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性培训方法论文

2024-09-28

参与性培训方法论文(精选6篇)

参与性培训方法论文 篇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如何使中小学校长迅速成长, 引领教师提升育人质量和教学水平, 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培训者和校长共同关注的命题。影响校长培训实效的因素除培训模式、内容、导向外, 还有校长的参与度、积极性、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力度等因素。而传统的中小学校长培训经常存在培训模式单一、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培训导向功利化等弊病。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校长的培训模式和方法也要根据新的情况而有所改进。既不能固守以往的做法不变, 也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模式、方式、方法;要继承, 更要改革与创新。在培训过程中某一个培训者可以运用多种模式、方式、方法, 某门课程也可以运用多种模式、方式、方法。笔者认为, 在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中, 不仅要参训校长人在, 更要参训校长心在, 使其主动投入到培训中, 从而提高培训实效, 迅速促成校长专业化的提升。

一、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概述

所谓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 即培训活动以参训校长为中心, 融教育教学新理念、校长专业知识技能、管理经验于参与式活动之中, 强调参训校长主动、平等参与培训活动, 主张参训校长与培训者、校长与校长之间的交流合作, 充分关注校长已有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让校长通过培训活动自主整合原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自主构建教育教学新理念、学校管理和发展新理念, 以及知识技能体系。

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结合校长管理、教育教学实际, 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 能够引领校长个体主动参与到培训活动和群体活动中学习、反思、交流, 既是校长自身专业提升的内在驱动力作用下自觉、自愿、主动的学习, 也是他们能够与其他个体合作学习。这种培训模式与策略既可运用于校长培训, 当然也可以运用于教师培训, 甚至更多是后者, 因为教师队伍比校长队伍要庞大得多。

二、实施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的理由

1. 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是由校长参加培训目标决定的

不管是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 还是研修培训, 最终目的都不是拿到培训证书, 而是提升校长的专业化水平, 帮助校长获得自身发展。所以培训模式应该从校长的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 让校长主动地参与培训, 高效完成培训目标。

2. 传统的“满堂灌”呼唤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

即使在倡导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理念的形势下, 现实中不少培训却仍然采用与这些理念不相符合培训模式、方式、方法, 偏重集中统一, 忽视成人学习的特点, 传统的大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每每可见。这样的培训给予受训校长互动参与和主动探索的机会很少, 有的参与式活动也仅仅流于形式, 没有实质性意义。

3. 培训内容与工作实际脱节,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培训中, 忽视校长培训实际需求的现象比较常见, 表现为校长培训以培训者为中心, 关注培训者做了什么, 给校长传授了什么, 提供了什么, 而培训前期缺乏对校长的需求及培训后水平提高状况的调研和分析。同时培训内容多是基于讲授者的提供能力及其科研成果, 而忽视了校长的实际需要和对培训的期望, 这样的培训有时会影响校长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也会降低培训的效果。

三、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的实践操作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培训方式的不断改革, 参与式校长培训模式与策略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培训模式与策略, 已被很多培训者所认同, 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笔者结合自己参与培训的实践, 参考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实施策略和措施, 提高校长培训实效。

1. 共同参与交流模式与策略

在参与交流培训模式与策略中, 培训者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由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高高在上的权威”转变为“学员学习的协作者、促进者”。它强调培训者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要进行多向交流与互动, 运用多种手段调动校长参与各项培训活动, 发挥校长的主体性。要把校长彼此之间关注的角度、认识的差异视为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库, 共同针对学校管理的某些问题进行探索性交流、质疑, 引领学员理性地思考问题。

在培训一开始应该对受训的校长培训需求和工作的困惑、难题及普遍关注的热点进行调查、综合与分析, 通过“校长培训需求情况调查”把情况、问题、热点、焦点及校长们现有的知识经验展现给受训的校长们, 促使培训者、受训校长之间就这些问题相互交流, 促进反思, 并在反思中生成新知识。参与交流是从校长的需要出发, 把校长视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把这些问题编成几大专题, 把受训的校长分成相应的小组, 每组研讨一个问题, 在规定的时间里提出解决的策略, 然后互传给另一组, 另一组的校长继续作答, 但解决的策略不能重复……这些问题在各小组中传遍之后, 就有了大量珍贵的解决策略。每个小组的代表把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发言, 供全体受训的校长们分享。最后的活动总结是培训者与参训校长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的收获, 评价培训学习的效果, 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共同参与交流的培训模式, 主要以小组交流为主, 充分挖掘每个校长的创造潜能, 提出解决问题的多方面见解, 形成丰富多彩的解决方案。通过小组的共同交流活动分享经验, 并开拓想象的空间, 促使受训校长对自身经验的重新评价定位后, 积极寻求与他人思想的对话, 产生学校管理、决策、发展的智慧火花。

共同参与交流的培训模式很适用四五十人的校长培训, 要有能够激发校长讨论兴趣的开放性问题。培训者要有较强的课程设计和随机调控的能力, 有民主的作风和收放有度的组织才能。当然, 同时也要求参训校长要以放的心态和主动参与的意识来配合。

2. 把真实课堂搬进校长培训模式

把真实课堂搬到校长培训中来, 关注校长需求, 走进学校, 以创建有效课堂为着眼点, 体验评价课堂, 是新形势下校长培训的重要形式和内容, 有利于校长从事务堆中解脱出来, 真正实现向专家型校长角色的转变。从真实的常规课堂中, 校长们领略到学校的办学, 教师实施新课程, 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 以及整个师生互动和学校风貌, 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培训效果自然好。建构主义对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与默会性的认识也正被回归课堂的校长培训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运用, 这可能正是回归课堂很容易被参训者所广泛接受的真正原因。

3. 案例研究分析模式

案例研究分析模式, 即通过剖析发生在校长身边的教育管理事件来提高校长专业能力的培训方式。由于案例是发生在受训校长实际工作中的事情, 受训校长能够设身处地, 不必真正深入管理实践就能短时间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问题。与此同时, 受训校长身临各种各样的实际教育教学管理情境去摸索、学习处理各种教育教学管理问题, 能训练他们处理各种常规工作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增强直面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的本领。

选择真实、典型又有启发性的案例, 供大家共同思考分析之后, 培训者要进行总结点评, 并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对参训校长提出殷切的希望, 从而提高参训校长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水平。

4. 严格管理下外在驱动参与策略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在的严格组织管理就是外因, 是校长培训取得高效的必要条件。人的成长往往是逼出来的, 校长的成长也不例外。校长平时是管理者, 管理教师、学生及其他教育资源, 所以培训机构、培训者必须对校长培训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培训学习氛围, 也有利于提高培训实效;相反, 组织管理松散是培训低效的原因之一。

我们在对校长培训的管理中, 开班之初即向大家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考核办法, 并将考核分过程管理考核和结业考核。过程管理考核具体包括:在座位的安排上, 打印好参训校长名字纸牌粘贴在桌子的左上角, 对号入座, 固定位置;每半天考勤两次, 每周两次及时公布、反馈考勤结果及相关信息, 缺勤累积达到一定数量不准结业且要参加下期培训 (补训) ;还有结合培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研讨交流时发言的踊跃程度及广度、深度等。结业考核主要是书面文字资料, 包括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体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论文等。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个别参训校长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 如在教室里吸烟并随便扔烟蒂, 不注意礼仪、个人形象及内在修养, 需要培训者有针对性地强调、做思想工作。当然做思想工作要讲艺术性、方式、方法, 幽默委婉的批评教育效果更好。这种严格的管理考核和要求, 能够保证受训校长的高度参与、高度投入, 有利于培训效率、效果的提升。

参与性培训方法论文 篇2

上月底,碰到王校长,他向我提起学校要进行班主任培训,推荐我参见,最好能参加。当时我一阵惊,感觉自己现在不是一个班主任,而且短时间内也没有接班主任的可能性,心想这种培训与我应该关系不大。但是王校长说,我是比较有潜力的,为以后贮备班主任。我没说什么,就应了。最后,王校长还特意提醒我这几天要好好听。当时内心比较激动,心想这说明王校长还是比较关心我的工作的,尽管工作中还有一些出差错的地方,但总体上还是值得肯定的,然后,我如期参加了班主任培训会,会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发现这次会真的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值得参与。

会中,河南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王尧,给我们分享了初中阶段,学生心态的变化,以及心理变化带来的行为变化。让我们从孩子心理深处,能切身体会到行为产生的原因,让我们能理解他们,不论他们表现的好与不好,我们都能对他们的心理有一个真正的理解。最主要的是,王教授分享了,处于中学阶段的孩子,当他表现出异常的行为之后,作为老师,是能够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师可以拥有一把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除了学习到把握学生心理的一些方法之外,王教授教诲给我们如何跟家长的沟通交流,他为我们提出了很多非常实际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当王教授谈到孩子早恋问题时,他用自己的方法论证、解决了一个困惑家长的问题——孩子出现早恋之后,老师家长应该严加监管还是置之不管,他还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叛逆期的孩子,你越是严厉监管,他越是与你对着干。一番论证之后王教授话锋一转说道,其实最有效的方法是堵不如疏,就像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对于这类敏感话题,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该给孩子做的就是正确的引导。这个初中阶段,学生之间萌生的就是欣赏,而不是成年人的那种喜欢或者爱,家长与老师的作用就是让他们学会尊重这种欣赏,而不是转化成不适合他们年龄段的行为,比如说早恋。这个就需要班主任、家长开动他们智慧来给孩子做无痕的指导,就是教育要无痕,而不是有印迹。具体怎么做,王教授也给出几个比较好的做法。

从培训到参与,从单向到多元 篇3

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信息的传播,在让作为个体的我们可以不分时间,不分地域地与认识、不认识的朋友交流,同时也让作为社会团体的企业面临着各种管理、创新、协作、整合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组织喊着“自动自发、群策群力”,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在思考怎样“善用员工智慧,提升组织智能”,越来越多的培训师高唱“以参与者为中心”!简单来说,大家都在思考:如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众志成城!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绩效,而创造绩效的是企业内的人。人既是个性化的,也是同质化的。从个性上来说,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从物质需求来说,大多数人都在追求更多更好的物质。如何让企业中“不同”又“相同”的人“团结起来,实干兴邦”,这是上至企业家下至人力资源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这几年,越来越多的组织吹响了各种“参与”“引导(催化)”的号角。从战略会议到培训学习,似乎只要一群人聚在一起就成了“参与”。事实上,当一场场的“激情”与“热闹”过后,我们仍然距离企业要求的绩效有很大一段距离。这也让很多人不停在问:“这是为什么?”

从企业管理实效出发,参与式管理、引导流程的确是帮助企业发展、实现企业绩效的有效方法。这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概括了人与人通过合作获取利益的三个过程,也是促进参与的引导流程的三个进阶阶段。

那么,到底这三个“神奇”的过程是如何发生和怎样互动的呢?

第一阶段:集思广益

所谓“集思广益”,就是一个完整信息分享的过程。

在组织里,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个移动的数据库,不管担任何种职位、从事何种工种,他们的脑海里都存储着一部分关于组织过去和未来的智慧。组织是一个巨大的信息集成中心,信息分别存储在组织内的各个部件里。用一个比喻来说,企业的信息库就像一个被切割存放的晶片,组织中的各个部件都分别掌握其中的一小片(包含了信息和经验)。而组织的未来全景图其实就需要每个人带着这些一小片的信息和经验,通过协作拼成一幅完整的立体拼图,这个拼图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集成中心。透过这个信息拼图大家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多维的、立体的组织情境,并产生“大家是一个共同的整体”的共鸣和意识。在这样的一个意识体里,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利益相关者)能够开始真正打开思维、敞开心扉、充满动力。当这个意识被唤醒时,组织成员才知道原来我们在一起是可以互相取暖的,原来除了工作内容的联系,其实组织中还有更多联系,有大家的情感,有彼此的理解。有了这些理解,大家的情感才会靠近,进而人心靠近,彼此信任了,才能放下包袱,从而轻松地迈开实干的步伐。

第二阶段:群策群力

大家快乐、有共识地共同拼好组织的全景图,才能踏上参与之路。当人们开始了参与,就开始了群策群力。

以我曾经做过的一个项目—中移动某省公司为例,它是一个省级单位,在整个集团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该单位决定要引进一场针对所有地市总经理、副总经理的宏观培训课程,为期三天。鉴于过往的培训大多存在培训结束所有事情就结束的“前科”,这次省公司总经理勒令:“这次培训无论如何得做出成效,落实集团的战略转型!”

这下培训负责人可犯愁了,于是她找到了我。她只提出一个要求:必须保证效果,让他们能谈实际的策略。

当然,在我决定接这个项目前,我也提了一个要求:请把“手放开”,我会设计一个适合本项目的流程,但你不能左右我。对方答应了,我才接。一般情况下,传统的宏观信息培训很难能让参与者与实际工作联结起来做思考。

通过与省公司总经理的沟通,确定了最终目标后,我们设计了理性目标和感性目标。

理性目标:头两天先学习行业转型、落地及应对策略,了解在大数据时代中转型的必要及理性地看到机会点和落差点。最后一天,思考企业目前的情境并找出可执行的步骤来改变现况。

感性目标: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泄气且有信心。

基于这样两个目标,我们设计通过四个步骤的引导过程来展开为时一天的引导工作坊。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首先通过小组“经验的分享”和“学习实验室”两个步骤开启了团队的“集思广益”环节。参与者通过这个环节深化了对之前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并看到了组织的沉淀和智慧。(如下图)

通过“学习实验室”的发现,整个团队又对组织的转型产生了新的洞见。作为市级单位的领导者,他们开始意识到如何能从更全面、更立体的视角来思考转型。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转型绝不是突飞猛进的。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的领导者们对目前的情境和未来的方向有了全象的认识,透过引导参与者探寻发展趋势路径的过程,让他们找到了组织在转型中的机会和当下与未来的落差缺口。这是发人深省又激动人心的过程,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惊喜地看到这些人脸上的各种表情变换,他们开始调整坐姿,挪动椅子要坐得更近。而此时,他们从分享开始进入参与,展开了群策群力的探讨,参与者的内心已发生了微妙改变,而这些微妙的改变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在整个过程的进行中,我从没向他们发出任何传统的培训中常见的要求。

这是一个惊人的变化,试着想象一群“组织的事个人和团队只能服从”的体制内的国企领导们,早上还带着一脸严肃和无奈,而此时 却像一帮创业者般充满了激情,热烈地讨论着新的策略来应对组织的转型,并且激情澎湃地想把这些想法即刻落地成形。

第三阶段:众志成城

到这里,我们设计了团队共创的引导方式,协助参与者系统性地整理了他们的新策略。

参与者在工作坊过程中,不仅发掘了新的想法,同时也掌握了一种高效的团队协作方式。省公司的总经理在结束的时候,走过来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我从未想到他们这么快就有了好想法,谢谢您……”

nlc202309020909

如何使培训变得有实效,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更是一个人人关注的问题,培训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突破现有的困境。人们聚在一起,若是没有分享,便无法形成参与,更不可能产生互动。这就是引导能够产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继而众志成城”的根源。在引导的流程设计里,缺少其中一个环节便不可能发生真正的参与。所以我说,众志成城意指团队互动的方式,或者说是一个互动的发生。人们从分享自己所见、所闻、所思的信息到参与其中,贡献有创造性的想法,引导团队共同产生集体的、有共识的新洞见或新策略,成为大家愿意维护的一项新的决策,大家为此付出各自的努力。这就是互动的一项成果。

所以说,不管是引导项目,还是引导式培训,如果没有产生一个实际可操作的,并且可以推进组织共同持续发展的流程或结果,这个引导都不算成功。

谈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那么如何实现这三个过程呢?参与者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培训师的权威和权力要做出根本的变化,还要经得起挑战。比如说,过去上课时,培训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坐在底下的参与者听到某个有共鸣的观点时,头点得像鸡啄米,或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可是结束后问起参与者学习的实效,通常参与者都是“就那样吧,反正也没多大改变”。说实话,现在信息发达,从网上可以搜索到很多知识,培训师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是信息的权威掌握者了。从某些方面来说,由于参与者接受了非常多的培训和学习,或许比培训师掌握着更多的信息。参与者这样的转变,过去很多人都没有想到。

发生这样的转变,主要源于三个趋势:

一是在线人口越来越多,上网时间越来越长。不仅仅是上网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人们上网的时间和通过网络实现的事情也成倍增长,在我们的生活中,网络无处不在。

二是网络社群的普及。网络社会已成为现实社会背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凭借同一兴趣汇聚到一起,谈天说地,在彼此欣赏的话题中互动交流。

三是分享的普及。2013年,我国移动社交软件的发展进入井喷期,移动社交网民和微信公共帐号数量大幅度增长,可以说,只要手中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掌握和全世界分享的能力。

大家都经历着以上三个趋势,因此,如何从过往培训的角度转型,赋权给参与者,同时也让参与者找到新的方法。比方说,参与者关注什么,参与者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他们掌握的哪些信息可以成为课堂中相互学习的知识,参与者对培训内容的理解是什么,参与者对哪些内容质疑,哪些内容能够给参与者的工作带来指导,哪些内容能够让参与者开始反思工作的方法等。

培训的目的是要让这些参与者对应情境找出可以实施甚至超越的策略。因此,培训内化必须要注意这些问题:

﹡课程中所传授的信息里,他们到底接收了什么?

﹡接受程度有多少?

﹡他们在思考什么?

﹡组织的转型层面希望他们去思考什么?

﹡培训的成果如何检验?

现在,每当有人问我某个情境应当如何处理,或者请我分享一些经验的时候,我都会说,其实能说的不多,或者是要说的太多。因为相对于早期培训的固定性来说,引导式的培训更像“一期一会”,很多流程的设计也仅限于此境、此时和此组织。引导也好,引导式培训也好,焦点都是思考“他们真正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我可以给予什么”!作为引导者或引导式的培训师,学习顺应,学会做配角,更容易与组织真正融合在一起,这样才会做到更中立和客观。

在此文的最后,与大家分享一句话:“放开你的手,你们之间的关系才有机会成长。”在我看来,这是很好的学习互动,教学相长不是来自控制,而来自道法自然。

参与党课培训个人心得范本 篇4

一、坚定理想信念

1、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的第二个方法就是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并指出不要在背后议论、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有问题而不摆到桌面上来,就会长期得不到解决。从深层次来认识和理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讲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作为一名支部书记,我认为,做好支部工作,就要始终跟随院党委步伐,把贯彻落实院党委文件作为加强支部工作的助推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思想上、政治上、觉悟上与院发展战略保持一致。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划清界限,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发现问题不回避、不妄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对待,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担当。

2、注重学习,确保政治上的坚定。《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指出,党委各委员之间要通过学习,达成统一思想,取得共同认识,共同语言;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要善于倾听下级的意见,先做学生,再做先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也与“两学一做”主题相吻合。当前,我们不仅要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更要通过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全面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和业务工作本领,积极立足于岗位实际,增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支部委员更要带头学习,营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风气,努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二、讲求工作方式方法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支部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支部委员之间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这就从根本上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讲规矩、守纪律,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在开展工作中,要把讲规矩摆上来,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组织纪律性,把发扬党内民主和正确的集中有机结合,努力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2、强化组织建设。学好弹钢琴,倡导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既要抓中心工作,又要开展其他方面工作,抓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抓紧。我个人认为工作要有轻重缓急,在抓全面的同时,更要学会把握重点。要始终把院党委关注的、事关单位改革发展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摆在首位,从方便群众入手,把好事做好,真正让职工群众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3、夯实纪律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宣贯新修订的《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等,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

三、密切联系群众

1、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人民,要始终将人民对我们工作满不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深入群众中听心声、听意见、听建议。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及 “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处处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严以修身、务实干事的良好风气,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加强团结。《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指出,要互通情报,要求党委组织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形成共识,要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我认为,不仅领导干部之间、支部委员之间要加强交流,党员与干部之间、部门领导与下属之间,也要加强交流。既要注重交流学习教育心得体会,也要交流思想、交流业务工作、交流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这样不仅有利于支部委员之间的团结,也有利于团结广大干部群众。同时在决定一些重大事项上一定要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征求群众意意见,避免形式主义。

四、发挥表率作用,努力当好班长

1、做工作落实的表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对确定的工作要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对部署的任务要抓紧抓实,做好细化分解,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充分调动支部每个党员的积极性。

2、做廉洁自律的表率。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既要干好部门本职业务工作,又要做好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带头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要求,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

3、做民主公开的表率。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建议。善于处理好自己和支委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汇民意,集众智,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此次专题党课,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党委会工作十二条做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学习解读,是我们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党支部委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融合贯通,真正把握《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基本思想,做好支部工作,为陕西院改革发展,经济腾飞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一次参与式培训带给我们的思考 篇5

教研活动目的:让教师们体验真实参与的快乐感觉,并了解教学活动设计的适宜性和整合性特点;感受“隐含教育价值”在实际活动中的运用;学习选择有效材料的技巧;体会教师角色如何在活动中进行“适时转换”等。

教研活动准备:绒线绳、废旧报纸若干,剪刀、胶带、白纸等。

活动策划与主持:黑河市教育研究院学前教育教研员

教研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将全体参训人员分成六组,每人发给黑色和红色绒线各一段,A4白纸一张。

规则:(1)每人利用绒线创作一幅作品,题材不限;

(2)小组合作,用每位组员的作品共同编述一段故事,并为故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3)小组内可以讨论,内容可以合作,但材料不能合作;

(4)制作限时十五分钟,讲述3-5分钟。

展示与分享:各组选出代表汇报自己组创编情况并展示作品

第二环节:根据各组主题选择“奥运”居多的现实情况,为各组增加投放相同数量的废旧报纸,提供可选择材料为绒线绳。

规则:(1)利用现有材料,小组成员合作制作出健身器材或体育用品;

(2)要求具有实用功能,而不是只能观赏;

(3)以创作出的用品数量和玩法多少,决出胜负;

(4)限时二十分钟。

展示与分享: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汇报有效制作成品数量,展示玩法;选出最结实和实用的成品,集中对这一成品的玩法进行拓展和总结。

活动后的思考:

黑河市教育研究院王淼:这次活动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大家身在其中,充分体验到了活动本身带给我们的快乐,热闹的现场感染了其中的每一个人,真诚的合作、坦诚的交流、自由的释放,快乐与收获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活动带给老师很多启示,同时也留下了快乐的记忆和对自身工作的反思,让我们真正体验到了教研活动的作用与魅力。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专家,但我们聚集到一起就是最优秀的专家!活动的策划目的就是想让教师们亲身体会什么是“开放”,什么是“整合”,什么是“自主”,什么是“探究”,什么是“适宜”,什么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

蓝天幼儿园陈琳: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有了更多感悟:首先,所有的作品都是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完成的,而且在操作中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想象力。在以前的语言教学过程中,使我也曾让孩子根据一幅画来叙述,但收到的效果都不太理想。通过这次培训我知道,在我们大家眼里的跑题,正是孩子对事物所发挥的超乎大家的想像。其次,我们在领幼儿做体育活动时,很多情况下都以幼儿的安全为主,用许多的条框来约束他们。这样,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乐趣就大大降低了,孩子的天性也没有完全释放,“解放孩子的天性”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ABC双语幼儿园杨腊梅:本次活动让我有很深的体会,我想如果是孩子进行的话也会和我一样快乐,而这次活动之所以快乐,我想和以下几点条件有关:1、宽松、无压力、无限制的环境,可以尽情发挥;2、集思广益,合作出的东西是无限的;3、活动材料的充足;4、亲身体验的乐趣。在总结时,我们发现很多没想到的东西都被展现出来,我想孩子们能想到的会更多。因为孩子的想象力和想象空间是任何人所不能及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多为幼儿提供这样的环境,或者多设计这样的活动,不只是孩子能学到,作为教师的我也能从中受益无穷。活动中将艺术、语言等多个领域综合,体现了群体合作,游戏环节更让人有种大家庭的感觉。

黑河市幼儿园薛蕾:通过本次活动,让我对幼儿游戏活动创设有了更新的理解。幼儿教师要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学、一起生活,很多事情都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用他们的办法去解决。动手活动中,大家一起动手合作,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这种快乐不仅来自合作的愉快,更来自自己动手创作的喜悦。

金钥匙双语幼儿园崔宇:我们天天面对孩子,但如何才能走进童心,让他们真正的体验到活动中的乐趣,是我们幼师应该深思的。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适宜的氛围中学习,做到幼儿之间的互动、师幼之间的互动,让幼儿主动去参与每一次的活动,而不是被动地让老师牵引着,这样孩子才能得到好的发展。

育童幼儿园张喃喃:在此项活动中我们体验并享受到了无限的快乐。如果在平时的活动中,让孩子们做我们今天做的事情,那孩子们是不是更快乐?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约束了孩子过多的天性,孩子们整天玩着我们眼中的所谓“高档玩具”他们就快乐吗?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和孩子们一同 “快乐起来吧”!

参与性培训方法论文 篇6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高校;历史使命

2008年美国发生了严重的次贷危机,引发全世界的经济波动,我国的经济同样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使得国内产业结构面临升级与变动,进而引发大量农民工失业和在就业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高等学院作为教育机构应该主动承担此重任,为社会解决问题,以便更好的服务社会。

一、当前农民工培训的现状

(一)高校参与农民工培训积极性不高且数量少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产业结构面临着升级与调整,急需要对农民工的素质与技能进行培训。然而,目前国内高等教育主要是以精英教育为主,主动接受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学院数量较少,再加上当前政府并未对高等院校采取相关强硬措施,使得高等院校对农民工培训意识不足。更多的学院不愿参与其中。通过网络调查发现,2015年我国拥有普通高等院校两千多所,数量庞大,由此可见,我国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然而,真正参与农民工培训的学院只有十几所而已,数量极少,至今在国内还未形成规模。我国的农民工培训道路任重道远,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加强管理。

(二)缺乏足够的培训资金,接受培训的农民工较少

当前,我国的农民工培训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投资,各地地方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上花费大量的金钱,动辄几十亿人民币,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民工数量也相对比较庞大,这些资金的投入显得微不足道[2]。农民工的培训至今还未被纳入我国的义务教学体系中,国家教育部门并未对农民工培训发放专门费用。同时,政府鼓励企业对农民工培训投入资金,但是很少有企业积极参与,并未对农民工的培训引起重视,企业的宗旨是以营利为目的,部分企业发展没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只顾眼前利益,急于追求短期的利润。另外,农民工失业后再就业,其对新的工作相关操作不熟,前期工资较低,出去基本的花销,农民工的钱所剩无几,根本拿不出钱来进行培训。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农民工培训资金短缺且参与培训人数稀少,无法正常运行。

部分高校效应政府号召,开设所谓的平民学校,其主要是对本校内的农民工进行培训,每年培训人数大概有一千多人,若以每所学院培训每年培训一千左右来计算,全国普通高校一年可以培训几十万而已,对于将近两亿的农民工来说,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能够参与培训的农民工还是偏少。

(三)培训内容狭窄,培训形式单一

部分高校由于受到当地政府的压力,被迫参与农民工培训工作,高校为了完成任务,并未将培训工作作为重点来实施[3]。多数学院任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农民工教授文化理论篇,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国家投入资金较少办学经费有限,其开设的课程主要几种在一些低价的科目,农民工因文化水平有限,很难从中获得真正的专业技能。部分学院为了完成任务,并未制定专业的培训计划以及编写实用性的教材,而培训的方式仍采用课堂讲课的方式,该做法质量不高。

二、普通高校参与农民工培训的使命

(一)履行社会责任

高等学校作为特殊的组织,其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必须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高校的声誉主要通过对社会的贡献来实现的,认清自身的责任所在并勇于承担,得到社会的认可。高校的发展受到社会的支持并从中获取好处,高校理应回报社会,积极承担农民工培训工作,为社会减轻压力。

(二)服务社会

高校开设有其自身特殊功能,其包括以下三大功能: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科技研究,其中以服务社会最为主要,目前,我国经济受到经济危机影响,产业结构面临调整升级,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劳动力性转向技术型,高校为了充分发挥其服务社会的功能,可将农民工培训纳入日常工作中,为广大农民工提高专业技能,可在社会中谋求一份合理的工作,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比如广西理工技术学院获批成为广西首批建筑工人培训考核机构,具有独立的培训场所,其中设有砌筑、钢筋加工、墙面抹灰、模板支护等实验室,为农民工提供实际操作场所,近几年,该校多次承办崇左市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获得当地政府以及社会的好评。

(三)合理定位,注重培训质量

由于农民工整体文化水平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普通高校在参与农民工培训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于不同文化水平、职业需要定位[4]。改变传统的教学无目的性。普通高校在对不同文化。年龄、性别、职业的农民工进行培训时,要做到针对性开展,根据需求不同采取先进的培训方式,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以及自身素质,例如,对于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不够强的人可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实际动手予以讲解;对于文化水平高的农民工,可对其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其了解更多专业知识。

结语:

在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工业产业面临调整与升级,农民工必须要接受就业培训,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这也赋予了普通高校的新的使命,服务于社会[5]。高校把农民工培训任务纳入教学体系,积极相应国家的号召,支持国家政策,相信以高校的优越资源定可以完成农民工培训任务。

参考文献:

[1]魏扣,熊家国. 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普通高校参与农民工培训教育的使命[J]. 农业教育研究,2011,01:5-8.

[2]何静. 农业院校参与农民工农业技能培训的意义和措施[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01:51-53.

[3]葛永涛. 农民工培训:地方高校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01:36-39.

[4]张文秀,李洁. 企业、职业院校与农民工培训三方对接新模式探讨[J]. 农业经济,2014,06:29-31.

上一篇:风速变化下一篇:民族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