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实训

2024-12-27

创新型实训(精选12篇)

创新型实训 篇1

如何上好电工实训课,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中等职业中专学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老师,我感概万分:

中职学生的现状大家都比较清楚,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于一些家长来说,把学生送到学校来不是来上学而是当托儿所,家长没有目标,学生当然也就没有了动力。也有个别学生是为了某专业而来但学习方法不对,往往事倍功半,学习效率很低,学习不得要领,总想进行动手操作,但实际操作起来又暴露出很多问题,如缺乏自信、 做作业应付了事,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学习毅力,一遇到学习困难就“缴械投降”,而不惜把时间用到玩手机、看小说、打游戏、谈恋爱上面。针对这些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指导他们明确的学习方向,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和手段,鼓励他们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激发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火花。有针对性的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已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鉴于这些情况,如何才能上好电工实训课呢?我沉思良久,自觉才疏学浅不敢多言。但为了学生,为了家长,也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又不能不说。我们是一所县级职业中专学校、国家级,有二十多年的办学经验,经过多年的不断投入,电工实训室已经初具规模,基本上可以满足我校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但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电工电子技术理论与实训都是我一人带。这让我早早就体会到了“双师型”老师的待遇,既教实训又教理论又管理实训室,在这一片小小的天地之中,自己可以 “为所欲为”,没有交流者,没有沟通者,我很寂寞,一直是一名孤独的行者,默默前行。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课程的压力,在这儿更多的可以体现“教无定法”,可以更多的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去突破。

经常说要因材施教,我认为在职业教育中更是如此。职业教育不能一锅端,要区分对待,有些同学要让“学会”,有些同学要让“跟上”,有些同学“管住”即可。想让所有同学都学会也需最后只能是竹蓝打水一场空,什么收获也没有。有时我在想与其说我们是在教学不如说我们是在 “挽留”,再多学点吧,再多学点吧,我可爱的同学们。

传统的实训是分组进行,学生一哄而上,既浪费资源、效果有不理想,一部分喜欢操作、喜欢学习的同学也被不良实训氛围带坏,同时实训课的管理也是一个大问题,一方面学生包怨实训课时太少,另一方面对实训课又不珍惜,不让他上、想上, 让他们上又不好好上,针对这一情况,我建立了竞争上实训课的机制:先布置任务,然后完成理论学习,通过简单理论测试的同学进入实训,同时让先学的同学带领后学学生实训,如此反复、分批实训。这样做有好处出有缺点。好处不言而喻,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可以提高实训效率,让一部分学生学会学精。但也有一定的缺点:由于分批实训导致一堂课需要两个阵地,一批在实训室操作另一批课堂学习理论,这就要求管理要跟上,否则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一方面要培养一批管理能力强的班干部参与到课堂管理中,同时作为老师要不辞辛苦、要多跑、多了解、多沟通,要有重点,但也更要两个阵地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下面我以照明电路安装实训为例说明一下我对电工实训模式的创新。

首先为了与生产实践接轨我校自制了照明电路实训板,方法很简单 :在一张木工板上掏孔放上线盒,然后把线盒之间用线管连接起来,为了增加穿线的难度,特意布置了几个用弯簧弯成直角的线管,这样更加接近生产实际。

其次我把照明电路安装实训分成三个实训任务来完成:1、电表,空开,一开一灯的安装;2、一开两灯,一开五孔的安装;3、双开,一开双控的安装。

具体实训时我先让组长操作,其它同学继续原理图、接线图的绘制。组长选取学习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先让他们实习,包括剥线,接线,绝缘层的恢复等等,这时必须亲自指导,标准操作。在他们实训时其它同学也要进行管理,这时我选取两名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强的班干部协助。让他们进行分组讨论学习绘制原理图、接线图,为下一批实训学生的选取作准备。一般情况下,一个实训任务一课时即可完成,在检查验收合格后,可以进行下一批学生的实训,下一批实训学生在各组中根据理论掌握的好坏选取,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实训课的效率。这一批学生到实训室后由组长带领进行实训操作, 自己监督指导。我校实训室有四块电路实训板,一个实训任务可以分为三批完成, 虽然课时多了一点,但实训效果比较不错。首先可以保证十几个组长每人至少多做一次,这样可以确保他们学会、学精,实现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可以直接“拿得出手”。对于一大批不喜欢学习理论,学习基础不行的同学通过实训先后的选取, 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基本上也可以保证他们“学会”,对于不喜欢学习也不喜欢实训的同学安排到最后进行,让他们对于照明电路有一定的了解,督促他们在组长的协助下完成实训任务。

另外在日光灯的安装实训、电工仪表的使用教学中我都用了这种分批实训的方法。

这就是我对实训课的一个创新:变分组实训为分批实训。以时间换质量,虽然实训时间有点延长但实训效果很好。我试验一年多后,受到了各方的好评,本专业其它课程实训也相继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

当然这种方法也不能全盘照搬,有的实训项目就不太适用,要因项目而异,因实训内容而异。像电动机的维修,电子装配实训我校都是人手一套,集中时间全天实训。总之,我认为不管是干什么工作不但要认真负责,而且必须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也是我们教学实训的灵魂, 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才能与生产实际接轨、与市场接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更好的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创新型实训 篇2

摘 要: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以创业带动学生就业,推动高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努力打造创业教育环境,建立全真全程的创业创新实训室。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按照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生产顶岗实习四个层次要求建设创业创新实训中心。实现校内实训中心的“全真性、操练性、开放性、通用性”,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的“实地实践性、顶岗实习性、社会服务性”,为学生今后自主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创业创新 实训中心 实习实践 建设

实行开放式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各大院校在经管类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开发、实验教学软件采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收效甚微。很多院校都将软件采购作为经管类实验课程建设的捷径,但是这些模拟类的软件良莠不齐。很多模拟类软件不能完整地体现课程在实践环节中需要表述的真正内涵,而且所假设的模拟环境离现实中生产经营环境也相差甚远。实验室建设现状及问题

自2002年起,配合教育部本科质量教学评估,各高校先后建设了各类实验室。经济管理类实验室走过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大多数学校实验室建设是以自身专业或具体的课程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院系的独立教学。但是从深层剖析,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1.1 效率问题

实验室建设以专业为依托,只针对某专业方向开设了一至两门与理论课程适配的实验课,大多数时间闲置,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效率差的另一个原因来自于院系间的壁垒,过于强调资源的专属性,由此形成一个个实验室孤岛。

1.2 效益问题

实践课的开设,究竟在人才培养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人们无从考量和评估。实验室建设的初衷是与现有理论课程配套。而现有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化,而人才培养方案是否面向国家产业政策、地区经济发展、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没有做深度研究和论证,而片面强调实践课与理论课适配,混淆了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

1.3 校企合作层次和深度问题

对应用型高职院校来说,实验室的建设应该注意与企业密切合作。但在第一轮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形式呈现多样化,可是合作深度不够,合作模式还有待摸索。企业在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应策略与总体规划

2.1 对应策略

如何实现学生实训与就业的无缝连接,使之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实训中心,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结合以上的分析,只有紧扣国家未来教育发展框架,抓住国家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在实践教学及多个方面深入的进行校企合作,建设经济管理创新实验实训中心,才是解决目前问题的总体策略。

“产学研用”多方合作的方式,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最好途径,也是现阶段的有效应对策略。而如何发挥各方优势,形成有机整体,将才人培养作为核心,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的院校,就是摆在面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要利用企业的丰富资源,校企联手一同推动经济管理创新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

2.2 总体规划

创业创新实训中心与A公司共同创建,建成完善的实战系统,打造出真正的操作平台。这一平台拥有全面的采购系统、物流系统、营销管理、结算平台、CRM管理、HR管理以及创业孵化机制。它不同于实验层面的软件系统,在这里,学生们身处真实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不再停留在“学习”、“认知”的层面上,而是能了解并掌握商务活动的每一个过程和细节,身体力行的参与各项方案的决策与执行。

通过在创业创新实训中心全真的环境中模拟演练,使学生熟悉电子商务企业的组织结构及运作方式,掌握组建公司、经营公司方法及能力,结合创新性的思维及实践,体验真实的商业环境和公司管理,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开业成功率和提升经营稳定率。能够让学生们进一步锻炼,加强决策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整个电子商务的运营决策与执行过程中,使得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并产生质的飞跃。

创业创新实训中心将具备技能竞赛实训的功能。建立适于各种技能竞赛 的基础环境,根据每次竞赛内容不同作相应调整,通过在学生中开展“实训技能竞赛”活动,突出以技能为核心,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及能力,全面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为实现经济管理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建设目标,初步确定学院整体项目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案部署,各个阶段的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如下表所示。经济管理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在创业教育系统中,相对于理论的传授,实践被认为是更重要的培训环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刘帆认为,有限的创业资源应该配置给最有效的创业者,以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创业教育是科学,但最终需要回到应用层面,因此要强调实践。”

3.1 建设思路

紧扣国家未来教育发展框架,抓住国家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在实践教学及多个方面深入的进行校企合作,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从实验中心建设、联合培养管理信息化人才、开发跨专业综合实习的平台等多方面深度合作,打造特色课程、特色专业、特色实验中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借鉴北京工商大学、广东商学院等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的专业拓展模式经验进行错位发展,建设经济管理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即完善建设普适性、开放式的现代化实验教学平台。全面支持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学科及行业发展与建设,在全国首创专业完善模式的特色,推动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系统结合,最终促进人才与社会的平滑融合,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经济管理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将承担全校学生的企业认知实训、“普适性”专业实训、综合实训和实习,同时作为教师的科研平台和信息化认证考试培训基地。

3.2 建设目标

加强实训课程的开发和改革力度,提高实训中心教学质量和使用效率,开展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扩大服务范围,建设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素质培养、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式、共享型、现代化的校企共建创业创新实训中心,真正实现软件共享、平台通用、多功能覆盖、教学做一体,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对外进行技术培训,创造经济效益的目标。

经济管理创新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建设现代企业仿真环境下企业经营模拟和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通过对各专业实验进行整合,以企业运营模拟为主线,建立虚拟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实现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的跨专业校内综合实习。

3.2.1 构建院级实验中心分级实验课程体系

学生从入校开始,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不同阶段的实验课程,掌握相关的应用技能,适应未来的就业岗位。

3.2.2 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实训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将“校企合作”推向深入。有利于了解最新行业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探讨研究更加贴合真实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真正实现“所学及所用”。

(1)校企师资共享

一方面,学院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企业客户授课,提升企业各级人员的管理理念及应用水平;另一方面,请企业选派具有不低于5年第一线业务实践经历的相关业务骨干担任学院操作性强的专业实验课程的指导老师及职业生涯规划导师。

(2)双师型队伍建设

学院青年教师参与重点行业的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使学院青年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业务实践,获得企业实践经验。为学院服务地区经济、成为合作企业深度合作伙伴创造条件。

3.2.3 校企合作开展项目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学院科研水平

校企合作开展项目研究

教学项目:包括面向某个专业的实验课程联合开发、面向某个专业的课程设计;全

校通识课系统设计。

企业信息化项目:联合进行行业信息化案例研究,企业信息化案例分析

跨专业综合实验实施项目:联合进行项目分析、设计、实施、成果推广。

校企合作项目研究的成果包括:

校企联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开发特色精品课程和慕课、系列实训教材

形成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库

成果可以精品课、论文、教材等多种形式体现出来。

3.2.4 广泛开展企业培训、创业培训等,服务地区经济发展

利用完善的创业创新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培训、创业设计等,面向上海的企业进行信息化培训和服务。

3.2.5 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实现全员、全时学习

对教师

学:可以在自主学习的平台上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内容;

用: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快速形成学习课件,供学生学习,为课程开发积累素材;

管理: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管理。

对学生

借助该平台,可以实现个性化培养与因材施教。

优化创业能力提升模式

进一步增强创业培训的实效性,探索推行“素质测评、理论培训、模拟运作、创业见习”的创业能力提升模式。进一步强化创业见习,鼓励发展一批项目较为成熟的创业团队进入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实战的平台和创业实践指导。

3.2.6 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践教学研发基地

校企共建创业创新实训中心建成后可充分满足经济与管理系各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其实训内容、设备使用和实训考核等均能进行独立训练,并可根据不同的专业偏向选择不同的实训项目,多功能、多组合的对实训室进行应用。

实训平台在一个真实商业运营的在线网络购物平台中,学生以组建创业团队的方式真实参与在线购物商城的运营,承担企业在平台中所设定的一系列职能和完成所承担的业务流程。通过这种直接融入企业运营的、真实的实践操作,以Learning By Doing(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特定岗位的技能和理论要求,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3.2.7 建设学生实习、择业就业综合训练平台

学生在实训中心亲身感受到真实商贸企业运作的情景,增加感性认识,并能够现场模拟操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激发学生的工作激情、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按照实训课程要求,完成指定课程即可达到基础在职人员的水平,并有了一定的操作经验,可以有效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建设方案评估

经济管理创新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对于院校、教师、学生、企业多方都具有巨大的价值,从总体来说,站在院校的角度,可以概括为三大基地,分别简述如下:

4.1 校内实习基地

经济管理创新实验实训中心,是适用于院校各专业的专业实习,和跨专业的综合实习的校内实习基地,可以承接企业项目,在实习基地中完成。同时,在此基地中,可以以创业项目的方式让学生在此基地中进行创业实习。

4.1.1 创新和创业实训区

本区域主要用于创新、创业人员实训。

包括: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区,创业测评模块,创业学堂模块,创业能力塑造模块,创业

计划书模块,创业实训模块和创业者魅力展示平台。

4.1.2 创新创业实践区

该区域是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主要实现的是搭建一个现场交易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在该区域中实现货物与货币的转换,通过供求关系的发生让学生了解并亲身体验实际交易过程,锻炼学生的营销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奠定基础。4.2 人才基地

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强势需求。从企业信息化的不同企业角色划分,我们把企业分为IT企业、传统企业和政府机构。IT企业需要的人才包括研发人员、营销人员、市场人员、实施和服务人员;传统企业需要的是财务及业务部门大批的应用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政府机关需要大量的全面理解信息技术的审计、税务等人员。

作为人才供应方的高等院校,应该洞察企业信息化大势,适时调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定向需求。

企业信息化成功应用模式:70%标准应用+20%行业特色+10%个性开发;与此相适应,学校面向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包括二个部分的内容:第一层阶:面向标准产品应用的学习-达到传统企业财务及业务部门应用人员的能力水平;第二层阶需要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设计产品进阶应用、面向行业的特色应用、面向开发方向的深度学习-面向IT企业培养营销/实施/开发人才。

4.3 培训基地

随着实训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我们计划增加实训室的社会开放功能,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内搭建区域企业培训基地,整合院校在当地的企业资源,配合当地政府实现企业培训收入和服务的双重目标,为创业创新项目的签订打下坚实基础。结束语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创新实训中心的建设,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推进了创业教育。不仅为高职院校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有效地平台,而且也是高职院校进行创业教育实践的有益尝试,因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石国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出版社.2010(8)

[2]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创业之星》高校创新创业实训实验室建设方案.2010(5)

[3]张子睿.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提升.科学出版社.2008(6)

[4]李鹤岭.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概述.《林区教学》.2011(08)

[5]马凌远.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视角下的教育改革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6)

[6]田国秀.学校师生冲突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创新型实训 篇3

【关键词】中职护校;创新型计算机;实训教学模式

前言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科学信息技术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中得到普遍的应用,也在疾病防治、医疗服务以及医学教育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我国对于医疗卫生系统信息数字化的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并且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在,大中城市的综合医院里,信息数字化系统逐渐建立起来。从单方面重视费用信息管理发展成为全面覆盖的综合性医疗信息管理,包括医学影像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等交互式网络数字化综合信息服务功能的开发和应用。在本文中,探讨了中职护校创新型计算机实训教学模式研究。

正文

一、中职护校计算机实训教学现状

与普通的中等教育有所区别,中等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现在中等教育的毕业生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对于我国的服务、生产以及管理而言,中职院校的毕业生起着第一生产线中重要作用。而中职护理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其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是各个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岗位。随着现在各大医疗机构都逐渐利用现今的计算机技术实现医院更高效的管理,中职护理学生在学校中就应当注重学习好计算机技术,而中职护理院校针对计算机教育而实施实训教学,这具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训教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目前,中职护校计算机实训教学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水平比较低。

现在多数中职护理院校的学生对于计算机认识过于简单化,只懂得上网的基本技术;其二,没有深入的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除了打字纸外甚至连基本的办公软件也不能操作;第三,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掌握水平不一致,影响了教学的整体化;最后,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时候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内容不符合临床岗位的工作实际需要。

2、目前中职护校计算机实训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在我国国内,存在许多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并且从中获取一系列教学改革模式,例如自学辅导模式、尝试教学模式、异步教学模式等。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从总体上缺乏全面性,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具体的实践效果不理想,难以满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培养目标和现代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如何对中职护校计算机实训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明确进行中职教育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对计算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优化。在教学的改革当中,课程改革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这是改革任务当中的难点之一,也是对高素质人才进行培养的核心所在。从国内外护理人才市场的需求出发,对中职护理院校的计算机课程结构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紧紧围绕着服务第一的宗旨,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符合护理岗位的需求而进行培养与教育。进行计算机课程创新与改革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丰富教学方式,增加多个选择。目前我国多数的护理院校在计算机课程教学方式方面都比较单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对课程的结构进行调整,重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之余,对选修课程进行开发与优化,专业课程以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突出对主要内容的学习,对理论的学时进行合理的缩短,在进行实践操作学习的时候,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可以通过各种特色的计算及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锻炼。

其次,对课程的体系进行综合整理,发挥计算机课程的整体综合性。根据我国护理院校现在的学生岗位需求,可以把计算机课程从单独教学进行综合性调整,变成为综合性的学科来进行教学,从而增加教学内容之间的连接,减少学生学习内容发生脱节。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不完整性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体现出计算机课程体系的综合完整性,全面拓展学生实践的空间。

第三,保持教学内容的平衡型。根据教育的实际需求来对计算机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岗位的实际需求,从而体现了计算机教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的特征。

最后,以岗位需要作为教学体系建立的基础。对计算机理论进行探索,加强对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可以通过开展理论研究以及专题讲座等形式来贯彻中职学校进行教学创新与改革的精神,同时在结束每章节的教学之后,可以组织教师们对教学的过程以及教学的效果进行总结性歸纳,从总结归纳中深入思考并解决其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技能。此外,还应当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实践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多个角度来进行研究,以此为中职护理院校的创新型计算机实训教学模式提供丰富的实践素材。并结合全新的教学思想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从实际出发,把全新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结语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实训教学的创新型模式具有实用性、创新性以及新颖性,使护理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是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式地学习计算机教学目标要求知识,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进行计算机实训教学。为了适应现代化医疗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需求,中职护校护理学生有必要加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而计算机实训教学由此诞生。为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成功经验,对于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更快、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徐鹏辉,陶淑霞.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院校创新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08)

[2]刘勤,李竹梅.问卷调查数据质量策略在院校研究中的应用[J].复旦教育论坛.2013(02)

[3]陶淑霞,杜海然,郭淳.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04)

[4]李清华.高职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J].成功(教育).2011(20)

创新型实训 篇4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05]35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等有关文件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根本任务:“高职高专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当前,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正在扩大, 学生的就业形式更加严峻。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能够尽快胜任分配的工作。在就业与国家政策的双重作用下, 目前, 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都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设计方面的改革, 目的就是能够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生产经营与服务第一线的需要、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但是, 现实中学生毕业时所掌握的技能与企业的期望相比, 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 很大程度上还是学校在技能的培养设计中存在各种缺陷。

从目前调查所得到的现实情况看, 与高职高专广泛开展教学改革前相比, 不少专业对实训环节的重视大都反应在实训所占的课时比重增加了, 并在实训的设计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 以文件为成果的专业 (如工程造价文件) , 不少实训环节还是采用教师虚拟的实训任务, 虚拟实训任务给出一定的条件, 学生据此展开训练。也有的院校认为, 任务的图纸或者案例是真实的项目, 这类实训就不属于虚拟任务了。但是,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动态发展变化的, 仅仅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 即使对应着真实工程的图纸, 实训的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关键问题就在于:传统的实训过程是静态, 没有融入工程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设备价格变化等调价因素, 没有真实的工程合同作为计价背景, 也没有联系造价管理部门最新发布实施的工程计价新的规章制度, 甚至实训指导老师对新出台的造价文件也不清楚。因此, 缺乏动态、关联、系统的实训, 学生的实际技能素质还是与企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调查发现, 毕业生在毕业实习一段时间后, 其专业技能较在学校通常会有明显的提高。这也启发我们在设计实训环节的时候, 应该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真实项目为载体, 按照工程的进展设计动态的追踪实训。这种新型技能实训模式, 对学生真正掌握好专业技能, 提高就业竞争力, 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2 创新型技能实训模式的组成

2.1 实训模式的总体构成

为了创建新型的技能实训模式, 首先对高职高专层次的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技能组成及对应的实训环节进行了梳理, 结果见下图:

根据认知理论, 学生对知识的获得遵循从简单到复杂, 从个体到整体的过程。在工程造价专业核心技能的实训模式设计中, 可以将实训划分为三个模块, 即基础实训模块, 熟岗实训模块和顶岗上岗训练模块。

2.2 基础实训模块

基础实训模块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与造价文件编制有关的资料识读及与造价编审有关的基础技能。如通过自己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从而认识到施工方案的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学生通过基础实训, 为正确编制工程造价文件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类实训可以采用指导老师在理论课程讲授过程中, 利用多媒体、数字模型、实物模型、现场参观、样本分析、案例讲解等教学手段为实训提供好智力支持。本模块的实训内容设计, 可以将实训由点连成线, 使得实训具有系统性、持续性、关联性。如在最初的工程制图实训环节, 可以指导学生自己设计一项简单的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不要求多么科学合理, 只要工程符合常规即可。如结构图的配筋只要能够按照相应的制图规范绘制出形式正确的图纸即为满足要求, 毕竟训练的目的是识图, 而不是真正的设计训练。工程绘图作为一个实训单元结束后。后续可以依托学生独立完成的图纸, 再结合相应的专业课程, 指导学生完成以自己设计的工程为对象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招投标文件以及拟定工程合同等实训环节。这个模块建议在第二学年的上半学期完成。实训的手段可以采用校内综合实训的形式。

2.3 熟岗实训模块

熟岗训练模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动态关联实训, 基本掌握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审核技能, 再经过后续的顶岗、上岗模块的训练, 基本达到企业对造价员的实际技能要求。

这个模块的实训是整个工程造价专业实训的核心, 其实训的效果对学生的技能掌握将起到非常关键的影响。针对这个模块的实训设计, 应该强调的是真实、系统、关联、动态。

2.4 顶岗、上岗模块

这个模块是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前, 在企业中真实地进行专业技能实战, 以便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 多数高职高专都在最后一个学期设置了毕业实习环节, 顶岗、上岗模块可以与毕业实践相对应。

3 实现创新型实训模式的思路

基础实训的模块的实训思路在前文已有表述;顶岗、上岗模块的实训都在采用毕业实践的模式, 这也是符合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要求的, 对此, 本文不再单独展开探讨。对于熟岗实训模块, 可以采用内建外联的策略。

3.1 内建

所谓内建, 即学校通过自身的建设, 为动态关联的基础实训和熟岗实训提供基础保障。具体建设可以从5方面展开。

3.1.1 双师队伍的建设

学校应积极鼓励专职教师真正走出校门, 在社会上从事与专业教学相关的服务社会的工作。正如本文开始所提到的, 高职院校的专业老师所面临的任务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能, 如果自己就不熟悉实际操作, 仅仅依照教材, 或者通过网络搜索部分案例, 这种教学效果是不易达到预期目标的。双师不仅仅就是有教师证和社会上某种从业资格证, 学校的老师还应当走出校园, 深入企业社会, 为企业、为社会服务。这样才能使教师本人站在本专业的前线, 才能及时的跟上行业动态, 也才能培育出能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作者所在学校的工程造价教研室, 双师率达到了100%, 而且每位老师都在以各种形式为社会和企业服务, 如评标专家、中介咨询公司的兼职顾问等。正是由于老师能够切实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才使得专业教学成绩蒸蒸日上, 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为98%) 。老师也因为讲课和指导实训具有实战性, 针对性, 从而深受学生欢迎, 多人获得优秀教师等各类荣誉, 并在2008年建成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工程造价。这些成绩说明, 优秀的双师教学团队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 双师的内涵还要扩大, 即聘请社会上的专业工程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特别是在学生的实训环节进行指导, 这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3.1.2 以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的创建为平台, 为专业的实训教学提供支持

如果条件允许, 学校可以尝试自己创建或者与社会合作创建工程造价咨询公司。造价咨询公司投资少, 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不高, 只要有一定的资金和相应数量具有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就能够成立。这对高校来说并非难事。有了这个平台, 就可以为工程造价专业打通一条外向通道, 师生也就有了可以充分开发利用的资源。公司在运作过程中, 会同业主、施工企业、勘察设计院、行业管理部门等单位打交道。对于合作良好的伙伴, 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场参观、现场实习等实训机会。而且, 随着滚动发展, 合作伙伴的数量日益增多, 学生的实训条件就能不断改善。造价咨询公司本身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实训的机会, 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工作, 后续可以逐渐进行套价、投标、结算、审价等工作。学生参与这种实战型的实训, 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实训热情。而且, 这个实训平台的可贵之处还在于:教师针对某一级的学生, 可以选择合适的项目作为实训的载体。让学生跟随这个项目的进展, 逐步完成相互关联的一系列动态实训环节。

3.1.3 充分开发利用校内资源

如果由于条件的限制, 无法创建造价咨询公司这一平台, 还可以通过充分开发利用校内资源解决动态关联实训问题。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多数高校都实施了规模不等的基建工作。在此环境下, 可以借助学校在建或已经完工的项目, 收集整理从项目的立项, 到委托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工程实施、竣工结算等一系列的资料。特别是一般校内实训所没有的设计变更单, 现场联系单 (现场签证) , 工程协调会记录, 材料价格单等珍贵而真实的资料。如果是已完工程, 可以由专业老师整理出一系列完整的实训资料, 对于简单的项目, 如多层学生宿舍楼, 可以依托设计图纸, 开发数字模型、结构模型等, 用于基础实训模块中的识图实训;在此基础上, 还可以开发施工组织设计、招标文件编制等实训情景。并且, 由于有了真实的一手资料, 又有真实的项目可供学生参考, 加上老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 应该能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对于较复杂的工程项目, 如规模较大的图书馆, 可以开发设计出熟岗训练模块的实训情景。如工程量的计算, 清单的编制、投标文件的编制、合同的签订与管理、工程进度款的拨付与管理、工程结算的办理、工程审价等动态关联实训。在实训中, 还可以安排学生分别扮演施工单位和审价单位, 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定额、合同、造价文件的内涵。

对于准备开工或正在建设的工程项目, 学校可以安排专业教师进入学校管理基建工作的职能部门做兼职。由于教师参与了对工程的建设过程, 其对项目的情况能够非常熟悉, 期间可以通过摄像、拍照、工作日记等多种形式记录工程的进展, 并注意收集好各种资料, 如图纸会审记录、重要的会议记录、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算、进度款拨付、索赔、施工合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期间的工程材料价格等。专业教研室的老师根据工程的资料, 进行整理开发, 设计出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训场景。开发的成果就能够作为工程造价专业动态关联实训的珍贵实例。至于如何科学开发这些资料, 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3.1.4 开发配套的教材、讲义

由于实训的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应的教材、讲义也要与之配套。教材、讲义在编写中, 一方面要考虑专业技能知识的系统性, 同时, 更要兼顾可操作性, 要能够和准备的实训资料做到有机融合。争取依托现实工程, 编写出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汇贯通的教材。

3.1.5 建设配套的管理、检查、考核 (师生) 及奖惩制度

双师队伍的建设、造价咨询公司的创建、校内资源的开发、新的教材讲义的编写, 这些都需要学校为之制定配套的管理、检查、考核 (师生) 及奖惩制度。制度的导向性应鲜明。如对于新编写的内部讲义, 根据其应用情况, 予以相应奖励或资助出版为正式教材。

3.2 外联

所谓外联, 指利用校外的资源为实训服务。外联可以采用以下思路

3.2.1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以及工程造价协会

工程造价专业的技能实训, 除了前述的强化校内建设外, 也离不开外部资源的配合。毕竟, 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是到社会上工作生活的。学校可以和当地的工程造价行业协会合作, 并选择几家相互信赖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施工企业进行合作。在合作中还可以尝试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方式。这种合作, 目前主要是学校求助于企业, 企业在合作中能够分享的利益可以是用人的优先权, 即学校将好的学生优先推荐给合作单位工作;还可以为合作企业进行科技服务、员工培训服务等。学校应该考虑如何为企业多提供服务, 不应只在学生需要实训的时候才想到与企业联系。总之, 只有双赢的合作才能长久。

3.2.2 充分开发利用校友资源

学校真心对待学生, 学生毕业后通常都会对母校抱有很好的感情。校友资源在专业的实训中, 也非常值得充分开发利用。特别是在学生的顶岗、上岗实训时, 这笔资源就更加珍贵。很多企业虽然也同意学生到单位顶岗实习, 但是, 能否有负责任的师傅对学生进行指导就很难说了。而学校的老师精力和时间有限, 不可能持续跟踪指导每一个学生。对此问题的解决, 可以动用校友资源。对于自己专业的毕业学生, 学校和老师都应留有其联系方式。到校内学生需要到外面顶岗、上岗实训的时候, 可以从中聘请有能力、有条件的校友作为校外指导老师。并渐渐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在校向毕业的师兄师姐学习, 接受师兄师姐的指导;工作后再作为师傅指导学校的学弟学妹。这对学校和专业的长远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4 结语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应以岗位技能为目标, 在实训方式的设计上, 突出以就业为导向, 以项目为载体, 以工作过程为基本模式, 大胆创新, 结合工程造价的特点, 整合实训环节, 开发适合学校实际条件的动态、系统、关联、真实的实训情景, 从而为企业提供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瑞锋.建设以实践为主的工程造价专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6) .

[2]李杰, 马克和, 崔国发, 王跃飞.关于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4, (1) .

会计实训室特色与创新 篇5

1、设计理念新

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建设突出以会计电算化为主线,以软件模拟系统仿真为手段,以现代企业管理为核心,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建有ERP沙盘实训中心、企业理财中心、供应链管理实训中心、生产管理实训中心等多个仿真模拟实训中心,构建一个涵盖企业、银行、证券、税务、工商等多技术领域、开放共享的教学环境,在建设过程中,体现“多模式”、“多层次”和“多课程”的基本思想。“多模式”主要体现在自主实训、个性化实训和协作式实训等多种模式;“多层次”主要体现在资料查询、基础理论教学、基础训练、岗位训练、综合模拟、考证等方面;“多课程”主要指在实训基地能完成会计基本技能、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纳税实务、会计岗位实训等多门课程的教学。按照教学与实训深度融合的要求,做到教、学、做、考在实训基地融为一体;按照专业群建设的要求,做到“集成、共享、开放”;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兼顾会计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在保证学生实训的同时,兼顾对外技术服务与技术培训。努力建设岗位导向明确、工学结合紧密、设施技术先进、服务功能齐全、管理保障有力地实训基地,实现真实平台、互动体验、学以致用的效果。

2、专业文化浓

按照展示物质文化、创新制度文化、彰显精神文化的要求,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重视加强专业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方

面注重整体设计布局和视觉形象设计;制度文化方面引入企业管理文化,强化行为规范;精神文化方面,倡导“诚信为本,不做假账”的价值理念。还专门建有内容丰富的会计专业文化示训室,使学生了解会计发展历史、货币发展沿革以及计算工具变革,为培养合格会计人才提供专业环境。平时,将会计专业文化培养融入教学计划,通过组建会计技能兴趣小组、“财务软件通俱乐部”专业社团,评选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之星”,开展珠算、小键盘录入、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凭证装订等技能大赛,邀请会计名家、企业财务经理、优秀毕业生来校讲座等系列活动浓郁专业文化氛围,强化专业意识,提高职业素养,增强专业技能。

3、示范服务广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骨干专业、省级示范职业、省级品牌专业、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除了完成学生的实训教学任务外,还与用友新道有限公司共建认证培训中心,对外承接NICE证书培训认证工作,广泛开展社会培训,为社会提供会计从业人员的优质培训资源,充分发挥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徐州经济开发区会计电算化培训基地、会计师事务所等行业企业会计人员培训基地、省市职业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定点观摩基地。各级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建设现场指导,充分肯定,高度评价,近年,先后有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技教育部阮茂荣处长、省供销合作总社袁静波主任、张妙奇副主任、省教育厅杨湘宁副厅长等领导来校参观指导会计实训基地建设,全国供销系统职业院校的领导和省内十余家职业院校的领导、老师来校参观会计实训基地建设。会计电算化专业还依靠先进的实训基地平台,与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中国移动

口腔实训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篇6

关键词 实训教学模式 创新 改革

一、实训教学教材的改革

目前国内大多医学院校还没有相应的口腔实训教材或虽有实训教材,但教材指导性不强,学生难于按照教材进行实训,不能很好起到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因此,编制一本实训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份好的实训教材在实训内容的选择、编排上要体现出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编排实训教材时应根据口腔专业的特点,还要参考其他学院的一些优秀实训教材,实训内容应包括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几个方面;除了验证性实训外,还应增加设计性实训。每个实训项目都应有明确的实训目的、具体的实训要求、实训内容,详细的实训方法、步骤、实训的注意事项及实训需要准备的用品。

二、实训教学内容和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口腔实训授课教师应积极创新思路,提高学生对专业兴趣,优化安排实训内容。实训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先易后难,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安排验证性实训的训练,再开设设计性实训。如先安排口内、口外实训,再安排口腔修复学和正畸学实训。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要及时更新和补充实训项目。

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课前督促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中围绕“问题”讨论,做实训以论证“问题”,使得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全方位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对于学生“初生牛犊不畏虎”的精神,教师给予鼓励,让学生大胆各抒己见。实训前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提前预习,使学生明白与实训有关的理论知识点有那些。课前实训授课老师和实训技术人员一起准备实训所需的实训仪器、设备及耗材,一起讨论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示教的方式,便于每位同学都能清楚看到教师示教。在使用牙科治疗椅和仿真头模时,应注意提高学生规范化意识,体验临床操作,真正体现临床模拟设备的价值。课后带教老师和实训技术人员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如单纯的使用硅胶模具复制的标准模型做范本,容易使学生的实训学习模式化,无法让学生根据患者个例设计和制作义齿,因此,在实训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实训教师会从临床医院获得不同患者的口腔模型,以便学生真正学会义齿操作的方法和要点,脱离书本化教学。还可适当开放实训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实训室管理体制的改革

口腔器材的管理:由于口腔实训器械种类多、物件小、精密且昂贵,稍有不慎就容易损坏或丢失,会不同程度影响实训教学的质量。因此,应对口腔器械耗材实行科学管理。笔者根据课程安排将口腔器材分为口内、口外、口修、正畸和其他五大类,每类都设专柜放置。在柜子外面贴上仪器名称、数量等标签。另外,我们还在实训室里设有每人一个储物柜,每个储物柜在柜子外面贴上号码。同学们按照学号的顺序领取储物柜钥匙。每人还配给一个保鲜盒,保鲜盒里装放一些比较常用的小物件,如口镜、镊子、探针、调刀、车针,小瓷杯、玻璃板等。在保鲜盒的盖子上贴上仪器名称及数量。然后在每一学期开学初和学生核对签名后吧保鲜盒发放给学生,学生可放在储物柜里自行保管,学期结束时再次和学生核对签名后回收。如有损坏或丢失,学生则要照价赔偿。采取以上措施后,有效地防止了器械的丢失,减少了实训经费的支出,保障了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实训安全管理

在口腔实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必须规范操作,注意防范。使用高速手机时车针飞出可伤到人,弯制卡环时操作不当容易伤到手,酒精灯使用不规范会引起着火,使用蜡时,蜡滴到身上会烫伤。针对以上安全隐患,每个实训室都张贴有实训安全守则,反复叮嘱学生安全注意事项。实训室备有干粉灭火器、消毒液、碘酒及止血贴应急。每次实训课下课后必须关掉电源总开关,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应用灯帽盖上。应确保车针已经装稳后才使用手机等等。采取以上措施,杜绝了安全隐患,保证了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保障了实训教学质量。

五、实训教学体制改革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实训室一般采用校、院、教研室三级管理。笔者学院口腔实训室实行由医学院领导,实训技能中心管理、口腔教研室负责的管理体制。自从医学院成立口腔教研室以来,实训室和教研室、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联系更加密切。任课教师课前和实训技术人员一起备课,准备实训所需用物,讨论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实训技術人员也在加强学习口腔专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协助带教老师一起解答学生的提问。学期末,实训教师列出下一学期所需实训的申购用品清单给实训技术人员。实训技术人员根据教学需要打报告申购实训教学耗材。这样可避免了由于实训技术人员不专业,不能有计划地申购耗材,导致学期中途耗材已用完,需要反复多次申请购买耗材的情况出现。

总之,先进的实训教学理念、科学的实训教学教材、系统的实训教学内容、先进的实训教学方法、现代化的实训室管理体制及完善的实训教学体制,是口腔实训教学迅速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促进口腔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才能充分提高口腔实训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临床需要的口腔学科人才。

创新型实训 篇7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中指出:“建立重点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在关系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产业部门, 规划建立一批企业和职业院校紧密合作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平台, 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 加快先进技术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企业将职业院校纳入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协同创新, 促进劳动者素质与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同步提高, 实现新技术产业化与新技术应用人才储备同步。”。《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创新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 协同创新将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理念、新基点、新平台。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集, 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 充分释放彼此间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技能”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是以知识、技术增值为核心, 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形式。

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就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多元化主体在人才、资本、信息、技术、技能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 形成一个真实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融合在一起而共同建设的实训基地。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的建立, 有利于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 有利于多元主体的永续发展, 有利于加强合作主体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1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特征

1.1 建设主体多元化

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 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条件下形成的, 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 有助于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联动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平台的搭建, 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和创新, 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 加快先进技术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1.2 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的实训设备必须具有真实性、先进性和开放性。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完全一致, 或在一定程度上, 技术指标优于企业的设备, 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能够完全一致, 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 可以完成部分产品的批量生产, 新产品的试制, 新工艺的试行等, 转“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 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运行机制市场化

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 实现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社会服务的效益性。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 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在实训中能生产一定的产品, 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降低实训成本, 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也可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提升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的运行能力。

1.4 基地功能多样化

在协同创新的机制下, 基地的技能实训功能大大提高, 能够体现“学做合一”,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不仅有传统的成熟的技术、工艺等学习实践, 又有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应用的实践。所以, 通过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的实践训练, 学生不仅具有较好的首岗胜任能力, 实现零距离就业, 而且形成了很强的发展潜力, 有助于学生就业后目标岗位的实现。

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的建立将促进教学改革的开展, 有利于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形成。促进高职院校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 推动教学流程改革。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 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职能显著。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具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 可以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再次, 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也可以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功能, 成为区域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 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业提供人才、科技服务。三是为毕业生继续学习创造了条件, 便于终身学习的实现。

2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

2.1 政校企三方互动的基地共建模式

以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地方政府财政扶持, 行业、企业和学院共建的协同创新实训基地, 结合国家对战略新兴产业的专项支持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 由政府主导, 行业企业参与, 校校联合, 多方共建的形式建设高标准的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 以起到促进区域产业调整升级, 促进校企协同创新发展。

2.2 以企业主导的校企共建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即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实训等的一种模式。在协同创新过程中, 学校主要提供场地和管理, 行业或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 以行业企业为主组织生产、科研创新和学生实训, 实现产教合一, 产学研高度融合。以企业为主导的协同创新基地, 能够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发展要求, 有针对性的依托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实现基地建设主体间的技术的协同创新, 服务的协同创新, 发展的协同创新。

2.3 以学校主导的校企共建共享模式

学校主导模式, 即以学校为主组织教学、科研、实训、生产等的一种模式。主要是以学校投资为主, 企业捐赠或直接投资共建, 以学校为主导运用市场机制运行。该模式的协同创新基地可以实现多项职能, 首先是进行来料加工, 减轻企业生产压力和生产成本。再次是可以进行技术推广和产品研发。三是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该模式的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能够实现校企优势互补, 共建共享共赢。

3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

协同创新实训基地服务于区域发展战略,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产学研用协同研发, 构建多元化成果转化与辐射模式,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将逐步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同时, 依托高职院校与行业结合紧密的优势专业, 建立多方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研发与应用平台, 为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持续的支撑和引领, 也将成为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通过完善机制引领协同创新,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相结合, 打破高职院校与企业创新主体间的壁垒。把人才作为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 把需求导向作为协同创新的根本动力, 把效益和贡献作为协同创新的根本目标, 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活力, 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3.1 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

引入企业管理文化与理念, 实行实训基地企业管理模式。建立由多方参与的组织管理机构, 负责重大事务协商与决策, 制订总体发展思路, 明确人员、资源、成果、知识产权等归属和各方责权, 实现开放共享、持续发展。

3.2 探索有利于协同创新的人才交流方式

建立以任务为牵引的人员聘用方式, 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造就协同创新的领军人才与团队。高职院校要注重与普通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 加强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人员协同服务,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3.3 建立持续创新的科研协作模式

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 在协同创新中不断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形成可持续发展、充满活力和各具特色的科研协作模式。构建名师工作室院士专家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企业高工工作室等以科技协同创新领军人才为主的组织, 以特色骨干专业和企业共建研究所、研发中心, 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尤其是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业提供人才、科技服务。

3.4 形成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制订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基地团队的智慧和创造力, 建立良好的协同创新机制, 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和退出机制, 鼓励竞争, 动态发展。要坚持对教学团队进行绩效考核, 采取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方式, 将团队成员岗位绩效与津贴挂钩。加强对基地的管理和激励, 促进基地的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转, 从而让每个基地成员发挥智慧和潜能。构建自由开放、充满活力、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 倡导拼搏进取、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团结合作的精神风尚。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加速培养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技术型和高层次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统筹规划下, 依托现有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使社会广泛参与, 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共建共享共赢;按市场化规律运作, 使其真正达到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高效益;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服务, 为社会企业及用人部门生产、科研和培训服务, 为下岗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服务。实现产业核心技术技能的传承、积累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卢俊松.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下校企深度融合[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4 (9) .

[2]马新燕.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 2012 (5) .

[3]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职教论坛, 2010, 09.

创新型实训 篇8

高校工程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软件工程实训基地已超出了单一软件实习的教学模式。软件学院的学生除须掌握计算机软件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外, 还要重点学习国际软件工业界最新的软件开发设计技术和软件项目管理方法, 并能熟练使用最新最流行的软件工具高质量地开发大中型软件项目。

高校工程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

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实践训练的场所, 其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践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 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软件实验中心现有三类实验室, 即: (1) 开放实验室:针对全院教学及全院学生, 全方位开放; (2) 专业实验室:供教学和科研使用; (3) 联合实验室: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 完成软件项目开发。这三类实验室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共同组成了我院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符合真实性原则、高技术性原则和通用性原则。使其尽可能贴近生产第一线;尽可能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 体现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实训基地不仅应该成为学生接触先进技术的训练场所, 还应成为高素质软件人才的培训基地。另外,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尽可能使之建设成为多学科及相关专业通用的实训基地。我院现有30多门课程均要在本院实验室上机和实习, 且大部分都为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 但由于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的限制, 我们还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第一线的训练场所, 是对校内实训基地不足点的有效补充。学校可选择几个实训方便并具有实力和特色的大中型先进企业, 签定校企合作协议, 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逐步开展各项合作, 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最后挂牌成为校外实训基地。

本科生在大四开始实施分流培养的改革探索, 并原则上要求毕业前必须有一个月或以上软件企业的工作或实践经历, 否则, 不能答辩, 强化工程化人才培养的力度。我院已有部分学生分别在印度INFORSIS公司、美国花旗银行、微软公司等7家国际知名软件企业进行工程实践, 结合毕业设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工程实践。我院还有北京中软国际和软通等国内工程实训基地40余个。许多学生最后也选择了自己的实训基地作为工作单位, 而这些实训基地也找到了所需要的软件技术人才。

我们建立新基地, 巩固老基地, 采取优胜劣汰, 不断进行补充和淘汰, 使工程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质量能与我院的发展速度和教学要求相适应, 保证教学需求。为真正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 学校还应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解决技术难题, 并聘请企方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与便利条件, 与学校共同承担实训教学任务。这样将有效保证软件技术人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最终达到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过程, 同时学校为企业提供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目的。

高校工程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

1.形成以市场为核心的基地管理模式

除了在学校进行上机强化、项目培训以外, 学生均需在软件开发企业为完成毕业设计进行一段时间工程实践, 以实现学业与就业、学校与社会零距离的接轨。所以软件学院学生的实践教学有别于其它专业的实验室训练, 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讲, 其重要性超过理论教学, 软件学院实践教学搞得好不好, 是影响其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也是衡量其教育有无特色的一个标志。实训基地是完成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场所, 也是高校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物质条件。

2. 实施师资的多元化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建设

通过外聘IT行业的专家、学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软件开发人员与管理人员来院担任实训教师, 还有计划地选派学院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到企业实践, 充实和丰富软件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 使新的软件开发技术与手段及时进入课堂。

3. 实训教学教材的建设

学院大部分课程直接采用国外著名高校的最新原版英文教材, 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或聘请国外著名大学 (或公司) 的专家授课。此外, 学院就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训教学平台环境、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等选题, 编写具有很强针对性、实用性且合乎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训教材、指导书, 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4. 加强实训中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实训基地的功能应是多方面的, 既是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基地, 也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场所。在实训中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 注重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才能, 全面提高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实训过程中的经历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严谨的态度, 使学生产生一种对工作的责任心, 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一切学生将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吴小竹.高校工程实训基地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 (5) :35-37.

[2]许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4, 12 (3) :54-55.

浅析高校会计实训教学创新 篇9

在高校的会计教学中, 会计实训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它对学生的会计能力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 一些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在会计实训中能够得到培养。现在看来, 各大高校对人才培养的模式大致是岗、证、课三位一体的, 在会计实训中应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实现会计教学与会计岗位的无缝对接,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对专业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对会计实训教学进行创新势在必行。

二、会计实训教学的意义

1. 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进行会计实训教学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 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会计专业应该加强对实训环节的改革, 在实训过程中, 应该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以社会岗位检验为标准的实训, 从市场需求出发。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极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会计专业并不像其他一些搞科学研究和设计的专业一样, 会计专业更加的注重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进行会计实训教学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

2. 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会计实训教学的改革创新一定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中来体现会计教学是以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综合来说,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在社会各个阶层都是非常受欢迎的, 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会计实训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设立的。平时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必须在实训中进行检验, 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知识转化为力量, 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现在会计电算化的趋势很明显,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 学生必须对ERP系统有所了解, 在会计实训中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会计专业知识, 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贴近用人单位的标准。

3. 培养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面对残酷的职场, 学生需要具备职场适应和生存能力, 会计专业的学生所需要了解的往往不仅仅是本专业的知识, 同时对相关联的其他业务也要有所了解, 比如关税、银行、工商、供应链等。在实际工作岗位上, 会计人员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数据的财务人员, 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并不能满足实际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学生需要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 具备开阔的视野, 对金融知识有着一定的了解, 从宏观上来统筹各种影响因素。

三、高校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会计实训观念落后。

现在来看, 很多高校的会计实训工作不足, 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远远达不到工作单位的要求, 究其原因, 高校对会计实训的重视度不足, 实训教学观念落后。在传统的认知里, 会计实训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 因此, 高校对会计理论知识的重视度远远大于会计实训, 在会计实训教学中的资金投入不足。高校没有充分意识到会计实训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导致在一些教学安排中, 出现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训脱节现象的发生。

2. 会计实训系统性不足。

很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会计实训在会计教学中的地位, 相应的也建立了一些会计实训模拟实验室, 但是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一些难点重点进行讲解, 学生模拟老师进行实训操作, 一些会计手工操作和软件操作都是依据传统的课本理论知识所进行的, 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会计实训各个模块之间较为分散, 系统性不足, 这样导致学生很难形成系统、完整、专业的技能和知识网络结构。

3. 教学课程与实训之间缺乏联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 经济与管理学院之间的学科实现了相互联系和渗透, 在会计实训教学环节中也应该有所体现, 采用多个环节、多种模式的会计实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但是大多高校的会计实训环节都是较为封闭的, 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完成任务为标准, 并未进行系统的实训教学设计, 在实训环节中的很多标准、要求和内容都是不明确的, 也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

4. 缺少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中, 都是由老师进行讲解, 学生模仿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这样的实训答案基本都是事先准备好的, 并且多届学生使用的都是同一套实训模式, 缺少一些临场应变能力的培养, 很多变化多端的现实情况无法考虑周全, 学生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 只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 在实训过程中比较被动, 在实训内容上也不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这样的实训教学其实就是理论知识教学的一个翻版, 不能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四、高校会计实训教学创新建议

在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会计实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培养具有较高应用能力的会计人才是其培养的目标, 因此对会计实训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必然趋势, 在新型的实训教学中, 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在实训过程中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辅助, 对一些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应该进行及时地改进,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地思考,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高校的会计实训教学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创新实训教学理念。

培养新型的应用型人才首先应该确立新型的教学理念,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 对实训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度, 提高会计实训知识的同时与会计理论知识相结合。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型非常强的学科, 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在注重理论知识之外结合实训教学。另外, 对会计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不可忽视。只有认识到会计实训的重要性才能让会计实训真正发挥作用, 在会计实训教学方法和课程建设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地完善。

2. 完善会计实训课程体系。

在会计实训中, 应将会计电算化和手工会计结合到一起, 两种实训同时进行, 同一套研究用手工和计算机分别进行, 因为实验内容和步骤都是相同的, 得到的最后结果也应该是相同的,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在教学体系上, 高校需要从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出发, 建立科学完善的会计实训课程体系,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着重的培养, 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应该顺畅, 逐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 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融汇贯通。

3. 强化课程与实训之间的联系。

合理、系统的课程和实训安排能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 不应该将实训安排在学生的毕业阶段, 在进行完一些基础课程的讲解之后, 就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训, 这样刚学过的知识还能记清楚, 此时进行会计实训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对知识进行理解, 课程与实训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比如在学习完《会计电算化》之后应该安排一到两周的时间进行上机操作, 充足的上机时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软件, 从而达到理论结合实践的目的。

4. 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职业判断能力形成的基础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时应该增加实训材料, 将一些会计人员所必须的会计要素融入到实训教材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对其进行引导。以学生为中心, 创造会计职业环境, 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体验会计人员的工作, 培养职业判断能力。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和经济迅速发展, 社会对人才, 尤其是一些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各个高校纷纷开展实训教学,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各大高校中的实训教学还存在着众多问题, 实训教学观念落后。本文主要对实训教学的意义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对高校会计实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会计,实训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杨敏, 郑仰涵.高校会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 2014, (22) .

[2]查玉兰.浅谈会计实训课程教学与创新发展[J].现代企业教育, 2013, (12) .

护理实训教材的构建与创新 篇10

1 护理实训教材编写目的

1.1 课程特点

现代护理教育课程特点为“三以一化”, 即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 课程实行模块化。护理实训教材的构建特点, 体现了课程改革新理念, 陈述了课程开发新技术, 呈现了课程体系新结构, 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的护理教学特点。

1.2 教材编写目的及基本思想

为在实训中提高学生认知意识、计划与实施的能力, 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素质, 以便培养出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 创建了新的实训教材。本教材按照护理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 形成围绕满足护理任务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以学生为主体, 使其尽快具备护理职业能力。其基本思想为:围绕护理工作场景, 结合临床指导学生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以实训场所为主, 通过集中演练强化技能水平, 加强实践考核,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实践中巩固知识与技能, 缩短与岗位的距离。

2 护理实训教材构建

2.1 项目设置及内容构建

2.1.1以临床任务为引领、项目条块化, 多学科、多系统间整合

在项目选择与编排上, 体现综合性。按照护理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 形成围绕满足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将基础护理以及内、外、妇、儿、五官科的单项操作技术整合为以临床护理任务为主线的七大实训模块 (生活支持、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维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诊疗、各种置管病人护理、母婴护理、婴幼儿护理) 及50项具体操作技能, 使学生动态地按模块学习并掌握护理操作技能。根据临床任务设置项目的优点是:可分清共性与个性, 实践教学成为相对独立、系统的体系;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护理技能, 逐步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从而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2.1.2 具体操作技能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本教材中每一项操作技能在相应章节中均有讲授, 在传统教学中, 学生只能模仿教师的示教方法进行简单、机械、重复的操作。本教材不是对原有操作内容的简单堆积和重复, 而是使教学目标再上一个台阶。每一项操作都由临床鲜活案例引领, 从操作目的的不同角度切入, 进行相关案例的讨论, 从而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操作具有整体性理解。在实训室的仿真环境中, 加入逼真实例, 将生动的临床场景呈现给学生, 使其身临其境, 并在场景中运用操作技能, 在巩固原有操作程序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信息量, 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操作技能, 而且能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更加贴近岗位需求。

2.1.3 充实、更新实训内容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临床护理技术的飞速发展, 应及时调整护理教学内容, 不断补充并加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对现今临床比较实用的操作, 如静脉留置针输液、微量泵使用、PICC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 、胰岛素笔注射等操作也应清晰地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不断学习和掌握, 以尽快适应临床实践。教材内容应体现分层发展, 并根据培养目标, 以适度、够用为原则。

2.2 编写形式以可操作性、可读性、多感官参与为重点

2.2.1 彩图运用, 设疑激趣, 利于自学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繁杂、单调、难记。若通过大量文字描述掌握关键点和难点, 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文字领悟和分析能力。一旦学生理解能力不高, 其操作方法就会出现偏差。因此, 应针对学生特点, 以设疑激趣为先导进行教学。进行直观演示, 提供形象式指导, 包括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 (即非智力因素) 和指导学生操作系统 (即学习能力:知识学习、智力水平、学习方法) 。本教材配有大量的图谱, 并有与操作程序相对应的彩图, 每项技能操作中的难点都配以图片说明, 一目了然, 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又有利于学生自学。

2.2.2 课件与教材互补

每一项操作技能均配有录像, 该录像具有以下特点:不同于传统模式下让学生注重操作过程的画外音解说, 而是同声录音, 模拟操作场景, 不仅注重操作过程的每一细节, 而且护士的素质、礼仪、沟通能力、人文关怀等也在每一个动作中体现, 将护理理念在操作过程中展现给学生,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便于进行模仿和学习。

配套课件不重现书本内容, 而是进行呼应。教材与课件相互辉映、互补、呼应, 并简洁、明了地对书本内容进行总结, 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操作要点除在教材中显示外, 在课件中也都由简单流程图和注意事项体现出来, 从而使学生易于归纳、总结。

2.3 在操作中体现整体护理理念

2.3.1 操作程序体现整体护理理念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 现代护理模式的诞生[2], 以往传统的重技术、重操作, 轻人文关怀、轻心理护理、轻护理安全、轻法律的护理操作模式, 已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临床护理工作需要[3]。病人在生存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时, 想获得更多的有关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知识。这就要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将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延伸, 从微笑服务转变为感动服务。然而在实际护理操作中, 由于护士操作的机械性行为, 不能对病人实施有效的个性化服务, 阻碍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4]。

护理操作是理论知识的具体体现,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遵守规范化、程序化的同时, 更应体现护理操作的人性化、科学化。因而在护理操作训练过程中, 应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培养学生温馨护理与人文服务意识, 并将护理理念贯穿于护理操作的全过程, 以提升学生的人文服务意识[5]。还应对学生整体观、环境审度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培养[6]。这样, 学生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对病人实施动态、及时、恰当的个性化的整体护理。

操作过程既重视学生操作细节的掌握, 培养其严谨的工作作风, 又体现新的护理理念, 注重科学性、规范性、适应性、实用性、创新性, 以整体护理为主要原则, 从而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7]。教材编写和课件制作按照护理工作的特点, 体现整体护理理念, 以护理程序的方法为指导, 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使其掌握较为人性化的沟通技能;在案例分析时, 渗透人文精神, 并注重健康宣教。

2.3.2 考核标准注重整体评价

现行的考核标准注重仪容、仪表、操作前后的评估、解释沟通、用物处理等非技术性内容, 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观, 更加突出个性化护理, 也加重了一些重要的核心制度、原则在护理操作中的落实, 并加大了这方面的分值, 如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注意病人的隐私、沟通技巧等, 从而使学生更加注重这些原则、制度并将其贯穿于各项操作的始终, 增强了责任心, 有效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这样的评价标准不但适应了整体护理的需要, 也有利于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因人施护, 全方位满足护理对象的需要。

本教材中采用得分制进行评分, 运用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正性强化法, 可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是鼓励学生成功的有效教育方法。

3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教材理念实现的保证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可广泛采用开放式教学法, 运用启发式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运用讨论、角色扮演、多媒体演示、练习、个案护理等多种方法。在贴近临床实际的环境中, 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更能激发学生观察质疑、探索求新的欲望[8], 培养学生观察、创新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人文精神。本教材内容所涉及的各种场景中的技能运用及案例讨论, 为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充分的可行性。

根据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现代护理模式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精心设计的护理实训教材, 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以临床任务为引领的护理技术实训项目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提高了其适应岗位、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多感官参与学习,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主动与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获取、掌握知识;深入理解实训教材编写内涵, 有利于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注重整体护理观,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使学生尽快从护生向护士转变。

摘要:通过构建护理实训教材, 建立护理实训教学体系。以临床任务为引领, 多学科、多系统联系, 优化、整合和重组护理技术实训项目, 改革教学方法, 从而体现整体护理理念。

关键词:护理实训教材,职业教育,整体观念

参考文献

[1]徐利云, 沈维青.从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11) :1735~1736.

[2]姜安丽.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10年实践与发展的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1) :3~6.

[3]环霞.护理教育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2007, 10 (6) :97~98.

[4]符秀华, 苏克霞.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护理教育改革研究[J].护理研究, 2006, 20 (6) :1487~1488.

[5]龚海蓉, 刘珍红.高职护理学基础技能考核方式改革的设想[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 (24) :84~85.

[6]吴丽文.高职护理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造[J].现代护理, 2006, 12 (11) :1071~1072.

[7]Heather Janiszewski Goodin, David Stein.Deliberative Discussion a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Strategy[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08, 47 (6) :272.

创新型实训 篇11

【关键词】高校 编导专业 实训课程体系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32-01

高校编导专业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编排、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等等,为广播电视媒体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由于广播电视行业带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高校编导专业教学也体现出显著的实践性的特点,实训课程体系所占比重较高,作用较为突出。

经过多年时间的发展,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编导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但是通过深入分析和了解可以发现,许多高校编导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给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水平提高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急需要加以创新。

一、实训课程教学在高校编导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1.实训课教学是高校编导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高校编导专业教学带有极强的实践性特点。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编播技术能力为主,因此实训课程就成为了与编导理论教学并重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与编导专业理论教学相似,实训课程教学也应当具备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及课程教学标准,并具有完善的课程教学水平考核标准。作为高校编导专业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实训课程教学水平将对总体专业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2.实训课程是专业理论教学的延续和拓展。对于高校编导专业来说,理论教学固然重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廣电编导工作所需的理论基础,但是实践应用的技术能力才是广电编导实际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能力。高校编导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将实训课程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续和拓展。一方面通过实训课程检验理论教学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实训课程增加学生对于专业理论教学的直观认识。

二、现阶段高校编导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编导专业都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实训课程体系。部分高校建立了编导专业实训教室,购置了部分实训课程所需的教学设备,利用本校教学资源开展实训课程教学。还有一部分高校编导专业与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进行合作,定期选派学生到各类新闻单位实习,并以此作为实训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这些实训课程教学体系集中存在如下问题:

1.实训课程教学的专业化和正规化程度普遍不足。当前,部分担任高校编导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背景或工作经历。部分高校编导专业没有为实训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很强的随意性。还有部分高校采取选派学生到新闻单位实习的方式来进行实训教学,聘请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担任实训任课教师,由于工作繁忙,很多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没有时间系统地传授实训专业知识,学生通过实习能够获得的专业知识极为有限。

2.实训课程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单一。虽然近年来大部分高校编导专业已经将实训课程教学效果考核纳入专业教学效果总体考核评价体系之中,但是从考核方式来看,还是存在着严重的单一化问题。具体来说,实训课程考核还没有完全摆脱理论教学水平考核的传统模式,不能够完全检验出学生实训课程学习的真实水平。考核内容与广电编导工作实际存在脱节的现象,一些新闻单位根据高校实训课程考核成绩招用了毕业生进入单位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严重的所学非所用的问题,影响到新闻单位对高校编导专业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总体评价。

三、对于提高高校编导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水平的建议

1.合理安排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及授课时间。对于高校编导专业来说,创新实训课程教学体系的关键在于合理安排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授课时间,适当增加实训课程在专业教学总体时长中的比重,采取阶段性教学方法,将实训教学与理论专业教学紧密结合。

2.全面提高实训课程教学专业化水平。高校应当加强对编导专业实训教学任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全面系统地掌握国内外广播电视编导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应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制定完善统一科学的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及标准,指导教师认真安排实训教学内容。

3.改革编导专业实训考核模式。全面提高高校编导专业实训教学考核模式的有效性,采取校内专业考核与社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实训能力。通过与新闻媒体开展广泛合作,要求编导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固定的编导业务工作量,并要求社会导师为其评定分数,以此全面提高实训课程考核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慧敏.电视编导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初探.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

实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讨 篇12

一、技工学校实训现状

目前, 技工学校的实习还是依据通过等级工考核为目标制定教学计划的, 以数控铣加工实习为例, 基本阶段为熟悉机床、单项练习、综合练习、等级工考核模拟练习和等级工考核等, 在整个教学中强调的是精度和速度。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符合企业需要的有技能员工, 但同时也弱化了学生的创造力, 不能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得学生在毕业后的再发展难度增加。

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被动的状态, 而这种状态使教师误以为必须使用强制的手段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而强制性的教学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时常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成功教学的首选手段, [1]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准备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应该始终把“创新意识”作为专业教学的灵魂, 贯穿在对学生的培养中。[2]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设计启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 更新教育理念, 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吸引学生, 让全体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创新教学在实训教学中的尝试

在数控铣加工实习中, 由于条件有限, 不可能每个学生人手一台机床, 常采用小组形式, 四五人一台机床, 选择一人为组长, 一般组长为几个学生中最优秀的。在这种情形之下, 组长几乎挑起了实习中的主要任务, 编程、加工, 甚至还要指导组员。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组长的疲惫感和厌倦感, 增加了组员的依赖性和惰性。因此,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 这需要教师的引导。

(一) 课题让学生有创新的空间

教师在满足等级工考核教学的前提下, 可适度引入新颖的课题。

例如, 在数控铣加工坐标变换旋转指令的教学中, 再布置了基本课题之后, 又增加了一个附加课题。就是从自然界中三叶草的叶片形状抽象出由两个线段和两个圆弧构成的基本形状, 如图1, 以此为基本元素在一块100mm×100mm×15mm的板材上自行设计并加工出工件, 对精度的要求不高, 以期缩短附加课题的完成时间, 评判标准为:1.必须使用旋转指令;2.美观;3.个性, 每个同学的工件必须不一样, 且相似度也不能高。

此课题的完成情况优良, 有些甚至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在基本课题加工之外的空余时间完成了课题设计及图纸的绘制, 只用了一天时间便完成了附加课题的加工, 对等级工考核教学几乎没有影响。全班36个学生都上交了不相同的工件, 由于在讲课时从三叶草中引入基本图形元素, 因此有35名同学采用了三叶草或四叶草的基本形状, 在加以变化, 如凸台形状、凹槽形状、凹凸结合、加入花心图形、加入叶茎图形等。而另外两个同学将此基本元素想象为心形, 设计了椭圆套心形和一箭穿心的图形, 而这两位同学在平时加工表现中都是一般。

而更没想到的是, 在这些工件中学生采用宏程序和教学中不作要求的坐标变换指令。一位同学使用了椭圆宏程序 (见图2) , 而另一位同学虽然在图形采用的是四叶草形象, 却使用了缩放指令, 而这一指令是在教学作为了解性的教学内容, 不要求在实训中使用的。由此可以看到学生的主动性和潜力超出了教师的一般想象。

(二)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过程

在评判此工件时, 教师不再是评判者, 而是评判的顾问, 更多的评判由学生自己完成。

评判标准除了恪守加工之前提出的三个要求之外, 其余标准由学生讨论制定。学生对此热情很高, 每个人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提出了许多标准, 再经由学生投票表决制定了如下一些评判标准:美观性20分、新颖性25分、难度25分、加工顺序15分 (第一个加工的同学为15分, 之后加工的人分数依次递减) 、表面质量15分。评判由评分小组完成, 小组成员由各加工组选派一名组成, 各自打分后取平均分。在打分前, 每一个同学向评分小组就自己的工件的设计、加工等方面做一定的阐述。最后各位同学对自己的得分都满意而信服。

在这一过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有分歧时相互沟通、讨论、协商, 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阐述自己的想法让别人理解。

(三) 教学改进的思考

由于是第一次在实训教学中进行尝试, 很多问题没有能考虑周全, 教学过程结束后也有一些遗憾。首先, 对学生的约束是否可以更小一些, 不给他们基本的图形, 而只要求他们使用旋转指令, 这样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创造空间;其次, 这一课题没有能和等级工考核相联系, 甚至在开始设计时还刻意进行了回避, 以后是否可以跟等级工的考核联系更紧密一些, 比如在学生设计图形时要求满足等级工考核的精度和粗糙度等;最后, 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完成这一课题时较为困难, 他们更多的是在模仿其他同学, 针对这些学生考虑制定一些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更能积极调动其主动性的评判标准。

三、小结

通过这次创新教学的尝试, 可以看到学生拥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创造性, 学生在此期间表现也超出了教师的预期。由此可以看出, 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 但不应是制约学生创新的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技校的学生虽然有诸多的不足之处, 但是依然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利用现在学生这种越来越强烈的自我意识, 可以激发出他们创新意识, 达到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满足技工院校培养目标的同时, 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实训教学中, 通过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有效引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其更多地参与教学过程中, 成为教学的主体, 营造良好的实训教学氛围, 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实训教学

参考文献

[1]姜翠玲.如何搞好车工实习教学[J].职业.2008.17:101-102.

上一篇:湿地农业下一篇:铅锌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