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的重点

2024-10-10

管理中的重点(共12篇)

管理中的重点 篇1

护理安全是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是反映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预防护理纠纷,为临床提供安全及优质的护理服务奠定基础。

推拿科为我院重点中医专科,为大科管理模式,开放住院病床120张,设2个住院病区,护士25名,设护士长1名。日均住院患者大于130人次,年收治患者2500余人次,以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主,且老年人居多,50岁以上患者约占2/3。患者急性期以疼痛、活动不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存在活动安全隐患;或担心疾病预后及慢性反复发病而有焦虑抑郁情绪等。因临床患者数量较多,护士配置不足,针对护理安全管理问题对患者进行入院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重点患者分类管理要求和质量标准,确定重点患者并进行分类动态管理,临床取得明确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回顾

2013年我科采取重点患者分类管理方法,住院患者2543例,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根据分类要求界定重点患者并分类记录于重点患者提示单,其中二级护理2539例,一级护理4例,分类界定重点患者共1456例,其中Ⅰ类患者223例,Ⅱ类患者539例,Ⅲ类患者694例。

出院患者2543例,未见护理不安全事件;全年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711份,患者提名表扬护士591人次,护理综合满意度95.93%,健康教育知晓率93.86%,与2012年相比(问卷263份,护理满意度92.45%)有所改善。

2 重点患者分类及质量管理

2.1 分类

Ⅰ类:专科疾病急性期(疼痛较重);卧床制动患者(脊柱椎体骨折),高龄患者(80岁以上),重度骨质疏松症,自理能力差,伴有严重内科疾病患者,发生跌扑/摔倒或其他意外事件的患者;Ⅱ类:75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动不便、自理能力欠缺,有心理或情绪问题(焦虑、抑郁)、沟通不畅者,有潜在安全隐患的患者(中度骨质疏松症,心脑血管疾病、体内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支架,视力/听力障碍、感知觉障碍等);Ⅲ类:65岁以上,特殊身份/职业患者、加床患者;行特殊检查及异常回报结果需关注的患者;病情变化;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特殊处置用药者。

2.2 质量要求

Ⅰ类:执行分级护理,按要求巡视病房,做好病情观察和记录;床旁交接班,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和其他并发症,完善基础护理、安全管理,遵医嘱准确用药及治疗。Ⅱ类:加强沟通,落实安全管理,协助患者生活起居。Ⅲ类:做好安全管理和健康教育,关注患者起居活动等。

2.3 质量标准

患者卧床期间体位舒适,生活起居得到协助;落实每周生活护理工作,患者清洁;基础护理单记录及观察病情及时、准确、规范,病情变化处置及时准确;患者安全,无并发症,对护理工作满意。

3 分类管理办法

3.1 执行分级护理

按要求巡视病房,做好病情观察和记录。每日床旁交接班,落实安全风险评估并记录,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特殊情况和既往史予以相应护理,如有跌倒史及颈椎病眩晕者活动时动作宜缓慢,须有专人陪护,关注其活动安全;视力或听力下降者应重点关注和巡视,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指导患者安全用药,落实生活起居协助及基础护理,使患者感觉舒适;保持床单元整洁,卧床患者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等并发症。

3.2 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为患者佩戴识别身份的手腕带并告知其使用目的,病房有明显的“防跌倒”“防坠床”标识。采取安全管理教育,指导患者掌握自我安全管理措施,如活动安全、床旁护栏、床头及卫生间呼叫铃使用方法等。

3.3 用药及治疗安全管理

遵医嘱使用镇痛及安神药,严格查对,特殊处置及用药的患者须落实药品管理,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有感知觉障碍者物理治疗强度应降低,有心脏支架、起搏器者不能予以磁疗、微波等理疗,避免干扰起搏器功能。采取中药湿热敷等温热性治疗时注意温度适宜,加强观察巡视以免烫伤患者皮肤。

3.4 加强沟通及健康宣教

有心理或情绪问题者应加强心理护理,多沟通交流掌握其心理及情绪变化;向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讲解疾病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方法,向骨质疏松症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做好健康指导和安全管理。选取适宜的方式与沟通障碍者交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妥善安排治疗。加强加床患者管理,每日护患沟通掌握患者病情动态。夜班护士分类梳理患者检查回报结果,交班栏提示异常结果并交班。医护人员有创操作及处置血源性传播性疾病患者血液等分泌物时须小心谨慎。

4 讨论

推拿科每日住院患者120~160人次,患者除专科病症外兼有其他多种病症,为保证护理安全,减少医患纠纷,保障护士和患者的权益,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确定重点患者并采取分类管理可有效保障护理安全[2],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笔者经实践认为,科室制定的分类管理办法简明易行,有利于护士明确工作重点,加强重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向医生提供病情资料,把好医疗工作第一道安全关。同时,有助于护士提高病情观察和处置能力,计划性、针对性管理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对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有积极作用,并有效提升科室护士的综合素质,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摘要:推拿科制定分类管理要求和质量标准,确定重点患者并进行分类管理,保障护理及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重点患者,分类管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弓玉红,罗延清.界定重点病人在现代医院护理危机管理中的意义[J].护理研究,2008,8(22):2231-2232.

管理中的重点 篇2

学习了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结合近几年来海事财务工作中的重点,不难发现执行财经纪律,适应财政改革,防范经济风险,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是我们党在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上的要求。

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2010年新春时节,正是全国各地“两会”集中召开之时,财政预算话题再次升温。此前,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的《落实审议意见报告》中,国家审计署提出将会继续推动中央部门预算公开,争取再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使所有的中央部门预算都向社会公开。

公开财政预算,既是国际惯例,也是现代财政预算制度的重要内容,但其在中国的进展缓慢而曲折。

十年前,各中央部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之时,厚厚的“账本”往往会浓缩成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委员们只能看到一个各项预算“大数”,“大数”之下则一片模糊。

从此时起,财政部开始推行预算编制改革,其目的在于把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体现在预算之中,从而提高对政府部门的预算管理水平。如此一来,财政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部门预算资金的使用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各部门在资金的使用上开始不再那么“大手大脚”。自预算改革开始,财政部在近十年时间内,陆续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这三项改革减少了部门预算公开的阻力,部门违规资金有所减少。

1、预算编制与执行

人大审议通过的政府预算收支和预算报告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在预算执行方面,要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政府财政收支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通过严格执行预算,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使上级部门和社会公众了解每笔财政性资金的用途和去向,了解我们海事机构的职责,海事具体工作量,取得的社会效益。保障了财政性资金处于国家权力机构、社会民众和舆论的监督之下。

2、国库集中支付

传统的财政制度透明度低,监控滞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存放于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单位的每一笔资金由过去的“暗箱”操作变为“阳光”操作,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对预算单位花费每一笔资金的支付金额、付款项目、收款账户、交易时间、付款人账户余额等付款要素都可以进行实时检测,一旦发现违规现象,财政还将予以通报批评,使得财政资金运转的透明度大大提高,制约机制进一步完善。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树立“行为透明、实时制约”的意识,以国库集中支付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单位内部各项业务流程,规范资金使用,自觉接受财政监督。一是做到支出有依据,在经济活动中需要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经济收支,应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收付都应有依据,不得随意转移资金。二是加大对大额资金使用的控制,不得大额违规提取现金,大额购买支出和工程支出不得规避政府采购程序。三是零余额账户不得与单位自有资金户、上级主管单位账户和所属下级单位账户间有资金往来,财政授权额度未下达前,不得随意用自有资金垫支资金。确需垫付资金的,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归垫的有关规定逐级报批。

3、政府采购

我们在《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之后,通过大力宣传,不断摸索,已经在单位内形成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预算,认真履行政府采购程序的良好氛围。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对防止腐败现象起到了直接的作用,降低了单位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二、规范经济活动,防范经济风险

神医华佗所谓的“治人于未病之时”的可贵论述。古时候有人称颂华佗医术高超,华佗听了后对他说:“我的医术水平和我的两位兄弟相比是最差的;我大哥医术最高明,他能做到未病先防,即在你出现疾病症状之前,引导你怎样避免生病,让你保持健康;我二哥医术比较高明,他看病无数,能让人们生病之初,在身体出现轻微症状时即将疾病消灭;而我呢,只是在人们生病后期,疾病症状很明显、患者受到非常痛苦之后,才能将疾病治好。”

与此相对,“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对于我们来说,究竟哪个更为可贵,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发挥经济管理中的预防、抵御可以尤为可贵,因为事前的防范比事后的弥补效果更好。防患于未然是一种未雨绸缪的主动应对,能够将风险和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也就是事先就把“篱笆”修得牢固扎实,使“狼”无漏洞可钻,确保“羊群”的安全,这比丢了“羊”再修“篱笆”更棋高一着、意义更大。

有人说,人的一生,可以用四个字进行概括,“做人”和“做事”。态度是决定做人和做事成败的关键,在我看来,正确的态度就是,做人有责任感,做事有责任心。

做人有责任感,就是要做一个真诚的人,对自己负责。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被记者问到他在什么地方学到的东西最重要的时候,他的回答是“在幼儿园”。幼儿园教会我们什么?无非就是诚实、善良、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等,虽然简单,但这却是做人的基础。没有这些品质,一个人就算赚再多的钱、当再大的官、读再多的书,都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人。

做事有责任心,就是要勤勉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经济管理工作就是要保障单位经济安全运行。尽管如此,我们对待工作不能只是着眼宏观,大而化之,陷入“小事不屑于做,大事又做不来”的境地。

2009年5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及时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全面开展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小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笔者结合工作实际,现就如何建立“小金库”专项治理的长效机制浅议如下:

一、“小金库”专项治理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18号)和《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印发〈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中纪发[2009]7号)精神,2009年,首先在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专项治理。然后在逐步扩展到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早在1989年国务院就明确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清

理小金库,一律不准再以任何名义私设“小金库”;199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5〕29号)也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联营企业及社会团体认真开展清理检查“小金库”工作。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治理“小金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设立“小金库”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 “小金库”现象纠而复发,屡禁不止,严重反弹,小金库的存在,不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家资产的流失,而且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扭曲了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削弱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影响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甚至诱发和滋生腐败现象。因此,在全国深入开展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深化收入分配和财税管理制度改革,规范财务收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金库的概念、资金来源和用途

(一)小金库的概念。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指出,此次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对“小金库”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即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劵)及其形成的资产。

所谓“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隐匿国家和单位的各种应交收入,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有,以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转移到本单位财务账外的资金,未在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列收列支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不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项资金。

(二)“小金库”主要表现形式。具体来讲,“小金库”主要有七种表现形式:

1、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

2、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

3、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4、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簿核算设立“小金库”;

5、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

6、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7、上下级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这7种并没有涵盖“小金库”的全部形成方式,只是列举了常见的主要的形成方式。

从实际情况来看,“小金库”以多种形态存在,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现金形态;二是银行存款形态;三是有价证券形态;四是固定资产形态; 五是股权和债权形态。

(三)“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小金库”资金(资产)来源众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小金库”资金来源是以各种名义挪用、转移国家预算内、预算外收入;截留销售收入、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和其他收入;高价倒卖、非法牟取价差收入;一些经济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侵占、截留罚没收入。主要包括:一是财政拨款;二是政府性基金收入;三是专项收入;四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五是罚没收入;六是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七是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八是资产处置收入;九是资产出租收入;十是经营收入;十一是利息收入;十二是捐赠收入;十三是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等。

“小金库”资金不包括党委、团委、工会会费,稿费提成和职工互助金等项目。

(四)“小金库”支出用途。“小金库”支出用途主要是:

1、以为职工谋福利、留住人才为借口乱发奖金、补贴;

2、拉关系走后门进行请客送礼或为有关部门付账;

3、小团体旅游的费用;

4、购置不便公开的商品;

5、少数几个人私分;

6、用途不便公开或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7、为本单位职工发放工资、奖金缴纳应由个人负担的个人所得税;

8、其他。

三、“小金库”形成的主要原因

剖析部门、单位存在“小金库”问题,主要是个别部门、单位对执行财政政策法规的观念淡漠,无视政府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政策规定,存在侥幸心理,产生“小金库”实质上是一种领导行为,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不同意、不默许,“小金库”就滋生不了,或很难产生。其“小金库”形成、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思想认识模糊。部门、单位设立“小金库”的人思想认识上有以下几种模糊的心理误区:一是“合法”心理。少数部门、单位领导、财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认为“小金库”只是一般违规,只要不是直接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就不碍多大事,不违法但“合法”。二是“合理”心理。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小金库”的存在,是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普遍存在,是正常现象,无须大惊小怪,还有的认为,要处理好单位的对外关系,就得要有一部分“活钱”,“小金库”的存在在所难免,不合法但“合理”。三是“自主”心理。还有少数领导干部认为本部门、单位的一些收入,怎么支出都内部的事情,应由部门、单位自己作主。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思想上产生了的“越轨”行为。

(二)经济利益驱动。部门、单位设“立小金库”还有一个原因是经济利益驱动。一是一些部门、单位领导为了小团体和个人利益,违反政府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政策规定,不惜牺牲国家集体利益,存在着隐瞒收入、账外设账。二是个部门、单位领导别热衷于搞吃请、拉关系,而请客送礼等支出,合法大帐上不好明目张胆支,只好再从“小金库”中动脑筋、想办法。三是近年来个别部门、单位由于受利益的趋动和诱惑,“小金库”的存在和发展也就有了“后劲”。除了财政正常工资补助外,都竞相给干部职工发一些福利,干部职工皆大欢喜,这些开支自然落到要私设“小金库”。

(三)个人私欲贪婪。部门、单位设立“小金库”另外一个原因是个人私欲贪婪。一是极少数部门、单位的领导、财务人员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把“小金库”做为个人谋取私利的途径,导致小团体的“小金库”经久不衰。二是正常的工资福利等收入不能满足个人的消费需求,信奉“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歪财不富”,放纵私欲,把“小金库”收支活动作为个人敛财谋私的“黑洞”,想方设法在私设的“小金库”里做文章。

(四)“小金库”问题惩处不到位。对于部门、单位产生“小金库”问题,一些管理部门对“小金库”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纵容、默认财务人员搞“小金库”;一些地方的执法执纪部门存在着“重清理”、“轻惩处”现象;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出于对干部的保护主义,对有“小金库”的部门、单位领导或相关责任人存在“重处罚单位”、“轻处理个人”的现象,对违法乱纪行为责任追究不力。这样,使另外一些部门、单位私自设立“小金库”的不良现象和行为有所效彷,纵容了“小金库”的滋生和蔓延。

四、“小金库”存在的危害

部门、单位“小金库” 产生和存在,对社会的主要危害是:

一是“小金库”的存在损害了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小金库”虽“小”,但危害极大,公款沦为“私房钱”,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些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私设“小金库”并大肆挥霍资金,在群众中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容易造成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对领导的种种猜测、议论,不仅污染社会风气,而且严重破坏了经济秩序,“小金库”的存在严重损害干群关系,损害了国家集体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

二是“小金库”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小金库”是滋生腐败的土壤,由于“小金库”资金深藏不露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使用起来方便,不受监督和制约,因此有些人便用它大搞不正之风,有的用它行贿,将公家的钱转换成联络感情、拢络人心、捞取“政治前途”的筹码;有的用它大吃大喝、请客送礼、游山玩水;有的将“小金库”资金花光分光,装进少数人腰包,据为已有,中饱私囊,使“小金库”成为个人以权谋私的钱袋。

五、积极探索建立“小金库”专项治理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中央虽三令五申,依然未能彻底阻止“小金库”的扩张和蔓延,主要是一些部门、单位及相关领导对小金库的危害认识不足,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理措施。“小金库”具有隐蔽性特点,问题由来已久,屡禁不止,可以说是一个“顽症”。特别是在“小金库”的形式日趋多样化、手段日趋隐蔽化、方法日趋智能化的今天,需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积极探索建立“小金库”专项治理的长效机制。

(一)要加强政治教育,提高思想认识。首先要加强对部门、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对“小金库”危害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认识“小金库”治理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重大意义,特别是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在思想上要认清“小金库”的严重危害性,始终把治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二是要加强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为契机,对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教育,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努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三是要加强对部门、单位财政财务管理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明确单位的非税收入是政府收入、是财政收入。四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中央、省、市财政法规政策,进一步加强财政财务收支管理,规范政府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 管理行为,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自己不搞“小金库”,而且要管好自己的下属也不能搞“小金库”。

(二)要狠抓制度落实,监督关口前移。要狠抓遏制部门、单位“小金库”的制度建设和落实,使“小金库”监督的关口前移。一是要不断完善财政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实行国库集中管理,统一收入支付制度,由财政部门对资金实行统一征收,统一支付,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二是要严格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完善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全面实行政府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防止预算外资金收支的随意性;三是不断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票据的统一管理制度,堵塞漏洞,杜绝假发票、白纸据入账,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四是要完善票据分离制度,收款单位开票,委托银行收款,相互监督。五是要完善银行单一账户制度,不允许单位多头开户,以便资金监督。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制度,从源头上切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防范“小金库”的发生。

(三)要加大财政审计监督力度,完善监督机制。要加大对部门、单位“小金库”的监督力度,必须完善监督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部门、单位收支活动的财政、审计监督,杜绝和减少私设“小金库”的可能性。二是要对部门、单位执行政府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的情况,进行经常检查;对长期违反规定的部门、单位,财政部门可扣拨或停拨相关部门、单位的经费。三是对部门、单位各种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对违规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的部门、单位,依据政策规定及时进行纠正,严肃处理。四是要注重加强部门内部审计和单位控制力度,在源头上斩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明确部门、单位财务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管钱、管物、管账人员进行相互制约,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定期对资金进行清查盘点。五是广泛宣传,依靠全社会和人民群众监督,让“小金库”无处藏身。要通过新闻媒体将部门、单位存在的“小金库”行为,及时进行曝光,并向社会公布,始终让“小金库”置于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四)要继续做好对“小金库”问题的举报受理和奖励。“小金库”隐蔽性强,情况复杂,直接检查往往不易发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内部知情者举报。各级纪检、监察、财政、审计部门做好“小金库”举报的受理工作,要在相关部门长期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建立举报登记和查处督办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件件有交待、事事有着落。要认真执行信访工作保密制度,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依纪依法惩处。

要及时对举报者实行奖励。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具体按照中共中央纪委、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关于印发《“小金库”治理工作举报奖励办法》(财监[2009]26号文件)予以及时兑现。若举报属实,根据查出并已入库的税款或收缴财政的“小金库”资金数额,给予3—5%的奖励,奖金最高限额为10万元,奖励资金由财政负担。

(五)要对“小金库”问题,依法依纪进行处理。认定是否属于“小金库”,关键看资金或资产是否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从现实情况看,许多财政违法行为,其性质等同于“小金库”。如在往来科目中列收列支;超范围、超标准发放资金、津贴;公款旅游;请客、送礼等,但只要是在国家规定的账簿内登记、核算,就只能作为违反财政财务会计制度处理、处罚。

“小金库”问题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财政、财务、会计处理和行政处罚。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第四十二条同时明确: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

(二)私设会计账簿的。

二是《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七条也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的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六)要加大案件查处,严肃责任追究。加大对部门、单位 “小金库”案件查处,严肃对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是根除“小金库”的关键。一是纪检、监察机关和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对各部门、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检查督促力度。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部门和单位要重点检查。二是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地清理“小金库”专项督察活动,形成多渠道的监督网络,对发现有“小金库”的单位严肃处理,对查出的典型案件予以曝光,以起到强有力的震慑作用。三是财政、审计等部门对财政财务、审计经济检查中发现的“小金库”问题,在严肃进行查处的同时,要及时将情况向纪检、监察部门及时进行情况通报。三是对私设“小金库”的行为部门、单位和个人,不论涉及到哪个单位,涉及到哪个人,都要做到“三个一律”:一律追究责任,一律没收追缴,一律公开曝光。视其违纪情节,纪检、监察部门要依法依纪给单位的责任人和当事人给予必要的党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要推进“三个”公开,构建“阳光工程”。

要积极探索推进“三个”公开,增强健全经济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一是对部门、单位的政务、重大决策、资金管理要实行“三个”公开,倡导经济运行“阳光”操作,增强积极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杜绝“小金库”的产生。二是对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和责任人签订承诺书,严格实行私设“小金库”行为的一票否决制,有效制止私设“小金库”行为的发生。三是建议国家将各级政府“小金库“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立为常设行政管理机构,有效地开展并搞好日常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管理中的重点 篇3

现阶段,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提高教材编写质量,完善教材选用机制,真正为学生开发出符合实际的高质量教材。2004年10月至12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调研小组分赴贵州、四川、内蒙古、陕西、安徽、河南、浙江和福建等地,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质量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调研工作。调研小组采取了听取汇报,分别召开出版社、教材选用委员会、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及抽查学校和学生书包等各种形式,对各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质量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

高度重视质量检查

各省(市/区)均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本省(市/区)的实际情况,认真部署开展教材质量自查工作。例如,陕西省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研究、制定了检查方案,确定了检查的内容和重点,明确了检查的方式和方法,制定了检查统计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自下而上的自查工作。陕西省教育厅分2批6个检查组,先后检查了全省11个市(区)46个县500多所中小学校,走访了100多个家庭,检查了市、县(区)教材、教辅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学校教材征订底单,学校收费票据和学生书包,召开了20多次校长、教师和家长座谈会。

教材质量管理、健全选用制度卓有成效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选用和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各省(市/区)基本遵循“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认真落实教育部有关中小学教材管理和选用的规定,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组织,规范程序。基本上遵照国家中小学教材选用制度的相关规定成立了教材选用委员会,通常都召开教材展示大会选用教材,选用委员会人选和教材选用结果对外公示。在抽查的中小学校没有发现学生使用盗版教材的现象,也没有发现教材中有违背科学常识、有悖史实、宣传伪科学、迷信等涉及政治、历史、民族和宗教等方面的问题。

教材价格得到合理控制

各省(市/区)基本按照国家教材价格核算标准,对教材逐册进行定价,合理控制教材价格。为预防出版、租型单位和直供出版社随意抬高教材价格,各省(市/区)都建立了相应的监督机制,维护学生利益。如,河南省将所有进入河南省的教材统一交给省物价局核定价格,并将教材选用结果和教材价格统一在《河南日报》上公布;陕西省教育厅主动与省物价局、新闻出版局沟通,在每学期初将收费标准、教材的逐册定价在《陕西日报》上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等。

出版单位严把教材编印质量关

各教材出版单位都深刻地认识到教材编印质量的重要性,纷纷开展自查自纠活动。一方面,从选题、三审责任、发稿、编校质量和印装质量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规定,从环节上保证教材的编印质量;另一方面,组织人员对正在使用的教材重新审读,纠正差错,从而有效降低教材差错率。

现存问题及分析

教材选用政策的落实不很到位

中小学教材选用委员会制度尚未健全

在部分省(市/区),教材选用委员会制度还流于形式;教材选用委员会人员的确定、构成和组建方式不很合适;教材选用的过程与方法未按程序操作等。

要真正完善教材的选用制度、发挥中小学教材选用委员会的作用,其基本做法应是:教材选用委员会应提前一年成立,并予以公示,成员确定上应更多地侧重教学的专业水平;选用教材时,应广泛听取使用教材的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应充分考虑教材的质量、价格、师资以及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教材选用的结果要得到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

选用的实验教材版本经常变动,甚至出现中途变换的现象

有些省(市/区)的学校选用的实验教材版本经常变动,特别是像音乐、美术等教材,在个别省(市/区)甚至出现了中途随意变换的现象。

教材本身有其编写体例和特点,教学活动也有自身的教育规律,因此,教材选用的政策性极强。教材版本维持一定的稳定性,有利于开展教学和教研工作,所以,教材一经选定,原则上至少应当使用一轮,不宜中途变换。

提供给教师、教研人员的教材比较单一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地方以县为单位选用教材,全县只选一种,同时,提供给教师和教研人员使用的教材也只有一种。这种单一的教材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由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可以说都达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编者的编写水平、教材的编写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学校提供给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实验教材应尽可能做到多样化,以便他们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时有更多的借鉴资源和参考资料,充分吸收和借鉴各家之长,更好地指导教学和教研活动。

教材的选用忽视价格因素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地区的教材选用委员会在选用教材时,对教材的编写质量、教材与本省的适应性等问题比较关注,但对教材价格因素考虑得不多。

管理中的重点 篇4

我国工商管理教育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 经过近30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多类型、多层次、多样化的培养体系。通过学历教育, 每年能培养出约几十万各层次学历的管理人才, 国内的各高校基于经济利益争相开设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当前正值全球金融危机, 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作为我国高校中开设最普遍专业之一的工商管理专业, 其毕业生就业状况更是不容乐观。由于专业建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 因此, 研究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的问题, 对于提高本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商管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劣势分析

调查研究发现,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知识面宽但专业性不强, 随着高校各专业的细分,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则整体缺乏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毕业生的实践技能和素养还有待于提高。现在的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但很多应聘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工商管理学生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以自我为中心, 不能很好地融入整个团队。再如, 一些学生不愿从基层做起, 即使愿意从事基层工作也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技巧和实战训练, 而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而, 就业竞争力不强。

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受到跨专业求职者的冲击。工商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是涉猎的专业知识面广, 但专业纵深程度不够。学生在求职的时候, 不像工科类学生那样专业性强 (别的专业不容易替代) , 常常受到其他跨专业求职者的冲击, 使得本专业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不仅要面对本专业同学的竞争, 还要接受其他专业同学的挑战。

3.学生缺少模拟训练和去企业实战演练的机会。由于扩大招生, 学生多, 到工厂实习在客观上困难重重;近几年由于资金短缺, 一些模拟教学软件 (如有些课程的模拟沙盘) 没能及时配套, 学生所受的模拟训练相对少, 所以,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的的三个重点问题

由于专业建设问题涉及面较广, 但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建设问题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一)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 是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集中体现。为了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应新形势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是在基层和中层从事各项管理工作, 因此, 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 我们应侧重于职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很快适应工业企业环境和相应的岗位要求, 发挥出本专业所具有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如扎实的工作精神、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和执行力等, 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自我生存、发展能力。

2. 制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工商管理专业应以提高适应社会能力为核心, 以素质培养为基点, 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方式、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为主要途径,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夯实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强化综合管理能力和执行力等能力培养, 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3. 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通过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 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来实现, 形成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 (1) 理论环节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发展方向课、专业选修课。 (2) 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分为:基本能力训练, 主要是一些与理论课程相配套的课程设计;方向能力训练, 主要是针对专业发展方向所设置的训练;综合能力实训, 主要是实地体验及综合模拟训练, 如校内的金工实习, 校外的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3) 从时间安排上分三步:第一步, 一、二年级实施工商管理学科大平台教学, 主要安排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及与课程配套的基本能力训练, 旨在提高学生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第二步, 三年级安排专业方向课及相应的基本能力模拟训练、方向能力模拟训练, 使学生具有专业发展方向的管理能力与素质。第三步, 四年级开设一些专业拓展选修课及创新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 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1. 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在组建教学团队时, 做到老中青相结合。通过“传、帮、带”和给青年教师压担子, 加任务、练内功、长才干, 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定期进行教研活动, 共同研究教学中难点及出现的新问题, 鼓励同一门课程教师集体备课。提倡采用情境教学、模拟表演、案例教学、案例考试、团队作业、模拟训练等多种教学方式,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2. 组建科研学术团队。

形成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 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 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 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科研学术梯队。结合每位教授或已毕业的博士的研究方向, 将本专业教师分别组合归队, 此科学研究团队与教学团队有重合, 但也稍有不同, 教学团队主要是围绕某门课程组织的, 而科研梯队主要是从更高层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着手的。本专业教师应定期进行专业内的学术交流, 以提高整体的学术水平。

3. 积极探索“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合作等多种途径和形式, 将教师送进企业去实地学习与进修 (送出去) , 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公司高级主管做客座教授 (请进来) , 进一步提高师资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

(三) 实践教学建设问题

通过校内的实践环节如上机实验、课程设计、课程模拟训练、综合模拟实验、金工实习,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技能。通过校外实践活动, 如到工厂实习、社会调研等方式, 积累实战经验, 提高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通过校企合作、聘请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高管 (兼职教授) 讲座、师生共同进行科研活动或创新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目前学生下工厂实习的情况来看, 一些重要部门并不对学生开放, 尤其是近3年,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每年都扩大招生。尽管我们采取集中加分散的实习方式, 并联系了多家企业, 但只能说是感知认识。需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改革, 可借鉴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的经验, 进一步整合现有的资源, 如现有的实验室空间、现有的计算机等硬件设备, 组建一个综合实践中心, 并加大对教学软件的投资力度, 如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经营决策与战略沙盘模拟、ERP模拟软件等的应用。在校内实验室, 通过对虚拟公司的运作, 使学生在“管理中学习管理”, 在“竞争中学习经验”,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笔者从事多年的专业教学工作, 也曾制定过多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深深地认识到, 在当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 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 最为关键的是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包括扎实的工作精神, 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与人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和较强的执行力。而这些素质与能力需要在专业建设及实施中逐步形成。解决好专业建设中的三个重点问题, 将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自我生存、发展能力。

摘要:国内各高校基于经济利益争相开设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 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知识面宽但专业性不强, 其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劣势, 探讨了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的三个重点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玉志.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取向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11) :80-81

重点税源户应实施重点管理 篇5

目前,从上到下都在试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大家都认识到现在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不是以往意义上的专管员的延续,而是对新征管模式的巩固和完善。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还是突出”管理”这一理念,即落实责任,加强管理,”户事结合、重在管事”,从而建立切合本地、操作性强、功能完善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其中管户多以分类管理为主,突出重点税源户管理。重点税源户管理到位了,以点带面,税收管理员制度才能全面开花,取得成效,由此可见重点税源管理在现代税收征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强化重点税源户管理工作,这一点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就重点税源户税务管理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坚定的信心

重点税源管理就是以重点税源企业为具体对象,通过建立管理台帐、税源数据库,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分析、预测等管理。加强重点税源户管理能起到为整体税收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为税收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作用。事关重大,责任重大,工作千头万绪,工作事无巨细,基础要求夯实,管理要求到位,为此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充分了解加强重点税源户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一是加强对重点税源户管理,能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纳税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加强对重点税源户管理,在第一时间内对重点税源户生产经营变化动态进行了解和分析,及时掌握经济税源变动情况,分析税收收入变化原因,预测税收收入发展趋势,提高税收分析水平和税收预测的准确性;三是通过加强重点税源管理,能促进税收计划编制和组织收入工作水平的提高,在编制和分配税收计划时,抓住了重点税源,就掌握了计划落实的主动权,有利于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税收计划执行过程中,抓住了重点税源,就抓住了主要矛盾,有利于发现和解决组织收入中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税收计划任务的完成。

二、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专门的机构

1、重点税源户要有专门确定机制

重点税源户的确定应以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为依托,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对全体辖管户实行有机筛选,滚动确定重点税源户。我们可以从企业注册资本、经营收入、应交税金三个方面考虑,在税源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监控税源相对集中、行业特点明显,或者征管相对薄弱、容易出问题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等。重点税源户可以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一)是达到一定规模的重点税源户:即按照上一年税收收入的多少排序选取,选择占税收总收入60%∽70%的企业进行监控。

(二)是具有行业特点的税源户:第一是围绕全局中心工作或上级确定的监控点。第二是针对当年区域经济中特殊行业、热点行业确立的监控点。

(三)是确定实时或临时重点监控户:即将当年非重点税源户中每月新增税收收入额超过一定数额或新开企业投资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企业纳入监控户管理。

当然,重点税源户在经过一定的选择排序后,应由专门机构进行审核、删除、明确、公布,稳定在一定时间内不得任意变动,从而保障重点税源户管理工作的有序性、长效性。

2、重点税源户要有专门管理机构

在目前的税收管理机构的构架内,可以实行分类分组管理,结合或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信用等级制度将重点税源户专门划组管理,试行专门的重点税源户管理机构,配备具有一定工作经验,业务熟悉,熟练掌握财务、税收技能的税务干部;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便于集聚专业人员,形成税收征管合力,通过分组管理后,不断积累实践经验,逐步深化管理举措,提升专职管理效能,以点串线、以点带面,以较少的人力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征管效果。可以说重点税源户中以往分散式管理、常规式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以集约式、专门化管理来取代已是势在必行。

三、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重点税源户必须以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明确目标,即实行个体化、综合式、深入型管理:

一是重点税源户个体化差异现实需要税务机关实施有差别的税务管理。在现实日常税务管理工作中,我们能充分认识到这种个体差异不单单反映在数量上和规模上,而且体现在纳税人治理结构和经营模式上,重点税源户这类特征更为明显。应对这一类纳税群体,常规性的税务管理力度明显不足,如重点税源户在经营扩张中经常采用融资(如红豆股份采取增发股票方式进行融资)的方式,资本运作需选取最适当的比例,减至最少的费用支出,追逐最大的边际效益,来达到增加资产规模的目的。这种现实中的个体化差异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不断开辟管理领域,填补非常规性管理的空白。

二是重点税源户实施综合式管理重点就是要掌握重点税源户的综合信息,以便于专业化税收征管的开展。重点税源户往往是一个层次结构复杂、经营范围广泛、内部运作紧密的系统,如存在母子公司、存在关联交易等现象,如果按照以前属地管理模式极易造成信息中断,造成管理漏洞,影响征管质量,我们必须有计划实行综合性管理,及早取得企业信息,摸清企业底细,了解税源,掌握情况。这些信息主要是:价格信息、融资信息、结算方式信息、资本结构信息等,通过对此类信息分析,可以判断重点税源户纳税遵从程度和有无良好的纳税意识,从而把税收专业化管理定位在以信息为基础,与企业运作相同步的实质性、全方位控管上。

三是对重点税源户的管理仅仅依靠常规管理或以监控间接税为主,已不能涉及深层次的问题,强制性的管理稽查手段在实践上亦不能取代重点税源户的专门管理。税务机关在较短的时间内想全部、深入地掌握重点税源户的纳税能力、获利能力等是不现实的,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税收分析、预测、规划收入缺乏深入广泛的信息资料,信息失灵就势必造成管理失控。要改变这一状态,应及时调整管理目标,健全制度,落实措施,逐步使税务管理由表层向内核发展。

四、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健全的制度

重点税源户管理应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照章办事。目前创新的税收管理服务制度包括:税收联络员制度、预约服务制度、专项税收宣传制度、提醒辅导制度、跟踪服务制度、税源分析预测制度、重大事项管理制度、数据积累制度。

税收联络员制度,即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定期交流,及时沟通,一方面由税收管理员了解企业最新经营情况,掌握企业动态信息,为健全企业信息数据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促进税企双向交流,为企业排忧解难,有针对性的进行纳税辅导,取得纳税人工作上的理解和支持,夯实征管基础。

预约服务制度,即根据企业提出的约请,税收管理员根据问题涉及的范围,为企业安排服务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或根据税务机关工作部署,涉及重点税源户的事项事先进行通知或友情提醒,告知注意事项或要求内容,使得企业能先期准备或腾出更多时间、人员配合税务机关开展工作。

专项税收宣传制度,即对重点税源户采取普遍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的方法,凡涉及该类企业的税收新政策、规定,及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税收宣传,如采取电话告知,e-mail宣传,上门服务等形式。并且注意做好纳税辅导工作,一方面可以促进纳税人对政策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财务人员的办税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进行直接交流和及时沟通,让纳税人主动参与办税,帮助其解决申报中实际困难,不断地改正问题,总结经验,能提高重点税源户管理的工作质量,优化税收发展环境。

提醒辅导制度,即税收管理员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项,如企业发生重大项目投资、发生登记注册内容变更、在建工程投入使用或采用电子财务软件记帐等等,分析可能出现的涉税问题,提醒企业做好相关备案、报告工作,并且按时依法如实申报纳税,防止企业因缺乏对政策的了解而出现无意识漏税。

跟踪服务制度,即税收管理员准备专门的纸质文件,对税收服务的内容和质量进行监督与跟踪,及时收集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税收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税源分析预测监控制度,即做好税源的调查预测分析,掌握税源增减变动,分析异常原因,充分挖掘税收增长潜力。

重大事项管理制度,即企业发生重大的生产经营、财务制度、产业宏观政策及税收政策发生变动,应完整详细记录,一方面做好记录,及时录入数据库,形成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及时参与重大事项管理,理顺涉税事宜,督促纳税人按照规定完成纳税工作。

数据积累制度,即建立重点税源户基础资料档案,并且在初步建立档案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逐步完善,借助重点税源户平时积累的资料及每月报送的相关报表,对重点税源报表按户归档,建立管理台帐,按月份序时积累,从而保证重点税源户基础资料的完整性。

五、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完善的手段

在确定重点税源户管理目标的基础上,税收管理员的管理手段也要添加新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体现在日常管理、预警指标、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等几个方面。

1、日常管理手段。加强日常管理,必须朝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善于发现问题,挖掘难点,查找疑点,突出重点便是业务上必须强化对重点税源户经营交易活动处理的能力,具体如涉及纳税所得和税前扣除方面问题,我们对企业所得的确定离不开列支的把关,是否允许扣除或是列支,同样关系到企业是否存在转移利润的问题,比如投资利息、技术转让费、特许权使用费等的分摊;资产的报废审核;佣金的收取比例及支付方合理的列支标准;亏损的发生及成因;母公司与子公司控制与受控的关联程度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都是目前或将来税收管理员可能涉及的,构成比较有深度的税务管理事项,更多的需要税收管理员进行有深度的分析,形成我们管理的要点,进而掌握重点税源户经营能力,确保重点税源不流失。

2、指标预警手段。通过充分的统计分析和计划预测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税收预警指标,主要是税收、税负与资产、存货、收入、费用、人员工资等比例关系的分析指标,具体有进销项税额比较、销售税金负担率、销售收入变化幅度、销售利润率、销售毛利率、应收帐款比率、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人均工资额、土地税收分析、房产税收分析、车船财产税收分析等多项指标;通过制订这些指标以尽量贴近纳税人的财务核算实际,综合反映纳税人整体经营、纳税情况。在设置指标体系后,及时进行数据采集,以确定适合本地区的企业经营数据峰值和警戒值,及同一指标的区间上下限数值,通过设立预警指标,发现指标差异,查纠原因,发现问题。

3、纳税评估手段。根据税收预警指标及日常税源监控确定的申报异常的纳税人,及时进行纳税评估。对于评估中发现的疑点,敦促企业认真自查举证,对评估问题重大或疑点未解决且无正当理由的,应移交稽查或进行反避税调查。当然在深入评估过程中,应首先明确纳税评估并不是单纯地为评估税款,目的是通过评估真实地掌握纳税人税收负担率、生产经营情况,从而更有效地对纳税人以后的纳税申报进行监督和控制,促使其提高纳税申报的真实性,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4、税务检查手段。对重点税源户检查必须慎重对待,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应由专门的选案部门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确定,设定专门的审批程序,以减少对大企业检查的随意性。当然在检查中应抽调业务骨干进行重点检查,确保检查和审理的质量,对待重点税源户检查工作,态度必须明确,不查则已,一查到底。

六、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充实的内容

重点税源户管理应有深刻的内涵,积累大量的数据,形成扎实的管理基础。重点应建立三个资料库或电子台帐:基础资料台帐、生产经营台帐、征管信息台帐。其中基础资料台帐主要从税务机关内部资料获得,包括企业名称、税务登记证号码、微机代码、开办资金、主要设备、生产经营(注册)地址、电话、法人、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等重点税源户基本信息;生产经营台帐主要从企业及相关部门取得,包括产品生产情况、行业情况、经营/管理情况、销售情况、财务情况、生产工艺及流程、主要产品的“产销存”、主要原材料及包装物的“进销存”、主要生产设备(帐实)明细,税负变化差异、税负变化幅度、销售变动率,销售额增长幅度与应纳税额增长幅度对比、销售毛利率、成本毛利率、往来账户异常变动情况、存货、负债、进项税额综合对比、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情况;征管信息台帐主要从税务机关内部资料获得,包括:

1、各类资格认定,2、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

3、增值(消费)税申报资料,4、所得税申报资料;

5、出口退税申报资料;

6、财务报表资料,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

7、税务违章处罚信息;

8、关联企业及业务往来;

9、其它相关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取得,充实管理内容,形成信息共享,促进对重点税源户管理情况的掌握,奠定扎实的征管基础,税源管理工作才可以真正到位。

管理中的重点 篇6

【关键词】AutoCAD;国家水土保持;信息系统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为实现“全国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设工程(革命老区)”等国家重点治理项目数据标准化、业务统一化、管理一体化,达到提高办公效率与管理水平的目标,同时,便于各级用户全面了解与监控项目治理进度、投资进度等项目信息。

该系统由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完成,它面向水利部、省、县三级用户,具备了重点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计划、工程实施等业务信息的在线填报、上传、统计和分析等功能,可实现国家重点治理项目以“图斑-项目片区-项目区-县-省-国家”为主线的全过程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通过对2013、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相关数据的录入,总结出在录入过程中AutoCAD应用软件在该系统数据录入中的一些简便易行和非常快捷的方法,现作一个简单的论述,以供同行参考和应用。

1.项目片区边界和图斑的录入

1.1 项目片区基本位置的确定

在千分之一地形图上查找到项目片区范围内的一个基准点,该点要能在项目片区规划设计图中也能找到,通过地形图上的坐标网络确定该基准点的坐标,如:在地形图上查找到A基准点的坐标为(35424670.6329 , 2801346.4451)。打开项目片区规划设计图,将该图比例调整为1:1000。通过坐标输入法,输入B点的坐标(x=35424670.6329 ,y= 2801346.4451)固定B点,然后在项目片区规划设计图中找到在地形图中确定的相应 A 基准点,以A点为基点,将整个项目片区规划图移动到B点,即使A点与B点重合,至此整个项目片区规划图在AutoCAD内所显示的位置就跟在千分之一地形图上所在位置一致了,项目区的基本位置就确定了。如若你不能确定你所选择的基准点位置是否正确,可以在命行中输入【id】命令,再指定相应的点,则可查出相应点的坐标,即可校核对应的基准点坐标是否正确。

1.2 项目片区边界和图斑边界的闭合

通过1.1节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即可进行项目片区规划图边界和图斑边界的录入工作,在规划设计中,图斑边界的勾绘一般会采用直线(line)、多段线(pline)或者样条曲线(spline)三种线型进行绘制,在绘制图斑边界完成后,图斑数据导出之前,首先要使所绘制的图斑边界闭合,图斑边界闭合的方式有两种方法,第一种为,选中图斑边界使用创建面域【regiomw】命令的方法使图斑边界闭合。第二种为,边界创建【boundary】命令的方法使图斑边界闭合,具体操作为,在命令输入命令【boundary】,在出现相应的对话框中选择【拾取点】选项,在需要创建的图斑内拾取一点即可使该图斑边界闭合。

1.3 项目片区边界和图斑边界的数据导出

项目片区边界和图斑边界闭合后,即可进行图斑边界坐标的导出。具体操作为在命令行中输入【list】命令,选定1.2节所确定的闭合图斑边界,回车后出现相应的对话框,将(于端点1:x=……y=……z=……;于端点:2:x=……y=……z=……;于端点3:x=……y=……z=……;……)系列选中后导出到 Excel电子表格应用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后,即可生成图斑信息的(x、 y)坐標系列数据,再将相应的坐标转换为对应的经度值和纬度值,即可在信息系统中录入相应的图斑信息和边界,图斑边界信息录入完成后也就完成了信息系统录入的大部分工作。

2.AutoCAD图形转换为JPEG图片导入到信息系统中的方法

在信息系统中需要录入项目片区规划设计的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现状、工程措施布置、石漠化强度分布四张规划设计图。为了保证录入图形信息的清晰度,采用QQ截图或者直接存储为JPEG格式的图形效果都不是太理想,导出的图形质量分辨率都不是很高。通过实践,总结出相对清晰度较高的方法如下,以供参考。

首先在计算机中安装PDF应用软件后,打开需要导出的AutoCAD规划图,在【文件】工具下拉菜单中选择【打印】工具,在【打印】对话框中的【打印设备】选择adobe pdf打印机,在【打印设置】中点击【窗口】工具后选定所需导出的图形外框,点击【确定】后即可将该图形存储为*.pdf格式的图形文件,在PDF软件中打开保存后的*.pdf图形,导出为JPEG格式后,即可在信息系统中进行数据附图的录入工作。到此,信息系统中,需要AutoCAD处理的工作全部完成。

总之,信息系统工作的管理是项目工程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更快捷、更有效的处理图斑数据的录入工作是该信息系统的重中之重,而作为AutoCAD应用软件,是作为每个水利工作者都应该掌握的应用软件,应用相对广泛,操作该软件相对较熟练,易掌握。因此通过以上几个简单的命令即可将信息系统工作的录入进行行之有效的数据处理,从个人的应用实践中来看,是简单可行,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管理中的重点 篇7

一、加强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势头的推动下, 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也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进步和成长,资质高、规模大的工程建筑队伍也借此机会迅速的成长和发展起来, 这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促进经济的增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 鉴于建筑市场一些主体行为不规范的现象, 使经营环境产生了一些恶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为了获得工程的承包权而采取了各种不正当的途径和方法,这就为建设主体带来了一定的损害。 为了消除这一不良现象, 现阶段城市的发展中涉及到市政工程建设方面的项目改变了以往单纯的依靠政府投资,逐渐发展为由政府、企业以及其他一些社会投资共同参与建设的专业化、集团化的新模式,经营方式也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 在这个过程中,市政工程对财务的核算和管理进行创新,完善财务管理的体制,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市政工程核算中的重要作用,使工程的造价控制在较低范围内, 提高投资效益,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

二、加强市政工程企业财务核算和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一些市政工程企业已经逐渐完成专业化、集团化的改革, 工程财务管理模式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但是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一些工程管理企业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 再加上企业的内部缺乏完善的组织机构, 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着较多的漏洞。 这就造成了单位的财务部门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工程造价的构成了解不足,工程财务管理存在着管理滞后和被动等问题,最终使公司的资产流失, 对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也是一种损害。 要想克服这些问题,加强市政施工企业对财务的管理势在必行。 一方面企业应该加强财务管理意识的提高,给予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充分的重视,工程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等方面对工程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具有系统性的梳理,使工程财务管理能够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都有所体现。 另一方面, 工程施工企业还要不断的对财务收支制度和成本核算制度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进行改进和完善, 重视工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提拔,定期举办工程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 了解工程预算管理和结算环节的内容,这对于充分发挥工程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将市政工程合同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

目前的建筑市场上大部分合同管理都是采用预算招标、 费率招标等方式开展工程合同的签订,但是由于一些工程的合同不够规范,对于部分必要的约定事项没有做好必要的沟通和约定, 在日后的合作中就可能会出现财务方面的纠纷。 另外,市政施工企业的施工存在项目多、 点多、线长、作业流动性比较大等特点,因此在资金方面也很难集中管理,统一的调配是个较大的难题。 工程合同作为工程财务核算和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它遵循的是归口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从最初的工程合同项目谈判、订立、以及履行的全过程中,施工企业都应该对工程项目和实施过程中能够涉及的以及可能会涉及的环节都进行严格的合同把关,通过有效的工程合同管理,将工程的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并且对于合同的造价、付款方式、以及违约责任人等方面的内容,都要有明确的合同约定,一旦发现有不符或者有缺陷等,都应该及时的查明、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

(三)规范工程资金的使用,科学合理的对工程财务成本进行核算

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与一般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管理的差异比较大, 如果仍然按照一般财务会计的核算模式就容易造成工程核算与财务会计信息的相互脱节。 在实际工程财务管理工作中, 施工企业应该对项目资金的状况以及使用状况都有及时的了解和找你给我,把握融资的时机,保证各个项目中资金的顺畅流通。 另外, 针对工程施工项目中点多、线多、资金需求量大等问题,我们提出施工企业对工程的资金应实施集中管理模式, 对资金的使用加以规范和严格把关,尽可能做到每一笔工程款的支付都是由相关工程施工部门、内审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共同把关和统一管理的。 工程预付款和进度款等方面的科学合理管理和控制也是有效避免资金沉淀或不足、 确保资金控制和工程进度相匹配的重要方式。

三、总结语

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的财务核算和管理是市政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做好财务核算和管理工作,才能有效的促进市政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使其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终极目标。 目前市政工程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提高工程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把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这是加强做好财务核算和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董惠杰.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剖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

[2]杨建华,胡媛.浅论建筑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风险及其规避[J].科技致富向导,2011

[3]李寅.浅谈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N].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4]黄海兰.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会计之友,2009

管理中的重点 篇8

关键词:人事档案,研究,问题

目前, 档案界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对于干部人事档案的隐私权、知情权、所有权等三权问题逐渐开始重视, 尤其对干部人事档案相对人的权利、干部人事档案的真实性等问题给予关注, 对干部人事档案的几个重点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

1干部人事档案的“三权”问题

随着政务的公开化和民主化程度的提高, 使公民对人事档案的知情权、所有权、隐私权意识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这一问题也成为近年来档案学管理和研究者们研究的新课题。然而, 《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这就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如何保密的问题。这个问题虽然已经引起档案研究者和管理者较大关注, 但并未有效解决。当今, 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权限设置可以正确地处理干部人事档案所有权和知情权之间的关系, 但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技术手段, 而且需要政策保障, 这将成为今后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2干部人事档案的真实性问题

通过近年来出现的弃档、挂档等问题, 使我们不难看到, 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 维护干部人事档案真实性, 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有待于加强研究的重要方面。传统的纸质档案, 其真实性可以通过是否有涂改行为、印章是否可靠等进行辨识。信息化条件下, 由于档案信息是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肉眼无法研究辨识, 因此, 如何保证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的真实性, 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3干部人事档案法规的建设问题

干部人事档案法制建设是干部人事制度逐步完善、规范化的法律保障, 把干部人事档案法制建设工作作为我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研究, 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国家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传统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干部人事档案的法制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我们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填补立法空白, 剔除立法条款中不衔接及不一致之处。

4人事档案的管理体制与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将不断得到发展, 因而, 在干部人事档案研究中, 体制与模式将成为今后长期研究的对象。如何实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组织管理职能的转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干部人事工作制度的协调配合、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统一与适度分级以及各种类型人事档案不同的管理模式等, 都将成为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干部人事档案监管机制更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现实生活中由于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丢失、更改等问题, 给人们及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这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5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

我国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尽管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非常普遍, 但除了人才市场对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普遍较重视、信息化管理程度略高一些以外, 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应用现代化管理档案仍未到位。一些单位的干部人事档案部门还停留在纸质人事档案管理阶段, 对于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重视不够, 措施不力, 缺乏统一领导与规划, 各自为政, 开发与使用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软件不规范, 数据著录、数据格式、元数据标准、数据库质量、入库数据差错率高等问题比较普遍。

6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我国干部人事档案实体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当前, 如何进行干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仍是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一项重要的有待于拓展的工作。特别是如何优化干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结构, 如何开发干部人事档案数据库, 如何由传统干部人事档案资源转化为能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干部人事档案信息数据, 如何保证网上接收干部人事档案文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如何对现有的干部人事档案原件进行数字化, 如何对于数字化干部人事档案文件进行挂接, 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管理, 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7人事档案个性化管理与人本化服务

传统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对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干部、工人、军人等都按照“干部档案”管理这一种固定模式管理, 这与当前及今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各类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 对其人事档案的收集范围、管理方式等都有差异。例如, 对于专业技术干部, 应侧重于技术、技能考核。对于教师应注重教学与科研等信息的记载。对于党政管理干部, 应侧重于勤政、廉政、政绩等方面档案的管理。

服务性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传统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主要注重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转递、出具档案证明等环节, 对于干部人事档案的服务重视不够, 尤其是主动式、人本化服务更是少有, 这就形成了干部人事档案“神秘”、管理“封闭”、服务“被动消极”等工作模式, 限制了人们对干部人事档案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了解, 也影响了需求者对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随着政务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与实施、社会化民主程度的增强, 如何对干部人事档案实行人本化服务, 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不同的人事档案服务, 如何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的使用效能, 为人才择业、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真实可靠的、值得信赖的、权威的人事档案, 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8流动人才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问题

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流动人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已成为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流动人才干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又使得在某些层面上成为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人事工作发展的瓶颈。例如, 流动人才干部人事档案的自带、丢失、遗弃、泄密、擅自更改等问题, 较之一般的干部人事档案部门更为严重, 甚至成为社会较关注的一个热点。因此, 流动人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与方式、人事档案丢失追责、管理法规制度建设等, 都将成为我国干部人事部门及档案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朱玉媛, 周耀林.人事档案管理原理与方法[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4.

[2]刘耿生.档案开发与利用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管理中的重点 篇9

国内本土的智能终端在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上的应用目前尚处探索阶段。上海、北京、深圳、浙江、江苏以及其他沿海发达省市正在聚焦电子书包、智慧课堂等相关智能学习终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部分内陆城市也在密切关注先行者的实践做法。这些区域的应用实践亟待总结、提升, 并探索其发展趋势, 这给本课题带来深入研究的空间。

智能技术正在成为促进和保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基于现实发展需要和研究背景, 本课题的研究关注师生在智能终端环境下的创新学习, 旨在探索适合国情、学情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探索科学的新型教与学的模式以及学业评价体系等。新的技术环境下如何规避新的数字鸿沟的出现?如何促进区域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进而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实现“产学研”的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如何从实践层面构建适合不同学校、不同区域共建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

您准备好了吗?所有通过评审的课题实验校均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统一立项。

专家组组长:

刘雍潜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中央电化教育馆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项目办常务副主任)

总课题组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010-83555283

传真:010-83555283

鱼塘越冬期管理重点 篇10

1. 干池售鱼

干池过程中, 注意随水位下降, 尽可能多地将鱼通过拉网起捕, 避免干池后大量的鱼集中在鱼坑中呛死。如果是主养团头鲂和鲫鱼的池塘, 应尽可能提前到10月以前干池, 否则将错过这两种鱼最好的销售季节。对于混养池塘, 干池后, 可以将1.5~2kg/尾的草鱼先出售, 将2.5kg/尾以上的草鱼留到冬至以后出售。对于不能出售或此时价格偏低的草鱼、团头鲂、鲫鱼等则转入越冬塘。

2. 清塘消毒

近两年来, 由于气候反复无常, 池塘消毒不仔细, 鱼病频繁发生, 爆发程度呈愈演愈烈之势。草鱼赤皮病、烂鳃病以及鲫、团头鲂、鲢爆发性出血病等, 给部分养殖户造成了重大损失, 原本少见的孢子虫病近年来也经常发生, 这一切都表明了鱼病预防刻不容缓。干池后的清塘消毒正是鱼病预防的第一步, 它直接关系着下一年养殖中鱼病发生的程度。消毒药物仍以生石灰为主, 漂白粉为辅。根据近年来鱼病日趋严重的现状, 建议生石灰、漂白粉用量在传统用量基础上有所增加。具体用量如下:按水深1m计, 每亩用生石灰200kg或20kg漂白粉带水清塘, 或者每亩用100kg生石灰或10kg漂白粉干池消毒。

3. 鱼种投放

按照设计的养殖模式, 准备足够的鱼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每年7~8月份草鱼销售不旺, 因此投放草鱼种的规格宜两头、不宜中间, 即只投放750g/尾以上的和100~250g/尾的草鱼种。另外, 团头鲂、鲫鱼种规格也不要太小, 最好达到50g/尾以上, 以适应市场价格的变化规律。由于消毒药物浓度大, 投放鱼种前一定要先投几尾试水鱼, 待确定水质安全后再投放鱼种。

4. 越冬管理

将水位控制在较深水位, 当水位下降后, 适当加注新水, 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当气温较暖和时, 应适当地投喂饲料, 这样开春后鱼种即能快速生长, 抢占市场先机。

二、冬放鱼种把两关

1. 投放关

要严格消毒。除了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外, 还要用食盐、漂白粉、高锰酸钾等药物进行鱼种消毒, 防止带病入池。冬放鱼种应选择水温6~10℃之间的晴天投放。鱼种规格要求鲤、鲫为11cm左右, 青鱼、草鱼、鲢、鳙为13cm左右, 偏小的鱼种不宜冬天投放, 应专池培育。同时, 投放的鱼种要鳍条无损, 体质健壮, 无病无伤, 鳞片完整。鱼种投放后, 应注意经常巡视, 一旦天气变冷, 气温大幅度下降, 应及时加深水位, 缓减水温下降速度。晴天水温增高, 可投放一些精饲料, 以促进鱼种快速生长发育。

2. 增氧关

有条件的养鱼户, 应采用设备每隔10~15天测试1次水中溶氧情况, 当池水溶氧量降为3mg/L时, 就要及时给池水增氧。没有测定溶氧设备的养鱼户, 可用观察办法代替:如果水色深浊发黑、有腥臭, 或池塘边发现有浮游动物及鱼、虾等物频繁活动, 即可判断为池塘水变坏, 必须增氧。增氧的方法有3种:一是注水增氧;二是换水增氧, 缺乏水源的池塘, 可用抽水机将池塘水大部分水抽出, 使其池水与空气充分接触, 让氧气溶入池水中, 然后将抽出的水再注入池塘;三是采用增氧机增氧。

三、冬季亲鱼防掉膘

1. 合理配养

合理的放养密度是保证亲鱼培育成功的重要条件。亲鱼放养密度以既能充分利用水体, 又能使性腺发育良好为度。放养越冬亲鱼的池塘一般要选择水源充足, 塘底平坦, 避风向阳, 保水保温的池塘为好, 面积以10~15亩为宜。主养鲢亲鱼的池塘每亩可放养尾重5~8kg的种鱼10~15尾, 配养同规格的鳙亲鱼3~5尾, 尾重10kg左右的草亲鱼3~5尾。主养鳙亲鱼的池塘, 每亩可放养尾重15~20kg的种鱼10~15尾, 配养尾重10kg左右的草亲鱼3~5尾。主养草亲鱼的池塘, 每亩可放养8~10kg的草亲鱼15尾, 搭配鲢或鳙亲鱼3尾, 团头鲂亲鱼12kg左右, 其雌雄比例一般为1∶1.5, 最低不少于1∶1。

2. 加强管理

越冬亲鱼池要有专人管理, 经常巡塘, 定时加注新水, 增加溶氧, 防止渗漏, 保持一定水位, 提高整个水体温度。当连续天晴, 水温在6℃以上时, 要投喂适量的精料和菜叶等青料, 供鱼类直接摄食, 以增强体质, 减少掉膘。对于主养鲢鳙鱼的池塘, 在整个越冬期内, 应定期投放一些发酵过的粪肥, 以提高水温, 培肥水质。

三、常见疾病不放过

1.冻伤当池塘水温降到1℃时, 鱼类就进入麻痹状态;当水温在-3℃以下, 草龟、鲢、鳙就会冻死, 故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如加深池水等。另外在气温高时, 适当投喂豆饼, 菜籽饼等, 能增强鱼的抗寒能力。

2.竖鳞病越冬时亲鲤鱼易发生此病。症状为体表粗糙, 鳞片竖起似松球状, 鳞的基部水肿, 稍压有液体流出。在发病初期可给池塘冲注新水;另外, 可用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15分钟。

3. 口丝虫病

此病主要危害鱼种, 是由漂浮的口丝虫侵入鱼的鳃部及皮肤引起, 当大量口丝虫寄生于鱼的皮肤时, 就会形成一层蓝灰色的粘液。可在按0.7g/m3全池泼洒5∶2配比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另外, 用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30分钟。

4. 斜管虫病

由斜管虫寄生在鱼的皮肤或鳃部引起。病鱼体表和鳃分泌大量粘液形成淡灰色薄膜, 影响鱼的呼吸机能, 使之呼吸困难而死亡。防治方法是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用量与口丝虫病同;另外, 可用4%的食盐水或2.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5分钟。

5. 小瓜虫病

由瓜虫寄生在鱼的皮肤、鳃、鳍等处引起。肉眼可见病灶处有许多小白点, 严重时皮肤上覆盖一层白色薄膜, 病鱼游动迟缓, 漂浮水面;有时群集游池, 鱼身不断与其它物体摩擦, 不久成批死亡。可1m3水体加0.3g孔雀石绿配制成溶液浸洗鱼体2小时;另外, 每亩水面用鲜辣椒250g、生姜100g煎水全池泼洒。

6. 水霹病

易流行于晚冬早春。病鱼游动异常, 食欲减退, 以致瘦弱死亡。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1m3水体用孔雀石绿0.15g或五倍子2g全池泼洒;另外, 可用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5分钟。

五、分类管理保平安

1. 鱼种

鱼池面积以2~6亩、水深2m左右为宜, 池面背风向阳, 并塘前 (水温10℃左右) 1周停止投饵。选择晴好天气拉网2次, 然后进行筛选、过数、并塘。要求分类单养, 即同一池中放同一规格鱼种。保持池水一定的肥度, 晴好天气 (气温在6℃以上) 还需投放少量精饲料。如遇鱼池封冻, 要破冰通气, 以防止缺氧死鱼。

2. 亲鱼

越冬前, 应尽量灌足深1~1.5m的池水, 并施适量无机肥, 尽量维持水中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 以保持池水中必需的溶氧量, 并满足链鱼等鱼类的微弱摄食量。

3. 青虾

选择避风向阳、水深1.5m以上、水草较多的池塘作越冬池。越冬池内, 每亩放水草150~200kg。挑选体质健壮、附胶齐全、体型标准的大虾供越冬, 其中雌性青虾规格为200~500只/kg, 雄性青虾为140~240只/kg, 雌雄比2∶1, 亩投放15~25kg。幼虾越冬应从12月下旬开始, 选晴天放养, 规格为2 000~3 000只/kg, 每亩放养20~40kg。晴暖天气每亩每次投喂商品饵料1~2kg, 每7~10天投喂1次, 饵料要求少而精。

4. 黄鳝

入冬前, 需要大量摄食, 贮积养分。气温下降至15℃时, 就应投喂优质饵料, 使之膘肥体壮。气温下降至10℃时, 进入体眠状态, 可排干池水, 覆盖少量稻草, 保持池泥湿润温暖, 防止结冰冻伤黄缮。

5. 鳜鱼种

选择背风向阳、面积1~3亩、水深2m以上的鱼池作越冬池。水温降至10℃时, 选择晴天并塘, 每亩放养规格为10~15cm的鱼种3 000~5 000尾。水质要保持一定肥度, 冰封期长的地区还应采取增氧措施。

6. 河蟹

如果河蟹当年未达到商品规格, 就要考虑越冬。一般在立冬前后选择越冬池塘, 池内要有高出水面的土墩, 要布有水草, 水深1.5m。池内应加适量食盐, 以利于增加池水渗透压, 降低冰点, 并可满足河蟹生理上所需的盐度。

7. 鳖

当年稚鳖越冬前体重一般只有5~15g。因此, 停食前要适当增加含脂肪量高的饵料。冬眠池可利用原来的室内培育池, 先排干池水, 加30~40cm厚的泥沙, 再灌水5~10cm。放养密度为150~200只/m2。当气温降到10℃时, 稚鳖便钻入泥沙中冬眠, 此时应灌满池水, 池面放竹帘。竹帘上再铺一层厚20~30cm的稻草保温, 使池内温度保持在0~8℃。幼鳖可移入室内池越冬, 也可在室外池底砂土中自然越冬。

8. 乌龟

稚龟体质弱,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 如管理不当, 越冬死亡率很高。霜降后应将稚龟从室外转入室内, 室内应预先放入泥沙, 稚龟潜入泥沙后, 池上加网罩以防敌害。泥沙要保持一定湿度, 以手捏成团而又不积水为度。室温保持0℃以上, 若气温过低可在池上加盖稻草帘。稚龟越冬时不用喂食, 密度为100~150只/m2。幼龟在室外自然池中越冬, 密度以20~30只/m2为宜。水深1m以上, 池底放10~20cm厚的淤泥, 池上搭防寒架, 架上放塑料薄膜, 留1~2个通气孔, 薄膜上盖草帘。

9. 牛蛙

7月中旬产的卵, 可用减少投饵、加深水位等方法控制生长, 使蝌蚪在变态前进入隆冬。到翌年5月份进入变态的幼蛙体重可达15g。蝌蚪在水深60~100cm水池中越冬。幼蛙在越冬前投入丰足饵料。当水温降至10℃以下时, 幼蛙开始冬眠, 应设置适宜的越冬场所。成蛙可自然打洞或潜入水底行室外越冬。

1 0. 河蚌

《图兰朵》中的重点场面处理 篇11

关键词:《图兰朵》、重点场面、平、庞、彭、幕间剧

三幕剧《图兰朵》是意大利音乐大师普契尼最后一部作品,虽是未竟之作却长演不衰,自1926年首演以来,已有80多年。

《图兰朵》故事背景发生在距离普契尼遥远的元朝,公主图兰朵为复仇设下三个谜语,猜对的男子可以将他娶走,猜错者就得留下头颅,波斯王子就因猜错谜语而被斩首。这一幕恰巧被流亡至此的鞑靼王子卡拉夫所看见,而他才刚与流亡在外的父亲相遇。卡拉夫对公主一见倾心,执意要猜出图兰朵的谜语。虽猜中谜语,但公主反悔不肯嫁与卡拉夫。无奈卡拉夫留下一谜语,让公主猜出他的名字,如果公主天亮前能猜中不仅可以不嫁给他,而且还可以留下他的人头。公主为得到他的名字逼迫丫鬟柳儿,柳儿自尽以保守秘密。卡拉夫十分气愤,指责公主冷漠无情。在公主似有所动时卡拉夫强吻了她并告知自己的姓名。结果公主并没有处死卡拉夫,反而向世人宣告卡拉夫的名字叫作“爱”,并且下嫁卡拉夫。

普契尼从未曾到过中国,他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来诉说着他对远东文化的理解与热爱的。一部能流传下来的作品,必定是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图兰朵》也不例外。普契尼曾在与友人的信中写到,“我想要的,是一个有人性的东西,当心灵在叙述时,无论是在中国或是在荷兰,方向只有一个,所追求的也都一致。”他做到了。

《图兰朵》演出版本众多,笔者试选四部演出版本进行比较,体会不同演出版本对该剧的不同演绎。需要交待的是,本文僅对歌剧的“场面处理”进行比较,对情节内容、故事原型考证等方面不作过多涉及。这四部演出版本分别是:大都会歌剧院1988年版(以下简称“大都会版”),皇家歌剧院2013年版(以下简称“皇家歌剧院版”),张艺谋北京紫禁城1998年版(以下简称“紫禁城版”)以及川剧魏明伦改编版《杜兰朵》(以下简称“川剧版”)。

《图兰朵》的场面处理

(一)开场

大都会版开场黑暗阴森,舞台上普通民众在官兵的严密看守下劳作,稍有不慎就会招致毒打。宣旨大臣从桥上走下,他的指甲又尖又长,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皇家歌剧院版的开场与之不同,舞台自高空垂下几条血红宽大的条带,平、庞、彭三大臣和着音乐依次挥着大刀开场,既点明即将到来的一场死亡,又将更多的戏剧功能赋予平、庞、彭之身——他们不只是滑稽调笑的角色,而是真正参与到公主的复仇计划之中。

紫禁城版是实景露天歌剧,因为场地的特殊性,对演出有所限制。伴唱人员以方阵形式立于舞台前两侧,舞台中央立着一个硕大的“旨”字,点明宣旨大臣的作用。而且此“旨”字还有屏风隔断之功效,避免舞台一览无遗,增加了层次感。

而川剧版改编后的的开场则是巧妙地设计了一幅公主画像,扮演公主的演员立在较高的台面上,一挂中国画裱将演员框在画轴中,形成了一幅“3D公主画”。以画像开场,大致与《图兰朵》故事原型有关。18世纪初,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对东方(主要是指中东)的一切都很感兴趣,重要的异国童话纷纷以不同渠道传入欧洲。当时最著名的当数《一千零一夜》了。“图兰朵”的故事原型其实是《一千零一夜》中《王子卡拉夫与中国公主》中的一段,在这段故事中,王子就是因为看到公主画像而爱上了她。

(二)波斯王子被斩首

关于“斩首”的场面处理,各大版本的处理是不同的。大都会版舞台杂而不乱,中央是一个圆形桥,后面的屋顶造型由近及远错落分布着。在波斯王子行刑前,刽子手在烧得火红的磨石上磨刀。值得一提的是,皇家歌剧院版也有刽子手磨刀这一情节设计,不过皇家歌院处理得更为简洁、突出。

在皇家歌剧院版的演出中,巨型磨刀石被放置在一辆刻着龙的造型的车子上,刽子手头戴血红色龙面具,手里挥舞着大刀,在磨刀石上磨刀霍霍,做着行刑前的最后准备。舞台上的舞蹈演员头戴面具,手持刀尖沾有鲜血的刀,做出时而割自己颈部、时而刺向自己胸部的动作与之配合。

紫禁城版的处理则显得有些抽象。舞台中央是一个武士塑像,左右各置一人,将塑像打开,一红衣女子从中而出,进行了一段武术表演。兵者,凶器也。或许,塑像后立着的《兵器谱》暗示着死亡的来临。

改编后的川剧保留了这一情节,并且在其中加入了川剧经典喷火绝活。

(三)卡拉夫敲锣求婚

卡拉夫与公主的第一次相遇,在三个歌剧版本中,都利用了高台的高度来体现出公主的高贵地位。饶有趣味的是在皇家歌剧院版的演出中,卡拉夫与公主的第一次相见,二人眼神交会时公主内心似乎有所触动,表演非常细腻,而大都会版与紫禁城版则无此描绘。

卡拉夫对公主一见倾心,不顾年事已迈的父亲与真心以对的柳儿苦苦相劝,执意要去敲响铜锣应征猜谜。在如何敲锣、用什么来敲锣这一问题上,各个版本处理有所不同。

皇家歌剧院版的处理方式让尊崇“孝道”的中国人感觉太过残忍:卡夫卡是夺过父亲赖以行走的拐杖来敲响大锣。大都会版在处理这一细节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卡拉夫不听众人劝说,走向高处,举起大锤敲锣,铜锣在他的大力击打下前后大幅度摇晃,与乐队奏起的气势逼人的洪亮音效完美交融,让人体会到他非去不可、不顾一切的决心。其他两版都非真敲,虽有音乐配合,但戏剧效果还是差了一点。

因为改编后的川剧《杜兰朵》主题也相应发生变化,复仇、死亡、爱情的主题变为“莫辜负流年似水美貌如花”的惜春主题,由此,冷酷的图兰朵变成了视男人为浊物的杜兰朵,流亡他国的王子卡拉夫成了隐居小岛的王孙无名先生。无名先生因看了其烧火丫头买的一张公主画像而着魔,遂冲到京城应征求婚。剧中并无安排无名先生敲锣这一情节。

nlc202309090634

平.庞,彭的人物设计

(一)平、庞、彭的三重唱

这是第二幕的前半部,平、庞、彭三位大臣在一起诉说心事,回想当年风调雨顺的岁月,又说起因为解不开谜题而牺牲的年轻人恐怕将会达到十三人,他们憎恨这种无聊而残酷的游戏。然后他们唱起了“我的家乡在湖南”。

这段情节与整部剧有关系但并不是特别紧密,其形式或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创造的歌剧雏形——幕间剧。不同的是那时的幕間剧与大戏的剧情没什么关系,只是逗乐让观众轻松。据Kii-Ming Lo的研究,三位大臣平、庞、彭,源自威尼斯艺术喜剧的四个造型,暗示着怪诞的讽刺。这两个原因奠定了平、庞、彭的喜剧形象,但这样的滑稽形象却是很难融入一部大型异国场面歌剧之理念的,对剧作家而言,为三位大臣设计可信性的剧情动机则显得尤为重要。

既然很难融入,那就干脆不融入了,所以在将歌剧改编成川剧的过程中,换掉这三个角色也不是一件意外的事——川剧《杜兰朵》就是将平、庞、彭这三个角色删掉而添上了一名太监的角色,其设计也合情合理。

在笔者所列的三个歌剧演出版本中,虽然都保留了这三位大臣的喜剧效果,但却传达出了不近相同的平、庞、彭。

(二)平、庞、彭的服装造型

就服装造型而言,进行对比后笔者更喜欢大都会版。皇家歌剧院版的平、庞、彭虽然有类似小丑的嘴部造型以及非常多的夸张动作强化了滑稽调笑的特点,但是其衣着太过普通,类似于中国古代店小二的打扮,只是衣服颜色亮丽了些而己,大臣身份尽失。紫禁城版服装精美,且注入了中国元素,平、庞、彭三人的衣着分别代表了“酒、色、财”。加入中国元素虽好,但这些带有贬义的寓意不仅有强行植入的感觉,而且与原作并不相符,对刻画人物也没有多大帮助。相比较而言,大都会版的处理则容易接受得多。三人演唱,不设心防、吐露心事,配之无冠、宽袍的造型,妙哉。当然,皇家歌剧院版在处理三人演唱的部分时让其卸下面具,还原其藏在面具之下的本来面目,他们也不再仅是作为助纣为虐的形象而存在的这一设计也是很值得称道的。

(三)平.庞、彭的人物性格

三个版本中,皇家歌剧院版的平、庞、彭的人物性格表现最为丰满。

皇家歌剧院在设计这三个人物时,赋予他们更多复杂的性格。在第一幕中,平、庞、彭因不忍心看到卡拉夫去送死而极力相劝,有其善良的一面;在第二幕中,从三人的唱词中可以了解虽然他们也参与了公主的复仇计划当中,却已心生厌倦,歌声中充满了对家乡的赞美。在第三幕中,为了让公主能知道卡拉夫的名字,他们先是吓唬卡拉夫快快说出名字,又是用美女引诱卡拉夫,随后还搬出大箱的金银珠宝要送给他。卡拉夫的父亲帖木儿和柳儿的被绑也有他们的“功劳”——在皇家歌院版中,是平、庞、彭押着他们,大都会版与紫禁城版中都是由士兵们来做些事情。皇家歌院版本设计让平、庞、彭绑押柳儿他们,不仅可与之前的色诱、财诱相衔接,而且也刻画出了他们残忍的一面。而接下来的设计,更是让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不仅是对柳儿施以暴行的人,而且平还对卡拉夫年迈的父亲踹上了一脚。这样的设计,让平、庞、彭性格更加多面化,人物形象更立体,这也是对复杂人性的更好演绎,与普契尼追求“一个有人性的东西”不谋而合。

因此,无论是从开场、细节设计还是人物性格刻画方面,皇家歌剧院版本都处理得十分妥帖。如若皇家歌剧院版能在平、彭、庞的服装造型上,除考虑其喜剧效果外再多体现一些其大臣身份,则不失为这几大版本中的翘楚。

现场施工管理重点探讨 篇12

1 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节能增效为原则,双增双节为动力,最大限度的挖掘项目内部潜力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作为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内容广泛,包括质量、安全、工期、成本、人员和材料等诸多专业。受当今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施工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靠质量拓展市场,靠信誉谋求发展,则必须以“现场第一,强化管理”为原则,积极做好现场施工的指导和监督管理作用,为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保障。形成以现场施工为中心的管理制度体系,及时解决现场矛盾与冲突,做好人员关系的协调与各工序衔接,抓好工程质量,搞好现场管理,树立以“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发展和管理理念,为提高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好保障。

2 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首先要满足科学技术的基本要求,按照施工工法、设备安全和操作方法等具体要求进行管理,在老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技术进行试验;其次是符合国家政策,国家政策是工程管理最根本的依据,根据科学发展规律和国家不同时期的政策而制定,并不折不扣的执行,如节约材料和能源、保护环境、保护历时文物等;最后是经济节约,结合国家和企业、当前和长远的经济利益,全面进行技术经济性比较分析,确定合理的管理方案,低成本保质量的完成目标任务。

3 施工现场管理的具体内容

3.1 材料管理

材料管理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材料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严把材料关,确保所用材料符合工程质量要求。材料生产厂家或供货商的确定应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选择,需严格审核生产厂家或供货商的资质,要求必须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要求,一旦确定,建立合同关系,对履约双方形成制约,整个工程的所用材料均需按合同执行。材料进场后,按要求审核产品三证(产品合格证、产品试验检验报告单和产品说明书),检查外观质量,初步确认合格后,对材料进行见证取样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确保材料品种、规格、质量和数量满足工程需要,并对进场材料做好保护工作,如钢筋水泥等遇水影响其质量的材料应做好防水防潮工作。对于脚手架、模板等需要周转使用的材料,应做好周转协调工作,避免因二次或多次周转产生不必要的人工机械费和材料租赁费,材料使用过程中严禁随意对其进行切割或损坏,以增加利用次数,降低采购成本。

3.2 人员管理

人是项目工程的直接参与者与组织者,人员管理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与劳务人员管理两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1)技术人员管理。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施工的管理与指导者,对项目工程的建设情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施工单位,需充分地协调好技术管理和施工作业人员的职能,明确各自分工,提高责任意识,强化任务目标的落实。并以一定的资金投入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积极学习其他企业的现场管理经验,转变管理观念和改进管理方式,确保其职业能力满足工程需要;(2)劳务人员管理。劳务单位确定时,应严格审查其资质范围与合同履约情况,并优先选用具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劳务队伍。对于劳务人员的管理应以人为核心,以人的专业素质保证施工质量,必要时,通过专业技术培训的方式提高人员素质,并建立强制性管理措施,健全岗位责任制,以制度对其形成约束。

3.3 质量管理

(1)明确技术标准。项目施工前,项目部应对工程的设计资料、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点、质量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工程监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资料文件,统一印发保证各管理人员人手一份,并组织召开技术专题会议,通过技术交底,使各管理人员明确目标,规范施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强化检测手段。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需通过试验检测的措施进行质量评定,试验检测工作的加强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其包括理化试验和无损检测两个方面。各分部、分项只有通过试验检测评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切莫只通过目测定论工程质量。

3.4 安全管理

安全是企业立足之本,是一切工程行为进行的前提,其不紧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保障与企业形象的维护,作为一项细致而艰巨的任务,施工企业应从以下几点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度的形成是安全生产最基本的保障,施工单位应以机构、制度及岗位职责的形式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制约生产行为的同时实行奖罚措施,切实落实安全制度的执行,切莫人浮于事,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

(2)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安全检查是以防范的手段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改正,包括周检(或旬检)、月检、季检和年检四个方面,除此之外,还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不定期突击检查。安全检查应做好检查记录,对前期检查存在的问题应在下期进行重点检查,并以指标的方式对其进行打分,评价的主要指标有:人的生物节律、人的精力、人的条件失误率、人的意识状态可靠系统、设备故障率,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

3.5 组织协调管理

监理作为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者,主要工作内容是“三控制、三管、一协调”,其中的‘协调’就是指与建设工程施工有关的各单位间关系的组织协调,包括: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与政府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是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作为枢纽性单位,其组织协调工作的进行首先要以专业的业务水平基础,提高综合素质,专业素质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其次要遵循“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执业准则,把好原则尺度,对于不良行为与现象绝不妥协;再次是加强工作方法的灵活性,对待问题多角度思考,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积极听取各方意见,认真分析并综合处理,采取有效的方法、技巧与各方有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工程的顺利进展;最后是搞好团体建设,识大体、顾大局,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发工作热情,大家团结协作一致,加强认识,减少冲突、误会,促进管理协调。

除此之外,项目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还包括进度管理、工期管理、机械管理和成本管理等内容,其均对项目工程的实施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施工管理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4 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实现施工控制整体优化,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对于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作为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不仅需要在制度上做好现场管理措施,更需在实际施工中切实将其落实到位,提高施工质量,降低事故频率,改善人员关系,使现场各因素达到良好结合状态,最大发挥其系统功能,为我国建设工程的长远发展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徐进.浅析贯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90-91.

[2]刘志强.浅谈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307.

上一篇:农村需求下一篇:化学工艺学