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育资源幼儿教育(共12篇)
优化教育资源幼儿教育 篇1
随着国家人才战略的提出, 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普遍提高, 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社会各界的教育资源的丰富化和整合化。尤其随着近年来幼儿园竞争愈发激烈, 各幼儿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抢占幼儿发展的“多通道”, 开通家庭和社会渠道丰富幼儿教育资源, 不断优化幼儿教育质量。
一整合各种幼儿教育资源的渠道
1. 多主体、全方位的互动资源
第一, 开发与家庭的互动资源。当今时代的教育不仅关注学校教育的革新, 更加关注家庭的教育理念与学校教育理念的一致性和贯彻性, 因此现代幼儿园打破了传统上的封闭性和单一性, 把家长这一因素引入幼儿园教育中, 以期与家长建立一种新型的家园合作关系, 使幼儿园的教育在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下更加通畅。比如幼儿园亲子活动、幼儿园家长参观日、家庭展示园地等。
第二, 开发与社会的互动资源。幼儿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部分, 理应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传统的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实践脱节, 而现代教育应注重发挥社会实践对幼儿教育的积极意义, 通过幼儿园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比如敬老院献爱心活动、绿色环保捡垃圾活动等。
2. 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第一, 社区显性资源的有效利用。大自然是孩子的乐园, 研究证明, 孩子多接触自然环境能使其性格更加开朗、乐观。社区的自然环境是进行幼儿教育的最好资源, 其他人文环境, 如建筑、雕塑、艺术品、健身器材等, 都可以加以利用发挥成孩子们的社会教育资源, 孩子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能获得更加具体、丰富的教育素材, 从而为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 社区潜在教育资源的挖掘。社区的风俗人情等是需要教师用心挖掘的潜在资源, 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给孩子一定的社会规则与理念, 如广场舞的参与、社会服务的参与等, 都能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孩子社会信息的刺激, 对锻炼孩子心智的健全发展与社交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二优化幼儿园内的教育资源
1. 拓展、丰富幼儿的活动空间
幼儿园内孩子的活动环境一般包括教室和室外活动环境两个部分。一般幼儿教育理念只重视室外活动环境的建设, 而忽略了室内环境这一重要因素。教室作为孩子园内学习与活动的主要场所, 教师应加强室内环境建设, 以温馨和舒适为宜, 制作家庭温馨墙、宝宝风采展示墙、童话故事书角等。而室外活动环境的建设, 则以游戏和自然为主题, 既要有多个活动设备供孩子们游乐玩耍, 也要提供自然的绿化环境, 让孩子在大自然环境的陶冶中获得身心愉悦。
很多幼儿园由于场地限制, 不能提供孩子完整、丰富的室外活动场所, 因此结合社会活动环境, 挖掘室外活动资源也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主题。比如组织春游活动, 让孩子走进大自然, 接受自然的教育;还有公园、游乐场所等场地的利用, 既可以用来组织亲子活动, 也可以用来开发节日庆典活动, 使孩子们在丰富的环境中获得足够新鲜的刺激, 促进心智的健全发展与思维的开阔。
2. 丰富幼儿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实施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分班的教育制度, 目前幼儿教育大致分为小班、中班、大班三个教育段, 每个教育段又具体分为不同的班级。由于上课、室外活动全部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 因此各个班级的小朋友之间相互并没有交集。随着全球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儿童也将面临更加丰富开放、竞争激烈、人际关系更趋多元化的社会, 如何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开阔性思维、开放的视野、宽广的心胸与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主题。因此幼儿园教育应避免分班教学对孩子发展的限制, 通过实行混班制的活动为小朋友打开交际圈, 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一起交往与活动。比如在晨间活动、室外活动、艺术特长教学等方面, 都可以把不同班级的小朋友集中在一起, 实行混班制的活动或教学。
加强城乡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交流。城市与农村之间在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教育资源与理念间存在差别, 这种差别一方面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是城市教育的另一潜在资源。通过加强城市与农村之间教育的合作与交流, 使城乡之间的孩子互相交往、互相进入彼此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这对孩子是另一丰富、新鲜的信息刺激, 使孩子认识到社会的丰富多彩, 认识到自己成长的环境外还另有天地。比如开展“城乡娃娃手拉手”的交流活动, 邀请农村的孩子来城市幼儿园做客, 让小朋友模拟社会待客的方式培养孩子社会性能力的发展;而农村的孩子则通过带来自己家乡的照片、礼物, 讲述自己在农村生活的见闻等, 丰富城市孩子的视野, 还可以通过农村孩子邀请城市孩子去做客的方式, 增加城市孩子的见闻, 丰富孩子的视野。城乡幼儿园的合作、交流不仅能促进孩子视野的开阔与社会性的发展, 对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理念的更新也大有好处, 通过借鉴不同幼儿园的管理与教育理念, 促进自己园内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
随着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如何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是当下教育的热点。幼儿园应不断开通教育渠道、挖掘各种显性与隐形资源, 为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优化教育资源幼儿教育 篇2
作者:田永红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4年第15期
生命活动是有节奏的活动,幼儿的肌肉与神经的张弛、有意性与无意性的转化等也是有规律有节奏的。教育活动要遵循生命活动的规律,优化生命活动,因此,教育活动也是有节奏的,具有节奏美感。教师对教育活动节奏调控的质量,是影响教育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好活动节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活动速度快慢适宜,活动内容疏密相间
快慢适宜的活动速度和疏密相间的活动内容构成了活动过程中高效的教学节奏,二者可以给幼儿带来情绪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振奋。若一味追求快节奏、高速度,会使幼儿情绪过于紧张,精神易于疲劳,最终使幼儿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而过分的慢节奏和低速度会使幼儿的情绪过于松弛,同样也会使幼儿易于疲劳,其效果都甚微。要使活动速度快慢适宜、内容疏密相间,必须要全面准确把握教材,合理组织活动内容。速度的快慢要根据活动内容、重难点等的安排而定,张弛相间,快而有度,稳而有序。幼儿易懂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重难点内容则应放慢速度;一般内容的交代,要简介地讲;活动导入、结束宜快,主题部分则相对要缓,这样,在教育活动进程中引导幼儿时停、时续、时急、时缓,能不断激起幼儿思维的波澜。快慢节奏的交替可以使活动组织结构顺畅自然。
二、活动过程动静结合,富于变化
动静交替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良好节奏的体现。心理学告诉我们,在活动过程中,一味地“动”,会使幼儿情绪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并且由于兴奋点的不断转移,容易走马观花,造成幼儿在精神上感到极度疲劳;而一味地“静”,则会由于兴奋点长时间固定一处,而导致幼儿情绪上的低落。因此动静交替既有助于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活动,又有助于消除幼儿因活动产生的疲劳,保持良好注意力品质,提高活动效率。教育活动在动静交替的节奏中进行时,通常是静在前、动在后。例如我在教学儿歌游戏《请你猜猜在哪头》时,我先边说儿歌:“公鸡头,母鸡头,请你猜猜在哪头?”边把教具黄豆捏在手里,背在身后,左右手互换。儿歌说完了,让幼儿猜猜黄豆到底捏在哪只手里?他们有的猜黄豆在左手里,有的猜黄豆在右手里。见证结果,无论猜得对与错,他们都很兴奋,为自己高兴,也为老师的“魔术”感到惊奇。接着引导幼儿学习儿歌,此时,他们兴趣盎然,记得非常快。我问:“你们想玩这个游戏吗?”这是他们最迫切的事情了,于是,我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和我一起游戏,演示这个游戏的玩法,以及游戏的规则,他们都静静地看着。接着,组织幼儿两两面对面进行游戏,此时教学活动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甚至是较热烈的场面,与前面演示游戏的玩法及规则时形成静动交替。最后,我来评价他们玩游戏的效果,他们静静地听着,默默地想着。这样整个教学活动就呈现出动静交替地有效结合,其实际效果非常好。
龙源期刊网 http://
三、活动组织起伏有致,抑扬顿挫
教育活动过程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构成其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需要曲折起伏、富于变化。在高潮阶段,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活动,神经高度紧张亢奋,心智活动高速高效进行,教育效果最佳。但是,如果让幼儿的神经长时间处于亢奋激动状态,不仅会影响到教育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幼儿的大脑健康。因此,教师要精心安排教育活动的导入、展开、高潮、结束、延伸等环节,使教育活动过程犹如波浪一样展开,最终实现教育目标。例如:在幼儿熟悉了童话故事《金色的房子》后,我又准备引导幼儿进行“金色的房子”的表演游戏。在活动开始时,我向幼儿出示小狗、小羊、小猴、小鸟的头饰,以及一件漂亮的裙子和一个美丽的花环,这马上引起了全班幼儿的注意。同时,问道:“小朋友,你们还记得这是哪个故事中的人物吗?”然后,与幼儿一起边复述故事情节,边加入动作。接着,又进一步启示:“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呀?”
在这个活动开始环节,先出示道具材料,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好奇心,然后通过师幼共同复述并加入动作,既调动了幼儿的参与性与兴趣性,又克服了单纯复述的单调,并让幼儿再次注意一些基本细节和获得一些关于本故事表演的基本动作,为幼儿的完整表演搭好了脚手架,接着导入正题。活动中,我运用多种手段,层层引入中心活动内容,将幼儿的情绪和兴趣一步步调整到最佳活动状态。
另外,教育活动起伏有致的节奏,除了表现在教育活动过程本身外,还表现在教师的教育语言中。研究表明,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言可以明显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充分传达教育信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抑顿挫措的教育语言要有适当的调控,做到流畅连贯、富有动感,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或重新注意。在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讲故事的语言就应该夸张、生动,富有趣味性,比如用低沉的声音来扮演爸爸;用恶狠狠的腔调来演绎大灰狼;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等等,这样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儿带入了童话世界,之后的交流、教学也会进行得顺利且充满活力。相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会使幼儿昏昏欲睡,毫无兴趣。
四、灵活运用教学机智
优化教育资源幼儿教育 篇3
一、基础教育教育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
教育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2002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到现在已经九年多了,我在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中心聆听了国家教育司王丽教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解读,对新教材的说明,也真切的体会到了新教材的人文性与科学性,新的教育理念也确实是好的,可以说这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教材调整。九年过去了,我在一线工作中也深切体会到了新教材的魅力。教学内容设置的很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但是教材的外延由于多种原因并未得到真正的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并未真正的得到提高。
这种软硬环境的不相协调直接导致教育教学形式与内容的脱节,完全背离了新课改的初衷。我们的教育到底是给学生鱼还是教会学生去渔呢?
二、教育形式的多元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陈腐观念与左的思维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教育的长足发展
社会的价值取向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教育本身如果不进行适应,那我们的学生将来又何以立足呢?在基础教育教学中适当的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与社会需求,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才是最好的发展之路。
教育形式的多元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初中是应当多开设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科目的,让学生动起来,真正的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真正的调动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使综合性学习活动落到实处这也是当前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目前为止,由于升学为主导观念的制约,各个学校的活动开的越来越少,怕影响学生的学习,怕在活动中出现事故,这是因噎废食的做法,长此以往,课程改革必成空话,也不能回到教育的本源。而山西某高中只上半天课,下午全都是自习,给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学生高考的升学率提高10﹪就是按照新课改进行的有益探索。
教学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会极促进学生其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给那些学习能力差,有其他天赋的学生以一定的空间,更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有利于义务教育的控辍保学,有利于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优化积极教育因素,给学生成长以最大的动力,实现教育的本来目的。
一、教育的领导者应当具有超前的教育意思,要对我国教育的走向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要使教育领导阶层的理念更加先进。优化合理的因素,形成自上而下的合理的教育资源的配置。
今年教育部门出台了新的规定,严禁进行高考和中考分数炒作,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教育部门对自己认识的深化,对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正视。那么如何评价教育成绩的优劣。如果单从高考中考成绩看是否片面,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到底有多少人是合格的人才,而人才的定位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只有从按教育的本身需要出发,按照国家的方针办事,给大多数的学生以自由学习的空间,优化这些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才能真正的实现全民教育的目的。
二、教师教育素质的再提高与内在潜力的提升是优化教育因素的重要一环,同时,教育体制中对教师的激励因素也有待于改善。
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任务,这主要包括个人学识的提高、个人教育教学理念的提高、适应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提高等多方面。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这一工作是有别于其它工作的,首先应当是学生灵魂的引导者,也是自我教育的实践者,在工作中所付出的辛苦绝不只是批多少本作业,讲多少套题的问题,而是心理上的一种累。除了学生本身的难以沟通,对待个性差导的学生教育的困难,更多的是来自教育自身体制的困惑。
现实社会已经发展了,而我们还用多少年以来的定级制度来评价老师的工作,这显然已经过时,也极大的伤害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那些踏踏实实工作不会沟通没有交际能力的老师可能与定级永远无缘,也许一辈了到退休也没有年轻的老师的工资高。这一制约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多劳多得应该是一种公平,也是推动教育良性发展的必须。
三、家长与社会对学校、教师的认同也必须进行改变,这一因素的优化可使我们的教育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也有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
家长素质的千差万别是教育学生的一大难题,我们不可能要求更多的家长都有很高的素质,也不可要求所有的家长都能完完全全的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深切的体会了这一点。
学校应当适时开办家长学校,不是一学期一次的问题,而是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班级的情况,形成制度化,经常性的召开,有选择的召开,家长学校不是为了只将学生在校的不良表现进行汇报,而是共同商讨对学生教育的方式方法。由于家长个人素质的不同,生活条件的不同,家长学校会受到各种限制,这就要求社会力量予以帮助,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创设人文教育环境, 优化积极教育因素。”这些关乎教育发展的诸多问题是否能引起国家、省内有识之士的重视,并且真正的落到实处,而不是急功近利的追求一些短期业绩,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也许就真的有希望了。
优化教育资源幼儿教育 篇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湖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情况。
1. 2 调查对象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长江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湖北师范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湖北文理学院、三峡大学、湖北科技学院、黄冈师范学院等湖北11 所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实习情况。
1. 3 研究方法
1. 3. 1 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与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相关的理论成果和相关资料, 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借鉴。
1. 3. 2 问卷调查法
依据现有资料和研究成果, 制订《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问卷调查表》, 对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等11 所高校开展体育教育实习的情况进行调查。
1. 3. 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借助Excel等分析工具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 1 教育实习模式情况
根据现有研究和高校安排教学实习实际, 教学实习模式一般分为集中型实习、集中与分段结合以及分段实习三种模式。“集中型实习模式”, 是指一次性集中安排实习时间并完成所有实习任务的实习模式。调查中发现, 湖北省大多数高校将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实习时是安排在第七学期。“集中与分段结合实习模式”是指在集中实习之前的一两个学期里还安排少量时间 ( 通常是每学期一周) , 以见习形式进行看课、评课、模拟教学等, 为集中实习时做好充分的准备, 再到第七学期集中时间进行教学实习的一种模式。“分段实习模式”即不集中时间实习, 将教育实习穿插在各个学期, 边学习边实习的一种实习模式。然而, 目前湖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分段实习教育模式的相关实践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 尚未真正实行, 详细结果见表1:
2. 2 教育实习基地
教育实习基地是实现教育实习目的的基础。目前湖北省各高校基本已形成了各自稳固的实习基地。调查中发现, 湖北省11 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基地一般均位于学校附近或各地市下属县乡, 且多为中小学, 现有的实习基地在数量上基本能够确保学生的实习工作。然而, 调查的学校中都有少部分学生选择自主实习。究其原因, 主要与严峻就业形势压力下学生就业多样化趋势以及高校教育实习基地类型的单一性有关。从现有调查研究看来, 当前体育教育学生的就业出路主要有:资教、体育企业、体育俱乐部、销售、创业等几种形式。然而,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传统老套的实习基地选择模式未能与学生的多样化就业趋势形成对接引发矛盾, 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
2. 3 教育实习时间
调查显示, 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 实习时间大多为4—8 周, 其中实习6 周及以下的高校占到了总调查数量的63. 6% , 而10 周及以上的只有2 所高校。不难发现, 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习安排的时间相对不足, 除去学生从到达实习单位到正式工作以及实习工作结束时的总结工作, 其真正可用于教学实习的时间较短且大多数只有4 - 5 周时间。而依据专家多次调查论证结果 ( 见图一) 得出:体育教育实习任务由多个子目标构成, 实现各个子目标所需要的时间也有较大差异 ( 见表3) , 4 - 5 周的实习时间无法从根本上完成实习任务。
研究结果表明: 要全面地实现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目标, 实习总时间应为10—12 周, 甚至在12 周以上。总体而言, 高校目前安排的教学实习时间远远不能满足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
2. 4 教育实习管理
完善的教育实习管理是有效鞭策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和达到实习目的的重要手段。调查发现: 当前大多数高校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够理想, 虽然每个实习小组都设置有指导教师, 成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委员会。然而大多数学校的实习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多为兼任, 同时承担校内教学工作, 不仅在管理、指导实习生的时间上难以保证, 甚至在教育实习管理和指导的胜任力方面都存在问题。调查中, 部分实习学生反映实习指导老师做“甩手掌柜”, 仅在进实习单位之初和实习结束总结中出现过, 其余时间难觅踪影, 加之部分实习单位人数安排较多, 以致实习生分配到实习学校后, 由于监管缺位等原因, 放任自流, 并未认真完成实习工作、敷衍了事。另外, 部分以自主实习为名的学生, 也存在从未参加教育实习得以蒙混过关的现象。
2. 5 实习成绩评价
教育实习成绩的评定是教育实习工作的重要一环, 是全面检验实习生的思想品德、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通过实习评定, 可以全面检查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情况和生存技能, 也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质量的有效反馈。
目前, 关于体育教育实习成绩的评定, 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一套体系, 但它们都不外乎是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或者二者结合。评价者有的是以院校带队教师为主, 有的是以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为主, 还有二者综合评价。但无论是那一种方式, 都存在不足之处。较常见的问题有: 定性评价太粗糙, 且教师个人主观成份过大; 定量评价制定的量表太复杂, 缺乏实际操作可能性, 纵然部分量化指标制定得比较合理, 也依然存在执行不到位等现象。
3 改革优化对策研究
3. 1 采用“集中与分段结合”教育实习模式
教育实习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教学环节, 更应作为大学四年的全程性培养过程。针对教育实习的性质, 结合现今社会对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就业需求和教育实习存在的各种问题, 提出完善“集中与分段相结合”的教育实习模式 ( 如图2 所示) 。
集中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 这也是教学实习的主要部分, 分段实习就是在集中实习之前, 从大二开始, 每学期安排一周时间, 从组织学生到附近中小学看课开始逐步过度到让学生在校内进行模拟实习, 最后进入到集中实习阶段。其实, 从表面上看这也是一种分段式教学实习模式, 但它注重的还是最后的集中实习阶段, 以前的每学期一周的实习安排只是为这一阶段做准备, 这样便于学生能够通过提前预演及时发现问题,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针对性的解决以及到集中实习阶段时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专业技能。
3. 2 建立多途径教育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的选择要突破常规, 注重实际效益。目前, 从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出路来看, 体育教师、公务员考试、社区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公司等依然是学生就业的主流方向。因此, 在实习基地的安排上, 应与社会紧密联系, 建立多样化的实习基地。及时了解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质量规格, 打破传统的集中时间、集中地点、单一对象的实习形式, 实施多形式、广范围的教育实习。具体的实习途径如下图3 所示:
3. 3 适量延长教育实习时间
由于4 - 8 周的实习时间, 在时间上无法保证学生圆满的完成教育实习任务, 达不到教育实习的真正目的。因此, 采用“集中与分段结合”的教育实习模式, 安排相应的实习时间有利于实习生较好的锻炼、提高和掌握专业技能。在“见习”和“演习”阶段, 每学期安排一周的时间, 由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就地取材, 通过初步感悟过渡到置身其境, 再上升到切身体验。经过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 实习生对体育课的教学已有了初步的体验与认识。在第四学年的上学期, 我们再集中安排10 周左右的时间来开展真正的体育教学“实习”阶段。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学生的适应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教师角色, 从而更流畅、更出色地完成实习任务。
3. 4 实行教育实习双重管理
建立严格、科学的教育实习管理体系, 要结合当前形式下体育教育实习的特点, 摸索新的实习管理方式, 挖掘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资源优势, 创新教育实习管理体制。在实习生中加强师德等职业道德与职业标准的相关教育, 严格执行各项实习规章制度。要遵循实习指导教师权责对等原则, 强化教师责任意识。首先, 要制定明确的指导教师任命标准, 选聘有丰富的体育教学经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责任心强的教师。其次, 选定指导教师后, 在实习工作期间, 应对其工作建立规范、严格的工作考核机制, 尤其是中学指导教师, 确保其圆满完成指导实习生的工作。
3. 5 完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
3. 5. 1 对学生教育实习的评价
采用结构综合评定法, 建立成绩评定表 ( 如表4 所示) 。
3. 5. 2 对指导教师工作的评价
高校实习指导教师既是教育实习业务的指导者, 又是实习工作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其工作责任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实习效果, 为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和管理水平, 表彰优秀指导教师, 实习结束时, 可由学校领导、教研室主任及全体实习生来共同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并与教师的奖金、职称评定相结合。对于不称职的指导教师给予扣除奖金, 取消以后的指导资格等方式进行惩罚。
参考文献
[1]孙杰, 陈玉霞, 张政权.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质量评估方法探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 (4) :15-17.
[2]李相如, 周林清, 顾韦农.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 (6) :20-23.
[3]许声宏.社会需求与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教育实习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12) :57-60.
[4]徐开春, 刘丙权, 江志强.关于体育院系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 :43-45.
[5]金健秋, 车保仁, 于军.体育系教育实习改革的研究[J].体育学刊, 2000, (4) :68-71.
[6]余纯璐.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模式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报, 2002, (11) :19-21.
[7]陈家起, 杨祖辉.体育教育实习的“多元化”[J].体育学刊, 2001, (11) .
[8]李树怡, 孙敬, 朱越彤, 李秀华, 苏连勇.体育教育实习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8) :54-57.
[9]高等学校教材编写组.体育教育实习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295-298.
[10]张弛.体育专业教育实习之我见[J].中国学校体育, 1999 (4) :67.
优化教育资源幼儿教育 篇5
----三岔河镇雪华中心学校“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5周年”宣传典型材料
重点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促进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本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鼓励学校办出特色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学校近几年来一直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建森林校园、洁净校园的育人环境建设目标而不懈努力。
凤庆县三岔河镇雪华完小创建于1912年3月,学校座落于凤庆县三岔河镇大雪山脚下的雪华村而得名,距县城81公里,1969年9月起曾经增办过有16届毕业生的附设初中班,后于1986年9月并入三岔河中学。从解放到现在一直是(学区)中心完小所在地。建校100多年来,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管理,办学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雪华村乃至三岔河镇培养了大批人才。学校现占地693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绿化美 1 化面积1445.5平方米。2015学年在校学生174人,其中一至六年级6个教学班共计134人,学前教育2个教学班总计40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促进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近年来,我中心学校在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中,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建森林校园、洁净校园,进一步建构“建境为人,适境而生”的育人环境。
一、努力创建森林校园,注重学校环境育人功能。
学校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具有自然生成和人工印记的学校自然教育环境,既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学校的使命。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坚持“多留遗产、少留遗憾”的校园建设价值取向,认真谋划、规划、策划、计划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学校教育功能、空间和谐功能和立面审美功能的需求。匠心独运的校园绿化和美化,使学生一进入校园就有愉悦的心情。教学楼前茂盛的灌木增添了学校的绿意,更使学生凝智清神;淡淡的缅桂花香味伴随着浓浓的书香洋溢着整个校园,胜似神邸眷府;紫 2 薇花屈曲光滑的枝干、红白相和的花朵孕育独树一帜的人才;常绿灌木启迪莘莘学子在求学道路中永不止步。新培植的红豆杉、黄花梨等小树在古榕树、松柏树和紫薇花等树木的映衬下为校园增添了一片片绿景,更让我们看到了学校环境育人的明天。古树、乔木和草坪成为雪华完小创建森林校园,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开创特色校园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
二、打造洁净校园,向社会展示学校清秀面孔。
一尘不染的水泥地面,分类处理的垃圾池是打造洁净校园的保障,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是学校洁净校园建设的成果。学校整体干净整洁,墙壁上无乱涂乱画,校园内无乱堆乱放现象,卫生死角得到了彻底根治。教室内桌椅等物品摆放整齐,地面干净,墙壁平整、无刻画。学校建立了“不洁即扫”制度。经过创建活动,各室窗明几净,电灯、门框、窗台上无灰尘,地面干净,物品摆放美观齐整,表面无灰尘,宿舍通风条件好,无异味,床单、被褥干净,生活用品摆放整齐,厕所地面无蛆虫,小便池畅通,粪便做到了定时冲洗,墙壁无乱涂乱画现象,并做到保洁。食堂米面、蔬菜储藏科学卫生,炊具能及时清洗,炊事员个人卫生良好。教室氛围布置放手发动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各表册、专栏等布置张贴做到了美观、实用,富有教育功能的同时,实现了一班一品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体现以制度约束人、警示人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学年开始,学校在大门口安装了教师身份公开栏、少先队礼仪警示栏、教研成果展示栏、校风校训栏等,让师生一进校园就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氛围。门口的“你已进入无烟学校”更彰显出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我们要从点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醒目处的校务公开栏、财务公开栏,提现了学校的民主管理;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安全知识宣传栏,营造人人参与安全知识学习的氛围,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珍爱生命,在潜移默化中育人。“团结、务实、求真、探索……”大字标语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理念,让师生时刻不忘我们的追求。每个班级的班级简介时刻提醒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自身肩负的使命、责任、义务与目标。
四、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引领时代不断进步的神圣事业。
浅析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篇6
教育资源的配置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高低,教育教学效率大小的关键所在。
一、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的重要意义
细细归纳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可以丰富教学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获取教育资源的途径也就越来越多。教师可以通过电脑网络来获取大量的教育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摆脱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极大地开阔了教师与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见闻与感受不再局限于日常生活之中。
2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有了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其制作一些动态课件,以此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乐于学习,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可以降低教育教学难度。从教以来,曾遇到过很多教学难题。如教学《长城》一课时,由于农村的孩子几乎没有亲眼见过长城那雄伟的气势,也很难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修建长城所付出的艰辛。教学圆的面积时,我也利用网络收集到了一些推导公式的演示课件,展示给学生后,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可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些优越的教育资源属于新事物,符合社会发展的特点,顺应时代的潮流,广大教师也非常乐意去接受、去尝试、去探索。比如,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思想,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科学的教学设备与器材、舒适的教学环境等等。这些都是梦寐以求的,如果这些教育资源能得以优化配置,那么,教师就再不会因找不到工作方法而困惑,再不会为教学设备落后而遗憾,更不会因为教学环境的恶劣而遭其它行业人事的冷眼了。与之相反,教师的工作热情便会高涨,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强,从而更加乐于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二、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优化的程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资源的总量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远程网络教育,力求做到教育资源共享,为农村小学配置了电脑。但是每个学校配置的电脑数量太有限,不能满足教学班的需求,学生们只能轮流来分享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不同年级或班级的学生不能根据需求随时随地享用远程教育资源,也给教师的备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大大降低了教育教学的效率。
2教育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就小学而言教育教学资源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区域的差别。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教育资源的配置都很不均衡。无论从师资力量的配备,还是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方面。大城市要比小城市优越得多,乡村比城镇也落后很多。
三、优化教育教学教学资源配置的方法
针对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加大投入力度。教育是强国之本,基础教育不强,何谈少年强,少年不强国何强。所以要强国首先要强教育,要强教育,就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2均衡配置教育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占教育事业主要部分的农村教育还没有跟上这个步伐。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只有农村教育发展了,整个国家才能真正发展起来。比如对边远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的教师加以培训配备专业人才,以此来确保教育质量,改建那里破烂不堪的校舍。为师生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提高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地区的教师的待遇,让教师不用为满足物质生活需求而耗费精力,从而能全身心投入教育。
3做好优化配置计划,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预先做好计划,而不能盲目实行。那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也是同样的道理。教育教学资源配置要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需要多长时间内完成,先从哪方面入手,这些问题必须做一个详细周密的配置计划。同时,根据这一计划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确保配置工作扎实、稳定的推进。
优化教育资源幼儿教育 篇7
关键词:优化,教育分流,高中教育,良性发展
一、高中教育现状简析
1. 高考成为扭曲整个基础教育的指挥棒
我们无可否认普高中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种考试评价制度成了扭曲基础教育的指挥棒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违背了基础教育是提倡素质化教育的宗旨。当前基础教育的每个阶段的的学生无不为了今后的高考而努力奋斗着。在这样的考试制度下, 学生一味最求高分忽视了自身的动手创造能力和其他潜能。
2. 高中教育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
我国的高中教育还是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下。最为突出的就是高中教育。学生的一切都是为了考试。在高中阶段, 考试便是学生的家常便饭, 考试变得功利化, 过分强调分数的价值。考试的内容教材化, 什么东西都以教材为中心, 导致了教师教授的内容死板, 学生上课只知道记笔记和被笔记, 而不能真正利用知识。考试题型千篇一律, 换汤不换药, 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的机器, 不利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3. 普通高中“门庭若市”与中等职业类学校“门可罗雀”
从每年的高考大军的人数就可以看出, 到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而由于人们思想观念是影响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是终结教育没有多大的出路, 都不是很愿意去此类学校上学。
二、高中教育分流的现况分析
高中教育的分流是一种一考试制度为分流器的模式。在这样一种分流模式下, 学生的分流是一种被动的。这样的分流模式体现出高中教育中的不公平之处。在分流的起点上, 分流的过程显得不公平, 在分流的结果上出现很大的偏差。
1. 分流起点不公平
从学生的差异化来看, 每一个学生的智力上、家庭背景、性格等多方面因素都或多或少存在差异。那么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会表现不一样, 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生学习差, 有的文科学得好, 有的理科学得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在学习上容易获得更多的资源。性格不同的学生兴趣爱好有差异, 有时候体现在偏科程度上和偏向科目上。
2. 分流过程不公平
分流的过程主要是在于考试。高中阶段的学生最不缺少的事情就是考试。各种考试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思想负担、生活负担。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可以按考试成绩的高低来选择座位。每位学生都必须通过毕业会考才可以毕业, 只有毕业会考通过才可以参加高考报名。考试能够说明学生的什么?成绩高低可以表示学生的素质高低吗?能够代表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吗?能够通过分数高低来确定学生今后的岗位和职位吗?
3. 分流结果与学生期望之间偏差大
按照现在的分流模式, 出现的结果会是怎么样呢?最后学生的出路和自己期望的会不一致。如有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强, 自己也希望在技术、技能上有所发展, 但是学校没有提供那样的条件和机会给他, 从而他选择了另外的不是自己擅长和喜欢的出路。相同的问题也出现在很大一部分学生身上。这也是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之间的偏差问题。
三、优化高中教育教育分流
优化教育分流的关键在于优化教育分流的要素。从优化教育分流三大要素上来解决高中教育入学分流和高中教育后分流问题, 从而促进高中教育长足发展。
(一) 高中教育阶段流入与流出双优化
1. 高中教育入学分流需要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目前的普通高中学校的发展情况远比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情况好。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远比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多。这一现象表明教育分流还存在欠妥之处。针对这一现象, 需要通过优化教育分流中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相关规定。这就需要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大力支持。比如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上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有所增加;在扩充中等职业教育的优秀师资力量。通过政策上和法律上的支持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消除人们对中等教育的偏见, 让更多更适合在职业教育上发展的学生进入。
我国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现阶段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事业正在进行当中, 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的可能得以实现。初中毕业生进入何种类型高中阶段学校学习, 第一要从自身方面来看, 第二就是教育分流的作用。让合适的学生进入合适的地方学习是教育分流的根本任务。如何把初中毕业生归类进行分流是关键的问题。目前, 考试是教育分流的工具, 不仅是现在, 从我国古时候的科举考试就已经把考试定为选拔人才的工具了, 但是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的不是会考试人而是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制度需要转变。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确定初中毕业生的分流去向。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是单一判定学生质量的标准, 增加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评价来评定学生, 不仅有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还要有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等。这样更能全面分析和判别学生更适合普通高中教育还是职业教育, 从而进行合适分流。
2. 高中教育后分流需要优化
首先是从优化高中阶段毕业生的升学制度上来进行。现行的高考制度之所以对高中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甚至导致高中基础教育方向的偏离, 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高考制度本身的不完善。那么, 怎样进一步优化现行的高考制度, 使其既能保证为高校选拔优质生源, 又能促进高中的基础教育, 使之不偏离自己的教育目标呢?第一, 高考实施社会化。高考社会化一方面可以逐步消减学校办学一味追求升学率;另一方面可以是高中教育后分流自主化, 免去一考定终身的情况;此外,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同样可以通过高考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第二, 高考科目设置要全面。高考科目设置既要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高考不一定都是书面的答题形式, 对于职业类的学生更应该增加实际操作形式的试题, 让所有的高中阶段学生都有通过高考升学的机会。第三, 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高校自主招生可以招收更多更合适的学生进入到高校学习, 同时高校在自主招生的时候可以通过面试和复试的形式来选择合适的学生。第四, 进一步保证考试和录取的公平性。这一点对于每一个高中阶段毕业生尤为重要, 避免了有学生通过金钱和权力的手段来进入高校系统。
再则是从优化毕业生就业制度上来进行。高中阶段毕业生的分流, 要么是升学, 要么就是进入劳动市场。不想和不能升学的
幽默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徐超娥 (涟水一中江苏涟水县223400)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幽默的语言修养, 能使课堂生花, 教学增色。学生阵阵发自肺腑的会心的笑, 深深地表示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但事实上我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真正能做到幽默的或者说具有实际意义的幽默的并不多。所以这也是很多学生认为语文课很枯燥, 天天不是背书就是写作文的原因所在。因此可见, 课堂的幽默感是我们上好一堂语文课的重要砝码。细细分析幽默的教学语言艺术的这种魅力,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语言中的幽默, 既表现了师者的博学机智, 举重若轻, 又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了一种鼓励, 拉近了师生关系, 提高了教学效果。
高中现代散文阅读中有一篇文章叫《葡萄月令》, 这是一篇说明文, 很多东西城市的学生没有见过, 少不了作比喻打比方等。比如请一个学生朗读:“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浇了水, 不大一会儿, 它就从根直吸到梢, 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 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当听到喝水时, 老师做一连串夸张化喝水的动作, 等到“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老师歪着头, 做流口水的动作……这些幽默的身体语言无疑会给你的课堂气氛调节到最佳状态, 学生会对这些内容牢牢地记在心里。学生在上课其实更是在享受, 享受课文的美感, 更享受老师的情感。
二、开启学生的智慧
课堂上应该有笑声, 笑声来自教师的幽默。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同时有幽默的才华。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一次, 学生抄袭作文, 这个老师教育他们说了这样一段话:“人们不是说, 天底下绝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吗, 可这一次我们班却出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批改作业时, 我发现了不少人的面孔一模一样, 比如, 这个嘴角往下歪, 那个嘴角也往下歪。孪生姐妹也没有像到这种程度呀, 请你们帮我解答这个问题。”学生大笑说:“抄。”这样简单地创造了幽默的效果, 使学生心智顿开, 对所传授的知识记忆犹新。
三、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学习, 比之以苦闷的心情或惶恐的心情参与学习, 效果更好。这是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了的结论。17世纪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学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全部得到最大的快乐。”要达到这种境界, 妙趣横生、轻松活泼的幽默语言, 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教学中, 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障
毕业生的出路只有就业。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没有一技之长是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所以在制定高中阶段毕业生就业制度上要合理, 不仅是普通高中的学生能够就业, 同时也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出路。
四、结语
高中教育的良性发展和长远发展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的, 关键是能够得到国家和人们的大力支持。同样高中教育分流也离不开国家和人们的支持。高中阶段教育的双重任务的完成时需要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共同努力。
碍”, 如学生打瞌睡, 出洋相等, 这时教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化解一下, 便可消除紧张气氛从而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某教师在上课时发现一位学生在睡觉, 她没有训斥他, 而是走到他身边, 对着全班说:“我发现我们班的一个同学还真是幽默, 我讲对的时候他点头了, 我讲错了的时候他还在点头, 把老师都弄得云里雾里。”同学们一样会哈哈大笑。在教师的感召下学生沉浸在教师生动的讲授之中, 课堂上洋溢着活泼的气氛。生活需要一点幽默, 语文课应该充满欢声笑语。有时教师和学生开怀大笑, 笑得那么开心, 笑得那么痛快, 这难道不是一种人生的幸福吗?
四、融洽师生关系
幽默的教学语言具有和善性, 可以使师生关系和谐, 有利于促进师生合作, 教学相长。这是因为幽默的语词比较委婉柔和, 轻松自然, 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 使教师显得和蔼可亲, 平易近人;使学生去掉拘谨、畏惧, 缓解紧张。实践证明, 只有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 学生的智慧花朵才能开放, 教学效果才会提高。1999年5月份, 浙江省乐成镇公立寄宿学校向全国招聘语文特级教师而开的选拔课上, 一位老师针对当时学生的情绪比较紧张, 神情十分拘谨的情况, 讲了以下一段开场白:“同学们, 都说温州的孩子肯动脑筋, 智力水平高, 下面, 我出一个谜语, 看大家能否猜得着。谜语是:“‘有’字靠边站, 耳朵立一边, ‘走’字挤中间, 此字意顺从—打一字。”学生拘谨之态顿消, 开始活跃起来。有几个学生说:“猜出来了, 是‘随’字。”老师说:“是呀, 大家都很聪明, 谜底就是这个字。‘随缘’‘随和’的‘随’字。我们今天能在一起上课是种缘分, 就让我们随缘吧, 彼此之间不要有那么一种生疏感, 随和些、轻松些。”师生关系一下子变得亲近了, 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整堂课双边活动开展得很热烈, 得到了每位听课者的好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中, 幽默更是不可缺少的品质。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 可以使讲课变得风趣诙谐, 睿智高雅, 别具艺术魅力, 并因此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能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地学习。当然, 要达到上课时妙语连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之余及时给自己充电, 带着热情和责任感博览群书;教学之余找一找孩子般的愉悦感受, 要对这个世界重新审视, 一定会发现幽默其实也很简单。然后用我们这些简单的教学方式赢得教育的成功不是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其龙, 张德伟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06
[2]徐庆豫, 卢乃桂教育分流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06
[3]马健生比较基础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11
优化数学教育的途径 篇8
二是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的每一次教学应该说都是有“效”的, 有的是“少慢差费”的低效, 有的是“多快好省”的高效。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就是教师的教学效果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 不管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 都要达到最大值。
三是教学策略的最佳化。教学策略有优劣之分, 有上、中、下之说。因此, 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 要尝试设计多种策略供选择和比较, 以备上课时灵活运用。同时要具备反思意识, 经常反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优效的”、“有没有比这更好的教学方法”。
优化教育资源幼儿教育 篇9
一、利用报纸、杂志等资源进行德育教学
报纸和杂志所包含的内容都是最新的时事政治和民生建设, 宏观上到国家政治, 微观上到百姓生活, 都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高校德育学科具备实践性、实效性, 所以教师平时必须关注社会动态、百姓生活, 能够收集有利于教学的信息和资料, 能够让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 这需要教师在课后做大量的准备。如果能有大量丰富的德育课程资源运用到教学, 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视角学习知识,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 而是涉及到各个领域、知识学习领域较全面, 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感受到新鲜感,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关心社会生活的习惯, 对德育课程充满兴趣。
二、利用影视文艺资源进行德育教学
目前, 一些影视文艺作品也是高校德育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影视文艺课程资源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科教片、小品、歌曲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德育课程资源, 这些资源的内容形式丰富多彩, 领域涵盖量广,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影视文艺作品, 在高校德育课堂上播放影视资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学习的思维, 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进行学习, 影视作品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兴趣爱好较近, 是学生平常生活中较熟悉的事物, 如果让它融入到高职院校德育教学中能够对教学起到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 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兴趣范围, 提高其对影视文艺作品的鉴赏水平。教师可以选用一些经典的作品用于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 提高其爱国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思想情操, 融入个性化的教学。如一些经历千锤百炼的优秀影片蕴含着高超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合理利用这些作品特有的优势辅助教学, 无疑是对课程资源的有益补充。
三、利用现代网络资源进行德育教学
网络资源主要是指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校内外资源。网络课程资源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 有很大的拓展的空间, 而且使用非常的方便, 这些是传统教学中所不具备的, 网络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网络的广泛使用对高校德育教学来说是很好的一个资源渠道, 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和自己教学有关的资料, 网络上的信息都是很多元的, 不但包括文字资料, 还有图片和视频相结合, 下载后可以在课件中展现出来, 这样的德育课程资源不但图文并茂, 还有详细的解说介绍, 让学生感觉不枯燥,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其学习兴趣, 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还可以针对教学建设一些德育教学的相关网站, 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 建立和学生的网络交流平台, 了解学生对网站的反馈信息, 随时改进网站的建设。
在德育系列课程中有必要开设网络道德教育专题, 进一步介绍网络使用规范及应遵守的道德准则, 加强对相关法律规定的学习。在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结合具体案例, 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在现实环境中主动思考虚拟环境中引发的道德问题。考虑到不同教师的网络操作水平、网络行为偏好和对网络生活的理解均有差异, 当教师不能以一个成熟网络成员的身份出现时, 说教性难免将高于引导性, 对于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来说, 教学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 补充性地开设课程的公共网络教学平台, 通过同课程师生的同时参与, 结合网络通讯载体的使用, 既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教学效果, 也能够直接发挥教师网络道德行为的示范作用, 实现教学的互补。
四、利用寓言和典故资源进行德育教学
寓言和典故也是很好的高校德育课程资源。高职院校德育课的很多内容比较抽象难懂, 教师难教, 不知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学生难学, 不知道所学是何物?这些就需要教师借助一些寓言或典故来解释所学内容, 寓言故事形象生动, 而且富有很想的趣味性, 能把高深的道理诊释的简单易懂, 让人能容易明白所讲授的道理, 在娱乐的过程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这些寓言故事所起到的作用是一般的教学方式所达不到的, 它所表达的深刻道理可以用很形象的故事来逢释, 让人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情况下明白深刻道理。
比如, 中国近代史上彪炳千古的民族英雄关天培, 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气节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好素材。讲故事时要使学生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 利用语言神态带感情, 使学生每遇激愤、扼腕冲发, 壮烈处可歌可泣, 深沉处再思再叹, 欢悦处抚掌称快。通过栩栩如生的讲故事, 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与民族利益高于自身利益的精神。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力, 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讲述故事, 讲述他们所理解的物和事件, 从身历其境的故事中进行道德教育。
五、结语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运用。德育教学是一种具有复杂性的活动, 一线的教师, 在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时, 就要具体分析教的实际情况, 以确定最为适当可行的教学策略以及运用合适的德育教学资源, 而在选教学方法时, 要认真考虑教法的适用性问题, 尤其方法是否适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以及教师的教。总之教师根据自己的特色, 结合实际的教育资源, 发挥出教法的功能, 取得良好的教学教育效果。
摘要:长期以来, 我国高职院校德育的课程资源都是以教科书为主, 课程资源结构单一。对此, 我们应该积极的整合多种德育教学资源, 对传统的高职院校德育课程进行优化, 进一步提高高校德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资源整合
参考文献
[1]李玉堂, 王莎.高校增强德育实效性的课程改革与实施方略[J].当代教育论坛 (学科教育研究) , 2007, (7) .
[2]叶通贤, 周鸿.高校隐性德育课程建设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学科教育研究) , 2008, (10) .
[3]亓凤琴, 李英.高校德育课程问题与德育实效性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 2008, (1) .
[4]陈少康.新课程教学德育渗透的内容与原则[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5, (5) .
[5]黄涛.高校潜在德育课程浅议[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
优化教育资源幼儿教育 篇10
一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 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在校的大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都曾经受到过正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这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多是从课堂上老师的教授中获得的, 并且为各种考试所迫, 背得滚瓜烂熟, 但是真正理解和接受的并不多。特别是当他们听到、看到社会上的阴暗面和身边发生的不正常现象与课堂上教师所教的内容之间存在着如此大的差距时, 自然会产生受骗上当的心理。进入大学后, 这种心理自然会逐步发展成为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厌倦和反感情绪。因此尽管我们开设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课, 总体上增加了思想教育的教学时数, 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 从多方面进行教育管理, 结果只是“管住了人, 管不住心”。学生的状态经常是人坐在课堂里, 思想却一直在神游。看专业书籍的、看小说的、打盹的大有人在。教师偶然发现有瞪大双眼盯着黑板的学生, 从他们脸上看到的却多是茫然和疑惑, 很难找到渴求知识的目光或心悦诚服的微笑。尽管我们的教师、政工干部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 认真备课, 在课堂上大汗淋漓、充满激情地讲授, 却时时感到很难在心灵上与学生沟通。得到的只是在征求意见时, 学生或许是出于感激, 或许是出于迎合, 或许是出于无奈而表示的“赞许”和考试答卷上千篇一律的“正确答案”。长此下去,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非但没有加强, 反而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境地。上学期我们在对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中了解到:“学生有冷漠政治的趋向, 对思想理论学习不感兴趣, 应付了事。”有的学生没有入党的想法。班团活动娱乐性内容居多, 思想性、政治性的内容很少。学生们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上由重精神追求转为重物质追求, 轻理想、重实惠;轻事业、重金钱。在道德观念上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屑一顾, 甚至道德水准滑坡。面对学生的思想现状, 我们不禁要问, 在中小学教育的基础上, 我们一直在抓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为什么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呢?究其原因, 除教育的内容拘泥于书本, 理论的东西太多, 接触实际太少以外, 在教育方式上形式主义的东西也太多了, 只注重形式而轻视教育效果。如平时我们多采用的报告、讲座、辅导等方法, 在这些教育活动中始终是教育者在讲大道理、大原则, 而没有注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只有教的一方在执着地灌输, 而学生则处于被社会上种种不正之风所笼罩的消极状态, 结果必然会出现“采取观望、置身事外”的态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 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对于高校培养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大学毕业生、研究生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更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新时期的青年, 他们既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坚,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因此我们必须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将教育技术应用于思想道德教育, 作为改进思想教育方式的重要措施之一已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和改善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效果。一要适应形势的发展, 二要分别不同对象采取多种形式, 分层次地进行有效地宣传教育。现在广播电视影响很大, 我们必须把它牢牢掌握在手里, 把它办好。”
教育技术是指根据教育理论, 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 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达到教育效果最优化的教育活动。德育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思想道德建设与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已经逐渐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和独特的作用, 是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
有人说:“青年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不满足于在抽象的理性王国里漫游, 一旦离开理性的王国, 他们需要一点带感性色彩的东西, 获得心灵的慰藉, 求得心态的平衡”。而德育教育技术恰好能适应青年的这一特点, 通过声像教材使思想教育中必须贯穿而又不易把握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容尽可能通过具体的、生动的、直观的形象体现出来, 集思想性与知识性、教育性与趣味性为一体,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通过多种感官同时进入大脑, 以达到加深领会、事半功倍的目的。
近年来, 许多高校对德育教育技术都予以高度重视。自编、自导、自拍了许多德育电教片。如《世纪行》《让历史告诉未来》《迎接挑战》《奋斗者的足迹》等, 深受学生们欢迎。特别是在西安交大, 在党委的领导下, 德育教育技术工作已初步实现了内容系列教育, 在革命传统教育、人生观教育、行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美观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等八个方面实现了内容系列化。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区分不同层次拍摄和播放教育电教片, 在陕西高校德育电教现场会上受到了全省三十多所高校领导及同行的高度评价, 在全国高校教学优秀成果表彰会上被国家教委授予特别奖。我校的广大师生和政工干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 也开始认识和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发挥德育教育技术的作用。采用课堂教授和播放思想教育专题片相结合, 辅导讲座与看录像、听录音相结合的形式。反馈信息告诉我们, 大多数学生喜欢这种视觉新、感受深、喜闻乐见、新颖独特的教育形式。通过观后讨论, 纵横历史, 谈论古今, 透视美丑, 谈论人生, 评说社会, 塑造自我, 帮助学生认识人生的真谛, 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三充分发挥德育教育技术的作用, 为培养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德育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 加强和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培养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方面显示出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对德育教育技术作用的发挥能达到提高教育效果、培养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目标呢?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充分发挥德育教育技术作用、提高思想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 在
如何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我们缺乏研究, 对作为现代化教育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教育技术缺乏必要的重视, 这些势必影响教育技术作用的发挥。因此, 我们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有关领导同志都应该提高对德育教育技术工作的认识, 只有把这项工作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上来认识, 才能重视德育教育技术工作。因此充分认识好德育教育技术工作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技术的问题, 而是一个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是一个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问题, 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首先要把握好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始终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其次, 要把德育教育技术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西安交大的经验告诉我们, 要抓德育教育技术工作, 必须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学校成立了由校学工部、宣传部、校工会、团委、教育技术中心等单位的负责人组成的机构, 还成立了德育室, 配备了从事德育教育技术的专职人员, 其中有专职编导四人, 摄像三人, 灯光、制片各一人。强有力的德育教育技术队伍才能保证德育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再次, 要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 以保证德育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
2提高德育教育技术人员的素质是充分发挥德育教育技术作用、提高教育效率的组织保证。德育
教育技术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 除专职从事德育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以外, 高校的政工干部理所当然要成为兼职的德育教育技术工作者。要保证德育教育技术的质量, 必须从提高专、兼职德育教育技术工作者的素质入手。首先, 德育教育技术工作者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 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对德育教育技术工作有明确的认识, 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德育教育技术工作中发挥出积极性、创造性, 使德育教育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其次, 德育教育技术工作者还应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的专、兼职德育教育技术工作者除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外, 还应当研究和掌握教育技术规律, 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技术的结合点, 才能真正发挥德育教育技术的作用。不能只停留在购买、复制现有的德育电教片, 只掌握简单的播放技术水平上, 而应当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结合学生实际, 编制出高质量的德育电教片。
为了提高德育教育技术工作者的素质, 除政治理论与知识的学习提高外, 还要多实践, 只有深入到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繁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去, 从中吸取政治营养, 挖掘和提炼素材, 进行加工制作, 才能制作出政治观点鲜明、艺术感染力强的德育电教片。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对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增加了难度, 同时也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来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教育效果, 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们每一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优化教育资源幼儿教育 篇11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 生活化 教学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不仅要习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分析、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贯彻生活教育理念不仅有理论意义,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将学生学习内容与社会发展状况及不断发展的科技联系在一起,对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进行培养。我国生活化教学并不缺乏理论基础,并且现实生活中各个高校已经开始对这一理念进行实践,然而探索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注重生活化教学不能与课堂教材联系,生活化教学不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我们既要注重课堂教学,又要运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一、关于生活化教学
1.教育和生活的关系
教育和生活密不可分,学校提供教学目的,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对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生活负责。教导学生怎样学会生活。人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意思,好的环境会促进学生成长,而坏的环境则会影响学生,使学生堕落。因此,教育和生活不能分开。教育即生活,学生的学习并不能脱离生活只进行课本的学习,而要努力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提高学生处理信息、交流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传统教师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把我国教育变成了灌输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要教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授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处于主导地位,而是把学生本身、学生的学习和对生活的感悟放在主体地位。更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要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部分包括教师、学习计划、教学结构等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教学水平。
二、高中政治课堂与生活化教学相结合
1.高中政治课堂与生活化教学结合的含义
不同研究学者研究角度不同,得出的认识各不相同。有学者认为,所谓生活化教学即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增进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了解,以及处理好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综合各个有关学者的观点,生活化教学即把高中生作为学校和学习的主体,使学生了解和接触社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对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2.高中政治课堂与生活化教学结合的意义
高中政治课堂与生活化教学相结合,以利于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实践能力、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除了书面成绩以外的综合成绩提高和个人素质全面发展,对于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生活化教学这一教育方式对任课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有利于教师传统教育思想的转变,更适应社会教育发展的大潮流,同时通过对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等的实施和制定,使教师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有利于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提高,是对课程改革战略的深度落实,有利于使我国政治教学更加富有活力,走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本质上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3.高中政治课堂与生活化教学结合的实施策略
要将这一策略贯彻落到实处,而不只是口头效应,要引导学生进入社会亲近自然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习的内容真正来源生活,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能力。同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高于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其中精华进行总结,学习其中的经验为以后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打下基础。做到不耽误政治知识的学习,将要学习的政治知识同生活实践相结合,既不忽视生活教学,又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从而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要进行改变,由原来只注重书面成绩变为对学生各项综合素质进行考核,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实行生活化教学和提高生活化教学水平是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尽管我国生活化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与高中政治课堂的结合越来越完善,但是,如果想要做到尽善尽美,那么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现阶段,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课程化改革虽然不断改进,但是生活化教学方面,却没有进行一定的规定和要求,不够重视这一问题,不能面对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解决措施不是很有效。我们仍然需要在生活化教学路上努力摸索前进,提高我国政治教学水平和提高我国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施慧.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封力菀.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邓伽.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生活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8.
[4]季祥国.践行生活教育理念,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J].华人时刊(校长),2015,06:44.
优化教育资源幼儿教育 篇12
1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及利用中的不合理现状
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直接决定于高等学校教育资源配置。长期以来各高校在财政拨款投入的机制下生存和发展, 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日益显露。从目前全国高校教育资源利用现状来看, 总的来说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 一是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二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1 教育资源总投入不足
近年来, 国家加大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视, 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 教育支出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校的办学条件, 但总体来说, 高校的教育发展仍然较为滞后, 目前的教育投入不能很好的满足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首先, 总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近日统计的关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投入数额和比例来看,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投资金额为16367.21元, 虽然比上年的13877.53元增长了17.94%, 但仍然不能满足目前高等学校教育需求。2012年, 用于全国高等教育的投资虽然达到了4%的追求目标, 但这与目前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所需要的教育资源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同时这与世界主要国家 (美国、英国) 也仍有较大差距, 总的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其次, 高等教育学校任职教师数量也存在不足现象, 我国目前高校教师与学生之比大约为在1:18, 这和发达国家间还有着明显的差距, 教师总量不足, 学生多教师少, 教师数量紧缺, 这也间接的对教学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2 高校教育资源利用不合理, 利用率偏低
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资源上, 一方面存在着教育投入不足问题;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教育资源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 利用率不高, 这对教育来说无疑是双重打击。但事实上, 目前确实存在着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如:某些高校为了扩大招生, 盲目追求表面上的硬件优势, 扩大学校面积, 学校总人数并不多, 但还要分校区进行教学, 这样就使得某些教育资源重复建设, 资源利用不合理。同时, 如校园监控、摄像头、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等, 有配置, 但没有充分的利用, 只是在考试或者其他情况下才加以利用, 利用率较低, 存在闲置现象。
2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原因
2.1 片面追求硬件设施, 盲目购置
某些高校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实际因素, 只片面追求学校规模, 盲目、重复购置大量的仪器设施、图书资料等教育资源, 有的仪器实验设备长期闲置, 而其它教学科研项目需要使用时却用不上, 使得设备投资不断增加, 使用效率却不断减少, 设备使用效率不高。一方面购进大量的仪器设备, 而另一方面却有相同数量的仪器设备空闲或利用率低下, 有的甚至提前报废, 造成资源的隐形浪费。据调查, 目前全国高校闲置资产和低效使用资产约占高校总资产的20%, 尤其是对公用设备, 如计算机等电子设备长期占用却不使用, 形成资产闲置。
2.2 不切实际的扩招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
随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一些学校在没有充分考虑自身办学条件的情况下盲目跟风, 造成了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同时, 由于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增大, 教育资源的规模不足与利用不合理严重阻碍了高校教育的向前发展。
2.3 管理方式不合理, 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 许多高校存在高等教育资源管理方式不合理, 管理体制不完善的情况。据了解, 我国目前很多大学财力等资源的分配权力往往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 无论是经费分配, 还是各种政策的制定都由行政部门决定, 行政权力在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这使得管理性资源在高校教育资源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科研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管理的不合理, 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造成教育资源的低效利用。
3 如何优化高校教育资源的建议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随着我国各高校条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我国各高校不断扩招, 高等学校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有限的高校教育资源, 优化高等学校教育成为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新的历史时期, 给高校教育的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机遇, 高校必须立足现在, 规划未来, 抓主机遇, 抢占时机,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源利用率。
高校教育的投入必然换得产出, 面对有限的教育投入, 必须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 努力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力求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培养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以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以有限的投入换得高额的产出。那么该如何实现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获得高额的产出, 下面作者将提出自身的一些建议:
3.1 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改进管理机制
在高校建设中, 人力资源是高校办学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学校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时, 学校要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思路, 确定“培养-引进”模式, 以全面提高学校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为目标, 优化师资构成结构, 调动教师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积极改进管理机制, 制定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教学骨干。加大人事制度改革, 加快建设校办企业改革进程, 扭转高校以往普遍存在的人员超标问题, 优化资源配置, 加大对教学科研的投入力度。
3.2 加强高校资源管理, 实现资源共享
在高校中, 教室、实验室、科研仪器等都是学校从事科研项目研究和课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加强高校资源管理, 合理配置资源, 按照物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 改变传统的部门所有制,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资源利用率。对高校而言, 固定资源与共享资源都是都是学校进行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 要充分发挥其潜能, 在保证日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 可以与周边高校建立合作机制, 共享、实验室、机房、图书馆等教育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3 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 服务当地的经济, 促进社会的发展
目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相当紧张, 那么高校就要争取利用更多的机会去拓展教育经费的来源。把高校科研课题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 大力支持师生开展与社会发展问题相关的应用社会科学的研究, 为当地政府出谋划策, 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服务, 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革新, 使高等院校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 并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或其他资源上的支持, 充分利用当地政企提供的相关资源, 实现校企合作, 争取合理的资源支持。
4 结束语
总之,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高等学校不仅面临着教育资源总投入不足的难题, 也面临着高等教育资源缺乏、利用不合理等一系列现象, 因此必须提高办学效益, 不断的优化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 努力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使高校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增加教育产出, 力求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培养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以有限地投入换得高额的产出, 促进高校合理健康的发展, 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全面发展, 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高校教育的普及也对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与利用不合理等矛盾日益突显, 我们必须着手解决教育资源利用不合理问题,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升办学质量, 让学生共享高等学校这一公共教育资源, 更好地享受现代教育的成果, 促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教育发展,资源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林飞, 李勤.江西省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策略与高校教育资源的有效结合利用[J].音乐时空, 2013 (10) .
[2]别芳.关于提高高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2) .
[3]张利娟.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与提高教学质量研究[J].电子制作, 2014 (3) .
【优化教育资源幼儿教育】推荐阅读:
教育信息优化11-24
优化教育管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07-19
电子白板优化幼儿教育09-08
学生优化教育价值观11-19
优化高中后教育分流促高中教育良性发展08-29
民政局优化教育改制工作措施09-10
巴班斯基:《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06-07
优化课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论文10-04
杨玲: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05-20
架构远教资源平台优化教育教学实践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