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阻滞

2024-09-21

腰硬联合阻滞(精选9篇)

腰硬联合阻滞 篇1

减轻分娩疼痛是麻醉医生及产科医生的共同目标。临床上有很多技术能够减轻产妇疼痛,如吸入笑气、应用镇痛药、针刺穴位及水下分娩等,但镇痛效果均不够理想。硬膜外阻滞是目前分娩镇痛的有效方法,腰麻起效快且镇痛效果理想,能够灵活延长麻醉时间。

1 腰硬联合阻滞简介

1.1 腰硬联合阻滞的优点

腰硬联合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有显著优势,其起效快且用药少,无显著的运动阻滞现象,母婴体内血药浓度较低。产程早期剧烈疼痛的产妇,通过在蛛网膜下隙使用镇痛药物后,能够及时缓解疼痛[1]。腰硬联合阻滞镇痛过程中,产妇可以行走,并具备硬膜外麻醉及脊麻的优点,尤其是腰硬联合阻滞复合硬膜外镇痛,使得分娩镇痛接近理想要求,临床上已逐渐取代单纯硬膜外阻滞[2]。研究人员在对比腰硬联合阻滞及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腰硬联合阻滞有着镇痛起效快及效果完善的优点;同时在与硬膜外阻滞镇痛的应用效果对比方面,腰硬联合阻滞产妇的助产率、镇痛有效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情况及产程等均优于后者,表明腰硬联合阻滞对母婴的影响程度较低[3]。

1.2 腰硬联合阻滞镇痛步骤

产妇出现分娩镇痛的适应证后,取侧卧位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使用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然后使用25~28G腰穿针从硬膜外腔穿刺,感到突破感后拔出针芯[4],脑脊液会缓慢流出,此时注射镇痛药物,在注药后将腰麻针及注射器共同拔出,往头侧置入导管约3cm,在硬膜外导管固定后辅助产妇平卧[5]。为防止出现低血压,需在分娩镇痛实施前吸氧并开放静脉输液;注药后产妇需平卧大于40min,严格控制产妇的麻醉平面低于T10,并监测胎心、血压及宫缩强度,综合评价产妇抬腿能力及屈膝动作后,在护理人员陪同下下床活动[6];镇痛效果减弱后继续硬膜外腔用药,使用微量电子泵泵入药物。在腰硬联合阻滞镇痛过程中,产妇宫口打开约2cm后,从蛛网膜下隙注射舒芬太尼6μg,在硬膜外维持过程中可用舒芬太尼0.3μg/mL+生理盐水150mL+0.1%罗哌卡因[7]。产妇第1次加深镇痛时需要开启镇痛泵,使用自控镇痛1次,维持量为5mL/h、自控镇痛剂量为3mL/h、锁定时间为20min,宫口开到8cm后停止用药[8]。由研究人员全产程使用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在产妇宫口开张>lcm后,蛛网膜下隙注射舒芬太尼,视觉模拟评分≥4分后开始使用硬膜外镇痛泵,且硬膜外腔采用0.1%罗哌卡因+0.2μg舒芬太尼,设定负荷量为4mL、维持量为6mL/h、自控镇痛3mL/h、锁定时间为40min,维持镇痛至第四产程,即产后2小时[9]。结果显示腰硬联合阻滞的镇痛效果理想,产妇不良反应少,并显著缩短了产程及降低了剖宫产率。

1.3 腰硬联合阻滞的应用时机

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产妇进入到产程活跃期后镇痛的实施效果最好,这是由于过早镇痛会延长第一产程从而加大剖宫产风险[10]。不过临床实践显示,部分产妇难以顺利坚持到活跃期,宫口开到1cm后就出现剧烈疼痛,从而强烈要求镇痛[11]。国内研究显示,潜伏期镇痛或活跃期镇痛均不会延长产程,也不会提高剖宫产率;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宫口开张1cm后的产程潜伏期进行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可以缩短产程[12]。不过部分研究人员认为潜伏期进行腰硬联合阻滞会延长第一产程,因此应在潜伏期宫口大于2cm、子宫规律收缩明显时才可进行腰硬联合阻滞镇痛[13]。不过在潜伏期剧烈疼痛产妇有强烈的分娩镇痛要求时,应予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不顾及潜伏期分娩镇痛可能诱发的子宫收缩抑制及潜伏期延长等问题,并合理使用缩宫素从而防范分娩镇痛潜在的不良影响[14]。

2 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药物应用

2.1 局部麻醉药物的应用

罗哌卡因作为新型的长效酚胺类麻醉药物,有毒性低及作用时间长的特点。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联合使用罗哌卡因能够达到以下效果:①止痛稳定持续,阻滞感觉神经的敏感度较高,运动神经的阻滞较小,不会影响产妇的产力及产程[15];②对产妇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小;③对胎盘及子宫的血流无显著影响,对胎儿的药物毒性较低。罗哌卡因蛛网膜下隙应用5mg左右即可发挥显著的镇痛作用,复合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剂量还可进一步减少到3mg左右,还能够延长镇痛时间、改善镇痛效果[16]。研究人员使用序贯法确定我国产妇分娩镇痛过程中罗哌卡因的腰麻剂量最低为2mg。不过罗哌卡因低浓度情况下运动感觉阻滞分离更加明显,有研究人员在蛛网膜下隙使用3mg罗哌卡因作为潜伏期镇痛负荷量,大部分产妇给药后的10min就能达到预期的镇痛效果,且镇痛时间能够维持1小时[17];此外,通过蛛网膜下隙使用罗哌卡因及舒芬太尼混合液,有着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及作用时间长的优点。布比卡因作为消旋混合物的一种,其神经毒性及心脏毒性均显著小于布比卡因及罗哌卡因,其中左旋布比卡因作为布比卡因中左旋镜像体的提取物,毒性显著低于布比卡因。在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左旋布比卡因及罗哌卡因逐渐取代了布比卡因,但左旋布比卡因运动感觉阻滞分离不及罗哌卡因,且布比卡因在分娩镇痛鞘内的常用量为1~3mg[18]。有研究人员使用2mg布比卡因员经蛛网膜下隙进行注射,有着镇痛起效快及效果确切的特点,产妇的下肢可运动同时不会影响产程,产妇感觉也更加舒适,从而认为左旋布比卡因的最小有效剂量与罗哌卡因类似。

2.2 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应用

芬太尼是亲脂性阿片类药物的一种,也是蛛网膜下隙进行分娩镇痛的首选麻醉药物,既能够单独使用,也能够与局部麻醉药联合使用。目前在分娩镇痛过程中,鞘内单独使用芬太尼的用量区别比较明显,有研究人员认为蛛网膜下隙进行分娩镇痛时,芬太尼的最佳用量为10μg,剂量>50μg后缺乏明显影响。舒芬太尼作为芬太尼衍生物,亲脂性远远超过芬太尼,因而麻醉起效时间更短。由于阿片受体亲和力优于芬太尼,使得舒芬太尼一方面镇痛强度更强,另一方面持续作用时间也更长,使得舒芬太尼成为了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物。研究显示,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鞘内剂量为5μg。相关研究显示,腰硬联合阻滞联合舒芬太尼可以提供更好的镇痛作用,与芬太尼比较而言,起效更快且镇痛更强,麻醉持续时间也更长,且不会延长产程,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为了降低阿片类药物使用诱发不良反应的风险,改善镇痛效果同时避免加大运动阻滞程度,在分娩镇痛时应联合使用小剂量的局部麻醉药及麻醉性镇痛药,从而迅速发挥镇痛效果。

3 小结

应用腰硬联合阻滞进行分娩镇痛,有利于缓解产妇疼痛,减轻其焦虑及恐惧情绪,且用药后产妇的阴道平滑肌及宫颈松弛,能够进一步扩张宫口从而加速胎头下降。腰硬联合阻滞镇痛效果理想,不会影响子宫收缩,可以显著改善阴道分娩率,同时不会诱发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问题,是理想的分娩镇痛技术。

基层医院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体会 篇2

资料与方法

2007年9月~2008年9月,CSEA麻醉患者1126例,其中剖宫产术和妇科手术858例,下肢手术122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38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与阑尾切除术108例。年龄11~88岁。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监测CEA、SPO2、HR、R等参数,按常规穿刺,采用针内针技术,腰麻用药为0.75%布比卡因1~1.5ml,根据身高、年龄、体质决定注药速度,一般15~20秒,翻身平卧后测麻醉平面,一般T6~T8,平面不够者调节手术床高低或硬膜外追加药物。

结 果

硬膜外穿刺顺利,腰穿无脑脊液,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者占2.5%;腰麻后,硬膜外导管不能置入者,单纯腰麻完成手术者占0.45%;没有全脊麻发生,高平面(指平面在T4以上者)30例,对症处理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没有发生硬膜外导管置入到蛛网膜下腔的病例。

并发症:低血压在剖宫产手术中发生较多,正确处理均好转;无头痛发生,与文献报道相同。仅有6例穿破硬脊膜致头痛,经对症处理后1~2周好转,无长期并发症;神经并发症,穿刺中发生异感者约5%左右,发生短暂神经症状仅占2%,发生马尾综合征2例,其中1例属于无痛分娩(罗哌卡因)后改剖宫产,用2%利多卡因15ml引起一侧肌无力、疼痛、麻木,1个月好转,2个月痊愈,最后确定利多卡因毒性所致。

讨 论

CSEA临床实践中,可能遭遇硬膜外穿刺顺利而腰穿无脑脊液;鞘内注药后,发现硬膜外置管困难或出血;腰麻过效,硬膜外麻醉无效;腰穿刺引起的神经刺激症状高;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比预计阻滞平面广。所以要严格规范操作,摆好体位,动作轻柔,缓慢置入,有神经刺激症状则迅速退出,并向硬膜外腔注入5~10mg地塞米松,可以减少术后神经并发症。进管不宜过深,选择柔软的导管。如腰麻硬膜外麻醉不顺利,要根据病情及时评估,避免反复穿刺引起神经损伤。要警惕平面异常广泛和全脊麻发生。腰麻后,如果向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可引起腰麻平面进一步扩散,认为可能是局麻药经腰麻针穿刺硬脊膜后留下的孔隙渗入到蛛网膜下腔,或注入局麻药后硬膜外腔容积增加,使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容积相对减少,局麻药在脑脊液的扩散作用增加所致。所以腰麻成功后平面欠缺时,应小剂量硬膜外注药,每次2ml测试平面,一般如导管在硬膜外腔,平面最高升高两节段,不致引起血压明显波动。若导管在蛛网膜下腔,也不足以引起全脊髓麻醉。

CSEA引起的神经并发症应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局麻药神经毒性,现在研究表明:①所有局麻药都有一定神经毒性,其顺序为利多卡因>丙胺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甲哌卡因;②局麻药的安全性是相对的;③局麻药的毒性与浓度、剂量及暴露时间的关系呈正相关;④局麻药中加入葡萄糖、血管收缩药能增加局麻药对神经组织的毒性。我们曾遇到1例无痛分娩用罗哌卡因改做剖宫产术,用2%利多卡因15ml后引起马尾综合征长达2个月的病例。为确保麻醉安全,进行CSEA时掌握以下原则:①严格无菌操作规则,用过滤器抽取局麻药;②尽量用低浓度局麻药;③尽量避免应用利多卡因,应用时浓度>2.5%,剂量>60mg;④禁用血管收缩药和高渗葡萄糖配制;⑤若脊麻失败,避免多次穿刺;⑥加强监测和对平面的调控。

CSEA引起的神经并发症,如马尾综合征、短暂神经症状,主要是穿刺损伤和局麻药毒性所致。短暂神经症状一般发生于腰麻后12~36小时,持续2天~1周,表现为钝痛和放射疼,以臀部为中心向下肢放射,并不遗留感觉和运动损害,若发生持续感觉异常应高度怀疑穿刺针损伤,一般经激素、神经营养药等治疗2~10天症状消失。

参考文献

1 秦建斌,牛爱清.腰硬联合阻滞腰麻针侧孔方向对腰麻注药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722-723.

腰硬联合阻滞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1年11月-2013年4月期间, 一共收治了120例初产孕妇。产妇没有麻醉禁忌证。产妇的年龄在25~36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26.5±2.3) 岁。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为60例, 两组产妇的年龄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的产妇在进行镇痛之前, 都予以禁食, 对患者采用复方格氏液进行静脉滴注维持。

对照组:选择患者的L2~3椎间隙进行穿刺, 将硬膜外导管置入4 cm。首次经导管注入0.1%罗哌卡因和0.5 g/m L舒芬太尼8~12 m L。使用电子输注泵进行持续用药, 速度为6m L/h, 另外还要加5 m L的剂量, 锁定的时间为15 min。

试验组:选择患者的L2~3椎间隙进行穿刺, 硬膜外针到达硬膜外腔后。经针芯置入25 G腰麻针 (B-D公司生产) , 脑脊液流出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入10%葡萄糖稀释的药液0.062的5%低浓度罗哌卡因+少量地佐辛3 m L混合液运用于腰硬联合阻滞 (CSEA) 分娩镇痛。拔出腰麻针后置入硬膜外导管, 使用电子输注泵进行持续用药, 速度为6 m L/h, 另外还要加6 m L的剂量, 锁定的时间为15 min。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5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试验组在镇痛15 min时的有效情况要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细见以下附表。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和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 无痛分娩已成为很多女性的选择[1]。理想的分娩镇痛要能够将患者的疼痛迅速消除, 同时不会影响到患者的子宫收缩等, 避免对产力的影响, 从而不延长第二产程及增加阴道助产分娩。如果能采用毒性低、运动感觉神经阻滞分离明显等药理特性的局麻药配合对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抑制轻的镇痛药, 用于腰硬联合阻滞 (CSEA) 分娩镇痛:少量局麻药用于蛛网膜下腔可迅速产生镇痛, 而低浓度局麻药和镇痛药混合液在硬膜外的输入, 能够有效地增强麻醉药物的镇痛效果, 同时使得药物使用的浓度有效降低, 减少药物的使用量。此外, 还能够减轻局部麻醉药物对患者运动神经的阻滞情况, 进而达到比较好的镇痛效果, 而且能达到较为完全的镇痛效果并对母体和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我们采用的腰硬联合阻滞 (CSEA) 可行走分娩镇痛分娩对疼痛神经阻滞迅速完善, 同时对患者的第二产程不会造成影响, 增加其的引道助产分娩。在临床上, 罗哌卡因则主要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的局部麻醉药物, 其具有毒性低和对患者运动神经阻滞明显等特点, 在进行椎管内分娩镇痛比较适合[2]。因此适合椎管内分娩镇痛, 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小剂量新型阿片类镇痛药地佐辛配合在腰硬联合阻滞 (CSEA) 的应用, 只要使用合理, 既可增强镇痛效果, 又能降低两组药物的使用浓度, 从而减轻局麻药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 而且不会产生呼吸和循环的抑制。

我院年分娩量5000多人次, 居全市分娩人次首位[3]。且我院自从1999年开展分娩镇痛以来, 已积累了10000多例成功经验, 也有足够的设备及技术, 开展这项研究是切实可行的[4]。方法简便、对分娩的产力及第一、二产程影响轻微、运动阻滞较小、孕妇自觉舒适, 而且能达到迅速完全的镇痛;对母婴影响小、并发症少。正常情况下, 在保证母体顺利娩出胎儿的同时, 不产生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和出生窒息等不良后果。所采用的方法较为经济实用, 增加费用不超过800元, 适合在广大基层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先平, 黄霞英.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可行走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9) :1362-1363.

[2]李展纯, 林三瑜.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 (2) :182-184.

[3]周颖, 王莉.左布比卡因配伍芬太尼用于可行走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20) :3240-3242.

腰硬联合阻滞 篇4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3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69-01剖宫产是目前解决危及母婴生命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由于科学的进步麻醉的完善及手术物品器械的改良,手术基本上可以做到安全无痛。剖宫产为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最大的保障。剖宫产的手术适应症大致分为以下几点:①胎儿异常的,如巨大儿胎位不正等。②母体异常的,如有内科疾病的,产道异常的,子宫异常的等。③产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危急胎儿,并且在短时间内不能娩出的,如脐带脱垂突然胎心音减慢等。④疤痕子宫。⑤产程过长出现宫缩无力产妇无法娩出的,及不愿阴道分娩的珍贵儿。⑥高龄初产妇。现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7月30例剖宫产手术病例做如下护理体会报告。1临床资料

本组剖宫产30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6.3岁,疤痕子宫15例,胎位不正10例,巨大儿11例。均是腰硬联合麻醉,平均40分钟。手术切口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2护理措施

2.1产妇术前准备术前需要禁食水8小时,防止术中呕吐误吸引起窒息。监测胎心音,及时发现产程变化以便出现问题随时处理。做好备皮及药物敏感试验,术前常规留置导尿管。指导家属备好新生儿物品,并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指导术后注意事项,鼓励产妇树立术后母乳喂养的信心。进行有效心理沟通,让其为了自身与胎儿的安全安心等待手术。手术室准备:按手术需要调整手术室的湿度及温度,检查手术物品及药物是否品齐全,监测仪器性能是否完好[1]。当产妇进入手术室后要热情接待,随时陪伴在其身边,以消除特殊环境带来的恐惧感,在产妇疼痛时注意产妇的安全,以防坠床。耐心解答产妇的疑问,担心疼痛者,应告诉患者一般情况下,手术是在充分麻醉下安全无痛的进行的,如感到疼痛就如实反映,麻醉师会根据手术需要辅助用些镇静镇痛药。

2.2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心电监护和胎心监护嘱咐产妇放松,必要时吸氧,询问产妇平时能否平卧,有仰位综合征者则需左侧卧位。开放静脉。一般选用淺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开放两路,一路快速输液,保证液体能快速进入体内,维持血压的稳定。一路留着备用给药和胎儿取出后接镇痛泵。穿刺部位一般选用上肢,尽量避开关节和受压部位。妥善固定防止脱落。麻醉之前最好能输500-1000ml液体.这样有助于麻醉后血压的管理。

2.3协助麻醉医师摆好体位,由于疼痛紧张等原因,产妇麻醉体位不容易到位,穿刺比较困难,巡回护士应在旁协助和鼓励产妇在宫缩间隙疼痛不明显时尽量的配合医生,以便穿刺。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点选用L2-3或L3-4,麻醉用药为0.75%的布比卡因和50%的葡萄糖混合液。麻醉完成后迅速帮助产妇平卧或偏左侧卧位,暴露手术部位,固定带固定四肢,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准备手术。

2.4术中配合器械护士提前洗手准备和核对器械,术中积极配合手术医师做好手术。巡回护士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多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护,注意脉搏和血压变化。剖腹产产妇麻醉后,由于腹肌松弛子宫压迫经常出现血压下降,必要时协助麻醉医师给予升压药麻黄碱以升高血压,对于紧张的产妇做好心理疏导。胎儿取出后协助助产士处置新生儿,把包好的新生儿抱到产妇头边告诉性别及出生的时间,做第一步母婴接触后新生儿送回病房。

2.5心理护理恐惧大多数剖腹产术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尤其是急症剖腹产术患者。其原因:①医学知识缺乏,担心术中出现麻醉意外,担心麻药影响到胎儿智力,害怕术中术后的疼痛;②孤身进入手术室,与家人分离,缺乏依赖,深感孤独,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手术氛围陌生的人群以及手术时器械的碰撞声,监测仪器启动后的滴答声,这些都是不良的应激源,都会使产妇产生恐惧的心理。当产妇感觉到紧张不适时,应轻轻地抚摸其身躯和额头,用力的握住产妇的手,并且轻声告诉她:所有的人都在帮助你,你孕育10个月的宝宝即将出生,你就要做妈妈啦,这样可使产妇由衷的产生幸福感。还可以和产妇谈论其怀孕的过程及家人对宝宝的期待,分散其注意力,并可以消除孤独不适感。在产妇进入手术室的同时做好家属思想工作,等待手术的过程家属同样会焦虑不安,应理解他们的心情,让他们安心的等待宝宝的到来。

2.6手术后,包扎切口,妥善处理产妇,擦净患者身上血迹,绑好腹带,关闭导尿管开关,接上静脉镇痛泵,把产妇的衣服的整理好,并且及时用被单遮盖产妇的身体以防受凉。在搬运产妇时要小心平稳,以免造成产妇不适,将产妇安全平稳送至病房,去枕平卧位,和病房护士做好物品的交接工作。交代手术过程,及术中用药的情况。并向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轻声告诉产妇让她好好休息,我会再来看你[2]。告诉产妇术后在无痛的境况下及早进行少量活动,这样利于子宫复旧,防止术后发生粘连等并发症,尽早让新生儿吸吮乳头,建立泌乳反射,让家属帮助其进行母乳喂养。产妇病房内应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保持空气清新,并保持良好的通风。但产妇不能直接对着风吹,产后出汗较多,应保持身体清洁。衣着宽大为宜,选用柔软的棉织品。经常更换内衣、床单,预防感冒[3]。腰硬联合麻醉的优点是产妇肌松好,镇痛效果佳,改良的腰麻针基本没有脑脊液外漏现象,病人术后一般不会出现头痛等并发症状,缺点是血压有时出现波动,在术前如果补充液体1000ml左右,在麻醉手术期间血压相对就平稳一点。芬太尼术后静脉的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产妇偶尔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因为是腰麻,嘱咐病人一定要去枕平卧,6小时后用两侧卧交替,让家属协助病人每2h翻身1次,8-12h后取半卧位,以利改善通气功能,使腹肌松驰,减轻切口疼痛。术后12h可下床活动,对防止切口粘连有重要意义;同时,早期活动,还可促进子宫复旧,预防呼吸道呼吸道感染。3护理体会

在充分的麻醉效果下,剖宫产已经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胎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在麻醉和手术期间需要抓紧一切时间,手术过程中医护配合是母婴安全的关键。由于产妇胃排空比正常人慢,在有效的禁食水时间内,往往还没有排空,在麻醉后产妇有时会出现呕吐,巡回护士要密切关注产妇,以防出现窒息。护士必须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手术安全顺利的完成,才能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参考文献

[1]刘春艳.剖宫产病人的护理.中国伤残医学,2010年18卷第1期.

[2]常延军.人性化护理在剖腹产手术中的体现.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11月第5卷第33期.

腰硬联合阻滞 篇5

关键词:麻醉, 硬膜外,麻醉, 产科,剖宫产术

剖宫产是难产的主要解决手段, 在其手术过程中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应用非常广泛, 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1]。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实施治疗的68例急诊剖宫产患者, 对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中36例初产妇, 32例经产妇;年龄22~39岁, 平均 (25.6±4.1) 岁;孕龄37~43周, 平均 (40.2±2.3) 周;孕次1~3次, 平均 (2.1±0.8) 次。产妇所采用的剖宫产术式均为低位横切口术式, 肝肾功能均正常, 胎儿情况均良好;排除传染病史及凝血功能障碍、妊娠合并症、有畸形胎、死胎等产妇。将6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 均对其Sp O2、血压、ECG进行常规检测, 在对其实施面罩吸氧之后即可开放静脉通道。其中对照组患者在L2-3间隙穿刺, 将2%利多卡因4ml从硬膜外进行注入, 如果5min后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即可继续注入9~15ml, 以对患者麻醉效果进行维持。观察组患者则在L3-4或者是L2-3间隙实施硬膜外穿刺, 穿刺于蛛网膜下腔, 同时将2ml 2%葡萄糖溶液和3ml 0.5%布比卡因注入, 之间时间间隔为25s, 等药物注射完毕之后, 即可拔除腰穿针。经硬膜外将硬膜外导管针头向患者外腔内进入约3.5cm, 并采用针刺法对其阻滞范围进行确定, 依照其手术时间和麻醉平面给药。手术完毕后, 将硬膜外导管和镇痛泵连接2d, 选用6mg吗啡、35ml利比卡因以及6mg氟哌啶溶入100ml0.9%氯化钠溶液作为镇痛液。两组患者如果麻醉效果不理想, 可以给予少量麻醉辅助药物。

1.3 效果判定

患者完全无痛, 腹肌松弛, 没有使用任何麻醉辅助药物, 为优;患者镇痛效果良好, 其腹肌较松弛, 牵拉具有轻微疼痛或者略感不适, 为良;患者镇痛效果一般, 腹肌紧, 疼痛感明显, 需要使用麻醉辅助药物, 则为差;患者疼痛明显, 无法实施手术, 则为失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评定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手术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新生儿娩出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剖宫产是急诊常见手术, 其对于麻醉效果的要求是起效快、腹肌松弛性好、能够迅速将胎儿取出, 同时能够对胎儿宫内窘迫症状进行控制, 确保母婴生命, 还可以起到很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总体来说其对麻醉效果的要求比较高[2]。近些年, 在急诊剖宫产产妇麻醉中最常用的是连续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虽然两种麻醉方式失败率均比较低, 同时还能够取得良好的手术条件, 但是其中连续硬膜外麻醉在临床应用中, 普遍存在阻滞不全、起效慢、肌肉松弛性不好等缺点, 其麻醉效果满意率较低[3]。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则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并且用药少, 产妇腹肌松弛性好, 对胎儿产生的影响比较小, 因此其应用效果也更为显著[4,5,6]。

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最佳时间为进入活跃期, 即产妇宫口开大2~4cm时进行较为合理, 产妇分娩早期进行腰硬联合麻醉, 会造成宫缩频率减小, 减弱宫缩强度, 等到产程活跃时, 采用椎管内麻醉会对产妇子宫失去应有的效用。如果应用过早, 也会造成宫缩抑制, 应用时间过晚, 就已经失去了无痛分娩的临床价值。在研究中发现, 在产妇宫口扩张到3cm, 即活跃期时进行腰硬联合麻醉, 镇痛有效率可达到90%以上, 和采用普通麻醉的对照组比较, 活跃期明显缩短, 在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 两种麻醉方式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7]。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评定优于对照组, 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新生儿娩出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明显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急诊剖宫产中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亚军, 冯宇峰.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基层医院急诊剖宫产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6) :14-15.

[2] 任海雪.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 2012, 33 (6) :1179.

[3] 涂艳琴, 郭会敏.237例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剖宫产产妇并发症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5) :114-115.

[4] 余小玉.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 2011, 6 (10) :63.

[5] 方浩然.探讨硬腰联合麻醉无痛分娩200例局麻药停药适当时间[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20 (13) :162.

[6] 孙秀静, 宋雁.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及对活跃期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 2008, 23 (1) :706.

腰硬联合阻滞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了我院2008-2011年所有处于子痫前期的孕妇病例, 所有的病例均为单胎、头位、已临产、无阴道分娩禁忌症的病例。我们将自愿接受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娩的70例病例称为研究组, 未接受阵痛的70例病例称为对照组。研究组中最小年龄20岁, 最大年龄41岁, 平均年龄31.4岁, 体重55-90kg, 平均体重71.2kg, 孕周在36-40周, 轻度子痫前期18例, 重度10例;对照组中最小年龄22岁, 最大年龄43岁, 平均年龄34.1岁, 体重50-93kg, 平均体重69.6kg, 孕周在35-40周, 轻度子痫前期20例, 重度12例。两组病例在体重、年龄、孕周、病情等方面均无较大的差异, 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1.2 镇痛方法

产妇宫口开大2-3cm, 按常规行L2-3间隙硬膜外穿刺, 置管抽取无脑脊液及血液, 即与PCET装置连接[2]。给药模式采用首量+持续剂量+ (LOP) , 所有药物为0.125%布比卡因, 负荷量8-10mL, 持续量4mL/h, PCEA每次4mL, 产妇自控, 锁定时间问隔15min, 当宫口开到8-9cm时停止所用药。胎儿娩出后再次注入镇痛混合液l Ond, 以利产道检查及会阴切皮内缝合[3]。

1.3 检测项目

连续监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宫缩时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疼痛评分的变化;胎儿娩出后评分;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分娩失败剖宫产率及产妇产时产后阴道出血量[4]。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 12.0统计软件, 来处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所有的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示。采用了χ2检验有关的计数资料, 发现P<0.05差异, 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活跃期时间, 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催产素及产后出血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3 两组患者阴道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可以通过以WHO疼痛分级法进行衡量。其中0级表示无痛;Ⅰ级表示轻度酸痛, 易承受;Ⅱ级表示酸痛明显, 不易承受;Ⅲ级表示酸痛强烈, 无法承受。两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由此可见, 研究组的镇痛效果好于对照组。

2.4 两组患者产钳协助和剖宫手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

2.5 两组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5) 。

2.6 活跃期和第二产程中MAP (mmHg) , HR (次/min) 较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6) 。

3 讨论

子痫前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会被严重损害, 从而血压会急剧升高, 外周循环阻力也会随之增加[5], 心脏负荷极高, 而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子宫的强烈收缩产生的疼痛对身体内胎儿的茶酚胺水平会造成一定的升高, 同时血管会加速收缩, 产妇的耗氧量会随之显著增加, 血压也会长时间偏高, 对产妇以及胎儿的生命都产生极大的威胁。所以对于子痫前期的孕妇, 在分娩过程中必须采取一些镇痛的有效措施降低分娩过程中的危险程度。可有效地减少分娩中的危险因素。在本文的研究中腰硬联合阻滞镇痛的方式所用的镇痛液不会对全身产生太大的影响, 对循环、消化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也不会产生任何的副作用。并且该种方式还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自控改变剂量, 从而达到最为理想的镇痛效果。

镇痛分娩的主要机制在于镇痛药物的作用使腰处的脊神经发生阻滞, 从而使腹肌达到松弛的状态, 心排出量有效减少, 静脉血液回流也得到有效抑制;交感神经被阻滞之后外周的血管产生扩张, 同时动脉压下降到标准水平;分娩镇痛大量减少了内啡肽、促肾上腺激素以及儿茶酚胺的释放, 使孕妇较少产生应激反应, 耗氧量也有所降低, 减少因疼痛而产生的血压升高[6];镇痛试剂的输入有助于子痫患者缓解紧张的情绪, 避免较大的情绪波动。

本文主要对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娩在于子痫前期中的应用进行了有关研究, 对于子痫患者来说, 分娩时进行镇痛措施是不能避免的, 否则会增加子痫以及脑血管等并发症的产生几率。镇痛分娩为胎儿以及产妇的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可选择合适的孕妇运用。

摘要: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娩应用于子痫前期临产孕妇的安全性及对母儿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2011年本院住院的70例单胎、头位、已临产、无阴道分娩禁忌症、愿意接受镇痛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条件相似, 未接受镇痛处理的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产程中血压 (平均动脉压) 的变化、总产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镇痛分娩后的镇痛效果明显, 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产程明显缩短 (P<0.05) , 剖宫产率明显减少 (P<0.05) , 两组催产素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娩应用于子痫前期临产孕妇可明显降低血压、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可选择合适的孕妇运用。

关键词: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娩,子痫前期

参考文献

[1]刘俊茹.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J].职业与健康, 2010, 26 (14) :1642-1644.

[2]鲁银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1, 9 (2) :171-173.

[3]王云娥.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子痫前期患者分娩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15) :2165-2167.

[4]周晓宇.硬膜外镇痛分娩在重度子痫前期临产孕妇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2) :280-281.

[5]凌勇, 李红梅, 夏东云.分娩镇痛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自然分娩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10, 17 (9) :27-28.

腰硬联合阻滞 篇7

关键词:腰硬联合阻滞,剖宫产术,效果,腹横肌平面阻滞

剖宫产术后产生的疼痛主要是因腹壁切口所致, 腰硬联合阻滞 (CSE) 因其具镇痛完善、起效快、方便给药等优点, 通常应用于下肢及下腹部手术中[1]。为此, 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46例剖宫产术产妇予以腹横肌平面阻滞 (TAB) 联合CSE镇痛, 取得良好效果, 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行剖宫产术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 设计镇痛方案时分为研究组 (46例) 与对照组 (58例) ;前者年龄22~35岁, 平均 (26.23±2.45) 岁, 孕周33~40周, 平均 (36.85±2.41) 周, 体质量47~93 kg, 平均 (67.34±5.28) kg;后者年龄22~36岁, 平均 (27.34±4.67) 岁, 孕周35~42周, 平均 (37.45±4.61) 周, 体质量46~92 kg, 平均 (65.45±4.76) kg;两组上述各项基线因素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CSE麻醉方案, 取侧卧位, 扩大空口3 cm, 于L2~L3棘突间隙进行穿刺;将10 m L10%的葡萄糖溶液+10 m L 1%的罗哌卡因进行腰麻, 结束后调整麻醉面到T6~T7, 硬膜外阻滞则予以罗哌卡因+2%的利多卡因20 m L混合液。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联合TAB, 由前至后触摸产妇髂嵴, 将背阔肌的前缘与腹外斜肌的后缘找到后, 形成的三角形范围为进针区, 于超声探头协助下, 将于腹横肌与腹内斜肌间筋膜层刺入穿刺针, 并向其中注入10 m L0.3%的罗哌卡因。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疼痛效果: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2]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情况;并对比两组罗哌卡因使用剂量。观察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主要包括心率减慢、呼吸抑制、血压降低、恶心呕吐、头痛、神经麻痹、感染等方面。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处理, 均数标准差 (±s) 表计量资料, 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 (%) 计数资料, χ2行组间、组内比较, 当P<0.05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对比:

研究组罗哌卡因平均用量为 (8.32±2.47) m L, 对照组罗哌卡因平均用量为 (15.68±3.94) m L, 两组对比显示高度差异 (P<0.05) ;研究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 (2.46±0.91) 分、 (2.56±0.62) 分, 对照组术前、术后分别为 (2.62±0.54) 分、 (2.74±0.38) 分, 两组VAS评分组间、组内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组46例中心率减慢1 (2.17%) 例, 呼吸抑制1 (2.17%) 例, 血压降低2 (4.34%) 例, 恶心呕吐3 (6.52%) 例, 头痛1 (2.17%) 例, 对照组54例中心率减慢3 (5.56%) 例、呼吸抑制2 (3.70%) 例、血压降低7 (12.96%) 例、恶心呕吐5 (9.26%) 例、头痛2 (3.70%) 例、神经麻痹1 (1.85%) 例,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17.39%、37.04%) 对比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对比均未显示高度差异, 但研究组罗哌卡因用量 (8.32±2.47) m L显著低于对照组 (15.68±3.94) m L, 提示单纯予以CSE与联合TAB麻醉方案均可缓解产妇疼痛, 其镇痛效果均较佳, 但后者可有效减少麻醉药量。分析原因可能为:罗哌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麻药, 其具有作用时间长、起效快、耐受性强及疗效佳等优点, 且对子宫及胎盘血流无影响[3]。CSE对于交感神经阻滞作用相比感觉神经更强, 故产妇术中易受交感神经的抑制影响而加大剖宫产术风险。但是小剂量罗哌卡因阻滞作用较强, 却几乎不影响运动神经的功能, 故剖宫产术中予以TAB联合CSE麻醉方案, 可于TAB发挥镇痛作用同时, 确保子宫平滑肌正常收缩, 从而改善婴儿结局。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39%显著低于对照组37.04%, 提示TAB联合CSE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安全性较高, 这与徐晓义、褚国强等人文献研究结果类似[4]。分析原因可能为:TAB充分发挥镇痛作用, 减轻对交感神经抑制作用, 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量, 从而避免产妇心率减慢及血压突变[5]。此外, 减少对呼吸中枢抑制作用, 可促使产妇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受时间、环境及样本因素制约, 未涉及两组新生儿情况进行分析, 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 与单纯予以CSE镇痛效果比较, TAB联合CSE应用于剖宫产术中不仅可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 而且有效减少麻醉药量,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申恒春.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93例分娩方式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 29 (3) :234-236.

[2]丁新, 阿达来提·艾麦尼乐孜, 金燕, 等.新疆维吾尔族产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适宜分娩方式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 49 (10) :736-740.

[3]毛红英.拉玛泽分娩法联合腰硬联合阻滞对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产程及母儿结局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4, 35 (6) :911-913.

[4]徐晓义, 褚国强, 季永.腰-硬联合阻滞腰麻后硬膜外镇痛时机对分娩镇痛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5, 31 (2) :154-157.

腰硬联合阻滞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妇产科自愿接受引产患者143例, 进行回顾性研究, 将使用罗哌卡因、芬太尼应用于腰硬联合阻滞的102患者分为TG组, 将未使用罗哌卡因、芬太尼的41例患者分为OG组。研究病例符合以下情况: (1) 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25.1岁; (2) 妊娠16~24周之间; (3) 均为单胎、头位。麻醉前各项指标满足以下要求:ASAI分级在II级以下;须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柱畸形、外伤或结核、休克、败血症、靠近穿刺部位皮肤感染和心脏病等腰麻及硬膜外麻醉禁忌症。

1.2 治疗方法

1.2.1 引产方法

排除各项禁忌症, 口服米非司酮50 mg并向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观察引产妇各项生命体征以及宫缩情况, 间隔12 h后再服米非司酮50 mg。

1.2.2 麻醉方法

术前2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以及东莨菪碱0.5 mg。两组产妇均选择L2-3椎体间隙穿刺, OG组采用普通硬膜外给药, TG组蛛网膜下腔用药为芬太尼10 ug, 罗哌卡因根据孕周大小用药。两者混合后加入200 mL生理盐水中, 选用25G腰麻针穿刺, 针头偏向骶骨, 见脑脊液后, 连接导管和镇痛泵。嘱患者平卧, 硬膜外用微量输注泵给药。控制罗哌卡因浓度为0.12%, 芬太尼3 ug/mL, 以4 mL/h速度注药。麻醉后, 观测各项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图 (ECG) 、心率 (HR) 、血压 (BP) 、血脉氧饱和度 (SPO2) , 若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情况均可立即给与100 g/mL的氧肾上腺素静脉输注。观察引产妇疼痛程度。分别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时间以及胎儿娩出时间。考察术中镇痛、肌松、牵拉反应, 进行麻醉效能分级。

1.3 术中疼痛评价标准

根据Ramesay评分和Bromage评分确定疼痛评价。轻度疼痛:无疼痛或疼痛较轻, 术中配合较好;中度疼痛:疼痛较为剧烈, 难以忍受, 烦躁不安, 术中配合欠佳;重度疼痛:疼痛剧烈, 被动体位, 不能配合手术;并发症:出现昏厥、短时间意识丧失的等剧烈疼痛症状。理想镇痛率为 (轻度疼痛例数+中度疼痛例数) /该组人数[1]。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 (产品与服务的统计学解决方案) 软件来进行数据的统计及处理。以来表示数据, 以t检验应用于计量资料, 以χ2检验应用于计数资料, 采用q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2 结果

(1) 两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时间、胎儿娩出时间以及麻醉效能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 TG组患者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患者例数明显大于OG组, TG组理想镇痛率率为94.12%, OG组为46.34%,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比较两组产妇引产时出血情况, TG组中7例产妇出血量>400 mL, 其中3例为胎盘下降延迟, 引产后出血率为6.36%, OG组中5例产妇出血量>400 mL, 其中2例为子宫收缩不良, 2例为胎盘下降延迟, 引产后出血率为12.2%。

3 讨论

引产的机制与足月分娩相似, 阵痛从不规律宫缩开始直到胎儿娩出后。一般正常分娩的顺利与否与产力、产道、胎儿关系密切, 但引产为人工促进子宫收缩, 且胎儿尚未发育完全体积较小, 故其顺利与否与产妇心理以及疼痛程度密切相关。第一产程自宫缩开始至宫口全开, 一般需要12 h左右, 其疼痛主要来源于子宫收缩于宫颈扩张, 宫缩开始后子宫内压逐渐上升, 压迫子宫壁血管, 造成局部缺血缺氧, 引发炎症机制, 释放各种炎症因子, 同时人工引起宫缩时引入外援性前列腺素, 后者为强烈的致痛因子, 加重引产疼痛[2]。疼痛经胸腰相应节段神经传入神经中枢, 随子宫口开大, 疼痛加剧, 故临床多用阿片类药物多以芬太尼镇痛。

该文选择罗哌卡因、芬太尼经腰硬联合途径阻滞疼痛, 效果理想。TG组理想镇痛率高达94.12%[3]。芬太尼镇痛效果较强, 有研究表明其镇痛效力约为吗啡的80倍。其镇痛机理与一般阿片类药物相似:主要是减少由脊髓向高级神经中枢向心性冲动的传导, 抑制如P物质、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释放, 以减轻或消除疼痛。药物敏感性与个人体质密切相关, 大量长程使用可能影响干扰边缘皮层和下行通路造成情绪和运动障碍[4], 可能成瘾或出现戒断症状。同时芬太尼对于呼吸中枢抑制性较强, 可透过血脑屏障对胎儿产生不可逆损伤为FDA C级药物, 故只能用于引产不可用于分娩。该研究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使用旨在减少芬太尼, 降低其毒性, 同时达到最大镇痛效果。蛛网膜下腔罗哌卡因用量要结合孕周使用,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对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 低浓度时可以使感觉运动阻滞分离, 用于引产镇痛可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且运动阻滞小, 可减少产妇疼痛, 但不影响其配合手术[5]。

引产与正常分娩机制相近, 并发症也基本相同, 可能导致羊水栓塞、感染、出血等情况。当胎儿娩出后出血量>400 mL即可诊断为引产后出血。由于麻醉药物使用, 出血可能性增加。同时引产对子宫危害较大, 多次引产可能造成瘢痕子宫, 习惯性流产, 不孕甚至子宫破裂。进行引产必须严格按照适应症以及排除禁忌症。对于患慢性肾炎、宫内死胎、胎儿畸形、羊水过多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孕妇必须进行引产, 但对于其他情况或有引产禁忌的孕妇必须慎重考虑。

总之, 引产的顺利与否与术中镇痛效果密切相关, 罗哌卡因、芬太尼应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引产镇痛效果较一般腰硬联合麻醉好, 能够有效减轻引产妇术中镇痛, 降低子宫收缩乏力和引产后出血概率, 帮助胎儿顺利娩出,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以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 探究罗哌卡因、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在引产中的应用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于该院妇产科自愿接受引产患者143例, 进行回顾性研究, 将使用罗哌卡因、芬太尼应用于腰硬联合阻滞的102患者分为TG组, 将未使用罗哌卡因、芬太尼的41例患者分为OG组, 分别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结果 两组麻醉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TG组患者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患者例数明显大于OG组, 且理想镇痛率明显高于OG组 (P<0.05) 。结论 罗哌卡因、芬太尼应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引产镇痛效果较一般腰硬联合麻醉好, 能够有效减轻引产妇术中镇痛, 帮助胎儿顺利娩出,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罗哌卡因,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引产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国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54-255.

[2]吴燕云, 刘继云, 邬子林, 等.潜伏期分娩镇痛可行性研究[J].广州医药, 2006, 37 (6) :43-45.

[3]朱含芳, 方军, 王理仁.罗哌卡因的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5, 2 (5) :435-437.

[4]Miro M, Guasch E, Gilsanz F.Comparison of epidural analgesia with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algesia for labor:a retrospective study of6497Cases[J].Int J Obstet Anesth, 2008 (17) :15-19.

腰硬联合阻滞 篇9

1 对象和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妇科手术患者60例, 随机分为A、B2组, 每组30例, 有高血压心脏病史除外, 2组均在麻醉前30min内分别输注琥珀酰明胶500mL (组) , 乳酸钠林格液500mL (组) , 常规硬膜外穿刺, 用25腰麻针从硬膜外内刺入, 脑脊液流出后给0.5%布比卡因2mL90s内匀速推入, 下管固定。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 观察给药前及给药后5、10、15、30min MAP、HR、SPO2的变化。记录低血压发生时间、严重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 麻黄碱等升压药的用量。低血压标准为收缩压小于基础值75%, 小于基础血压50%为严重低血压。

2 结果

A组低血压的发生率 (8/30, 26.7%) 明显高于B组 (3/30, 10%) , 严重低血压A组3例, B组无。麻黄碱的用量A组较B组大。

3 讨论

上一篇:中职生的学习状况论文下一篇:图书馆职称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