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笔下开花论文

2024-10-23

让学生笔下开花论文(共6篇)

让学生笔下开花论文 篇1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坚持写日记 (多练笔) 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捷径, 写日记对小学生来说, 是引发其习作兴趣的一种极好的练笔方式。爱因斯坦说过:“任何一种伟大高尚的事物, 无论是艺术还是科学成就, 都来源于独立的个性。”培养出人的独立个性,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而日记恰巧是能够将这种个性反映出来的文字表达方式。什么是日记?日记, 就是把自己当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最难忘的和最有意义的事情写下来。要让学生从开始就喜欢写, 再到会写爱写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老师悉心指导, 让学生感受写日记的快乐, 不把它当成一项任务, 把写日记当成一种享受, 有话就说、有话想说, 这样日记的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 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一位专家说得好:“只要胸中有绿洲, 就能跨过心中的沙漠。”怎样引导学生坚持下来并写好日记呢?我平时是这样做的。

一、引导学生爱上日记

1. 激发兴趣, 引发恒心。

因为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 我要求以自愿为原则, 认为自已能认真对待日记, 并能坚持下去的同学每天都写, 这是对毅力的考验。这番话使部分学生激情高涨。一旦开始写, 也就给了老师保证, 假如哪天坚持不住, 也会给自已施压坚持下去。我们班开始坚持每日一记的同学中, 不乏语句不通的学困生, 从多次日记内容中看出, 不少同学为自已成为班级为数很少的写日记成员而骄傲, 这就成为他们坚持下来的动力。

2. 鼓励评价, 培养成就感。

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来自多方面因素, 其中教师的鼓励是最重要的“砝码”。批注日记要注意尊重学生。因为学生的日记不是作业, 不是学习产品, 无需老师把关验收、评判优劣, 它是学生内心世界一块温馨圣洁的芳草地, 阳光雨露才能使它茁壮成长, 无遮无掩的批评会引起学生反感、挫伤他们积极性。学生交上来的日记, 我都尽量当天批阅。有进步的, 写的好的, 我会在优美的句子、词语下画圆圈, 画波浪线, 并且写上富有启发性、针对性、鼓励性的话语, 如:“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大!继续加油!”“你真是我们班的小作家!”对于写作水平差一点的同学, 我也在首先肯定他们点滴进步的同时, 诚恳指出日记中存在的问题, 如:“你有了很大进步, 如果能正确使用标点, 就更好了。”

二、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1.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有些学生初写日记时, 每天为写什么绞尽脑汁。因为许多学生都生活在有限的空间里, 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小学生写日记的内容、水平当然就会平淡而没有新意。老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于是“感冒咳嗽了, 在课堂上想咳不敢咳”的心理描写细至入微, “红领巾查岗, 用校徽居然蒙混过关”的可爱形象跃进然纸上, 与同学抢半搬本子去办公室的跑腿大赛, 与家人去新开餐馆吃饭, 发现了一个多音字……平时以为日复一日相同而又平淡无奇的生活, 居然精彩纷呈, 又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

2. 提出写日记的要求。

在学生有了写作素材后, 要对写日记逐步提出几点要求:首先是要求有条件的学生每天坚持写一篇日记。大部分同学兴趣高, 日记内容写得好, 但也有少数同学名义上是一篇, 却两三句一笔带过。于是, 我又要求篇幅的长短, 并且由少逐步增至200字以上。这就逼着他们将日记写得生动、具体, 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说假话、空话、大话, 不虚构内容。对日记写得好的, 我利用早读课和活动课在班上宣读, 给予鼓励, 对于完不成的给予个别指导, 让他们把日记写得更好一些。其次, 再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例如可以在自己的日记中加上一些比喻的句子, 夸张的句子, 排比的句子, 还可以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古诗、名句写下来。

三、开放阅读, 厚实学生积累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 是学生积累个性化语言的主渠道。阅读应该是开放的, 是一种学生自主选择、自由自在地品读, 是面向人类所有精神文化的、兼容并蓄的吸收, 注重阅读的广泛性、赏析性、积累性和专题性。注重阅读古今名著名篇。有了丰富的阅读积累, 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己的个性化语言, 畅通由读到写的渠道, “日积月累, 必有大成”。指导课外阅读, 增加阅读量。可让学生学习摘录, 鼓励学生剪贴报纸, 摘抄报刊杂志和书籍中写人记事、状物、叙景的好词佳句。学生兴趣盎然, 乐此不疲,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逐渐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四、引导与作文教学衔接

写日记的过程就是积累素材的过程, 日记素材可作为作文材料。这样, 作文就不会无话可说了。但要让学生明确, 日记并不等于作文。教师应指导学生撷取其中某篇, 按照记叙文训练的具体要求进行改写, 使它变成一篇结构完整无缺的好作文, 逐步让日记训练起到作文启蒙教育的作用。

日记是小学生作文材料的知识仓库, 是小学生练笔的重要舞台。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细观察、勤思考、多练笔的好习惯, 为习作多积累素材, 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这样持之以恒写日记, 就会使学生笔下生花。

思考让学生笔下生花 篇2

首先, 教师要经常把自己思考所得与同学交流。善于思索和进行创造性劳动是教师的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 只有敢于破旧立新的语文教师, 才能取得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成功。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是主导, 教师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和行动都很重要。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留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和自由的发挥天地。因此, 对于那些有创意的文章千万不可一棍子打死, 教师要充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 能够创造性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可以先鼓励与众不同之处, 再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的求异创新, 突破形形色色的思维定势, 树立语文教师的创新形象, 以此影响和激励学生。从而创造条件, 更好地拓展学生创造性活动空间, 允许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其次, 可以让学生多体验生活, 感悟生活。感悟来源于生活, 思考也源于生活, 只有亲身的感悟和深刻的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在高一的作文教学中, 我就注重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的能力。让学生用心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 并用心去体验、去思考。有了自己的思想, 才可能天马行空, 自由驰骋。比如:学生在写“反省”这个话题时, 很多同学在反省个人的学习经历、学习态度等。当然能从个人的生活实际、思想认识出发来写是值得肯定的, 但有位同学却站在更高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社会——《反省一个时代的差距》。选题新颖而富有深度, 作者所感到的“深深的不安”, 以及他思考得深入, 让我们感到作者是一个为国家前途而担忧的中学生, 让我们感到作者的那种主人翁责任感, 他为我们这个时代担忧, 但我们并不感到前途的渺茫, 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主人翁的素质。再比如:在写《不该忽视的××》的作文时, 有的同学想到了“眼光”, 他将人们给予自己的眼光分为两类:一类是赞赏的眼光, 一类是轻视的、鄙视的眼光。他认为赞赏的眼光自然会激励自己, 而不该忽视的则是让自己感到难过的眼光。这种眼光更能让自己奋起。学生在写作文时能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话题结合, 这是值得提倡的。

第三, 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以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读课外书不必拘泥, 只要内容是健康向上的就可以读, 这样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空间。学生掌握了丰富的知识, 在作文中就可以体现出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读”本来就是为“写”积累智慧、积蓄能量的。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 丰富学生的知识, 使课内课外互相促进。读书, 除去积累之外, 我们还得教给学生思考读书所得。只知道背诵积累, 不知道思考的人终将事倍功半。比如:在写《我美丽, 因为我思考》习作时, 学生们就犯了只读书不思考的毛病。“我美丽”, 我是谁?我就是我, 不是牛顿, 不是那个苹果砸在脑袋上就思考的牛顿。牛顿是美丽的, 因为牛顿善于思考……我是美丽的, 因为我善于思考, 所以这个题目更应该写写真实的自我, 抒写自我思考之后的感受。然而, 我们的学生能记忆的人多了, 善于思考的人少了, 于是就写成了“我”=“人类”, “我思考”=“人类思考”, 作文就成了美丽的名人思考的集合, 从整体上缺乏思考的自我意识和独特视角, 影响了作文的内涵和深度。

第四, 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提高思维品位, 才有可能写出“大气”的文章。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 语言能力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表达者的思想水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不应只局限于用语言本身的规律和展示语言形式的美感来给学生以熏陶, 也应该揭示语言形式美中所蕴含的深沉思想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因为只有思想水平提高了, 才有可能提高语言的水平。而受到社会文化庸俗化的影响, 很多学生的思想有幼稚化、肤浅化、主观化的倾向。教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的思想厚重起来, 教师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教育, 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才能思想充实, 胸襟开阔, 才能以犀利的眼光、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 以个性的审美情趣审视生活, 以深刻的思想思考生活。比如:在当下“传统文化流失, 世俗文化火爆”的灰色背景下, 不少学生在“文化反思”中提出要“呼唤经典文化的回归”, 而我的一位学生却提出将经典文化与世俗文化融为一炉, 认为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从下面的文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同学思考的痕迹。

“我并不是一个贬低古文化, 抬高现代文明的势利人, 其实文化不仅仅是文字、文献, 而是一种精神, 表面看来似乎读史记的人少了, 但鞠躬尽瘁的孔明之后依然有敬业奉献的牛玉儒, 文化的传承是需要与时俱进的, 传承五千年的火炬, 不是要每个人都会背辛弃疾豪迈的诗词, 而要每个人都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再如:在对待“苦难”的态度上, 我们常说“苦难是一笔财富”, 意在教育学生困难、挫折甚至苦难并不可怕, 它能磨砺我们的意志, 能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摆脱生命的平庸。但有的同学提出异议, 不是所有的苦难都能转化为创造的动力, 苦难转化为动力是需要条件的。如果一味地赞美苦难, 只能让学生产生错觉, 以为不经过苦难便不足以成才。如果一味地赞美别人所承受的苦难, 会让人觉得你站着说话不腰疼, 缺少对于弱者的同情。正是“思考”没有让这位学生人云亦云, 而是从文化的角度, 从道德的视角观察, 从而站在理性的高度来分析评判, 同时也让我们感到思考的重要性。

让学生的快乐在笔下流淌 篇3

一、满腹诗书文自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有重大意义。“胸藏万汇凭吞吐。”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作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鲁迅先生也曾告诫文学青年,好文章是靠读好书熏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要把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同时考虑在内。

二、真情触动言自实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我们主张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把课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也学得有情有趣,使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美感受,倾诉于作文之中,使学生产生“如梗在喉,不吐不快”的情感,表达当然不成问题了。

三、学以致用笔自勤

美国的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他们自己的利益和命运息息相关;与社会、生活是沟通的,注重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

把写作任务交给全体教师,是习作教学的新理念。语文教师若能与各科老师一起合作,把各个学科整合在一起,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作文教学将散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四、评语鼓舞劲自足

巧教作文,让学生笔下生花 篇4

一、先观察后写,写眼中所见

在小学生的眼中,世界是多彩的,生活是多彩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灵感。这样,写作时才不会东拼西凑,无从下笔。如,在教学《我喜欢的小动物》时,我提前两周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写作时,学生得心应手,一只只可爱逼真的动物形象跃然纸上。小动物的特点,也写得真实具体。如,一个学生写的《我家的小牛娃》中,有这样的句子:“小牛娃的两只角就像两根树枝,眼睛就像两颗深蓝色的宝石,尾巴就像一条小鞭子。”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小牛的喜爱。

二、先绘画后写,写画中所画

作家秦牧曾说过:“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低年级学生想象丰富,喜欢涂涂画画,他们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把抽象的作文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素材。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的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那些充满童真、童趣的绘画作品,洋溢着儿童纯真、质朴的天性,又何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呢?因此,我在教学写景作文时,主张他们先画后写,使作文教学化难为易,同时,也达到了语文课程中要求的课程整合。如,在教学《家乡的春天》时,我让他们先画出家乡的春天。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不一会儿工夫,一幅幅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图画展现在我眼前。蔚蓝的天空、火红的太阳、展翅高飞的燕子、嫩绿的柳树、粉红的杏花、苏醒的土地、播种的农民,尽收眼底。这时,我指导学生先欣赏画,从中总结出代表春天景象的词语,如万物复苏、万象更新、柳绿花红等。然后指导他们有条理地描述画面,同时尝试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柳树姑娘摇着绿色的长辫子,杏花张开惺忪的睡眼,望着这个崭新的世界。在描述的过程中,学生迫不及待地就要进行习作。果然,写出来的文章,令我耳目一新,使我非常震惊。有学生写出:“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春天。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短短的几句话,对家乡的赞美及建设家乡的决心表露无遗。通过学生的描写,我仿佛漫步于春天的原野,听到了百灵鸟婉转的歌声,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春天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还有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家乡的赞美。同时,一种胜利的喜悦涌上心头,还有什么比看到他们快乐地学习更令人感到愉悦和欣慰的呢?

三、先体验后写,写做中所感

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贴近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是书写生活的活水。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学生因为缺乏生活体验,遇到作文题目盲目应付,胡编乱造,写出的文章空洞无味。针对这一现状,我主张学生先做后写。如,在教学《我学会了×××》,这个半命题作文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先做后写。任务布置了以后,学生有的学做风车,有的学洗红领巾等。在习作中,他们不仅能写出做的详细过程,还能从中得到感悟。有的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有的得出了结论:“只要用心做,没有做不好的事。”还有的学生,从洗红领巾中感悟到了父母的辛劳,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为父母分担家务。写的是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易于打动别人。

让学生笔下开花论文 篇5

一借助文本, 把握时机, 创设情境, 流露真情

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就是立足于文本, 文本内容的创作源于现实生活, 是对现实生活的加工、提取、再创造。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文本深层次的内涵, 而且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情趣, 挖掘出学生情感的积淀, 引起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在教学《三颗枸杞豆》一文时, 我把握时机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给每人发了一颗枸杞豆, 并让他们尝尝味道。学生的热情高涨, 他们看着、品着、思索着、猜想着……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随即, 我让他们以《老师送我一颗枸杞豆》为题写一篇文章。

几天后, 我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 有几段内容引起了我的注意:T学生写道:“今天, 老师给全班同学发了一颗枸杞豆, 让我们尝尝味道, 其实我知道这里面暗含着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突然觉得老师的心思是多么的细腻, 用心是多么的良苦啊!老师, 谢谢你!你就是我的亲人, 我的朋友。”W学生写道:“老师, 感谢你!我嚼着你给我的枸杞豆, 越嚼越有味。我终于明白了:生命如荒原, 细细耕作方有收获;生活如咖啡, 慢慢品来方知其味;时间如流水, 好好珍惜方领其珍贵。只有在有限的生命中, 抓住转瞬即逝的光阴, 驾驶风云难定的生活, 才能为自己圆满地画下一个生命的句号。”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对“三颗枸杞豆”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而且还把学生由文本阅读引向了写作教学, 让他们知道文本就是一个素材库, 也让他们有了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 把握机会, 创设情景, 借助文本这个人人熟悉的大平台, 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情感资源, 经常性地点燃学生心中情感的火花, 激起他们情感的涟漪, 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和兴趣, 使之迸发出真实的情怀。

二借助评语, 沟通心灵, 触动情弦, 激发真情

学生写了一篇作文, 这是一种劳动成果, 是一种创造。除学生外, 教师是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 在作文评价时应当与学生进行心灵互动, 情感交流, 多一点赏识少一点批评, 多一点情感少一点冷漠, 这样才会起到鼓励作用, 才能让学生的写作散发出真情的魅力。心理学家盖茨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 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获求成功的能力。”

去年, 我任教班级的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奶奶, 您辛苦了》, 内容大意是:父母离异, 父亲对他一点也不关心, 因此, 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奶奶为了一家人的生活, 忙里忙外, 早晨扫楼梯和小区通道, 白天到饭店当钟点工, 择菜、洗碗, 回家后还得忙家务, 还要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他看到奶奶拖着疲惫的身子洗衣、做饭, 眼睛湿润了, 从心底喊道:“奶奶, 您辛苦了……”从此, 他每天回家总是先帮奶奶做家务, 然后做作业, 为的是让奶奶回家后能多休息一会儿。

看了这篇文章后, 我做出的第一反应是这文章是编的, 为了博取同情罢了。因为我一直要求学生写作时要抒发真情实感, 但我也不敢急于下定论, 怕不小心伤了孩子的心。于是就向他之前的老师了解了一下情况, 得知他写的这些情况属实后, 就写下了这样一段评语:“你有一个勤劳的奶奶, 爱你的奶奶, 多幸福啊!我为你有这样的奶奶感到骄傲。你看到了奶奶一天的劳作, 你理解奶奶的良苦用心, 你感到了奶奶的爱, 你流泪了, 你心疼了, 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在奶奶的带领下会越来越棒。”虽然该生作文中有很多不足之处, 但这次批改中我没提及他的缺点, 也没用简单的“阅”字信手批之, 这之后, 我发现该生乐于写作了。可见, 巧用评语对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出真情实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为语文老师就应当善于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积极因素, 并常写一些激励性的评语加以渲染, 用心去评, 用心去交流, 给予学生情感方面的触动, 激发学生在作文中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三借助日记, 放飞心灵, 弘扬个性, 挥洒真情

日记就是每天或经常把发生的事、处理的事务或观察的东西写下来的记录, 尤其是指个人活动、思考或感觉的每日记录。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而“写日记”则是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挥洒真情的最好形式之一。

日记是生活的剪影, 是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日记能积淀知识, 练笔育人, 是学生无拘无束地流露真情的最好场所, 是学生心坎儿唱出来的歌, 也是心坎儿流淌出来的最简单的文学, 同时也是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渠道。

新课程背景下的日记教学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出个性, 千万不要成为“装在套子里的人”, 提倡学生写“放胆文”, “抓拍”瞬间的心态和思维的火花, 不拘形式, 不管章法,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如可讲述家庭、学校、社会的故事;也可写对家庭、学校、社会的看法;还可写大自然的现象以及感受;甚至还可写虚幻的情景……

有一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星期一到星期五整天在校为学习而努力着, 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该轻松一下了吧!可是父母又帮我报了各种可恶的补习班。唉!繁重的学业何时是个头啊!我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啊!有时我真想抛开一切, 像汤姆索亚一样逃学去探险;有时还想要是有个星期八该多好啊!那天我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

在这则日记中, 学生的观点有一些偏颇, 其中也夹杂着一些消极的因素, 但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作为教师既要解决学生日记中的困惑、迷惘等, 又要对出现的消极情绪加以引导, 把他们的思想引向正确的方向, 千方百计地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写日记的兴趣, 提高写日记的能力, 使学生在日记中敢于倾吐真情, 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自由挥洒出来, 放飞心灵, 弘扬个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苏霍姆林斯说:“每个儿童都是诗人, 关键在于打开创作的泉源, 而打开创作源泉的关键在于说真话, 抒真情。”真情在作文中渗透, 作文在真情中升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只要教者有心, 在语文教学中, 真情教育必将会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 作文教学必将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参考文献

[1]朱红甫.谈如何让学生笔下生情[J].作文教学研究, 2009 (3)

[2]董亚美.作文教学重在一个“活”字[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9 (11)

让学生笔下开花论文 篇6

家长的这些烦恼透露出这样几个问题:孩子怕写话, 对于一个写话练习不知如何下笔, 就是写了也是草草了事。这几乎成了大多数孩子写话的通病。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中提出:“对写话有兴趣,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真正将要求落实到教学中,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我要写

所谓“我要写”就是激发学生写话的欲望,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真正达到课标中所要求的“对写话有兴趣。”

1.活动设计。

比如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说说写写”你喜欢吃的水果。如何让学生乐于写呢?可以创设“猜对了有赏”小活动, 对孩子们说:“炎热的夏天到了, 许多香甜可口的水果也上市了, 你们爱吃水果吗?”得到孩子们响亮的回答后我接着说:“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爱吃的水果, 可爸爸妈妈却不知道, 你让他们买什么呢?现在我们就动笔写出你最爱吃的水果, 可是不能直接说出名称, 要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 让爸爸妈妈猜一猜, 猜对了就买。猜不出来你就要赶紧改正。”为了得到心仪的水果, 我想每个同学都乐意写出来吧。

2.我写你看。

我们都知道作家写作是为了让读者阅读, 从中获得审美享受。那孩子们为什么要写话呢?写话仅仅就是让老师批改得个“优秀”或“良好”吗?如果是这样, 学生的写话兴趣必然大打折扣。可是如果我们让学生获得作家那样的写作愉悦感, 使学生感受到我写的有人喜欢看, 那学生的写话欲望将大大提高。

教师除了可以将学生的“佳作”在全班诵读外, 还可以将好的写话打印下来张贴在班级的墙壁上, 让每个同学都可以近距离地欣赏到, 我称之为“班级发表”。一周后再取下来装订成册;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写话通过网络传播, 让更多的人欣赏。

3.我的名言。

每次写话中, 都有写得优美的句子, 我常常将这些句子摘抄在小黑板上, 后面标上作者的大名, 美其名曰“我的名言”。这样的做法, 确实让小作者们美了一番, 以后写话更注意“遣词造句”了。

二、我写它

“我写它”其实是指让学生写有所写, 而不是让学生无从下笔。除了每个单元的写话练习外, 许多老师喜欢让学生写日记。确实, 写日记能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注意搜集写作素材, 培养写作水平。可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你的一句“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 写多写少都行”, 表面上让学生有了写话的自主权, 实际上学生会变得“无从下笔”, 我到底写什么呢?脑子当中可能一团糟。还不如教师给学生指定话题, 或写一天中一件特殊的事情, 或来个课文续编, 或写个想象童话等等, 让学生的写话有所依托, 有所依傍, 这样才能写有所写。

三、我会写

让学生能够自信地说出“我会写”其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我通常采用这样的方法:

1.我写“下水文”。

教师写“下水文”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尤为重要。有了老师的下水文, 学生才知道如何下笔, 才知道如何写出一篇写话的开始, 经过, 结尾, 如同幼儿的牙牙学语, 蹒跚学步。一句话, 学生有了老师的“模子”, 也能模仿出像样的作品来。

2.以课文为例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不仅课文是例子, 课文的标题也是个好例子。如二年级下册有这样一篇课文, 题目叫“‘黑板’跑了”, 在对题目进行解题的时候, 忽然灵机一动, 想到了写话中题目的重要性。于是在学完这篇课文后, 我对孩子们说:“如果要你给这篇文章取个题目, 你会取什么呢?”有人说:“专心的安培”, 有人说:“安培在街上”, 还有人说:“把后壁当黑板的安培”等等。我一一耐心地写在黑板上, 标上取名者的大名, 当他们洋洋得意时, 我话锋一转:“这么多的题目, 编者叔叔们为什么用‘黑板’跑了呢?”孩子们陷入了沉思, 我进一步引导:“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你想的是什么?你知道文章写的什么吗?再对照你们取的题目, 会知道文章写的什么吗?”如此一引导, 学生就能明白新颖的题目会引起读者的注意, 激发读者阅读的欲望, 更能吸引人。再以写自己的妈妈为题, 让学生练习, 果然许多学生写出吸引人的题目:“妈妈变瘦计”、“我的疯狂老妈”、“极品老妈”等等。

不仅题目, 课文的各种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我也有所涉及, 并引入一些简单的写话, 为三年级的习作打基础。

3.无限夸大榜样的力量。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写话训练中, 此招同样适用。在平常的写话讲评中, 我毫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从一个好词, 一个好句子, 到学生文章结构的掌握, 我从来都是实实在在地由衷地表扬, 甚至“这个句子老师都写不出来”这样话我也曾经说过。长此以往, 学生模仿也越来越像那么回事, 得到的表扬也越来越多了。

上一篇:泛人文化下一篇:有余数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