研究方法的迁移用以解决新的问题
高中物理有许多物理实验的方法是相同的, 如在探究桌面产生弹力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测万有引力常量均利用了微观放大的方法。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完成某个实验的同时能更多的让学生来探究同类研究方法的物理实验, 这不但能有效地丰富实验的研究内容, 更是为学生提出了一个十分合适的研究课题。对培养学生实验的情感有很大的作用。如在完成“测量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后, 是否让学生再完成测量各类透明物质的折射率, 如三棱镜、半圆柱形玻砖、透明树脂片等。
3. 开放实验仪器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许多新的仪器设备越来越多地走入我们的生产生活。如果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不加分析地排斥使用实验室以外的高新技术仪器, 一味地强调“土法上马”, “瓶瓶罐罐”做实验, 那么我们的学生以后如何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事实上, 一台新的仪器设备, 从对它不熟悉到能熟练使用的过程, 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这种学习的能力, 正是我们的学生以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但却却是这一点, 正是我们的学生, 甚至于我们的老师都缺乏的。因此在鼓励学生应用简陋的设备进行物理实验的同时, 也要十分重视鼓励学生积极应用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来进行物理实验。
如“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轨迹记录能否用更具现代科技的摄像、摄影、传感器来记录。
如“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能否利用示波器、传感器来记录数据等等。
开放实验仪器的选择, 不仅在实验情感上进一步得到提升, 更让学生学到了跟多的现代科技手段, 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意义深远。
4. 开放实验的组织形式
作为课题研究形式的物理实验, 原有的实验组织形式难以适应开放后的实验教学的需要, 所以我们必须开放实验的组织形式, 具体的来说, 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 允许学生有自由支配实验的的时间
(2) 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实验
(3) 以成立课后实验研究小组的形式,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性实验
5. 改演示实验为互动实验
演示实验对学生来讲, 从某种程度上更象教师的独角戏, 学生只是一个“看客”。如果我们把演示实验给为互动实验, 整个实验的环节交给学生, 那么是否更多的学生就是演员, 他会有更多的体会和历练。
如在讲电磁感应现象时, 很多教师基于教材给学生演示各类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 最后得出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学生只是被动的从看客的角度思考内在的本质, 如果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 让学生来演示各种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最终大家互相交流来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我相信学生的收获将是终生的。
6. 重视课后小实验, 让学生学以致用, 使物理实验更贴近生活
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课后小实验, 教材的本意就是要更多的体现物理实验的内在价值, 但大部分教师对这些课后小实验不够重视。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小实验是无数编者绞尽脑汁从学生的认知度出发, 又具备学生独立可操作性的角度思考设计到教材中的, 对于实验的原理、设计、材料和仪器的选用、实验的操作都可以是学生自主进行的, 这些小实验无论是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还是对学生学以致用和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7. 开放实验的评价
实验内在的价值并不是学生通过实验得到了什么结论, 更大的价值在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习得了什么。因此, 对实验的评价应是“重过程, 轻结果”, 至少应考虑以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
(1) 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对实验的兴趣和投入的情感态度是否有提升。
(2) 实验的思想与创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自己的创新或新的思考和问题, 能否提出新的问题或因素。
(3) 实验过程中相关能力训练的力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体会到了各种操作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的区分、能否处理各种次要因素和抓住本质知识进行归纳等等。
【公司内在价值】推荐阅读:
内在价值体系06-29
内在价值评估模型01-30
法律内在道德及其价值09-02
试论马克思的历史必然性与价值性的内在关联08-25
内在自然10-20
内在语言05-16
内在环境06-05
内在特色06-11
内在质量06-18
内在潜能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