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少主义

2024-08-02

极少主义(共5篇)

极少主义 篇1

翻看最近的建筑期刊或作品集, 少不了大量的光洁玻璃幕墙, 毫无“手法”和“装饰”可言的建筑方块体。一批在晚期现代主义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建筑师们, 将老一辈简洁的形式和设计手法又推进了一步, 用更洗练的表现形式和设计原则演绎着极具简约之美的建筑作品, 这些作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极少主义建筑。要了解极少主义建筑, 我们还是先从极少主义谈起。

极少主义

极少主义 (TheMi ni mal i sm) 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艺术界, 又被称为极简主义、简约主义。它源于抽象表现主义, 是当时以美国为中心的一种艺术流派。一批艺术家在绘画、雕塑等纯艺术领域对“极少”进行了探讨和试验。1959年弗兰克·斯特拉 (Fr ank St el l a) 展出他的黑色系列, 标志着极少主义的诞生。随后, 大量的极少主义创作和理论探讨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欧美国家, 特别活跃于美国, 主要反映在绘画、雕塑等领域。

极少主义最显著的特征, 是直接运用原始、简单、抽象的色彩或者形状。在极少主义的艺术中, 作品被还原为物, 以表现其本身的存在;作品将直接与观众面对, 而作者的“痕迹”从作品中完全消失。极少主义为观众提供了自由的状态来感知对象。没有美学的先见, 没有权威的中介, 观众面对的是简洁形式的客观性所反映的事物本质。面对极少主义作用, 我们不能指望从现实中得到充分的解答, 因为极少主义作品除了作品本身之外没有任何东西, 它的含义依赖观众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才会感知。

极少主义艺术并不是一场艺术革命, 而是战前已经兴盛和逐渐发展成长起来的抽象化表现的极端发展。“极少主义艺术中最少或看起来最少的是手段, 而不是作品中的艺术” (佩罗) 。

极少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流派, 已经有了近半个世纪的生命力, 其在绘画、雕塑、戏剧、音乐、舞蹈和时装等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体现, 在建筑设计等实用艺术领域也不例外。

极少主义与建筑

极少主义同现代建筑在一开始就有着不解之缘, 极少主义在建筑领域的最初反映就是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密斯在他的摩天楼构想、范思沃斯住宅中以玻璃的透明性来彰显作为结构的钢, 实现了材料和结构清晰可见的透明和开放观念;卢斯在建筑中拒绝装饰, 甚至提出“装饰就是罪恶”;柯布西耶在他的萨伏依别墅中, 以极简的白色凸显空间和结构逻辑。一定程度上来讲, 现代主义建筑就是消除装饰的过程, 是一次减少的革命。

极少主义在建筑界的兴起却是源于20世纪末。作为一部分建筑师对于现代主义反思后的新选择, 极少主义站到了“后现代”、“解构”的对立面, 重新回归到密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卢斯的“装饰就是罪恶”等现代主义建筑观。极少主义, 作为一部分建筑师对于现代主义反思后的新选择, 终于在20世纪末开始兴起。这种建筑思潮的主题是以尽可能少的手段与方式感知和创造, 即祛除一切多余和无用的元素, 以简洁的形式客观理性地反映建筑的本质, 具有“单纯形体, 光洁表面, 表皮纯粹, 视觉冲击强烈”等典型特征。典型代表如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德梅隆和彼得·卒姆托、日本建筑师组合SANAA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 , 安藤忠雄的很多作品如“光的教堂”、“水御堂”、“冥想之庭”等也透着极少主义的表征。他们善于舍弃繁琐, 用宁静而富有哲理的形象打动人。他们的作品追求建筑的本体, 将建筑简化成光线、空间、体量这样的基本元素, 剔除琐碎, 留下纯净, 给繁乱的建筑界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在建筑上, 极少主义并不是一种风格, 而是表明一种态度与观念, 是对于当前到处充满表现、象征、意义等表达主观意图的建筑的一种对抗。它不是“少”得什么也没有, 它对于建筑本体所给予的重视很“多”。建筑终究是给人使用的, 它要反映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 如果脱离了和人的关系这一主题, 其存在也失去了意义。如果“极少”的状态下就能满足人的物质以及审美精神方面的需求, 多余的建筑装饰和附加的建筑语汇就不一定非要存在。

极少主义建筑在北京

20世纪末暨本世纪初, 国际知名的设计公司和国内建筑界开始积极大胆地对“极少主义”进行探索和尝试, 现以北京的一些付诸实践的项目加以简要说明。

水立方: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澳大利亚PTW建筑师事务所、ARUP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的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也呈现出极少主义的设计理念:外表纯净的体量下, 隐藏了复杂的功能配置。在与阿杜普结构公司合作下, 其建筑表皮在满足结构承载的同时, 也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游泳馆晶莹剔透、碧波荡漾的建筑身份和角色, 最终赢得了专家及民众的一致好评而一举中标。这座新颖别致的奥林匹克建筑, 将以冰晶状的亮丽身姿, 装点景观如画的奥林匹克公园。

鸟巢 (国家体育场) :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设计公司以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体设计。鸟巢形体简洁, 由一系列辐射式钢桁架围绕碗坐席区旋转而成, 结构科学简洁, 设计新颖独特。国家体育场的形象完美纯净, 外观即为建筑结构, 立面与结构达到了完美统一。

建外SOHO:由日本著名建筑师山本理显主持设计, 从规划到单体现到室内设计, 都体现了一以贯之的简约风格, 方形体量在基地内以一定的模数和节奏跳跃复制, 而区内空间不仅没有想像中的单调, 反而更显秩序和层次, 成为建国门外一道亮丽的风景。

望京科技园二期:由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胡越设计, 将几个简单的体形通过空间的连接形成独特的建筑形体和简练但不呆板的室外空间, 并和谐地融入到周围的城市肌理之中。建筑的外貌力图反映真实的建造逻辑, 突出表现纯粹的空间体量关系, 重视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 无论在外在内, 都力求呈现材料的原始风貌, 摒弃了传统矫饰的装修手法, 更好地体现了现代办公建筑高效简洁的个性。

中关村金融中心:由KPF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 充分体现了密斯“少就是多”、技术精密主义的简约设计理念, 加上KPF常有的体量分解手法, 使该金融中心简洁有力而又不失优雅地矗立在中关村的中心腹地, 成为中关村名副其实的新地标建筑。

通过对以上几个实例的分析, 这些带有明显极少主义倾向的建筑设计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

它们都追求作品的内容被简化到最低限度时所带来的作品的完整感, 强调建筑设计的整体统一并趋向简洁, 也就是将建筑造型和体量抽象到极端化;它们都坚持以最基本的形式解决复杂的问题, 将简洁、清晰的思路和具体的功能对应到一体, 使设计回归到空间、光线和体量这些基本的要素中, 从而实现了空间的纯净感和视觉的感染力;在它们严谨、简洁的形式下有着复杂的技术构造, 体现着强烈的时代性。

极少主义作为一种艺术理念, 已经或多或少地渗透到许多建筑师的建筑创作理念之中, 成为了一种自觉自省的思想。少, 可以达到简洁, 但是也能导致贫乏。我们必须勤于思考, 加倍努力, 善于发觉简洁形体背后的丰富内涵, 力求避免建筑作品的简单和贫乏, 创造出真正极少主义的优秀建筑作品。

极少主义 篇2

连日来,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两所香港高校来汉进行招生宣传,两校的毕业生去向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内地生本科毕业后继续留港攻读硕博,与内地生截然相反,绝大多数香港学生本科毕业后选择就业。

香港城市大学公布的去年毕业生去向显示,6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攻读硕博,约37%的毕业生留港工作,仅3%的毕业生返回内地。

香港浸会大学昨日也公布了内地毕业生去向统计,超过七成的学生选择深造,当中以留港升读硕士学位为主,

约三成学生选择留港工作,返回内地就业的毕业生不足6%。

香港浸会大学教务处处长唐创时介绍,自始,已有900多名内地生赴浸大攻读本科。目前已有300名内地生以优异成绩毕业,其中6%获英、美著名学府颁发奖学金继续深造,48%留港或到海外升读硕士学位专业,46%选择就业。“‘就业难’的观念影响了毕业生的选择。”唐创时分析,内地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本科生就业难,学历越高,工作机会越多。

唐创时表示,和内地学生不同,大多数香港本土生源拿到学士学位后选择工作,他们更看重实际工作经验。

他称,内地生毕业后其实留港找工作并非难事,“内地学生普通话和英语都很棒,用粤语沟通也没问题,综合素质高。”

试论当代极少主义园林的始与末 篇3

极少主义作为当代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当下各个设计领域中都发挥了其不可磨灭的作用。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极少主义开始渗透于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因此,我想根据西方极少主义园林的特点、表现,结合中国设计自身强烈的民族性,探讨中国当代景观设计中强烈表现的极少主义理念,以及对这种“西学东渐”现象引发的一系列探究与思考。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的浪潮中涌现了许多超前的艺术流派,比如抽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极少主义、波普艺术等。极少主义作为当代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反对传统的美学主张,强调设计观念及设计应摆脱形式的束缚,在当下各个设计领域中都发挥了其不可磨灭的作用。在西方蓬勃发展的极少主义艺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往渗透于园林景观设计领域。极少主义以其简约、纯净、静谧、无存的设计观念,充满哲学禅意设计形式给中西方景观设计迎来了新的高潮。本文通过介绍当代极少主义流派与极少主义园林的特点、表现,结合中国设计自身强烈的民族性,探讨中国当代景观设计中强烈表现的极少主义理念,以及对这种“西学东渐”现象引发的一系列探究与思考。

当代艺术的源流

1.当代艺术的界定与发展

(1)现代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在艺术发展的历史洪流中,前者的艺术形式与观念必然影响后世艺术,而后世的艺术创作也必须站在前人的成果之上,这是不予置评的。大众界定的关于艺术的现代主义时期指的都是从1870年代后印象主义开始,二战之后结束,大致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期的后印象主义运动时期。这个时期的艺术创作强调种纯实验性的艺术行为,主要代表流派有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毕加索、达利、蒙德里安等。

第二阶段是指后期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运动时期。作风泼辣、肆意纵横、不受约束等特定的标签都是这些艺术运动大师特有的精神指向,代表人物有德·库宁、杰克逊·波洛克等。

(2)当代艺术对现代艺术的继承

在1960年代之后发展起来的当代艺术,也被称作“后现代艺术”,它注重艺术的观念性、自由性、创新性和批判性,是现代主义艺术在当代的延续与重组。当代艺术在美学取向、创作观念、艺术研究等许多方面都和现代艺术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分。首先,当代艺术不可避免的继承了现代艺术的文化精髓和艺术思想,对之前的艺术进行了精心的梳理、筛选和评价。其次,他们摈弃了那些已经僵化的美学评价体系,对其批判和嘲讽,将其中值得保留的创作观念推向极致,迸发出新的创作灵感,这种互相牵扯的关系正是艺术创作魅力之所在。

2.当代艺术的重要流派

当代艺术主要有三个重要流派,分别为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

(1)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是当代最重要的艺术流派,它起源与英国,在美国达到顶峰。它在艺术追求上延续了达达主义的“反美学主张”以及“现成品”概念。它在思想上强调消解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与大众和解的态度,是西方现代艺术史的转折。

(2)极少主义

出现在1960年代的极少主义许多方面与同时代的波普艺术截然相反。极少主义艺术家非常排斥和拒绝艺术中那些描述的因素,他们认为艺术应该只关注媒介自身。这种反美学主张,也是追求“艺术摆脱形式”

(3)观念艺术

又称思想艺术,具有极强的写意性。其创作的灵感、意图往往能够明确反映出一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发展状况,因此观念艺术有着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广阔的表述平台。极简主义园林概述

1.极少主义流派

极少主义流派在形式上传承了现代主义时期康定斯基的抽象风格,它清洗甚至消解了形式主义,是种极其纯粹的造型艺术。弗兰克-斯特拉、巴尼特-纽曼等都是其推动者。

巴尼特-纽曼所绘制的《十字路的站:第十二站》。他运用单的色块涂抹整个画面,然后被几条明暗不一、贯穿全画的垂直线条打破,给人种被撕裂的感觉。透过作品表面,我们仿佛通过颜色和空间直达作者的内心深处,这种神圣感和神秘感是令人震撼的。

2.极少主义的全球化发展

极少主义虽然起源于绘画领域,但是却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全部。

首先在建筑领域中,通过接受极少主义的设计精髓,建筑设计师们开始以减少、否定、净化等手段来摒弃琐碎的一切,追求建筑本身最本质元素的再生,获得最佳纯粹与简洁的空间。

“20世纪的园林始于艺术”,极少主义园林与其艺术样具有客观性。它把注意力集中于事物本身,缩减形式与材料,单纯的、以纪念性的尺度来进行设计。

其次具有代表性的领域是雕塑领域。在极少主义浪潮的影响下,艺术家们意识性的排斥所有嘈杂和多余的物件,创造出最为简洁、纯粹的作品。

从以上几个具有代表的设计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极少主义观念已经通过自己强烈的影响力消解着设计领域的各个角落。这种无内容、无形式、无主题的作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公众进行着最亲密的沟通与交流。

3.极少主义园林

极少主义艺术影响下的园林设计主张“以少胜多”。它形式之简练;思想之客观;表达之抽象;迅速对大众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和冲击。

(1)西方的极少主义园林

西方极少主义园林设计中,方、圆等自然界的母体反复出现。设计师常常从绘画领域中寻找灵感,慕尼黑RIEM公园就是其中的典型。西方园林设计的对象常常表现为占据定空间体积的物体,但奇妙的是,它可以被同样占据空间的游览者以自己的身心来感受、交流,这种“不可复制的信息交流”正是极少主义的奥妙所在。1979年为哈佛大学所设计的泰纳喷泉(Tanner Fountain)就是一个极具极少主义特征的作品。

“网格与重复”也是极少主义园林最典型的一个创作手法,将极少主义观念中无中心、无主题、无内容等理念充分运用到景观设计。慕尼黑凯宾斯基酒店景观设计就是这种手法的极致体现。

这种用修剪的自然植物完全代替现代艺术常用的石头、水、金属等创作手法将极少主义冷峻、机械的特点一扫而空,代之以轻松诙谐的气氛。

(2)东方的极少主义园林

“观空如色、观色如空”。在东方园林设计中,极少主义的美学观念恰似极少主义抽象派的水墨山水画。在东方,人们常用沙硕、岩石或常绿植物表现禅意的景观,这种设计被称为“枯山水”,它符合了东方信仰的佛教中“空”“无存”的内容,简单而直白的表达了世间最复杂而深奥的道理。日本京都的龙安寺方丈庭院就是“枯山水”最恰当的表达。

极简主义园林的中国地方性

1.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差异性比较

中西方从语言、文化和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及艺术等方面可以看出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语言文化方面,中方追求着迂回的解释;而西方则强调直接的阐述。在对自然的认识上,中国的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西方则抱着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而这种文化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艺术的各个领域。

这种差异性最典型的就是在建筑思想的表达。西方宗教建筑强调单纯的几何空间和从顶部摄入的完美天光,他们认为来自头顶的曙光可以使心灵平静、愉悦。

东方宗教中佛在心中,在天地自然之间,中国古典建筑中天窗是十分少见的。中国人喜欢用侧窗(图十)、漏窗,侧窗引入的自然光线,柔和、变化多端,世间的切都在光和混沌的阴影中晃动。

2.民族性的回归

在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刻的中庸哲学中,有很多处与极少主义不谋而合。老子在千百年前早已说出“少则得,多则惑”的思想理念。而个观念与密斯凡·德·罗所提出的极少主义设计准则“少就是多”是惊人的相似。又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用粗放的笔触、清淡的水墨刻画出“疏野”的自然形象。宋代马远所绘制的“水图”,就通过简练的线条将一片多变的湖水展现在人们面前。而这些早期的艺术创作手法对后来中国的极少主义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中国人深埋在骨子里的含蓄、简单、质朴在西方极少主义设计思潮到来时,自然而然的被诱发出来,在现代设计中精彩演绎。

3.极少主义园林的“西学东渐”

融合中西双元文化的极少主义园林,在新的时代有着新的表达,他们不再盲目模仿着西方的观念与形式,而是注重民族的、本土的内涵,这是一种对极少主义本质上的转换与突破。

积极投身、致力于全球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当代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师、雕塑家和景观设计师林璎就是融合中西双元文化的极好的例子。她拥有种非凡的能力,能用看似简单的方式和最自然的材料传递出复杂而诗意的情景。

中国许多本土的青年设计师,也在积极大胆的西方“极少主义”进行探索和尝试,并将其付诸实践,比如清华大学教师朱育帆,他就曾积极地探索着极少主义的本土化的表达方式与设计语言,并极力推动其在中国的发展,矿坑花园就是在这个社会环境下应运而生。

设计师团队以“减法”“最少干预”、“应对采石矿坑维护避险、生态修护要求”及“体现东方山水意韵”为设计理念,将设计与自然地形紧密结合,并与中国古代“桃花源”的隐逸思想相呼应,深化人对自然的感悟。

通过对中国极少主义园林的梳理、筛选和评价,我认为可以从中归纳出些共性和个性:

(1)中国的极简主义园林即吸收了西方理性的思想观念,又在设计思维和表达方式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禅学”的空灵与虚无。

(2)在当代社会,虽然中国式极少主义园林设计还是种非“主流”的设计艺术,但是对当下所流行的时尚和潮流有着深刻的映射,也许这也是其对当下社会静默的回应。

(3)人与环境结合、物与环境的情感相结合、设计与生活体验相结合。

我国极简主义园林的未来与发展

1.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对待西方的“舶来品”,我们一定要追踪其根,对其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有着深刻的了解。否则就会将设计流于表面,停留在对其外在形式和语言的浅层次的模范和元素的堆砌。

2.多元化、包容性思想框架

极少主义流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审美角度与创作态度,但是我们不能以概全,我们需要建立起个多元化、包容性的思想构架,不是单的固步自封,也不仅仅是拿来主义,而是有目的的选择和借鉴,达到设计的最佳效果。

3.传统与创新

“没有艺术的国家就像个没有笑声的幼儿园,艺术不创新便代表了死亡”。没有创新的、固化的艺术注定枯竭,新的思维与想法不仅要符合时代潮流,还要有自己的特点,抓住其精神内涵,以心造物,这样才能在时代洪流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结语

浅谈极少主义在设计中的应用 篇4

1 极少主义的艺术倾向

“极少主义”, 又称简约主义、极简主义, 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艺术界的一种艺术风格, 以其简约明了的风格迅速渗透并影响了各个领域, 对建筑艺术的影响尤为深刻。当代建筑设计师中很少有不受“极少主义”影响的。这股风潮也同样影响了室内设计领域。室内设计曾经一度出现过矫情的浮华风格, 而“极少主义”提倡摒弃粗放奢华的修饰和琐碎的功能, 强调以简洁通畅来疏导世俗生活, 其简约自然的风格让人们耳目一新。极少主义者的一个重要宣言就是:“少即是多”, 他们以减少、否定、净化来摈弃琐碎, 去繁从简, 以获得建筑最本质元素的再生, 获得简洁明快的空间, 在简洁的表面下往往隐藏着复杂精巧的结构。

“简约”并不意味着单纯的简化。相反, 它往往是丰富的集中统一, 是复杂性的升华。一种建筑决定于许多因素, 比如意识形态、经济基础、技术能力、建筑监管人员的水平、业主的情绪爱好等等。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建筑中得到统一并忠实地反映设计者的观念。这种丰富的“简约”需要耐心和努力的工作才能实现。米开朗基罗曾经对雕塑的风格有过这样的要求:作者的一切努力要看起来非常自然, 不要流露于作品之中, 要让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工作前的初始状态。建筑中的极少主义也正是如此。极少主义的艺术倾向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与波普艺术同时发展的西方现代艺术倾向。在极少主义的绘画中, 传统的内容和被尽量排除出画面, 人们看不到什么具体的形象, 画面上的色彩关系也被简化, 支持这一偏执而极端倾向的是一些同样偏执而极端的想法———绘画的最终性质不过是画框、画布、颜料的物质性, 传统绘画中表现的不同题材, 不过是附加在上述物质性之上的虚妄可疑的东西。

而建筑大师密·凡德罗将其概括为“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 ”, 就是要用最少的物质环境, 留出最多的心灵空间, 在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心中获得认可, 在越来越拥挤的城市角落中生根、发芽。不管是现代主义的功能至上, 还是装饰主义的形式至上, 在极少主义的设计理念面前都显得比较局促, 在这两者都不同程度地走向某个极端的时候, 极少主义强调是“恰如其分”。这种恰如其分不是简单的折中, 而是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运用非常精到的手法和巧妙的构思达到一种视觉或心灵上的强烈冲击力。极少主义既不是简单的单调和什么也没有, 也不是可以用来追赶时尚和附庸风雅的招贴画, 它是科学和严谨的, 同时也是多义和深奥的, 只有恰如其分才可表现极少主义的简约之美。

2 成功的极少主义室内设计的特征

成功的极少主义室内设计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度理性化。对于家具购买、空间布置得很有分寸, 从不过量。传统的室内设计总是将房间装饰得尽可能丰满, 而极少主义设计总会留下足够的“灰空间”, 达到人对空间的潜在要求。它惯用硬朗、冷峻的直线条, 光洁而通透的地板及墙面, 利落而不失趣味的设计装饰细节等, 这种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十分符合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另外, 极少主义在材料上的“减少”, 在某种程度上能使人的心情更加放松, 创造一种安宁、平静的生活空间。

典型的极少主义室内设计一方面强调建筑外观的简单、纯粹, 另外还十分注重室内家具与日常器具的选择。极少主义室内设计的家具与室内整体环境非常协调, 总的特征是造型简单但不失优雅, 常常采用黑、白或灰的色彩计划, 很少有装饰图案, 显得含蓄而大方。此外, 极少主义室内设计还主张运用大片的中性色与大胆而强烈的重点色、轮廓鲜明的直线条与少量的图案装饰作夸张的对比, 达到一种视觉冲击力, 以突出这种简单、纯粹、优雅、时尚的风格。

3 文化特性与极少主义

室内设计通常体现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形态、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不论哪个时代, 当时人们的风貌, 地域的、民族的固有文化都在室内设计上有所表现。例如, 从意大利的设计特点中就能看出意大利人的人生观, 而室内布置和陈设则体现了意大利人的生活方式。日本也一样,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 怎样向国际化迈进, 日本人还是习惯进屋脱鞋, 在榻榻米上静坐来安定精神, 深入思考这样一种生活形态。日本人通过这样的生活体验来感知自身。如今人们生活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但是生活空间的设计表现却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那就是空间趋于单纯化。

近年来, 空间的单纯化已成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设计表现手法, 空间的单纯化特点是排除了诸多装饰性。通常, 空间的创造是以历史、传统和习俗为背景的。人们的生活形态不会简单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但是另一方面人又具有不安现状, 追求时尚的特性。人们对不变的事物感到安心, 同时对不变的事物又感到厌倦。空间的设计正是顺应了人们的这种需求。空间的单纯化不仅仅是生活空间, 在都市空间和商业空间也同样能够看到。极少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以最低限度的表现产生最大的效果。事物的单纯化同样具有强有力的表现力。例如纷繁都市风景中单色的银行标志和交通信号就颇具表现力, 这是因为单纯的东西在复杂的都市机能中更醒目。

20世纪, 设计崇尚现代主义, 由此产生的设计是运用了欧洲理性思维而进行的文化创造。但不论谁解读都不会受到固有文化和特定地域的限制, 因为它已融入了共通的设计语言, 融和着地球上所有的文化, 并反映着现实。21世纪的设计是在尊重各自文化的基础上, 超越其自身, 派生出相通的设计。极少主义恰恰顺应这一点, 将在未来的设计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贝利, 菲利普·加纳.20世纪风格和设计[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2][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现代设计的先驱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 1995.

属于极少数人的温柔奢宠 篇5

少数人的奢宠

此次,La Mer承袭传统,在全新精华乳霜上市之前,礼遇超百位独具温柔却蕴含智慧力量的时尚精英女性。这些贵宾来自社会各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她们无一不展现出温柔的气质,其中也蕴藏巨大的智慧能量,她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影响力。海蓝之谜精华乳霜也仿若这样一位女性的化身,质地柔软绵密,却拥有令人惊叹的修复再生和滋润保湿能量,为肌肤带来日臻焕变的神奇,成为时尚女性奢宠自己的最佳犒赏。

主要成分

01赋活能量 海蓝之谜精华乳霜蕴含品牌灵魂、修复再生秘方—神奇活性精萃(Miracle BrothTM),赋予肌肤深层滋养与修复,加强肌肤的自我更新能力。健康的肌肤表面具有带电荷的离子,能与水分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产生电磁效应,使水分更易吸收和渗透至肌肤底层,令肌肤水嫩丝滑。肌肤由此开启修复之钥,变得更柔嫩紧实,隐匿岁月痕迹,仿若初生般绽放年轻光彩。临床测试显示,71%试用者在使用之后肌肤立现透亮。

02酸橙茶精华 海蓝之谜特有的酸橙茶精华由全手工剥取的青柠皮精心萃取而得,也是贺伯博士当年酿造的第一瓶海蓝之谜精华面霜中的成分之一,是神奇活性精萃(Miracle BrothTM)的完美搭档,具有卓越的抗氧化功效,能帮助中和自由基,保护肌肤抵御环境侵袭,使肌肤更专注于自我修复再生。

03神奇活性精萃 源自深海的神奇活性精萃(Miracle BrothTM)是承载La Mer海蓝之谜品牌传奇修复力的灵魂成分,以极富营养的国宝级深海巨藻为主要原料,结合至精至纯的成分要素:维生素C、E、B12和柑橘树油、尤加利树、紫花苜蓿等天然植物精华酿制而成。神奇活性精萃(Miracle BrothTM)能有效镇静舒缓肌肤刺激、泛红等敏感现象,令肌肤自然透现耀目新生光泽。

上一篇:装备制造业信息化下一篇:乳腺病灶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