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人文化

2024-10-23

泛人文化(精选12篇)

泛人文化 篇1

0前言

文化因人类社会的存在而存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进步。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 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辞海》对文化的定义为:“从广义来说, 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 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 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在创造着文化财富。企业发展的过程, 就是经济活动与文化活动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互动发展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讲, 企业的产生本身就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 是经济活动在社会文化形态上的反映。企业围绕经济利益而进行的一切活动, 都会在文化层面上有所反映, 长期发展而固化为企业文化。

1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 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正在日趋深远。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 不同的企业则依据各自特征有不同侧重。然而, 文化对企业的作用, 归根结底在于将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导向努力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切活动及工作, 都以此为依据。任何一个企业, 通过生产经营获得丰厚利润是总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 则需要有总体的、或者说是战略性的设计。在总体战略部署中, 生产经营被分为不同的环节, 并且由不同的部门与人员分担实施。在实施过程中, 难以避免地会碰到诸多困难,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困难问题, 将直接影响目标实现的进度与程度。其中最为困难的应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 同时还存在着协调统一的问题。有的企业采取短期高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虽然一时之间化解了矛盾, 但因没有长期的富有企业灵魂性的恒久措施, 短期措施的功用便会被新的矛盾所淹没。所以建设适应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文化, 才是使企业走向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途径。

为此, 必须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企业中的作用。首先, 企业的决策者在制定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时, 必须要将企业文化建设放到重要位置来考虑。企业的一系列经营活动, 大都是以项目形式表现出来, 这就好比是一颗颗珍珠, 需要有企业文化的主线贯穿起来;其次, 是进行大力教育, 使全体员工具有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统一理想的企业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究其实质就是铸魂, 即使员工将自身命运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使员工自觉地为企业也为自身发展而奋斗;第三, 是要围绕企业目标, 大力开展企业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应被当作企业可有可无的行为, 更不能浅层次地认为是作秀。既然企业的发展紧紧依赖着社会, 那就表明企业是与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这种联系观点出发, 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文化活动, 是企业文化建设乃至企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 是企业感知外部环境和时代气息的良好窗口。企业内部也应经常开展文化活动, 通过系列活动增进员工思想感情交流, 加强相互理解与信任, 进而渐次形成统一的企业精神;第四, 要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 使文化不只停留在口头上或文字上, 而要有实业与实绩, 使企业文化精神有所依附。总之, 要通过一切方式或手段, 使文化在企业发挥最大的作用。

2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有了对企业文化深入的认识和对其作用的相应理解, 就要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工作。

(1) 建设企业文化, 首要的是要具备时代先进性。

党在新时期的重要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研究总结新时期国家和社会新特征后指出, 党要“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总方向就是要贯彻落实这一思想, 努力建设引领企业不断走向卓越的企业文化。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 企业只有在文化上先进, 代表了时代, 符合了时代要求, 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创新。因为文化已然成了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法宝。文化力也不再只是企业研究的对象, 一些先进的企业已经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并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利益。先进的企业文化, 有着固有的特质, 即它不同于社会文化, 虽然它以社会文化为本源, 却有着企业这种经济实体的显明特征。企业以通过生产经营获得利益为宗旨, 则文化建设便要以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为目标。而卓越的企业家, 不只是在市场中较量, 更主要的却是在谋划上下功夫。通过大量吸收文化知识, 运用文化进行科学决策, 方能“运筹帷幄之间, 决胜千里之外”。兵法讲:“多算胜, 少算不胜, 而况于无算乎?”只有在决策前多“算”, 才能在市场实质运作时多一份胜算。这其实就是文化的竞争。因此, 企业的领导者宜积极学习并通过学习培养企业的员工, 使企业成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集体, 既便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又能使自己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备文化潜质, 在文化竞争力上不输于市场。研究时代最新理论成果, 学习并吸收先进社会文化, 有针对性地运用于企业发展建设中, 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 使其具有时代先进性, 企业才能具有内在持久的竞争力。

(2) 建设先进文化,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总的精神是以人为本, 讲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讲求人类社会自身的协调发展, 讲求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企业文化具体表现为领导者的思想, 企业的组织结构, 企业的制度,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措施等。从表面上看, 企业的运作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其实, 不管大小的企业, 都在同时受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制约。尽管这些制约不是直接的, 但却深刻地影响着企业。故在企业文化建设当中, 即要自觉地遵循这一规律, 建立与之相协调的文化制度, 制定科学发展的措施。任何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行为, 纵使短期内有明显成效, 收到经济利益, 但“竭泽而渔, 焚林而猎”, 断送的是持续发展的未来。

(3) 建设企业文化, 要以人为本。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已成定论。企业员工作为劳动者, 在企业组织管理中创造着财富。对显性的物质财富, 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很容易掌握并量化, 而对隐性的文化精神财富, 却时有忽视的可能。“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 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让全体员工共同享受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二是使全体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就是人类由野蛮逐步走向文明的历程。当代社会, 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人类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 都是为了使人类自身日益发展完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理想, 就是日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人们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增长。这也正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制度措施,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 要注重将能体现人性关爱与人文关怀的经营思想与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而企业文化的建设者正是每一位企业员工, 不单是文化建设部门或企业的领导。从某种意义上说,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建设一支具有共同价值取向、共同精神追求的团队。研究企业员工, 理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另一重要内容。企业管理的要义, 是将众多员工有效组织起来创造价值、谋求利润。而人不同于机械设备, 是有思想感情、有主观能动性、有精神文化需求的生命体。企业要实现每一个目标, 员工的主观创造性将决定目标能否实现或实现的程度。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的其它任务一样, 最终都取决于员工。调动广大员工积极参与, 发挥主观能动性,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只有这样, 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既有统一意志、统一价值追求、统一精神内蕴, 又有丰富个体特色的生动活泼的文化。

3结语

企业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 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 使全体员工进行积极的文化建设活动, 进而将文化的力量延伸到企业建设的全方位。在认识到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 切实抓好抓实这项工作, 必将对企业产生积极的、有益的、深远的影响。 [ID:000406]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 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 使全体员工进行积极的文化建设活动, 进而将文化的力量延伸到企业建设的全方位。在认识到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 切实抓好抓实这项工作, 必将对企业产生积极的、有益的、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价值

泛人文化 篇2

发布时间:2011-8-

2信息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作者:胡幸福

摘 要:泛珠三角旅游文化特色可以大致划分为“绿色”、“红色”、“蓝色”、“金色”四大板块,这些色块之间同时又存在交叉浸润的现象,这都是“调色板”效应的自然现象。但作为一个区域的旅游发展来说,重点是要找出自己最鲜明、最独特的色彩。分析泛珠三角区域旅游文化特色,就是为各地的旅游发展找准方向,为区域旅游合作构建和谐的发展局面。

关键词:旅游文化;泛珠三角;和谐发展

文化体验已经在人们的旅游动机中表现得越来越强烈,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的调查统计,它已经跃居五大旅游动机之首位。与之相适应,各区域的旅游产品开发也正在从“外在型”向“内涵型”转变。所谓内涵,就是要体现旅游的灵魂——文化。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在于突出特色。在旅游业中,没有文化的景观是没有吸引力的,而文化没有特色,其旅游发展就会缺失可持续的势能。

分析泛珠三角各区域旅游文化特色,就是为各地的旅游发展找准方向,为区域合作构建和谐发展局面。

从卫星俯视泛珠三角,大致像一块调色板。赤、橙、黄、绿、青、蓝、紫相映成辉,绚丽多彩。如果从色彩角度看泛珠三角区域旅游文化也莫不如是。我们可以将泛珠三角旅游文化特色大致以四大类色彩来划分:广西、云南、贵州是以山水文化为主的“绿色”;江西、湖南、四川是以历史人文为主的“红色”;福建、广东、海南岛是以海洋文化为主的“蓝色”;香港、澳门则是以商业文化为主的“金色”。当然,在这大致的色块中,各省区又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各个色块之间同时又存在交叉浸润的现象,这都是“调色板”效应的自然现象。但作为一个区域的旅游发展来说,重点是要找出自己最鲜明、最独特的文化色彩。

(一)广西旅游文化特色

广西是我国旅游转型最早的省区之一,1986年,桂林市被定为全国7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广西旅游业也就由“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转轨。还在经济火热的时候,广西的旅游又很注意文化内涵的建设了,尤其是特色文化的建设。但面对七百多个景点,怎样凝练出作为广西整体形象的旅游文化特点,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直到2001年,自治区旅游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特色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一个旅游发展的总体框架才比较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就是“一个旅游龙头、两条黄金旅游带、两大旅游集散中心、四大旅游特色、五大旅游品牌、六大特色旅游线路、七大旅游区。”这个框架所包含的全部内涵体现的就是以“北绿南蓝”为骨干的“山水海洋旅游文化”特色。其中山水文化是重中之重。

广西的旅游发展实施计划在文化体现方面是很清晰的。它围绕着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条主线来做足山水海洋文化的特色。在内部,极力构成“一轴两翼、南蓝北绿、一地一品、城乡互动”的格局。突出自然山水、海洋休闲、边关揽胜和民族风情四大区域旅游特色。

向外则始终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2004年7月,率先参与启动了“两广6市无障碍旅游区”活动。2006年4月的两广旅游合作论坛又把无障碍旅游区扩展到20个城市。在新一轮的竞争热潮中,广西不仅力争在泛珠三角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力图借“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之机,利用发展会展经济和商务旅游把广西做成中国与东盟国家双向进入的前沿地带。

可见,广西除抓住传统的桂林山水文化这个龙头外,又注意培植后起的滨海休闲、边关揽胜和民族风情等特色旅游,这不仅更好地辅助了主题的旅游文化,而且为广西旅游文化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后劲。

但广西的旅游形象主题词却不凝练,“风情广西”、“魅力广西”、“美在广西”、“激情广西”、“开放广西”,用词多,看似面面俱到,却让人感到空洞。还不如“桂林漓江印象·刘三姐”让人有“人在山水之间”的深刻印象。

(二)云南旅游文化特色

从2004年起,“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更名为“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加了“文化”两个字,缩少了旅游节的外延,但云南方面坚持认为,这是为突出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要求。可见,文化特色在云南旅游界被充分看重了。

云南可以说是中国大陆最具旅游头脑的省份,其精明之处在于文化意识颇强,会借文化精品打造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例如,电影《阿诗玛》、《五朵金花》、《千里走单骑》、小说《香格里拉》等无不被利用来拉动石林、大理、丽江、迪庆等地的旅游人气。一台《云南映像》更把全国人民对“彩云之南”神秘异域风情想入非非的胃口吊得高高的。

配合整个区域旅游文化的特色,云南各地、州、市都纷纷上演“一台戏”,昆明在演《小河淌水》,丽江在演《丽水金沙》,怒江在演《母亲河》,版纳在演《勐巴拉那西》。无不体现着绿色山水中的风情。

从云南石林旅游品牌战略直指“国际三品牌和国内三品牌”就可看出,云南旅游文化的发展战略就是冲刺高层次,从而为云南旅游完成从自然观光型向自然观光和休闲度假并重的转变奠定文化基石。

(三)贵州旅游文化特色

贵州开始认识到了把旅游资源变资产,再把资产变资本的魔力,而这个“变”的点金术就是文化。贵州开始环视周围,觉得云南的花,西藏的雪,广西的海,四川的山,游客都玩过了,人们该到贵州来了,但来贵州看什么呢?贵州人心中还没有底。

贵州人心里也明白,只有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高度融合,打造出旅游品牌,提升文化品位,才能构建起贵州旅游文化特色。但这个融合点在什么地方?有人搞了个悬赏200万元破解千古之谜“红崖天书”的活动,结果似噱头而不了了之;还有人想起了杨丽萍,想起了《云南映像》一台戏,于是模仿着搞了个《多彩贵州风》,在短时间内还真有点吸引眼球,但看过也就忘了;也有人提出用黄果树瀑布来做“水”的文章,想法很独到,只是水少了点。

现在贵州所共识的是“三架马车”发展思路。即以黄果树为代表的喀斯特山水风光旅游;以17个少数民族文化为底蕴的多民族原生态文化旅游;以红军长征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为此,重点开辟了以贵阳为中心,向东、南、西、北辐射的四条旅游新线路。提出“以质取胜,以特取胜”。但在文化特色方面,“三架马车”受着广西、云南、江西的特色压力。

但由于特色提炼不够,导致旅游形象主题词也游移不定,含混不清。目前并存的有:“干瀑之省”、“漂流之省”、“文化之州、风光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等,贵州的区域旅游文化特色还没有在山水文化的绿色中凸现出来,在人们心目中还没有一个可以取代“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历史负面形象的旅游主题词。人们在期待着贵州。

(一)江西旅游文化特色

江西,一个典型的内陆省份,山水自然、人文历史等方面 的旅游资源不能说不丰富,但怎样突出其文化特色,却是要费一番思量的。1998年,他们自称是率先提出了响亮的红色旅游促销口号——“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直到2000年,才首次推出红色文化旅游线路。这时他们发现,红色旅游概念是一个很好提升自己知名度的契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它能产生强烈的社会效应,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于是在2001年正式对外亮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形象主题词,打出了红色旅游的旗帜。

旗帜一展,黄金万两。2004年,江西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一千三百五十余万人次,总收入77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30%。红色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2.3%。可观的效益使江西认定了这面红色旗帜。在推行“2004年中国红色旅游万里行”的东风之中,江西牵头签定了《七省共同发展红色旅游宣言》,2005年,又借“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的热浪,搞了个《红色旅游合作井冈山宣言》。几套组合拳下来,江西稳坐了红色旅游头把交椅。“红色旅游文化”也就自然成了江西旅游文化的特色。

锁定的目标是:用3年时间,把江西建成红色旅游强省,再用3年时间(2008~2010),将江西“红色摇篮”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品牌。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00亿元,约相当于全省GDP的4.28%。

江西的实施措施是:在省内方面,着重科学布局,精心策划,营造全省点、线、片一体的红色摇篮,绿水青山,红绿古三色交相辉映的旅游景区网络和文化氛围。在对外方面,则积极联动外省。如江西省海外旅游总公司在推出的5条名为“江西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的红色产品中,就有4条线路分别延伸到了长沙、上海、嘉兴等地。2006年,井冈山就把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地区作为主攻目标市场,对这三个区域的重要城市实行覆盖式的红色旅游宣传轰炸。即使是围绕2006年“中国乡村游”这一主题,江西提出的口号仍然是“高举红色旗帜,做足绿色文章”。

尽管江西最近又推出口号,标榜江西旅游是“红色之魂、绿色之美、古色之特”,想使江西旅游形象更丰满。但不可否认,红色旅游已成了江西旅游文化的灵魂,是其旅游文化的最大特色。

(二)湖南旅游文化特色

湖南旅游资源颇为丰富,自称居全国前8位,还有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但湖南的旅游文化特色一直难产,前些日子标出的口号是“山水湖南,伟人故里”。可惜没有抓住时机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湖南的旅游始终没摆脱小脚跬步之嫌。旅游思维停留在自恋自赏,陶醉在2003年的长坂坡(这年,在全国旅游业收入下降12%的大环境下,湖南旅游进账297亿多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20%,可谓“逆风飞扬”),在旅游线路的开发上,湖南旅游市场上更多的是小打小闹的“百姓生活游”,也就是省内一日游等,旅游业门票收入成为重头,廉价旅游在湖南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在一个文化传统深厚的区域却久久没形成旅游文化特色。

在“红色旅游”被江西搞得热火朝天时,湖南不但失去了先机,更不可思议的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竟被排斥在七省市的“红色旅游”线路之外。去年还是“美丽江西,绿色家园”为主题词的江西,今年就成了“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稳坐红色旅游头把交椅了。而早就以“伟人故里”自豪的湖南,如今却成了“红色旅游”的边缘人。这对湖南无异于当头棒喝。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旅游思维定位,确立自己的旅游文化特色。

红色的旗帜已被人捷足取走,只有在历史人文与山水结合中找文章做了。讲起来,湖南的人文历史底子还是满厚的,中国旅游文化中古今往来的“八景”就是在潇湘孵化出来的,“不到潇湘哪有诗”也是对湖南风光景致的褒扬,历史书上活动在潇湘大地的名人名字更是一串一串。真是人杰地灵。但湖南偏偏自己弄出一个“湖湘文化”概念,至于什么是湖湘文化,也许太学究了,一般人谁也说不清。旅游业拿这件文化外衣一披,无异于作茧自缚。

(三)四川旅游文化特色

四川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生态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超级大省。不但有老天爷特别青睐赐予的名山大川,而且有五千多年积淀下来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耀眼的历史文化遗产等。资源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光世界遗产就多达5处!面对如此多的家珍,四川人一时无所适从,他们在天府之国、大熊猫故乡、雄秀奇幽等多种意境中徘徊。伸开十个手指什么都想抓,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大潮汹涌,泥沙俱下,连“鬼城”都冒出来了,结果自损形象。痛定思痛后的四川人对旅游理解就深刻多了,省里当家人亲自出面抓旅游,书记张学忠发话:“要说四川旅游的最大优势,我认为还在于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副省长王怀臣也宣称:四川旅游,一是要实施“两大战略”,二是要抓“两条主线”。两大战略就是政府主导型战略和旅游精品发展战略;两条主线就是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中坚持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两条主线并重。

这种以政府行为为主导的战略,其最大优势是可以统一思想,凝练出一个可以指导旅游发展统一行动的旅游文化方略。在四川就形成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农家休闲”的旅游文化特色。其推出的旅游形象主题词就是“天下四川,熊猫故乡”。其实,四川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是很丰厚的,而且做得也不错。但他们注意到了同江西与湖南的关系。

四川正是按照这个旅游文化特色来实施他们的精品发展战略,着重突出“品牌三宝”。以此来提升四川旅游的“精、气、神”。所谓三宝方略,就是体现其区域旅游文化特色取向的主线。即:一是以大熊猫为品牌发展生态旅游;二是以三星堆出土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为品牌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三是以“农家乐”为品牌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其中,以大熊猫作为国际品牌重点宣传。四川这一方略相对突出了重点,符合该省旅游文化实际。只是形象主题词中的“天下四川”显得空洞,尤其让外国人看了不得要领。不如改为“巴蜀古国,熊猫故乡”,就把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的特色都突出了。

(一)福建旅游文化特色

福建有著名的武夷山,是我国4个拥有世界“双遗”殊荣的景区之一。但福建却以闽台文化作基调,打造涵括闽台港澳两岸四地的“海峡旅游文化”,使之成为区域旅游文化的特色。在福建看来,福建处于海峡西岸,其地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经过中原文化的传入、海外文化的冲击、台湾文化的交融等,表现出极大的融合力和兼容性。从海峡东岸看,施琅统一台湾后,福建移民大量人台,台闽文化日趋融合,形成了一个共同文化区域。台闽文化因之而成为中华文化的亚文化圈,形成相对独立的历史文化类型,有着鲜明特色。在这个基础上挖掘出闽台自成一家的区域文化内涵,形成海峡旅游文化是顺理成章的优势。

福建方面还进一步认为,海峡旅游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和谐”。因之将“和谐旅游”作为福建旅游形象主题词。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即将旅游变成三个过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二是人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三是人的心态平复和心理和谐的过程。这个理念最能唤起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心理共鸣。

在海峡旅游文化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引导下,福建旅游发展的具体方略是:通过“前瞻性地、高起点地、大手笔地完成海峡两岸旅游区域合作规划,突出闽港澳台两岸四地旅游的合作„„形成独具魅力的海峡旅游特色”。

实施的措施是:在省内构建“五区两带”的发展格局,向外则加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旅游区的对接,与台港澳结盟。2005年,福建省旅游协会就与台湾6大旅行同业公会、香港旅游业协会、澳门旅游局签署了《海峡旅游区域协会备忘录》。

从福建至今的举措看,闽台是海峡旅游文化的主体,港澳因其特殊地位被拉人到其体系之内,广东则是被游移于这个旅游文化体系之外的。虽然在海峡两岸经济区有个“221工程”(即建立闽、粤两省,和港澳两特区,同台湾之间的紧密型的合作探索),但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总是同步的,而文化则更需要突出自己的特色。

(二)广东旅游文化特色

将广东归在蓝色海洋文化板块,从现实看,有点勉强,从历史、从地缘看也说得过去。广东早几年号称中国旅游三分天下有其一,事实也确实如此。到现在为止广东的旅游收入旅游创汇基本是占全国的1/4强。广东毗邻港澳,每年入境人数约占全国的80%。广东的旅游曾经创了许多全国旅游的第一:第一个引进的中外合资的酒店,第一个引进外商投资的酒店,第一个开展了港澳游,第一个开展了出境游,第一个开展了港澳自由行,广东的旅游对全国的旅游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面上看,广东的旅游确实非常精彩,但要问广东的旅游文化特色与旅游辉煌成就的关系,就出现了尴尬局面。

说起来,广东的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都还算丰富,但旅游发展二十多年来,却一直被人们认为“没文化”。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资源虽然还算丰富,但知名度不高;二是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晕轮效应影响了对文化的认识和建设。所以,当周边省区都把旅游当回事来抓时,广东的旅游可谓在庆功宴中听到了四面楚歌。红色文化旅游,不能与江西、湖南攀比;绿色山水旅游,不能与广西桂林相比;蓝色滨海旅游,有海南岛站着上风;金色商务都市旅游,港澳是当仁不让;人文历史旅游,敌不过湘川文化;民俗风情旅游,难望云贵项背。多少年下来,广东的旅游始终是在漫无目标中漂浮。没有文化定位,就如同没有灵魂附体。虽然年年游人如织,但都是过客匆匆,留不下游客。放眼下一轮旅游的发展与竞争,危机感开始凸显出来,广东开始考虑必须在蓝色板块中,在整个泛珠三角中树立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文化。

当代广东的名气是受惠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人们到广东看什么?就是看广州、深圳、珠海三个改革开放的窗口,看广东的蓬勃发展,看中国的未来。但要把这些从文化的高度概括出本区域旅游文化的特色,却相当不易。况且广东也不仅仅就是这三个城市所能代表的。2001年费尽心思推出了“活力广东”这个还别致的旅游形象主题词,但仍然没有改变人们视广东“没文化”的偏见。也许“活力广东”太文人化了,太抽象了,一般群众很难理解“活力”所表达的具体指向。正如人们不能号召说:让我们去广东看活力。主题词抽象的根本原因是自己所代表的旅游文化特色还没定准位。为了扭转“没文化”的颓势,2005年,广东省以政府行为推出了一场热闹的“国际旅游文化节”,2006年继续举办。官方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旅游文化节,从旅游这个角度对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土族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海洋文化,这五个方面来深入研究广东旅游的特色,还特别提出要在旅游节打出广府风、客家情、潮汕韵、南海潮、百越神,通过这五大风情来诠释活力广东。也有人提出要将“岭南文化”融入到广东旅游文化的特色中。看来,广东要凝练出自己的旅游文化特色还要花大的力气。因为文化特色需要发掘,而不是“做”出来的。其实,有着开风气之先的广东完全有条件挖掘出一种全新的旅游文化。让游客感觉来广东旅游和去别的地方旅游不一样。不仅是风光的不同,也不仅是当地文化的不同,而是旅游感受上的不同。限于篇幅,对此问题我们另做专题研究。

(三)海南旅游文化特色

海南岛,一个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是最典型的蓝色海洋文化地,但前些年人们对其旅游文化特色定位却费了不少脑细胞,挖掘出了很多“文化”,诸如:黎苗族文化、清官文化、贬官文化、儒官文化、仕文化、海洋文化、特区文化、生态文化、度假文化、海南文化、红色文化、边疆文化、天涯文化、华侨文化等。总之,一山、一石、一人、一事就是一个文化,显示出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的浮躁文化心理。

应该说,海南的旅游文化特色是建立在“热带海岛生态文化”基础上的蓝色的“海岛休闲旅游文化”。它的旅游形象主题词“椰树海岸”,在全国具有唯一性,即使在世界滨海旅游胜地名单中也能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品牌。可以与法国的“蓝色海岸”、西班牙的“太阳海岸”、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一逐高低。

现在,海南岛按“海岛休闲旅游文化”发展旅游的思路是比较明确的。在岛内建立起一条以海口为起点,三亚为终点,包括琼山、文昌、琼海、万宁、凌水的东海岸旅游经济区域带,其内涵则是一批大型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以及一大批小型度假村、度假群落和文明生态村。在外联方面,则利用独有的海洋管辖权优势,开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海洋旅游业务。同时,积极与广东、香港、澳门的旅游产品连接上,实行整合,形成粤、港、澳、琼大旅游区,以自身的阳光、沙滩、海水、绿韵特色优势把现成的游客吸引过去。为此,海南岛在突出自己旅游文化特色的旗帜下,在精心打造7大旅游品牌。这是很有见地的。

(一)香港旅游文化特色

香港是国际都会,这是不争的事实。“购物天堂,娱乐之城”是其旅游文化的两大基点。然而,这个闻名于世的国际都会是个历史的怪胎,其“购物天堂,娱乐之城”是在殖民历史长河中浸润着殖民文化色彩长成的。故有人说“英国殖民过程已消灭了香港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及文化自信„„香港人的人文积累余下的就只有那个殖民时期的奋斗,由渔港变成现代国际都会的故事。”基于这种背景,香港旅游文化特色就表现出带西方殖民痕迹的“商都旅游文化”。其核心是“好客文化”。香港旅游发展局推出的旅游形象主题词是;“香港,乐在此·爱在此”。为此,香港除了每年举办“香港购物节”、“香港缤纷冬日节”以及春节特别节目外,还花力气于2005年引进了迪斯尼乐园。还在全港推行“优质旅游服务”和“旅业英才实习计划”。这是由港府掏腰包“为参加者提供系统的训练和实习机会,以培养好客文化”。所谓“好客文化”,通俗讲就是要做到笑脸相迎有钱的游客。2006年是香港自定的“精彩香港旅游年”,在个人游中,香港提出重点要为家庭游客和商务游客提供“优质旅游服务”,“因为这两个游客群具备更加可观的消费能力”。

香港作为一个特殊的亚文化区,是典型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点。做得好,会产生杂交优势,做得不好,则是染缸效应。今年内地香港旅游出现衰相,就在于其旅游文化的核心是“好客文化”,而没有强调诚信为本。好客能够笑脸盯着游客的钱袋,而漠视游客的心情。虽然迄今香港已有超过6000间商铺获得“优质旅游服务”认证,但针对内地游客的蒙骗、欺诈、宰客等丑恶现象仍层出不穷,以致2006年10月黄金周赴港游客较往年少了3成。

港府受1480亿港元和36000个就业机会的商业诱惑,引进迪斯尼,原想盆满钵满地大赚内地游客一把,却因它的傲慢而终究不如人意。香港终究在中国,中国人不一定看到迪斯尼三个字就忙不迭地掏腰包。专栏作家黄瑛琦就曾提问:迪士尼“它除了在香港赚钱外,会否尽社会责任,回馈社区?”我们“可以张开双臂迎接迪士尼,可是,拥抱过后,是否以前属于我们的文化历史都要一概让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香港旅游文化定位的失当之处。

香港看到了自己的弱势,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最近出台的方略是:近联深圳,远交湖南。他们发现,以深圳新兴移民城市文化和香港中西交融文化为内容的旅游产品具有强大的组合优势,尤其是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跨越两种社会制度和具有两种不同旅游文化的综合旅游区域,以及极为方便的陆路交通,均具有无比的吸引力。而湖南的人文风景和历史底蕴是对香港旅游资源空白领域的最好补充。为此,香港正在精心打造“一程多站”的旅游新线路。这也是一种文化互补。随着香港旅游新发展,其旅游文化特色将有新的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其旅游形象主题词要做新的表述。

(二)澳门旅游文化特色

澳门从一个荒芜小半岛成为今天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四百多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澳门文化呈现出以中华文化为主,兼容葡萄牙文化的共融色彩。使澳门成为很有特色的旅游城市,光“澳门历史街区”一份世界遗产就充分奠基了其深厚的旅游文化底蕴。

然而,事物不总是按常规展现其特色,几十年来,澳门国际旅游都市的知名度不是来自它独特的历史文化,而是博彩娱乐。因之它的旅游业结构十分单一,它以“东方的蒙地卡罗”招徕天下游客。博彩业的风头掩盖了澳门其他旅游资源的锋芒。“博彩旅游文化”成为其耀眼的特色。“文化传承,中西交汇”的形象主题词往往被人们忽视。

博彩旅游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能吸引世界豪赌的游客,大把的金钱刺激了澳门的经济;另方面它又阻断了数量可观的观光游客和休闲旅游者的脚步。“除了去参与博彩,澳门其实没什么好玩”,这是目前人们对澳门的普遍评价。

品牌已经做成这样了,澳门也只有因势利导,将特色做透,才能维持长期发展的态势。这就要将博彩与大旅游结合起来,摆脱单一的博彩形象。从澳门近来的动作看,出路有两条:一是外联;二是内变。

外联,2006年初,澳门主动与内地的中山、珠海联姻攀亲,共同打出了一个“中珠澳——大香山旅游”的文化概念。以弘扬共同的香山文化为宗旨,意在以文化为先导,对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重新包装与整合,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

内变,就是要把澳门从“东方的蒙地卡罗”变为“东方的拉丝维加斯”。为此,首先由政府出面引导,将赛马、赛狗等活动由传统的赌博项目演变为社会性的运动项目。其次是大打旅游文化牌,推出了澳门国际音乐节、澳门艺术节、国际烟花节、澳门荷花节、国际龙舟节、动感亚洲自我挑战越野、“2006澳门世界遗产年”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其三是兴建了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和文化设施。

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将澳门建成为集博彩旅游、国际会展商都旅游、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国际化旅游名城。使“文化传承,中西交汇”的旅游地形象将名副其实。至于新的旅游文化特色的表述则还须斟酌。

从以上分析,可以结论出如下几点:

第一,实践证明,凡是旅游业发展真正兴旺的省区,莫不以旅游文化取胜,尤其是其特色定位要准确。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点睛工程。抓准了会给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带来巨大效益,如云南、广西以及后起的江西都是成功的范例。

第二,未来旅游的竞争,主要是旅游文化方面的竞争,其焦点就是打特色牌。目前最直接、最见效的手段就是“申遗”,从长远看,还得要有强有力的文化建设与创新。如旅游大省广东,已很有领悟,为做成旅游强省,正在紧锣密鼓地“申遗”,正在建设文化大省,希望以特色文化吸引游客。

第三,打造旅游文化除了竞争还需要和谐,区域旅游文化建设要扬长避短,区域间旅游文化要以己之短融入之长,以四两拨千斤,达到共赢目的。如四川,一样有着丰厚的红色旅游文化,但它并不与江西、湖南争长短,而是借红色旅游的东风完成了《四川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四川省红色旅游总体规划》,打出“红色四川,绿色天府”旗帜,与周边“红色”省份联动,获得双赢。

总之,区域旅游文化的建设就是要在更高层面上为旅游者打造更适合其需要的旅游平台。这个平台越大越好,层次越高越好。这就要求我们不仅突出每个省区区域内旅游文化的鲜明特色,同时也要做好泛珠三角区域内旅游文化的和谐建设与共同发展。

收稿日期:2006—12-28

泛人文化 篇3

“泛娱乐”化已成产业趋势

如今,泛娱乐早已不再是一个需要市场教育的概念。在腾讯互娱提出泛娱乐战略之后,阿里、百度等行业巨头也都纷纷开始跟进,在动漫游戏、文学、影视等领域都不惜重金布局。不仅如此,年初文化部发布的《2013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年度报告》也首度提到了“泛娱乐”概念以及腾讯与集英社的合作,这说明政府监管部门也已关注到这一产业趋势。

有资料显示,2013年以来,BAT先后投资并购15家文化企业。阿里巴巴先后投资了天天动听、虾米音乐、声盟、华数传媒、文化中国和优酷土豆,不仅将文化中国更名为阿里影视,同时还专门召开发布会,称将打造涵盖电影、连续剧、综艺、游戏、音乐、教育、电商的家庭数字娱乐内容生态。百度也不甘示弱,先后投资YOKA时尚网、纵横中文网、PPS视频和积木热门视频。甚至光线传媒也一口气宣布了三笔投资方案。

动漫与游戏、影视“互相连接,共融共生”

现在影视娱乐和游戏娱乐互通关联的化学反应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电子游戏被改编成电影,也有更多公司选择将电影和同名游戏版同时上线。并且,华谊兄弟的两大股东就来自互联网企业,分别是阿里巴巴和腾讯。由此可见,网络是一个很大的圈,包括动漫、电影等,均可以把各个板块打通。

腾讯公司副总裁程武说,“泛娱乐”正是腾讯的战略之一。游戏玩家、动漫爱好者、影视观众受众区隔正在模糊,打破界限。一种全新的、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多领域共生明星IP的粉丝经济正在诞生,动漫、游戏、文学、影视都不再孤立存在和发展,而是互相连接,共融共生。

优质IP将是泛娱乐巨头的命门

IP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产权,IP指的是通过智力创造性劳动所获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可以说,有没有IP或将决定游戏企业生与死,而经营好IP比拥有IP更难。

有分析报告指出,在2015年中国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市场,但从娱乐跨界合作和IP经营和利用上来说,中美企业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美国娱乐巨头对于IP的经营和利用,已经如同农耕时代的播种与收获那样具有规律性和稳定性;而中国的IP资源利用则好像在狩猎时代,捕到一个是一个,但却充满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腾讯三战略:全终端、泛娱乐、国际化

马化腾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互联网的未来是连接一切。现在QQ、微信的核心功能已经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转化为连接人、连接物和连接服务。社交网络正在迅速演变为网络社交,作为腾讯目前网络互动业务,也应该是连接,维系人类的一切情感、梦想和想象。

核电文化泛众化传播模式研究 篇4

关键词:核电文化,泛众化,传播模式

1 核电文化泛众化传播的必要性[1,2]

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严峻形势, 我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长远发展战略。调整能源结构, 大力发展核能和平利用, 特别是发展核电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 实现“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核电, 除了需要成熟可靠的技术, 还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广大公众的认知和认可。核电发展的实践表明, 广大公众的认知度对核电站建设和核电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1979年三喱岛核电事故, 动摇了美国民众对于核电安全性的信任, 使得美国后来一些核电发展计划由于居民强烈反对而搁浅。在日本, 由于公众的反对, 政府在2000年重新修改它的能源政策, 调整了新反应堆的建设计划;在瑞典, 政府在1980年举行了一次投票, 结果导致于2010年前关闭所有的核电站。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将公众态度与核安全、经济性、燃料循环和核扩散并列为影响核电发展未来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 加强核电发展, 就必须提高广大公众对核电文化的认知度。核电文化泛众化是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关键因素。所谓核电文化泛众化, 本文主要是指通过核电文化的传播, 提高广大公众对核电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从而为核电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 核电文化泛众化的传播主体

核电化的传播是全方位的, 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四方联动促进核电文化的泛众化。

(1) 政府。核电作为战略性产业, 不仅仅是核电行业自身的问题, 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能源结构优化、资源利用科学化的国家战略问题。在核电文化泛众化传播方面, 政府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职能和责任, 政府可以从以下方面促进核电文化的泛众化传播: (1) 在制定核电发展长期战略规划的同时, 加强核电文化法律法规建设, 为核电发展和核电文化的传播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 加大用于宣传的资金投入, 可以通过资助核电文化专著的出版、核电文化记录片制作、核电文化知识竞赛等方式, 让更多的人从不同方式和不同角度去了解核电, 认可核电和信任核电。 (3) 宣传、文化部要将核电文化的宣传、教育当作一项长期任务, 建立专门的制度和规划, 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推进核电文化的传播。

(2) 行业。由于核电文化与一般企业文化的差异, 我国核电文化, 特别是核安全文化, 不仅仅是一种企业文化, 更是一种行业文化。在核领域内, 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营运单位、研究和设计单位、核员工群体都要体现一种核电行业特有的安全文化。不管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 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工作人员, 都要在工作中体现一种超功利的安全、原则和方法, 即核安全文化。对核领域的一个具体单位而言, 核安全文化也是单位文化的体现。核安全文化既要求改造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对单位的体制和工作作风加以改善, 又要求改造生产活动中最核心和最活跃的人, 对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思维方式加以转变, 增强人的责任感, 来防止和减少人因错误, 以保证核安全得到与其重要性相适应的重视, 并不断加以提高。

(3) 企业。核电企业无疑是核电文化泛众化传播的最主要主体。尽管核电文化既针对单位, 又针对个人, 但无疑单位是起主导作用的。这就要求单位领导以身作则, 深刻认识核电文化的内涵、实质和特点, 主动积极地适应核电文化发展的规律, 重视实践, 带领广大群众, 搞好单位的核电文化建设。企业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为核电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有清晰的责任体制和良好的交流机制, 以及包括企业内部建立的员工的培训、奖励和惩罚制度等。在普及核电文化进程中, 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核电站的实际丰富核电文化的表现形式, 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尚、企业期望、企业宗旨、企业形象、企业荣辱感等, 向本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清晰地传达核电文化的理念、原则和要求, 提高公众对核电的认同感。

3 核电文化泛众化的传播方式[3,4]

(1) 媒体宣传。核电文化在信息时代必然要从行业走向社会、从精英走向大众, 实现由行业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变。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网络调查统计表明:通过互联网了解核知识的公众占68%, 通过报纸、杂志了解核知识的公众占14%, 通过广播电视了解核知识的公众占9%。为此, 在公众中推广核电文化、普及核知识, 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

(2) 政府主导。政府主导并不是政府包办。在许多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行政的手段、市场的手段、经济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政府掌握了强大的宣传机器, 可以利用舆论的作用引导人们认识、了解核电;其次政府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引导作用。政府对核电的重视, 必然引导公众把眼光投向核电。政府主导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 要使这些内容落到实处, 还必须有有效的措施作保障。

(3) 产业推动。从某种意义上说, 核电文化核电产业链的组成部分。积极推进核电文化产业发展是促进核电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在核电文化产业发展中, 通过文化市场的运作、调节, 可以促进核电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核电文化产业的建立是依托核电文化资源发展起来的, 往往能生产出具有核特色、浓墨重彩、主题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广大消费者通过对核电文化产品的消费, 无形中接受了核电文化, 核电文化随之得以广泛传播。因此, 打造优秀的核电文化题材的文化产品, 如电影、电视剧、书籍等, 是一种文化、经济双丰收的良好手段。

4 核电文化泛众化的传播内容

核电文化大众化后, 其受众的范围急剧扩大, 要求根据他们的特点、需求、思想观念、接收方式等, 选择合适的内容, 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 使核电文化大众化传播达到理想的效果。2010年4月3日,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华盛顿会议中心出席核安全峰会, 核安全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1) 核电科普。普及核知识, 对于公众接受核能发展至关重要。要着重对核电文化中的一些概念、定义、原理、价值观的表述方式进行通俗化处理, 使其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和逻辑习惯。

(2) 核电安全。随着核电事业的蓬勃发展, 核安全文化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不仅要宣传核安全文化的本质内涵, 更要宣传我国核安全的业绩。我国核电虽然起步较晚, 但自从运营以来从没出现任何事故。在核电发展中, 我们在汲取西方国家经验, 引进国外成熟的核事故预防与核辐射防护技术的同时, 还加大对核电团队、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多次举行核电事故演练, 防范于未然。现代核电技术已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它在本质上是安全的, 即使是切尔诺贝利和三哩岛那样的严重核事故, 发生概率已经降低到事实上可以忽略的程度。这正是核电文化泛众化传播的基本依据。

(3) 核电发展。全球核能的利用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 核电技术进入了更新换代得新时期, 无论是可利用率还是安全指标都有大幅度的提升。而作为三代核电的代表, AP1000和EPR已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入我国核电的建设大军。在积极汲取国外技术的同时, 通过两个依托工程的建设, 全面掌握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 培育国产化能力, 力争尽快形成较大规模批量化建设中国品牌核电站的能力。按照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5%的目标, 预计需要核电装机8 000万kW, 这比“2005-2020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提高一倍。2010年在建的核电项目达到30个,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在建核电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不仅激发了巨大的直接投资, 还将对机械、电子、冶金、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总之, 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新纪元。这在核电文化的泛众化传播中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5 结语

核电文化是核电发展的灵魂和精神动力, 可以说, 核电文化的形成对核安全的改善、核电顺利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以至于可以认为核能界目前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核电文化推动下进行的。建立和广泛宣传核电文化已成为任何国家利用核电的先决条件。然而, 核电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艰巨的工程, 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SWC模型的构建和应用为实现核电文化的泛众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路,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户倬.广州发展核电的必要性及总体思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6

[2]周涛, 陆道纲, 李悠然.核安全文化与中国核电发展[J].现代核工业, 2006 (10)

[3]毛海峰.论安全文化及其建设[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泛人文化 篇5

开幕式文艺晚会招标书

2007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泛珠三角旅游推介大会开幕式文艺晚会定于2007年11月中旬在天河体育场举行。经组委会批准,晚会实行项目招标。

一、招标对象

此次招标面向全国,招标对象包括各类文化机构、艺术表演团体、影视传媒集团(含港澳地区)、文化传播公司、演出经纪公司,以及其他具有从事演艺组织策划工作经验的企事业单位。

二、晚会的基本要求

由国家旅游局、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旅游局、广东省文化厅等单位承办的2007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泛珠三角旅游推介大会开幕式晚会,采取招标方式运作,中标单位负责晚会的整体策划和演出组织工作。

晚会拟定于2007年11月中旬在天河体育场举行,节目总长度约1小时40分钟。节目制作经费本着合理、节约的原则,由组委会负责解决。

晚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活力广东、欢乐祥和”为宗旨,宣传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取

1得的巨大成就,突出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和岭南文化特色,充分展示广东优越的旅游发展环境,将旅游与岭南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和谐广东有机地结合起来。晚会必须达到“隆重、精彩、热烈、圆满”的要求,必须达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和谐统一。晚会要做到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样、气氛热烈喜庆、演员阵容强大、艺术有所创新,应当达到国内一流大型晚会、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水平。

三、晚会节目审核权

2007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泛珠三角旅游推介大会组委会对晚会节目内容拥有终审权。

四、晚会价款及结算方式

组委会按规定和程序安排专项经费,保证晚会的顺利举行。晚会费用将分三次结清:双方签订合同后,组委会办公室将支付30%的采购价款;第一次节目审查结束后,组委会办公室将支付45%的采购价款;晚会演出结束后,组委会办公室将支付剩余的25%款项。如中标方违约或达不到晚会既定要求,将根据合同的有关规定赔偿损失。

五、投标书内容

投标书须附有2007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泛珠三角旅

游推介大会开幕式文艺晚会的总体策划、文学台本、导演简略阐述、主创人员(须附名单及个人简历)、晚会创作进度、标价(以人民币为单位)等(详见投标书)。投标书必须按规定格式填写,字迹必须清楚,必须有单位和法人代表(或领导)的印鉴。

六、报名及报名单位见面会

自向媒体发布招标公告之日起至4月27日为报名时间,5月11日召开报名单位见面会(5月8日前发出报名单位见面会通知,报名单位与会代表食宿交通费自理),通报有关招标具体事宜。

七、截标日期及寄送(或送达)方式

投标书须在2007年5月31日下午17:00前寄送或送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水荫四横路32号省文化厅艺术处 邮政编码:51007

5联系人:于先生

联系电话:020-87047162,***

传真电话:020-87049839

投标书必须密封,封面须注明“2007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泛珠三角旅游推介大会开幕式文艺晚会投标书”字样。

八、评标时间及方式、中标依据

评标从截标之日起开始,于6月底结束。

评标方式:组委会办公室将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采取评委投票、集体评议的方式进行评标、定标工作,并报组委会审定。

中标依据:晚会创意新颖、内容丰富、形式独特、标价合理,兼顾质量与标价。

定标后10天内,组委会办公室将中标通知书送达中标单位,并与中标单位签订承办合同。

除中标单位外,对入围的前五名将分别给予2万元策划撰稿费用。组委会对入围的投标书拥有使用权和修改权。对中标方晚会节目拥有播映、影视制作、文字出版发行版权。

九、合同签约各方:

甲方:2007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泛珠三角旅游推介大会组委会办公室

乙方:(能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中标方须与天河体育场签订有关演出场地的正式协议。

2007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泛珠三角

旅游推介大会组委会办公室

泛人文化 篇6

和完美、麒麟大规模进军影视业的方式不同,游族网络的试水可谓步步为营。在宣布投拍同名电视剧《女神联盟》后,游族网络CEO林奇对媒体的表态也谨慎而模糊,但接近游族网络的关系人士透露,游族网络“精品化、全球化、品牌化”战略方向,未来对于文化产业的辐射值得期待,投拍产品的同名电视剧,应该是有规划的一个举措。

在试水影视作品后,近期,游族网络为旗下首款手游产品《萌江湖》造势,投入百万举行漫画大赛。从规格上看,不亚于行业举办类似的活动。“圣斗士”责编松井荣元、大陆新锐漫画家本杰明、中国漫画少年王于彦舒都参与担纲评委。漫画杂志主编晓艾紫评论说:一个公司一款产品,出资百万做漫画大赛,本身就是对动漫产业的支持。她认为,游族网络《萌江湖》举行的漫画大赛,对于漫画爱好者无疑是个福音,能在一个平台上竞赛、展示自己的漫画作品;漫画大师和漫画名家的担纲评委,也给了漫画爱好者和名家大师面对面的学习的机会。最重要的是,游族网络对小众领域的关注,也能促进这个文化产业引起关注,更好的发展。

担纲评委的“圣斗士”责编松井荣元也为此次活动卖力推广。他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认为,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他担当JUMP责任编辑时连载的《圣斗士星矢》,这是一部80后、90后年少时曾无数次为之魂牵梦萦的殿堂级作品。日本的动漫发展之所以快,就是得到很多企业的支持。他觉得游族网络举办的“萌江湖漫画大赛”,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尤其是对小众领域的关注和投入,体现了对文化产业的支持。

负责此次漫画大赛活动的项目负责人说:目前已经有包括《知音漫客》在内的多家漫画杂志表示关注和支持。他表示,游族网络有意愿持续支持漫画产业发展,手游和动漫的嫁接和合作,对于游族网络精品战略有积极意义。此次《萌江湖》漫画大赛,是精品战略的需要,也是企业品牌战略的需要。

泛人文化 篇7

电视泛娱乐化问题究竟该如何评价, 其背后的根源是什么, 泛娱乐化带来的可能后果以及如何应对?本文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审视电视文化, 分析电视泛娱乐化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并从政府、媒介机构、媒介从业者和个人层面提出了构建电视公共文化的思考。

一、泛娱乐化的大众文化背景

在我国, 大众文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大众文化的兴起是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的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大众文化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对大众文化现象的探讨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对大众文化的感性描述、理性分析和价值评价成为国内文化讨论的热点之一。”国内学者对大众文化特征的分析可以概括为市场化、世俗化、娱乐化、平面化、游戏化、批量复制等。其中, 大众文化的市场化, 是指市场经济体制下大众文化与市场和资本结合起来, 大众文化产品成为商品, 大众文化的生产服从商品逻辑。经济利益成为大众文化生产的第一推动力, 大众文化产品也因此具有标准化、模式化、批量复制化等特征。大众文化的市场化加速了大众文化世俗化的过程。“世俗化指社会生活中神圣因素与世俗因素的分离或政教分离。”大众文化的世俗化趋势表现为“告别崇高、消费社会意识形态的兴起;告别悲剧, 喜剧时代的来临”。世俗化背景下人们长期压抑的欲望获得了解放, 快乐原则代替理想原则而居于首要地位。生产和再生产快乐也成为大众文化生产的首要目标和战略。大众文化因此表现出日益明显的娱乐化特征。

有学者试图对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 提出了“大众文化多元与一元二律背反”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大众文化尽管具有主体的多元化、大众传媒的多元化、生产与消费的多元化、文化产品的多元化等特征, 但在多元的外表下隐藏着一元的秘密, 即大众文化的主体、传媒、生产与消费、产品都要服从市场或商品逻辑。与文化多元化相悖的是文化市场化这一元化的本质特征, 即当代大众文化在多元化的外表下, 隐藏着一元化的实质。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 作者进一步提出解放与控制的双重交织是大众文化最深层次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深刻地揭示了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大众文化的主体、传媒、生产与消费、产品都要服从市场或商品逻辑, 这种一元本质正是电视泛娱乐化深层次的文化背景。

二、商业逻辑对电视文化的渗透

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视文化生产同样要服从市场或商品逻辑。电视生产的商业逻辑 (或商品逻辑) , 即节目生产以追求市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 电视传媒、节目生产者、节目的生产与消费、节目产品都服务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 商业逻辑对文化生产场的渗透, 主要通过收视率来实现。电视传媒对市场利益和高收视率的追求导致了各类娱乐节目充斥荧屏, 节目内容极力满足甚至刻意迎合观众的娱乐需求, 以致出现了媚俗化、低俗化的趋势。布迪厄还进行了有限生产场和大规模生产场的区分, 认为文化市场化的结果是文化生产场域划分为有限的生产场域和大规模的生产场域。在有限的生产场域, 生产者与消费者是同一群人, 文化创作者拥有绝对的自主性;而在大规模生产场, 生产者与消费者是分离的, 文化生产者为经济利益而丧失自律迎合公众。按照布迪厄的观点, 电视的泛娱乐现象不能不说是大规模生产场域中文化生产者丧失自律迎合公众的结果。而这种大规模生产场域是电视传媒在商业逻辑的驱动下追求市场利益的结果。鲍德里亚也敏锐地洞察到了商业逻辑对文化生产的渗透, 他认为在商业逻辑的侵蚀下, 文化生产出现一系列“内爆”。新闻和娱乐的界限消失了, 以致出现信息娱乐化, 在电视文化生产中主要表现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电视新闻在内容上竭力挖掘娱乐价值, 在表现形式上大肆渲染情感因素和戏剧化情节。信息娱乐化、泛娱乐化的结果是降低了受众品位, 传媒又进一步生产娱乐、低俗内容迎合受众, 导致节目质量的整体下降。

当电视文化生产与市场和资本相结合, 电视产品成为商品, 电视节目的生产服从商品逻辑, 经济利益成为电视生产的第一推动力, 电视文化产品也因此具有标准化、模式化、批量复制化等特征。电视文化在市场利益的操纵下被赋予了隐形霸权, 大众化、平均化的文化趣味成为主流的甚至唯一的文化趣味, 精英文化、边缘文化、前卫文化等被排斥在主流文化趣味之外。电视娱乐节目泛滥、电视新闻娱乐化, 电视上所有主题几乎都以娱乐形式呈现, 平均化的文化趣味成为主流的甚至唯一的文化趣味;形形色色的电视娱乐节目充斥荧屏, 却缺乏人文关怀, 各阶层尤其是底层的公共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政治作为最严肃的公共话语已被电视实现了迅速视觉化和个人化、甚至娱乐化”。正如尼尔波斯曼所说, “电视上的所有主题都以娱乐形式出现, 会摧毁我们对公共事务的理解。电视正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实现着对严肃主题和神圣主题的消解”。

三、电视公共文化建设的思考

面对电视文化解放与控制的双重交织, 尤其是电视文化商业逻辑带来的泛娱乐化、低俗化现象, 电视公共文化的建设成为重要议题。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媒体机构的责任, 并从政府、媒介机构、媒介从业者、个人几个层面提出构建电视公共文化的思考。

首先, 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对电视文化生产实行必要的监管和制约。有学者认为, 在国家—社会—市场三元关系中, 国家应当居于文化市场之外, 维护文化生产秩序, 制定相关政策制约文化生产。国家文化机构的职能是建立并维护文化市场的规则, 同时, 考虑到文化生产的特殊性, 政府还要维护文化市场的秩序, 包括对有害于社会精神生态与公民道德的文化生产的制约。2011年10月“限娱令”正式下发以前, 广电总局已经多次下发各种限令对娱乐节目进行监管:2004年, 广电总局下令黄金时间不得播放“凶杀暴力涉案剧”;2007年, 广电总局叫停广东电视台女性整容真人秀节目《美丽新约》。2011年10月, 广电总局正式下发“限娱令”, 内容包括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控制娱乐类节目播出总量等。尽管限娱令在短期内对电视市场具有一定影响, 但电视市场的长期规制还需要依靠电视台的行业自律。

其次, 对于媒介机构来说, 电视台应当认识到电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承担的公共服务功能, 保障公众与社会利益。“新闻媒介是社会之公器, 是全体公民窥视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公共管道和从事公共事务讨论的公共论坛, 在现代国家的公共领域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国家—社会—市场三元关系中, 市场对公共利益的干预是很强的, 而政府对公共利益的规制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媒介机构对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功能有清楚的认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文化多元与中心的关系,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追求社会效益,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产业化、市场化和公共利益之间取得平衡。

再次, 对于电视生产者来说, 必须倡导媒介从业人员的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并在实践层面争取传媒公共性的实现。倡导媒介从业者的专业操守重点在于对公共利益的认知, 要让电视生产者意识到电视媒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所应承担的公共服务功能。研究发现, 目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生产者对公众利益的认知与他们的实际生产活动存在偏差。他们对电视节目的生产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应当体现的公共利益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 但在实践中无法真正贯彻。商业逻辑的干预是造成这种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对于电视从业者不仅需要专业主义、专业操守、把关人意识, 更需要在实践层面通过一定的传播策略, 争取传媒公共性的实现。面对各种社会力量在媒体场域的博弈, 电视从业者在电视生产和传播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技巧处理好市场、公众、政府三者间的权力关系, 争取公众利益和传媒公共性的实现, 打造电视传媒的公共空间。

最后, 个人层面上, 受众媒介素养的提升是构建和谐的电视公共文化的核心要素。受众的媒介素养即受众面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和使用能力, 具体包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评价、质疑、创造和批评的能力。本雅明认为电视的传播手段——影像技术破坏了人的思维的连续性, 颠覆了线性逻辑的思考方式。尼尔·波兹曼认为“电视正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实现着对严肃主题和神圣主题的消解”。尽管电视媒介的技术特征决定了电视具有天生娱乐化的优势, 但电视文化对受众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电视本身, 还取决于受众对电视媒介的使用。受众媒介素养的提升有赖于对全体公民推广媒介素养教育, 尤其是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培养, 只有让受众意识到不能“用笑声代替思考”, 才有可能从内心真正抵制泛娱乐化, 构建真正和谐的电视公共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晶.论审美文化[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2]邹广文, 常晋芳.当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A].张晶.论审美文化[C].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3]陶东风.市场化、世俗化与文化共识[A].张晶.论审美文化[C].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4]李晓云.电视媒介与公共话语——尼尔波兹曼的电视文化批评[J].新闻爱好者, 2010 (6) .

[5] (德) 于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 1999.

[6]周亭.规则与行动——电视娱乐节目生产与公共利益实现[J].现代传播, 2010 (6) .

泛人文化 篇8

2008年1月16日, 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同年7月30日, 第三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2008年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广西北海市开幕。本届合作论坛新增加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海南省人民政府3家单位, 共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国家旅游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民日报社、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海南省人民政府等12家单位完成主办。因此,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国家“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中越 (广西) 体育文化交流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契机, 以国家大力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北部湾物流保税区为机遇, 借着泛北部湾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风, 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加强体育文化的国际交流, 提高中国体育文化的辐射力, 不断提升体育文化竞争力。

2 有利条件

2.1 地理位置

北部湾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 是指中国的广西沿海、广东雷州半岛、海南西部, 以及越南东北部所围成的海域, 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2006年7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构想, 主要包括中国、越南, 以及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等7个国家。广西沿海城市处于北部湾港口顶端的中心位置, 地处多个区域的交汇点, 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东临粤港澳, 是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 是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地带交汇点, 同时, 又是中国—东盟经济圈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广西是我国西部地区既沿海又沿边的地区, 与越南有1020公里的陆地边境线, 有8个边境县市, 居住着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仫佬、京、回等少数民族它们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和灿烂的文化, 共同组成了许多具有民族风情、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民族体育文化。

2.2 泛北部湾经济开发现状与展望

2002年11月4日,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9年8月15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 标志主要谈判结束。2010年1月1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并把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址永远落户南宁。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 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18亿人口, GDP接近6万亿美元, 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 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国家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国家计委公布的《西部开发重点专项规划》都明确提出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是西部开发的三个重点区域之一。泛北部湾经济区正是这一重点区域的龙头, 具有沿边、沿海、沿江的优越区位。

3 中越 (广西) 体育文化交流内容与现状

3.1 体育赛事与活动交流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在中越 (广西) 体育文化交流中已充分展现出其所具有的广泛性、民族性、创新性、时尚性和开放性。广西政府体育主管部门与越南相关部门举办的中越 (广西) 体育赛事活动有:中越 (广西) 双边龙舟赛、武术散打 (自由搏击) 赛、篮球赛、气排球赛等。地市级行政部门举办的体育活动有: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广西防城港亚洲国际龙舟节龙舟赛 (防城港市于2004年举办首届港城中越 (民间) 龙舟邀请赛, 此后, 该项“海上龙舟赛”赛事规格7年间经历两度升级, 从港城中越 (民间) 龙舟邀请赛升格成为广西防城港亚洲国际龙舟节龙舟赛) 、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元宵节足球友谊赛、中越边境 (东兴-芒街) 沿边自行车赛、中国崇左-东盟女子足球邀请赛等。边境乡镇、村、屯举办的体育活动有:家庭趣味运动会、传统体育项目活动, 例如, 那坡县平孟镇举行的越南边民篮球赛、“三月三”壮族跳黑枪舞和葵扇舞活动等等。南宁市人民政府每年11月在南宁市举行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主会场和分场充分发挥和展现中越 (广西) 民族体育表演类项目, 例如, 具有“广西民间艺术之乡”之称的马山县举办分会场时, 将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壮族三声部民歌和独具特色的扁担舞展演出来。

3.2 体育产业交流

广西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是“以体育健身旅游、竞赛表演、培训、咨询、体育用品为主”的市场。目前, 广西开展体育旅游产业的方式是将具有少数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民间体育活动贯穿于体育旅游活动中。例如, 以南宁为中心的体育旅游线路有:南宁—桂林—阳朔 (瑶族、苗族、侗族) 、南宁—百色—乐业 (壮族、仡佬族) 、南宁—钦州—北海 (京族) 、南宁—河池 (毛南族、仫佬族) 以及中越 (广西) 之间的桂林—南宁—下龙湾—海防—河内等等民族民俗风情观赏和民间体育体验休闲旅游。中越体育用品产业交流凭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的国际交流平台相互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投资公平公正待遇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 充分利用自由、便利、透明及公平的投资环境, 将彼此的体育产业品牌打入对方的消费群体和销售市场。其中, 中国广西南宁市新动力体育用品有限责任公司与越南动力体育公司合作, 以销售体育器材、设备、体育用品和加工体育用品为主,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中国投资生产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秒表、体育与生理模型等体育用品和设备在越南的海防省、北江省、北宁省、西贡省等地方已成功打开销售市场。另外, 中国广西南宁市新动力体育用品有限责任公司和越南动力体育公司均有投资广西平果县、鹿寨县、马山县、玉林市和柳钢等体育场馆工程项目和体育设备建设。

3.3 高校体育文化与学术交流

2010年7月, 广西体育局与广西民族大学共建中国—东盟体育交流合作中心和广西民族体育研究发展中心。此举意为体育强国背景下加强政府与高校在体育文化交流、体育科研、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 提高民族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等领域的综合力。特别是, 充分发挥具有“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大学优势学科资源的作用, 加强体育文化创新力和融合力, 提高区域内传统体育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进一步提升体育文化竞争力。2011年11月,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自治区体育局、广西民族大学在南宁市共同承办了, 由国家体育总局、自治区人民政府、亚洲及大洋洲地区大众体育协会主办的2011亚洲及大洋洲地区大众体育合作发展论坛暨中国—东盟大众体育合作发展论坛。

广西民族大学与越南岘港大学、海防大学、河内大学等高校多次举办足球、滕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活动及相关学科学术报告交流活动。另外, 广西大学与越南河内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与越南越南第一体育大学等学校在体育教学、科研和人才培训方面也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4 中越 (广西) 体育文化交流困境与建议

4.1 越南对中国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主权的争议问题

上世纪60年代以来, 中国南沙群岛岛礁及附近海域被周边国家侵占, 除中国大陆控制的7个礁和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外, 其他44个岛礁分别被其它国家侵占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三国军事占领部分岛礁, 印度尼西亚霸占部分海域) , 越南甚至提出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目前, 越南、菲律宾拉拢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干涉中国主权, 更是严重破坏着中越 (广西) 体育文化交流的国际政治稳定环境。

4.2 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中越 (广西) 在历史、民族和文化上有着深厚的渊源, 但由于历史因素, 越南一直对中国心存芥蒂, 并且宣称中国的经济崛起将会在经济、军事上对本国造成威胁, 更担心中国在东盟区域称霸, 甚至影响本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格局。

4.3 东盟成员国内部问题的影响

东盟内部成员国之间存在着历史积怨、领土主权争端、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经贸协调和结构机制主导权的纷争。另外, 东盟经济贸易也受到美国、日本的严重干预。

4.4 中越 (广西) 体育文化交流存在不均衡、开发结构单一, 规划设计和保障机制不健全

目前, 中越 (广西) 边境丰富和特色的民族体育资源开发局面窄, 主要由政府主导, 缺少社会和企业的投入, 不利于民族体育文化形成强劲的竞争力。

4.5 中越 (广西) 体育文化交流前景

应遵循对南中国海“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原则维护稳定的政治环境, 抓住中国——东盟贸易区交流平台, 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竞技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学校体育资源, 推动双方的体育旅游、体育人才培训、体育产业和体育学术等全面交流, 进一步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和了解。中国 (广西) 可凭借历史、地理位置和民族民俗等优势构建特色休闲体育、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改善和维护民族文化生态, 并通过与越南体育文化交流的桥梁, 促进与东盟成员国的体育文化交流, 提高区域传统体育文化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武胜奇.体育赛事文化对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及提升路径选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4 (6) :480~483.

[2]肖锋, 沈建华.析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体育事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9 (1) :38~39.

[3]杨放, 陈红梅.民族体育产业化政策支撑与社会环境分析—广西与东盟各国民族体育产业互动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6 (4) :20~35.

[4]何卫东.中国广西和越南在区域体育产业中投资与合作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2 (2) :21~23.

[5]余建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与新型国家关系的探索[J].社会科学, 2003 (4) :34~39.

[6]王智慧.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文化实力的维度解析与提升路径研究[J].体育与科学, 2011, 32 (4) :28~34.

[7]田祖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互动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9 (2) :116~119.

[8]刘俐.高等职业教育与泛北部湾经济开发[J].商场现代化, 2007, 507:174~175.

[9]百度百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EB]. (2011-08-12) [2011-11-27].http://baike.baidu.com/view/1545423.html.

阴阳泛函 篇9

关键词:阴阳泛函,欧拉公式,Riemann ζ函数,非平凡零点

引言

一、阴阳泛函

二、阴阳泛函F(s)的实际应用

三、结束语

泛自然音技巧初探 篇10

一、泛自然音片段中的音高组织

泛自然音写作在最初使用时采用七个自然音作为写作基础, 这种写作方式亦被成为“白键热”, 但随着泛自然音写作方式的扩展, 作曲家们有时会在其他自然音阶上使用这种手法。但无论在何种音阶上进行写作, 其音高的进行都会控制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且会有多次的反复, 以此保持其音乐的静态性质。

1. 自然音阶旋律线条

在整个泛自然音体系或在整个泛自然音段落中, 几乎不会使用某一种特定的调式, 任何音阶都可以作为基础, 而在被称作“白键热”的无升降号调式中则更是如此。

例1.达律斯.米约:《钢琴组曲》之三

上例显然符合泛自然音体系中“白键热”的写作特征, 整个段落建立在自然音阶的写作基础上。作曲家使用了C大调音阶所有的七个音, 仅从高音声部来看, C大调自然音阶还是具有一定主导性的, 但低音声部中从F开始的上行分解和弦冲淡了这种单一旋律的倾向性, 使得这一段落中的旋律线条最终无法形成以任何一个音作为中心音的进行。

2. 单音旋律核的微型起伏线条

除了上例中的“白键热”自然音阶写作以外, 泛自然音体系可以建立在任何音阶基础之上。例如在斯特拉文斯基的《弥撒曲》, 由于作曲家运用了无调号的写作方式, 所以这个段落实质上仍然是建立在将号调上的七个自然音级。在曲中, 作曲家用泛自然音的写作技法营造了全曲的古老风格, 而这种风格的呈现则是通过在狭窄的音乐内反复某个音获得的。

例2.斯特拉文斯基:《弥撒曲》第二乐章《荣耀经》第19-26小节

在之前的段落中笔者曾提及泛自然音写作时静态和声的一个写作类别。从谱例中可以看出, 斯特拉文斯基则使用了泛自然音写作手法营造了这种静态和声效果。例中的这个段落是建立在bA音高中心反复演唱的段落显得十分醒目, 这个部分中最特别的就在于合唱与器乐部分具有各自不同的律动和节奏型。合唱采用了音节的演奏形式, 具有切分的节奏律动, 而器乐织体则是等节奏的。例2列出了荣耀经中音高中心反复的部分。

例中第19小节开始的和声是相对静止的。合唱部分中, 每个声部都演唱各自的特定音高, 尽管和声在不断地变换, 但由于每个声部的运动线条被限制在各自的狭窄音域之内, 所以从整体的效果来听还是静止的。除此之外, 在这个部分中, 这种音乐的反复性是通过不同的手法进行控制的, 即器乐伴奏部分的和声从这一段落开始至结束一直没有改变过。同时, 这个部分也说明了斯特拉文斯基音乐的一些特点:有一个中心音高的非三度音程交织的音节式旋律线条。例如, 合唱的高音与低音声部在B音上持续, 基本属于静止状态, 中音声部建立在D音上, 然后在#F音做短暂停留, 最终停在E音上, 而低音部分则建立在B音上, 在A音上做了短暂停留之后, 音乐停在了#G音上, 其中除了音级#C和D音之外, 所有合唱部分的音高都来源于器乐部分的素材。所以, 即使合唱声部与器乐声部的律动不完全一致, 但由于音高的同一性特点以及斯特拉文斯基仅在合唱部分的中音与次中音声部做了流动性线条处理而使整个音乐变得宁静肃穆。

二、纵向和弦结构与非功能性和弦进行

在泛自然音写作中纵向结构来自常用音阶中若干音的组合, 它们以不定的间隔排列。可以是三度叠置的, 亦可是非三度叠置, 但由于其非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占主导地位, 所以笔者将非三度叠置的纵向和弦结构作为重点进行分析。同时, 在泛自然音体系中七个音处于几乎平等的地位, 其中并不产生调中心, 从而传统的功能性和声进行在此也荡然无存。

1. 非三度叠置的纵向和弦结构

在泛自然音写作中低声部的五度、八度和十度通常比厚重的三度或硬朗的四度更为流畅, 四度常常用于和弦的高音部分。

例3.巴伯:《旅行》, op.20, 第三乐章, 第49-55小节

塞缪尔.巴伯的作品显然符合泛自然音的和弦结构要求。它使用了bG大调的调号, 其中没有任何变音记号, 使用了bG大调音阶中所有的七个音。虽然在右手部分有一些对bG音 (主音) 和左手部分对bD (属音) 的强调, 但低音部交替出现的bD音和bE音不规则的节拍划分, 以及非三度结构音响的使用都构成了调性进行方向的迷失。

2. 非功能性和声进行

通过弱化功能性的手法而达到特殊效果的做法是泛自然音写作手法的又一特征, 米约在其早期作品《无事酒吧》中就运用了这种手法。

例4.达律斯.米约:《无事酒吧》 (Le Boeuf sur le toit)

在上一节中笔者讨论了泛自然音中和弦结构的基本原则。在这段音乐中运用了这些基本原则进行了写作, 整个片段是建立在C自然大调的调性之上进行的, 但右手密集的二度叠置和弦贯穿始终, 而左手则是旋律性的低音线条进行, 所以整个片段在C自然音阶上做了音程的自由组合, 和声则是无倾向性、无目的性的, 虽然是活跃的片段, 但由于和声律动的贫乏造成了音乐的静止状态。

三、节奏对位

在泛自然音写作手法中和声的功能倾向性被大大的削弱甚至荡然无存了, 此时由于音乐缺乏和声节奏致使音乐产生了宽阔感及松弛感, 这样就会致使听众将注意力集中在节奏律动上, 节奏的对位势必会格外地引人注目。以下两个例子则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在复调织体中在统一的节拍中运用不同的节拍律动加以纵向结合, 每种节拍都按照其自身的强弱规律及其表情特质而运动、发展, 以期造成音乐的重拍交错的对比效果。

从例3.1.4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统一的节拍之中合唱声部与器乐声部具有各自的节拍律动特点, 例中器乐声部以规律的2、3, 3、2, 3、2的节拍进行, 而合唱声部的节拍律动较之器乐声部的节拍律动稍显不规则, 因为这个片段的音高具有重复性的特点, 而斯特拉文斯基在此希望借助节拍律动的错位造成音乐的对比效果, 所以在合唱声部他没有采取与器乐相似的规则律动, 而在2、3的律动进行中加入了四拍的律动, 由此达到音乐的交错进行对比目的。

例6.斯特拉文斯基:《化妆舞者》, 选自“彼得鲁什卡” (简缩谱)

这个片段很明显是基于bE大调的音高组合, 但其中的任何一个音都不能够成为调中心。这段选自《彼得鲁什卡》音乐的简缩谱, 向我们提供了音乐中织体和音色多样化处理的一些设计。例中我们还可以注意到拍号与各种独立线条暗示的细部之间的关系。这个片段是在统一的5/8拍节拍中进行的, 在第二声部与第二弦乐的2拍子背景下, 第三声部与第四声部分别奏出5与6的节拍律动, 而第一声部则一直在4拍的律动下进行。四个层次同时发声, 多种节奏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复节奏, 在这种复杂的节奏之下和声律动的匮乏已经被听众完全遗忘了。

四、结语

1. 泛自然音的特点总结

一段泛自然音的音乐通常都会使用调号, 但没有变音记号;通常会自由地使用符合该调号的大调音阶的七个音, 音高组织以小音程的窄幅运动为主, 但在实际的创作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和弦结构的变化以及对特殊音乐效果的要求以致于泛自然音写作手法中没有功能性和声进行;和声功能性的丧失是音乐呈静止状态, 此时听众的注意力自然会由纵向和弦结构与功能和声的进行转移到节奏的变化上来, 所以泛自然音手法加强了节奏对位的重要性。

2. 泛自然音概念的延伸及实质

除了本文所讨论的泛自然音写作手法之外, 在20世纪的复调音乐中也出现了一种综合原则, 即将现代风格和技巧与民族风格特性加以融合而形成的新的写作技法。最富特点的就是将不同调式的音阶材料加以综合而形成的自然音综合音阶, 也被称作泛自然音音阶。这种泛自然音音阶中由于各种音阶融合在一起使用, 从而会出现大量的变化音, 所以, 巴托克称这种包括半音音级的音阶为多调式半音体系, 故而, 这种写作手法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多调式的思维方式, 与本文所讨论的泛自然音的写作手法大相径庭。

《大陆音乐辞典》中的泛自然音体系词条如是说:泛自然音体系的实质与目的在于与当时的无调性音乐与泛自然半音体系进行反冲与抵制。在本文的开篇笔者即已介绍泛自然音写作手法是静态和声的一个类别。而静态和声的源头则是新维也纳乐派三杰中的韦伯恩。听来确实讽刺, 这种手法居然滋生于其母体, 两者相生相克, 竟与病毒之中的抗体产生如出一辙。但无论其二者的渊源有多么深厚, 泛自然音写作手法确实为当时的创作增添了一股清新之气。创作手法如世间万物的生长规律一样, 从萌芽到衰亡再到萌芽, 相生相克、相互依存, 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3][美]文森特.佩尔西凯蒂著, 黄大同杜亚雄译:《二十世纪和声学》——原创样式与应用.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年12月第1版.

[1][美]文森特.佩尔西凯蒂著, 黄大同杜亚雄译:《二十世纪和声学》——原创样式与应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9年12月第1版.

[2][美]斯蒂凡.库斯特卡、多萝茜.佩恩著, 杜晓十译.调性和声及20世纪音乐概述.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0年5月北京第1版.

[3]于苏贤.复调音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

娱乐不可泛 篇11

“粉丝音乐”是我编造的一个词,但却不是我凭空臆造,其演化自“粉丝电影”。其实,如今很多艺术形式及很多产业都可以用“粉丝”当前缀。在娱乐泛化的今天,粉丝似乎可以粉饰一切。

前些年讲究把一切都拔升到文化层面来说,如今则喜欢跻身娱乐化范畴。不管是否真有文化,这娱乐化就是文化。娱乐可以没有文化,但绝对不能没有“粉丝”,这是不争的现实。就粉丝这个问题,我不想就事论事,也不想拿粉丝开涮,在娱乐泛化的今天,拿粉丝开涮无疑就是拿自己开涮。但我坚信,李白杜甫能有今天,至今依然能被我们记住,绝非得济于当年唐朝的娱乐文化,也一定不是靠了当年的“白粉”(李白的粉丝)或“爆肚”(杜甫的粉丝)的水军围观。退一步说,即便他们当年有很多粉丝,也一定没发展到“保持队形、统一着装、规范口号、同进同退”的疯狂地步。

疯狂是一种力量,“粉丝电影”显然很好地利用了这种新能源。“粉丝电影”有明确的定义:“这是一种新的类型片,主打粉丝群体,一般制作成本较低,简言之,即迎合某偶像粉丝而拍的电影,只对特定人群有着非看不可的意义。”

只要替换几个字,“粉丝音乐”的定义完全可套用“粉丝电影”。近年来,自从选秀、艺人跨界歌坛成了气候,歌坛也从过去的以作品为本发展成“以人为本”,“粉丝音乐”就此成为主流。

作品风格原本是艺术创作上的分类,如今的作品风格则是按消费受众而分类,这作品风格已经全然让位于商品属性。有人说这是尊重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更进一步说是尊重受众。

“尊重受众”是个好词儿,虽有狐假虎威、借势欺人之嫌,但也不好挑毛病。但如果这“尊重受众”实质是逢迎受众,以受众的马首(亦或钱包)是瞻,这样的艺术创作,其诚意绝对可疑!

对受众而言,这样的艺术创作,往好听了说是对症下药,不好听的就是下作投机。投机可以取巧,但也会弄巧成拙。

例如商家店铺前,围着一群持币不购,或干脆不持币也不待购,甚至是一些闲着没事喜欢凑热闹、扎堆儿取暖的人,时间长了,这个店的生意会好才怪。买卖不成仁义在,有此耐心的商家自古少有,有此耐心的“粉丝电影”“粉丝音乐”恐怕没有!

有人说“粉丝”可以起到广告效应,更进一步说是气场效应,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消费。“粉丝”参与消费大都是盲目跟风,这样的消费者无疑就是托儿。靠托儿短期盈利的商家有,但靠托儿发迹的艺术绝对长不了。

谈了一通“粉丝电影”及“粉丝音乐”,难免有断章取义、危言耸听之嫌。最后,不妨演绎一首“粉丝诗歌”版的卞之琳的《断章》来轻松一下吧:你站在台下看娱乐/看娱乐的人在台上看你/娱乐窥视着你的钱包/你粉饰了娱乐的梦。

沉静的星空

郁杰

每个新年伊始,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都会绕梁三日,令人津津乐道。201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马里斯.杨松斯,显然想给观众带来一个新鲜而充满趣味的开场——音乐会开始的3首曲目《祖国进行曲》《市政厅舞会圆舞曲》《非此即彼快速波尔卡》都是首演,也全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创作。这场音乐会的最大亮点,无疑是柴可夫斯基的“登场”。此番入选的《睡美人》选段“情景”和“圆舞曲”,前者柔美朦胧,后者激昂华丽,很是符合新年音乐会氛围。

中国民年有这样的说法: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不知道西方人是否有如此共识:地上被召唤走了一个人,到太空中便幻化成一颗璀璨的星。其实在许多方面,东西方文化都是既有差异又极其相近的。只是新年这一天,金色大厅里回荡的都是经典巨星谱就了几个世纪的旋律,而我们从央视到各个杰出卫视的跨年演唱会,喧嚣的都是这些年璀璨一时的“牛牛妞妞”,甚至并不养眼的“玉女金童”。

说起中国人与金色大厅,可以追溯到1998年的春节,中央民族乐团首次在这里举办了虎年春节音乐会,众多的欧洲观众第一次欣赏到了中国民族音。2004年中国移动?维也纳新春音乐会更是别具特色,音乐会把京剧曲调融合在交响音乐中,据称大受欢迎。而2007年春节前的金色大厅,几乎成为中国音乐人的“天堂”,与中国音乐家有关的三台音乐会都在这里举行。此间前后,宋祖英、谭晶、龚琳娜、谭维维、黄鹤翔、熊曼琳、祖海、刘媛媛等等,都在这里举办过不同形式的演唱会。而“著名”的音乐书法家李斌权老师更是在金色大厅演出过书法音乐——令人遗憾的是,估摸着您只有从我这里才获得如此令人振奋的讯息。金色大厅的经营分三种,请来的演出团体不花钱,还挣钱;根据合同来的,和音乐厅共同经营,也能赚到钱;第三种就是给金色大厅送钱——就是在前两种团体休息的空当儿,花钱租音乐厅自娱自乐,据说这是咱中国人来金色大厅的唯一形式。

聆听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我有一种心灵被荡涤的安静感,或舒缓或欢快的陶醉中,有着对历史的尊重,对未来的祝愿,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音乐是旋律中的生活这一命题。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几次催动电视机前的我站立,虽然没有身临其境,但我确信这是真实的享受。

只是随着音乐会的戛然而止,跳台后电视里随处可闻的人造音效和画面里全体演员为我们扮出的虚妄狂欢,让我不得不透过客厅落地窗的双层玻璃,去遥想地球的另一端,此刻是否依旧还有星空般的沉静……

宣泄与倾诉

文/郁杰

打小对数字有着天然的畏惧。可如果把1到7这几个阿拉伯数字作为简谱,有意识地进行一番排列组合,那就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此生已晚,实在没有精力再学五线谱,但对于古今中外的大音乐家和他们的经典作品,真的佩服得五腑投地。不过没伺候过母鸡,并不妨碍喜欢吃鸡蛋。作为一个纯外行的评论者,虽说不靠谱,也不着调,还是可以出声的吧。)如不够地儿可删此段!

音乐的神奇,就在于音符是不可眼见、手摸的。但优秀作品带来的影响和感染,则是既沁人心脾,又震撼灵魂。年少时,接触的多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记得在影院看过一场电影,讲的是瞎子阿炳的故事,名字应该就是《二泉映月》。等大了些,听到了全本的小提琴曲《梁祝》,后来还看过讲述日本一支交响乐团生存故事的《火红的第五乐章》,也知道了肖邦、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那时曾斗胆对中西音乐做过一番比较,总觉得西洋音乐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饱含了对命运的不屈抗争;而中国的曲目,即便包含了《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等古曲,也多半是细腻感情的诉说,停留在对上苍的无奈幽怨这个层面。

没有对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做过比较,也不清楚乡村民谣和都市摇滚的差异,作为音乐的门外汉,总有一种单纯感觉,那就是惊为天籁的声音,哪怕是我们一时没有完全听懂,也是可以刻骨铭心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从来都让人振奋,圣桑的《天鹅之死》总是让人悲怆;至于《梁祝》的凄美、《听松》的孤寂,相信大家都有共鸣。

有时间会琢磨琢磨宫廷音乐和民间小调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分辨一下职业演唱和职务演出的相似不同,总觉得我们的顶级歌唱家在金色大厅高声道白:“妹妹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有点哪儿不对劲,因为看起来和听上去,既不像宣泄,也不是在倾诉……

微博

菊花台满地伤,笑容已泛黄,一生在纸上啊什么的,敢说《菊花台》没有马桶的意思?

——王菲日前在微博中“偶尔无聊下”将周杰伦的歌曲《菊花台》比喻为“马桶”,引起两方粉丝网上开骂。王菲最后不得不留言致歉才平息风波。

郭老师我们终于同台,郭老师果然气宇非凡!

——总被拿来比年龄的林志颖与郭德纲终于走到一起。是不是像爷儿俩?

留声

她(柏芝)始终是两个儿子的妈妈,我们无论如何都会见面的,见就见咯。

——踏进2012年,离婚不足半年的锋芝惊爆复合,日前谢霆锋秘密回港同张柏芝、Lucas见风水师的照片曝光。

我必须做下去,我做到死行吗?死亡是最大的解脱,但我必须在他的怀里死,这是最大的圆满。

——苏越因诈骗罪入狱后,他的爱人安雯(87版《红楼梦》晴雯扮演者)宣布复出,“为爱还债”。

数说

三分之二

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1月3日说,全国34个卫视频道今年推出了改版后新编排,同去年相比,新闻类节目增加了三分之一,新创办栏目达50多个,七类被调控娱乐节目减少了三分之二。

5110万元

砖墙泛碱初探 篇12

近年来,砖混结构住宅工程质量在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很难解决的一个质量通病,即砖墙起白毛,使抹灰面起毛、起砂、掉皮,即砖墙泛碱,这虽然不会影响房屋的结构问题,但却影响了房屋的美观与使用,甚至交不了工。通过长时间的考察、分析、认真的研究,有以下几点体会。

1 砖墙泛碱问题的提示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砌体在砌筑后1个~3个月,在砖的表面出现泛碱现象。砖墙泛碱是因砖墙体中含有的碱性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碱的一种具有腐蚀性的化学反应。因为与可溶性的碱相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如Na2O,K2O,CaO,BaO,MgO等,以不同含量存在于砖体中,砖砌体一旦被水浸湿达到饱和状态时,砖中的碱性氧化物便和水产生化学反应,墙体被腐蚀破坏,并有白色氢氧化合物析出墙面,即表面有白色的粉末呈絮团状,厚度为0.5 mm~8 mm,易溶于水,使墙面泛白掉皮。

2 砖墙泛碱的现象和原因

1)砖墙泛碱与外界自然成因和地基土类型及化学成分、墙身及饰面材料及其孔隙、表面水、地下水位及水质、大气温度及湿度、光照、通风情况等有关。2)在施工期间,按砌砖工艺要求,常温时红砖必须浇水,各种现浇构件也要用水养护。另外近年来大多数砖混结构工程又都是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有的主体及装饰工程在施工阶段都在雨季进行,所以施工过程中砖墙体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水的浸湿,一旦施工用水过量,就会产生严重的泛碱。另一个原因就是抹灰前砖墙浇水饱和,抹灰后气温较高,强度上升很快,砖墙内含的水分很难蒸发出去,长期浸湿,泛碱反应时间较长,长出白毛,直至墙体完全干燥,但墙体已泛碱、掉皮。如砌体经常处于潮湿的环境,泛碱就会严重得多。3)使用期间砌体泛碱,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外墙受外来水浸透的部位会逐渐泛碱,多数产生于檐口及檐下、女儿墙、墙勒脚、雨篷和阳台根部的墙面;而内墙泛碱部位主要有卫生间、厨房、山墙以及楼梯间墙、空心砖墙的窗台下等易于渗漏处的墙体,也就是墙体经常与水接触或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的地方。主要原因是施工、设计不慎和使用不慎而带来的隐患,使墙体长期受水浸湿,墙面泛碱越来越严重,使砂浆起碱、变粉,甚至降低砖浆强度,影响主体结构。

3 砖墙泛碱的防治

泛碱的形成与环境有关,施工期间和施工之后的低温和高湿度是形成初次泛碱的临界气候条件。因此施工期间,多由于用水过量造成泛碱。为防治泛碱病害,人们提出了“防、堵、截、隔、放”等处理措施,只要保证按规范施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超量,泛碱是可以预防或减轻的。

1)设计上考虑消除泛碱,考虑好结构的防水处理;选择吸水率及其他物理性能符合要求的建筑材料等。2)施工前要充分考虑可能发生泛碱的各施工工艺环节,提前作好预防措施。3)控制砖的浇水量:应根据气温和水分蒸发情况及砖需用时间来确定浇砖的用水量,一般砖的湿度以60%~90%为宜。4)在雨期施工时,砖堆上面要盖防水雨布;砖不宜堆放在低洼处;砖堆地面周围要挖排水沟,及时排除积水,防止砖堆浸没在水中,吸水达到饱和。5)楼板、圈梁等现浇混凝土养护,严禁泡在水内,最好使用湿草袋覆盖,洒水养护,保持草袋子湿润,以水不流淌为宜。6)防止上水,水暖等在施工过程中大量跑水、漏水,送水前应进行严格检查。7)主体完工后尽早做好屋面防水,防止雨季雨水过多长期浸泡砖墙;做好外墙上的排水系统,做好墙基面的防潮层,防止生活用水、施工用水等的泄漏;防止楼上的水池溢水、漏水;做好雨篷及阳台等处的滴水,泛水及找坡,切忌雨水倒灌浸湿墙面。确保墙体不受潮湿浸蚀,保持墙体长期干燥,泛碱现象是可以避免的。8)严格控制墙面抹灰前浇水量,水浇砖以3 cm~4 cm为宜。9)认真审图,对于易于渗漏的部位,查明设计是否有可行性技术措施。若措施不当或设计考虑不周,应及时与设计联系,增加保证措施。10)施工前,对于易渗漏的分项工程,详细编写防渗漏的施工组织措施,为施工质量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11)经验证明,严格按要求施工,控制施工用水量,避免水长期浸湿砖墙,泛碱现象是可以预防或减小到最小程度的。

4 砖墙泛碱的处理

1)尽快对墙体、板缝、板面等全面进行防水处理,防止水分继续入侵,使泛碱不再扩大。2)添外加剂,这些方法造价较高,一种预防泛碱的方法是使用不透水的涂层来保护制品,原理是封闭表面。另一种是使用泛碱阻止剂,此种外加剂有泛碱阻止因子、促凝因子,能阻止碱的形成,使游离的碱离子交联、凝结成分子团,使碱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从根本上解决了泛碱的可能。再者可使用泛碱清洗剂,该清洗剂是由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及溶剂等制成的无色半透明液体,对于墙体表面泛碱的清洗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使用前,一定要先作小样试块,以检验效果和决定是否采用。3)砖墙泛碱待墙干透后,清扫碱灰及起砂的灰面,留下坚实层,用水冲洗。先刷素水泥浆一道,然后用净砂拌制较高标号水泥砂浆抹面,补抹破损部分,待墙面干透后刮白,刮防瓷大白效果更好。4)若抹灰面起白毛,将白毛清扫干净,用草酸均匀刷一遍,再刷防瓷大白。5)新墙体含的水泥材料都是强碱性,必须固化、干燥,消除碱性后才可涂刷涂料,墙体基层必须经过至少2个月的干燥固化,如施工条件不允许基层长时间搁置、风化时,可用磷酸和氯化锌组成的溶液刷洗中和。6)对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砖墙泛碱,应先查明漏水,渗水原因,加以根治,然后再用上述办法处理泛碱部位。

总之,消除墙面泛碱重在预防,只要探明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设计、材料、施工各环节中严格把关,科学防治,就完全可避免泛碱现象的发生,使各种建筑材料为现代建筑再放光彩。

上述是施工过程中总结出的一点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探讨研究,总结出更切合实际的防治及处理措施,保证砖混结构的工程质量。

摘要:针对砖混结构房屋墙体出现泛碱现象,探讨了砖墙泛碱的原因,阐述了砖墙泛碱的防治措施,提出了具体的处理办法,以期保证砖混结构的工程质量。

关键词:砖混结构,泛碱,原因,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国际商务的下一篇:让学生笔下开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