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篇1
摘要:教学情境设计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本文在介绍教学情境的基础上, 对《仓储管理实务》教学情境设计的主要环节做了一一分析。最后指出能否实施成功, 企业配合、领导支持、任课教师是三个必要条件。
关键词:教学情境,典型企业,普通货物仓储
一、教学情境的相关理论
1、教学情境的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 情境是知识赖以产生的背景, 是认知活动的来源, 是知识建构的温床。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 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 并在活动中, 在其丰富的情境中不断被运用发展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1]。
教学情境, 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所设计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一环境下能产生强烈的探究、学习的内驱力。一个好的“情境设计”, 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 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或能够突出教学重点, 化解教学难点。因此, 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创设与学习主题有关的, 尽可能真实的, 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意义, 有利于学生思考和产生积极晴感的教学情境[2]。
2、教学情境的种类
教师可按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情境:
1) 生活情境[3]
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 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2) 问题情境[1]
可以启迪学生探究, 引起学生兴趣;
3) 冲突情境[3]
可以锻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4) 辨识情境[1]
激发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兴趣和自觉性, 使辨误改错成为学生的自愿和需要;
5) 探索情境[1]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6) 类比情境[4]
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及自我学习能力。
3、教学情境设置的基本原则[3]
在情境设计中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 情境设置要有针对性;2) 情境设置要有趣味性;3) 情景创设要遵循真实性;4) 情景创设要遵循实效性原则;5) 情境创设要有思考性;6) 情境创设要有探究性。
二、《仓储》综合仿真教学情境设计特点
综合仿真教学模式的成功与否, 情境设置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为多场景、多方位、多知识点、多仿真对象的《仓储》综合仿真教学模式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以典型企业对象作为教学平台, 将多种教学情境设计穿插安排进教学项目流程当中。本文所采用的情境设计也可以称为综合情境设计方法。该教学情景设计有以下特点:
1、典型性
作为《仓储》教学平台的典型企业, 是按照教学知识点的要求, 以仓储业务所处行业特点或特殊作业要求为分类依据, 以本地区具有仓储功能的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部门为原型而进行人为加工而成。例如危险品仓储以特殊作业为分类依据, 而化工物流又是按照行业来分类的。两者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在模拟典型企业时将交叉部分或纳入危险品仓储企业或纳入化学品仓储企业。如此操作教学情境就具备了典型性。
2、完整型
《仓储》综合仿真教学模式以典型企业的仓储作业流程的先后顺序组织教学。每一个教学单元——典型企业的作业环节必须连续、完整。
3、基础性
对于典型企业流程的设置要求注重与高职培养目标相吻合。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5]。这种技能应该进一步理解为“本地区所急需的基本应用技能”。这一点与典型企业的要求相一致。所以情景设计应该具备从基础应用着手, 即强调共性应用, 特殊性一般放在毕业实习阶段去解决。
4、经济性
情境设置需要以一定的软、硬条件为基础。高职教育的经费来源有限, 情境流程应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选择经济、实惠的软硬件设施和设备。比如选择的叉车应该考虑最小吨位的电瓶叉车, 而不能选择大吨位柴油叉车。
三、《仓储》教学情境的具体设计
1、情境设计的依据
《仓储》教学情境的设计按照教学知识点的要求, 以仓储业务所处行业特点或特殊作业要求为分类依据, 以本地区具有仓储功能的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部门为原型而进行人为加工而成。第一层级按照仓储所处企业类别分为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部门。如此划分主要是考虑到物流企业运作主要是从入库开始至出库结束, 而企业物流从外购需求开始至成品出库结束, 作业要求和目标不尽相同。前者业务单一, 称为第三方物流;后者一般从属于生产或销售业务, 称为第一方物流。其他层级依次依据不同属性分类。《仓储》情境设计如图1所示。
2、情境设计模块内容
设计教学情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教学情境课程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每一教学情境在本文的设计中均为完整的工作过程 (而非项目片段) , 各教学情境应该为同一范畴的事物, 呈平行、递进或包容关系。为使高职学生从经验的积累达到策略的提升, 学习情境的设置要在同一范畴内至少设置3个以上的情境学习与训练, 使之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重复过程、步骤和方法, 积累经验, 不重复的是内容, 找出各情景之间的差异性, 使学生能够达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 成为高职层面策略上决策的提升[6]。如图1所示,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情境按照各种分类组合可分为6种:普通货物仓储 (平库) 、温控仓储 (冷冻) 、危险品仓储、保税物流仓储 (立体库) 、机械加工企业仓储、连锁超市调拨仓储。
3、以普通货物仓储 (平库) 为例解读情境设计的主要环节
1) 典型企业教学情境形成过程[8]
根据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及学院自身特点, 以具备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为原型 (例如南京地区的中储 (南京) 分公司, 江苏远方物流有限公司等) , 在充分分析这些原型企业的业务流程之后, 结合国家仓储行业相关法律及标准, 以选定的作业对象 (应该具体到品名、规格及外形包装等) 为基础, 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从货物入库开始到出库结束包涵基本仓储功能节点的仓储完整作业流程——典型企业作业流程。再以综合而成的仓储作业流程为纽带, 会同相关模型企业管理人员认真分析作业岗位设置必要性、具体功能及岗位所需关键能力。评价所确定的行动领域, 以此作为学习领域的初选标准及相应行动领域选择的基础。由此形成边界清晰的工作领域 (或称行动领域) , 即形成仓储管理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总和[9]。将所选择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将普通货物仓储 (平库) 的具体化表达形成学习情境。如图2即为从原型企业到教学情境转换过程。
2) 典型企业教学情景作业流程及对应基本作业
普通货物仓储 (平库) 与其他5种情境一样具备基本的作业流程:入库——在库保管——出库。入库基本作业有:普通货物入库准备与入库作业;在库保管基本作业有:储存规划、在库作业安全管理;出库基本作业:普通货物出库作业。流程节点相对应的具体作业见图3所示。
3) 典型企业作业流程知识点[6]
(1) 普通货物的分类及特点
(2) 普通货物的保管条件
(3) 仓储作业流程
(4) 货架的种类、特点
(5) 货物堆码方法
(6) 盘点流程
(7) 库存管理策略
(8) 仓库安全管理制度
4) 典型企业情景中所设操练模块[7]如表1。
5) 典型企业所需主要设备, 表2。
6) 典型企业情景空间布局
在典型企业空间布局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可以进行现场教学
《仓储管理实务》综合仿真教学模式一般以小班化教学为主, 学生人数控制在25人左右。现场要留有一定集中讨论的空间, 该空间应设有多媒体教具。
(2) 方便现场设备操作
作为教学现场, 通道和空间的设置与企业现场要有区别。因为在现场除了操作人员外, 还有指导教师及观摩的学生, 所以通道要加宽。学生在现场操练, 比如操练叉车, 要注意留有一定的安全高度。
(3) 加强安全防护
教学现场有叉车等设备, 为防止意外, 需要在操作现场设置一定的安全防护带。
(4) 设备布局应成环形
从方便角度而言, 环形设备布局方便教师有足够的视野范围, 便于教师现场教学控制及指导。
四、教学情境实施的必要条件
1、企业配合
典型企业的形成离不开企业的支持。相关作业流程、岗位设置及关键能力的分析也离不开企业专业人员的指导。
2、学院各级领导的支持
首先是资金支持。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即使方案再好也不能变为现实。
再次是学院各级领导应宽容对待教师教学改革的实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情境设计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领导要能包容教学情境的持续改进。上接第236页
3、任课教师的配合
任课教师首先应该能整体把握综合仿真教学模式的要求, 能够熟练掌控教学现场。
参考文献
[1]吴小平.关于“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8 (6) , 147~148
[2]王利平张青.创设教学情境的时机和策略[J].云南教育.2008 (7) .23~24
[3]蒋星华.创设教学情境的类型和原则[J].观察与思考.2007 (8) , 52~53
[4]唐绍纶.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J].高等函授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3) , 52~53
[5]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6]孙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仓储业务操作》课程设计初探[J].探讨与研究.2009 (3) , 83~85
[7]殷延海.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方案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23) , 165~167
[8]王为.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方案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 (3) , 23~24
[9]姜大源, 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258) , 47~54
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课程定位 教学理念 实践教学
《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是工程管理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包含了物业管理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同时还涵盖了物业管理各个阶段、业务环节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这些物业管理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是物业管理专业岗位群所应必备的基本理论素质和专业业务素质,是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通过几年来对物业管理专业在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和总结,笔者认为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的课程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确立课程定位,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作为工程管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有完善和补充的作用,对于学生认识、了解物业管理行业的概况和发展,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起到导向的作用。因此,本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专业课程体系定位应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在课程内容上涵盖了物业管理的全过程,其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明确为:全面介绍物业管理的本质和内容及其物业管理工作各个阶段的具体业务内容和业务处理程序。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根据核心专业课程的定位,兼顾“有主有次、有所侧重”基本原则,把培养学生专业认识、提高“有所侧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课程目标。本课程在内容上广泛涉及了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相关理论及其物业管理的全过程。其中理论性内容由于在前面的一些课程中已经学习和多次提及,便被确定为本课程的“次”,不是“侧重”讲授的重点;具体的实务是本课程的重点也就是“主”是本课程“侧重”讲解的内容,通过这样的课堂处理,使学生既能够对物业管理工作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和了解,也能够清楚物业管理的业务项目,所应了解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认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明确课程难点,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课程具有知识点多、知识关联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在学生方面,由于生活实践经验缺乏,感性认识不足,知识面狭窄等原因,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困难较多,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成为课程学习和教学的难点。为此,应从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现场氛围入手,针对课程的特点和难点。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为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要强调“情景逼近式”教学模式,突出现场作业环境,以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具体讲有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法。情景法是根据课程需要的情景,应用多媒体设备等辅助手段再现课程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时,由于很多场景和事物是学生没看到过或者是平时没有留意的,所以可以借助辅助教学设备描绘容易联想到的场景,使学生能够较感性地、直观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点。
2.兴趣法。兴趣法就是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结合课程相关知识并加以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自学能力,进而使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会、学好专业技能的一个重要前提,平时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鼓励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但是,使用该方法时应该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兴趣点是什么,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兴趣切入点。
此外在教学中,还应广泛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现场示范模仿、项目训练法、录像演示、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内容、形式丰富,形象逼真,职业现场环境感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双边活动活跃,互动性强,有利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教学效果好。
同时要将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鼓励各类有利于学生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校企合作单位的企业活动,增加实践经验的积累,提高动手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科研活动,参与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和改革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一点的实现要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两条腿走路原则。随着对物业管理行业认识的持续加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认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环节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深入的校企合作,应从原有的仅重理论素养的培养,逐渐转变到对学生理论素养与技能培养的并重。不仅课堂教学的内容侧重到“实务”上。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和不足。
实践教学环节,应明确实践教学设计思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建立课程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构建现场教学、专项实训、认识实习三个实践教学模块,形成边理论边实践、理论与实践紧密关联的课程教学模式,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全程有效衔接,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为保证实践教学设计思想的实现,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构建现场教学、专项实训、认识实习三个实践教学模块,强化实践教学的综合性、关联性。现场教学时间较短、安排分散,适合于某一专项业务的观察了解;专项实训时间集中、内容专一,适合于对某一专项业务的扎实掌握;认识实习周期较长、综合性强,适合于对物业管理全过程的整体把握,尤其对各项业务相互之间的关联性的深入认识极有帮助。三个模块有机配合,能够实现边理论边实践、理论与实践紧密关联的课程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十分有益。其次,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考核标准。根据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块,编制了实践教学大纲,明确了各模块的实践内容和考核标准,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第三,坚持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保证实践教学的真正落实。第四,重视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四、改革考核体系,促进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人才的考核需要科学的考评体系。这一考评体系应该与行业用人考核标准相一致。考评体系上重视与行业用人标准的一致,改变传统的试卷考试模式,可以通过现场模拟,案例分析等具体内容作为考核标准,改变传统考试缺乏灵活性的弊端。总之要逐步摸索、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使之能够真实地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
上面观点只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毕竟物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学理念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乐于接受,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仓储作业实务;教学设计
典型工作任务是指一个职业具体的工作内容,是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一项工作。它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的过程,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典型内容和形式。一般而言,一个职业由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构成。近年来,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广受推崇,并逐渐成为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改革的一种新手段。本文以仓储作业实务这门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开展“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设计。
一、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的定位
仓储是物流领域最古老的一个功能要素,从原始社会产品有了剩余开始就出现了仓储的行为。时至今日,仓储依然是支撑物流行业的一大支柱,也是物流行业吸纳最多基层操作和管理人员的一个职业。因此,仓储作业实务是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物流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物流专业职业岗位方向的模块课程。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有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硬件的支持。所以,这样的课程非常适合“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方式。
二、仓储作业实务课程教学的现状
1.组织课堂的形式理论多于实践,学生接受的知识有限
长期以来,国内众多职业学校由于资金、场地的限制,所建设的物流实训室规模都比较小,功能简单,能够满足学生同时进行实操的岗位数很少。这无疑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困扰,大部分上过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师都感觉实操课难以组织管理,实操内容少,部分实操项目甚至因为缺乏必要的硬件而无法开展,专业教师大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仍然把这门课程当作理论课进行授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受到很大的影响。
2.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
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师队伍大多数存在师资经验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物流业在我国的起步较晚,高校开设物流专业的时间也较晚,在职业院校任教的专业教师大多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是“校门到校门型”,缺少在企业一线操作岗位锻炼的经历,很难组织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以我校为例,所有物流专业教师当中仅有1~2位教师是有过短暂的企业工作经历,其余都是毫无企业实践经验的理论型教师。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工作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当前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学已经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势必要引起教学方式的变革。
三、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仓储作业实务课程教学设计
1.总体思路
首先,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传授知识不能完全照本宣科,在“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下,仓储作业实务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份工作。其次,教师应该走进企业一线的操作或管理岗位去熟悉业务,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最后,教师要学以致用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设计。
2.“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
“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需要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階段是对本课程涉及的职业与工作进行调研分析,这个阶段要求学校必须邀请企业一线操作或管理岗位的专家共同参与,必要时,专业教师需下企业进行学习调研,最终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制订阶段性的成果——仓储作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第二个阶段是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学校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与企业物流经理、仓库主管、仓库管理人员一起确定仓储岗位的职业发展历程、仓储职业工作任务列表与任务描述从而提炼出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的学习任务(建议为120课时)。
任务一:仓库规划(12课时),分解为仓库库区的分类布置与规划、仓库参数的丈量与确定、仓库面积与仓容定额确定3个学习活动;任务二:货物入库操作(30课时),分解为接单处理与信息系统操作、接运货物、验收入库与信息系统操作、理货操作、货物上架操作、登账与归档6个学习活动;任务三:货物在库操作(20课时),分解为货物堆码与苫盖、商品编码与货位编号、仓库5S管理与商品养护、盘点作业与账务处理4个学习活动;任务四:货物出库操作(30课时),分解为出库凭证的制作、接受出库凭证、货物下架操作、货物分拣与包装、发货出库与交接、出库凭证归档与登账6个学习活动;任务五:仓储商务活动(6课时),分解为仓储服务的需求调查与谈判、仓储合同的制作与签订2个学习活动;任务六:库存管理实务(10课时),分解为仓储物资的ABC分类法、安全库存量以及警戒库存线的设置、异常库存的处理操作3个学习活动。
3.仓储作业实务课程教学设计
(1)明确任务。这是开展仓储作业实务教学设计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发挥其引导作用显得尤为关键。教师首先在所有的学习任务前设置任务情景,可以通过企业案例、企业现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仓储工作的背景,吸引学生兴趣并使学生带着如何完成工作的疑问进入课程的学习。其次,要按照企业岗位的设置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讲解明确任务阶段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需要掌握的技能点。再次,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必要的解读,旨在抛砖引玉引导小组学生分工合作,围绕问题查阅资料并进行信息记录。最后,各小组学生上台描述任务或问题解决的方法,教师补充与点评。
(2)制订计划。这个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制订工作计划的能力,也是对第一个阶段学习任务的进一步加深。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将小组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制订成方案或工作计划。
(3)做出决策。决策是计划的前提并为工作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而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由此可见,“典型工作任务”的决策阶段与制订计划阶段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所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决策阶段的任务要求。其次,小组派代表讲解决策的内容,其他小组进行记录与打分。最后,学生提交决策方案书,教师进行点评。
(4)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设计的核心阶段,是检验学生制订的工作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效果优劣的评价标尺,也是考查学生对于工作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的关键所在。教学的地点要求设置在学校的物流实训基地或者借助企业的物流工作现场,教师要充分做好任务实施前的现场准备工作,教学的设计可以分为5个步骤: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描述与要求;实施前准备;实施过程;问题解答。
(5)检查控制。检查与控制是小组计划实施后对其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是一份完整的职业工作的收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引导其他小组进行检查并强调这个阶段是考查工作人员的细节能力,仓储职业是很重视员工细节把握能力的工作。例如,入库工作完成以后,需要对入库的单据进行审核并移交文员归档。
(6)评价反馈。制订教师评价表与学生评价表,教师对任务进行评价并组织其他小组学生进行交叉评价。这样,小组互评的效果会更好,因为学生更喜欢参与,学习气氛会更活跃,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四、小结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设计法,是为了解决当前职业院校过多组织理论课,缺乏实践训练的难题,是坚持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形成以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共同搭建学习平台,共同培养与评价学生能力,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的新型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彦.仓储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探讨[J].新课程(上),2012(5).
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篇4
笔者作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师, 同时具有物流工作实践及相关专业学习经历, 以《物流管理实务》课程的讲授为例, 尝试以双语教学模式备课及授课。
1 课堂教学三要素:教师、教材、学生
1.1 教师
双语教师不仅是一名专业教师, 还是一名语言教师。专业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在职培训、出国进修等方式加强语言功底、并借鉴国外现代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 掌握相应的教学策略。而英语专业教师, 则需要经过更多外贸物流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培训。最好是有相应的工作实习或实践, 才能更好地教授这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
(1) 各高校的培训课程:现各高校均举行不定期的面向学科教师的双语教师培训课程, 如从国外大学特邀外教主办强化培训。参与这些课程可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英语水平, 以便更好地驾驭授课内容。英语专业的教师, 则至少应参加物流管理课程的本科课程学习, 特别是外贸物流实务课程, 最好能取得此专业的学士学位。另外出国留学是提高双语课教师业务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
(2) 教育部IBTQ项目:2005年8月通过的“国际双语教学资格证书”项目, 是国内唯一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性双语师资培训试点项目, 并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统考, 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予以认证。此项目培养在职教师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授课技巧和地道的英语表达能力, 通过国际标准的专业师资培训和严格考核, 培养熟悉国内外文化、具备双语教学能力、掌握世界前沿教学理念及方法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双语教师。
1.2 教材
课程需选定一本中文教材为主教材, 并辅以适宜的外语原版教材及专业词汇书籍。
笔者教授的物流管理实务课程选择了蒋笑梅的《物流管理实务》作为主要中文教材, 另外选取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Donald J.Bowersox所著“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作为英文教材。该书语言精确、简洁易懂, 有对应中译本, 适宜作为双语课程的教材。此外还选择了华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英语》作为补充教材, 供学生随时查阅专业词汇。另外, 教育部国际教育交流服务部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为接转国外民间友好组织对华赠书而专门设置了国际赠书转运机构, 有大量原版海外教材可从其购买。
如果购买不到学生上课所需的原版教材, 教师可参照原版教材, 自己编辑讲义。这样做一是英语地道, 二是降低了费用。教师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和授课时间, 参照多本参考书对原版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另外也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参考国外优秀大学的教学资料, 如MIT开放课程等。
1.3 学生
学生是授课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学生的英语水平要达到听懂学科内容并能正确表达的程度。若暂时达不到上述水平, 教师应先采取适宜的中英文授课比例进行授课。
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效果与学习者的专业知识背景密切相关, 坚实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双语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因而, 学生必须修读预修课。物流管理实务之所以考虑引入双语教学的方式, 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已经修完了《物流管理》、《国贸实务》等中文预修课程。
2 课堂实践
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及对教学的反应, 决定授课的中英文比例, 尽量做到中英文教学合理分配与有机结合。
笔者在课程中, 遵循“先少后多, 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的原则, 分四个阶段设置授课内容和英语比例。入门阶段:专业英语词汇的讲授并引入专业背景与术语, 中文与外文解释相结合;初级阶段:双语并重, 提供概述性提纲进行预习;课程主要阶段 (精讲部分) :全英文授课学习重点内容, 结合精选案例及相关理论, 指导学生阅读及回答问题, 提高英语思维理解能力, 课本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双语实践阶段:以应用写作为主, 撰写英文往来函电, 训练学生操作及处理实际问题能力。鼓励学生从模仿开始, 逐步达到流利、熟练地用外语写作物流文件信函的能力, 提高双语教学的实效。
每个章节结束后, 安排进行外文重点复述。一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是锻炼学生的双语思维。设定10min英语“互问互答”, 学生提出问题由同学解答,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利于养成用英文讨论的习惯和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教学方式要多样, 如通过游戏的“概念猜词”等方式, 对重要的概念和术语进行复习,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采取小组互助等方式, 进行数据处理、案例分析, 通过讨论共同完成一篇小论文。由此可避免教学模式的僵化, 并营造一种让学生自由探索的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3 课程考核
改变以往仅由教师考核的模式, 增加督导专家和学生的双向考核。
(1) 对教师的考核:课堂授课成效应由校督导组进行考核。同时通过座谈, 请学生就教材、讲义、课件、课堂讲解提出自己的意见。根据反馈, 教师可进一步修订调整教授内容及模式。针对特定的授课对象形成有机系统的讲义及课件。
(2) 对学生的考核:由教师通过笔试、口试 (平时) 考核。总评成绩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 鼓励学生平时积极参与和重视课堂互动, 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课程的目的及考核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听:能没有听力障碍地听懂模拟的物流实践交流活动、及相关音频视频材料。说:选取大家有兴趣又有争议的问题, 组织同学展开外语讨论。选择外语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主持人, 全体参与, 最后自行总结评价讨论结果。读:提高快速准确阅读外文函电及主要合同条款的能力。写:锻炼学生用英文撰写基本物流函电,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前景展望
双语教学是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创新和改革,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努力迎接这一挑战。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双语教学利于学生从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进行发展, 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我们或许可以将双语教学和专业课程的改革创新结合起来, 探索双语教学在高校本科教学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华.中外比较.双语教育的界定、属性与目的[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6) .
[2]赵小雅.HELLO, 双语教学[N].中国教育报, 2004, 1, 5.
[3]陆效用.质疑双语教育[J].文汇报, 2002, 4, 30.
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篇5
【摘要】本文总结了笔者在承担会计职业硕士(MPAcc)项目《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中的体验和启示,对未来更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提高MPAcc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为了满足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实务界对高级会计专门人才的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在底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设立了会计职业硕士项目MPAcc (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这是继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和法律硕士等之后的第13个专业硕士学位项目。目前该项目由国务院学位委、教育部、财政部三部委联合成立的指导委员会来协调管理。该项目开始在21个试点院校和三个国家会计学院试点招生。笔者在上学期承担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首届会计职业硕士项目(MPAcc)《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收获很多,感受也很多。现将笔者的一些体验、感想、教训和启示分述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
即树立学生是一种特殊“客户”的观念和教学相长的观念。笔者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客户”看待的。意思是说,没有了这个“客户”,就没有工作、没有饭碗了,这是给自己念“紧箍咒”,也就是“严于律己”,给自己一种压力和紧迫感;笔者上第一次课的时候,也会把这个观念与学生们分享并共同思考,以便他们与自己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和理念。而特别要说明的是,虽说“学生”是我们的“客户”,但是他们又不同于一个企业生产产品提供劳务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在商业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一般是“客户”,但是这里的客户与“产品”是分离的。而学校培养的学生既是“客户”也是“产品”,是合二为一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区别,这个区别很重要。这个区别决定了“学生”这个“客户”也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成果,学校“产品”的质量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质量的制造过程既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而上述商业关系中“产品”的质量一般取决于生产者。很普遍的是,作为MPAcc和MBA(工商管理硕士)等学生大多来自企业界,他们很习惯把企业的一般观念照搬到学校,而又不加任何的区分,从而产生很多的误解。这个观念清楚了,教师和学生就都明白培养好的学生,“生产”高质量的学生需要老师和学生更多更好的沟通与合作,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二、认真分析、研究和思考MPAcc学员的特点
这个工作一般由MPAcc中心的老师帮助做一些统计和分析。比如他们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工作经历、经验等等。根据笔者与他们的接触和对他们的了解,感到MPAcc学员有如下特点:
(一)普遍越来越年轻。原来刚开始招MBA和会计研究生班的时候学员一般年龄比较大些,但是现在看MPAcc学员一般年龄超过30岁的并不多。
(二)大多有会计、财务、投资、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历的背景;
(三)大多数有4年以上工作经历,绝大多数在财务与会计工作岗位上;
(四)有很多是独生子女;
(五)有许多学员已经在财经业务领导岗位;
(六)积极进取、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肯学习。
但是也存在“短期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心理普遍“浮躁”(可以理解的社会原因),一些学员由于成长过程都很顺利,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因而缺乏一点“谦卑”的心态。
三、授课前的预先准备
要上好课,既让学员高兴,受他们欢迎,又要让他们能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这两者时有矛盾),作为教师是需要付出心血的。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要准备丰富的资料。笔者的做法是:
(一)选好教材,笔者选用的是Atkinson,Kaplan,Banker and Young的第三版的中英文版教材。因为这里面内容比较新颖有用。实践证明也很受学生欢迎。
(二)做好课件。比如教学大纲;
Schedule;课程说明;PPT;考核要求及说明等;教学中中文为主(便于学生理解),英文为辅,一些PPT,阅读材料是全英文的`,关键专业术语均交代英文。
(三)查阅和准备好教学辅助阅读材料。通过查阅,给学员每次上课都准备有英文文章和中文参考阅读材料。以便学生理解和课堂案例讨论使用。具体可以查看笔者提供给MPAcc中心的材料。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笔者已经采用过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主要有:
(一)课堂讲授;
(二)课堂提问和案例讨论;
(三)观看和听录音录象资料和图片;
(四)聘请国内从事管理会计咨询的实务界专家——诺亚舟的郭博士来课堂给学员上课和讨论;
(五)引导学员参加学员“财智论坛”的提问和讨论;
(六)引导并组织学员到广州本田汽车公司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尤其是上完Kaizen costing,Just-in-time,Target costing等内容后),这个活动学员印象最深,讨论热烈,启发很大,很受他们欢迎,正是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见识、见识”,“见”后更长“知识”;
(七)收集和提供46个管理会计问题供学员思考。
五、激发学员的积极参与
要多鼓励,多分类。分类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这个问题结合后面实行严格的考核和成绩评定制度来讲。
六、认真批改学生作业、进行讨论点评和总结;认真对待学生的意见和反馈
积极吸收学员好的经验,总结好、保存好,成为自己的教学辅助资料,为我所用。
七、热爱学生,与学生交朋友
公开、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员。实行严格的成绩考评制度。
对学员的基本要求是:
互相尊重,讲诚信是总原则;自觉遵守学校、学院和本课堂规章制度规定,有特殊情况,先书面打招呼。
笔者的要求是:
一要认真完成任课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与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分小组共同合作完成)。
二要按时到课,不迟到、不缺课。特殊情况不能到课,需书面请假,说明原因。任何请假均应在当次课堂开始之前将书面假条(必须由请假者本人签字)呈交授课教师(可由请假者本人呈交,也可由他人代交)。除此以外,任何请假均视为不成立,授课教师不接受其他任何的解释。
三要在课堂上关闭手机或者调整到振动状态,严禁在课堂上接听或者打手机,有紧要事情请在课堂外进行!
四要对未请假缺课达全部课时1/3及以上者,授课教师将不再为其评定本课程之最终成绩。
笔者在本课程中实行的成绩考核与评分办法如下:
本课程分四部分考核并计分,最后总评得分。
(一)课堂参与态度(包括出勤率)10%
包括出勤情况和课堂参与表现两部分。本部分基本分为100分,每缺席一次且被授课教师知晓,请假者扣5分,未请假者扣30分。对课堂表现好的同学,每次均酌情加分。本班最后总得分最高者计10分,其余同学按得分多少比例计算。
(二)平时作业10%
所有同学均须按时呈交授课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授课教师不接受未按时呈交的作业。呈交作业的具体时间临时以适当方式通知。平时作业每次均按百分计分,本班总计得分最高者为10分,其余同学按得分多少比例计算。
(三)案例分析报告(小组合作完成)20%
每位同学必须参加一个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参与小组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和讨论,报告要求用A4纸打印(不接受非A4打印件),小组长对本组成员表现和贡献打分(100分制)。每小组需准备PPT文件并确定口头报告人在全班演讲,老师和其他小组组长对该组(组的情况和各个组员情况分别)进行同行评议(根据理论运用;分析透彻度;演讲表达情况;团队合作情况)打分。然后授课教师对本小组长自评得分、其他小组长评分和老师评分进行统计得出各小组成员该部分得分。本部分总计得分最高者为20分,同一小组同学得分相同。
(四)测验或者期末考试60%:实行闭卷测试
(五)每部分的计分方法如下
实际得分最高者获得该部分应得分之满分,其余同学按实际得分多少比例计算。每人各部分得分之和即为最后本课程之总评得分。
八、为了更好地改进MPAcc《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教学,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组织全国MPAcc院校该课程的主讲教师编写专门教学案例,建立案例库,集结出版教学案例集。
(二)建立MPAcc课程校外专家和实务界专家库,聘请他们穿插上课和做报告,让这些专家参与联合指导学生论文。
(三)建立MPAcc学员实习、实践和实地观摩教学单位和基地。
(四)建议全国MPAcc指导委员会引导国际相似项目的教师、学生交流。笔者在University of Houston看到他们类似项目是MPA(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既要立足本土,又要放眼世界。
(五)组织全国MPAcc学生参加论文评选活动。
(六)建议各主办单位继续加大教学课件开发、教学案例开发;教师出国进修和交流;教师参与实务界会议和交流等的支持和投入。
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篇6
摘要:本文从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和意义入手,结合课堂教学经验。详细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物业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高职高专案例教学法物业管理
0引言
《物业管理实务》是物业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具有理论性和综合性、应用性强的特点,教师反映难教,学生觉得难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笔者经过几年来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在该课程中推广案例教学法,适应了新形势下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提高了教学效率。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和意义
1.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在哈佛法学院创立,从1910年开始,哈佛商学院将案例教学法从法学教育领域移植到工商管理教育领域。案例教学法出现后,受到美国企业学术界、教育界的重视和支持。在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也被引入我国,并且迅速在我国各高校的管理教学中得到采用。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案例来帮助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将之放入物业管理教学中,就是就某个物业管理的政策问题或管理问题提供背景情况介绍,指出面临的困境或几种选择性,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给学生留下一个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阅读案例资料,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将学生从抽象的概念引向具体的背景,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归纳、推理、总结,从而使学生的洞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管理决策能力在案例的分析与探讨中得到迅速提升。
1.2《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2.1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把案例作为载体,学生首先要独立思考,寻找案例中问题的解决办法;之后在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下,掌握物业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认识到物业管理的重要性。这种师生互动模式激发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1.2.2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物业管理课程教学中所选取的案例,均是针对物业管理中遇到的各种具体的实际问题,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类相关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3可以大大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使学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使学生以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从而避免高分低能现象泛滥。
2案例教学法在《物业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案例教学法有一整套的教学程序:设置问题、摆出案例、学生分析、引导讲解和最后总结。下面笔者就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在《物业管理实务》的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展开教学的。
2.1备课阶段。要上好一门专业课,首先是精心备课。备课时要找出定义、基本理论的要点、重点和难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
在装修管理这一节,笔者精心选择了一个案例:“业主擅自拆除承重墙,物业公司给予罚款处罚”这种案例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事例。选好案例之后,还要将相应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寻找答案。针对这个案例,给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①物业公司应如何对业主进行装修管理?②物业公司在管理服务过程中有哪些权利?
2.2上课阶段(用上面的案例来说明)。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2.2.1呈现案例。将第一阶段精心准备的案例呈现给学生,有多种呈现方式,可以打印出来分发给大家,也可以用幻灯的方式呈现,还可以根据案例本身的情节性做成各种视频。呈现案例后马上将问题提出来,
2.2.2学生分析案例。在上一步里,将第一阶段精心准备的教案呈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案例来看相关章节的内容,同时结合以前学到的物业管理知识,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这个阶段要求自己独立完成,自己作答因为每一个案例所提出的问题都是紧扣课本相关章节内容的,要求学生对书本的重要内容加以掌握。根据学生作答的情况进行重点内容的讲解。
2.2.3课堂讨论阶段。自己分析结束以后,马上转入课堂讨论阶段。这一步是针对案例的本身来讨论,讨论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在全班范围内讨论。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发言,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每个学生的发言都记录平时成绩,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口才和在外人面前说话的勇气,因为物业管理必须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个阶段只要不是基本原理的错误,让学生各抒己见,不要求有统一的标准答案,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2.4总结案例。该阶段是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由教师来执行。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分析不到位或出格是经常发生的事,由教师来纠正补充和总结。
经过以上四大步骤,学生接触到了物业管理的相关案例,一是学到了物业管理的相关内容,同时接受别人的经验教训,用以指导自己以后的工作。
2.3巩固阶段。在装修管理这一节中要求学生根据书本的内容和案例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按照物业公司装修管理的程序,在班级建立一个模拟的物业小区,将学生分成物业公司和业主两块,模拟装修管理的过程。
通过以上几个阶段的案例教学,发现学生对书本的原理掌握得很透彻,收到了良好的学习和教学效果。
当然,案例教学法还有很多具体的实施方式,比如案例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将案例以及对案例问题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用丰富多彩的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既生动形象,又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效果显著。
3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案例选取的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所选取的案例所描述的应是学生身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情,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和认可,这样的案例大大增强说服力和管理理论的表现能力。案例选择应当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应包含更多的知识点和内容,最好选取近二三年的管理案例较为合适。
3.2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要从理论的讲授者转变为启发者,从知识的提供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需要教师不仅具有丰富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对案例法各个步骤的时间进行控制,并对学生的心理能有所把握,从而增强学生的被认可度。
3.3教师对案例进行的理论分析和归纳总结是关键。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地把案例中包含的概念和理论引出,之后,对案例进行再分析,并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评价,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认识上的偏差,从而使学生对内容真正掌握。
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篇7
课程组织与设计思路
依据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 必须按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 遵循“以岗位任务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的基本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岗位任务为导向来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经过不断的总结实践, 我院逐渐探索了一条“理实结合、课证融通”的任务导向下的“教学做”合一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以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仓储、配送职业岗位技能的课程教学目标。
(一)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依据
结合仓储与配送岗位的特点, 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周边企业进行调研。近三年来,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先后组织教师十余人次到神威民爆集团、牧原养殖集团、中国石油第二机械制造厂、南阳防爆电机集团、中光学集团、豫鑫物流等多家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目前, 我国仓储与配送行业的基本岗位有仓库管理员、业务员、理货员、商品检验员、库存控制专员、客户服务专员、运输调度员等。考虑到毕业生到企业后往往从基层做起, 我们对上述岗位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了认真分析,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来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选择上, 我们还注意借鉴物流行业标准, 将《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格标准》和《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中涉及仓储与配送管理的内容引入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二)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原则
针对传统“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教学中课程理论内容琐碎、学生学习吃力的缺点, 在教学内容组织上, 我院坚持以仓储配送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客户一票货物进出仓库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分解教学项目, 构建学习和实训任务, 依据项目任务, 设置相对真实的实训内容, 完成教学。打破了原有学科教学体系, 对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确定岗位的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 梳理知识点, 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采取项目导向教学法, 根据物料流通过程, 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项目:仓储组织与设备布局、仓储运作管理、配送运作管理、仓储与配送运营管理。学生通过每个项目学会相应技能。通过对以上教学环节的组织, 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同时, 也构建了一个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环境,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注重突出实训环节的配合
根据仓储与配送岗位的不同工作内容和职业要求, 按照学员能力递进的原则, 可以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能够准确说出仓储与配送管理各作业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能够顺利完成仓储与配送的基本作业;能够寻找出正确方法不断提高作业效率;能够对作业小组进行有效协调、管理以完成较复杂的仓储与配送任务。其中后三个层次的培养均离不开实训环节的锻炼, 因此必须重视实训环节, 积极开发配套的实训项目,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高。
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创新
尽管高职学生纪律观念差, 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弱, 但是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我们发现高职学生有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有锻炼和提升职业能力的渴求, 有动手操作的愿望, 有相对扎实的物流基础知识等优点。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能否抓住高职生的这些优点, 更新教育观念, 精选合适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摒弃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转而采用“以学生为主体, 以情境教学为手段,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以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 达到培养学生专项职业能力的目标。
(一)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通过仿真工作情境设置、实践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同时, 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理清原因, 并形成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通过不断的总结, 主动改进工作, 提高操作技巧和任务完成质量, 实现“学中做”和“做中学”。
在教的环节, 以岗位任务来引导和推动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一节课所讲述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是属于哪一个物流岗位?”搞清“这一岗位的任务是什么?”然后, 再来讲授“如何完成这一任务?”这样, 按照“岗位业务内容→岗位工作任务→业务流程介绍→异常情况处理”思路进行启发与引导, 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将自己置于一个特定的岗位中, 有利于增强岗位意识, 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的环节, 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尽快养成一种思维习惯, 使他们在学习每一业务内容时都要立即把自己置于一个恰当的工作岗位中, 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岗位的员工一样。通过这种虚拟角色的设定, 就能把所学知识与岗位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既可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又生动有趣。
在做的环节, 按工作岗位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组, 使学生“真实”体验并操作。“实际”业务发生后, 对这一岗位的基本目标, 基本运作方式、作业流程, 异常情况的处理等提供仿真模拟, 使学生在“做”中学习、总结,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任务导向下的“教学做”合一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二) 教学方法的选用与创新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采用任务导向下的“教学做”合一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的教学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可以综合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探究性知识内容的讲授,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设计问题, 引导思考、假设结论、探索求证等环节来组织教学。例如, 在介绍“库存管理部分安全库存设置”内容时, 可以设计“为什么设置安全库存”、“安全库存的设置原则有哪些”、“安全库存是如何确定的”等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分组讨论等环节, 加深对安全库存的概念、计算方法等的理解, 锻炼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实际能力。
对于实操性比较强的内容, 可以采用虚拟角色设计法。按照情境设置、操作示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学习评价等环节组织教学。即首先由教师示范, 讲授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扮演相关岗位角色进行初步的模仿, 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接着由学生按角色分工进行实践练习, 以强化对相关技能的掌握;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评价, 寻找改进工作的方法。前两个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法, 后两个过程采用体验式教学法, 整个过程按照“观、模、练、评”的认知规律进行组织, 场地要求选择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
对于仓储商务管理部分仓储合同内容的讲授,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而鲜活的仓储合同案例,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展开讨论, 对纠纷进行分析, 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整个过程教师只发挥引导作用。当学生明确讨论结果后, 教师可以公布法院对合同纠纷的实际判决结果, 让学生自己进行对照, 从而找出分析问题过程中的偏差, 达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加强对仓储法规的认识。在教学组织过程中, 教师要避免走入“就案例说案例”的误区, 而是要以案例为载体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要注意利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平台的优势, 将行业相关专家引入课堂, 通过讲座和实训指导的形式, 重点向学生传授实际工作岗位的经验性和技巧性知识。例如, 企业中仓储部门如何与其他相关部门展开合作、如何处理好员工之间的关系、如何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等内容, 作为对课本书面知识的重要补充。当然, 也可以搜集仓储配送行业相关人物访谈、企业培训讲座等视频、图片资源, 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共享,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三) 课证融通, 竞赛引领, 以技能培养为核心
“双证书”制度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培养模式, 要求学生除获取学历文凭以外, 还要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 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因此, 在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 必须综合考虑相关证书知识点的要求。以我院为例, 物流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是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发的助理物流师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和物流师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证书, 其考试内容涉及物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其中仓储和配送知识是考试的重要内容。因此, 在课程教学中, 必须认真研究培训教材, 吸取精华, 对相关考试内容加以强化, 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
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同时它也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和平台。任课教师要认真研究国家技能大赛规定的技能和内容要求, 开发出与学院实训条件相适应的比赛方案和实训方案, 将赛项规范引入实践教学中, 组织校内技能竞赛。通过实训和竞赛, 及时发现操作熟练、准确率高的学生作为省赛、国赛的备选选手, 加以重点培养。同时, 通过相应环节的实施也可提高本专业全体学生的操作技能, 达到突出重点与全面提升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的。通过竞赛引领, 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养成、职业道德固化中的引领作用,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 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院的技能竞赛水平。
(四) 采用以过程性考核为主体的综合成绩评定模式
考核方式对于课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因此要突出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目的, 必须改进现有的“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 转而采用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考核模式, 即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表现、实训情况等纳入考核体系中, 使过程性考核在学生成绩评定中的比例达到80%。
采用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成绩评定方式, 要求教师做好日常教学的各项记录, 及时对学生的课堂、实训、讨论等情况进行评价和记录, 注重平时采分环节。当然, 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不是成绩评定的唯一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让学生在互评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还可以引入职教集团、专业建设委员会等机构和成员对课程教学进行综合考核。应考虑将上述形式纳入成绩评定体系中。
在选择考核方式时, 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力求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要根据“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来确定评价的方式方法, 即既要运用书面答卷、操作和上机测试等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评价, 更要合理运用过程性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对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掌握情况, 从而全面考核学生学习质量。例如, 对必须掌握的仓储与配送管理基础知识可采用闭卷考试, 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对仓储专业技能的考核可通过现场操作或在计算机上操作等形式, 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对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考核则可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 以检验学生理实结合的综合能力和反应的快慢。
摘要:“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探讨“理实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方法, 结合工作岗位要求和物流师资格证能力要求精选教学内容,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必将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理实结合,课证融通,竞赛引领
参考文献
[1]张红娟.《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设计[J].物流科技, 2003 (1) :122-123.
[2]王婷婷.“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仓储管理实务教学改革初探[J].物流科技, 2012 (9) :113-115.
[3]孙统超.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管理实务实训教学课改[J].物流技术, 2012 (5) :254-256.
[4]李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1 (11) :201-202.
[5]钟苹.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综合实践教学考核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6) :57-60.
[6]李建奇.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篇8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设计中要遵循一些原则。 (1) 合理性原则: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和认知角度出发, 采用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理念。 (2) 科学性原则:对现如今中国物流产业进行市场调查, 科学推测物流产业未来的走向, 以此来制订科学的教学内容。 (3) 系统性原则:把工作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从学习到工作的阶段能顺利地度过。 (4) 发展性原则: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既要满足学生对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性, 也要满足其毕业后职业发展的需求。 (5) 主动性原则;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使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够努力学习。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职业发展的需要来设计, 体现了物流专业能力培养的特点, 分别是仓储作业、仓储业务管理、仓储业务经营管理这三个方面。
(一) 仓储业务操作
仓储业务操作分为六个任务, 分别是仓储设备熟知及操作、仓储作业流程掌握、在库管理、仓储作业流程图的绘制、仓库平面布置图和货架存储示意图绘制。该学习模块是这门课程中的基础部分, 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熟悉的规范合理掌握仓储的有关业务操作, 该模块要求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业务流程。
(二) 仓储业务管理
仓储业务管理包括了多个任务, 例如仓库货位编码、储存策略、仓库人员和作业设备的安排等。该模块不仅是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 同时也是主要内容, 在学生熟悉掌握了仓储业务操作的前提下, 要求学生具有组织管理的能力和解决事情的能力, 该模块对于学生的要求就是管理好仓储业务。
(三) 仓储企业的经营管理
该模块主要是对于仓储企业如何盈利的研究及选择, 该模块是这门课程的拓展部分, 是学生在经过之前的仓储操作及仓储管理之后, 表现好的就很有可能成为仓储企业中更高一级的管理者, 该模块对于学生的要求就是能经营好企业。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措施
(一) 课堂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方法, 在学生进行实地工作的时候传授知识, 教学时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 使学生可以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管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改进教学和评价形式
(1) 自主学习模式:在课堂外留给学生开放性的作业,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团队学习模式:把全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开, 日常教学中可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研讨交流, 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感情, 也可以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在发现提出问题后的解决能力。 (3) 团队考核模式:以小组的形式对全班学生进行分配, 在课后作业评价检查时, 以每个小组成绩最差学生的成绩作为该小组的成绩, 这样为了提升小组的水平, 团队成员就会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借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提升学生的总体水平。
四、结语
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对仓储管理实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从改革后的结果来看, 学生的学习兴趣, 团队意识, 实际仓储业务操作管理能力明显提高。把发展的眼光融入课程教学改革中,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的现阶段的学习更接近将来工作的实际, 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和毕业后职业发展的需要。
摘要: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的仓储管理实务,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为将来就业打好扎实的基础。从“任务驱动”角度来对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探究关于课程设计原则、教学内容、内容组织方法以及对教学形式和评价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仓储管理,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邓正华.基于“任务驱动”的《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 .
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篇9
2006年, 我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 《仓储作业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课之一, 而仓储管理实务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项目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按照6步工作法则实施, 其中包括工作资讯、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和评价反馈等。学生通过对该项目进行全程操作, 体验并把握整个工作过程及其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素和要求。以典型任务为载体的项目教学,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1 项目教学法在《仓储作业实务》中的构建
1.1 设立实训项目
使用项目教学法需要对课程进行规划、整合, 并设立实训项目。结合仓储人才岗位群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将整个仓储作业工作过程分解为9个实训项目, 即仓储设备识别与养护、仓库规划与布局、物品编码与信息处理、进出库组织与作业、物品保养与维护、物品库内作业、仓库分拣作业、成本分析与控制、储区安全及防范。每个项目分解都设定了目的、标准, 其中还包括该课程要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在完成此项目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
1.2 学习情境的设计
在实训项目中, 主要根据项目、岗位、流程和任务设计学习情境, 比如进、出库组织和作业的学习情境设计。
该做法以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为出发点和归宿, 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 也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 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该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高度吻合。
2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2.1 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步骤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 明确工作主次, 确定项目任务。 (2) 制订计划, 确定工作步骤及其设备或工具。 (3) 实施项目计划。根据具体情况, 以特定、优化的形式 (比如个体或小组) 完成项目计划。 (4) 项目检查、评估。项目完成后, 需对工作任务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 (5) 成果展示。 (6) 学习成效的评价和反馈。由学生个体、合作小组、教师三方作出评价、反馈, 共同讨论, 总结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亮点。
在《仓储作业实务》课程中, 以入库作业为例。
2.1.1 确定学习项目是“入库作业”
在布置任务阶段, 要先向学生介绍工作环境、可利用的工具和技术、安全注意事项, 并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启发和引导, 将任务下达给学生。提供给学生的是实际工作中的案例:2011-03-18, 某企业的仓库分别接到传真、E-mail和电话形式的入库通知, 分属3个客户, 具体商品包括:200台海尔A65NV01TI对开门冰箱、800台等离子电视索尼KL-P50U10A、2 000台三星MLA55-6055C洗衣机、1 200台美的FS406 4L智能电饭煲、654台九阳豆浆机, 存期2个月。要求学生做出计划, 安排好3个客户货物的入库准备工作, 提供给学生具体的工作任务单, 让学生明确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等。
2.1.2 分组计划阶段
确定任务后, 学生由以往的“听”转变为努力研究“怎样去做”。根据入库准备的任务描述, 把班级分为5个小组, 每组挑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学生任仓储经理。经理对其他组员再进行分工, 并落实岗位职责, 分别进行3个客户商品的入库准备工作, 确定好具体步骤。
2.1.3 计划实施阶段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按照工作分工, 采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完成, 并依照计划进行具体操作, 详细记载工作过程、结果。该阶段由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资料, 掌握货物入库准备工作的内容、入库验收的方法和程序, 正确填写验收单据, 完成入库货物的账目登记等工作。
2.1.4 检查、评估阶段和成果展示
完成项目任务后, 要进行作品展示, 让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过程进行讲解、自评, 然后进行互评。教师在对学生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时, 要侧重对工作过程和改进过程进行评价, 而非单纯地评价结果。通过点评回溯, 让学生捋清完成该任务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在此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要努力实现“做中学、错中学”的理念, 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2.2 项目教学法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2.2.1 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教学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依据企业实际的各项仓储工作岗位的需求而设立, 即围绕仓储业务受理员、操作员、理货员、装卸搬运员和客服员等多岗位开展业务轮训, 将原本分散的任务单元串联成一个个项目的全过程。让学生直接进入工作角色, 解决“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和工作团队成员分工合作等问题, 使学生能整体性而非碎片化地理解各岗位的工作。
2.2.2 理论联系实际
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任务中是项目教学的关键。比如, 在《仓储作业实务》课程中, 以入库作业为例, 学生要做好入库前的准备工作, 先明确准备工作有哪些、需要填写的单证和内容是什么, 这样做会再一次激发同学们主动去落实相关理论知识的热情。同时, 在理论重现时又会自然地与“做”结合起来, 实现“做中学”。再如, 物品入库时要准备哪些设备?商品验收有哪些要求?程序是怎样的?涉及的单证有哪些?如何领取?教师则在此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 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 并在关键处设置一些问题和困难让学生解决, 比如入库单没人签名怎么办?货物到了但单证不齐全该如何处理?借学生的观察来分析问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嘴去处理。
2.2.3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在传统教学法中, 新知识的讲解被视为最关键的部分, 教师系统地讲授学习内容后, 要多遍强调易错、易混淆的知识, 还要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而项目教学法的初衷是让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 所以, 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应该是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 而不是教师给予的, 实践经验也应该是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 而不是教师灌输的。因此, 项目教学法适用于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讲解, 其过程应该精炼, 最好是通过简单的例子用实操的方法进行讲解, 这样, 学生才更容易理解、接受, 也为学生独立完成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3.1 主动教学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载体、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 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3.2 目标指向的多重性
对学生来说, 要通过转变学习方式, 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其好奇心和创造力, 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来说, 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对学校来说, 要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 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 实施项目教学法, 对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进行革新, 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学校课程体系。
3.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实一体化”的学习要求学生从工作源头入手, 它是应用相关理论知识对项目分析、工作流程、具体实施情况等进行一系列策划和操作的活动。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 而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4 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仓储作业实务》课程中, 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具体的子任务, 并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案。按行动导向思路设计的教学模式, 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职业综合能力, 其中涵盖了方法能力、自我构建能力、与人协作等职场必需的关键能力。在体验过程中, 要建立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策略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途径是“理实一体化”。为此, 必须要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两者相互交汇融合的难点, 这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大胆探索, 潜心揣摩。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法, 其结构是围绕某个具体工作、任务专题横向展开的, 覆盖面较宽, 总体要求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 而是若干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组合, 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教师需要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要有融汇贯通相关知识的能力。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实施“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对配套学习环境的要求是较高的, 主要体现在教学场地和实训设施的建设上。这对长期实行传统教学模式的学校来说, 其改造、建设和完善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这也是职业教育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引进企业资源、走校企合作之路的重要因素。
摘要:《仓储作业实务》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好该课程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目前,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有超过1/3从事仓储企业工作。《仓储作业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 学做合一,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教师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物流管理,《仓储作业实务》,技能
参考文献
[1]王卫红.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3 (9) .
[2]余姚.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4) .
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篇10
关键词:前厅管理与实务,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 其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从学历来看, 高职高专的学生是目前我国酒店行业主要的生力军。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前厅部是酒店的核心部门, 被称为酒店的“神经中枢”与“形象窗口”, 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 其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酒店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因此, 很多学校把《前厅管理与实务》课程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如何改革原有的教学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已经成为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谈谈对高职高专《前厅管理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1《前厅管理与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偏重于理论讲授, 学生岗位认识不足
由于经费、场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师自身条件的限制, 在课程教学中通常以理论讲授为主, 与实践训练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学生而言, 虽然通过学习了解到前厅部的重要, 但思想上却不太重视, 觉得这些知识内容到酒店后很快就能学会, 再简单不过, 从而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
1.2 实训室投入不足, 管理落后, 不能满足教学实践要求
《前厅管理与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涉及许多直接对客服务项目, 需要充足的硬件设施来做基础。而众多院校普遍存在酒店专业实训室投资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前厅实训室, 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设备简陋, 没有模拟的前厅管理软件, 甚至没有专门的前厅实训室等。所以实训项目就无法真正开展, 只能是从书本到书本, 做几个简单的实训应付教学的需要, 与真正的前厅服务技能差距很大。另外, 通过调查发现, 众多院校实训室实行封闭式管理, 仅仅是在开实训课时使用, 学生不能自由地进入实训室, 使其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1.3 教材内容空洞抽象, 授课形式与酒店需求不一致
前厅部服务项目众多, 教材难以完全涵盖这些内容, 或者对某些技能只是轻描淡写从而使学生只是简单知道这些操作技能项目, 对操作技能的程序和标准不太清楚, 到了工作岗位上难以适应服务工作。从目前的教材内容来看, 一般是前厅部概述、客房预订服务、礼宾服务、总台服务、电话总机服务、商务中心服务、前厅销售管理、宾客关系管理等内容的简单罗列, 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小。从教学形式看, 目前大多教师采取课堂口授或者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所有的服务操作知识也主要通过理论知识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缺少行业氛围。致使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不能完全符合酒店的要求, 与实际的工作有一定落差。
1.4 校企合作有限, 与前厅有关的实习不能保证效果
从调查来看, 多数学校的酒店专业和酒店的联系不够紧密, 大部分学校没有能配合前厅课的固定实习基地, 使学生在校期间对前厅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参观阶段, 仅仅是把学生带到星级酒店去体验酒店前厅的工作环境, 认识相关的设施设备而已。而从目前的实习管理来看, 多数学校把实习安排为最后一年的毕业实习, 不能与酒店共同合作培养在校学生的专业素质。并且由于酒店岗位空缺状况不同, 人员需求不同, 大多数酒店不能保障每位实习生都能到前厅部实习;往往没有专职的前厅工作实习的专业指导教师, 使得与前厅有关的实习流于形式。
2《前厅管理与实务》教学改革的对策
2.1 改进传统教学方式, 进行体验式的职业化教学
由于课程的特殊性,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对于《前厅管理与实务》并不适用。在教学当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寻找一种让他们在互动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针对前厅各服务场景, 可以采取“编、导、演”的教学模式, 通过学生的参与提高其学习兴趣。另外, 在教学中, 实行体验式的职业化教学, 学生上课统一穿职业装, 化淡妆,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职场氛围, 让其在仿真的环境中学习, 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行业的服务要求, 提高教学质量。
2.2 建设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 创设情景教学
由于酒店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 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是酒店管理专业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要使这门课程的教学真正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上手快的学生, 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建立建全前厅实训室, 进行实景教学, 融学习性于工作性之中, 按照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首先, 必须有配套的前厅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如可以借助专业网络机房, 模拟酒店实际工作情境;其次, 可以建设校内模拟酒店实训室;最后, 可以实施项目教学, 和客房实训室、餐饮实训室联合对外经营, 一方面回收实训过程中高昂的成本, 一方面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学有所用。
2.3 突出职业能力, 构建教学内容新框架
优化学科体系的关键在于精选课程内容。《前厅管理与实务》要科学组织教学内容,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在课程设计上, 内容要具有针对性、适用性, 要强化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 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取舍, 做到重点突出, 主次分明。另外, 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一般是由前厅基层服务员上升为前厅基层管理人员。前厅基层服务员所需要具备的职业岗位工作项目主要是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职业素养, 对应于学生入职学习过程模块;第二部分是职业能力, 将对客服的内容按照时间线索, 分为客人抵店前, 抵店时, 住店期间, 离店时, 离店后五个阶段进行学习, 其中以酒店前厅常规服务为主线, 以突发事件的解决对策为辅线, 此为对客服务过程模块。另外, 前厅基层管理人员所具备的职业岗位工作项目主要有前厅销售、信息管理等, 对应为基层管理过程模块。由此, 将教学内容整合序化为课程教学的三大模块。
2.4 加强实习过程的指导与管理, 保障实习效果
由于校内的实训时间短、条件有限,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往往与酒店紧密联系, 建立校外酒店实训基地, 安排有专门的顶岗实习。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与指导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具体来说,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学生向“准酒店人”的过度, 合理、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 充分认识到实习是在校学习的延续, 是对课堂知识的丰富和补充, 在酒店实习的身份应该是学生与员工的统一体。其次要加强与酒店的沟通, 与酒店有关部门一起探讨制定的实习计划是否合理, 确定双方的指导教师, 商定可供实习的岗位安排等, 使实习工作具体而有效。同时学校要进行跟踪管理, 定期安排指导教师到实习酒店检查实习情况, 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指导, 并与酒店沟通实习生工作情况, 以对下一步实习安排作出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4) :66-70.
[2]刘洁灵.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市场, 2008 (4) :99-100.
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篇11
【关键词】实务操作 物业客户服务 服务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43-02
一、《物业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概况
1.课程背景
目前,物业管理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物业客户服务质量及客户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客户对物业管理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到物业服务企业的经营效益[1]。物业客户服务与管理已成为物业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2.课程简介
《物业客户服务与管理》是物业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颇具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在物业客户服务过程中如何巧妙地把服务意识及实务操作融入进去,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物业客户服务及管理基本理论知识,该课程按照项目化教学方法组织教材内容,精心选择各种与物业管理相关的实用项目,内容新颖、充实,重点突出实务操作技巧,使学生掌握客户服务操作技能、提升客户服务与管理执行能力。
二、物业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近年来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对高职教育中的实践环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发展目标。物业管理专业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一批技能型实用人才,所以物业管理专业的务操作环节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我国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物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高技能的物业管理人才,以满足相关行业对物业管理人员的需求。物业客户服务与管理作为物业管理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其包含的实务操作环节对物业管理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教学模式
1.具体案例分析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选一些符合该堂课授课内容的具体案例给学生学习和分析。教师可以先提供相关的案例材料,并在材料后面提出几个问题,请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并请一个代表回答相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思考,每个小组或许会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给出答案后对大家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总结,为学生提出正确的应对方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角色扮演
在物业客户服务与管理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选择在物业管理专业实训室进行,因为物业管理实训室大都是按照物业服务企业的办公室构造来建设的,实训室可以提供一个逼真的环境,由两到三名学生分别扮演“物业客服人员”和“业主”等,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在类似物业服务企业的环境中完成相应的任务,比如饰演“业主”的同学可以提出各种问题让饰演“物业客服人员”的同学进行解决,待问题解决后再反过来饰演角色,即“物业客服人员”和“业主”互换,让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有机会使用到课堂学习的专业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在角色扮演完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点评,对学生的语言和礼仪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物业客服人员”这个角色所需要的能力,也会相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认知实习
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可以挑出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到相应的物業服务企业进行岗位认知实习,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被分配到不同的物业服务岗位进行实习,比如在物业客户服务与管理这一块,可以让学生让物业客服岗位进行实习,让学生更直观的接触到该岗位每天的实际工作内容,可以学习物业服务企业该岗位工作人员处理各种问题的方式,比如问询服务、报修服务和投诉服务等问题的处理程序和用语规范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束实习之后提交一份实习报告,让学生汇报实习过程中对物业客服的认识和收获,并总结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到的各种先进经验。
四、结语
在人才竞争的时代背景下, 物业服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要求理论知识型人才,而是需要一个拥有实际操作技能型的人才。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是非常关键的。物业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尤其离不开实务操作环节,通过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可以使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时会因为有相关的实际经验而增加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潘蓉主编物业客户服务及管理[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2]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物业管理实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篇12
《汽车服务管理实务》课程的学习目的, 是培训学生相关实务性工作的流程, 掌握相关手续以及规定, 能对相关费用进行基本的核算。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但也相应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理论水平。
《汽车服务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 根据相关职业标准要求, 主要包括:社交礼仪知识;业务流程;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汽车市场营销基础知识。
2 课程教学的不足
从教学内容可以看出, 该课程注重相关服务管理规定、业务细则等知识的理解与操作, 属于较为理论的课程。正因如此, 课程的教学现状也稍微偏向较为理论的教学, 作为课程的教师, 较多的是利用案例的说明进行指导, 但效果仍不甚理想, 总结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课程理解难度较大:课程的内容较为全面, 知识点较多, 但在课堂中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意义不太明确, 如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 管理规范的学习, 在学习完后, 由于应用的机会较少, 接触纠纷机会较少, 导致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2) 教学模式相对传统:课程教学中, 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教师进行讲授, 体现不出学生的自我学习, 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较难提高, 学习效率就会变得较低。
3) 教学模式的制约, 实际情况的模拟难度较高:课程教育与实际操作相关联, 但并未能达到实际操作的水平与要求, 对于突发事件及情况处理, 较难进行模拟, 且学生大部分按“剧本”进行操作, 学习模式较为固化, 未能较好体现学生自我学习及能力创新。
由于存在以上不足, 对于该课程, 可考虑通过一体化教学进行改革, 顾名思义是通过有机结合工作与学习, 实现工学一体的方式, 在实际工作案例的引导下, 引领学生进行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资料检索能力的能力, 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建立。教学过程中, 课堂的设计, 不再以老师作为主导, 学习的计划与安排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设计, 学生在课堂中有较大的主动性。在学生接受任务后, 通过学生对目标的思考、问题解决方法的设计、资料的检索等,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体化的教学, 提倡在做中学, 学中做, 不单纯强调先学后用, 因为应用的过程往往是最有效的学习过程。对于汽车服务管理实务类的课程, 如果只按书本上的内容学习, 最终只是懂得相关原理与名词的含义, 而不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在接受任务, 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 才能真正地掌握相关知识。
3 任务的确定
一体化的课程, 在授课前, 必然要求确定相关的任务, 没有任务, 也就不能很好地落实一体化的教学。对于《汽车服务管理实务》课程, 可以考虑从以下任务开始, 开展相关项目、任务教学。
1) 汽车部件仓务管理 (掌握:汽车相关知识、商务管理方法、表格应用等)
2) 汽车保险、索赔业务办理 (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表格应用、申请流程等)
3) 汽车购销业务 (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业务流程、表格的应用、计算方法等)
4) 汽车过户、报废业务办理 (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表格应用、申请流程等)
5) 汽车年检、上牌业务办理 (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表格应用、申请流程等)
在了解汽车商务营销的工作任务后, 结合专业的知识点要求, 可以进行一体化课程的安排, 以任务为目的, 培养学生“接受任务-执行任务-完成任务-质量检查-作业记录”的工作过程。在课程完成后, 还可通过案例的方式, 研究在不同情况下, 相同的业务, 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差异, 掌握避免的方法。
4 一体化在《汽车服务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实施
根据一体化课程的特点, 课程的开展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实施:
4.1 明确任务、资讯检索部分
本环节属于课程的开始部分, 学生首先需要通过该环节, 了解任务要求, 包括:时间、费用、要求、车型等信息, 明确后续课程中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 然后通过从教师处获取相关任务的基础知识, 包括:法律法规、业务流程、表格、注意事项等, 并通过视频或观看教师演示, 了解相关任务开展的模式。本部分主要为教学输入部分的教师, 学生主要以吸收资讯与信息为主, 因此, 教师务必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检索平台, 方便自我学习。以“汽车保险与理赔项目”为例, 资讯部分应提供内容有:相关险种的分类方法、保险的范围、相关对口部门的职责、使用的表格、注意事项、相关法律法规等, 并对不同程度的事故进行介绍, 了解相关的判断方法。
4.2 计划决策部分
属于课程的计划制定部分, 学生通过前期的视频或教师演示, 为后续自行操作便利, 需要任务要求进行分析, 并查阅工作手册, 了解每一工作步骤的标准与要求, 学习开始从知识的输入转为学习成果的输出, 学生在本环节需要制定后续工作的作业方案, 并通过展示点评, 达成方案完善的目的。本环节, 老师需要作相关的指引, 避免学生在开展任务的时候, 出现大方向错误的情况。也可以运用相关工作流程图进行相关指引, 结合配套的表格, 能对任务作出更好的指引, 用“汽车保险与理赔项目”为例, 针对一般正常出险时的工作流程计划, 可以确定如下工作流程图:
通过树状任务工作流程图, 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下, 如何选择正确的解决途径。
4.3 实施部分
根据前期作业方案的编制, 学生应明确后续工作的环节与要求, 课程进入实施锻炼阶段, 让学生分组进行各种情况的出险模拟 (如:车辆进水、车辆轻微碰撞、车辆严重事故等) , 填写相关的表格, 完成整个业务流程的办理。
另外, 当一般正常情况下的流程熟悉后, 可以适当加入其它情况的处理, 增加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并要求学生通过资料检索的方法, 寻找相关的解决途径, 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兴趣。以“汽车保险与理赔项目”为例, 可考虑:
情况一:现场定损的时候发现现场痕迹不吻合的情况下, 应如何处理;
(要求学生掌握定损过程中, 举证材料的收集技巧, 客户咨询时的重点与保险条款的内容等)
情况二:发现出险情况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时, 如何处理;
(要求学生掌握相关保险条款的适用范围、掌握相关沟通技巧、谈判技巧等)
情况三:由于不属于保险责任事件, 需要拒赔时, 应如何处理。
(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掌握谈判技巧等)
分组实施的过程, 建议以小组为单位, 4~8人较为合适。
4.4 检查与评价
任务的实施, 作为老师还应该注意过程的控制, 学习质量的控制, 因此任务的检查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采用一体化的方法进行学习, 因此, 每个学习小组的进度、内容存在差异, 因此不能强求统一的答案。
对于任务的考核, 需要注意对任务完成的效率、任务完成的质量、服务的周到性等方面进行考核。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另外, 也尽量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通过对工作任务过程论述的方式、流程介绍的方式、项目经理角色扮演的方式, 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具体的考核也可以运用相关的考核表格进行辅助, 如下表所示:
通过考核表的应用, 能在统一各教师教学目的的同时, 也能让学生清晰了解课堂的重点所在, 哪些知识点是他们必须掌握的关键。
5《汽车服务管理实务》一体化教学过程需注意的问题
5.1 任务的实施需要考虑先后顺序, 注意考虑任务出现的频率
一体化教学, 强调任务的贯穿, 是课程开展的依据, 因此, 老师需要明确任务的类型与难度, 做好相关的引导,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控制课程的进度。针对部分组别学生接受能力较差的问题, 更应该注意简单任务的选择, 从简单入手, 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5.2 注意任务的完整性, 避免把任务环节作为课程讲授
一体化的教学, 强调对实际操作过程的模拟, 因此, 需要注意工作过程的规范化要求, 体现任务的完整性。在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 尽可能避免将任务进行拆分, 造成任务的脱节。任务的开展, 还需要注重相关的过程记录, 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
5.3 一体化课程离不开过程的检查与评价, 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体化教学, 需要根据实际工作岗位要求, 进行监督与考核。引入企业管理与评价体系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关键, 此外, 综合职业能力测评的引入, 也有利于考查学生职业素质、综合能力方面的表现, 从而在保证学生具备相关专业业务操作能力的同时, 也具备工作态度、职业素养与自我检查的素质。
根据以上理念, 对于一体化教学的评价, 总体上以划分为两大部分:
1) 专业基础课程目标以单一的学科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相对理论化, 强调原理、结构层面的学习)
2) 专业岗位技能课程目标以综合能力 (主要是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 的培养为核心; (强调熟练程度、工作意识、创造意识、检索资料方面的学习)
以上是本人对于一体化教学在《汽车服务管理实务》课程中应用的一些看法。一体化教学对于提高课程吸引力与学习效率, 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一体化的方式多种多样, 本文只是针对其中一种方式进行论述, 如有不当之处, 望指点。
摘要:《汽车服务管理实务》是汽车商务专业学生必须了解的一门课程, 是了解汽车行业相关业务流程的一门学科, 但该类课程一直给予人一种过于理论化的印象, 教学开展较有难度, 因此, 本文将针对现有汽车服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分析课程的教学重点。谈谈如何通过一体化教学, 引入企业工作情景,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使课程内容趋于实用化。另外, 根据实务课程的实训现状, 本文也将对实训情况进行分析, 谈谈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汽车服务管理实务,课程现状,存在问题,一体化,优势,实训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木杰, 张利芳, 等.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2.
[2]赵欣.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 2011 (08) .
[3]朱凤芬.论中职生职业能力的要点及其培养的重难点[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 2011 (10) .
【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仓储管理实务实践教学06-23
仓储管理实务08-30
仓储管理实务案例10-21
教学改革下仓储管理05-18
《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参考大纲05-24
仓储管理问题05-17
现代仓储管理08-05
仓储管理课程10-13
案例-仓储管理08-14
仓储管理要素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