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思考

2024-10-26

问题与思考(精选12篇)

问题与思考 篇1

一、我国的“评估”并非完全源于质量

翻开世界高等教育史就会发现, 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 无论是早期的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 还是此后世界各国相继出现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究其产生的原因, 无一例外都主要起因于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关注。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开始于1985年。1985年中共中央做出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评估问题。此后,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逐渐展开。但是, 从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历程来看,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并非完全因高等教育质量而起, 究其原因如下。

其一, 国外高等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开展高等教育评估在世界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 高等教育评估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重视, 除原来已经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的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以外, 许多国家纷纷出台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并开始对高等教育质量实施评估。在这一背景下, 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许多学者积极将国外的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介绍到国内, 推动了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实践活动。

其二,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的高等教育评估其目的主要在于, 恢复高等教育正常教学秩序, 保证基本教学质量。“文革”期间, 我国高等教育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粉碎“四人帮”以后, 我国的高等教育究竟能否担负起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重任, 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问题。因此, 在这一背景下,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了高等工程教育评价, 90年代中期对1976年以后新建的本科普通高校进行了合格评估。这些评价和评估对于恢复“文革”时期对高等教育造成的巨大破坏, 保证基本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其三,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的高等教育评估其目的主要在于, 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经过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恢复、改革与调整,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已经完全恢复, 全国高校都已具备了一定的办学实力。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 我国高等教育迅速由精英高等教育阶段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随之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担忧和质疑,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和议论的焦点问题之一。2003年始于这一背景下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无疑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社会各界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客观诉求。

其四, 政府主管部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政府行政部门必须改变以往的高等教育管理方式, 必须由指令性计划式的直接管理向规划、指导、服务等间接调控方式转变。从这一视角来看, 毫无疑问, 高等教育评估是我国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 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进行宏观管理的具体体现。

从上述四种原因可以看出,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既有国际评价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的影响;也有恢复“文革”时期被严重损害的高等教育秩序, 以及保证和提高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质量的诉求;同时, 还有教育主管部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

事实表明, 当下我国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这就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既有评估高等教育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功能, 同时兼具转变政府职能的功能, 这是我们认识和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时必须密切结合这一大的背景, 必须从多功能的视角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进行分析, 否则难免认识不清或出现认识偏差。

二、应正确看待评估中出现的问题

2007年以来“取消高校教学评估”之声不断响起。有人认为, “教学评估劳民伤财”, 因此, 建议取消评估。原因主要在于评估作假、形式主义以及铺张浪费。

如某大学教师反映:“离评估还有一年多的时间, 我们教师已经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了, 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造假, 把原本没有的规章制度造出来, 把原本没有的工作成绩造出来, 把从未改革过的教学改革成果造出来, 把从未搞过的学生座谈记录造出来, 把没听过课的听课记录造出来, 把没有过的教案、讲稿造出来……”[1]

与此同时, 还有的学校教师反应:“学生们‘为了学校的利益’也都轰轰烈烈地参与其中, 评估要求有3年的试卷、作业存档, 那就发动现在的学生答几年前的试卷, 写上别人的姓名, 老师还煞有介事地批改打分, 几年前的试卷因此诞生, 作业也是如此”。[2]

此外, 有人认为评估指标不科学, 分类评价有待完善;评估给部分高校造成极大压力, 流于形式难以避免;评估机构单一, 容易造成权力其中, 引发教育腐败;政府过分参与, 使得高校行政化等。

还有的认为:评估实质是政府自己评自己, 与教育评估相关的法律法规很不完善, 立法滞后;信息不完全导致评估准确性不高;信息不对称和‘寻租’现象的存在;从评估效果来看,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估颠倒了教学与评估的关系, 不是评估为教学服务, 反而评估成了教学的目的, 成了人们的负担。

那么,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呢?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属于后发外生型, 主要是学习国外的评估经验。应该说, 经过多年的移植、探索, 我国的评估工作在评估标准科学化、评估行为规范化及评估人员专业化等方面已逐渐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与此同时, 正是因为我国的评估属于后发外生型, 处于成长期和摸索阶段, 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还不十分成熟, 尤其是许多“洋为中用”的东西还没有很好地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大学文化相融合, 即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中西方文化冲突, 因此, 评估中出现和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可避免。

问题的关键在于,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这些既存的问题。实际上, 从评估的发展趋势来看, 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而且, 对这些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已经逐步、及时地做出了回应和修正。

比如, 针对有人提出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的问题, 在现行评估方案的基础上, 制定了医药类院校、体育艺术类院校和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的补充说明, 加强了分类指导。针对评估的公正问题, 在网站上公示学校的自评报告、整改方案和整改报告等材料, 加强社会监督, 实施“阳光评估”。此外, 对评估方法进行了改进, 将原来评估抽查近三年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以及试卷的做法, 改为只抽查近一年的。

至于评估中的做假问题, 从根本上说, 评估作假并非评估之过, 而是有些高校对教学工作重视不够的结果, 是有些高校教学工作不规范的结果, 是有些高校教学管理欠账太多的结果, 甚至是对教学疏于日常管理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一轮评估, 恐怕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漏洞至今也不会浮出水面。反思评估作假, 恰恰说明对高校进行评估十分必要和紧迫。作假固然应该批评、禁止, 然而更应该引起人们深思的是, 高校应该如何对教学工作进行日常管理, 并使之常态化, 而不是应对评估一时的应景之举。

通过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再评估”, 历史地看, 不容否认, 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取得了长足进展。与此同时, 也应该看到, 评估中还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如是否应该引入第三者评价的问题;如何处理他评和自评的关系问题, 等等。但这些问题和不足都是发展中的问题, 应该在发展中改进, 而不应因噎废食, 取消评估, 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三、不同国家应采取不同的评估模式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个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热潮。在欧洲, 1998年成立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的理事会, 并提议各成员国建立质量保障自治机构, 不仅政府, 包括公众和工商界乃至高等教育机构本身也纷纷开始关注和参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

英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加大了对大学的控制和管理, 在评估中通过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中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委员会这一中介组织, 实现对高等教育的管理。相比之下, 法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虽然是政府集权行为, 但评估机构独立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之外, 直接向总统负责, 不强迫高等院校接受其意见, 而只是证实大学运行机制不良的症结所在, 并提出建议。

与此同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的国际网络 (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 简称INQAAHE) , 并支持它组织了六次世界性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大会。据来自2001年班加罗尔举行的第六次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大会的消息, 世界上已经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质量保证机构。一些地区性政府、非政府组织, 如欧盟、亚太经合会议、各地区大学协会等, 都把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国际上还通过了旨在提高质量、学分互换和学历相互认可的《华盛顿宣言》和《曼谷宣言》。

在如火如荼的世界高等教育评估实践中, 逐渐形成三种模式:即大陆模式、英国模式与美国模式。[3]

大陆模式:政府对大学进行严格控制, 大学的自主权很小。大陆模式是指在西欧大陆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这些国家包括荷兰、法国、芬兰、瑞典、德国等。这些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政府对大学进行严格控制, 大学的自主权很小。

英国模式:大学的质量主要由大学自己负责。具体由学术专家进行评判。政府干预不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英国模式又称为学术团体自我管理模式。它起源于英国中世纪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完全脱离外部控制的思想。英国传统的质量保障模式的核心就是大学的质量主要由大学自己负责。

美国模式:评估由各级专门机构与民间组织发起, 具有非官方性和权威性。美国高等学校的质量评估不是由中央政府进行的, 而是由各级专门机构与民间组织发起。一方面具有非官方性;另一方面又得到政府的支持与认可, 具有权威性。这是其基本特征。它与其他模式的一个最大区别是, 它在市场机制中发挥作用, 政府在不干预学校自主权的前提下, 进行教育经费的分配;学校可以依据评估结果向政府提出自己的要求;社会可以利用评估结果选择学校、专业和毕业生。

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高等教育评估模式, 究其原因就在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与各国社会基本制度相一致, 作为高等教育制度之一的评估制度, 体现了国家社会制度的基本特点”。[4]比如美国, 市场力量是经济和社会活动最基本的调节机制, 国家干预较少、较弱;法国, 经济活动的国有化程度高、计划性强, 市场作用较弱;英国, 国家干预和市场共存。

就我国的国情而言, 类似于法国, 虽然市场经济已经建立, 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性的东西并没有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 计划性仍然发挥着一定的惯性作用。因此, 我国的高校评估可能应该偏向于法国, 采取大陆式评估模式。

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 “各国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作用和职能先后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 这种变化的趋势是由两个极端向中间发展。即大学自治型的向政府干涉转变;政府集权型的向高校自我调整过渡”。[5]因此, 未来时期, 从政府的视角来看, 一方面应充分利用诸如评估、立法、经费等手段对高等学校进行宏观控制;另一方面, 应积极鼓励扶持和加强评估中介机构建设, 这可能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必然选择。

四、评估亟待提升为一种大学文化

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状况来看, 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评估是大学自愿参与, 是“我要评”, 而非“要我评”。这既是高等教育评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 同时也反映了一种大学文化。

事实上, “质量保证既是质量管理, 又涵盖质量文化。这是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6]质量管理要充分体现质量文化, 成为质量文化的载体;而质量文化要渗透质量管理, 成为质量管理的灵魂。质量文化就是指高校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价值观。它既是一所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理念和管理思想, 又是高校全体师生员工为实现学校的质量发展目标而自觉遵循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学校在质量保证的每一个环节上, 都应该重视质量文化的培育。没有文化内涵的质量管理, 很可能沦为苍白无力的说教。例行公事式的质量管理制度往往会使人消极应付,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只有在实施质量保证的过程中做到全员参与, 特别是广大师生的参与, 将工作尽可能提升到培育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一种校园氛围的高度, 使得人人在乎质量、事事讲究质量, 使得高质量成为教师教育生涯的理想, 也成为学生人生奋斗的目标, 使得追求卓越成为学校的传统。[7]这样, 质量保证才能真正发挥功效, 才可能事半功倍。

“学校的质量文化是建立与完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8]“逐步养成学校、教师、管理人员重视自评, 正确对待和配合校外同行进行评估的校园文化, 是评价、认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定目的的条件之一”。[9]只有当教学质量成为高校所有成员共同信奉的价值, 成为高校成员的内在追求时, 才能形成全体人员自觉努力地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为。

众所周知, 高校自身肩负的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责任是其他任何机构都无法替代的。而从我国高校的评估来看, 存在着“外热内冷”的现象。学校外部热火朝天, 而内部却把保证和提高质量仅仅当作评估时的一道风景而已, 评估过后依然我行我素, 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也就是说, 实际上评估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并没有变成每个大学人的自觉行动, 仅仅是“规定动作”, 而不是“自选动作”。

而无论从国外大量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经验来看, 还是从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来看,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根基毫无疑问是高等学校自身。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源头, 只有抓住了这个源头,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高等教育质量。而要抓住这一源头, 就必须通过大学上下的不懈努力, 把质量意识提升为一种大学文化, 把质量意识融入到大学的发展战略之中, 融入到大学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融入到每一个大学人尤其是大学教师的思想意识和具体行动之中。惟其如此, 才能切实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总之, 无论承认与否, 接受与否, 评估都已经无可辩驳地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而且,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日趋深入, 跨国高等教育评估已初露端倪, 这无疑预示着各国高等教育评估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对于处在评估初级阶段的我国来说, 如何尽快建立起既符合评估基本规律, 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估体系, 以及如何在评估过程中, 切实调动高校自我评估的积极性, 努力将评估提升为一种大学文化, 并切实发挥这种文化的自觉性, 实现评估的良性和自我循环, 这是摆在我国政府和高校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2]叶铁桥.“加工”成果 评估闯关 大学风行“造假潮”[N]. 中国青年报, 2006-12-14.

[3] 陈玉琨. 西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N]. 中国教育报, 2005-05-27.

[4] 王战军, 孙悦.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演进趋势探析[J]. 高等教育研究, 2006, (6) :27.

[5] 杨晓江. 教育评估中介机构五年研究述评[J]. 高等教育研究, 1999, (3) :28.

[6] [7] 毕家驹.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小议[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7, (4) :11.

[8] 王一兵. 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国外趋势和中国面临的战略选择[J]. 高等教育研究, 2002, (1) :39.

[9] 熊志翔. 中国高教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 江苏高教, 2003, (1) :21.

问题与思考 篇2

——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养老隐性问题将显性化。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将是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中国问题即是农民的问题。养老,无论古今还是中外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农民养老的现状出发,分析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进一步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实践参加者:沈洁实践主题: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

时间:2013年1月地点: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农民养老问题与建议

一、农村养老问题的情况

(一)家庭养老

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二)集体养老

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

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

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

(四)储蓄养老

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一)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年人均纯收入大多数低于农村人平收入,有的子女每年只给父母一些口粮,逢年过节送一点钱物。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寄钱回家标准低且缺乏持续性。有些村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仅没有钱寄回家,而且留在农村的孙子上学及生活等费用还要靠老人来支付。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差,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二)精神没有寄托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体弱多病的老人感到特别无助。老人最怕的是孤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孤独感,有事无人帮,有话无处诉说。他们常常一边为外出打工的子女担心,一边为了生活还要辛勤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情感孤独。农村老年人几乎没有文化娱乐活动,“空巢老人”活动空间十分狭小,孤独、压抑的情感有增无减。

(三)劳动责任没有减少

农村“空巢老人”除了需要负责全家的农事劳动,还要负责外出务工者留守子女的生活和学习,如洗衣做饭、上下学接送等,本来应该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农村老人们,又重新挑起了家务生活的重担,他们倍感心力交瘁,十分无奈。

(四)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

老弱多病是自然现象。农村“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较普遍,许多人是多病缠身。尤其是老人得重病大病,沉重的医疗费用,使不少家庭陷入贫困境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农村比比皆是。不少老人由于治疗不方便和怕给子女添负担,往往是小病忍,大病拖,舍不得及时到医院治疗。

三、思考与建议

养老问题的出现,暴露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加快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政府要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医保范围,提高低保、医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享受到低保、医保待遇。同时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对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高龄老人,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助。

(二)加快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发展

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要结合实际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及当地能人、善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养老院。要新、扩建一批乡镇养老院,接纳更多的老人进来养老。对于不能进养老院的老人应由政府出资建设困难老人集中居住点,专门用于赡养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五保户、鳏寡孤独老人,政府要根据情况部分和全部负担农村老人的生活、医疗费用。

(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全社会都要注重加强对孝文化和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宣传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通过村民公约的全面推行、落实好家庭赡养协议书,由村组织、老年协会督促子女赡养老人,按时付给生活费,对尊老敬老的群体和个人要大力表彰,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四)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老年组织建设

要将老龄组织机构延伸到村、组,同时加强农村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老年协会护老维权的作用。同时以老年协会为平台,组织老年人参加各

种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自娱自乐、互助互爱等多种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

(五)建立党员、干部义务服务制度

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开展基层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对辖区内的高龄空巢老人做好登记造册,实行“一帮一”的义务监护和帮扶制度,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帮助,而且要给予精神予以安慰,切实解决老人的孤独寂寞,让农村老人精神愉快的生活。

【参考文献】

刘丽丽,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模式研究,2005

宋斌文,浅谈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11.13

商学院

沈洁

10841607

航材保障的问题与思考 篇3

近年来,随着通航产业的发展,制约通航产业发展的壁垒除了空域资源、基础设施和专业人才等要素的匮乏,我国通用航空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制约我国通航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如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晓明所说,人们买回飞机就要保障有效使用,航材保障和飞机维修是有效使用的基础前提。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周凯旋表示:“航材管理是通用航空维修安全的重要环节,而我国目前对航材管理的监管方面有所不足。”

问题重重

我国通航整体起步晚,发展缓慢,行业配套及服务创新模式严重滞后,目前国内通航企业使用的依旧是低效的传统航材保障模式。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机务处处长冯世榕在谈及传统航材保障模式时表示:“国内通航主体复杂,涵盖国有、民营、私人等,且作业内容也复杂,包括教学、农林、探测、巡线等,因此航材保障模式呈现多样性,大致可分为三种:由维修公司提供、飞机厂商支援和固定供应商提供。”但無论何种形式的航材保障,在面对国内通航企业不断增长的飞行需求时,都显得很吃力。具体来说,我国目前的通航航材保障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航材种类繁杂,资本周转率低。我国通用航空机队数量小、机型庞杂,航材种类多,通用性较差,这無疑会给公司造成极大的资金压力。东方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金涛透露,该公司目前航材库存资金占有率已经占到公司总资产的20%左右。周凯旋指出,截至今年9月30日,在我国已经成立的178家通航企业中,拥有少于10架飞机的企业达126家,其中少于5架飞机的有103家。再加上通用航空作业类型多的特点,更加剧了航材资本周转率低的问题。

其次是通航维修主体规模小,企业议价能力低。周凯旋在谈及我国通航航材保障的问题时指出,国内尚未建立起规模较大、业务种类较多的通用航空维修企业。据了解,迄今为止,除台港澳地区外,中国共有CCAR-145部批维修单位266家,其中航线维修单位107家。除了少数具有飞机和发动机大修能力的军队维修单位以外,266家维修单位中,能够进行飞机和发动机大修的单位仅3家。受限于国内维修企业的数量与能力,很多飞机一出故障,只能外出“求医”。对一些国外厂商提出的苛刻条款,甚至随意涨价、乱收费,国内企业只能被动应对,毫無议价能力。

纷纷出招

针对我国通航保障业面临的问题,传统的航材保障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对飞行安全和成本效益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引入一种全新的航材保障模式。对此,民航局、行业协会专家以及各企业都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首先是建立一个综合保障平台,即多家通航企业共享一个航材支援系统。中航材作为中国航空业唯一的以航空保障为主业的央企,筹办建设中国通航器材保障平台,自然是责無旁贷。按杨晓明所说,这样的平台不仅能减少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占压,节省管理成本,还能提高运营效率,做到有飞机就有保障。建立航材综合保障平台可谓是众望所归。冯世榕表示,由于受到机型数量、资金、航材物流渠道、海关政策等限制,通航企业单兵奋战往往面临很大的困难,急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综合支援机构,不仅能够提供航材供应,现场支援、服务通告执行和手册审定及其他维修服务,也能对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在需要时还能代表大家的共同意愿,为通航从业者谋取最大利益。通航企业对此更是绝对赞成。王金涛表示:借助共享平台的规模优势,不但可以逐步提高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还可以减轻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缓解企业的重资产风险,从而实现资产效用的最大化。此外,中国民用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委员会秘书长王霞也指出,打造航材共享平台,不仅有利于周转件互援,有利于消耗件调配,还有利于信息交流。据统计,在超过600亿的民航航材储备中,周转件占库存的80%,不少于480亿。3年不流转的周转件按抽样统计占库存的34%,约200亿。消耗件约占100亿,也就是说多余航材超过200亿元。

其次是改进采购战略。一是集中采购,利用集团规模优势来压低价格或争取最大折扣。二是扩大供应商基础,通过扩大供应商选择范围,引入更多的竞争,降低采购成本。王霞如是说。

农家书屋建设问题与思考 篇4

1 农家书屋取得一定成果

从2008年开始, 山东省财政把农家书屋建设资金列入预算, 专门安排资金支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各市、县也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其中, 2008年青岛市仅市级财政投入资金就达1100多万元;诸城市在推行社区化建设中, 投入财政资金600万元, 在每个社区服务中心都建成标准较高的农家书屋, 一年就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据统计, 2008年全省各级财政落实农家书屋建设资金近亿元。与此同时, 农家书屋建设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省新华书店从2007年开始, 3年内投入1000万元, 在全省建设1000个农家书屋, 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计划3年内捐资500万元, 在全省建300个农家书屋, 加拿大侨眷张娟在家乡日照市田家沟建起我省第一家侨字号“农家书屋”;著名作家冯德英在原籍乳山市15个乡镇 (街道) 各捐建了一处“冯德英书屋”。

5年来, 山东省在书屋建设上投入了“真金白银”, 采取了多种建设路径:省书屋建设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 国家奖励资金7300余万元, 市、县级专项经费5亿多元;用于基层书屋建设、文化设施建设等, 可见, 各级政府的重视, 资金的投入, 农家书屋建设形势是可喜的。

2 农家书屋快速的建设, 所面临的问题

农家书屋工程启动一年, 各地书屋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 速度和规模都是惊人的。就拿我们临沂市兰山区来说, 兰山区下辖4个街道, 6个乡镇, 其下136个社区, 264个行政村共计400个社区村居, 其中4街道6乡镇文化站, 全部建有图书室, 覆盖率100%, 400个社区村居现已建成201个农家书屋, 覆盖率50.25%。近两年我们图书馆对建好的书屋进行辅导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感到书屋的社会效益不是太如人意,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选址的问题

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 农建书屋得到了各省市自治区的重视, 计划2015年将基本覆盖全国的64万个行政村。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各地一味的追求覆盖率, 没有实质考虑村落的大小、人口的多少, 都一一的设置农家书屋。但真正的利用率不高, 例如我们兰山区朱保镇, 共有14个村落设置了书屋, 其中5个村落的人口数不过800人, 村落最少人数达400人, 再加上改革开放, 我国经济发展使农村人口外流严重, 有的外地上学、外出打工、进城做生意的, 村落剩下寥寥几人, 多是老弱病残和儿童, 对知识的需求有限, “数千册的书屋”门前冷冷清清, 无人问津, 有的书屋一年的借阅次数只有40多人次, 基本不能运行, 名存实亡, 出现了关闭和半关闭的状态。人员的稀少, 很难掀起读书的热潮, 导致书屋利用效益的低下, 书屋成为虚设, 投资成为浪费。

例如乡镇图书室建设的质量比较高, 图书室一般都在50平米左右, 设施配备齐全, 图书种类繁多, 图书管理员也有一定的专业水平, 阅读群体也相当庞大, 但是有的乡镇书屋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门庭若市”, 热闹非凡, 借阅人次也寥寥无几, 借阅人群多是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这种景象究其原因, 是因为镇图书室设在了办公地点内, 再加上读书宣传不到位, 让很多的民众不知道读书场所。书屋地点设置的不合理, 就会影响书屋的利用率, 没有发挥好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效益。

2.2 管理人员的问题

《“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要求, 通过培训、定期检查评比, 不断提高书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管理能力, 保证农家书屋充分发挥功能和作用。[1]然而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大多是义务性服务, 人员不固定, 没有劳动报酬, 造成管理人员基本专业知识缺乏, 责任心不强。农家书屋已经出现没有报酬引发的用人问题:“管理人员多数由村干部兼任, 业务不熟, 精力有限制, 专职人员因为没有任何报酬, 缺乏动力和热情”。[2]管理人员的年龄普遍偏高, 年龄多是五十岁以上, 他们有的是村里因年龄高退职的干部, 这个年龄段的人, 知识的储存量较低, 与当今社会发展的知识需求不相符, 但是他们的行为可赞可佩, 令人感动, 年老了还为社会发挥余热, 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有的管理员虽然年轻, 也有较高的知识水平, 把书屋整理的井井有条, 但是他们大多是临时抽调来帮忙的, 他们中有的是乡镇工作人员, 有的是老师, 有的是放假回来的大学生, 所以他们的工作都是短期上岗, 没有持久性, 管理人员流动性大, 都是“游击”式的工作, 书屋服务质量也会相应的跟不上。还有的是村干部兼职, 像这些人员, 他们各自都有一摊事情, 也比较忙碌, 虽然他们责任心很强, 也很努力的去管理书屋, 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因此, 这种无报酬的用人问题, 在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值得商榷。

2.3 管理制度问题

从政府的建设意图来看, 农家书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村级图书馆, 与私人租书店不同, 其业务运行与图书馆的运行原理相似, 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与技术。[3]然而许多农家书屋“在书舍管理, 推广应用等方面都缺少一套科学的方法与制度”, 管理已经出现问题:“图书登记不规范, 摆放混乱无序, 图书室开放时间随意性较大, 图书损毁、丢失现象时有发生”[2]。图书流失严重已成为“农家书屋”最头疼的问题, 在我们检查的过程中, 发现有个村落没有管理员, 究其原因, 村主任对我们道出心声说:这个差事责任太重, 谁干谁都怕图书损毁丢失, 乡里人爱惜书的意识不强, 借回家后, 随处一放, 很容易让小狗小猫或是小孩子撕毁了, 或是丢失了, 或是太喜欢这本书而有借无还, 都是乡里乡亲、街坊邻居, 确实不好意思为一本书多次上门讨要, 这样很容易得罪乡亲, 所以无人愿干这个差事。可见, 如何完善“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度, 值得我们思考。

3 农家书屋健康发展的对策

3.1 合理的布局, 科学的选址

“天时、地利、人和”, “地利”是事业发展重要的一步, 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 图书馆的选址一般都选在人口居住密集、繁华的闹市、学校企业区域, 农家书屋的选址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书屋设在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地段, 这个书屋就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像我们兰山区有些村落本身人口稀少, 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 剩下的都是一些文化水平比较低的老年人和儿童, 到书屋借阅的人很少, 有些书屋甚至处于无人借阅图书的尴尬境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件好事, 但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建设, 不宜全面推开, 村村覆盖, 可以二村或三村合一, 这样减少了费用, 壮大了书屋, 先建设一批典型的、示范性的书屋, 先一点带面, 才能有效的更好的发展。各乡镇居地的书屋, 是重点建设、也是一点带面的书屋, 它的选址不可忽视, 不能选在镇政府办公区域内, 应选在镇活动中心, 像小广场、小花园之类的地方, 人员活动密集的区域, “农家书屋”才能发挥其价值。

3.2 管理人员的选用与管理

农家书屋建成后, 每一本书、每一份报纸和杂志都要通过农家书屋管理员的手送到农民读者手中。农家书屋工程要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是通过农家书屋管理员这一环节来最终实现的。农家书屋管理员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农民群众文化关怀的最终传递者。农家书屋管理员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工作质量的好坏、热情与否, 都直接影响着农家书屋的服务质量, 直接影响着农家书屋功效的发挥, 直接影响到农家书屋工程主要任务、目标的具体实现和落实。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作用至关重要, 管理人员的合理保障是保证农家书屋健康持久运行的重要条件, 要解决这个问题, 建议全省统一制定农家书屋运行经费标准, 并要求纳入财政预算, 提高资金投入力度, 保证书屋正常运行的必要经费, 解决农家书屋管理员的报酬问题, 建立起一支长期从事书屋管理的队伍, 有了真正的专职管理员, 农家书屋才能正常开放, 发挥作用, 推动书屋良性运转。如果地方政府确实没有薪酬支付能力, 建议将农家书屋并入当地小学图书室, 选学校大门耳房对外开门, 挂农家书屋牌子对村民服务, 由学校图书管理员兼管。[3]

也可以把“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的选任与我省正在实施的“一村 (社区) 一名大学生村官”工程相结合, 由大学生村官及村落干部共同兼管, 因为大学生对图书管理都会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好, 对其进行培训也会比较方便。考虑到大学生村官驻村时间有限, 可能对村中情况不够了解, 在开始阶段与村民沟通也会存在一定困难, 我们建议可以做老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搭档配合的选择, 将老村干部的工作经验、威信和大学生村官的新锐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减少书屋建设的开支, 节省下来的资金, 可以充实到书屋书籍的采购上, 加大文献的采购量, 提高书屋读者阅读需求的保障能力。

3.3 整章建制, 规范管理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不仅要重视建, 更要重视“农家书屋”的管理。做好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是书屋得以正常运转并发挥作用的保证。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3.3.1 管理好各类出版物

主要是做好接受、分类、借阅、保存等工作, 对书屋的各类出版物做到接收清楚, 分类明确, 摆放规范, 记录完整, 存取方便。保证不丢失, 不损坏, 真正方便村民阅读。为方便管理, 管理员最好准备一枚刻有“XX村农家书屋藏书”的印章, 在接受图书时盖到每一本书上。同时预备几个登记本, 对图书的保存、损坏赔偿等给予登记。

3.3.2 制定并执行好各服务环节的管理制度

为保证各项服务的规范、有序, 就必须制定出相应的服务管理制度, 比如管理员岗位责任制、村民借阅制度。尤其免费借阅制度, 一定要与地方公共图书馆一样, 坚持免费的公益性。像公共图书馆便于图书的管理, 办借阅证时, 收取两本书的押金100元, 退证时全部退还, 这个押金数目对于农民读者来说门槛有点高, 但是如不收取押金, 会有图书丢失、损坏的现象, 不便于图书管理, 可以对外借阅一本书, 按书的八折收取押金, 一般会在10-20元间, 容易接受, 借书永远免费。

4 结束语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一项创新型的工作, 正处于探索试验阶段, 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 需要我们把对工作的热情与科学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继续加大“农家书屋”建设力度, 努力完善软硬件设施, 不断研究新机制, 探索新方法, 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为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S

摘要:新时期文化建设对农家书屋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在肯定农家书屋建设成绩的同时, 从分析存在的问题入手,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对策, 以此来探讨农家书屋健康发展的途径方法。

关键词:农家书屋,科学选址,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OL]. (2011-08-19) .http://www.gov.cn/zwgk/2007-03/28/content_563831.htm.

[2]范万廷, 等.“农家书屋”建设须三管齐下[J].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7-2-8.

农村污染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篇5

一、调查背景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们无关?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日益改善,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现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做如下报告:

二、农村污染现状

(一)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给农村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全市生猪出栏数达195.7xxxx头、牛出栏数41.6xxxx头、羊出栏30.1xxxx只、禽出栏数8733.7xxxx只。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系数计算,2005年我市畜禽污水产生量约为484xxxx吨。畜禽粪便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只能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

5生严重的“有机污染”。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养猪场未经规划建在乡村水源的上游。畜禽粪便要经自然晾晒15天,臭气熏天,蚊蝇滋生,遇有雨水天气,在村庄内四处横流,以致河流、沟渠及地下水源遭受严重污染,不仅造成当地村民饮水困难,而且给村民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资就无法治理的被动局面。

(二)农药、化肥污染现状 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2005年,我市化肥使用量2xxxx吨,农药使用量为4130吨。专家指出,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惊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将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环境生物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调查表明,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农药化肥使用量呈平行关系,农村中40-5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其发病原因是农药残留的化学物质。

(三)农村生活污染现状 首先表现为垃圾数量越来越多,以保守估计,按每人平均每天产0.25公斤垃圾测算,我市农村每天将有425吨的垃圾产生。据统计,2005年全市污水排放量约为2518xxxx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012xxxx吨。其次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许多×××的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不仅损害农民健康,危及农民生存,最终将危及城市的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农村污染原因

(一)、“白色污染”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5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幸好国家新出台了“禁塑令”,但效果还不显著。希望能有大的作为。)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二)、森林遭受迫坏,水资源污染严重

1、森林面积减少,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还有就是认为造成的森林面积减少。人类大量开发森林资源,然而又没有及时的进行补进;

2、由于森林面积的减少,土壤变得松散,雨水下来,泥土冲进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的道换新,形成污染;

3、森林减少,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

(四)整治仍不彻底

在城区,鸡鸭屠宰点和烧肉摊点污染严重;花盆和盆景中烟头、纸屑较多;摊点商户占道经营较多;车辆乱停乱靠现象依然存在;牛皮癣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倾倒垃圾依然严重,河水污浊。在乡镇街道,乱丢乱吐乱倒现象严重;农贸市场垃圾较多;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小食店清洁卫生问题突出;存在重城镇轻农村、重干道公路沿线轻边远村社的现象;部分乡镇对场镇和主要公路沿线外的村社还未开始环境整治。在农村,农户院坝散养家禽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现象较为普遍。

(五)设施不够完善

一是环卫设施数量不够多,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运车、路灯、人行道板等环卫设施配套不足,破损严重;二是部分设施布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车场、水果市场、畜禽交易市场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影响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

5(六)、交通工具(、车辆、轮船、飞机等)废气和噪音音;

(七)、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八)、废水、废渣

四、解决措施

1、加强环境立法,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明确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

2、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城乡分治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国家把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3、强化扶持力度,建立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政府应对农村和规模以上的企业污染治理,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如排污费返还使用,规模以上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可以申请用财政资金对贷款贴息等。

4、探索科学的治理模式,提高农村污染治理效率。农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不同于城市、工业企业的污染,不能简单的套用其污染治理模式,要在其治理模式上加以改革创新,以适应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进而提高污染治理的成功率。

五、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 5

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牢记心中!/ 5

转化“问题学生”的实践与思考 篇6

一、案例:“问题学生” 张三的成功转化

(一)引子

前几天,笔者走访了张三。其父母又是让座,又是打开饮料硬要笔者喝,还强留笔者在他家吃午饭,感谢笔者使其子张三到现在还没有变“坏”。那么,张三是何许人?其父母又为何如此地感激不尽?

(二)原因

张三还在读小学时就“很有名”:个子长得不高的他,小学连续六年座位都被老师安排在教室的最后排,单人单桌。同学们讨厌他,老师连小学毕业素质考试也不让他参加,因为担心他拉下了全班的平均分。

张三升初中后就被分到笔者班里。开学第一周就有同事告状:张三怂恿她班级的一个学生在商店里敲诈另一个同学。笔者马上采取惯用的“笨”办法(对“问题学生”事必躬亲、家访等),立即火急火燎地骑自行车到离校有5公里的他家家访,通过多次家访,笔者得知:张三全家兄弟姐妹四个,其上有三个本校毕业且表现良好的姐姐都还在高中读书,他是最小的宝贝儿子,他母亲对他尤其宠爱,但他父亲却动辄就用打的办法教育他,他们也常因他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而苦恼、吵架,常常搞得家里鸡犬不宁。他父亲整年的收入仅靠有限的一点茶叶,闲时替人搬运货物添点家用,他母亲身体又不好。家中唯一的电器是一台旧电视机,有线电视也无力安装,家中经济极其困难。

(三)方法

这是一个自卑、蛮横又被宠坏的孩子。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从初一开始的两年多来,笔者一直关注张三:利用节假日家访,总次数不下20次;同张三的父母“商量”如何教育儿子(比如,不能因为自己劳累、经济拮据或心情不好,一听到儿子抽烟,就打骂,把儿子当出气筒);与其姐姐们“商量”,要不忘教育弟弟的义务(比如,帮助弟弟提高学习成绩,使他的兴趣点逐渐从逛游戏厅转移到学习上来)。笔者特别督促他父母晚上一定要管住张三,断绝其和社会不良青年来往,不进游戏厅、网吧,或在街上闲逛,家中再穷也得把有线电视装起来,把张三留在家中。笔者在学校中想尽各种办法帮助他,比如,班中座位安排对其一视同仁;特地建立转化小组,每日由小组长负责辅导张三学习;协调张三和任课老师的矛盾;等等。

(四)成效

张三的表现时好时坏,反复性强,但两者时间间隔逐渐拉大。笔者已记不清和张三谈心的次数了,每次笔者都是苦口婆心与他“商量”怎么改正缺点,几乎都和他讲“民主科学”。所以,当麻木的他当着其父母的面流下“好后悔”的眼泪时,笔者也很有成就感。有时为点小事他还会和同学大打出手,但同初一刚来时相比,总体上品学进步较大,也没有大的不良现象了,逐渐为同学们所接受。同学们也愿意同他一起坐,和他一起做值日。渐渐地,笔者做转化小组思想工作次数也少了,他本人的周记也认真写了,英语等一些功课的作业也能独立完成一些了,上课基本守纪,也不偷玩游戏了,每天会带书包回家看书学习了。

全国著名班主任陈宇老师说:“班主任带生确实需要技巧,但这不应该是班主任追求的终极目标。所有教育中的策略或技巧,如果离开了对学生成长的最真切的关注,将毫无价值。”笔者虽是农村中学的普通教师,但从成功转化张三的实践中,笔者总结了其中蕴涵的策略与方法。

二、成功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与方法

(一)寻求大爱,是成功转化“差生”的根基

被《纽约时报》尊称为 “天才与圣徒”的雷夫是全美最佳教师,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学生”,有大爱情怀。笔者不是现在时兴的“雷夫”,可是想想两年多来,笔者做到了把学生当作“研究”对象,潜心把工作做到“家”,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很多人都说笔者对学生太好了。笔者愿意“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作为教师,笔者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

当今,用大爱成功转化“问题学生”的教师太多了。不久前,笔者参加全国继续教育网的初中班主任专业发展培训,学习了李镇西老师的“第一爱心,第二民主”,他用大爱成功转化“问题学生”的例子不胜枚举。陈宇老师对“问题学生”的转化也卓有成效,他说:“教育智慧的产生,源于对学生的爱。有了爱.就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苦苦思索,自然会有智慧,奇思妙想也会不绝如缕。”

(二)寻求乐观,是成功转化“问题学生”的源泉

魏书生说:“潜心育人学校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原来“天堂”“净土”就在我们身边,使自己高兴起来是举手之劳的事,只要“育人”“科研”即可。于是,笔者研究班级,研究难教的张三,每天在乐滋滋的研究中度过。

现在,教育部门的领导再三强调中老年教师学习工作不要放松。可是,很多农村中老年教师都等着退休,不像笔者这样撰写论文、搞研究。其实,笔者潜心“研究”张三,也是为了自己活得高兴、活得有价值,更是为了自己健康。这样,有了乐趣工作容易持久,工作再也不是一件又苦又累的差事。因此,教师做到“潜心育人”“忘我科研”不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利,对班主任教师本人的身心和谐也是很有好处的。尤其在当今信息时代,这也是很好的生存智慧。

(三)寻求民主,是成功转化“问题学生”的关键

笔者每次面对张三,脑海中就会闪现四个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发展每个学生的人性与个性;决策过程要民主。这是魏书生先生潜心研究教书育人规律的心血结晶,笔者将其“民主科学”班级管理方法与学生的讨论联系在一起,结合实际,活学活用。笔者坚持运用“民主科学”思想带班,这也是成功转化了张三的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学生中出现“道德观念无知、是非模糊、学习能力差、自卑、疑惧、意志力薄弱、行为习惯不良”的“问题学生”,有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反映在教师身上是不尊重学生。魏书生先生的“民主科学”教育思想,值得好好学习和研究。

(四)寻求理想,是成功转化“问题学生”的支柱

对“问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7

下面两个场景是同一个问题我对不同学生的教学过程:

问题的背景:北师大版第六章第一节《你能肯定吗》采用一个与地球赤道有关的问题来说明推理是检验数学结论的一种常用方法.

问题:有一条很长很长的绳子, 恰好可绕地球赤道一圈如果把绳子再接长10米后, 绕着地球赤道一圈悬浮在空中 (如果能做得到的话) , 那么绳子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能放进一个拳头吗?

情景1:

(A班学生特点:总体基础不错, 认知水平比较好, 活跃且思维和想象力开阔)

师:现在假如老师手中有一条很长很长的绳子, 恰好可绕地球赤道一圈, 你能想象现在这种情况吗?

(思考一会儿, 一些学生陆续点头称是)

师:这条绳长和地球赤道长有什么关系?

生:长度相等.

师:现假如我把绳子再接长10米后, 绕着地球赤道一圈悬浮在空中 (如果能做得到的话) , 你能想象这又是怎样的情况吗?如果把赤道看成一个圆, 则接长10米后的绳子为外面这个大圆 (多媒体出示如图1) , 现在能想象吗?

(把空间的问题化成平面图形去做, 学生更易理解和想象, 化解了该题的难度, 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化空间为平面的解题思想方法)

生:能.

师:请问绳子离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有多大?

(学生沉思……)

师:同学们猜猜看, 你觉得这个间隙能放进你们的拳头吗?

(这个问题提出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生1:我猜不能, 凭感觉肯定不能.

生2:不能, 地球赤道这么长, 绳子只比赤道长10米, 平均一下中间空隙就会很小的, 放不进拳头的.

生3:我猜能放进去.

师:你能肯定吗?

(生摇头表示不能确定)

师 (面向其他的同学) :你能肯定吗?

生4 (很自信) :肯定.

师:很好, 你对自己很有自信!你能说服老师和在座的同学吗?

生4:用实验去验证一下, 乘航天飞机去衡量啊!

(其他学生都哈哈大笑)

师 (微笑) :很不错的想法, 不过有点难度.还有其他的好方法来说服大家吗?

生5:算一下就知道了.

师:要求间隙需要知道什么量?没有这些量怎么办呢?

(我引导学生对需要用到的量要大胆的假设)

生1:设大圆的半径为R, 小圆的半径为r, 则间隙就是2πR-2πr=10, 即2π (R-r) =10, 即

生2:设赤道周长为C, 则绳长为C+10, 则间隙.

师:非常好!现在你们能肯定这个间隙能放进你们的拳头吗?

生 (异口同声) :能!

师:你认为检验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还有什么好办法?

生:计算.

师:对!通过算一算、推一推就可以判断, 这就是数学中的推理!推理是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

在B班我还是用和A班一样的问题教学法去教, 如下:

情景2:

(B班学生特点:总体认知水平一般, 课堂表现不是很活跃, 且思维和想象力也很一般, 没有A班学生开阔)

师:现在假如老师手中有一条很长很长的绳子, 恰好可绕地球赤道一圈, 你能想象现在这样的情况吗?

(思考一会儿, 意料之外, 部分学生竟不能理解)

师:现假如我把绳子再接长10米后, 绕着地球赤道一圈悬浮在空中 (如果能做得到的话) , 你能想象这又是怎样的情况吗?

(学生没反映, 教师也只管继续提问)

师:如果把赤道看成一个圆, 则接长10米后的绳子为外面这个大圆, (多媒体出示如图1) , 现在能想象吗?

生 (多数) :能.

师:请问绳子离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有多大?

(学生沉思……)

师:同学们猜猜看, 你觉得这个间隙能放进你们的拳头吗?

生 (多数学生不假思索) :不能.

师:有不同的看法吗?

(一会儿, 有一生举手)

生1:能.

师:你能肯定吗?

(生不语, 表示不能肯定)

生2:能, 我能肯定.

师:很有自信!你能说服老师和在座的同学吗?

生2:算算看.

师:非常好的办法, 我们具体算一算、推一推就知道了.下面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个间隙具体算出来?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讨论.

(在交流讨论中, 很多学生把间隙看成是这个圆环的面积)

师:要求间隙需要知道什么量?没有这些量怎么办呢?

(我这样提问意在引导学生要求间隙AB的长, 需要知道两个圆的半径或周长, 对于未知数要大胆假设)

生1:设大圆的半径为R, 小圆的半径为r, 则有:2πR-2πr=10, 即2π (R-r) =10, 即

生2:2πAO-2πBO=2π (AO-BO) =10, 即

生3 (错误) :πAO2-πBO2=π (AO+BO) (AO-BO) =……

(教师对生3的错误进行了纠正)

师:现在你们能肯定这个间隙能放进你们的拳头吗?

生:能! (学生回答得不够确信有点底气不足, 部分学生还迷糊于上述的问题中)

师:你认为检验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还有什么好办法?

生:计算.

师:对!通过算一算、推一推就可以判断, 这就是数学中的推理!推理是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

反思场景1中的教学效果很不错, 我提出的问题比较符合该班学生的认知水平, 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也会乐于参与接下来的学习, 比如通过猜一猜:你觉得这个间隙能放进你们的拳头吗?问题的提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并畅所欲言自己的看法, 再让学生亲自做一做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印象深刻且体验成功感, 在分析解决连串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知识, 达到教学目的.

同样的问题教学法对场景2中B班学生的教学效果却完全不一样, 教学中, 我没有因为对象的迁移而迁移自己的问题教学法, 也没有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导致在问题解决之后还有部分学生很迷糊.如问题一开始的提问:现在假如老师手中有一条很长很长的绳子, 恰好可绕地球赤道一圈, 你能想象现在这样的情况吗?学生难以想象, 但由于我的教学随机应变能力不够, 没有及时变更、调整教学方法解决该问题导致学生对下面的学习内容没有信心, 学习状态和兴趣没有被调动, 以致出现下面连串问题的错误:我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个间隙能放进你们的拳头吗?多数学生不假思索地说不能, 而较多的学生对间隙到底是哪个弄不清, 不知如何下手, 部分学生还把这个圆环的面积看成是间隙的长.学生思维也不开阔, 很少有学生想到设赤道周长为C这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这两个教学场景的比较, 我觉得问题教学法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而教.

反思以上两个情景是我对同个问题多次教学的实践, 我觉得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问题教学”时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1.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的反馈.这种反馈包括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效果的反馈、全体和个体不同要求的反馈、教学方法优劣的反馈.反馈的目的是为下一步活动调整计划, 在新的层次上进行再次循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根据反思结果、反馈信息调整组织教学的计划.要随时准备调整计划, 在调整中, 学生和教师同时得到提高.情景2就是一次失败的问题教学, 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只顾自己按照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提问, 没有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

2.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反馈信息灵活机智地调节问题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40分钟里的变化和发展, 而不能满足自己讲得舒服, 讲得痛快, 所以要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灵活地变通教学方法.

3.教师在问题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适度, 化大问题为小问题.问题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但如果问题难度太大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情景2中就遇到这样的问题, 这时要化大问题为小问题, 化难为易.

会计监管现存问题与对策思考 篇8

一、会计监管的必要性

1. 维系交易各方利益平衡的需要。

会计监管是指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鉴定、监管和评价, 并保护利息相关者合法权益, 维护市场秩序的制度安排, 是以独立的第三方根据一系列的法律依规范为依据的。

2.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会计对象作为现在会计信息市场的交易对象, 其需求方式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以及各中介机构在内的相关者集合, 供给方是企业管理当局。在资本市场上, 上市公司定期公布会计信息是各利益相关者赖以推测的依据, 其真实性和公允性关乎交易各方的利益。因而, 会计监管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3. 保护利害相关者利益的需要。

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由于现在企业制度两权分离从而显现出冲突, 而“搭便车”行为和竞争对手的模仿效应, 导致企业产生降低信息质量的动机, 在这种条件下, 由于缺乏足够资源验证信息质量的信息使用者, 必然需要由独立的第三方即注册会计师检验信息的有效性, 从而, 注册会计师及其组织成为了新型的会计监管者。

二、会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 内部会计监管问题。

(1) 资产管理缺乏全局性制度。会计监管作为促进会计信息准确披露的一种重要手段, 企业作为其主要的披露主体, 财务报告的质量是会计监管的重要的对象。财务报告的质量与很多因素有关系, 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否是直接关系到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要因素, 但是有些企业并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度足够重视, 出现管理松懈的问题, 从而导致监管乏力等。 (2) 子公司管理存在问题。作为法人组织的公司拥有分子公司是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重要形式, 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拓展市场, 提高市场竞争力。分子公司在业务上为总公司贡献利益, 在财务上上报集团并且接受集团的统一领导和监管。但是, 在当前条件下, 分子公司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其财务制度不完善、条件和水平达不到要求、各项财政数据管理混乱, 甚至很多分子公司采用手工核算方式, 信息化普及率偏低, 经济活动的记载和分析与集团难以保持一致。 (3) 资金欠缺流动性、管理制度不健全。集团对下属分子公司的监管缺乏, 直接导致集团难以准确、全面地掌握财务信息, 从而使得大量资金滞留在下属公司中, 从而出现下属公司财务报表显示盈利而集团却存在贷款无力偿还的现象。

2. 政府行政监管存在弊端。

(1) 政府监管程序的严格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一, 就监管对象的选择而言, 绝大部分政府监管部门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的程序来进一步确定监管对象, 而往往监管对象的确定仅凭监管部门的主观印象, 这一结果往往导致某些行业或单位从未被检查, 而一些单位连年遭到检查, 从而引起社会检查不公平、不全面的现象。第二, 在日常监管活动中, 监管部门表现出的随意性更普遍令人堪忧, 监管部门监管工作的随意性表现在监管部门缺乏定量指标的约束, 也缺乏一套完整的奖惩机制来制约监管部门的工作状态。第三, 对于违纪问题, 监察机关与监查部门的反映也令人不甚满意。在监察人员的监察活动中, 由于相对封闭的监察环节, 其在检查中发现并绘制成底稿的问题, 并不一定能够全面而详实的反映在监察报告中, 究其缘由, 一部分源于监察人员自身疏于值守, 放弃了部分难于调研的问题, 另一部分源于监察单位出于人情世故考虑的内部操作。在这些问题之中, 还常常包含着主观部门消极监管等违纪问题。第四, 主管部门对违纪问题定性的随意性也令人堪忧。第五, 案件审理人员的审理往往流于形式, 敷衍了事。 (2) 政府监管主体之间协调不力。财政、税务、审计、工商证券等经济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未完全理顺, 并没有形成即配合的检查机制, 这些国家行政监管力量实际上各自为政, 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谁都可以过问, 谁都可以不问。监管政策的执行依赖于强有力的执行组织及各部门或各单位的密切配合, 执行机构不健全, 各部门不协调合作, 执行人员不力, 都必将引起政府失灵。

3. 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通常情况下, 由于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由企业会计所为, 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会计监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个人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 会计从业人员的缺口逐年增加, 导致会计从业人员鱼龙混杂, 层次参差不齐。虽然现阶段这种数量上的缺口有所缓解, 但就职业素质而言, 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知识水平、学历层次与专业素质不高, 多数没有经过专业会计从业资格训练, 更有甚者, 甚至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

4. 相关法律环境不完善。

与会计监管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法规性文件的会计监管包括会计信息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法律责任体系。而现行会计信息的质量控制体系等法规存在着系统性不强、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并存协调性不够等诸多问题。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重视对行政、刑事责任的追究, 忽视对遭受损害的投资者的民事赔偿。从会计监管的法律环境看, 部门立法、部门分割, 相互交叉或存在遗漏和抵触现象, 没有一个规范的体系, 致使监管部门很难对会计违法行为定性。

三、解决我国会计监管问题的对策

1.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管机制。

(1) 加强集团企业对分公司或子公司的监管。集团企业分子公司地域分散、业务发展遍布各地的特点, 对于集团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挑战, 而集团企业也对于人员的控制和集团战略的执行有些时候鞭长莫及。那么如何控制风险, 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有序运行, 进而反映正确的会计信息就成了当务之急。健全的内控制度是保证集团企业对分子公司监管的有力武器, 另外, 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能在监管中发挥积极作用。 (2) 加强集团企业的财务集中管理和资金内控需求。由于分子公司众多的先天因素, 集团企业在控制管理方面的压力更大。要是一个公司的分子公司能够协调发展, 加强财务这一企业发展重要核定的集中管理和资金监管, 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而建立财务集中管理体制能够为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披露、防止徇私舞弊现象提供一定的保障。 (3) 实现资产全局管理。统一规范固定资产核算政策, 规范基础数据, 统一资产分类、增减方法、使用状况、编码规则、变动原因等信息, 规范资产增加、减少、变动等业务处理流程, 实现全局资产的管理和保值增值。建立并严格监管执行明确的货币额度审批制度, 实现资产的全局管理。建立完备的资产全局管理制度, 实现资产的全局调配和资本的全局流动, 有利于会计信息的搜索和分析。

2. 加强政府和社会对会计信息行政监管。

在会计监管过程当中, 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是同样重要的, 如果单纯的强调内部监管是不够的, 必须同时强化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管, 外部监管主要包括社会审计监管以及政府监管。我国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 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管检查, 进行宏观调控。只有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管制度的基础之上, 加强外部监管的力度, 将各种监管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的作用, 才能确保会计监管的有效性。

3. 加强会计监管队伍建设,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由于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难以适应新形式下监管工作的要求, 严重影响了监管效果。当前应当在完善会计监管法律建设即监管体制等大环境的前提下, 加强外观建设, 提高监管队伍的职业水平。首先, 要提高现有资格认证的标准, 严格会计监管队伍的资格审批制度。当前的资格认证标准比较单一, 以进入技术壁垒严格的注册会计师为例, 也仅要求通过会计、审计等五门相关专科课程的书面考试, 并有从事审计实务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就可以申请, 因而使得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队伍普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步伐不能同步, 离会计国际化要求相差甚远, 应予努力改善。其次, 强化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会计监管工作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很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 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 各位交易越来越复杂, 这就要求监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税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而且要具有宏观经济管理的知识、政策法规、计算机应用能力、运用外语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要通过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保证监管人员具有先进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业务素质, 从根本上保证审计效率的提高。

4. 健全会计信息监管的法律体系。

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和《刑法》等虽都有针对责任人刑事法律责任方面的规定, 但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陈述严重违法案件的处理中, 鲜有刑事处罚。这说明执法既未到位又缺乏力度, 对违法、违规者未起到警示作用。因此, 要健全法制, 严格执行程序, 坚决做到违法必究。对严重违法者, 不仅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而且要承担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篇9

学风,简称学校风气,广义上来说就是学校师生全体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它依据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通过学校全体师生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与固化,成为一种特有传统和风格。这些特有的传统与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风即学校的灵魂,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学风的一般解释是:学风即“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根据毛泽东主席曾经提出“学风”概念是这样说的:“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由此可知,学风的解释可以有两个方面,其中一方面是外在的“风气”,另一方面是内在的“思想方法”。

二、当前高校学风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今,中国高校的学风建设是以教育为基础,管理为要点,服务为平台,制度为保障,历经多年的摸索和创新,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大环境因素。当前市场经济社会,高校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和思想的影响,从而影响学校的学风建设。

2)教师方面因素。高校中有些教师备课不认真且教学水平较差,加之上课的内容枯燥无味,另学生难以理解,导致一部分学生更加失去学习兴趣。另外有的教师则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教学以外方面,这样在某些程度上就影响着教学工作,因此很容易造成教风不正,教学方法陈旧,进而影响了学风建设。

3)学生自身因素。目前多数大学生心态比较浮躁,他们认为读书最终就是为了一纸文凭,至于学到什么知识不重要,所以他们平日里并不把心思放在学业上,而是把青春和时间用在谈恋爱、玩游戏、看小说上,考试对他们来说就是及格万岁,多一分浪费。因此,对这部分学生来说上课就是无关紧要的事,最终导致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甚至考试出现不及格,严重者留级。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为了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在校期间参与学生会、团委、以及各社团的工作较多,而且他们中大多数人对所从事的工作尽心尽力,认真负责,但是由于不会合理分配学习与工作的时间,就会导致本末倒置,影响学业,继而影响学风建设。

三、改善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制度建设是外在硬件设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内在软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校制度结合起来是学风建设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质上来说,学风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解决好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是学风建设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动力之所在。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辅导员或班主任就应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客观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立志成才与报效祖国的关系。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是学校发展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高校应把学风教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贯穿始终。并且要鼓励学生多多开展健康有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达到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成才意识,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集体主义责任感,最终让学生养成爱学习、想学习的好习惯。学校应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也就是因材施教。探索教育管理,对高校来说任务艰巨,但同时也对促进学风建设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2)教风方面。学校里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教师授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风建设。为了更好的加强教风,高校应下大力度执行所定的规章制度,对不负责任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严重者给予一定处分。另外也要不定期的面向全校教师及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及时对教师们和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并进行反馈。同时还要规范对教师的评估制度,认真分析学生评教的情况,根据评教的结果帮助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更好的钻研教学方法,帮助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3)充分利用学生骨干。高校应合理利用学校及班级的党团干部力量,给予这部分同学一定的权利,让他们能成为学校、班级、寝室的中坚力量,帮助辅导员及班主任更好的开展工作,让他们带动周边同学一起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寝风,最终使全体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开展以班级、寝室为单位的活动,从而更好的促进学风建设。

职业卫生问题与治理对策思考 篇10

关键词:职业卫生,现状,对策

1 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各级政府、有关监管部门以及尘毒有害作业企业,对职业卫生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加强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监管,落实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健全防护设施,促进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山东省诸城市在这方面采取抓关键环节、抓重点企业等一系列监管措施,有效控制了职业危害,职业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该市属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全国百强县。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业企业迅速膨胀,随之带来的职业危害日益凸现。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职业危害因素对从业职工身体健康危害,预防、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对职业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用人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推进了职业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具体工作中,该市首先摸清本底。每年进行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现状调查,采用统一印制的调查表格,按照“先大企业后小企业,先高毒企业后一般企业,先城区、街道后乡镇”的要求,对企业进行普查。2009年共调查企业114家,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有8700余人;行业涉及到化工、纺织、冶金、建材、机械、印刷、家具制造等,其中印刷业18家,家具制造业7家,化工业5家、机械类56家、冶金铸造业6家、轻工纺织业12家、建材类5家、其他类5家。有毒有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等,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再是强化宣传,利用各种媒体以及举办职业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明白纸等形式,深入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知识,让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和企业职工充分了解职业危害、职业病的预防措施,以及依法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加强部门协作,依法监管。建立和完善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协调机制,卫生、安监、劳动、建设、经贸、发展改革和工商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规范,各司其职,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集中联合行动等措施,强化对职业卫生的监管,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健全防护设施,严把有毒危险化学品生产和流通以及使用关,并根据的实际情况进行危险度分析,实行量化分级管理,按照A、B、C三类分类实施监管,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以及有关规定的依法严肃查处,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保障了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2 问题

2.1 部分用人单位没有正确处理职业卫生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特别是规模小、利润高的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职业危害,认为只要有了企业效益,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职业卫生抓与不抓,无碍大局。有的甚至把职业病防治与企业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办企业就产生职业危害,过多强调职业危害,招工难、管理难,上设备处理和控制职业危害,浪费资源、时间和精力,影响经济效益,从而没有坚持“三同时”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立项、审批等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不能及时申报,前期预防工作措施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未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评价,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均未达到法定要求,职业病发生的潜在隐患大量存在。

2.2 用人单位刻意回避职业危害

如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方面,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能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更有甚者不愿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导致职工不知其危害、后果以及防范要求和应急处理措施。同时,也没有对职工尤其是对进入企业的农民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不能使其充分掌握预防职业危害的有关常识以及注意职业危害预防以及自我防护。少数企业已知职业危害因素超标严重,而采取岗位轮换、短时间辞退职工的办法,隐瞒职业危害,逃避职业病防治责任。对于受职业危害而发病的职工,用人单位不愿按《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提供发病人员的职业史、危害因素接触史以及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相关资料,给职业病的诊断、鉴定设置重重障碍,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前些年时风集团所发生的苯中毒事件以及近期河南的“开胸验肺”事件就是例证。

2.3 企业职工自我保护意识淡漠

部分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职,明知工作场所有毒、有害,但置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于不顾,企业配套的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不使用,甚至有的将防护设施拆毁,自愿在有毒有害环境中拼命加班加点,以牺牲个人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追求工效与工资,一旦发病后悔莫及。

2.4 职业卫生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卫生执法主体为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检验和评价及职业卫生中介机构的资质认定等。但受诸多因素如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经费匮乏、监管任务繁重等的制约,履行监管职责力不从心。2003年中编办把职业卫生监管的部分职能划给安监部门,而到目前为止,《职业病防治法》没有进行修改或修订,执法主体仍是卫生行政部门,安监部门履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似有师出无名之嫌。现行体制下卫生、安监部门左右为难,卫生部门执法受到中编办职能调整的制约,安监部门监管法律不予支持,致使责任不清,势必出现职业卫生监管无所适从的局面,可能带来较多的行政和法律摩擦,严重的会引起法律争议和诉讼。

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相关管理机构,但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管理,把各项职业卫生工作落到实处。有的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部分企业内部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上流于形式。

上述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除部分企业追逐高额利润是主要原因外,地方保护也是重要因素,不少地方急于发展经济,对存在职业危害的项目或企业,明知需要督促整改,但往往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力推动,甚至在有的地方放任自流。

3 建议

3.1 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目标考核

职业卫生工作说到底是政府的责任,建议把职业卫生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各有关各部门考核指标体系,定期考核,落实奖惩。特别要加强乡镇(街道)和职能部门的考核,督促其强化对所辖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的管理,从基层抓起,抓薄弱环节,整体推进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要强化对用人单位的问责,责成其进一步完善防护设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危害,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同时,要健全职业卫生监管机构,配备得力人员具体实施监管。要实行严格的监督执法责任制和问责制,确保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3.2 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宣传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企业的职业危害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减少和控制职业危害可不容缓。因此,首先要面向全社会宣传职业卫生工作,让社会各界都了解职业卫生知识以及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全社会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工作的局面。再是加大对《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特别是强化对用人单位、企业职工,尤其是农民工的宣传,通过宣传让其掌握相关法律规范及其权利义务,依法控制职业危害,搞好职业病的防治,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另外,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职业病防治先进典型,树立样板。同时对典型违法案例进行曝光和跟踪报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职业卫生工作深入开展。

3.3 从源头抓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在招商引资、企业审批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职业危害问题,严格准入标准,对涉及职业危害较大、较多的项目,必须经过多部门联合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对已通过审查批准的企业,督促其严格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对所用的设备和生产材料进行全面检查,严禁使用不明毒性的化学品,对没有明确名称,以代号来代替的不明毒性的化学品,一律要向供应商索取相关成分的资料,同时制订出相应的注意事项、卫生应急措施等,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控制职业危害。

3.4 明确部门职责,理顺监管体制

实践证明:职业卫生管理落实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部门监管,只有进一步强化监管之职,才能解决企业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因此,首先要明确部门职责,并建立联动机制。还要解决多头执法问题,避免交叉执法、重复执法,维护职业卫生法律的严肃性,确保职业卫生监管到位。

第一,要强化卫生部门的监管、监测责任,责成其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行使监管职权,对违法者严厉查处;第二,要强化安监部门的责任,责成其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督促整改,对违法者以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第三,要强化劳动部门监管之职,督促其严肃劳动合同管理,强化对用人单位违规违法问责等;第四,要强化对用人单位的问责,监督其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健全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职业卫生档案,完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并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狠抓各项职业卫生工作的落实。

3.5 健全职业卫生监测工作机构,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

发展休闲农业的问题与思考 篇11

休闲农业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为满足城市人休闲需求,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生态农业的一种形式。休闲农业中的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这样既增进了城里人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也可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因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休闲农业也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農民收入,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强城里人对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休闲农业还是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它以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副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让游客欣赏其他风景名胜地没有的风光,领略大自然情趣,因而也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

但是,目前我国休闲农业还存在不少问题。就我县的具体情况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起步晚,形式单一。休闲农业最早是20世纪30年代在欧洲兴起的,我国从80年代末才开始兴办,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县的休闲农业起步更晚,2000年才开始零星开办农家乐,目前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农业还没有,多是一些小打小闹的以农家饮食为主的“休闲农业”,文化内涵肤浅,内容单一,形式雷同,且管理落后,设施不完善,难以维持长久的生命力。

二是规模小,效益不高。我县休闲农业目前仅在交通较为便利且距县城较近的新兴、段家湾、安坡等村,以一家一户发展为主,内容基本都是钓鱼、吃饭,特色不突出,各种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规模小,效益不高,缺乏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旅游型的休闲农业产业体系。

三是规划滞后,发展无序。我县休闲农业目前仍处于随意开发状态,区间协调性不够,建设时没有准确的定位,布局都是自由、随意性较多,主题不突出,没有发掘出农村文化的深刻内涵,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尚未营造出有序发展的环境。加之宣传不到位,市场吸引力不够,尚未形成成熟的休闲产业体系。

面对上述落后的休闲农业现状,笔者认为发展我县休闲农业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凸显特色,形式多样 发展休闲农业,切忌跟着别人后头跑,要注意凸显自己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有生命力和竞争力。要深层次挖掘三秦文化、民俗、小吃等具有地方独特魅力的文化资源,例如被人津津乐道的陕西“八大怪”,千阳八打棍、猴舞、皮影、布艺、剪纸、刺绣、编织等等。休闲农业就是要挖掘这些特色文化,以及特色农业物产和特色自然、人文景观等,使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产业文化及许多民俗技艺得以延续与传承。同时,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靠项目支撑,整合当地资源,从整体规划上建设高标准配套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公共设施环境,把民房建筑、风味小吃、手工作坊和农家风情集于一体,发展对外形式多样、对内有机结合的休闲农业体系。目前较为适宜的休闲农业主要有4种形式:一是综合经营型。依托农业产业优势,集观光、采摘、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经营模式。二是科技示范型。以农业科技旅游为主线,以新品种、新技术为载体,充分展示现代高科技农业生产风采与魅力。三是休闲采摘型。在樱桃、石榴、桃、葡萄等果树开花和农产品上市季节,让游客到农户园区内赏花和摘果品尝,开办各时令季节的赏花、采摘节。四是民风民俗文化展示型。

2. 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国外发展休闲农业的经验证明,休闲农业区域半径达29.5千米才可以发挥最佳经济效益,这就说明规模经营对休闲农业的重要性。我县有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燕 、西汉哀帝丞相司直郭钦、唐朝太尉段秀石,史称“千阳三贤”;还有闻名遐迩的燕 望鲁台,有冯家山中型水库,有翠柏长青的天台山,有晚景迷人的石鱼沟,有险峡奇妙的卧虎山青崖洞,有历史上曾为皇家狩猎,现今是陕西唯一的休闲狩猎地莲花山狩猎场,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为休闲农业的规模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资源优势。应依托这些旅游景点,围绕打造宝鸡后花园目标,宏观构建休闲农业精品线路,辐射带动全县休闲农业发展。还应重点建设休闲农业示范园和农家乐旅游点,做到有分有合,整体规划,规模发展,以提高我县休闲农业接待能力和经营效益。

3. 政府主导,有序发展 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休闲农业步入有序发展轨道。一是树立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旅游的主导思想;二是制定科学的休闲农业总体发展规划;三是明确休闲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方向;四是建设完善的休闲农业从业规章,规范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五是制定积极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营造有利于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环境;六是加大公共财政对休闲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以促进休闲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问题与思考 篇12

高级发展阶段的农机化的主要特征是农机装备优良化、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作业规模化、农机服务产业化、农机管理法制化, 这不仅是农机总量迅速增长、农机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机作用发挥巨大的农机化, 也是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农机化。“安全有保障”是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是推进我省农机化发展提前实现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不可或缺的“路基”。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机安全生产与农机化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提前跨越的关系, 提前跨越是现阶段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 农机安全监管是农机化整体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抓农机化发展不能忽视农机安全, 应树立确保农机安全、为农机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安全发展意识;抓农机安全生产, 旨在维护好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 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 取得农机化发展的最大成效。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与实现提前跨越二者相辅相成。在现阶段, 推进我省农机化发展提前实现跨越, 农机化不但要加快发展、全面发展, 更要安全发展。全面加强农机安全监管, 是农机化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和基础保障。

提高农机“三率”, 从源头上减少事故隐患, 是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 是保证全省农机安全生产, 加快农机化发展、实现农机化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提前跨越的重要保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意见》和省政府《2009年安全生产工作意见》, 都对农机安全生产提出了“农业机械以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和不参加检验为整治重点”的具体要求, 这既是对农机部门提出的任务, 也是对全省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警示。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各级狠抓落实, 下发文件, 专门召开会议, 专题研究部署提高农机“三率”问题, 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 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特别是农机挂牌率、年检率、驾驶员持证率仍然不够高, 少数市长期低位徘徊, 拖了全省的后腿;有的地方农机部门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 重农机化发展、轻安全监管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 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 安全投入和保障措施不到位;有的甚至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有禁不止。与我省农机化加快发展、提前跨越的的总体要求还有不少差距。

当前, 全省农机化已进入加快发展、提前跨越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农机化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全面提高“三率”水平, 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首先, 要认识到位。始终坚持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把农机化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农民和农机手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上, 切实增强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统一思想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凝聚系统力量, 保持步调一致。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一方平安, 作为衡量农机化发展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于农机化发展的全过程, 把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确保农机化加快发展、提前实现跨越的各项工作中去, 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措施, 全力打好整治提高农机“三率”、全面加强农机安全监管的攻坚战, 夯实农机化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安全基石, 为全省农机化提前跨越保驾护航。

第二, 加大措施, 努力提高农机“三率”。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靠上抓, 分管领导要亲力亲为、具体抓, 研究措施, 狠抓落实, 把整治提高农机“三率”工作有效地开展起来。要积极向政府领导汇报, 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 努力构建“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农机“三率”工作体系。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各市应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责制的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县、乡、村, 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领导, 防止空喊空谈。要建立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 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 对“三率”低下的给予问责、告诫和通报批评;对项目单位、窗口单位、示范单位等实行动态管理, “三率”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应随时取消相应资格。

第三, 突出重点, 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安全管理。随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和各项功能日趋完善, 汇集的农业机械种类和数量必将越来越多, 作业区域和面积必将越来越大, 一旦发生事故, 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也将更大。因此, 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安全管理, 使其既成为现代农机作业的组织实施者, 又成为“平安农机”创建的示范者, 充分发挥其在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典型引导作用, 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 以点带面, 扎实推进“平安农机”建设。按照总体部署, 全省将在已有“十百千万”示范单位的基础上, 再新创十个“平安农机”示范县、百个“平安农机”示范乡 (镇) 、千个“平安农机”示范村和万个“平安农机”示范户 (合作社、协会、作业公司) , 这是实现农机化安全发展的重大举措。要不断创新创建形式, 充实创建内容, 扩大创建规模, 增强创建效果, 提高创建水平。

上一篇:早孕期胎儿下一篇: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